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533099A - 具有抗眩光及抑菌效果的表面涂料以及触控面板 - Google Patents
具有抗眩光及抑菌效果的表面涂料以及触控面板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2533099A CN102533099A CN2010105854560A CN201010585456A CN102533099A CN 102533099 A CN102533099 A CN 102533099A CN 2010105854560 A CN2010105854560 A CN 2010105854560A CN 201010585456 A CN201010585456 A CN 201010585456A CN 102533099 A CN102533099 A CN 102533099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topcoating
- dazzle
- group
- cover plate
- outer cove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Landscapes
- Laminated Bodies (AREA)
Abstract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表面涂料以及使用该表面涂料的触控面板,特别涉及一种具有抗眩光及抑菌效果的表面涂料以及使用该表面涂料的触控面板。
背景技术
相较于传统输入装置,触控面板允许使用者直接使用手指对电子装置以直觉化操作的方式执行各种指令,具有优良的人机互动性,不仅如此,触控面板还同时具有操作速度快、精确度高及体积小等优点。因此,触控面板逐渐取代键盘、滑鼠等输入装置,广泛应用在个人电脑、移动通讯装置、便携式媒体播放器或电子书等消费性电子产品。目前,市场上大部份的触控面板为电阻式及电容式。
以电阻式触控面板而言,其结构主要包括二铟锡氧化物(Indium Tin Oxide,简称ITO)薄膜以及多个点状间隔物,该点状间隔物放置于该ITO薄膜之间,令其隔开且维持一定距离。当使用者触压该ITO薄膜将产生导通。此时,感测器可通过电阻变化而得到触压位置的座标。然而,由于电阻式触控面板使用ITO薄膜,其具有透光度不佳、不耐刮等缺点,且长期触压容易使得ITO薄膜发生变形。
电容式触控面板的发展是为了改善上述缺点,其依结构不同可分为表面式及投射式,前者包括一玻璃基材与一设于该玻璃基材上的导电镀膜,该导电镀膜上再依序由一电极图案及一抗磨耗层覆盖,这种触控面板在四个角落提供电压而于表面形成均匀电场,当使用者的手指触碰到面板时会造成电场变化,控制器可通过侦测角落的电流大小比例得知触碰位置。后者则是在一玻璃基材上设置一由ITO制成且为矩阵排列的电极层,当面板受使用者触压时,该电极层的电容将发生变化,从而侦测触碰位置。
无论使用何种技术所开发出来的触控面板,使用者都必须直接触碰面板表面以输入指令或者进行操作。对于装设于公共场所具有触控面板的电子装置来 说,由于使用者众多且使用频率极高,将容易成为微生物或细菌孳生传播的温床。
为解决上述问题,因此,考虑将抗菌材料应用于触控型面板领域的可能。一般抗菌材料主要包含抗生素(Antibiotics)、无机纳米金属抗菌剂或其他有机抗菌剂等,大多是利用缓释(Slow gradually release)的方式发挥杀菌或抗菌效果。如中国台湾发明专利第I272110号“一种具有抗菌层的触控面板及其制造方法”,为利用1nm~100nm粒径的纳米级金属材料的颗粒均匀涂布于一触控面板的表面,使该触控面板上形成一抗菌层,其中该纳米级金属材料为纳米金(Au)、纳米银(Ag)、纳米铜(Cu)、纳米锌(Zn)或纳米铂(Pt)等金属材料或其化合物。而另一中国台湾发明专利第200727163号公开案,其于触控面板上基板的上端面均匀形成一抗菌层供使用者直接接触使用,该抗菌层的材质可为纳米银(Ag)。前述纳米级金属材料具有生物化学活性,当穿透细菌的细胞壁后,可造成细胞内酶蛋白变性而自然死亡。然而这种缓释型的抗菌剂,虽然可以通过调整药剂含量或者减缓释放速度来延长抗菌时间,然而终究会有释放殆尽的可能,需要重复加工涂覆该抗菌材料。此外,这些纳米级金属材料无法与触控面板形成稳固键结,容易转附于接触物上,对于接触的人体或环境具有毒性,并造成污染。
另一种应用于触控面板的抗菌材料,如美国专利第6,504,583号,是利用烷基季铵盐(Alkyl quaternary ammonium salt)衍生物作为抗菌剂,该烷基季铵盐类具有正电荷,当与呈负电性的细菌表面接触后,会破坏细菌细胞膜电性平衡,除了可能导致邻近细胞膜表面的细胞器无法进行正常代谢外,还导致细胞膜结构不稳定而破裂,最后造成细胞质的流出。相较于上述抗菌金属材料,此类烷基季铵盐抗菌剂不需直接参与杀菌反应,仅作为破坏细胞电荷平衡的催化剂,因此可维持抗菌剂的浓度。然而抗菌剂与触控面板之间也缺乏稳固的键结关系,于使用过程中容易导致抗菌剂脱落或流失于触控面板,也使使用此类抗菌剂的触控面板的抗菌效果因使用时间增长而明显出现衰减的现象。
此外,当前述传统抗菌材料当涂布于触控面板表面的时侯,常形成一透明薄膜,而使得触控面板的表面呈现光滑镜面。然而,在强光照射下,镜面表面容易造成眩光让使用者无法顺利读取触控面板所显示的画面。另一方面,当使用者手指沾有灰尘或者脏污油渍时,很容易在光滑表面留下指纹或者痕迹,而 影响触控面板表面的整体外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抗眩光及抗菌效果的表面涂料,以克服传统抗菌材料,如烷基季铵盐抗菌剂因键结能力不佳而易脱落的问题,以及避免如传统无机金属抗菌剂容易沾染到使用者甚至造成环境污染的问题,并解决前述抗菌材料涂覆于物体表面后容易在强光下产生眩光及沾染指纹的问题。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触控面板,使该触控面板在抗菌的同时还能抗眩光,并保证其抗菌效果不会因使用时间的延长而降低。
为达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具有抗眩光及抑菌效果的表面涂料,包含有一如式(I)所示分子结构的纳米颗粒:
其中,R1选自由卤素、氢、烷基、烷氧基、氢氧基、烯基、炔基、酰基、芳香基、羧基、烷氧羰基以及芳香氧羰基所组成的群组,R2为一季铵盐类的基团。
进一步地,R1选自-H、-OH、-OCH3、-OC2H5、-CH3、-CH=CH2、-OC2H4OCH3以及-C3H6COOC2H5所组成的群组。
进一步地,式(I)所示分子结构的纳米颗粒的粒径介于100nm至200nm之间。
一种触控面板,包含有一供前述具有抗眩光及抑菌效果的表面涂料涂布的导电层。
进一步地,该导电层的材料选自于由氧化铟锡、氧化锑锡、氧化铝锌以及氧化铟锌所组成的群组。
一种触控面板,包含有一供前述具有抗眩光及抑菌效果的表面涂料涂布的外盖板。
送一步地,该外盖板的材料选自于由玻璃、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聚氯乙烯、聚碳酸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以及聚亚酰胺所组成的群组。
由此可知,本发明提供一种具有抗眩光及抑菌效果的表面涂料,其特征在于包含有一如式(I)所示分子结构的纳米颗粒:
其中,R1选自由卤素、氢、烷基、烷氧基、氢氧基、烯基、炔基、酰基、芳香基、羧基、烷氧羰基以及芳香氧羰基所组成的群组,R2为一季铵盐类的基团。
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涂覆有前述具有抗眩光及抑菌效果的表面涂料的触控面板,该触控面板包含有一供该表面涂料涂布的导电层。
本发明还公开了另一种涂覆有前述具有抗眩光及抑菌效果的表面涂料的触控面板,该触控面板包含有一供该表面涂料涂布的外盖板。
由以上可知,本发明具有抗眩光及抑菌效果的表面涂料相较于现有技术达到的有益效果在于:
一、本发明具有抗眩光及抑菌效果的表面涂料相较于传统应用于触控面板上的抗菌材料,如烷基季铵盐抗菌剂或无机金属抗菌剂等,能同时具有良好 的抗菌及抗眩光能力,且此性质均有优异的耐候性;
二、由于本发明具有抗眩光及抑菌效果的表面涂料可借助硅官能基团稳固附着于触控面板的导电层或外盖板,能够避免该表面涂料的剥落而导致污染人体或环境的问题,也可延长其抗菌效果的寿命;
三、本发明具有抗眩光及抑菌效果的表面涂料经涂布后,可借助该纳米颗粒本身的球形结构特性令其呈现雾面效果,从而减少表面涂污或指纹所造成的对外观的影响。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具有抗眩光及抑菌效果的表面涂料,包含有一如式(I)所示分子结构的纳米颗粒:
式中:R1为卤素、氢、烷基、烷氧基、氢氧基、烯基、炔基、酰基、芳香基、羧基、烷氧羰基或芳香氧羰基,其中,R1优选为-H、-OH、-OCH3、-OC2H5、-CH3、-CH=CH2、-OC2H4OCH3或-C3H6COOC2H5。R2为季铵盐类基团。
本发明具有抗眩光及抑菌效果的表面涂料可以由含硅官能基团(SiOx)的化合物加入稳定剂而使用溶胶-凝胶(sol-gel)工艺来制备。其中,溶胶-凝胶态的各分子将因其间的氢键、范德华力、配位键等非共价键的相互作用而形成超量分子(superamolecular),从而具有高均匀性、高分散性及高稳定性。当加 入稳定剂于前述溶胶-凝胶态中,可限制部分粒子继续增大,进而形成多个透明且呈球形的纳米颗粒。该稳定剂可为有机胺类(如:三辛胺、辛胺、十二胺、己胺、吡啶、油胺(oleamine groups)、季铵基)、硫醇类(如:辛硫醇、十二硫醇、硫酚)、有机磷类(如:三苯基磷、三丁基磷、三辛基磷)、酸类(如:硫酸、硝酸、盐酸、醋酸)、碱类(如:氢氧化钠、氢氧化钾、氢氧化铵)、有机醇类(如:甲醇、乙醇、乙二醇、丙醇、异丙醇)或烷基类(如:甲烷、乙烷、丙烷、丁烷、戊烷、己烷、庚烷、辛烷、十二烷、十三烷、十四烷、十五烷、十六烷、十七烷、十八烷)或硫酸钠。另外,本发明具有抗眩光及抑菌效果的表面涂料中,该纳米颗粒的粒径介于100nm至200nm之间。
本发明具有抗眩光及抑菌效果的表面涂料可使用在一触控面板上,例如,该表面涂料可涂布于触控面板的一导电层上而形成一包括该纳米颗粒的抗菌层,该导电层的材料可为氧化铟锡(Indium Tin Oxide,简称ITO)、氧化锑锡(Antimony Tin Oxide,简称ATO)、氧化铝锌(Aluminum Zinc Oxide,简称AZO)或氧化铟锌(Indium Zinc Oxide,简称IZO);或者,该表面涂料可涂布于一触控面板的一外盖板上而形成一包括该纳米颗粒的抗菌层,该外盖板的材料可为玻璃、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olymethylmethacrylate,简称PMMA)、聚氯乙烯(Polyvinyl chloride,简称PVC)、聚碳酸酯(Polycarbonate,简称PC)、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简称PET)或聚亚酰胺(Polyimide)。当该表面涂料涂布于该外盖板或该导电层的表面后,可对该表面涂料进行加热,加热温度介于25℃至250℃之间,加热时该纳米颗粒内的硅官能团可与接触表面形成化学共价键,令该抗菌层得以稳固附着于接触表面而不易脱落。
其中,由于该纳米颗粒具有高比表面积及比表面原子数,故其表面能量于体积总能量中占有很高的比值,通过该纳米颗粒的高表面化学活性以及该季铵盐类本身的高化学活性,可对空气中的水分子及氧气形成高还原力,而将其分别转化为具有强氧化能力的氢氧自由基(-OH)与超氧离子(O2-),该氢氧自由基(-OH)与超氧离子(O2-)能渗透到细菌或病毒中使菌体蛋白质变性而破坏菌体酶系,进而达到杀菌作用,而且这种抗菌机制对环境与人体并不会产生危害。
有关本发明具有抗眩光及抑菌效果的表面涂料应用于触控面板的实施方法,以及其耐磨耗抗菌效果,现举例说明如下。
实施例一
本发明一较佳实施例的制作流程。首先,将该表面涂料直接涂布于一外盖板上,该外盖板的材质为PMMA,或先将该表面涂料以醇类、酮类、醚类或苯类等有机溶剂进行稀释,其中,醇类有机溶剂可为异丙醇(Isopropanol)或乙醇(Ethanol),而稀释程度可为1000倍,使该表面涂料的浓度为0.1%的体积百分浓度。稀释时将该表面涂料与该有机溶剂混合并均匀搅拌,搅拌可采用机械式叶片搅拌、搅拌子旋转、上下震荡或滚筒式滚动等方式。当该混合溶液达到稳定的高均匀性及高分散性后,再将该混合溶液涂布至该外盖板,涂布方式可为喷洒式涂布(Spray coating)、浸镀式涂布(Dip coating)、滚筒式涂布(Roll coating)、印刷式涂布(Print coating)或旋转式涂布(Spin coating)。然后,将该外盖板置于25℃至250℃的温度环境下加热至少1分钟,令该表面涂料附着于该外盖板上,再将其冷却。其中,涂布有该表面涂料的该外盖板的光泽度可控制在15至150GU(Gloss Unit)之间的范围内。
实施例二:
对涂布有本发明具有抗眩光及抑菌效果的表面涂料的外盖板进行光泽度的耐候测试,耐候测试包括高温测试(high temperature test)、低温测试(low temperature test)、高湿测试(high humidity test)以及冷热冲击测试(thermal shock test),其结果如下:
(一)高温测试:
准备20片尺寸为5cm×5cm且涂布有本发明具有抗眩光及抑菌效果的表面涂料的外盖板,将该外盖板先以光泽度计(Gloss meter)测试,接着于80℃的环境下进行200小时的高温处理,然后再以光泽度计测试,其光泽度(GU)的结果列表如下:
组别 | 高温处理前(GU) | 高温处理后(GU) |
1 | 100 | 105 |
2 | 105 | 100 |
3 | 101 | 101 |
4 | 100 | 100 |
5 | 99 | 100 |
6 | 98 | 100 |
7 | 95 | 97 |
[0044]
8 | 105 | 106 |
9 | 108 | 109 |
10 | 100 | 100 |
11 | 100 | 101 |
12 | 107 | 105 |
13 | 95 | 97 |
14 | 100 | 105 |
15 | 108 | 105 |
16 | 105 | 105 |
17 | 106 | 101 |
18 | 100 | 101 |
19 | 100 | 101 |
20 | 107 | 105 |
(二)低温测试:
准备20片尺寸为5cm×5cm且涂布有本发明具有抗眩光及抑菌效果的表面涂料的外盖板,将该外盖板先以光泽度计(gloss meter)测试,接着于-40℃的环境下进行150小时的低温处理,然后再以光泽度计测试,其光泽度(GU)的结果列表如下:
组别 | 低温处理前(GU) | 低温处理后(GU) |
1 | 105 | 104 |
2 | 100 | 100 |
3 | 101 | 101 |
4 | 100 | 101 |
5 | 109 | 108 |
6 | 105 | 105 |
7 | 95 | 95 |
8 | 95 | 97 |
9 | 100 | 98 |
10 | 101 | 99 |
11 | 108 | 105 |
[0048]
12 | 107 | 105 |
13 | 100 | 103 |
14 | 105 | 100 |
15 | 100 | 101 |
16 | 105 | 105 |
17 | 106 | 106 |
18 | 100 | 101 |
19 | 100 | 100 |
20 | 105 | 105 |
(三)高湿测试:
准备20片尺寸为5cm×5cm且涂布有本发明具有抗眩光及抑菌效果的表面涂料的外盖板,将该外盖板先以光泽度计(gloss meter)测试,接着置入温度为50℃且相对湿度为90%的环境下进行200小时的高湿处理,然后再以光泽度计测试,其光泽度(GU)的结果列表如下:
组别 | 高湿处理前(GU) | 高湿处理后(GU) |
1 | 101 | 106 |
2 | 105 | 105 |
3 | 101 | 103 |
4 | 100 | 103 |
5 | 109 | 108 |
6 | 105 | 105 |
7 | 100 | 100 |
8 | 105 | 105 |
9 | 100 | 99 |
10 | 94 | 97 |
11 | 99 | 101 |
12 | 107 | 105 |
13 | 100 | 100 |
14 | 105 | 106 |
15 | 100 | 100 |
[0052]
16 | 101 | 105 |
17 | 106 | 101 |
18 | 100 | 101 |
19 | 100 | 100 |
20 | 101 | 106 |
(四)冷热冲击测试:
准备20片尺寸为5cm×5cm且涂布有本发明具有抗眩光及抑菌效果的表面涂料的外盖板,将该外盖板先以光泽度计(gloss meter)测试,接着于温度为80℃而时间为15分钟的高温处理与温度为-40℃而时间为30分钟的低温处理之间交替循环40次,然后再以光泽度计测试,其光泽度(GU)的结果列表如下:
根据上述多种耐候性试验的结果,涂覆本发明具有抗眩光及抑菌效果的表面涂料的外盖板经过高温处理、低温处理、高湿处理或是冷热冲击处理后,仍可维持优良的抗眩光效果。
实施例三:
测试本发明具有抗眩光及抑菌效果的表面涂料的抗菌效果,本实施例使用一种革兰氏阳性细菌(Gram positive bacteria)中的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进行试验。分别准备有20片尺寸为5cm×5cm且涂布有本发明具有抗眩光及抑菌效果的表面涂料的外盖板(实验组)以及未涂布本发明具有抗眩光及抑菌效果的表面涂料的的外盖板(对照组),该外盖板的材质为PMMA。先将105CFU/ml浓度的大肠杆菌分别涂布于该外盖板上,并分别将该外盖板于35℃环境下温育24小时。然后,利用50ml的无菌磷酸缓冲液(Sterile phosphate buffer)进行冲洗,以除去死亡的大肠杆菌,再测定仍存活于该外盖板上大肠杆菌的菌落形成数(CFU/ml),其结果如下表所示:
组别 | 对照组(CFU/ml) | 实验组(CFU/ml) |
1 | 1.0×105 | 1.0×102 |
2 | 3.1×106 | 1.0×103 |
3 | 2.5×105 | 1.5×103 |
4 | 4.0×105 | 1.1×102 |
5 | 5.0×105 | 1.5×103 |
6 | 2.0×106 | 1.2×103 |
7 | 2.3×105 | 4.1×102 |
8 | 6.1×105 | 2.6×102 |
9 | 4.5×105 | 3.1×102 |
10 | 3.4×105 | 3.0×101 |
11 | 4.1×105 | 1.4×102 |
12 | 1.0×105 | 1.1×103 |
13 | 1.4×105 | 1.5×102 |
14 | 1.2×105 | 2.2×102 |
[0061]
15 | 5.1×105 | 1.3×102 |
16 | 8.3×107 | 6.3×102 |
17 | 4.5×106 | 4.3×103 |
18 | 2.9×105 | 6.9×102 |
19 | 4.0×105 | 3.1×102 |
20 | 2.9×106 | 1.0×103 |
根据上述试验结果,涂覆有本发明具有抗眩光及抑菌效果的表面涂料的外盖板相较于未经过处理的外盖板具有明显的抗菌效果。
实施例四:
对涂布有本发明具有抗眩光及抑菌效果的表面涂料的外盖板进行抗菌性的耐候测试,耐候测试包括高温测试、低温测试、高湿测试以及冷热冲击测试。将涂布有本发明具有抗眩光及抑菌效果的表面涂料的外盖板(实验组)以及未涂布本发明具有抗眩光及抑菌效果的表面涂料的外盖板(对照组),先分别进行高温处理、低温处理、高湿处理以及冷热冲击处理,再将105CFU/ml浓度的大肠杆菌均匀涂覆于该外盖板,于35℃环境下温育24小时。待温育完成后,利用50ml的无菌磷酸缓冲液(sterile phosphate buffer)进行冲洗,以除去死亡的大肠杆菌,再测定仍存活于外盖板上大肠杆菌的菌落形成数(CFU/ml),其结果如下所示:
(一)高温测试:
分别准备5片尺寸为5cm×5cm的实验组以及对照组外盖板,将其置于80℃的环境下进行200小时的高温处理,然后再进行前述抗菌测试,其结果列表如下:
组别 | 对照组(CFU/ml) | 实验组(CFU/ml) |
1 | 2.0×105 | 1.2×102 |
2 | 3.0×107 | 2.2×104 |
3 | 5.4×106 | 1.0×103 |
4 | 3.1×105 | 1.5×102 |
5 | 7.5×106 | 1.2×103 |
(二)低温测试:
分别准备5片尺寸为5cm×5cm的实验组以及对照组外盖板,将该外盖板 置入-40℃的环境下进行150小时的低温处理,然后再进行前述抗菌测试,其结果列表如下:
组别 | 对照组(CFU/ml) | 实验组(CFU/ml) |
1 | 4.1×106 | 1.0×103 |
2 | 1.8×106 | 2.0×102 |
3 | 2.0×105 | 1.5×102 |
4 | 1.8×105 | 1.2×102 |
5 | 4.0×105 | 2.6×102 |
(三)高湿测试:
分别准备5片尺寸为5cm×5cm的实验组以及对照组外盖板,接着置入温度为50℃且相对湿度为90%的环境下进行200小时的高湿处理,然后再进行前述抗菌测试,其结果列表如下:
组别 | 对照组(CFU/ml) | 实验组(CFU/ml) |
1 | 4.4×105 | 2.0×103 |
2 | 6.5×105 | 1.6×103 |
3 | 5.2×105 | 1.0×103 |
4 | 5.8×106 | 8.0×102 |
5 | 4.8×105 | 1.7×102 |
(四)冷热冲击测试:
分别准备5片尺寸为5cm×5cm的实验组以及对照组外盖板,接着于温度为80℃而时间为15分钟的高温处理与温度为-40℃而时间为30分钟的低温处理之间交替循环40次,然后再进行前述抗菌测试,其结果列表如下:
组别 | 对照组(CFU/ml) | 实验组(CFU/ml) |
1 | 5.0×105 | 1.2×103 |
2 | 5.3×106 | 1.5×103 |
3 | 5.0×106 | 8.8×102 |
4 | 5.9×106 | 1.1×103 |
5 | 7.7×105 | 2.0×102 |
根据结果显示,涂覆有该表面涂料的外盖板,虽经过高温、低温、高湿或冷热冲击等处理后仍不影响其抗菌功能。
实施例五:
对涂布有本发明具有抗眩光及抑菌效果的表面涂料的外盖板进行抗菌性的耐磨耗测试。准备10片尺寸为5cm×5cm且涂布有本发明具有抗眩光及抑菌效果的表面涂料的外盖板(实验组)以及未涂布本发明具有抗眩光及抑菌效果的表面涂料的外盖板(对照组),先利用机械性磨耗机以500g的荷重对该外盖板以来回500次的循环进行磨耗处理,再将105CFU/ml浓度的大肠杆菌均匀涂覆于该外盖板,于35℃环境下温育24小时。待温育完成后,利用50ml的无菌磷酸缓冲液(sterile phosphate buffer)进行冲洗,以除去死亡的大肠杆菌,再测定仍存活于外盖板上大肠杆菌的菌落形成数(CFU/ml),其结果如下所示:
组别 | 对照组(CFU/ml) | 实验组(CFU/ml) |
1 | 2.0×105 | 1.0×104 |
2 | 2.3×105 | 1.5×103 |
3 | 2.0×105 | 1.8×103 |
4 | 1.9×105 | 1.1×103 |
5 | 2.7×105 | 1.8×103 |
6 | 3.0×105 | 1.0×104 |
7 | 2.3×105 | 1.5×103 |
8 | 3.0×105 | 1.3×103 |
9 | 2.9×105 | 1.6×103 |
10 | 1.7×105 | 2.6×102 |
根据结果显示,涂覆有本发明具有抗眩光及抑菌效果的表面涂料的外盖板经过磨耗处理后,仍保有优异的抗菌能力,即涂覆有该表面涂料的外盖板,虽经过500次循环的磨耗处理后仍不影响其抗菌功能。
综上所述,本发明具有抗眩光及抑菌效果的表面涂料通过包含季铵盐类的纳米颗粒而可达到优异的抗菌效果,且由于其纳米颗粒的球形结构特性,因而该表面涂料表现出雾面效果并拥有优良的抗眩光效果,并可减少因涂污或指纹残留所造成的对外观的影响。此外,借助该纳米颗粒中的硅官能团,该表面涂料能以化学共价键稳固附着于触控面板的外盖板或导电层上,令该表面涂料不易随使用时间的增加而从接触表面脱落,进而失去抗菌能力。
Claims (7)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抗眩光及抑菌效果的表面涂料,其特征在于R1选自-H、-OH、-OCH3、-OC2H5、-CH3、-CH=CH2、-OC2H4OCH3以及-C3H6COOC2H5所组成的群组。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抗眩光及抑菌效果的表面涂料,其特征在于式(I)所示分子结构的纳米颗粒的粒径介于100nm至200nm之间。
4.一种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包含有一供权利要求1所述具有抗眩光及抑菌效果的表面涂料涂布的导电层。
5.如权利要求4所述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该导电层的材料选自于由氧化铟锡、氧化锑锡、氧化铝锌以及氧化铟锌所组成的群组。
6.一种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包含有一供权利要求1所述具有抗眩光及抑菌效果的表面涂料涂布的外盖板。
7.如权利要求6所述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该外盖板的材料选自于由玻璃、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聚氯乙烯、聚碳酸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以及聚亚酰胺所组成的群组。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0105854560A CN102533099A (zh) | 2010-12-07 | 2010-12-07 | 具有抗眩光及抑菌效果的表面涂料以及触控面板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0105854560A CN102533099A (zh) | 2010-12-07 | 2010-12-07 | 具有抗眩光及抑菌效果的表面涂料以及触控面板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2533099A true CN102533099A (zh) | 2012-07-04 |
Family
ID=4634118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0105854560A Pending CN102533099A (zh) | 2010-12-07 | 2010-12-07 | 具有抗眩光及抑菌效果的表面涂料以及触控面板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2533099A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8439815A (zh) * | 2018-01-20 | 2018-08-24 | 河南卓金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抗菌抗眩光玻璃及其制备方法 |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02051A (zh) * | 1993-10-30 | 1995-05-03 | 南京神奇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 长效抗菌防霉剂 |
CN1493889A (zh) * | 2002-08-28 | 2004-05-05 | �յÿ���ʽ���� | 防眩硬涂膜 |
WO2009148880A2 (en) * | 2008-05-29 | 2009-12-10 | Dsm Ip Assets B.V. | Antimicrobial polymers and their uses |
-
2010
- 2010-12-07 CN CN2010105854560A patent/CN102533099A/zh active Pending
Patent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02051A (zh) * | 1993-10-30 | 1995-05-03 | 南京神奇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 长效抗菌防霉剂 |
CN1493889A (zh) * | 2002-08-28 | 2004-05-05 | �յÿ���ʽ���� | 防眩硬涂膜 |
WO2009148880A2 (en) * | 2008-05-29 | 2009-12-10 | Dsm Ip Assets B.V. | Antimicrobial polymers and their uses |
WO2009148880A3 (en) * | 2008-05-29 | 2010-08-05 | Dsm Ip Assets B.V. | Antimicrobial polymers and their uses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8439815A (zh) * | 2018-01-20 | 2018-08-24 | 河南卓金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抗菌抗眩光玻璃及其制备方法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Wang et al. | Highly reliable silver nanowire transparent electrode employing selectively patterned barrier shaped by self-masked photolithography | |
Lee et al. | Electrohydrodynamic jet-printed zinc–tin oxide TFTs and their bias stability | |
CN104992781B (zh) | 一种石墨烯基三元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 | |
CN103804995A (zh) | 导电油墨组合物及透明导电薄膜 | |
CN109181498A (zh) | 电子产品用环保涂料 | |
CN106198635A (zh) | 一种基于有机场效应晶体管的湿度传感器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9251636A (zh) | 高透光率水性导电涂料的制备工艺 | |
CN107799236A (zh) | 一种石墨烯电极快速制备方法 | |
CN104194013A (zh) | 一种柔性透明导电复合膜的制作方法 | |
CN104391006A (zh) | 一种气体传感器的制备方法 | |
US20120177920A1 (en) | Antiglare and antiseptic coating material and touchscreen coated with the same | |
CN102533099A (zh) | 具有抗眩光及抑菌效果的表面涂料以及触控面板 | |
CN108039221B (zh) | 柔性透明导电薄膜及其制作方法 | |
CN102931354B (zh) | 复合透明电极、聚合物太阳能电池及它们的制备方法 | |
CN107452881A (zh) | 基于柔性玻璃的透明导电薄膜电极及其制备方法 | |
CN114038623A (zh) | 一种银纳米线-生物材料复合透明导电薄膜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 |
CN102558930A (zh) | 一种兼具疏水性及疏油性的表面涂料及触控面板 | |
CN104867541A (zh) | 一种透明导电薄膜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2464942A (zh) | 抗眩光及抗菌表面涂料以及触控面板 | |
CN115093736B (zh) | 一种触摸屏面板抗菌防指纹液及其制备方法 | |
CN209543944U (zh) | 一种具有柔性“三明治”夹芯结构的复合透明导电膜 | |
CN110085349A (zh) | 一种透明石墨烯负载纳米银线防静电膜及其制备方法 | |
Xiong et al. | Superwettability-induced confined reaction toward high-performance flexible electrodes | |
CN109949974A (zh) | 一种共价键合的pet基纳米银线石墨烯复合透明柔性导电膜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4538115B (zh) | 带线路透明导电膜及其制备方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02 |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 ||
WD01 |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2070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