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526662A - 用于人体穴位敷贴的治疗哮喘的中药磁疗外贴膏 - Google Patents

用于人体穴位敷贴的治疗哮喘的中药磁疗外贴膏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526662A
CN102526662A CN2012100034210A CN201210003421A CN102526662A CN 102526662 A CN102526662 A CN 102526662A CN 2012100034210 A CN2012100034210 A CN 2012100034210A CN 201210003421 A CN201210003421 A CN 201210003421A CN 102526662 A CN102526662 A CN 10252666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arts
chinese medicinal
chinese medicine
semen
asthma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10003421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526662B (zh
Inventor
朱红波
张霞明
李皓
钱大慈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irst Peoples Hospital of Changzhou
Original Assignee
First Peoples Hospital of Changzhou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irst Peoples Hospital of Changzhou filed Critical First Peoples Hospital of Changzhou
Priority to CN201210003421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2526662B/zh
Publication of CN10252666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52666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52666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526662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edicines Containing Plant Substances (AREA)
  • Medicines Containing Material From Animals Or Micro-Organisms (AREA)
  • Medicinal Preparation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穴位敷贴的治疗哮喘的中药磁疗外贴膏,以其所述中药所包括的组分及各组分的重量份是:白芥子10~30,延胡索10~30,甘遂10~20,炙细辛10~20,炙麻黄5~15,生半夏5~15,炙甘草5~10,炙百部10~20,肉桂5~10,葶苈子5~10,姜汁60~80,炙皂荚10~15,麝香1~1.5,胆南星10~15,川贝母10~20,地龙10~20,冰片1~5,苦杏仁10~20,白前10~20,炙款冬花10~20为主要特征,且其所述外贴膏由内到外依次由片状粘贴基体、磁块和中药膏组成。本发明具有中药配伍科学,各组分含量合理,制备方法简单,使用安全方便和疗效确切明显等特点。配合穴位敷贴,本发明治疗哮喘的有效率达到90%。

Description

用于人体穴位敷贴的治疗哮喘的中药磁疗外贴膏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穴位敷贴的治疗哮喘的中药磁疗外贴膏,属于外用中药组合物技术。
背景技术
支气管哮喘是一种慢性炎症性疾病。以气道的可逆性阻塞、气道高反应性及淋巴细胞和嗜酸性颗粒细胞浸润气道粘膜下层为特征。由哮喘引发的支气管痉挛和肺通气障碍,严重影响人类的生活质量,严重危害人类的身体健康。
近几十年来,哮喘中医治疗方法推陈出新发展颇快,其中包括化脓炙,磁疗,穴位敷药,穴位注射,穴位埋钱,结扎,挑治,割治等,其有效率都在80~90%之间。中国专利102078488A,已在临床上取得了一定疗效,但由于存在中药组分单一,炮制手法笼统,未能加入中药结合磁疗策略,因而影响其疗效的提升。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已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中药配方合理,结合磁疗策略,疗效确切的用于穴位敷贴的治疗哮喘的中药磁疗外贴膏,以进一步提高中医临床治疗哮喘的效果。
本发明实现其目的的技术构想是:采用清代张潞《张氏医通》中的白芥子、延胡索、甘遂和细辛四味中药为基础,通过增添其它中药组分,加强药物协调作用;并对部分中药进行炒、炼、煮、炙等预处理,以有效降低中药组分的相反和毒性作用;同时引入磁疗策略,增加药物透皮吸收效果,持续性的刺激穴位,达到疏通经路,调节脏腑功能,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的目的。
基于以上所述技术构想,本发明实现其目的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用于穴位敷贴的治疗哮喘的中药磁疗外贴膏,而其:
a、所述中药所包括的组分及各组分的重量份是:白芥子10~30,延胡索10~30,甘遂10~20,炙细辛10~20,炙麻黄5~15,生半夏5~15,炙甘草5~10,炙百部10~20,肉桂5~10,葶苈子5~10,姜汁60~80,炙皂荚10~15,麝香1~1.5,胆南星10~15,川贝母10~20,地龙10~20,冰片1~5,苦杏仁10~20,白前10~20,炙款冬花10~20;
b、先分别将上述中药中的白芥子、葶苈子和白前炒制,将细辛,麻黄,百部,皂荚,甘草和款冬花用炼蜜蜜炙,将甘遂用陈醋煮制;然后将除姜汁外的其它所有中药组分用陈醋浸泡若干天,取出晾干捣研成药粉;再加入姜汁调和搅拌均匀后,用凡士林调匀制得所述中药膏;最后将所述中药膏涂敷于用来与人体粘贴的中央部位粘设有磁块的片状粘贴基体上,即制得所述治疗哮喘的中药磁疗外贴膏。
在以上所给出的技术方案中,所述对其中中药组分的预处理和制备的过程以及其技术要求是:
①将白芥子炒黄,切忌炒焦。葶苈子炒至有香气,微鼓起为度。白前炒至老黄色,微焦。
②将细辛,麻黄,百部,皂荚,甘草,款冬花用炼蜜加以蜜炙。
③甘遂用四川陈醋煮制。
④除姜汁外其它中药组分经四川陈醋浸泡6~8天。
⑤弃掉所述的陈醋,得浸泡后的原药,晾干散去醋味后,将药捣碎,过80目筛,再粉碎,过120目筛制成药粉。
⑥在原药粉中加入姜汁调和搅拌均匀。
⑦用凡士林调匀成膏,装瓶密封备用。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的中药组分的药用效果,根据公知的中药理论的简要描述是:
白芥子:辛,热,无毒。归肺、胃经。温肺豁痰利气,散结,通络止痛。
延胡索:辛,苦,温。归肝、脾、心经。活血,行气,止痛。
甘遂:苦,寒,有毒。归肺、肾、大肠经。泻水逐饮,消肿散结。
细辛:辛,温,小毒。归肺、肾、心、肝、胆、脾经。温经散寒,温肺化饮,祛风止痛。
麻黄:辛、微苦,温。归肺、膀胱经。发热解表,平喘止咳,利水消肿。
生半夏:辛,温,有毒。归肺、脾、胃经。燥温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外用消肿止痛。
生甘草:甘,微寒。归心、肺、脾、胃经。补心脾气,祛痰止咳,缓急止痛,解热毒及药食毒,调和药性。
百部:苦,甘,微温。归肺经。润肺止咳,灭虱杀虫。
肉桂:辛,甘,热。归肾、脾、心、肝经。补火助阳,散寒止痛,温经通脉。
葶苈子:苦,辛,大寒。归肺、膀胱经。泻肺平喘,利水消肿。
姜汁:辛,热。归脾、肾、心、肺经。温中散寒,回阳通脉,温肺化饮。
皂荚:辛,咸,温,有小毒。归肺、大肠经。祛痰止咳,开窍通闭,杀虫散结。
麝香:辛,温。归心、肝经。开窍醒神,活血止痛。
胆南星:苦,辛,凉。归心、肝、肺三经。清火化痰,镇惊定痼。
川贝母:甘,苦,微寒。归肺、心经。清热化痰,润肺止咳,散结消肿。
地龙:咸,寒。热病惊狂,小儿惊风,咳喘。
冰片:辛,苦,微寒。归心、肝经。开窍醒神,清热止痛。
苦杏仁:甘,苦,温,有小毒。归肺、脾、大肠经。祛痰止咳,平喘润肠,下气开痹。
白前:辛,苦,微温。归肺经。降气化痰,止咳。
款冬花:辛,温。归肺经。润肺下气,化痰止咳。
根据以上中药组分治疗功效的描述,可见本发明所给出的中药组分的配伍是合理的,辩证施治疗效是明显的也是确切的。
出于充分发挥中药作用进一步提高疗效的考虑,本发明主张,所述将除姜汁外的其它所有中药组分,用陈醋浸泡的时间为6~8天。当然并不局限于此。尤其是寒冷季节,其浸泡时间可以延长几天。
中药组分的颗粒大小,对于其有效成分的充分利用和疗效的充分发挥成反相关。为此本发明主张经捣研的中药药粉的颗粒,应当尽量的小,以做到物尽其用。本发明主张所述经捣研成药粉的粒度≥120目。
本发明主张,所述由中药组分制得的中药膏的涂敷面积的直径:磁块表面积的直径=2~3:0.5~1.0。也就是说,本发明的中药磁疗外贴膏是三层结构,它由内到外依次由用来与人体粘贴的片状粘贴基体(可以是织造布、无纺布或者是纸),磁块和所述中药膏组成,且所述在片状粘贴基体中央部位粘设的磁块的直径在0.5~1.0cm范围内,而中药膏涂敷面积的直径在2~3cm范围内。但不局限于此。可见,所述的这种结构及其尺寸,是十分适合用于穴位敷贴的,而且其用药和用材都相对比较节省。
上述技术方案得以实施后,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所具有的显著特点和有益效果,至少有以下几个方面:
1、配方科学,制备过程先进。本发明传承老医籍,集偏方和验方于一体;它由白芥子,延胡索,甘遂,炙细辛,炙麻黄,生半夏,炙甘草,炙百部,肉桂,葶苈子,姜汁,炙皂荚,麝香,胆南星,川贝母,地龙,冰片,苦杏仁,白前,炙款冬花中药组分组成。且将上述中药组分经陈醋浸泡,制成细粉,用医用凡士林调匀成膏,涂于磁块层和位于磁块外围的片状粘贴基体上,可贴敷于几大特定穴位。
2、炮制合理。炒制白芥子,葶苈子、白前;将细辛,麻黄,百部,皂荚,甘草,炙款冬花用炼蜜加以蜜炙;甘遂用四川陈醋煮制。通过这些炮制手法,部分中药所含毒性大为降低,功效则相对增强。甘草用量少于甘遂用量,其相反作用相对减弱,同时可发挥甘草药性之功效。生半夏毒性由姜汁所解。南星经过胆制成胆南星,其毒性大减,药性增加,加之使用姜汁浸泡搅拌,可进一步降低其毒性。其中,白芥子、细辛等为君药,行温肺豁痰利气,散寒通络止痛之功效。川贝母、生半夏等为臣药,具泻肺平喘之功效。延胡索等为佐药,起祛风散寒,通窍得气之作用。甘草、肉桂为使药,起补火助阳,引经调和的作用。
3、疗效确切。本发明标本同施,诸药配合共奏宣通肺气,化痰平喘,健脾固本之功效。
4、多方兼备,对症施治。本发明可给出哮喘发作期的寒哮和热哮药方,哮喘缓解期的虚证药方,以及儿童药方,供多种病例临床应用。
5、结构合理。由于磁疗层的存在,增加了人体组织细胞对中药药物分子的吸收和利用度,加速药物透皮吸收入血。芳香挥发类药物及磁疗协同作用,持续性的刺激穴位,起到疏通经络,调节脏腑功能,达到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的效果。
6、使用安全,疗效明显。本发明所采用的各种原料药均为药性相对平和的动植物药,安全可靠,并且配制简便、药源广、成本低、疗效好。经临床验证,治疗患者50例,有效率为90%,并且在治疗过程中,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临床实践证明,本发明所述外贴膏可以有效缓解支气管哮喘患者的临床症状,减少支气管哮喘患者的发作次数,有效地提升支气管哮喘患者的生存质量。
综上所述,本发明所具有的中药配伍科学,各中药组分含量合理,制备方法简单,使用安全方便,疗效确切明显等特点,是显而易见的。与已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突出的实质性特点和显著进步。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中药磁疗外贴膏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见附图1。
一种用于穴位敷贴的治疗哮喘的中药磁疗外贴膏,而其:
a、所述中药所包括的组分及各组分的重量份是:白芥子10~30,延胡索10~30,甘遂10~20,炙细辛10~20,炙麻黄5~15,生半夏5~15,炙甘草5~10,炙百部10~20,肉桂5~10,葶苈子5~10,姜汁60~80,炙皂荚10~15,麝香1~1.5,胆南星10~15,川贝母10~20,地龙10~20,冰片1~5,苦杏仁10~20,白前10~20,炙款冬花10~20;
b、先分别将上述中药中的白芥子、葶苈子和白前炒制,将细辛,麻黄,百部,皂荚,甘草和款冬花用炼蜜蜜炙,将甘遂用陈醋煮制;然后将除姜汁外的其它所有中药组分用陈醋浸泡若干天,取出晾干捣研成药粉;再加入姜汁调和搅拌均匀后,用凡士林调匀制得所述中药膏;最后将所述中药膏涂敷于用来与人体粘贴的中央部位粘设有磁块的片状粘贴基体上,即制得所述治疗哮喘的中药磁疗外贴膏。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
所述将除姜汁外的其它所有中药组分,用陈醋浸泡的时间为6~8天。
所述经捣研成药粉的粒度≥120目。
所述由中药组分制得的中药膏的涂敷面积的直径:磁块表面积的直径=2~3:0.5~1.0。
在上述方案中,本发明所述片状粘贴基体为涂粘结胶的织造布(即橡皮粘贴膏)。本发明临床使用时,可用绷带将其包扎在人体某个部位。
以下根据发作期寒哮、发作期热哮和缓解期虚证以及儿童哮喘,分别给出所述中药膏的组分和组分含量的具体实施方式,以及治疗敷贴的穴位。
具体实施方式之一,供治疗发作期寒哮使用。
一种用于穴位敷贴的治疗哮喘的中药磁疗外贴膏,以各中药组分每一份重量为1g计,其中药配方为:白芥子30g,延胡索30g,甘遂20g,炙细辛20g,炙麻黄15g,生半夏15g,炙甘草10g,炙百部20g,肉桂10g,葶苈子5g,姜汁80g,炙皂荚15g,麝香1.5g,胆南星10g,川贝母10g,地龙10g,冰片1g,苦杏仁20g,白前20g,炙款冬花20g。选穴方案:双侧肺俞,双侧膏盲,双侧肾俞,双侧定喘,配穴选双侧脾俞,天突。
具体实施方式之二,供治疗发作期热哮使用。
一种用于穴位敷贴的治疗哮喘的中药磁疗外贴膏,以各中药组分每一份重量为1g计,其中药配方为:白芥子15g,延胡索15g,甘遂15g,炙细辛10g,炙麻黄8g,生半夏8g,炙甘草5g,炙百部10g,肉桂5g,葶苈子10g,姜汁60g,炙皂荚10g,麝香1.0g,胆南星15g,川贝母20g,地龙20g,冰片5.0g,苦杏仁10g,白前10g,炙款冬花10g。选穴方案:双侧肺俞,双侧膏盲,双侧肾俞,双侧定喘,配穴选双侧脾俞,天突。
具体实施方式之三,供治疗缓解期虚证使用。
一种用于穴位敷贴的治疗哮喘的中药磁疗外贴膏,以各中药组分每一份重量为1g计,其中药配方为:白芥子20g,延胡索20g,甘遂10g,炙细辛10g,炙麻黄10g,生半夏8g,炙甘草5g,炙百部12g,肉桂10g,葶苈子5g,姜汁60g,炙皂荚10g,麝香1.0g,胆南星10g,川贝母15g,地龙12g,冰片1.0g,苦杏仁12g,白前12g,炙款冬花15g。选穴方案:双侧肺俞,双侧膏盲,双侧肾俞,双侧定喘,配穴选双侧脾俞,天突。
具体实施方式之四,供治疗儿童哮喘使用。
一种用于穴位敷贴的治疗哮喘的中药磁疗外贴膏,以各中药组分每一份含量为1g计,其中药配方为:白芥子10g,延胡索10g,甘遂10g,炙细辛10g,炙麻黄5g,生半夏5g,炙甘草5g,炙百部10g,肉桂5g,葶苈子5g,姜汁70g,炙皂荚10g,麝香1.0g,胆南星10g,川贝母10g,地龙12g,冰片2.0g,苦杏仁10g,白前12g,炙款冬花12g。选穴方案:双侧肺俞,双侧膏盲,双侧肾俞,双侧定喘,配穴选双侧脾俞,天突。
通过近几年的临床试应用验证,使用本发明治疗哮喘方法的简要说明是,将本发明中药外贴膏外敷在特定穴位处,用医用绷带固定。哮喘缓解期贴敷共需3个疗程,每年三伏天为1个疗程。每个疗程贴敷5次,间隔5天,均在伏天治疗,即每年的头伏、中伏、末伏的第1天,以及头伏中伏,中伏末伏的中间时程。有时中伏为20天,可在中间加贴3次。若是哮喘急性发作患者,则当日贴敷,一天一次,共贴敷3天为一疗程。缓解后于三伏天进行巩固贴敷。每次贴敷时间根据患者的耐受程度不同,成人4~6小时,儿童3~5小时;以上午10时至下午4时作为具体贴敷时间段为佳。贴敷以皮肤有明显烧灼感为度。已起水疱者,可用消毒针头放净疱内液体,用无菌纱布贴敷。应用时可根据患者的病情、年龄、体重,酌情增减药物组分、用量,以及主穴,配穴的选择数量。1个三伏天贴完,可明显减轻症状,坚持3年者,大部分患者症状消失。
以下列举两个典型病例,具体描述本发明的疗效。
典型病例1:汤某某,男,10岁,江苏常州武进人。
患者因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于2009年2月20日来儿科门诊就诊。入院时咳嗽、咳痰、喘息,主诉呼吸困难、胸闷,听诊双肺布满哮鸣音,舌质淡,苔白腻,脉象细数。肺功能检查显示:肺通气功能明显减退(阻塞性)。当日外敷本发明于双侧肺俞、双侧膏盲、双侧肾俞、双侧定喘,配穴选双侧脾俞、天突。嘱其若无明显烧灼感或皮肤起水疱破损,应贴敷4小时后取下。一天一次,共贴敷3天为一疗程,患者哮喘症状明显缓解。并嘱其于7月14日头伏来院巩固贴敷。于当年三伏天共贴敷7次。为1疗程。患者连贴3年,自述除所述外贴膏贴敷处皮肤略有烧灼感外,无明显不适。至2011年8月13日再次门诊时,主述无气急,胸闷,听诊双肺无明显哮鸣音。舌淡红,苔白薄,脉象和缓有力。肺功能检查显示:肺通气功能基本正常。随访至今未复发。
典型病例2:张某某,男,35岁,江苏常州武进人。
患者因胸闷于2009年5月15日呼吸内科就诊。既往有哮喘病史。入院时略有气急,胸闷,听诊双肺无明显哮鸣音。舌质淡胖有瘀象,苔白滑润,脉象呈弦脉。肺功能检查显示:肺通气功能轻度减退(阻塞性)。门诊未予特殊处理。嘱其于7月14日头伏来院,外敷本发明于双侧肺俞、双侧膏盲、双侧肾俞、双侧定喘,配穴选双侧脾俞、天突。嘱其若无明显烧灼感或皮肤起水疱破损,应贴敷6小时后取下,并嘱其间隔5天坚持来院贴敷。于三伏天共贴敷7次,为1疗程。患者连贴3年,自述除所述外贴膏贴敷处皮肤略有红痒外,无明显不适。至2011年8月13日再次门诊时,主述无气急,胸闷,听诊双肺无哮鸣音。舌淡红,苔白薄,脉象和缓有力。肺功能检查显示:肺通气功能基本正常。随访至今未复发。
本发明在常州第一人民医院临床试验观察治疗病例50例,时间为2009年9月~2010年9月。其中男35例,女15例,年龄7岁~65岁。其中哮喘缓解期12例,轻度发作28例,中度发作7例,重度发作3例。采用本发明治疗后,其中显效和有效的45例,无效的5例,其有效率为90%。而5例无效病例,都是年龄在55岁以上的中重度病例,病程都长达3年以上,其中2人还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单纯用本发明中药外贴膏治疗,未能奏效。
本发明临床试用疗效是令人满意的。

Claims (4)

1.一种用于穴位敷贴的治疗哮喘的中药磁疗外贴膏,其特征在于:
a、所述中药所包括的组分及各组分的重量份是:白芥子10~30,延胡索10~30,甘遂10~20,炙细辛10~20,炙麻黄5~15,生半夏5~15,炙甘草5~10,炙百部10~20,肉桂5~10,葶苈子5~10,姜汁60~80,炙皂荚10~15,麝香1~1.5,胆南星10~15,川贝母10~20,地龙10~20,冰片1~5,苦杏仁10~20,白前10~20,炙款冬花10~20;
b、先分别将上述中药中的白芥子、葶苈子和白前炒制,将细辛,麻黄,百部,皂荚,甘草和款冬花用炼蜜蜜炙,将甘遂用陈醋煮制;然后将除姜汁外的其它所有中药组分用陈醋浸泡若干天,取出晾干捣研成药粉;再加入姜汁调和搅拌均匀后,用凡士林调匀制得所述中药膏;最后将所述中药膏涂敷于用来与人体粘贴的中央部位粘设有磁块的片状粘贴基体上,即制得所述治疗哮喘的中药磁疗外贴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穴位敷贴的治疗哮喘的中药磁疗外贴膏,其特征在于,所述将除姜汁外的其它所有中药组分,用陈醋浸泡的时间为6~8天。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穴位敷贴的治疗哮喘的中药磁疗外贴膏,其特征在于,所述经捣研成药粉的粒度≥120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穴位敷贴的治疗哮喘的中药磁疗外贴膏,其特征在于,所述由中药组分制得的中药膏的涂敷面积的直径:磁块表面积的直径等于2~3:0.5~1.0。
CN2012100034210A 2012-03-02 2012-03-02 用于人体穴位敷贴的治疗哮喘的中药磁疗外贴膏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52666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0034210A CN102526662B (zh) 2012-03-02 2012-03-02 用于人体穴位敷贴的治疗哮喘的中药磁疗外贴膏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0034210A CN102526662B (zh) 2012-03-02 2012-03-02 用于人体穴位敷贴的治疗哮喘的中药磁疗外贴膏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526662A true CN102526662A (zh) 2012-07-04
CN102526662B CN102526662B (zh) 2013-10-30

Family

ID=4633548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0034210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526662B (zh) 2012-03-02 2012-03-02 用于人体穴位敷贴的治疗哮喘的中药磁疗外贴膏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2526662B (zh)

Cited B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071132A (zh) * 2013-01-22 2013-05-01 张伟红 一种治疗呼吸道疾病的中药穴位外敷中药
CN104189076A (zh) * 2014-08-01 2014-12-10 宜都市中医医院 一种治疗小儿寒性哮喘的中药贴及其制备方法
CN104225396A (zh) * 2013-06-14 2014-12-24 陈合成 陈氏三伏止咳定喘膏药
CN104491636A (zh) * 2015-01-04 2015-04-08 霍山县中医院 一种治疗咳喘的中药
CN108339072A (zh) * 2018-04-02 2018-07-31 江阴市中医院 一种用于防治哮喘的三伏穴位贴
CN110548098A (zh) * 2019-09-26 2019-12-10 李祥涛 一种治疗急慢性支气管炎、哮喘的中药及制备方法
CN113181335A (zh) * 2021-06-09 2021-07-30 山东中医药大学 一种治疗支气管哮喘寒饮蕴肺证的穴位敷贴及其制备方法
CN114767804A (zh) * 2022-03-25 2022-07-22 上海市中医医院 一种治疗支气管哮喘的穴位敷贴及其制备方法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8885A (zh) * 1993-04-06 1993-12-01 张兴东 磁药贴膏
CN1583001A (zh) * 2004-06-02 2005-02-23 陈端云 红外止咳贴
CN101007058A (zh) * 2006-01-23 2007-08-01 王忆俭 治疗支气管哮喘、慢性支气管炎和肺气肿症的药物组合物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8885A (zh) * 1993-04-06 1993-12-01 张兴东 磁药贴膏
CN1583001A (zh) * 2004-06-02 2005-02-23 陈端云 红外止咳贴
CN101007058A (zh) * 2006-01-23 2007-08-01 王忆俭 治疗支气管哮喘、慢性支气管炎和肺气肿症的药物组合物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邹积宝,孙永强: "中药穴位贴敷治疗支气管哮喘研究进展", 《中医外治杂志》 *

Cited B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071132A (zh) * 2013-01-22 2013-05-01 张伟红 一种治疗呼吸道疾病的中药穴位外敷中药
CN104225396A (zh) * 2013-06-14 2014-12-24 陈合成 陈氏三伏止咳定喘膏药
CN104189076A (zh) * 2014-08-01 2014-12-10 宜都市中医医院 一种治疗小儿寒性哮喘的中药贴及其制备方法
CN104189076B (zh) * 2014-08-01 2018-02-06 宜都市中医医院 一种治疗小儿寒性哮喘的中药贴及其制备方法
CN104491636A (zh) * 2015-01-04 2015-04-08 霍山县中医院 一种治疗咳喘的中药
CN108339072A (zh) * 2018-04-02 2018-07-31 江阴市中医院 一种用于防治哮喘的三伏穴位贴
CN110548098A (zh) * 2019-09-26 2019-12-10 李祥涛 一种治疗急慢性支气管炎、哮喘的中药及制备方法
CN113181335A (zh) * 2021-06-09 2021-07-30 山东中医药大学 一种治疗支气管哮喘寒饮蕴肺证的穴位敷贴及其制备方法
CN114767804A (zh) * 2022-03-25 2022-07-22 上海市中医医院 一种治疗支气管哮喘的穴位敷贴及其制备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526662B (zh) 2013-10-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526662B (zh) 用于人体穴位敷贴的治疗哮喘的中药磁疗外贴膏
CN101066442A (zh) 一种治疗风寒湿性颈肩腰腿疼的外用中药液
CN103768567B (zh) 一种黑膏药及其制备方法
CN101129826A (zh) 中药保健枕
CN107998349A (zh) 一种外敷泥灸及其制备方法
CN104758690A (zh) 一种用于术前麻醉的中药制剂及制备方法
CN104274546A (zh) 一种外用中药组合物、外用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6581178A (zh) 用于防治哮喘的三伏贴及其制备方法
CN102813900B (zh) 一种治疗脚鸡眼的外用药
CN100551390C (zh) 治疗骨折的外用药
CN102579920A (zh) 治疗人体疤痕的中药膏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2784272B (zh) 一种防治呼吸道感染诱发的扁桃腺、咽喉部炎症的中药敷贴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1934016B (zh) 一种治疗关节炎的外用药
CN101214326B (zh) 治疗痤疮的外用药物
CN105561270A (zh) 一种外敷止痛中草药及其制备方法
CN102218094B (zh) 一种治疗跌打损伤的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1332261B (zh) 一种治疗疔疮的外涂药物
CN1067264C (zh) 一种治疗咳喘病的药贴
CN100536907C (zh) 一种治疗骨病的中药
CN104623540B (zh) 镇痛中药外用药剂、镇痛中药热敷袋及制作和使用方法
CN102343081A (zh) 一种治疗疼痛病纯中药制剂的灸具及治疗疼痛病的纯中药制剂
CN108126145A (zh) 狗皮膏
CN106729939A (zh) 一种治疗褥疮的敷料
CN105832852A (zh) 一种治疗烧、烫伤的护理中药组合物
CN111035749A (zh) 泥灸用中药泥膜及其制备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31030

Termination date: 20140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