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508014A - 电力线载波通信过零检测系统及方法 - Google Patents

电力线载波通信过零检测系统及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508014A
CN102508014A CN2011104076646A CN201110407664A CN102508014A CN 102508014 A CN102508014 A CN 102508014A CN 2011104076646 A CN2011104076646 A CN 2011104076646A CN 201110407664 A CN201110407664 A CN 201110407664A CN 102508014 A CN102508014 A CN 10250801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sistance
optocoupler
voltage stabilizing
triode
stabilizing diod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10407664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508014B (zh
Inventor
郑学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Xinbei Electronic Technology Nanj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YIHAO MICROELECTRONI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YIHAO MICROELECTRONIC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YIHAO MICROELECTRONIC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110407664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2508014B/zh
Publication of CN10250801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50801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50801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50801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发明揭示了一种电力线载波通信过零检测系统及方法,所述系统包括:第一电阻R1、第二电阻R2、第三电阻R3、第四电阻R4、第五电阻R5、第一稳压二极管D1、第二稳压二极管D2、第一电容C1、第二电容C2、三极管、光耦T10。所述第一电阻R1的一端连接火线,第一电阻R1与第二电阻R2串联后连接光耦T10的第一输入端口;所述三极管连接光耦T10的第二输入端口;所述第五电阻R5与第二电容C2并联,其一端连接光耦T10的第一输出端口;光耦T10的第二输出端口连接电源。本发明提出的电力线载波通信过零检测系统及方法,通过光耦的隔离作用,可以很好地把强电和弱电隔离开来,从而提高系统的安全性。

Description

电力线载波通信过零检测系统及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电力线载波通信技术领域,涉及一种电力线载波通信检测系统,尤其涉及一种电力线载波通信过零检测系统;同时,本发明还涉及一种电力线载波通信过零检测方法。
背景技术
电力线载波通信是以电力线为载波信号的传输媒介的电力通信系统,利用现有电力线,通过载波方式高速传输模拟或数字信号的技术。由于使用坚固可靠的电力线作为载波信号的传输介质,因此具有信息传输稳定可靠、路由合理特点,是唯一不需要线路投资的有线通信方式。电力线载波通信是先将数据调制成载波信号或扩频信号,然后通过耦合器耦合到220V交流电力线上。
电力线载波通信的关键是如何保证在电力线上长距离的可靠通信,在电力线上通信存在以下问题:电力线间歇性噪声较大(某些电器的启动、停止和运行都会产生较大的噪声);信号衰减快,线路阻抗经常波动等等。电力线阻抗复杂多变的这个特点给电力线载波通信带来了很大的挑战。
经过近十年对电力线阻抗特性的研究,目前大家对电力线的阻抗特性达成了一点共识:虽然电力线阻抗复杂多变,但是在过零点前后的一段时间以内,电力线的阻抗相对比较高且恒定,适宜通信。而在其他时段内,电力线的阻抗很低,通信效果比较差。因此,基于过零检测的电力线载波通信技术应用而生,即仅仅在电力线的过零点的附近一段时间内进行通信,而在其他时间不通信,可参阅图1。过零检测技术的引进有效地提升了电力线载波通信的成功率和可靠性。
目前市场上已有的电力线载波通信产品中,部分产品已经采用了基于过零检测技术的电力线载波通信方案。图2所示为一种目前已有的电力线过零检测方案。通过一个电阻分压网络对220V的电力线信号进行衰减取样,之后通过芯片内部集成的比较器将取样信号与零线电压相比较,进而得到电力线过零点信息。
如前所述,电力线阻抗在电力线过零点前后的一段时间内比较高且恒定,这段时间内的电力线环境比较适合电力线载波通信。在这一大背景下,就衍生出了一个新的课题,即如何准确无误地确定电力线的过零点。
在技术背景中曾经提到过零检测方案结构简单,成本低廉。但是该方案也有一个很大的缺点,该方案无法将强电(220V的电力线)和弱电(板级和芯片级的地线)很好地隔离开来,从而带来安全隐患。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电力线载波通信过零检测系统,可将强电和弱电隔离开来,提高安全性。
此外,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电力线载波通信过零检测方法,可将强电和弱电隔离开来,提高安全性。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电力线载波通信过零检测系统,所述系统包括:第一电阻R1、第二电阻R2、第三电阻R3、第四电阻R4、第五电阻R5、第一稳压二极管D1、第二稳压二极管D2、第一电容C1、第二电容C2、三极管、光耦T10;
所述第一电阻R1的一端连接火线,第一电阻R1与第二电阻R2串联后连接光耦T10的第一输入端口;
所述第三电阻R3、第四电阻R4并联,第三电阻R3、第四电阻R4的一端连接零线;第三电阻R3的另一端连接三极管、第二稳压二极管D2的负极,第四电阻R4的另一端连接三极管、第二稳压二极管D2的正极;所述三极管连接光耦T10的第二输入端口;
所述第一电容C1、第一稳压二极管D1并联,其一端接入第四电阻R4、第二稳压二极管D2的正极之间,另一端接入第一电阻R1、第二电阻R2之间;
所述第五电阻R5与第二电容C2并联,其一端连接光耦T10的第一输出端口;光耦T10的第二输出端口连接电源。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三极管为NPN三极管;所述第三电阻R3的一端连接NPN三极管的基极,第四电阻R4的一端连接NPN三极管的发射极,NPN三极管的集电极连接光耦T10的第二输入端口。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五电阻R5与第二电容C2并联,其一端连接光耦T10的第一输出端口,另一端接地。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稳压二极管D1的正极接入第四电阻R4、第二稳压二极管D2的正极之间,负极接入第一电阻R1、第二电阻R2之间。
一种上述电力线载波通信过零检测系统的过零检测方法,时间周期被分为T1时间段、T2时间段、T3时间段、T4时间段;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1:在T1时间段,第一稳压二极管D1处于反向导通的状态,第二稳压二极管D2处于正向导通的稳压状态,第一电容C1的两端电压等于第一稳压二极管D1的钳位电压;第一电阻R1、第四电阻R4以及第一稳压二极管D1将在火线L和零线N之间构成分压网络;对三极管而言,三极管发射极电压比基极电压高,三极管处于关闭的状态;光耦T10的输入电流为0,光耦T10输出电流也为0,进而电路的输出为低电平;所述光耦T10的输入电流即为光耦T10第一输入端口和第二输入端口之间的电流;
步骤S2:在T2时间段,第一电阻R1、第四电阻R4以及第一稳压二极管D1将在火线L和零线N之间构成分压网络,此时第一稳压二极管D1处于正向导通的状态;对三极管而言,三极管的发射极电压为负,三极管的基极电压为0,三极管处于打开的状态;由于第二电阻R2的存在,在T1时间段存储在光耦T10的第一输入端口的电压不会发生突变,只能通过第一电容C1慢慢放电;在三极管突然打开以后会有电流流过光耦T10的第一输入端口和第二输入端口,光耦T10的第二输出端口和第一输出端口之间也会感应到电流,对第二电容C2进行充电,从而输出高电平;
步骤S3:在T3时间段,第一稳压二极管D1处于正向导通状态、第二稳压二极管D2处于反向导通的状态;第一电阻R1、第四电阻R4以及第一稳压二极管D1将在火线L和零线N之间构成分压网络;对三极管而言,始终处于打开的状态;达到稳态以后,光耦T10的第一输入端口和第二输入端口之间的压差为负,故光耦T10的输入电流为0,光耦T10的输出电流也为0,进而过零检测电路输出为低电平;光耦T10的输入电流为第一输入端口和第二输入端口之间的电流;
步骤S4:在T4时间段,第一稳压二极管D1处于反向导通状态、第二稳压二极管D2处于正向导通状态,第一电容C1将会被充电,直至第一电容C1两端的电压等于第一稳压二极管D1的钳位电压;在第一电容C1被充电的过程中,不论三极管是打开还是关断,都会有电流流过第二电阻R2进入光耦T10的第一输入端口和第二输入端口,光耦T10的第二输出端口和第一输出端口之间也会感应到电流,对第二电容C2进行充电,从而使过零检测电路输出高电平。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步骤S2中,输出高电平的脉冲的宽度与第二电阻R2、第一电容C1、第五电阻R5、第二电容C2的值相关,通过调整这四个元器件的参数来调整该脉冲的宽度。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步骤S4中,输出高电平的脉冲的宽度与第二电阻R2、第一电容C1、第五电阻R5、第二电容C2的值相关,通过调整这四个元器件的参数来调整该脉冲的宽度。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发明提出的电力线载波通信过零检测系统及方法,通过光耦的隔离作用,可以很好地把强电和弱电隔离开来,从而提高系统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图1为电力线过零通信的原理示意图。
图2为现有的电力线过零检测方案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系统的电路图。
图4为本发明所对应的时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
实施例一
请参阅图3,本发明揭示了一种电力线载波通信过零检测系统,所述系统包括:第一电阻R1、第二电阻R2、第三电阻R3、第四电阻R4、第五电阻R5、第一稳压二极管D1、第二稳压二极管D2、第一电容C1、第二电容C2、NPN三极管、光耦T10。
所述第一电阻R1的一端连接火线,第一电阻R1与第二电阻R2串联后连接光耦T10的第一输入端口。
所述第三电阻R3、第四电阻R4并联,第三电阻R3、第四电阻R4的一端连接零线;第三电阻R3的另一端连接三极管、第二稳压二极管D2的负极,第四电阻R4的另一端连接三极管、第二稳压二极管D2的正极;所述三极管连接光耦T10的第二输入端口。
所述第一电容C1、第一稳压二极管D1并联,其一端接入第四电阻R4、第二稳压二极管D2的正极之间,另一端接入第一电阻R1、第二电阻R2之间。具体地,所述第一稳压二极管D1的正极接入第四电阻R4、第二稳压二极管D2的正极之间,负极接入第一电阻R1、第二电阻R2之间。
所述第五电阻R5与第二电容C2并联,其一端连接光耦T10的第一输出端口,另一端接地;光耦T10的第二输出端口连接电源。
本实施例中,所述三极管为NPN三极管;所述第三电阻R3的一端连接NPN三极管的基极,第四电阻R4的一端连接NPN三极管的发射极,NPN三极管的集电极连接光耦T10的第二输入端口。当然,所述三极管也可以为PNP三极管。
以上介绍了本发明电力线载波通信过零检测系统的电路组成,本发明在揭示上述系统的同时,还揭示一种上述电力线载波通信过零检测系统的过零检测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1】比较火线L和零线N的电压的相对关系,结合图4,我们分别定义四个状态,T1状态(火线L的电压比零线N的电压高)、T2状态(火线L的电压比零线N的电压稍低)、T3状态(火线L的电压比零线N的电压低)、T4状态(火线L的电压比零线N的电压稍高),分别对应于图4的T1时间段、T2时间段、T3时间段、T4时间段。若当前火线L和零线N的电压相对关系处于T1状态,则转向步骤S2;若当前火线L和零线N的电压相对关系处于T2状态,则转向步骤S3;若当前火线L和零线N的电压相对关系处于T3状态,则转向步骤S4;若当前火线L和零线N的电压相对关系处于T4状态,则转向步骤S5。
【步骤S2】本步骤通常基于图4中的T1时间段内。第一稳压二极管D1处于反向导通状态、第二稳压二极管D2处于正向导通状态,第一电容C1的两端电压等于第一稳压二极管D1的钳位电压;第一电阻R1、第四电阻R4以及第一稳压二极管D1将在火线L和零线N之间构成分压网络;对三极管而言,三极管发射极电压比基极电压低,三极管处于关闭的状态;光耦T10的输入电流为0,光耦T10输出电流也为0,进而电路的输出为低电平;所述光耦T10的输入电流即为光耦T10第一输入端口和第二输入端口之间的电流。
【步骤S3】本步骤通常基于图4中的T2时间段内。第一电阻R1、第四电阻R4以及第一稳压二极管D1将在火线L和零线N之间构成分压网络,此时第一稳压二极管D1处于正向导通的状态;对三极管而言,三极管的发射极电压为负,三极管的基极电压为0,三极管处于打开的状态;由于第二电阻R2的存在,在T1时间段存储在光耦T10的第一输入端口的电压不会发生突变,只能通过第一电容C1慢慢放电;在三极管突然打开以后会有电流流过光耦T10的第一输入端口和第二输入端口,光耦T10的第二输出端口和第一输出端口之间也会感应到电流,对第二电容C2进行充电,从而输出高电平,即图4中的脉冲1。脉冲1的宽度与第二电阻R2、第一电容C1、第五电阻R5、第二电容C2的值相关,可以通过调整这四个元器件的参数来调整脉冲1的宽度。
【步骤S4】本步骤通常基于图4中的T3时间段内。第一稳压二极管D1处于正向导通状态、第二稳压二极管D2处于反向导通的状态;第一电阻R1、第四电阻R4以及第一稳压二极管D1将在火线L和零线N之间构成分压网络;对三极管而言,始终处于打开的状态;达到稳态以后,光耦T10的第一输入端口和第二输入端口之间的压差为负,故光耦T10的输入电流为0,光耦T10的输出电流也为0,进而过零检测电路输出为低电平;光耦T10的输入电流为第一输入端口和第二输入端口之间的电流。
【步骤S5】本步骤通常基于图4中的T4时间段内。第一稳压二极管D1处于反向导通的稳压状态、第二稳压二极管D2处于正向导通的稳压状态,第一电容C1将会被充电,直至第一电容C1两端的电压等于第一稳压二极管D1的钳位电压;在第一电容C1被充电的过程中,不论三极管是打开还是关断,都会有电流流过第二电阻R2进入光耦T10的第一输入端口和第二输入端口,光耦T10的第二输出端口和第一输出端口之间也会感应到电流,对第二电容C2进行充电,从而使过零检测电路输出高电平,即图4中的脉冲2。脉冲2的宽度与第二电阻R2、第一电容C1、第五电阻R5、第二电容C2的值相关,可以通过调整这四个元器件的参数来调整脉冲2的宽度。
综上所述,本发明提出的电力线载波通信过零检测系统及方法,通过光耦的隔离作用,可以很好地把强电和弱电隔离开来,从而提高系统的安全性。
这里本发明的描述和应用是说明性的,并非想将本发明的范围限制在上述实施例中。这里所披露的实施例的变形和改变是可能的,对于那些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实施例的替换和等效的各种部件是公知的。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清楚的是,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或本质特征的情况下,本发明可以以其它形式、结构、布置、比例,以及用其它组件、材料和部件来实现。在不脱离本发明范围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里所披露的实施例进行其它变形和改变。

Claims (7)

1.一种电力线载波通信过零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包括:第一电阻R1、第二电阻R2、第三电阻R3、第四电阻R4、第五电阻R5、第一稳压二极管D1、第二稳压二极管D2、第一电容C1、第二电容C2、三极管、光耦T10;
所述第一电阻R1的一端连接火线,第一电阻R1与第二电阻R2串联后连接光耦T10的第一输入端口;
所述第三电阻R3、第四电阻R4并联,第三电阻R3、第四电阻R4的一端连接零线;第三电阻R3的另一端连接三极管、第二稳压二极管D2的负极,第四电阻R4的另一端连接三极管、第二稳压二极管D2的正极;所述三极管连接光耦T10的第二输入端口;
所述第一电容C1、第一稳压二极管D1并联,其一端接入第四电阻R4、第二稳压二极管D2的正极之间,另一端接入第一电阻R1、第二电阻R2之间;
所述第五电阻R5与第二电容C2并联,其一端连接光耦T10的第一输出端口;光耦T10的第二输出端口连接电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力线载波通信过零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三极管为NPN三极管;
所述第三电阻R3的一端连接NPN三极管的基极,第四电阻R4的一端连接NPN三极管的发射极,NPN三极管的集电极连接光耦T10的第二输入端口。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力线载波通信过零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五电阻R5与第二电容C2并联,其一端连接光耦T10的第一输出端口,另一端接地。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力线载波通信过零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稳压二极管D1的正极接入第四电阻R4、第二稳压二极管D2的正极之间,负极接入第一电阻R1、第二电阻R2之间。
5.一种权利要求1至4之一所述电力线载波通信过零检测系统的过零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时间周期被分为T1时间段、T2时间段、T3时间段、T4时间段;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1:在T1时间段,第一稳压二极管D1处于反向导通的稳压状态、第二稳压二极管D2处于正向导通状态,第一电容C1的两端电压等于第一稳压二极管D1的钳位电压;第一电阻R1、第四电阻R4以及第一稳压二极管D1将在火线L和零线N之间构成分压网络;对三极管而言,三极管发射极电压比基极电压低,三极管处于关闭的状态;光耦T10的输入电流为0,光耦T10输出电流也为0,进而电路的输出为低电平;所述光耦T10的输入电流即为光耦T10第一输入端口和第二输入端口之间的电流;
步骤S2:在T2时间段,第一电阻R1、第四电阻R4以及第一稳压二极管D1将在火线L和零线N之间构成分压网络,此时第一稳压二极管D1处于正向导通的状态;对三极管而言,三极管的发射极电压为负,三极管的基极电压为0,三极管处于打开的状态;由于第二电阻R2的存在,在T1时间段存储在光耦T10的第一输入端口的电压不会发生突变,只能通过第一电容C1慢慢放电;在三极管突然打开以后会有电流流过光耦T10的第一输入端口和第二输入端口,光耦T10的第二输出端口和第一输出端口之间也会感应到电流,对第二电容C2进行充电,从而输出高电平;
步骤S3:在T3时间段,第一稳压二极管D1处于正向导通状态、第二稳压二极管D2处于反向导通的状态;第一电阻R1、第四电阻R4以及第一稳压二极管D1将在火线L和零线N之间构成分压网络;对三极管而言,始终处于打开的状态;达到稳态以后,光耦T10的第一输入端口和第二输入端口之间的压差为负,故光耦T10的输入电流为0,光耦T10的输出电流也为0,进而过零检测电路输出为低电平;光耦T10的输入电流为第一输入端口和第二输入端口之间的电流;
步骤S4:在T4时间段,第一稳压二极管D1处于反向导通的稳压状态、第二稳压二极管D2处于正向导通状态,第一电容C1将会被充电,直至第一电容C1两端的电压等于第一稳压二极管D1的钳位电压;在第一电容C1被充电的过程中,不论三极管是打开还是关断,都会有电流流过第二电阻R2进入光耦T10的第一输入端口和第二输入端口,光耦T10的第二输出端口和第一输出端口之间也会感应到电流,对第二电容C2进行充电,从而使过零检测电路输出高电平。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过零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步骤S2中,输出高电平的脉冲的宽度与第二电阻R2、第一电容C1、第五电阻R5、第二电容C2的值相关,通过调整这四个元器件的参数来调整该脉冲的宽度。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过零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步骤S4中,输出高电平的脉冲的宽度与第二电阻R2、第一电容C1、第五电阻R5、第二电容C2的值相关,通过调整这四个元器件的参数来调整该脉冲的宽度。
CN2011104076646A 2011-12-09 2011-12-09 电力线载波通信过零检测系统及方法 Active CN10250801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104076646A CN102508014B (zh) 2011-12-09 2011-12-09 电力线载波通信过零检测系统及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104076646A CN102508014B (zh) 2011-12-09 2011-12-09 电力线载波通信过零检测系统及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508014A true CN102508014A (zh) 2012-06-20
CN102508014B CN102508014B (zh) 2013-11-27

Family

ID=4622012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104076646A Active CN102508014B (zh) 2011-12-09 2011-12-09 电力线载波通信过零检测系统及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2508014B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036593A (zh) * 2012-12-30 2013-04-10 青岛东软载波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低压电力线载波通信电路
WO2015139456A1 (zh) * 2014-03-18 2015-09-24 瑞斯康微电子(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市电过零检测电路
CN105891589A (zh) * 2016-05-26 2016-08-24 宁波三星医疗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电力线的过零检测电路及其制作方法
CN108169546A (zh) * 2017-12-29 2018-06-15 上海盐巴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交流电的过零检测系统及具有该系统的电子设备
CN110108918A (zh) * 2019-03-28 2019-08-09 南京中感微电子有限公司 负压检测电路及电池保护电路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2147014U (zh) * 1986-03-05 1987-09-17
EP0520660A1 (en) * 1991-06-17 1992-12-30 Minnesota Mining And Manufacturing Company Zero crossing detection circuit
JPH05343971A (ja) * 1992-06-10 1993-12-24 Matsushita Electric Works Ltd 半導体リレー
JPH10145200A (ja) * 1996-11-14 1998-05-29 Isuzu Ceramics Kenkyusho:Kk ゼロクロス検出装置
CN201765270U (zh) * 2010-08-27 2011-03-16 深圳长城开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电表系统的过零检测电路
CN201955387U (zh) * 2011-02-22 2011-08-31 武汉盛帆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载波通信用低功耗过零检测电路
CN102215035A (zh) * 2011-05-12 2011-10-12 青岛鼎信通讯有限公司 一种结合低压电力线载波通信信号耦合的交流市电隔离过零检测电路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2147014U (zh) * 1986-03-05 1987-09-17
EP0520660A1 (en) * 1991-06-17 1992-12-30 Minnesota Mining And Manufacturing Company Zero crossing detection circuit
JPH05343971A (ja) * 1992-06-10 1993-12-24 Matsushita Electric Works Ltd 半導体リレー
JPH10145200A (ja) * 1996-11-14 1998-05-29 Isuzu Ceramics Kenkyusho:Kk ゼロクロス検出装置
CN201765270U (zh) * 2010-08-27 2011-03-16 深圳长城开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电表系统的过零检测电路
CN201955387U (zh) * 2011-02-22 2011-08-31 武汉盛帆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载波通信用低功耗过零检测电路
CN102215035A (zh) * 2011-05-12 2011-10-12 青岛鼎信通讯有限公司 一种结合低压电力线载波通信信号耦合的交流市电隔离过零检测电路

Cited B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036593A (zh) * 2012-12-30 2013-04-10 青岛东软载波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低压电力线载波通信电路
CN103036593B (zh) * 2012-12-30 2015-01-07 青岛东软载波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低压电力线载波通信电路
WO2015139456A1 (zh) * 2014-03-18 2015-09-24 瑞斯康微电子(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市电过零检测电路
CN105891589A (zh) * 2016-05-26 2016-08-24 宁波三星医疗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电力线的过零检测电路及其制作方法
CN105891589B (zh) * 2016-05-26 2018-12-25 宁波三星医疗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电力线的过零检测电路及其制作方法
CN108169546A (zh) * 2017-12-29 2018-06-15 上海盐巴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交流电的过零检测系统及具有该系统的电子设备
CN108169546B (zh) * 2017-12-29 2024-03-19 上海盐巴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交流电的过零检测系统及具有该系统的电子设备
CN110108918A (zh) * 2019-03-28 2019-08-09 南京中感微电子有限公司 负压检测电路及电池保护电路
CN110108918B (zh) * 2019-03-28 2021-07-09 南京中感微电子有限公司 负压检测电路及电池保护电路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508014B (zh) 2013-11-2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052227B (zh) Led驱动系统
CN102508014B (zh) 电力线载波通信过零检测系统及方法
CN102843025B (zh) 用于pfc电路的控制电路、控制方法及电源系统
CN104868731B (zh) 双向隔离dc‑dc变换器
CN103063979B (zh) 一种负载开路检测电路
CN101707836A (zh) 一种通过电源开关调光的电路
CN203368304U (zh) 一种新型的buck驱动电路
CN102904549B (zh) 一种施密特触发器电路
CN102594300B (zh) 光控信号发生电路
CN206389350U (zh) 一种光耦隔离通讯电路
CN104811174B (zh) 可调节功率开关管开关速度的功率开关管驱动电路
CN102064468B (zh) 一种低电压自适应光通信激光驱动器电路
CN206481210U (zh) 一种新型小功率igbt驱动电路
CN208538468U (zh) 一种控制蜂鸣器发出和谐音的电路
CN209134378U (zh) 低成本高性能开关管驱动电路
CN204595541U (zh) 新型轨道交通小型电源硬件控制平台
CN204349936U (zh) 一种滤波电路
CN207677777U (zh) 一种面向数字化变电站调试的信息记录装置
CN202738196U (zh) 驱动电源控制电路
CN102231930B (zh) 灯光控制数字接口电路
CN201773146U (zh) 一种市电过零检测电路
CN2917058Y (zh) 用于动态无功补偿的晶闸管触发控制装置
CN208836436U (zh) 用于数据线的防静电电路
CN207218378U (zh) 局域用电网络在线开关调制数字通讯控制系统
CN204697040U (zh) 一种宽电压槽型光电开关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60504

Address after: 200231 Shanghai city Xuhui District Xi Road No. 242 building 7 room 211

Patentee after: Shanghai Yi Ge Electronics Co.,Ltd.

Address before: Bi Sheng Lu Pudong New Area Zhangjiang hi tech park Shanghai 201204 Lane 289 Building No. 6 room B09

Patentee before: SHANGHAI YIHAO MICROELECTRONIC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70405

Address after: 200000 Shanghai City, Pudong New Area China (Shanghai) free trade zone 351 GuoShouJing Road No. 1 Building 3 floor, Room 305

Patentee after: SHANGHAI CHIPNORTH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200231 Shanghai city Xuhui District Xi Road No. 242 building 7 room 211

Patentee before: Shanghai Yi Ge Electronics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20906

Address after: A-48, No. 69, Shuangfeng Road, Pukou Economic Development Zone, Pukou District, Nanjing City, Jiangsu Province, 210000

Patentee after: Xinbei Electronic Technology (Nanjing) Co.,Ltd.

Address before: Room 305, 3rd floor, building 1, no.351, GuoShouJing Road, China (Shanghai) pilot Free Trade Zone, Pudong New Area, Shanghai

Patentee before: SHANGHAI CHIPNORTH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