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485923A - 铝水除气方法及除气保温设备 - Google Patents

铝水除气方法及除气保温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485923A
CN102485923A CN2010105708155A CN201010570815A CN102485923A CN 102485923 A CN102485923 A CN 102485923A CN 2010105708155 A CN2010105708155 A CN 2010105708155A CN 201010570815 A CN201010570815 A CN 201010570815A CN 102485923 A CN102485923 A CN 10248592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olding furnace
aluminium water
furnace body
degassing
aluminum wat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10570815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许福寿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ZHOU CHUNXING PRECISION MECHANICA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ZHOU CHUNXING PRECISION MECHANIC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ZHOU CHUNXING PRECISION MECHANIC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SUZHOU CHUNXING PRECISION MECHANICAL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010570815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2485923A/zh
Publication of CN10248592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485923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anufacture And Refinement Of Meta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铝水除气方法及除气保温设备,其方法是通过带有旋转装置的中空长棒,将氮气注入到铝水中,对应200~1500公斤的铝水,氮气注入量为每分钟15升。之后,保持注入时间5~10分钟,令旋转装置保持每分钟350转。接着,观察铝水,如看不见浮渣即表示已清除完成;如果浮渣可见,则返回。最后,取出带有旋转装置的中空长棒,静置铝水三分钟即可完成铝水除气。同时,该除气式保温炉,包括有保温炉本体,在其一侧设置有进汤口与保温口,在其另一侧设置有出汤口,保温炉本体上设置有除气机,除气机的工作端朝保温炉本体内延伸有注入组件。由此,可有效降低铝汤长时间不用吸氢后的气孔批量不良率,能够改善铝汤含气量,进而可改善压铸件的内部气孔不良。

Description

铝水除气方法及除气保温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铝水去杂的方法及设备,尤其涉及一种铝水除气方法及除气保温设备。
背景技术
目前的压铸工艺在国内很多厂家在压铸前都没有进行除气处理,这样导致铝水浇铸后成型的铸件质量无法提高,不足于改善铝汤里的含气量。并且在中转包中,会导致除气时间短、除气效果不足的缺陷,同时中转包在搬运及倒汤中还会吸气进去在保温炉中长时间没用的话会吸氢,且没有补救措施。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一种铝水除气方法及其除气保温设备。
本发明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铝水除气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步骤①,通过带有旋转装置的中空长棒,将氮气注入到铝水中,对应200~1500公斤的铝水,氮气注入量为每分钟15升;步骤②,保持注入时间5~10分钟,令旋转装置保持每分钟350转;步骤③,观察铝水,如看不见浮渣即表示已清除完成;如果浮渣可见,则返回步骤②;步骤④,取出带有旋转装置的中空长棒,静置铝水三分钟即可完成铝水除气。
上述的铝水除气方法,其中:所述的氮气压力值为1.5~16公斤。
进一步地,上述的铝水除气方法,其中:所述的氮气压力值为15公斤。
更进一步地,上述的铝水除气方法,其中:所述的中空长棒中注入有除渣剂。
除气式保温炉,包括有保温炉本体,所述保温炉本体的一侧设置有进汤口与保温口,所述保温炉本体的另一侧设置有出汤口,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保温炉本体上设置有除气机,所述除气机的工作端朝保温炉本体内延伸有注入组件。
上述的除气式保温炉,其中:所述的注入组件上设置有旋转装置。
进一步地,上述的除气式保温炉,其中:所述的旋转装置为旋转盘,所述的旋转盘上分布有出气孔;所述旋转盘的轮廓形状为椭圆型、或是矩形、或是多边形。
更进一步地,上述的除气式保温炉,其中:所述的注入组件为石墨中空长棒。
更进一步地,上述的除气式保温炉,其中:所述的石墨中空长棒长度为40~70cm。
再进一步地,上述的除气式保温炉,其中:所述保温炉本体内设有辅助除气组件。
本发明技术方案的优点主要体现在:可有效降低铝汤长时间不用吸氢后的气孔批量不良率,且效益是长期有效。更为重要的是,能够改善铝汤含气量,进而可改善压铸件(含重铸件)的内部气孔不良,确保密度提高到2.70以上。
附图说明
本发明的目的、优点和特点,将通过下面优选实施例的非限制性说明进行图示和解释。这些实施例仅是应用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典型范例,凡采取等同替换或者等效变换而形成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发明要求保护的范围之内。这些附图当中,
图1是除气式保温炉的构造施示意图。
图中各附图标记的含义如下:
1  保温炉本体              2  进汤口
3  保温口                  4  出汤口
5  除气机                  6  旋转盘
7  石墨中空长棒            8  辅助除气组件
具体实施方式
铝水除气方法,其与众不同之处在于包括以下步骤:首先,通过带有旋转装置的中空长棒,将氮气注入到铝水中,对应200~1500公斤的铝水,氮气注入量为每分钟15升。随即,保持注入时间5~10分钟,令旋转装置保持每分钟350转。具体来说,在此期间的氮气压力值为1.5~16公斤。当然,拖过多次对比使用后发现,氮气压力值以15公斤为佳。
接着,观察铝水,如看不见浮渣即表示已清除完成。相对的,如果浮渣可见,则返回上述步骤继续除气。之后,取出带有旋转装置的中空长棒,静置铝水三分钟即可完成铝水除气。当然,为了有效提升除气的效果,可以在中空长棒中注入有除渣剂。
如图1所示,为了有效实现本发明阐述的除气方法,现提供一种除气式保温炉,包括有保温炉本体1,该保温炉本体1的一侧设置有进汤口2与保温口3,保温炉本体1的另一侧设置有出汤口4,其特别之处在于:本发明所采用的保温炉本体1上设置有除气机5。并且,在除气机5的工作端朝保温炉本体1内延伸有注入组件。
结合本发明一较佳的实施方式来看,为了能顺利将注入的氮气打成更细小、更均匀的气泡。本发明在注入组件上设置有旋转装置。具体来说,该旋转装置为旋转盘6,在旋转盘6上分布有出气孔。并且,考虑到不同的加工需求,为了提高气泡的细腻程度,本发明所采用的旋转盘6轮廓形状为椭圆型、或是矩形、或是多边形。
进一步来看,本发明采用的注入组件为石墨中空长棒7,这样氮气就可从石墨中空长棒7内输入,再通过旋转盘6上分布的出气孔进入铝水中。
再进一步来看,为了确保石墨中空长棒7与旋转盘6配合后的搅拌效果,令其能恰到好处的进入到铝水中。本发明所采用的石墨中空长棒7长度为40~70cm。并且,通过多次对比试验后石墨中空长棒7长度以60cm为佳。
再者,考虑到能够进一步提升对铝水中气体的除气效果,本发明在保温炉本体1内设有辅助除气组件8。
从本除气式保温炉实际使用过程来看,在石墨中空长棒7进入铝水前时,拨开铝水表面的助熔剂,只拨开足够放入旋旋转盘6的程度即可。之后,打开氮气后才放旋转盘6入铝水,以防铝水渗入管内。同理,从铝水取出旋转盘6后才关闭氮气。
具体来说,在石墨中空长棒7中所输入的氮气须用最高纯度的氮气,压力15公斤,低于1.5公斤时就不能用了。并且,旋转盘6的旋转速度每分钟350转左右,氮气注入量约每分钟15升。对应200公斤至1500公斤的铝水,约须六至十分钟可完成除气。并且,在湿度高的时分或季节熔铝,氮气泡冲出铝水表面时会有较多的氢又溶入铝水中。因此,整个除气的时间须长一些。到了预定可除气完毕的时间(在除气机5上设置好),可拨开铝水表面的助熔剂,观察一下铝水,如果已看不见浮渣即已清除完成。取出除气机5后静置铝水三分钟左右,然后再取铝水样本去检验含气量,须时约五分钟,合格后才能开始浇注,合计铝水已静置十分钟以上。
为了进一步提升除气的效果,亦可以通过石墨中空长棒7来自动添加除渣剂,让氮气和除渣剂一起从旋转盘6下的出气孔进入铝水中,这是最有效的最佳组合。如果两者合并使用的话,时间可省百分之三十五以上。
本发明的除气原理是,氢溶入铝水后,为了维持同样的压力,会很快地扩散到空气的各角落,直到平衡为止。氮不溶于铝水,通过旋转盘下的出气孔后,会以气泡的形式上升,直至离开铝水。氮气泡的压力本来就比较低,氮气泡愈上升体积愈大,压力会更低。溶于铝水中的氢所受的压力很高,所以氢会从高压的铝水中往低压的氮气泡里跑。单原子的氢会溶入氮气泡中,双原子的氢会附著在氮气泡的表面,随著氮气泡上升离开铝水。一旦有氢离开铝水的某一个角落,未离开铝水的氢会扩散到该角落去补位,以取得新的平衡。其取得平衡的速度和在空气中的平衡速度一样,所以除气机所打出来的氮气,没有必要须打到铝水的每一个角落。
通过上述的文字表述并结合附图可以看出,采用本发明后,可有效降低铝汤长时间不用吸氢后的气孔批量不良率,且效益是长期有效。更为重要的是,能够改善铝汤含气量,进而可改善压铸件(含重铸件)的内部气孔不良,确保密度提高到2.70以上。

Claims (10)

1.铝水除气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①,通过带有旋转装置的中空长棒,将氮气注入到铝水中,对应200~1500公斤的铝水,氮气注入量为每分钟15升;
步骤②,保持注入时间5~10分钟,令旋转装置保持每分钟350转;
步骤③,观察铝水,如看不见浮渣即表示已清除完成;如果浮渣可见,则返回步骤②;
步骤④,取出带有旋转装置的中空长棒,静置铝水三分钟即可完成铝水除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铝水除气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氮气压力值为1.5~16公斤。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铝水除气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氮气压力值为15公斤。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铝水除气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中空长棒中注入有除渣剂。
5.除气式保温炉,包括有保温炉本体,所述保温炉本体的一侧设置有进汤口与保温口,所述保温炉本体的另一侧设置有出汤口,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保温炉本体上设置有除气机,所述除气机的工作端朝保温炉本体内延伸有注入组件。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除气式保温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注入组件上设置有旋转装置。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除气式保温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旋转装置为旋转盘,所述的旋转盘上分布有出气孔;所述旋转盘的轮廓形状为椭圆型、或是矩形、或是多边形。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除气式保温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注入组件为石墨中空长棒。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除气式保温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石墨中空长棒长度为40~70cm。
10.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除气式保温炉,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温炉本体内设有辅助除气组件。
CN2010105708155A 2010-12-02 2010-12-02 铝水除气方法及除气保温设备 Pending CN102485923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0105708155A CN102485923A (zh) 2010-12-02 2010-12-02 铝水除气方法及除气保温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0105708155A CN102485923A (zh) 2010-12-02 2010-12-02 铝水除气方法及除气保温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485923A true CN102485923A (zh) 2012-06-06

Family

ID=4615149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105708155A Pending CN102485923A (zh) 2010-12-02 2010-12-02 铝水除气方法及除气保温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2485923A (zh)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4318A (zh) * 1991-02-19 1992-09-09 联合碳化工业气体技术公司 改进的精炼熔融铝的气体分散装置
CN201915134U (zh) * 2010-12-02 2011-08-03 苏州春兴精工股份有限公司 除气式保温炉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4318A (zh) * 1991-02-19 1992-09-09 联合碳化工业气体技术公司 改进的精炼熔融铝的气体分散装置
CN201915134U (zh) * 2010-12-02 2011-08-03 苏州春兴精工股份有限公司 除气式保温炉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特种铸造及有色合金》 20061231 曹喜彪等 "旋转吹氮铝液精炼方式的改进及效果研究" 第60-61页 1-4 第26卷, 第1期 *
曹喜彪等: ""旋转吹氮铝液精炼方式的改进及效果研究"", 《特种铸造及有色合金》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WO2016045534A1 (zh) 一种用于半固态金属压铸成型的压铸工艺方法
US11498875B2 (en) Method for fabricating a ceramic heating body with porous heating film
WO2008099014A8 (en) Porous metal article and method of producing a porous metallic article
CN105618668A (zh) 一种高强度铸造型砂
CN104258458A (zh) 可降解开孔多孔锌及锌合金生物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4073673B (zh) 一种陶瓷增强金属基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07737890B (zh) 一种射频同轴电缆用无氧铜管的制备方法
CN102259189A (zh) 一种多孔阴极基底的制备方法
CN103553624B (zh) 一种凝胶注模成型制备的碳化硅陶瓷转子材料及其方法
CN110042267B (zh) 一种点阵结构镍基海绵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06984795B (zh) 一种Ti55铸造高温钛合金的控温凝固方法
CN108517389A (zh) 一种利用改进透气砖制成的底注式钢包
CN102485923A (zh) 铝水除气方法及除气保温设备
CN201915134U (zh) 除气式保温炉
CN204194766U (zh) 一种采用抽真空排气方式的压铸模压射料缸
CN101948963B (zh) 泡沫铝/铝合金异形件的真空发泡制备方法
CN106111883A (zh) 一种多功能铸造型砂及其制造方法
CN102876908B (zh) 一种提高泡沫钛致密度的方法
CN101722274A (zh) 三层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负压铸造膜及其制备方法
CN115921822B (zh) 一种石墨套管的冷冻砂型绿色铸造钛合金构件成形方法
CN102407281A (zh) 一种消失模铸造涂料
CN106946567A (zh) 一种铁铝金属间化合物与ZrO2复相材料手机陶瓷背板的制备方法
CN103520770B (zh) 组织工程支架用多孔状材料
CN110407604A (zh) 石膏材料组合物、石膏型、海绵金属,以及相应的制备方法
CN204509439U (zh) 移动型旋转喷吹式炉内精炼除气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2 Rejection of a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its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20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