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475357A - 内裤 - Google Patents
内裤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2475357A CN102475357A CN2011103907587A CN201110390758A CN102475357A CN 102475357 A CN102475357 A CN 102475357A CN 2011103907587 A CN2011103907587 A CN 2011103907587A CN 201110390758 A CN201110390758 A CN 201110390758A CN 102475357 A CN102475357 A CN 102475357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ora terminalis
- mentioned
- support
- underpants
- cloth sheets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Undergarments, Swaddling Clothes, Handkerchiefs Or Underwear Materia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内裤。该内裤包括能够支承穿戴者的男性局部的支承部,并且提高了支承部的支承性及男性局部的稳定感。该内裤包括前身大片、后身大片、配置在上述前身大片和后身大片之间且能够支承穿戴者的男性局部的支承部(S),其中,利用在一端(一端部(E1、F1))缝合起来的第1布料片(A)、第2布料片(B)构成上述支承部(S),并且,将上述一端(一端部(E1、F1))形成为大致直角等腰三角形状。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内裤,更具体地讲是涉及一种包括能够支承穿戴者的男性局部的支承部的内裤。
背景技术
以往,在男性用的内裤中,鉴于期望男性局部的稳定感的使用者,提出了一种在前身大片和后身大片之间配置能够支承男性局部的支承部的技术(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在专利文献1所述的技术中,由与内裤主体不同的布料(例如具有透气性、吸汗性等功能的布料)制作支承部,并向构成支承部的左右衬布的外缘部中插入松紧带来使外缘部收缩,从而将整体形成为碗状,在其中收容穿戴者的男性局部来稳定地支承。
专利文献1:日本实用新型注册第3139306号公报(段落0015、0016,图2、3等)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但是,为了稳定地支承男性局部,期望将支承部做成与男性局部的形状相适应的形状,但仅通过如上所述地利用松紧带的收缩而将支承部形成为碗状,难以成为这样的形状。因此,在专利文献1所述的技术中,有可能无法可靠且稳定地支承男性局部,在提高支承部的支承性及男性局部的稳定感方面,还存在改善的余地。
因而,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解决上述课题,提供一种包括能够支承穿戴者的男性局部的支承部、并且提高了支承部的支承性及男性局部的稳定感的内裤。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为了解决上述目的,在技术方案1中,提供一种内裤,该内裤包括前身大片、后身大片、配置在上述前身大片和后身大片之间且能够支承穿戴者的男性局部的支承部,其中,由在一端被缝合起来的第1布料片、第2布料片构成上述支承部,并且,将上述一端形成为大致直角等腰三角形状。
在技术方案2的内裤中,将上述大致直角等腰三角形状中应形成顶角的部位形成为圆弧状。
在技术方案3的内裤中,上述第2布料片包括自上述大致直角等腰三角形状的底边与之连续地形成的大致梯形形状部,并且,使上述第2布料片的应形成大致梯形形状部的腰的部位弯曲。
在技术方案4的内裤中,将上述第1、第2布料片中形成为上述圆弧状的部位的弦的长度设定为规定值。
在技术方案5的内裤中,上述穿戴者为标准体型时,上述规定值为5.5cm或者其附近的值。
在技术方案6的内裤中,将上述第1、第2布料片的形成为上述圆弧状的部位缝合起来,形成成为大致半球形状的空间,并将上述空间的直径设定为第2规定值。
在技术方案7的内裤中,上述穿戴者为标准体型时,上述第2规定值为3.5cm或者其附近的值。
在技术方案8的内裤中,上述第1布料片包括自上述大致直角等腰三角形状的底边与之连续地形成的大致梯形形状部,并且,将上述第1布料片的大致梯形形状部形成为随着自上述大致直角等腰三角形状的底边离开而扩宽。
在技术方案9的内裤中,在上述前身大片和上述支承部中分别形成前开部。
在技术方案10的内裤中,在上述前身大片中形成具有贴边的前开部,并且,沿着上述前开部的贴边的端部缝合上述支承部。
在技术方案11的内裤中,由具有伸缩性的原材料制作上述支承部。
发明的效果
在技术方案1的内裤中,利用在一端缝合起来的第1、第2布料片构成上述支承部,并将上述一端形成为大致直角等腰三角形状,因此,能够将第1布料片、第2布料片的一端的缝合部附近形成为与男性局部的形状相适应的形状、具体地讲是凸形状(锥体形状),通过在其内部的空间(space)中收容男性局部,能够可靠且稳定地支承男性局部,由此,能够提高支承部的支承性和男性局部的稳定感。
另外,在本说明书中,“内裤”用作内衣(inner wear)的意思。另外,在本说明书中,“男性局部”是指男性的外生殖器,基本上以统称阴茎和阴囊的意思来使用。
在技术方案2的内裤中,将大致直角等腰三角形状中应形成顶角的部位形成为圆弧状,因此,除上述效果之外,还能够将形成于第1布料片、第2布料片的一端的缝合部附近的凸形状的顶点部分做成与男性局部的形状更加适应的形状、具体地讲是带有圆度的形状,由此,支承部能够贴合男性局部地更加可靠且稳定地进行支承。
在技术方案3的内裤中,第2布料片包括自大致直角等腰三角形状的底边与之连续地形成的大致梯形形状部,并且,使第2布料片的应形成大致梯形形状部的腰的部位弯曲,具体地讲,使第2布料片位于跨间部时接触于穿戴者的腿(大腿)的部位弯曲,因此,除上述效果之外,还能够将第2布料片形成为沿着腿根的形状,由此,不会产生由安装支承部引起的鼓胀感等。
在技术方案4的内裤中,将第1布料片、第2布料片中形成为圆弧状的部位的弦的长度设定为规定值,因此,除了技术方案2、3所述的效果之外,例如通过将规定值设定为与穿戴者的体型相应的值,能够将形成在第1布料片、第2布料片的一端的缝合部附近的凸形状的顶点部分做成与男性局部的形状更加适应的形状。由此,支承部能够贴合男性局部地可靠且稳定地进行支承,从而能够进一步提高支承部的支承性和男性局部的稳定感。
在技术方案5的内裤中,在穿戴者为标准体型时,规定值为5.5cm或者其附近的值,因此,能够可靠地得到技术方案4所述的效果。
另外,在本说明书中,“标准体型”的意思是指根据JIS(日本工业标准)将穿戴者的体型分类(区分)为S、M、L尺寸等时,相当于M尺寸的体型。具体地讲,M尺寸是包含成人男子的身高、胸围、腰围的平均值的尺寸,其中心值规定为身高170cm、胸围92cm、腰围80cm。
在技术方案6的内裤中,将第1布料片、第2布料片的形成为圆弧状的部位缝合起来,形成呈大致半球形状的空间,并将该空间的直径设定为第2规定值,因此,除了技术方案2~5所述的效果之外,例如通过将第2规定值设定为与穿戴者的体型相应的值,在上述空间中收容男性局部时,支承部能够贴合男性局部地可靠且稳定地进行支承,从而能够进一步提高支承部的支承性和男性局部的稳定感。
在技术方案7的内裤中,在将穿戴者作为标准体型时,第2规定值为3.5cm或者其附近的值,因此,能够可靠地得到技术方案6所述的效果。
在技术方案8的内裤中,第1布料片包括自大致直角等腰三角形状的底边与之连续地形成的大致梯形形状部,并且,将第1布料片的大致梯形形状部形成为随着自大致直角等腰三角形状的底边离开而扩宽,换言之,构成为使第1布料片的大致梯形形状部的面积增加,因此除上述效果之外,虽然支承部的贴合性稍稍降低,但是柔软性优良,从而,能够更加可靠且稳定地支承男性局部,由此,能够进一步提高男性局部的稳定感。
在技术方案9的内裤中,在前身大片和支承部上分别形成前开部,因此,除上述效果之外,在排尿时能够容易地将男性局部从前开部取出,从而能够迅速地进行排尿动作。
在技术方案10的内裤中,在前身大片中形成具有贴边的前开部,并且,沿着前开部的贴边的端部缝合支承部,因此,除了技术方案1~8所述的效果之外,还能够迅速地进行排尿动作。即,在排尿时将手从前开部插入时,若支承部和前开部的贴边的端部未缝合,则有可能手卡于它们之间产生的间隙中而导致取出男性局部要花费功夫,但通过如上所述地构成,没有形成那样的间隙,手不会卡住,因此,能够容易地取出男性局部,从而能够迅速地进行排尿动作。
在技术方案11的内裤中,利用具有伸缩性的原材料制作支承部,因此,除上述效果之外,支承部能够更加贴合男性局部地可靠且稳定地进行支承,从而能够有效地提高支承部的支承性和男性局部的稳定感。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第1实施例的内裤的主视图。
图2是图1所示的内裤的后视图。
图3是从里侧看图1所示的左身大片和右身大片的剪裁形状(布料片)的俯视图。
图4是将图1所示的支承部放大而从里侧看到的放大俯视图和放大左侧视图。
图5是从外侧看图4所示的支承部的主视图。
图6是从外侧左前方看图4所示的支承部的立体图。
图7是从里侧正面上方看图4所示的支承部的立体图。
图8是从右侧面看图4所示的支承部的立体图。
图9是表示图4所示的第1布料片、第2布料片的剪裁形状的俯视图。
图10是表示将图3所示的左身大片和右身大片的一部分缝合并在其上缝装有支承部的状态的展开图。
图11表示形成有内裤的穿入口和左右裤脚口的状态,是透视支承部附近的立体图。
图12是正上方看图11所示的内裤的完成状态的俯视图。
图13是将图1所示的内裤与人体轮廓相对比地表示的右侧视图和主视图。
图14是本发明第2实施例的内裤的主视图。
图15是将图14所示的支承部放大而从里侧看到的、与图4同样的放大俯视图和放大左侧视图。
图16是表示图15所示的第1、第2布料片的剪裁形状的、与图9同样的俯视图。
图17是残留图14所示的内裤的腰松紧带和裤脚处理而从正上方看到的、与图12同样的俯视图。
图18是将图14所示的内裤与人体轮廓相对比地表示的、与图13同样的右侧视图和主视图。
图19是本发明第3实施例的内裤的主视图。
图20是从里侧看图19所示的左身大片和右身大片的剪裁形状(布料片)的、与图3同样的俯视图。
图21是将图19所示的支承部放大而从里侧看到的、与图4同样的放大俯视图和放大左侧视图。
图22是表示图21所示的第1、第2布料片的剪裁形状的、与图9同样的俯视图。
图23是表示将图20所示的左身大片和右身大片的一部分缝合起来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24是表示将图23所示的左右身大片展开并重叠第1布料片的状态的展开图。
图25是从里侧看图24所示的左右身大片时的展开图。
图26是从外侧看图25所示的左右身大片的展开图。
图27是图26中的XXVII-XXVII剖视图。
图28是残留图19所示的内裤的腰松紧带和裤脚处理而从正上方看到的、与图12同样的俯视图。
图29是本发明第4实施例的内裤的主视图。
图30是图29所示的内裤的后视图。
图31是从里侧看图29所示的左右身大片的剪裁形状(布料片)的、与图20同样的俯视图。
图32是从里侧看图29所示的左右前身大片的剪裁形状(布料片)的俯视图。
图33是本发明第5实施例的内裤的主视图。
图34是图33所示的内裤的后视图。
图35是从外侧看图33所示的左前身大片和右前身大片的剪裁形状(布料片)的俯视图。
图36是从外侧看图33等所示的左身大片和右身大片的剪裁形状(布料片)的俯视图。
图37是将图33所示的支承部放大而从里侧看到的、与图4同样的放大俯视图和放大左侧视图。
图38是表示图37所示的第1、第2布料片的剪裁形状的、与图9同样的俯视图。
图39是表示将图37所示的支承部重叠于右前身大片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40是表示将图39所示的支承部和右前身大片重合于左前身大片的状态的、与图39同样的立体图。
图41是将图40所示的左右前身大片翻过来而从外侧观察的立体图。
图42是图41中的XLII-XLII剖视图。
图43是从外侧观察在图41所示的左右前身大片和支承部上缝合有左右身大片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44是将图43所示的状态翻过来时的支承部附近的局部立体图。
图45是从正上方观察图43所示的内裤的完成状态的、与图12同样的俯视图。
图46是本发明第6实施例的内裤的主视图。
图47是图46所示的内裤的后视图。
图48是图46所示的内裤的右侧视图。
图49是从外侧看图46等所示的左前身大片、右前身大片和后身大片的剪裁形状(布料片)的俯视图。
图50是将图46等所示的支承部和裆部放大而从里侧观察的、与图4同样的放大俯视图和放大左侧视图。
图51是表示构成图50所示的支承部和裆部的第1布料片、第2布料片等的剪裁形状的、与图9同样的俯视图。
图52是从左前方观察图50所示的裆部和支承部重合之前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53是从左后方观察图52所示的裆部和支承部重合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54是残留图46所示的内裤的腰松紧带和裤脚处理而从正上方观察的、与图12同样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根据附图说明用于实施本发明的内裤的方式。
实施例1
图1是本发明第1实施例的内裤的主视图,图2是图1所示的内裤的后视图。
在图1及图2中,附图标记P1表示内裤。内裤P1由左身大片L、右身大片R、配置在内裤内部且能够支承男性局部的支承部S(在图1、图2中无法看到,因此用虚线表示)、及缝合在穿入口(腰线)W的腰松紧带WG构成,是主要供男性穿戴的前闭运动短裤型的内裤。
图3是从里侧观察图1、图2所示的左身大片L和右身大片R的剪裁形状(布料片)的俯视图。另外,在该说明书中,左右或者前后等记载的意思是指在穿戴的状态下对于本人来说的左右方向或者前后方向。另外,在该说明书中,“外”的意思是指在穿戴的内裤中露出的部分或者不与人体接触的部分,“里”的意思是指被包覆的部分或者与人体接触的部分。
如图3所示,左右身大片L、R是一对身大片且被剪裁为左右大致对称形状而成,并且,也利用能够伸缩的原材料、例如含有氨纶的针织品及与Y衬衫布料同样的布帛布料来制作,左身大片L包括之后成为穿入口W的一部分的作为直线边的上端缘1-2-3、之后成为后中心线的作为直线边的侧端缘3-4、之后成为后胯裆并向布料内侧弯曲而成的端缘4-5、之后成为左裤脚口HL的作为曲线边的下端缘5-6-7、之后与端缘4-5缝合而成为后胯裆的作为曲线边的端缘7-8、之后与右身大片R所对应的端缘(具体地讲是端缘8’-9’)缝合而成为前胯裆的作为曲线边的端缘8-9、及之后成为前中心线的作为直线边的侧端缘9-1。
右身大片R与上述左身大片L的说明大致相当,因此,对相同的附图标记标注撇号(’)进行说明。右身大片R包括之后成为穿入口W的一部分的作为直线边的上端缘1’-2’-3’、之后与侧端缘3-4缝合而成为后中心线的作为直线边的侧端缘3’-4’、之后成为后胯裆且向布料内侧弯曲而成的端缘4’-5’、之后成为右裤脚口HR的作为曲线边的下端缘5’-6’-7’、之后与端缘4’-5’缝合而成为后胯裆的作为曲线边的端缘7’-8’、之后与左身大片L所对应的端缘8-9缝合而成为前胯裆的作为曲线边的端缘8’-9’、及之后与侧端缘9-1缝合而成为前中心线的作为直线边的侧端缘9’-1’。另外,在图3中,以单点划线表示的线段2-6表示内裤P1完成时的左肋线部分,线段2’-6’表示右肋线部分。
在如上所述地构成的左身大片L中,以线1-2-6-7-8-9-1划分的部位相当于左前身大片FL,以线2-3-4-5-6-2划分的部位相当于左后身大片BL。在右身大片R中也同样,以线1’-2’-6’-7’-8’-9’-1’划分的部位相当于右前身大片FR,以线2’-3’-4’-5’-6’-2’划分的部位相当于右后身大片BR。因而,在内裤P1完成时,由左前身大片FL和右前身大片FR形成内裤P1的前身大片,并且,由左后身大片BL和右后身大片BR形成后身大片。
图4是将支承部S放大而从里侧观察的放大俯视图(图4-1)和放大左侧视图(图4-2)。另外,图5是从外侧观察安装于内裤P1之前的支承部S的主视图,图6是从外侧左前方看支承部S的立体图,图7是从里侧正面上方看支承部S的立体图,图8是从右侧面看支承部S的立体图。
如图4~图8所示,支承部S由多片(具体地讲是两片)布料片构成,详细地讲是由在一端被缝合起来的第1布料片A、第2布料片B构成。各布料片A、B均利用具有伸缩性、透气性的原材料、由织物构成的针织品原材料、更具体地讲是网眼构造的原材料等来制作。
图9是表示该第1布料片A、第2布料片B的剪裁形状的俯视图。
如图9所示,第1布料片A由之后与第2布料片B缝合的一端部E1、及与一端部E1连续地形成并在之后缝装于内裤主体的另一端部E2构成。另外,第2布料片B由之后与第1布料片A的一端部E1缝合的一端部F1、及与一端部F1连续地形成并在之后缝装于内裤主体的另一端部F2构成。
第1布料片A的一端部E1利用由作为直线边的端缘20-21、形成为圆弧状的端缘21-22-23、作为直线边的端缘23-24、与另一端部E2相连的线段24-20划分的部位构成。端缘20-21和端缘23-24被设定为其长度大致相等。另外,在端缘20-21、端缘23-24中,如假想线所示,它们的外形线的延长线所成的角度HA1约为90度(大致直角)。另外,在该说明书中,记载为“约”或者“大致”的原因在于,也存在根据原材料伸缩性的差异等而略微变化或者变更的情况。
即,一端部E1在俯视中形成为将线段24-20作为底边的大致直角等腰三角形状,并且,在大致直角等腰三角形状中应形成顶角HA1的部位HA形成为圆弧状(凸弧状,线段21-22-23)。另外,在此,直角等腰三角形状的“底边”的意思是指形成90度的顶角的对边。
第1布料片A的另一端部E2由大致梯形形状部构成,该大致梯形形状部自上述大致直角等腰三角形状的底边、即线段24-20与之连续地形成,并且,该大致梯形形状部形成俯视大致梯形形状、准确地讲是大致等腰梯形形状。
详细地讲,另一端部E2由被与一端部E1连续的线段20-24、之后成为支承部S的右侧端缘SRH并相当于大致梯形形状部的腰的作为直线边的端缘24-25、之后缝装于穿入口W且长度被设定为稍稍小于线段20-24的作为直线边的上端缘25-26-27、之后成为支承部S的左侧端缘SLH且相当于大致梯形形状部的腰的作为直线边的端缘27-20划分的部位构成。另外,端缘24-25和端缘27-20被设计为其长度大致相等。
另外,在图9中,在距布料片A、B规定距离的内侧位置表示有与外形线相同形状的线(以下称作“内侧线”),但该内侧线和外侧线之间表示窝边部分。即,为了便于理解,内侧线表示支承部S完成时的完成线,在实际的布料片中并必存在线。
接着,说明第2布料片B,一端部F1形成为与上述第1布料片A的一端部E1大致相同的形状。具体地讲,一端部F1由被作为直线边的端缘30-31、形成为圆弧状的端缘31-32-33、作为直线边的端缘33-34、与另一端部F2连续的线段34-30划分的部位构成。另外,端缘30-31和端缘33-34被设定为其长度大致相等,并且,它们的外形线的延长线所成的角度HB1约为90度(大致直角)。
即,一端部F1也与第1布料片A的一端部E1同样地在俯视中形成为将线段34-30作为底边的大致直角等腰三角形状,并且,在大致直角等腰三角形状中应形成顶角HB1的部位HB形成为圆弧状(凸弧状。线段31-32-33)。
在此,对于在第1、第2布料片A、B中形成为圆弧状的部位、即端缘21-22-23和端缘31-32-33进行详细地说明,各端缘的曲线被设定为曲率大致相等。
另外,考虑到穿戴者的体型(详细地讲是包括穿戴者的男性局部的形状、尺寸等的体型),在第1布料片A、第2布料片B中形成为圆弧状的部位的弦K的长度G1、即端缘21-22-23、端缘31-32-33的弦K的长度G1(准确地讲是各端缘21-22-23、端缘31-32-33中的完成线(内侧线)的弦K的长度G1)被设定为规定值。在穿戴者为标准体型时,规定值为5.5cm或者其附近的值。
另外,在第1布料片A、第2布料片B中,从上述弦K到形成为圆弧状的部位的前端(准确地讲是在各端缘21-22-23、端缘31-32-33中除窝边部分之外的前端,即完成线(内侧线)的前端)22、32的长度G2也被设定为考虑到穿戴者的体型的值,具体地讲,在穿戴者为标准体型时被设定为约1.0cm。
接着说明第2布料片B,另一端部F2包括自一端部F1的大致直角等腰三角形状的底边(线段34-30)与之连续地形成的大致梯形形状部、准确地讲包括在俯视中形成大致等腰梯形形状的大致梯形形状部,并且,大致梯形形状部的应形成腰的部位(以假想线J表示的部位)弯曲地形成。
具体地讲,另一端部F2由被与一端部F1连续的线段30-34、之后成为支承部S的右侧端缘SRH并朝向布料片的内侧弯曲成凸状地形成的端缘34-35-36、之后缝合于内裤P1的后胯裆而成为支承部S的后方端缘SB并且长度被设定为小于线段30-34的作为直线边的下端缘36-37-38、之后成为支承部S的左侧端缘SLH并朝向布料片的内侧弯曲成凸状地形成的端缘38-39-30划分的部位构成。
端缘34-35-36中的、端缘34-35附近形成为大致直线边,并且,端缘34-35和与其连续的一端部F1的端缘33-34所成的角度约为90度。另外,端缘38-39-30也同样。
由以上可知,第1布料片A、第2布料片B分别是以单点划线22-26、单点划线32-37所示的线为布料片的中心,它们以中心线(实际上未必存在线)为基准成大致左右对称形状。
通过将如上所述地构成的第1布料片A、第2布料片B的一端部E1、F1相互缝合,能够做成图4~图8所示的形状的支承部S。
首先,将第1布料片A的一端部E1的端缘(一端)20-21-22-23-24和第2布料片B的端缘(一端)30-31-32-33-34缝合起来。准确地讲,在以端缘20-21和端缘30-31、端缘21-22-23和端缘31-32-33、端缘23-24和端缘33-34重合地定位的同时,将它们缝合起来。
由此,缝合部M附近形成为顶点部分MT带有圆度的凸形状(锥体形状)、具体地讲是大致圆锥体形状Y。另外,通过将第1布料片A、第2布料片B中形成为圆弧状的部位(端缘21-22-23和端缘31-32-33)缝合起来,在其内侧如图4中假想线所示地形成有成为大致半球形状的空间N,该空间N的直径D也考虑到穿戴者的体型而被设定为第2规定值。具体地讲,在穿戴者为标准体型时,第2规定值为3.5cm或者其附近的值。
另外,第1布料片A的一端部E1和第2布料片B的一端部F1为大致相同形状,具体地讲,端缘20-21、端缘23-24和端缘30-31、端缘33-34的长度大致相同,端缘21-22-23和端缘31-32-33的曲率大致相等,因此,如图4-1所示,第1布料片A和第2布料片B的缝合部M形成为在俯视中横穿为横向一条直线。
之后,第1布料片A、第2布料片B的另一端部E2、F2的端缘25-24、端缘34-35-36(即图5等所示的右侧端缘SRH)连续地适当实施窝边处理,使得该窝边部分不会散开,同时薄平松紧带、具体地讲是聚氨酯松紧带以平坦的状态被缝装。同样,对端缘27-20、端缘30-39-38(左侧端缘SLH)也实施窝边处理。另外,通常对另一端部E2的上端缘25-26-27和另一端部F2的下端缘36-37-38(后方端缘SB)也实施窝边处理,从而完成支承部S。
通过这样地构成支承部S,缝合部M附近形成为与穿戴者的体型(即人体的曲线圆度),换言之是与男性局部的形状相适应的凸形状(锥体形状。圆锥体形状Y)。
然后,通过将左右身大片L、R缝合并安装上述支承部S,完成内裤P1。下面对其进行说明。
图10是表示将左身大片L和右身大片R的一部分缝合并在其上缝装有支承部S的状态的展开图,图11表示形成有穿入口W和左右裤脚口HL、HR的状态,是透视支承部S附近的立体图,图12是展开穿入口W地从正上方看图11所示的内裤P1的完成状态的俯视图。另外,在附图中,带括号的数字附图标记表示在图示上看不到的部位。
如图10所示,首先,将左身大片L的端缘8-9-1和右身大片R的端缘8’-9’-1’缝合起来,形成前中心线和前胯裆。接下来,在使支承部S的上端缘25-26-27的中心点26与左右身大片L、R的缝合点1、1’重合地定位之后,将上端缘25-26-27缝装于上端缘2-(1)、(1’)-2’。
之后,如图11、图12所示,将左身大片L的侧端缘3-4和右身大片R的侧端缘3’-4’缝合起来,形成由后中心线和上端缘1-2-3、1’-2’-3’构成的穿入口W。
然后,将左身大片L的端缘4-5和端缘8-7与右身大片R的端缘4’-5’和端缘8’-7’缝合起来,形成后胯裆,换言之是在穿戴者的胯间部的后方缝合而形成缝合部M1,并且,由端缘5-6-7形成左裤脚口HL,由端缘5’-6’-7’形成右裤脚口HR。
在该后胯裆(缝合部M1)上安装支承部S的下端缘36-37-38。具体地讲,如图12明确所示,使支承部S的下端缘36-37-38(后方端缘SB)的中心点37与左右身大片L、R的缝合点4、4’、8、8’重合地定位,并将下端缘36-37-38缝装于由端缘5、7-4、4’、(8)、(8’)-5’、7’构成的后胯裆。
由此,支承部S配置在由左前身大片FL和右前身大片FR构成的前身大片与由左后身大片BL和右后身大片BR构成的后身大片之间。换言之,在支承部S中,第1布料片A位于从穿戴者的腹部到胯间部下方的位置,而第2布料片B位于从胯间部下方到后方的位置。另外,由于支承部S是上端缘25-26-27和下端缘36-37-38(后方端缘SB)缝装于内裤主体(左右身大片L、R)的构造,因此,能够像吊床那样摇动。
另外,图11、图12所示的内裤P1之后在穿入口W上缝装有以往技术的腰松紧带WG,并被实施了下摆处理等。
图13是将包括支承部S的内裤P1与人体轮廓相对比地表示的右侧视图(图13-1)和主视图(图13-2)。另外,在图13中,为了便于理解,用实线表示支承部S,而用虚线表示内裤P1的外形线,用双点划线表示人体轮廓。
由图13可知,支承部S的缝合部M附近形成为沿着穿戴者的体型的形状,换言之是与男性局部Q的形状相适应的、顶点部分MT带有圆度的凸形状(锥体形状。圆锥体形状Y),因此,在穿戴内裤P1时,穿戴者的男性局部Q会自然而然可靠且稳定地收容在圆锥体形状Y的内部空间中。
这样,在第1实施例的内裤P1中,由在一端(一端部E1、F1)被缝合起来的第1布料片A、第2布料片B构成支承部S,并且,将上述一端形成为大致直角等腰三角形状,因此,能够将第1布料片A、第2布料片B的一端的缝合部M附近形成为与男性局部Q的形状相适应的形状,具体地讲是凸形状(锥体形状。圆锥体形状Y),通过在该内部空间(space)中收容男性局部Q,能够可靠且稳定地支承男性局部Q,由此,能够提高支承部S的支承性和男性局部Q的稳定感。
另外,将大致直角等腰三角形状中应形成顶角HA1、HB1的部位HA、HB形成为圆弧状,换言之,将端缘21-22-23和端缘31-32-33形成为圆弧状,因此,能够将形成在第1布料片、第2布料片的一端的缝合部M附近的凸形状(圆锥体形状Y)的顶点部分MT做成与男性局部Q的形状更加适应的形状、具体地讲是带有圆度的形状,由此,支承部S能够贴合男性局部Q地更加可靠且稳定地进行支承。
另外,第2布料片B包括自大致直角等腰三角形状的底边(线段30-34)与之连续地形成的大致梯形形状部(另一端部F2),并且,使应形成大致梯形形状部的腰的部位J弯曲,具体地讲,使在第2布料片B定位于跨间部时接触于穿戴者的腿的部位(端缘34-35-36、端缘38-39-30)弯曲,因此,能够将第2布料片B形成为沿着腿根的形状,由此,不会产生由安装支承部S引起的鼓胀感等。
另外,将第1布料片A、第2布料片B中形成为圆弧状的部位(端缘21-22-23、端缘31-32-33)的弦K的长度G1设定为规定值,因此,例如通过将规定值设定为与穿戴者的体型相应的值,能够将形成在第1布料片、第2布料片一端的缝合部M附近的凸形状(圆锥体形状Y)的顶点部分MT做成与男性局部Q的形状更加适应的形状。由此,支承部S能够贴合男性局部Q地可靠且稳定地进行支承,从而能够进一步提高支承部S的支承性和男性局部Q的稳定感。
另外,在穿戴者为标准体型时,规定值为5.5cm或者其附近的值,因此,能够可靠地得到上述效果。
另外,通过将薄平松紧带以平坦的状态缝装于右侧端缘SRH和左侧端缘SLH,支承部S也没有褶皱等的鼓胀,能够进一步提高支承部端缘的形态稳定和支承性。
另外,将第1布料片A、第2布料片B的形成为圆弧状的部位(端缘21-22-23和端缘31-32-33)缝合起来,形成成为大致半球形状的空间N,并将该空间N的直径D设定为第2规定值,因此,例如通过将第2规定值设定为与穿戴者的体型相应的值,在上述空间N中收容男性局部Q时,支承部S能够贴合男性局部Q地可靠且稳定地进行支承,从而能够进一步提高支承部S的支承性和男性局部Q的稳定感。
另外,在穿戴者为标准体型时,第2规定值为3.5cm或者其附近的值,因此,能够可靠地得到上述效果。
另外,利用具有伸缩性的原材料制作支承部S,因此,支承部S能够更加贴合男性局部Q地可靠且稳定地进行支承,从而能够有效地提高支承部S的支承性和男性局部Q的稳定感。
实施例2
接着,说明本发明第2实施例的内裤P2。
图14是本发明第2实施例的内裤P2的主视图,图15是将安装在内裤P2上的支承部Sa放大而从里侧观察的、与图4同样的放大俯视图和放大左侧视图,图16是表示支承部Sa的第1布料片Aa、第2布料片B的剪裁形状的、与图9同样的俯视图。另外,在以下说明中,对与第1实施例共用的构造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省略说明。
第2实施例是第1实施例的支承部S的变形例,具体地讲,第1布料片Aa的另一端部E2a的形状与第1实施例的另一端部E2的形状不同。即,如图15、图16明确所示,将作为大致梯形形状部的另一端部E2a形成为随着自大致直角等腰三角形状的底边(线段20-24)离开(朝向图中上方地)而扩宽,换言之,将另一端部E2a的上端缘25-26-27在左右方向上延长为比线段20-24更长而使另一端部E2a的面积增加(在附图中,以附图标记25a-25-26-27-27a表示延长的上端缘)。
另外,另一端部E2a中相当于大致梯形形状部的腰的端缘24-25a、端缘20-27a朝向布料片的内侧弯曲成凸状地形成,并且,之后成为支承部Sa的右侧端缘SRHa、左侧端缘SLHa。
图17是从正上方观察内裤P2的、与图12同样的俯视图,图18是将内裤P2与人体轮廓相对比地表示的、与图13同样的右侧视图和主视图。
在将由如上所述地构成的第1布料片Aa和第2布料片B构成的支承部Sa安装在内裤P2上时,如图17所示,使支承部Sa的上端缘25a-25-26-27-27a的中心点26与左右身大片L、R的缝合点1、1’重合地定位,并将上端缘25a-25-26-27-27a缝装于左右身大片L、R的上端缘2-1、1’-2’。然后,将支承部Sa的下端缘36-37-38缝装于缝合部M1,完成内裤P2。
这样,在第2实施例的内裤P2中,第1布料片Aa包括自大致直角等腰三角形状的底边(线段20-24)与之连续地形成的大致梯形形状部(另一端部E2a),并且,将第1布料片Aa的大致梯形形状部形成为随着自大致直角等腰三角形状的底边(线段20-24)离开而扩宽,换言之是将支承部Sa前侧的上端缘、具体地讲是第1布料片Aa的另一端部E2a的上端缘25a-25-26-27-27a在左右方向上延长(扩展)而使另一端部E2a的面积增加,因此,虽然支承部Sa的贴合性稍稍降低,但是柔软性优良,因此,如图18所示,能够更加可靠且稳定地支承男性局部Q,从而能够进一步提高男性局部Q的稳定感。
另外,其余的构造和效果与第1实施例相同,因此省略说明。
实施例3
图19是本发明第3实施例的内裤P3的主视图。
将其与第2实施例的不同点作为焦点进行说明,在第3实施例中,在内裤P3的前身大片(左右前身大片FL、FR)和支承部Sb上分别形成前开部MAb、SAb。另外,“前开部”是指以窗状设置在内裤前表面的用于取出男性局部的开口部位(前开口)。因而,内裤P3是主要供男性穿戴的前开运动短裤型。
图20是从里侧观察图19所示的左身大片L3和右身大片R3的剪裁形状(布料片)的、与图3同样的俯视图,图21是将支承部Sb放大而从里侧观察的、与图4同样的放大俯视图和放大左侧视图,图22是表示支承部Sb的第1布料片Ab、第2布料片B的剪裁形状的、与图9同样的俯视图。
如图20所示,在左身大片L3上形成有自侧端缘1-9连续的贴边(持ち出し)L3b,在右身大片R3上形成有自侧端缘1’-9’连续的贴边R3b。贴边L3b是以线1-9-10-11划分出来的大致矩形状的部分,之后以线段1-9为轴地向内部方向折回而成为前开部MAb的外侧部分。另一方面,贴边R3b是以线1’-9’-10’-11’划分出来的大致矩形状的部分,之后成为前开部MAb的内侧部分。
说明支承部Sb,如图21、图22所示,在第1布料片Ab的另一端部E2b上设有起到前开部SAb的功能的切口12-13-14。切口12-13-14形成直线状,并且,从自另一端部E2b的上端缘25a-25-26-27-27a的中心点向左侧离开规定距离的位置形成至线段20-24附近。准确地讲,切口12-13-14的长度与贴边L3b的端缘11-10和贴边R3b的端缘11’-10’的长度大致相同。
另外,在附图中,表示了利用切口12-13-14在另一端部E2b上产生间隙,但这是为了便于理解,实际上只是分割线,并不存在间隙。另外,虽然因设置切口12-13-14而产生窝边不足,但在端缘20-27a上补充该不足量来适当地校正。
下面,对由如上所述地构成的左右身大片L3、R3和支承部Sb构成的内裤P3的制作进行说明,首先,如图23所示,将左身大片L3的端缘8-9-10和右身大片R3的端缘8’-9’-10’缝合起来。由此,形成开口11’-10’、10-11。
图24是表示将图23所示的左右身大片L3、R3展开,在左右身大片L3、R3的外侧重叠支承部Sb的第1布料片Ab的状态的展开图,图25是从里侧观察左右身大片L3、R3时的展开图。
接下来,如图24所示,将第1布料片Ab的切口12-13-14和开口11’-10’、10-11缝合起来,形成前开部SAb。具体地讲,在使第1布料片Ab中切口的附图标记12部分重合于右身大片R3的附图标记11’部分,使附图标记13部分重合于左右身大片L3、R3的附图标记10、10’部分,使附图标记14部分重合于右身大片R3的附图标记11部分之后,将附图标记12、(11’)-13、(10’)、(10)-14、(11)连续地缝合起来。
之后,如图25所示,第1布料片Ab来到左右身大片L3、R3的里侧,详细地讲是将第1布料片Ab经前开部SAb翻回到左右身大片L3、R3的里侧。然后,对前开部SAb的周围实施滚压缝合处理。
图26是从外侧观察图25所示的左右身大片L3、R3的展开图,图27是图26中的XXVII-XXVII剖视图,图28是从正上方观察内裤P3的、与图12同样的俯视图。
如图26、图27、特别是图26所示,左右身大片L3、R3通过施加开口上止位TU和开口下止位TB地形成开口部,来形成内裤P3的前开部MAb。另外,前开部MAb为了用于在排尿时供阴茎出入,其开口部的纵向长度被适当地设定为使该动作容易的值。
之后,如图28所示,将第1布料片Ab和第2布料片B缝合起来形成支承部Sb,并且,将支承部Sb的下端缘36-37-38缝合于缝合部M1等来完成内裤P3。
这样,在第3实施例的内裤P3中,在前身大片(左身大片L3、右身大片R3)和支承部Sb上分别形成前开部MAb、SAb,因此,在排尿时能够容易地将男性局部从前开部MAb、SAb取出,从而能够迅速地进行排尿动作。
另外,其余的构造和效果与之前的实施例相同,因此省略说明。
实施例4
图29是本发明第4实施例的内裤P4的主视图,图30是内裤P4的后视图。
将其与第3实施例的不同点作为焦点进行说明,在第4实施例中,内裤P4由左右身大片L4、R4、配置在左右身大片L4、R4的前方之间并构成前开部MAb的左前身大片FL4和右前身大片FR4、支承部Sb(在图29、图30中无法看到,因此用虚线表示)、腰松紧带WG构成。即,将第3实施例的左身大片L3分为左身大片L4和左前身大片FL4,并将第3实施例的右身大片R3分为右身大片R4和右前身大片FR4。
图31是从里侧观察该左右身大片L4、R4的剪裁形状(布料片)的、与图20同样的俯视图,图32是从里侧观察该左右前身大片FL4、FR4的剪裁形状(布料片)的俯视图。
将图31、图32和图20对比地进行说明,在左身大片L4上形成有之后供左前身大片FL4缝合的作为曲线边的端缘15-16-17,而在右身大片R4上也同样地形成有之后供右前身大片FR4缝合的作为曲线边的端缘15’-16’-17’。
左前身大片FL4和右前身大片FR4是一对身大片,被剪裁为左右大致对称形状。具体地讲,左前身大片FL4由贴边L3b、与贴边L3b的上端缘1-11连续的、之后成为穿入口W的一部分的作为直线边的上端缘1-15a、之后与左身大片L4的端缘15-16-17缝合的作为曲线边的端缘15a-16a-17a、之后成为后胯裆的端缘17a-8、之后成为前胯裆的端缘8-9、图32中单点划线所示的线段9-1(前开部MAb的中心线)构成。
右前身大片FR4由贴边R3b、与贴边R3b的上端缘1’-11’连续的、之后成为穿入口W的一部分的作为直线边的上端缘1’-15’a、之后与右身大片R4的端缘15’-16’-17’缝合的端缘15a’-16a’-17a’、之后成为后胯裆的端缘17a’-8’、之后成为前胯裆的端缘8’-9’、以单点划线所示的线段9’-1’(前开部MAb的中心线)构成。
而且,在制作内裤P4时,首先,将左身大片L4的端缘15-16-17和左前身大片FL4的端缘15a-16a-17a缝合起来,并将右身大片R4的端缘15’-16’-17’和右前身大片FR4的端缘15a’-16a’-17a’缝合起来。由此,能够做成与第3实施例的左右身大片L3、R3的形状类似的身大片。之后,进行在左右身大片L4、R4上安装支承部Sb等的制作工序,但其与第3实施例相同。
这样,在第4实施例中,由左右身大片L4、R4和构成前开部MAb的部位(左前身大片FL4、右前身大片FR4)构成内裤P4,换言之,相对于左右身大片L4、R4,由另外的布料片形成前开部MAb附近,因此,能够做成各种原材料、配色的组合,从而能够提高内裤设计性的自由度。另外,通过另外形成供支承部Sb安装的左前身大片FL4、右前身大片FR4,缝装支承部Sb时的处理容易,也能够提高作业性(制作性)。
另外,其余的构造和效果与第1~第3实施例相同,因此省略说明。
实施例5
图33是本发明第5实施例的内裤P5的主视图,图34是图33所示的内裤P5的后视图。
将其与第1实施例的不同点作为焦点进行说明,第5实施例的内裤P5由左右身大片L5、R5、配置在左右身大片L5、R5的前方之间并构成前开部MAc的左前身大片FL5和右前身大片FR5各身大片、支承部Sc(在图33、图34中无法看到,因此用虚线表示)、腰松紧带WG构成。另外,如图所示,由左身大片L5和左前身大片FL5形成左裤脚口HL,由右身大片R5和右前身大片FR5形成右裤脚口HR。
图35是从外侧观察图33所示的左前身大片FL5和右前身大片FR5的剪裁形状(布料片)的俯视图。
左前身大片FL5和右前身大片FR5是一对身大片,被剪裁为左右大致对称形状。左前身大片FL5具有贴边FL5a,并且,右前身大片FR5具有贴边FR5a。
具体地讲,左前身大片FL5由与贴边FL5a的上端缘47-48连续的、之后成为穿入口W的一部分的作为直线边的上端缘48-41、之后成为前身大片的左侧端缘线的端缘41-42、之后成为左裤脚口HL的一部分的作为直线边的下端缘42-43、之后成为后胯裆的端缘43-44、之后与右前身大片FR5所对应的端缘(后述的端缘44’-45’)缝合而成为前胯裆的端缘44-45、图35中单点划线所示的线段45-48(前开部MAc的中心线)、及贴边FL5a构成。
贴边FL5a是以上述线段45-48和线45-46-47-48划分出来的大致矩形状的部分,该贴边FL5a之后以线段45-48为轴地向内部方向折回而成为前开部MAc的外侧部分。
接着,说明右前身大片FR5。另外,其与上述左前身大片FL5的说明大致相当,因此,对相同的附图标记标注撇号(’)省略说明,并且,以其与左前身大片FL5的不同点为中心进行说明。
在右前身大片FR5中,贴边FR5a是以线段45’-46’-47’-48’-45’划分出来的大致矩形状的部分,之后成为前开部MAc的内侧部分。即,贴边FR5a以线段45-48和线段45’-48’对合的方式重叠有使贴边FL5a向内部方向折回的左前身大片FL5,因此其成为前开部MAc的内侧部分。
图36是从外侧观察图33等所示的左身大片L5和右身大片R5的剪裁形状(布料片)的俯视图。
如图36所示,左右身大片L5、R5由1片连续的布料制作,包括之后成为穿入口W的一部分的作为直线边的上端缘57-58-59-60-49、之后成为前身大片的右侧端缘线的作为直线边的端缘49-50、之后成为右裤脚口HR的一部分的作为直线边的端缘50-51-52、之后与左右前身大片FL5、FR5的端缘43-44、端缘43’-44’缝合而成为后胯裆的端缘52-53-54、之后成为左裤脚口HL的一部分的作为直线边的端缘54-55-56、之后成为前身大片的左侧端缘线的作为直线边的端缘56-57。在图36中,以单点划线所示的线段51-60表示内裤P5完成时的右肋线部位,线段55-58表示左肋线部位,线段53-59表示后中心线部位。另外,图36中的附图标记BL5表示左后身大片,附图标记BR5表示右后身大片,附图标记BLF5表示左后身大片前侧,附图标记BRF5表示右后身大片前侧。
图37是将支承部Sc放大而从里侧观察的放大俯视图和放大左侧视图,图38是表示构成支承部Sc的第1布料片Ac、第2布料片B的剪裁形状的俯视图。
在第1布料片Ac中,另一端部E2c的形状与第1实施例的另一端部E2的形状不同。即,另一端部E2c由俯视呈大致梯形形状的梯形形状部构成,但相当于其腰的部位由直线边和向布料片的内侧弯曲成凸状地形成的曲线边构成。
具体地讲,另一端部E2c由被与一端部E1连续的线段20-24、相当于梯形形状部的腰且局部弯曲的端缘24-28、之后与前身大片的右侧端缘线缝合、并相当于梯形形状部的腰的作为直线边的端缘28-25、之后与穿入口W缝合、并被设定为长度稍稍小于线段20-24的作为直线边的上端缘25-26-27、之后沿着贴边FR5a的左侧端部(端缘47’-46’)缝合、并相当于梯形形状部的腰的作为直线边的端缘27-29、之后成为支承部Sc的左侧端缘SLHc、并相当于梯形形状部的腰的作为曲线边的端缘29-20划分出来的部位构成。
将如上所述地构成的第1布料片Ac的一端部E1的端缘(一端)20-21-22-23-24和第2布料片B的一端部F1的端缘(一端)30-31-32-33-34缝合起来,完成具有图37所示的圆锥体形状Y的支承部Sc。
之后,与第1实施例同样,第1布料片Ac、第2布料片B的另一端部E2c、F2的端缘28-24、端缘34-35-36(右侧端缘SRHc)被连续地适当实施窝边处理,使得该窝边部分不会散开,同时薄平松紧带以平坦的状态缝合。同样,对端缘29-20、端缘30-39-38(左侧端缘SLHc)也实施窝边处理。另外,通常对另一端部F2的下端缘36-37-38(后方端缘SB)也实施窝边处理。然后,将如上所述地构成的支承部Sc缝合于左右前身大片FL5、FR5。
图39是表示将图37所示的支承部Sc重叠于右前身大片FR5的状态的立体图,图40是表示将图39所示的支承部Sc和右前身大片FR5重合于左前身大片FL5的状态的、与图39同样的立体图。
如图39所示,在使支承部Sc的上端缘25-26-27与右前身大片FR5的上端缘41’-48’-47’重合地定位之后,将支承部Sc的端缘27-29沿着右前身大片FR5的端缘47’-46’、换言之是沿着前开部MAc的贴边FR5a的端缘47’-46’缝装,并且,将支承部Sc的端缘25-28缝装于右前身大片FR5的端缘41’-42’。
接着,如图40所示,在使支承部Sc和右前身大片FR5的上端缘25、(41’)-26、(48’)-27、(47’)与贴边FL5a被向内部方向折回的左前身大片FL5的上端缘48-47(41)重合地定位之后,将右前身大片FR5的端缘44’-45’-46’缝合于左前身大片FL5的端缘44-45-46,形成前胯裆。
图41是将图40所示的左右前身大片FL5、FR5翻过来而从外侧观察的立体图,图42是图41中的XLII-XLII剖视图。
如图41、图42、特别是图41所示,左右前身大片FL5、FR5通过被施加开口上止位TU和开口下止位TB地形成开口部,来形成内裤P5的前开部MAc。另外,前开部Mac的长度被适当地设定为使排尿时的阴茎出入动作容易的值。
图43是从外侧看在左右前身大片FL5、FR5和支承部Sc上缝合有左右身大片L5、R5的状态的立体图,图44是将图43所示的状态翻过来时的支承部Sc附近的局部立体图。另外,图45是从正上方看内裤P5完成的状态的俯视图。
如图43、图44所示,将左右前身大片FL5、FR5和支承部Sc的两端缝合于左右身大片L5、R5。具体地说明,将左右前身大片FL5、FR5和支承部Sc的端缘41’、25-42’缝合于右身大片R5的端缘49-50,将左右前身大片FL5、FR5和支承部Sc的端缘41、47、47’、27-42缝合于左身大片L5的线段57-56,形成前身大片左右的端缘线。
之后,如图45所示,将左右前身大片FL5、FR5的端缘43-44、44’-43’和左右身大片L5、R5的端缘54-53-52缝合起来,形成后胯裆(缝合部M2)。然后,与第1实施例同样地在后胯裆(缝合部M2)上安装支承部Sc的下端缘36-37-38。
具体地讲,将支承部Sc的下端缘36-37-38的中心点37与左右前身大片FL5、FR5和左右身大片L5、R5的缝合点44、44’、53重合地定位,并将下端缘36-37-38缝合于后胯裆,完成内裤P5。
这样,在第5实施例的内裤P5中,在前身大片(左前身大片FL5、右前身大片FR5)中形成具有贴边FR5a的前开部MAc,并且,沿着前开部MAc的贴边FR5a的端部(端缘47’-46’)缝装支承部Sc,因此,能够迅速地进行排尿动作。
即,在排尿时将手从前开部MAc的开口部插入时,若支承部Sc和前开部MAc的贴边FR5a的端部(端缘47’-46’)未缝合,则有可能手卡在在它们之间产生的间隙中而导致取出男性局部Q要花费工夫,但通过如上所述地构成,没有形成该间隙,手不会卡住,因此,能够容易地取出男性局部Q,从而能够迅速地进行排尿动作。
另外,其余的构造和效果与第1~第3实施例相同,因此省略说明。
实施例6
接着,说明本发明第6实施例的内裤P6。
图46是本发明第6实施例的内裤P6的主视图,图47是内裤P6的后视图,图48是内裤P6的右侧视图。下面,将其与第1实施例不同的部分作为焦点进行说明。
内裤P6由左右前身大片FL6、FR6、后身大片BB、配置在左前身大片FL6和右前身大片FR6的前方附近之间的裆部C和支承部Sd(图46~图48中用虚线表示)、腰松紧带WG构成。
各身大片及裆部C由伸缩自如且能够承压的原材料、例如含有氨纶的针织品来制作。因而,内裤P6贴合穿戴者的身体,是也支承穿戴者的大腿等的承压式的短内裤型(拳击手型),主要供男性穿戴。另外,内裤P6的内裤长短是正规长短,腰松紧带WG安装在穿戴者的腰位置。
图49是从外侧观察图46等所示的左右前身大片FL6、FR6和后身大片BB的剪裁形状(布料片)的俯视图。
如图49所示,左右前身大片FL6、FR6是一对身大片,被剪裁为左右大致对称形状。左前身大片FL6包括之后成为穿入口W的一部分的作为曲线边的上端缘76-71、之后与后身大片BB缝合而形成左肋线的作为直线边的侧端缘71-72、之后成为左裤脚口HL的作为直线边的下端缘72-73、之后成为后胯裆的作为直线边的端缘73-74、之后与裆部C缝合而成为裆部C的左侧端缘线的作为曲线边的端缘74-75-76。
同样,右前身大片FR6包括之后成为穿入口W的一部分的作为曲线边的上端缘76’-71’、之后与后身大片BB缝合而形成右肋线的作为直线边的侧端缘71’-72’、之后成为右裤脚口HR的作为直线边的下端缘72’-73’、之后成为后胯裆的作为直线边的端缘73’-74’、之后与裆部C缝合而成为裆部C的右侧端缘线的作为曲线边的端缘74’-75’-76’。
后身大片BB包括之后成为穿入口W的一部分的作为直线边的上端缘85-86-77、之后与右前身大片FR6的侧端缘71’-72’缝合而形成右肋线的作为直线边的侧端缘77-78、之后成为右裤脚口HR的作为直线边的下端缘78-79、之后成为后胯裆的作为曲线边的端缘79-80-81-82-83、之后成为左裤脚口HL的作为直线边的下端缘83-84、之后与左前身大片FL6的侧端缘72-71缝合而形成左肋线的作为直线边的侧端缘84-85。另外,在附图中,附图标记BL6表示左后身大片,附图标记BR6表示右后身大片。
图50是将图46等所示的支承部Sd和裆部C放大而从里侧看到的放大俯视图和放大左侧视图,图51是表示构成支承部Sd的第1布料片Ad、第2布料片Bd和构成裆部C的第1布料片Ad’、第2布料片Bd’的剪裁形状的俯视图。
首先,说明支承部Sd,如图51所示,在第1布料片Ad中,一端部E1d的端缘20a-21、端缘23-24a的长度被设定得稍稍小于在第1实施例中对应的端缘20-21、端缘23-24的长度。
第1布料片Ad的另一端部E2d由俯视呈大致梯形形状的梯形形状部构成,但相当于其腰的部位仅由向布料片的内侧弯曲成凸状地形成的曲线边构成。详细地讲,另一端部E2d由被与一端部E1d连续的线段20a-24a、之后缝装于右前身大片FR6的端缘74’-75’-76’、且相当于梯形形状部的腰的作为曲线边的端缘24a-25a、之后缝合于穿入口W、且被设定为长度稍稍小于线段20a-24a的作为直线边的上端缘25a-26a-27a、之后缝合于左前身大片FL6的端缘74-75-76、且相当于梯形形状部的腰的作为曲线边的端缘27a-20a划分出来的部位构成。
其次,说明第2布料片Bd。第2布料片Bd的一端部F1d也与第1布料片Ad的一端部E1d同样,端缘30a-31、端缘33-34a的长度被设定得稍稍小于在第1实施例中对应的端缘30-31、端缘33-34的长度。
另外,另一端部F2d的端缘34a-35a-36a中的、从端缘34a到作为凸状顶点的端缘35a的长度被设定得小于在第1实施例中对应的端缘34-35的长度。另一方面,端缘35a-36a的长度被设定得大于在第1实施例中对应的端缘35-36的长度。另外,端缘38a-39a-30a也同样。
并且,另一端部F1d的下端缘36a-37a-38a做成朝向布料片的外侧形成凸状的曲线边(圆弧状)。
由附图可知,裆部C是与支承部Sd大致相同形状。因而,对于裆部C,为了与支承部Sd相对应,对相同的附图标记标注撇号(’),省略说明。
将如上所述地构成的第1布料片Ad的一端部E1d的端缘(一端)20a-21-22-23-24a和第2布料片Bd的一端部F1d的端缘(一端)30a-31-32-33-34a缝合起来,形成与第1实施例的缝合部M相同形状的缝合部MM,完成图50所示的支承部Sd。对于裆部C也同样,将第1布料片Ad’的一端部E1d’的端缘(一端)20a’-21’-22’-23’-24a’和第2布料片Bd’的一端部F1d’的端缘(一端)30a’-31’-32’-33’-34a’缝合起来,形成缝合部MM’,完成图50所示的裆部C。
然后,通过将上述支承部Sd和裆部C安装在左右前身大片FL6、FR6上,完成内裤P6。
图52是从左前方观察裆部C和支承部Sd重合之前的状态的立体图,图53是从左后方看重合的裆部C和支承部S d的立体图。另外,图54是从正上方看内裤P6的完成状态的俯视图。
如图52及图53、特别是图53所示,在将支承部Sd的上端缘25a-26a-27a与裆部C的上端缘25a’-26a’-27a’重合,将支承部Sd的下端缘36a-37a-38a与裆部C的上端缘36a’-37a’-38a’重合地定位之后,将端缘整周缝合起来而使支承部Sd和裆部C成为一体。
然后,将成为一体的支承部Sd和裆部C缝合于上述左右前身大片FL6、FR6。参照图46~图54进行说明,首先,将支承部Sd和裆部C的端缘27a、27a’-20a、30a、20a’、30a’-38a、38a’缝装于左前身大片FL6的端缘76-75-74而形成裆部C的左侧端缘线,并且,将支承部Sd和裆部C的端缘25a、25a’-24a、34a、24a’、34a’-36a、36a’缝装于右前身大片FR6的端缘76’-75’-74’而形成裆部C的右侧端缘线。
其次,将右前身大片FR6的端缘73’-74’缝装于后身大片BB的端缘79-80,将支承部S d和裆部C的下端缘36a、36a’-37a、37a’-38a、38a’缝装于后身大片BB的端缘80-81-82,将左前身大片FL6的端缘74-73缝装于后身大片BB的端缘82-83,形成后胯裆。另外,用附图标记M3表示形成有该后胯裆的缝合部。
然后,将左前身大片FL6的侧端缘71-72和后身大片BB的侧端缘85-84缝合起来,将右前身大片FR6的侧端缘71’-72’和后身大片BB的侧端缘77-78缝合起来,形成左右肋线。之后,在穿入口W上缝合腰松紧带WG等来完成内裤P6。
这样,在第6实施例的内裤P6中,包括形成为与支承部Sd大致相同形状的裆部C,因此,能够更加可靠且稳定地支承男性局部Q,由此,能够进一步提高支承部Sd的支承性和男性局部的稳定感。
另外,其余的构造和效果与之前的实施例相同,因此省略说明。
如上所述,在本发明的第1实施例~第6实施例中,在包括前身大片(左前身大片FL、FL4、FL5、FL6和右前身大片FR、FR4、FR5、FR6)、后身大片(在第1~第4实施例中是右后身大片BL和右后身大片BR、在第5实施例中是左右身大片L5、R5的左右后身大片BL5、BR5,在第6实施例中是后身大片BB)、配置在上述前身大片和后身大片之间并能够支承穿戴者的男性局部Q的支承部S、Sa、Sb、Sc、Sd的内裤P1~P6中,利用在一端(一端部E1、E1d、F1、F1d)被缝合的第1布料片A、Aa、Ab、Ac、Ad、第2布料片B、Bd构成上述支承部S、Sa、Sb、Sc、Sd,并且,将上述一端(一端部E1、E1d、F1、F1d)形成为大致直角等腰三角形状。
另外,将上述大致直角等腰三角形状中应形成顶角HA1、HB1的部位HA、HB形成为圆弧状。
另外,上述第2布料片B、Bd包括自上述大致直角等腰三角形状的底边(线段30-34、线段30a-34a)与之连续地形成的大致梯形形状部(另一端部F2、F2d),并且,使上述第2布料片B、Bd的应形成大致梯形形状部的腰的部位J弯曲。
另外,将上述第1布料片A、Aa、Ab、Ac、Ad、第2布料片B、Bd中形成为上述圆弧状的部位(端缘21-22-23、端缘31-32-33)的弦K的长度G1设定为规定值。
另外,在上述穿戴者为标准体型时,上述规定值为5.5cm或者其附近的值。
另外,将上述第1布料片A、Aa、Ab、Ac、Ad、第2布料片B、Bd的形成为上述圆弧状的部位(端缘21-22-23、端缘31-32-33)缝合起来,形成成为大致半球形状的空间N,并将上述空间N的直径D设定为第2规定值。
另外,在上述穿戴者为标准体型时,上述第2规定值为3.5cm或者其附近的值。
另外,在第2实施例中,上述第1布料片Aa包括自上述大致直角等腰三角形状的底边(线段20-24)与之连续地形成的大致梯形形状部(另一端部E2a),并且,将上述第1布料片的大致梯形形状部(另一端部E2a)形成为随着自上述大致直角等腰三角形状的底边(线段20-24)离开而扩宽。
另外,在第3实施例中,在上述前身大片(左前身大片FL和右前身大片FR)和上述支承部Sb中分别形成前开部MAb、SAb。
另外,在本发明的第5实施例中,在上述前身大片(左前身大片FL5和右前身大片FR5)中形成具有贴边FR5a的前开部MAc,并且,沿着上述前开部MAc的贴边FR5a的端部(端缘47’-46’)缝装上述支承部Sc。
另外,在本发明的第1实施例~第6实施例中,由具有伸缩性的原材料制作上述支承部S、Sa、Sb、Sc、Sd。
另外,在上述内容中,以前闭/前开运动短裤型、短内裤型的内裤为例进行了说明,要点是只要包括能够支承穿戴者的男性局部的支承部,就可以是任何形状、用途(例如运动用)的内裤,并且,也可以是作为外穿的内裤、裤子。
另外,将支承部安装在内裤的内部,但并不限定于此,也可以设置在露出的位置。即,例如也可以在第1布料片A的另一端部E2的左右端缘(24-25、27-20)上缝合相当于前身大片的布料片,并且,在第2布料片B的另一端部F2的下端缘(36-37-38)上缝合相当于后身大片的布料片,将各布料片适当地缝合起来,从而使支承部以露出的方式定位。
另外,将第1实施例~第5实施例的第2布料片B的另一端部F2的下端缘36-37-38、第6实施例的另一端部F1d的下端缘36a-37a-38a、即支承部的后方端缘SB做成直线边或者稍稍弯曲的曲线边,但其形状并不限定于图示的形态。即,例如也能够使后方端缘SB以进一步朝向布料片的外侧弯曲成凸状的方式变形,并将其顶点部分(具体地讲是下端缘37(37a)以单点缝合固定于后身大片。
另外,在上述内容中,以穿戴者是标准体型的情况为例进行了说明,但在穿戴者是其他体型(其他尺寸)时,也可以适当地变更支承部S、Sa、Sb、Sc、Sd的各尺寸等。
另外,具体表示了支承部、左右身大片、左右前身大片、裆部等的原材料,但它们是例示,并未受到限定。
另外,将穿戴者限定为男性地进行了说明,但在穿戴者是女性的情况下,也可以通过加长第1布料片、第2布料片中的弦K的长度G1来应对。
附图标记说明
A、Aa、Ab、Ac、Ad、第1布料片;B、Bd、第2布料片;BB、后身大片;BL、BL5、左后身大片(后身大片);BR、BR5、右后身大片(后身大片);E1、E1d、F1、F1d、一端部(一端);E2a、另一端部(大致梯形形状部);F2、F2d、另一端部(大致梯形形状部);FL、FL4、FL5、FL6、左前身大片(前身大片);FR、FR4、FR5、FR6、右前身大片(前身大片);FR5a、贴边;HA1、HB1、(大致直角等腰三角形状的)顶角;K、弦;L5、左身大片(后身大片);MAb、MAc、前开部;N、空间;P1~P6、内裤;Q、男性局部;R5、右身大片(后身大片);S、Sa、Sb、Sc、Sd、支承部;SAb、前开部。
Claims (11)
1.一种内裤,该内裤包括:前身大片、后身大片、配置在上述前身大片和后身大片之间且能够支承穿戴者的男性局部的支承部,其特征在于,
利用在一端被缝合起来的第1布料片、第2布料片构成上述支承部,并且,将上述一端形成为大致直角等腰三角形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裤,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大致直角等腰三角形状中,应形成顶角的部位形成为圆弧状。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内裤,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2布料片包括自上述大致直角等腰三角形状的底边与之连续地形成的大致梯形形状部,并且,使上述第2布料片的应形成大致梯形形状部的腰的部位弯曲。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内裤,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第1布料片、第2布料片中,将形成为上述圆弧状的部位的弦的长度设定为规定值。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内裤,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穿戴者为标准体型时,上述规定值为5.5cm或者其附近的值。
6.根据权利要求2~5中任一项所述的内裤,其特征在于,
将上述第1布料片、第2布料片的形成为上述圆弧状的部位缝合起来,形成呈大致半球形状的空间,并且,将上述空间的直径设定为第2规定值。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内裤,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穿戴者为标准体型时,上述第2规定值为3.5cm或者其附近的值。
8.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内裤,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1布料片包括自上述大致直角等腰三角形状的底边与之连续地形成的大致梯形形状部,并且,上述第1布料片的大致梯形形状部形成为随着自上述大致直角等腰三角形状的底边离开而扩宽。
9.根据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内裤,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前身大片和上述支承部中分别形成前开部。
10.根据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内裤,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前身大片中形成具有贴边的前开部,并且,沿着上述前开部的贴边的端部缝装上述支承部。
11.根据权利要求1~10中任一项所述的内裤,其特征在于,
由具有伸缩性的原材料制作上述支承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0-263835 | 2010-11-26 | ||
JP2010263835A JP4927211B1 (ja) | 2010-11-26 | 2010-11-26 | パンツ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2475357A true CN102475357A (zh) | 2012-05-30 |
CN102475357B CN102475357B (zh) | 2014-11-05 |
Family
ID=4608822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110390758.7A Active CN102475357B (zh) | 2010-11-26 | 2011-11-25 | 内裤 |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 Link |
---|---|
JP (1) | JP4927211B1 (zh) |
CN (1) | CN102475357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TWI566709B (zh) * | 2015-08-26 | 2017-01-21 | Shi Yi-Ling | A body with a modified body |
TWI568371B (zh) * | 2015-09-11 | 2017-02-01 | Shi Yi-Ling | Improved structure of trousers |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H033833U (zh) * | 1989-06-01 | 1991-01-16 | ||
JPH0347780U (zh) * | 1989-09-08 | 1991-05-07 | ||
JP3003833U (ja) * | 1994-02-23 | 1994-11-01 | 福井 健翁 | パンツ |
JP3047780U (ja) * | 1997-10-04 | 1998-04-24 | 五郎 武居 | サポート状の布を付けたトランクス |
US20070180601A1 (en) * | 2006-02-07 | 2007-08-09 | Hung-Wang Chou | Trousers with an auxiliary supportive crotch pouch |
JP2008002030A (ja) * | 2006-06-23 | 2008-01-10 | Caitac Corp | パンツ |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S637102U (zh) * | 1986-07-02 | 1988-01-18 | ||
JP2923247B2 (ja) * | 1995-04-14 | 1999-07-26 | カイタック株式会社 | トランクス型パンツ |
JP3765728B2 (ja) * | 2001-01-24 | 2006-04-12 | カイタック株式会社 | トランクス型パンツ |
JP3910035B2 (ja) * | 2001-10-05 | 2007-04-25 | フットマーク株式会社 | 失禁者用パンツ |
JP3142310U (ja) * | 2008-01-04 | 2008-06-12 | 初男 松戸 | インナー部材付トランクス |
-
2010
- 2010-11-26 JP JP2010263835A patent/JP4927211B1/ja active Active
-
2011
- 2011-11-25 CN CN201110390758.7A patent/CN102475357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H033833U (zh) * | 1989-06-01 | 1991-01-16 | ||
JPH0347780U (zh) * | 1989-09-08 | 1991-05-07 | ||
JP3003833U (ja) * | 1994-02-23 | 1994-11-01 | 福井 健翁 | パンツ |
JP3047780U (ja) * | 1997-10-04 | 1998-04-24 | 五郎 武居 | サポート状の布を付けたトランクス |
US20070180601A1 (en) * | 2006-02-07 | 2007-08-09 | Hung-Wang Chou | Trousers with an auxiliary supportive crotch pouch |
JP2008002030A (ja) * | 2006-06-23 | 2008-01-10 | Caitac Corp | パンツ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JP4927211B1 (ja) | 2012-05-09 |
CN102475357B (zh) | 2014-11-05 |
JP2012112083A (ja) | 2012-06-14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9320306B2 (en) | Pants, in particular for shaping the female buttocks and hips | |
KR101938443B1 (ko) | 의복 | |
US20130212779A1 (en) | Waistband And Pocket Expansion System For Garments | |
CN104320983A (zh) | 下身衣物 | |
CN102475357B (zh) | 内裤 | |
US9980524B2 (en) | Woman's undergarment | |
JP3167003U (ja) | 胸元装飾用下着 | |
JP2017031513A (ja) | サイズ融通性のあるカップ部を有する衣類 | |
KR200473901Y1 (ko) | 보정속옷 | |
US20200178618A1 (en) | Underwear with Shirt Tucking Apparatus to Accommodate the Front Placket of Shirt | |
US20160338426A1 (en) | Women's nightclothes in one or two piece with vertical pleats specifically positioned and used on the front so that women can wear them decently. | |
CN101653293B (zh) | 多功能型内衣 | |
US20170273369A1 (en) | Trousers and method | |
JPWO2020008551A1 (ja) | 衣料の上半身部 | |
CN220875987U (zh) | 一种连体裤 | |
CN219108791U (zh) | 一种尺寸可调节的畜牧业疫苗接种防护服 | |
KR20140001692U (ko) | 체형보정용 팬티 | |
CN109965387A (zh) | 包括塑身内衣的服装 | |
KR200462990Y1 (ko) | 올인원 | |
JP3210755U (ja) | 服 | |
KR101977246B1 (ko) | 남성용 속옷 및 그의 제조방법 | |
JP6159042B1 (ja) | 着物 | |
JP3109102U (ja) | 乳幼児用または妊婦用に適した衣服 | |
CN205072087U (zh) | 带义乳罩杯的背心 | |
WO2024052908A1 (en) | Maternity pants and maternity leggings having an integral user-adjustable belly-support band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P01 |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
Address after: Okayama Prefecture, Japan Patentee after: Development Holding Co., Ltd. Address before: Okayama Prefecture, Japan Patentee before: Pioneer Club |
|
CP01 |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