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535051A - 缝纫机、下盖及缝纫机台板 - Google Patents

缝纫机、下盖及缝纫机台板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535051A
CN102535051A CN2011103077374A CN201110307737A CN102535051A CN 102535051 A CN102535051 A CN 102535051A CN 2011103077374 A CN2011103077374 A CN 2011103077374A CN 201110307737 A CN201110307737 A CN 201110307737A CN 102535051 A CN102535051 A CN 10253505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ewing machine
lower cover
peristome
upper opening
machine tab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10307737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川岛义人
森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rother Industries Ltd
Original Assignee
Brother Industrie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rother Industries Ltd filed Critical Brother Industries Ltd
Publication of CN10253505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535051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ewing Machines And Sewing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缝纫机包括覆盖缝纫机台板的开口部的箱形下盖。下盖的上部开口与缝纫机台板的开口部大致相似,且大于该开口部。下盖使其上部开口与缝纫机台板的下表面抵接并以包围缝纫机台板的开口部的方式安装。由于缝纫机台板上的液体进入下盖的内部,因此液体不会附着于在下盖的下表面所安装的电路基板。电路基板可正常地动作。液体不会在缝纫机台板的下方附着于操作者的脚上,操作者能继续工作,从而能提高工作效率。

Description

缝纫机、下盖及缝纫机台板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下盖将朝缝纫机台板下方突出的缝纫机主体的下部覆盖的缝纫机、缝纫机的下盖及缝纫机台板。
背景技术
缝纫机包括设置于缝纫机台板上的缝纫机主体。缝纫机主体包括底座、立柱、机臂。缝纫机台板具有开口部。缝纫机主体以用底座堵塞开口部的方式设置于缝纫机台板上。立柱在底座上垂直竖立。机臂从立柱的上端部起与底座的上表面平行地延伸。机臂在其头端部支撑机针、压脚。压脚下降到底座上而按压加工布。机针上升、下降,与设于底座内部的送料机构、梭机构互动来缝制加工布。
日本公开特许公报2000年388号记载的缝纫机包括下盖。下盖从上方嵌合于缝纫机台板的开口部。下盖在开口部的下方覆盖缝纫机主体的下部。下盖具有供驱动缝纫机用的电路基板安装的安装部。
操作者有时会将饮用水等液体洒落在缝纫机台板上。缝纫机台板上的液体从开口部与下盖之间泄漏,并顺着下盖的外表面向下方滴落。
液体到达下盖的下表面后,有时会附着于在基板安装部所安装的电路基板。附着的液体会引起电路基板上的电路和电路零件的短路、腐蚀,电路基板无法正常地动作,从而产生缝纫机的驱动控制上的问题。
缝纫机在缝纫机台板的下方设置操作部(操作踏板、压脚柄等)。操作者在缝纫机台板的前面用脚对操作部进行操作。顺着下盖的外表面滴落的液体有时会弄湿操作者的脚。由于操作者为了除去所附着的液体而停止缝制作业,因此工作效率下降。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不使缝纫机台板上的液体顺着下盖的外表面滴落,从而能防止液体附着到操作者的脚以及安装于下盖的电路基板上。
技术方案1的缝纫机包括:缝纫机台板,该缝纫机台板具有开口部;
缝纫机主体,该缝纫机主体以堵塞所述开口部的方式设置于所述缝纫机台板上;以及下盖,该下盖将从所述开口部突出的所述缝纫机主体的下部覆盖,
所述下盖呈箱形且具有上部开口,该上部开口与所述开口部大致相似,且大于所述开口部,所述下盖使所述上部开口的边缘部固定于所述缝纫机台板的下表面,且以利用所述上部开口包围所述开口部的方式安装。
箱形的下盖具有比缝纫机台板的开口部大的上部开口。下盖通过使其上部开口的边缘部固定于缝纫机台板的下表面而以包围开口部的方式安装。缝纫机台板上的液体经由开口部而进入下盖的内部。液体不会顺着下盖的外表面滴落。液体不会附着于下盖下表面的电路基板、缝纫机台板下方的操作者的脚上。电路基板可正常地动作,操作者能继续工作。
在技术方案2的缝纫机中,所述缝纫机台板的开口部和所述下盖的上部开口呈长方形,所述上部开口的长边比所述开口部的长边长,所述上部开口的短边比所述开口部的短边长。
下盖的上部开口和缝纫机台板的开口部呈长方形,上部开口的长边比开口部的长边长,上部开口的短边比开口部的短边长。由于下盖能可靠地包围缝纫机台板的开口部,因此缝纫机台板上的液体能可靠地进入下盖的内部。液体不会附着于电路基板和操作者的脚上。
在技术方案3的缝纫机中,所述缝纫机台板具有以沿着所述开口部的下部周缘的方式设置的凹部,所述下盖使所述上部开口的边缘部与所述凹部抵接而固定。
缝纫机台板在开口部的周缘具有与下盖的上部开口的边缘部抵接的凹部。由于下盖的上部开口能与凹部紧贴地安装,因此缝纫机台板上的液体可靠地滴落到下盖的内部。液体不会附着于电路基板和操作者的脚上。下盖的下表面靠上方与凹部的深度相应的尺寸,操作者的脚在缝纫机台板的下方不容易与下盖碰撞,可提高工作效率。
技术方案4的下盖安装于在缝纫机台板所设有的开口部,将从该开口部突出的缝纫机主体的下部覆盖,所述下盖呈箱形且具有上部开口,该上部开口与所述开口部大致相似,且大于所述开口部,所述下盖在其外侧下表面具有基板安装部,该基板安装部用于安装对上述缝纫机主体进行驱动控制用的电路基板。
在技术方案5的下盖中,所述上部开口呈与所述缝纫机台板的开口部大致相似的长方形,所述上部开口的长边比所述缝纫机台板的开口部的长边长,所述上部开口的短边比所述开口部的短边长。
下盖的上部开口比缝纫机台板的开口部大。由于下盖使上部开口的边缘部固定于缝纫机台板的下表面并以包围开口部的方式安装,因此缝纫机台板上的液体经由开口部而进入下盖的内部。液体不会顺着下盖的外表面滴落,因而不会附着于下盖下表面的电路基板、缝纫机台板下方的操作者的脚上。电路基板可正常地动作,操作者能继续工作。
技术方案6的缝纫机台板具有开口部,该开口部能使设置于缝纫机台板上部的缝纫机主体的一部分向下方突出,所述缝纫机台板在其下部具有用于固定下盖的固定部,该下盖呈箱形且具有上部开口,该上部开口与所述开口部大致相似,且大于所述开口部。
在技术方案7的缝纫机台板中,所述开口部呈与所述下盖的上部开口大致相似的长方形,所述开口部的长边比所述上部开口的长边短,所述开口部的短边比所述上部开口的短边短。
缝纫机台板的开口部位于下盖的上部开口的内侧。由于缝纫机台板上的液体经由开口部而进入下盖的内部,因此液体不会顺着下盖的外表面滴落,从而不会附着于下盖下表面的电路基板、缝纫机台板下方的操作者的脚上。电路基板可正常地动作,操作者能继续工作。
技术方案8的缝纫机台板具有凹部,该凹部以沿着所述开口部的下部周缘的方式设置,且与所述下盖的上部开口的周缘部抵接。
由于缝纫机台板能使下盖与以沿着开口部的下部周缘的方式设置的凹部紧贴地安装,因此缝纫机台板上的液体能可靠地进入下盖的内部。液体不会附着于电路基板和操作者的脚上。下盖的下表面靠上方与凹部的深度相应的尺寸,操作者的脚在缝纫机台板的下方不容易与下盖碰撞,可提高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缝纫机的主视图。
图2是从前下方观察安装有电路基板的下盖的立体图。
图3是安装有电路基板的下盖的主视图。
图4是从下方观察安装有电路基板的下盖的俯视图。
图5是从上方观察下盖内部的立体图。
图6是从下方观察下盖下表面的立体图。
图7是沿图3的VII-VII线剖切的剖视图。
图8是沿图4的VIII-VIII线剖切的剖视图。
图9是基板盖处于关闭状态的左视图。
图10是基板盖处于打开状态的左视图。
图11是从上方观察压脚柄支撑状态的立体图。
图12是连杆机构的侧视图。
图13是连杆机构的后视图。
图14是散热用凸部的变形例的说明图。
图15是电路基板处于安装状态的变形例的说明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来说明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以下说明中所使用的方向(前、后、左、右)在图中用箭头表示。
如图1所示,缝纫机包括设置于缝纫机台板20上的缝纫机主体100。缝纫机主体100包括底座101、立柱102、机臂103。底座101以其长边方向为左右方向的方式安装于缝纫机台板20。
缝纫机台板20具有与底座101对应的长方形开口部10。缝纫机主体100以用底座101堵塞开口部10的方式安装。底座101在其内部包括送料机构和梭机构(未图示)。送料机构和梭机构由安装于缝纫机台板20下的下盖200覆盖。下盖200由具有热传导性的金属材料制成,例如由铝制成。
立柱102在底座101的右端部朝上方竖立。机臂103从立柱102的上端部朝左方延伸。机臂103在其头端部支撑针杆105和压脚杆107。
针杆105和压脚杆107的下端朝机臂103的下方突出。针杆105在其下端安装机针106。针杆105和机针106通过设于机臂103内的针杆驱动机构(未图示)的动作而上升、下降。压脚杆107在其下端安装压脚108。压脚杆107和压脚108通过立柱102、机臂103内的压脚提升机构6(参照图11)的动作而上升、下降。
下降的压脚108按压底座101上的加工布。针杆驱动机构通过缝纫机主体100所包括的缝纫机电动机(未图示)的驱动而与送料机构、梭机构互动。机针106上升、下降来缝制底座101上的加工布。缝纫机电动机安装于被盖109覆盖的立柱102的右侧。
如图2~图4所示,下盖200在其下表面安装电路基板300。下盖200具有第一盖部210和第二盖部220。如图1所示,第一盖部210位于机臂103的头端部侧(左侧)。第二盖部220位于立柱102侧(右侧)。第一盖部210、第二盖部220具有与缝纫机台板20平行的下表面。第二盖部220的下表面相对于第一盖部210的下表面位于上方。如图3、图4所示,电路基板300安装于第二盖部220的下表面。电路基板300的安装部被基板盖400(参照图1)覆盖。
电路基板300包括控制基板310和电源基板320。控制基板310、电源基板320在各自的一个面上配置多个电路零件312、322。如图6所示,第二盖部220在其下表面具有多个凸部203。多个凸部203具有相同的高度。控制基板310、电源基板320以使电路零件312、322的配置面朝向下方的方式置于对应凸部203上,并用螺钉固定安装于各凸部203。如图3所示,控制基板310、电源基板320在距离第二盖部220的下表面与凸部203的高度相应的尺寸的位置上与该下表面平行。控制基板310、电源基板320以使电路零件312、322的配置面朝向下方的方式与缝纫机台板20平行地安装。
在控制基板310的电路零件312中,集成电路、电阻、电容器等高度较低的零件较多。在电源基板320的电路零件322中,变压器等高度较高的零件较多。电源基板320在第二盖部220的下表面上安装于远离第一盖部210的位置。控制基板310在第二盖部220的下表面上安装于第一盖部210附近。控制基板310的电路零件312包括比规定高度To低的电路零件313和比规定高度To高的电路零件314。在控制基板310的电路零件312中,将较低的电路零件313集中配置于第一盖部210附近,将较高的电路零件314集中配置于远离第一盖部210的位置。
如上所述安装下盖200时,电源基板320位于右侧,控制基板310位于左侧。控制基板310具有配置较低的电路零件313的低零件配置部以及配置较高的电路零件314的高零件配置部。低零件配置部和高零件配置部在左右方向上分离,以低零件配置部为左侧、高零件配置部为右侧的方式安装。观察下盖200整体时,较高的电路零件322、314位于右侧,较低的电路零件313位于左侧。如图1所示,覆盖电路基板300安装部的基板盖400具有配置较高的电路零件322、314的右侧在下、配置较低的电路零件314的左侧在上这样的台阶部。
电路基板300使电路零件的配置面与下盖200的第二盖部220的下表面平行地配置。电路基板300、基板盖400在缝纫机台板20的下方不占用较大空间。在电路基板300上,电路零件中高度较高的电路零件集中配置于右侧,高度较低的电路零件集中配置于左侧。操作者坐在机针106和压脚108下方的作业区域的前方进行作业。由于操作者的脚在缝纫机台板20的下方位于高度较低的电路零件集中的一侧,因此电路基板300、基板盖400不容易在缝纫机台板20的下方与操作者的脚碰撞,可提高工作效率。
如图3、图4所示,控制基板310包括发热零件315。发热零件315例如是IPM(Intelligent Power Module:智能功率模块)。发热零件315配置于控制基板310的朝向上方的面的中央部。
如图6所示,下盖200具有接触部240。接触部240在第二盖部220的下表面上朝下方突出。接触部240具有与控制基板310的发热零件315对应的位置、形状、大小。如图3所示,发热零件315的上表面与接触部240接触。发热零件315发出的热量经由接触部240传递到下盖200。
如图5所示,下盖200在其内侧底面具有散热用的凸部257。凸部257呈沿前后方向延伸的直线状,且在左右方向上排列有多个。凸部257的形成位置与第二盖部220下表面的接触部240对应。凸部257与其周边空气接触的面积较大,其使经由接触部240传递到下盖200的热量朝周边散发。发热零件315发出的热量可通过接触部240与凸部257的作用而可靠地散发。
存在多个发热零件315时,在各发热零件315的位置设置接触部240、凸部257即可。多个发热零件315的位置较近时,接触部240、凸部257也可共用。第二盖部220包括发热零件330。发热零件330例如是消耗缝纫机电动机减速时的发电力的再生电阻。如图2~图4所示,发热零件330粘接于第二盖部220下表面的右端部。
操作者坐在缝纫机的前方进行作业。发热零件330远离操作者。操作者不会在缝纫机台板20下与发热零件330接触。操作者可在不受发热零件330的发热影响的情况下进行作业。
如图5、图8所示,下盖200是上部的整个面开口的长方体箱。如上所述,下盖200包括第一盖部210和第二盖部220。第一盖部210为收纳送料机构和梭机构而形成得比第二盖部220深。因此,在将下盖200安装于缝纫机台板20时,第一盖部210的下表面比第二盖部220的下表面更靠下方。
第一盖部210和第二盖部220被分隔壁230分隔。第一盖部210作为对梭机构进行润滑的油的贮存部起作用。分隔壁230防止第一盖部210内的油进入第二盖部220内。第一盖部210具有开口211。开口211从第一盖部210的左侧面形成至下表面,用于进行安装于梭机构的梭心的更换等维修作业。
如图3所示,第一盖部210的下表面比配置于第二盖部220下表面的控制基板310、电源基板320的安装位置低h。第一盖部210内的油有时会从开口211泄漏到外部并顺着第一盖部210的下表面流向第二盖部220。由于油会停在第一盖部210与第二盖部220的边界,因此不会附着于控制基板310、电源基板320。控制基板310、电源基板320可正常地动作。
如图6所示,第二盖部220具有突出壁204。突出壁204从第二盖部220的下表面朝下方突出。突出壁204从三个方向包围控制基板310、电源基板320的安装部周围。剩下的一个方向被第一盖部210与第二盖部220之间的台阶部包围。
由于突出壁204拦住顺着下盖200的外表面滴落的液体,液体不会侵入第二盖部220的下表面,从而不会附着于控制基板310、电源基板320。控制基板310、电源基板320可正常地动作。
下盖200的上部开口呈与缝纫机台板20的开口部10相同的长方形。如图8所示,上部开口的长边Lc2(左右方向长度)比开口部10的长边Lh2(左右方向长度)长。如图7所示,上部开口的短边Lc1(前后方向长度)比开口部10的短边Lh1(前后方向长度)长。缝纫机台板20在其下表面上具有对开口部10的下缘部进行修边而形成的凹部22。
如图5、图6所示,下盖200在其上部开口的四个角落具有螺栓安装部256。如图7、图8所示,下盖200通过使其上部开口与缝纫机台板20下的凹部22对准,将穿过螺栓安装部256的螺栓(未图示)旋紧在形成于凹部22的螺栓孔中,而安装于缝纫机台板20。下盖200的上部开口在开口部10的外侧与凹部22抵接,下盖200包围开口部10的外侧。
基板盖400是将电路基板300(控制基板310、电源基板320)的安装部覆盖的箱形盖。如图9、图10所示,基板盖400在其上部开口的前侧具有沿左右方向突出的轴部402。第二盖部220在其下表面上具有支撑部207(参照图6)。支撑部207在前侧的突出壁204两端部朝下方突出。支撑部207具有左右方向的支撑孔。基板盖400将左右的轴部402穿过支撑部207的支撑孔进行支撑。基板盖400通过以轴部402为中心进行转动来开闭电路基板300的安装部。
如图9所示,处于关闭状态的基板盖400覆盖电路基板300的安装部。关闭状态的基板盖400防止灰尘等异物附着于电路基板300且防止操作者的脚接触电路基板300。
如图7、图8中的放大图所示,关闭的基板盖400的上侧开口部位于突出壁204的内侧。基板盖400在突出壁204的内侧形成迷宫部LS。迷宫部LS起到使越过突出壁204的液体停住的功能。液体因突出壁204与迷宫部LS的协同效应而可靠地停住,不会附着于电路基板300(控制基板310、电源基板320)。电路基板300可在不附着灰尘、液体的状态下正常地动作。
如图10所示,基板盖400通过以轴部402为中心朝前方转动而打开。操作者在电路基板300的检查、更换等维修作业时打开基板盖400。电路基板300的安装部在基板盖400的后侧露出。操作者可在基板盖400的后侧实施维修作业。基板盖400有时会在缝制作业中因振动而打开。基板盖400朝前方转动,在缝纫机台板20下方与操作者的脚碰撞。操作者认识到基板盖400的开启,可将基板盖400关闭以继续进行缝制作业。操作者的脚不会与电路基板300接触,能防止产生触电事故等。
如图5所示,下盖200在第二盖部220的内侧底面具有柄支撑部52。柄支撑部52在散热用凸部257的右后方垂直竖立。柄支撑部52具有沿前后方向贯穿其头端部的支撑孔。下盖200具有贯穿其前部侧面的轴孔254。轴孔254与柄支撑部52的支撑孔排列在一直线上。柄支撑部52和轴孔254支撑压脚柄50的转轴51。
如图11所示,转轴51的前端部穿过轴孔254而朝下盖200的外侧突出。压脚柄50具有柄杆53。柄杆53通过连接件54而与转轴51的前端部连接。柄杆53在其朝左下方延伸的头端部具有圆板形的操作板56。转轴51在下盖200内支撑连接构件55。连接构件55通过转轴51旋转来进行摆动。连接构件55将其朝右方延伸的头端部与压脚提升机构6连接。连接构件55的头端部被与转轴51嵌合的螺旋弹簧57的弹簧力朝下方按压。
如图1所示,通常情况下的柄杆53在缝纫机台板20下位于使操作板56朝向左方的位置。操作者将膝盖与操作板56对准,以朝右方按压操作板56的方式进行操作。操作板56和柄杆53以转轴51为中心逆时针摆动。连接构件55以使其头端部提高的方式在下盖200内摆动。
如图11所示,压脚提升机构6包括两个L形柄60、61。L形柄60、61以支撑弯曲部的前后方向的轴为中心进行摆动。L形柄60配置于立柱102的上部内侧。L形柄60的朝右方延伸的端部通过上下方向的连接杆62而与连接构件55连接。L形柄61配置于机臂103的头端部内侧。L形柄60的朝下方延伸的端部通过左右方向的连接杆63而与L形柄61的朝上方延伸的端部连接。L形柄61的朝左方延伸的端部与压脚杆107连接。
如上所述,压脚杆107与安装于其下端的压脚108一起上升、下降。如图1、图11所示,压脚108在通常情况下处于下降状态。操作者在使压脚108上升时操作压脚柄50。L形柄60与连接构件55连接。L形柄60通过压脚柄50的操作而逆时针(图11中)摆动。L形柄61与L形柄60连接。L形柄61通过压脚柄50的操作而顺时针(图11中)摆动。压脚杆107与L形柄61连接。压脚杆107和压脚108因操作压脚柄50而上升。
压脚柄50被设于下盖200内的柄支撑部52支撑,配置于下盖200的前部。压脚柄50能够配置成不朝下盖200的下方长长地延伸,因此,操作者的脚不会与柄支撑部52碰撞,可提高工作效率。
如图1所示,在缝纫机台板20的下方设置操作踏板30。操作者为驱动、停止缝纫机电动机且使缝纫机电动机的旋转速度变化而在缝制作业中对操作踏板30进行踩踏操作。操作踏板30通过连接杆31而与连杆机构40连接。如图13所示,连杆机构40设于第二盖部220的后侧。
连杆机构40包括摆动柄41、螺旋弹簧42、转轴43、限位件44。摆动柄41用转轴43来支撑其右端部。转轴43是沿前后方向延伸的轴。连接杆31与摆动柄41的左端部连接。螺旋弹簧42对摆动柄41施加朝向上方的弹簧力。限位件44通过与因螺旋弹簧42的弹簧力而摆动的摆动柄41碰撞来限制摆动柄41的摆动位置。
通常情况下的摆动柄41位于被限位件44限制的摆动位置。在对操作踏板30进行操作时,连接杆31将摆动柄41朝下方拉拽。摆动柄41克服螺旋弹簧42的弹簧力而顺时针(图13中)摆动。转轴43通过摆动柄41的摆动而旋转。转轴43的旋转传递到设于第二盖部220内的踏板传感器(未图示)。踏板传感器输出与操作踏板30的操作量对应的信号。缝纫机电动机根据踏板传感器的输出而驱动、停止,且使旋转速度变化。
连杆机构40配置于下盖200的后侧,不占据下盖200的下部。由于操作者的脚不会在下盖200下与连杆机构40碰撞,因此可提高操作者的工作效率。由于下盖200是由金属制成的,因此可稳定地支撑连杆机构40。下盖200能经受住因操作踏板30的操作而作用于连杆机构40的较大负荷。
如上所述,下盖200以由上部开口从外侧包围开口部10的方式安装。在缝制作业中,操作者有时会将饮用水等液体洒落在缝纫机台板20上。洒落的液体会进入底座101与开口部10之间的间隙,并顺着开口部10的内表面滴落到下盖200(第一盖部210、第二盖部220)的内部。
滴落到第二盖部220内的液体不会泄漏到下盖200的外侧,因而不会附着于控制基板310、电源基板320,所以控制基板310、电源基板320可正常地动作。液体不会附着到缝纫机台板20下方的操作者的脚上,操作者能继续工作。
滴落到第一盖部210内的液体有时会从开口211泄漏到外侧。泄漏的液体会顺着第一盖部210的下表面流向第二盖部220。第一盖部210的下表面比第二盖部220的下表面更靠下方。由于液体会停在第一盖部210与第二盖部220的边界,因此液体不会附着于第二盖部220下表面的控制基板310、电源基板320。控制基板310、电源基板320可正常地动作。
下盖200的上部开口呈与缝纫机台板20的开口部10相同的长方形。上部开口的短边Lc1比开口部10的短边Lh1长。上部开口的长边Lc2比开口部10的长边Lh2长。因此,下盖200能可靠地位于开口部10的外侧。
缝纫机台板20在其下表面具有对开口部10的周缘部进行修边的凹部22。下盖200的上部开口与凹部22抵接。对缝纫机台板20的下表面进行加工而形成凹部22。由于下盖200的上部开口能与凹部22紧贴地安装,因此缝纫机台板20上的液体能可靠地滴落到下盖200的内侧,从而不会泄漏到外侧。
下盖200(第二盖部220)的下表面靠上方与凹部22的深度相应的尺寸。电路基板300使电路零件的配置面与下盖200的下表面平行地配置。由于电路基板300、基板盖400在缝纫机台板20的下方不占用较大空间,因此操作者在缝纫机台板20的下方对操作踏板30、压脚柄50进行操作时,操作者的脚不容易与下盖200碰撞,从而可提高工作效率。
下面说明对上面说明过的实施方式进行了局部变更的变形例。
1)散热用的凸部257位于发热零件315的附近即可,能够设于下盖200的适当位置。
如图14所示,变形例的凸部257设于下盖200的后表面。发热零件315发出的热量经由接触部240传递到下盖200。由于凸部257以较大的面积与下盖200后侧的空气接触,因此传递到下盖200的热量能够通过凸部257的作用而有效地散热。
2)如图15所示,变形例的下盖200在第二盖部220的下表面包括框架500。框架500以与第二盖部220的下表面垂直且向下方延伸的方式设置。电路基板300(控制基板310、电源基板320)通过凸部501而安装于框架500的前侧。框架500在其前侧具有接触部240。发热零件315与接触部240接触。发热零件315发出的热量经由接触部240和框架500传递到下盖200而向其周边散热。基板盖400A以覆盖电路基板300的方式设置。
电路基板300也可以安装于框架500的后侧。电路基板300也可以在框架500的前侧、后侧分开配置。

Claims (8)

1.一种缝纫机,包括:
缝纫机台板,该缝纫机台板具有开口部;
缝纫机主体,该缝纫机主体以堵塞所述开口部的方式设置于所述缝纫机台板上;以及
下盖,该下盖将从所述开口部突出的所述缝纫机主体的下部覆盖,
其特征在于,
所述下盖呈箱形且具有上部开口,该上部开口与所述开口部大致相似,且大于所述开口部,
所述下盖使所述上部开口的边缘部固定于所述缝纫机台板的下表面,且以利用所述上部开口包围所述开口部的方式安装。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缝纫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缝纫机台板的开口部和所述下盖的上部开口呈长方形,
所述上部开口的长边比所述开口部的长边长,
所述上部开口的短边比所述开口部的短边长。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缝纫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缝纫机台板具有以沿着所述开口部的下部周缘的方式设置的凹部,
所述下盖使所述上部开口的边缘部与所述凹部抵接而固定。
4.一种缝纫机的下盖,安装于在缝纫机台板所设有的开口部,将从该开口部突出的缝纫机主体的下部覆盖,其特征在于,
所述下盖呈箱形且具有上部开口,该上部开口与所述开口部大致相似,且大于所述开口部,
所述下盖在其外侧下表面具有基板安装部,该基板安装部用于安装对上述缝纫机主体进行驱动控制用的电路基板。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下盖,其特征在于,
所述上部开口呈与所述缝纫机台板的开口部大致相似的长方形,
所述上部开口的长边比所述缝纫机台板的开口部的长边长,
所述上部开口的短边比所述开口部的短边长。
6.一种缝纫机台板,具有开口部,该开口部能使设置于缝纫机台板上部的缝纫机主体的一部分向下方突出,其特征在于,
所述缝纫机台板在其下部具有用于固定下盖的固定部,该下盖呈箱形且具有上部开口,该上部开口与所述开口部大致相似,且大于所述开口部。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缝纫机台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开口部呈与所述下盖的上部开口大致相似的长方形,
所述开口部的长边比所述上部开口的长边短,
所述开口部的短边比所述上部开口的短边短。
8.如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缝纫机台板,其特征在于,
具有凹部,该凹部以沿着所述开口部的下部周缘的方式设置,且与所述下盖的上部开口的周缘部抵接。
CN2011103077374A 2010-09-30 2011-09-29 缝纫机、下盖及缝纫机台板 Pending CN102535051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0220400A JP2012075448A (ja) 2010-09-30 2010-09-30 ミシン、ミシンのアンダーカバー、及びミシンテーブル
JP2010-220400 2010-09-30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535051A true CN102535051A (zh) 2012-07-04

Family

ID=4623646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103077374A Pending CN102535051A (zh) 2010-09-30 2011-09-29 缝纫机、下盖及缝纫机台板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2012075448A (zh)
CN (1) CN102535051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315893A (zh) * 2018-03-30 2018-07-24 吴江市新科缝制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曲柄-缝纫机曲柄平衡调节装置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788716A (en) * 1972-08-07 1974-01-29 Roberts Mfg Work cabinet for sewing machine
US4037549A (en) * 1974-09-10 1977-07-26 Janome Sewing Machine Co. Case for portable sewing machines
GB2175617A (en) * 1985-05-31 1986-12-03 Rockwell Rimoldi Spa Frame for an industrial sewing machine
CN1239160A (zh) * 1998-06-12 1999-12-22 重机株式会社 缝纫机的控制箱
CN1384237A (zh) * 2001-05-01 2002-12-11 重机株式会社 缝纫机的冷却装置
CN1456735A (zh) * 2002-05-09 2003-11-19 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缝纫机的油箱
CN201010769Y (zh) * 2007-02-26 2008-01-23 曹立志 高效缝纫机工作台面板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788716A (en) * 1972-08-07 1974-01-29 Roberts Mfg Work cabinet for sewing machine
US4037549A (en) * 1974-09-10 1977-07-26 Janome Sewing Machine Co. Case for portable sewing machines
GB2175617A (en) * 1985-05-31 1986-12-03 Rockwell Rimoldi Spa Frame for an industrial sewing machine
CN1239160A (zh) * 1998-06-12 1999-12-22 重机株式会社 缝纫机的控制箱
CN1384237A (zh) * 2001-05-01 2002-12-11 重机株式会社 缝纫机的冷却装置
CN1456735A (zh) * 2002-05-09 2003-11-19 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缝纫机的油箱
CN201010769Y (zh) * 2007-02-26 2008-01-23 曹立志 高效缝纫机工作台面板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315893A (zh) * 2018-03-30 2018-07-24 吴江市新科缝制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曲柄-缝纫机曲柄平衡调节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2075448A (ja) 2012-04-1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964641A (zh) 一种光伏电站太阳能电池板清洗车
CN102535051A (zh) 缝纫机、下盖及缝纫机台板
CN202380247U (zh) 缝纫机的下盖
CN102443978A (zh) 缝纫机的下盖和缝纫机
CN102443983A (zh) 缝纫机的下盖
CN102560921A (zh) 缝纫机及缝纫机台板
CN212588947U (zh) 一种林业机械除草装置
CN102443980B (zh) 缝纫机的下盖和缝纫机
CN102443982A (zh) 缝纫机的下盖和缝纫机
CN102443984A (zh) 缝纫机的下盖和缝纫机
CN102443981B (zh) 缝纫机的下盖和缝纫机
CN105880737B (zh) 一种花纹铝板表面条纹旋切装置
JP6615703B2 (ja) 基板収容ケース、電装ユニット及び作業機
JP4291221B2 (ja) 建設機械
CN206457616U (zh) 一种带翻转座的缝纫机
JP3637485B2 (ja) 床面洗浄機用タンク装置
CN208466643U (zh) 用于三工位转台式喷淋清洗机的喷淋烘干装置
JP2012224278A (ja) トラクタのキャビン
CN201636055U (zh) 一种改进的转页扇
CN220094260U (zh) 一种用于研球机的护罩结构
CN211516405U (zh) 一种激光打标机上拆封两用的维修孔
CN213411912U (zh) 一种发动机翻转架
CN108325917B (zh) 用于三工位转台式喷淋清洗机的喷淋烘干装置
JPH0643250Y2 (ja) 全旋回式作業機
CN216569817U (zh) 一种底盘防护盖板结构及清洁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2 Rejection of a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its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20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