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931442A - 一种信息指示的方法及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信息指示的方法及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931442A
CN101931442A CN2009100874207A CN200910087420A CN101931442A CN 101931442 A CN101931442 A CN 101931442A CN 2009100874207 A CN2009100874207 A CN 2009100874207A CN 200910087420 A CN200910087420 A CN 200910087420A CN 101931442 A CN101931442 A CN 10193144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recoding granularity
size
precoding
indication
granularit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910087420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931442B (zh
Inventor
徐婧
缪德山
陈文洪
肖国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Academy of Tele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CATT
Datang Mobile Communications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Datang Mobile Communications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atang Mobile Communications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Datang Mobile Communications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 200910087420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1931442B/zh
Publication of CN10193144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93144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93144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93144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发明的实施例提出了一种预编码颗粒度指示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发送端和接收端根据发送模式约定预编码颗粒度指示的准则;所述发送端根据所述准则确定预编码颗粒度大小并以所述预编码颗粒度大小发送预编码数据。本发明的实施例还提出了一种能够实现预编码颗粒度指示的发送装置。本发明的实施例提出的技术方案,通过收发端协调商定预编码颗粒度的大小,解决MIMO系统中预编码颗粒度的指示问题,从而提高用户接收信号质量,降低小区间的干扰,有效提高系统容量和边缘用户频谱效率。

Description

一种信息指示的方法及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移动通信领域,具体而言,本发明涉及一种信息指示的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移动和宽带成为现代通信技术的发展方向,3GPP(3rd GenerationPartnership Project,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致力于LTE(Long TermEvolution,长期演进)系统作为3G系统的演进,目标是发展3GPP无线接入技术向着高数据速率、低延迟和优化分组数据应用方向演进。物理层的多天线技术已经成为当前移动通信系统的关键技术之一,多天线技术具有很多优点,比如利用多天线的复用增益来扩大系统的吞吐量,利用多天线的分集增益来提高系统性能,利用天线的方向性增益来区分用户而消除用户间的干扰等等。3GPP中的LTE系统就支持发射分集、空间复用技术以及波束赋型等多种MIMO(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多入多出)技术。
在3GPP长期演进LTE-A(Long Term Evolution-Advanced,LTE高级)系统中,将会采用高阶MIMO技术和多小区协同传输技术等新技术提高系统性能。高阶MIMO技术是在发送端和接收端均配置多达8根天线,增加在空间并行传输的数据流数目,提高系统的平均吞吐量。多点协同传输技术通过地理位置上分离的多个小区的联合调度或者协同传输,提高用户接收信号质量,降低小区间的干扰,从而有效提高系统容量和边缘用户频谱效率。
为了防止导频开销过大,SI阶段已将下行导频分为测量导频和解调导频。其中,解调导频是用户专署的,基于流的结构;测量导频是小区专署,基于天线端口的结构,时频域上稀疏分布。
在高阶MIMO技术中,收发端通常需要协调商定预编码颗粒度的大小,这样收端接收到发端发送到信号后,才能对数据正确解调和接收。然而,现有技术中还没有针对颗粒度指示的技术方案。因此,有必要提出一种预编码颗粒度的指示方案,使得LTE及其后续演进版本中收发端能协调预编码颗粒度的大小,从而提高用户接收信号质量,降低小区间的干扰,有效提高系统容量和边缘用户频谱效率。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旨在至少解决上述技术缺陷之一,特别是通过收发端协调商定预编码颗粒度的大小,解决MIMO系统中预编码颗粒度的指示问题,从而提高用户接收信号质量,降低小区间的干扰,有效提高系统容量和边缘用户频谱效率。为提高导频解调的性能,降低预编码反馈的开销,通常相邻的若干个资源块采用相同的预编码值,通常这若干个资源块的大小称为预编码颗粒度大小。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实施例一方面提出了一种预编码颗粒度指示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发送端和接收端根据发送模式约定预编码颗粒度指示的准则;所述发送端根据所述准则确定预编码颗粒度大小并以所述预编码颗粒度大小发送预编码数据。
本发明的实施例另一方面还提出了一种预编码颗粒度指示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发送端通过无线资源控制RRC信令通知接收端预编码颗粒度指示的大小;所述发送端根据所述RRC信令确定预编码颗粒度大小并以所述预编码颗粒度大小发送预编码数据。
本发明的实施例另一方面还提出了一种预编码颗粒度指示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发送端通过控制信令指示通知接收端预编码颗粒度指示的大小;所述发送端根据所述控制信令确定预编码颗粒度大小并以所述预编码颗粒度大小发送预编码数据。
本发明的实施例另一方面还提出了一种发送装置,包括预编码颗粒度选择模块以及发送模块,
所述预编码颗粒度选择模块用于确定预编码颗粒度大小并选择通知接收端预编码颗粒度大小的方式;所述发送模块用于以所述预编码颗粒度选择模块确定的预编码颗粒度大小发送预编码数据。
本发明的实施例提出的技术方案,通过收发端协调商定预编码颗粒度的大小,解决MIMO系统中预编码颗粒度的指示问题,从而提高用户接收信号质量,降低小区间的干扰,有效提高系统容量和边缘用户频谱效率。本发明的实施例提出的上述方案,对现有系统的改动很小,不会影响系统的兼容性,而且实现简单、高效。
本发明附加的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发明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发明上述的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下面结合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预编码颗粒度指示的方法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另一个实施例的预编码颗粒度指示的方法流程图;
图3为本发明另一个实施例的预编码颗粒度指示的方法流程图;
图4为发送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发明,而不能解释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为了实现本发明之目的,本发明的实施例提出了一种预编码颗粒度指示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发送端和接收端根据发送模式约定预编码颗粒度指示的准则;所述发送端根据所述准则确定预编码颗粒度大小并以所述预编码颗粒度大小发送预编码数据。
如图1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的预编码颗粒度指示的方法流程图,包括以下步骤:
S101:发送端和接收端根据发送模式约定预编码颗粒度指示的准则。
在步骤S101中,约定预编码颗粒度指示的准则包括以下任意一种方式:
固定的预编码颗粒度大小;
预编码颗粒度大小由当前系统的带宽和接收端占用的带宽所决定;
预编码颗粒度大小由信道测量反馈的颗粒度所决定;
预编码颗粒度大小由接收端调度占用的资源大小从多种可选的预编码颗粒度大小中选择一种预编码颗粒度大小。
具体而已,固定的预编码颗粒度大小,即固定预编码颗粒度为某个值不变,例如采用单PRB(Physical Resource Block,物理资源块)作为预编码的颗粒度。
预编码颗粒度大小由当前系统的带宽和接收端占用的带宽所决定,可以通过规定一个带宽和颗粒度的对应关系,根据当前的带宽和用户占用的带宽来确定预编码颗粒度。例如,可以按照以下的映射关系确定颗粒度:
Figure B2009100874207D0000041
当调度的PRB个数不能被预编码颗粒度整除时,则最后多余的PRB可以与上一块预编码物理资源统一预编码发送,或者独立进行预编码发送。
预编码颗粒度大小由信道测量反馈的颗粒度所决定,可以通过将预编码颗粒度大小与信道测量反馈的颗粒度联系起来。例如,预编码颗粒度大小由信道测量反馈的颗粒度所决定包括:
接收端判断上行信道测量反馈的预编码颗粒度大小,将预编码颗粒度大小取值为上行信道测量反馈的预编码颗粒度大小。
通常,为了保证预编码尽量匹配信道,信道信息反馈的颗粒度和预编码颗粒度的取值是一样的,因此不用重复指示。接收端可以根据信道信息反馈的颗粒度得到预编码的颗粒度大小。接收端根据预编码颗粒度确定信道估计的颗粒度,从而进行信道估计和检测;如果约定准则里判断预编码颗粒度的信息发生变化,则信道信息反馈的颗粒度也会变化。
预编码颗粒度大小由接收端调度占用的资源大小从多种可选的预编码颗粒度大小中选择一种预编码颗粒度大小,例如:
接收端选择的预编码颗粒度大小为小于接收端调度占用的资源大小,且为多种可选的颗粒度中最大的颗粒度值。
当接收端调度占用的资源大小不能被所述接收端选择的预编码颗粒度大小整除时,剩余的资源块选用颗粒度为1。
例如,具体过程包括以下步骤:
(a)收发端约定确定几种颗粒度,用户根据调度的资源采用合适的颗粒度,如所有可选颗粒度为1,2,3;
(b)用户根据自己所占资源选择可用的最大的颗粒度,如用户调度资源为5,则可用的最大颗粒度为3
(c)如果调度的资源块不能被步骤2中的颗粒度整除,则剩余的资源块选用颗粒度为1,或者选择适合剩余资源块的最大颗粒度2。
S102:发送端根据准则确定预编码颗粒度大小并以相应的预编码颗粒度大小发送预编码数据。
对应于发送端的发送流程,接收端接收到预编码数据后,根据上述方法获取相应预编码颗粒度大小,以相应预编码颗粒度大小进行信道估计和检测,接收预编码数据。
为了实现本发明之目的,本发明的实施例还提出了一种预编码颗粒度指示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发送端通过无线资源控制RRC信令通知接收端预编码颗粒度指示的大小;所述发送端根据所述RRC信令确定预编码颗粒度大小并以所述预编码颗粒度大小发送预编码数据。
如图2所示,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预编码颗粒度指示的方法流程图,包括以下步骤:
S201:发送端通过RRC信令通知接收端预编码颗粒度指示的大小。
在步骤S201中,发送端通过RRC信令通知接收端预编码颗粒度指示的大小包括以下任意一种方式:
RRC信令在指示当前传输模式的同时RRC信令指示当前发送模式下预编码颗粒度的大小;首先RRC信令指示发送端当前的发送模式,然后RRC信令指示当前发送模式下预编码颗粒度的大小,两条信令指示独立控制。
对于RRC信令在指示当前传输模式的同时RRC信令指示当前发送模式下预编码颗粒度的大小,举例如下:
(A1)当前模式的预编码颗粒度大小,由RRC信令在指示当前传输模式的同时指示预编码颗粒度的大小;预编码颗粒度的指示信息可以是具体的PRB个数或者对应于PRB个数的等级;比如可以在RRC信令中加入2bits信令用于指示预编码颗粒度,当用户占用6个PRB时,00、01、10、11分别代表预编码颗粒度为1、2、3、6;当用户占用20个PRB时,00、01、10、11分别代表预编码颗粒度为1、2、5、10;或者每个信息代表一个PRB等级,各个等级对应用户占用PRB的公约数;
(A2)如果调度的PRB个数不能被预编码颗粒度整除,则最后多余的PRB可以与上一块预编码物理资源统一预编码,或者多余PRB独立进行预编码。
对于首先RRC信令指示发送端当前的发送模式,然后RRC信令指示当前发送模式下预编码颗粒度的大小,两条信令指示独立控制,举例如下:
(B1)首先由RRC信令指示接收端当前的发送模式;
(B2)然后再用RRC信令指示接收端当前的预编码颗粒度大小,两条信令指示独立控制;预编码颗粒度的指示信息可以是具体的PRB个数或者对应于PRB个数的等级;比如可以在RRC信令中加入2bits信令用于指示预编码颗粒度,当用户占用6个PRB时,00、01、10、11分别代表预编码颗粒度为1、2、3、6;当用户占用20个PRB时,00、01、10、11分别代表预编码颗粒度为1、2、5、10;或者每个信息代表一个PRB等级,各个等级对应用户占用PRB的公约数;
(B3)如果调度的PRB个数不能被预编码颗粒度整除,则最后多余的PRB可以与上一块预编码物理资源统一预编码,或者多余PRB独立进行预编码。
S202:发送端根据所述RRC信令确定预编码颗粒度大小并以相应预编码颗粒度大小发送预编码数据。
对应于发送端的发送流程,接收端接收到预编码数据后,根据上述方法获取相应预编码颗粒度大小,以相应预编码颗粒度大小进行信道估计和检测,接收预编码数据。
为了实现本发明之目的,本发明的实施例还提出了一种预编码颗粒度指示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发送端通过控制信令指示通知接收端预编码颗粒度指示的大小;所述发送端根据所述控制信令确定预编码颗粒度大小并以所述预编码颗粒度大小发送预编码数据。
如图3所示,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预编码颗粒度指示的方法流程图,包括以下步骤:
S301:发送端通过控制信令指示通知接收端预编码颗粒度指示的大小。
在步骤S301中,发送端通过控制信令指示通知接收端预编码颗粒度指示的大小包括以下方式:发送端通过物理下行控制信道PDCCH在下行控制信息DCI格式域中增加相应的控制信息用于指示通知接收端预编码颗粒度指示的大小。
其中,控制信息可以为预编码颗粒度具体的PRB个数或者对应的PRB个数的等级。
此外,当接收端调度占用的资源大小不能被所述控制信息指示的预编码颗粒度大小整除时,则剩余的PRB与上一块预编码物理资源统一预编码,或者剩余的PRB独立进行预编码。
具体举例如下:
(C1)在控制信息中增加某些信令比特指示预编码颗粒度大小。
对于下行传输,基站可以通过PDCCH在DCI格式域中增加某些比特进行通知;
对于上行传输,可以是终端确定预编码颗粒度后通过PUCCH增加相应控制信息比特进行通知,或者基站确定预编码颗粒度后通过PDCCH增加相应控制信息比特进行通知;
具体的比特大小和不同取值所指示的内容需要根据当前带宽、用户占用带宽和所有颗粒度的取值范围等因素来决定。预编码颗粒度的指示信息可以是具体的PRB个数或者对应于PRB个数的等级;
例如,可以在下行DCI格式中加入2bits信令用于指示预编码颗粒度,当用户占用6个PRB时,00、01、10、11分别代表预编码颗粒度为1、2、3、6;当用户占用20个PRB时,00、01、10、11分别代表预编码颗粒度为1、2、5、10;或者每个信息代表一个PRB等级,各个等级对应用户占用PRB的公约数。
(C2)如果调度的PRB个数不能被预编码颗粒度整除,则最后多余的PRB可以与上一块预编码物理资源统一预编码,或者多余PRB独立进行预编码。
S302:发送端根据控制信令确定预编码颗粒度大小并以相应预编码颗粒度大小发送预编码数据。
对应于发送端的发送流程,接收端接收到预编码数据后,根据上述方法获取相应预编码颗粒度大小,以相应预编码颗粒度大小进行信道估计和检测,接收预编码数据。
本发明上述实施例公开当技术方案,既适用于上行传输也适用于下行传输,可以用于单流或者多流波束预编码,只要处于波束预编码模式下,均可与利用本方法提出的技术方案进行波束预编码颗粒度的指示。本发明上述实施例中,发送端包括但不限于基站或终端,接收端包括但不限于基站或终端。
如图4所示,本发明实施例还提出了一种发送装置100,包括预编码颗粒度选择模块110以及发送模块120。
其中,预编码颗粒度选择模块110用于确定预编码颗粒度大小;发送模块120用于以预编码颗粒度选择模块110确定的预编码颗粒度大小发送预编码数据。
作为上述设备的实施例,预编码颗粒度选择模块110用于确定预编码颗粒度大小包括以下任意一种方式:发送端和接收端根据发送模式约定预编码颗粒度指示的准则;发送模块120通过无线资源控制RRC信令通知接收端预编码颗粒度指示的大小;发送模块120通过控制信令指示通知接收端预编码颗粒度指示的大小。
作为上述设备的实施例,发送端和接收端根据发送模式约定预编码颗粒度指示的准则包括以下任意一种方式:固定的预编码颗粒度大小;预编码颗粒度大小由当前系统的带宽和接收端占用的带宽所决定;预编码颗粒度大小由信道测量反馈的颗粒度所决定;预编码颗粒度大小由接收端调度占用的资源大小从多种可选的预编码颗粒度大小中选择一种预编码颗粒度大小。
具体而已,固定的预编码颗粒度大小,即固定预编码颗粒度为某个值不变,例如采用单PRB作为预编码的颗粒度。
预编码颗粒度大小由当前系统的带宽和接收端占用的带宽所决定,可以通过规定一个带宽和颗粒度的对应关系,根据当前的带宽和用户占用的带宽来确定预编码颗粒度。例如,可以按照以下的映射关系确定颗粒度:
Figure B2009100874207D0000091
当调度的PRB个数不能被预编码颗粒度整除时,则最后多余的PRB可以与上一块预编码物理资源统一预编码发送,或者独立进行预编码发送。
预编码颗粒度大小由信道测量反馈的颗粒度所决定,可以通过将预编码颗粒度大小与信道测量反馈的颗粒度联系起来。例如,预编码颗粒度大小由信道测量反馈的颗粒度所决定包括:
接收端判断上行信道测量反馈的预编码颗粒度大小,将预编码颗粒度大小取值为上行信道测量反馈的预编码颗粒度大小。
预编码颗粒度大小由接收端调度占用的资源大小从多种可选的预编码颗粒度大小中选择一种预编码颗粒度大小,例如:
接收端选择的预编码颗粒度大小为小于接收端调度占用的资源大小,且为多种可选的颗粒度中最大的颗粒度值。
当接收端调度占用的资源大小不能被所述接收端选择的预编码颗粒度大小整除时,剩余的资源块选用颗粒度为1。
例如,具体过程包括以下步骤:
(a)收发端约定确定几种颗粒度,用户根据调度的资源采用合适的颗粒度,如所有可选颗粒度为1,2,3;
(b)用户根据自己所占资源选择可用的最大的颗粒度,如用户调度资源为5,则可用的最大颗粒度为3
(c)如果调度的资源块不能被步骤2中的颗粒度整除,则剩余的资源块选用颗粒度为1,或者选择适合剩余资源块的最大颗粒度2。
由于上述准则为收发双方约定的,因此任何一方均可以根据上述准则得到相同的颗粒度大小。
作为上述设备的实施例,发送模块120通过RRC信令通知接收端预编码颗粒度指示的大小包括以下任意一种方式:RRC信令在指示当前传输模式的同时RRC信令指示当前发送模式下预编码颗粒度的大小;首先RRC信令指示发送端当前的发送模式,然后RRC信令指示当前发送模式下预编码颗粒度的大小,两条信令指示独立控制。
对于RRC信令在指示当前传输模式的同时RRC信令指示当前发送模式下预编码颗粒度的大小,举例如下:
(A1)当前模式的预编码颗粒度大小,由RRC信令在指示当前传输模式的同时指示预编码颗粒度的大小;预编码颗粒度的指示信息可以是具体的PRB个数或者对应于PRB个数的等级;比如可以在RRC信令中加入2bits信令用于指示预编码颗粒度,当用户占用6个PRB时,00、01、10、11分别代表预编码颗粒度为1、2、3、6;当用户占用20个PRB时,00、01、10、11分别代表预编码颗粒度为1、2、5、10;或者每个信息代表一个PRB等级,各个等级对应用户占用PRB的公约数;
(A2)如果调度的PRB个数不能被预编码颗粒度整除,则最后多余的PRB可以与上一块预编码物理资源统一预编码,或者多余PRB独立进行预编码。
对于首先RRC信令指示发送端当前的发送模式,然后RRC信令指示当前发送模式下预编码颗粒度的大小,两条信令指示独立控制,举例如下:
(B 1)首先由RRC信令指示接收端当前的发送模式;
(B2)然后再用RRC信令指示接收端当前的预编码颗粒度大小,两条信令指示独立控制;预编码颗粒度的指示信息可以是具体的PRB个数或者对应于PRB个数的等级;比如可以在RRC信令中加入2bits信令用于指示预编码颗粒度,当用户占用6个PRB时,00、01、10、11分别代表预编码颗粒度为1、2、3、6;当用户占用20个PRB时,00、01、10、11分别代表预编码颗粒度为1、2、5、10;或者每个信息代表一个PRB等级,各个等级对应用户占用PRB的公约数;
(B3)如果调度的PRB个数不能被预编码颗粒度整除,则最后多余的PRB可以与上一块预编码物理资源统一预编码,或者多余PRB独立进行预编码。
作为上述设备的实施例,发送模块120通过控制信令指示通知接收端预编码颗粒度指示的大小包括以下任意一种方式:
发送模块120通过物理下行控制信道PDCCH在下行控制信息DCI格式域中增加相应的控制信息用于指示通知接收端预编码颗粒度指示的大小;发送模块120确定预编码颗粒度后通过PDCCH增加相应的控制信息用于指示通知接收端预编码颗粒度指示的大小。
具体举例如下:
(C1)在控制信息中增加某些信令比特指示预编码颗粒度大小。
对于下行传输,基站可以通过PDCCH在DCI格式域中增加某些比特进行通知;
对于上行传输,可以是终端确定预编码颗粒度后通过PUCCH增加相应控制信息比特进行通知,或者基站确定预编码颗粒度后通过PDCCH增加相应控制信息比特进行通知;
具体的比特大小和不同取值所指示的内容需要根据当前带宽、用户占用带宽和所有颗粒度的取值范围等因素来决定。预编码颗粒度的指示信息可以是具体的PRB个数或者对应于PRB个数的等级;
例如,可以在下行DCI格式中加入2bits信令用于指示预编码颗粒度,当用户占用6个PRB时,00、01、10、11分别代表预编码颗粒度为1、2、3、6;当用户占用20个PRB时,00、01、10、11分别代表预编码颗粒度为1、2、5、10;或者每个信息代表一个PRB等级,各个等级对应用户占用PRB的公约数。
(C2)如果调度的PRB个数不能被预编码颗粒度整除,则最后多余的PRB可以与上一块预编码物理资源统一预编码,或者多余PRB独立进行预编码。
本发明上述实施例公开当技术方案,既适用于上行传输也适用于下行传输,可以用于单流或者多流波束预编码,只要处于波束预编码模式下,均可与利用本方法提出的技术方案进行波束预编码颗粒度的指示。本发明上述实施例中的发送设备包括但不限于基站或终端。
本发明的实施例提出的技术方案,通过收发端协调商定预编码颗粒度的大小,解决MIMO系统中预编码颗粒度的指示问题,从而提高用户接收信号质量,降低小区间的干扰,有效提高系统容量和边缘用户频谱效率。本发明的实施例提出的上述方案,对现有系统的改动很小,不会影响系统的兼容性,而且实现简单、高效。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方法携带的全部或部分步骤是可以通过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完成,所述的程序可以存储于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该程序在执行时,包括方法实施例的步骤之一或其组合。
另外,在本发明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模块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模块中。上述集成的模块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模块的形式实现。所述集成的模块如果以软件功能模块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也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
上述提到的存储介质可以是只读存储器,磁盘或光盘等。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18)

1.一种预编码颗粒度指示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发送端和接收端根据发送模式约定预编码颗粒度指示的准则;
所述发送端根据所述准则确定预编码颗粒度大小并以所述预编码颗粒度大小发送预编码数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编码颗粒度指示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约定预编码颗粒度指示的准则包括以下任意一种方式:
固定的预编码颗粒度大小;
预编码颗粒度大小由当前系统的带宽和接收端占用的带宽所决定;
预编码颗粒度大小由信道测量反馈的颗粒度所决定;
预编码颗粒度大小由接收端调度占用的资源大小从多种可选的预编码颗粒度大小中选择一种预编码颗粒度大小。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预编码颗粒度指示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预编码颗粒度大小由信道测量反馈的颗粒度所决定包括:
所述接收端判断上行信道测量反馈的预编码颗粒度大小,将所述预编码颗粒度大小取值为上行信道测量反馈的预编码颗粒度大小。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预编码颗粒度指示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预编码颗粒度大小由接收端调度占用的资源大小从多种可选的预编码颗粒度大小中选择一种预编码颗粒度大小包括:
所述接收端选择的预编码颗粒度大小为小于接收端调度占用的资源大小,且为多种可选的颗粒度中最大的颗粒度值。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预编码颗粒度指示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接收端调度占用的资源大小不能被所述接收端选择的预编码颗粒度大小整除时,剩余的资源块选用颗粒度为1。
6.一种预编码颗粒度指示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发送端通过无线资源控制RRC信令通知接收端预编码颗粒度指示的大小;
所述发送端根据所述RRC信令确定预编码颗粒度大小并以所述预编码颗粒度大小发送预编码数据。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预编码颗粒度指示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发送端通过RRC信令通知接收端预编码颗粒度指示的大小包括以下任意一种方式:
RRC信令在指示当前传输模式的同时RRC信令指示当前发送模式下预编码颗粒度的大小;
首先RRC信令指示发送端当前的发送模式,然后RRC信令指示当前发送模式下预编码颗粒度的大小,两条信令指示独立控制。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预编码颗粒度指示的方法,其特征在于,RRC信令指示当前发送模式下预编码颗粒度的大小包括:
所述RRC信令的指示信息为预编码颗粒度具体的物理资源块PRB个数或者对应的PRB个数的等级。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预编码颗粒度指示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接收端调度占用的资源大小不能被RRC信令指示的预编码颗粒度大小整除时,则剩余的PRB与上一块预编码物理资源统一预编码,或者剩余的PRB独立进行预编码。
10.一种预编码颗粒度指示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发送端通过控制信令指示通知接收端预编码颗粒度指示的大小;
所述发送端确定预编码颗粒度大小并以所述预编码颗粒度大小发送预编码数据。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预编码颗粒度指示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发送端通过控制信令指示通知接收端预编码颗粒度指示的大小包括以下方式:
发送端通过物理下行控制信道PDCCH在下行控制信息DCI格式域中增加相应的控制信息用于指示通知接收端预编码颗粒度指示的大小。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预编码颗粒度指示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增加相应的控制信息用于指示通知接收端预编码颗粒度指示的大小包括:
所述控制信息为预编码颗粒度具体的PRB个数或者对应的PRB个数的等级。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预编码颗粒度指示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接收端调度占用的资源大小不能被所述控制信息指示的预编码颗粒度大小整除时,则剩余的PRB与上一块预编码物理资源统一预编码,或者剩余的PRB独立进行预编码。
14.一种发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预编码颗粒度选择模块以及发送模块,
所述预编码颗粒度选择模块用于确定预编码颗粒度大小;
所述发送模块用于以所述预编码颗粒度选择模块确定的预编码颗粒度大小发送预编码数据。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发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预编码颗粒度选择模块用于确定预编码颗粒度大小包括以下任意一种方式:
发送端和接收端根据发送模式约定预编码颗粒度指示的准则;
所述发送模块通过无线资源控制RRC信令通知接收端预编码颗粒度指示的大小;
所述发送模块通过控制信令指示通知接收端预编码颗粒度指示的大小。
16.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发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发送端和接收端根据发送模式约定预编码颗粒度指示的准则包括以下任意一种方式:
固定的预编码颗粒度大小;
预编码颗粒度大小由当前系统的带宽和接收端占用的带宽所决定;
预编码颗粒度大小由信道测量反馈的颗粒度所决定;
预编码颗粒度大小由接收端调度占用的资源大小从多种可选的预编码颗粒度大小中选择一种预编码颗粒度大小。
17.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发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发送模块通过RRC信令通知接收端预编码颗粒度指示的大小包括以下任意一种方式:
RRC信令在指示当前传输模式的同时RRC信令指示当前发送模式下预编码颗粒度的大小;
首先RRC信令指示发送端当前的发送模式,然后RRC信令指示当前发送模式下预编码颗粒度的大小,两条信令指示独立控制。
18.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发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发送模块通过控制信令指示通知接收端预编码颗粒度指示的大小包括以下方式:
所述发送模块通过物理下行控制信道PDCCH在下行控制信息DCI格式域中增加相应的控制信息用于指示通知接收端预编码颗粒度指示的大小。
CN 200910087420 2009-06-22 2009-06-22 一种信息指示的方法及装置 Active CN10193144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0910087420 CN101931442B (zh) 2009-06-22 2009-06-22 一种信息指示的方法及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0910087420 CN101931442B (zh) 2009-06-22 2009-06-22 一种信息指示的方法及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931442A true CN101931442A (zh) 2010-12-29
CN101931442B CN101931442B (zh) 2013-07-31

Family

ID=4337039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200910087420 Active CN101931442B (zh) 2009-06-22 2009-06-22 一种信息指示的方法及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1931442B (zh)

Cited By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3033919A1 (zh) * 2011-09-09 2013-03-14 富士通株式会社 数据传输方法、系统、发射机和接收机
WO2013131491A1 (zh) * 2012-03-08 2013-09-1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数据传输方法及系统、基站和用户设备
CN103718491A (zh) * 2011-09-19 2014-04-09 富士通株式会社 数据传输方法、系统、发射机和接收机
CN103905141A (zh) * 2012-12-26 2014-07-02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物理下行共享信道的信道估计方法、系统及设备
CN103974427A (zh) * 2013-01-31 2014-08-0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资源分配的方法、装置和一种通信系统
CN104104472A (zh) * 2013-04-10 2014-10-15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保证预编码后信道连续性的方法、基站和ue
CN108270522A (zh) * 2016-12-30 2018-07-10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确认信息的处理方法及装置
WO2018132944A1 (zh) * 2017-01-17 2018-07-26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信号传输方法和设备
WO2018177022A1 (zh) * 2017-03-31 2018-10-04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预编码颗粒度的确定方法和装置
WO2020087267A1 (zh) * 2018-10-30 2020-05-07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处理方法、终端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1817798A (zh) * 2019-04-11 2020-10-2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信道测量方法和通信装置
WO2021031982A1 (zh) * 2019-08-16 2021-02-2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发送方法、数据接收方法及装置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8009157A1 (en) * 2006-06-20 2008-01-24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Method for reducing feedback information overhead in precoded mimo-ofdm systems
CN101242216A (zh) * 2007-02-06 2008-08-13 北京三星通信技术研究有限公司 无线通信系统中下行控制信令的传输设备和方法
CN101296207A (zh) * 2007-04-28 2008-10-2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控制信令的传输方法、网络侧设备以及终端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8009157A1 (en) * 2006-06-20 2008-01-24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Method for reducing feedback information overhead in precoded mimo-ofdm systems
CN101242216A (zh) * 2007-02-06 2008-08-13 北京三星通信技术研究有限公司 无线通信系统中下行控制信令的传输设备和方法
CN101296207A (zh) * 2007-04-28 2008-10-2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控制信令的传输方法、网络侧设备以及终端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MKENT: "Consideration for CQI and Precoding Feedback Granularity for MIMO Operation in E-UTRAN", 《3GPP TSG-RAN WG1 #48BIS R1-071513》 *

Cited By (2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344160B2 (en) 2011-09-09 2016-05-17 Fujitsu Limited Data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system, transmitter, and receiver
WO2013033919A1 (zh) * 2011-09-09 2013-03-14 富士通株式会社 数据传输方法、系统、发射机和接收机
CN103718584A (zh) * 2011-09-09 2014-04-09 富士通株式会社 数据传输方法、系统、发射机和接收机
CN103718491A (zh) * 2011-09-19 2014-04-09 富士通株式会社 数据传输方法、系统、发射机和接收机
CN103718491B (zh) * 2011-09-19 2016-09-21 富士通株式会社 数据传输方法、系统、发射机和接收机
US9641296B2 (en) 2012-03-08 2017-05-02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Data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system, base station and user equipment
WO2013131491A1 (zh) * 2012-03-08 2013-09-1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数据传输方法及系统、基站和用户设备
CN103905141A (zh) * 2012-12-26 2014-07-02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物理下行共享信道的信道估计方法、系统及设备
CN103905141B (zh) * 2012-12-26 2018-09-25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物理下行共享信道的信道估计方法、系统及设备
CN103974427A (zh) * 2013-01-31 2014-08-0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资源分配的方法、装置和一种通信系统
CN104104472A (zh) * 2013-04-10 2014-10-15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保证预编码后信道连续性的方法、基站和ue
CN104104472B (zh) * 2013-04-10 2019-05-21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保证预编码后信道连续性的方法、基站和ue
US10038527B2 (en) 2013-04-10 2018-07-31 Zte Corporation Method for ensuring channel continuity after precoding, base station, UE, and computer readable storage medium
CN108270522A (zh) * 2016-12-30 2018-07-10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确认信息的处理方法及装置
CN108270522B (zh) * 2016-12-30 2022-04-29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确认信息的处理方法及装置
RU2728536C1 (ru) * 2017-01-17 2020-07-30 Гуандун Оппо Мобайл Телекоммьюникейшнз Корп., Лтд. Способ и устройство передачи сигнала
TWI733971B (zh) * 2017-01-17 2021-07-21 大陸商Oppo廣東移動通信有限公司 信號傳輸方法和設備
CN110050412A (zh) * 2017-01-17 2019-07-23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信号传输方法和设备
EP3570452A4 (en) * 2017-01-17 2019-12-25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SIGNAL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WO2018132944A1 (zh) * 2017-01-17 2018-07-26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信号传输方法和设备
US10771133B2 (en) 2017-01-17 2020-09-08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Signal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WO2018177022A1 (zh) * 2017-03-31 2018-10-04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预编码颗粒度的确定方法和装置
CN108667492B (zh) * 2017-03-31 2020-07-17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预编码颗粒度的确定方法和装置
CN108667492A (zh) * 2017-03-31 2018-10-16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预编码颗粒度的确定方法和装置
WO2020087267A1 (zh) * 2018-10-30 2020-05-07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处理方法、终端设备及存储介质
US11792683B2 (en) 2018-10-30 2023-10-17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Method for data processing, terminal device, and storage medium
CN111817798A (zh) * 2019-04-11 2020-10-2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信道测量方法和通信装置
CN111817798B (zh) * 2019-04-11 2022-04-1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信道测量方法和通信装置
WO2021031982A1 (zh) * 2019-08-16 2021-02-2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发送方法、数据接收方法及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931442B (zh) 2013-07-3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931442B (zh) 一种信息指示的方法及装置
US11223406B2 (e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device an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method
JP6082408B2 (ja) モバイル通信システムにおいて伝送ポイントを制御するための装置、方法、およびコンピュータ・プログラム
JP5469250B2 (ja) 分散アンテナシステム、および同システムにおける無線通信方法
JP6038317B2 (ja) Ri報告を制御するための方法および装置
CN101989873B (zh) 上行控制信道的传输方法及装置
KR20110048226A (ko) 네트워크 다중 입출력 시스템에서 협력 멀티 포인트 송신을 위한 동적 채널 피드백 제어 방법
KR20130032797A (ko) 협력 통신 시스템을 위한 피드백 송수신 방법 및 장치
CN103503352A (zh) 在无线通信中使用干扰预测提高信道质量指示反馈准确度的系统和方法
WO2016023227A1 (zh) 资源配置方法、装置以及通信系统
JP2015525488A (ja) ワイヤレス通信システムにおける方法及び構成
US10420137B2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signal density reduction in the frequency domain
US9083490B2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mitigating inter-cell interference in multiple antenna system
CN103339873A (zh) 多节点系统中的信道状态信息反馈方法和装置
CN110612736B (zh) 通信装置,基站,方法和记录介质
CN105338634A (zh) 资源调度方法、基站和用户设备
US20160143029A1 (en) Base station device, terminal device, and communication method
CN105812033A (zh) 信道状态信息反馈的方法和系统
CN104221301A (zh) 用于在移动通信系统中发送和接收反馈信号的方法和装置
CN110024462A (zh) 基于动态时分双工的传输装置、方法以及通信系统
CN113348634A (zh) 多天线面板上行链路通信
EP3637651A1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AU2019443559B2 (en) Transmission of reference signals from a terminal device
JP7153066B2 (ja) チャネルの周波数ホッピングの決定方法及び装置、コンピュータ記憶媒体
JP6130719B2 (ja) プリコーディング方法、システムおよび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ASS Succession or assignment of patent right

Owner name: INST OF TELECOMMUNIC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GOY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OWNER: DATANG MOBILE COMMUNICATION EQUIPMENT CO., LTD.

Effective date: 20110402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COR Change of bibliographic data

Free format text: CORRECT: ADDRESS; FROM: 100083 NO. 29, XUEYUAN ROAD, HAIDIAN DISTRICT, BEIJING TO: 100191 NO. 40, XUEYUAN ROAD, HAIDIAN DISTRICT, BEIJING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10402

Address after: 100191 Haidian District, Xueyuan Road, No. 40,

Applicant after: CHINA ACADEMY OF TELE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Address before: 100083 Haidian District, Xueyuan Road, No. 29,

Applicant before: DATANG MOBILE COMMUNICATIONS EQUIPMENT Co.,Ltd.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100191 No. 40, Haidian District, Beijing, Xueyuan Road

Patentee after: CHINA ACADEMY OF TELE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Address before: 100191 No. 40, Haidian District, Beijing, Xueyuan Road

Patentee before: CHINA ACADEMY OF TELE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10611

Address after: 100085 1st floor, building 1, yard 5, Shangdi East Road, Haidian District, Beijing

Patentee after: DATANG MOBILE COMMUNICATIONS EQUIPMENT Co.,Ltd.

Address before: 100191 No. 40, Haidian District, Beijing, Xueyuan Road

Patentee before: CHINA ACADEMY OF TELE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