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525498A - 放射线图像摄影装置 - Google Patents

放射线图像摄影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525498A
CN102525498A CN2011103694504A CN201110369450A CN102525498A CN 102525498 A CN102525498 A CN 102525498A CN 2011103694504 A CN2011103694504 A CN 2011103694504A CN 201110369450 A CN201110369450 A CN 201110369450A CN 102525498 A CN102525498 A CN 10252549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ght
optical filter
mirror
state
reset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10369450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525498B (zh
Inventor
中津川晴康
西纳直行
岩切直人
成行书史
大田恭义
野田和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ujifilm Corp
Original Assignee
Fujifilm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ujifilm Corp filed Critical Fujifilm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252549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52549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52549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525498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TMEASUREMENT OF NUCLEAR OR X-RADIATION
    • G01T1/00Measuring X-radiation, gamma radiation, corpuscular radiation, or cosmic radiation
    • G01T1/16Measuring radiation intensity
    • G01T1/20Measuring radiation intensity with scintillation detector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6/00Apparatus or devices for radiation diagnosis; Apparatus or devices for radiation diagnosis combined with radiation therapy equipment
    • A61B6/54Control of apparatus or devices for radiation diagnosis
    • A61B6/548Remote control of the apparatus or devices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High Energy & Nuclear Physics (AREA)
  • Molecular Biology (AREA)
  • Medical Informatics (AREA)
  • Nuclear Medicine, Radiotherapy & Molecular Imaging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Spectroscopy & Molecular Phys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Pathology (AREA)
  • Radiology & Medical Imaging (AREA)
  • Biophysics (AREA)
  • Heart & Thoracic Surgery (AREA)
  • Surgery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Apparatus For Radiation Diagnosis (AREA)
  • Measurement Of Radiation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放射线图像摄影装置。一种放射线图像摄影装置(20、20A到20D)包括按照顺序依次布置的光检测基板(72)、闪烁体(74)、切换滤光片(76)和复位光源(78)。如果切换滤光片(76)使得来自复位光源(78)的复位光(78)可以透过,则切换滤光片(76)允许复位光(132)通过闪烁体(74)施加到光检测基板(72),而如果切换滤光片(76)使得复位光(132)不可透过,则切换滤光片(76)至少将闪烁体(74)从放射线(16)转换而来的荧光(130)反射向光检测基板(72)。

Description

放射线图像摄影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放射线图像摄影装置,该放射线图像摄影装置具有用于将放射线转换成荧光的闪烁体以及用于将荧光转换为电信号的光检测基板。
背景技术
在医疗领域,惯常从放射线源向被摄体施加放射线并且使用组成放射线图像摄影装置的一部分的放射线检测部来检测透过被摄体的放射线,由此拍摄被摄体的放射线图像。放射线图像摄影装置包括用于将透过被摄体的放射线转换为荧光的闪烁体以及用于将荧光转换为电信号的光检测基板。光检测基板包括光检测器件,这些器件包括用于检测荧光的光电二极管。
如果光检测器件的光电二极管由非晶硅(a-Si)等制成,则从荧光转换来的一些电荷(即,电子)被非晶硅的杂质能级(缺陷)暂时束缚。如果这种被束缚的电子随后由于光电二极管的温度升高而被释放(可能在长时间拍摄运动图像时造成),则会生成诸如暗电流的不必要的电流,有可能在得到的被摄体的放射线图像中产生噪声。为了解决此问题,如日本专利特开No.2010-525359(PCT)和日本专利特开No.2007-225598中公开的,提出一种光复位处理,该处理用于通过在不向被摄体施加放射线时(即,如果不拍摄被摄体的放射线图像时)向光电二极管施加复位光来减少噪声,以由此将电荷嵌入杂质能级,使得从荧光转换的电荷在向被摄体施加放射线的情况下(即,拍摄被摄体的放射线图像的情况下)不会被杂质能级束缚。
根据日本专利特开No.2010-525359(PCT),具有多个小孔的反射层、闪烁体以及光检测基板按照所述顺序布置,并且通过各小孔及闪烁体向光检测基板的光检测元件施加复位光。根据日本专利特开No.2007-225598,反射层、复位光源、闪烁体及光检测基板按照所述顺序布置,并且从复位光源发射的复位光经过闪烁体施加到光检测基板的光检测器件。
发明内容
根据日本专利特开No.2010-525359(PCT),由闪烁体从放射线转换来的荧光被直接施加到光检测基板,或者另选地在被反射层反射后施加到光检测基板。然而,因为在反射层中设置了多个小孔,到达反射层的荧光的一部分从小孔逃出,因此施加到光检测基板的荧光的光量减少,由此使光检测基板的灵敏度下降。
此外,从平面视之,小孔和光检测元件之间的位置会发生移位,或者如果将光检测元件布置在与每个小孔不同的位置,则即使复位光通过各小孔施加到光检测元件,复位效果也不充分(电荷不能够充分嵌入杂质能级中)。因此,如果为了获得适当的复位效果而使复位光的剂量较大,则出现可能由输出复位光的复位光源产生不必要的热的问题。
按照这种方式,根据日本专利特开No.2010-525359(PCT)提出的技术,通过设置配备有多个小孔的反射层,不能够获得高灵敏度的放射线图像,而在另一方面,不能充分地执行基于光的复位。
另一方面,根据日本专利特开No.2007-225598,闪烁体从放射线转换来的荧光被直接施加到光检测基板,或者经过复位光源被反射层反射,之后经过复位光源和闪烁体而被施加到光检测基板。然而,由于这种被反射层反射的荧光透过复位光源,所以很容易产生放射线图像的模糊。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放射线图像摄影装置,该装置能够向光检测基板充分地施加复位光,能够抑制在所拍摄的放射线图像中发生模糊,并且能够提高光检测基板对荧光的灵敏度。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放射线图像摄影装置,该放射线图像摄影装置包括:
闪烁体,其用于将放射线转换成荧光;
光检测基板,其用于将所述荧光转换成电信号;
复位光源,其用于向所述光检测基板施加复位光;以及
切换滤光片,其选择性地使所述复位光能够透过和不能够透过,
其中,所述光检测基板、所述闪烁体、所述切换滤光片和所述复位光源按照此顺序布置,并且
如果使所述切换滤光片能够被所述复位光透过,则所述切换滤光片允许所述复位光通过所述闪烁体施加到所述光检测基板,如果使所述切换滤光片不能被所述复位光透过,则所述切换滤光片至少将所述荧光反射向所述光检测基板。
根据上述结构,如果切换滤光片切换到复位光可透过状态,则复位光源可以通过切换滤光片和闪烁体将复位光施加到光检测基板,以对光检测基板充分地执行光复位处理。
如果切换滤光片切换到复位光不可透过状态,则在由闪烁体从放射线转换来的荧光中,荧光中的向复位光源行进的部分被切换滤光片反射向光检测基板。因此,反射光通过闪烁体行进并且施加到光检测基板而不到达复位光源。因此,可以获取不模糊的高质量放射线图像,并且可以增加施加到光检测基板的荧光量,由此提高光检测基板对荧光的灵敏度。
这样,根据本实施方式,由于光检测基板、闪烁体、切换滤光片和复位光源按此顺序依次布置,并且切换滤光片能够选择性地使复位光可透过和不可透过,因此可以对光检测基板充分执行光复位处理,可以抑制放射线图像的模糊,而且还可以提高光检测基板对荧光的灵敏度。
所述闪烁体将透过被摄体的所述放射线转换为所述荧光。所述光检测基板将所述荧光转换为电信号,所述电信号代表所述被摄体的放射线图像。基于涉及拍摄所述被摄体的放射线图像的图像摄影顺序,所述切换滤光片可以选择性地切换到所述复位光可透过的透明状态(可透过状态)、和向所述光检测基板反射所述荧光并且还向所述复位光源反射所述复位光的反射镜状态(不可透过状态)。
根据针对被摄体的图像摄影方法(静止图像摄影模式或者运动图像摄影模式),切换滤光片可以保持透明状态或者反射镜状态,或者可以切换到透明状态或反射镜状态,以由此针对光检测基板可靠且有效地执行光复位处理,并且高灵敏度地获取被防止变模糊的高质量的放射线图像。如果处于反射镜状态的切换滤光片向光检测基板反射荧光,则施加到光检测基板的荧光量增加。因此,可以减少施加到被摄体的放射线的量,以减少施加到被摄体的放射线剂量。
更具体地,根据以下描述的情况[1]到[9],期望放射线图像摄影装置根据图像摄影顺序将切换滤光片保持在透明状态或保持在反射镜状态,或者将切换滤光片切换到透明状态或切换到反射镜状态。
[1]如果图像摄影顺序包括用于拍摄至少一个静止图像的静止图像摄影模式或者帧速率比帧速率阈值低的运动图像摄影模式,则切换滤光片保持反射镜状态。
以上图像摄影模式尤其要求高灵敏度地获取高质量的放射线图像。由于上述图像摄影模式中的图像摄影间隔相对长,光电二极管的温度不显著升高,并且预期由被杂质能级束缚并再次释放的电荷造成的噪声不会极大地影响所拍摄的放射线图像。
如果接收到上述图像摄影顺序,则切换滤光片保持反射镜状态以阻止光复位处理,并且将闪烁体从放射线转换来的荧光反射向光检测基板,由此增加施加到光检测基板的荧光量。结果,在情况[1]中,能够很容易高灵敏度地获取低噪声的高质量放射线图像,抑制了放射线图像的模糊。
[2]如果图像摄影顺序包括运动图像摄影模式,则切换滤光片保持透明状态。
在运动图像摄影模式的情况下,由于在延长的时段拍摄图像,光电二极管的温度升高,并且预期由于重新释放被杂质能级束缚的电荷而造成的噪声将显著地负面影响放射线图像。因此,通过保持切换滤光片的透明状态,能够在拍摄放射线图像之间的不施加放射线时执行光复位,结果,可以减少放射线图像中的噪声。
[3]如果图像摄影顺序包括运动图像摄影模式,则切换滤光片在被摄体被放射线照射时在每一帧中保持反射镜状态,并且在被摄体不被放射线照射时保持透明状态,切换滤光片藉此在反射镜状态和透明状态之间依次切换。
在此情况下,由于切换滤光片在一帧中在反射镜状态和透明状态之间依次切换,如果被摄体被放射线照射,则切换滤光片保持反射镜状态以将荧光可靠地反射向光检测基板,由此增加施加到光检测基板的荧光量。此外,如果被摄体不被放射线照射,则由于切换滤光片保持透明状态,可以对光检测基板充分执行光复位处理。
因此按照这种方式,在运动图像摄影模式中,切换滤光片在一帧中在反射镜状态和透明状态之间交替地切换,由此高灵敏度地获取高质量的放射线图像,并且还减少了所获取的放射线图像中的噪声。对于此类型的切换滤光片而言,必须具有能够足以跟上运动图像摄影模式的帧速率的切换时间,即,切换滤光片具有比图像摄影循环之间的时间间隔短的切换时间。因此,在不具有能够足以跟上帧速率的切换时间的切换滤光片的情况下,可以优选地应用上述情况[2]。
[4]如果图像摄影顺序包括高速运动图像摄影模式和用于拍摄至少一个静止图像的静止图像摄影模式,则切换滤光片在运动图像摄影模式中保持透明状态,并且在静止图像摄影模式中保持反射镜状态,并且还在运动图像摄影模式切换到静止图像摄影模式时从透明状态切换到反射镜状态,或者切换滤光片在静止图像摄影模式切换到运动图像摄影模式时从反射镜状态切换到透明状态。
按照这种方式,通过在图像摄影方法(即,静止图像摄影模式和运动图像摄影模式)之间发生切换时对切换滤光片的状态进行切换,能够可靠地获取与图像摄影方法相对应的最优化的放射线图像。
[5]如果图像摄影顺序包括帧速率比帧速率阈值高的运动图像摄影模式以及用于拍摄至少一个静止图像的静止图像摄影模式,
则切换滤光片在静止图像摄影模式期间保持反射镜状态,并且还在运动图像摄影模式期间的每一帧中向被摄体施加放射线期间保持反射镜状态,并且在不向被摄体施加放射线时保持透明状态,藉此依次执行反射镜状态和透明状态之间的切换,并且
切换滤光片在运动图像摄影模式切换到静止图像摄影模式时从切换滤光片在反射镜状态和透明状态之间依次切换的状态切换到反射镜状态,或者在静止图像摄影模式切换到运动图像摄影模式时从反射镜状态切换到切换滤光片在反射镜状态和透明状态之间依次切换的状态。
即使用这种类型的图像摄影顺序,由于能够在切换图像摄影方法时对切换滤光片的状态进行可靠的切换,也能够可靠地获取与图像摄影方法相对应的最优化的放射线图像。
帧速率阈值是指用于确定是否需要光复位处理的阈值。如果图像摄影顺序中包括的运动图像摄影模式的帧速率比帧速率阈值高,则确定需要光复位处理。另一方面,如果图像摄影顺序中包括的运动图像摄影模式的帧速率比帧速率阈值低,则确定不需要光复位处理。
因此,如果运动图像摄影模式的帧速率比帧速率阈值高,因而需要光复位处理,并且如果切换滤光片能够以跟上帧速率的方式在反射镜状态和透明状态之间切换,则切换滤光片在一帧中在反射镜状态和透明状态之间依次切换,由此使得能够在被摄体不被放射线的同时在图像摄影循环之间可靠地执行光复位处理。
[6]如果图像摄影顺序包括帧速率比帧速率阈值低的第一运动图像摄影模式以及帧速率比帧速率阈值高的第二运动图像摄影模式,
则切换滤光片在第一运动图像摄影模式期间保持反射镜状态,并且在第二图像摄影模式期间保持透明状态,并且
切换滤光片在第一运动图像摄影模式切换到第二运动图像摄影模式时从反射镜状态切换到透明状态,或者在第二运动图像摄影模式切换到第一运动图像摄影模式时从透明状态切换到反射镜状态。
因此,即使图像摄影顺序的帧速率在放射线图像摄影处理中改变,假定切换滤光片的状态在帧速率改变时被切换,也能够可靠地获取与帧速率相对应的最优化的放射线图像。
[7]如果图像摄影顺序包括上述第一运动图像摄影模式和上述第二运动图像摄影模式,
则切换滤光片在第一运动图像摄影模式中保持反射镜状态,并且在每一帧中,切换滤光片在被摄体被放射线照射时保持反射镜状态,并且在被摄体不被放射线照射时保持透明状态,切换滤光片藉此在第二运动图像摄影模式中在反射镜状态和透明状态之间依次切换,并且
切换滤光片在第一运动图像摄影模式切换到第二运动图像摄影模式时从反射镜状态切换到在反射镜状态和透明状态之间依次切换的状态,或者在第二运动图像摄影模式切换到第一运动图像摄影模式时从在反射镜状态和透明状态之间依次切换的状态切换到反射镜状态。
即使在情况[7]的图像摄影顺序(与情况[6]相似)在放射线图像摄影处理期间改变帧速率,通过在改变帧速率时对切换滤光片进行切换,能够可靠地获得与帧速率相对应的最优化的放射线图像。
[8]如果图像摄影顺序包括上述第一运动图像摄影模式和上述第二运动图像摄影模式,
如果图像摄影顺序包括按照第一运动图像摄影模式和第二运动图像摄影模式的顺序的图像摄影序列,则切换滤光片在保持反射镜状态直至第一运动图像摄影模式中的预定帧之后切换到透明状态,并且接着在切换之后的任何剩余帧以及在第二运动图像摄影模式中保持透明状态,并且
如果所述图像摄影顺序包括按照第二运动图像摄影模式和第一运动图像摄影模式的顺序的图像摄影序列,则切换滤光片在第二运动图像摄影模式中保持透明状态直至第一图像摄影模式中的预定帧为止,之后切换到反射镜状态,并且接着在切换之后的任何剩余帧保持反射镜状态。
鉴于反射镜状态和透明状态之间的切换需要时间这个事实,可能在第一运动图像摄影模式和第二运动图像摄影模式改变时发生不能顺利执行反射镜状态和透明状态之间的切换的情况。由此,按照上述方式,通过在帧速率低的第一图像摄影模式的帧之间和在第二图像摄影模式期间在反射镜状态和透明状态之间进行切换,能够可靠地避免由于被杂质能级束缚并接着被再次释放的电荷造成的放射线图像中的噪声的添加。
[9]如果以上情况[6]到[8]中指示的图像摄影顺序还包括用于拍摄至少一个静止图像的静止图像摄影模式,则切换滤光片在静止图像摄影模式中保持反射镜状态,并且在运动图像摄影模式切换到静止图像摄影模式时从切换滤光片对应于运动图像摄影状态的状态切换到反射镜状态,或者在静止图像摄影模式切换到运动图像摄影模式时从反射镜状态切换到切换滤光片对应于运动图像摄影状态的状态。
因此,即使图像摄影顺序包括静止图像摄影模式,通过如上所述地切换切换滤光片,在每一种图像摄影模式中都能够容易地获取最优化的放射线图像。
在上述放射线图像摄影装置中,光检测基板包括用于将荧光转换为电信号的多个光检测器件,并且切换滤光片在其一部分中限定了一直用于使复位光透过的窗口。如果复位光源通过该窗口向光检测器件中的朝向该窗口的一个光检测器件施加复位光,则被复位光照射的光检测器件检测由复位光产生的暗电流信号,并且切换滤光片基于与暗电流信号对应的光检测器件的温度和图像摄影顺序而切换到反射镜状态或者透明状态。
被杂质能级束缚并被再次释放的电荷造成的噪声级可以随着由非晶硅等制成的光电二极管形式的光检测器件的温度而改变。因此,如上所述,通过基于与暗电流信号对应的温度和图像摄影顺序将切换滤光片切换到反射镜状态或者透明状态,可以有效地减少与光检测器件的温度的变化对应的噪声。
优选地,所述切换滤光片包括调光镜膜层,该调光镜膜层被以电的方式控制为使所述复位光可透过或不可透过。所述切换滤光片包括所述复位光可透过的透明基材,并且所述调光镜膜层被布置在所述透明基材上。所述闪烁体被布置在所述调光镜膜层侧,并且所述复位光源被布置在所述透明基材侧。因此,所述切换滤光片可以容易且有效地切换到可透过状态或不可透过状态(反射镜状态)。
此外,所述复位光源可以包括以朝向所述光检测基板布置的发光元件的阵列、背光或者电致发光光源,所述切换滤光片和所述闪烁体被夹在所述复位光源和所述光检测基板之间。
所述背光包括:导光板,其被布置在所述切换滤光片的相对于所述闪烁体的相反侧;光源,其被布置在所述导光板侧部;反射片,其围绕所述导光板和所述光源布置;以及扩散片,其布置在所述导光板的朝向所述切换滤光片的表面上。所述光源向所述导光板施加光,并且施加到所述导光板的所述光在所述反射片和所述扩散片的表面之间在所述导光板中反复反射,之后所述光作为所述复位光从所述漫射片向所述切换滤光片发射。
按照这种方式,所述背光使得能够将所述光源布置在不被放射线照射的区域中。因此,防止所述光源由于放射线而退化。所述光源可以包括发光二极管或者冷阴极射线管。
此外,如果所述复位光源是有机电致发光光源的形式,则可以将复位光源制造得小。
在上述放射线图像摄影装置中,所述闪烁体和所述光检测基板可以被接合层彼此接合,所述闪烁体和所述光检测基板可以被粘接层彼此粘接,或者所述闪烁体可以直接在所述光检测基板上沉积为膜。
在此情况下,在气相沉积基板上将闪烁体沉积为膜之后,闪烁体的远端部分和光检测基板可以被接合层彼此接合或者被粘接层彼此粘接。
如果气相沉积基板对于复位光而言不透明,则在在气相沉积基板上通过剥离层将闪烁体沉积为膜之后,闪烁体的远端部分和光检测基板可以被接合层彼此接合或者被粘接层彼此粘接,之后,剥离层和气相沉积基板可以从闪烁体剥离,并且复位光源可以布置在闪烁体的剥离表面上。
另一方面,如果气相沉积基板对于复位光而言透明,则复位光源可以布置在基板上,气相沉积基板保持在其间。
所述光检测基板可以包括:光检测器件,用于将荧光转换为电信号;以及开关元件,用于从所述光检测器件读取电信号。所述光检测器件可以由有机光电转换材料或者非晶氧化物半导体制成,并且所述开关元件可以由有机半导体材料、非晶氧化物半导体或碳纳米管制成。由此,所述光检测器件和所述开关器件可以在低温沉积为膜。
所述放射线图像摄影装置还可以包括倾斜光阻挡层,所述倾斜光阻挡层用于阻挡相对于施加所述放射线的方向倾斜地行进的所述荧光或所述复位光,所述倾斜光阻挡层被夹在所述光检测基板和所述闪烁体之间。因此,能够提高光检测基板对荧光的灵敏度并且防止放射线图像变得模糊。
所述光检测器基板、所述闪烁体、所述切换滤光片和所述复位光源按照此顺序沿着施加所述放射线的方向依次布置,或者所述复位光源、所述切换滤光片、所述闪烁体和所述光检测基板按照此顺序依次布置。
如果所述复位光源、所述切换滤光片、所述闪烁体和所述光检测基板按照此顺序沿着施加所述放射线的方向依次布置,则所述切换滤光片可以至少在施加所述放射线时可以保持反射镜状态,以在向所述光检测基板反射所述荧光的同时向所述复位光源反射所述复位光。
当结合其中通过说明示例示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的附图进行以下描述时,本发明的上述和其它目的、特征和优点将将变得更明显。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包含电子盒(放射线图像摄影装置)的放射线图像摄影系统的部分框图形式的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的电子盒的立体图;
图3中的(a)和图3中的(b)是沿着图2的直线III-III截取的图2所示的电子盒的截面图;
图4中的(a)和图4中的(b)是图3中的(a)所示的在放射线检测部附近的电子盒(根据第一示例和第二示例的电子盒)的放大片段截面图;
图5中的(a)和图5中的(b)是图3中的(b)所示的在放射线检测部附近的电子盒(根据第三示例和第四示例的电子盒)的放大片段截面图;
图6中的(a)是放射线检测部附近的电子盒的放大片段截面图;
图6中的(b)是光检测基板附近的电子盒的放大片段截面图;
图7中的(a)和图7中的(b)是光检测基板附近的电子盒的放大片段截面图;
图8是光检测基板附近的电子盒的放大片段截面图;
图9是切换滤光片的截面图;
图10中的(a)和图10中的(b)是示出了使切换滤光片成为透明状态的方式的截面图;
图11中的(a)和图11中的(b)是示出使切换滤光片成为反射镜状态的方式的截面图;
图12中的(a)和图12中的(b)是都示出了切换滤光片和复位光源的截面图;
图13中的(a)是复位光源的片段平面图;
图13中的(b)是示出切换滤光片和复位光源的截面图;
图14是示出切换滤光片和复位光源的截面图;
图15是图1所示的电子盒的电气结构的部分框图形式的示意图;
图16是图1所示的放射线图像摄影系统的基本操作序列的流程图;
图17是图1所示的放射线图像摄影系统的基本操作序列的流程图;
图18是切换滤光片的切换序列和复位序列的流程图;
图19是切换滤光片的切换序列和复位序列的流程图;
图20是示出帧速率阈值如何根据光电二极管的温度而变化的图;
图21中的(a)是示出从静止图像摄影模式切换到运动图像摄影模式的时序图;
图21中的(b)是示出从运动图像摄影模式切换到静止图像摄影模式的时序图;
图21中的(c)是示出在静止图像摄影模式、低速运动图像摄影模式和高速图像摄影模式之间切换的时序图;
图22是确定图像摄影顺序的操作序列的流程图;
图23是切换滤光片的切换序列和复位序列的流程图;
图24是切换滤光片的切换序列和复位序列的流程图;
图25是切换滤光片的切换序列和复位序列的流程图;
图26是切换滤光片的切换序列和复位序列的流程图;
图27中的(a)是在切换滤光片上设置的窗口的平面图;
图27中的(b)是示出具有窗口的切换滤光片操作的方式的片段图;
图28中的(a)是示出通过在气相沉积基板上通过薄膜沉积形成闪烁体的方式的截面图;
图28中的(b)是示出形成防潮保护膜的方式的截面图;
图28中的(c)是示出将闪烁体接合或者粘接到光检测基板上的方式的截面图;
图29中的(a)是示出从闪烁体剥离气相沉积基板和剥离层的状态的截面图;
图29中的(b)是示出去除闪烁体的基端部分的状态的截面图;
图30中的(a)和图30中的(b)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第二示例的、在放射线检测部附近的电子盒的片段截面图;
图31是示出根据第二示例的、在放射线检测部附近的电子盒的片段截面图;
图32中的(a)是示出根据第三示例的、在放射线检测部附近的电子盒的片段截面图;以及
图32中的(b)是示出根据第四示例的、在放射线检测部附近的电子盒的片段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照图1到图32(b)详细描述根据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的放射线图像摄影装置。
第一实施方式的结构
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包含电子盒(放射线图像摄影装置)20的放射线图像摄影系统10的部分框图形式的示意图。
如图1所示,放射线图像摄影系统10包括:放射线输出装置18,其用于向被摄体14(诸如躺在如床等的图像摄影台12上的患者)施加放射线16;电子盒20,其用于检测透过被摄体14的放射线16并将检测到的放射线转换为放射线图像;控制台22,其用于整体上控制放射线图像摄影系统10并接收来自医生或者放射技师(在下文中称为“医生”)的输入动作;以及显示装置24,其用于显示所拍摄的放射线图像等。
放射线输出装置18、电子盒20、控制台22和显示装置24利用根据诸如UWB(超宽带)、IEEE802.11.a/b/g/n等标准的无线LAN方式或者使用毫米波的无线通信来相互发送和接收信号。放射线输出装置18、电子盒20、控制台22和显示装置24还可以通过电缆以有线通信方式相互发送和接收信号。
控制台22连接到放射线信息系统(RIS)26,该放射线信息系统总体上管理由医院的放射科负责的放射线图像信息和其它信息。RIS 26连接到医院信息系统(HIS)28,该医院信息系统总体上管理医院中的医疗信息。
放射线输出装置18具有用于发射放射线16的放射源30、用于控制放射源30的放射线源控制部32以及放射线开关34。从放射源30发射的放射线16可以是X射线、阿尔法射线、贝塔射线、伽马射线或电子束等。放射线开关34可以按两种行程按下,即,可以半行程地和全行程地按下放射线开关34。如果医生半行程地按下放射线开关34,则放射线开关34向放射源控制装置32发送信号以使放射源30准备发射放射线16。如果医生全行程地按下放射线开关34,则放射线开关34向放射源控制装置32发送信号以使放射源30能够开始发射放射线16。
由于放射线输出装置18、电子盒20、控制台22和显示装置24可以相互发送和接收信号,所以如果医生半行程地按下放射线开关34,则放射线输出装置18可以向控制台22发送信号以指出放射源30正在准备发射放射线16,并且如果医生全行程地按下放射线开关34,则放射线输出装置18可以向控制台22发送信号以指出放射源30能够发射放射线16。
图2是图1所示的电子盒20的立体图,并且图3(a)和图3(b)是沿着图2中的直线III-III截取的图2所示的电子盒20的截面图。
电子盒20具有面板40和布置在面板40上的控制部42。面板40比控制部42薄。
面板40包括大致矩形的壳体44,壳体44由可透过放射线16的材料制成(参见图1)。面板40具有上照射面46,该上照射面46被放射线16照射。照射面46具有大致在其中心布置的引导线48,引导线48用作图像摄影区域和被摄体14的图像摄影位置的基准。引导线48包括表示图像摄影区域50的外框,指示了照射面46上要被放射线16照射的照射场。引导线48具有处于图像摄影区域50的中心区中的中心位置,引导线48在该中心位置处按十字形图案彼此交叉。
电子盒20还在位于其靠近控制部42侧面上具有供医生抓握的把手52。医生可以抓住把手52并将电子盒20携带到需要的位置处(例如,图像摄影台12)。因此,电子盒20用作便携式放射线图像摄影装置。
控制部42包括大致矩形的壳体54,该壳体54由放射线16不可透过的材料制成。壳体54沿着照射面46的端部延伸,并且控制部42布置在图像摄影区域50之外的照射面46上。壳体54的上表面上具有触摸板形式的显示控制面板56以供医生输入各种项目的信息,并且壳体54具有用于向医生输出代表各种通知的声音的扬声器58。壳体54还在其侧面上具有交流电适配器输入端子60,从外部电源向该输入端子60提供充电电力,并且壳体54还具有用作向和从诸如控制台22的外部装置发送和接收信息的接口的USB端子62。
如图3(a)和图3(b)所示,壳体44把用于将放射线16转换为放射线图像的放射线检测部70容纳在其内。
放射线检测部70包括间接转换型放射线检测部,该检测部包括光检测基板72、闪烁体74、切换滤光片76和复位光源78,它们按照此顺序布置。
闪烁体74将透过被摄体14的放射线16转换为荧光,例如,转换成可见光范围或者紫外光范围内的荧光。在稍后描述的图11(a)和图11(b)中,闪烁体74将放射线16转换为可见光130。在以下的描述中,除另行表明的以外,假定闪烁体74将放射线16转换为可见光130。
光检测基板72将诸如荧光的可见光130转换为电信号。复位光源78向光检测基板72施加复位光132(参见图10(a)到图12(b),图13(b)和图14)以复位光检测基板72的光检测器件94(参见图6(a)到图8)。切换滤光片76能够在透射状态和阻挡状态之间选择性地切换,在透射状态中使复位光132透过,在阻挡状态中阻挡复位光132透射。
取决于光检测基板72、闪烁体74、切换滤光片76和复位光源78沿着施加放射线16的方向布置的顺序,根据本实施方式的电子盒20可以作为根据四个示例的不同电子盒(即,根据第一示例到第四示例的电子盒20A到20D)而得到。
图3(a)示出了根据第一示例和第二示例的电子盒20A、20B。电子盒20A、20B中的每一个都是间接转换型放射线图像摄影装置,其中放射线检测部70是ISS(照射侧采样(Irradiation Side Sampling))型(即,表面读取型),该种放射线检测部包括光检测基板72、闪烁体74、切换滤光片76和复位光源78,光检测基板72、闪烁体74、切换滤光片76和复位光源78按照此顺序沿着施加放射线16的方向布置(参见图1、图4(a)到图5(b))。
图3(b)示出了根据第三示例和第四示例的电子盒20C、20D。电子盒20C、20D中的每一个都是间接转换型放射线图像摄影装置,其中放射线检测部70是PSS(穿透侧采样(Penetration Side Sampling))型(即,背面读取型),该种放射线检测部包括复位光源78、切换滤光片76、闪烁体74和光检测基板72,复位光源78、切换滤光片76、闪烁体74和光检测基板72按照此顺序沿着施加放射线16的方向布置。
下面将参照图4(a)到图5(b)描述根据第一示例到第四示例的电子盒20A到20D的基本结构细节。图4(a)到图5(b)是壳体44中的放射线检测部70附近的电子盒20A到20D的片段截面图。
在根据第一示例到第四示例的电子盒20A到20D中的每一个中,放射线检测部70布置在作为顶板的照射表面46与作为底板80的远离照射面的底面之间。电子盒20A到20D按照以下方式彼此不同。
在根据第一示例的电子盒20A中,如图4(a)所示,闪烁体74被沉积在光检测基板72的底板80上。更具体地,通过沉积(例如,真空气相沉积)CsI:Tl(加铊的碘化铯),在光检测基板72的底板80上将闪烁体74形成为具有柱状晶体结构84的条。闪烁体74包括位于光检测基板72附近的近端部分,该近端部分用作非柱状晶体部分82。
柱状晶体结构84包括在与光检测基板72大致垂直的方向(即,在图4(a)中的施加放射线16的竖直方向)上延伸的多个柱,相邻的柱之间存在特定间隙。由于柱状晶体结构84,特别是非柱状晶体部分82易受潮气影响,因此使用由聚封二甲苯树脂(Parylene:注册商标)制成的可透光的防潮保护层86来密封具有CsI(CsI:Tl)的闪烁体74。在图4(a)和随后的某些附图中,为了能够更容易地理解本发明,夸大地示出了柱状晶体结构84的柱之间的间隙。
此外,闪烁体74发射的可见光130(参见图11(a)和图11(b))应当优选地在360nm到830nm之间的波长范围中,更优选地应当包括绿色的波长范围以使得放射线检测部70能够拍摄单色放射线图像。具体地,CsI:Tl在被放射线16照射时具有从420nm到700nm波长范围的发射光谱,并且具有可见光范围内的565nm的发射峰值波长。
如图4(b)所示,根据第二示例的电子盒20B与根据第一示例的电子盒20A的不同之处在于,闪烁体74和光检测基板72通过对可见光130和复位光132而言透明的接合层88a或者粘接层88b保持彼此紧密接触(参见图10(a)到图12(b))。
在此情况下,将闪烁体74气相沉积在稍后描述的气相沉积基板240上(参照图28(a)),之后,将闪烁体74密封在防潮保护层86中。接着,将闪烁体74从气相沉积基板240分离开来,并且使柱状晶体结构84的远端部分和光检测基板72通过接合层88a或者粘接层88b紧密接触,由此通过取消非柱状晶体部分82而构建了图4(b)所示的闪烁体。此外,当形成闪烁体74时,在确定沉积条件以使得不形成非柱状晶体部分82之后,可以根据这种沉积条件在气相沉积基板240上气相沉积闪烁体74。
此外,在上述的第一示例中,为了增强光检测基板72和闪烁体74之间的紧密接触,积极地形成了非柱状晶体部分82,然而对于第二示例而言,为了避免由于非柱状晶体部分82产生散射光,形成了不具有非柱状晶体部分82的闪烁体74。
下面,将详细描述根据第二示例的电子盒20B的制造方法。
为了保持柱状晶体结构84的远端部分与光检测基板72彼此之间更加紧密接触,以由此防止在使用第二示例的电子盒20B时闪烁体74和光检测基板72彼此分开,应当通过接合层88a将柱状晶体结构84的远端部分与光检测基板72彼此牢固地接合起来。此外,如果考虑到可能发生故障而将闪烁体74和光检测基板72中的至少一方配置为可更换的,则可以利用粘接层88b将柱状晶体结构84的远端部分和光检测基板72彼此粘接起来,不要求与接合层88a相同的接合强度。
如图5(a)所示,根据第三示例的电子盒20C与根据第一示例的电子盒20A(参见图4(a))的不同之处在于,放射线检测部70被竖直地翻转或者上下倒置。如图5(b)所示,根据第四示例的电子盒20D与根据第二示例的电子盒20B(参见图4(b))不同之处在于,放射线检测部70被竖直地翻转或者上下倒置。
在根据第一示例到第四示例的电子盒20A到20D中的每一个中,可以通过任何已知的固定手段(诸如用接合剂接合、粘接剂粘接或者用固定装置固定)将光检测基板72、切换滤光片76和复位光源78固定在壳体44中的适当位置。
在图4(a)到图5(b)中,闪烁体74由CsI:Tl制成。然而,闪烁体74可以由GOS(硫氧化钆)制成,例如,通过以GOS涂敷光检测基板72或切换滤光片76。
此外,除了由CsI:Tl或GOS制成的闪烁体74以外,例如,闪烁体74可以由BaFCl:Eu、BaFBr:Eu、YTaO4、BaSO4:Eu或者HfP2O7制成,该闪烁体发射具有从紫(光)范围到紫外光范围的波长范围内的发射峰值波长的荧光(例如,紫外线)。在此情况下,光检测基板72可以将从闪烁体74发射的具有这种发射峰值波长的荧光转换为电信号。
接着,将参照图6(a)到图14描述光检测基板72、切换滤光片76和复位光源78的具体结构细节。
作为代表示例,下面将参照图6(a)到图14描述根据第一示例的电子盒20A的光检测基板72、切换滤光片76和复位光源78的具体结构细节。在图6(a)到图14中,以简化或者夸大方式例示了电子盒20A的特定部件以便于更容易地理解本发明。可以对图6(a)到图14所示的具体结构细节进行修改和/或将其应用于根据第二示例到第四示例的电子盒20B到20D。
图6(a)到图8示出了光检测基板72的不同结构。图9到图11(b)示出了制造切换滤光片76的过程。图12(a)到图14示出了复位光源78的不同结构。
在图6(a)所示出的结构中,光检测基板72包括基材90、作为开关元件布置在基材90的面向底板80的表面上的TFT(薄膜晶体管)92的阵列以及布置在TFT阵列92上的诸如由非晶硅等制成的光电二极管的多个光检测器件94。包含非晶硅的光检测器件94具有宽吸收光谱,因此能够有效地吸收来自闪烁体74的可见光130。
由于在基材90的面向底板80的表面上布置的TFT阵列92上提供的光检测器件94使得光检测基板72的表面不规则,因此需要通过使用聚四氟乙烯的平坦化膜96来覆盖光检测器件94以执行平坦化处理。CsI:Tl的闪烁体74隔着平坦化膜96气相沉积在光检测基板72上,之后,向闪烁体74施加防潮保护层86。因此,在图6(a)的结构中,沿施加放射线16的方向(即,在图6(a)中示出的向下方向上)依次地布置或者层叠了基材90、TFT 92和闪烁体74。
基材90可以是薄基板,其具有针对气相沉积闪烁体74时施加的热的耐热性。基材90通常是玻璃基板,但也可以由各种其它材料制成。
更具体地,为了能够低温地将TFT 92和光检测器件94沉积为薄膜,光检测器件94可以由有机光电导体(OPC)制成以将从闪烁体74发射的可见光范围内的荧光(可见光130)转换为电信号,或者可以由非晶氧化物半导体(例如,IGZO(InGaZnOx))等制成以将从闪烁体74发射的具有在紫光范围到紫外光范围(例如,紫外线)的波长范围内的发射峰值波长的荧光转换为电信号。TFT 92可以由有机半导体(例如,酞菁化合物、并五苯或者酞菁氧钒)、非晶氧化物半导体(例如,a-IGZO(InGaZnO4))或者碳纳米管制成。凭借这些材料,可以使用柔性且至少可透射复位光132的塑料膜(诸如聚酰亚胺膜、聚芳酯膜、双轴向聚苯乙烯膜、芳纶膜、或者生物纳米纤维)作为基材90。
下面,将更详细地描述可以用作基材90的塑料膜。可以用作基材90的塑料膜应当优选地是聚酯的柔性基板,诸如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邻苯二甲酸丁二醇酯、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等,聚苯乙烯、聚碳酸酯、聚苯醚砜、聚芳酯、聚酰亚胺、聚环烯、降冰片烯、聚(三氟氯乙烯)等。塑料的柔性基板使得电子盒20(20A)重量轻且容易携带。
基材90可以包括用于使基材90电绝缘的绝缘层、用于使基材90不透水或不透氧气的气障层以及用于使基材90平坦或与电极更好地紧密接触的下涂层。
用作基材90的芳纶膜的优点在于,由于可以被施加200摄氏度的高温处理,芳纶膜允许高温固化的透明电极材料以呈现更低的电阻,并且还允许通过包括回流焊工序在内的工序自动地安装驱动器IC。此外,由于芳纶膜具有与ITO(氧化铟锡)和玻璃接近的热膨胀系数,所以由芳纶膜制成的基材在制造之后不太可能翘曲或破裂。另外,由芳纶膜制成的基材可以制造得比玻璃基板等薄。基材90还可以具有包括超薄玻璃基板和芳族聚酰胺膜的层叠组件的形式。
生物纳米纤维是通过合成由细菌(醋酸菌、木醋杆菌)生产的纤维素微纤维(细菌纤维素)束和透明树脂而制造的。纤维素微纤维束具有50nm的宽度,该宽度是可见光130的波长的1/10,非常坚固并且非常有弹性,并且承受低的热膨胀。生物纳米纤维包含60%到70%的纤维并且在500nm的波长呈现约90%的透光率,可以通过使用诸如丙烯酸树脂、环氧树脂等的透明树脂灌注细菌纤维素并使透明树脂固化来生产。生物纳米纤维是柔性的,并且具有可与硅晶体相比的从3ppm到7ppm的低的热膨胀系数、与钢的强度相匹配的460MPa的高强度以及30GPa的弹性。因此,如果基材90由生物纳米纤维制成,则基材90可以比玻璃基板等薄。
包括有机光电导体的光检测器件94在可见光130的范围中呈现了锐吸收光谱但是不吸收可见光130以外的电磁波,因此有效地使在放射线16被光检测器件94吸收的情况下将会产生的任何噪声减到最小。
为了使有机光电导体最有效地吸收可见光130,有机光电导体的吸收峰值波长优选地应尽可能地接近闪烁体74的发光峰值波长。尽管有机光电导体的吸收峰值波长和闪烁体74的发光峰值波长应理想地彼此一致,但如果吸收峰值波长和发光峰值波长之间的差足够小,也能够充分地吸收可见光130。更具体地,有机光电导体的吸收峰值波长和发光峰值波长之间的差应当优选地是10nm或更小,更优选地是5nm或更小。
满足上述要求的有机光电导体包括喹吖啶酮(quinacridone)基有机化合物和酞菁基有机化合物。由于喹吖啶酮在可见光范围中具有560nm的吸收峰值波长,所以如果将喹吖啶酮用作有机光电导体并且将CsI:Tl用作闪烁体74的材料,则可以将上述的峰值波长之间的差减小到5nm或更小,由此使得能够大致最大化由光检测器件94产生的电荷的量。
此外,如果TFT 92由有机半导体、非晶氧化物半导体或者碳纳米管制成,则TFT92能够有效地防止产生噪声,这是因为TFT 92不吸收放射线16或者仅吸收小剂量的放射线16。具体地,如果TFT 92由碳纳米管制成,则TFT 92能够具有高切换速度并且呈现对可见光130和复位光132的低吸收率。如果TFT 92由碳纳米管制成,则由于TFT 92的性能可能由于其中混合的迹线金属杂质而明显退化,必须利用离心分离器等分离并提取高纯度的碳纳米管。
根据图6(a)所示的电子盒,透过被摄体14的放射线16通过壳体44的照射面46(顶板)和光检测基板72透射到闪烁体74。这种放射线16接着被闪烁体74的柱状晶体结构84转换为可见光范围内的荧光(可见光130),该荧光通过柱状晶体结构84的柱行进,接着经由非柱状晶体部分82和平坦化膜96透射到光检测器件94(参见图11(a)和图11(b))。
可见光130的朝向切换滤光片76行进的部分被稍后描述的切换滤光片76的调光镜膜层122向光检测基板72反射。因此,该部分可见光130(即,反射光)经由闪烁体74和平坦化膜96到达光检测器件94。
因此,光检测器件94将可见光130转换为模拟电信号并且将电信号存储为电荷。TFT 92读取光检测器件94中存储的电荷作为图像信号。
图6(b)所示出的结构与图6(a)中示出的结构的不同之处在于,TFT 92和光检测器件94交替布置。彼此相邻布置的TFT 92和光检测器件94构成了与一个像素相对应的区域。根据图6(b)的结构,由于光检测基板72的TFT 92和光检测器件94具有表面不规则性,因此优选地用平坦化膜96来覆盖TFT 92和光检测器件94,以便于保持被气相沉积在光检测基板72上的闪烁体74与光检测基板72紧密接触。
图7(a)所示出的结构与图6(a)和图6(b)所示出的结构的不同之处在于,由非晶硅制成的TFT 92的阵列、由诸如铝等金属制成的反射层98以及多个光检测器件94按照这个顺序层叠在基材90的面向闪烁体74的表面上,并且平坦化膜96形成在光检测基板72的包括有光检测器件94的一侧。
在此情况下,各光检测器件94是通过将光检测部94a分别夹在设置在其上、下两侧的两个电极94b、94c之间而构成的。
另外,根据图7(a)的结构,通过在TFT 92的阵列上设置反射层98,在来自闪烁体74的可见光130或来自复位光源78的复位光132入射在光检测基板72的情况下,所有这些光都被反射层98反射向光检测器件94侧。因此,可以避免由于可见光130或者复位光132入射在光检测器件94上而由TFT 92产生切换噪声。此外,由于反射层98反射可见光130和复位光132,这种反射光入射在光检测器件94的光检测部94a上,因此入射在光检测部94a上的可见光130或复位光132的强度增大。结果,可以提高光检测部94a对可见光130的灵敏度,并且可以利用复位光132更有效地执行光检测器件94的复位。
在图7(a)中,示出了将反射层94层叠在TFT 92的阵列上的情况,然而,将该结构取而代之,可以将反射层98形成在各个光检测器件94和TFT 92的阵列之间以使得光检测器件94与其交叠。在此情况下,由于反射层98形成有与光检测器件94大致相同的面积,因此一个光检测器件94对应于构成一个像素的像素单元,可以避免由于反射层98反射可见光130或复位光132而造成的各个像素之间的串扰。
图7(b)的结构与图6(a)到图7(a)的结构的不同之处在于,在基材90的面向闪烁体74的表面上交替地形成了由非晶硅制成的TFT 92和采用由非晶硅制成的光电二极管的光检测器件94,遮光层100形成在各个TFT 92的底板80侧上,并且平坦化层96形成在光检测基板72的遮光层100和光检测器件94侧上。
在此情况下,通过在TFT 92上形成遮光层100,即使来自闪烁体74的可见光130和来自复位光源78的复位光78施加到光检测基板72,朝向光检测器件94行进的光也施加到光检测器件94,并且朝向TFT 92行进的光被遮光层100完全吸收。因此,根据图7(b)的结构,可见光130或者复位光132可有效地施加到光检测器件94,并且能够可靠地防止切换噪声,在TFT 92暴露于可见光130或者复位光132的情况下,则将会产生切换噪声。
图8所示的结构与图6(a)到图7(b)所示的结构的不同之处在于,在平坦化膜96和闪烁体74之间插入倾斜光阻挡层102,用于阻挡相对于施加放射线16的方向倾斜行进的可见光130或者复位光132。倾斜光阻挡层102包括由可透射可见光130或复位光132的材料(例如,硅树脂、烯烃树脂、聚氨酯树脂、丙烯酸树脂、纤维素树脂、聚酯树脂、或者聚碳酸酯树酯)制成的光透射部104以及由对可见光130或复位光132具有高吸收率的材料(例如,黑金属氧化物、颜料或染料)制成的光阻挡部106。光透射部104和光阻挡部106沿着平坦化膜96的表面(即,水平方向)交替布置。
在此情况下,在相对于施加放射线16的方向的预定角度内施加的可见光130或复位光132透过光透射部104并且施加到光检测基板72。另一方面,按照超出预定角度的角度施加的可见光130或复位光132被光阻挡部106完全吸收并且被阻止施加到光检测基板72。结果,使光检测器件94对可见光130更灵敏,可以更有效地利用复位光132进行光检测器件94的复位,并且可以防止所产生的放射线图像由于倾斜施加的光而变得模糊。
图6(a)到图8所示的结构仅是示例,并且这些结构可以适当组合以构成光检测基板72。例如,在图6(b)到图7(b)中示出的每个结构中,倾斜光阻挡层102可以插入平坦化膜96的表面和闪烁体74之间。
如图9所示,通过沿着从复位光72向光检测基板72的方向按照如下顺序层叠透明基材110、透明导电膜112、离子储存层114、固态电解质层116、缓冲层118、催化剂层120和调光镜膜层122来构建切换滤光片76。在此情况下,电源124和开关126电连接到透明导电膜112和调光镜膜层122。
透明基材110用作切换滤光片76的蒸发基板,位于复位光源78附近。透明基材110可以是玻璃基板或者塑料基板,其可以透过从复位光源78发射的复位光132(参见图10(a)和图10(b))。透明导电膜112是由ITO制成的透明电极,其可以透过复位光132。离子储存层114是由WO3(氧化钨)制成的薄膜,能够储存氢离子(H+)。固态电解质层116是由Ta2O5(氧化钽)制成的薄膜。缓冲层118是由Al(铝)制成的金属膜。催化剂层120是由Pd(钯)制成的金属膜。调光镜膜层122包括从Mg·Ni(锰·镍)合金制造的薄膜。
在此情况下,如果开关126导通,则电源124在透明导电膜112和调光镜膜层122之间施加电压,调光镜膜层122藉此改变为反射镜状态(非透射状态)或透明状态(透射状态)。反射镜状态(非透射状态)是调光镜膜层122向着复位光源78反射复位光132并且还向着光检测基板72反射从闪烁体74发射的可见光130(参见图11(a)和图11(b))的状态。透明状态(透射状态)是调光镜膜层122使复位光132透过闪烁体74到达光检测基板72的光检测器件94。
下面,将更详细描述调光镜膜层122在反射镜状态和透明状态之间的切换。
调光镜膜层122具有通常处于反射镜状态并由于Mg·Ni合金薄膜的金属光泽而能够反射可见光130和复位光132的表面。
如果调光镜膜层122处于反射镜状态,则开关126导通以从电源124向切换滤光片76施加电压(即,几伏特的直流电压),调光镜膜层122因此被设置在负极性并且透明导电膜112被设置在正极性,如图10(a)所示。此时,调光镜膜层122从反射镜状态切换到透明状态。更具体地,离子储存层114中储存的氢离子(H+)穿过固态电解质层116、缓冲层118和催化剂层120移动到调光镜膜层122,Mg·Ni合金藉此从金属状态氢化为非金属状态并且变为透明。
当调光镜膜层122变为透明时,即使如图10(b)所示那样断开开关126并且停止从电源124向切换滤光片76施加电压(即,停止驱动切换滤光片76),调光镜膜层122仍保持透明。
在调光镜膜层122处于透明状态并且未向被摄体14施加放射线16(即,不拍摄被摄体14的放射线图像)时,如果复位光源78向切换滤光片76发射复位光132,则复位光132透过透明导导电膜112和调光镜膜层122并且入射在闪烁体74上,并且还从闪烁体74透过平坦化膜96入射到光检测器件94上。如果复位光132施加到光检测器件94(每一个都是非晶硅光电二极管等的形式),则光检测器件94复位以将电荷嵌入光电二极管的杂质能级,使得在向光检测器件94施加放射线16期间(即,在拍摄被摄体14的放射线图像时)由光检测器件94从可见光130转换来的电荷将不被杂质能级束缚。
另一方面,如果调光镜膜层122处于透明状态,则开关126导通以向切换滤光片76施加电压(即,极性与图10(a)所示的电压极性相反的几伏特的直流电压),使得调光镜膜层122被设置在正极性并且透明导电膜112被设置在负极性,如图11(a)所示。此时,调光镜膜层122从透明状态切换到反射镜状态。更具体地,在所施加的极性相反的电压的影响下,移动到调光镜膜层122的氢离子通过催化剂层120、缓冲层118和固态电解质层116流回到离子储存层114,调光镜膜层122藉此改变回其原始金属状态。
在调光镜膜层122返回至反射镜状态的情况下,即使如图11(b)所示那样断开开关126并且停止从电源124向切换滤光片76施加电压,调光镜膜层122仍保持反射镜状态。
当调光镜膜层122处于反射镜状态并且向被摄体14施加放射线16(即,如果拍摄被摄体14的放射线图像)时,在由闪烁体74从放射线16转换来的可见光130中,向着调光镜膜层122行进的光被调光镜膜层122反射向光检测基板72。光检测器件94接着检测被闪烁体74转换并透过平坦化膜96直接施加的荧光(即,可见光130)作为电信号,并且还检测被调光镜膜层122反射并且透过闪烁体74和平坦化膜96反射的反射光(即,可见光130)。结果,容易提高光检测器件94对可见光130的灵敏度。
当拍摄被摄体14的放射线图像时(即,当放射线16施加到被摄体14时),复位光源78可以被放射线16照射并且发射复位光132,或者可以被错误地驱动并由此发射复位光132。
在图像摄影期间,尽管由于大部分放射线16在闪烁体74中被转换为可见光130,透过闪烁体74并且到达切换滤光片76的放射线16极少。此外,在图像摄影期间,由于调光镜膜层122处于反射镜状态(金属状态),到达切换滤光片16的放射线16被处于金属状态的调光镜膜层122吸收,因此阻止放射线16到达复位光源78。即使放射线16到达复位光源78,并由此造成复位光源78发射复位光132,复位光132也可以被处于反射镜状态的调光镜膜层122向着复位光源78反射。因此,防止复位光132向着闪烁体74和光检测基板72行进。
在ISS型的电子盒20A和20B的情况下,由于光检测基板72、闪烁体74、切换滤光片76和复位光源78沿着施加放射线16的方向在壳体44中按照此顺序依次布置,在未减少到达闪烁体74的放射线16的量的情况下实现了上述操作和优点。
如上所述,在ISS型电子盒20A和20B的情况下,由于大部分放射线16被闪烁体74转换为可见光130,仅小部分放射线16透过闪烁体74并到达切换滤光片76。因此,能够在施加放射线16的同时将切换滤光片76保持在透明状态。同样在此情况下,不会出现上述问题,或者即使出现上述问题,也可以预料到将不会对放射线图像造成明显的负面影响。
图12(a)到图14示出了不同的复位光源78。每个复位光源78都包括朝向光检测基板72布置的发光元件142的阵列、背光(参见图12(b)到图13(b))或者电致发光光源(参见图14),切换滤光片76和闪烁体74夹在复位光源78和光检测基板72之间。
图12(a)中示出的复位光源78包括发光二极管(LED)等形式的发光元件142的阵列,这些发光元件142布置在基板140上,基板140布置在壳体44的底板80上。在调光镜膜层122处于透明状态时,如果发光元件142同时发射复位光132,则复位光源78起到面发光源的作用。复位光132透过切换滤光片76、闪烁体74和平坦化膜96均匀施加到光检测器件94以使光检测器件94复位。
图12(a)中示出的复位光源78还能够精确定位各个光检测器件94,以通过仅驱动朝向被精确定位的光检测器件94的发光元件142而使特定器件复位。
图12(b)所示的复位光源78是边缘照亮型背光,其包括布置在壳体44的底板80和切换滤光片76之间的导光板150以及布置在导光板150侧的冷阴极射线管(光源)152。设置有冷阴极射线管152的区域不被放射线16照射。漫射片154插入在导光板150和切换滤光片76之间,并且反射片156以包围导光板150和冷阴极射线管152的方式设置。如果从冷阴极射线管152向导光板150施加光,则所施加的光在导光板150内被反射片156和漫射片154的表面反复反射,接着该光作为复位光132通过漫射片154向着切换滤光片76发射。
在图12(b)中,仅例示了一束复位光132。然而实际上,从冷阴极射线管152向导光板150施加的光被表面反复反射,并且在导光板150内完全扩散,因此这种光作为面发射复位光132从漫射片154向切换滤光片76发射。因此,背光形式的复位光源78也起到透过切换滤光片76、闪烁体74和平坦化膜96向光检测器件94均匀施加复位光132以由此使光检测器件94复位的面发射光源的作用。
图13(a)和图13(b)中示出了同样是边缘照亮型背光的复位光源78,它们与图12(b)中示出的复位光源78的不同之处在于,该复位光源78包括支承诸如LED等的发光元件(光源)162的线性阵列的基板160以代替冷阴极射线管152。设置有发光元件162和基板160的区域不被放射线16照射。如果从发光元件162向导光板150施加光,则所施加的光被反射片156和漫射片154的表面反复反射,并且在导光板150内完全扩散,因此这种光作为面发射复位光132从漫射片154向切换滤光片76发射。因此,复位光源78能够透过切换滤光片76、闪烁体74和平坦化膜96向各个光检测器件94均匀地施加复位光132以由此使光检测器件94复位。在图13(b)中,仅例示了一束复位光132。
图14中示出的复位光源78是有机电致发光(EL)光源或者无机电致发光(EL)光源。该复位光源78包括由有机EL材料或无机EL材料制成的发光层170、由ITO制成的可透过复位光132的透明电极172和不能透过复位光132的金属电极174。透明电极172和金属电极174电连接到开关176和电源178。如果调光镜膜层122处于透明状态,则开关176导通以从电源178在透明电极172和金属电极174之间施加电压,使得透明电极被设置在正极性并且金属电极174被设置在负极性。此时,发光层170通过透明电极172向切换滤光片76发射面发射复位光132。
因此,无论复位光源132由有机EL光源或者无机EL光源制成,复位光源132都能够透过切换滤光片76、闪烁体74和平坦化膜96向光检测器件94均匀地施加复位光132以由此使光检测器件94复位。
例如,优选地使用具有0.8eV到2.0eV(对应于从620nm到1550nm的波长)的暗红光或者红外射线作为上述从复位光源78发射的复位光132,以使光检测器件94复位。
图15是图1所示的电子盒20(20A到20D)的电气结构的部分框图形式的示意图。
如图15所示,电子盒20(20A到20D)的光检测基板72具有包括位于基材90上的光检测器件94和TFT 92的阵列或矩阵的结构(参见图6(a)到图8)。光检测器件94还将被称为像素190。
按照具有行和列的矩阵布置的像素190在驱动电路180的偏压电源192向其施加偏压时被驱动。像素190对在闪烁体74从放射线16转换的可见光130被光电转换的情况下产生的电荷进行存储。如果逐列地依次导通TFT 92,则通过信号线196读出存储在像素190中的电荷作为模拟信号的像素值(电荷信号、电信号)。在图15中,像素190和TFT 92布置成具有四个竖直列和四个水平行的矩阵。然而,可以将像素190和TFT 92布置成具有任意需要的数量的竖直列和任意需要的数量的水平行的矩阵。
电连接到各个像素190的TFT 92与沿着各个行延伸的选通线194和沿着各个列延伸的信号线196相连接。选通线194连接到驱动电路180的选通驱动部198,信号线196通过各个电荷放大部200连接到驱动电路180的复用部202。复用部202连接到A/D转换部204,A/D转换部204将模拟电信号转换为数字电信号。A/D转换部204向盒控制部182输出数字电信号,即,数字信号像素值(在下文中也称为数字值)。驱动电路180被包括在面板40中或者被包括在控制部42中(参见图2)。盒控制部182被包括在控制部42中。
盒控制部182整体上控制电子盒20(20A到20D)。如果如计算机等的信息处理装置读取并且执行在功能上对应于盒控制部182的程序,则信息处理装置可以用作盒控制部182。
存储器184和通信部186连接到盒控制部182。存储器184存储数字信号像素值,并且通信单元186将信号发送到控制台22并从控制台22接收信号。通信部186向控制台22发送由像素值矩阵构成的单个图像的包(即,一帧图像)。电源188向盒控制部182、存储器184和通信部186等供电,还向偏压电源192供电。存储器184、通信部186和电源188被包括在控制部42中。
盒控制部182包括图像摄影顺序确定部210、温度检测部212、光复位操作确定部214、滤光片控制部216和光源控制部218。
如果图像摄影顺序确定部210接收表示关于向被摄体14施加放射线16(即,拍摄被摄体14的放射线图像)的图像摄影顺序的顺序信息,则图像摄影顺序确定部210识别(即,确定)该顺序信息中包括的图像摄影方法。顺序信息由医生在RIS 26或者HIS 28中生成,并且包括诸如被摄体14的名称、年龄、性别等用于识别被摄体14的被摄体信息、涉及用于拍摄被摄体14的放射线图像的放射线输出装置18和电子盒20、被摄体14的要成像的区域、用于拍摄被摄体14的放射线图像的技术以及指示拍摄静止图像或拍摄运动图像的图像摄影方法的信息。
此外,如果从复位光源78发射的复位光132施加到光检测器件94(即,像素190)以由此使光检测器件94复位,则光检测器件94根据复位光132检测电信号(即,暗电流信号),并且将检测到的暗电流信号存储为电荷。暗电流信号的电平根据用作光检测器件94的光电二极管的温度而变化。如果TFT 92依次导通,温度检测部212基于从光检测器件94经由信号线196读取的暗电流信号(即,像素值)来检测光检测器件94的温度。
光复位操作确定部214基于由图像摄影顺序确定部210识别的图像摄影方法和由温度检测部212检测的光检测器件94的温度,确定是否对光检测器件94执行光复位处理,即,是否利用复位光132来复位光检测器件94。
滤光片控制部216执行电源124和开关126的功能(参见图9到图11(b)),向切换滤光片76施加电压并且控制调光镜膜层122在反射镜状态和透明状态之间的切换。光源控制部218执行开关176和电源178的功能(参见图14),以控制从复位光源78发射复位光132。
由图像摄影顺序确定部210识别的图像摄影方法、由温度检测部212检测的温度、由光复位操作确定部214确定的光源复位处理、由滤光片控制部216控制的切换滤光片76的切换以及由光源控制部218控制的复位光132从复位光源78的发射分别在显示控制面板56上显示,或者可以作为声音从扬声器58输出,并且可以从通信部186经由无线通信链路发送或者指示到控制台22。
本实施方式的操作
包含根据本实施方式的电子盒20(20A到20D)的放射线图像摄影系统10基本上按照以上描述构建。下面将参照图16到图26来描述放射线图像摄影系统10的操作,如果需要的话还将参照图1到图15。
更具体地,下面将参照图16到图26描述包括根据第一示例的电子盒20A的放射线图像摄影系统10的操作。然而,对放射线图像摄影系统10的操作的描述也适用于根据第二示例到第四示例的电子盒20B到20D,只要根据电子盒20B到20D的构造修改这些操作即可。
下面,将描述根据不同图像摄影顺序的放射线图像摄影处理[1]到[7]。
[1]下面将描述根据图像摄影顺序的放射线图像摄影处理,该图像摄影顺序包括拍摄被摄体14的至少一个静止图像(即,拍摄被摄体14的至少一个放射线图像的放射线图像摄影模式)或者以比帧速率阈值Fth低的帧速率拍摄运动图像(即,低速运动图像摄影模式或第一运动图像摄影模式)(参见图16和图17)。
该放射线图像摄影处理是不对光检测器件94进行光复位处理的图像摄影处理。
如果在被杂质能级束缚的电荷被再次释放的情况下产生的暗电流信号造成的噪声足够低,则不对光检测器件94进行光复位处理,以不阻止医生解析所拍摄的放射线图像。
帧速率阈值Fth是用于确定是否应执行光复位处理的阈值(参见图20)。如果运动图像摄影模式的帧速率比帧速率阈值Fth高,则判断应进行光复位处理。此外,如果运动图像摄影模式的帧速率比帧速率阈值Fth低,则判断应不进行光复位处理。
此外,低速运动图像摄影模式是指帧速率比帧速率阈值Fth低的运动图像摄影模式(通常,Fth=Fth0)。此后,将把帧速率比帧速率阈值Fth高的运动图像摄影模式称为高速运动图像摄影模式或第二运动图像摄影模式。
首先,在图16所示的步骤S1中,控制台22(参见图1)获取表示由医生在RIS26或HIS 28中产生的图像摄影顺序的顺序信息。在步骤S2中,医生基于控制台22获取的顺序信息建立针对被摄体14的图像摄影条件。图像摄影条件是指向被摄体14的成像区域施加放射线16所要求的各种条件,例如,放射源30的管电压和管电流、放射线曝光时间等。
在步骤S3中,医生抓住已放置在给定的存储位置的电子盒20A的把手52(参见图2和图3(a)),携带电子盒20A,并且将电子盒20A放置在摄影台12上。在步骤S4,医生使被摄体14躺在摄影台12和电子盒20A上,使得被摄体14的摄影部位位于摄影区域50中,由此相对于图像摄影区域50来定位被摄体14的摄影部位。
此时,电源188(参见图15)已向盒控制部182、通信部186和显示控制面板56供电。在将被摄体14定位之后,医生操作显示控制面板56以指示激活电子盒20A。接着,盒控制部182开始从电源188向驱动电路180和扬声器58供电。偏压电源192开始向准备好存储电荷的像素190(即,光检测器件94)施加偏压。扬声器58也准备好从盒控制部182输出表示音频信号的声音。结果,电子盒20A从睡眠模式切换到激活模式。
盒控制部182从通信部186经由无线通信链路向控制台22发送用于请求发送图像摄影顺序和图像摄影条件的发送请求信号。响应于该发送请求信号,控制台22经由无线通信链路向电子盒20A发送图像摄影顺序和图像摄影条件,并且还经由无线通信链路向放射线输出装置18发送图像摄影条件。在放射线输出装置18中,将所接收的图像摄影条件记录在放射源控制装置32中。在电子盒20A中,将已接收的图像摄影顺序和图像摄影条件记录在盒控制部182中。盒控制部182还可以在显示控制面板56上显示已接收的图像摄影顺序和图像摄影条件。
在步骤S5,盒控制部182的图像摄影顺序确定部210确定该顺序信息中包括的图像摄影方法。此时,所确定的图像摄影方法表示拍摄被摄体14的至少一个静止图像,或者以比帧速率阈值Fth(Fth0)低的帧速率拍摄运动图像(参见图20),即,低速运动图像摄影模式。图像摄影顺序确定部210向光复位操作确定部214指示所确定的图像摄影方法,并且在显示控制面板56上显示所确定的图像摄影方法。
基于图像摄影顺序确定部210指示的图像摄影方法,光复位操作确定部214确定是否对像素190(即,光检测器件94)进行光复位处理。由于图像摄影方法表示拍摄至少一个静止图像或者表示低速运动图像摄影模式,因此在步骤S6,光复位操作确定部214确定不需要使像素190复位。光复位操作确定部214向滤光片控制部216和光源控制部218指示该决定,并且在显示控制面板56上显示该决定。光复位操作确定部214也可以从扬声器58输出指示该决定的声音。
基于光复位操作确定部214指示的决定,滤光片控制部216禁止向滤光片控制部76施加电压,并且光源控制部218禁止驱动复位光源78。因此,在步骤S7,切换滤光片76的调光镜膜层122保持反射镜状态,并且复位光源78不发射复位光132。
由于在显示控制面板56上显示了在步骤S5和S6中做出的决定,通过观看显示控制面板56上显示的决定,医生可以得知不进行光复位处理。如果从扬声器58输出代表在步骤S5和S6所做出的决定的声音,则通过收听从扬声器58输出的声音,医生可以得知不进行光复位处理。
此外,决定可以从通信部186经由无线通信链路发送到控制台22。在此情况下,控制台22可以经由无线通信链路将所接收的决定发送到显示装置24,使得显示装置24可以显示判断结果。因此,医生可以确实得知别像素190未被复位。
在图17所示的步骤S8中,当在放射线图像摄影系统10上执行了步骤S1到S7中的准备处理之后,医生按下放射线开关34(参见图1)。放射源控制装置32自身准备好施加放射线16并且经由无线通信链路向控制台22发送表示已做好施加放射线16的准备的通知信号。控制台22经由无线通信链路向电子盒20A发送同步控制信号以与从放射线源30施加放射线16实现同步。当电子盒20A的盒控制部182接收到该同步控制信号时,盒控制部182在显示控制面板56上显示指示已做好施加放射线16的准备的信息(参见图2和图15)。盒控制部182也可以从扬声器58输出指示这种信息的声音。
之后,在步骤S9,通过医生随后按下放射线开关34,放射源控制装置32根据图像摄影条件从放射源30向被摄体14的摄影部位施加预定时段的放射线16。放射源控制装置32可以在开始施加放射线16的同时经由无线通信链路向控制台22发送指示开始施加放射线16的通知信号。控制台22可以将所接收的通知信号传递到电子盒20A。响应于接收到的通知信号,电子盒20A的盒控制部182可以在显示控制面板56上显示指示施加放射线16的信息,并且也可以从扬声器58输出指示该信息的声音。
在步骤S10,在放射线16透过被摄体14的摄影部位并施加到电子盒20A的放射线检测部70时,因为放射线检测部70是如图3(a)和图4(a)所示的ISS型,放射线16透过光检测基板72,到达闪烁体74的柱状晶体结构84。
该柱状晶体结构84发射可见光130(参见图11(a)和图11(b)),可见光130的强度与放射线16的强度相对应。可见光130从柱状晶体结构84的柱状部分向非柱状晶体部分82行进并且入射在光检测基板72上。尽管部分可见光130从柱状晶体结构84的柱状部分行进到其远端部分,但因为切换滤光片76的调光镜膜层122处于反射镜状态(参见图11(a)和图11(b)),该部分可见光130被反射向光检测基板72,并且反射的光(部分可见光130)透过柱状晶体结构84和非柱状晶体部分82施加到光检测基板72。因此,在光检测基板72,由于除了被柱状晶体结构84转换后直接施加的可见光130以外还施加了被处于反射镜状态的调光镜膜层122反射的反射光(可见光130),因此很容易提高光检测基板72的各个像素190(各个光检测器件94)对可见光130的灵敏度。
各个像素190将上述通过平坦化膜96施加的可见光130转换为电信号并且将电信号存储为电荷。根据从盒控制部182(参见图15)提供给选通驱动部198的驱动信号,像素190中存储的表示被摄体14的摄影部位的放射线图像的电荷信息被读取。
更具体地,选通驱动部198从像素190的矩阵的第0行依次地选择选通线194,并且向所选择的选通线194提供选通信号以导通与所选择的选通线194相连接的TFT92,由此从像素190的矩阵的第0行每次一行地依次读取像素190中存储的电荷。每次一行地从像素190中读取的电荷沿着信号线196传递到像素190的矩阵的相应列中的电荷放大部200。接着,在步骤S11中,电荷被复用部202和A/D转换部204处理,并且在存储器184中存储为数字电信号。更具体地,存储器184依次存储由从像素190的矩阵的行中获得的数字电信号表示的放射线图像信息。
存储器184中存储的放射线图像信息与用于标识电子盒20A的盒ID信息一起从通信部186经由无线通信链路发送到控制台22(参见图1)。在步骤S12,控制台22在显示装置24上显示放射线图像信息表示的放射线图像和盒ID信息。盒控制部182还可以在显示控制面板56上显示该放射线图像和盒ID信息。
医生通过观察在显示装置24或显示控制面板56上显示的内容来确认放射线图像。之后,在步骤S13,如果完成了摄影顺序中所记录的全部放射线图像的拍摄(步骤S13:是),则医生在步骤S14将被摄体14从摄影台12放开。
接着,医生操作显示控制面板56以停止驱动电子盒20A。盒控制部182停止从电源188向驱动电路180和扬声器58供电。从偏压电源192向像素190提供偏压也被停止。结果,电子盒20A从激活模式切换到睡眠模式。
在步骤S15,在确认在显示控制面板56上没有显示任何内容并且确认电子盒20A切换到睡眠模式之后,医生抓住电子盒20A的把手52(参见图2和图3(a))并且将电子盒20A携带到给定的储存位置。
在步骤S13,如果图像摄影顺序包括低速运动图像摄影模式并且尚未完成对全部运动图像的拍摄(步骤S13:否),则放射源控制装置32执行下一个运动图像摄影模式(第二个放射线图像以及后续的放射线图像),在步骤S9,控制放射源30以根据摄影条件向被摄体14的摄影部位施加放射线16。
在步骤S13,如果图像摄影顺序包括拍摄多个静止图像并且对全部静止图像的拍摄尚未完成(步骤S13:否),则医生再次执行步骤S8以执行下一个静止图像摄影模式(第二个放射线图像以及后续的放射线图像)。
如上所述,为了拍摄被摄体14的至少一个静止图像或者为了执行低速运动图像摄影模式,在不对各个光检测器件94(即,各个像素190)进行光复位处理的情况下,在切换滤光片76的调光镜膜层122保持反射镜状态的同时,对被摄体14进行放射线图像摄影处理。
以上描述了针对不执行光复位处理的情况的放射线图像摄影处理[1]。
接着,将参照图18到图26描述用于对光检测器件94(像素190)执行光复位处理的情况的放射线图像摄影处理[2]到[7]。
在描述放射线图像摄影处理[2]到[7]之前,将描述利用复位光132使光检测器件94或者像素190复位的需要。
如果光检测器件94的光电二极管(参见图6(a)到图8、图10(a)到图12(b)以及图13(b)到图15)由非晶硅(a-Si)等制成,则从可见光130转换来的一些电荷被非晶硅的杂质能级暂时束缚。如果被束缚的电子随后由于可能在高速拍摄运动图像时造成的光电二极管的温度升高而被释放,则生成了如暗电流的不必要的电流,有可能在得到的被摄体14的放射线图像中产生噪声。如在“背景技术”中所说明的那样,以前惯常通过在不向被摄体14施加放射线时(即,当不拍摄被摄体14的放射线图像时)向光电二极管施加复位光132来去除噪声,以由此在杂质能级中嵌入电荷,使得在向被摄体14施加放射线16时从可见光130转换来的电荷将不被杂质能级束缚。
然而,根据相关技术的上述处理,由于电荷嵌入在相对浅的位置,因此如果光电二极管的温度上升,则几乎全部电荷被从杂质能级释放,使得不能减少噪声。在高速运动图像摄影模式中,由于长时间地反复拍摄运动图像而引起发光二极管的温度上升,如果摄影间隔(即,帧速率)与电荷被从杂质能级中释放出来的时间相互匹配,则这种电荷趋向于从杂质能级中更显著地且在帧之间以不同的速率释放。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期望将电荷足够深地嵌入到杂质能级中以消除帧之间的变化速度(在此期间,电荷由于光电二极管的温度增加而被释放),并且还利用图像处理顺序从放射线图像去除或者校正由按照特定速率释放的电荷造成的噪声。
另一方面,暗电流的电平还与发光二极管的温度相对应地变化。具体地,暗电流的电平随着发光二极管的温度升高而变得较高。不仅在运动图像摄影模式期间,而且在长时间地执行放射线图像摄影处理的情况下(如在静止图像摄影模式中以减小的间隔拍摄静止图像期间),在从运动图像摄影模式切换到静止图像摄影模式时,并且在从静止图像摄影模式切换到运动图像摄影模式时,光电二极管的温度也有可能升高,并且由于暗电流信号引起的噪声并不是可以忽略的。
如果由于光电二极管的温度上升而引起的噪声增大到这种不能被忽略的噪声的程度,则如果发光二极管的温度高于阈值温度Tc,如图20所示,则需要从初始值Fth0减小帧速率阈值Fth,并且无论图像摄影顺序是指示低速运动图像摄影模式还是高速运动图像摄影模式,鉴于光电二极管的温度,都应当复位光检测器件94。
在放射线图像摄影处理中,根据图18到图26所示地执行的光复位处理,确定鉴于包括由非晶硅制成的光电二极管的光检测器件94的温度是否应进行光复位处理。
下面,将参照图18到图26单独描述进行光复位处理的放射线图像摄影处理[2]到[7]。
[2]下面,将描述根据包括静止图像摄影模式或低速运动图像摄影模式的图像摄影顺序的放射线图像摄影处理,其中在图像摄影模式之前执行至少一次光复位处理(参见图18)。
由于要求高质量的放射线图像,假定在图像摄影模式之前至少执行一次光复位处理以获得仅具有轻微噪声的放射线图像。更具体地,即使给出了上述关于放射线图像摄影处理[1]的图像摄影顺序,但假定在图像摄影模式之前执行至少一次光复位处理,以获得更高质量的放射线图像。
在图18所示的步骤S21中,在步骤S5(参见图16)之后,光复位操作确定部214(参见图15)确定需要在图像摄影模式之前至少执行一次光复位处理,这是因为图像摄影顺序确定部210所识别的图像摄影方法表示用于拍摄至少一个放射线图像的放射线图像摄影模式或者低速运动图像摄影模式。接着,光复位操作确定部214向滤光片控制部216和光源控制部218输出需要在图像摄影模式之前至少执行一次光复位处理的决定,并且还在显示控制面板56上显示该决定。扬声器58也可以输出表示该决定的声音。
基于来自光复位操作确定部214的决定,在步骤S21,滤光片控制部216向切换滤光片76施加电压(参见图3(a)、图4(a)、图6(a)、图9到图12(b)、图13(b)和图14),以将调光镜膜层122从反射镜状态切换到透明状态。基于同一决定,光源控制部218驱动复位光源78以开始发射复位光132。
复位光132透过调光镜膜层122并且透过闪烁体74施加到光检测基板72,由此在步骤S22中利用复位光132开始使光检测器件94(即,像素190)复位的光复位处理。之后,光源控制部218停止驱动复位光源72以停止发射复位光132,由此完成光复位处理。
基于步骤S23中来自光复位操作确定部214的决定,如果滤光片控制部216确定需要使调光镜膜层122返回反射镜状态(步骤S23:否),则滤光片控制部216在步骤S24向切换滤光片76施加与在步骤S21施加的电压极性相反的电压,以将调光镜膜层122从透明状态切换到反射镜状态。此外,基于确定结果,如果滤光片控制部216确定需要将调光镜膜层122保持在透明状态(步骤S23:是),则不向切换滤光片76提供电压,并且保持透明状态。
这样,在完成光复位处理之后,放射线图像摄影系统10执行图17所示的步骤S8。
在图18所示的步骤S23中,滤光片控制部216确定是否应将切换滤光片76保持在透明状态。例如,根据以下判据(1)和(2)做出这种决定。
(1)在用于拍摄单个静止图像的放射线图像摄影模式中,如果在图像摄影模式之前至少执行一次复位,则可以获取仅具有轻微噪声的放射线图像。此外,在图像摄影期间,如果切换滤光片76处于反射镜状态,则由于向着切换滤光片76行进的可见光130被反射向光检测基板72,可以很容易地提高光检测器件94的灵敏度。在用于拍摄多个放射线图像的放射线图像摄影模式或低速运动图像摄影模式中,由于预期在相对长的间隔拍摄图像的情况下光电二极管的温度不会明显升高,因此即使在拍摄第二个放射线图像和后续放射线图像之前不使光检测器件94复位也仍然可以拍摄高质量的放射线图像。因此,考虑到这种图像摄影模式,为了获得高灵敏度并且获取高质量的放射线图像的目的,滤光片控制部216可以确定是否应使调光镜膜层122返回到反射镜状态。
(2)即使在用于拍摄多个放射线图像的放射线图像摄影模式或低速运动图像摄影模式中,如果在相对短的间隔内拍摄图像,则随着所拍摄的图像的数量的增加,发光二极管的温度升高。因此,在拍摄第二个放射线图像和后续放射线图像时,如果在拍摄图像之前不立即执行光复位处理,则预期由暗电流引起的噪声将不利地影响放射线图像。此外,如果调光镜膜层122在反射镜状态和透明状态之间进行切换所需要的时间比摄影间隔长,则对切换滤光片76的切换可能不能跟上运动图像摄影模式的帧速率。在这种情况下,为了可靠地进行光复位处理的目的以及获取仅具有轻微噪声的放射线图像,滤光片控制部216可以不使调光镜膜层122返回到反射镜状态,但可以确定调光镜膜层122应保持在透明状态。
如上所述,在ISS型的电子盒20A(或者电子盒20B)的情况下,由于光检测基板72、闪烁体74、切换滤光片76和复位光源78按照此顺序在施加放射线16的方向上依次布置,几乎全部放射线16都被柱状晶体结构84转换为可见光130,并且放射线16将到达切换滤光片16和复位光源78的可能性极小。因此,在ISS型的电子盒的情况下,防止了切换滤光片76和复位光源78由于放射线16而退化,并且即使在施加放射线16的同时将调光镜膜层122保持在透明状态,也可以防止复位光源78由于被放射线16照射而错误地发射复位光132。
此外,在放射线图像摄影处理[2]中,在图像摄影模式之前至少执行一次光复位处理。在执行了光复位处理之后,在用于拍摄静止图像的图像摄影顺序的情况下,调光镜膜层122保持反射镜状态,并且进行静止图像的拍摄。另一方面,在低速运动图像摄影模式的情况下,调光镜膜层122被置于反射镜状态并且进行运动图像的拍摄,或者另选地,调光镜膜层122被置于透明状态并且进行运动图像的拍摄。
[3]下面,将描述根据包括拍摄多个图像(静止图像摄影模式或者运动图像摄影模式)的图像摄影顺序的放射线图像摄影处理,其中在图像摄影循环之间进行光复位处理(参见图19)。
假定在用于拍摄多个静止图像的图像摄影模式、低速运动图像摄影模式或高速运动图像摄影模式中依次地拍摄图像的同时执行光复位处理。
在步骤S13(参见图17),如果尚未完成全部运动图像的拍摄(步骤S13:否),则在图19的步骤S25中,光复位操作确定部214(参见图15)确定需要在摄影循环之间进行光复位处理(步骤S25:是),这是因为图像摄影顺序确定部210做出的决定表示拍摄多个图像(用于拍摄多个静止图像的图像摄影模式或者运动图像摄影模式)。光复位操作确定部214向滤光片控制部216和光源控制部218输出该决定,并且还在显示控制面板56上显示该决定。光复位操作确定部214也可以从扬声器58输出指示该决定的声音。
基于来自光复位操作确定部214的决定,在步骤S26,滤光片控制部216确定调光镜膜层122(参见图6(a)、图9到图12(b)、图13(b)和图14)是否处于反射镜状态。在步骤S26,如果调光镜膜层122处于反射镜状态(步骤S26:是),则在步骤S27,类似于步骤S21(参见图18),滤光片控制部216向切换滤光片76施加电压以将调光镜膜层122从反射镜状态切换到透明状态。
基于同一决定,按照与步骤S22相同的方式,光源控制部218驱动复位光源78以开始发射复位光132。更具体地,在步骤S28,复位光132透过调光镜膜层122并且透过闪烁体74施加到光检测基板72,由此使光检测器件94(即,像素190)复位。
之后,光源控制部218停止驱动复位光源78以停止发射复位光132。在步骤S29,滤光片控制部216向切换滤光片76施加与在步骤S27施加的电压极性相反的电压,以由此将调光镜膜层122从透明状态切换为反射镜状态。之后,控制返回至图17所示的步骤S9,在步骤S9,放射线图像摄影系统10进行下一个放射线图像摄影处理。
因此,在放射线图像摄影处理[3]中,针对包括用于拍摄多个静止图像的图像摄影模式、低速运动图像摄影模式或者高速运动图像摄影模式的图像摄影顺序而在图像摄影循环之间执行步骤S25到S29。因此,调光镜膜层122在一帧期间交替地在反射镜状态和透明状态之间切换,并且在透明状态期间进行光复位处理。
如果调光镜膜层122处于透明状态(步骤S26:否),即,如果利用保持透明状态的调光镜膜层122执行运动图像摄影模式,则滤光片控制部216不向切换滤光片76提供任何电压,以将调光镜膜层122持续地保持在透明状态,并且在步骤S30,按照与步骤S22和S28相同的方式,光源控制部218驱动复位光源78以对像素190进行光复位处理。之后,光源控制部218停止驱动复位光源78以停止发射复位光132。接着,控制返回至步骤S9,并且放射线图像摄影系统10进行下一个放射线图像摄影处理。
这样,根据放射线图像摄影处理[3],如果调光镜膜层122保持在透明状态,则可以在图像摄影循环之间进行光复位处理,之后,调光镜膜层122可以保持在透明状态而不切换回反射镜状态。具体地,如果图像摄影顺序包括高速运动图像摄影模式,则由于调光镜膜层122的切换时间可能不能跟上高速运动图像摄影模式的帧速率,因此通过将调光镜膜层122保持在透明状态中,可以在图像摄影循环之间可靠地执行光复位处理。
在步骤S25,如果光复位操作确定部214决定不需要在图像摄影循环之间执行光复位处理(步骤S25:否),即使这样,图像摄影顺序确定部210做出的决定也表示拍摄多个图像,光复位操作确定部214向滤光片控制部216和光源控制部218输出该决定,并且还在显示控制面板56上显示该决定。光复位操作确定部214也可以从扬声器58输出指示该决定的声音。之后,控制返回至图19所示的步骤S9,在步骤S9,放射线图像摄影系统10进行下一个放射线图像摄影处理。
在步骤S25,光复位操作确定部214可以确定,除了上述摄影方法(用于拍摄多个静止图像的图像摄影模式或者运动图像摄影模式)以外,鉴于光检测器件94的温度,是否需要在摄影循环之间进行光复位处理。
例如,在前一摄影循环中从像素190读取的电信号的多个像素值中,假定从位于不被放射线16照射的区域中的像素190读取的电信号的像素值为基于暗电流的像素值。基于从这些像素190中读取的电信号(基于暗电流)的像素值,温度检测部212检测像素190(即,光电二极管)的温度,并且向光复位操作确定部214输出所检测到的温度。
在此情况下,在步骤S25中,光复位操作确定部214识别与图20中的由温度检测部212检测到的温度相对应的帧速率阈值Fth,并且将帧速率阈值Fth与图像摄影顺序确定部210识别的图像摄影方法的帧速率相比较。如果所识别的图像摄影方法的帧速率比与所检测到的温度相对应的帧速率阈值Fth高,则在步骤S25,光复位操作确定部214确定需要将像素190复位(步骤S25:是)。如果所识别的摄影方法的帧速率比与所检测到的温度相对应的帧速率阈值Fth低,则在步骤S25,光复位操作确定部214确定像素190不需要复位(步骤S25:否)。
如果温度检测部212检测到的温度比阈值温度Tc低,并且帧速率阈值Fth处于初始值Fth0,则光复位操作确定部214不鉴于光检测器件94的温度确定是否需要进行光复位处理,但是可以简单地通过比较摄影方法的帧速率和帧速率阈值Fth0来确定是否需要执行光复位处理。
在放射线图像摄影处理[2]和[3]中,根据图像摄影顺序以放射线16对被摄体14进行摄影,该图像摄影顺序包括用于拍摄至少一个静止图像的图像摄影模式、低速运动图像摄影模式和高速运动图像摄影模式中的至少一种。
然而,如图21(a)到图21(c)所示,例如,某些图像摄影顺序包括两个或者更多个图像摄影模式,而不是仅包括一个图像摄影模式。例如,图21(a)示出了从静止图像摄影模式切换到运动图像摄影模式的图像摄影顺序。图21(b)示出了从运动图像摄影模式切换到静止图像摄影模式的图像摄影顺序。图21(c)示出了从静止图像摄影模式切换到低速运动图像摄影模式并接着切换到高速运动图像摄影模式的图像摄影顺序。
根据包括两个或更多个图像摄影模式的摄影顺序,调光镜膜层122在切换图像摄影模式(参见图21(a)和图21(b))时(时段T)在反射镜状态和透明状态之间切换,或者另选地,由于在改变摄影模式的时刻切换调光镜膜层122耗费时间(即,由于切换时间不能跟上运动图像摄影模式的帧速率),因此在图像摄影间隔相对长的时段中,调光镜膜层122的状态可以预先切换(参见图21(c))。
下面,将参照图22到图26描述针对包括两个或者更多个图像摄影模式的图像摄影顺序的放射线图像摄影处理[4]到[7]和光复位处理。
[4]下面,将描述根据包括用于拍摄至少一个静止图像的图像摄影模式和运动图像摄影模式的顺序(按此顺序)的图像摄影顺序的放射线图像摄影处理,其中切换滤光片76在静止图像摄影模式切换到运动图像摄影模式的时刻在反射镜状态和透明状态之间切换(参见图21(a))。
在静止图像摄影模式中,调光镜膜层122(参见图6(a)、图9到图12(b)、图13(b)和图14)处于反射镜状态。在静止图像摄影模式切换到运动图像摄影模式的时段T之后,根据运动图像摄影模式的帧速率,调光镜膜层122保持反射镜状态,保持透明状态,或者在反射镜状态和透明状态之间交替地切换。在时段T期间,调光镜膜层122在反射镜状态和透明状态之间切换。放射线图像摄影处理[4]中的运动图像摄影模式是指低速运动图像摄影模式或者高速运动图像摄影模式。
如果图像摄影顺序中包括的图像摄影方法表示静止图像摄影模式和运动图像摄影模式的序列(按照此顺序)(步骤S31:是)(参见图22),则在图16所示的步骤S5之后,控制进行到步骤S7(参见图16),在步骤S7中,调光镜膜层122设定为反射镜状态并执行图像摄影模式。
之后,在步骤S13,在确定尚未完成全部放射线图像的拍摄(步骤S13:否)(参见图17)之后,如果从图像摄影顺序确定部210(参见图15)发送的决定指示按照静止图像摄影模式和运动图像摄影模式的顺序的序列(步骤S41:是)(参见图23),则在步骤S42中,光复位操作确定部214确定当前时间是否表示静止图像摄影模式切换到运动图像摄影模式的时刻。
在步骤S42,如果光复位操作确定部214决定当前时间不表示静止图像摄影模式切换到运动图像摄影模式的时刻(即,下一个模式还是静止图像摄影模式)(步骤S42:否),则光复位操作确定部214在显示控制面板56上显示该决定。医生确认在显示控制面板56上显示的决定,并且控制返回至图17中的步骤S8,以便于再次执行下一个静止图像摄影模式。
另一方面,如果光复位操作确定部214决定当前时间是静止图像摄影模式切换到运动图像摄影模式的时段T期间的时刻(步骤S42:是),则在步骤S43中,光复位操作确定部214确定是否应执行光复位处理。
如果前一个图像摄影模式是具有相对高的放射线剂量的静止图像摄影模式,而下一个图像摄影模式是具有相对低的放射线剂量的运动图像摄影模式,则光复位操作确定部214确定需要执行光复位处理(步骤S43:是)。光复位操作确定部214向滤光片控制部216和光源控制部218输出指示需要执行光复位处理的决定,并且在显示控制面板56上显示该决定。光复位操作确定部214也可以从扬声器58输出指示该决定的声音。
在步骤S44,滤光片控制部216向切换滤光片76施加电压(参见图3(a)、图4(a)、图6(a)、图9到图12(b)、图13(b)和图14),以将调光镜膜层122从反射镜状态切换到透明状态。光源控制部218驱动复位光源78以开始发射复位光132。结果,在步骤S45,复位光132透过调光镜膜层122并且透过闪烁体74施加到光检测基板72,由此对像素190进行光复位。之后,光源控制部218停止从复位光源78发射复位光132,由此完成复位处理。另一方面,在步骤S46中,滤光片控制部216确定接下来执行的运动图像摄影模式是低速运动图像摄影模式。
由于低速运动图像摄影模式是相对低帧速率的运动图像摄影模式,摄影间隔相对长并且发光二极管的温度升高不明显,因此,可以不需要光复位处理。此外,由于摄影间隔相对长,所以如果执行光复位处理,则能够提供可以用于切换滤光片76在图像摄影循环之间进行切换的时段。
如果下一个图像摄影模式是低速运动图像摄影模式(步骤S46:是),则在步骤S47,滤光片控制部216向滤光片76施加与在步骤S44中施加电压极性相反的电压,以将调光镜膜层122从透明状态切换到反射镜状态。在步骤S47,执行图17中的步骤S9以开始该低速运动图像摄影模式。
在步骤S43,在由于图21(a)中的时段T相对长而使得光电二极管的温度不特别高的情况下,或者在即使不进行复位操作由暗电流导致的噪声的影响也很小的情况下,或者如果前一个图像摄影模式是放射线剂量相对低的静止图像摄影模式,则光复位操作确定部214确定复位是不必要的(步骤S43:否),并且将该决定输出到滤光片控制部216和光源控制部218,并且还在显示控制面板56上显示。之后,滤光片控制部216执行步骤S46的确定处理。
此外,如果下一个运动图像摄影模式是高速运动图像摄影模式(步骤S46:否),则在步骤S48,滤光片控制部216确定调光镜膜层122应保持在透明状态。之后,执行图17的步骤S9以开始该高速运动图像摄影模式。
如果步骤S43中的决定是否定的(步骤S43:否),则调光镜膜层122有可能当前处于反射镜状态。因此,在步骤S46中,如果滤光片控制部216确定下一个运动图像摄影模式是高速运动图像摄影模式(步骤S46:否),则在步骤S48中,滤光片控制部216可以向切换滤光片76施加电压以将调光镜膜层122从反射镜状态切换到透明状态。
如果调光镜膜层122即使在静止图像摄影模式之后运动图像摄影模式(低速运动图像摄影模式)期间也保持在反射镜状态,或者如上面在[3]中描述的那样,如果在一帧中,调光镜膜层122在反射镜状态和透明状态之间交替地切换并且在运动图像摄影模式(例如,高速运动图像摄影模式)中执行复位,则如图23中的虚线所指示的,可以跳过步骤S46的处理,并且可以执行步骤S47以将调光镜膜层122切换到反射镜状态。
在运动图像摄影模式(例如,高速运动图像摄影模式)中,调光镜膜层122可以保持在透明状态,或者如果调光镜膜层122的切换时间比帧速率长,则可以跳过步骤S46和S47。
[5]下面,将描述根据包括按照运动图像摄影模式和用于拍摄至少一个静止图像的图像摄影模式的序列(按此顺序)的图像摄影顺序的放射线图像摄影处理,切换滤光片76在运动图像摄影模式切换到静止图像摄影模式时在反射镜状态和透明状态之间切换(参见图21(b))。
将描述这样一种情况,在运动图像摄影模式中,调光镜膜层122(参见图6(a)、图9到图12(b)、图13(b)和图14)在一帧中保持反射镜状态、保持透明状态,或者另选地在反射镜状态和透明状态之间切换,并且在运动图像摄影模式切换到静止图像摄影模式的时段T之后,调光镜膜层122在静止图像摄影模式中保持反射镜状态。因此,在运动图像摄影模式切换到静止图像摄影模式的时段T期间,调光镜膜层122的状态也改变。放射线图像摄影处理[5]中的运动图像摄影模式也指低速运动图像摄影模式或者高速运动图像摄影模式。
首先,在图16中的步骤S5之后,如果图像摄影顺序中所包括的图像摄影方法在步骤S31和在步骤S32表示按照运动图像摄影模式和静止图像摄影模式的顺序的序列(步骤S32:否;步骤S32:是)(参见图22),并且如果运动图像摄影模式是低速运动图像摄影模式(步骤S33:是),则在步骤S7和随后的步骤中,在调光镜膜层122处于反射镜状态的情况下执行低速运动图像摄影模式。
另一方面,如果运动图像摄影模式是高速运动图像摄影模式(步骤S33:否),则控制进行到图18中的步骤S21到S24。当在拍摄图像前将光检测器件94复位之后,执行图19中的步骤S8和后续步骤。
之后,在步骤S13,在确定尚未完成对全部放射线图像的拍摄(步骤S13:否)(参见图17)之后,由于从图像摄影顺序确定部210发送的决定在步骤S41(参见图23)和步骤S51(参见图24)中指示按照运动图像摄影模式和静止图像摄影模式的顺序的序列(步骤S41:否;步骤S51:是),则在步骤S52中,光复位操作确定部214确定当前时间是否表示将运动图像摄影模式切换到静止图像摄影模式的时刻。
在步骤S52,如果光复位操作确定部214确定当前时间表示将运动图像摄影模式切换到静止图像摄影模式的时刻(即,时段T中的下一个模式是静止图像摄影模式(步骤S52:是),则光复位操作确定部214在步骤S53确定是否执行光复位处理。
如果将在静止图像摄影模式中获取仅具有轻微噪声的放射线图像,或者如果运动图像摄影模式的帧速率被与光电二极管的温度相对应的帧速率阈值Fth高(参见图20),则光复位操作确定部214在步骤S53中确定需要执行光复位处理(步骤S53:是)。光复位操作确定部214向滤光片控制部216和光源控制部218输出指示要执行光复位处理的决定,并且还在显示控制面板56上显示该决定。光复位操作确定部214也可以从扬声器58输出指示该决定的声音。
在步骤S54,滤光片控制部216向切换滤光片76施加电压,以由此将调光镜膜层122从反射镜状态切换到透明状态。光源控制部218驱动复位光源78以开始发射复位光132。在步骤S55中,复位光132通过调光镜膜层122并且通过闪烁体74施加到光检测基板72,由此开始用于复位光检测器件94(即,像素190)的光复位处理。之后,控制进行到图16中的步骤S7,以将调光镜膜层122切换到反射镜状态。接着,执行图17中的步骤S8及后续步骤,以由此进行静止图像摄影模式。
另外,在步骤S52,如果光复位操作确定部214确定当前时间不是运动图像摄影模式应切换到静止图像摄影模式的时刻(即,下一个模式还是运动图像摄影模式)(步骤S52:否),则光复位操作确定部214在步骤S56中确定下一个运动图像摄影模式是否是低速运动图像摄影模式。
如果下一个运动图像摄影模式是低速运动图形摄影模式(步骤S56:是),则执行图17中的步骤S9。如果下一个运动图像摄影模式是高速运动图形摄影模式(步骤S56:否),则执行图19中的步骤S25。
如果时段T长且预期即使不进行光复位处理、或者如果运动图像摄影模式的帧速率比与光电二极管的温度相对应的帧速率阈值Fth低也可以在静止图像摄影模式中获取仅具有轻微噪声的高质量的放射线图像,则光复位操作确定部214在步骤S53中确定不需要进行光复位处理(步骤S53:是)。光复位操作确定部214在显示控制面板56上显示该决定。之后,在图17的步骤S8及后续步骤中,执行静止图像摄影模式。
此外,在运动图像摄影模式中,如果调光镜膜层122保持透明状态,则如图24的虚线所示,可以跳过步骤S54,并且可以直接执行步骤S55的光复位操作。
在步骤S53,如果光复位操作确定部214基于光电二极管的温度确定是否应执行光复位处理,则如以上针对放射线图像摄影处理[3]所描述的那样,光复位操作确定部214可以根据从不被放射线16照射的像素190读取的像素值来检测光电二极管的温度,以基于与所检测到的温度相对应的帧速率阈值Fth(或者Fth0)以及运动图像摄影模式的帧速率来确定是否应执行光复位处理。
[6]下面,将描述根据包括具有不同帧速率的两个运动图像摄影模式的图像摄影顺序的放射线图像摄影处理(参见图21(c)的一部分)。
在此情况下,按照顺序执行低速运动图像摄影模式和高速运动图像摄影模式的序列,或者按照顺序执行高速运动图像摄影模式和低速运动图像摄影模式的序列,以执行放射线图像摄影处理。
根据放射线图像摄影处理[6],不同于放射线图像摄影处理[4]和[5],即使在放射线图像摄影处理期间根据光电二极管的温度或者图像摄影间隔而改变帧速率(由于从低速运动图像摄影模式切换到高速运动图像摄影模式,或者由于从高速运动图像摄影模式切换到低速运动图像摄影模式),调光镜膜层122(参见图6(a)、图9到图12(b)、图13(b)和图14)可以继续保持透明状态,或者另选地,调光镜膜层122可以在一帧中在反射镜状态和透明状态之间交替地切换。
在图16中的步骤S5之后,在步骤S31(参见图22)和步骤S32中依次执行图像摄影顺序中包括的两个运动图像摄影模式(步骤S31:否;步骤S32:否),并且如果图像摄影顺序指示初始执行低速运动图像摄影模式(步骤S34:是),则在图16中的步骤S7及后续步骤中,在将调光镜膜层122设定为反射镜状态的情况下执行低速运动图像摄影模式。
另一方面,如果图像摄影顺序指示初始地执行高速运动图像摄影模式(步骤S34:否),则在拍摄图像之前,执行图18中的步骤S21到S24的序列,并且在光复位处理之后执行图17中的步骤S8及后续步骤的序列。
在确定尚未完成全部运动图像的拍摄(步骤S13:否)之后,如果来自图像摄影顺序确定部210的决定指示在图23中的步骤S41(步骤S41:否)和图24中的步骤S51(步骤S51:否)中依次执行两个图像摄影模式,并且在图25中的步骤S61中,如果该确定指示低速运动图像摄影模式和高速运动图像摄影模式按顺序依次进行(步骤S61:是),则光复位操作确定部214(参见图15)在步骤S62确定是否应将调光镜膜层122应切换到透明状态。
更具体地,由于高速运动图像摄影模式的图像摄影间隔比低速运动图像摄影模式的图像摄影间隔短,所以即使调光镜膜层122在一帧中交替地切换到反射镜状态和透明状态,如果切换时间比图像摄影时间长,也难以执行光复位处理。
因此,如果调光镜膜层122到反射镜状态或者透明状态的切换不能跟上高速运动图像摄影模式的帧速率,则如图21(c)所示,需要在图像摄影间隔相对长的低速运动图像摄影模式期间将调光镜膜层122从反射镜状态切换到透明状态。
在图25的步骤S62中,如果光复位操作确定部214确定调光镜膜层122要从反射镜状态切换到透明状态(步骤S62:是),则光复位操作确定部214向滤光片控制部216输出该决定并且还在显示控制面板56上显示该决定。在步骤S63,滤光片控制部216向切换滤光片76施加电压(参见图3(b)、图4(a)、图6(a)、图9到图12(b)、图13(b)和图14)以由此将调光镜膜层122从反射镜状态切换到透明状态。
接着,在步骤S64,光复位操作确定部214确定是否需要执行光复位处理。
如果低速运动图像摄影模式的帧速率比与光电二极管的温度相对应的帧速率阈值Fth高(参见图20),则光复位操作确定器214在步骤S64中确定光复位处理是必要的(步骤S64:是),并且向滤光片控制部216和光源控制部218输出有必要执行光复位处理的决定,并且在显示控制面板56上显示该决定。扬声器58也可以输出表示该决定的声音。
滤光片控制部216将调光镜膜层122保持在透明状态,并且光源控制部218驱动复位光源78以开始发射复位光132。在步骤S65,复位光132透过调光镜膜层122并且通过闪烁体74施加到光检测基板72,由此使光检测器件94(即,像素190)复位。在光复位处理完成之后,调光镜膜层122保持透明状态。接着,执行图17中示出的步骤S9及后续步骤,即,执行低速运动图像摄影模式。
另一方面,在步骤S62,光复位操作确定部214决定调光镜膜层122应保持反射镜状态(步骤S62:否),也就是说,如果调光镜膜层122到反射镜状态或者透明状态的切换能够足以跟上高速运动图像摄影模式的帧速率,或者如果调光镜膜层122因为在从低速运动图像摄影模式切换到高速运动图像摄影模式之前剩余特定时段而应保持反射镜状态,则跳过步骤S63到S65,并且执行步骤S9及后续步骤,同时调光镜膜层122保持反射镜状态。
此外,在步骤S64,如果光复位操作确定部214确定光复位处理不是必要的(步骤S64:否),即使调光镜膜层122切换到透明状态,执行步骤S9及后续步骤,同时调光镜膜层122保持透明状态。
如果调光镜膜层122在之前的运动图像摄影模式中已经处于透明状态,则在步骤S61中进行肯定确定之后,可以跳过步骤S62和S63,并且可以执行步骤S64。
如果按照顺序依次执行高速运动图像摄影模式和低速运动图像摄影模式(步骤S61:否),则在图26中的步骤S71,光复位操作确定部214确定是否需要执行光复位处理。
如果运动图像摄影模式的帧速率比与光电二极管的温度相对应的帧速率阈值Fth高,则光复位操作确定部214在步骤S71中确定光复位处理是必要的(步骤S71:是),并且向滤光片控制部216和光源控制部218输出该决定,同时在显示控制面板56上显示该决定。扬声器58也可以输出表示该决定的声音。
滤光片控制部216向切换滤光片76施加电压,以将调光镜膜层122从反射镜状态切换到透明状态。光源控制部218驱动复位光源78以开始发射复位光132。在步骤S72,复位光132透过调光镜膜层122并且通过闪烁体74施加到光检测基板72,由此对光检测器件94(即,像素190)执行光复位处理。之后,光源控制部218停止驱动复位光源78以完成光复位处理。在步骤S73,滤光片控制部216确定调光镜膜层122是否应切换到反射镜状态。
如果调光镜膜层122到反射镜状态或者透明状态的切换能够足以跟得上高速运动图像摄影模式的帧速率(步骤S73:是),则滤光片控制部216向切换滤光片76施加与在步骤S72施加的电压极性相反的电压,以在步骤S74将调光镜膜层122从透明状态切换到反射镜状态。之后,执行图17所示的步骤S9及后续步骤。
如果调光镜膜层122到反射镜状态或者透明状态的切换不能跟上高速运动图像摄影模式的帧速率(步骤S73:否),则滤光片控制部216将调光镜膜层122保持在透明状态,之后执行图17所示的步骤S9即后续步骤。
此外,在步骤S71中,如果运动图像摄影模式的帧速率比与光电二极管的温度相对应的帧速率阈值Fth低,则光复位操作确定部214确定光复位处理不是必要的(步骤S71:否),并且向滤光片控制部216和光源控制部218输出该确定结果,同时在显示控制面板56上显示该确定结果。
[7]下面,将描述根据包括具有不同帧速率的两个运动图像摄影模式以及用于拍摄至少一个静止图像的图像摄影模式的图像摄影顺序的放射线图像摄影处理(参见图21(c))。
在此情况下,例如,如图21(c)所示,由于按照顺序执行静止图像摄影模式、低速运动图像摄影模式和高速运动图像摄影模式,直接应用放射线图像摄影处理[4]并且没有修改从静止图像摄影模式到低速运动图像摄影模式的切换。
此外,可以将放射线图像摄影处理[6]直接应用于从低速运动图像摄影模式到高速运动图像摄影模式的切换。更具体地,如果调光镜膜层122(参见图6(a)、图9到图12(b)、图13(b)和图14(b))在低速运动图像摄影模式切换到高速运动图像摄影模式之后在一帧中切换到反射镜状态或者透明状态,则存在切换时间不能跟上帧速率的可能性。因此,如图21(c)所示,调光镜膜层122在低速运动图像摄影模式的图像摄影循环之间预先从反射镜状态切换到透明状态,并且在高速运动图像摄影模式期间保持透明状态,因此能够可靠地执行光复位处理。具体地,在对被摄体14的关注区域(ROI)执行的高速运动图像摄影模式中(参见图1),通过执行光复位处理并同时将调光镜膜层122保持在透明状态,能够可靠地减少放射线图像中的噪声。
根据处理[7],除了图21(c)中示出的情况,还可以实现其它情况,例如,按照从高速运动图像摄影模式到低速运动图像摄影模式接着到静止图像摄影模式的顺序执行图像摄影的情况,或者在低速运动图像摄影模式和高速运动图像摄影模式之间执行静止图像摄影模式的情况。当然,还可以针对这些图像摄影模式适当地应用处理[4]到[6]。
根据本实施方式,基于帧速率和光电二极管的温度来确定是否需要光复位处理。如果对光检测器件94执行光复位处理,则光检测器件94被复位,以将电荷充分地嵌入光电二极管的杂质能级,以由此消除帧之间由于光电二极管的温度升高而引起的从杂质能级释放的电荷量的变化。因此,如果在运动图像摄影模式等中拍摄了多个图像,则使从杂质能级释放的电荷的量在每一帧中恒定。因此,在拍摄了多个图像并且对图像执行了光复位处理的放射线图像摄影处理[2]到[7]中,在步骤S12中,盒控制部182或控制台22可以执行用于去除由从放射线图像释放的特定电荷量导致的噪声(即,校正发射线图像)的图像处理序列。因而,可以在显示控制面板56和显示装置24上显示免除噪声的高质量放射线图像。
包含根据本实施方式的电子盒20的放射线图像摄影系统10如上所述地操作。
本实施方式的变型例
下面,将详细描述电子盒20(电子盒20A到20D)的变型例和根据第二到第四实施方式的电子盒20B到20D。
图27(a)和图27(b)示出用于更准确和更有效地检测光电二极管的温度的切换滤光片76。
更具体地,在调光镜膜层122的一部分中限定了用于一直允许复位光132透过的窗口230。窗口230应优选地布置在朝向光检测器件94的位置,该位置位于预期温度会升高的区域中。更优选地,窗口230应布置在朝向光检测器件94的位置,该位置位于放射线16不照射的区域中。
如果调光镜膜层122处于反射镜状态,则在复位光源78发射复位光132的情况下,大部分复位光132被处于反射镜状态的调光镜膜层122反射向复位光源78。然而,复位光的一部分向窗口230行进,除了透过平坦化膜96而施加到朝向窗口230的光检测器件94(即,不被放射线16照射的光电二极管)以外,该部分复位光透过窗口230并施加到闪烁体74。
如果朝向窗口230的光检测器件94被复位光132照射,则光检测器件94检测并且存储复位光132作为电荷。如前所述,由于光检测器件94是被布置在不被放射线16照射的位置的光电二极管的形式,如果所存储的电荷被读出作为电信号,则所述电信号表示取决于暗电流信号的像素值。因此,温度检测部212(参见图15)检测与暗电流信号相对应的光电二极管的温度。接着,光复位操作确定部214识别取决于所检测到的温度的帧速率阈值Fth(参见图20),并且基于所识别的帧速率阈值Fth和运动图像摄影模式的帧速率之间的比较结果来确定是否应执行光复位处理。如果光复位操作确定部214确定需要光复位处理,则滤光片控制部216可以将调光镜膜层122从反射镜状态切换到透明状态。
图28(a)到图29(b)示出了根据第二示例的电子盒20B的具体结构细节。
首先,如图28(a)所示,在气相沉积基板240上形成薄膜形式的闪烁体74,剥离层242夹在气相沉积基板240与闪烁体74之间。接着,如图28(b)所示,通过CVD(化学气相沉积),闪烁体74被防潮保护层86密封以使用聚封二甲苯覆盖柱状晶体结构84的柱。接着,如图28(c)所示,在光检测基板72作为转印体的情况下,闪烁体74的远端部分和光检测器基板72被结合层88a接合到一起,或者被粘接层88b彼此粘接。根据已知的转印技术,闪烁体74可以与用作转印体的光检测基板72接合或者粘接(转印)。
接着,如图29(a)所示,利用未示出的激光束照射剥离层242,以从闪烁体74剥离气相沉积基板240和剥离层242。之后,如图29(b)所示,闪烁体的非柱状晶体部分82被去除,并且按照图4(b)所示的顺序将光检测基板72、闪烁体74、切换滤光片76和复位光源78组装在壳体44内,由此将放射线检测部70容纳在壳体44内,如图30(a)所示。
如果气相沉积基板240由复位光132不能透过的材料制成,则如图28(a)到图29(a)所示,必须经由剥离层242形成膜形式的闪烁体74。
与此相反,如果气相沉积基板244由复位光132可透过的材料制成,则如图30(b)所示,可以省去剥离层242,并且可以在气相沉积基板244上直接形成闪烁体74。在此情况下,因为非柱状晶体部分82包括造成可见光130散射或反射的特征,在复位光源78的方向上行进的可见光130连同与被处于反射镜状态的调光镜膜层122反射的可见光130还可以被更有效率地反射向光检测基板72。
除了玻璃基板以外,诸如聚酰亚胺膜、聚芳酯膜、双轴延长聚苯乙烯膜、芳纶膜或生物纳米纤维膜的可透光且柔性的塑料膜可以用作气相沉积基板244,其对复位光132透明。
此外,如图31所示,可以省去气相沉积基板244,并且可以使非柱状晶体部分82和切换滤光片76彼此接触。按照此方式,可以更有效地执行上述的可见光130的反射。
如图4(b)和图30(a)到图31所示,除了被接合层88a彼此接合或者通过粘接层88b彼此粘接在一起的光检测基板72和闪烁体74,根据第二示例的电子盒20B与根据第一示例的电子盒20A(参见图6(a))大致相同,因此可以不加修改地应用上述情况[1]到[7]。
此外,在图28(a)到图31的描述中,说明了形成具有非柱状晶体部分82的闪烁体74的情况。然而,在第二示例中,在确定气相沉积条件从而不形成非柱状晶体部分82之后,可以根据这种条件在气相沉积基板240上气相沉积闪烁体74。由此,可以避免非柱状晶体部分82使光散射。
图32(a)和图32(b)是示出根据第三示例和第四示例的在放射线检测部70附近的电子盒20C和20D的片段截面图。根据第三示例和第四示例的电子盒20C和20D不同于根据第一示例和第二示例的电子盒20A和20B(参见图6(a)和图30(a))之处在于,放射线检测部70被竖直翻转或者上下倒置。
在根据第三示例和第四示例的电子盒20C和20D的情况下,透过被摄体14的(参见图1)放射线16经过复位光源78和切换滤光片76到达闪烁体74,闪烁体74将放射线转换为可见光130(参见图11(a)和图11(b)),并且光检测基板72将可见光130转换为电信号。在此情况下,由于复位光源78在壳体44中布置在照射面46侧,因此存在着由于复位光源78被放射线16照射而能够错误地产生复位光132的问题。
由此,在根据第三示例和第四示例的电子盒20C和20D的情况下,如果调光镜膜层122至少在被施加放射线16期间处于反射镜状态,则由于错误地产生的复位光132被调光镜膜层122反射向复位光源78,向光检测基板72施加的复位光132被阻挡,因而可以防止放射线图像的模糊。另外,通过将调光镜膜层122设定在反射镜状态,在复位光源78的方向上行进的可见光130能够被反射向光检测基板72,结果,可以提高光检测基板72的光检测器件94对可见光130的灵敏度。
在根据第三示例和第四示例的电子盒20C和20D中,由于需要至少在施加放射线16时将调光镜膜层122设定在反射镜状态,因此只能对在施加放射线16期间调光镜膜层122可保持在反射镜状态的操作应用情况[1]到[7]。
本实施方式的优点
如上所述,在根据本实施方式的电子盒20(20A到20D)的情况下,如果切换滤光片76切换到对于复位光132而言的透明状态,则复位光源78可以通过切换滤光片76和闪烁体74向光检测基板72施加复位光132,以便由此对光检测基板72充分地执行光复位处理。
另一方面,如果切换滤光片76切换到对复位光132而言的反射镜状态,在由闪烁体74从放射线16转换而来的荧光(即,可见光130)中,荧光中的被引导向复位光源78的部分被切换滤光片76反射向光检测基板72,并且反射光(可见光130)透过闪烁体74行进而不透过复位光源78,并且施加到光检测基板72。因此,可以获得不模糊的高质量放射线图像,并且增加了施加到光检测基板72的可见光130的量,由此提高了光检测器板72对可见光130的灵敏度。
因此,根据本实施方式,由于光检测基板72、闪烁体74、切换滤光片76和复位光源78按此顺序依次布置,并且切换滤光片76对复位光132选择性地可透过和不可透过,可以对光检测基板72充分执行光复位处理,并且可以提高光检测基板72对可见光130的灵敏度,并且可抑制放射线图像的模糊。
此外,基于图像摄影顺序,切换滤光片76可以切换到透明状态(可透过状态)以使复位光132透过,或者切换到反射镜状态(不可透过状态)以向光检测基板72反射可见光130并向复位光源78反射复位光132。因此,根据针对被摄体14的图像摄影方法(静止图像摄影模式或运动图像摄影模式),切换滤光片76可以保持透明状态或者反射镜状态,或者切换到透明状态或者反射镜状态,由此可靠并有效地对光检测基板72执行光复位处理,并且高灵敏度地获取被防止变得模糊的高质量放射线图像。如果处于反射镜状态的切换滤光片76向光检测基板72反射可见光130,则增加了施加到光检测基板72的可见光130的量。因此,可以减少施加到被摄体14的放射线16的量,由此减小施加到被摄体14的放射线16的曝光量。
更具体地,如果所述图像摄影顺序包括用于拍摄至少一个放射线图像的放射线图像摄影模式或具有帧速率比帧速率阈值Fth(或Fth0)低的运动图像摄影模式(即,低速运动图像摄影模式),则切换滤光片76可以保持反射镜状态。
上述图像摄影模式特别要求高灵敏度地获取高质量放射线图像。由于这些图像摄影模式中的图像摄影间隔相对长,光电二极管的温度不显著升高,并且预期在被杂质能级束缚的电荷被再次释放的情况下造成的噪声不会极大地影响所拍摄的放射线图像。
因此,如果接收到上述图像摄影顺序,则切换滤光片76保持反射镜状态以使得不执行光复位处理,并且还使得被闪烁体74从放射线16转换而来的可见光130被反射向光检测基板72,由此增加施加到光检测基板72的可见光130的量。结果,可以很容易以高灵敏度获取被防止变得模糊的低噪声、高质量的放射线图像。
此外,如果图像摄影顺序包括运动图像摄影模式特别是高速运动图像摄影模式,则切换滤光片76可以保持透明状态。
在运动图像摄影模式的情况下,由于长时间执行图像摄影,因此光电二极管的温度趋于上升,并且可以预期由于被杂质能级束缚的电荷的再次释放而造成的噪声可能对放射线图像造成显著的负面影响。因此,通过将切换滤光片76保持在透明状态,可以在各图像摄影事件之间不施加放射线16的时间这些复位,结果,可以减少放射线图像中存在的噪声。
此外,如果图像摄影顺序包括运动图像摄影模式特别是高速运动图像使用模式,则切换滤光片76在被摄体14被放射线16照射的每一帧中保持反射镜状态,并且在被摄体14不被放射线16照射的每一帧中保持透明状态。因此,切换滤光片76在反射镜状态和透明状态之间依次切换。
在此情况下,由于切换滤光片76在被摄体14被放射线16照射时在一帧内在反射镜状态和透明状态之间依次切换,切换滤光片76保持反射镜状态以可靠地向光检测基板72反射可见光130,由此增加了施加到光检测基板72的可见光130的量。在被摄体不被放射线16照射时,切换滤光片76保持透明状态以由此对光检测基板72充分执行光复位处理。
因此,在运动图像摄影模式中,切换滤光片76在一帧中在反射镜状态和透明状态之间交替地切换,以便于高灵敏度地获取高质量的放射线图像,并且还减少所获取的放射线图像中的噪声。为了实现反射镜状态和透明状态之间的这种依次切换状态,必须提供能够实现足以跟上运动图像摄影模式的帧速率的切换时间的切换滤光片76(即,具有比图像摄影循环之间的时间间隔短的切换时间的切换滤光片76)。因此,在灵敏度不能够跟上帧速率的切换滤光片76的情况下,应当保持透明状态。
此外,在图像摄影顺序包括运动图像摄影模式(高速运动图像摄影模式、低速运动图像摄影模式)和用于拍摄至少一个静止图像的静止图像摄影模式的情况下,切换滤光片76可以在运动图像摄影模式期间保持透明状态,可以在静止图像摄影模式期间保持反射镜状态,并且可以在运动图像摄影模式切换到静止图像摄影模式时从透明状态切换到反射镜状态,或者另选地,可以在静止图像摄影模式切换到运动图像摄影模式时从反射镜状态切换到透明状态。
这样,通过在改变图像摄影方法时对切换滤光片76的状态进行切换,可获取与图像摄影方法相对应的最优化放射线图像。
另外,在图像摄影顺序包括高速运动图像摄影模式和用于拍摄至少一个静止图像的静止图像摄影模式的情况下,切换滤光片76在静止图像摄影模式期间保持反射镜状态,而在高速运动图像摄影模式中的每一帧中,切换滤光片76在对被摄体16施加放射线16时保持反射镜状态,并且在不对被摄体14施加放射线16时保持透明状态。由此,切换滤光片76在反射镜状态和透明状态之间依次切换,并且可以在高速运动图像摄影模式切换到静止图像摄影模式时从在反射镜状态和透明状态之间依次切换的状态切换到反射镜状态,或者另选地,可以在静止图像摄影模式切换到运动图像摄影模式时从反射镜状态切换到在反射镜状态和透明状态之间依次切换的状态。
同样在这种类型的切换顺序的情况下,由于在改变图像摄影方法时可靠地切换切换滤光片76的状态,因此可以获取与图像摄影方法相对应的最优化的放射线图像。
此外,在图像摄影顺序包括低速运动图像摄影模式和高速运动图像摄影模式的情况下,切换滤光片76在低速运动图像摄影模式期间保持反射镜状态,在高速图像摄影模式期间保持透明状态,并且可以在低速运动图像摄影模式切换到高速运动图像摄影模式时从反射镜状态切换到透明状态,或者另选地,可以在高速运动图像摄影模式切换到低速运动图像摄影模式时从透明状态切换到反射镜状态。
这样,即使在放射线图像摄影处理期间图像摄影顺序的帧速率改变,通过在帧速率改变时切换切换滤光片76,可以可靠地获取取决于帧速率的最优化的放射线图像。
此外,在图像摄影顺序包括低速运动图像摄影模式和高速运动图像摄影模式的情况下,切换滤光片76在低速运动图像摄影模式期间保持反射镜状态,并且在不对被摄体14施加放射线16期间保持反射镜状态,并且在高速运动图像摄影模式中的每一帧中在不对被摄体14施加放射线16期间保持透明状态。由此,切换滤光片76在反射镜状态和透明状态之间依次切换,并且可以在低速运动图像摄影模式切换到高速运动图像摄影模式时从反射镜状态切换到在反射镜状态和透明状态之间依次切换的状态,或者另选地,可以在高速运动图像摄影模式切换到低速运动图像摄影模式时从在反射镜状态和透明状态之间依次切换的状态切换到反射镜状态。
即使使用其中帧速率在图像摄影期间改变的图像摄影顺序,假定切换滤光片的状态在帧速率改变时被切换,可以可靠地获取与帧速率相对应的最优化的放射线图像。
此外,在图像摄影顺序包括低速运动图像摄影模式和高速运动图像摄影模式的情况下,如果切换顺序包括按照低速运动图像摄影模式和高速运动图像摄影模式的顺序的图像摄影序列,则当在低速图像摄影模式中保持反射镜状态达预定数量个帧之后,切换滤光片76可以切换到透明状态,并且接着可以在切换之后的任何剩余帧和在高速运动图像摄影模式中保持透明状态,或者另选地,如果切换顺序包括按照高速运动图像摄影模式和低速运动图像摄影模式的顺序的图像摄影序列,则当在高速运动图像摄影模式中和低速图像摄影模式中的预定数量个帧中保持透明状态之后,切换滤光片76可以切换到反射镜状态,并且接着可以在切换之后的任何剩余帧中保持反射镜状态。
由于反射镜状态和透明状态之间的切换需要时间这个事实,可能在低速运动图像摄影模式和高速运动图像摄影模式之间切换时发生不能顺利执行反射镜状态和透明状态之间的切换的情况。因此,按照前述方式,通过在低速运动图像摄影模式期间执行反射镜状态和透明状态之间的切换,能够可靠地避免由于被杂质能级束缚的电荷接着在在高速运动图像摄影模式中被再次释放电荷而造成的放射线图像中的噪声的添加。
在图像摄影顺序包括两种类型的运动图像摄影模式以及用于拍摄至少一个静止图像的静止图像摄影模式的情况下,切换滤光片76在静止图像摄影模式中保持反射镜状态,并且可以在运动图像摄影模式切换到静止图像摄影模式时从切换滤光片76与运动图像摄影模式相对应的状态切换到反射镜状态,或者另选地,可以在静止图像摄影模式切换到运动图像摄影模式时从反射镜状态切换到切换滤光片76与运动图像摄影模式相对应的状态。
这样,即使图像摄影顺序包括静止图像摄影模式,通过如上所述地切换切换滤光片76,也能够在各个图像摄影模式中容易地获取最优化的放射线图像。
在电子盒20的情况下,光检测基板72包括用于将可见光130转换为电信号的光检测器件94,并且切换滤光片76包括在其一部分中限定的窗口230,窗口230用于使复位光132始终从切换滤光片76中透过。如果复位光源78通过窗口230向光检测器件94中的朝向窗口230的一个施加复位光132,则被复位光132照射的光检测器件94检测由复位光132产生的暗电流信号。根据暗电流信号和图像摄影顺序,基于光检测器件94的温度,切换滤光片76可以切换到反射镜状态或者切换到透明状态。
由被杂质能级束缚的电荷的释放而产生的噪声级可以随着光电二极管形式的光检测器件94的温度而改变。因此,需要根据光检测器件94的温度来改变帧速率阈值Fth。因此,通过基于温度并根据暗电流信号和图像摄影顺序将切换滤光片76切换到反射镜状态或者透明状态,可以有效地减少取决于光检测器件94的温度的变化的噪声。
根据本实施方式,不同于常规处理,基于帧速率和光电二极管的温度来确定是否需要光复位处理。如果执行光复位处理,则在杂质能级中嵌入足够量的电荷以由此消除帧之间由于光电二极管的温度升高引起的从杂质能级释放出的电荷量的变化。结果,利用图像处理序列,可以从放射线图像中去除(校正)由于以特定速率释放的电荷而引起的噪声,由此能够获取更高质量的放射线图像。
此外,切换滤光片76包括调光镜膜层122,该调光镜膜层122被以电的方式控制为使复位光132可透过或者不可透过。闪烁体74被布置在调光镜膜层122侧,并且复位光源78被布置在透明基板110侧。因此,切换滤光片76可容易并且有效地切换到可透过状态或者不可透过状态(反射镜状态)。
复位光源78是发光元件142的阵列、背光或电致发光光源的形式,其朝向光检测基板72地布置,切换滤光片76和闪烁体74夹在复位光源78和光检测基板72之间。
在此情况下,背光形式的复位光源78使得能够将冷阴极射线管152和发光元件162布置在不被放射线16照射的区域中。因此,防止了冷阴极射线管152和发光元件162由于放射线16而劣化。如果复位光源78是有机电致发光光源的形式,则可以使复位光源78的尺寸小。
此外,如果光检测基板72的光检测器件94由有机光电导体或非晶氧化物半导体制成,并且TFT 92由有机半导体、非晶氧化物半导体或碳纳米管制成,则光检测器件94和TFT 92可在低温沉积为膜。
倾斜光阻挡层102被夹在光检测基板72和闪烁体74之间,由此使得能够提高光检测基板72对可见光130的灵敏度,并且防止放射线图像变得模糊。
本发明不限于例示的本实施方式的细节,但是可以如下地做出所例示的处理的各种处理变型。
更具体地,根据放射线图像摄影处理[1]到[7],光复位操作确定部214基于相对于帧速率阈值Fth的帧速率大小来确定是否需要对光检测器件94执行光复位处理。然而,光复位操作确定部214还可以根据以下处理(1)到(3)中的任一个来确定是否需要执行光复位处理。
(1)如果在运动图像摄影模式期间拍摄的图像的数量超过预定阈值,则光复位操作确定部214确定需要执行光复位处理。
(2)由于放射线图像中的噪声级随着光检测器件94的温度升高而增加,如果所获取的放射线图像中的噪声级超出预定阈值,则光复位操作确定部214可以确定需要执行光复位处理。
(3)在放射线图像摄影处理[6]中,如果按照顺序依次执行高速运动图像摄影模式和低速运动图像摄影模式(即,如果在运动图像摄影模式中高的帧速率改变为低的帧速率),不一定由于低帧速率就可以确定不需要光复位处理。换句话说,如果在高速运动图像摄影模式期间对光检测器器件94反复执行光复位处理,则光检测器器件94的温度有可能升高。因此,光复位操作确定部214可以确定需要执行光复位处理以消除高速运动图像摄影模式的负面影响。
光复位操作确定部214可以根据处理(1)到(3)来确定是否需要执行光复位处理,而不是基于帧速率来确定是否需要执行光复位处理。光复位操作确定部214还可以基于帧速率与处理(1)到(3)中的任一个和帧速率的组合来确定是否需要执行光复位处理。此外,光复位操作确定部214还可以基于帧速率与处理(1)到(3)中的全部处理的组合来确定是否需要执行光复位处理。
尽管已经详细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特定优选实施方式,但应理解,可以对实施方式进行各种变化和修改而不背离由所附的权利要求阐述的本发明的范围。

Claims (21)

1.一种放射线图像摄影装置,包括:
闪烁体(74),其用于将放射线(16)转换成荧光(130);
光检测基板(72),其用于将所述荧光(130)转换成电信号;
复位光源(78),其用于向所述光检测基板(72)施加复位光(132);以及
切换滤光片(76),其能够选择性地使所述复位光(132)透过和不透过,
其中,所述光检测基板(72)、所述闪烁体(74)、所述切换滤光片(76)和所述复位光源(78)按照此顺序布置,并且
如果使所述复位光(132)能够透过所述切换滤光片(76),则所述切换滤光片(76)允许所述复位光(132)通过所述闪烁体(74)施加到所述光检测基板(72),如果使所述复位光(132)不能透过所述切换滤光片(76),则所述切换滤光片(76)至少将所述荧光(130)反射向所述光检测基板(7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放射线图像摄影装置(20、20A到20D),其中:
所述闪烁体(74)将透过被摄体(14)的所述放射线(16)转换成所述荧光(130);
所述光检测基板(72)将所述荧光(130)转换成电信号,所述电信号表示所述被摄体(14)的放射线图像;并且
所述切换滤光片(76)能够基于关于拍摄所述被摄体(14)的所述放射线图像的图像摄影顺序,选择性地切换到能够使所述复位光(132)透过的透明状态、和向所述光检测基板(72)反射所述荧光(130)并且还向所述复位光源(78)反射所述复位光(132)的反射镜状态。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放射线图像摄影装置(20、20A到20D),其中:
如果所述图像摄影顺序包括用于拍摄至少一个静止图像的静止图像摄影模式或帧速率低于帧速率阈值的运动图像摄影模式,则所述切换滤光片(76)保持所述反射镜状态。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放射线图像摄影装置(20、20A到20D),其中:如果所述图像摄影顺序包括运动图像摄影模式,则所述切换滤光片(76)保持所述透明状态。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放射线图像摄影装置(20、20A到20D),其中:
如果所述图像摄影顺序包括运动图像摄影模式,则在利用所述放射线(16)照射所述被摄体(14)的同时,所述切换滤光片(76)在每一帧中都保持所述反射镜状态,而如果不利用所述放射线(16)照射所述被摄体(14),所述切换滤光片(76)保持所述透明状态,所述切换滤光片(76)藉此在所述反射镜状态和所述透明状态之间依次切换。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放射线图像摄影装置(20、20A到20D),其中:
如果所述图像摄影顺序包括运动图像摄影模式和用于拍摄至少一个静止图像的静止图像摄影模式,
则所述切换滤光片(76)在所述运动图像摄影模式中保持所述透明状态,并且在所述静止图像摄影模式中保持所述反射镜状态,并且所述切换滤光片(76)还在所述运动图像摄影模式切换到所述静止图像摄影模式时从所述透明状态切换到所述反射镜状态,或者在所述静止图像摄影模式切换到所述运动图像摄影模式时从所述反射镜状态切换到所述透明状态。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放射线图像摄影装置(20、20A到20D),其中:
如果所述图像摄影顺序包括帧速率比帧速率阈值高的运动图像摄影模式和用于拍摄至少一个静止图像的静止图像摄影模式,
则所述切换滤光片(76)在所述静止图像摄影模式中保持所述反射镜状态,并且在所述运动图像摄影模式中的每一帧中向所述被摄体(14)施加放射线(16)期间继续保持所述反射镜状态,并且在不对所述被摄体(14)施加放射线时保持所述透明状态,藉此依次执行所述反射镜状态和所述透明状态之间的切换,并且
所述切换滤光片(76)在所述运动图像摄影模式切换到所述静止图像摄影模式时从所述切换滤光片(76)在所述反射镜状态和所述透明状态之间依次切换的状态切换到所述反射镜状态,或者在所述静止图像摄影模式切换到所述运动图像摄影模式时从所述反射镜状态切换到所述切换滤光片(76)在所述反射镜状态和所述透明状态之间依次切换的状态。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放射线图像摄影装置(20、20A到20D),其中:
如果所述图像摄影顺序包括帧速率比帧速率阈值低的第一运动图像摄影模式和帧速率比所述帧速率阈值高的第二运动图像摄影模式,
则所述切换滤光片(76)在所述第一运动图像摄影模式期间保持所述反射镜状态,并且在所述第二图像摄影模式期间保持所述透明状态,所述切换滤光片(76)在所述第一运动图像摄影模式切换到所述第二运动图像摄影模式时从所述反射镜状态切换到所述透明状态,或者在所述第二运动图像摄影模式切换到所述第一运动图像摄影模式时从所述透明状态切换到所述反射镜状态。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放射线图像摄影装置(20、20A到20D),其中:
如果所述图像摄影顺序包括帧速率比帧速率阈值低的第一运动图像摄影模式和帧速率比所述帧速率阈值高的第二运动图像摄影模式,
则所述切换滤光片(76)在所述第一运动图像摄影模式中保持所述反射镜状态,或者在所述第二运动图像摄影模式中的每一帧中在利用所述放射线(16)照射所述被摄体(14)时保持所述反射镜状态并且在不利用所述放射线(16)照射所述被摄体(14)时保持所述透明状态,切换滤光片(76)藉此在所述反射镜状态和所述透明状态之间依次切换;并且
所述切换滤光片(76)在所述第一运动图像摄影模式切换到所述第二运动图像摄影模式时从所述反射镜状态切换到在所述反射镜状态和所述透明状态之间依次切换的状态,或者在所述第二运动图像摄影模式切换到所述第一运动图像摄影模式时从在所述反射镜状态和所述透明状态之间依次切换的状态切换到所述反射镜状态。
10.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放射线图像摄影装置(20、20A到20D),其中:
如果所述图像摄影顺序包括帧速率比帧速率阈值低的第一运动图像摄影模式和帧速率比所述帧速率阈值高的第二运动图像摄影模式,
如果所述图像摄影顺序包括按照所述第一运动图像摄影模式和所述第二运动图像摄影模式的顺序的图像摄影序列,则所述切换滤光片(76)在保持所述反射镜状态直至所述第一运动图像摄影模式中的预定帧之后切换到所述透明状态,并且接着在切换后的任何剩余帧中以及在所述第二运动图像摄影模式中保持所述透明状态,并且
如果所述图像摄影顺序包括按照所述第二运动图像摄影模式和所述第一运动图像摄影模式的顺序的图像摄影序列,则所述切换滤光片(76)在所述第二运动图像摄影模式中保持所述透明状态直至所述第一运动图像摄影模式中的预定帧为止,之后所述切换滤光片(76)切换到所述反射镜状态,并且接着在切换之后的任何剩余帧中保持所述反射镜状态。
11.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放射线图像摄影装置(20、20A到20D),其中:
如果所述图像摄影顺序还包括用于拍摄至少一个静止图像的静止图像摄影模式,则所述切换滤光片(76)在所述静止图像摄影模式中保持所述反射镜状态,并且在所述运动图像摄影模式切换到所述静止图像摄影模式时从与所述运动图像摄影模式相对应的状态切换到所述反射镜状态,或者在所述静止图像摄影模式切换到所述运动图像摄影模式时从所述反射镜状态切换到与所述运动图像摄影模式相对应的状态。
12.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放射线图像摄影装置(20、20A到20D),其中:
所述光检测基板(72)包括用于将所述荧光(130)转换成所述电信号的多个光检测器件(94);
所述切换滤光片(76)在其一部分中限定了窗口(230),所述窗口(230)用于始终使所述复位光(132)透过;
如果所述复位光源(78)通过所述窗口(230)向所述光检测器件(94)中的对着所述窗口(230)的一个光检测器件(94)施加所述复位光(132),则被所述复位光(132)照射的所述光检测器件(94)检测由所述复位光(132)产生的暗电流信号;并且
所述切换滤光片(76)基于所述光检测器件(94)的取决于所述暗电流信号的温度以及所述图像摄影顺序而切换到所述反射镜状态或所述透明状态。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放射线图像摄影装置(20、20A到20D),其中:所述切换滤光片(76)包括调光镜膜层(122),所述调光镜膜层(122)被以电的方式控制以能够使所述复位光(132)透过或不透过。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放射线图像摄影装置(20、20A到20D),其中:所述切换滤光片(76)包括能够使所述复位光(132)透过的透明基材(110),并且所述调光镜膜层(122)被布置在所述透明基材(110)上;并且
所述闪烁体(74)被布置在所述调光镜膜层(122)侧,并且所述复位光源(78)被布置在所述透明基材(110)侧。
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放射线图像摄影装置(20,20A到20D),其中:所述复位光源(78)包括对着所述光检测基板(72)布置的发光元件(142)的阵列、背光或电致发光光源,所述切换滤光片(76)和所述闪烁体(74)夹在所述复位光源(78)与所述光检测基板(72)之间。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放射线图像摄影装置(20、20A到20D),其中:
所述背光包括:导光板(15),其被布置在所述切换滤光片(76)的相对于所述闪烁体(74)的相反侧;光源(152、162),其被布置在所述导光板(150)侧部;反射片(156),其围绕所述导光板(150)和所述光源(152、162)布置;以及漫射片(154),其布置在所述导光板(150)的朝向所述切换滤光片(76)的表面上;
所述光源(152、162)向所述导光板(150)施加光;并且
施加到所述导光板(150)的所述光在所述反射片(156)和所述漫射片(154)的表面之间在所述导光板(150)中反复反射,之后所述光作为所述复位光(132)从所述漫射片(154)向所述切换滤光片(76)发射。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放射线图像摄影装置(20、20A到20D),其中:所述光源(152、162)包括发光二极管(162)或冷阴极射线管(152)。
18.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放射线图像摄影装置(20、20A到20D),其中:所述电致发光光源包括有机电致发光光源。
1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放射线图像摄影装置(20、20A到20D),还包括:
倾斜光阻挡层(102),其用于阻挡相对于施加所述放射线(16)的方向倾斜地传播的所述荧光(130)或所述复位光(132),所述倾斜光阻挡层(102)被夹在所述光检测基板(72)和所述闪烁体(74)之间。
2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放射线图像摄影装置(20、20A到20D),其中:沿着施加所述放射线(16)的方向,所述光检测基板(72)、所述闪烁体(74)、所述切换滤光片(76)和所述复位光源(78)按照此顺序依次布置,或者所述复位光源(78)、所述切换滤光片(76)、所述闪烁体(74)和所述光检测基板(72)按照此顺序依次布置。
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放射线图像摄影装置(20、20C、20D),其中:如果所述复位光源(78)、所述切换滤光片(76)、所述闪烁体(74)和所述光检测基板(72)沿着施加所述放射线(16)的方向按照此顺序依次布置,则所述切换滤光片(76)至少在施加所述放射线(16)时保持所述反射镜状态,以在向所述光检测基板(72)反射所述荧光(130)的同时向所述复位光源(78)反射所述复位光(132)。
CN201110369450.4A 2010-11-18 2011-11-18 放射线图像摄影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52549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JP2010-258184 2010-11-18
JP2010258184A JP5469040B2 (ja) 2010-11-18 2010-11-18 放射線画像撮影装置
JP2010-258184 2010-11-18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525498A true CN102525498A (zh) 2012-07-04
CN102525498B CN102525498B (zh) 2015-07-29

Family

ID=4606344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10369450.4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525498B (zh) 2010-11-18 2011-11-18 放射线图像摄影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8558184B2 (zh)
JP (1) JP5469040B2 (zh)
CN (1) CN102525498B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525500A (zh) * 2010-11-18 2012-07-04 富士胶片株式会社 放射线照像图像捕获装置
CN104023637A (zh) * 2011-10-25 2014-09-03 富士胶片株式会社 辐射线图像摄影系统以及辐射线检测装置
CN104510484A (zh) * 2013-10-04 2015-04-15 富士胶片株式会社 放射线图像摄影装置及消除光源的控制方法
CN108008442A (zh) * 2015-06-04 2018-05-08 东芝医疗系统株式会社 试验装置以及试验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1111960B1 (ko) * 2008-12-04 2012-06-12 한국전자통신연구원 플렉서블 에너지 변환소자 및 이의 제조방법
JP5450551B2 (ja) * 2011-09-29 2014-03-26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放射線撮影用カセッテ
WO2013046916A1 (ja) * 2011-09-30 2013-04-04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放射線撮影装置
KR20130140445A (ko) * 2012-06-14 2013-12-24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표시장치, 전원제어장치 및 그 구동 방법
US8872120B2 (en) 2012-08-23 2014-10-28 Semiconductor Energy Laboratory Co., Ltd. Imaging device and method for driving the same
DE102013217278B4 (de) 2012-09-12 2017-03-30 Semiconductor Energy Laboratory Co., Ltd. Photodetektorschaltung, Bildgebungsvorrichtung und Verfahren zum Ansteuern einer Photodetektorschaltung
JP6120512B2 (ja) * 2012-09-24 2017-04-26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医用情報処理装置、医用情報処理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TWI500926B (zh) * 2012-11-23 2015-09-21 Innocom Tech Shenzhen Co Ltd X光平板偵測裝置
JP6608132B2 (ja) * 2014-11-17 2019-11-20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放射線撮像装置および放射線撮像システム
JP6882114B2 (ja) * 2017-08-10 2021-06-02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放射線撮影システムとその作動方法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0025149A1 (en) * 1998-10-28 2000-05-04 Koninklijke Philips Electronics N.V. Computer tomograph detector
WO2007086485A1 (en) * 2006-01-25 2007-08-02 Canon Kabushiki Kaisha Radiation detection apparatus and radiation imaging system
JP2008096344A (ja) * 2006-10-13 2008-04-24 Canon Inc 放射線検出装置、及びシンチレータパネル
JP2008128885A (ja) * 2006-11-22 2008-06-05 Canon Inc 放射線検出装置
JP2008178522A (ja) * 2007-01-24 2008-08-07 Canon Inc 放射線撮像装置及びその駆動方法
CN101317104A (zh) * 2005-11-29 2008-12-03 佳能株式会社 辐射成像设备,其控制方法,以及存储有用于执行控制方法的程序的记录介质
CN101669041A (zh) * 2007-04-23 2010-03-10 皇家飞利浦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具有部分透明闪烁体衬底的探测器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034575A1 (de) * 2000-07-14 2002-01-24 Philips Corp Intellectual Pty Röntgendetektor mit verbesserter Lichtausbeute
DE102004003881B4 (de) * 2004-01-26 2013-06-06 Siemens Aktiengesellschaft Bildaufnahmevorrichtung
DE102004060870B4 (de) * 2004-12-17 2010-10-07 Siemens Ag Festkörperstrahlungsdetektor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0025149A1 (en) * 1998-10-28 2000-05-04 Koninklijke Philips Electronics N.V. Computer tomograph detector
CN101317104A (zh) * 2005-11-29 2008-12-03 佳能株式会社 辐射成像设备,其控制方法,以及存储有用于执行控制方法的程序的记录介质
WO2007086485A1 (en) * 2006-01-25 2007-08-02 Canon Kabushiki Kaisha Radiation detection apparatus and radiation imaging system
JP2008096344A (ja) * 2006-10-13 2008-04-24 Canon Inc 放射線検出装置、及びシンチレータパネル
JP2008128885A (ja) * 2006-11-22 2008-06-05 Canon Inc 放射線検出装置
JP2008178522A (ja) * 2007-01-24 2008-08-07 Canon Inc 放射線撮像装置及びその駆動方法
CN101669041A (zh) * 2007-04-23 2010-03-10 皇家飞利浦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具有部分透明闪烁体衬底的探测器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525500A (zh) * 2010-11-18 2012-07-04 富士胶片株式会社 放射线照像图像捕获装置
CN104023637A (zh) * 2011-10-25 2014-09-03 富士胶片株式会社 辐射线图像摄影系统以及辐射线检测装置
CN104023637B (zh) * 2011-10-25 2016-08-17 富士胶片株式会社 辐射线图像摄影系统以及辐射线检测装置
CN104510484A (zh) * 2013-10-04 2015-04-15 富士胶片株式会社 放射线图像摄影装置及消除光源的控制方法
CN104510484B (zh) * 2013-10-04 2018-12-14 富士胶片株式会社 放射线图像摄影装置及消除光源的控制方法
CN108008442A (zh) * 2015-06-04 2018-05-08 东芝医疗系统株式会社 试验装置以及试验方法
CN108008442B (zh) * 2015-06-04 2020-12-01 东芝医疗系统株式会社 试验装置以及试验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20126129A1 (en) 2012-05-24
JP2012105880A (ja) 2012-06-07
CN102525498B (zh) 2015-07-29
JP5469040B2 (ja) 2014-04-09
US8558184B2 (en) 2013-10-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525498A (zh) 放射线图像摄影装置
CN102525500B (zh) 放射线照像图像捕获装置
CN102949197B (zh) 放射线检测器和放射线图像摄影装置
US8829455B2 (en) Radiographic imaging device
US9513379B2 (en) Radiographic image capture device, system, program storage medium and method
CN103889327B (zh) 辐射线动态图像处理装置、辐射线动态图像摄影装置、辐射线动态图像摄影系统、以及辐射线动态图像处理方法
US8796623B2 (en) Radiation imaging device, radiation imaging system, and method for affixing radiation conversion panel in radiation imaging device
US8729484B2 (en) Radiographic imaging device and radiographic imaging system
US20130140464A1 (en) Radiation detection panel
JP5653829B2 (ja) 放射線撮影装置、放射線撮影システム及び放射線撮影方法
CN104685375B (zh) 放射线图像检测装置
CN202681954U (zh) 放射线检测装置
CN109085635B (zh) X射线探测器及其制造方法
CN102918418A (zh) 放射线成像装置
JP2012247281A (ja) 放射線撮影装置、及びシンチレータとその製造方法
US20140161228A1 (en) Radiography system and radiography method
JP5624447B2 (ja) 放射線検出装置及びシンチレータパネルの製造方法
CN104380711A (zh) 放射线图像摄影装置、放射线图像摄影系统、放射线图像摄影装置的控制方法及放射线图像摄影装置的控制程序
JP2012132768A (ja) 放射線検出パネル及びシンチレータの製造方法
CN102327123B (zh) 辐射照相图像检测装置
CN102028487A (zh) 便携式射线照相图像捕捉装置
WO2012023311A1 (ja) 放射線検出パネル
JP2012108052A (ja) 放射線画像撮影装置
JP2012093188A (ja) 放射線検出パネル
TWI801534B (zh) 放射線檢測器及放射線圖像攝影裝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0729

Termination date: 20211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