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516803B - 由油茶果壳制备的油茶果壳染液及其制备方法以及用其进行染色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由油茶果壳制备的油茶果壳染液及其制备方法以及用其进行染色的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516803B
CN102516803B CN201110414165XA CN201110414165A CN102516803B CN 102516803 B CN102516803 B CN 102516803B CN 201110414165X A CN201110414165X A CN 201110414165XA CN 201110414165 A CN201110414165 A CN 201110414165A CN 102516803 B CN102516803 B CN 10251680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ter
dye liquor
oil
dechlorination
tea camellia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10414165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516803A (zh
Inventor
储力群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angzhou Yunqing Bio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ANGZHOU YUNQING TEXTILE PRODUC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ANGZHOU YUNQING TEXTILE PRODUCT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ANGZHOU YUNQING TEXTILE PRODUC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110414165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2516803B/zh
Publication of CN10251680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51680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51680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51680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W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WASTEWATER TREATMENT OR WASTE MANAGEMENT
    • Y02W10/00Technologies for wastewater treatment
    • Y02W10/30Wastewater or sewage treatment systems using renewable energies
    • Y02W10/37Wastewater or sewage treatment systems using renewable energies using solar energy

Landscapes

  • Coloring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由油茶果壳制备的油茶果壳染液及其制备方法以及用其进行染色的方法,制备染液并用其进行染色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对自来水脱氯、软化待用;将部分脱氯软化水加热至60~65℃;将收集的油茶果壳晒干、粉碎、清洗;然后按照油茶果壳、氢氧化钠固体、水的质量比为1∶0.008~0.012∶8~12的比例,使果壳在温水中浸泡8~12小时;将浸泡后的固液混合物转移入过滤器,滤液收集;然后滤液送入负压蒸发器中浓缩,将10份的滤液浓缩至2~5份;然后向浓缩液中加入硫酸亚铁及氯化钠配成染液后进行染制。本发明的方法步骤简单易操作,按照本发明的方法染制的织物各项指标优于合成染料的指标中对婴儿织物的标准。

Description

由油茶果壳制备的油茶果壳染液及其制备方法以及用其进行染色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由植物制备的染料及其制备方法以及用该染料对织物进行染色的方法,具体涉及由油茶果壳制备的染料及其制备方法以及用该染料对织物进行染色的方法。
背景技术
染料是能使纤维和其他材料着色的物质,通常分为天然染料和合成染料两大类。天然染料分植物染料和动物染料。合成染料又称人造染料,主要从煤焦油分馏出来(或石油加工)经化学加工而成。对于合成染料来说,其原料是石油和煤炭,而石油和煤炭消耗很快,难以再生。合成染料的生产和使用还存在一定的环境污染,而且合成染料的印染废水回收率低,难处理。对于植物染料来说,其原料是从植物中提取的,天然植物染料的生产和使用与环境相容性好,且可再生降解,具有生态环保效应。
合成染料在染色过程中使用甲醛等有害物质,穿着后,对于一部分人来说会出现过敏、皮肤红肿、发炎、流脓甚至致癌等现象。而天然染料染制的纺织品具有抗菌消炎作用,其染制的家纺产品不仅符合生态环保标准又具有医疗保健功能;由于婴儿喜欢用嘴咬和手抓自己的衣服,所以在选择婴儿服装面料时更要考虑到安全卫生等问题;因植物染料安全健康环保,所以尤其适合婴儿服饰染色。
我国自然植物资源丰富,对于植物染料的大规模发展具有坚实的基础。例如油茶是全球四大木本食用油料之一,是我国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据统计,我国有油茶5500万亩,每年产油15亿公斤,这将带来100多亿公斤的油茶果壳。油茶果壳的中含木质素44.16%、多缩戊糖28.38%、皂素8.73%、鞣质9.23%、水3.66%、色素及其他成分5.42%。由于油茶果壳中木质素和多缩戊糖的含量较高,因此针对油茶果壳的研究目前还集中在糠醛、活性炭、茶皂素与木糖醇的制备上。
关于油茶果壳中色素成分的提取方法,在2009年的杂志《食品科学》第30卷的第198至202页公开的文献“微波辐照提取油茶果壳棕色素及其稳定性研究”中提出了一种油茶果壳棕色素提取工艺,其工艺流程如下:油茶果壳粉末→微波辐照浸提→抽滤→减压蒸馏(去乙醇)→色素浸膏→石油醚萃取(去脂溶性物)→分离→真空干燥→棕色素粉末;并且公开了微波萃取的最优化工艺条件为萃取时间240s、微波功率320W、料液比1∶10(g/mL)、乙醇体积分数70%。利用微波辅助萃取油茶果壳棕色素,虽然时间短,但是这种提取方法适宜实验室少量色素的提取研究,在大规模的工业应用中,需要大容量的微波发生器,带来了能耗高的问题,而大量的乙醇溶剂使用必将对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
另外,中国专利文献CN101885925(申请号201010221929.9)公开了一种从油茶果壳中提取棕色素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油茶果壳洗净、晒干,磨成粉末;取油茶果壳粉末与水或乙醇混合,超声提取得到提取混合液,然后抽滤得到滤液,滤液减压蒸馏将乙醇蒸出,得到浓缩液。对于这种超声辅助萃取法,同样地,工业应用时需要配备大规模的超声波发生器,对生产设备要求高;而选用乙醇作为萃取剂,浓缩时还必须增加乙醇回收的操作,并且使用大量的乙醇作为萃取剂,也增加了操作的安全性要求。
另外,上述文献均未公开使用从油茶果壳中所得的棕色素作为染料对织物进行染色的具体方法、色素提取后剩余的残渣的处理方法以及染制后产生的废水的处理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第一目的是提供一种由油茶果壳制备的油茶果壳染液,第二目的是提供一种油茶果壳染液的制备方法,第三目的是提供一种用油茶果壳染液对织物进行染色的方法。
实现本发明的第一目的的技术方案是:所述的由油茶果壳制备的油茶果壳染液,该染液由以下步骤制得:
①制取脱氯软化水:先将自来水抽入储水槽中,在储水槽中静置8~12小时脱氯;脱氯后的自来水通过软水处理器而去除水中的钙、镁离子从而获得脱氯软化水待用。
②制取脱氯软化热水:将步骤①制得的脱氯软化水取出一部分加热至60~65℃,再通入恒温热水箱中保温,作为脱氯软化热水待用。
③油茶果壳预处理:将收集的油茶果壳铺开晾晒而对果壳脱水,待油茶果壳晒干变硬后,送入粉碎机中进行粉碎,而得到颗粒状油茶果壳。
然后对颗粒状油茶果壳进行清洗操作:将油茶果壳集中在清洗池中,搅拌下用步骤①得到的脱氯软化水喷淋除去果壳表面的灰尘,待池底流出的水目视澄清时,停止喷淋洗涤;关闭清洗池的排水口,向池中通入步骤①得到的脱氯软化水至完全浸没果壳,浸泡20~28小时后将池内水排尽,所留下的洗净的颗粒状油茶果壳待用。
④浸泡:分别计量氢氧化钠固体、步骤③得到的颗粒状油茶果壳以及步骤②得到的脱氯软化热水,按照颗粒状油茶果壳、氢氧化钠固体、脱氯软化热水的质量比为1∶(0.008~0.012)∶(8~12)的比例向提取罐中进行投料,而得到主要成分为水的含有氢氧化钠的混合液,保持混合液温度为60~65℃,使颗粒状油茶果壳在混合液中浸泡8~12小时,从而得到固液混合物。
⑤过滤:将步骤④所获得的固液混合物转移入过滤器,经过滤膜过滤后滤渣停留在滤膜上,滤液流下并收集在储液罐中。
⑥负压浓缩:将步骤⑤中收集在储液罐中的滤液送入负压蒸发器中浓缩,将10份的滤液浓缩至2~5份。
⑦染液配置:将步骤⑥所获得的浓缩液转移至染缸中,向该浓缩液中加入七水合硫酸亚铁及氯化钠,搅拌下所加入的七水合硫酸亚铁及氯化钠完全溶解在浓缩液中,得到混合均匀的用于染制的油茶果壳染液,其中每1千克浓缩液中加入七水合硫酸亚铁10~40克,每1千克浓缩液中加入氯化钠0.5~5克。
实现本发明第二目的的技术方案是:所述的由油茶果壳制备染液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①制取脱氯软化水:先将自来水抽入储水槽中,在储水槽中静置8~12小时脱氯;脱氯后的自来水通过软水处理器而去除水中的钙、镁离子从而获得脱氯软化水待用。
②制取脱氯软化热水:将步骤①制得的脱氯软化水取出一部分加热至60~65℃,再通入恒温热水箱中保温,作为脱氯软化热水待用。
③油茶果壳预处理:将收集的油茶果壳铺开晾晒而对果壳脱水,待油茶果壳晒干变硬后,送入粉碎机中进行粉碎,而得到颗粒状油茶果壳。
然后对颗粒状油茶果壳进行清洗操作:将油茶果壳集中在清洗池中,搅拌下用步骤①得到的脱氯软化水喷淋除去果壳表面的灰尘,待池底流出的水目视澄清时,停止喷淋洗涤;关闭清洗池的排水口,向池中通入步骤①得到的脱氯软化水至完全浸没果壳,浸泡20~28小时后将池内水排尽,所留下的洗净的颗粒状油茶果壳待用。
④浸泡:分别计量氢氧化钠固体、步骤③得到的颗粒状油茶果壳以及步骤②得到的脱氯软化热水,按照颗粒状油茶果壳、氢氧化钠固体、脱氯软化热水的质量比为1∶(0.008~0.012)∶(8~12)的比例向提取罐中进行投料,而得到主要成分为水的含有氢氧化钠的混合液,保持混合液温度为60~65℃,使颗粒状油茶果壳在混合液中浸泡8~12小时,从而得到固液混合物。
⑤过滤:将步骤④所获得的固液混合物转移入过滤器,经过滤膜过滤后滤渣停留在滤膜上,滤液流下并收集在储液罐中。
⑥负压浓缩:将步骤⑤中收集在储液罐中的滤液送入负压蒸发器中浓缩,将10份的滤液浓缩至2~5份。
⑦染液配置:将步骤⑥所获得的浓缩液转移至染缸中,向该浓缩液中加入七水合硫酸亚铁及氯化钠,搅拌下所加入的七水合硫酸亚铁及氯化钠完全溶解在浓缩液中,得到混合均匀的用于染制的油茶果壳染液,其中每1千克浓缩液中加入七水合硫酸亚铁10~40克,每1千克浓缩液中加入氯化钠0.5~5克。
上述步骤②中,在对部分脱氯软化水加热时,所用的加热设备为太阳能热水器或者锅炉。
实现本发明的第三目的的技术方案是:所述的用油茶果壳染液对织物进行染色方法是由油茶果壳制备油茶果壳染液并在较短时间内用油茶果壳染液对织物进行染色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①制取脱氯软化水:先将自来水抽入储水槽中,在储水槽中静置8~12小时脱氯;脱氯后的自来水通过软水处理器而去除水中的钙、镁离子从而获得脱氯软化水待用。
②制取脱氯软化热水:将步骤①制得的脱氯软化水取出一部分加热至60~65℃,再通入恒温热水箱中保温,作为脱氯软化热水待用。
③油茶果壳预处理:将收集的油茶果壳铺开晾晒而对果壳脱水,待油茶果壳晒干变硬后,送入粉碎机中进行粉碎,而得到颗粒状油茶果壳。
然后对颗粒状油茶果壳进行清洗操作:将油茶果壳集中在清洗池中,搅拌下用步骤①得到的脱氯软化水喷淋除去果壳表面的灰尘,待池底流出的水目视澄清时,停止喷淋洗涤;关闭清洗池的排水口,向池中通入步骤①得到的脱氯软化水至完全浸没果壳,浸泡20~28小时后将池内水排尽,所留下的洗净的颗粒状油茶果壳待用。
④浸泡:分别计量氢氧化钠固体、步骤③得到的颗粒状油茶果壳以及步骤②得到的脱氯软化热水,按照颗粒状油茶果壳、氢氧化钠固体、脱氯软化热水的质量比为1∶(0.008~0.012)∶(8~12)的比例向提取罐中进行投料,而得到主要成分为水的含有氢氧化钠的混合液,保持混合液温度为60~65℃,使颗粒状油茶果壳在混合液中浸泡8~12小时,从而得到固液混合物。
⑤过滤:将步骤④所获得的固液混合物转移入过滤器,经过滤膜过滤后滤渣停留在滤膜上,滤液流下并收集在储液罐中。
⑥负压浓缩:将步骤⑤中收集在储液罐中的滤液送入负压蒸发器中浓缩,将10份的滤液浓缩至2~5份。
⑦染液配置:将步骤⑥所获得的浓缩液转移至染缸中,向该浓缩液中加入七水合硫酸亚铁及氯化钠,搅拌下所加入的七水合硫酸亚铁及氯化钠完全溶解在浓缩液中,得到混合均匀的用于染制的油茶果壳染液,其中每1千克浓缩液中加入七水合硫酸亚铁10~40克,每1千克浓缩液中加入氯化钠0.5~5克。
⑧染色:将步骤⑦得到的染液加热至60~85℃,将待染织物放入染液中,在染液中保持温度60~85℃液温下搅动浸泡1~3小时,取出织物后脱水并在低于80℃的温度下烘干而得到成品;所述的待染织物为待染白棉布或待染本色丝绸;将待染织物放入染液中时,距离得到油茶果壳染液的时间在12小时内。
上述步骤②中,在对部分脱氯软化水加热时,所用的加热设备为太阳能热水器或者锅炉。
上述染色的方法还包括步骤⑨对染液染制后的废水的处理:将步骤⑧中对织物染色后不能再使用的染液作为废水转移至混合池,向其中加入七水合硫酸亚铁或明矾,搅拌均匀而得到黑色的混合液后,将混合液转移至澄清池,将混合液静置10~12小时,原来黑色的混合液分为固液两相,上层水相澄清透明,下层为膏状的黑色废渣,位于澄清池的底部;再向澄清池中加入活性炭吸附上层清液中的杂质,待活性炭均沉积在底部后,将上层水相抽入过滤器过滤,过滤后所得滤液为中水,废水处理结束。对于步骤⑨中抽去上层水相后剩余的下层膏状废渣,将其转移至污泥压滤器脱水压榨成泥,然后送入干燥机中再加入动物粪便拌合而加工制得有机肥料或者在干燥机中干燥至含水率低于10%后,压缩成块状而作为锅炉的燃料。本发明具有积极的效果:(1)本发明由油茶果壳制备染液的方法步骤简单易操作,适合工业化大规模生产。
(2)本发明制取的染料为液态染料也即染液,对织物染色后染色牢度较强,日晒牢度可达到4级。
(3)由油茶果壳制备的染液制得后及时用于染制,因此织物染色后颜色柔和不显灰暗,染色效果明显优于将染料制成粉末状然后重新溶于水中进行染色的方法。
(4)本发明对织物进行染色的方法中在制得浓缩液后直接配置成染液进行染制,因此省去了已有技术中的将浓缩液继续浓缩、干燥制成固体染料过程中对废水的处理步骤,因而对废水的后处理简单。
(5)本发明的制备染液的方法在浸取油茶果壳时,优选使用太阳能作为能源获得热水,降低了生产耗能,从而节约了生产成本。
(6)本发明的制备染液的方法浸取油茶果壳时,并未如一般工业化生产直接使用自来水,而是对自来水进行了脱氯及软化处理,以此保证制取的色素的色彩质量。
(7)对本发明染色的织物进行检测,各项指标优于合成染料的指标中对婴幼儿织物的标准。
(8)本发明的对织物进行染色的方法在后处理染色废水时,向染制后的废水中投入硫酸亚铁或明矾,静置一夜后,废水絮凝沉淀,上层清液经活性炭吸附再过滤净化处理成为中水可用于清洗设备,或者再进一步通过膜过滤可作为油茶果壳的浸泡用水循环使用,因此解决了染制后染料废水的处理问题。
(9)本发明对织物进行染色的方法中,染制后废水处理过程产生的废渣还可以经污泥压滤器脱水,再由干燥机干燥后可作为有机肥料,或者可按照现有技术制成活性炭,因此整个生产过程基本可实现零污染、零排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本实施例的由油茶果壳制备油茶果壳染液并用其进行染色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①制取脱氯软化水:先将自来水抽入50立方米的储水槽中,在储水槽中静置1夜(8~12小时)脱氯;再将脱氯后的自来水通过软水处理器而去除水中的钙、镁离子从而获得脱氯软化水待用;本实施例所用的软水处理器为北京科立洁水处理工程有限公司销售的CLSN-18-BL-DA型号的自动软水器。
②制取脱氯软化热水:将步骤①制得的脱氯软化水取出一部分通入太阳能热水器中加热至60~62℃;已加热至60~62℃的热水通入恒温热水箱中保温待用,所述恒温热水箱外周包覆保温层。
③油茶果壳预处理:将收集的油茶果壳铺开晾晒而对果壳脱水,待油茶果壳晒干变硬后,观察果壳大小,若果壳的大小大约为黄豆大小(直径3~4mm),则果壳不需粉碎直接进行清洗操作;若果壳个体较大,则送入粉碎机中使果壳粉碎至约黄豆大小,而得到颗粒状油茶果壳再清洗;
然后对颗粒状油茶果壳进行清洗操作:先将颗粒状果壳集中在清洗池中,打开排水口,搅拌下用步骤①得到的脱氯软化水喷淋除去果壳表面的灰尘,待池底流出的水目视澄清时,停止喷淋洗涤;关闭清洗池的排水口,向池中通入步骤①得到的脱氯软化水至完全浸没果壳,浸泡24小时后将池内水排尽,所留下的洗净的颗粒状油茶果壳待用。
考虑到油茶果壳的收集地一般与染料加工工厂地理位置较远,若直接将果壳运输回工厂再晾晒,由于果壳中含水量较高,会大大增加运输成本,因此果壳收集后在当地铺开晒干后再运回加工厂进行下步的破碎、清洗操作。
④浸泡:将按照步骤③的方法处理所获得的10千克洗净的颗粒状油茶果壳转移入提料机的带搅拌的提取罐中,再加入0.1千克氢氧化钠,然后向提取罐内通入步骤②恒温热水箱中的0.1立方米热水,水通毕打开搅拌开关使提取罐内物料搅拌均匀,油茶果壳与水的质量比1:10,氢氧化钠的浓度为1g/L;保持提取罐内液温60℃,使果壳在氢氧化钠水溶液中浸泡10小时,而得到固液混合物,此时浸取液为浅咖啡色。
⑤过滤:将步骤④所获得的固液混合物转移入提料机的过滤器,经过滤膜过滤后滤渣停留在滤膜上,滤液流下并收集在储液罐中,共获得约99L的滤液。
⑥负压浓缩:将步骤⑤中收集在储液罐中的滤液分批次送入提料机的负压蒸发器中,每次送入20L滤液,分5次完成浓缩,各次的浓缩液合并。
每一次负压浓缩时,先将20L滤液送入负压蒸发器中,密封后对蒸发器抽真空至蒸发器内气压为0.02Mpa,然后对蒸发器进行加热至60℃,此时蒸发器内液体沸腾;继续对蒸发器加热以维持沸腾状态,待从蒸发器中流出约16L蒸馏水或者从蒸发器的视窗中观察蒸发器内只剩约4L体积的液体时,停止浓缩,待蒸发器内压强与外界相同时打开放液口,得到4L的浓缩液;所得的浓缩液为深棕褐色。储液罐中其他滤液的浓缩操作与上述步骤相同,合并各次负压浓缩获得的浓缩液,共得到19L浓缩液。
负压浓缩时,可以根据客户要求的织物颜色深浅,而改变浓缩的时间及剩余的液体体积,如织物要求染成比较浅的颜色,可以在只将滤液浓缩成原来体积的一半。
上述步骤④、步骤⑤和步骤⑥中所述的提料机为武汉晖鹏制药机械设备有限公司生产的型号为Ocr18Ni9的0.3立方米提取外循环蒸发机组,主要由提取罐、过滤装置和负压蒸发器三部分组成,过滤装置由过滤器和位于过滤器下方的储液罐组成。提取罐、储液罐和负压蒸发器的容积均为0.3立方米。提取罐通过其上端设置的物料泵及管道与过滤器的上端入料口相连,储液罐由其下端设置的管道与负压蒸发器相连。
⑦染液配置:取步骤⑥所获得的浓缩液10千克于染缸中,向该浓缩液中加入0.2kg七水合硫酸亚铁及20g氯化钠,加入的盐溶解完全后混合液搅拌均匀得到用于染制的灰染液。
配置染液时,也可以加入其它量的硫酸亚铁及氯化钠,从而得到不同颜色的染液,如减少硫酸亚铁的用量而得到浅灰色染液,或者增加硫酸亚铁的用量得到更深的灰色等。
⑧染色:先将上述步骤⑦配置的染液加热至80℃,将待染白棉布在染液中保持温度80℃液温下搅动浸泡2小时,取出棉布后脱水并在低于80℃的温度下烘干而得到成品,成品颜色为柔和的灰色,人眼感觉舒服,而合成染料的灰色染色效果较偏明亮。染色时所放入的白棉布的量不能太多,需保证白棉布能完全吸足染液。
对上述染色烘干后得到的灰色棉布的各项指标进行检测,各项检测结果与纺织品一类标准也即纺织品中的最高标准婴儿类的标准进行比较如下:
一、pH值
根据欧洲标准EN1413:1998:TYPE(B),取萃取液测其pH值;一类也即婴儿类纺织品pH值控制在4.0-7.5,本实施例的灰色棉布的pH值为5.8。
二、甲醛
根据ISO 14184-1:1998的标准对织物中的甲醛含量进行检测,婴儿类纺织品中甲醛含量要求低于20ppm,本实施例灰色棉布甲醛含量低于5ppm,并且检测仪器的检测极限=5ppm,大大高于婴儿类纺织品的标准。
三、重金属离子
参照ISO 105-E04标准,采用电感耦合氩等离子体及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进行分析,将本实施例织物中各重金属含量与婴儿类纺织品标准比较结果见下表1:
表1
Figure 645397DEST_PATH_IMAGE001
 上述表格中的“ND”指的是没有检出。
从表1的检测结果可以看出,按照本实施例的方法,染色后的织物重金属含量远远低于婴儿类纺织品重金属的标准。
四、染色牢度
(1)对水的不褪色性:根据ISO 105 E01-1994(纺织品不褪色性测试第E01部分—颜色对水的不褪色性)标准规定的方法进行检测,本实施例织物颜色对水的不褪色性的牢度为4级,婴儿类纺织品颜色对水的不褪色性牢度为3-4级。
(2)洗涤牢度:根据ISO 105 C06 C2S-1994(纺织品不褪色性测试第C06部分—洗水色牢度)标准规定的方法进行检测,本实施例织物颜色的洗涤牢度为4级,婴儿类纺织品洗涤牢度为3-4级。
(3)汗渍牢度:根据ISO 105 E04-2008(纺织品色牢度试验第E04部分—耐汗渍色牢度)标准规定的方法进行检测,本实施例织物酸性汗渍牢度为4-5级,碱性汗渍牢度为4-5级,婴儿类纺织品汗渍牢度为3-4级。
(4)摩擦牢度:根据ISO 105 X12-2001(纺织品色牢度试验第X12部分—耐摩擦色牢度)标准规定的方法进行检测,本实施例织物颜色的干摩擦牢度为4-5级,婴儿类纺织品干摩擦牢度为4级;湿摩擦牢度为4-5级,婴儿类纺织品湿摩擦牢度为3级。
⑨废水处理:将步骤⑧对织物染色后不能再使用的染液作为废水转移至混合池,向其中加入七水合硫酸亚铁至硫酸亚铁的质量浓度为5%,搅拌均匀而得到黑色的混合液后,将混合液转移至澄清池,将混合液静置一夜(10~12小时),原来黑色的混合溶液分为固液两相,上层水相澄清透明,下层为膏状的黑色废渣,位于澄清池的底部;再向澄清池中加入活性炭吸附上层清液中的杂质,待活性炭均沉积在底部后,将上层水相抽入过滤器过滤,过滤后所得滤液为中水,可用于生产设备的清洗。
所述不能再使用的染液判断标准是:加入的织物染色烘干后成品的颜色已经达不到要求的颜色。
考虑到工业生产过程,并非每次废水获得后直接对其进行处理,而是将每次染制后得到的废水在污水集中池中集中后再处理,处理方法同上。
⑩废渣处理:对于步骤⑨中抽去上层水相后剩余的下层膏状废渣,将其转移至污泥压滤器中脱水压榨成泥,然后送入干燥机中再加入动物粪便如鸡粪等拌合而加工制得有机肥料。
(实施例2)
本实施例的由油茶果壳制备染料并用其进行染色的方法其余与实施例1相同,不同之处在于:
步骤①对水处理时,经软水处理器处理的水还进一步地通入净水器中作进一步的净化处理,所述的净水器为上海立升净水设备有限公司生产的LH3-8AD型号的净水器。
用本实施例步骤①准备的的水洗涤、浸泡油茶果壳,过滤、浓缩、加硫酸亚铁配置成染液染制的白棉布色彩较实施例1染制后柔和;对于丝绸等高档面料,建议洗涤、浸泡用水经脱氯、软化、净化三步处理。
(实施例3)
本实施例的其余部分与实施例1相同,不同之处在于:
步骤②对浸泡水加热时,脱氯软化水用太阳能热水器加热至62~63℃;已加热至62~63℃的热水通入恒温热水箱中保温待用。
步骤④在浸泡果壳时,果壳与水的质量比1:9,浸泡池中保持水温62~63℃,果壳在水中浸泡9小时。
 (实施例4)
本实施例的其余部分与实施例1相同,不同之处在于:
步骤②中,对浸泡水加热时,脱氯软化水用太阳能热水器加热至64~65℃;已加热至64~65℃的热水通入恒温热水箱中保温待用。
步骤④中,在浸泡颗粒状油茶果壳时,果壳与水的质量比1:10,浸泡池中保持水温64~65℃,果壳在水中浸泡10小时。
本实施例步骤④的浸取液经过滤、浓缩、加硫酸亚铁配置成染液染制的白棉布色彩效果与实施例基本相同,因此提高浸泡温度意义不大。
同时也说明,本发明对浸泡用水加热时,只要有太阳,季节对使用太能能加热没有影响。因为虽然冬季太阳能集热器对水加热的效果不如夏季,但浸泡用水只需加热到60℃即可,而冬季阳光也能满足该要求。
(实施例5)
本实施例的其余部分与实施例1相同,不同之处在于:
步骤②对浸泡用水加热时,使用锅炉对脱氯软化水进行加热至60~62℃。
(实施例6)
本实施例的其余部分与实施例5相同,不同之处在于:
步骤⑩中,废渣处理时,将废渣脱水干燥至含水率低于10%后,压缩成块状而作为锅炉的燃料。
(实施例7)
本实施例的从油茶果壳中提取染料并用其进行染色的方法其余与实施例5相同,不同之处在于:
步骤⑨中,废水处理时,活性炭吸附后再过滤得到的滤液还送入净水器中净化,净化后的水可以用于步骤③果壳的洗涤以及步骤④果壳的浸泡,实现了水的循环利用。
由于本发明中的水可以循环使用,因此浸泡时可以适当增加水的比例,但应注意浸泡用水过多而增加负压浓缩时的耗能及浓缩时间。
(实施例8)
本实施例的其余部分与实施例1相同,不同之处在于:
步骤⑥中,在进行每一次负压浓缩时,将20L滤液送入负压蒸发器中,待从蒸发器中流出约10L蒸馏水或者从蒸发器的视窗中观察蒸发器内只剩约10L体积的液体时,停止浓缩。
步骤⑦中,配置染液时,取步骤⑥所获得的浓缩液10千克于染缸中,向该浓缩液中加入100g七水合硫酸亚铁及10g氯化钠,所加入的盐溶解完全后混合液搅拌均匀得到用于染制的浅灰色(相较实施例1)染液。
步骤⑧中,白棉布经过染色烘干而得到成品,成品颜色为柔和的浅灰色(相较实施例1)。
(实施例9)
本实施例的其余部分与实施例1相同,不同之处在于:
步骤⑦中,配置染液时,取步骤⑤所获得的浓缩液10千克于染缸中,向该浓缩液中加入300g七水合硫酸亚铁及30g氯化钠,所加入的盐溶解完全后混合液搅拌均匀得到用于染制的(相较实施例1)深灰色染液。
步骤⑧中,白棉布经过染色烘干而得到成品,成品颜色为柔和的(相较实施例1)深灰色。
(实施例10)
本实施例的其余部分与实施例1相同,不同之处在于:
步骤⑧中,染色时的待染织物是本色丝绸,在染液中保持80℃液温下搅动浸泡2小时,取出丝绸后脱水并在低于80℃的温度下烘干而得到成品,成品颜色为柔和的咖啡色。
对上述染色烘干后得到的丝织品的各项指标进行检测,各项检测结果与纺织品一类标准也即纺织品中的最高标准婴儿类的标准进行比较如下:
一、pH值
根据欧洲标准EN1413:1998:TYPE(B),取萃取液测其pH值;一类也即婴儿类纺织品pH值控制在4.0-7.5,本实施例的丝织品的pH值为6.8。
二、甲醛
根据ISO 14184-1:1998的标准对织物中的甲醛含量进行检测,婴儿类纺织品中甲醛含量要求低于20ppm,本实施例咖丝织品的甲醛含量低于5ppm,并且检测仪器的检测极限=5ppm,大大高于婴儿类纺织品的标准。
三、重金属离子
参照ISO 105-E04标准,采用电感耦合氩等离子体及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进行分析,将本实施例丝织物中各重金属含量与婴儿类纺织品标准比较结果见下表2:
表2
Figure 201110414165X100002DEST_PATH_IMAGE002
 上述表格中的“ND”指的是没有检出。
从表1的检测结果可以看出,按照本实施例的方法,染色后的丝织物除As外,其他重金属含量远远低于婴儿类纺织品重金属的标准。
四、染色牢度
(1)对水的不褪色性:根据ISO 105 E01-1994(纺织品不褪色性测试第E01部分—颜色对水的不褪色性)标准规定的方法进行检测,本实施例织物颜色对水的不褪色性的牢度为3级,婴儿类纺织品颜色对水的不褪色性牢度为3-4级。
(2)水洗牢度:根据ISO 105 C06 C2S-1994(纺织品不褪色性测试第C06部分—洗水色牢度)标准规定的方法进行检测,本实施例织物颜色的洗涤牢度为1-2级,婴儿类纺织品洗涤牢度为3-4级。
本实施例的水洗牢度不甚理想,由于丝织品不适合经常水洗,因此影响不是非常大;另外,可以通过增加硫酸亚铁的含量改善这种状况。
(3)汗渍牢度:根据ISO 105 E04-2008(纺织品色牢度试验第E04部分—耐汗渍色牢度))标准规定的方法进行检测,本实施例织物酸性汗渍牢度为3级,碱性汗渍牢度为2-3级,婴儿类纺织品汗渍牢度为3-4级。
(4)摩擦牢度:根据ISO 105 X12-2001(纺织品色牢度试验第X12部分—耐摩擦色牢度)标准规定的方法进行检测,本实施例织物颜色的干摩擦牢度为4级,婴儿类纺织品干摩擦牢度为4级;本实施例织物颜色的湿摩擦牢度为2-3级,婴儿类纺织品湿摩擦牢度为3级。

Claims (6)

1.一种由油茶果壳制备染液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①制取脱氯软化水:先将自来水抽入储水槽中,在储水槽中静置8~12小时脱氯;脱氯后的自来水通过软水处理器而去除水中的钙、镁离子从而获得脱氯软化水待用;
②制取脱氯软化热水:将步骤①制得的脱氯软化水取出一部分加热至60~65℃,再通入恒温热水箱中保温,作为脱氯软化热水待用;
③油茶果壳预处理:将收集的油茶果壳铺开晾晒而对果壳脱水,待油茶果壳晒干变硬后,送入粉碎机中进行粉碎,而得到颗粒状油茶果壳;
然后对颗粒状油茶果壳进行清洗操作:将油茶果壳集中在清洗池中,搅拌下用步骤①得到的脱氯软化水喷淋除去果壳表面的灰尘,待池底流出的水目视澄清时,停止喷淋洗涤;关闭清洗池的排水口,向池中通入步骤①得到的脱氯软化水至完全浸没果壳,浸泡20~28小时后将池内水排尽,所留下的洗净的颗粒状油茶果壳待用;
④浸泡:分别计量氢氧化钠固体、步骤③得到的颗粒状油茶果壳,以及步骤②得到的脱氯软化热水,按照颗粒状油茶果壳、氢氧化钠固体、脱氯软化热水的质量比为1∶(0.008~0.012)∶(8~12)的比例向提取罐中进行投料,而得到主要成分为水的含有氢氧化钠的混合液,保持混合液温度为60~65℃,使颗粒状油茶果壳在混合液中浸泡8~12小时,从而得到固液混合物;
⑤过滤:将步骤④所获得的固液混合物转移入过滤器,经过滤膜过滤后滤渣停留在滤膜上,滤液流下并收集在储液罐中;
⑥负压浓缩:将步骤⑤中收集在储液罐中的滤液送入负压蒸发器中浓缩,将10份的滤液浓缩至2~5份;
⑦染液配置:将步骤⑥所获得的浓缩液转移至染缸中,向该浓缩液中加入七水合硫酸亚铁及氯化钠,搅拌下所加入的七水合硫酸亚铁及氯化钠完全溶解在浓缩液中,得到混合均匀的用于染制的油茶果壳染液,其中每1千克浓缩液中加入七水合硫酸亚铁10~40克,每1千克浓缩液中加入氯化钠0.5~5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由油茶果壳制备染液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②中,在对部分脱氯软化水加热时,所用的加热设备为太阳能热水器或者锅炉。
3.一种用油茶果壳染液进行染色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①制取脱氯软化水:先将自来水抽入储水槽中,在储水槽中静置8~12小时脱氯;脱氯后的自来水通过软水处理器而去除水中的钙、镁离子从而获得脱氯软化水待用;
②制取脱氯软化热水:将步骤①制得的脱氯软化水取出一部分加热至60~65℃,再通入恒温热水箱中保温,作为脱氯软化热水待用;
③油茶果壳预处理:将收集的油茶果壳铺开晾晒而对果壳脱水,待油茶果壳晒干变硬后,送入粉碎机中进行粉碎,而得到颗粒状油茶果壳;
然后对颗粒状油茶果壳进行清洗操作,将油茶果壳集中在清洗池中,搅拌下用步骤①得到的脱氯软化水喷淋除去果壳表面的灰尘,待池底流出的水目视澄清时,停止喷淋洗涤;关闭清洗池的排水口,向池中通入步骤①得到的脱氯软化水至完全浸没果壳,浸泡20~28小时后将池内水排尽,所留下的洗净的颗粒状油茶果壳待用;
④浸泡:分别计量氢氧化钠固体、步骤③得到的颗粒状油茶果壳,以及步骤②得到的脱氯软化热水,按照颗粒状油茶果壳、氢氧化钠固体、脱氯软化热水的质量比为1∶(0.008~0.012)∶(8~12)的比例向提取罐中进行投料,而得到主要成分为水的含有氢氧化钠的混合液,保持混合液温度为60~65℃,使颗粒状油茶果壳在混合液中浸泡8~12小时,从而得到固液混合物;
⑤过滤:将步骤④所获得的固液混合物转移入过滤器,经过滤膜过滤后滤渣停留在滤膜上,滤液流下并收集在储液罐中;
⑥负压浓缩:将步骤⑤中收集在储液罐中的滤液送入负压蒸发器中浓缩,将10份的滤液浓缩至2~5份;
⑦染液配置:将步骤⑥所获得的浓缩液转移至染缸中,向该浓缩液中加入七水合硫酸亚铁及氯化钠,搅拌下所加入的七水合硫酸亚铁及氯化钠完全溶解在浓缩液中,得到混合均匀的用于染制的油茶果壳染液,其中每1千克浓缩液中加入七水合硫酸亚铁10~40克,每1千克浓缩液中加入氯化钠0.5~5克;
⑧染色:将步骤⑦得到的染液加热至60~85℃,将待染织物放入染液中,在染液中保持温度60~85℃液温下搅动浸泡1~3小时,取出织物后脱水并在低于80℃的温度下烘干而得到成品;所述的待染织物为待染白棉布或待染本色丝绸;将待染织物放入染液中时,距离得到油茶果壳染液的时间在12小时内。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油茶果壳染液进行染色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②中,在对部分脱氯软化水加热时,所用的加热设备为太阳能热水器或者锅炉。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油茶果壳染液进行染色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步骤⑨对染液染制后的废水的处理:将步骤⑧中对织物染色后不能再使用的染液作为废水转移至混合池,向其中加入七水合硫酸亚铁或明矾,搅拌均匀而得到黑色的混合液后,将混合液转移至澄清池,将混合液静置10~12小时,原来黑色的混合液分为固液两相,上层水相澄清透明,下层为膏状的黑色废渣,位于澄清池的底部;再向澄清池中加入活性炭吸附上层清液中的杂质,待活性炭均沉积在底部后,将上层水相抽入过滤器过滤,过滤后所得滤液为中水,废水处理结束。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用油茶果壳染液进行染色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步骤⑩废渣的处理:对于步骤⑨中抽去上层水相后剩余的下层膏状废渣,将其转移至污泥压滤器脱水压榨成泥,然后送入干燥机中再加入动物粪便拌合而加工制得有机肥料或者在干燥机中干燥至含水率低于10%后,压缩成块状而作为锅炉的燃料。
CN201110414165XA 2010-12-14 2011-12-13 由油茶果壳制备的油茶果壳染液及其制备方法以及用其进行染色的方法 Active CN10251680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10414165XA CN102516803B (zh) 2010-12-14 2011-12-13 由油茶果壳制备的油茶果壳染液及其制备方法以及用其进行染色的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010587076 2010-12-14
CN201010587076.0 2010-12-14
CN201110414165XA CN102516803B (zh) 2010-12-14 2011-12-13 由油茶果壳制备的油茶果壳染液及其制备方法以及用其进行染色的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516803A CN102516803A (zh) 2012-06-27
CN102516803B true CN102516803B (zh) 2013-05-08

Family

ID=4628788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10414165XA Active CN102516803B (zh) 2010-12-14 2011-12-13 由油茶果壳制备的油茶果壳染液及其制备方法以及用其进行染色的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2516803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159141A (zh) * 2017-06-05 2017-09-15 福建师范大学 一种利用油茶果壳接枝巯基乙酸制备金属离子吸附剂的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131209B (zh) * 2013-03-20 2014-11-05 常州云卿纺织品有限公司 由栎树树皮制备的染液及其制备方法以及用其进行染色的方法
CN108413624A (zh) * 2018-03-26 2018-08-17 拉萨市城关区地毯厂 基于太阳能槽式集热器为热源的植物染料制备系统
CN111220778B (zh) * 2020-03-02 2022-05-31 北京市华云分析仪器研究所有限公司 一种一氧化碳分析仪的信号处理电路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007905A (zh) * 2007-01-22 2007-08-01 江苏省江大绿康生物工程技术研究有限公司 一种提取法制备麻栗壳褐色素的方法
CN101885925A (zh) * 2010-07-01 2010-11-17 韩山师范学院 一种从油茶果壳中提取棕色素的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671143B2 (ja) * 1987-07-31 1994-09-07 イビデン株式会社 多層プリント配線板の製造方法
JPH1037083A (ja) * 1996-07-19 1998-02-10 Aiai:Kk 染色方法
CN101775234B (zh) * 2010-02-05 2013-05-22 江苏工业学院 芡实壳天然染料的提取方法及在纯棉染色中的应用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007905A (zh) * 2007-01-22 2007-08-01 江苏省江大绿康生物工程技术研究有限公司 一种提取法制备麻栗壳褐色素的方法
CN101885925A (zh) * 2010-07-01 2010-11-17 韩山师范学院 一种从油茶果壳中提取棕色素的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微波辐照提取油茶果壳棕色素及其稳定性研究;邱贺媛 等;《食品科学》;20090831;第30卷(第16期);198-202 *
邱贺媛 等.微波辐照提取油茶果壳棕色素及其稳定性研究.《食品科学》.2009,第30卷(第16期),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159141A (zh) * 2017-06-05 2017-09-15 福建师范大学 一种利用油茶果壳接枝巯基乙酸制备金属离子吸附剂的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516803A (zh) 2012-06-2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516804B (zh) 由核桃青皮制备的核桃青皮染液及其制备方法以及用其对织物进行染色的方法
CN104585563B (zh) 一种利用复配乳酸菌发酵脱除大米中重金属镉的方法
CN105821686B (zh) 天然植物染料染色棉纤维面料的方法
CN101851559B (zh) 从玫瑰花渣中提取玫瑰精油的方法
CN102516803B (zh) 由油茶果壳制备的油茶果壳染液及其制备方法以及用其进行染色的方法
CN101575326B (zh) 从老鹰茶中提取茶多酚的方法
CN103484257B (zh) 一种柚皮的综合利用方法
CN102972557A (zh) 一种利用蒸汽爆破技术处理茶原料生产速溶茶粉的方法
CN105821685B (zh) 天然植物染料染色蛋白质纤维面料的方法
CN103212378A (zh) 一种柠檬酸修饰棕榈树皮吸附剂的制备方法及应用
CN105366909A (zh) 一种污泥深度脱水的工艺
CN101007905A (zh) 一种提取法制备麻栗壳褐色素的方法
CN103866603A (zh) 一种将茶渣用于造纸的应用及其制备方法
CN108948781A (zh) 金丝皇菊天然染料的制备方法以及由该方法制备的天然染料和染色方法
CN102102304B (zh) 柚子皮天然染料在棉织物染色中的应用
CN105255213A (zh) 利用核桃青皮废弃物制备天然染料的方法
CN105669633A (zh) 一种板栗苞联产多酚、色素、单宁、原花青素及木粉的方法
CN103131209B (zh) 由栎树树皮制备的染液及其制备方法以及用其进行染色的方法
CN105055563A (zh) 基于蒸汽爆破枣核黄酮的提取方法
CN101983991A (zh) 一种沙比利木天然染料的制备及染色方法
CN105462287B (zh) 一种薰衣草染料的提取方法及其在再生纤维素纤维染色中的应用
CN106334535A (zh) 一种去除染料废水中刚果红吸附材料的制备方法
CN208265796U (zh) 垃圾渗滤液浓缩干燥耦合装置
CN106118126A (zh) 一种紫茎泽兰染液及其制备方法与用途
CN101643430B (zh) 一种从海带或海带根中提取海带有机碘的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90731

Address after: 213002 Room 1701, 5 Times Business Plaza, Xinbei District, Changzhou City, Jiangsu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Changzhou Yunqing Biotechnology Co. Ltd.

Address before: 213000 Dongcao Village, Lucheng Town, Qishuyan District, Changzhou City, Jiangsu Province, No. 88

Patentee before: Changzhou Yunqing Textile Product Co., Ltd.

CP02 Change in the address of a patent holder
CP02 Change in the address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No. 268, middle Yanling Road, Tianning District, Changzhou City, Jiangsu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Changzhou Yunqing Biotechnology Co. Ltd.

Address before: 213002 Room 1701, 5 Times Business Plaza, Xinbei District, Changzhou City, Jiangsu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Changzhou Yunqing Biotechnology Co. 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