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525647B - 电极导管 - Google Patents

电极导管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525647B
CN102525647B CN201110421749.XA CN201110421749A CN102525647B CN 102525647 B CN102525647 B CN 102525647B CN 201110421749 A CN201110421749 A CN 201110421749A CN 102525647 B CN102525647 B CN 10252564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mponent
liquid
insulating properties
spilling
electrod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10421749.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525647A (zh
Inventor
森谦二
坂野泰夫
堀内修一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ai Fuen Co ltd
Japan Lifelin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Lai Fue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0287704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5283135B2/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1040808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2012176119A/ja
Application filed by Lai Fuen Co ltd filed Critical Lai Fuen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252564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52564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52564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525647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8/00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for transferring non-mechanical forms of energy to or from the body
    • A61B18/04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for transferring non-mechanical forms of energy to or from the body by heating
    • A61B18/12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for transferring non-mechanical forms of energy to or from the body by heating by passing a current through the tissue to be heated, e.g. high-frequency current
    • A61B18/14Probes or electrodes therefor
    • A61B18/1492Probes or electrodes therefor having a flexible, catheter-like structure, e.g. for heart ablation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8/00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for transferring non-mechanical forms of energy to or from the body
    • A61B18/04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for transferring non-mechanical forms of energy to or from the body by heating
    • A61B18/12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for transferring non-mechanical forms of energy to or from the body by heating by passing a current through the tissue to be heated, e.g. high-frequency current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25/00Catheters; Hollow probes
    • A61M25/01Introducing, guiding, advancing, emplacing or holding catheter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3/00Medical syringes, e.g. enemata; Irrigator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37/00Other apparatu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the body; Percutany, i.e. introducing medicines into the body by diffusion through the skin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8/00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for transferring non-mechanical forms of energy to or from the body
    • A61B2018/00005Cooling or heating of the probe or tissue immediately surrounding the probe
    • A61B2018/00011Cooling or heating of the probe or tissue immediately surrounding the probe with fluid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8/00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for transferring non-mechanical forms of energy to or from the body
    • A61B2018/00571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for transferring non-mechanical forms of energy to or from the body for achieving a particular surgical effect
    • A61B2018/00595Cauterization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2218/00Details of 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for transferring non-mechanical forms of energy to or from the body
    • A61B2218/001Details of 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for transferring non-mechanical forms of energy to or from the body having means for irrigation and/or aspiration of substances to and/or from the surgical site
    • A61B2218/002Irrigation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Heart & Thoracic Surgery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Surgery (AREA)
  • Medical Informatics (AREA)
  • Hematology (AREA)
  • Anesthesiology (AREA)
  • Otolaryngolog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Plasma & Fusion (AREA)
  • Nuclear Medicine, Radiotherapy & Molecular Imaging (AREA)
  • Molecular Biology (AREA)
  • Cardiology (AREA)
  • Biophysics (AREA)
  • Pulmonology (AREA)
  • Dermatology (AREA)
  • Surgical Instruments (AREA)
  • Media Introduction/Drainage Providing Devic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电极导管。电极导管包括:导管轴,其具有作为液体的流路的管腔;绝缘性的浇洒构件,其与该导管轴的前端侧相连接;前端电极,其与该绝缘性的浇洒构件的前端侧相连接。浇洒构件形成有:贮存空间,其是自导管轴供给的液体的贮存空间;多个开口,它们为了将贮存空间内的液体排出,沿浇洒构件的外周以等角度的间隔配置;液体的引导槽,其自各开口向前端方向延伸。在前端电极的基端部表面形成有与浇洒构件的各引导槽连续的液体的引导槽。采用该电极导管,在烧灼时,不会使前端电极的一部分的温度异常上升(变成高温部),前端电极的表面的冷却效果和前端电极的表面上的血栓的形成抑制效果优异,而且能够进行高效的烧灼治疗。

Description

电极导管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极导管,更详细而言涉及一种具有如下机构的电极导管,即,在导管的前端安装有电极,并且将生理盐水等液体浇洒到该电极中的机构。
背景技术
在作为电极导管的消融导管中,使用一种具有用于将烧灼时变成高温的前端电极冷却的浇洒机构的消融导管。
作为具有浇洒机构的以往的导管,有专利文献介绍了如下导管,即,将经过导管轴供给到前端电极的内部的生理盐水,自形成在该前端电极的表面上的多个开口喷射的类型的导管(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和专利文献2)。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许第2562861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6-239414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但是,在前端电极的表面形成浇洒用的开口而成的以往公知的导管存在下述(1)~(3)那样的问题。
(1)当在前端电极的表面设置开口时,不可避免地在开口缘等处形成边缘。于是,当利用该种形成有边缘的前端电极进行烧灼时,边缘部分的电流密度变得极高,在该边缘部分温度异常上升,可能急速地形成血栓。
(2)即使自形成在前端电极的表面上的开口喷射生理盐水,也无法对前端电极的表面进行充分的浇洒(由液体覆盖表面),因此不能充分地冷却前端电极的表面。特别是,在沿与前端电极的轴线垂直的方向喷射生理盐水的上述专利文献1和专利文献2所述的导管中,无法使生理盐水充分地与前端电极的表面相接触,因此电极表面的冷却效果极低。
(3)通过在电极表面形成多个开口,无法充分地确保前端电极的表面积,不能进行高效的烧灼治疗。
本发明是基于以上那样的情况而做成的。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浇洒机构的电极导管,该电极导管在烧灼时不会产生使前端电极的一部分的温度异常上升(变成高温部),且前端电极表面的冷却效果和前端电极表面上的血栓的形成抑制效果优异,而且能够进行高效的烧灼治疗。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1)本发明(第1技术方案)的电极导管的特征在于,包括:导管轴,其具有至少一个作为液体的流路的管腔;绝缘性浇洒构件,其与该导管轴的前端侧相连接;前端电极,其与该绝缘性浇洒构件的前端侧相连接,上述绝缘性浇洒构件形成有:贮存空间,其是自上述导管轴供给的液体的贮存空间;多个开口,它们为了将该贮存空间内的液体排出,沿上述绝缘性浇洒构件的外周以等角度的间隔配置;液体的引导槽,其自上述多个开口的各开口向前端方向延伸,在上述前端电极的基端部(基端部表面)形成有与上述绝缘性浇洒构件的各引导槽连续的液体的引导槽;在上述导管轴中形成有供上述前端电极的引线延伸的中央管腔,并且作为液体的流路的管腔在上述中央管腔的周围(沿该导管轴的外周)配置有多个;上述绝缘性浇洒构件具有由内管部和外管部构成的双重管构造,该内管部划分与上述前端电极的内侧凹部相连通的空间,上述液体的贮存空间是由上述内管部和外管部分隔而成的套式空间;通过将上述绝缘性浇洒构件的基端部插入到上述导管轴的前端部(凹部),使该绝缘性浇洒构件与该导管轴的前端侧相连接;形成在上述导管轴中的中央管腔借助第一连接管与上述绝缘性浇洒构件的内管的内部空间相连通;配置在上述导管轴中的作为液体的流路的多个管腔的各管腔借助第二连接管,与上述绝缘性浇洒构件的套式空间相连通。
根据上述那样结构的电极导管,由于浇洒用的开口形成在绝缘性浇洒构件上,因此无需在前端电极形成开口。由此,在前端电极上不存在伴随开口的形成而产生的边缘,因此在烧灼时,前端电极的一部分的温度不会异常地上升,由此能够抑制血栓的形成。
另外,即使在绝缘性浇洒构件上存在伴随开口的形成而产生的边缘,由于边缘部分是绝缘性的,因此电流不会集中在该部分而使温度上升。
因而,本发明(第1技术方案)的电极导管与具有浇洒机构的以往公知的导管相比,前端电极表面上的血栓形成抑制效果非常优异。
另外,根据上述那样结构的电极导管,自绝缘性浇洒构件向前端电极的表面浇洒液体,因此能够使足够量的液体与前端电极的表面相接触,而且,浇洒前端电极的表面的液体自前端电极的基端部向前端部沿该前端电极的表面流动,因此与具有浇洒机构的以往的导管相比,前端电极的表面的冷却效果优异,并且前端电极表面附近的血液能够被充分搅拌、稀释,从而也能起到优异的血栓形成抑制效果。
另外,由于形成有沿绝缘性浇洒构件的外周以等角度的间隔配置的多个开口,和自各开口向前端方向延伸的多个引导槽,因此能够在周向的整个区域上浇洒前端电极的表面。
另外,由于无需在前端电极上形成开口,因此能够确保充分的表面积,进行高效的烧灼治疗。
另外,通过在绝缘性浇洒构件中形成液体的贮存空间,能够在自导管轴供给到绝缘性浇洒构件的内部的液体在贮存空间中整流后,自以等角度的间隔配置的多个开口喷射(排出)该液体,因此在多个开口间喷射的液量不存在不均,能够沿绝缘性浇洒构件的周向进行均匀的喷射,能够在周向的整个区域上均等地浇洒前端电极的表面。
另外,通过在绝缘性浇洒构件上形成自多个开口的各开口向前端方向延伸的液体的引导槽,能够向前端电极可靠地引导(诱导)自开口排出(喷射)的液体。
另外,通过在前端电极的基端部表面形成与绝缘性浇洒构件的各引导槽连续设置的液体的引导槽,能够将在形成于绝缘性浇洒构件的引导槽中经过而到达了前端电极的基端部的液体引导(诱导)到前端电极的前端部,由此,能够将液体供给到前端电极的整个表面上。
另外,在导管轴中形成有供前端电极的引线延伸的中央管腔,并且作为液体的流路的管腔在中央管腔的周围配置有多个,绝缘性浇洒构件具有由内管部和外管部构成的双重管构造,该内管部划分与前端电极的内侧凹部相连通的空间,液体的贮存空间是由内管部和外管部分隔而成的套式空间,从而能够使自配置在导管轴中的多个管腔供给到绝缘性浇洒构件中的液体在贮存空间(套式空间)内汇合。
另外,根据上述那样的结构的电极导管,由于形成在导管轴中的中央管腔与绝缘性浇洒构件的内管的内部空间相连通,因此能够使前端电极的引线在前端电极的内侧凹部、绝缘性浇洒构件的内管的内部空间及导管轴的中央管腔内延伸。
另外,由于配置在导管轴中的作为液体的流路的多个管腔的各管腔与绝缘性浇洒构件的套式空间相连通,因此能够将来自导管轴(多个管腔)的液体可靠地供给到绝缘性浇洒构件的套式空间内。
另外,为了将形成在导管轴中的中央管腔和绝缘性浇洒构件的内管的内部空间连通起来,夹设第一连接管,并且为了将形成在导管轴中的作为液体的流路的多个管腔的各管腔和绝缘性浇洒构件的套式空间连通起来,夹设第二连接管,从而能够使绝缘性浇洒构件与导管轴的前端侧可靠地相连接。
另外,为了将作为液体的流路的多个管腔的各管腔和绝缘性浇洒构件的套式空间连通起来,夹设第二连接管,从而能够防止来自导管轴的前端面(作为液体的流路的管腔的开口面)与绝缘性浇洒构件的基端面相抵接的抵接位置的液体的泄漏(相对应地液体向中央管腔进入)。
(2)优选在第1技术方案的电极导管的基础上,在上述绝缘性浇洒构件的插入有第二连接管的套式空间(相邻的第二连接管之间的空隙部分)内,填充有密封材料。
根据上述那样的结构的电极导管,能够可靠地防止液体向中央管腔进入。
(3)优选在第1技术方案的电极导管的基础上,形成在上述绝缘性浇洒构件和上述前端电极的基端部表面上的多个引导槽的各引导槽向外侧(绝缘性浇洒构件的半径方向的外侧)倾斜,并且向前端方向延伸。
根据上述那样的结构的电极导管,对在某种程度上尺寸较大的前端电极(例如具有与导管轴的管径同等以上的直径的前端电极)的表面,也能进行充分的浇洒。
(4)优选在第1技术方案的电极导管的基础上,上述前端电极的前端鼓出,在将该前端电极的最大直径设为D1,将上述导管轴的管径设为D2时,D1/D2的值为1.0以上。
根据上述那样的结构的电极导管,能够在前端电极确保用于进行烧灼治疗的充分的表面积。
(5)优选在第1技术方案的电极导管的基础上,在上述导管轴中,供用于进行前端偏向操作的拉拽线延伸的管腔形成在上述中央管腔的周围,且在上述绝缘性浇洒构件中形成有上述拉拽线的贯穿通路。
(6)在该情况下,优选形成在上述导管轴中的供拉拽线延伸的管腔借助第三连接管,与上述绝缘性浇洒构件中的拉拽线的贯穿通路相连通。
(7)本发明(第2技术方案)的电极导管的特征在于,包括:导管轴,其具有至少一个作为液体的流路的管腔;绝缘性浇洒构件,其与该导管轴的前端侧相连接;前端电极,其与该绝缘性浇洒构件的前端侧相连接,在上述绝缘性浇洒构件上,多个浇洒用开口沿该绝缘性浇洒构件的外周以等角度的间隔配置,该浇洒用开口用于将自上述导管轴供给的液体浇洒到上述前端电极的表面上;在上述绝缘性浇洒构件的内部形成有:贮存空间,其是自上述导管轴供给的液体的贮存空间;多个分支流路,它们与该贮存空间相连通,以到达上述各浇洒用开口的方式,向外侧(绝缘性浇洒构件的半径方向的外侧)倾斜且向前端方向延伸;在上述绝缘性浇洒构件的前端部形成有与上述各分支流路连续而向前端方向延伸的液体的引导槽;在上述前端电极的基端部形成有与上述绝缘性浇洒构件的各引导槽连续设置的液体的引导槽。
根据上述那样的结构的电极导管,由于浇洒用开口形成在绝缘性浇洒构件上,因此无需在前端电极上形成开口。由此,在前端电极上不存在伴随开口的形成而产生的边缘,因此在烧灼时,前端电极的一部分的温度不会异常地上升,由此能够抑制血栓的形成。
另外,即使在绝缘性浇洒构件上存在伴随开口的形成而产生的边缘,由于边缘部分是绝缘性的,因此电流不会集中在该部分而使温度上升。
因而,本发明(第2技术方案)的电极导管与具有浇洒机构的以往公知的导管相比,前端电极表面上的血栓形成抑制效果非常优异。
另外,根据上述那样结构的电极导管,由于自配置在绝缘性浇洒构件的前端部的多个浇洒用开口向前端电极的表面浇洒液体,因此能够使足够量的液体与前端电极的表面相接触,而且,浇洒前端电极的表面的液体自前端电极的基端部向前端部沿该前端电极的表面流动,因此与具有浇洒机构的以往的导管相比,前端电极的表面的冷却效果优异,并且前端电极表面附近的血液能够被充分搅拌、稀释,从而也能起到优异的血栓形成抑制效果。
另外,由于多个浇洒用开口沿绝缘性浇洒构件的外周以等角度的间隔配置,因此能够在周向的整个区域浇洒前端电极的表面。
另外,由于无需在前端电极上形成开口,因此能够确保充分的表面积,进行高效的烧灼治疗。
另外,在绝缘性浇洒构件的内部形成有:贮存空间,其是自导管轴供给的液体的贮存空间;多个分支流路,它们与该贮存空间相连通,以到达各浇洒用开口的方式向外侧倾斜且向前端侧延伸,从而在自导管轴供给到绝缘性浇洒构件的内部的液体在贮存空间内整流后,经过向前端方向延伸的多个分支流路的各分支流路自浇洒用开口喷射(浇洒)该液体,因此以等角度的间隔配置的多个浇洒用开口之间喷射的液量不存在不均,能够沿绝缘性浇洒构件的周向进行均匀的喷射(浇洒),能够在周向的整个区域上均等地浇洒前端电极的表面。
另外,形成在绝缘性浇洒构件的内部的分支流路以向外侧(绝缘性浇洒构件的半径方向的外侧)倾斜的方式形成,从而能够将浇洒用开口(分支流路的开口)配置在外侧,因此对在某种程度上尺寸较大的前端电极(例如具有与导管轴的管径同等以上的直径的前端电极)的表面,也能进行浇洒。
另外,通过在绝缘性浇洒构件的前端部形成与各分支流路连续而向前端方向延伸的液体的引导槽,能够向前端电极可靠地引导(诱导)自浇洒用开口喷射的液体(经过分支流路而到达了浇洒用开口的液体)。
此外,通过在前端电极的基端部形成与绝缘性浇洒构件的各引导槽连续的液体的引导槽,能够将在形成于绝缘性浇洒构件的引导槽中经过而到达了前端电极的基端部的液体,引导(诱导)到前端电极的前端部,由此能够将液体供给到前端电极的整个表面上。
(8)优选在第2技术方案的电极导管的基础上,在上述导管轴中沿该导管轴的外周配置有多个作为液体的流路的管腔。
(9)在该情况下,优选形成在上述绝缘性浇洒构件的内部的上述液体的贮存空间,是沿该绝缘性浇洒构件的外周形成的在周向上没有分隔壁的套式空间。
根据上述那样的结构的电极导管,能够使自多个管腔供给到绝缘性浇洒构件中的液体在沿周向没有分隔壁的贮存空间内汇合。
(10)优选在第2技术方案的电极导管的基础上,上述前端电极的前端鼓出,在将该前端电极的最大直径设为D1,将上述导管轴的管径设为D2时,D1/D2的值为1.0以上。
根据上述那样的结构的电极导管,能够在前端电极确保用于进行烧灼治疗的充分的表面积。
(11)优选在第2技术方案的电极导管的基础上,在上述绝缘性浇洒构件中形成有用于进行前端偏向操作的拉拽线的贯穿通路。
发明的效果
采用本发明的电极导管,在烧灼时,前端电极的一部分的温度不会异常地上升,前端电极的表面的冷却效果及前端电极的表面上的血栓的形成抑制效果优异,而且能够进行高效的烧灼治疗。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第1技术方案)的电极导管的一实施方式的消融导管的主视图。
图2是表示图1所示的消融导管的前端部分的主视图。
图3是图1所示的消融导管的前端部分的纵剖视图(图2的III-III剖视图)。
图4是图1所示的消融导管的前端部分的横剖视图(图3的IV-IV剖视图)。
图5是图1所示的消融导管的前端部分的横剖视图(图3的V-V剖视图)。
图6是图1所示的消融导管的前端部分的纵剖视图(图4的VI-VI剖视图)。
图7是图1所示的消融导管的前端部分的横剖视图(图6的VII-VII剖视图)。
图8是对构成图1所示的消融导管的浇洒构件进行表示的立体图。
图9是对构成图1所示的消融导管的浇洒构件进行表示的立体图。
图10是对构成图1所示的消融导管的浇洒构件的内部进行表示的剖视立体图。
图11是表示将连接管插入在浇洒构件的套式空间中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12是表示将连接管插入在套式空间中的状态的浇洒构件的内部的剖视立体图。
图13是表示在插入有连接管的绝缘性浇洒构件的套式空间内填充有密封材料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14是表示在图1所示的消融导管中,导管管道、浇洒构件和前端电极相连接的连接状态的立体图。
图15是本发明(第2技术方案)的电极导管的一实施方式的消融导管的主视图。
图16是表示图15所示的消融导管的前端部分的立体图。
图17是构成图15所示的消融导管的导管轴的横剖视图(图15的XVII-XVII剖视图)。
图18是表示图15所示的消融导管的前端部分的内部的剖视立体图(图17的XVIII-XVIII剖视图)。
图19是表示图15所示的消融导管的前端部分的内部的剖视立体图(图17的XVIII-XVIII剖视图),表示将图18所示的拉拽线卸下时的状态。
图20是表示图15所示的消融导管的前端部分的纵剖视图(图17的XX-XX剖视图)。
图21是对构成图15所示的消融导管的浇洒构件进行表示的立体图。
图22是对构成图15所示的消融导管的浇洒构件进行表示的立体图。
图23是对构成图15所示的消融导管的浇洒构件的内部进行表示的剖视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使用附图说明本发明的电极导管的一实施方式。
第1实施方式
图1至图7所示的电极导管是用在心脏的心律不齐的治疗方面的本发明(第1技术方案)的消融导管。
本实施方式的消融导管100包括:导管轴10,其具有8条作为液体的流路的管腔11;绝缘性的浇洒构件20,其与该导管轴10的前端侧相连接;前端电极30,其与该浇洒构件20的前端侧相连接;环状电极40,其安装在导管轴10的前端部;拉拽线61、62,其用于进行导管的前端偏向操作;控制手柄70,其与导管轴10的基端侧相连接;液体的注入管78。
在导管轴10中形成有:中央管腔13,其供与前端电极30相连接的引线(省略图示)延伸(穿引);10条管腔(作为液体的流路的8条管腔11和作为拉拽线的贯穿通路的2条管腔12),它们在该中央管腔13的周围以等角度的间隔(36°的间隔)配置。
浇洒构件20具有由内管部23和外管部(外管薄壁部21和外管厚壁部22)构成的双重管构造,该内管部23划分与前端电极30的内侧凹部35相连通的空间,在浇洒构件20内,作为自导管轴10的各管腔11供给的液体的贮存空间,形成有利用内管部23和外管部(外管薄壁部21和外管厚壁部22)分隔而成的套式空间(以下称作“贮存套式空间”)24,并且在浇洒构件20内,为了将供给到该贮存套式空间24中的液体排出,形成有:8个开口25,它们沿浇洒构件20的外周以等角度的间隔(45°的间隔)配置;液体的引导槽26,其自上述各开口25向前端方向延伸。
在前端电极30的基端部(颈部32)形成有与浇洒构件20的各引导槽26连续的液体的引导槽36。
通过将浇洒构件20的基端部(内管部23和外管薄壁部21)插入到导管轴10的前端部(形成在前端的凹部),使浇洒构件20与导管轴10的前端侧相连接。
形成在导管轴10中的中央管腔13借助第一连接管51与浇洒构件20的内管部23的内部空间相连通,形成在导管轴10中的8条管腔11(作为液体的流路的管腔)的各管腔借助第二连接管52,与浇洒构件20的贮存套式空间24相连通,形成在导管轴10中的2根管腔12(作为拉拽线的贯穿通路的的管腔)的各管腔借助第三连接管53,与浇洒构件20中的拉拽线的贯穿通路27相连通。
图1所示的注入管78经过控制手柄70的内部而与导管轴10相连接,将液体经过该注入管78而供给到导管轴10的管腔11内。这里,作为“液体”,可以例示生理盐水。
图1所示的控制手柄70与导管管道10的基端侧相连接,该控制手柄70具有用于进行导管的前端偏向操作的转盘75。
如图7所示,在构成消融导管100的导管轴10中形成有:中央管腔13,其围绕导管轴10的中心轴线地形成,供与前端电极30和环状电极40的各电极相连接的引线(省略图示)等穿引;10条管腔,它们在该中央管腔13的周围以等角度(36°=360°/10)的间隔配置。
在中央管腔13的周围以等间隔形成的10条管腔具有相同的外径。在10条管腔中的2条管腔12中,贯穿有用于进行消融导管100的前端偏向操作的拉拽线61、62。并且,未贯穿有拉拽线61、62的8条管腔11成为液体的流路。
另外,在图7中,附图标记15是为了使拉拽线61、62可靠地进行偏向操作而埋入在导管轴10内的刚性体。
刚性体15由Ni-Ti合金等金属制的圆柱弹簧构成,能够利用沿与弯曲方向(拉拽线61、62的排列方向)垂直的方向排列的刚性体15、15来担保弯曲方向的各向异性。
导管轴10可以由沿轴向相同特性的材料构成,但优选由沿轴向刚性(硬度)不同的材料一体形成。详细而言,优选近位端侧的构成材料具有相对高的刚性,远位端侧的构成材料具有相对低的刚性。
导管轴10例如由聚烯烃、聚酰胺、聚醚聚酰胺、聚氨酯、尼龙、PEBAX(聚醚嵌段酰胺)等合成树脂构成。另外,导管轴10的近位端侧也可以是将这些合成树脂构成的管道组合在不锈钢线材中而成的编织型管道。
导管轴10的外径优选为1.0mm~3.0mm,更优选为1.6mm~2.7mm,较佳的一例为2.36mm。
导管轴10的长度优选为600mm~1500mm,更优选为900mm~1200mm。
在表示浇洒构件20的图8至图10中,附图标记21是外管薄壁部,附图标记22是外管厚壁部,附图标记23是内管部,附图标记24是贮存套式空间,附图标记25是用于排出贮存套式空间24内的液体的开口,附图标记26是液体的引导槽,附图标记27是拉拽线的贯穿通路,附图标记28是中央开口,附图标记29是防脱用凸部。
在该浇洒构件20中,开口25和液体的引导槽26分别沿浇洒构件20的外周以45°的间隔各设有8个。
浇洒构件20由绝缘性树脂或绝缘性陶瓷的成型品构成。由此,即使形成为复杂的形状、构造,也能便宜地制造,并且,即使在浇洒构件20上形成边缘,在使用(烧灼)消融导管100时,电流也不会集中到边缘部分而使该边缘部分高温化。
如图6、图9和图10所示,构成消融导管100的浇洒构件20具有由内管部23和外管部(外管薄壁部21和外管厚壁部22)构成的双重管构造,利用内管部23和外管部(外管薄壁部21和外管厚壁部22)分隔形成贮存套式空间24。
内管部23的内部空间是与前端电极30的内侧凹部35相连通的空间。
由内管部23和外管部(外管薄壁部21和外管厚壁部22)分隔而成的贮存套式空间24是用于使自导管轴10的各管腔11供给到浇洒构件20中的液体汇合的空间。
如图9和图10所示,贮存套式空间24由划分拉拽线的贯穿通路27的管状部分分开成2个室。
在贮存套式空间24中,除了划分贯穿通路27的管状部分以外,没有周向的分隔壁,因此能够使流入到贮存套式空间24(任一室)中的液体在该室内沿周向自如流动。
在浇洒构件20形成有沿浇洒构件20的外周以等角度的间隔(45°的间隔)配置的8个开口25。开口25是用于将贮存在贮存套式空间24内的液体排出的喷射口。
另外,在浇洒构件20的前端部(外部)形成有自各开口25的形成位置向前端侧延伸的液体的引导槽26。利用该引导槽26,能够向前端电极30可靠地引导(诱导)自开口25排出(喷射)的液体。
另外,如图6所示,各引导槽26以相对于浇洒构件20的轴向朝外侧(浇洒构件20的半径方向的外侧)倾斜的方式形成。
由此,能够向前端方向外侧(浇洒构件20的轴向的前端侧且半径方向的外侧)喷射自开口25排出的液体。因此,也能对在一定程度上尺寸较大的前端电极30的表面进行浇洒。
另外,如图3和图8至图10所示,在浇洒构件20中形成有用于进行前端偏向操作的拉拽线的贯穿通路27。
拉拽线61、62的各近位端与控制手柄70的转盘75(参照图1)相连结,且如图3所示拉拽线61、62通过导管轴10的管腔12、12和浇洒构件20的贯穿通路27、27,拉拽线61、62的各远位端固定在浇洒构件20的前端。
由此,例如在使转盘75沿图1所示的A1方向旋转时,拉拽拉拽线61,导管100的前端部分沿箭头A方向进行偏向动作,在使转盘75沿图1所示的B1方向旋转时,拉拽拉拽线62,导管100的前端部分沿箭头B方向进行偏向动作。
作为构成浇洒构件20的树脂材料,只要是在医疗领域中使用的绝缘性树脂即可,没有特别限定,但优选是聚醚醚酮(PEEK)等芳香族聚醚酮等。另外,作为构成浇洒构件20的陶瓷材料,也没有特别限定。浇洒构件20例如能够通过注射成型而制造。
浇洒构件20的长度(包括与导管轴10相连接时被埋入的部分)例如为1mm~5mm,较佳的一例是2mm。
浇洒构件20的外径(外管厚壁部22的外径)优选与导管轴10的外径相同。
如图3和图6所示,通过将浇洒构件20的基端部(内管部23和外管薄壁部21)插入到导管轴10的前端部分(形成在距前端1mm~5mm左右的范围内的凹部)中,使浇洒构件20与导管轴10的前端侧相连接。
在该状态下,导管轴10的前端部分(凹部)的中央管腔13的开口缘(开口的周围的端面部分)与浇洒构件20的内管部23的基端侧端面抵接,并且第一连接管51插入在中央管腔13的前端区域(距开口1mm~10mm左右)及内管部23的内部空间的基端区域(距基端0.5mm~5mm左右)中。
由此,导管轴10的中央管腔13借助第一连接管51与浇洒构件20的内管部23的内部空间相连通。
另外,如图6所示,在该状态下,第2导管管道52插入在导管轴10的前端部分(凹部)的各管腔11的前端区域(距开口1mm~10mm左右)及贮存套式空间24的基端区域(距基端0.5mm~5mm左右)内。
由此,形成在导管轴10中的8条管腔11(作为液体的流路的管腔)的各管腔借助第二连接管52与浇洒构件20的贮存套式空间24相连通。
另外,如图3所示,在该状态下,第三连接管53插入在导管轴10的前端部分(凹部)的2条管腔12的各前端区域(距开口1mm~10mm左右)及拉拽线的贯穿通路27的基端区域(距基端0.5mm~3mm左右)内。
由此,形成在导管轴10中的2条管腔12(作为拉拽线的贯穿通路的管腔)的各管腔借助第三连接管53与浇洒构件20中的拉拽线的贯穿通路27相连通。
图11和图12表示将连接管插入到浇洒构件20中的状态。这里,第一连接管51插入在内管部23的内部空间内,第二连接管52插入在贮存套式空间24内,第三连接管53插入在拉拽线的贯穿通路27内。
这里,为了确保向贮存套式空间24插入第二连接管52,如图9所示,在构成浇洒构件20的内管部23的外周和外管部的内周形成有用于确保第二连接管52插入的槽23C和槽21C。槽23C和槽21C具有与第二连接管52的外周相匹配的形状。通过形成这些槽,能够使向贮存套式空间24插入连接管的作业容易进行。
另外,通过充分地确保内管部23和外管部(外管薄壁部21)的壁厚,能够使浇洒构件20的成形容易进行。在未形成这种槽的情况下,为了插入连接管,必须使内管部和外管部的壁厚极薄,可能在浇洒构件的成形性上产生问题。
图13表示在插入有第二连接管52的浇洒构件20的贮存套式空间24(连接管间的空隙部分)内填充有密封材料80的状态。由此,能够可靠地防止液体向中央管腔13进入。
构成消融导管100的前端电极30包括半球状的前端鼓出部31、颈部32和圆筒状部分33。
如图3和图6所示,通过将前端电极30的圆筒状部分33自图8所示的中央开口28插入固定在浇洒构件20的内部(内管部23的内部空间),使前端电极30与浇洒构件20的前端侧相连接。
作为前端电极30的前端鼓出部31的直径,优选为1.0mm~3.3mm,更优选为2.2mm~2.6mm,特别优选为2.3mm~2.5mm,示出较佳的一例是2.36mm。
另外,在将前端鼓出部31的直径(前端电极30的最大直径)设为D1,将导管轴10的管径设为D2时,优选D1/D2的值为1.0以上,更优选为1.0~1.5,示出较佳的一例是1.0(D1/D2=2.36mm/2.36mm)。
在D1/D2的值过小的情况下,很难利用具有这种前端电极的导管进行高效的烧灼治疗。
另一方面,在D1/D2的值过大的情况下,很难对该种前端电极的表面浇洒足够量的液体(充分地体现出冷却效果和血栓的形成抑制效果)。
另外,之所以能够对D1/D2的值为1.0以上的前端电极30的表面浇洒足够量的液体,是因为通过使形成在浇洒构件20中的各引导槽26相对于浇洒构件20的轴向朝外侧(浇洒构件20的半径方向的外侧)倾斜,使开口25位于比不倾斜的情况靠外侧的位置。在这一点上,也有夹设浇洒构件20的意义。
另外,在前端电极30的基端部(颈部32)形成有与浇洒构件20的各引导槽26连续的液体的引导槽36。
通过形成该引导槽36,能够将在形成于浇洒构件20的引导槽26中经过而到达了前端电极30的基端部的液体引导(诱导)到前端电极30的前端部,由此,能够将液体供给到包括前端鼓出部31在内的前端电极30的整个表面上。
另外,形成于前端电极30的引导槽36为平缓的R形,因此即使在烧灼时,也不会使该部分的温度异常上升。
本实施方式的消融导管100可以用下述方式制造。
首先,准备如下状态的浇洒构件20,即,在内管部23的内部空间的基端区域内插入有第一连接管51的前端侧,在贮存套式空间24的基端区域内插入有8根第二连接管52的前端侧,在插入有第二连接管52的贮存套式空间24的基端区域(连接管间的空隙部分)内填充有密封材料80,在拉拽线的贯穿通路27的基端区域内插入有2根第三连接管53的前端侧,在拉拽线的贯穿通路27(第三连接管53)内插入有拉拽线61、62。
然后,如图14所示,将第一连接管51的基端侧插入到中央管腔13中,将第二连接管52的各基端侧插入到管腔11中,将拉拽线61、62和第三连接管53的各基端侧插入到管腔12中,从而将浇洒构件20的基端部(内管部23和外管薄壁部21)插入到导管轴10的前端部分(凹部)中。由此,浇洒构件20与导管轴10的前端侧相连接。另外,拉拽线61、62的后端与控制手柄70的转盘75(参照图1)相连结。
然后,如图14所示,将前端电极30的圆筒状部分33自中央开口28插入固定在浇洒构件20的内部(内管部23的内部空间),从而使前端电极30与浇洒构件20的前端侧相连接。
采用本实施方式的消融导管100,喷射液体的开口25形成在绝缘性的浇洒构件20上,不用在导电性的前端电极30形成开口,不存在伴随开口的形成而产生的边缘,因此在使用(烧灼)消融导管100时,不会使前端电极30的一部分的温度异常上升(变成高温部),能够抑制因血液与这种高温部相接触而形成血栓。
因而,该消融导管100与在前端电极形成有浇洒用的开口的以往公知的导管相比,前端电极30的表面上的血栓形成抑制效果非常优异。
而且,由于无需在前端电极30形成开口,因此能够确保用于进行烧灼的充分的表面积,能够进行高效的烧灼治疗。
另外,采用本实施方式的消融导管100,由于自位于后方的浇洒构件20向前端电极30的表面浇洒液体,因此能够使足够量的液体与前端电极30的表面相接触。
而且,浇洒到前端电极30的表面上的液体自前端电极30的基端部(颈部32)向前端部(前端鼓出部31)沿前端电极30的表面流动(前端电极30的周边的血液被充分地搅拌、稀释)。
因而,该消融导管100与在前端电极形成有浇洒用的开口的以往公知的导管相比,前端电极30的表面的冷却效果优异,并且前端电极30的周边的血液被充分地搅拌、稀释,从而起到更优异的血栓形成抑制效果。
另外,由于形成有:8个开口25,它们沿浇洒构件20的外周以等角度的(45°)间隔配置;8条引导槽26,它们自上述各开口25的形成位置向前端方向延伸,因此能够在周向的整个区域(360°)上浇洒前端电极30的表面。
另外,自沿导管轴10的外周配置的各管腔11供给到浇洒构件20内的液体在贮存套式空间24中汇合而整流后,自沿浇洒构件20的外周以等角度(45°)的间隔配置的8个开口25的各开口排出(喷射),因此,即使自导管轴10供给到浇洒构件20内的液体的量在周向上不均(例如由于形成不能作为液体的流路的管腔12,并未在整个圆周上形成作为液体的流路的管腔11而引发的不均),在8个开口25之间喷射的液量也不会产生不均,能够在周向的整个区域(360°)上对前端电极30的表面进行均匀的浇洒。
另外,通过在浇洒构件上形成自各开口25的形成位置向前端方向延伸的液体的引导槽26,能够向前端电极30可靠地引导(诱导)自各开口25排出(喷射)的液体。
另外,通过在前端电极30的基端部(颈部32)的表面上形成与各引导槽26连续的液体的引导槽36,能够将在形成于浇洒构件20的引导槽26中经过而到达了前端电极30的基端部的液体引导(诱导)到前端电极30的前端部(前端鼓出部31),由此能够将液体供给到前端电极30的整个表面上。
另外,通过在导管轴10的前端部(凹部)插入浇洒构件20的基端部(内管部23和外管薄壁部21),使浇洒构件20与导管轴10的前端侧相连接,使形成在导管轴10中的中央管腔13借助第一连接管51与浇洒构件20的内管部23的内部空间相连通,使配置在导管轴10中的8条管腔11的各管腔借助第二连接管52,与浇洒构件20的贮存套式空间24相连通,使配置在导管轴10中的2条管腔12的各管腔借助第三连接管53,与浇洒构件20的贯穿通路27相连通,且在插入有第二连接管52的贮存套式空间24内填充有密封材料80,从而能够使导管轴10的前端部与浇洒构件20的后端部可靠地相连接。
另外,通过使导管管道10的中央管腔13与浇洒构件20的内管部23的内部空间借助第一连接管51相连通,能够使前端电极30的引线等在前端电极30的内侧凹部35、浇洒构件20的内管部23的内部空间和导管轴10的中央管腔13内延伸。
另外,通过使导管管道10的各管腔11与浇洒构件20的贮存套式空间24借助第二连接管52相连通,能够将来自各管腔11的液体可靠地供给到贮存套式空间24内。
另外,通过在各管腔11的前端区域与贮存套式空间24的基端区域之间以插入的方式夹设第二连接管52,并且在贮存套式空间24(相邻的第二连接管52间的空隙部分)内填充有密封材料80,能够可靠地防止液体自导管轴10的前端面(管腔11的开口面)与浇洒构件20的基端面相抵接的抵接位置泄漏(随之液体向中央管腔13进入)。
另外,形成在浇洒构件20上的引导槽26和形成在前端电极30上的引导槽36的各引导槽,以相对于浇洒构件20的轴向朝外侧倾斜的方式形成,因此对在一定程度上尺寸较大的前端电极(D1/D2的值为1.0以上的前端电极30)的表面,也能进行充分的浇洒。
以上,说明了第1技术方案的一实施方式,但第1技术方案并不限定于此,可以进行各种变更。
例如,浇洒构件上的开口的数量也可以不是8个,例如可以在3~12的范围内适当地选择。
另外,导管轴的内部构造只要具有至少一个的作为液体的流路的管腔即可,没有特别限制。
另外,前端电极的形状没有特别限定,也可以是炮弹形状等。但是,需要不形成在使用(烧灼)电极导管时电流集中的尖锐边缘。
第2实施方式
图15至图20所示的电极导管是用在心脏的心律不齐的治疗方面的本发明(第2技术方案)的消融导管。
本实施方式的消融导管200包括:导管轴110,其具有作为液体的流路的8条管腔111;绝缘性的浇洒构件120,其与导管轴110的前端侧相连接;前端电极130,其与该浇洒构件120的前端侧相连接;环状电极140,其安装在导管轴110的前端部;控制手柄170,其与导管轴110的基端侧相连接;液体的注入管180。在导管轴110中形成有:管腔113,其供导线等穿引;10条管腔(作为液体的流路的8条管腔111和作为拉拽线的贯穿通路的2条管腔112),其在该管腔113的周围以等角度的间隔(36°的间隔)配置。在浇洒构件120的前端部沿浇洒构件120的外周以等角度的间隔(45°的间隔)配置有8个浇洒用开口125A,该浇洒用开口125A用于将自导管轴110的管腔111供给的液体喷射(浇洒)到前端电极130的表面上。在浇洒构件120的内部形成有:套式空间124(自导管轴110供给的液体的贮存空间),其沿周向没有分隔壁;8条分支流路125,其与该贮存套式空间124相连通,并且以到达8个浇洒用开口125A的各浇洒用开口的方式向前端方向延伸。
图15所示的注入管180经过控制手柄170的内部与导管轴110相连接,将液体经过该注入管180供给到导管轴110的管腔111中。这里,作为“液体”,可以例示生理盐水。
图15所示的控制手柄170与导管管道10的基端侧相连接,该控制手柄170具有用于进行导管的前端偏向操作的转盘175。
如图17所示,在构成消融导管200的导管轴110中形成有:管腔113,其供与前端电极、环状电极相连接的导线等(省略图示)穿引;10条管腔,其在该管腔113的周围以等角度(36°=360°/10)的间隔配置。
在管腔113的周围以等间隔形成的10条管腔具有相同的外径。在10条管腔中的2条管腔112中贯穿有用于进行导管的前端偏向操作的拉拽线161、162。并且,未贯穿有拉拽线161、162的8条管腔111成为液体的流路。
另外,在图17中,附图标记115是为了使拉拽线161、162可靠地进行偏向操作而埋入在导管轴110内的刚性体。
刚性体115由Ni-Ti合金等金属制的圆柱弹簧构成,能够利用沿与弯曲方向(拉拽线161、162的排列方向)垂直的方向排列的刚性体115、115,担保弯曲方向的各向异性。
导管轴110可以由沿轴向相同特性的材料构成,但优选由沿轴向刚性(硬度)不同的材料一体形成。详细而言,优选近位端侧的构成材料具有相对高的刚性,远位端侧的构成材料具有相对低的刚性。
导管轴110例如由聚烯烃、聚酰胺、聚醚聚酰胺、聚氨酯、尼龙、PEBAX(聚醚嵌段酰胺)等合成树脂构成。另外,导管轴110的近位端侧也可以是将这些合成树脂构成的管道组合在不锈钢线材中而成的编织型管道。
导管轴110的外径优选为1.0mm~3.0mm,更优选为1.6mm~2.7mm,示出较佳的一例是2.36mm。
导管轴110的长度优选为600mm~1500mm,更优选为900mm~1200mm。
构成消融导管200的浇洒构件120如图23所示具有双重管构造。
浇洒构件120由绝缘性树脂或绝缘性陶瓷的成型品构成。由此,即使为复杂的形状和构造,也能便宜地制造,并且,即使在浇洒构件120上形成边缘,在使用(烧灼)消融导管200时,电流也不会集中在边缘部分而使该边缘部分高温化。
在表示浇洒构件120的图21至图23中,附图标记121是外管薄壁部,附图标记122是外管厚壁部,附图标记23是内管部,附图标记124是液体的贮存套式空间,附图标记125是与贮存套式空间124相连通且向前端方向延伸的8条分支流路,附图标记125A是分支流路125的各开口(浇洒用开口),附图标记126是与各分支流路125连续而向前端方向延伸的液体的引导槽,附图标记127是拉拽线的贯穿通路,附图标记128A是中央开口,附图标记129是防脱用凸部。
另外,在浇洒构件120中,分支流路125、浇洒用开口125A和液体的引导槽126分别沿浇洒构件120的外周以45°的间隔各设有8个,但在图18至图23中仅表示其一部分。
由外管(薄壁部121和厚壁部122)和内管部123分隔而成的贮存套式空间124是用于使自导管轴110的各管腔111供给到浇洒构件120中的液体汇合的空间。在该贮存套式空间124中没有周向的分隔壁,因此能够使流入到贮存套式空间124中的液体沿周向自如流动。
在浇洒构件120的前端部(内部)形成有沿浇洒构件120的外周以等角度(45°=360°/8)的间隔配置的8条分支流路125。
各分支流路125在基端侧与贮存套式空间124相连通,并且各分支流路125向前端方向延伸,到达浇洒构件120的前端部的浇洒用开口125A。由此,浇洒构件120的前端部的浇洒用开口125A沿浇洒构件120的外周以等角度(45°)的间隔配置。
另外,如图20所示,各分支流路125以相对于浇洒构件120的轴向朝外侧(浇洒构件120的半径方向的外侧)倾斜的方式形成。
由此,能够将浇洒用开口125A配置在比不倾斜的情况靠外侧的位置(沿浇洒构件120的外周配置,并且能够将经过向外侧倾斜的分支流路125而到达了浇洒用开口125A的液体,自浇洒用开口125A向前端方向的外侧(浇洒构件120的轴向的前端侧且半径方向的外侧)喷射。因此,对在一定程度上尺寸较大的前端电极130的表面,也能进行浇洒。
沿浇洒构件120的外周以等角度(45°)的间隔配置的8个浇洒用开口125A(分支流路125的开口)是用于将自导管轴110(管腔111)供给的液体浇洒到前端电极130的表面上的喷射口。
在浇洒构件120的前端部(外部)形成有与各分支流路125连续而(自浇洒用开口125A)向前端侧延伸的液体的引导槽126。
利用该引导槽126,能够向前端电极130可靠地引导(诱导)自浇洒用开口125A喷射的液体(经过分支流路125而到达了浇洒用开口125A的液体)。
另外,在浇洒构件120的前端部形成有用于进行前端偏向操作的拉拽线的贯穿通路127。
各拉拽线161、162的近位端与控制手柄170的转盘175(参照图15)相连结,且如图18(图19)所示,各拉拽线161、162通过导管轴110的管腔112、112、浇洒构件120的贮存套式空间124和贯穿通路127、127,各拉拽线161、162的远位端固定在浇洒构件120的前端。
由此,例如在使转盘175沿图15所示的A1方向旋转时,拉拽拉拽线161,导管200的前端部分沿箭头A方向进行偏向动作,在使转盘175沿图15所示的B1方向旋转时,拉拽拉拽线162,导管200的前端部分沿箭头B方向进行偏向动作。
作为浇洒构件120的构成材料,只要是在医疗领域中使用的绝缘性树脂即可,没有特别限定,优选是聚醚醚酮(PEEK)等芳香族聚醚酮等。
浇洒构件120的长度(包括与导管轴110相连接时埋入的部分)例如为1mm~5mm,示出较佳的一例是2mm。
浇洒构件120的外径(外管厚壁部122的外径)优选与导管轴110的外径相同。
如图18至图20所示,钻通导管轴110的前端部分(距前端1mm~5mm左右)的包括管腔111和管腔112的区域(留有导管轴110的外层和包围管腔113的树脂部分)而形成圆周状的槽,将浇洒构件120的基端部分(外管薄壁部121和内管部123)插入固定在该槽内(此时,导管轴110的包围管腔113的树脂部分插入在内管部123的内部。另外,此时,轴110的前端面与外管厚壁部122的后端面抵接),从而浇洒构件120与导管轴110的前端侧相连接,导管轴110的管腔111及管腔112与浇洒构件120的贮存套式空间124相连通。
构成消融导管200的前端电极130包括半球状的前端鼓出部131、颈部132和圆筒状部分133。
如图18至图20所示,通过将前端电极130的圆筒状部分133自图21所示的中央开口128A插入固定在浇洒构件120的内部(内管部123的内部),使前端电极130与浇洒构件120的前端侧相连接。
作为前端电极130的前端鼓出部131的直径,优选为1.0mm~3.3mm,更优选为2.2mm~2.6mm,特别优选为2.3mm~2.5mm,示出较佳的一例是2.36mm。
另外,在将前端鼓出部131的直径(前端电极130的最大直径)设为D1,将导管轴110的管径设为D2时,优选D1/D2的值为1.0以上,更优选为1.0~1.5,示出较佳的一例是1.0(D1/D2=2.36mm/2.36mm)。
在D1/D2的值过小的情况下,很难利用具有这种前端电极的导管进行高效的烧灼治疗。
另一方面,在D1/D2的值过大的情况下,很难对这种前端电极的表面浇洒足够量的液体(充分地体现出冷却效果和血栓的形成抑制效果)。
另外,之所以能够对D1/D2的值为1.0以上的前端电极130的表面浇洒足够量的液体,是因为通过使浇洒构件120的分支流路125向外侧倾斜,使浇洒用开口125A位于比不倾斜的情况靠外侧的位置。在这一点上,也有夹设浇洒构件120的意义。
另外,在前端电极130的基端部(颈部132)形成有与浇洒构件120的各引导槽126连续的液体的引导槽136。
通过形成该引导槽136,能够将在形成于浇洒构件120的引导槽126中经过而到达了前端电极130的基端部的液体引导(诱导)到前端电极130的前端部,由此能够将液体供给到包括前端鼓出部131在内的前端电极130的整个表面上。
另外,形成在前端电极130上的引导槽136为平缓的R形,因此即使在烧灼时,也不会使该部分的温度异常上升。
采用本实施方式的消融导管200,浇洒用开口125A形成在绝缘性的浇洒构件120上,在导电性的前端电极130上不存在边缘,因此在使用(烧灼)消融导管200时,不会使前端电极130的一部分的温度异常上升(变成高温部),能够抑制因血液与这种高温部相接触而形成血栓。
因而,该消融导管200与在前端电极形成有浇洒用的开口的以往公知的导管相比,前端电极130的表面上的血栓形成抑制效果非常优异。
另外,采用本实施方式的消融导管200,由于自配置在浇洒构件120的前端部的8个浇洒用开口125A向前端电极130的表面喷射(浇洒)液体,因此能够使足够量的液体与前端电极130的表面相接触。
而且,喷射到前端电极130的表面上的液体自前端电极130的基端部(颈部132)向前端部(前端鼓出部131)沿前端电极130的表面流动(前端电极130的周边的血液被充分地搅拌、稀释)。
因而,该消融导管200与在前端电极形成有浇洒用的开口的以往公知的导管相比,前端电极130的表面的冷却效果优异,并且前端电极130的周边的血液被充分地搅拌、稀释,从而起到更优异的血栓形成抑制效果。
另外,由于8个浇洒用开口125A沿浇洒构件120的外周以等角度(45°)的间隔配置,因此能够在周向的整个区域(360°)上浇洒前端电极130的表面。
另外,自沿导管轴110的外周配置的8条管腔111的各管腔供给到浇洒构件120中的液体,在沿周向没有分隔壁的贮存空间124内汇合,然后经过沿浇洒构件120的外周以等角度(45°)的间隔配置的8条分支流路125的各分支流路,自浇洒用开口125A喷射(浇洒),因此,即使自导管轴110供给到浇洒构件120中的液体的量在周向上存在不均(由于形成不能作为液体的流路的管腔112,并未在整个圆周上形成作为液体的流路的管腔111而引发的不均),在8个浇洒用开口125A之间喷射的液量也不存在不均,能够在周向的整个区域(360°)上均匀地浇洒前端电极130的表面。
另外,由于各分支流路125相对于浇洒构件120的轴向朝外侧倾斜,因此对在某种程度上尺寸较大的前端电极(D1/D2的值为1.0的前端电极130)的表面,也能充分地浇洒。
而且,由于无需在前端电极130上形成开口,因此能够确保用于进行烧灼的充分的表面积,能够进行高效的烧灼治疗。
以上,说明了第2技术方案的一实施方式,但第2技术方案并不限定于此,可以进行各种变更。
例如,浇洒构件上的分支流路(浇洒用开口)的数量也可以不是8个,例如可以在3~12的范围内适当地选择。
另外,导管轴的内部构造只要具有至少一个的作为液体的流路的管腔即可,没有特别限制。
另外,前端电极的形状没有特别限定,也可以是炮弹形状等。但是,需要不形成在使用(烧灼)电极导管时电流集中的尖锐边缘。
附图标记说明
100、消融导管;10、导管轴;11、管腔(液体的流路);12、管腔(拉拽线的贯穿通路);13、中央管腔(引线的贯穿通路);15、刚性体(金属丝);20、浇洒构件;21、外管部(外管薄壁部);22、外管部(外管厚壁部);23、内管部;24、贮存套式空间;25、开口;26、液体的引导槽;27、拉拽线的贯穿通路;29、防脱用凸部;30、前端电极;31;前端鼓出部;32、颈部;33、圆筒状部分;35、内侧凹部;36、液体的引导槽;40、环状电极;51、第一连接管;52、第二连接管;53、第三连接管;61、拉拽线;62、拉拽线;70、控制手柄;75、转盘;78、液体的注入管;80、密封材料;200、消融导管;110、导管轴;111、管腔(液体的流路);112、管腔(拉拽线的贯穿通路);113、管腔;115、刚性体(金属丝);120、浇洒构件;121、外管薄壁部;122、外管厚壁部;123、内管部;124、贮存套式空间;125、分支流路;125A、浇洒用开口;126、液体的引导槽;127、拉拽线的贯穿通路;129、防脱用凸部;130、前端电极;131、前端鼓出部;132、颈部;133、圆筒状部分;136、液体的引导槽;140、环状电极;161、拉拽线;162、拉拽线;170、控制手柄;175、转盘;180、液体的注入管。

Claims (10)

1.一种电极导管,其特征在于,该电极导管包括:导管轴,其具有至少一个作为液体的流路的管腔;绝缘性浇洒构件,其与该导管轴的前端侧相连接;前端电极,其与该绝缘性浇洒构件的前端侧相连接,
在所述绝缘性浇洒构件形成有:贮存空间,其是自所述导管轴供给的液体的贮存空间;多个开口,它们为了将该贮存空间内的液体排出,沿所述绝缘性浇洒构件的外周以等角度的间隔配置;液体的引导槽,其自所述多个开口的各开口向前端方向延伸,
在所述前端电极的基端部形成有与所述绝缘性浇洒构件的各引导槽连续的液体的引导槽;
在所述导管轴中形成有供所述前端电极的引线延伸的中央管腔,并且作为液体的流路的管腔在所述中央管腔的周围配置有多个;
所述绝缘性浇洒构件具有由内管部和外管部构成的双重管构造,该内管部划分与所述前端电极的内侧凹部相连通的空间,所述液体的贮存空间是由所述内管部和外管部分隔而成的套式空间;
通过将所述绝缘性浇洒构件的基端部插入到所述导管轴的前端部,使该绝缘性浇洒构件与该导管轴的前端侧相连接;
形成在所述导管轴中的中央管腔借助第一连接管与所述绝缘性浇洒构件的内管的内部空间相连通;
配置在所述导管轴中的作为液体的流路的多个管腔的各管腔借助第二连接管,与所述绝缘性浇洒构件的套式空间相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极导管,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绝缘性浇洒构件的插入有所述第二连接管的套式空间内填充有密封材料。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极导管,其特征在于,
形成在所述绝缘性浇洒构件和所述前端电极的基端部的多个引导槽的各引导槽向外侧倾斜,并且向前端方向延伸。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极导管,其特征在于,
所述前端电极的前端鼓出,在将该前端电极的最大直径设为D1,将所述导管轴的管径设为D2时,D1/D2的值为1.0以上。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极导管,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导管轴中,供用于进行前端偏向操作的拉拽线延伸的管腔形成在所述中央管腔的周围,
在所述绝缘性浇洒构件中形成有所述拉拽线的贯穿通路。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极导管,其特征在于,
形成在所述导管轴中的供拉拽线延伸的管腔借助第三连接管,与所述绝缘性浇洒构件中的拉拽线的贯穿通路相连通。
7.一种电极导管,其特征在于,该电极导管包括:导管轴,其具有至少一个作为液体的流路的管腔;绝缘性浇洒构件,其与该导管轴的前端侧相连接;前端电极,其与该绝缘性浇洒构件的前端侧相连接,
在所述绝缘性浇洒构件上,多个浇洒用开口沿该绝缘性浇洒构件的外周以等角度的间隔配置,该浇洒用开口用于将自所述导管轴供给的液体浇洒到所述前端电极的表面上;
在所述绝缘性浇洒构件的内部形成有:贮存空间,其是自所述导管轴供给的液体的贮存空间;多个分支流路,它们与该贮存空间相连通,以到达所述各浇洒用开口的方式向外侧倾斜且向前端方向延伸;
在所述绝缘性浇洒构件的前端部形成有与所述各分支流路连续而向前端方向延伸的液体的引导槽;
在所述前端电极的基端部形成有与所述绝缘性浇洒构件的各引导槽连续的液体的引导槽,
在所述导管轴中沿该导管轴的外周配置有多个作为液体的流路的管腔。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极导管,其特征在于,
所述液体的贮存空间是沿所述绝缘性浇洒构件的外周形成的在周向上没有分隔壁的套式空间。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极导管,其特征在于,
所述前端电极的前端鼓出,在将该前端电极的最大直径设为D1,将所述导管轴的管径设为D2时,D1/D2的值为1.0以上。
10.根据权利要求7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极导管,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绝缘性浇洒构件中形成有用于进行前端偏向操作的拉拽线的贯穿通路。
CN201110421749.XA 2010-12-24 2011-12-16 电极导管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52564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0287704A JP5283135B2 (ja) 2010-12-24 2010-12-24 電極カテーテル
JP2010-287704 2010-12-24
JP2011040808A JP2012176119A (ja) 2011-02-25 2011-02-25 電極カテーテル
JP2011-040808 2011-02-25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525647A CN102525647A (zh) 2012-07-04
CN102525647B true CN102525647B (zh) 2015-03-18

Family

ID=46313596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20530433XU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2365924U (zh) 2010-12-24 2011-12-16 电极导管
CN201110421749.X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525647B (zh) 2010-12-24 2011-12-16 电极导管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20530433XU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2365924U (zh) 2010-12-24 2011-12-16 电极导管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KR (1) KR101830466B1 (zh)
CN (2) CN202365924U (zh)
HK (1) HK1171650A1 (zh)
TW (1) TWI541036B (zh)
WO (1) WO2012086313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2086313A1 (ja) * 2010-12-24 2012-06-28 日本ライフライン株式会社 電極カテーテル
CN102631240A (zh) * 2012-04-13 2012-08-15 上海微创电生理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冷盐水灌注型射频消融导管
JP5737765B2 (ja) * 2013-02-28 2015-06-17 日本ライフライン株式会社 カテーテルシステム
CN105310766B (zh) * 2014-07-17 2018-11-30 四川锦江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具有灌注液体功能的消融导管末端电极
JP6570123B2 (ja) * 2016-02-29 2019-09-04 日本ライフライン株式会社 心腔内除細動カテーテル
JP6651008B2 (ja) * 2016-05-25 2020-02-19 オリンパス株式会社 吸引/送液ユニット
AU2017339874B2 (en) 2016-10-04 2022-07-28 Avent, Inc. Cooled RF probes
CN109953815A (zh) * 2017-12-25 2019-07-02 四川锦江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多极等离子消融导管管体
CN109953819A (zh) * 2017-12-25 2019-07-02 四川锦江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多极等离子消融导管
CN109953816A (zh) * 2017-12-25 2019-07-02 四川锦江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多极等离子消融装置
JP6881870B2 (ja) * 2018-03-06 2021-06-02 日本ライフライン株式会社 心腔内除細動カテーテル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241917A (zh) * 1996-12-24 2000-01-19 塞莫-麦德2000责任有限公司 用于热切除肿瘤的导管装置
CN1658803A (zh) * 2002-03-20 2005-08-24 福加齐·迪·文图雷利·安德烈亚&C.Snc公司 具有柔性冷却电极的导管
EP1690510A1 (en) * 2005-02-14 2006-08-16 Biosense Webster, Inc. Irrigated tip catheter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refor
CN202365924U (zh) * 2010-12-24 2012-08-08 日本来富恩株式会社 电极导管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348554A (en) * 1992-12-01 1994-09-20 Cardiac Pathways Corporation Catheter for RF ablation with cooled electrode
US8048070B2 (en) * 2000-03-06 2011-11-01 Salient Surgical Technologies, Inc. Fluid-assisted medical devices, systems and methods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241917A (zh) * 1996-12-24 2000-01-19 塞莫-麦德2000责任有限公司 用于热切除肿瘤的导管装置
CN1658803A (zh) * 2002-03-20 2005-08-24 福加齐·迪·文图雷利·安德烈亚&C.Snc公司 具有柔性冷却电极的导管
EP1690510A1 (en) * 2005-02-14 2006-08-16 Biosense Webster, Inc. Irrigated tip catheter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refor
CN202365924U (zh) * 2010-12-24 2012-08-08 日本来富恩株式会社 电极导管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2086313A1 (ja) 2012-06-28
CN102525647A (zh) 2012-07-04
HK1171650A1 (zh) 2013-04-05
TW201235061A (en) 2012-09-01
TWI541036B (zh) 2016-07-11
KR20130132531A (ko) 2013-12-04
KR101830466B1 (ko) 2018-02-20
CN202365924U (zh) 2012-08-0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525647B (zh) 电极导管
EP3838204B1 (en) Balloon-type electrode catheter
KR101758441B1 (ko) 전극 카테터
KR101760166B1 (ko) 전극 카테터
JP2012176119A (ja) 電極カテーテル
JP5769303B2 (ja) 電極カテーテル
TWI477299B (zh) 電極導管
CN104470452A (zh) 电极导管
TWI703955B (zh) 氣球型電極導管
WO2022201340A1 (ja) 電極カテーテル
JP5867917B2 (ja) 電極カテーテル
JP5283135B2 (ja) 電極カテーテル
TWI768661B (zh) 氣球型電極導管
CN103893902B (zh) 液体交换导管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REG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DE

Ref document number: 1171650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REG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GR

Ref document number: 1171650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0318

Termination date: 20201216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