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2738196U - 驱动电源控制电路 - Google Patents

驱动电源控制电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2738196U
CN202738196U CN 201220350878 CN201220350878U CN202738196U CN 202738196 U CN202738196 U CN 202738196U CN 201220350878 CN201220350878 CN 201220350878 CN 201220350878 U CN201220350878 U CN 201220350878U CN 202738196 U CN202738196 U CN 20273819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ircuit
resistance
control circuit
control
voltag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 201220350878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涂道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ZHOU KAISEN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ZHOU KAISEN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ZHOU KAISEN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ZHOU KAISEN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 201220350878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273819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273819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2738196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ircuit Arrangement For Electric Light Sources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驱动电源控制电路,该驱动电源控制电路包括整流滤波电路,DC/DC变压电路,开关控制电路,反馈控制电路及次级输出整流电路;反馈控制电路连接于次级输出整流电路与开关控制电路之间,反馈控制电路的电压采样端连接一单片机控制电路,所述单片机控制电路用于产生一个控制信号PWM1控制反馈控制电路的反馈电压输出,单片机控制电路还可以产生一个负载电流控制信号PWM2,用于负载电流控制电路调节输出电流周期平均值的控制。本实用新型的驱动电源控制电路能够保证厂家的大批量生产,对不同的LED负载,只需要对单片机芯片进行程序更新即可实现匹配,减少了人力及物力成本,提高了生产效率,也保证了供货质量。

Description

驱动电源控制电路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LED照明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能够控制LED负载的驱动电源控制电路。
背景技术
当今LED光组模块的串并种类繁多,对驱动电源的电流电压要求也相当繁多,这给专业供应驱动电源的生产厂家在设计,生产,物料的供应上造成很大的压力。往往专业的LED照明制造厂家对驱动电源的交期要求短平快,由于各LED照明制造厂家的LED负载串并联方式五法八门,驱动电源的电压电流也要跟随LED模组的变化而变化,而驱动电源从设计到生产要有个相对的过程(需要可靠性验证),故专业的驱动器生产厂家不能做大量的库存,当今的现象是:驱动电源生产厂家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对驱动电源的参数进行预制,然后匆忙上马生产出货,这样快速响应生产出来的LED驱动电源在供货品质上存在较大的隐患,而且由于各厂家生产出来的驱动电源与其他厂家的LED模组存在不兼容、不能共用的情况,进行匹配组装之前均要修改驱动电源的供电电流参数,这样会造成很大的人力及物力的浪费,同时也会产生大量的电子垃圾,这与LED照明的环保理念相违背。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驱动电源控制电路,能够无需对硬件进行更改便可实现对多种LED模组的通用匹配,有效地解决了上述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驱动电源控制电路,包括整流滤波电路,DC/DC变压电路,开关控制电路,反馈控制电路及次级输出整流电路;整流滤波电路,DC/DC变压电路及次级输出整流电路依次连接,开关控制电路控制DC/DC变压电路的电压输出,反馈控制电路连接于次级输出整流电路与开关控制电路之间,反馈控制电路的电压采样端连接一单片机控制电路,所述单片机控制电路用于产生一个控制信号PWM1控制反馈控制电路的反馈电压输出。
优选地,单片机控制电路与反馈控制电路之间还连接一软件改写输出电压控制电路,所述软件改写输出电压控制电路包括对所述控制信号PWM1进行滤波的第一滤波电路,电阻R67,运算放大器U6A,电阻R66,二极管D12及电阻R69;第一滤波电路输出至运算放大器U6A的正向输入端,运算放大器U6A的反向输入端与输出端之间连接电阻R66,电阻R67连接在运算放大器与地之间,运算放大器U6A的输出端通过二极管D12与电阻R69构成的串联支路连接至反馈控制电路的电压采样端。
优选地,还包括负载电流控制电路,所述负载电流控制电路具有开关通道和控制端,其开关通道连接于负载负端LED-与接地端之间,其控制端连接于单片机控制电路,所述单片机控制电路产生一负载电流控制信号PWM2用于控制负载电路控制电路的开关通道的导通与截止。
优选地,所述负载电流控制电路包括MOS管Q4,电阻R60,MOS管的栅极为负载电路控制电路的控制端,MOS管的漏极连接负载负端LED-,MOS管的源极通过电阻R60连接接地端。
优选地,还包括一驱动信号加速推动电路,所述驱动信号加速推动电路包括驱动电压源和驱动开关,所述驱动电源通过驱动开关的开关通道与MOS管Q4的控制端相连,所述驱动开关的控制端连接于单片机控制电路的负载电流控制信号PWM2输出端。
优选地,MOS管Q4的控制端还连接有一泄放电阻。
优选地,所述驱动开关包括电阻R58,电阻R62,NPN型三极管Q6,PNP型三极管Q5,电阻R55,电阻R56,电阻R59,其中,电阻R58和电阻R62构成分压偏置电路为NPN型三极管Q6提供基极偏置电压,电阻R55和电阻R56构成分压偏置电路为PNP型三极管Q5提供基极偏置电压,NPN型三极管Q6的发射极与电阻R62均接地,NPN型三极管Q6的集电极通过电阻R56连接到PNP型三极管Q5的基极,电阻R55与PNP型三极管Q5的发射极均接驱动电源,PNP型三极管Q5的集电极通过电阻R59连接到负载电流控制电路的控制端,电阻R58连接于单片机控制电路的负载电流控制信号PWM2输出端。
优选地,负载电流控制电路的开关通道上串接有一检流电阻,检流电阻的正端连接有过流保护电路,所述过流保护电路包括比较电路和控制开关,比较电路的一输入端连接电压基准,比较电路的另一输入端接检流电阻的正端,比较电路的输出端接控制开关的控制端,控制开关的开关通道连接在负载电流控制电路的控制端与接地端之间;检流电阻的正端电压大于电压基准时,比较电路控制控制开关的开关通道导通。
优选地,所述比较电路包括比较器U6B,二极管D13,电阻R63及电容C35;二极管D13的阳极连接比较器U6B的输出端,二极管D13的阴极连接比较器U6B的正向输入端,比较器U6B的正向输入端通过电阻R63连接到检流电阻的正端,比较器U6B的正向输入端通过电容C35接地;所述控制开关为三极管Q7,比较器U6B的输出端连接三极管Q7的基极,三极管Q7的集电极连接负载电流控制电路的控制端,三极管Q7的发射极接地。
优选地,所述电压基准由一5V电压源经过一电阻R57与电阻64的串联分压构成,电阻R64接地,电阻R57接5V电压源。
上述技术方案可以看出,由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采用在反馈控制电路的采样端接入单片机控制电路,在对不同LED负载进行供电时,只需要对单片机控制电路的单片机芯片进行程序写入更新,使单片机控制电路输出不同的控制信号PWM2即可对反馈控制电路的反馈输出进行调节,从而进一步地对驱动电源初级侧的开关控制电路进行控制,使整个驱动电源的输出能够匹配新的LED负载。因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驱动电源控制电路能够保证厂家的大批量生产,对不同的LED负载,只需要对单片机芯片进行程序更新即可实现匹配,减少了人力及物力成本,提高了生产效率,同时也保证了供货质量。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驱动电源控制电路的原理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反馈控制电路与单片机控制电路连接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软件改写输出电压控制电路的电路结构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单片机控制电路的电路结构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负载电流控制电路的电路结构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驱动信号加速推动电路的电路结构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过流保护电路与负载电路控制电路连接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另外,为了更好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在下文的具体实施方式中给出了众多的具体细节。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没有这些具体细节,本实用新型同样可以实施。在另外一些实施例中,对于大家熟知的方法、手段、元件和电路未作详细描述,以便于凸显本实用新型的主旨。
图1所示的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驱动电源控制电路的电路原理图,该驱动电源控制电路包括整流滤波电路101,DC/DC变压电路102,开关控制电路103,反馈控制电路104及次级输出整流电路105;整流滤波电路101,DC/DC变压电路102及次级输出整流电路105依次连接,开关控制电路103控制DC/DC变压电路102的电压输出,反馈控制电路104连接于次级输出整流电路105与开关控制电路103之间,反馈控制电路104的电压采样端连接一单片机控制电路106,所述单片机控制电路106用于产生一个控制信号PWM1控制反馈控制电路104的反馈电压输出。
对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滤波整流电路101可以采用整流桥与滤波电容构成;DC/DC变压电路102可以采用线圈变压器构成,其中线圈变压器的初级线圈的一端接入经过整流桥与滤波电容的直流电压,线圈变压器的初级线圈的另一端通过一个开关管接地,开关管的控制端由开关控制电路来控制,当开关控制电路输出一连串的脉冲电压给开关管的控制端时,在初级线圈上将产生一个脉冲电压,从而耦合到线圈变压器的次级线圈上,而线圈变压器的次级线圈与次级输出整流电路相连,实现DC/DC变换的功能;开关控制电路103可以采用现有PWM模块控制电路,PWM控制芯片的反馈引脚能够接收反馈控制电路104的反馈电压,在开关控制电路103与反馈控制电路104之间可以采用光耦进行耦合,能够有利于初次级之间的隔离效果,反馈控制电路104具有电压采样端,该电压采样端需要对负载处的电压进行采样,因此该电压采样端连接在次级输出整流电路的输出端上,次级输出整流电路的输出端连接着LED负载;次级输出整流电路105主要是将由DC/DC变换电路输出的直流电压进一步进行整流、滤波及稳压的过程;以上的电路结构可以参考现有的驱动电源的相关电路结构,此处不再一一赘述。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反馈控制电路具有电压采样端A,反馈控制电路由次级输出整流电路的输出端VO+端进行电压采样,该电压采样电路由电阻R52,电阻R53,电阻R54串联构成,电阻R54连接到接地端,反馈控制电路的电压采样端A连接到电阻R54与电阻R53的串联连接点,次级输出整流电路的输出端VO+端的电压水平能够由电阻R54上的分压来体现,当次级输出整流电路的输出端VO+端的电压升高时,电阻R54上的分压也随之升高,进而反馈控制电路根据其电压采样端A的采样电压值(即电阻R54上的电压)来控制输出至开关控制电路的反馈电压实现对驱动电源的反馈控制;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反馈控制电路104的电压采样端连接一单片机控制电路106,事实上是,单片机控制电路输出的控制信号PWM1与次级输出整流电路的输出端VO+端在电阻R54上的分压在反馈控制电路的电压采样端A处进行了叠加,当需要对驱动电源的输出作出调整时,例如需要降低驱动电源的电压输出,则由单片机控制电路输出一控制信号PWM1至反馈控制电路的电压采样端A,控制信号PWM1的电压值大于电阻R54上的采样分压值时,电阻R54的采样功能被强行屏蔽,进而由控制信号PWM1取代,此时,整个驱动电源的电压输出会由控制信号PWM1来调节。而对于每一中不同的LED负载所需要驱动电压会有所不同,例如将其电压等级由高到低进行划分而分为A级、B级和C级,则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驱动电源控制电路在匹配A级LED负载时,需要最高的驱动电源电压,则单片机控制电路可以不输出控制信号PWM1,即相当于屏蔽掉单片机控制电路;而当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驱动电源控制电路需要匹配B级的LED负载时,单片机控制电路输出一个高于A级电压在电阻R54上的分压的控制信号PWM1(例如5V),由于控制信号PWM1的介入,反馈控制电路的电压采样端A所接收的电压实际是控制信号PWM1的电压信号,由于此时控制信号PWM1的电压高于电阻R54上的分压,因此反馈控制电路会调整对开关控制电路的反馈信号(例如减小反馈电压信号);当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驱动电源控制电路需要匹配C级的LED负载时,单片机控制电路输出一个幅值更高的控制信号PWM1(例如10V),则反馈控制电路根据该升高后的控制信号PWM1调整对开关控制电路的反馈信号(例如进一步减小反馈电压信号);从而实现对不同等级的LED负载电压输出匹配。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单片机控制电路与反馈控制电路之间还连接一软件改写输出电压控制电路,图3示出了该软件改写输出电压控制电路的电路结构,所述软件改写输出电压控制电路包括对所述控制信号PWM1进行滤波的第一滤波电路31,电阻R67,运算放大器U6A,电阻R66,二极管D12及电阻R69;第一滤波电路输出至运算放大器U6A的正向输入端,运算放大器U6A的反向输入端与输出端之间连接电阻R66,电阻R67连接在运算放大器与地之间,运算放大器U6A的输出端通过二极管D12与电阻R69构成的串联支路连接至反馈控制电路的电压采样端A。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第一滤波电路31由电阻R45,电阻R46,电阻R47,电阻R50,电容C31,电容C32,电容C33构成,电阻R45,电阻R46,电阻47及电阻R50串联,在每两个电阻的串联结点上分别并接一个电容至接地端,从而对控制信号PWM1的杂讯进行滤除。当控制信号PWM1经过第一滤波电路到达运算放大器U6A的正向输入端时,其在电阻R67上的分压Ver会由运算放大器U6A进行放大,然后经过电阻R69并且在电阻R54上形成分压,由于反馈控制电路的电压采样端A连接在上述电阻R53与电阻R54之间,因此电阻R54上的分压直接作用在反馈控制电路的电压采样端A,为了防止电流反灌回软件改写输出电压控制电路,二极管D12被接入到软件改写输出电压控制电路的输出端,形成一个单向电流通道至反馈控制电路的电压采样端A。为了防止运算放大器U6A的误动作(如将正向输入端的电压Ver进行了无限放大),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在运算放大器U6A的反向输入端与输出端接入一个反馈电阻R66,形成一个负反馈回路,能够对运算放大器的输出端电压进行调整。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软件改写输出电压控制电路在于将单片机控制电路输出的控制信号PWM1进行放大,防止控制信号PWM1在传输的过程中出现失真现象,同时能够对控制信号PWM1进行功率补强,提高其负载能力。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驱动电源控制电路还包括负载电流控制电路,所述负载电流控制电路具有开关通道和控制端,其开关通道连接于负载负端LED-与接地端之间,其控制端连接于单片机控制电路,所述单片机控制电路产生一负载电流控制信号PWM2用于控制负载电路控制电路的开关通道的导通与截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负载电流控制电路连接在负载的负端与接地端之间,因此负载电流控制电路的开关通道是负载电流的必经通道,负载电流控制电路的控制端接收单片机控制电路产生的负载电流控制信号PWM2,负载电流控制信号PWM2选择为脉冲信号时,其脉冲宽度和频率的合成则决定了负载电流控制电路的开关通道的导通时间,进而实现了让负载获得一个周期内的平均电流,流过LED模组的电流得到有效的控制。相比于现有的驱动电源控制电路的结构来说,现有电路采用在负载的负端与接地端通过一个限流电阻来连接,因此不具备电流随意控制的功能。
可以理解的是,单片机控制电路中的单片机芯片具有多个I/O口,如图4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单片机控制电路的电路结构,其采用的单片机芯片U7具有多个I/O口,其中,单片机芯片U7的P3口作为单片机控制电路的数据收发及功能控制端口,其中控制信号PWM1由单片机芯片的P33脚输出,负载电流控制信号PWM2由单片机芯片U7的P32脚输出,读数据端口为单片机芯片U7的P30脚,写数据端口为单片机芯片U7的P31脚,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通过程序对单片机芯片的引脚进行不同的定义,因此,只是单纯地对于输出信号在单片机芯片的引脚上进行变换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
在一个实施例中对上述的负载电流控制电路进行了进一步的改进,如图5所示,所述负载电流控制电路包括MOS管Q4,电阻R60,MOS管的栅极为负载电路控制电路的控制端G,MOS管Q4的漏极连接负载负端LED-,MOS管的源极通过电阻R60连接接地端,因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开关通道即为MOS管Q4的漏源极通道及其连接的电阻R60,在此处电阻R60具有限流作用。
为了提高负载电流控制信号PWM2的对MOS管Q4的驱动能力,在另外一个实施例中作出了又一改进,还包括一驱动信号加速推动电路,所述驱动信号加速推动电路包括驱动电压源和驱动开关,所述驱动电源通过驱动开关的开关通道与MOS管Q4的控制端相连,所述驱动开关的控制端连接于单片机控制电路的负载电流控制信号PWM2输出端。当单片机控制电路输出的负载电流控制信号PWM2输出至驱动开关的控制端时,控制驱动开关的开关通道导通,则驱动电源的电压信号通过驱动开关的开关通道引入到负载电流控制电路的控制端(即MOS管Q4的栅极),实现对负载电流控制电路的开关通道的驱动控制(控制MOS管Q4的导通与截止)。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驱动电源采用15V电压源,上述的驱动开关包括电阻R58,电阻R62,NPN型三极管Q6,PNP型三极管Q5,电阻R55,电阻R56,电阻R59,其中,电阻R58和电阻R62构成分压偏置电路为NPN型三极管Q6提供基极偏置电压,电阻R55和电阻R56构成分压偏置电路为PNP型三极管Q5提供基极偏置电压,NPN型三极管Q6的发射极与电阻R62均接地,NPN型三极管Q6的集电极通过电阻R56连接到PNP型三极管Q5的基极,电阻R55与PNP型三极管Q5的发射极均接驱动电源(15V),PNP型三极管Q5的集电极通过电阻R59连接到负载电流控制电路的控制端G(即MOS管Q4的栅极),电阻R58连接于单片机控制电路的负载电流控制信号PWM2输出端。
为了防止MOS管Q4栅极的结电容的电量积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MOS管Q4的控制端G还连接有一泄放电阻,泄放电阻可以将多余电量泄放到接地端。可以理解的是,泄放电阻可以直接与接地端连接,也可以通过负载处连接的限流电阻R60连接到接地端。
在另外一个实施例中,负载电流控制电路的开关通道上串接有一检流电阻,检流电阻的正端连接有过流保护电路,所述过流保护电路包括比较电路和控制开关,比较电路的一输入端连接电压基准,比较电路的另一输入端接检流电阻的正端,比较电路的输出端接控制开关的控制端,控制开关的开关通道连接在负载电流控制电路的控制端与接地端之间;检流电阻的正端电压大于电压基准时,比较电路控制控制开关的开关通道导通。可以理解的是,比较电路的另一输入端接检流电阻的正端,是为了能够从负载上进行电流采样,此处定义了检流电阻与开关通道相连的一端为正端,即负载上的电流先流过开关通道,然后流再流到检流电阻的正端,因此检流电阻与接地端相连的一端为负端。
具体地,如图7所示,在另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比较电路包括比较器U6B,二极管D13,电阻R63及电容C35;二极管D13的阳极连接比较器U6B的输出端,二极管D13的阴极连接比较器U6B的正向输入端,比较器U6B的正向输入端通过电阻R63连接到检流电阻的正端,比较器U6B的正向输入端通过电容C35接地;所述控制开关为三极管Q7,比较器U6B的输出端连接三极管Q7的基极,三极管Q7的集电极连接负载电流控制电路的控制端,三极管Q7的发射极接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负载电流控制电路在开关通道中串接的电阻R60充当检流电阻,为了防止检流电阻在使用过程中被损坏,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在电阻R60的两端并接了一个电阻R61,并不会影响到检流的功能;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接入的电容C35做积分防误动作;二极管D13连接在比较器U6B的输出端与正向输入端之间构成一个正反馈电路,从而锁定正向输入端的电压,保证比较器U6B持续输出高电平,维持三极管Q7的导通,以保证负载无电流的目的。所述电压基准由一5V电压源经过一电阻R57与电阻64的串联分压构成,电阻R64接地,电阻R57接5V电压源,为了保证电压基准的电压信号平滑,在电阻R64上并联一个电容C28。
当负载电流过大时,检流电阻上的电压也随之增大,比较器U6B正向输入端的电压增大,当比较器U6B正向输入端的电压大于电压基准(5V电压源在电阻R64上的分压)时,三极管Q7被导通,负载电流控制电路的控制端G(MOS管Q4的栅极)的电压被拉低,负载电流控制电路的开关通道截止,从而保证负载安全工作。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驱动电源控制电路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Claims (10)

1.驱动电源控制电路,包括整流滤波电路,DC/DC变压电路,开关控制电路,反馈控制电路及次级输出整流电路;整流滤波电路,DC/DC变压电路及次级输出整流电路依次连接,开关控制电路控制DC/DC变压电路的电压输出,反馈控制电路连接于次级输出整流电路与开关控制电路之间,其特征在于:反馈控制电路的电压采样端连接一单片机控制电路,所述单片机控制电路用于产生一个控制信号PWM1控制反馈控制电路的反馈电压输出。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驱动电源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单片机控制电路与反馈控制电路之间还连接一软件改写输出电压控制电路,所述软件改写输出电压控制电路包括对所述控制信号PWM1进行滤波的第一滤波电路,电阻R67,运算放大器U6A,电阻R66,二极管D12及电阻R69;第一滤波电路输出至运算放大器U6A的正向输入端,运算放大器U6A的反向输入端与输出端之间连接电阻R66,电阻R67连接在运算放大器与地之间,运算放大器U6A的输出端通过二极管D12与电阻R69构成的串联支路连接至反馈控制电路的电压采样端。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驱动电源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负载电流控制电路,所述负载电流控制电路具有开关通道和控制端,其开关通道连接于负载负端LED-与接地端之间,其控制端连接于单片机控制电路,所述单片机控制电路产生一负载电流控制信号PWM2用于控制负载电路控制电路的开关通道的导通与截止。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驱动电源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负载电流控制电路包括MOS管Q4,电阻R60,MOS管的栅极为负载电路控制电路的控制端,MOS管的漏极连接负载负端LED-,MOS管的源极通过电阻R60连接接地端。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驱动电源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驱动信号加速推动电路,所述驱动信号加速推动电路包括驱动电压源和驱动开关,所述驱动电源通过驱动开关的开关通道与MOS管Q4的控制端相连,所述驱动开关的控制端连接于单片机控制电路的负载电流控制信号PWM2输出端。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驱动电源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MOS管Q4的控制端还连接有一泄放电阻。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驱动电源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开关包括电阻R58,电阻R62,NPN型三极管Q6,PNP型三极管Q5,电阻R55,电阻R56,电阻R59,其中,电阻R58和电阻R62构成分压偏置电路为NPN型三极管Q6提供基极偏置电压,电阻R55和电阻R56构成分压偏置电路为PNP型三极管Q5提供基极偏置电压,NPN型三极管Q6的发射极与电阻R62均接地,NPN型三极管Q6的集电极通过电阻R56连接到PNP型三极管Q5的基极,电阻R55与PNP型三极管Q5的发射极均接驱动电源,PNP型三极管Q5的集电极通过电阻R59连接到负载电流控制电路的控制端,电阻R58连接于单片机控制电路的负载电流控制信号PWM2输出端。
8.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驱动电源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负载电流控制电路的开关通道上串接有一检流电阻,检流电阻的正端连接有过流保护电路,所述过流保护电路包括比较电路和控制开关,比较电路的一输入端连接电压基准,比较电路的另一输入端接检流电阻的正端,比较电路的输出端接控制开关的控制端,控制开关的开关通道连接在负载电流控制电路的控制端与接地端之间;检流电阻的正端电压大于电压基准时,比较电路控制控制开关的开关通道导通。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驱动电源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比较电路包括比较器U6B,二极管D13,电阻R63及电容C35;二极管D13的阳极连接比较器U6B的输出端,二极管D13的阴极连接比较器U6B的正向输入端,比较器U6B的正向输入端通过电阻R63连接到检流电阻的正端,比较器U6B的正向输入端通过电容C35接地;所述控制开关为三极管Q7,比较器U6B的输出端连接三极管Q7的基极,三极管Q7的集电极连接负载电流控制电路的控制端,三极管Q7的发射极接地。
10.如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驱动电源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压基准由一5V电压源经过一电阻R57与电阻64的串联分压构成,电阻R64接地,电阻R57接5V电压源。
CN 201220350878 2012-07-18 2012-07-18 驱动电源控制电路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273819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1220350878 CN202738196U (zh) 2012-07-18 2012-07-18 驱动电源控制电路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1220350878 CN202738196U (zh) 2012-07-18 2012-07-18 驱动电源控制电路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2738196U true CN202738196U (zh) 2013-02-13

Family

ID=4766384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201220350878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2738196U (zh) 2012-07-18 2012-07-18 驱动电源控制电路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2738196U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740572A (zh) * 2012-07-18 2012-10-17 广州凯盛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驱动电源控制电路
CN109873551A (zh) * 2017-11-16 2019-06-11 和硕联合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驱动电路及具有驱动电路的电子装置
CN111163564A (zh) * 2020-01-10 2020-05-15 东莞锐视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光源中稳定控制电流的方法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740572A (zh) * 2012-07-18 2012-10-17 广州凯盛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驱动电源控制电路
CN102740572B (zh) * 2012-07-18 2015-09-30 广州凯盛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驱动电源控制电路
CN109873551A (zh) * 2017-11-16 2019-06-11 和硕联合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驱动电路及具有驱动电路的电子装置
CN109873551B (zh) * 2017-11-16 2020-04-14 和硕联合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驱动电路及具有驱动电路的电子装置
CN111163564A (zh) * 2020-01-10 2020-05-15 东莞锐视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光源中稳定控制电流的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740572B (zh) 驱动电源控制电路
CN204597915U (zh) 一种脉冲宽度调制电路
CN102014544B (zh) Led灯驱动电路
CN103560655A (zh) 基于多功率半导体器件并联的驱动器及其系统
CN202738196U (zh) 驱动电源控制电路
CN207083257U (zh) 数模混合调光恒流控制器以及驱动恒流源负载的装置
CN102196621A (zh) 一种led调光电路
CN105978367A (zh) 一种基于负载电压反馈控制的电源系统
CN203813780U (zh) 一种电力线载波通讯装置
CN201869400U (zh) Led灯驱动电路
CN102508014B (zh) 电力线载波通信过零检测系统及方法
CN109842301A (zh) 一种电流控制电路及其控制方法
CN105743444A (zh) 功放电路
CN205545154U (zh) 功放电路
CN202150804U (zh) 交流可调电力测量专用电源
CN204696922U (zh) 基于逻辑电平控制输出的dc/dc变换器
CN205491277U (zh) 一种调光电路系统
CN108055731A (zh) 具有保护作用的教室黑板led灯带驱动电路
CN204090126U (zh) 音频pwm调制电路及音响设备
CN204559392U (zh) 综合布线系统电流反馈的升压驱动电路
CN105991015A (zh) 一种基于数字输入电路的缓冲电源电路结构
CN102545621A (zh) 一种开关电源及控制方法
CN201312260Y (zh) 数字电源电路及具有该电路的数字电源
CN207039961U (zh) 一种模拟dc调光转pwm电路
CN209057194U (zh) 一种低成本模拟信号隔离传输电路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53 Correction of patent for invention or patent application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Inventor after: Zeng Weijian

Inventor after: The inventor has waived the right to be mentioned

Inventor before: Tu Daoping

COR Change of bibliographic data

Free format text: CORRECT: INVENTOR; FROM: TU DAOPING TO: CENG WEIJIAN REQUEST NOT TO RELEASE THE NAM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30213

Termination date: 20160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