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536967B - 用于车辆压缩空气系统的空气处理单元 - Google Patents
用于车辆压缩空气系统的空气处理单元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2536967B CN102536967B CN201110409371.1A CN201110409371A CN102536967B CN 102536967 B CN102536967 B CN 102536967B CN 201110409371 A CN201110409371 A CN 201110409371A CN 102536967 B CN102536967 B CN 102536967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regeneration
- valve
- air conditioner
- conditioner unit
- input end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5—FLUID-PRESSURE ACTUATORS; HYDRAULICS OR PNEUMATICS IN GENERAL
- F15B—SYSTEMS ACTING BY MEANS OF FLUIDS IN GENERAL; FLUID-PRESSURE ACTUATORS, e.g. SERVOMOTORS; DETAILS OF FLUID-PRESSURE SYSTEM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15B21/00—Common features of fluid actuator systems; Fluid-pressure actuator systems or details thereof, not covered by any other group of this subclass
- F15B21/04—Special measures taken in connection with the properties of the fluid
- F15B21/048—Arrangements for compressed air preparation, e.g. comprising air driers, air condensers, filters, lubricators or pressure regulato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Analytical Chemistr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Fluid Mechanics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ressor (AREA)
- Valves And Accessory Devices For Braking Systems (AREA)
- Fluid-Pressure Circuits (AREA)
Abstract
车辆压缩空气系统的空气处理单元,具有:连接到压缩机上的压缩空气输入端(4a);以其干燥器输入端(10a)连接到压缩空气输入端上的干燥器单元(10);沿输送方向设置在干燥器单元后的输送止回阀(12),其将输送区域(14)与随后的系统区域(15)分隔;用于给干燥器输入端排气的排气阀(16),其具有气动的控制输入端(16a)且能在输送阶段的截止位置与再生阶段的通行位置之间切换;再生阀(18),其在输送阶段截止并在再生阶段将系统区域与具有第一再生止回阀(22)和第一再生节流板(23)的第一再生路径(20)连接;在再生阀与排气阀的气动控制输入端之间构造有再生区域(19),在再生区域中能够调整出如下的状态,其中再生阀截止时排气阀打开。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车辆,尤其是商用车辆的压缩空气系统通常具有:压缩机、连接到该压缩机上的空气处理单元以及一个或多个连接到空气处理单元上的消耗器回路。空气处理单元用于借助干燥器单元对所输送的空气加以干燥以及在必要时加以过滤,并且用于调整出不同的工作阶段。在输送阶段,由压缩机输送的空气通过干燥器单元被干燥,并且继续传送给消耗器回路。因此,湿气在干燥器单元中相应地积聚,湿气在再生阶段又逆着输送方向导出,并且通过压缩空气出口排出。此外,可以调整出压缩机不操作的空转阶段或休眠阶段以及必要时其他的阶段。
背景技术
空气处理单元通常具有各种调整出不同阶段的不同的阀。尤其是压缩机控制磁阀、再生磁阀和能气动调整的排气阀。在输送阶段,这些阀通常位于其截止的静止位置。在开始再生阶段时,操作压缩机控制磁阀,该压缩机控制磁阀将系统压力传导到压缩机的气动控制输入端上,以便切断压缩机。此外,实现了再生空气流,该再生空气流从系统区域经由再生磁阀、再生止回阀穿过干燥器单元和排气阀流到压缩空气出口。在此情况下,在再生路径中,在再生止回阀之前或之后设再生节流板(Regenerations-Blende),该再生节流板使穿过横截面变小,并且使压缩空气减压。因此,完全或局部减压的空气逆着输送方向穿过干燥器单元,并且在此情况下可以一并带走在输送阶段积聚的湿气。这所基于的原理是,每体积的压缩空气如减压后的空气或者说压力较小的空气那样基本上可以容纳相同的湿气量。当例如输送10l压力为12巴的压缩空气并且通过干燥器单元进行干燥时,则例如接下来在再生阶段中可以有该压缩空气量的1/10,也就是说11压力为12巴的压缩空气,减压成10l压力为1.2巴的空气,以便再次将之前积聚在干燥器单元中的湿气送走。
因此,再生阶段消耗了一部分之前所输送的压缩空气,从而又失去对此所产生的能量;在粗略的调整输送和再生阶段时,例如之前输送的压缩空气量的1/10可以再次被用于再生。
压缩空气消耗可以受到再生节流板大小的影响。在此,再生空气越是缓慢地或者说以越小的体积流流过干燥器单元,那么干燥就越有效。大的节流板实现了很高的空气通过量,并且进而实现了对干燥器单元的颗粒进行快速去湿,从而能够缩短再生阶段,并且实现高的压缩机接通持续时长。大的节流板的不利之处在于,再生的效率很低,也就是说,干燥需要很高的压缩空气消耗。与之相对照地,小的再生节流板则实现了更有效率地使用再生空气,但也会导致再生阶段的持续时长较长,并且因此限制了压缩机接通持续时长,并且进而限制了通过连接的消耗器回路的空气消耗。
空气处理单元的更为复杂的布置方案也尤其要求较高数目的磁阀。但这种磁阀的成本高;此外,在电路载体,例如印制电路板上需要有更多的构件,从而导致成本和空间需求增加。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所基于的任务是,完成一种空气处理单元和一种带有这样的空气处理设备的压缩空气系统,所述空气处理单元和压缩空气系统实现了对已输送的压缩空气的有效利用,并且实现了很高的可用性。
该任务通过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处理单元和按权利要求17所述的压缩空气系统得以解决。从属权利要求说明优选的改进方案。
因此,按照本发明,即使在再生阀截止的情况下,在再生区域中仍存在如下的状态,在该状态下,排气阀保持处在其打开位置。
因此,在再生阀的截止状态下,不再直接对再生区域进行完全减压;而是可以在再生区域中保持如下的开启压力,即便该开启压力不再足以打开再生止回阀,该开启压力仍保持排气阀打开。
按照一种优选的设计方案,再生区域的排气以如下方式实现,即:处在截止状态下的再生阀将再生区域和压缩机控制管路连接,从而使再生区域的排气可以伴随压缩机控制管路的排气一起进行,尤其是通过压缩机控制阀来进行。
特别优选的是,再生止回阀的弹簧力(弹簧预偏置)被以如下方式调整得很高,即:使得为打开该再生止回阀所需的动压头差总是足够高,以便能保持对排气阀的气动控制输入端的操作。这应当有利地即便在干燥器单元与输送止回阀之间的减压后(排气后)的输送区域中,也就是在输送区域中绝对压力约为1巴时,仍得以实现。
通过这种设计方案实现的是:可以在再生阶段之后首先关闭再生阀,并且在再生区域中存留的压力继续保持排气阀打开。因此接下来可以调整出周期脉冲性的或间歇性中断的再生阶段,在该再生阶段中,再生阀被间歇地操作,并且进而调整出如下的体积流,所述体积流小于在再生阀完全打开时完整的体积流。在此情况下,再生节流板使周期脉冲性的压力值得以均匀化。
为了使再生区域排气,再生阀再次被关闭,也就是说,返回到其静止位置,从而使再生区域通过附加的、配设有排气止回阀的排气路径达到压缩机控制管路上,并且进而可以如同该压缩机控制管路一样被排气。按照本发明,在此公知的是,这种通过附加的排气止回阀的连接是毫无问题的,这是因为在对压缩机控制管路进行压力加载以开始再生阶段时,排气止回阀总是截止。
按照一特别优选的实施方式,附加地设置有第二再生路径,该第二再生路径布置在输送区域与压缩机控制管路之间,并且具有第二再生止回阀和第二再生节流板。通过该第二再生路径,第二再生空气流可以在对压缩机控制管路加载压力时流动。
在此情况下,第二再生节流板优选小于第一再生节流板,从而使第二再生空气流小于第一再生空气流。
在压缩机控制阀打开时,可以调整出两个再生空气流,尤其是也带有通过再生区域的周期脉冲性的第一再生空气流。在再生阀关闭并且压缩机控制阀继续打开时,接下来可行的是仅调整出非常细的第二再生流,所述非常细的第二再生流进而实现了一种非常有效的、持续较长时间的再生。该再生过程可以随时通过关闭压缩机控制阀并且进而使压缩机控制管路排气而结束,以便必要时开始输送阶段。
按照本发明,实现了如下一些优点:
实现了既高又能精细调整的很细小的再生空气流。用于快速干燥的很高的体积流如常规那样,通过再生阀完全持续打开的再生阶段实现;该用于快速干燥的高的体积流实现了消耗器设备的较高的空气消耗。中等的体积流可以通过再生阀的周期脉冲性的或间歇的打开而得到非常精确的调整,其中,为了所述高的和中等的体积流,操作压缩机控制阀并且进而该压缩机控制阀是打开的。
通过第二再生路径的细的体积流可以在再生阶段之后,也就是说在(继续)操作压缩机控制阀的情况下在再生阀关闭之后调整出,并且尤其经过压缩机的较长的空转阶段或休眠阶段而延续,例如在高速路行驶的情况下。细的体积流实现了非常有效的再生。
此外,一种电路技术上的过程在于,排气阀的关闭可以相对于再生阀的关闭被延迟,因为在再生区域中,首先还储存有足够的空气压力。因此可以在再生过程结束时节省能量,这是因为在干燥器单元和干燥器单元的输入管路中存在的压缩空气由于排气阀已经关闭而不包括在内,并且进而不再能排气。
相应地,排气阀可以更有针对性地被打开;排气阀的保持打开(Offenhalten)可以更为稳定耐用地设计。此外,降低了通过排气阀的噪音。
基于即带有高的又带有能很精细地调整的再生空气体积的良好的可调整性,不再需要为带有高或低的空气消耗的车辆设计不同的空气处理单元;可以创造一种对于不同车型统一的空气处理单元,从而可以降低生产成本以及由于不同的部件或制造类型而带来的成本。
按照本发明的空气处理单元因此也可以用于预见性的空气管理,其中,行驶变化曲线由地图数据和/或之前的行驶而得知,并且进而能够精确地调整再生阶段。当事先得知行驶伴随有很小的消耗器回路空气消耗,例如高速路行驶时,尤其可以调整出体积流很小的缓慢的第二再生过程。
再生阀优选是再生磁阀,相应地,压缩机控制阀是压缩机控制磁阀,分别优选为两位三通换向阀。
附图说明
接下来,结合附图并借助一些实施方式详细阐释本发明。其中:
图1示出按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空气处理单元的电气动接线图;
图2示出按第二实施方式的空气处理单元的接线图,其带有附加的第二再生路径;
图3示出按本发明另一实施方式的接线图,其带双止回阀;
图4示出带有按本发明的空气处理单元的压缩空气系统。
具体实施方式
在图1中示出的空气处理单元1按照图4用在车辆的压缩空气系统2中。空气处理单元1具有用于连接到压缩机3上的压缩空气输入端4a和用于连接到多回路保护阀5上的压缩空气输出端4b,多个消耗器回路6a、6b、6c、6d作为消耗器设备连接到所述多回路保护阀上,这些消耗器回路例如分别具有用于暂存所提供的压缩空气的压缩空气储存容器。压缩机3在发动机轴8上运行,并且具有气动的控制输入端3a,在压力加载时,可以通过该控制输入端3a来结束压缩机的输送运行并且进而存在空转运行。
此外,压缩机3可以通过控制装置7的第一电控制信号S1在压缩机3的输送运行与休眠运行之间切换;但按照本发明,这一点在原则上不是必需的。为此,压缩机3可以通过压缩机离合器9安装在发动机轴8上,其中,压缩机离合器9可以通过第一电控制信号S1来切换。
在图1中示出的空气处理单元1具有连接到压缩空气输入端4a上的干燥器单元10,该干燥器单元10优选构造成干燥器-过滤器单元并且例如以公知的方式具有过滤器和带颗粒的能更换的干燥筒。干燥器单元10以其输入端10a连接到压缩空气输入端4a上;干燥器单元10以其输出端10b通过输送止回阀12连接到压缩空气输出端4b上。因此,在干燥器单元10与输送止回阀12之间形成如下管路部段,该管路部段在下文中也被称为输送区域14。在输送止回阀12与压缩空气输出端4b之间相应地形成如下管路区域,该管路区域在下文中也被称为系统区域15。
此外,空气处理单元1具有排气阀(放气阀)16,该排气阀16被构造成带有气动控制输入端16a的两位两通换向阀,并且在其所示的静止位置中是截止的。排气阀16被接到干燥器单元10的输入端10a(并且进而接到压缩空气输入端4a上)与压缩空气出口4c之间,压缩空气出口例如可以配设有消音器。系统区域15经由再生磁阀18接到排气阀16的控制输入端16a上。再生磁阀18被构造成带电控制输入端18a的两位三通换向阀,该电控制输入端18a按照图4通过控制单元7的第二电控制信号S2来控制;电控制输入端18a的气动连接部18b连接到系统区域15上。
在再生磁阀18的另一气动连接部18c与气动控制输入端16a之间形成接下来被称为再生区域19的管路区域。再生区域19通过第一再生路径20与输送区域14连接,其中,第一再生路径20具有再生止回阀22和第一再生节流板23。原则上,再生止回阀22和第一再生节流板23的布置也能以反过来布置;但在所示布置方案中,第一再生节流板23也对由于压缩机3的输送活动而在输送区域14中产生的压力波动加以缓冲,因此这种压力波动不会太强地影响到再生止回阀22。在再生止回阀22与第一再生节流板23之间的管路区域在下文中被称为管路区域21。
再生止回阀22按照本发明构造有例如8巴的较高的开启动压头差(Staudruck-Differenz),也就是说,当在再生区域19与管路区域21之间的压力差至少为8巴时,再生止回阀22就打开。因为在静态条件下在第一再生节流板23上没有压力下降,所以当再生区域19与输送区域14之间的压力差至少为8巴时,再生止回阀22打开。在压力值较小时和有相反方向压力降时,也就是说在输送区域14中的气压相对于再生区域19较高时,再生止回阀22截止。因此,再生止回阀22的弹簧力并且进而所需的8巴的开启动压头差与输送止回阀12中的情况相比明显更高,在输送止回阀12中,例如视设计方案而定,小于1巴的动压头就能够用了。
优选的是,再生止回阀22的弹簧偏置或者说弹簧力能够被调整,以便在这里例如在生产期间可以进行精确的调整,所述调整对所使用的构件的可能的制造公差加以补偿。
此外,在系统区域15上还连接有构造成带电动控制输入端25a的两位三通换向阀的压缩机控制磁阀25,其中,电控制输入端25a由控制单元7的第三电控制信号S3控制。压缩机控制管路26连接到该压缩机控制磁阀25上,按照图4,该压缩机控制管路26连接到压缩机3的气动控制端3a上,并且在压力加载时关断压缩机。在所示静止位置中,压缩机控制磁阀25将压缩机控制管路26与系统区域15分隔,并且通过压缩空气出口4e将该压缩机控制管路26排气,从而使压缩机3处在输送阶段。如果设置压缩机离合器9,则也可以通过第一控制信号S1调整出休眠运行;但接下来,对各阶段的控制仅通过控制信号S2和S3来达成,也就是说,不包括压缩机离合器9。
按照本发明,在再生磁阀18的第三气动连接部18d与压缩机控制管路26(或者说压缩机控制磁阀25的输出端)之间设带有排气止回阀29的排气路径28。在图1的静止位置中,挨着气动连接部18b的系统区域15被截止,并且挨着气动连接部18c的再生区域19为了排气而与排气路径28连接。相应地,以如下方式来接入排气止回阀29,使该排气止回阀29的通行方向是从再生区域19指向压缩机控制管路26。因此,在压缩机控制磁阀25的所示静止位置中,再生区域19可以通过排气路径28、压缩机控制磁阀25和压缩空气出口4e排气。
接下来,对图1的空气处理单元1或图4的整个压缩空气系统2的不同阶段加以介绍:
在输送阶段,不设置控制信号S2和S3或者说控制信号S2和S3为零,因此磁阀18和25处在图1所示的静止位置;压缩机3进行输送;压缩机控制管路26是无压力的,并且通过压缩机控制磁阀25达到压缩空气出口4e。由压缩机3输送的空气通过干燥器单元10和输送区域14以及通过打开的输送止回阀12进入系统区域15,从而通过多回路保护阀5给下列消耗器回路6a、6b、6c、6d供应压缩空气。再生区域19通过截止的再生止回阀22以及截止的再生磁阀18与输送区域14和系统区域15分隔,并且如果再生区域19在之前的再生阶段就已充有压力的话,则通过排气路径28排气,否则排气止回阀29就关闭。因此再生区域19是无压力的,并且不操作排气阀16。
为了开始压缩机3的空转,设置:S3=1,同时S2=0,也就是说,压缩机3通过其气动控制输入端3a被切断。在输送区域14和系统区域15中,相应地留存有压力。
在再生阶段,设置S2=S3=1。在此,确保:压缩机控制磁阀25不是在再生磁阀18之后打开;因此,优选的是:S3=1可以在S2=1之前发出。由此,系统区域15被与压缩机控制管路26连接,从而压缩机控制管路26被加载压力并且压缩机3因此通过其压缩机控制输入端3a被关断。于是,通过设置S2=1,接通再生磁阀18并且因此再生区域19与系统区域15连接;此外,排气路径28与再生区域19脱开联接。通过对再生区域19进而还有排气阀16的气动控制输入端16a的压力加载,使排气阀16切换到其打开位置中,从而将压缩空气输入端4a和干燥器单元10的输入端10a连接到压缩空气出口4c上。由此,使输送区域14通过干燥器单元10排气至约1巴的绝对压力。此外,压缩空气从系统区域15通过打开的再生磁阀18进入再生区域19,再生区域19因此例如压力为12巴,从而使再生止回阀22打开,并且压缩空气抵在第一再生节流板23上。
第一再生节流板23用于给压缩空气减压,从而使压缩空气的体积变大;因此接下来有较大的用于干燥或再生的空气体积通过干燥器单元10到达,以及能够实现有效地干燥干燥器单元10的干燥筒的颗粒。再生空气朝向后的方向,也就是说通过输出端10b朝干燥器单元10的输入端10a以及接下来通过打开的排气阀16送到压缩空气出口4c。
此外,也作为冷模式公知的干燥阶段的运行是可行的,其中,在压缩机3接通的情况下,也就是说S3=0并且因此压缩机控制磁阀25截止,并且压缩机控制管路26无压力,但S2=1并且进而再生磁阀18打开时,系统区域15与再生区域19连接,从而使排气阀16打开,并且压缩机输出端和压缩空气输入端4a直接连到压缩空气出口4c上,因此处于燥单元10的输入端10a、压缩空气输入端4a以及压缩空气输入端4c之间的管路区域中的湿气可以直接被吹出。在冷模式中,再生止回阀22保持关闭,因为存在于两侧的压力大致相同。
此外,按照本发明,可以由此实施有中断式的或周期脉冲性的再生阶段,方式为:在再生阶段结束时,保持设S3=1,并且S2做周期脉冲动作,如下面所介绍的:
因为保持设置S3=1,所以压缩机控制管路26继续处在压力下,从而一方面保持关断压缩机3,另一方面则防止再生区域19通过排气路径28进行排气,这是因为排气止回阀29截止。在再生阶段结束时,也就是说当S2被从1调到0,并且进而再生磁阀18将系统区域15与再生区域19分隔时,在再生区域19中存留9巴的压力,因为再生止回阀22在压力差低于8巴时截止。只要保持S3=1,那么再生区域19也不能排气。在再生区域19中所保持的约9巴的压力就足以将排气阀16保持在其打开位置中。
当接下来(在持续设置S3=1)又设置S2=1时,再生区域19重新被充以约为12巴的压力,从而再生止回阀22也重新打开,并且通过持续打开的排气阀16完成再生。
在这样的时而S2=0并且时而S2=1的中断式运行中,在第一再生节流板23前面的管路区域内形成了一平均压力值,从而使再生不是断断续续,而是均匀地进行;干燥器单元10的风阻也用于均匀化。
因此,通过S2的周期脉冲动作或对S2的间歇切换,调整出中等的或较小的再生空气流。这种较小的再生空气流(体积流)实现了比固定地S2=1的持续再生阶段更慢而且更有效地对干燥器单元10进行干燥。
通过S2=0和S3=0实现再生阶段的结束,因为再生区域19通过再生磁阀18的连接部18c、18d经由排气路径28和压缩空气出口4e排气。因此,开始了输送阶段或空转阶段。再生区域19可以在已开始的输送阶段期间继续排气。
因此,周期脉冲性的再生阶段能以能调整的体积流运行,方式为:对S2=0和S2=1的比例加以调整。
图2示出了空气处理单元101的另一实施方式,该空气处理单元101原则上具有与图1的空气处理单元1类似的结构,其中,相同或类似的元件相应地以相同或类似的附图标记来标注。作为补充,接入一条在压缩机控制管路26与输送区域14之间的第二再生路径40。在第二再生路径40中设置有第二再生止回阀42以及第二再生节流板45,第二再生节流板45比第一再生节流板22具有更小的横截面或者说更小的节流板开口。第二再生止回阀42也设计有一定程度的弹簧预偏置,但该弹簧预偏置优选可以小于第一再生止回阀22的弹簧预偏置。原则上也可以取消第二再生止回阀42的弹簧;但通过弹簧可以防止第二再生止回阀42在输送阶段啪嗒作响或被间歇地加载负荷,在该输送阶段中,输送区域14部分地断断续续地置于压力下。
在压缩机控制磁阀25接通的情况下,也就是说,S3=1时,系统区域15例如为12巴的压力处在压缩机控制管路26处;此外,压缩机3通过其气动控制输入端3a被关断。当排气阀16打开时,那么输送区域14被排气,从而使第二再生止回阀42打开,并且实现了通过较小的第二再生节流板45的再生。因此仅需要的是,S3=1并且再生区域19中的压力足够接通排气阀16。这可以在S2=1的情况下,也就是说在再生阶段中进行,或也可以当在S2=0的情况下在再生区域19中还储存有足够的压力时,在再生阶段之后进行;因为第一再生止回阀22已经在压力差小于8巴时关闭,所以在再生阶段之后,当再生区域没有因为S3=1而在接下来被排气时,在再生区域19中始终有足够的压力。
因此,这种更慢的第二再生可以附加于持续或周期脉冲性的通过再生路径20再生的再生地进行或也可以单独地接着一再生阶段后进行,只要不设置成S3=0。
通过更小的第二再生节流板45实现了压缩空气的更大的减压,从而在干燥器单元10的干燥中实现具有很高的效率的很慢的体积流。
第二再生可以在空转运行期间在更长的时间段内实施。因此可以例如在高速路运行期间(其中,压缩空气消耗较少),以很少的压缩空气损失和很小的能量消耗来完成持续很长时间的第二再生。为此可以利用地图资料或从之前行驶所存储的数据,以便预先获知这样的具有较小压缩空气消耗的时间段,并且依赖于此开始第二再生。
如果之前不存在再生阶段,也就是说,在输送阶段之后或跟在输送阶段后的空转阶段之后,那么在再生区域19中不存在任何压力,从而使排气阀16保留在其关闭的静止位置中,并且不进行第二再生,即使S3=1也不进行。但必要时,也能以首先S3=1然后短时间S2=1的方式来设置再生阶段,以便给再生区域19充气,以及然后设置S2=0,以便启动缓慢的第二再生。
第二再生始终以S3=0和S2=0来结束;紧接着通过阀18、25进行再生区域19的排气,从而使排气阀16截止。因此,如果控制装置7获知:干燥器单元10足够干燥和/或另一第二再生造成过高的压力损失,那么控制装置可以随时结束第二再生。因此,在伴随着通过第二再生路径40进行第二再生的空转阶段中(其中,S2=0和S3=1),就可以短时性设置S3=0,由此启动输送阶段,但输送阶段必要时又可以快速地以S3=0来结束,其中,S2在整个时间段都保持S2=0。因此接下来存在不具有第二再生的空转阶段。
图3示出了空气处理单元201的另一实施方式,该空气处理单元201在功能上相应于图2的空气处理单元101;但在此情况下,图2的两个再生止回阀22和42都集成在一个共用的双止回阀50中,该双止回阀50相对输送区域14的开启动压头差例如为dP=8巴。该双止回阀50因此具有两个阀座50a、50b,两个阀座50a、50b相应于图2的止回阀22、42。因此在功能相同时,仅构造唯一的阀壳来替代图2的两个止回阀22、42。
下面的表格依赖于切换状态和之前的状态示出图2和图3的实施方式的重要相关的阶段:
在此情况下,箭头B表示从左上向左下的过渡,箭头A相应于从右下向左下的过渡;这些过渡导致在左下区域中的差异。因此表格在四个区域中反映了五种可能的状态。
Claims (18)
1.用于车辆压缩空气系统(2)的空气处理单元(1、101、201),其中,所述空气处理单元(1、101、201)具有:
用于连接到压缩机(3)上的压缩空气输入端(4a);
以其干燥器输入端(10a)连接到所述压缩空气输入端(4a)上的干燥器单元(10);
沿输送方向设置在所述干燥器单元(10)后面的输送止回阀(12),所述输送止回阀(12)将构造于所述干燥器单元(10)与所述输送止回阀(12)之间的输送区域(14)与随后的系统区域(15)分隔;
用于给所述干燥器输入端(10a)排气的排气阀(16),其中,所述排气阀(16)具有气动控制输入端(16a)并且能在用于输送阶段的截止位置与此外用于再生阶段的通行位置之间切换;
再生阀(18),所述再生阀(18)在输送阶段截止并且在再生阶段将所述系统区域(15)与第一再生路径(20)连接,所述第一再生路径(20)具有第一再生止回阀(22)和第一再生节流板(23);
其中,在所述再生阀(18)与所述排气阀(16)的所述气动控制输入端(16a)之间构造有再生区域(19),
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再生区域(19)中能够调整出如下的状态,在所述状态下,在所述再生阀(18)截止时,所述排气阀(16)是打开的,
所述再生阀(18)在所述再生阀的截止位置中将所述再生区域(19)与压缩机控制管路(26)通过排气路径(28)连接,在排气路径(28)中设置有排气止回阀(29),所述排气止回阀(29)为了给所述再生区域(19)排气而打开。
2.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处理单元(1、101、201),其特征在于,所述再生阀(18)截止而且所述排气阀(16)打开的所述状态能在再生阶段之后而不在输送阶段之后调整出来。
3.按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空气处理单元(1、101、201),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再生止回阀(22)以如下方式具有弹簧预偏置,即:使所述第一再生止回阀(22)在开启动压头差(dp)下打开,其中,所述开启动压头差以如下方式设计,即:即便在输送区域(14)减压时,在所述再生区域(19)中也能构成如下的动压头,所述动压头在第一再生止回阀(22)截止时,操作所述排气阀(16)的所述气动控制输入端(16a)。
4.按权利要求3所述的空气处理单元(1、101、201),其特征在于,被设置用于打开所述第一再生止回阀(22)的所述开启动压头差(dp)大于或等于4巴。
5.按权利要求3所述的空气处理单元(1、101、201),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再生止回阀(22)的所述开启动压头差(dp)是能调整的。
6.按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空气处理单元(1、101、201),其特征在于,所述再生阀(18)在所述再生阀的截止位置中将所述再生区域(19)与压缩机控制管路(26)连接,所述压缩机控制管路(26)被设置用于连接到所述压缩机(3)的气动控制输入端(3a)上并且能通过压缩机控制阀(25)与所述系统区域(15)连接。
7.按权利要求6所述的空气处理单元(1、101、201),其特征在于,所述再生阀(18)是两位三通换向磁阀,所述再生阀在所述再生阀未被操作的静止位置中将所述系统区域(15)与所述再生区域(19)分隔,并且将所述再生区域(19)与所述排气路径(28)连接。
8.按权利要求6所述的空气处理单元(1、101、201),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缩机控制阀(25)设计成两位三通换向磁阀,所述压缩机控制阀分别具有用于所述系统区域(15)的连接部、用于所述压缩机控制管路(26)的连接部和压缩空气出口(4e)。
9.按权利要求6所述的空气处理单元(1、101、201),其特征在于,所述空气处理单元(1、101、201)能够调整到至少下列阶段中:
输送阶段,其中,所述再生阀(18)和所述压缩机控制阀(25)未被操作,
空转阶段,其中,所述再生阀(18)未被操作,所述压缩机控制阀(25)被操作,
第一再生阶段,其中,所述再生阀(18)和所述压缩机控制阀(25)被操作,并且被压力加载的所述压缩机控制管路(26)操作所述压缩机(3)的气动控制输入端(3a)以关断所述压缩机,以及
周期脉冲性的第一再生阶段,其中,所述压缩机控制阀(25)截止,并且所述再生阀(18)间歇地打开并且间歇地关闭,其中,在所述周期脉冲性的第一再生阶段期间,无论在所述再生阀(18)打开还是关闭时,所述排气阀(16)都是打开的,以形成再生空气流。
10.按权利要求6所述的空气处理单元(101、201),其特征在于,所述空气处理单元(101、201)还具有设置在所述输送区域(14)与所述压缩机控制管路(26)之间的第二再生路径(42),所述第二再生路径(42)带有第二再生止回阀(42;50b)和第二再生节流板(45)。
11.按权利要求10所述的空气处理单元(101、201),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再生节流板(45)比所述第一再生节流板(23)具有更小的节流板开口。
12.按权利要求10所述的空气处理单元(101、201),其特征在于,当储存于所述再生区域(19)中的压力保持所述排气阀(16)打开时,在所述压缩机控制阀(25)打开的情况下,即便所述再生阀(18)关闭,仍能够通过所述第二再生路径(42)形成第二再生空气流。
13.按权利要求12所述的空气处理单元(101、201),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再生空气流在再生阶段期间存在,并且在再生阶段结束后能继续被调整出来。
14.按权利要求12所述的空气处理单元(101、201),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再生空气流小于当所述再生阀(18)打开时流过所述第一再生路径(20)的第一再生空气流。
15.按权利要求10所述的空气处理单元(201),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再生止回阀和所述第二再生止回阀构造成共用的双止回阀(50)。
16.按权利要求3所述的空气处理单元(1、101、201),其特征在于,被设置用于打开所述第一再生止回阀(22)的所述开启动压头差(dp)大于或等于6巴。
17.按权利要求3所述的空气处理单元(1、101、201),其特征在于,被设置用于打开所述第一再生止回阀(22)的所述开启动压头差(dp)为8巴。
18.压缩空气系统(2),所述压缩空气系统(2)具有:
按前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空气处理单元(1、101、201);
压缩机(3),所述压缩机(3)连接到所述空气处理单元(1、101、201)的所述压缩空气输入端(4a)上,并且具有连接到压缩机控制管路(26)上的气动控制输入端(3a);
直接地或通过保护阀装置(5)连接在所述系统区域(15)上的消耗器回路(6a、6b、6c、6d);以及
用于驱控所述再生阀(18)和压缩机控制阀(25)的电子控制装置(7)。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DE102010054063A DE102010054063A1 (de) | 2010-12-10 | 2010-12-10 | Luftaufbereitungseinheit für ein Druckluftsystem eines Fahrzeuges |
DE102010054063.3 | 2010-12-10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2536967A CN102536967A (zh) | 2012-07-04 |
CN102536967B true CN102536967B (zh) | 2016-03-23 |
Family
ID=4614430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110409371.1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536967B (zh) | 2010-12-10 | 2011-12-09 | 用于车辆压缩空气系统的空气处理单元 |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2536967B (zh) |
DE (1) | DE102010054063A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8894752B2 (en) * | 2013-02-27 | 2014-11-25 | Graham-White Manufacturing Company | Air dryer |
CN103775440B (zh) * | 2014-01-21 | 2015-11-18 | 浙江海普汽车部件有限公司 | 一种集成式空气处理单元 |
DE102014003927A1 (de) * | 2014-03-19 | 2015-09-24 | Man Truck & Bus Ag | Betriebsverfahren für eine Druckluftaufbereitungseinrichtung für ein Nutzfahrzeug |
DE102015118744A1 (de) * | 2015-11-02 | 2017-05-04 | Knorr-Bremse Systeme für Schienenfahrzeuge GmbH | Druckluftaufbereitungseinrichtung und Verfahren zum Betreiben einer solchen |
DE102016011502A1 (de) * | 2016-09-21 | 2018-03-22 | Knorr-Bremse Systeme für Nutzfahrzeuge GmbH | Kompressorsystem für ein Nutzfahrzeug |
DE102017124383A1 (de) * | 2017-10-19 | 2019-04-25 | Knorr-Bremse Systeme für Nutzfahrzeuge GmbH | Luftaufbereitungseinrichtung für Kraftfahrzeuge |
DE102017011606A1 (de) * | 2017-12-15 | 2019-06-19 | Wabco Gmbh | Druckluft-System für ein Nutzfahrzeug und Verfahren zum Betreiben eines Druckluft-Systems |
EP3804837B1 (en) * | 2018-06-08 | 2024-09-04 | Nabtesco Automotive Corporation | Air supply system |
DE102018217405A1 (de) | 2018-10-11 | 2020-04-16 | Knorr-Bremse Systeme für Nutzfahrzeuge GmbH | Druckluftaufbereitungssystem |
EP3819551A1 (en) * | 2019-11-07 | 2021-05-12 | E.ON Sverige AB | Method and control unit for controlling a control valve controlling a flow of heat transfer fluid into a thermal energy extraction unit |
CN112473329B (zh) * | 2020-11-26 | 2024-07-26 | 浙江万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电控压缩空气干燥设备及其控制方法 |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826256A (zh) * | 2003-07-28 | 2006-08-30 | 威伯科有限合伙公司 | 电子压缩空气系统 |
DE102005057003A1 (de) * | 2005-11-30 | 2007-06-06 | Knorr-Bremse Systeme für Nutzfahrzeuge GmbH | Druckluftversorgungsanlage und Verfahren zum Betreiben einer Druckluftversorgungsanlage |
EP2127727A1 (de) * | 2008-05-30 | 2009-12-02 | KNORR-BREMSE Systeme für Nutzfahrzeuge GmbH | Lufttrockner mit integrierter Regenerationssteuerung und Verfahren zum Betreiben eines Lufttrockners |
EP2140926A2 (de) * | 2008-07-02 | 2010-01-06 | KNORR-BREMSE Systeme für Nutzfahrzeuge GmbH | Lufttrockner für turboaufgeladene Kompressoren |
DE102008053996A1 (de) * | 2008-10-30 | 2010-05-06 | Knorr-Bremse Systeme für Nutzfahrzeuge GmbH | Verfahren zum Betreiben einer Druckluftversorgungsanlage für ein Kraftfahrzeug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DE102005057004B3 (de) * | 2005-11-30 | 2007-04-05 | Knorr-Bremse Systeme für Nutzfahrzeuge GmbH | Druckluftaufbereitungseinrichtung und Verfahren zum Betreiben einer Druckluftaufbereitungseinrichtung |
-
2010
- 2010-12-10 DE DE102010054063A patent/DE102010054063A1/de not_active Withdrawn
-
2011
- 2011-12-09 CN CN201110409371.1A patent/CN102536967B/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Patent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826256A (zh) * | 2003-07-28 | 2006-08-30 | 威伯科有限合伙公司 | 电子压缩空气系统 |
DE102005057003A1 (de) * | 2005-11-30 | 2007-06-06 | Knorr-Bremse Systeme für Nutzfahrzeuge GmbH | Druckluftversorgungsanlage und Verfahren zum Betreiben einer Druckluftversorgungsanlage |
EP2127727A1 (de) * | 2008-05-30 | 2009-12-02 | KNORR-BREMSE Systeme für Nutzfahrzeuge GmbH | Lufttrockner mit integrierter Regenerationssteuerung und Verfahren zum Betreiben eines Lufttrockners |
EP2140926A2 (de) * | 2008-07-02 | 2010-01-06 | KNORR-BREMSE Systeme für Nutzfahrzeuge GmbH | Lufttrockner für turboaufgeladene Kompressoren |
DE102008053996A1 (de) * | 2008-10-30 | 2010-05-06 | Knorr-Bremse Systeme für Nutzfahrzeuge GmbH | Verfahren zum Betreiben einer Druckluftversorgungsanlage für ein Kraftfahrzeug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DE102010054063A1 (de) | 2012-06-14 |
CN102536967A (zh) | 2012-07-04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2536967B (zh) | 用于车辆压缩空气系统的空气处理单元 | |
CN103687768B (zh) | 压缩空气处理设备和用于运行压缩空气处理设备的方法 | |
US8448951B2 (en) | Closed ride control system for vehicles | |
KR101905201B1 (ko) | 에어 서스펜션 장치, 압축 공기 공급 장치 및 공압 시스템 | |
US7963307B2 (en) | Tire inflation system | |
US6817600B2 (en) | Air spring system for a motor vehicle | |
US10682894B2 (en) | Air suspension system | |
CA2681104C (en) | Compressed air supply unit for a commercial vehicle, and method for operating a compressed air supply unit | |
JP2012180020A (ja) | エアサスペンション装置 | |
CN108883682B (zh) | 空气悬架系统 | |
KR20190099014A (ko) | 서스펜션 시스템 | |
EP1741578B8 (de) | Steuervorrichtung für eine Luftfederungsanlage eines Kraftfahrzeuges | |
EP3556622B1 (en) | Air supply unit for a pneumatic system of a commercial vehicle | |
CN100406753C (zh) | 气压回路中空气干燥机的水分清除方法及其系统 | |
CN115182871B (zh) | 一种空气悬挂压缩机系统及其气路结构 | |
KR101234319B1 (ko) | 에어 서스펜션 시스템 | |
CN107670471A (zh) | 汽车电控空气干燥器 | |
JPH10119531A (ja) | エアサスペンション制御装置 | |
JP2018100057A (ja) | トレーラ用空気供給システム | |
KR20080037126A (ko) | 차량용 에어 서스펜션의 차고 조절 공압 회로 | |
CN111661024B (zh) | 辅助气路干燥装置及制动系统 | |
CN217287846U (zh) | 用于电动压缩机的空气干燥装置及车辆 | |
CN207750553U (zh) | 用于汽车的空气干燥器阀体 | |
CN115946491A (zh) | 用于车辆高度调节的供气系统和供气方法 | |
KR101234320B1 (ko) | 에어 서스펜션 시스템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60323 Termination date: 2021120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