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510821A - 气囊装置 - Google Patents

气囊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510821A
CN102510821A CN2010800399168A CN201080039916A CN102510821A CN 102510821 A CN102510821 A CN 102510821A CN 2010800399168 A CN2010800399168 A CN 2010800399168A CN 201080039916 A CN201080039916 A CN 201080039916A CN 102510821 A CN102510821 A CN 10251082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olding part
glass
outside plate
air bag
vehicle window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80039916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冈本丰
落合史治
菊池裕二
池田康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onda Mo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onda Mo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onda Mo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Honda Motor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251082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510821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21/00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on vehicles for protecting or preventing injuries to occupants or pedestrians in case of accidents or other traffic risks
    • B60R21/34Protecting non-occupants of a vehicle, e.g. pedestrians
    • B60R21/36Protecting non-occupants of a vehicle, e.g. pedestrians using airbag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21/00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on vehicles for protecting or preventing injuries to occupants or pedestrians in case of accidents or other traffic risks
    • B60R21/02Occupant safety 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e.g. crash pads
    • B60R21/16Inflatable occupant restraints or confinements designed to inflate upon impact or impending impact, e.g. air bags
    • B60R21/23Inflatable members
    • B60R21/235Inflatable member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material
    • B60R2021/23504Inflatable member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material characterised by material
    • B60R2021/23528Metal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21/00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on vehicles for protecting or preventing injuries to occupants or pedestrians in case of accidents or other traffic risks
    • B60R21/02Occupant safety 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e.g. crash pads
    • B60R21/16Inflatable occupant restraints or confinements designed to inflate upon impact or impending impact, e.g. air bags
    • B60R21/23Inflatable members
    • B60R21/239Inflatable member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venting mean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Air Bag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气囊装置,由于在车辆的车窗玻璃(12)的缘部(12a)和与该缘部(12a)相比更向车身外侧突出的前柱(15)的外板(16)之间配置有金属制的气囊(18),所以不用对已有的车身构造进行大的设计变更就能安装气囊装置,而且,能够防止因安装了气囊装置导致美观性变差。另外,由于金属制的气囊(18)一旦展开便不会萎缩,所以不仅能够采用容量小的充气机(19)而削减重量和成本,还能够与行人碰撞时刻的偏差无关地发挥稳定的冲击吸收性能。另外,由于采用将气囊(18)的一部分与外板(16)共同地构成车身外表面的装饰部(18a),所以能够使装饰部(18a)发挥装饰的功能来削减零件个数和成本。

Description

气囊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气囊装置,在车辆的车窗玻璃的缘部和与该缘部相比向车身外侧突出的外板之间配置金属制的气囊,通过充气机产生的气体使所述气囊沿着所述车窗玻璃的缘部以管状展开来保护行人。
背景技术
在覆盖汽车前柱的前表面的柱装饰物的内侧收纳有折叠而成的布制的气囊,与行人发生碰撞时,将充气机产生的气体向气囊供给,由此,使气囊从柱装饰物断裂而成的间隙沿前柱的前表面展开来保护行人,这样的行人保护气囊装置被下述专利文献1公开。
另外,通过连杆式的柱驱动机构将覆盖汽车前柱的前表面的柱装饰物支承在柱骨格部件上,与行人发生碰撞时,通过柱驱动机构使柱装饰物从柱骨格部件浮起,由此,以柱装饰物能够产生行程的方式吸收碰撞能量,这样的行人保护用冲击吸收构造被下述专利文献2公开。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2-283939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6-282105号公报
但是,上述专利文献1记载的发明中,由于气囊是布制的,所以难以使展开状态长时间持续维持,根据行人碰撞到前柱的时刻,有可能不能发挥充分的冲击吸收效果。
另外,上述专利文献2记载的发明中,以能够移动的方式将柱装饰物支承在柱骨格部件上的连杆式的柱驱动机构的构造复杂,存在零件个数增加而成为成本升高的原因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情况而研发的,其目的是提供能够以简单的构造可靠地保护行人的气囊装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发明提出了一种气囊装置,在车辆的车窗玻璃的缘部和与该缘部相比更向车身外侧突出的外板之间配置有金属制的气囊,通过充气机产生的气体使所述气囊沿着所述车窗玻璃的缘部以管状展开来保护行人,其第一特征是,所述气囊具有:与所述外板共同地构成车身外表面的装饰部;与所述装饰部连续设置并折叠而成的折叠部;对所述装饰部及所述折叠部的长度方向两端部进行封闭的封闭部。
另外,根据本发明提出了一种气囊装置,在所述第一特征的基础上,第二特征是,所述装饰部具有对其与所述外板之间进行密封的外板侧唇部,并且所述折叠部具有对其与所述车窗玻璃之间进行密封的车窗玻璃侧唇部。
另外,根据本发明提出了一种气囊装置,在所述第一或第二特征的基础上,第三特征是,所述折叠部具有位于所述车窗玻璃侧的车窗玻璃侧折叠部和位于所述外板侧的外板侧折叠部,所述外板侧折叠部的伸展量设定得比所述车窗玻璃侧折叠部的伸展量大。
另外,根据本发明提出了一种气囊装置,在所述第一~第三中任一个特征的基础上,第四特征是,所述折叠部折叠成褶皱形,车身内侧部分的折叠密度比车身外侧部分的折叠密度小。
另外,根据本发明提出了一种气囊装置,在所述第一~第四中任一个特征的基础上,第五特征是,具有形成在与所述两个封闭部的至少一方相邻的所述折叠部上的通气孔。
另外,根据本发明提出了一种气囊装置,在所述第五特征的基础上,第六特征是,所述折叠部折叠成褶皱形,所述通气孔形成在所述折叠部的平坦部上。
另外,根据本发明提出了一种气囊装置,在所述第六特征的基础上,第七特征是,以折叠状态相互相对的所述折叠部的两个平坦部的通气孔相互错位地形成。
另外,根据本发明提出了一种气囊装置,在所述第五特征的基础上,第八特征是,所述折叠部折叠成褶皱形,所述通气孔形成在所述折叠部的径向内侧的弯曲部上。
另外,根据本发明提出了一种气囊装置,在所述第五特征的基础上,第九特征是,所述折叠部折叠成卷筒状,所述通气孔形成在卷筒开始卷绕的部分上。
另外,根据本发明提出了一种气囊装置,在所述第五~第九中任一个特征的基础上,第十特征是,所述气囊具有多个通气孔(18f),所述多个通气孔的开口面积之和为700±100mm2
此外,实施例的前车窗玻璃12与本发明的车窗玻璃相对应,实施例的车窗玻璃侧折叠部18b与本发明的折叠部相对应,实施例的外板侧折叠部18c与本发明的折叠部相对应,实施例的端盖24与本发明的封闭部相对应。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特征,由于在车辆的车窗玻璃的缘部和与该缘部相比更向车身外侧突出的外板之间配置有金属制的气囊,所以不需要对已有的车身构造实施大的设计变更就能够安装气囊装置,而且,能够防止因安装了气囊装置导致美观性变差。另外,由于金属制的气囊一旦展开不会萎缩、且通过金属的塑性变形吸收行人的冲击,所以不仅能够采用容量小的充气机从而削减重量和成本,还能够与行人碰撞时刻的偏差无关地发挥稳定的冲击吸收性能。另外,由于气囊具有与外板共同地构成车身外表面的装饰部、与装饰部连续设置并折叠而成的折叠部、和对装饰部及折叠部的长度方向两端部进行封闭的封闭部,所以不需要用于收纳折叠的气囊的盒或罩,并且能够使装饰部发挥装饰功能,从而削减零件个数和成本,而且通过折叠部使展开后的气囊的容积增加,能够提高冲击吸收性能。
另外,根据本发明的第二特征,由于在装饰部上设置有对其与外板之间进行密封的外板侧唇部,在折叠部上设置有对其与车窗玻璃之间进行密封的车窗玻璃侧唇部,所以能够防止金属制的气囊与外板或车窗玻璃直接接触,并能够提高密封性。
另外,根据本发明的第三特征,由于折叠部具有位于车窗玻璃侧的车窗玻璃侧折叠部和位于外板侧的外板侧折叠部,外板侧折叠部的伸展量设定得比车窗玻璃侧折叠部的伸展量大,所以在气囊展开时,能够使外板侧折叠部大幅度伸展,从而可靠地覆盖比车窗玻璃硬的外板,并能够有效地发挥气囊的冲击吸收效果。
另外,根据本发明的第四特征,由于以褶皱形折叠而成的折叠部的车身内侧部分的折叠密度比车身外侧部分的折叠密度小,所以在展开初期,首先从折叠密度小的车身内侧部分展开,并将折叠密度密的车身内侧部分向车身外侧压出,由此能够通过延迟展开的车身外侧部分可靠地覆盖外板的外表面。
另外,根据本发明的第五特征,由于在与两个封闭部的至少一方相邻的折叠部形成有通气孔,所以在折叠部没有扩展的气囊的展开初期,气体难以从通气孔逃逸而能够使气囊迅速展开,并且在折叠部扩展的气囊的展开末期,气体容易从通气孔逃逸,而能够防止气囊的内压的过度上升。
另外,根据本发明的第六特征,由于在以褶皱形折叠的折叠部的平坦部形成有通气孔,所以在折叠部没有扩展的气囊的展开初期,能够通过平坦部堵塞通气孔而使气体难以逃逸。
另外,根据本发明的第七特征,由于以折叠状态相互相对的折叠部的两个平坦部的通气孔相互错位地形成,所以能够防止两个平坦部的通气孔彼此重合而不被堵塞。
另外,根据本发明的第八特征,由于在以褶皱形折叠而成的折叠部的径向内侧的弯曲部形成有通气孔,所以能够使弯曲部的刚性降低而容易打开气囊,并且能够以低负载进行气囊的折叠时的按压成形。
另外,根据本发明的第九特征,由于在以卷筒状折叠而成的折叠部的卷筒开始卷绕的部分形成有通气孔,所以在折叠部没有扩展的气囊的展开初期,能够防止通气孔释放,从而使气体难以逃逸。
另外,根据本发明的第十特征,由于气囊的多个通气孔的开口面积之和为700±100mm2,所以能够在适当的时刻使气体从通气孔逃逸来调整气囊的内压。
附图说明
图1是汽车的车身前部的俯视图。(第一实施例)
图2是沿图1的2-2线的放大剖视图。(第一实施例)
图3是气囊的立体图。(第一实施例)
图4是图3的4部的放大分解立体图。(第一实施例)
图5是图3的5部的放大立体图。(第一实施例)
图6是与图2对应的气囊展开时的作用说明图。(第一实施例)
图7是表示从气囊的展开开始的经历时间和气囊的内压之间的关系的图表(第一实施例)
图8是沿图1的2-2线的放大剖视图。(第二实施例)
图9是表示气囊的折叠方式及通气孔的位置的其他实施例的图。
(第三实施例~第七实施例)
附图标记的说明
12     前车窗玻璃(车窗玻璃)
12a    缘部
16     外板
18     气囊
18a    装饰部
18b    车窗玻璃侧折叠部(折叠部)
18c    外板侧折叠部(折叠部)
18f    通气孔
18g    平坦部
19     充气机
24     端盖(封闭部)
32    外板侧唇部
33    车窗玻璃侧唇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基于附图所示的本发明的实施例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实施例1
以下,基于图1~图7说明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
如图1所示,汽车的发动机盖罩11的后方具有前车窗玻璃12,以夹在前车窗玻璃12的左右的缘部12a、12a及前门13、13的门玻璃14、14之间的方式配置有前柱15、15。
如图2所示,前柱15是结合位于车身外侧的外板16和位于车身内侧的内板17从而构成为闭截面,在外板16的前表面16a以折叠状态设置有兼用作柱装饰物的金属制的气囊18。在外板16及内板17的结合部16c、17a的前表面借助阻塞橡胶20重合有前车窗玻璃12的缘部12a,并通过粘接剂21粘接。
折叠金属制的管而成的气囊18具有装饰部18a、车窗玻璃侧折叠部18b、外板侧折叠部18c和充气机支承部18d。装饰部18a从前柱15的外板16的侧面16b朝向前车窗玻璃12平滑地相连,发挥配置在外板16和前车窗玻璃12之间的柱装饰物的功能。
车窗玻璃侧折叠部18b及外板侧折叠部18c,为了确保气囊18展开时的伸展余量,而在装饰部18a的内面侧(后方侧)以褶皱状折叠。此时,外板侧折叠部18c的折叠宽度W2设定得比车窗玻璃侧折叠部18b的折叠宽度W1大。
从图3及图5可知,折叠而成的气囊18的两端部精细地冲压成形,在其上嵌合并焊接有端盖24、24,由此密封气囊18的两端部。各个端盖24具有安装部24a,通过在贯穿安装部24a的螺栓孔24b及车身面板25的螺栓26上螺合螺母27,而将气囊18沿前柱15固定。
在隔着车窗玻璃侧折叠部18b及外板侧折叠部18c地与装饰部18a相对的充气机支承部18d的下端部,安装有产生使气囊18展开的气体的充气机19。
从图2~图4可知,圆筒状的充气机19通过两个固定件29、29被固定在截面U字形的安装托架28的内表面,该安装托架28从外侧覆盖形成在气囊18的充气机支承部18d上的开口18e并通过螺栓30...及螺母31...被固定。
从图2可知,在气囊18的装饰部18a和外板侧折叠部18c的边界处设置有外板侧唇部32,该外板侧唇部32与外板16的前表面16a抵接。另外,在车窗玻璃侧折叠部18b和气囊18的充气机支承部18d的边界处设置有车窗玻璃侧唇部33,该车窗玻璃侧唇部33与前车窗玻璃12的缘部12a的前表面抵接。通过这些外板侧唇部32及车窗玻璃侧唇部33来阻止雨水等浸入气囊18的充气机支承部18d侧,能够保护充气机19。
从图2及图3(B)可知,在气囊18的一端部(例如,上端部)的附近形成有多个通气孔18f...。通气孔18f...形成在将车窗玻璃侧折叠部18b及外板侧折叠部18c弯折成褶皱形而成的平坦部18g...上,并且通气孔18f、18f不形成在相互相对的两个平坦部18g、18g的相同位置,也就是说相邻的两个通气孔18f、18f不重合。
以下,对具有上述结构的本发明的实施例的作用进行说明。
在气囊18未展开的通常情况下,由于气囊18的装饰部18a与前柱15的外板16的侧面16b平滑地相连并发挥柱装饰物的功能,所以可以取消专用的柱装饰物,能够削减零件个数。而且,通过与以往的柱装饰物进行置换,气囊18紧凑地配置在前柱15及前车窗玻璃12之间,从而不需要用于收纳折叠的气囊18的盒或罩,能够良好地维持前柱15周围的美观性。
检测到车辆与行人碰撞时,充气机19工作,通过充气机19产生的气体使气囊18的内压增加。通过该内压的增加,气囊18的褶皱形的车窗玻璃侧折叠部18b及外板侧折叠部18c首先朝向车身外侧膨胀后,以覆盖前柱15的外板16的前表面16a及侧面16b的方式向左右方向展开。
此时,由于气囊18具有车窗玻璃侧折叠部18b及外板侧折叠部18c,所以能够较大地确保展开后的气囊18的周长,能够覆盖前柱15的宽的区域,从而提高冲击吸收性能。另外,由于前柱15比前车窗玻璃12硬,所以给行人带来的冲击变大,但通过将外板侧折叠部18c的折叠宽度W2设定得比车窗玻璃侧折叠部18b的折叠宽度W1大,能够使外板侧折叠部18c在展开时的伸展余量(伸展量)大,使气囊18以向外板16的侧面16b侧包入的方式展开,从而能够进一步提高冲击吸收性能。
另外,在面向行人的气囊装置中,存在因行人的体格和碰撞时的车速不同、行人直到与前柱15碰撞的时间上容易产生较大差异的特性。因此,以往的布制的气囊存在以下问题,即,为将展开状态维持规定时间,需要持续地产生气体的大容量的充气机。而在本实施例中,通过采用金属制的气囊18,一旦展开的气囊18在气体的供给停止之后也能够维持展开状态,通过其塑性变形吸收与行人的碰撞冲击,从而能够使充气机19的容量小,与行人和前柱15碰撞的时刻无关地,能够发挥有效的冲击吸收性能。
而且,在气囊18的褶皱形的车窗玻璃侧折叠部18b及外板侧折叠部18c的平坦部18g...上形成有通气孔18f...,并且形成通气孔18f...的位置是气囊18的长度方向一端部的附近,从而在气囊18展开的初期阶段,所述平坦部18g...处于相互几乎紧密接触的状态。因此,气囊18的通气孔18f...处于被平坦部18g...封闭的状态,能够防止气体从通气孔18f...不必要的泄漏并能够迅速地展开气囊18。而且,在气囊18展开的末期阶段,所述平坦部18g...相互远离,通气孔18f...被开放,从而从通气孔18f...排出剩余的气体,能够抑制内压过度地增加。
图7表示从气囊18开始展开后的经历时间和气囊18的内压之间的关系。图7中的通气孔18f的直径12.6mm及30mm是将多个通气孔18f...置换成开口面积的总和相等的单个的通气孔18f时的假想的直径。
充气机19工作时,气囊18的内压急剧增加而完成展开,但在不存在通气孔18f的情况下,展开后的内压的降低缓慢,在行人与前柱15碰撞的时刻(从气囊18开始展开后65ms~215ms期间),内压还被维持在高值。因此,在不存在通气孔18f的情况下,气囊18难以被压溃,有可能不能发挥充分的冲击吸收效果。
在单个的通气孔18f的假想的直径为12.6mm的情况下,与不存在通气孔18f的情况相比,内压的降低变快,但可以说还是不充分。在单个的通气孔18f的假想的直径为30mm的情况下,在行人与前柱15碰撞的时刻,气囊18的内压被维持为大至零,气囊18在行人的碰撞时适当地被压溃,能够发挥有效的冲击吸收效果。而且,由于气囊18的内压在行人碰撞时的整个期间稳定地被维持为零,所以无论是否是碰撞的时刻,都能够得到稳定的冲击吸收效果。
本实施例的气囊18具有多个通气孔18f...,但这些多个通气孔18f...的开口面积的总和被设定成直径为30mm的单个的通气孔18f的开口面积(约700mm2)。这样,设置多个小径的通气孔18f...并通过车窗玻璃侧折叠部18b及外板侧折叠部18c的平坦部18g...覆盖,能够抑制气体从通气孔18f...流出而使气囊18迅速展开。而且,充气机19产生的气体有效地被用于气囊18的展开,从而能够有助于充气机19的小型化。
实施例2
以下,基于图8说明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
在第一实施例中,车窗玻璃侧折叠部18b及外板侧折叠部18c的折叠密度沿车身内外方向均匀地设定,但在第二实施例中,车窗玻璃侧折叠部18b及外板侧折叠部18c的折叠密度在车身内侧部分设定得较小(稀疏),在车身外侧部分设定得较密。
根据该第二实施例,在气囊18的展开初期,车窗玻璃侧折叠部18b及外板侧折叠部18c的折叠密度小的车身内侧部分首先展开,折叠密度密的车身外侧部分向车身外侧伸出,从而通过延迟展开的车身外侧部分能够可靠地覆盖外板16的外表面。
[实施例3~实施例7]
以下,基于图9说明通气孔18f...的其他实施例。
图9A表示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在气囊18的褶皱形的车窗玻璃侧折叠部18b及外板侧折叠部18c的内侧的弯曲部形成有通气孔18f...。根据该实施例,在第一实施例的作用效果的基础上,通过形成通气孔18f...,车窗玻璃侧折叠部18b及外板侧折叠部18c的所述内侧的弯曲部变得容易弯曲,从而气囊18变得容易展开,而且,能够减小折叠气囊18时的按压负载。
图9(B)及图9(C)表示本发明的第四、第五实施例,在气囊18的车窗玻璃侧折叠部18b及外板侧折叠部18c的车身外侧部分及车身内侧部分集中地形成有通气孔18f...。根据这些实施例,在第一实施例的作用效果的基础上,通过设置通气孔18f...,使刚性降低的车窗玻璃侧折叠部18b及外板侧折叠部18c的车身外侧部分及车身内侧部分首先展开,能够使气囊18朝向车身外侧容易地展开。
图9(D)表示本发明的第六实施例,气囊18的车窗玻璃侧折叠部18b及外板侧折叠部18c的相互相对的平坦部18g、18g的通气孔18f、18f相互不重合地错位地形成。由此,在气囊18的展开初期,通气孔18f...被平坦部18g...覆盖,能够可靠地发挥阻止气体泄漏的效果,并能够实现与第一实施例同样的作用效果。
图9(E)表示本发明的第七实施例,在第一~第六实施例中,以褶皱形折叠而成的气囊18折叠成卷筒状,在该卷筒的前端部分(开始卷绕的部分)形成有通气孔18f...。根据该实施例,通气孔18f...被维持在封闭状态直到气囊18的展开末期,因此,也能够实现与第一实施例同样的作用效果。此外,在本实施例中,气囊18的装饰部18a、18a被分割成前车窗玻璃12侧和外板16侧两部分。
以上,说明了本发明的实施例,但本发明在不脱离其主旨的范围能够进行各种设计变更。
例如,气囊18的折叠方式不限于实施例,能够采用任意的折叠方式。
另外,在图7中,对通气孔18f的开口面积之和的最佳值为约700mm2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只要在700mm2±100mm2的范围内,都能够得到充分的效果。
权利要求书(按照条约第19条的修改)
1.(修改后)一种气囊装置,在车辆的车窗玻璃(12)的缘部(12a)和前门(13)之间配置有金属制的气囊(18),通过充气机(19)产生的气体使所述气囊(18)沿着所述车窗玻璃(12)的缘部(12a)以管状展开来保护行人,其特征在于,
所述气囊(18)具有:与所述外板(16)共同地构成车身外表面的装饰部(18a);与所述装饰部(18a)连续设置并折叠而成的折叠部(18b、18c);对所述装饰部(18a)及所述折叠部(18b、18c)的长度方向两端部进行封闭的两个封闭部(24);形成在与该两个封闭部(24)的至少一方相邻的所述折叠部(18b、18c)上的通气孔(18f),
所述折叠部(18b、18c)折叠成褶皱形,所述通气孔(18f)形成在所述折叠部(18b、18c)的径向内侧的弯曲部上。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囊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饰部(18a)具有对其与所述外板(16)之间进行密封的外板侧唇部(32),并且所述折叠部(18b)具有对其与所述车窗玻璃(12)之间进行密封的车窗玻璃侧唇部(33)。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气囊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折叠部具有位于所述车窗玻璃(12)侧的车窗玻璃侧折叠部(18b)和位于所述外板(16)侧的外板侧折叠部(18c),所述外板侧折叠部(18c)的伸展量设定得比所述车窗玻璃侧折叠部(18b)的伸展量大。
4.(修改后)如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气囊装置,其特征在于,车身内侧部分的折叠密度比车身外侧部分的折叠密度小。
5.(删除)
6.(修改后)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囊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通气孔(18f)形成在所述折叠部(18b、18c)的平坦部(18g)上。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气囊装置,其特征在于,以折叠状态相互相对的所述折叠部(18b、18c)的两个平坦部(18g)的通气孔(18f)相互错位地形成。
8.(删除)
9.(修改后)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囊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折叠部(18b、18b)折叠成卷筒状,所述通气孔(18f)形成在卷筒开始卷绕的部分上。
10.(修改后)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囊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囊(18)具有多个通气孔(18f),所述多个通气孔(18f)的开口面积之和为700±100mm2
11.(追加)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囊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制的气囊(18)配置在所述缘部(12a)和与该缘部(12a)相比更向车身外侧突出的所述外板(16)之间。

Claims (10)

1.一种气囊装置,在车辆的车窗玻璃(12)的缘部(12a)和与该缘部(12a)相比更向车身外侧突出的外板(16)之间配置有金属制的气囊(18),通过充气机(19)产生的气体使所述气囊(18)沿着所述车窗玻璃(12)的缘部(12a)以管状展开来保护行人,其特征在于,
所述气囊(18)具有:与所述外板(16)共同地构成车身外表面的装饰部(18a);与所述装饰部(18a)连续设置并折叠而成的折叠部(18b、18c);对所述装饰部(18a)及所述折叠部(18b、18c)的长度方向两端部进行封闭的封闭部(24)。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囊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饰部(18a)具有对其与所述外板(16)之间进行密封的外板侧唇部(32),并且所述折叠部(18b)具有对其与所述车窗玻璃(12)之间进行密封的车窗玻璃侧唇部(33)。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气囊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折叠部具有位于所述车窗玻璃(12)侧的车窗玻璃侧折叠部(18b)和位于所述外板(16)侧的外板侧折叠部(18c),所述外板侧折叠部(18c)的伸展量设定得比所述车窗玻璃侧折叠部(18b)的伸展量大。
4.如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气囊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折叠部(18b、18c)折叠成褶皱形,车身内侧部分的折叠密度比车身外侧部分的折叠密度小。
5.如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气囊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形成在与所述两个封闭部(24)的至少一方相邻的所述折叠部(18b、18c)上的通气孔(18f)。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气囊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折叠部(18b、18c)折叠成褶皱形,所述通气孔(18f)形成在所述折叠部(18b、18c)的平坦部(18g)上。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气囊装置,其特征在于,以折叠状态相互相对的所述折叠部(18b、18c)的两个平坦部(18g)的通气孔(18f)相互错位地形成。
8.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气囊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折叠部(18b、18c)折叠成褶皱形,所述通气孔(18f)形成在所述折叠部(18b、18c)的径向内侧的弯曲部上。
9.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气囊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折叠部(18b、18b)折叠成卷筒状,所述通气孔(18f)形成在卷筒开始卷绕的部分上。
10.如权利要求5~9中任一项所述的气囊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囊(18)具有多个通气孔(18f),所述多个通气孔(18f)的开口面积之和为700±100mm2
CN2010800399168A 2009-09-29 2010-09-07 气囊装置 Pending CN102510821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5)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9-224381 2009-09-29
JP2009224380 2009-09-29
JP2009-224380 2009-09-29
JP2009224381 2009-09-29
PCT/JP2010/065321 WO2011040191A1 (ja) 2009-09-29 2010-09-07 エアバッグ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510821A true CN102510821A (zh) 2012-06-20

Family

ID=4382601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800399168A Pending CN102510821A (zh) 2009-09-29 2010-09-07 气囊装置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8550493B2 (zh)
EP (1) EP2465735B1 (zh)
JP (1) JP5411941B2 (zh)
CN (1) CN102510821A (zh)
WO (1) WO2011040191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010146A (zh) * 2013-01-07 2013-04-03 延锋百利得(上海)汽车安全系统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安全气囊装置及其折叠工装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689924B2 (en) 2010-05-12 2014-04-08 Honda Motor Co., Ltd. Air-bag device
EP2578455B1 (en) * 2010-05-28 2014-08-20 Honda Motor Co., Ltd. Airbag system
EP2931563B1 (en) * 2012-12-14 2017-11-15 Autoliv Development AB Vehicle crash retardation structure arrangem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2397559A (en) * 2003-01-22 2004-07-28 Autoliv Dev Airbag arrangement for windscreen and A-pillar
WO2009066660A1 (ja) * 2007-11-20 2009-05-28 Honda Motor Co., Ltd. 歩行者保護用エアバッグ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2283939A (ja) * 2001-03-29 2002-10-03 Toyota Motor Corp 歩行者保護エアバッグ装置
JP2004338676A (ja) * 2003-05-19 2004-12-02 Takata Corp 外面展開型エアバッグ装置
US7341274B2 (en) * 2004-03-17 2008-03-11 Toyoda Gosei Co., Ltd. Pedestrian airbag system
JP2006282105A (ja) 2005-04-04 2006-10-19 Toyota Motor Corp 車両用衝撃吸収構造
JP4621119B2 (ja) 2005-11-18 2011-01-26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衝突物保護装置
JP4946858B2 (ja) * 2007-12-26 2012-06-06 豊田合成株式会社 側突用エアバッグ装置
JP5077216B2 (ja) * 2008-12-12 2012-11-21 豊田合成株式会社 エアバッグ装置
JP5437158B2 (ja) * 2010-05-12 2014-03-12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エアバッグ装置
US7988183B1 (en) * 2010-07-07 2011-08-02 Honda Motor Co., Ltd. Airbag system
US8365857B2 (en) * 2010-05-28 2013-02-05 Honda Motor Co., Ltd. Airbag system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2397559A (en) * 2003-01-22 2004-07-28 Autoliv Dev Airbag arrangement for windscreen and A-pillar
WO2009066660A1 (ja) * 2007-11-20 2009-05-28 Honda Motor Co., Ltd. 歩行者保護用エアバッグ装置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010146A (zh) * 2013-01-07 2013-04-03 延锋百利得(上海)汽车安全系统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安全气囊装置及其折叠工装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5411941B2 (ja) 2014-02-12
US20120241240A1 (en) 2012-09-27
EP2465735A1 (en) 2012-06-20
WO2011040191A1 (ja) 2011-04-07
JPWO2011040191A1 (ja) 2013-02-28
US8550493B2 (en) 2013-10-08
EP2465735B1 (en) 2014-05-07
EP2465735A4 (en) 2013-02-2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2213527B1 (en) Vehicle with a pedestrian protection airbag device
JP4291821B2 (ja) 車両用フードエアバッグ装置
US7770684B2 (en) Airbag device for pedestrian
CN100506611C (zh) 安全气囊装置
WO2015136774A1 (ja) 歩行者保護エアバッグ装置
CN105829171A (zh) 车辆用行人保护安全气囊装置
US20120200071A1 (en) Airbag arrangement
CN102510821A (zh) 气囊装置
JPH10217903A (ja) 車体用衝撃吸収体
WO2004065180A1 (en) An air-bag arrangement
CN102883923B (zh) 气囊装置
US8365857B2 (en) Airbag system
JP5437158B2 (ja) エアバッグ装置
EP2578455B1 (en) Airbag system
JP2009051500A (ja) 車両用フードエアバッグ装置
JP4103918B2 (ja) 車両用フードエアバッグ装置のシール構造
JP5437161B2 (ja) エアバッグ装置
JP5411798B2 (ja) エアバッグ装置
JP2011235813A (ja) エアバッグ装置
JP3685012B2 (ja) 車両のエアバッグ装置
JP2011240728A5 (zh)
JP2011235813A5 (zh)
JP4186989B2 (ja) 車両用フードエアバッグ装置のシール構造
JP2011235814A5 (zh)
JP2011235829A5 (zh)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AD01 Patent right deemed abandoned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151216

C20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deemed to be abandoned or is abandon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