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487899A - 适于高沉积水体环境的造礁石珊瑚野外培植方法及其装置 - Google Patents
适于高沉积水体环境的造礁石珊瑚野外培植方法及其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2487899A CN102487899A CN2011103937262A CN201110393726A CN102487899A CN 102487899 A CN102487899 A CN 102487899A CN 2011103937262 A CN2011103937262 A CN 2011103937262A CN 201110393726 A CN201110393726 A CN 201110393726A CN 102487899 A CN102487899 A CN 102487899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oral
- reef
- adhere
- make
- reef coral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Farming Of Fish And Shellfish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适于高沉积水体环境的造礁石珊瑚野外培植方法及其装置。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造礁石珊瑚附着装置固定在水深3~10m的高沉积海域海底,该造礁石珊瑚附着装置包括附着网片和附着网片下方支撑附着网片的支撑架,附着网片的网孔大小为3~5cm,将造礁石珊瑚固定在附着网片上,使造礁石珊瑚生长在离海底50cm以上的高度。利用本发明的适于高沉积水体环境的造礁石珊瑚野外培植方法培植造礁石珊瑚,相比于传统的水泥块移植,可提高培植珊瑚的存活率,还可缩减一半成本,并且减少水下工作量及减低水下工作危险。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珊瑚礁人工修复技术,具体地说涉及一种适用于高沉积水体环境的造礁石珊瑚野外培植育成方法及其装置。
背景技术:
珊瑚对生长环境的要求苛刻,大部分珊瑚生长在海水透明度高、营养盐浓度低的海域中。但随着人类活动对海岸的破坏和污染物排放增多,以及对植被的破坏造成水土流失进而造成临近的海域沉积物增加,这些因素都对珊瑚礁造成严重破坏,引起珊瑚大量死亡。如何在现有条件下人工促进珊瑚礁的恢复成为世界珊瑚礁恢复工作的一个重要问题。
野外培植和移植珊瑚一直是人工珊瑚礁恢复的重要方面,通过利用珊瑚的无性繁殖特性促进珊瑚的增长与分布范围。我国在此方面尚属起步阶段,仅在大亚湾、三亚进行过几次珊瑚的移植与培植,此外未见其他报道。国外在珊瑚移植与培植方面的工作则常有报道,特别是日本、以色列及菲律宾与印度尼西亚于此研究颇多。但多数工作是选择环境良好的海域而非在沉积物较多的海域作为培植区或移入地。就高沉积水体中珊瑚的培植与移植,G.A.Piniak与E.K.Brown在美国夏威夷受沉积物影响海域移植鹿角杯型珊瑚到放置在海底的水泥砖上,在沉积物最严重的站位,一年后鹿角杯型的死亡率为41.7%,部分死亡率为45.8%。此外未见在高沉积海域移植的范例。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培植简便有效、不但能减少海底沉积物对培植珊瑚的影响和减少在沉积环境中易于生长的生物如藤壶、牡蛎等的竞争威胁,还可避免核果螺及长棘海星等敌害生物的摄食,使造礁石珊瑚在高沉积海域中能够很好的生长的适于高沉积水体环境的造礁石珊瑚野外培植方法及其装置。
本发明的适于高沉积水体环境的造礁石珊瑚野外培植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将造礁石珊瑚附着装置固定在水深3~10m的高沉积海域海底,该造礁石珊瑚附着装置包括附着网片和附着网片下方支撑附着网片的支撑架,附着网片的网孔大小为3~5cm,将造礁石珊瑚固定在附着网片上,使造礁石珊瑚生长在离海底50cm以上的高度。
所述的使造礁石珊瑚生长在离海底50cm以上的高度,本领域技术人员均知道,其最高高度不能超过海水低潮时的海平面,不然珊瑚生长不好。
所述的造礁石珊瑚附着装置可放置在泥底和沙底,优选固定区域为平坦的礁底和碎石底。不可放置在有大量大型海藻(如马尾藻)生长的海域,防止大型海藻缠绕在珊瑚上使其窒息死亡。
所述的捆扎在附着网片上的造礁石珊瑚,块状或分枝状的造礁石珊瑚种类皆可,块状的造礁石珊瑚可凿成5cm直径大小,分枝状的造礁石珊瑚可切成5~10cm大小,分枝状珊瑚要垂直固定,分枝顶端的轴杯垂直向上,块状珊瑚要将有活珊瑚组织的一面向上固定,每个培植的造礁石珊瑚之间最好留有不少于20cm的生长距离。
为适应本发明的适于高沉积水体环境的造礁石珊瑚野外培植方法的实施,本发明人还设计了造礁石珊瑚附着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附着网片和附着网片下方支撑附着网片的支撑架,附着网片的网孔大小为3~5cm。
所述的附着网片优选为塑料或铝制附着网片。
本发明相比与现有技术,其有益效果如下:
本发明的造礁石珊瑚附着装置相对于现有技术中的水泥块等沉重基质更易于搬运,特别是利于水下搬运,有利于减少珊瑚移植的工作量。附着网片的网孔大小为3~5cm,经实验发现,网孔过小,容易积累沉积物,并且藻类很容易堵死网孔,加剧沉积物在网片上积累,过大的网孔不易固定珊瑚,珊瑚可从网孔中脱落。将造礁石珊瑚固定在网孔大小为3~5cm的附着网片上,并靠附着网片的支架使造礁石珊瑚生长在离海底50cm以上的高度,这样不但避开了沉积物和悬浮物最多的海底最底层,还使培植的造礁石珊瑚更接近水面能够增加其接受的光照,有利于其生长。3~5cm的网孔还可以减少珊瑚个体周围沉积物的积累,从而使得沉积物和悬浮物对附着网片上的造礁石珊瑚的影响要比直接在底质培植的珊瑚低,并且也减少了在沉积环境中易于生长的生物(如藤壶、牡蛎等)的竞争威胁。长棘海星作为珊瑚主要的威胁生物之一,能够攀爬上石块、水泥块、及其他有足够其管足附着的底质,而本发明的造礁石珊瑚附着装置,支撑附着网片的是支撑架,支撑架不利于长棘海星用管足附着,所以能减少长棘海星对培植珊瑚的摄食。虽然核果螺能够沿支撑架爬到珊瑚个体处,但支撑架同基底相连的部分是一些支撑条,相比与水泥块等基质,减少了核果螺攀爬至珊瑚的几率,减少了核果螺对珊瑚造成的危害。
利用本发明的适于高沉积水体环境的造礁石珊瑚野外培植方法培植造礁石珊瑚,相比于传统的水泥块移植,可提高培植珊瑚的存活率,还可缩减一半成本,并且减少水下工作量及减低水下工作危险。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造礁石珊瑚附着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支撑架;11、下支撑框;12、中支撑框;13、上支撑框;14、支撑条;2、附着网片;3、造礁石珊瑚。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实施例是对本发明的进一步说明,而不是对本发明的限制。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造礁石珊瑚附着装置包括附着网片2和支撑架1,所述的支撑架1包括长×宽=180cm×60cm的方形下支撑框11、长×宽=160cm×40cm的方形上支撑框13,在下支撑框11的四个角各设有一根等长的支撑条14,支撑条14的另外一端与上支撑框13相对应的角相连,在上支撑框13和下支撑框11的两长边的中部各通过设置一支撑条14将上、下支撑框再进一步的固定,在上支撑框13和下支撑框11之间还设有中支撑框12,中支撑框12的四个角与相对应的支撑条14固定连接,所述的支撑框和支撑条都是用直径18mm的钢筋焊制。所述的附着网片2为塑料网片,其网孔大小为3~5cm,可通过扎带固定于上支撑框13上,使其不能随海浪摇动和脱落。上支撑框13和下支撑框11的垂直距离要大于或等于50cm,以保证捆扎在附着网片2上的造礁石珊瑚3在离海底50cm以上的高度上生长,本实施例设置的上支撑框13和下支撑框11的垂直距离为50cm。
2009年11月于海南三亚湾鹿回头海岸、低潮时水深3~4m处,该海域属于高沉积水体环境,且该海域无大量大型海藻生长,因此可避免大型海藻缠绕在珊瑚上使其窒息死亡,将制作好的造礁石珊瑚附着装置用带钩的铁钎或粗尼龙绳固定到该海域海底的平坦的礁底。
选择健康无疾病的分枝状或块状的造礁石珊瑚母体,块状的造礁石珊瑚可凿成5cm直径大小,分枝状的造礁石珊瑚可切成5~10cm大小。选择风浪平静的天气进行珊瑚固定,潜水将切好的分枝状或块状的造礁石珊瑚带入海底。注意在携带珊瑚时避免不同种类的珊瑚相互碰触在一起,防止不同种类间的珊瑚发生竞争。将分枝状或块状的造礁石珊瑚3作为培植的珊瑚,用扎带或鱼线垂直固定在附着网片上,分枝状珊瑚要垂直固定,分枝顶端的轴杯垂直向上,块状珊瑚要将有活珊瑚组织的一面向上固定,使其尽量贴紧网片,确保其不会随海浪或水流晃动。每个培植珊瑚间要留有20cm以上的生长距离。培植珊瑚生长在离海底50cm以上的高度。
完成珊瑚固定后,要在附近海岸及珊瑚培植海域留下标示,注明此海域应减少捕鱼、垂钓、下锚等活动,避免因人类活动影响珊瑚的培植效果。
经过6个月后,使用本方法培植的珊瑚比相同地点同时用水泥板法移植的珊瑚要有更高的成活率及生长速率。其中利用本方法移植的块状丛生盔型珊瑚的存活率为100%,而用水泥板移植的则为83%;而分枝状的鹿角杯型珊瑚使用此方法比用水泥板移植的增加了27%的存活率;分枝状的扁枝滨珊瑚存活率则增加了22%。最明显的效果体现在分枝状的风信子鹿角珊瑚上,用水泥板移植的个体在6个月后全部死亡,但此方法移植的珊瑚存活率则为94%。
表1.本发明及水泥板法移植的不同珊瑚种类半年后存活率比较
Claims (5)
1.一种适于高沉积水体环境的造礁石珊瑚野外培植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将造礁石珊瑚附着装置固定在水深3~10m的高沉积海域海底,该造礁石珊瑚附着装置包括附着网片和附着网片下方支撑附着网片的支撑架,附着网片的网孔大小为3~5cm,将造礁石珊瑚固定在附着网片上,使造礁石珊瑚生长在离海底50cm以上的高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于高沉积水体环境的造礁石珊瑚野外培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造礁石珊瑚附着装置放置在海底的平坦的礁底和碎石底,无大型海藻生长的区域。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于高沉积水体环境的造礁石珊瑚野外培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固定在附着网片上的造礁石珊瑚为块状或分枝状的造礁石珊瑚,块状的造礁石珊瑚凿成5cm直径大小,分枝状的造礁石珊瑚切成5~10cm大小,分枝状珊瑚垂直固定,分枝顶端的轴杯垂直向上,块状珊瑚将有活珊瑚组织的一面向上固定,每个培植的造礁石珊瑚之间留有不少于20cm的生长距离。
4.一种造礁石珊瑚附着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附着网片和附着网片下方支撑附着网片的支撑架,附着网片的网孔大小为3~5cm。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造礁石珊瑚附着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附着网片为塑料或铝制附着网片。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 201110393726 CN102487899B (zh) | 2011-12-01 | 2011-12-01 | 适于高沉积水体环境的造礁石珊瑚野外培植方法及其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 201110393726 CN102487899B (zh) | 2011-12-01 | 2011-12-01 | 适于高沉积水体环境的造礁石珊瑚野外培植方法及其装置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2487899A true CN102487899A (zh) | 2012-06-13 |
CN102487899B CN102487899B (zh) | 2013-08-14 |
Family
ID=4617981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 201110393726 Active CN102487899B (zh) | 2011-12-01 | 2011-12-01 | 适于高沉积水体环境的造礁石珊瑚野外培植方法及其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2487899B (zh) |
Cited B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3858799A (zh) * | 2014-03-14 | 2014-06-18 | 广西红树林研究中心 | 水下珊瑚体培育苗圃及其应用 |
CN103988812A (zh) * | 2014-01-13 | 2014-08-20 | 上海海洋大学 | 混合式普通珊瑚种植礁 |
CN109457666A (zh) * | 2018-12-10 | 2019-03-12 | 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 | 促淤装置及自然海岸线生成方法 |
CN116806741A (zh) * | 2023-07-07 | 2023-09-29 | 广东海洋大学 | 一种珊瑚培殖防浪装置及一种珊瑚培殖系统 |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04129640A (ja) * | 2002-10-10 | 2004-04-30 | Okikaiko:Kk | 造礁性サンゴを人工漁礁の一部として利用する熱帯、亜熱帯海域型人工漁礁の造成法 |
CN101297640A (zh) * | 2008-06-23 | 2008-11-05 | 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 | 造礁石珊瑚的迁地保护方法 |
CN101406168A (zh) * | 2008-11-18 | 2009-04-15 | 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 | 恢复珊瑚礁生态系统的方法及其造礁石珊瑚幼体附着装置 |
CN101548661A (zh) * | 2009-04-30 | 2009-10-07 | 陈宏� | 珊瑚的复合移植方法 |
-
2011
- 2011-12-01 CN CN 201110393726 patent/CN102487899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04129640A (ja) * | 2002-10-10 | 2004-04-30 | Okikaiko:Kk | 造礁性サンゴを人工漁礁の一部として利用する熱帯、亜熱帯海域型人工漁礁の造成法 |
CN101297640A (zh) * | 2008-06-23 | 2008-11-05 | 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 | 造礁石珊瑚的迁地保护方法 |
CN101406168A (zh) * | 2008-11-18 | 2009-04-15 | 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 | 恢复珊瑚礁生态系统的方法及其造礁石珊瑚幼体附着装置 |
CN101548661A (zh) * | 2009-04-30 | 2009-10-07 | 陈宏� | 珊瑚的复合移植方法 |
Cited By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3988812A (zh) * | 2014-01-13 | 2014-08-20 | 上海海洋大学 | 混合式普通珊瑚种植礁 |
CN103988812B (zh) * | 2014-01-13 | 2015-11-18 | 上海海洋大学 | 混合式普通珊瑚种植礁 |
CN103858799A (zh) * | 2014-03-14 | 2014-06-18 | 广西红树林研究中心 | 水下珊瑚体培育苗圃及其应用 |
CN109457666A (zh) * | 2018-12-10 | 2019-03-12 | 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 | 促淤装置及自然海岸线生成方法 |
CN109457666B (zh) * | 2018-12-10 | 2023-09-15 | 自然资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 | 促淤装置及自然海岸线生成方法 |
CN116806741A (zh) * | 2023-07-07 | 2023-09-29 | 广东海洋大学 | 一种珊瑚培殖防浪装置及一种珊瑚培殖系统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2487899B (zh) | 2013-08-14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3968948U (zh) | 海底流沙环境珊瑚移植礁基 | |
CN202565905U (zh) | 一种人工藻礁 | |
KR101418243B1 (ko) | 해조류 이식 가능한 앵커용 구조물 및 이를 이용한 해조류와 해삼양식 기능을 갖는 복합 양식 시스템 | |
CN110292014B (zh) | 一种生态型牡蛎礁快速构建的方法 | |
CN106719220A (zh) | 一种具有消浪功能的海洋牧场的建设方法 | |
CN101444193A (zh) | 一种半海底半悬吊式浮筏网笼养殖海参的方法 | |
CN211770560U (zh) | 一种用于河道修复净化的组合式立体生态浮床 | |
KR101002567B1 (ko) | 해삼 양식용 인공 어초 | |
CN102487899B (zh) | 适于高沉积水体环境的造礁石珊瑚野外培植方法及其装置 | |
JP6997791B2 (ja) | 人工ナマコリーフを利用したマナマコの海底養殖方法 | |
CN204070163U (zh) | 移动式珊瑚繁育装置 | |
CN108668880A (zh) | 一种半潜式海草培育装置及培育方法 | |
CN104521731A (zh) | 一种铜藻海藻床人工修复装置及修复方法 | |
CN102499193A (zh) | 适于分枝状的造礁石珊瑚的近岸培植育成方法及其装置 | |
KR20160094669A (ko) | 홍해삼 해중 양식틀 | |
CN110589981A (zh) | 一种用于河道修复净化的组合式立体生态浮床 | |
CN110326563A (zh) | 一种海参圈套养牡蛎生态混养方法 | |
CN204272928U (zh) | 移动式珊瑚礁基 | |
JP2004033174A (ja) | こんぶ科植物の養殖方法 | |
CN111134005A (zh) | 一种与沉浮式养殖网箱结合的海藻养殖装置及使用方法 | |
KR101957022B1 (ko) | 모자반류 접합자를 자연석인 현무암에 부착 및 생장시켜 바다숲을 조성하는 신규 바다숲 조성방법 | |
JP4125221B2 (ja) | サンゴの海上養殖方法及びその装置 | |
KR101748240B1 (ko) | 계단식 피라미드형 해중림초 | |
JPS63209532A (ja) | 移設サンゴ礁の造成法 | |
KR101889652B1 (ko) | 굴 양식 장치 및 양식 방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