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510215A - 一种三电平双向直流变换器及其脉冲宽度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三电平双向直流变换器及其脉冲宽度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510215A
CN102510215A CN2011103658207A CN201110365820A CN102510215A CN 102510215 A CN102510215 A CN 102510215A CN 2011103658207 A CN2011103658207 A CN 2011103658207A CN 201110365820 A CN201110365820 A CN 201110365820A CN 102510215 A CN102510215 A CN 10251021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wer switch
controlled power
fly
voltage
wheel diod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10365820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510215B (zh
Inventor
张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antong sincere advertising media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ianjin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ianjin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Tianjin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1110365820.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2510215B/zh
Publication of CN10251021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51021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51021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51021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c-Dc Convert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三电平双向直流变换器及其脉冲宽度控制方法,涉及电力电子功率变换技术领域,本发明的高压直流侧的第一滤波电容和第二滤波电容在脉冲宽度控制方法下,能在载波周期内实现自平衡控制,可有效减小电容电压波动;功率器件的电压应力可均为高压直流侧电压的一半,两个“半桥”输出的脉宽电压幅值为高压直流侧电压的一半,即可减小滤波电感值和电容容量,并降低了dv/dt;相对于现有的三电平双向直流变换器来说,本发明在实现高、低压直流侧之间大变换比的能量变换时,无需变压器,并且避免功率开关工作在极端占空比状态。

Description

一种三电平双向直流变换器及其脉冲宽度控制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力电子功率变换技术领域,涉及直流电源变换系统中的功率变换装置,特别涉及一种三电平双向直流变换器及其脉冲宽度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对可再生能源的不断开发利用,所产生的电能需要通过合理的方式进行传输或存储,比如光伏发电和燃料电池发电技术中,电能产生端发出的直流电可以通过直流变换器,得到较为稳定的直流母线电压,一方面可以通过逆变器将直流电转换成交流电,为交流负载供电;另一方面,也可以直接或再次通过直流变换器为直流负载供电。为了将多余的能量进行存储,以及在光照或燃料不足的情况下,储能单元能为负载提供不足部分的能量,需要将存储的能量释放到直流母线端。要实现这个功能,目前最好的能量转换方式是通过双向直流变换器来完成。
对于存储电能的蓄电池或超级电容来说,为了得到更高的容积效率,一般电压等级比较低;对于传输电能的直流母线来说,为了提高电能传输效率,需要提高电压等级。这样,就会出现储能端的电压等级与直流母线端的电压等级差异很大,即双向变换器需要提供很大的电压变换比,并且较高的直流母线电压对功率开关的耐压等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带来的问题是,双向直流变换器需要通过变压器来解决电压的大变换比问题,否则,直流变换器将出现极端占空比问题,功率开关难以响应极端窄的脉冲驱动信号。另外,功率开关耐压等级的提高,意味着通态压降和导通电阻的升高、功率开关的上限开关频率下降。
发明人在实现本发明的过程中,发现现有技术中至少存在以下的缺点和不足:
传统的两电平双向直流变换器在高压变换场合存在功率开关电压应力大、开关损耗大、滤波器体积大以及dv/dt高等突出问题,现有的三电平双向直流变换器解决了上述问题,但是在特殊的大变换比场合,功率开关将难以响应极窄的脉冲驱动信号、功率开关极易出现极端占空比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三电平双向直流变换器及其脉冲宽度控制方法,该方案解决了具有传统三电平双向直流变换器特性的同时使得在大变换比的情况下功率开关响应极窄的脉冲驱动信号,避免了功率开关工作在极端占空比状态,详见下文描述:
一种三电平双向直流变换器,所述三电平双向直流变换器包括:低压直流侧滤波电容、高压直流侧第一滤波电容、高压直流侧第二滤波电容、第一续流二极管、第二续流二极管、第三续流二极管、第四续流二极管、第五续流二极管、第六续流二极管、第七续流二极管、第八续流二极管、第一箝位二极管、第二箝位二极管、第三箝位二极管、第四箝位二极管、第一可控功率开关、第二可控功率开关、第三可控功率开关、第四可控功率开关、第五可控功率开关、第六可控功率开关、第七可控功率开关、第八可控功率开关、高压直流侧母线电压、低压直流侧母线电压和储能电感,
所述三电平双向直流变换器由2个半桥构成,所述低压直流侧母线电压的正极性端分别与所述储能电感的一端和所述低压直流侧滤波电容的一端相连,所述低压直流侧母线电压的负极性端分别与所述低压直流侧滤波电容的另一端和右半桥的中点相连;所述储能电感的另一端连接左半桥的中点,所述左半桥的中点分别与所述第二续流二极管的阳极、所述第二可控功率开关的发射极、所述第三可控功率开关的集电极和所述第三续流二极管的阴极相连;所述第二续流二极管的阴极分别与所述第二可控功率开关的集电极、所述第一可控功率开关的发射极、所述第一续流二极管的阳极和所述第一箝位二极管的阴极相连;所述第一续流二极管的阴极分别与所述第一可控功率开关的集电极、所述第五可控功率开关的集电极、所述第五续流二极管的阴极、所述高压直流侧第一滤波电容的一端和所述高压直流侧母线电压的正极性端相连;所述第三续流二极管的阳极分别与所述第三可控功率开关的发射极、所述第四可控功率开关的集电极、所述第四续流二极管的阴极和所述第二箝位二极管的阳极相连;所述第二箝位二极管的阴极分别与所述第一箝位二极管的阳极、所述第三箝位二极管的阳极、所述第四箝位二极管的阴极、所述高压直流侧第一滤波电容的另一端和所述高压直流侧第二滤波电容的一端相连;所述第四续流二极管的阳极分别与所述第四可控功率开关的发射极、所述第八可控功率开关的发射极、所述第八续流二极管的阳极、所述高压直流侧第二滤波电容的另一端和所述高压直流侧母线电压的负极性端相连;所述第五续流二极管的阳极分别与所述第五可控功率开关的发射极、所述第三箝位二极管的阴极、所述第六可控功率开关的集电极和所述第六续流二极管的阴极相连;所述第四箝位二极管的阳极分别与所述第七可控功率开关的发射极、所述第八可控功率开关的集电极、所述第七续流二极管的阳极和所述第八续流二极管的阴极相连;所述第七续流二极管的阴极、所述第七可控功率开关的集电极、所述第六可控功率开关的发射极和所述第六续流二极管的阳极同时连接所述右半桥的中点。
所述第一可控功率开关、所述第二可控功率开关、所述第三可控功率开关、所述第四可控功率开关、所述第五可控功率开关、所述第六可控功率开关、所述第七可控功率开关和所述第八可控功率开关具体为:低耐压的可控功率开关。
一种三电平双向直流变换器的脉冲宽度控制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所述三电平双向直流变换器工作在Buck模式时,根据第一脉冲宽度调制规则对双调制波Va、Vb与相移180度的三角载波Vcarrier1、Vcarrier2进行脉冲宽度调制;
所述第一脉冲宽度调制规则具体为:
m b > V carrier 1 , S 1 = 0 m a > V carrier 2 , S 2 = 1 m a > V carrier 1 , S 7 = 1 m b > V carrier 2 , S 8 = 0 , 调制度ma>mb>0.5;
获取所述三电平双向直流变换器工作在所述Buck模式时,高压直流侧电压与低压直流侧电压的关系为
Ulow=(ma-mb)×Uhigh
所述第一可控功率开关、所述第二可控功率开关、所述第七可控功率开关和所述第八可控功率开关的占空比为:
d 1 = d 8 = t on 1 T = 1 - m b d 7 = d 2 = T - t off 7 T = m a ;
(2)所述三电平双向直流变换器工作在Boost模式时,根据第二脉冲宽度调制规则对双调制波Va、Vb与相移180度的三角载波Vcarrier1、Vcarrier2进行脉冲宽度调制;
所述第二脉冲宽度调制规则具体为:
m b > V carrier 2 , S 3 = 0 m a > V carrier 1 , S 4 = 1 m a > V carrier 2 , S 5 = 1 m b > V carrier 1 , S 6 = 0 , 调制度ma<mb<0.5,
获取所述三电平双向直流变换器工作在所述Boost模式时,低压直流侧电压与高压直流侧电压的关系为
U high = U low ( m b - m a ) ;
所述第三可控功率开关、所述第四可控功率开关、所述第五可控功率开关和所述第六可控功率开关的占空比为:
d 3 = d 6 = 1 - t off 3 T = 1 - m b d 4 = d 5 = t on 5 T = m a ;
其中,T为载波周期,ton1为所述第一可控功率开关在某一个载波周期内的导通时间;toff3为所述第三可控功率开关在某一个载波周期内的关闭时间;ton5为所述第五可控功率开关在某一个载波周期内的导通时间;toff7为所述第七可控功率开关在某一个载波周期内的关闭时间。
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三电平双向直流变换器及其脉冲宽度控制方法,本发明的高压直流侧的第一滤波电容和第二滤波电容在脉冲宽度控制方法下,能在载波周期内实现自平衡控制,可有效减小电容电压波动;功率器件的电压应力可均为高压直流侧电压的一半,即为高压直流侧第一滤波电容和第二滤波电容的电压,因此可选用耐压较低、通态压降较低、导通电阻较小以及开关频率较高的可控功率开关;两个“半桥”输出的脉宽电压幅值为高压直流侧电压的一半,即可减小滤波电感值和电容容量,并降低了dv/dt;相对于现有的三电平双向直流变换器来说,本发明实现高、低压直流侧之间大变换比的能量变换时,可以无需变压器,并且避免可控功率开关工作在极端占空比状态。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提供的三电平双向直流变换器的拓扑结构图;
图2a和图2b是本发明提供的三电平双向直流变换器工作的Buck模式和Boost模式工作原理图;
图3a、图3b、图3c、图3d、图3e和图3f是本发明提供的三电平双向直流变换器Buck模式工作机理;
图4a、图4b、图4c、图4d、图4e和图4f是本发明提供的三电平双向直流变换器Boost模式工作机理;
图5是本发明提供的三电平双向直流变换器的脉冲宽度控制方法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提供的三电平双向直流变换器的脉冲宽度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Uhigh:高压直流侧母线电压;
Ulow:低压直流侧母线电压;
Cf1:低压直流侧滤波电容;        Cf2:高压直流侧第一滤波电容;
Cf3:高压直流侧第二滤波电容;    S1:第一可控功率开关;
S2:第二可控功率开关;           S3:第三可控功率开关;
S4:第四可控功率开关;           S5:第五可控功率开关;
S6:第六可控功率开关;           S7:第七可控功率开关;
S8:第八可控功率开关;           Lf:储能电感;
Dc1:第一箝位二极管;    Dc2:第二箝位二极管;    Dc3
第三箝位二极管;                 Dc4:第四箝位二极管;
D1:第一续流二极管;             D2:第二续流二极管;
D3:第三续流二极管;             D4:第四续流二极管;
D5:第五续流二极管;             D6:第六续流二极管;
D7:第七续流二极管;             D8:第八续流二极管;
Uab:变换器输出的脉宽电压;      T:载波周期;
ma:双调制波Va的调制度;         mb:双调制波Vb的调制度;
fp:能量管理层的控制信号;
ton1:第一可控功率开关S1在某一个载波周期内的导通时间;
toff3:第三可控功率开关S3在某一个载波周期内的关闭时间;
ton5:第五可控功率开关S5在某一个载波周期内的导通时间;
toff7:第七可控功率开关S7在某一个载波周期内的关闭时间。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为了解决具有传统三电平双向直流变换器特性的同时使得在大变换比的情况下功率开关响应极窄的脉冲驱动信号,避免可控功率开关工作在极端占空比状态,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三电平双向直流变换器及其脉冲宽度控制方法,参见图1,详见下文描述:
一种三电平双向直流变换器,包括:低压直流侧滤波电容Cf1、高压直流侧第一滤波电容Cf2、高压直流侧第二滤波电容Cf3、第一续流二极管D1、第二续流二极管D2、第三续流二极管D3、第四续流二极管D4、第五续流二极管D5、第六续流二极管D6、第七续流二极管D7、第八续流二极管D8、第一箝位二极管Dc1、第二箝位二极管Dc2、第三箝位二极管Dc3、第四箝位二极管Dc4、第一可控功率开关S1、第二可控功率开关S2、第三可控功率开关S3、第四可控功率开关S4、第五可控功率开关S5、第六可控功率开关S6、第七可控功率开关S7、第八可控功率开关S8、高压直流侧母线电压Uhigh、低压直流侧母线电压Ulow和储能电感Lf
三电平双向直流变换器由2个半桥构成,低压直流侧母线电压Ulow的正极性端分别与储能电感Lf的一端和低压直流侧滤波电容Cf1的一端相连,低压直流侧母线电压Ulow的负极性端分别与低压直流侧滤波电容Cf1的另一端和右半桥的中点b相连;储能电感Lf的另一端连接左半桥的中点a,左半桥的中点a分别与第二续流二极管D2的阳极、第二可控功率开关S2的发射极、第三可控功率开关S3的集电极和第三续流二极管D3的阴极相连;第二续流二极管D2的阴极分别与第二可控功率开关S2的集电极、第一可控功率开关S1的发射极、第一续流二极管D1的阳极和第一箝位二极管Dc1的阴极相连;第一续流二极管D1的阴极分别与第一可控功率开关S1的集电极、第五可控功率开关S5的集电极、第五续流二极管D5的阴极、高压直流侧第一滤波电容Cf2的一端和高压直流侧母线电压Uhigh的正极性端相连;第三续流二极管D3的阳极分别与第三可控功率开关S3的发射极、第四可控功率开关S4的集电极、第四续流二极管D4的阴极和第二箝位二极管Dc2的阳极相连;第二箝位二极管Dc2的阴极分别与第一箝位二极管Dc1的阳极、第三箝位二极管Dc3的阳极、第四箝位二极管Dc4的阴极、高压直流侧第一滤波电容Cf2的另一端和高压直流侧第二滤波电容Cf3的一端相连;第四续流二极管D4的阳极分别与第四可控功率开关S4的发射极、八可控功率开关S8的发射极、第八续流二极管D8的阳极、高压直流侧第二滤波电容Cf3的另一端和高压直流侧母线电压Uhigh的负极性端相连;第五续流二极管D5的阳极分别与第五可控功率开关S5的发射极、第三箝位二极管Dc3的阴极、第六可控功率开关S6的集电极和第六续流二极管D6的阴极相连;第四箝位二极管Dc4的阳极分别与第七可控功率开关S7的发射极、第八可控功率开关S8的集电极、第七续流二极管D7的阳极和第八续流二极管D8的阴极相连;第七续流二极管D7的阴极、第七可控功率开关S7的集电极、第六可控功率开关S6的发射极和第六续流二极管D6的阳极同时连接右半桥的中点b。
进一步地,为了降低可控功率开关的损耗,本发明实施例优选低耐压的可控功率开关。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每个半桥由四个能量可双向流动的可控功率开关(反并联续流二极管)串联构成,每个半桥的中点为输入或输出端,每个功率器件的电压应力为高压直流侧电压的一半。
一种三电平升压直流变换器的脉冲宽度控制方法,参见图2、图3、图4、图5和图6,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该拓扑要实现正常的双向能量变换,还需要合适的脉冲宽度控制方法,脉冲宽度控制方法按能量流动的方向分为两部分:能量从低压直流侧流向高压直流侧时,采用第一脉冲宽度控制方法,此时只对左半桥下桥臂的两个可控功率开关(第三可控功率开关S3和第四可控功率开关S4)和右半桥上桥臂的两个可控功率开关(第五可控功率开关S5和第六可控功率开关S6)进行脉冲宽度控制,其余四个可控功率开关(第一可控功率开关S1、第二可控功率开关S2、第七可控功率开关S7和第八可控功率开关S8)被强制关断,只有其反并联续流二极管参与能量流动。
当能量从高压直流侧流向低压直流侧时,采用第二脉冲宽度控制方法,此时只对左半桥上桥臂的两个可控功率开关(第一可控功率开关S1和第二可控功率开关S2)和右半桥下桥臂的两个可控功率开关(第七可控功率开关S7和第八可控功率开关S8)进行脉冲宽度控制,其余四个功率开关(第三可控功率开关S3、第四可控功率开关S4、第五可控功率开关S5和第六可控功率开关S6)被强制关断,只有其反并联续流二极管参与能量流动。而能量流动的方向由应用场合实际的能量管理层决定,因此,根据能量流动方向的控制信号,来切换第一脉冲宽度控制方法和第二脉冲宽度控制方法,进而完成高、低压直流侧的能量变换工作。
图2为三电平双向直流变换器的两种工作模式,图2(a)为拓扑工作在Buck模式,是将高压直流侧母线电压Uhigh转换成低压直流侧母线电压Ulow。在Buck模式下,电感电流iL从右向左流过储能电感Lf,定义iL<0,能量从高压直流侧流向低压直流侧,第一可控功率开关S1、第二可控功率开关S2、第七可控功率开关S7和第八可控功率开关S8工作在脉冲宽度控制状态,相应反并联的续流二极管D1、D2、D7和D8不参与能量变换。第三可控功率开关S3、第四可控功率开关S4、第五可控功率开关S5和第六可控功率开关S6一直处于关断状态,其相应反并联的续流二极管D3、D4、D5和D6参与能量变换。
图2(b)为拓扑工作在Boost模式,是将低压直流侧母线电压Ulow转换成高压直流侧母线电压Uhigh。在Boost模式下,电感电流iL从左向右流过储能电感Lf,定义iL>0,能量从低压直流侧流向高压直流侧,第三可控功率开关S3、第四可控功率开关S4、第五可控功率开关S5和第六可控功率开关S6工作在脉冲宽度控制状态,相应反并联的续流二极管D3、D4、D5和D6不参与能量变换。第一可控功率开关S1、第二可控功率开关S2、第七可控功率开关S7和第八可控功率开关S8一直处于关断状态功率开关,其相应反并联的续流二极管D1、D2、D7和D8参与能量变换。
图3为大降压比三电平双向直流变换器工作在Buck模式时的工作机理,定义Buck模式时功率开关的开关状态为S1S2S7S8,三电平双向直流变换器输出三种电平电压时共有以下六种情况(电流连续时):
(1)S1S2S7S8=1111时,输出电平电压Uab为Uhigh,高压直流侧母线电压Uhigh既为储能电感Lf储存能量,又为低压直流侧滤波电容Cf1充电,如图3(a)所示。
(2)S1S2S7S8=1110时,输出电平电压Uab为Uhigh/2,高压直流侧第一滤波电容Cf2既为储能电感Lf储存能量,又为低压直流侧滤波电容Cf1充电,如图3(b)所示。
(3)S1S2S7S8=0111时,输出电平电压Uab为Uhigh/2,高压直流侧第二滤波电容Cf3既为储能电感Lf储存能量,又为低压直流侧滤波电容Cf1充电,如图3(c)所示。
(4)S1S2S7S8=0110时,输出电平电压Uab为0,储能电感Lf释放能量,为低压直流侧滤波电容Cf1充电,三电平双向直流变换器工作在第一种续流状态,如图3(d)所示。
(5)S1S2S7S8=0011时,输出电平电压Uab为0,储能电感Lf释放能量,为低压直流侧滤波电容Cf1充电,三电平双向直流变换器工作在第二种续流状态,如图3(e)所示。
(6)S1S2S7S8=1100时,输出电平电压Uab为0,储能电感Lf释放能量,为低压直流侧滤波电容Cf1充电,三电平双向直流变换器工作在第三种续流状态,如图3(f)所示。
在情况(1)下,高压直流侧第一滤波电容Cf2、高压直流侧第二滤波电容Cf3同时完成充、放电;在情况(2)和(3)下,高压直流侧第一滤波电容Cf2、高压直流侧第二滤波电容Cf3在相邻半个载波周期内轮换充、放电;在情况(4)-(6)下,高压直流侧第一滤波电容Cf2和高压直流侧第二滤波电容Cf3不参与能量变换。
图4为大降压比三电平双向直流变换器工作在Boost模式时的工作机理,定义Boost模式时可控功率开关的开关状态为S3S4S5S6,三电平双向直流变换器输出三种电平电压时共有以下六种情况(电流连续时):
(7)S3S4S5S6=0000时,输出电平电压Uab为Uhigh,低压直流侧电源和储能电感Lf同时为高压直流侧第一滤波电容Cf2、第二滤波电容Cf3充电,如图4(a)所示。
(8)S3S4S5S6=0001时,输出电平电压Uab为Uhigh/2,低压直流侧电源和储能电感Lf同时为高压直流侧的滤波电容Cf2充电,如图4(b)所示。
(9)S3S4S5S6=1000时,输出电平电压Uab为Uhigh/2,低压直流侧电源和储能电感Lf同时为高压直流侧的滤波电容Cf3充电,如图4(c)所示。
(10)S3S4S5S6=1100时,输出电平电压Uab为0,低压直流侧电源为储能电感Lf存储能量,为第一种储能方式,如图4(d)所示。
(11)S3S4S5S6=1001时,输出电平电压Uab为0,低压直流侧电源为储能电感Lf存储能量,为第二种储能方式,如图4(e)所示。
(12)S3S4S5S6=0011时,输出电平电压Uab为0,低压直流侧电源为储能电感Lf存储能量,为第三种储能方式,如图4(f)所示。
在情况(7)下,高压直流侧第一滤波电容Cf2和第二滤波电容Cf3同时完成充、放电;在情况(8)和(9)下,高压直流侧第一滤波电容Cf2和第二滤波电容Cf3在相邻半个载波周期内轮换充、放电;
在情况(10)-(12)下,直流侧电源为储能电感Lf存储能量,高压直流侧第一滤波电容Cf2和第二滤波电容Cf3不参与能量变换。
图5为三电平双向直流变换器的脉冲宽度控制方法,当能量管理层的控制信号fp(用来切换双向变换器的工作模式)为高电平时,三电平双向直流变换器工作在Buck模式;fp为低电平时,三电平双向直流变换器工作在Boost模式。
101:三电平双向直流变换器工作在Buck模式时,根据第一脉冲宽度调制规则对双调制波Va、Vb与相移180度的三角载波Vcarrier1、Vcarrier2进行脉冲宽度调制;
其中,调制度ma>mb>0.5,脉冲宽度控制规则为
m b > V carrier 1 , S 1 = 0 m a > V carrier 2 , S 2 = 1 m a > V carrier 1 , S 7 = 1 m b > V carrier 2 , S 8 = 0 - - - ( 1 )
在一个载波周期内,开关状态S1S2S7S8依次为:
0110→1110→1100→1110→0110→0111→0011→0111→0110。
当S1S2S7S8=1110时,三电平双向直流变换器输出PWM脉冲电压幅值为Uhigh/2,此时高压直流侧第一滤波电容Cf2放电;当S1S2S7S8=0111时,三电平双向直流变换器输出PWM脉冲电压幅值也为Uhigh/2,此时高压直流侧第二滤波电容Cf3放电。相邻半个周期内,高压直流侧第一滤波电容Cf2和第二滤波电容Cf3充、放电时间相同,因此高压直流侧第一滤波电容Cf2和第二滤波电容Cf3在一个载波周期内平衡。
在一个载波周期内,储能电感Lf电流的平均值IL不变,储能电感Lf储存的能量Wst和释放的能量Wtr相等,由图5可得,
W tr = U low × I L × 2 ( T 2 - t on 1 + t off 7 ) W st = ( U high 2 - U low ) × I L × 2 ( t on 1 - t on 7 ) W tr = W st - - - ( 2 )
从而可以得出三电平双向直流变换器工作在Buck模式时,高压直流侧电压与低压直流侧电压的关系为
Ulow=(ma-mb)×Uhigh                                (3)
可控功率开关S1、S2、S7和S8的占空比为
d 1 = d 8 = t on 1 T = 1 - m b d 7 = d 2 = T - t off 7 T = m a - - - ( 4 )
因此,在降压比很大时,可以根据(ma-mb)的值来优化可控功率开关的占空比,使其避免工作在极端占空比状态。
102:三电平双向直流变换器工作在Boost模式时,根据第二脉冲宽度调制规则对双调制波Va、Vb与相移180度的三角载波Vcarrier1、Vcarrier2进行PWM调制。
其中,调制度ma<mb<0.5,PWM控制规则为
m b > V carrier 2 , S 3 = 0 m a > V carrier 1 , S 4 = 1 m a > V carrier 2 , S 5 = 1 m b > V carrier 1 , S 6 = 0 - - - ( 5 )
在一个载波周期内,可控功率开关状态S3S4S5S6依次为:
1001→0001→0011→0001→1001→1000→1100→1000→1001。
当S3S4S5S6=0001时,三电平双向直流变换器输出PWM脉冲电压幅值为Uhigh/2,此时高压直流侧第一滤波电容Cf2充电;当S3S4S5S6=1000时,三电平双向直流变换器输出PWM脉冲电压幅值也为Uhigh/2,此时高压直流侧第二滤波电容Cf3充电。相邻半个周期内,高压直流侧第一滤波电容Cf2和第二滤波电容Cf3充、放电时间相同,因此高压直流侧第一滤波电容Cf2和第二滤波电容Cf3在一个载波周期内平衡。
在一个载波周期内,储能电感Lf电流的平均值IL不变,储能电感Lf储存的能量Wst和释放的能量Wtr相等,由图5可得,
W st = U low × I L × 2 ( T 2 + t on 5 - t off 3 ) W tr = ( U high 2 - U low ) × I L × 2 ( t off 3 - t on 5 ) W tr = W st - - - ( 6 )
因此,三电平双向直流变换器工作在Boost模式时,低压直流侧电压与高压直流侧电压的关系为
U high = U low ( m b - m a ) - - - ( 7 )
可控功率开关S3~S6的占空比为
d 3 = d 6 = 1 - t off 3 T = 1 - m b d 4 = d 5 = t on 5 T = m a - - - ( 8 )
因此,在升压比很大时,可以根据(mb-ma)的值来优化可控功率开关的占空比,使其避免工作在极端占空比状态。
综上所述,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三电平双向直流变换器及其脉冲宽度控制方法,本发明实施例的高压直流侧的第一滤波电容和第二滤波电容在脉冲宽度控制方法下,能在载波周期内实现自平衡控制,可有效减小电容电压波动;功率器件的电压应力可均为高压直流侧电压的一半,即为高压直流侧第一滤波电容和第二滤波电容的电压,因此可选用耐压较低、通态压降较低、导通电阻较小以及开关频率较高的可控功率开关;两个“半桥”输出的脉宽电压幅值为高压直流侧电压的一半,即可减小储能电感值和电容容量,并降低了dv/dt;相对于现有的三电平双向直流变换器来说,本发明实施例实现了高、低压直流侧之间大变换比的能量变换时,可以无需变压器,并且避免可控功率开关工作在极端占空比状态。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附图只是一个优选实施例的示意图,上述本发明实施例序号仅仅为了描述,不代表实施例的优劣。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3)

1.一种三电平双向直流变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三电平双向直流变换器包括:低压直流侧滤波电容(Cf1)、高压直流侧第一滤波电容(Cf2)、高压直流侧第二滤波电容(Cf3)、第一续流二极管(D1)、第二续流二极管(D2)、第三续流二极管(D3)、第四续流二极管(D4)、第五续流二极管(D5)、第六续流二极管(D6)、第七续流二极管(D7)、第八续流二极管(D8)、第一箝位二极管(Dc1)、第二箝位二极管(Dc2)、第三箝位二极管(Dc3)、第四箝位二极管(Dc4)、第一可控功率开关(S1)、第二可控功率开关(S2)、第三可控功率开关(S3)、第四可控功率开关(S4)、第五可控功率开关(S5)、第六可控功率开关(S6)、第七可控功率开关(S7)、第八可控功率开关(S8)、高压直流侧母线电压(Uhigh)、低压直流侧母线电压(Ulow)和储能电感(Lf),
所述三电平双向直流变换器由2个半桥构成,所述低压直流侧母线电压(Ulow)的正极性端分别与所述储能电感(Lf)的一端和所述低压直流侧滤波电容(Cf1)的一端相连,所述低压直流侧母线电压(Ulow)的负极性端分别与所述低压直流侧滤波电容(Cf1)的另一端和右半桥的中点(b)相连;所述储能电感(Lf)的另一端连接左半桥的中点(a),所述左半桥的中点(a)分别与所述第二续流二极管(D2)的阳极、所述第二可控功率开关(S2)的发射极、所述第三可控功率开关(S3)的集电极和所述第三续流二极管(D3)的阴极相连;所述第二续流二极管(D2)的阴极分别与所述第二可控功率开关(S2)的集电极、所述第一可控功率开关(S1)的发射极、所述第一续流二极管(D1)的阳极和所述第一箝位二极管(Dc1)的阴极相连;所述第一续流二极管(D1)的阴极分别与所述第一可控功率开关(S1)的集电极、所述第五可控功率开关(S5)的集电极、所述第五续流二极管(D5)的阴极、所述高压直流侧第一滤波电容(Cf2)的一端和所述高压直流侧母线电压(Uhigh)的正极性端相连;所述第三续流二极管(D3)的阳极分别与所述第三可控功率开关(S3)的发射极、所述第四可控功率开关(S4)的集电极、所述第四续流二极管(D4)的阴极和所述第二箝位二极管(Dc2)的阳极相连;所述第二箝位二极管(Dc2)的阴极分别与所述第一箝位二极管(Dc1)的阳极、所述第三箝位二极管(Dc3)的阳极、所述第四箝位二极管(Dc4)的阴极、所述高压直流侧第一滤波电容(Cf2)的另一端和所述高压直流侧第二滤波电容(Cf3)的一端相连;所述第四续流二极管(D4)的阳极分别与所述第四可控功率开关(S4)的发射极、所述第八可控功率开关(S8)的发射极、所述第八续流二极管(D8)的阳极、所述高压直流侧第二滤波电容(Cf3)的另一端和所述高压直流侧母线电压(Uhigh)的负极性端相连;所述第五续流二极管(D5)的阳极分别与所述第五可控功率开关(S5)的发射极、所述第三箝位二极管(Dc3)的阴极、所述第六可控功率开关(S6)的集电极和所述第六续流二极管(D6)的阴极相连;所述第四箝位二极管(Dc4)的阳极分别与所述第七可控功率开关(S7)的发射极、所述第八可控功率开关(S8)的集电极、所述第七续流二极管(D7)的阳极和所述第八续流二极管(D8)的阴极相连;所述第七续流二极管(D7)的阴极、所述第七可控功率开关(S7)的集电极、所述第六可控功率开关(S6)的发射极和所述第六续流二极管(D6)的阳极同时连接所述右半桥的中点(b)。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三电平双向直流变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可控功率开关(S1)、所述第二可控功率开关(S2)、所述第三可控功率开关(S3)、所述第四可控功率开关(S4)、所述第五可控功率开关(S5)、所述第六可控功率开关(S6)、所述第七可控功率开关(S7)和所述第八可控功率开关(S8)具体为:低耐压的可控功率开关。
3.一种用于权利要求1所述的三电平双向直流变换器的脉冲宽度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所述三电平双向直流变换器工作在Buck模式时,根据第一脉冲宽度调制规则对双调制波Va、Vb与相移180度的三角载波Vcarrier1、Vcarrier2进行脉冲宽度调制;
所述第一脉冲宽度调制规则具体为:
m b > V carrier 1 , S 1 = 0 m a > V carrier 2 , S 2 = 1 m a > V carrier 1 , S 7 = 1 m b > V carrier 2 , S 8 = 0 , 调制度ma>mb>0.5;
获取所述三电平双向直流变换器工作在所述Buck模式时,高压直流侧电压与低压直流侧电压的关系为
Ulow=(ma-mb)×Uhigh
所述第一可控功率开关(S1)、所述第二可控功率开关(S2)、所述第七可控功率开关(S7)和所述第八可控功率开关(S8)的占空比为:
d 1 = d 8 = t on 1 T = 1 - m b d 7 = d 2 = T - t off 7 T = m a ;
(2)所述三电平双向直流变换器工作在Boost模式时,根据第二脉冲宽度调制规则对双调制波Va、Vb与相移180度的三角载波Vcarrier1、Vcarrier2进行脉冲宽度调制;
所述第二脉冲宽度调制规则具体为:
m b > V carrier 2 , S 3 = 0 m a > V carrier 1 , S 4 = 1 m a > V carrier 2 , S 5 = 1 m b > V carrier 1 , S 6 = 0 , 调制度ma<mb<0.5,
获取所述三电平双向直流变换器工作在所述Boost模式时,低压直流侧电压与高压直流侧电压的关系为
U high = U low ( m b - m a ) ;
所述第三可控功率开关(S3)、所述第四可控功率开关(S4)、所述第五可控功率开关(S5)和所述第六可控功率开关(S6)的占空比为:
d 3 = d 6 = 1 - t off 3 T = 1 - m b d 4 = d 5 = t on 5 T = m a ;
其中,T为载波周期,ton1为所述第一可控功率开关(S1)在某一个载波周期内的导通时间;toff3为所述第三可控功率开关(S3)在某一个载波周期内的关闭时间;ton5为所述第五可控功率开关(S5)在某一个载波周期内的导通时间;toff7为所述第七可控功率开关(S7)在某一个载波周期内的关闭时间。
CN201110365820.7A 2011-11-17 2011-11-17 一种三电平双向直流变换器及其脉冲宽度控制方法 Active CN10251021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10365820.7A CN102510215B (zh) 2011-11-17 2011-11-17 一种三电平双向直流变换器及其脉冲宽度控制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10365820.7A CN102510215B (zh) 2011-11-17 2011-11-17 一种三电平双向直流变换器及其脉冲宽度控制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510215A true CN102510215A (zh) 2012-06-20
CN102510215B CN102510215B (zh) 2014-04-02

Family

ID=4622227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10365820.7A Active CN102510215B (zh) 2011-11-17 2011-11-17 一种三电平双向直流变换器及其脉冲宽度控制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2510215B (zh)

Cited B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848931A (zh) * 2012-09-14 2013-01-02 天津大学 一种电动汽车能量源系统结构
CN103401456A (zh) * 2013-07-09 2013-11-20 西安交通大学 电压型三电平中点钳位变流器双调制波双载波调制方法
CN103973147A (zh) * 2014-05-31 2014-08-06 吉林大学 多电平高压电性源电磁发射电路
CN104022653A (zh) * 2014-06-03 2014-09-03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一种Boost型三相三电平直流变换器及其控制方法
CN107910937A (zh) * 2017-10-12 2018-04-13 廊坊英博电气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铁路试验线牵引变电所再生制动地面吸收装置的控制装置及方法
CN109391167A (zh) * 2018-11-15 2019-02-26 南京工业大学 一种新式的高频臭氧驱动器
CN110988735A (zh) * 2019-12-10 2020-04-10 天津瑞能电气有限公司 一种三电平模块短路测试方法
CN110988538A (zh) * 2019-12-10 2020-04-10 天津瑞能电气有限公司 一种三电平模块测试方法
CN111446856A (zh) * 2020-04-22 2020-07-24 上能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功率拓扑电路、控制方法及控制装置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127496A (zh) * 2007-09-29 2008-02-20 山东新风光电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单相双向spwm变频装置
WO2010146637A1 (ja) * 2009-06-19 2010-12-23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電力変換装置
CN102158081A (zh) * 2011-04-07 2011-08-17 天津大学 一种三电平升压直流变换器及其调制方法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127496A (zh) * 2007-09-29 2008-02-20 山东新风光电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单相双向spwm变频装置
WO2010146637A1 (ja) * 2009-06-19 2010-12-23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電力変換装置
CN102158081A (zh) * 2011-04-07 2011-08-17 天津大学 一种三电平升压直流变换器及其调制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吴军辉等: "用于混合动力汽车的三电平双向DC/DC变换器", 《电力电子技术》, vol. 40, no. 1, 28 February 2006 (2006-02-28), pages 9 - 11 *

Cited By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848931A (zh) * 2012-09-14 2013-01-02 天津大学 一种电动汽车能量源系统结构
CN103401456A (zh) * 2013-07-09 2013-11-20 西安交通大学 电压型三电平中点钳位变流器双调制波双载波调制方法
CN103401456B (zh) * 2013-07-09 2016-01-13 西安交通大学 电压型三电平中点钳位变流器双调制波双载波调制方法
CN103973147A (zh) * 2014-05-31 2014-08-06 吉林大学 多电平高压电性源电磁发射电路
CN104022653A (zh) * 2014-06-03 2014-09-03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一种Boost型三相三电平直流变换器及其控制方法
CN107910937A (zh) * 2017-10-12 2018-04-13 廊坊英博电气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铁路试验线牵引变电所再生制动地面吸收装置的控制装置及方法
CN109391167A (zh) * 2018-11-15 2019-02-26 南京工业大学 一种新式的高频臭氧驱动器
CN110988735A (zh) * 2019-12-10 2020-04-10 天津瑞能电气有限公司 一种三电平模块短路测试方法
CN110988538A (zh) * 2019-12-10 2020-04-10 天津瑞能电气有限公司 一种三电平模块测试方法
CN111446856A (zh) * 2020-04-22 2020-07-24 上能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功率拓扑电路、控制方法及控制装置
CN111446856B (zh) * 2020-04-22 2023-09-26 上能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功率拓扑电路、控制方法及控制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510215B (zh) 2014-04-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510215B (zh) 一种三电平双向直流变换器及其脉冲宽度控制方法
CN101976953B (zh) 耦合电感实现隔离型双向直流-直流变换器
CN101958660B (zh) 双Sepic升降压输出并联组合型逆变器
CN101741273B (zh) 光伏发电系统中耦合电感式双Boost逆变器电路
CN101895223B (zh) 双Cuk升降压输出并联型逆变器
CN102332818B (zh) 一种三电平大降压直流变换器及其脉冲宽度调制方法
CN101951154B (zh) 隔离型有源箝位交错并联双向直流-直流变换器
CN102158081B (zh) 一种三电平升压直流变换器及其调制方法
CN102522897A (zh) 大升降压比的双向直流变换器
CN201797441U (zh) 一种带耦合电感的软开关隔离型双向直流-直流变换器
CN107134937A (zh) 一种三电平多脉冲输出无变压器型逆变电路
CN105591559A (zh) 一种基于高频逆变的多端口变换器
CN103219912B (zh) 适合宽输入电压升降压并网逆变器的控制方法
CN102751876A (zh) 一种隔离型基于三端口功率变换器的新能源供电设备
CN103414338B (zh) 双向dcdc变换电路和变换装置
CN103825454A (zh) 一种三电平直流变换装置及采用该装置的电能变换方法
CN113595431B (zh) 级联H桥Buck型高频环节单级多输入双向DC/AC变换器
CN107645246A (zh) 一种两级式单相逆变器
CN201797440U (zh) 一种耦合电感实现隔离型双向直流-直流变换器
CN101951155B (zh) 带耦合电感的软开关隔离型双向直流-直流变换器
CN206865369U (zh) 三电平多脉冲输出无变压器型逆变电路
CN203911800U (zh) 一种高频隔离型光伏逆变器
CN100492845C (zh) 一种三开关单级升降压型逆变器
CN106787873B (zh) 一种交流侧耦合的功率解耦电路
CN202798466U (zh) 一种隔离型基于三端口功率变换器的新能源供电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01117

Address after: China Resources Road, Jiafang City, Chuanjiang Town, Tongzhou District, Nantong City, Jiangsu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Nantong sincere advertising media Co., Ltd

Address before: 300072 Tianjin City, Nankai District Wei Jin Road No. 92

Patentee before: Tianjin University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