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526335B - 一种治疗痛风的外用中药 - Google Patents

一种治疗痛风的外用中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526335B
CN102526335B CN2012100103282A CN201210010328A CN102526335B CN 102526335 B CN102526335 B CN 102526335B CN 2012100103282 A CN2012100103282 A CN 2012100103282A CN 201210010328 A CN201210010328 A CN 201210010328A CN 102526335 B CN102526335 B CN 10252633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eight
chinese medicine
volume
excipient
gou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10010328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526335A (zh
Inventor
张财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Xuan Chenglin
Original Assignee
玄承林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玄承林 filed Critical 玄承林
Priority to CN201210010328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2526335B/zh
Publication of CN10252633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52633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52633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52633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Medicines Containing Plant Substan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治疗痛风的外用中药,它由主药和赋形剂组成,所述的主药是由下述重量比例的原料药制备而成的粉剂:麝香0.15-0.25、洋金花2-4、硝石0.2-0.4、牛黄0.15-0.25、马钱子0.4-0.6、信石0.2-0.4、斑蝥0.5-1.5、草乌1-2、雄黄1-2、青黛0.5-1.5、没药2-4、甘遂1-2、芫花0.5-1.5、乳香2-4、红大戟1-2、蜈蚣0.5-1.5、大黄2-4、川乌1-2;所述的赋形剂是由下述比例的原料制成的浓汁:3-7重量份的红花,3-7重量份的甘草、3-7重量份的蜈蚣和450~500体积份的山西老陈醋;且当中药原料的重量单位选择克时,山西老陈醋的体积单位就对应选择毫升;所述的主药和赋形剂之间的比例,以重量/体积计,为6∶4~8∶2,其中重量单位选择克时,体积单位对应选择毫升。本发明的外用中药对痛风具有良好疗效,治疗过程简便、迅速,无毒无痛苦。

Description

一种治疗痛风的外用中药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外用中药,具体是指一种治疗痛风的外用中药。
背景技术
痛风的有效根治是当今现代医学面临的难题。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饮食结构的改变,众多与之相关的疾病,如高血压、肥胖症、糖尿病和痛风等,正以惊人的速度迅猛增加。尤其是痛风,以前长期被认为在我国属于低发病,但近年来的研究表明,痛风在我国部分城市和地区的发病率已接近美国。目前已成为我国常见的病种之一。预计在本世纪,痛风将成为仅次于糖尿病的人类第二大代谢性疾病。痛风对健康的巨大危害目前已有新的认识,发现该病不仅能引起严重剧烈的关节疼痛、变形、功能障碍和肾脏损害(大多死于肾衰),而且常并发糖尿病、冠心病、高血压和血脂紊乱等疾患,导致更高的致死率和致残率。
痛风(gout)是人类最古老的代谢性疾病之一,也是遍布全球的世界性疾病。虽然早在公元前400多年医学文献中就有关于痛风的病例记载,但人类对痛风的彻底认识却经历了漫长的历程。把血尿酸高与痛风发病联系在一起也只有200年的历史,而对痛风病机病因的全面认识和了解也只是近几十年的事情。在公元前5世纪,从《希波克拉底文集》中已有痛风一词,并对痛风的临床表现做了较确切的论述,指出痛风是一种关节病变,最好发于大脚趾,可以反复发作,还发现妇女在绝经前很少发生痛风,以及酗酒、饮食无节制和纵欲者容易罹患此病等特点。Hippocrates指出,痛风是由于一种体液(numors)过多,侵袭关节而造成的疾病,这就是针对痛风最早形成的“体液论”。随着自然科学的不断发展和显微镜等仪器的使用,1787年Frobes发现痛风患者可同时患有痛风关节炎和尿路结石,认为两者可能源于同一发病机制,经实验室证实,痛风石与尿结石属相同的成分,这从病因上揭示了它们的相关性。1859年Garrod通过大量病理解剖证实,痛风炎症的发病部位均伴有尿酸盐沉积,其物质似结晶体。从而提出尿酸盐沉积是痛风炎症的致病根源。19世纪末德国科学家Feudweiler向关节腔内注射尿酸盐结晶后导致痛风急性关节炎发作,并发现结晶存在于白细胞中。直到今日,关节腔内浸润的白细胞中存在尿酸盐结晶仍然是痛风的重要诊断依据。直到18世纪发现痛风与血尿酸水平升高有关。1907年Fischer等揭示出尿酸是嘌呤代谢的产物。1929年Thanhauser提出“尿酸排泄论”,这个理论是目前学术界基本接受的理论,认为血尿酸水平升高可能是嘌呤代谢紊乱造成的。公认痛风是一种代谢性疾病。
在治疗痛风的发展史上,有三个药物具有里程碑意义。第一是秋水仙碱,从13世纪开始正式用于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治疗。第二是两种促尿酸排泄药物,其一是1950年开始使用的丙磺舒,其二是1970年开始使用的苯溴马隆,目前后者临床上较多使用。第三是别嘌呤醇,于1961年由Rundel等发明,是目前临床上唯一广泛应用的抑制尿酸生成的药物。以上治疗痛风药物的主要施治方向和目的是:秋水仙碱主要采取酸碱平衡原理,针对急性发作的痛风性关节炎有短期的临床疗效。丙磺舒与苯溴马隆主要是采用促尿酸排泄原理,针对痛风引发的临床症状,给予暂时治标性处理。但促尿酸排泄的后果又会引发肾尿结石的发病。别嘌呤醇相对上述两类药物在根治痛风方向有突破性进展,主要从解决嘌呤代谢紊乱上入手,从痛风发病机理的中段暂时解决了疾患,痛风的反复发作同样不可避免,尤其是对产生的痛风性尿酸盐结晶无力及时排除。
用中药外治法治疗各种急慢性痛风,是我国中医药界始终追求的理想疗法。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张财医师在对中华传统中医药经典理论内病外治方法深入研究和临床实践的基础上,通过对药理、病理、痛风生物特性与动物模型试验的科学分析与了解,掌握了应用中药外敷治疗方法从标本方面根治痛风的医学机理,为中华民族的中医药宝库填补了又一项空白。该疗法不需手术,不需服用中西医抑制痛风药物,可独立完成对急慢性痛风症的治疗,是一种安全有效治疗痛风的外用中药。
发明内容
为克服现有治疗痛风药物难以解决及不能根治的弊端,本发明人利用了中药材原有的生物药理特性,科学地研制成功一种外用中药。
本发明所提供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治疗痛风的外用中药(金花麝香痛风散),它由主药和赋形剂组成,所述的主药是由下述重量比例的原料药制备而成的粉剂:
Figure BDA0000130744570000021
Figure BDA0000130744570000031
所述的赋形剂是由下述比例的原料制成的浓汁:3-7重量份的红花,3-7重量份的甘草、3-7重量份的蜈蚣和450~500体积份的山西老陈醋;且当中药原料的重量单位选择克时,山西老陈醋的体积单位就对应选择毫升;
所述的主药和赋形剂之间的比例,以重量/体积计,为6∶4~8∶2。
所述的主药优选由下述重量份的原料药制成:
Figure BDA0000130744570000032
所述的赋形剂是由下述优选比例的原料制成的浓汁:5重量份的红花,5重量份的甘草、5重量份的蜈蚣和485体积份的山西老陈醋;且当中药原料的重量单位选择克时,山西老陈醋的体积单位就对应选择毫升。
所述的主药和赋形剂之间的比例,以重量/体积计,优选7∶3。
所述的主药优选由以下方法制备得到:将所述重量比例的十八味原料药粉碎为90目细粉,混合均匀后埋入地下2尺深处隔绝空气密封3个月发酵即得。
所述的赋形剂优选由以下方法制备得到:①将所述体积份的山西老陈醋用文火熬制,使其体积浓缩至原来的二分之一,得到山西老陈醋浓汁,冷却备用;②将所述重量比例的红花、甘草、蜈蚣三味原料药粉碎成90目细粉,与步骤①熬制的山西老陈醋浓汁混合即得。
所述的信石,为氧化物类矿物砷华矿石或炼制品,主含三氧化二砷。原名“砒石”,始载于宋《开宝本草》。市售信石分红信石及白信石二种,但白信石极少见,故主要为红信石,其加工制品为砒霜。性味:辛酸大热,有大毒。入肺经。功用:蚀疮去腐,去痰定喘,用于痔疮瘘管、走马牙疳等症,取其强烈的腐蚀和攻毒拔毒之功;寒痰喘逆之证。
本发明还提供所述的外用中药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所述重量比例的洋金花、雄黄、甘遂、红大戟、斑蝥、马钱子、芫花、青黛、蜈蚣、硝石、乳香、没药、川乌、草乌、大黄、信石、麝香、牛黄十八味原料药粉碎为90目细粉,混合均匀后埋入地下2尺深处隔绝空气密封3个月发酵得到主药粉剂;
2)将所述体积份的山西老陈醋用文火熬制,使其体积浓缩至原来的二分之一,得到山西老陈醋浓汁,冷却备用;
3)将所述重量比例的红花、甘草、蜈蚣三味原料药粉碎成90目细粉,与步骤2)熬制的山西老陈醋浓汁混合得到赋形剂浓汁;
4)将步骤1)的主药粉剂与步骤3)的赋形剂浓汁以重量/体积为6∶4~8∶2的比例混合调配后得到本发明所述的治疗痛风的外用中药。
步骤1)所述的细粉优选用瓷制器皿盛装封口后埋入地下。
用中药外敷的方法治疗痛风,它的最大优点在于不需手术,不需服用中西医抑制痛风药物,彻底解决了中西医传统疗法的各种弊端,只通过中药外敷即可治愈痛风,该疗法安全有效,且无任何毒副作用。
本发明所提供的治疗痛风的外用中药(金花麝香痛风散),其治疗方法属中医外科学内病外治法范畴,是一种利用中药生物特性和药理特性,通过渗透与归纳功能,快速将药力渗入病灶部位,并将全部集聚在关节腔内的白细胞与尿酸盐结晶物归纳控制在药力范围之内,经药理作用使这些物质形成水浓状组织液,通过药理的发泄作用,使体液积存于真皮与表皮之间的水泡内,经竹针或木针等利器刺破水泡排出有害体液,即可达到有效快速治标。此法可有效避免白细胞与尿酸盐结晶上逆肝肾代谢与排毒渠道所引发的其它并发病种,如肾尿路结石、糖尿病、肾功能衰竭等。根据全息学原理,经病灶穴位给药,可刺激肝、肾、小肠与胸腺在足关节相应反射点,以达到调理脏腑与平抑嘌呤代谢紊乱的治本目的。
应用本发明的外用中药治疗痛风的方法如下:
1.根据西医血常规化验手段,确定血尿酸值,男性460~600μmol/L,女性超过390μmol/L以上,并伴有脚趾关节、膝关节及腕关节皮外出现红斑及剧烈压痛感,同时伴有炎症低烧与畏寒等临床症状与体征,同时需询诊有无家族遗传病史者,即可诊断为痛风病症。
2.给药治疗:
用法用量:疗程为24小时,外敷给药。每个病灶部位外敷一付,一般情况一次外敷给药即可完成治疗。每个病灶部位给药量为主药(粉剂)25-30克,用赋形剂(浓汁)8-10毫升拌成糊剂即可给药。在本疗法操作时,应首先采用绷带2层拧紧后制成药圈,牢定在病灶点上,而后进行定量外敷给药(糊剂药膏外敷——手术膜盖严——胶带呈米字型固定)。
临床表现:(1)敷药后1-2小时药力可全部渗入关节病灶部位。(2)3-5小时可感觉病灶部位伴有热、灼和表皮胀痛感。这是因药力致使真皮与表皮之间拉出水泡而产生的,这种因药力产生的水泡不会发生感染。6-7小时后表皮胀痛感消失。足底着地时可明显感觉因痛风产生的剧烈疼痛在逐渐减轻。(3)给药时间至20或24小时即可去药刺泡。水泡要发成与药圈相等大小,放出的体液呈红黄脓状,无腥味。(4)经化验,排出的体液中含有大量尿酸盐与白细胞。
7日后检验血常规,血液中尿酸值趋向正常值发展。足痛感消失。经预后统计,95%的患者再经同样诱发痛风过程,未出现反复发作记录,性生活亦恢复正常,可确诊为治愈。
本发明的外用中药对痛风的治疗效果可以参考以下动物模型的药效学试验:
1.实验材料
受试物:本发明实施例1的膏剂,用于试验组皮肤外敷给药。
阴性对照品:赋形剂。淀粉和山西老陈醋浓汁按质量比2∶3配制成膏状。
阳性对照品:别嘌醇片,重庆科瑞制药有限责任公司生产。规格:0.1g,临床用途:用于治疗原发性和继发性高尿酸血症,反复发作或慢性痛风者,痛风石等。密闭贮藏于冰箱内备用。临用时取10片,研磨成粉状,用0.5%CMC配制成5.4mg/mL混悬液,用于灌服给药。
双氯芬酸二乙胺乳胶剂(扶他林),北京诺华制药有限公司产品。规格:20克:0.2克(以双氯芬酸钠计),密封,30℃以下保存。临用时直接挤出少量涂敷皮肤表面。
2.实验内容:
【大鼠高尿酸血症实验】
原理:腺嘌吟是一种含氮杂环嘌吟类化合物,其最终代谢产物是尿酸。当给大鼠100mg/kg腺嘌吟灌胃后,体内合成尿酸的底物——磷酸核糖焦磷酸和/或谷酰胺增加;另外,谷酰胺磷酸核糖焦磷酸转移酶及黄嘌吟氧化酶的活性可能增加,使尿酸合成加速。尿酸在血中呈过饱和状态而形成结晶,沉积于肾间质及髓质,刺激局部,引起肾小管-间质化学炎性反应,间质可见炎性细胞浸润及纤维化。盐酸乙胺丁醇抑制尿酸排泄,增加尿酸在体内的蓄积,从而提高血尿酸浓度。别嘌吟醇是次黄嘌吟的同分异构体,可竞争性抑制黄嘌吟氧化酶的活性,进而抑制尿酸的生成,故选其为阳性对照药物。
方法:雄性Wistar大鼠,体重197.2±12.4,40只,按体重随机分为4组,每组10只。分别为:(1)空白对照组(A),(2)模型对照组(B),(3)受试物组(实施例1的糊剂)(C),(4)阳性对照组(别嘌吟醇片)(D)。动物适应性饲养4天后,将大鼠按体重随机分组,受试物组大鼠进行背部脱毛。脱毛第2天开始给药,空白对照组上午固定时间给予10mL/kg蒸馏水灌胃。其余各组上午固定时间给予造模剂(腺嘌岭100mg/kg+盐酸乙胺丁醇250mg/kg)10mL/kg,下午固定时间空白对照组和模型组给予10mL/kg蒸馏水灌胃,阳性对照组给别嘌呤醇片10mL/kg(54mg/kg)灌胃,受试物组贴敷给药实施例1的糊剂1次/天,每次0.5g/只。连续给药14天。实验第15天,动物腹腔注射3.5%水合氯醛(10mg/kg)麻醉,眼静脉丛采血。检测血清尿酸(UA)、肌苷(Ct)、尿素氮(BUN)和次黄嘌岭氧化酶(XOD)等指标的含量。
【小鼠醋酸扭体实验】
原理:将一定容积和浓度的化学刺激物质注入小鼠腹腔内,刺激脏层和壁层腹膜,引起深部较大面积较长时间的炎性疼痛,致使小鼠出现腹部内凹、躯干与后肢伸张、臀部高起等行为反应,称为扭体反应。该反应在注射后15min内出现频率高,故以注射15min内发生的扭体次数或扭体反应开始时间为疼痛定量指标。
方法:雄性昆明小鼠40只,体重22.8±1.4g,按体重随机分为4组,每组10只。分别为:(1)空白对照组(A1),(2)模型对照组(B1),(3)受试物组(C1),(4)阳性对照组(D1)。给药前24h各组小鼠腹部脱毛,受试物组小鼠腹部脱毛部位涂抹实施例1的药膏,空白对照组小鼠涂抹赋形剂,阳性对照组小鼠涂抹扶他林,各组均连续给药三天,每天两次,每次涂抹量均为0.2g/只,于第三天给药后,各小鼠腹腔注射0.6%醋酸0.2mL/只,空白对照组小鼠腹腔注射生理盐水0.2mL/只,记录15min内各小鼠扭体次数及各小鼠扭体的开始时间(未出现扭体者,开始扭体时间记为15min)。
【小鼠耳肿胀实验】
原理:二甲苯是邻、间、对位三种同分异构体的混合物,其致炎作用有快又强,涂布于小鼠耳朵后迅速扩展浸润,使其毛细血管的通透性增加,出现鼠耳红肿的炎症反应。该模型方法简便、见效快、用药量少,且复制成功率高,适用于抗炎作用常规筛选。
方法:雄性昆明小鼠30只,体重22.8±1.4g,按体重随机分为3组,每组10只。分别为:(1)空白对照组(A2),(2)受试物组(B2),(3)阳性对照组(C2)。给药前24h,各组小鼠腹部脱毛,受试物组小鼠腹部脱毛部位涂抹实施例1的药膏,空白对照组小鼠涂抹赋形剂,阳性对照组涂抹扶他林。各组均连续给药三天,每天两次,每次涂抹量为0.2g/只。于第三天给药后,用微量加样器于各鼠右耳前后两面各涂布二甲苯0.02mL/只,2h后,颈椎脱臼处死各鼠,沿耳廓基线剪下双耳,用9mm直径打孔器分别在同一部位打下圆形耳片,称重。计算各小鼠耳肿胀度(mg)及各组耳肿胀抑制率(%):
耳肿胀度(mg)=每鼠右耳片重量-左耳片重量即为肿胀度(mg)
肿胀抑制率(%)=(空白对照组肿胀度-给药组肿胀度)/空白对照组肿胀度×100%。
3.实验结果
3.1对大鼠高尿酸血症的作用
表1.实施例1的外用中药对腺嘌呤与盐酸乙胺丁醇诱导的大鼠高尿酸血症的作用结果
Figure BDA0000130744570000071
注:与空白对照组比较:ΔP<0.05,ΔΔP<0.01;与模型对照组比较:*P<0.05,**P<0.01。
由表1可见,模型对照组的UA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P<0.01),并且反映高尿酸血症的相关指标XOD、Cr、BUN等也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均P<0.01),表明大鼠高尿酸血症模型复制成功。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受试物组显著降低血清中BUN值(P<0.01);对Cr受试物组未见显著性影响(P>0.05);受试物组显著降低血清中XOD值(P<0.05);受试物组显著降低血清中UA值;同样实验条件下,阳性药物对照组(别嘌醇片)显著降低血清中BUN值(P<0.01)、XOD值(P<0.01)、UA值(P<0.01)。上述结果表明,实施例1的糊剂可以显著抑制高尿酸血症的发展,并且改善血液中XOD、BUN升高的症状,同样条件下别嘌醇片也非常显著抑制高尿酸血症的发展,改善血液中XOD、BUN升高的症状。
3.2对小鼠醋酸扭体的作用
表2.实施例1的外用中药对醋酸引起的小鼠扭体次数的影响(X±SD,n=10)
Figure BDA0000130744570000081
注:与空白对照组比较:ΔΔP<0.01;与模型对照组比较:**P<0.01。
由表2可知,受试物组小鼠开始扭体时间晚于模型对照组,在相同实验条件下,阳性药物对照组小鼠开始扭体时间晚于比模型对照组。受试物组小鼠扭体次数显著低于与模型对照组(P<0.01),在相同实验条件下,阳性药物对照组小鼠扭体次数极显著的低于模型对照组(P<0.01)。由此推断,实施例1的外用中药可能具有一定的镇痛作用;在相同实验条件下,阳性对照药(扶他林)表现出较强的镇痛作用(P<0.01)。
3.3对小鼠耳肿胀的作用
表3.实施例1的外用中药对二甲苯引起的小鼠耳肿胀度的影响(X±SD,n=10)
Figure BDA0000130744570000082
注:与空白对照组比较:*P<0.05。
由表3的结果可知,受试物组小鼠耳的肿胀度显著低于空白对照组(P<0.05),在相同实验条件下,阳性药物对照组小鼠耳的肿胀度显著低于空白对照组(P<0.05)。由此可见,实施例1的外用中药对二甲苯引起的急性炎症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且中剂量组的抗炎效果较好。
此外,发明人还对本发明所述的外用中药进行了急性毒性试验、和长期毒性研究。
急性毒性试验观察了实施例1的外用中药对大鼠经皮肤24小时内2次给药后的连续14天内动物的给药局部皮肤、行为活动、饮食、体重和死亡等情况,结果显示,9/20只动物背部给药皮肤出现明显的结痂,6/20只动物背部给药皮肤出现轻微的结痂。未见动物死亡。体重及进食量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观察期结束时,所有动物的皮肤均恢复正常,尸检各主要脏器肉眼未见明显异常。
长期毒性研究观察了Wistar大鼠经皮肤反复多次给予实施例1的外用中药,1次/天,连续给药4周,结果显示:经皮外敷多次给药时,可使动物体重增长幅度明显下降,相应进食量和饲料消耗率未见明显下降,有明显剂量关系,大剂量时可严重引起皮肤的损伤,导致给药处皮肤表皮溃疡,肉芽组织增生、表皮至真皮炎细胞浸润、真皮血管扩张充血、表皮下方血管及纤维组织增生、部分肌细胞变性坏死等病理性损害,从而应激性引起部分血液生化指标在正常值范围内的改变。各主要脏器未见器质性病理损害,并且停药可逐步恢复,表明药物的影响是可逆的、无蓄积作用。
由上述各项试验研究结果可知,本发明的外用中药可以显著改善整体血尿酸水平,改善高尿酸血症,并可以改变局部环境,减少局部的红、热、肿、痛,从而具有消炎止痛作用,能够达到治疗痛风的目的。同时本发明的外用中药具有较低的毒性,不会对机体产生明显损害。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一种治疗痛风的外用中药(金花麝香痛风散),它由主药和赋形剂组成,所述的主药是由下述重量份的原料药制备而成的粉剂:
Figure BDA0000130744570000091
Figure BDA0000130744570000101
所述的赋形剂是由5g红花、5g甘草和5g蜈蚣和485mL的山西老陈醋制成的浓汁;
所述的主药粉剂和赋形剂浓汁可以在治疗给药时即时调配成糊剂,调配的比例为25-30克主药配8-10毫升赋形剂。
所述的外用中药制备方法如下:
1)将所述重量比例的洋金花、雄黄、甘遂、红大戟、斑蝥、马钱子、芫花、青黛、蜈蚣、硝石、乳香、没药、川乌、草乌、大黄、信石、麝香、牛黄十八味原料药粉碎为90目细粉,混合均匀后埋入地下2尺深处隔绝空气密封3个月发酵得到主药粉剂;
2)将所述体积份的山西老陈醋用文火熬制,使其体积浓缩至原来的二分之一,得到山西老陈醋浓汁,冷却备用;
3)将所述重量比例的红花、甘草、蜈蚣三味原料药粉碎成90目细粉,与步骤2)熬制的山西老陈醋浓汁混合得到赋形剂浓汁;
4)在对痛风患者给药时,将步骤1)方法制备的主药粉剂与步骤3)方法制备的赋形剂浓汁即时调配成糊剂,调配的比例为25-30克主药配8-10毫升赋形剂。
实施例2
一种治疗痛风的外用中药(金花麝香痛风散),它由主药和赋形剂组成,所述的主药是由下述重量份的原料药制备而成的粉剂:
Figure BDA0000130744570000102
所述的赋形剂是由3g红花、7g甘草和3g蜈蚣和450mL的山西老陈醋制成的浓汁;
所述的主药粉剂和赋形剂浓汁可以在治疗给药时即时调配成糊剂,调配的比例为30克主药配20毫升赋形剂。
所述的外用中药制备方法如下:
1)将所述重量比例的洋金花、雄黄、甘遂、红大戟、斑蝥、马钱子、芫花、青黛、蜈蚣、硝石、乳香、没药、川乌、草乌、大黄、信石、麝香、牛黄十八味原料药粉碎为90目细粉,混合均匀后埋入地下2尺深处隔绝空气密封3个月发酵得到主药粉剂;
2)将所述体积份的山西老陈醋用文火熬制,使其体积浓缩至原来的二分之一,得到山西老陈醋浓汁,冷却备用;
3)将所述重量比例的红花、甘草、蜈蚣三味原料药粉碎成90目细粉,与步骤2)熬制的山西老陈醋浓汁混合得到赋形剂浓汁;
4)在对痛风患者给药时,将步骤1)方法制备的主药粉剂与步骤3)方法制备的赋形剂浓汁即时调配成糊剂,调配的比例为30克主药配20毫升赋形剂。
实施例3
一种治疗痛风的外用中药(金花麝香痛风散),它由主药和赋形剂组成,所述的主药是由下述重量份的原料药制备而成的粉剂:
Figure BDA0000130744570000111
所述的赋形剂是由7g红花、3g甘草和3g蜈蚣和500mL的山西老陈醋制成的浓汁;
所述的主药粉剂和赋形剂浓汁可以在治疗给药时即时调配成糊剂,调配的比例为24克主药配6毫升赋形剂。
所述的外用中药制备方法如下:
1)将所述重量比例的洋金花、雄黄、甘遂、红大戟、斑蝥、马钱子、芫花、青黛、蜈蚣、硝石、乳香、没药、川乌、草乌、大黄、信石、麝香、牛黄十八味原料药粉碎为90目细粉,混合均匀后埋入地下2尺深处隔绝空气密封3个月发酵得到主药粉剂;
2)将所述体积份的山西老陈醋用文火熬制,使其体积浓缩至原来的二分之一,得到山西老陈醋浓汁,冷却备用;
3)将所述重量比例的红花、甘草、蜈蚣三味原料药粉碎成90目细粉,与步骤2)熬制的山西老陈醋浓汁混合得到赋形剂浓汁;
4)在对痛风患者给药时,将步骤1)方法制备的主药粉剂与步骤3)方法制备的赋形剂浓汁即时调配成糊剂,调配的比例为24克主药配6毫升赋形剂。

Claims (8)

1.一种治疗痛风的外用中药,它由主药和赋形剂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主药是由下述重量比例的原料药制备而成的粉剂:
Figure FDA0000130744560000011
所述的赋形剂是由下述比例的原料制成的浓汁:3-7重量份的红花,3-7重量份的甘草、3-7重量份的蜈蚣和450~500体积份的山西老陈醋;且当中药原料的重量单位选择克时,山西老陈醋的体积单位就对应选择毫升;
所述的主药和赋形剂之间的比例,以重量/体积计,为6∶4~8∶2,其中重量单位选择克时,体积单位对应选择毫升。
2.权利要求1所述的外用中药,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主药由下述重量份的原料药制成:
Figure FDA0000130744560000012
3.权利要求1所述的外用中药,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赋形剂是由下述比例的原料制成的浓汁:5重量份的红花,5重量份的甘草、5重量份的蜈蚣和485体积份的山西老陈醋;且当中药原料的重量单位选择克时,山西老陈醋的体积单位就对应选择毫升。
4.权利要求1所述的外用中药,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主药和赋形剂之间的比例,以重量/体积计,为7∶3。
5.权利要求1所述的外用中药,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主药是由以下方法制备得到的粉剂:将所述重量比例的十八味原料药粉碎为90目细粉,混合均匀后埋入地下2尺深处隔绝空气密封3个月发酵即得。
6.权利要求1所述的外用中药,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赋形剂是由以下方法制备得到的浓汁:①将所述体积份的山西老陈醋用文火熬制,使其体积浓缩至原来的二分之一,得到山西老陈醋浓汁,冷却备用;②将所述重量比例的红花、甘草、蜈蚣三味原料药粉碎成90目细粉,与步骤①熬制的山西老陈醋浓汁混合即得。
7.权利要求1所述的外用中药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所述重量比例的洋金花、雄黄、甘遂、红大戟、斑蝥、马钱子、芫花、青黛、蜈蚣、硝石、乳香、没药、川乌、草乌、大黄、信石、麝香、牛黄十八味原料药粉碎为90目细粉,混合均匀后埋入地下2尺深处隔绝空气密封3个月发酵得到主药粉剂;
2)将所述体积份的山西老陈醋用文火熬制,使其体积浓缩至原来的二分之一,得到山西老陈醋浓汁,冷却备用;
3)将所述重量比例的红花、甘草、蜈蚣三味原料药粉碎成90目细粉,与步骤2)熬制的山西老陈醋浓汁混合得到赋形剂浓汁;
4)将步骤1)的主药粉剂与步骤3)的赋形剂浓汁以重量/体积为6∶4~8∶2的比例混合调配后得到所述的治疗痛风的外用中药。
8.权利要求7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所述的细粉用瓷制器皿盛装封口后埋入地下。
CN2012100103282A 2012-01-13 2012-01-13 一种治疗痛风的外用中药 Active CN10252633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0103282A CN102526335B (zh) 2012-01-13 2012-01-13 一种治疗痛风的外用中药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0103282A CN102526335B (zh) 2012-01-13 2012-01-13 一种治疗痛风的外用中药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526335A CN102526335A (zh) 2012-07-04
CN102526335B true CN102526335B (zh) 2013-12-18

Family

ID=4633515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0103282A Active CN102526335B (zh) 2012-01-13 2012-01-13 一种治疗痛风的外用中药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2526335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872217B (zh) * 2012-10-29 2014-08-20 韦成旺 一种治疗肿瘤甲亢淋巴结的中药膏剂及其制备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中医药治疗痛风性关节炎近况;张廷伟;《江西中医药》;20031025;第34卷(第10期);46-48 *
张廷伟.中医药治疗痛风性关节炎近况.《江西中医药》.2003,第34卷(第10期),46-48.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526335A (zh) 2012-07-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751663B (zh) 一种治疗肛周湿疹的中药外用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4940479A (zh) 一种治疗ad病的中药组合物
CN1286502C (zh) 一种治疗痛风病的药物
CN107951871B (zh) 糖基修饰多酚化合物的新用途
CN1327875C (zh) 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3933167B (zh) 一种治疗荨麻疹的中药
CN102670977B (zh) 一种治疗痹症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CN102526335B (zh) 一种治疗痛风的外用中药
CN104162058A (zh) 一种治疗痛风的中药复方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6039109A (zh) 防治寒湿阻络型的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中药药酒
CN103405653B (zh) 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的外用制剂
CN102920892B (zh) 治疗肺癌的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1897767B (zh) 痛风性关节炎足浴散剂
CN101317881A (zh) 中药肾茶排石复方及制剂
CN1435247A (zh) 治疗泌尿系统结石和尿路感染疾病的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2430096B (zh) 一种治疗风湿病或类风湿病的药剂
CN102274428B (zh) 一种具有治疗肠易激综合症作用的药物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2600324B (zh) 一种治疗风湿性关节炎的外用中药
CN101406556B (zh) 一种用于治疗急性前列腺炎、前列腺增生的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4435314A (zh) 一种治疗骨关节病的药物组合物及其应用
Sun et al. Skin irritation assessment and potential mechanism of Capparis spinosa L. fruits
CN105250340B (zh) 一种翁布提取物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CN108686102A (zh) 一种治疗痛风的中药组合物
CN107929669A (zh) 一种治疗银屑病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2579785B (zh) 肺康丸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ASS Succession or assignment of patent right

Owner name: XUAN CHENGLIN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OWNER: ZHANG CAI

Effective date: 20130128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COR Change of bibliographic data

Free format text: CORRECT: ADDRESS; FROM: 100189 HAIDIAN, BEIJING TO: 100083 CHAOYANG, BEIJING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30128

Address after: 100083, room 13, building No. 4-403, North Beach 1, Desheng beach, Chaoyang District, Beijing

Applicant after: Xuan Chenglin

Address before: 100189 No. 1 West Third Ring Road North, Beijing, Haidian District

Applicant before: Zhang Cai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