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498631A - 对设备的电力控制系统 - Google Patents

对设备的电力控制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498631A
CN102498631A CN2010800409371A CN201080040937A CN102498631A CN 102498631 A CN102498631 A CN 102498631A CN 2010800409371 A CN2010800409371 A CN 2010800409371A CN 201080040937 A CN201080040937 A CN 201080040937A CN 102498631 A CN102498631 A CN 10249863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lectric power
control unit
equipment
pattern
power suppl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80040937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498631B (zh
Inventor
竹原清隆
柳康裕
高宫晶子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249863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49863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49863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49863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 G06F1/18Packaging or power distribution
    • G06F1/189Power distribution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26Power supply means, e.g. regulation thereof
    • G06F1/263Arrangements for using multiple switchable power supplies, e.g. battery and AC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3/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ac mains or ac distribution networks
    • H02J3/007Arrangements for selectively connecting the load or loads to one or several among a plurality of power lines or power sources
    • H02J3/0075Arrangements for selectively connecting the load or loads to one or several among a plurality of power lines or power sources for providing alternative feeding paths between load and source according to economic or energy efficiency considerations, e.g. economic dispatch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3/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ac mains or ac distribution networks
    • H02J3/12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ac mains or ac distribution networks for adjusting voltage in ac networks by changing a characteristic of the network load
    • H02J3/14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ac mains or ac distribution networks for adjusting voltage in ac networks by changing a characteristic of the network load by switching loads on to, or off from, network, e.g. progressively balanced loading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3/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ac mains or ac distribution networks
    • H02J3/38Arrangements for parallely feeding a single network by two or more generators, converters or transformers
    • H02J3/381Dispersed generator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2300/00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characterised by decentralized, dispersed, or local generation
    • H02J2300/20The dispersed energy generation being of renewable origin
    • H02J2300/22The renewable source being solar energy
    • H02J2300/24The renewable source being solar energy of photovoltaic origin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2310/00The network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characterised by its spatial reach or by the load
    • H02J2310/10The network having a local or delimited stationary reach
    • H02J2310/12The local stationary network supplying a household or a building
    • H02J2310/14The load or loads being home applianc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70/00Technologies for an efficient end-user side electric power management and consumption
    • Y02B70/30Systems integrating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power network operation and communication or information technologies for improving the carbon footprint of the management of residential or tertiary loads, i.e. smart grids as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y in the buildings sector, including also the last stages of power distribution and the control, monitoring or operating management systems at local level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70/00Technologies for an efficient end-user side electric power management and consumption
    • Y02B70/30Systems integrating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power network operation and communication or information technologies for improving the carbon footprint of the management of residential or tertiary loads, i.e. smart grids as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y in the buildings sector, including also the last stages of power distribution and the control, monitoring or operating management systems at local level
    • Y02B70/3225Demand response systems, e.g. load shedding, peak shaving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50Photovoltaic [PV] energy
    • Y02E10/56Power conversion systems, e.g. maximum power point tracker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4INFORMATION OR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HAVING AN IMPACT ON OTHER TECHNOLOGY AREAS
    • Y04SSYSTEMS INTEGRATING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POWER NETWORK OPERATION, COMMUNICATION OR INFORMATION TECHNOLOGIES FOR IMPROVING THE ELECTRICAL POWER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DISTRIBUTION, MANAGEMENT OR USAGE, i.e. SMART GRIDS
    • Y04S20/00Management or operation of end-user stationary applications or the last stages of power distribution; Controlling, monitoring or operating thereof
    • Y04S20/20End-user application control systems
    • Y04S20/222Demand response systems, e.g. load shedding, peak shaving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4INFORMATION OR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HAVING AN IMPACT ON OTHER TECHNOLOGY AREAS
    • Y04SSYSTEMS INTEGRATING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POWER NETWORK OPERATION, COMMUNICATION OR INFORMATION TECHNOLOGIES FOR IMPROVING THE ELECTRICAL POWER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DISTRIBUTION, MANAGEMENT OR USAGE, i.e. SMART GRIDS
    • Y04S20/00Management or operation of end-user stationary applications or the last stages of power distribution; Controlling, monitoring or operating thereof
    • Y04S20/20End-user application control systems
    • Y04S20/242Home applianc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Charge And Discharge Circuits For Batteries Or The Like (AREA)
  • Supply And Distribution Of Alternating Current (AREA)
  • Power Sources (AREA)
  • Remote Monitoring And Control Of Power-Distribution Network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对设备的电力控制系统,具备:多个电力供给源;利用电力进行动作的设备;以及控制装置,决定对所述设备供给电力的电力供给源,控制由所述决定的电力供给源对所述设备供给的电力量。

Description

对设备的电力控制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控制对负载设备供给的电力的系统。
背景技术
提出有如下的技术:空调、冰箱、洗衣机等交流设备通过商业电源(交流电源)来驱动,个人计算机、液晶电视机、电话、传真机等直流设备利用直流电源进行动作,在住宅、店铺中实现供给交流电力的交流配电系统和供给直流电力的直流配电系统的共存(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9-178025号公报
在住宅内的配电系统中,向设备的电力供给源一般使用商业电源(市电)、太阳能电池、对剩余电力进行充电的二次电池等。并且,与电力供给量、电力需求量相对应地切换向设备供给电力的电力供给源。例如,在二次电池的充电电力或太阳能电池的发电电力充足的情况下,将二次电池的充电电力或太阳能电池的发电电力不仅供给至直流设备,还使用将直流电力变换为交流电力的逆变器(inverter)供给至交流设备。此外,在二次电池的充电电力或太阳能电池的发电电力较少的情况下,并用商业电源的供给电力,不仅供给至交流设备,还使用将交流电力使变换为直流电力的转换器(converter)供给至直流设备。
然而,虽然这样根据电力供给源的电力供给量和设备侧的电力需求量来切换向设备的电力供给源,但是即使切换电力供给源,设备的动作是恒定的,无法使电力供给源与设备的动作相联动来高效地进行节电控制。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情况而做出的,提供一种系统,能够与向设备的电力供给所使用的电力供给源的切换相联动,对设备的动作高效地进行节电控制。
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提供一种对设备的电力控制系统,具备:多个电力供给源;利用电力进行动作的设备;以及控制装置,决定对所述设备供给电力的电力供给源,控制由所述决定的电力供给源对所述设备供给的电力量。
在所述的对设备的电力控制系统中,所述多个电力供给源包括商业电源、分散电源、以及通过所述商业电源或/和所述分散电源充电的二次电池,所述设备利用所述多个电力供给源供给的电力进行动作,所述控制装置具备:配电控制单元,基于所述电力供给源的电力供给量和所述设备侧的电力需求量的至少一方,决定向所述设备供给电力的电力供给源,并与此相对应地切换电力供给源,由此进行电力配电控制;以及节电控制单元,与由所述配电控制单元决定的向所述设备供给电力的所述电力供给源相对应地,使消耗电力以减少的方式变化,以进行使所述设备的消耗电力减少的节电控制。
根据这样的结构,能够与向设备的电力供给所使用的电力供给源的切换相联动地对控制设备的动作高效地进行节电控制。
也可以是,所述配电控制单元进行向所述设备供给电力的电力供给源相互不同的多个模式的配电控制之中的某个配电控制模式,所述节电控制单元与所述配电控制单元的配电控制模式相对应地,进行减少的消耗电力相互不同的多个节电控制类型之中的某个节电控制类型。
根据这样的结构,通过切换成与电力供给源的电力供给量、电力需求量相对应的模式,能够适当地进行配电控制,进而能够对应于配电控制单元的模式,对设备的动作适当地进行节电控制。
此外,也可以是,所述配电控制单元进行使用包含所述商业电源的电力供给源的模式、使用所述商业电源以外的电力供给源的模式之中的某个配电控制模式,所述节电控制单元,在所述配电控制单元以使用包括所述商业电源的电力供给源的模式进行动作的情况下,与所述配电控制单元以仅使用所述商业电源以外的电力供给源的模式进行动作的情况相比,减少的消耗电力更大。
由此,根据是否将商业电源用作电力供给源来切换模式,由此能够适当地进行配电控制,能够对应于配电控制单元的模式,对设备的动作适当地进行节电控制。
也可以是,所述分散电源包括太阳能电池,所述配电控制单元进行仅使用所述太阳能电池的模式、使用所述太阳能电池和所述二次电池的模式、使用包括所述商业电源的电力供给源的模式之中的某个配电控制模式,所述节电控制单元,在所述配电控制单元以使用包括所述商业电源的电力供给源的模式进行动作的情况下,与所述配电控制单元以使用所述太阳能电池和所述二次电池的模式进行动作的情况相比,减少的消耗电力更大,所述配电控制单元以使用所述太阳能电池和所述二次电池的模式进行动作的情况下,与所述配电控制单元以仅使用所述太阳能电池的模式进行动作的情况相比,减少的消耗电力更大。
根据这样的结构,越是太阳能电池或二次电池的电力供给量变低而商业电源的使用比例增加,越是对设备的动作进行节电控制,能够抑制商业电源的电力消耗,并且实现电费减少。
此外,也可以是,所述配电控制单元进行仅使用所述太阳能电池的第一模式、使用所述太阳能电池和所述二次电池的第二模式、使用所述太阳能电池、所述二次电池和所述商业电源的第三模式、使用所述太阳能电池和所述商业电源的第四模式、仅使用所述商业电源的第五模式之中的某个配电控制模式,所述节电控制单元,在所述配电控制单元以所述第一模式进行动作的情况下,不进行节电控制,在所述配电控制单元以所述第五模式进行动作的情况下,减少的消耗电力为最大值,在所述配电控制单元以所述第二模式或者第三模式或者第四模式进行动作的情况下,减少的消耗电力大于0且小于所述最大值。
根据这一的结构,对商业电源、太阳能电池或二次电池的使用状况进一步进行细化,越是太阳能电池或二次电池的电力供给量变低而商业电源的使用比例增加,越对设备的动作进行节电控制,能够抑制商业电源的电力消耗,并且实现电费减少。
此外,也可以是,所述控制装置还具备用户对所述节电控制单元的节电控制的强度进行设定的操作单元;所述节电控制单元与由所述用户设定的节电控制的强度相对应地设定与所述配电控制单元的所述配电控制模式分别建立了对应的节电控制的类型。
由此,与用户所设定的节电强度相对应地变更设备的控制类型,能够尊重用户的意愿,并且能够实现节电化和用户舒适性的兼得。
也可以是,所述商业电源的费用单价在每个时间段中不同,在所述配电控制单元以使用所述商业电源的模式进行动作的情况下,所述节电控制单元所执行的节电控制的类型根据当前时刻的所述商业电源的费用单价而不同。
根据这样的结构,能够通过与时间段中的电费的高低相对应地改变对设备供给的电力,能够实现节电化、电费减少。
此外,也可以是,所述节电控制单元在切换向所述设备供给电力的电力供给源之前,使通过节电控制而减少的消耗电力变化。
由此,能够防止超过电力供给源的电力供给量的使用方式,进而能够防止模式切换动作的振动(chattering)。
附图说明
通过参照附图说明的下述的优选实施例,本发明的目的及特征将会变得清楚。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对设备的电力控制系统的整体结构的图。
图2是在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对设备的电力控制系统中,更具体地示出控制装置的结构的框图。
图3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中的控制装置的结构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的附图来详细地说明发明的实施方式。在附图整体中,对相同或者类似的部分赋予相同的参照符号而省略说明。
(实施方式1)
本实施方式的对设备的电力控制系统,如图1所示,主要在住宅中使用,应用在具备交流配电盘1和直流配电盘2的供电系统中,该交流配电盘1连接有对通过交流电力驱动的交流设备La供电的交流供电路Wa,该直流配电盘2连接有对通过直流电力驱动的直流设备Ld供电的直流供电路Wd。此外,作为本系统的电力供给源,作为交流电力供给源使用商业电源AC、作为直流电力供给源使用太阳能电池3及二次电池5的至少一个。
连接有交流供电路Wa的交流配电盘1,从商业电源AC及从作为分散电源的太阳能电池3经由功率调节器4(第一电力变换单元)被供给交流电力,在盘内内置有未图示的主干断路器及多个分支断路器、开闭器等,在分支断路器的负载侧对分支成多个系统的交流供电路Wa及交流连接路W1供给交流电力。另外,功率调节器4具有如下功能:将由太阳能电池3发电的直流电力变换为交流电力,进而调节输出频率和输出电压以便与商业电源AC进行系统联合。
另一方面,连接有直流供电路Wd的直流配电盘2,从交流配电盘1经由交流连接路W1被供给交流电力,具备转换器2a(第二电力变换单元),将交流电力变换为所需电压的直流电力。转换器2a是AC-DC变换装置,转换器2a的输出经由内置于盘内的未图示的多个电路保护器(circuitprojector)、开闭器等被供给至多个系统的直流供电路Wd。
进而,在直流配电盘2内,内置有充放电器2b,该充放电器2b连接在转换器2a的输出与二次电池5之间,进行二次电池5的充放电。通过该充放电器2b的充电控制,从由转换器2a对直流供电路Wd供给的直流电力中将剩余电力量充电至二次电池5。并且,二次电池5的输出电压通过充放电器2b调节,与转换器2a的输出一起被供给至直流供电路Wd。
如上所述,从转换器2a及二次电池5输出的直流电力,经由直流连接路W2还被供给至逆变器6(第二电力变换单元)。逆变器6是具有调节输出频率及输出电压以便能够与商业电源AC进行系统联合的功能的DC-AC变换装置,将直流电力变换为交流电力,经由交流配电盘1内的分支断路器对交流供电路Wa供给交流电力。
根据上述结构可知,能够从交流配电盘1对直流配电盘2供给交流电力,能够通过转换器2a将该交流电力变换为直流电力而对直流供电路Wd供给直流电力。相反,也能够从直流配电盘2对交流配电盘1供给直流电力,能够通过逆变器6将该直流电力变换为交流电力而对交流供电路Wa供给交流电力。
这样的对设备的电力控制系统中,商业电源AC成为交流电力供给源,太阳能电池3、二次电池5成为直流电力供给源,控制装置7具备:配电控制单元7b,根据各电力供给源的电力供给量,切换对设备L(交流设备La、直流设备Ld)的电力供给所使用的电力供给源(使从各电力供给源输出的输出比率变动的配电控制单元);节电控制单元7c,与电力供给所使用的电力供给源相对应地,对设备L的动作进行节电控制;以及CPU7a,对所述配电控制单元7b及节电单元7c的动作进行控制。以下,说明由控制装置7进行的配电控制及节电控制。
控制装置7监视来自商业电源AC的供给电力、太阳能电池3的发电量、二次电池5的充电率、从交流配电盘1向交流供电路Wa供给的交流电力、从直流配电盘2向直流供电路Wd供给的直流电力。并且,基于该监视结果,进行转换器2a、充放电器2b、逆变器6、以及收纳在交流配电盘1及直流配电盘2中的开闭器等的控制,通过对交流配电盘1与直流配电盘2之间的电力交换进行控制,执行配电控制。
首先,二次电池5通过太阳能电池3的发电电力或者来自商业电源AC的供给电力,经由转换器2a和充放电器2b被充电。并且,控制装置7在二次电池5的充电率为100%(充满电)、并且太阳能电池3的发电量为额定的10%以上的情况下,成为第一电力剩余模式(第一模式)。此外,在二次电池5的充电率为80%以上的情况下,或者在二次电池5的充电率为30%以上且太阳能电池3的发电量为额定的30%以上的情况下,成为第二电力剩余模式(第二模式)。
在第一电力剩余模式中,作为电力供给源仅使用太阳能电池3,直流供电路Wd上的直流设备Ld通过经由功率调节器4和转换器2a供给的太阳能电池3的发电电力驱动,进而,交流供电路Wa上的交流设备La通过经由功率调节器4供给的太阳能电池3的发电电力驱动。在该情况下,太阳能电池3成为电力供给源,来自商业电源AC的电力供给量为零。
在第二电力剩余模式中,作为电力供给源使用太阳能电池3和二次电池5,直流供电路Wd上的直流设备Ld通过二次电池5的充电电力、以及经由功率调节器4和转换器2a供给的太阳能电池3的发电电力驱动,进而,交流供电路Wa上的交流设备La通过经由功率调节器4供给的太阳能电池3的发电电力、以及经由逆变器6供给的供给的二次电池5的充电电力驱动。在该情况下,太阳能电池3和二次电池5的直流电力供给源成为电力供给源,来自商业电源AC的电力供给量为零。
此外,控制装置7在二次电池5的充电率为30%以上且太阳能电池3的发电量小于额定的30%的情况下,成为第一商业电源并用模式(第三模式)。此外,在二次电池5的充电率小于30%且太阳能电池3的发电量为额定的30%以上的情况下,成为第二商业电源并用模式(第四模式)。
在第一商业电源并用模式中,作为电力供给源使用太阳能电池3、二次电池5和商业电源AC,直流供电路Wd上的直流设备Ld通过二次电池5的充电电力、经由功率调节器4和转换器2a供给的太阳能电池3的发电电力、以及经由转换器2a供给的商业电源AC的供给电力驱动,进而,交流供电路Wa上的交流设备La通过商业电源AC的供给电力、经由功率调节器4供给的太阳能电池3的发电电力、以及经由逆变器6供给的二次电池5的充电电力驱动。在该情况下,商业电源AC、太阳能电池3、二次电池5成为电力供给源。
在第二商业电源并用模式中,作为电力供给源使用太阳能电池3和商业电源AC,直流供电路Wd上的直流设备Ld通过经由功率调节器4赫然转换器2a供给的太阳能电池3的发电电力、以及经由转换器2a供给的商业电源AC的供给电力驱动,进而,交流供电路Wa上的交流设备La通过商业电源AC的供给电力、以及经由功率调节器4供给的太阳能电池3的发电电力驱动。在该情况下,商业电源AC、太阳能电池3成为电力供给源。
此外,在太阳能电池3的发电电力及二次电池5的充电率为上述第一、第二电力剩余模式及上述第一、第二商业电源并用模式以外的情况下,控制装置7成为单独使用来自商业电源AC的供给电力来驱动交流设备La及直流设备Ld的商业电源消耗模式(第五模式)。该商业电源消耗模式进一步被细化为:费用单价最低的22点~7点的时间段中的第一商业电源消耗模式、费用单价第二低的7点~10点的时间段中的第二商业电源消耗模式、费用单价最高的10点~22点的时间段中的第三商业电源消耗模式这3个模式,选择与当前时刻对应的模式。在该情况下,只有商业电源AC成为电力供给源。
由此,控制装置7与各电力供给源的电力供给量相对应地从上述7个配电控制模式“第一电力剩余模式、第二电力剩余模式、第一商业电源并用模式、第二商业电源并用模式、第一商业电源消耗模式、第二商业电源消耗模式、第三商业电源消耗模式”中选择1个,进而,控制装置7与所选择的配电控制模式相对应地设定交流设备La及直流设备Ld的各节电控制类型。另外,配电控制模式不限于上述7个。例如,也可以追加将基于天气、天气预报等进行的太阳能电池3的发电量的预测包含在条件中的模式。
例如,在设备“空调”的情况下,与配电控制的各模式对应的节电控制类型为:
第一电力剩余模式    :通常运转    温度设定24℃
第二电力剩余模式    :节能运转    温度设定25℃
第一商业电源并用模式:节能运转    温度设定26℃
第二商业电源并用模式:节能运转    温度设定27℃
第一商业电源消耗模式:节能运转    温度设定28℃
第二商业电源消耗模式:节能运转    温度设定28℃、且为间歇运转(例如,运转50分钟,停止10分钟)
第三商业电源消耗模式:电源关断。
此外,在设备“照明器具”的情况下,与配电控制的各模式对应的节电控制类型为:
第一电力剩余模式    :通常运转    100%点亮
第二电力剩余模式    :节能运转    80%点亮
第一商业电源并用模式:节能运转    70%点亮
第二商业电源并用模式:节能运转    60%点亮
第一商业电源消耗模式:节能运转    50%点亮
第二商业电源消耗模式:节能运转    20%点亮
第三商业电源消耗模式:熄灭。
即,与各电力供给源的电力供给量相对应地进行切换电力供给源的配电控制,进而,与电力供给所使用的电力供给源相对应地,商业电源AC的使用比例越增加,越对设备L的动作进行节电控制,从而抑制商业电源AC的电力消耗,并且实现电费的降低。进而,在商业电源消耗模式中,与时间段中的电费的高低相对应地使能够对交流设备La及直流设备Ld供给的电力变化,从而实现节电化和电费降低。在此,是按照第一商业电源消耗模式、第二商业电源消耗模式、第三商业电源消耗模式的顺序而电力的费用单价变高的时间段,在费用单价较高的模式下,减少可向交流设备La及直流设备Ld供给的电力,从而实现节电化和电费减少。由此,在本对设备的电力控制系统中,能够与电力供给所使用的电力供给源的切换相联动地对交流设备La、直流设备Ld的各动作高效地进行节电控制。
此外,也可以是,控制装置7在切换模式时,在切换电力供给源之前进行运转内容的切换。例如,在从第一电力剩余模式向第二电力剩余模式切换的情况下,首先将设备的动作从通常运转切换为节能运转(80%点亮)之后(例如10分钟后),从电力供给源“只使用太阳能电池3”切换为电力供给源“太阳能电池3和二次电池5”。因此,在通过切换设备L的运转内容来使设备L中的消耗电力变化之后,再切换电力供给所使用的电力供给源,因此,能够防止超过电力供给源的电力供给量的使用方式,进而能够防止模式切换动作的振动(chattering)。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电力供给源的配电控制,可以是能够在第一电力剩余模式、第二电力剩余模式、第一商业电源并用模式、第二商业电源并用模式、商业电源消耗模式这5个模式中切换,也可以是基于费用单价将商业电源消耗模式进一步细化为上述7个模式。此外,所述第一商业电源并用模式及第二商业电源并用模式也能够与所述第一~第三商业电源消耗模式同样地基于费用单价进一步细化。此外,也可以是能够在包含只使用直流电力供给源的电力剩余模式、使用商业电源AC和直流电源供给源的双方的商业电源并用模式、仅使用商业电源Ac的商业电源消耗模式的3个模式中切换,也能够将该3模式分别细分为上述7个模式。
此外,作为电力供给源的配电控制,可以是能够在仅使用太阳能电池3的模式、使用太阳能电池3和二次电池5的模式、使用包括商业电源AC的电力供给源的模式这3个模式中切换,以及在使用包括商业电源AC的电力供给源的模式、使用商业电源AC以外的电力供给源的模式这2个模式中进行切换。
(实施方式2)
本实施方式的对设备的电力控制系统与实施方式1同样地具备图1所示的结构,对同样的结构赋予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说明。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控制装置7中还设置用户所操作的操作单元7d,能够通过操作单元7d来设定节电化的强度,例如,从3个阶段(强、中、弱)中的某个来选择节电化的强度(节电强度)。在此,节电化的强度不局限于3个阶段,例如也可以是2个阶段或者4个阶段。
并且,控制装置7按照每个节电强度以不同的类型来对上述5个配电控制模式中的交流设备La及直流设备Ld的各动作进行节电控制。
节电强度:强的情况下的设备“空调”的节电控制类型为:
第一电力剩余模式    :节能运转    温度设定26℃
第二电力剩余模式    :节能运转    温度设定28℃
第一商业电源并用模式:节能运转    温度设定28℃
第二商业电源并用模式:节能运转    温度设定28℃
第一商业电源消耗模式:节能运转    温度设定28℃且为间歇运转
第二商业电源消耗模式:电源关断
第三商业电源消耗模式:电源关断
从而最能实现节电化。
节电强度:中的情况下的设备“空调”的节电控制类型为:
第一电力剩余模式    :通常运转    温度设定24℃
第二电力剩余模式    :节能运转    温度设定25℃
第一商业电源并用模式:节能运转    温度设定26℃
第二商业电源并用模式:节能运转    温度设定27℃
第一商业电源消耗模式:节能运转    温度设定28℃
第二商业电源消耗模式:节能运转    温度设定28℃且为间歇运转
第三商业电源消耗模式:电源关断
实现了第二节电化。
节电强度:弱的情况下的设备“空调”的节电控制类型为:
第一电力剩余模式    :通常运转    温度设定24℃
第二电力剩余模式    :通常运转    温度设定24℃
第一商业电源并用模式:节能运转    温度设定24℃
第二商业电源并用模式:节能运转    温度设定25℃
第一商业电源消耗模式:节能运转    温度设定25℃
第二商业电源消耗模式:节能运转    温度设定26℃
第三商业电源消耗模式:节能运转    温度设定28℃且为间歇运转
向节电效果最好的方向控制各设备。
由此,与用户所设定的节电强度相对应地,变更与配电控制模式分别对应的节电控制类型,尊重用户的意愿,并且实现了节电化和用户舒适性的兼得。
(实施方式3)
在上述实施方式1、2中,控制装置7具有与各电力供给源的电力供给量相对应地切换电力供给源的配电控制单元7b,但是也可以是与设备侧的电力需求量相对应地切换电力供给源的配电控制单元7b。
在该情况下,控制装置7通过监视从交流配电盘1向交流供电路Wa供给的交流电力、从直流配电盘2向直流供电路Wd供给的直流电力,或者通过从交流设备La及直流设备Ld取得消耗电力的信息,来导出所需要的电力需求量。并且,在电力需求量较低时,将太阳能电池3或二次电池5用作电力供给源,随着电力需求量增大,并用商业电源AC,若电力需求量进一步增大,则单独使用商业电源AC作为电力供给源。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预先掌握了因昼夜的太阳光的变化而引起的太阳能电池3及二次电池5的电力容量的变化(可供给的电力容量的最大值及最小值),在考虑了该预先掌握的太阳能电池3及二次电池5的电力容量的变化的基础上,来进行与设备侧的电力需求量相对应地切换电力供给源的配电控制。此外,控制装置7与配电控制结果相对应地,与实施方式1同样地进行节电控制动作。
此外,控制装置7中的配电控制单元7b也可以是,与各电力供给源的电力供给量及设备侧的电力需求量的双方相对应地切换电力供给源。在该情况下,控制装置7逐次监视太阳能电池3的发电电力及二次电池5的充电电力,进而逐次监视电力需求量,将电力的需求和供给的平衡维持为“电力供给量≥电力需求量”的关系,并且进行配电控制,使得作为电力供给源尽量使用太阳能电池3及二次电池5,而尽量不使用商业电源AC。
此外,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控制装置7具有配电控制单元7b(使从各电力供给源输出的输出比率变动的配电控制单元)和节电控制单元7c这两者,上述配电控制单元7b与各电力供给源的电力供给量相对应地切换对设备L(交流设备La、直流设备Ld)的电力供给所使用的电力供给源,所述节电控制单元7c与电力供给所使用的电力供给源相对应地对设备L的动作进行节电控制。但是,也可以是,设备L具备节电控制单元7c,从控制装置7取得由配电控制单元7b进行的电力供给源的切换状况,基于该取得的电力供给源的切换状况,设备L的节电控制单元7c进行节电控制。
另外,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示例了具备对通过交流电力驱动的交流设备La供电的交流供电路Wa、以及对通过直流电力驱动的直流设备Ld供电的直流供电路Wd这两者的供电系统,但是在具备交流供电路Wa和直流供电路Wd中的某一方的供电系统中,也能够与上述同样地进行与电力供给源的切换相联动的节电控制。本发明能够适用于具备太阳能电池3和二次电池5中的某个和商业电源AC的情况,并且也能够适用于只具有太阳能电池3和二次电池5的情况。
以上,说明了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是本发明不限于这些特定的实施方式,能够在不超过后述的权利要求书的范围内进行各种变更和修改,变更和修改后的内容也包含在本发明的范围内。

Claims (9)

1.一种对设备的电力控制系统,具备:
多个电力供给源;
利用电力进行动作的设备;以及
控制装置,决定对所述设备供给电力的电力供给源,控制由所述决定的电力供给源对所述设备供给的电力量。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对设备的电力控制系统,
所述多个电力供给源包括商业电源、分散电源、以及通过所述商业电源或/和所述分散电源充电的二次电池,
所述设备利用所述多个电力供给源供给的电力进行动作,
所述控制装置具备:
配电控制单元,基于所述电力供给源的电力供给量和所述设备侧的电力需求量的至少一方,决定向所述设备供给电力的电力供给源,并与此相对应地切换电力供给源,由此进行电力配电控制;以及
节电控制单元,与由所述配电控制单元决定的向所述设备供给电力的所述电力供给源相对应地,使消耗电力以减少的方式变化,以进行使所述设备的消耗电力减少的节电控制。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对设备的电力控制系统,
所述配电控制单元进行向所述设备供给电力的电力供给源相互不同的多个模式的配电控制之中的某个配电控制模式,
所述节电控制单元与所述配电控制单元的配电控制模式相对应地,进行减少的消耗电力相互不同的多个节电控制类型之中的某个节电控制类型。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对设备的电力控制系统,
所述配电控制单元进行使用包含所述商业电源的电力供给源的模式、使用所述商业电源以外的电力供给源的模式之中的某个配电控制模式,
所述节电控制单元,在所述配电控制单元以使用包括所述商业电源的电力供给源的模式进行动作的情况下,与所述配电控制单元以仅使用所述商业电源以外的电力供给源的模式进行动作的情况相比,减少的消耗电力更大。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对设备的电力控制系统,
所述分散电源包括太阳能电池,
所述配电控制单元进行仅使用所述太阳能电池的模式、使用所述太阳能电池和所述二次电池的模式、使用包括所述商业电源的电力供给源的模式之中的某个配电控制模式,
所述节电控制单元,在所述配电控制单元以使用包括所述商业电源的电力供给源的模式进行动作的情况下,与所述配电控制单元以使用所述太阳能电池和所述二次电池的模式进行动作的情况相比,减少的消耗电力更大,所述配电控制单元以使用所述太阳能电池和所述二次电池的模式进行动作的情况下,与所述配电控制单元以仅使用所述太阳能电池的模式进行动作的情况相比,减少的消耗电力更大。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对设备的电力控制系统,
所述配电控制单元进行仅使用所述太阳能电池的第一模式、使用所述太阳能电池和所述二次电池的第二模式、使用所述太阳能电池、所述二次电池和所述商业电源的第三模式、使用所述太阳能电池和所述商业电源的第四模式、仅使用所述商业电源的第五模式之中的某个配电控制模式,
所述节电控制单元,在所述配电控制单元以所述第一模式进行动作的情况下,不进行节电控制,在所述配电控制单元以所述第五模式进行动作的情况下,减少的消耗电力为最大值,在所述配电控制单元以所述第二模式或者第三模式或者第四模式进行动作的情况下,减少的消耗电力大于0且小于所述最大值。
7.如权利要求3~6中任一项所述的对设备的电力控制系统,
所述控制装置还具备用户对所述节电控制单元的节电控制的强度进行设定的操作单元;
所述节电控制单元与由所述用户设定的节电控制的强度相对应地设定与所述配电控制单元的所述配电控制模式分别建立了对应的节电控制的类型。
8.如权利要求3~7中任一项所述的对设备的电力控制系统,
所述商业电源的费用单价在每个时间段中不同,
在所述配电控制单元以使用所述商业电源的模式进行动作的情况下,所述节电控制单元所执行的节电控制的类型根据当前时刻的所述商业电源的费用单价而不同。
9.如权利要求2~8中任一项所述的对设备的电力控制系统,
所述节电控制单元在切换向所述设备供给电力的电力供给源之前,使通过节电控制而减少的消耗电力变化。
CN201080040937.1A 2009-09-15 2010-08-30 对设备的电力控制系统 Active CN10249863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13502/2009 2009-09-15
JP2009213502A JP5330941B2 (ja) 2009-09-15 2009-09-15 機器制御システム
PCT/IB2010/002123 WO2011033351A1 (ja) 2009-09-15 2010-08-30 機器への電力制御システム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498631A true CN102498631A (zh) 2012-06-13
CN102498631B CN102498631B (zh) 2015-12-16

Family

ID=4375815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80040937.1A Active CN102498631B (zh) 2009-09-15 2010-08-30 对设备的电力控制系统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9360903B2 (zh)
EP (1) EP2479863B1 (zh)
JP (1) JP5330941B2 (zh)
CN (1) CN102498631B (zh)
WO (1) WO2011033351A1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794071A (zh) * 2013-12-02 2016-07-20 京瓷株式会社 电力控制系统、电力控制装置以及控制电力控制系统的方法
CN107614311A (zh) * 2015-05-22 2018-01-19 株式会社电装 电力控制系统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184630B2 (en) * 2010-12-14 2015-11-10 Diebold, Incorporated Controlling power provided to an automated banking system
JP5811704B2 (ja) * 2011-09-05 2015-11-11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形成装置、給電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JP6060392B2 (ja) * 2011-10-27 2017-01-18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電気機器および電気機器制御方法
CN104025402B (zh) * 2012-10-31 2017-03-29 松下知识产权经营株式会社 分电盘以及蓄电池组
JP2014233934A (ja) * 2013-06-04 2014-12-15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電子機器及びその制御方法、並びにプログラム
CN103346834A (zh) * 2013-06-26 2013-10-09 上海无线通信研究中心 可见光携能通信系统及方法
JP6199640B2 (ja) * 2013-07-17 2017-09-20 京セラ株式会社 制御装置、制御システム、分電盤及び制御方法
GB2519753A (en) * 2013-10-29 2015-05-06 Bae Systems Plc Controlling power distribution within a microgrid
US9865903B1 (en) * 2014-02-24 2018-01-09 Unlimited Power, LTD. Portable renewable energy power system
US10910681B2 (en) * 2014-02-24 2021-02-02 Ravensafe, LLC Portable renewable energy power system
US11716050B2 (en) 2018-11-07 2023-08-01 Ravensafe, LLC Modular power array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9109767U (ja) * 1983-01-10 1984-07-24 株式会社明電舎 保熱炉の運転制御装置
CN1579041A (zh) * 2002-06-05 2005-02-09 三菱重工业株式会社 稳定化电力供给系统及运用方法及电力稳定供给运用程序
CN1759516A (zh) * 2003-02-13 2006-04-12 Vpec株式会社 电力系统
EP1777793A2 (en) * 2005-09-29 2007-04-25 Sanyo Electric Co., Ltd. System interconnection system

Family Cites Familie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9109767A (ja) 1982-12-15 1984-06-25 井関農機株式会社 穀粒乾燥機の乾燥制御装置
US4551980A (en) * 1983-03-25 1985-11-12 Ormat Turbines, Ltd. Hybrid system for generating power
JPH08186935A (ja) 1994-12-31 1996-07-16 Tokyo Gas Co Ltd 電力供給システム
TW336271B (en) * 1995-06-13 1998-07-11 Sanyo Electric Co Solar generator and an air conditioner with such a solar generator
JPH10198465A (ja) * 1996-12-26 1998-07-31 Kano Densan Hongkong Yugenkoshi 省電力モード機能搭載装置および省電力モード切換方法
DE19850565B4 (de) 1998-11-03 2013-04-04 Fuhrländer Aktiengesellschaft Elektrischer Selbsversorgungsverbraucher und Lastregelungsverfahren für einen derartigen Verbraucher
JP2003189477A (ja) * 2001-12-14 2003-07-04 Daikin Ind Ltd 電力制御装置
JP2007020260A (ja) * 2005-07-06 2007-01-25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電力供給システムならびに電力供給サービス方法
US20080046387A1 (en) * 2006-07-23 2008-02-21 Rajeev Gopal System and method for policy based control of local electrical energy generation and use
US20080052145A1 (en) * 2006-08-10 2008-02-28 V2 Green, Inc. Power Aggregation System for Distributed Electric Resources
US7830038B2 (en) * 2007-12-17 2010-11-09 Shay-Ping Thomas Wang Single chip solution for solar-based systems
JP2009178026A (ja) 2007-12-25 2009-08-06 Panasonic Electric Works Co Ltd 直流配電システム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9109767U (ja) * 1983-01-10 1984-07-24 株式会社明電舎 保熱炉の運転制御装置
CN1579041A (zh) * 2002-06-05 2005-02-09 三菱重工业株式会社 稳定化电力供给系统及运用方法及电力稳定供给运用程序
CN1759516A (zh) * 2003-02-13 2006-04-12 Vpec株式会社 电力系统
EP1777793A2 (en) * 2005-09-29 2007-04-25 Sanyo Electric Co., Ltd. System interconnection system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794071A (zh) * 2013-12-02 2016-07-20 京瓷株式会社 电力控制系统、电力控制装置以及控制电力控制系统的方法
CN107614311A (zh) * 2015-05-22 2018-01-19 株式会社电装 电力控制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9360903B2 (en) 2016-06-07
JP2011065259A (ja) 2011-03-31
EP2479863A1 (en) 2012-07-25
EP2479863A4 (en) 2014-01-01
US20120205975A1 (en) 2012-08-16
EP2479863B1 (en) 2018-02-21
WO2011033351A1 (ja) 2011-03-24
CN102498631B (zh) 2015-12-16
JP5330941B2 (ja) 2013-10-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498631A (zh) 对设备的电力控制系统
KR100947038B1 (ko) 최대수요전력 제한 기능을 갖는 하이브리드 유피에스시스템
JP5900249B2 (ja) 電力供給システム
JP5290349B2 (ja) 直流給電システムおよびその制御方法
WO2012144357A1 (ja) 電力供給装置、電力供給装置の制御方法、および直流給電システム
EP2983265B1 (en) Electric power conversion device, control system, and control method
CN102498636A (zh) 配电系统
JP2013110870A (ja) 電力変換装置
US20160156191A1 (en) Power conversion device, power conversion system, and power conversion method
JP2013081289A (ja) 電力制御装置
US20120161701A1 (en) Power control system
CN201177349Y (zh) 空调控制器及空调系统
WO2013018600A1 (ja) 電力供給システム
KR101167971B1 (ko) 복합형 태양발전 컨트롤러의 제어방법
CN102148526B (zh) 充电器
KR101590835B1 (ko) 유무선 이중화 통신을 이용한 상호 전력 공급 네트워크 서비스를 제공하는 태양광발전시스템
KR101215396B1 (ko) 방전전류제어를 이용한 하이브리드 스마트그리드 무정전전원장치
CN201616699U (zh) 充电器
CN114977507A (zh) 一种基站配电装置及供电装置
CN105450039A (zh) 一种电源转换器及应用其的光伏空调系统
CN102148524A (zh) 充电器
CN102303798A (zh) 节能电梯及其节能方法
US20170047738A1 (en) Power control apparatus, power control method, and power control system
CN101749837B (zh) 利用太阳能电池实现无待机功耗的空调控制器及空调系统
CN204945859U (zh) 家用电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ASS Succession or assignment of patent right

Owner name: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OWNER: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Effective date: 20150902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50902

Address after: Osaka Japan

Applicant after: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Ltd.

Address before: Osaka Japan

Applicant before: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Ltd.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