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484778B - 通过使用干扰控制方法和/或传输功率控制方法来发送信号的信号传输方法和系统 - Google Patents

通过使用干扰控制方法和/或传输功率控制方法来发送信号的信号传输方法和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484778B
CN102484778B CN200980157831.7A CN200980157831A CN102484778B CN 102484778 B CN102484778 B CN 102484778B CN 200980157831 A CN200980157831 A CN 200980157831A CN 102484778 B CN102484778 B CN 10248477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terference
signal
control program
base station
schem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980157831.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484778A (zh
Inventor
权泰首
张景训
金泳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248477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48477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48477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48477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4/00Supervisory,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 H04W24/02Arrangements for optimising operational condi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PC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power saving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4TPC
    • H04W52/18TPC being performed according to specific parameters
    • H04W52/24TPC being performed according to specific parameters using SIR [Signal to Interference Ratio] or other wireless path paramet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5/00Suppression or limitation of noise or interferenc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6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 H04B7/0613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 H04B7/0615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 H04B7/0619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using feedback from receiving side
    • H04B7/0621Feedback content
    • H04B7/0626Channel coefficients, e.g. 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 [CSI]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6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 H04B7/0613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 H04B7/0615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 H04B7/0619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using feedback from receiving side
    • H04B7/0636Feedback format
    • H04B7/0639Using selective indices, e.g. of a codebook, e.g. pre-distortion matrix index [PMI] or for beam selec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6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 H04B7/0697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patial multiplex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JMULTIPLEX COMMUNICATION
    • H04J11/00Orthogonal multiplex systems, e.g. using WALSH codes
    • H04J11/0023Interference mitigation or co-ordination
    • H04J11/0026Interference mitigation or co-ordination of multi-user interferenc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7Inter-user or inter-terminal alloc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48Allocation of pilot signals, i.e. of signals known to the receive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53Allocation of signaling, i.e. of overhead other than pilot signa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53Allocation of signaling, i.e. of overhead other than pilot signals
    • H04L5/0057Physical resource allocation for CQI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58Allocation criteria
    • H04L5/006Quality of the received signal, e.g. BER, SNR, water fill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PC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power saving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4TPC
    • H04W52/18TPC being performed according to specific parameters
    • H04W52/24TPC being performed according to specific parameters using SIR [Signal to Interference Ratio] or other wireless path parameters
    • H04W52/243TPC being performed according to specific parameters using SIR [Signal to Interference Ratio] or other wireless path parameters taking into account interferenc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0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 H04W72/04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based on the type of the allocated resource
    • H04W72/046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based on the type of the allocated resource the resource being in the space domain, e.g. beam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0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3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in the downlink direction of a wireless link, i.e. towards a termina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5/00Baseband systems
    • H04L25/02Details ; arrangements for supplying electrical power along data transmission lines
    • H04L25/03Shaping networks in transmitter or receiver, e.g. adaptive shaping networks
    • H04L25/03006Arrangements for removing intersymbol interference
    • H04L2025/03777Arrangements for removing intersymbol interference characterised by the signalling
    • H04L2025/03802Signalling on the reverse channe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5/00Baseband systems
    • H04L25/02Details ; arrangements for supplying electrical power along data transmission lines
    • H04L25/0202Channel estimation
    • H04L25/0224Channel estimation using sounding signals
    • H04L25/0228Channel estimation using sounding signals with direct estimation from sounding signa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5/00Baseband systems
    • H04L25/02Details ; arrangements for supplying electrical power along data transmission lines
    • H04L25/03Shaping networks in transmitter or receiver, e.g. adaptive shaping networks
    • H04L25/03006Arrangements for removing intersymbol interference
    • H04L25/03343Arrangements at the transmitter end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PC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power saving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4TPC
    • H04W52/06TPC algorithms
    • H04W52/14Separate analysis of uplink or downlink
    • H04W52/143Downlink power contro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PC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power saving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4TPC
    • H04W52/18TPC being performed according to specific parameters
    • H04W52/24TPC being performed according to specific parameters using SIR [Signal to Interference Ratio] or other wireless path parameters
    • H04W52/247TPC being performed according to specific parameters using SIR [Signal to Interference Ratio] or other wireless path parameters where the output power of a terminal is based on a path parameter sent by another terminal

Abstract

提供了一种用于在无线电通信网络中控制干扰的信号传输方法和网络设备。终端可将与在所述终端与对应基站之间形成的无线电信道相关的信号质量信息发送到网络设备。所述对应基站可基于所述信号质量信息输出由多个终端接收的信号。

Description

通过使用干扰控制方法和/或传输功率控制方法来发送信号 的信号传输方法和系统
技术领域
以下描述涉及一种用于在无线电通信环境中减少干扰的影响的技术。
背景技术
可使用无线电通信网络来发送信号,并且预期在不久的将来,发送的信号的量有所增长。预期对于发送比当前通过无线电通信网络发送的信号更多的信号的需求将会出现。
无线电通信网络可包括多个基站和由所述多个基站服务的多个终端。终端可从与可发送终端期望的信号的基站相邻的基站接收到干扰信号。所述干扰信号会使无线电通信网络的传输效率降低。因此,需要能够解决干扰信号的技术。
发明内容
在一个总体方面,一种网络设备包括:接收器,被配置为接收与包括在具有基站的通信网络中的多个终端中的每个终端相关的信号质量信息;以及决定单元,被配置为基于所述信号质量信息,确定是否将干扰控制方案应用于由所述多个终端接收的被基站输出的信号。
所述通信网络可包括多个基站,并且针对用于接收所述信号的多个终端中的指定终端的信号质量信息可基于以下因素中的至少一个被计算:基站与所述多个终端之间形成的信号信道的增益、基站的信号传输功率、多个基站中的作为干扰基站的每个基站与所述多个终端之间形成的干扰信道的增益、每个干扰基站的干扰信号传输功率、以及所述多个终端的噪声功率。
所述干扰控制方案可以是干扰对准方案、干扰抵消方案、干扰消除方案以及干扰视为噪声方案中的一种。
所述基站可控制所述信号的相位。
响应于信号质量信息大于或等于预定参考值,决定单元可确定将干扰控制方案应用于所述信号。
响应于至少两个干扰信号被所述多个终端接收,决定单元可确定将干扰控制方案应用于所述信号。
响应于决定单元确定不将干扰控制方案应用于所述信号,基站可通过将传输功率控制方案应用于所述信号来输出所述信号。
决定单元可确定将干扰控制方案应用于所述信号,基站还可将传输功率控制方案应用于应用了干扰控制方案的信号。
在另一总体方面,一种网络设备包括:选择单元,被配置为针对包括在具有基站的通信网络中的多个终端,选择干扰控制方案和传输功率控制方案中的至少一种;以及信号发送器,被配置为根据选择单元的控制,输出由所述多个终端接收的信号。
所述网络设备还可包括:无线电资源管理单元,被配置为管理预分配为应用干扰控制方案的无线电资源以及预分配为应用传输功率控制方案的无线电资源,其中,选择单元可通过参照预分配的无线电资源来选择干扰控制方案和传输功率控制方案中的至少一种。
传输功率控制方案还可被应用于预分配为应用干扰控制方案的无线电资源。
干扰控制方案可以是干扰对准方案、干扰抵消方案、干扰消除方案和干扰视为噪声方案中的一种。
基站可控制所述信号的相位。
所述网络设备可包括在基站控制单元中。
在又一方面,一种终端包括:接收器,被配置为从对应基站和作为干扰基站的多个基站接收使用干扰控制方案和传输功率控制方案中的至少一种而输出的主信号和干扰信号;以及信号质量信息产生单元,被配置为产生将被发送到对应基站的信号质量信息,其中,来自对应基站的主信号是基于信号质量信息而被应用了干扰控制方案和传输功率控制方案中的至少一种的信号。
干扰控制方案可以是干扰对准方案、干扰抵消方案、干扰消除方案和干扰视为噪声方案中的一种。
主信号的相位可被控制。
在又一方面,一种在通信网络中发送无线电信号的方法包括:接收与包括在具有基站的通信网络中的多个终端中的每个终端相关的信号质量信息;以及基于所述信号质量信息确定是否将干扰控制方案应用于由所述多个终端接收的被基站输出的信号。
所述通信网络可包括多个基站,并且针对用于接收所述信号的多个终端中的指定终端的信号质量信息可基于以下因素中的至少一个被计算:基站与所述多个终端之间形成的信号信道的增益,基站的信号传输功率,多个基站中的作为干扰基站的每个基站与所述多个终端之间形成的干扰信道的增益,每个干扰基站的干扰信号传输功率,以及所述多个终端的噪声功率。
所述干扰控制方案可以是干扰对准方案、干扰抵消方案、干扰消除方案以及干扰视为噪声方案中的一种。
所述基站可控制所述信号的相位。
确定步骤可包括:响应于信号质量信息大于或等于预定参考值,确定将干扰控制方案应用于所述信号。
确定步骤可包括:响应于至少两个干扰信号被所述多个终端接收,确定将干扰控制方案应用于所述信号。
所述方法还可包括:响应于确定不将干扰控制方案应用于所述信号,通过将传输功率控制方案应用于所述信号来输出所述信号。
所述方法还可包括:输出所述信号,其中,输出所述信号的步骤可包括:响应于确定应用干扰控制方案,将干扰控制方案应用于所述信号;以及将传输功率控制方案应用于应用了有干扰控制方案的所述信号。
在又一方面,一种在通信网络中发送无线电信号的方法包括:针对包括在具有基站的通信网络中的多个终端,选择干扰控制方案和传输功率控制方案中的至少一种;以及使用选择的控制方案,输出由所述多个终端接收的信号。
所述方法还可包括:管理预分配为应用干扰控制方案的无线电资源以及预分配为应用传输功率控制方案的无线电资源,其中,选择步骤可包括:通过参照预分配的无线电资源来选择干扰控制方案和传输功率控制方案中的至少一种。
输出所述信号的步骤可包括:还将传输功率控制方案应用于预分配为应用干扰控制方案的无线电资源。
干扰控制方案可以是干扰对准方案、干扰抵消方案、干扰消除方案和干扰视为噪声方案中的一种。
输出所述信号的步骤可包括:控制所述信号的相位。
在又一方面,一种接收无线电信号的方法包括:从对应基站和作为干扰基站的多个基站接收使用干扰控制方案和传输功率控制方案中的至少一种而输出的主信号和干扰信号;以及产生将被发送到对应基站的信号质量信息,其中,来自对应基站的主信号是基于信号质量信息而被应用了干扰控制方案和传输功率控制方案中的至少一种的信号。
干扰控制方案可以是干扰对准方案、干扰抵消方案、干扰消除方案和干扰视为噪声方案中的一种。
主信号的相位可被控制。
在又一方面,一种用于具有多个基站和多个终端的无线电通信网络的信号处理方法包括:基于多个基站和多个终端之间形成的无线电信道的状态,确定第一无线电资源区域以应用干扰控制方案;确定第二无线电资源区域以应用传输功率控制方案;将干扰控制方案应用于与第一无线电资源区域对应的信号;以及将传输功率控制方案应用于与第二无线电资源区域对应的信号。
第一无线电资源区域和第二无线电资源区域的集合体可以是分配给无线电通信网络的全部无线电资源区域。
第一无线电资源区域与第二无线电资源区域可不重叠。
第一无线电资源区域与第二无线电资源区域可至少部分重叠。
从以下详细描述、附图和权利要求中,其他特点和方面将是清楚的。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示例性的干扰控制方案的示图。
图2是示出无线电信道的信道增益的改变的示例的曲线图。
图3是示出示例性的网络设备的结构的框图。
图4是示出另一示例性的网络设备的结构的框图。
图5是示出选择性地应用干扰控制方案或传输功率控制方案的示例性方法的流程图。
图6是示出选择性地应用干扰控制方案或传输功率控制方案的另一示例性方法的流程图。
图7是示出根据示例性实施方式选择性地应用了干扰控制方案或传输功率控制方案的无线电资源的示例的示图。
图8是示出使用等效信号质量信息来应用干扰控制方案和传输功率控制方案两者的示例性方法的流程图。
图9是示出将干扰控制方案和传输功率控制方案两者应用于多个子频段的示例性方法的流程图。
图10是示出根据示例性实施方式应用了干扰控制方案和传输功率控制方案两者的无线电资源的示例的示图。
图11是示出通过选择性地应用干扰控制方案或传输功率控制方案,或者通过应用干扰控制方案和传输功率控制方案两者来操作网络设备以将信号发送到终端的示例性方法的流程图。
图12是示出用于接收使用干扰控制方案和传输功率控制方案中的至少一种发送的传输信号的示例性终端的结构的框图。
图13是示出操作终端以接收使用干扰控制方案和传输功率控制方案中的至少一种发送的传输信号的示例性方法的流程图。
贯穿附图和详细的说明书,除非另有描述,否则相同的附图标号将被理解为指示相同的原件、特征和结构。为了清楚、例证和方便,可夸大这些元件的相对大小和描绘。
具体实施方式
提供以下详细描述以帮助读者获得对在此描述的方法、设备和/或系统的全面理解。因此,在此描述的系统、设备和/或方法的各种改变、修改和等同物将被建议给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此外,为了更加清楚和简明,可省略公知功能和构造的描述。
干扰会限制包括多个发送端/接收端的系统(诸如,例如多小区系统)的通信容量。在相邻小区之间使用不同频段的方案通常划分分配的无线电资源以进行使用,且会限制容量。
因此,可利用可使用分配给发送端/接收端中的每一个的所有无线电资源的干扰控制方案,从而降低干扰信号的影响。干扰控制方案可使用,例如,干扰对准(interferencealignment)方案、干扰抵消(interference neutralization)方案、干扰消除(interference cancellation)方案、干扰视为噪声(ITN)方案等。
在下文中将进一步描述通过选择性地应用或通过同时应用干扰控制方案和传输功率控制方案(例如,动态频谱管理(DSM)方案)来减少干扰信号的影响的方案。
<干扰控制方案>
图1示出示例性的干扰控制方案。
图1示出包括多个基站110、120和130以及多个终端160、170和180的无线电通信网络或无线电通信系统。基站110和终端160可组成用于发送/接收信号的一对。基站120和终端170可组成用于发送/接收信号的一对。基站130和终端180可组成用于发送/接收信号的一对。
参照图1,从基站110、120和130发送的信号可被发送到除对应的指定终端以外的非指定终端。例如,从基站110发送的信号可被指定终端160接收,并还可被非指定终端170和180接收。终端160可接收从基站110发送的期望的信号,并还可接收从基站120和130发送的非期望的或非预期的信号。这里,在由终端160、170和180中的每一个接收的信号中,期望的信号可被称为主信号,非期望的或非预期的信号可被称为干扰信号。将主信号发送到终端160、170和/或180的基站可被称为主基站,将干扰信号发送到终端160、170和/或180的基站可被称为干扰基站。例如,在终端160的情况下,基站110会是主基站,基站120和130会是干扰基站。
根据一方面,每个基站可控制传输信号,从而减少每个对应终端中的干扰信号的影响。可基于在每个基站和每个终端之间形成的无线电信道的状态或在有关的多个基站和多个终端之间形成的多个无线电信道状态来控制传输信号。
再次参照图1,从基站110发送的信号V1 114的相位可在该信号V1 114经过基站110和终端160之间形成的无线电信道h11 131的同时改变。在信号V1 114经过无线电信道h11131的同时,终端160可接收相位已被改变的主信号h11V1 161。此外,在从基站120发送的信号V2 124经过无线电信道h21 141的同时,终端160可接收相位已被改变的干扰信号h21V2162,并在从基站130发送的信号V3 134经过无线电信道h31 151的同时,终端160可接收相位已被改变的干扰信号h31V3 163。在这种情况下,由于干扰信号h21V2 162和干扰信号h31V3163,在终端160中主信号h11V1 161的接收效率会降低。类似地,由于干扰信号h12V1 171和干扰信号h32V3 173,在终端170中主信号h22V2 172的接收效率会降低,并且由于干扰信号h13V1181和干扰信号h23V2 182,在终端180中主信号h33V3 183的接收效率会降低。
在图1中,终端160、170和180中的每一个可估计与基站110、120和130中的每一个的无线电信道状态,并可向基站110、120和130报告估计的无线电信道状态。例如,终端160可估计与基站110的无线电信道h11 131的状态,估计与基站120的无线电信道h21 141的状态,估计与基站130的无线电信道h31 151的状态,并向基站110、120和130中的每一个报告估计的无线电信道状态。类似地,终端170可估计无线电信道h12 132、h22 142和h32 152的无线电信道状态,并向基站110、120和130中的每一个报告估计的无线电信道状态,终端180可估计无线电信道h13 133、h23 143和h33 153的无线电信道状态,并向基站110、120和130中的每一个报告估计的无线电信道状态。因此,基站110、120和130中的每一个可基于无线电信道h11 131、h21 141、h31 151、h12 132、h22 142、h32 152、h13 133、h23 143和h33 153的所有的状态来控制传输信号。例如,所述传输信号可被预编码,从而经由无线电信道而被终端接收的信号可具有特定相位。
作为另一示例,无线电终端160、170和180中的每一个可将估计的无线电信道状态发送到其对应的主基站,所述主基站可将所述无线电信道状态发送到干扰基站。例如,终端160可向主基站(即,基站110)报告无线电信道h11 131、h21 141和h31 151的状态,基站110可将报告的无线电信道h11 131、h21 141和h31 151的状态发送到与干扰基站对应的基站120和130。终端170可向主基站120报告无线电信道h12 132、h22 142和h32 152的状态,主基站120可将报告的无线电信道h12 132、h22 142和h32 152的状态发送到与干扰基站对应的基站110和130。类似地,终端180可向主基站130报告无线电信道h13 133、h23 143和h33 153的状态,主基站130可将报告的无线电信道h13133、h23 143和h33 153的状态发送到与干扰基站对应的基站110和120。因此,基站110、120和130中的每一个可具有与所有的无线电信道h11 131、h21141、h31 151、h12 132、h22 142、h32 152、h13 133、h23 143和h33 153的状态相关的信息,并可基于所述信息控制传输信号。
根据一方面,可使用与基站物理地或逻辑地分离的网络设备。所述网络设备可基于无线电信道状态计算并提供在基站控制传输信号的情况下所使用的信息。可在例如传输信号被预编码时使用所述信息。网络设备可无线地或有线地连接到每个基站,以接收无线电信道状态,并且发送在每个对应的基站控制传输信号的情况下所使用的信息。
由终端报告的无线电信道状态可包括与由基站发送的信号在无线电信道中失真的程度相关的信息。由终端接收的信号的强度和相位可根据无线电信道的信道增益以及信道相位而改变。因此,无线电信道状态可包括与信道增益或信道相位相关的信息。
在此描述的实施方式可使用例如频分多址(FDMA)方案、时分多址(TDMA)方案、码分多址(CDMA)方案、频分双工(FDD)方案以及时分双工(TDD)方案来发送和接收信号。
在TDD方案的情况下,可假设在基站110、120和130与终端160、170和180之间形成的上行链路信道的状态与在基站110、120和130与终端160、170和180之间形成的下行链路信道的状态相同。因此,基站110、120和130中的每一个可从终端160、170和180中的每一个接收导频信号,并可估计上行链路信道状态。由于上行链路信道状态与下行链路信道状态相同,因此上行链路信道状态信息可被用作下行链路信道状态信息。
在下文中,将参照图1描述使用FDD方案的示例。在FDD方案的情况下,在基站110、120和130与终端160、170和180之间形成的上行链路信道的状态可与在基站110、120和130与终端160、170和180之间形成的下行链路信道的状态不同。因此,终端160、170和180中的每一个可估计下行链路信道状态并将估计的下行链路信道状态发送到基站110、120和130中的每一个,基站110、120和130中的每一个可基于下行链路信道状态131、141、151、132、142、152、133、143和153来控制传输信号。
参照图1,以下描述干扰对准方案的示例,在干扰对准方案中,控制传输信号使得由每个终端接收的干扰信号具有相同相位。终端160除了接收主信号h11V1 161之外,还可接收干扰信号h21V2 162和h31V3 163。当从基站120发送的信号V2 124经由无线电信道h21 141被终端160接收时,信号V2 124的相位会变化。例如,干扰信号h21V2 162的相位会与信号V2124的相位不同,且干扰信号h31V3 163的相位会与信号V3 134的相位不同。
基站120和130可分别控制传输信号V2 124的相位和传输信号V3 134的相位,从而由终端160接收的干扰信号h21V2 162和h31V3 163可具有相同相位。类似地,基站110和130可分别控制传输信号V1 114的相位和传输信号V3 134的相位,从而由终端170接收的干扰信号h12V1 171和h32V3 173可具有相同相位。此外,基站110和120可分别控制传输信号V1 114的相位和传输信号V2 124的相位,从而由终端180接收的干扰信号h13V1 181和h23V2182可具有相同相位。如上所述,可通过对传输信号进行预编码来控制传输信号的相位。
响应于由每个终端接收的多个干扰信号具有相同相位,可认识到,对应的终端接收以相对较大功率发送的单个干扰信号。此外,尽管干扰信号的数量增加(其中,接收的干扰信号具有相同相位),但可认识到,终端仅接收单个干扰信号。参照图1,例如,终端160、170和180中的每一个可考虑将具有相同相位的两个干扰信号作为单个干扰信号,从而消除干扰信号。
在干扰抵消方案的情况下,在发送传输信号之前,干扰基站可控制传输信号的相位,从而由终端接收的干扰信号的相位可彼此相反。与干扰对准方案类似,在干扰抵消方案中,接收干扰信号的终端可将接收的干扰信号视为单个干扰信号。例如,响应于两个干扰信号的相位彼此相差180度(也就是说,彼此相反),所述两个干扰信号之和可被视为具有相对较小幅度的单个干扰信号。
干扰消除方案可被用作干扰控制方案。在干扰消除方案的情况下,干扰基站可通过例如控制传输信号的相位和/或传输信号的幅度来控制传输信号,从而干扰信号可被消除。可使得由终端接收的干扰信号的相位不同。
例如,在存在两个干扰信号并且所述两个干扰信号具有相同的相位和幅度的情况下,可应用干扰对准方案。作为另一示例,在两个干扰信号的相位彼此相反且所述两个干扰信号具有相同幅度的情况下,可应用干扰抵消方案。
ITN方案可被用作干扰控制方案。ITN方案可控制传输信号,使得终端接收的干扰信号的信号强度降低。例如,ITN方案可控制传输信号的相位和幅度,从而干扰信号之和的幅度可小于或等于预定参考值,或者可小于或等于主信号的幅度的预定比率。在这种情况下,终端可将干扰信号视为噪声。
<传输功率控制方案>
图2示出无线电信道的信道增益的改变的示例。参照图1和图2,曲线图210示出基站110与终端160之间的无线电信道的信道增益,曲线图220示出基站120与终端170之间的无线电信道的信道增益,曲线图230示出基站130与终端180之间的无线电信道的信道增益。这里,纵轴表示信道增益的幅度,横轴表示频率。
在下文中,将参照图2描述示例性的传输功率控制方案。
如图2中所示,无线电信道的信道增益可根据频率而变化。在无线电信道的信道增益具有大值的情况下,经由该无线电信道发送的信号的误差会降低。因此,基站可以以相对大的信道增益将较多信号发送到终端,并可以以相对小的信道增益将较少的信号发送到终端。因此,可提高数据传输率之和。
参照图2,无线电信道的信道增益关于频段241中的所有终端可具有大值。因此,基站可以以较大传输功率将信号发送到每个通信终端。在这种情况下,关于每个终端的传输功率之和可被控制为不超过发送信号的基站的最大传输功率。
例如,参照图1和图2,在基站110、120和130使用频段241分别将信号发送到对应终端160、170和180的情况下,终端160、170和180中的每一个可从其对应干扰基站接收干扰信号。也就是说,从基站110发送到终端160的信号V1 114和从基站120发送到终端170的信号V2124对终端180会起干扰信号的作用。为了增强终端180的信号接收性能,在频率241中,基站130可被控制为发送信号V3 134,而其他基站110和120可被控制为不将信号发送到终端160和170。
以上可被类似地应用于频段242、243和244。例如,由于关于终端160和170增加的无线电信道的信道增益值在频段242为高,所以终端160和170可使用频段242且终端180可不使用频段242。在这种情况下,由于信号仅被发送到两个终端160和170,因此与信号被发送到三个终端160、170和180的情况相比,可分配相对较大的传输功率。从基站110发送到终端160的信号V1 114对终端170可能起干扰信号的作用。为了增强终端170的信号接收性能,基站110可被控制为不发送信号V1 114,且基站120可被控制为将信号V2 124发送到终端170。由于关于终端160的无线电信道的信道增益值在频段243为高,因此终端160可使用频段243,且剩余的终端170和180可不使用频段243。在频段244,无线电信道的信道增益值关于所有的终端160、170和180可以为低。在这种情况下,仅特定终端可使用频段244。
为了便于描述,以上已描述了在单一频段内仅单个基站发送信号的示例,但应该理解,传输功率控制方案不限于此。
根据上述示例性的传输功率控制方案,可基于无线电信道状态将传输功率分配给每个终端。DSM方案可被用于传输功率控制方案。在这种情况下,用于基站将信号发送到对应终端的功率可被动态地确定,从而数据传输率之和可被最大化。
参照图2,已使用信道增益根据频率而变化的示例描述了示例性的传输功率控制方案。然而,应该理解,在信道增益随时间变化的情况下,可使用类似和对应的传输功率控制方案。
<选择性地应用干扰控制方案或传输功率控制方案的示例性实施方式>
图3示出示例性的网络设备300的结构。网络设备300包括接收器310和决定单元320。作为示例,网络设备300可以是与基站物理地或逻辑地分离的基站控制单元。作为另一示例,网络设备300可作为单个配置模块包括在基站中。基站控制单元可控制基站,并确定基站发送信号的时隙、频段或传输信号的传输功率。
参照图3,终端360、370和380可分别包括在基站330、340和350的服务覆盖范围中。因此,基站330、340和350中的每一个可将信号分别发送到终端360、370和380中的每一个。这里,假设图3的基站330、340和350以及终端360、370和380对应于图1的基站110、120和130以及终端160、170和180。
接收器310可接收基站330、340和350中的每一个与终端360、370和380中的每一个之间的无线电信道状态信息。例如,在基站330的情况下,基站330与终端360之间的无线电信道状态信息可以是终端360的信号质量信息。接收器310可接收与分别包括在基站330、340和350的服务覆盖范围中的终端360、370和380中的每一个相关的信号质量信息。信号质量信息可以是基站330、340和350中的每一个与终端360、370和380中的每一个之间的无线电信道的信噪功率比(SNR)或干扰噪声功率比(INR)。SNR可表示主信号的功率对噪声的功率的比率,INR可表示干扰信号的功率对噪声的功率的比率。在基站330是终端360的主基站的情况下,SNR可表示主信号h11V1 161的功率对热噪声的功率的比率,INR可表示干扰信号h21V2 162与h31V3 163的功率之和对热噪声的功率的比率。
可基于主基站与终端之间形成的信号信道的增益或干扰基站与终端之间形成的干扰信道的增益,来计算信号质量信息。此外,可基于每个基站的信号传输功率或干扰传输功率来计算信号质量信息,或者可基于终端的噪声功率来计算信号质量信息。
信号质量信息可考虑基站和指定终端之间接收的信号以及与所述终端的干扰信号。可通过考虑终端360与基站330、340和350之间的所有无线电信道状态信息来产生终端360的信号质量信息。可通过考虑终端370与基站330、340和350之间的所有无线电信道状态信息来产生终端370的信号质量信息。可通过考虑终端380与基站330、340和350之间的所有无线电信道状态信息来产生终端380的信号质量信息。
决定单元320可基于接收的信号质量信息来确定是否将干扰控制方案应用于将被发送至终端360、370和380中的每一个的信号。如上所述,干扰控制方案可以是例如干扰对准方案、干扰抵消方案、干扰消除方案以及ITN方案之一。
决定单元320可将与每个无线电信道相关的信号质量信息与预定参考值相比较,以确定是否应用干扰控制方案。在信号质量信息大于或等于所述参考值的情况下,决定单元320可确定将干扰控制方案应用于终端360、370和380。例如,决定单元320可确定将干扰控制方案应用于终端360、370和380中的其SNR和INR中的每一个大于所述参考值的终端。
在决定单元320确定将干扰控制方案(例如,干扰对准方案)应用于终端360、370和380中的每一个的情况下,决定单元320可确定针对基站330、340和350中的每一个组成接收信号的对的终端。参照图3,决定单元320可将基站330与终端360、基站340和终端370以及基站350和终端380确定为包括基站和终端的发送-接收对。在这种情况下,终端360、370和380中的每一个可从其对应干扰基站接收相位被控制为彼此相同的干扰信号。
在应用干扰对准方案的情况下,可另外地应用一方案,以控制由终端360、370和380中的每一个接收的干扰信号的相位与主信号的相位正交。在终端360的情况下,干扰信号h21V2 162和h31V3 163的相位可被控制为彼此相同并且与主信号h11V1 161的相位正交。在主信号与干扰信号彼此正交的情况下,终端360可更有效地使用以上的正交性来消除干扰信号。
决定单元320可确定不将干扰控制方案应用于将被发送到终端360、370和380中的每一个的信号。在这种情况下,基站330、340和350中的每一个可将传输功率控制方案(例如,DSM方案)应用于将被发送到终端360、370和380中的每一个的信号。以上已参照图2详细描述了传输功率控制方案,因此,为了简明,将省略与其相关的进一步详细描述。
决定单元320可依据是应用干扰控制方案还是传输功率控制方案来产生控制信号,并可将所述控制信号发送到基站330、340和350中的每一个。基站330、340和350中的每一个可根据控制信号,使用干扰控制方案或传输功率控制方案来将传输信号发送到终端360、370和380中的每一个。
图4示出另一示例性的网络设备400的结构。网络设备400可以是例如基站。网络设备400可根据基站控制单元440的控制,将干扰控制方案或传输功率控制方案应用于将被发送到终端450、470和490的信号。网络设备400包括选择单元410、信号发送器420以及无线电资源管理单元430。
选择单元410可在干扰控制方案与传输功率控制方案之间选择一方案,以将该方案应用于包括在基站400、460和480的服务覆盖范围中的终端450、470和490。选择单元410可从基站控制单元440接收控制信号,并根据接收的控制信号选择应用于传输信号的方案。
无线电资源管理单元430可管理预分配为应用干扰控制方案的无线电资源。此外,无线电资源管理单元430可管理预分配为应用传输功率控制方案的无线电资源。
选择单元410可使用无线电资源管理单元430来选择将被应用于传输信号的方案。如上所述,使用无线电资源管理单元430,分配给特定基站的无线电资源可被划分为用于应用干扰控制方案的无线电资源以及用于应用传输功率控制方案的无线电资源。选择单元410可将干扰控制方案或传输功率控制方案选择性地应用于划分的无线电资源。
依据上述选择结果,信号发送器420可将干扰控制方案和传输功率控制方案中的任意一个应用于无线电资源,从而将信号发送到终端450、470和490。
作为示例,针对每个基站的无线电资源,可最初考虑干扰控制方案。传输功率控制方案可被应用于剩余的无线电资源。作为另一示例,可确定应用传输功率控制方案的无线电资源。干扰控制方案可被应用于没有应用传输功率控制方案的无线电资源。
图5示出选择性地应用干扰控制方案或传输功率控制方案的示例性方法的流程图。可由以上公开的设备执行所述方法。
在操作510,网络设备接收信号质量信息。信号质量信息可以是包括在发送-接收对中的特定基站与特定终端之间形成的无线电信道的SNR或INR。可基于终端与主基站之间形成的无线电信道的增益来计算信号质量信息。此外,可基于终端与干扰基站之间形成的干扰信道的增益来计算信号质量信息。还可基于终端的噪声功率来计算信号质量信息。
在操作520,网络设备基于信号质量信息确定是否将干扰控制方案应用于特定无线电资源。干扰控制方案可以是干扰对准方案、干扰抵消方案、干扰消除方案以及ITN方案之一。网络设备可将信号质量信息与参考值相比较,以确定是否将干扰控制方案应用于特定发送-接收对。响应于与所述特定发送-接收对相关的信号质量信息大于或等于参考值,网络设备可确定将干扰控制方案应用于所述特定发送-接收对。例如,网络设备可确定将干扰控制方案(例如,干扰对准方案)应用于SNR大于第一参考值且INR大于第二参考值的终端。在至少三个发送-接收对包括大于参考值的信号质量信息的情况下,网络设备可确定应用干扰控制方案(例如,干扰对准方案)。由于信号质量信息可随时间变化,因此可根据预定调度周期来执行操作520。
响应于在操作520确定应用干扰控制方案,在操作530,网络设备将干扰控制方案应用于对应的发送-接收对。网络设备可应用例如干扰对准方案。
网络设备可接收与没有应用干扰控制方案的发送-接收对相关的信号质量信息。例如,与没有应用干扰控制方案的基站-终端对相关的信号质量信息可以是信干噪功率比(SINR)。
在操作540,网络设备可基于与其相关的信号质量信息,将传输功率控制方案应用于没有应用干扰控制方案的发送-接收对。网络设备可使用例如DSM方案。
在操作520,在不存在应用了干扰控制方案的发送-接收对的情况下,在操作550,网络设备将传输功率控制方案(例如,DSM方案)应用于所有的发送-接收对。
图6示出选择性地应用干扰控制方案或传输功率控制方案的另一示例性方法的流程图。可由以上公开的设备执行所述方法。
在操作610,网络设备将分配给基站的无线电资源划分为将被应用干扰控制方案的第一无线电资源以及将被应用传输功率控制方案的第二无线电资源。网络设备可基于与终端使用的服务相关的服务质量(QoS)、应用了干扰控制方案和传输功率控制方案的终端的数量等,来划分无线电资源。
在操作620,网络设备接收终端所产生的信号质量信息。所述信号质量信息可以是SNR。每个基站可将导频信号发送到每个终端。每个终端可基于接收的导频信号计算SNR。
在操作630,网络设备确定分配给每个发送-接收对的特定无线电资源是否是第一无线电资源。网络设备可基于与第一无线电资源和第二无线电资源相关的管理信息来确定干扰控制方案是否可应用于所述特定无线电资源。
响应于在操作630确定所述特定资源不是第一无线电资源,在操作660,每个基站使用传输功率控制方案将传输信号发送到终端。每个基站可基于基站与终端之间形成的无线电信道的状态,动态地确定传输信号的功率,以使基站的数据传输率之和可被最大化。
响应于在操作630确定所述特定资源是第一无线电资源,在操作640,网络设备确定是否将干扰控制方案应用于所述特定无线电资源。网络设备可基于干扰控制方案被应用于所述特定无线电资源的通信系统的性能、应用干扰控制方案的系统负荷等,确定是否应用干扰控制方案。
在操作640,在确定应用干扰控制方案的情况下,在操作650,网络设备将干扰控制方案应用于所述特定无线电资源。
图7示出根据示例性实施方式选择性地应用了干扰控制方案或传输功率控制方案的无线电资源的示例。这里,纵轴表示与无线电资源对应的频段或时隙。横轴表示使用无线电资源发送和接收数据的发送-接收对(包括基站和终端)。阴影部分表示将被应用干扰控制方案的无线电资源720、721和722。非阴影部分表示将被应用传输功率控制方案的无线电资源710、711、712和713。如图7所示,频段可被选择性地划分为将被应用干扰控制方案的无线电资源720、721和722,以及将被应用传输功率控制方案的无线电资源710、711、712和713。
尽管选择性地将干扰控制方案或传输功率控制方案应用于图7中的所有发送-接收对,但以上方案也可被应用于仅一部分发送-接收对。
可通过图3中示出的网络设备300或图4中示出的网络设备400来执行选择性地应用干扰控制方案或传输功率控制方案的上述方案。
<应用干扰控制方案和传输功率控制方案两者的实施方式>
在仅使用干扰控制方案的情况下,干扰信号可能不会被完全消除。即使在应用干扰信号之后还剩余的干扰信号的影响可被称为残留干扰。可使用各种类型的方案来计算、估计或确定残留干扰的量。例如,网络设备可将等效信号质量信息与参考值相比较以确定残留干扰的量。
残留干扰的量可被用于确定是否应用干扰控制方案和传输功率控制方案两者,或者是否选择性地应用干扰控制方案或传输功率控制方案。
例如,在SNR的幅度和INR的幅度彼此相似或在预定比率内,且残留干扰的量小于参考值的情况下,可确定仅应用干扰控制方案且不应用传输功率控制方案。
作为另一示例,在SNR的幅度和INR的幅度彼此相似或在预定比率内,且残留干扰的量大于参考值的情况下,可确定应用干扰控制方案和传输功率控制方案两者。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干扰对准方案可被用作干扰控制方案。
作为另一示例,在SNR小于INR且残留干扰的量小于参考值的情况下,可确定仅应用干扰控制方案且不应用传输功率控制方案。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干扰消除方案可被用作干扰控制方案。
作为另一示例,在SNR小于INR且残留干扰的量大于参考值的情况下,可确定应用干扰控制方案和传输功率控制方案两者。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干扰消除方案可被用作干扰控制方案。
作为另一示例,在SNR大于INR的情况下,可确定应用ITN方案作为干扰控制方案。
可依据信号传输系统是否可承受处理传输功率控制方案所需的计算负荷或复杂度,确定是否应用传输功率控制方案。
在下文中,将描述应用干扰控制方案和传输功率控制方案两者的实施方式。
在应用干扰控制方案的情况下,可计算等效信号质量信息且可基于所述等效信号质量信息来分配无线电资源。因此,干扰控制方案和传输功率控制方案可彼此结合。在应用了干扰控制方案和传输功率控制方案两者的情况下,没有被干扰控制方案降低的干扰信号的影响可进一步被传输功率控制方案降低。因此,终端的信号接收性能可被增强。
在干扰对准方案被用作干扰控制方案的情况下,干扰信号的影响可被减少。为了额外地应用传输功率控制方案,可基于干扰信号的影响的减少来计算SINR。可基于主信号的接收功率对热噪声的功率与干扰信号的接收功率之和的比率来定义SINR。基于干扰信号的减少的影响而重新计算的SINR可被称为等效SINR。可基于等效SINR再次计算数据传输率。为了应用传输功率控制方案,可确定传输功率以使针对每个终端的数据传输率之和可被最大化。
在干扰对准方案被用作干扰控制方案的情况下,可根据以下等式1计算第k个终端的等效SINR;
a kk n &CenterDot; p k n &Sigma; j &Element; K , j &NotEqual; k a jk n &CenterDot; p j n + &sigma; k n - - - ( 1 )
这里,n表示使用分配给主基站的多个频段中的第n个频段的信号传输。j表示与第j个基站相关的变量,k表示与第k个终端相关的变量。表示使用第n个频段从第k个基站发送到终端的主信号的传输功率。表示使用第n个频段从第j个干扰基站发送到终端的干扰信号的传输功率。表示第k个终端的第n个频段中的热噪声。表示反映在第n个频段中从第j个基站发送到第k个终端的干扰信号的相位与从主基站发送到第k个终端的主信号的相位之间的关系的等效信道增益。表示第n个频段中应用了干扰对准方案的第k个终端与第k个基站之间的等效信道增益。
参照以上的等式1,可根据以下的等式2计算使用干扰对准方案接收数据的第k个终端的数据传输率:
log ( 1 + a kk n &CenterDot; p k n &Sigma; j &Element; K , j &NotEqual; k a jk n &CenterDot; p j n + &sigma; k n ) - - - ( 2 )
参照以上的等式2,可确定每个终端的传输功率,从而可基于每个基站的最大传输功率来使每个基站的数据传输率之和最大化。在针对包括在信号传输系统中的所有终端的一部分通过应用干扰对准方案来发送主信号的情况下,使数据传输率最大化的传输功率可满足以下的等式3:
max &Sigma; k &Element; K [ &Sigma; n &Element; N &cap; N IA C log ( 1 + h kk n &CenterDot; p k n &Sigma; j &Element; K , j &NotEqual; k h jk n &CenterDot; p j n + &sigma; k n ) + &Sigma; n &Element; N &cap; N IA log ( 1 + a kk n &CenterDot; p k n &Sigma; j &Element; K , j &NotEqual; k a jk n &CenterDot; p j n + &sigma; k n ) ] - - - ( 3 )
这里,K表示包括在信号传输系统中的所有基站的集合,且N表示可被信号传输系统使用的所有子频率的集合。NIA表示可应用干扰对准方案的子频率的集合。表示可不应用干扰对准方案的子频率的集合。表示从第j个基站到第k个终端的无线电信道的信道状态。表示第n个频段中从第k个基站到第k个终端的无线电信道的信道状态。例如,在以上的等式3中,方括号的第一分量表示不根据干扰对准方案接收信号的终端的数据传输率之和。方括号的第二分量表示根据干扰对准方案接收信号的终端的数据传输率之和。
因此,在干扰对准方案未被应用的情况下,可仅基于上面的等式3中的第一分量来计算使数据传输率最大化的传输功率以及
此外,在所有的终端使用干扰对准方案接收信号的情况下,可仅基于上面的等式3中的第二分量来计算使数据传输率最大化的传输功率以及
在第一分量和第二分量两者均被考虑的情况下,可在干扰控制方案和传输功率控制方案两者均被应用的情况下计算最大传输功率。例如,即使在干扰控制方案被应用于一部分终端的情况下,最大传输功率也可被计算以使针对应用了干扰控制方案的终端以及没有应用干扰控制方案的终端的数据传输率最大化。
尽管上面的等式3代表单个基站在特定时隙将数据仅发送到单个终端的情况,但是上面的等式3可被扩展到单个基站基于频率轴和时间轴划分无线电资源并在特定时隙将数据发送到至少一个终端的情况。
考虑到每个基站不能使用无限的传输功率来发送信号,传输功率可进一步满足下面的等式4和等式5:
&Sigma; n p k n &le; P k - - - ( 4 )
其中,表示使用第n个频段从第k个基站发送到终端的主信号的传输功率,Pk表示第k个基站的最大传输功率,以及
0 &le; p k n &le; P k , MAX n - - - ( 5 )
其中,表示在第n个频段中第k个基站的最大传输功率。
为了应用上述示例性实施方式,基站可依据是否应用干扰控制方案和/或传输功率控制方案来划分可用的无线电资源。例如,为了提高频率资源的使用,基站可将全部频率资源划分为多个子频率资源。作为例证,第一子频率资源可表示仅应用了干扰控制方案且未应用传输功率控制方案的频率资源。第二子频率资源可表示应用了传输功率控制方案且未应用干扰控制方案的频率资源。第三子频率资源可表示应用了干扰控制方案和传输功率控制方案两者的频率资源。基站可使用多个子频率资源来发送数据,这与FDD方案类似。
类似地,基站可依据是否应用干扰控制方案和/或传输功率控制方案来将时间资源划分为多个时隙。基站可使用所述多个时隙将传输信号发送到终端,这与TDD方案类似。
图8示出使用等效信号质量信息应用干扰控制方案和传输功率控制方案两者的示例性方法的流程图。可由以上公开的设备执行所述方法。
在操作810,网络设备接收信号质量信息。信号质量信息可以是关于包括基站和终端的每个发送-接收对的SNR。
在操作820,网络设备确定是否将干扰控制方案应用于分配给基站的无线电资源。网络设备可基于信号质量信息做出决定,并可选择应用了基于所述决定的干扰控制方案的发送-接收对(包括基站和终端)。
在操作830,网络设备将干扰控制方案应用于选择的发送-接收对。
在操作840,网络设备计算与应用了干扰控制方案的发送-接收对相关的等效信号质量信息。在干扰控制方案被应用于特定发送-接收对的情况下,干扰信号对所述特定发送-接收对所使用的无线电资源的影响会降低。考虑到这点,网络设备可计算等效信号质量信息。计算的等效信号质量信息可以是关于应用了干扰控制方案的特定发送-接收对的SINR。
在操作850,网络设备接收与没有应用干扰控制方案的发送-接收对相关的信号质量信息。接收的信号质量信息可以是关于没有应用干扰控制方案的发送-接收对的SINR。
在操作860,网络设备应用传输功率控制方案(例如,DSM方案)。网络设备可使用操作840中针对应用了干扰控制方案的无线电资源而计算的等效信号质量信息,来应用传输功率控制方案。此外,网络设备可使用操作850中针对没有应用干扰控制方案的无线电资源而计算的信号质量信息来应用传输功率控制方案。例如,传输功率控制方案可被另外地应用于应用了干扰控制方案的无线电资源。在操作860,网络设备可确定使数据传输率最大化的传输功率。
图9示出将干扰控制方案和传输功率控制方案两者应用于多个子频段的示例性方法的流程图。可由以上公开的设备执行所述方法。
在操作910,网络设备接收信号质量信息。信号质量信息可以是关于包括基站和终端的每个发送-接收对的SNR。
在操作920,网络设备从多个子频段中选择子频段,以基于信号质量信息应用干扰控制方案。如以上参照图2所述,无线电信道的信道增益可随时间并根据频率而变化。因此,尽管干扰控制方案被应用于特定子频段,但是干扰信号的影响可能不会如期望那样降低。然而,在干扰控制方案被应用于其他子频段的情况下,干扰信号的影响会被显著降低。
在操作930,网络设备计算预编码矢量。网络设备可使用所述预编码矢量控制信号的相位。包括在发送-接收对中的基站可使用所述预编码矢量将相位被控制的信号发送到终端。从基站发送的信号对未包括在所述发送-接收对中的另一终端起干扰信号的作用。基站可对传输信号进行预编码,从而由终端经由无线电信道接收的信号可具有特定相位。基站可使用所述预编码矢量应用例如干扰对准方案、干扰消除方案以及干扰抵消方案之一。
在操作940,网络设备计算等效信道增益。在干扰控制方案被应用于发送-接收对的情况下,信道增益的值会变化。在操作940,网络设备可通过考虑干扰控制方案来计算信道增益的变化值作为等效信道增益。在操作940,网络设备可基于等效信道增益的值来计算等效信号质量信息。
在操作950,网络设备可确定传输功率。网络设备可反映应用了干扰控制方案的无线电资源中的等效信道增益或等效信号质量信息,以额外地应用传输功率控制方案。
图10示出根据示例性实施方式应用了干扰控制方案和传输功率控制方案两者的无线电资源的示例。纵轴表示对应于无线电资源的频段或时隙,横轴表示用于使用所述无线电资源发送和接收数据的发送-接收对,所述发送-接收对包括基站和终端。
从左上到右下的划阴影的部分表示应用了传输功率控制方案的无线电资源1010、1011、1012、1013、1020、1021和1022。在上面的阴影部分中,从右上到左下还被划阴影的部分表示应用了干扰控制方案的无线电资源1020、1021和1022。如图10中所示,分配给信号传输系统的无线电资源可被划分为应用了干扰控制方案和传输功率控制方案两者的无线电资源1020、1021和1022,以及仅应用了传输功率控制方案的无线电资源1010、1011、1012和1013。尽管图10示出干扰控制方案和传输功率控制方案两者被应用于所有发送-接收对的示例,但是上述方案还可应用于仅一部分发送-接收对。例如,干扰控制方案或传输功率控制方案可被选择性地应用于仅一部分终端。干扰控制方案和传输功率控制方案两者可被应用于另一部分终端。
可由图3的网络设备300或图4的网络设备400执行应用干扰控制方案和传输功率控制方案两者的方案。
<使用干扰控制方案或传输功率控制方案发送信号的网络设备>
图11显示了示出通过选择性地应用干扰控制方案或传输功率控制方案,或者通过应用干扰控制方案和传输功率控制方案两者来操作网络设备以将信号发送到终端的示例性方法的流程图。可由以上公开的网络设备执行所述方法。所述网络设备可被配置为可包括在基站中的单个配置模块。
在操作1110,网络设备管理被预分配为应用干扰控制方案的无线电资源以及被预分配为应用传输功率控制方案的无线电资源。如上所述,干扰控制方案可使用例如干扰对准方案、干扰抵消方案、干扰消除方案和ITN方案之一。传输功率控制方案可使用例如DSM方案。
在操作1120,针对多个发送-接收对,网络设备选择干扰控制方案和传输功率控制方案中的至少一种。在操作1120,网络设备可通过参照管理的无线电资源选择干扰控制方案和传输功率控制方案中的至少一种。
在操作1130,网络设备产生用于多个终端的多址接入的主信号,并根据所述选择将产生的主信号发送到所述多个终端。
在操作1120中选择了干扰控制方案的情况下,网络设备可将应用了干扰控制方案的传输信号发送到终端。每个终端可从对应于主基站的网络设备接收主信号,并还可从干扰基站接收干扰信号。每个终端可根据选择的干扰控制方案来处理干扰信号。
<接收使用干扰控制方案或传输功率控制方案发送的传输信号的终端>
图12示出用于接收使用干扰控制方案(例如,干扰对准方案)和传输功率控制方案中的至少一种发送的传输信号的示例性终端1200的结构。
图12示出三个基站1240、1250和1260。这里,假设终端1200从基站1240接收主信号。例如,基站1240可与终端1200的主基站对应,基站1250和1260可与终端1200的干扰基站对应。
终端1200包括接收器1210,信号质量信息产生单元1220以及发送器1230。接收器1210从主基站1240接收主信号。接收器1210可接收通过应用干扰控制方案和传输功率控制方案中的至少一种发送的主信号。信号质量信息产生单元1220产生将被发送到主基站1240的信号质量信息。这里,信号质量信息可以是SNR或INR。
接收器1210可从基站1240、1250和1260的每一个接收导频信号。信号质量信息产生单元1220可基于所述导频信号产生信号质量信息。此外,信号质量信息产生单元1220可基于从主基站1240接收的导频信号产生SNR。此外,信号质量信息产生单元1220可基于从干扰基站1250和1260接收的导频信号产生INR。
信号质量信息产生单元1220可基于以下因素计算信号质量信息:主基站1240与终端1200之间形成的无线电信道的增益、干扰基站1250和1260与终端1200之间形成的干扰信道的增益、主基站1240的信号传输功率、干扰基站1250和1260的干扰传输功率以及终端1200的噪声功率。
发送器1230将信号质量信息发送到主基站1240。主基站1240可基于所述信号质量信息对终端1200应用干扰控制方案。
主基站1240可将信号质量信息发送到基站控制单元(未示出)。基站控制单元可确定是否将干扰控制方案应用于终端1200。依据基站控制单元的决定,主基站1240可将干扰控制方案或传输功率控制方案选择性地应用于终端1200,或者也可将干扰控制方案和传输功率控制方案两者应用于终端1200。
在主基站1240使用干扰控制方案(例如,干扰对准方案)将信号发送到终端1200的情况下,终端1200可从干扰基站1250和1260接收相位被控制为彼此相同的干扰信号。
接收器1210可从主基站1240接收包括关于是否应用干扰控制方案的信息的控制信号。终端1200可根据所述控制信号处理干扰信号,并使用干扰控制方案接收主信号。
图13显示了示出操作终端接收使用干扰控制方案和传输功率控制方案中的至少一种发送的传输信号的示例性方法的流程图。可由以上公开的终端执行所述方法。
在操作1310,每个终端管可产生关于与每个基站的无线电信道的信号质量信息。信号质量信息可以是SNR或INR。每个终端可从每个基站接收导频信号,并产生信号质量信息。在操作1320,每个终端可将产生的信号质量信息发送到每个基站。每个基站可将信号质量信息发送到基站控制单元。
在操作1330,终端基于信号质量信息,从主基站接收通过选择性地应用干扰控制方案或传输功率控制方案或者通过应用干扰控制方案和传输功率控制方案两者而发送的信号。
在操作1340,终端确定接收的信号是否是应用了干扰控制方案的信号。终端可另外地接收关于干扰控制方案是否被应用于从主基站接收的信号的信息。
响应于接收的信号是应用了干扰控制方案的信号,在操作1350,终端降低干扰信号的影响。如上所述,干扰控制方案可以是例如干扰对准方案、干扰抵消方案、干扰消除方案和ITN方案之一。作为示例,在主基站通过应用干扰对准方案发送信号的情况下,终端可从多个干扰基站接收相位被控制为彼此相同的干扰信号。终端可接收具有相同相位的干扰信号,并有效地消除或控制干扰信号,以降低干扰信号的影响。作为另一示例,终端可使用例如干扰抵消方案、干扰消除方案和ITN方案之一来降低干扰信号的影响。
作为例证,上述终端可以是蜂窝电话、个人数字助理(PDA)、数码相机、便携式游戏机、便携式多媒体播放器(PMP)、导航仪以及MP3播放器之一。所述终端还可用于家用电器(例如,高清晰度电视(HDTV)、光学重放装置、机顶盒等)。终端(有时也被称为计算机终端)还可以是用于输入和/或显示数据的电子或机电硬件装置(诸如个人计算机、膝上型计算机等)。
上述方法可被记录、存储或固定在一个或多个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包括将由计算机执行的程序指令以使处理器运行或执行所述程序指令。所述介质还可包括单独的数据文件、数据结构等,或者可包括与程序指令结合的数据文件、数据结构等。所述介质和程序指令可以是那些专门设计和构造的,或者它们可以是对计算机软件领域的技术人员而言公知和可用的类型。计算机可读介质的示例包括磁介质(诸如硬盘、软盘和磁带)、光介质(诸如CD ROM盘和DVD)、磁光介质(诸如光盘)以及专门配置为存储和执行程序指令的硬件装置(诸如只读存储器(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M)、闪存等)。程序指令的示例包括(例如,由编译器产生的)机器代码和包含可由计算机使用解释器执行的更高级代码的文件。描述的硬件装置可被配置用作一个或多个软件模块以执行上述操作和方法,反之亦然。此外,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分布在通过网络连接的计算机系统中,并且计算机可读代码或程序指令可以以分布方式被存储和执行。
计算系统或计算机可包括与总线、用户接口和存储器控制器电连接的微处理器。计算系统或计算机还可包括闪存装置。所述闪存装置可经由存储器控制器存储N比特的数据。所述N比特数据可由或可将由所述微处理器处理,并且N可以是1或大于1的整数。在计算系统或计算机是移动设备的情况下,电池可被另外地提供以供应所述计算系统或计算机的操作电压。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清楚的是,所述计算系统或计算机还可包括应用芯片集、相机图像处理器(CIS)、移动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RAM)等。存储器控制器和闪存装置可组成使用非易失性存储器存储数据的固态驱动器/盘(SSD)。
以上已描述了多个示例性实施例。然而,应理解的是,可做出各种修改。例如,如果以不同的顺序执行描述的技术,并且/或者如果描述的系统、架构、装置或电路中的组件以不同的方式组合和/或被其他组件或其等同物所替代或补充,则也可实现合适的结果。因此,其他实施方式在权利要求的范围内。

Claims (33)

1.一种网络设备,包括:
接收器,被配置为接收与包括在具有基站的通信网络中的多个终端中的每个终端相关的信号质量信息;以及
决定单元,被配置为基于所述信号质量信息,确定是否将干扰控制方案应用于由所述多个终端接收的被基站输出的信号,计算与应用了干扰控制方案的基站和终端相关的等效信号质量信息,并基于计算的等效信号质量信息来应用传输功率控制方案,
其中,决定单元将等效信号质量信息与参考值相比较以确定残留干扰的量,基于残留干扰的量来确定是否应用干扰控制方案和传输功率控制方案两者,或者是否选择性地应用干扰控制方案或传输功率控制方案,
其中,网络设备通过考虑干扰控制方案来计算信道增益的变化值作为等效信道增益,并基于等效信道增益的值来计算等效信号质量信息。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网络设备,其中,所述通信网络包括多个基站,并且针对用于接收所述信号的多个终端中的指定终端的信号质量信息基于以下因素中的至少一个被计算:
基站与所述多个终端之间形成的信号信道的增益,
基站的信号传输功率,
多个基站中的作为干扰基站的每个基站与所述多个终端之间形成的干扰信道的增益,
每个干扰基站的干扰信号传输功率,以及
所述多个终端的噪声功率。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网络设备,其中,所述干扰控制方案是干扰对准方案、干扰抵消方案、干扰消除方案以及干扰视为噪声方案中的一种。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网络设备,其中,基站控制所述信号的相位。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网络设备,其中,响应于信号质量信息大于或等于预定参考值,决定单元确定将干扰控制方案应用于所述信号。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网络设备,其中,响应于至少两个干扰信号被所述多个终端接收,决定单元确定将干扰控制方案应用于所述信号。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网络设备,其中,响应于决定单元确定不将干扰控制方案应用于所述信号,基站通过将传输功率控制方案应用于所述信号来输出所述信号。
8.一种网络设备,包括:
选择单元,被配置为针对包括在具有基站的通信网络中的多个终端,选择干扰控制方案和传输功率控制方案中的至少一种;
信号发送器,被配置为根据选择单元的控制,输出由所述多个终端接收的信号;
无线电资源管理单元,被配置为管理预分配为应用干扰控制方案的无线电资源以及预分配为应用传输功率控制方案的无线电资源,其中,无线电资源与频段或时隙对应,并且是基于与终端使用的服务相关的服务质量或应用了干扰控制方案和传输功率控制方案的终端的数量而被预分配的,
其中,选择单元通过参照预分配的无线电资源来选择干扰控制方案和传输功率控制方案中的至少一种。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网络设备,其中,传输功率控制方案还被应用于预分配为应用干扰控制方案的无线电资源。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网络设备,其中,干扰控制方案是干扰对准方案、干扰抵消方案、干扰消除方案和干扰视为噪声方案中的一种。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网络设备,其中,基站控制所述信号的相位。
12.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网络设备,其中,所述网络设备包括在基站控制单元中。
13.一种终端,包括:
接收器,被配置为从对应基站和作为干扰基站的多个基站接收使用干扰控制方案和传输功率控制方案中的至少一种而输出的主信号和干扰信号;以及
信号质量信息产生单元,被配置为产生将被发送到对应基站的信号质量信息,
其中,来自对应基站的主信号是基于信号质量信息而被应用了干扰控制方案和传输功率控制方案中的至少一种的信号,
其中,基于所述信号质量信息确定是否将干扰控制方案应用于所述主信号,并基于与应用了干扰控制方案的基站和终端相关的等效信号质量信息来应用传输功率控制方案,
其中,将等效信号质量信息与参考值相比较以确定残留干扰的量,基于残留干扰的量来确定是否应用干扰控制方案和传输功率控制方案两者,或者是否选择性地应用干扰控制方案或传输功率控制方案,
其中,等效信号质量信息是通过考虑干扰控制方案来计算信道增益的变化值作为等效信道增益并基于等效信道增益的值而计算出的。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终端,其中,干扰控制方案是干扰对准方案、干扰抵消方案、干扰消除方案和干扰视为噪声方案中的一种。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终端,其中,主信号的相位被控制。
16.一种在通信网络中发送无线电信号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接收与包括在具有基站的通信网络中的多个终端中的每个终端相关的信号质量信息;
基于所述信号质量信息,确定是否将干扰控制方案应用于由所述多个终端接收的被基站输出的信号;
计算与应用了干扰控制方案的基站和终端相关的等效信号质量信息,并基于计算的等效信号质量信息来应用传输功率控制方案,
其中,将等效信号质量信息与参考值相比较以确定残留干扰的量,基于残留干扰的量来确定是否应用干扰控制方案和传输功率控制方案两者,或者是否选择性地应用干扰控制方案或传输功率控制方案,
其中,等效信号质量信息是通过考虑干扰控制方案来计算信道增益的变化值作为等效信道增益并基于等效信道增益的值而计算出的。
17.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通信网络包括多个基站,并且针对用于接收所述信号的多个终端中的指定终端的信号质量信息基于以下因素中的至少一个被计算:
基站与所述多个终端之间形成的信号信道的增益,
基站的信号传输功率,
多个基站中的作为干扰基站的每个基站与所述多个终端之间形成的干扰信道的增益,
每个干扰基站的干扰信号传输功率,以及
所述多个终端的噪声功率。
18.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干扰控制方案是干扰对准方案、干扰抵消方案、干扰消除方案以及干扰视为噪声方案中的一种。
19.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方法,其中,基站控制所述信号的相位。
20.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方法,其中,确定步骤包括:响应于信号质量信息大于或等于预定参考值,确定将干扰控制方案应用于所述信号。
21.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方法,其中,确定步骤包括:响应于至少两个干扰信号被所述多个终端接收,确定将干扰控制方案应用于所述信号。
22.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方法,还包括:响应于确定不将干扰控制方案应用于所述信号,通过将传输功率控制方案应用于所述信号来输出所述信号。
23.一种在通信网络中发送无线电信号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管理预分配为应用干扰控制方案的无线电资源以及预分配为应用传输功率控制方案的无线电资源,其中,无线电资源与频段或时隙对应,并且是基于与终端使用的服务相关的服务质量或应用了干扰控制方案和传输功率控制方案的终端的数量而被预分配的;
针对包括在具有基站的通信网络中的多个终端,通过参照预分配的无线电资源来选择干扰控制方案和传输功率控制方案中的至少一种;以及
使用选择的控制方案,输出由所述多个终端接收的信号。
24.如权利要求23所述的方法,其中,输出所述信号的步骤包括:还将传输功率控制方案应用于预分配为应用干扰控制方案的无线电资源。
25.如权利要求23所述的方法,其中,干扰控制方案是干扰对准方案、干扰抵消方案、干扰消除方案和干扰视为噪声方案中的一种。
26.如权利要求23所述的方法,其中,输出所述信号的步骤包括:控制所述信号的相位。
27.一种接收无线电信号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从对应基站和作为干扰基站的多个基站接收使用干扰控制方案和传输功率控制方案中的至少一种而输出的主信号和干扰信号;以及
产生将被发送到对应基站的信号质量信息,
其中,来自对应基站的主信号是基于信号质量信息而被应用了干扰控制方案和传输功率控制方案中的至少一种的信号,
其中,基于所述信号质量信息确定是否将干扰控制方案应用于所述主信号,并基于与应用了干扰控制方案的基站和终端相关的等效信号质量信息来应用传输功率控制方案,
其中,将等效信号质量信息与参考值相比较以确定残留干扰的量,基于残留干扰的量来确定是否应用干扰控制方案和传输功率控制方案两者,或者是否选择性地应用干扰控制方案或传输功率控制方案,
其中,等效信号质量信息是通过考虑干扰控制方案来计算信道增益的变化值作为等效信道增益并基于等效信道增益的值而计算出的。
28.如权利要求27所述的方法,其中,干扰控制方案是干扰对准方案、干扰抵消方案、干扰消除方案和干扰视为噪声方案中的一种。
29.如权利要求28所述的方法,其中,主信号的相位被控制。
30.一种用于具有多个基站和多个终端的无线电通信网络的信号处理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基于多个基站和多个终端之间形成的无线电信道的状态,确定第一无线电资源以应用干扰控制方案;
确定第二无线电资源以应用传输功率控制方案;
将干扰控制方案应用于与第一无线电资源对应的信号;以及
将传输功率控制方案应用于与第二无线电资源对应的信号,
其中,无线电资源与频段或时隙对应。
31.如权利要求30所述的方法,其中,第一无线电资源和第二无线电资源的集合体是分配给无线电通信网络的全部无线电资源。
32.如权利要求30所述的方法,其中,第一无线电资源与第二无线电资源不重叠。
33.如权利要求30所述的方法,其中,第一无线电资源与第二无线电资源至少部分重叠。
CN200980157831.7A 2009-03-03 2009-10-22 通过使用干扰控制方法和/或传输功率控制方法来发送信号的信号传输方法和系统 Active CN10248477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KR10-2009-0017904 2009-03-03
KR1020090017904A KR101530201B1 (ko) 2009-03-03 2009-03-03 간섭 제어 방법 또는/및 전송 전력 제어 방법을 적용하여 신호를 전송하는 신호 전송 시스템 및 그 방법
PCT/KR2009/006115 WO2010101345A2 (en) 2009-03-03 2009-10-22 Signal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system for transmitting signal by using interference control method and/or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method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484778A CN102484778A (zh) 2012-05-30
CN102484778B true CN102484778B (zh) 2016-09-21

Family

ID=4267872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80157831.7A Active CN102484778B (zh) 2009-03-03 2009-10-22 通过使用干扰控制方法和/或传输功率控制方法来发送信号的信号传输方法和系统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2) US8892045B2 (zh)
EP (2) EP3703433A1 (zh)
JP (1) JP5509223B2 (zh)
KR (1) KR101530201B1 (zh)
CN (1) CN102484778B (zh)
WO (1) WO2010101345A2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414320B2 (en) * 2007-12-03 2016-08-09 Nec Corporation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 communication control method, radio station, and recording medium
KR101719855B1 (ko) * 2010-02-02 2017-03-27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무선 네트워크에서 간섭 정렬을 위한 전력 제어 방법
EP2638637A4 (en) * 2010-11-08 2016-05-18 Ericsson Telefon Ab L M HANDLING OF CONTROL CHANNELS IN A WCDMA SYSTEM
WO2012093904A2 (ko) * 2011-01-06 2012-07-12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셀룰러 네트워크에서의 간섭 정렬 방법 및 장치
KR101115516B1 (ko) * 2011-01-11 2012-02-27 고려대학교 산학협력단 무선 통신시스템의 송신기 및 그 전력제어방법
US9391730B2 (en) 2011-03-18 2016-07-12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interference alignment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EP2701327A4 (en) 2011-04-19 2015-03-11 Panasonic Ip Corp America PRE-CODING METHOD AND PRE-CODING DEVICE
KR20130036937A (ko) 2011-10-05 2013-04-15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멀티 홉 네트워크에서 릴레이 노드가 간섭을 관리하는 방법 및 간섭을 관리하는 릴레이 노드
KR20130089459A (ko) 2012-02-02 2013-08-12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무선통신 시스템에서 간섭 정렬 방법 및 장치
US9462581B2 (en) 2012-10-16 2016-10-04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synchronously coded subcarriers in OFDMA systems
US9166764B2 (en) 2012-10-16 2015-10-20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feedback computation and decoding with synchronously coded subcarriers in OFDMA systems
CN103826257A (zh) 2012-11-19 2014-05-28 北京三星通信技术研究有限公司 一种干扰消除方法、系统、装置及ue
US8971906B2 (en) * 2013-01-17 2015-03-03 Qualcomm Incorporated Hybrid interference alignment for mixed macro-FEMTO base station downlink
CN103067062B (zh) * 2013-01-23 2015-03-04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多小区系统中基于干扰对齐的基站天线选择方法
US8908606B2 (en) 2013-01-23 2014-12-09 Qualcomm Incorporated Opportunistic interference alignment for multi-cell multi-user uplink
US9319916B2 (en) 2013-03-15 2016-04-19 Isco International, Llc Method and appartus for signal interference processing
KR102154273B1 (ko) * 2013-05-21 2020-09-09 한국전자통신연구원 다중 안테나 적용 통신 시스템에서 부분 간섭 정렬 장치 및 방법
JP6226119B2 (ja) * 2013-07-31 2017-11-08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干渉信号低減機能制御装置、干渉信号低減機能制御装置の制御方法、及び受信装置
KR20150023109A (ko) 2013-08-22 2015-03-05 한국전자통신연구원 소형 기지국을 위한 반송파 집성 기반 간섭 제어방법 및 장치
US10333737B2 (en) * 2013-11-21 2019-06-25 Electronics & Telecommunications Research Institute Method of aligning interference in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
KR102243276B1 (ko) * 2013-11-21 2021-04-22 한국전자통신연구원 무선랜에서 간섭 정렬 방법
US9225463B2 (en) * 2014-01-14 2015-12-29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ancelling interference
US9300334B2 (en) 2014-01-22 2016-03-29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Anti-interference method and device for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9775116B2 (en) 2014-05-05 2017-09-26 Isco International, Ll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increasing performance of communication links of cooperative communication nodes
EP3651386B1 (en) 2015-05-04 2023-08-23 ISCO International, LL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increasing the performance of communication paths for communication nodes
KR101696322B1 (ko) * 2015-08-07 2017-01-13 서강대학교산학협력단 간섭정렬을 기반으로 이동체 간 통신 시스템과 셀룰러 시스템 사이 간섭 제어를 통한 수율 향상 방법
KR102268884B1 (ko) * 2015-10-29 2021-06-24 에스케이텔레콤 주식회사 기지국장치 및 단말, 그리고 신호 처리 방법
WO2017210056A1 (en) 2016-06-01 2017-12-07 Isco International, Ll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erforming signal conditioning to mitigate interference detected in a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08259149B (zh) * 2016-12-29 2023-05-0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发送/接收参考信号的方法及终端设备、网络设备
US10298279B2 (en) 2017-04-05 2019-05-21 Isco International, Ll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increasing performance of communication paths for communication nodes
US10812121B2 (en) 2017-08-09 2020-10-20 Isco International, Ll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etecting and analyzing passive intermodulation interference in a communication system
US10284313B2 (en) 2017-08-09 2019-05-07 Isco International, Ll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onitoring, detecting, testing, diagnosing and/or mitigating interference in a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08347271B (zh) * 2018-01-11 2021-03-26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一种可达系统最大自由度的分布式干扰对齐中和实现方法
KR102327696B1 (ko) * 2019-10-24 2021-11-17 에스케이텔레콤 주식회사 프리코딩장치 및 프리코딩장치의 간섭 처리 방법
CN111405594B (zh) * 2020-03-04 2023-09-12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信息传输方法及终端、存储介质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1617691A1 (en) * 2004-07-13 2006-01-18 Alcatel Method for terminal-assisted interference control in a multi-carrier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US20070207828A1 (en) * 2006-03-06 2007-09-06 Fang-Chen Cheng Interference mitigation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Family Cites Families (2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013918A (ja) * 1996-06-19 1998-01-16 Toshiba Corp 符号分割多元接続方式を採用した移動通信システムとその無線通信装置
JP2734448B2 (ja) * 1996-07-31 1998-03-30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基地局送信電力制御方式
US6956907B2 (en) 2001-10-15 2005-10-18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etermining power allocation in a MIMO communication system
US7020482B2 (en) 2002-01-23 2006-03-28 Qualcomm Incorporated Reallocation of excess power for full channel-state information (CSI) 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 (MIMO) systems
IL161419A (en) * 2004-04-15 2010-02-17 Alvarion Ltd Handling communication interferences in wireless systems
KR100974326B1 (ko) 2004-10-28 2010-08-05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직교 주파수 분할 다중 접속 방식을 사용하는 통신시스템에서 동적 자원 할당 장치 및 방법
JP4519606B2 (ja) * 2004-11-05 2010-08-04 株式会社エヌ・ティ・ティ・ドコモ 基地局および移動通信システム並びに送信電力制御方法
US7653357B2 (en) * 2005-08-22 2010-01-26 Toshiba America Research, Inc. Access point interference control and selection methods
US8219042B2 (en) 2005-09-26 2012-07-10 Sharp Kabushiki Kaish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base station device, mobile station device, and macrodiversity selection method
EP2439861B1 (en) * 2005-12-20 2013-10-02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Transmitter apparatus for communications system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KR100794430B1 (ko) 2005-12-30 2008-01-16 포스데이타 주식회사 반송파 신호 대 잡음비 측정 장치 및 방법
US7526036B2 (en) * 2006-04-20 2009-04-28 Mitsubishi Electric Research Laboratories,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signals in cooperative base station multi-user mimo networks
KR100768327B1 (ko) 2006-05-23 2007-10-17 인하대학교 산학협력단 다중 반송파 신호를 사용하는 시스템의 cinr 추정장치 및 그 방법
US7620370B2 (en) * 2006-07-13 2009-11-17 Designart Networks Ltd Mobile broadband wireless access point network with wireless backhaul
JP5006001B2 (ja) 2006-08-22 2012-08-22 株式会社エヌ・ティ・ティ・ドコモ 下りリンクmimo伝送制御方法および基地局装置
EP2092662B1 (en) * 2006-11-01 2016-09-28 QUALCOMM Incorporated Inter-cell power control for interference management
WO2008120159A2 (en) * 2007-03-30 2008-10-09 Nokia Corporation System and method for self-optimization of interference coordination in communication systems
CN101282566B (zh) * 2007-04-03 2011-10-26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干扰抑制方法
US9078269B2 (en) * 2007-09-21 2015-07-07 Qualcomm Incorporated Interference management utilizing HARQ interlaces
US9374791B2 (en) 2007-09-21 2016-06-21 Qualcomm Incorporated Interference management utilizing power and attenuation profiles
KR20110013433A (ko) * 2008-05-13 2011-02-09 가부시키가이샤 엔티티 도코모 기지국, 유저장치 및 방법
EP2141825A1 (en) * 2008-06-30 2010-01-06 Alcatel, Lucent Method of reducing intra-cell spatial interference in a mobile cellular network
US8867999B2 (en) * 2009-01-26 2014-10-21 Qualcomm Incorporated Downlink interference cancellation methods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1617691A1 (en) * 2004-07-13 2006-01-18 Alcatel Method for terminal-assisted interference control in a multi-carrier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US20070207828A1 (en) * 2006-03-06 2007-09-06 Fang-Chen Cheng Interference mitigation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2519999A (ja) 2012-08-30
US20130157705A1 (en) 2013-06-20
WO2010101345A3 (en) 2012-02-23
EP2415284B1 (en) 2020-07-08
EP3703433A1 (en) 2020-09-02
US9253656B2 (en) 2016-02-02
EP2415284A2 (en) 2012-02-08
KR101530201B1 (ko) 2015-06-19
KR20100099414A (ko) 2010-09-13
US20100227637A1 (en) 2010-09-09
US8892045B2 (en) 2014-11-18
JP5509223B2 (ja) 2014-06-04
CN102484778A (zh) 2012-05-30
EP2415284A4 (en) 2013-10-09
WO2010101345A2 (en) 2010-09-1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484778B (zh) 通过使用干扰控制方法和/或传输功率控制方法来发送信号的信号传输方法和系统
US9331764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aligning interference using a feed forward index in a hierarchical cell communication system
US9065493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ordinated multi-point communication for each sub-band based on long-term 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
JP2018532315A (ja) 無線通信方法及び無線通信装置
CN104065461B (zh) 信号发送方法和信号发送设备
CN108886792A (zh) 无线通信系统中的电子设备和通信方法
EP2606617A1 (en) Transmission of reference signals
CN109600845A (zh) 一种资源调度方法、网络设备以及通信设备
CN101981979A (zh) 一种下行功率分配方法、装置和系统
Brown Exploring 5G new radio: Use cases capabilities & timeline
CN101505482A (zh) 半分布式资源分配方法及系统
CN101931442A (zh) 一种信息指示的方法及装置
CN107431555A (zh) 装置
CN102227932A (zh) 一种载波汇聚的方法和装置
CN102595625A (zh) 一种实现超级小区下的空分多址接入的方法及基站
CN102100045B (zh) 数据发送处理方法与装置、数据接收处理方法与装置
US20190123948A1 (en) Electrical apparatus an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method for communication device with multiple antennas
CN112236984A (zh) 电子设备和通信方法
CN106561066B (zh) 无线通信中的一种降低网络延迟的方法和装置
CN106304354A (zh) 一种载频间协作方法及装置
CN108365933A (zh) 一种发送参考信号的方法及装置
CN103716076B (zh)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和设备
CN107690180A (zh) 功率分配方法以及使用所述方法的基站
CN103108328A (zh) 动态时隙配比方法、基站、终端和系统
US20130244716A1 (en) Method for determining transmission power in mimo system based on cooperative transmission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