CN102538072B - 单跨度空调系统 - Google Patents
单跨度空调系统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2538072B CN102538072B CN201110235319.9A CN201110235319A CN102538072B CN 102538072 B CN102538072 B CN 102538072B CN 201110235319 A CN201110235319 A CN 201110235319A CN 102538072 B CN102538072 B CN 102538072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air
- coil pipe
- girder
- conditioned space
- span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Landscapes
- Central Air Conditioning (AREA)
- Air Conditioning Control Devic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得到能够节省空间,施工容易,能够实现舒适的空调的节能而且低成本的单跨度空调系统。本发明的对每一主梁间空调空间(S)进行空调的单跨度空调系统,具备具有第1盘管(23)的空调机(20),所述空调机(20)使回风或回风与外部空气的混合气体与第1盘管(23)的热介质或冷却剂进行热交换并作为空调用空气,同时将该空调用空气提供给所述主梁间空调空间(S)。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单跨度空调系统。
背景技术
办公大楼等通常每一层楼有空调,由于空调范围大,需要大型空调机或机械室,施工麻烦。而且通常的空调机是利用冷风或热风的强制对流实现空调的,因此在楼层内容易发生温度不均匀的情况,为了消除这样的不均匀的情况,需要昂贵而且复杂的空调控制(参照专利文献1)。
现有技术: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昭60-191157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平7-318098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平4-45331号公报。
发明内容
冷温水式的空调机在已有的一般规格的热源水温和供气温度的情况下降低运行成本是有限度的。
办公大楼的空调设备是从空调机通过天花板内的送风管道从屋内天花板的吹出口提供冷暖风的设备(参照专利文献2)。但是,天花板内空间狭小,有梁,因此在将空调机和管道铺设于天花板内的情况下,存在施工困难、麻烦的问题。而且空调机的维修保养也不容易。
有一种设置蒸汽式加湿器的空调机(参照专利文献3)。但是,蒸汽式加湿器由于蒸发吸收距离长,进行加湿需要较长的空间,机身难免有较大体积。
为解决上述存在问题,本发明是对每一主梁间的空调空间进行空调的单跨度空调系统,具备具有第1盘管的空调机,所述空调机使回风(return air)或回风与外部空气的混合气体与所述第1盘管的热介质或冷却剂进行热交换并作为空调用空气,同时将该空调用空气提供给所述主梁间空调空间。
该单跨度空调系统还具备具有第2盘管的外空调机,所述外空调机使外部空气或回风与外部空气的混合气体与所述第2盘管的热介质或冷却剂进行热交换并作为空调用空气,同时将该空调用空气分别提供给多个所述主梁间空调空间。则
(1)空调范围是单跨度(主梁间空调空间),因此可用小型空调机设计,谋求节省空间,施工容易。
该单跨度空调系统还具备用所提供的空调用空气诱导主梁间空调空间的空气加以混合,然后向所述主梁间空调空间整流状吹出,而且使诱导混合的空气的热量向所述主梁间空调空间辐射的诱导辐射单元。则
(1)一边诱导主梁间空调空间的空气进行混合,然后向主梁间空调空间整流状吹出,一边使诱导混合空气的热量向主梁间空调空间辐射,因此与利用冷风或热风的强制对流的空调相比,能够实现不存在冷风气流(cold draft)和温度不均匀的舒适的空调;
(2)由于是诱导主梁间空调空间的空气混合再加热,能够防止低温送风时诱导辐射单元的吹出口结露。因此能够加大空调用空气的每单位风量的冷却能力或加热能力(使供气温度比通常更低或更高),减少供给风量,谋求减小送风动力,实现管道等设备的小型化以降低成本。
该单跨度空调系统还具备用所提供的空调用空气诱导主梁间空调空间的空气加以混合,然后向所述主梁间空调空间吹出的诱导吹出口。则
(1)由于是诱导主梁间空调空间的空气混合再加热,能够防止低温送风时在吹出口结露。因此能够加大空调用空气的每单位风量的冷却能力或加热能力(使供气温度比通常更低或更高),减少供给风量,谋求减小送风动力,实现管道等设备的小型化以降低成本。
该单跨度空调系统具备以主梁间空调空间为单位使空调机运行或停止的控制装置。则
(1)由于是不随距离衰减的辐射,因此多个跨度中的一个跨度(主梁间空调空间)的空调即使停止,借助于运行中的跨度来的辐射和被辐射部位来的再辐射作用,也能够使整个楼层的温度平均化。因此在空调负载减小的情况下,只要以主梁间空调空间为单位使空调机运行、停止(ON-OFF),就能够调整空调能力又不导致温度不均匀,不需要昂贵而且复杂的空调控制。
所述第1盘管的传热管采用椭圆管。还可以,所述第2盘管的传热管采用椭圆管。则
(1)由于椭圆管压力损失小,可以增加第1、第2盘管的列数,增加传热管的有效长度,得到能够从保有能量少的低能量热源高效率采热的第1、第2盘管。即以小能量得到大空调能力,谋求节能。
所述第1盘管使用以冷温水对空调用空气进行冷却、加热的冷温水式盘管,在对空气进行冷却时,盘管入口热源水温设定为10~12℃,盘管出入口水温差设定为8~10℃,所提供的空调用空气的温度设定为12~14℃,同时在对空气进行加热时,盘管入口热源水温设定为35~40℃,盘管出入口水温差设定为8~10℃,所提供的空调用空气温度设定为32~37℃。还可以,所述第2盘管使用以冷温水对空调用空气进行冷却、加热的冷温水式盘管,在对空气进行冷却时,盘管入口热源水温设定为10~12℃,盘管出入口水温差设定为8~10℃,所提供的空调用空气的温度设定为12~14℃,同时在对空气进行加热时,盘管入口热源水温设定为35~40℃,盘管出入口水温差设定为8~10℃,所提供的空调用空气的温度设定为32~37℃。则
(1)在对空气进行冷却时,将盘管入口热源水温设定为10~12℃,将盘管出入口水温差设定为8~10℃,将所提供的空调用空气的温度设定为12~14℃,谋求减轻热源机的负担,借助于少水量、低温送风、少风量谋求大幅度节省能量。同样,在对空气进行加热时,将盘管入口热源水温设定为35~40℃,将盘管出入口水温差设定为8~10℃,将所提供的空调用空气温度设定为32~37℃,借助于减轻热源装置的负担、少水量、高温送风、少风量谋求大幅度节省能量;
(2)由于采用椭圆管减少送风动力,能够进一步提高第1、第2盘管的热交换效率,进一步节能。
所述第1盘管采用以冷却剂对空调用空气冷却、加热切换自如地进行热交换的直接膨胀式盘管。还可以,所述第2盘管采用以冷却剂对空调用空气冷却、加热切换自如地进行热交换的直接膨胀式盘管。则
(1)在中间期等一天的寒暖差较大的情况下,能够根据气温的变化在加热和冷却之间切换,提高舒适性;
(2)在中间期等空调负载小的情况下,能够停止空调机的运行,只使外空调机冷却、加热切换自如地运行,进行空调,实现节能。
所述空调机具有构成送风通路的壳体,在所述送风通路上相对于其送风方向倾斜地设置所述第1盘管,在与所述第1盘管的空气入口面对置的所述送风通路的部位,设置使所述空气入口面与所述送风通路的对置部位之间的间隔从所述送风方向的上风侧向下风侧越来越狭窄的整流导向构件。则
(1)相对于送风方向将第1盘管倾斜地设置,以能够搭载比一般的空调机的每单位容积的热交换能力(传热面积)大的第1盘管,空调机也紧凑;
(2)由于在整流导向构件中第1盘管的空气入口面与送风通路对置部位之间的间隔从所述送风方向的上风侧向下风侧越来越狭窄,因此能够防止通过第1盘管的空气的偏流,不会产生热交换损失;
(3)由于紧凑而且能力大,适合在天花板上设置只对单跨度(主梁间)进行空调的方式。
所述整流导向构件的一部分由能够开闭自如的形成为开度改变、固定自如的铰链门状的开闭构件构成,所述开闭构件的开闭中心轴设置于上风侧,所述开闭构件的摇动的前端缘部设置于下风侧,通过打开所述开闭构件,能够从比所述第1盘管更加下风侧看到所述第1盘管的空气入口面。则
(1)由于用开闭构件构成整流导向构件的一部分,不从天花板上卸下空调机就能够从天花板内对壳体内的盘管等零部件进行维修保养,操作方便;
(2)通过调整开闭构件的开度,在盘管的空气入口面的上风侧和下风侧使风量、风速均匀化,不发生偏差。因此能够在盘管的全部区域实现均等、高效率的热交换,吹出的空气(从而还有各房间内的天花板上的吹出口)不发生温度不均匀的情况,能够实现稳定舒适的空调;
(3)由于开闭构件兼作盘管风量、风速分布调整用构件和检查用构件,能够减少构件数目,谋求降低制作成本。
在与所述第1盘管的所述空气出口面对置的所述壳体的部位,设置具有多个供气口的分流腔,所述供气口设置在避开障碍物的方向上。则
(1)即使是在分流腔的供气口的前头有天花板内的梁等障碍物,也可以不设置形状复杂的送风管道,只铺设形状简单的送风管道简单地与供气口连接,施工容易。
所述外空调机具有依序把将所述第2盘管设置于内部的盘管组件、中空状的维修保养功能块、以及在内部设置供气用电扇的电扇组件叠层连通连接构成的壳体,在所述盘管组件的一个面上设置空气取入口,在所述空气取入口附近配置所述第2盘管且将过滤器夹在所述空气取入口与所述第2盘管之间配置,在与所述维修保养功能块的所述一面对置的另一面上设置使所述过滤器出入的机内检查门,以及形成能够用所述盘管组件放出加湿用的蒸汽的结构。则
(1)能够利用维修保养功能块的空间加长蒸汽加湿的蒸发吸收距离。因此加湿效率高,能够提高饱和效率,湿度控制范围大,能够提高舒适程度;
(2)由于维修保养功能块兼用于维修检查和加湿空间,能够防止机身大型化,由于纵向叠层,设置面积也小,能够从壳体的空气取入口的相反侧放入或取出过滤器,因此空气取入口一侧不需要维修保养空间,能够谋求节省空间;
(3)由于设备紧凑,适合在地板上设置,对单跨度(主梁间)进行空调的方式。
该单跨度空调系统具备用隔板包围所述壳体构成的兼用为空气取入腔的机械室,所述外空调机配置于所述机械室。则
(1)能够用隔板设置简单的机械室,可以兼用为空气取入腔,因此不需要送风管道等构件,能够谋求降低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单跨度空调系统的大概俯视图;
图2是单跨度空调系统的大概侧视图;
图3(A)是空调机的俯视图,(B)是空调机的正视图;
图4是空调机的侧视图;
图5是外空调机的侧视图;
图6是外空调机的正视图;
图7是诱导辐射单元的立体图;
图8是从脚附近看诱导辐射单元的视图;
图9是表示诱导混合辐射盒的一部分被切开,从诱导口一侧观察的视图;
图10是从图8的X方向观察的诱导辐射单元的剖视图;
图11是从图8的E方向观察的诱导辐射单元的剖视图;
图12是送气构件的上表面的一部分被切开的立体图;
图13是从供给空气导入部一侧观察诱导吹出口的总体图;
图14是图13的A-A剖视图;
图15是图14的B-B剖视图;
图16是从吹出部一侧观察的总体图;
图17是从省略一部分的供给空气导入部一侧观察的主干部分的总体图;
图18是表示省略一部分的吹出部的变形例的剖视图。
符号说明:
1 诱导辐射单元;
20 空调机;
23 第1盘管;
40 外空调机;
43 第2盘管;
60 诱导吹出口;
S 主梁间空调空间;
R 控制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图1和图2表示本发明的对每一主梁间空调空间S进行空调的单跨度空调系统的一实施例,该单跨度空调系统具备具有第1盘管23的空调机20,所述空调机20使回风与所述第1盘管23的热介质或冷却剂进行热交换并作为空调用空气,同时将该空调用空气提供给所述主梁间空调空间S、具有第2盘管43的外空调机40,所述外空调机40使外部空气与所述第2盘管43的热介质或冷却剂进行热交换并作为空调用空气,同时将该空调用空气分别提供给多个主梁间空调空间S、用所提供的空调用空气诱导主梁间空调空间S的空气加以混合后向主梁间空调空间S整流状吹出,并且将诱导混合空气的热量向主梁间空调空间S辐射的诱导辐射单元1、用所提供的空调用空气诱导主梁间空调空间S的空气加以混合后向主梁间空调空间S吹出的诱导吹出口60、将主梁间空调空间S的空气向屋外排出的未图示的排气口、以及以主梁间空调空间S为单位使空调机20运行或停止的控制装置R。主梁间空调空间S是在办公大楼、医院、饭店等各种建筑物的室内或大厅等地方由主梁H包围的空间。
如图3(A)、(B)与图4所示,空调机20在横向较长的壳体21内至少具备送风通路22、热交换用的第1盘管23、电扇24,设置于天花板C。在壳体21上设置空气取入口25、具有多个供气口26的分流腔27、排出冷凝的水用的水盘28、以及装卸自如的机内检查门32,用送风通路22将分流腔27与空气取入口25连接连通。供气口26用送风管道D与诱导辐射单元1和/或诱导吹出口60连通,对主梁间空调空间S供气。空气取入口25通过天花板腔和通风口等与主梁间空调空间S连通,取入回风。
电扇24在第1盘管23的迎风面设置于送风通路22内,向第1盘管23进行空气的压入式送风。图3(A)、(B)与图4的实线以及虚线的空心箭头标示送风方向,电扇24送来的空气通过第1盘管23进行热交换,从供气口26作为冷暖风供气。第1盘管23是将传热管插在通风自如地设置的多个传热板上安装形成的,流过传热管内的热介质和冷却剂与通过的空气借助于传热管和传热板进行热交换。该传热管形成为椭圆管比较理想,但也可以是圆形管。分流腔27设置于与第1盘管23的空气出口面e对置的壳体21的部位,设置供气口26并使供气用空气吹出方向向着避开梁等障碍物的方向。借助于此,即使是分流腔27的供气口26的前面存在障碍物,也可以不使用形状复杂的送风管道而铺设形状简单的送风管道,简单地与供气口26连接,施工容易。
在壳体21内的送风通路22中,相对其送风方向倾斜地设置热交换用的第1盘管23。在与该第1盘管23的空气入口面a对置的送风通路22的部位b上,设置空气入口面a与送风通路对置部位b之间的间隔从送风方向的上风侧向下风侧越来越窄的整流导向构件29。该整流导向构件29的一部分用能够开闭自如的开闭构件30构成。这样,通过相对送风方向倾斜设置第1盘管23,能够搭载具有比一般的空调机的每单位容积的热交换能力(传热面积)大的能力的第1盘管23,空调机变得紧凑。又,由于用整流导向构件29,第1盘管23的空气入口面a与送风通路对置部位b之间的间隔从送风方向的上风侧向下风侧越来越狭窄,因此能够防止通过盘管的空气的偏流,不发生热交换损失。由于空调机20紧凑而且能力大,适合于在天花板上设置进行单跨度空调的方式。通过打开开闭构件30,可以从比第1盘管23更加下风侧看到第1盘管的空气入口面a。
开闭构件30采用可以将开度(如图3(A)、(B)的虚线和虚拟线所示)加以改变、固定自如的单侧铰链门形状,以开闭构件30的开闭中心轴C为上风侧,将开闭构件30的摇动的前端缘部d设置于下风侧,形成可对第1盘管23的下风侧的端缘部与开闭构件30的摇动的前端缘部d形成的开口部31的面积调整自如的结构。通过使该开闭构件30摇动,改变从开口部31来的旁通空气量,将向盘管空气入口面a输送的空气的风量、风速的平衡值调整为所希望的值。开闭构件30用公知的带铰链的门或螺栓螺帽等各种紧固件构成,也可以将整流导向构件29的开闭构件30自由改变为闸门(shutter)结构或风门(Damper)结构等各种结构。又,分流腔27的供气口26的方向和数目可以自由改变。
这样,由于用开闭构件30构成整流导向构件29的一部分,可以不必将空调机20从天花板内卸下,而可从天花板内对壳体21内的第1盘管23等零部件进行维修保养,操作方便。通过调整开闭构件30的开度,可以使盘管空气入口面a的上风侧和下风侧的风量、风速均匀化,不发生偏差。因此能够在第1盘管23的全部区域实现均匀的高效率的热交换,不会发生吹出空气(从而还有在诱导辐射单元1和/或诱导吹出口60)的温度不均匀的情况,能够实现稳定而舒适的空调。开闭构件30兼用作盘管风量、风速分布调整用构件和检查用构件,因此可以减少构件数目,谋求降低制作成本。
如图5和图6所示,外空调机40在纵向较长的壳体41内至少具备送风通路42、热交换用第2盘管43、供气用电扇44、过滤器47、排出盘管冷凝的水用的水盘48、以及蒸汽式加湿器的加湿喷嘴54,设置在地板上。在壳体41上,设置空气取入口45、供气口46、以及机内检查门49,利用送风通路42将空气取入口45与供气口46连接连通。供气口46用送风管道D与诱导辐射单元1和/或诱导吹出口60连通,对主梁间空调空间S供气。供气取入口45从兼用作空气取入腔的机械室50取入外部空气。机械室50是用隔板55包围壳体41构成的。因此,配置外空调机40的机械室50可以用隔板55简单地设置。又由于可以将机械室50兼用为空气取入腔,因此不需要送风管道的构件,可以谋求降低成本。
电扇44在第2盘管43的背风面设置于送风通路42内,对空气进行吸入式送风。图5和图6的实线和虚线的空心箭头标示送风方向,用电扇44吸入的空气通过第2盘管43进行热交换,从供气口46作为冷暖风提供。第2盘管43是在通风自如地设置的多个传热板上插入传热管形成的,流过传热管内的热介质或冷却剂与通过的空气借助于传热管和传热板进行热交换。该传热管以椭圆管为宜,但是也可以是圆形管。
壳体41是将在内部设置第2盘管43的盘管组件51、中空状的维修保养功能块52、以及在内部设置电扇44的电扇组件53依序向上叠层连通连接构成的。在该盘管组件51的一个面上设置空气取入口45,在空气取入口45附近将过滤器47夹在其间配置第2盘管43,在与维修保养功能块52的一面对置的另一面上设置使过滤器47出入的装卸自如的机内检查门49,(如图5的虚拟线所示)打开机内检查门49使过滤器47出入。在盘管组件51的另一面与第2盘管43之间设置加湿喷嘴54,形成能够用盘管组件51放出加湿用的蒸汽的结构,在盘管组件51与维修保养功能块52的两个空间内使其吸收蒸汽对空气进行加湿。
这样,利用维修保养功能块52的空间可以加长蒸汽加湿的蒸发吸收距离。因此能够提高加湿效率,提高饱和效率,能够加大湿度控制范围使空调更加舒适。由于能够将维修保养功能块52兼用于保养检查和加湿空间,能够避免机身的大型化,由于是在纵向上叠层,也能够减少设置面积,由于能够使过滤器47从壳体41的与空气取入口45相反的一侧进出,因此在空气取入口45一侧不需要维修保养空间,能够谋求节省空间。由于设备紧凑,适合在地板上设置对单跨度进行空调的方式。
还有,蒸汽式加湿器可以改为公知的电极式或电热式、蒸汽喷雾式等各种加湿器,也可以采用汽化式加湿器。在图例中,例示了只配置放出蒸汽的加湿喷嘴54的情况,但是也可以在壳体41内设置向加湿喷嘴54提供蒸汽的蒸汽发生器等设备。又可以将空气取入口45与过滤器47设置于壳体41的另一面。
第1盘管23和/或第2盘管43是采用用冷温水对空调用空气进行冷却、加热的冷温水式盘管。该第1盘管23、43通过未图示的水配管与热源装置连接,用经该热源装置温度调整过的作为热源的水通过第1盘管23和/或第2盘管43与上述热源装置循环。这时,在对空气进行冷却时,将盘管入口热源水温设定为10~12℃,将盘管出入口水温差设定为8~10℃,将所提供的空调用空气的温度设定为12~14℃,同时在对空气进行加热时,将盘管入口热源水温设定为35~40℃,将盘管出入口水温差设定为8~10℃,将所提供的空调用空气的温度设定为32~37℃。还有,在盘管23、43为圆管的情况下,由于采取上述设定温度,一旦盘管的列数增加,送风动力就大幅度增加,省能效果变小。控制装置R除了具备对通往空调机20的第1盘管23的通水量进行控制,使空调机20运行或停止的功能外,至少也具备控制外空调机40的通水量的功能、调整热源水温的功能。
在图例中,空调机20用于在天花板上设置,但是也可以用于在地板上设置。也可以采用例如从外空调机40中省去加湿器的结构(未图示)。又,第1盘管23和/或第2盘管43也可以采用能够用冷却剂对空调用空气进行冷却、加热的,能够自由切换着进行热交换的直接膨胀式的盘管。例如也可以在空调机20和外空调机40中,设置依序反复进行循环冷却剂的压缩、冷凝、膨胀、蒸发工序,对与该循环冷却剂进行热交换的空气,在冷却剂蒸发工序中从该空气中吸热,在冷却剂冷凝工序中向该空气放热,同时设置能够将蒸发工序与冷凝工序切换自如的公知的热泵(未图示)。构成热泵的设备的结构可以自由改变,可以采取水热源方式或空气热源方式,或者也可以采用蒸发器、冷凝器成一整体的方式,或蒸发器、冷凝器分开的方式。
如图7~图12所示,诱导辐射单元1设置于主梁间空调空间S的天花板C。该诱导辐射单元1与空调机20和/或外空调机40通过送风管道D连通连接。诱导辐射单元1具备将空调用的供给空气送出的送气部11、具有诱导口10,将送气部11的空调用空气吹入其中,以诱导主梁间空调空间S的空气加以混合,然后将其从多个开孔部9向主梁间空调空间S放出的诱导混合辐射盒16、以及盖13。
在该诱导混合辐射盒16的内部,设置使诱导混合空气分流,将其形成整流状,通过开孔部9引向主梁间空调空间S,同时使诱导混合空气的热量向诱导混合辐射盒16传递,向主梁间空调空间S热辐射,并且通过开孔部9向主梁间空调空间S热辐射的辐射整流器2。辐射整流器2总体上形成扁平的矩形形状,与诱导混合辐射盒16的至少一个面(图例中面对主梁间空调空间S的面)接触,能够实现热传导。
辐射整流器2形成多个带状的由热传导性和热辐射率高的材料构成的传热板8以规定的间距面面相对设置,同时使诱导混合空气分流通过传热板8、8的间隙一边进行热传导一边整流状地通过的结构。在各传热板8上保持间隔从法线方向插入并安装多个椭圆状直管19,该椭圆状直管19的椭圆长轴向着主梁间空调空间S。还有,在图例中,直管19为椭圆状,但是也可以使其形成为正圆形,或省略在图11的实施例中传热板8的没有插入直管19的部分的孔。又,辐射整流器2的形状、结构等可以自由变更。
诱导混合空气一边由于辐射整流器2以及诱导混合辐射盒16的构件的阻力而分流扩散,一边降低风速,通过传热板8、8的间隙形成整流状,将诱导混合空气的热量均匀地传递到辐射整流器2的全部区域。开孔部9在诱导混合辐射盒16的面对主梁间空调空间S的面的大约全部区域上相互保持间隔形成。在图例中,开孔部9形成为长孔状,但是也可以是圆形或其他形状,位置的变更也是自由的。
盖13具有露出于主梁间空调空间S的开口部14。在盖13的内部设置扁平的矩形诱导混合辐射盒16,在其周侧面中的至少相对的两个侧面到诱导口10的范围与盖13以及送气部11之间,设置诱导空气通路用的间隔部15。诱导混合辐射盒16形成能够相对于盖13开闭或装卸自如的结构。在图例中,设置间隔部15,以便能够从诱导混合辐射盒16的长边方向的两边绕入诱导口10,但是也可以从短边方向的两边绕入,在全部四个侧面(整个一周)设置间隔部等,间隔部的设置等可以自由变更。又,送气部11的空气入口18设置于盖13的长边方向的一个端面,但是也可以自由改变空气入口18的位置和数目。在送气部11内部与空气入口18相对的区域,设置从空气入口18取入的空气碰到时会使该空气分散开来的分散板7a。
在诱导混合辐射盒16上,将送气部11的空调用供给空气吹入的诱导口10沿着形成间隔部15的相对的两侧面的中间的中央线L形成线状,在送气部11上,将吹出空调用空气的吹出口12沿着诱导口10形成线状。送气部11形成从上风向下风越来越窄的漏斗状,但是送气部11的形状、结构等也可以自由变更。送气部11的内部空间从吹出口12的长边方向的上风侧向下风侧缩小,在送气部11设置调整风向的风向调整机构G。在图例中,用倾斜板11a将送气部11的内部隔开使内部空间缩小,但是也可以使送气部11本身缩小或用其他方法使其缩小。
风向调整机构G是由保持间隔设置且与供气用空气的气流方向相交的方向上延伸的多个小条状构件7形成的。不存在风向调整机构机G的情况下,供气用空气如图10的虚线粗箭头所示倾斜流动,但是借助于风向调整机构G的阻力,可以如图10的实线粗箭头所示将风向调整到与送气部11的长边方向垂直的方向上。该小条状构件7的宽度和高度可以自由变更。
如图11所示,供给空气如实线的粗箭头所示,从送气部11吹出,一旦进入诱导混合辐射盒16内,吹出口12与诱导口10的间隙部形成负压,如短点虚线的粗箭头所示,通过间隔部15诱导主梁间空调空间S的空气,如长点虚线的粗箭头所示,在诱导混合辐射盒16内一边混合一边分流扩散,向主梁间空调空间S整流状放出。反复进行这些步骤,在主梁间空调空间S与诱导辐射单元之间,空气对流循环并被搅拌。在实施冷空调时,利用比主梁间空调空间S温度低的诱导混合空气和冷热辐射进行空调,在进行热空调时,利用比主梁间空调空间S温度高的诱导混合空气和温热辐射进行空调。为了例如防止结露和提高空调效率,供气用空气的露点温度被设计为在被诱导混合的时刻比主梁间空调空间S的空气的露点温度高,供气用空气的绝对湿度被设计为在被诱导混合的时刻比主梁间空调空间S的空气的绝对湿度低,但是可以自由改变。对空调最合适的诱导空气混合比是例如供给空气风量:诱导风量约为6:4,但是设定可以自由变更。
如图13~图17所示,诱导吹出口60具备用空调用供给空气诱导主梁间空调空间S的空气加以混合然后将该混合空气向主梁间空调空间S吹出的主体61。主体61由具有间隔部62的供给空气导入部68、以及具有空气喷出口64、诱导口65、混合空气吹出风道66、诱导风道67的吹出部69构成。诱导吹出口60设置于主梁间空调空间S的天花板C。对诱导吹出口60,从空调机20和/或外空调机40通过送风管道D提供空调用空气。还有,图13~18各图中的虚线的粗箭头表示风向。
在主体61内的上风侧形成环状的间隔部62。设置送气口63以便向该间隔部62的周方向送入供给空气。在间隔部62的轴方向下风,沿着间隔部62在其周方向上分割配置多个使通过断面积减少以提高风速将供给空气喷出的空气喷出口64。也就是说,在主体61内环状分割配置多个空气喷出口64,在主体61内的空气喷出口64的上风,沿着空气喷出口64形成环状的间隔部62。在空气喷出口64的下风,设置对于每一空气喷出口64分割配置诱导口65,使从空气喷出口64喷出的供给空气吹入,以此诱导主梁间空调空间S的空气,在相邻的诱导口65与诱导口65的周方向端部之间使诱导空气向径方向横穿绕向诱导口65的整个一周的诱导导向通路79。
在诱导口65的下风,把将供给空气与诱导空气的混合空气引向主梁间空调空间S的混合空气吹出风道66,形成为从上风向下风扩大的圆环状,将把诱导空气从主梁间空调空间S向诱导口65引导的诱导风道67沿着混合空气吹出风道66的外周形成环状。借助于此,从主体61的径向外方诱导空气,从主体61的径向内方吹出,不会由于附壁效应而对天花板面造成污染。因此天花板面不需要维修保养也能保持干净。在混合空气吹出风道66设置使混合空气形成涡旋状然后将其引入主梁间空调空间S的导向部80。还有,在本发明中所谓环状包含圆环状、筒状、喇叭状等各种形状。
吹出部69具有主梁间空调空间S一侧开口的笠状的外壁体71和内壁体72、以及笠状的主干73。主干73保持规定间隔设置于内壁体72的内部,内壁体72保持间隔设置于外壁体71的内部。用该外壁体71的内表面与内壁体72的外表面形成诱导风道67,用内壁体72的内表面与主干73的外表面形成混合空气吹出风道66。混合空气吹出风道66的导向部80是在主干73的外表面上形成涡旋状的多个凸条构成的。借助于此,可以使混合空气涡旋状旋转着吹向主梁间空调空间S,提高扩散性能。
外壁体71和内壁体72以及主干73用螺栓螺帽等连接构件装卸自如地加以连接。混合空气吹出风道66的上风部设置于主体61的轴方向内侧使风道延长。在主干73的内部,设置照明器具74和/或检测主梁间空调空间S的人体并输出信号的检测器75。形成根据该检测器75的信号对吹出风量和照明器具的调光两者或其一进行控制的结构。图例中,主干73形成中空状,但是也可以采用将主梁间空调空间S一侧开口的结构,导向部80也可以设置于内壁体72的内表面和/或/主干73的外表面。又,导向部80、混合空气吹出风道66与诱导风道67的构成、构造可以自由改变,不限定于图例所示。
供给空气导入部68具有主梁间空调空间S一侧开口的筐体76、有底筒状的分隔体77、以及送气口63。分隔体77在筐体76的内部与其保持间隔设置。该筐体76的内表面与分隔体77的外表面形成间隔部62。送气口63在筐体76设置为内接线状,使向间隔部62的周方向提供的空气螺旋状流动。这样,供给空气沿着主体61的间隔部62螺旋状绕行,因此混合空气能够均匀地吹到主梁间空调空间S,扩散性能不降低。而且用简单的结构谋求设备紧凑化以节省空间,压力损失小,能够防止紊流将空气平稳地吹出,噪声低。
将吹出部69与该供给空气导入部68连接使其连通,而且使空气喷出口64和诱导口65在圆周方向上的位置能够自由变更,设置将供给空气导入部68与吹出部69加以固定的固定构件V。固定构件V采用螺栓螺帽构件70,将吹出部69的上风开口部与供给空气导入部68的下风开口部嵌合,形成空气喷出口64以及诱导口65的轴方向和周方向上也能够滑动自如地嵌合的结构,将吹出部69的轴心部与供给空气导入部68的轴心部用螺栓螺帽构件70加以连接,并且使其能够利用螺丝旋转进退自如。供给空气导入部68悬挂固定于天花板内,利用螺栓螺帽构件70进行吹出部69与天花板之间的间隙W的调节和空气喷出口64以及诱导口65在周方向上的位置的调节。这样,只要使螺栓螺帽构件70旋转进退,就能够简单地进行吹出部69的轴方向位置调节和周方向位置调节。例如可以兼用于天花板C与吹出部69的间隙调节和吹出方向的调节。又,通过改变空气喷出口64以及诱导口65的周方向上的位置,能够简单地自由设定与主梁间空调空间S的热负载分布相应的气流分布,能够提高空调效率,使空调变得舒适。
图例中,在供给空气导入部68的筐体76的开口部上滑动自如地外嵌吹出部69的外壁体71的一部分使该部分向上风一侧突出,供给空气导入部68的分隔体77与内壁体72用固定构件V加以连接,但是也可以用固定构件V将分隔体77与外壁体71加以连接,其构成、结构可以自由变更,不限于图例所示。又,供给空气导入部68的内周面形成圆形,但是也可以是多边形,固定构件V也可以是螺栓螺帽构件70以外的机构和构造、构成。
送入该供给空气导入部68的供给空气一边沿着间隔部62绕行一边扩散,通过空气喷出口64向诱导口65喷出。这时,空气喷出口64与诱导口65之间的间隙部形成负压,通过诱导风道67诱导主梁间空调空间S的空气。诱导空气通过诱导导向通路79绕入从诱导口65的整个一周被吸入,与供给空气混合。因此,可以使相对于混合空气吹出风量的供给空气风量:诱导空气风量之比多达例如6:4。也就是说,由于能够从诱导口65的整个一周对诱导空气进行诱导,因此压力损失小,能够确保相对于供给空气风量的诱导空气的风量(混合比)为比较大的数值。因此能够谋求增加混合空气的吹出风量,而且扩散良好,不存在温度不均匀的情况。
混合空气通过混合空气吹出风道66向主梁间空调空间S往四方吹出。例如作为冷空调使用时,在混合空气吹出风道66中,由于将13℃的低温供给空气与比其温度高的27℃的诱导空气混合,因此不会结露。也就是说,在主体61内部,低温的供给空气与比其温度高的诱导空气混合后吹出,因此能够防止在空气喷出口64下风发生结露。因此不需要在诱导口65与混合空气吹出风道66之间采取绝热措施,绝热处理范围小,制作容易。还有,供给空气的露点温度被设计为在被诱导混合的时刻比主梁间空调空间S的空气的露点温度高,供给空气的绝对湿度被设计为在被诱导混合的时刻比主梁间空调空间S的空气的绝对湿度低,但是可以自由变更。
还有,空气喷出口64与诱导口65的分割数目的增减是自由的,图18表示分割为3个的例子。这样,由于将空气喷出口64和诱导口65在周方向上分割,因此静压力变小,气流到达距离延长,扩散性能良好。又,根据主梁间空调空间S的房间布局等只要改变空气喷出口和诱导口的周方向上的分割数目,就能够简单地自由选择吹出方向为2方向、3方向、4方向等。又,诱导风道67和混合空气吹出风道66(未图示)也可以形成为包括从上风向下风逐步扩大的四边形的多边形环状结构。又,也可以省去导向部80,又可以不将送气口63设置为内接线状,而设置为割线状。
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实施例,在不脱离本发明的要旨的范围内设计可以自由变更,可以省略外空调机40,采用用第1盘管23使回风与外部空气的混合气体进行热交换并作为空调用空气,将该空调用空气提供给主梁间空调空间S的空调机20也是自由的。又,采用用第2盘管43使回风与外部空气的混合气体进行热交换并作为空调用空气,将该空调用空气分别提供给多个主梁间空调空间S的外空调机40也是自由的。在这种情况下,设置对通过第2盘管43的混合空气中的外部空气量与回风量的混合比进行调整的未图示的风门机构,用控制装置R对外空调机40的供气温度进行控制。在这个实施例中,在冬季主梁间空调空间S的温度高,需要冷气的情况下,不用空调机20的第1盘管23与外空调机40的第2盘管43使空调用空气进行热交换,而利用外空调机40将高温的回风混合于低温的外部空气使供气温度下降到设定温度后提供,实施节能的冷空调。在将回风混合于外部空气中也不能使供气温度达到设定温度的情况下,可以用第2盘管43进行热交换以进行调整。又,诱导辐射单元1、诱导吹出口60、空调机20、以及外空调机40的配置和数量可以自由变更。而且诱导辐射单元1以及诱导吹出口60与空调机20以及外空调机40的连通连接的组合是自由的,省去诱导辐射单元1与诱导吹出口60中的任意一方,将另一方与空调机20和外空调机40连通连接也是自由的。
Claims (15)
1.一种对每一主梁间空调空间(S)进行空调的单跨度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
具备具有第1盘管(23)的空调机(20),所述空调机(20)使回风或回风与外部空气的混合气体与所述第1盘管的热介质或冷却剂进行热交换并作为空调用空气,同时将该空调用空气提供给所述主梁间空调空间(S);以及
用所述空调机(20)所提供的空调用空气诱导所述主梁间空调空间(S)的空气加以混合,然后向所述主梁间空调空间(S)整流状吹出,而且使诱导混合的空气的热量向所述主梁间空调空间(S)辐射的诱导辐射单元(1);
所述诱导辐射单元(1)具备:
将空调用空气送出的送气部(11);
具有诱导口(10),将所述送气部(11)的空调用空气吹入其中,以诱导所述主梁间空调空间(S)的空气加以混合,然后将其从多个开孔部(9)向该主梁间空调空间(S)放出的诱导混合辐射盒(16);
具有露出于所述主梁间空调空间(S)的开口部(14)的盖(13),在所述盖(13)的内部设置所述诱导混合辐射盒(16),在其周侧面中的至少相对的两个侧面到所述诱导口(10)的范围与所述盖(13)以及送气部(11)之间,设置诱导空气通路用的间隔部(15);以及
设置于所述诱导混合辐射盒(16)的内部,并使所述诱导混合空气分流,将其形成整流状,通过所述开孔部(9)引向所述主梁间空调空间(S),同时使所述诱导混合空气的热量向所述诱导混合辐射盒(16)热传递,向所述主梁间空调空间(S)热辐射,并且通过所述开孔部(9)向所述主梁间空调空间(S)热辐射的辐射整流器(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单跨度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具备具有第2盘管(43)的外空调机(40),所述外空调机(40)使外部空气或回风与外部空气的混合气体与所述第2盘管的热介质或冷却剂进行热交换并作为空调用空气,同时将该空调用空气分别提供给多个所述主梁间空调空间(S)。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单跨度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具备用所提供的空调用空气诱导主梁间空调空间(S)的空气加以混合,然后向所述主梁间空调空间(S)吹出的诱导吹出口(60)。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单跨度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具备以主梁间空调空间(S)为单位使空调机(20)运行或停止的控制装置(R)。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单跨度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1盘管(23)的传热管采用椭圆管。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单跨度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2盘管(43)的传热管采用椭圆管。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单跨度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1盘管(23)使用以冷温水对空调用空气进行冷却、加热的冷温水式盘管,
在对空气进行冷却时,盘管入口热源水温设定为10~12℃,盘管出入口水温差设定为8~10℃,所提供的空调用空气的温度设定为12~14℃,
同时在对空气进行加热时,盘管入口热源水温设定为35~40℃,盘管出入口水温差设定为8~10℃,所提供的空调用空气温度设定为32~37℃。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单跨度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2盘管(43)使用以冷温水对空调用空气进行冷却、加热的冷温水式盘管,
在对空气进行冷却时,盘管入口热源水温设定为10~12℃,盘管出入口水温差设定为8~10℃,所提供的空调用空气的温度设定为12~14℃,
同时在对空气进行加热时,盘管入口热源水温设定为35~40℃,盘管出入口水温差设定为8~10℃,所提供的空调用空气的温度设定为32~37℃。
9.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单跨度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1盘管(23)采用以冷却剂对空调用空气冷却、加热切换自如地进行热交换的直接膨胀式盘管。
10.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单跨度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2盘管(43)采用以冷却剂对空调用空气冷却、加热切换自如地进行热交换的直接膨胀式盘管。
11.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单跨度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空调机(20)具有构成送风通路的壳体(21),
在所述送风通路(22)上相对于其送风方向倾斜地设置所述第1盘管(23),在与所述第1盘管(23)的空气入口面对置的所述送风通路的部位,设置使所述空气入口面与所述送风通路的对置部位之间的间隔从所述送风方向的上风侧向下风侧越来越狭窄的整流导向构件(29)。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单跨度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整流导向构件(29)的一部分由能够开闭自如的形成为开度改变、固定自如的铰链门状的开闭构件(30)构成,
所述开闭构件(30)的开闭中心轴设置于上风侧,所述开闭构件(30)的摇动的前端缘部设置于下风侧,
通过打开所述开闭构件(30),能够从比所述第1盘管(23)更加下风侧看到所述第1盘管(23)的空气入口面。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单跨度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在与所述第1盘管(23)的所述空气出口面对置的所述壳体(21)的部位,设置具有多个供气口(26)的分流腔(27),所述供气口(26)设置在避开障碍物的方向上。
1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单跨度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外空调机(40)具有依序把将所述第2盘管(43)设置于内部的盘管组件(51)、中空状的维修保养功能块(52)、以及在内部设置供气用电扇(44)的电扇组件(53)叠层连通连接构成的壳体(41),
在所述盘管组件(51)的一个面上设置空气取入口(45),在所述空气取入口(45)附近配置所述第2盘管(43)且将过滤器(47)夹在所述空气取入口(45)与所述第2盘管(43)之间配置,在与所述维修保养功能块(52)的所述一面对置的另一面上设置使所述过滤器(47)出入的机内检查门(49),以及形成能够用所述盘管组件(51)放出加湿用的蒸汽的结构。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单跨度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
具备用隔板(55)包围所述壳体(41)构成的兼用为空气取入腔的机械室(50),
所述外空调机(40)配置于所述机械室(50)。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6)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0-289538 | 2010-12-27 | ||
JP2010-289537 | 2010-12-27 | ||
JP2010289538 | 2010-12-27 | ||
JP2010289537A JP5150715B2 (ja) | 2010-12-27 | 2010-12-27 | ワンスパン用天井設置空調機 |
JP2011-001408 | 2011-01-06 | ||
JP2011001408 | 2011-01-06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2538072A CN102538072A (zh) | 2012-07-04 |
CN102538072B true CN102538072B (zh) | 2014-11-19 |
Family
ID=45950449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1202984859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2195544U (zh) | 2010-12-27 | 2011-08-17 | 单跨度空调系统 |
CN201110235319.9A Active CN102538072B (zh) | 2010-12-27 | 2011-08-17 | 单跨度空调系统 |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1202984859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2195544U (zh) | 2010-12-27 | 2011-08-17 | 单跨度空调系统 |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 Link |
---|---|
CN (2) | CN202195544U (zh) |
HK (1) | HK1169851A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840655A (zh) * | 2012-10-15 | 2012-12-26 | 浙江盾安机械有限公司 | 空调系统 |
CN104180490A (zh) * | 2013-05-27 | 2014-12-03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导风分流机构 |
CN104534578B (zh) * | 2014-12-26 | 2017-07-07 | 东南大学 | 一种单冷水机组诱导送风与辐射一体化空调装置 |
JP5995337B1 (ja) * | 2015-05-15 | 2016-09-21 | 木村工機株式会社 | 加湿ユニット |
JP5989855B1 (ja) * | 2015-05-15 | 2016-09-07 | 木村工機株式会社 | 空気調和システム |
CN109237764B (zh) * | 2018-10-28 | 2023-09-15 | 扬州新扬通风设备有限公司 | 一种防结露空调出风口 |
Citations (10)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S5995330A (ja) * | 1982-11-20 | 1984-06-01 | Kimura Koki Kk | 多方向吹出し型空調機 |
JPS61282736A (ja) * | 1985-06-08 | 1986-12-12 | Shimizu Constr Co Ltd | 可変風量空気調和装置 |
JPS62299637A (ja) * | 1986-06-19 | 1987-12-26 | Matsushita Seiko Co Ltd | 天井埋込形空気調和機 |
JPH04327726A (ja) * | 1991-04-26 | 1992-11-17 | Kimura Kohki Co Ltd | 天吊型冷暖房兼用空気調和機 |
JPH0762556B2 (ja) * | 1991-06-28 | 1995-07-05 | 木村工機株式会社 | 高所設置形空気調和機 |
JPH07318098A (ja) * | 1994-05-27 | 1995-12-08 | Kimura Kohki Co Ltd | 整流調整装置付エアーコンディショナー |
JPH08312991A (ja) * | 1995-05-18 | 1996-11-26 | Kimura Kohki Co Ltd | カセット形フアンコイルユニット |
JP2000274719A (ja) * | 1999-03-26 | 2000-10-06 | Kimura Kohki Co Ltd | エアーコンディショナー |
JP2001304614A (ja) * | 2000-04-24 | 2001-10-31 | Kimura Kohki Co Ltd | 空気調和システム |
CN1085307C (zh) * | 1996-04-01 | 2002-05-22 | 新晃工业株式会社 | 风扇-盘管部件的安装结构 |
-
2011
- 2011-08-17 CN CN2011202984859U patent/CN202195544U/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11-08-17 CN CN201110235319.9A patent/CN102538072B/zh active Active
-
2012
- 2012-10-22 HK HK12110502.6A patent/HK1169851A1/zh unknown
Patent Citations (10)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S5995330A (ja) * | 1982-11-20 | 1984-06-01 | Kimura Koki Kk | 多方向吹出し型空調機 |
JPS61282736A (ja) * | 1985-06-08 | 1986-12-12 | Shimizu Constr Co Ltd | 可変風量空気調和装置 |
JPS62299637A (ja) * | 1986-06-19 | 1987-12-26 | Matsushita Seiko Co Ltd | 天井埋込形空気調和機 |
JPH04327726A (ja) * | 1991-04-26 | 1992-11-17 | Kimura Kohki Co Ltd | 天吊型冷暖房兼用空気調和機 |
JPH0762556B2 (ja) * | 1991-06-28 | 1995-07-05 | 木村工機株式会社 | 高所設置形空気調和機 |
JPH07318098A (ja) * | 1994-05-27 | 1995-12-08 | Kimura Kohki Co Ltd | 整流調整装置付エアーコンディショナー |
JPH08312991A (ja) * | 1995-05-18 | 1996-11-26 | Kimura Kohki Co Ltd | カセット形フアンコイルユニット |
CN1085307C (zh) * | 1996-04-01 | 2002-05-22 | 新晃工业株式会社 | 风扇-盘管部件的安装结构 |
JP2000274719A (ja) * | 1999-03-26 | 2000-10-06 | Kimura Kohki Co Ltd | エアーコンディショナー |
JP2001304614A (ja) * | 2000-04-24 | 2001-10-31 | Kimura Kohki Co Ltd | 空気調和システム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2538072A (zh) | 2012-07-04 |
HK1169851A1 (zh) | 2013-02-08 |
CN202195544U (zh) | 2012-04-18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2538072B (zh) | 单跨度空调系统 | |
CN102374624B (zh) | 诱导吹出口 | |
US6213867B1 (en) | Venturi type air distribution system | |
JP4999944B2 (ja) | 誘引放射空調機 | |
CN102980248B (zh) | 带有空调功能的外空调机 | |
CN102538074B (zh) | 一种带双通道装置的空调室内壁挂机 | |
CN102705912B (zh) | 一种高速公路收费亭个性化环境控制系统 | |
CN106369672B (zh) | 导风装置、空调柜机及其送风方法 | |
CN102297485B (zh) | 空气热源热泵式空调装置 | |
CN201363836Y (zh) | 机房空调系统 | |
CN102128478A (zh) | 空气式引导辐射单元 | |
CN201748598U (zh) | 一种双通道送风柜式空调器 | |
JP2012154611A (ja) | ワンスパン空調システム | |
CN110160149A (zh) | 一种空调室内机、空调器及空调器控制方法 | |
CN101825322B (zh) | 基于蒸发冷却与机械制冷相结合的辐射空调系统 | |
CN102748828B (zh) | 垂直式热交换型换气装置 | |
CN210441329U (zh) | 空气式放射空调机 | |
CN105783123A (zh) | 一种强化辐射供冷/供热顶板换热的吊顶装置 | |
ES2971620T3 (es) | Sistema climático de ventilación y método para controlar un sistema climático de ventilación | |
JP3422020B2 (ja) | オールシーズン対応形空調機 | |
JP5913151B2 (ja) | 冷暖房換気システム | |
CN208886921U (zh) | 空调器 | |
CN208475458U (zh) | 空调壁挂机 | |
CN100483033C (zh) | 吊顶式空气调节装置 | |
CN214038741U (zh) | 自然冷空调系统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REG |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DE Ref document number: 1169851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REG |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GR Ref document number: 1169851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