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474890B - 在对等无线网络中建立直接链路 - Google Patents

在对等无线网络中建立直接链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474890B
CN102474890B CN201080035520.6A CN201080035520A CN102474890B CN 102474890 B CN102474890 B CN 102474890B CN 201080035520 A CN201080035520 A CN 201080035520A CN 102474890 B CN102474890 B CN 10247489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dls
client stations
direct link
wireless
lin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80035520.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474890A (zh
Inventor
M·M·文廷克
V·K·琼斯四世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Qualcomm Inc
Original Assignee
Qualcomm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Qualcomm Inc filed Critical Qualcomm Inc
Publication of CN10247489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47489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47489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474890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10Connection setup
    • H04W76/12Setup of transport tunne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92/00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92/16Interfaces between hierarchically similar devices
    • H04W92/18Interfaces between hierarchically similar devices between terminal devic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10Connection setup
    • H04W76/14Direct-mode setup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文描述了一种用于在第一客户站和第二客户站之间建立直接链路的方法。该方法是由第一客户站来执行的。第一客户站经由第一对等(P2P)无线链路与组所有者(GO)进行通信。确定是否在第一客户站和第二客户站之间建立隧道直接链路建立(TDLS)直接链路。在第一客户站和第二客户站之间建立TDLS直接链路。第一客户站随后经由TDLS直接链路与第二客户站直接进行通信。

Description

在对等无线网络中建立直接链路
相关申请
本申请涉及并且要求享受于2009年8月10日提交的、题目为“DIRECTLINK IN A WIFI PEER TO PEER NETWORK”的美国临时专利申请No.61/232,527的优先权,并且该临时申请明确地以全文引用方式并入本申请。
技术领域
概括地说,本申请涉及无线通信系统。更为具体地,本申请涉及用于在对等(P2P)无线网络中建立直接链路的系统和方法。
背景技术
无线通信系统被广泛部署以提供诸如语音、视频和数据等之类的各种类型的通信内容。这些系统可以是能够支持多个无线通信设备与一个或多个基站的同时通信的多址系统。
时常,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无线通信设备可以形成对等(P2P)网络。在对等网络中,这些无线通信设备可以在不需要专用基站的情况下相互之间直接传递数据。在某些情况下,这些无线通信设备中的一个无线通信设备可以充当组所有者(GO),而其它无线通信设备充当客户站。
每个客户站可以形成与组所有者(GO)的链路,并且与组所有者(GO)直接传递数据。时常,必须将数据发送到组所有者(GO),并且随后转发给另一无线设备。这样的转发可能导致延迟,其降低了网络的效率,同时增加了发射时间(airtime)的使用。可以通过对P2P网络进行改善来实现益处。
发明内容
无线通信系统被广泛部署以提供诸如语音、视频和数据等之类的各种类型的通信内容。这些系统可以是能够支持多个无线通信设备与一个或多个基站的同时通信的多址系统。
本文描述了一种用于在第一客户站和第二客户站之间建立直接链路的方法。所述方法是由第一客户站来执行的。所述方法包括:经由第一对等(P2P)无线链路与组所有者(GO)进行通信。所述方法还包括:确定是否在所述第一客户站和所述第二客户站之间建立隧道直接链路建立(TDLS)直接链路。在所述第一客户站和所述第二客户站之间建立所述TDLS直接链路。所述方法还包括:经由所述TDLS直接链路与所述第二客户站直接进行通信。
所述无线链路可以是无线保真(Wi-Fi)链路。建立所述TDLS直接链路包括:向所述GO发送TDLS建立请求,从所述GO接收TDLS建立响应,以及向所述GO发送TDLS建立确认。确定是否建立TDLS直接链路可以包括:基于网络状况产生TDLS建立请求。
所述网络状况可以包括:来自所述GO的接收信号强度、来自所述第二客户站的接收信号强度、经由所述GO的当前数据速率、或者经由所述TDLS直接链路的潜在数据速率。所述网络状况还可以包括:信道可用性和针对经由所述GO与所述第二客户站的通信的转发时延。确定是否建立TDLS直接链路可以包括:从所述GO接收TDLS建立请求。
建立所述TDLS直接链路可以包括:从所述GO接收TDLS建立请求,将TDLS建立响应发送到所述GO,以及从所述GO接收TDLS建立确认。所述TDLS建立请求和所述TDLS建立确认可以是由所述第二客户站产生的。所述TDLS建立请求和所述TDLS建立确认可以是由所述GO产生的。所述TDLS建立请求包括:预期的接收者、关于所述TDLS直接链路的信息、用于所述TDLS直接链路的信道、用于所述TDLS直接链路的频率或者用于所述TDLS直接链路的定时结构。
可以从所述GO接收TDLS拆卸帧。所述TDLS拆卸帧可以终止经由所述TDLS直接链路的通信。所述第二客户站可以经由第二P2P Wi-Fi链路与所述GO进行通信。所述TDLS建立响应指示不允许TDLS直接链路并且不建立TDLS直接链路。所述TDLS拆卸帧可以解散所述TDLS直接链路。
本文描述了一种用于通过组所有者来控制直接链路的建立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经由第一对等(P2P)无线链路与第一客户站进行通信。所述方法还包含:经由第二P2P无线链路与第二客户站进行通信。向所述第一客户站发送第一TDLS建立请求。从所述第一客户站接收第一TDLS建立响应。向所述第一客户站发送第一TDLS建立确认。
所述第一P2P无线链路可以是无线保真(Wi-Fi)链路。所述第二P2P无线链路可以是Wi-Fi链路。所述第一TDLS建立请求可以是从所述第二客户站接收的。所述第一TDLS建立确认可以是从所述第二客户站接收的。可以向所述第二客户站发送所述第一TDLS建立响应。向所述第一客户站发送第一TDLS拆卸帧。
可以向所述第二客户站发送第二TDLS拆卸帧。所述第一TDLS建立请求可以由所述GO或由所述第一客户站产生。所述第一TDLS建立确认还可以由所述GO产生。可以向所述第二客户站发送第二TDLS建立请求。可以从所述第二客户站接收第二TDLS建立响应。可以向所述第二客户站发送第二TDLS建立确认。所述第一客户站可以是所述第二TDLS响应的预期接收者。所述GO可以不将所述第二TDLS响应转发给所述第一客户站。所述第二TDLS建立响应可以是由所述第二客户站产生的。所述第二客户站可以是所述第一TDLS响应的预期接收者。所述GO可以不将所述第一TDLS响应转发给所述第二客户站。
本文描述了一种被配置用于建立直接链路的无线设备。所述无线设备包括:处理器、与所述处理器进行电通信的存储器以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中的指令。所述指令可以由所述处理器执行以经由第一对等(P2P)无线链路与组所有者(GO)进行通信。所述指令还可以由处理器执行以确定是否在第一客户站和第二客户站之间建立隧道直接链路建立(TDLS)直接链路。所述指令进一步可以由处理器执行以在所述第一客户站和所述第二客户站之间建立所述TDLS直接链路。所述指令还可以由处理器执行以经由所述TDLS直接链路与所述第二客户站直接进行通信。
本文还描述了一种被配置用于建立直接链路的无线设备。所述无线设备包括用于经由第一对等(P2P)无线链路与组所有者(GO)进行通信的模块。所述无线设备还包括用于确定是否在第一客户站和第二客户站之间建立隧道直接链路建立(TDLS)直接链路的模块。所述无线设备进一步包括用于在所述第一客户站和所述第二客户站之间建立所述TDLS直接链路的模块。所述无线设备还包括用于经由所述TDLS直接链路与所述第二客户站直接进行通信的模块。
本文描述了一种用于被配置用于建立直接链路的无线设备的计算机程序产品。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计算机可读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介质上存储指令。所述指令包括:用于经由第一对等(P2P)无线链路与组所有者(GO)进行通信的代码。所述指令还包括:用于确定是否在第一客户站和第二客户站之间建立隧道直接链路建立(TDLS)直接链路的代码。所述指令进一步包括:用于在所述第一客户站和所述第二客户站之间建立所述TDLS直接链路的代码。所述指令还包括:用于经由所述TDLS直接链路与所述第二客户站直接进行通信的代码。
附图说明
图1示出了包括多个无线设备的无线通信系统;
图2是用于在第一客户站和第二客户站之间建立隧道直接链路建立(TDLS)直接链路的方法的流程图;
图3是示出了用于在本申请的系统和方法中使用的客户站的各种组件的框图。
图4示出了第一客户站、第二客户站和组所有者(GO)之间的传输方案,以便建立隧道直接链路建立(TDLS)直接链路;
图5是用于在第一客户站和第二客户站之间建立隧道直接链路建立(TDLS)直接链路的方法的流程图,其中,第一客户站发送隧道直接链路建立(TDLS)建立请求;
图6是用于在第一客户站和第二客户站之间建立隧道直接链路建立(TDLS)直接链路的方法的流程图,其中,隧道直接链路建立(TDLS)建立请求是从组所有者(GO)接收的;
图7是用于在第一客户站和第二客户站之间建立隧道直接链路建立(TDLS)直接链路的另一方法的流程图,其中,隧道直接链路建立(TDLS)建立请求是由第一客户站发送的;
图8示出了组所有者(GO)、第一客户站和第二客户站之间的传输方案,以用于建立由组所有者(GO)所发起的隧道直接链路建立(TDLS)直接链路;
图9是用于建立由组所有者(GO)发起的隧道直接链路建立(TDLS)直接链路的方法的流程图;
图10示出了组所有者(GO)、第一客户站和第二客户站之间的传输方案,以用于阻止建立隧道直接链路建立(TDLS)直接链路;
图11示出了可以包括在根据本申请来进行配置的组所有者(GO)内的某些组件;以及
图12示出了可以包括在根据本申请来进行配置的客户站内的某些组件。
具体实施方式
图1示出了包括多个无线设备的无线通信系统100。无线通信系统100被广泛部署以提供诸如语音、数据等之类的各种类型的通信内容。这些系统可以是能够通过共享可用的系统资源(例如,带宽和发射功率等)来支持与多个用户进行通信的多址系统。无线设备可以包括组所有者(GO)102和两个或更多个客户站104。组所有者(GO)102可以是接入点。举例而言,组所有者(GO)102可以是膝上型电脑、蜂窝电话或者是能够充当组所有者(GO)102的膝上型电脑。
组所有者(GO)102可以不是专用接入点。换句话说,组所有者(GO)102可以是不具有去往核心网的直接线缆连接的便携式设备。任何无线设备都可以用作组所有者(GO)102。举例而言,在建立了无线通信系统100时,一个或多个无线设备可以是潜在的组所有者(GO)102。可以存在用于确定将充当组所有者(GO)102的无线设备的各种协议。举例而言,如果这类无线设备中的一个无线设备是膝上型电脑,而其它无线设备是蜂窝电话,那么由于与蜂窝电话相比而言膝上型电脑的电量潜能较大,膝上型电脑可以是指定的组所有者(GO)102。作为另一个示例,可以期望这类无线设备中的一个无线设备是组所有者(GO)102。在这种情况下,期望成为组所有者(GO)102的无线设备只要满足了最低标准就可以变成组所有者(GO)102。组所有者(GO)102的选择可以基于电池功率、信号强度、位置、处理能力或其它度量。
客户站104可以是无线设备。举例而言,客户站104可以是蜂窝电话、PDA、膝上型电脑、游戏设备和智能电话等。客户站104还可以被称为无线通信设备。
无线通信系统100可以使用对等(P2P)无线网络,以用于无线设备之间的通信。在一个配置中,无线网络可以是诸如无线保真(Wi-Fi)网络之类的无线局域网(WLAN)。举例而言,无线网络可以符合电气和电子工程师协会(IEEE)802.11标准中提出的标准。组所有者(GO)102可以经由第一对等(P2P)无线保真(Wi-Fi)链路106a来与第一客户站104a进行通信,而同时经由第二对等(P2P)无线保真(Wi-Fi)链路106b来与第二客户站104b进行通信。
对等(P2P)网络或对等(P2P)链路可以指由无线设备组成的网路架构,其中在不需要中央协调(例如,专用接入点、基站或核心网)的情况下,这些无线设备使得它们的资源(例如,处理能力、磁盘存储或网络带宽)的一部分直接可用于其它网络参与者。对等(P2P)网络可以通过节点的自组织式(ad-hoc)增加来动态地形成。在自组织网络中,节点的移除对网络没有显著影响。在对等(P2P)网络中,设备没有物理地连接到基础结构。设备与互联网没有有线连接或者无线连接。随着从网络增加或减去设备,对等(P2P)网络可以增长或收缩。
术语“无线保真(Wi-Fi)”指使用IEEE 802.11、802.11a、802.11b、802.11g或802.11n标准的无线局域网(WLAN)设备的一类。Wi-Fi设备的示例包括个人计算机、视频游戏控制台、智能电话、打印机和膝上型电脑。Wi-Fi设备可以在2.4、3.6和5千兆赫(GHz)频带内无线地进行通信。
对等(P2P)无线保真(Wi-Fi)链路106可以并入两个或更多个Wi-Fi设备之间的对等(P2P)链路。对等(P2P)无线保真(Wi-Fi)链路106可以指对等(P2P)无线保真(Wi-Fi)网络内的通信链路。在对等(P2P)无线保真(Wi-Fi)网络中,一个或多个客户站104中的每一个可以建立与组所有者(GO)102的对等(P2P)无线保真(Wi-Fi)链路106。因此,第一客户站104a可以建立与组所有者(GO)102的第一对等(P2P)无线保真(Wi-Fi)链路106a,而第二客户站104b可以建立与组所有者(GO)102的第二对等(P2P)无线保真(Wi-Fi)链路106b。
对等(P2P)无线保真(Wi-Fi)网络的一个问题是与同一组所有者(GO)102相关联的两个客户站104之间的业务的有效传送。第一客户站104a和第二客户站104b之间的业务必须被发送到组所有者(GO)102,组所有者(GO)102随后将该业务转发到目的客户站104。这种转发可能导致额外的延迟并且消耗不必要的额外的发射时间。组所有者(GO)102信道上还可以有其它业务,这减少了两个客户站104之间的业务的有效传送。与这两个客户站104a-b相比而言,组所有者(GO)102的能力也可能较差,从而导致业务传送的效率较差。
作为替代,可以在第一客户站104a和第二客户站104b之间建立直接链路。这种直接链路的一个示例是隧道直接链路建立(TDLS)协议的使用。当前,隧道直接链路建立(TDLS)协议被标准化为用于接入点(AP)网络的802.11z,但是TDLS协议还不适合于组所有者(GO)102网络。隧道直接链路建立(TDLS)链路可以较短,这允许较小的输出功率被使用或者允许较高的数据速率以使得更有效地使用频谱。隧道直接链路建立(TDLS)协议的特征在于:将建立帧封装在常规数据帧中,这允许建立帧通过组所有者(GO)102被透明地发送。由于这个原因,组所有者(GO)102不需要支持或知道TDLS。此外,组所有者(GO)102不需要具有将在第一客户站104a和第二客户站104b之间的直接链路上使用的相同的一组能力。
一旦在第一客户站104a和第二客户站104b之间已经建立了隧道直接链路建立(TDLS)直接链路108,则第一客户站104a和第二客户站104b可以保持与组所有者(GO)102相关联。举例而言,第一对等(P2P)无线保真(Wi-Fi)链路106a可以继续存在于第一客户站104a和组所有者(GO)102之间。同样,第二对等(P2P)无线保真(Wi-Fi)链路106b可以继续存在于第二客户站104b和组所有者(GO)102之间。
隧道直接链路建立(TDLS)直接链路108可以使用与对等(P2P)无线保真(Wi-Fi)链路106相同的频带。隧道直接链路建立(TDLS)直接链路108还可以使用与对等(P2P)无线保真(Wi-Fi)链路106相同的信道。其它频带和信道带宽也可以用于隧道直接链路建立(TDLS)直接链路108。举例而言,隧道直接链路建立(TDLS)直接链路108可以切换到相同频带或另一频带中的另一信道。
图2是用于在第一客户站104a和第二客户站104b之间建立隧道直接链路建立(TDLS)直接链路108的方法200的流程图。方法200可以由第一客户站104a来执行。第一客户站104a可以经由第一对等(P2P)无线保真(Wi-Fi)链路106a来与组所有者(GO)102进行通信(202)。第一客户站104a可以确定是否在第一客户站104a和第二客户站104b之间建立隧道直接链路建立(TDLS)直接链路108(204)。确定是否建立隧道直接链路建立(TDLS)直接链路108(204)可以包括接收隧道直接链路建立(TDLS)建立请求或基于网络状况产生隧道直接链路建立(TDLS)建立请求。下文将结合图3来详细讨论网络状况和隧道直接链路建立(TDLS)建立请求。
如果确定了应当建立隧道直接链路建立(TDLS)直接链路108,那么第一客户站104a可以建立206隧道直接链路建立(TDLS)直接链路108。下文结合图4详细讨论建立隧道直接链路建立(TDLS)直接链路108。隧道直接链路建立(TDLS)直接链路108可以使用与对等(P2P)无线保真(Wi-Fi)网络相同的频带。一旦建立了隧道直接链路建立(TDLS)直接链路108,那么第一客户站104a可以经由隧道直接链路建立(TDLS)直接链路108与第二客户站104b直接进行通信(208)。
图3是示出了用于在本申请的系统和方法中使用的客户站304的各种组件的框图。图3的客户站304可以是图1的第一客户站104a或第二客户站104b的一个配置。客户站304可以基于一个或多个度量来确定是否建立与另一客户站104的隧道直接链路建立(TDLS)直接链路108。举例而言,客户站304可以基于以下各项确定是否建立与另一客户站104的隧道直接链路建立(TDLS)直接链路108:来自组所有者(GO)102的接收信号强度310a、来自第二客户站104b的接收信号强度310b、经由组所有者(GO)102的当前数据速率312a以及经由隧道直接链路建立(TDLS)直接链路108的潜在数据速率312b。
客户站304还可以使用信道可用性314来确定是否建立隧道直接链路建立(TDLS)直接链路108。信道可用性314可以包括可用于隧道直接链路建立(TDLS)直接链路108的信道。客户站可以接收隧道直接链路建立(TDLS)建立请求316。所接收的隧道直接链路建立(TDLS)建立请求316可以从组所有者(GO)102接收。所接收的隧道直接链路建立(TDLS)建立请求316可能是由另一客户站104产生的。在一个配置中,所接收的隧道直接链路建立(TDLS)建立请求316可能是由组所有者(GO)102产生的。
客户站304还可以使用经由组所有者(GO)102与客户站104的通信的转发时延318来确定是否建立隧道直接链路建立(TDLS)直接链路108。经由组所有者(GO)102与客户站104的通信的时延318可以指在经由组所有者(GO)102与客户站104进行通信时所经历的延迟。举例而言,第一客户站104a可以使用第一对等(P2P)无线保真(Wi-Fi)链路106a来向组所有者(GO)102发送去往第二客户站104b的消息。当接收到这个消息时,组所有者(GO)102可以使用第二对等(P2P)无线保真(Wi-Fi)链路106b来将这个消息转发给第二客户站104b。依靠所测量的延迟,在第一客户站104a和第二客户站104b之间建立隧道直接链路建立(TDLS)直接链路108将会变得更为有效。
图4示出了第一客户站404a、第二客户站404b和组所有者(GO)402之间的传输方案400,以用于建立隧道直接链路建立(TDLS)直接链路108。图4的第一客户站404a、组所有者(GO)402和第二客户站404b可以是图1的第一客户站104a、组所有者(GO)102和第二客户站104b的一个配置。第一客户站404a可以确定建立与第二客户站404b的隧道直接链路建立(TDLS)直接链路108。如上文所讨论的,第一客户站404a可以基于多种因素确定是否建立隧道直接链路建立(TDLS)直接链路108,这些因素包括接收信号强度310、数据速率312、信道可用性314和时延318。
一旦第一客户站404a已经确定建立隧道直接链路建立(TDLS)直接链路108,则第一客户站404a可以使用第一对等(P2P)无线保真(Wi-Fi)链路106a来向组所有者(GO)402发送隧道直接链路建立(TDLS)建立请求420。隧道直接链路建立(TDLS)建立请求420可以包括预期的接收者(第二客户站404b)、关于所请求链路的信息、数据速率、信道和第一客户站404a的带宽能力。隧道直接链路建立(TDLS)建立请求420的帧体可以包括下面的表格1中所示出的信息(参见IEEE P802.11z/D8.0,信息技术标准草案-系统间的电信和信息交换-局域网和城域网-具体要求-第11部分:无线介质接入控制(MAC)和物理层(PHY)规范,修订7:直接链路建立的扩展)。
表格1
当接收到隧道直接链路建立(TDLS)建立请求420时,组所有者(GO)402可以将所接收的隧道直接链路建立(TDLS)建立请求422转发给第二客户站404b。在一个配置中,组所有者(GO)402可以使用第二对等(P2P)无线保真(Wi-Fi)链路106b来将所接收的隧道直接链路建立(TDLS)建立请求422转发给第二客户站404b。
第二客户站404b随后可以产生隧道直接链路建立(TDLS)建立响应424。隧道直接链路建立(TDLS)建立响应424可以包括第二客户站404b的带宽能力。隧道直接链路建立(TDLS)建立响应424可以被封装在数据帧中,并且可以包括下面的表格2中所示出的信息(参见IEEEP802.11z/D8.0,信息技术标准草案-系统间的电信和信息交换-局域网和城域网-具体要求-第11部分:无线介质接入控制(MAC)和物理层(PHY)规范,修订7:直接链路建立的扩展)。
表格2
第二客户站404b可以使用第二对等(P2P)无线保真(Wi-Fi)直接链路106b来将隧道直接链路建立(TDLS)建立响应424发送给组所有者(GO)402。
当接收到隧道直接链路建立(TDLS)建立响应424时,组所有者(GO)402使用第一对等(P2P)无线保真(Wi-Fi)链路106a来将隧道直接链路建立(TDLS)建立响应426转发给第一客户站404a。第一客户站404a可以随后产生隧道直接链路建立(TDLS)建立确认428。隧道直接链路建立(TDLS)建立确认428包括关于要建立的隧道直接链路建立(TDLS)直接链路108的具体信息(例如,要使用的信道、要使用的频率、要使用的定时结构、服务质量(QOS)能力和安全性信息等)。
第一客户站404a可以使用第一对等(P2P)无线保真(Wi-Fi)链路106a来将隧道直接链路建立(TDLS)建立确认428发送给组所有者。隧道直接链路建立(TDLS)建立确认428帧的帧体可以包括以下表格3中示出的信息(参见IEEE P802.11z/D8.0,信息技术标准草案-系统间的电信和信息交换-局域网和城域网-具体要求-第11部分:无线介质接入控制(MAC)和物理层(PHY)规范,修订7:直接链路建立的扩展)。
表格3
当接收到隧道直接链路建立(TDLS)建立确认428,组所有者(GO)402可以使用第二对等(P2P)无线保真(Wi-Fi)链路106b来将隧道直接链路建立(TDLS)建立确认430转发给第二客户站404b。第一客户站404a和第二客户站404b随后可以使用隧道直接链路建立(TDLS)直接链路108来开始相互通信。
图5是用于在第一客户站404a和第二客户站404b之间建立隧道直接链路立(TDLS)直接链路108的方法500的流程图,其中,第一客户站404a发送隧道直接链路建立(TDLS)建立请求422。方法500可以由第一客户站404a来执行。第一客户站404a可以经由第一对等(P2P)无线保真(Wi-Fi)链路106a与组所有者(GO)402进行通信(502)。第一客户站404a可以确定是否建立与第二客户站404b的隧道直接链路建立(TDLS)直接链路108(504)。如上文结合图3所讨论的,第一客户站404a可以基于一个或多因素确定是否建立隧道直接链路建立(TDLS)直接链路108(504),这些因素包括接收信号强度310、数据速率312、信道可用性314和时延318。
第一客户站404a随后可以将隧道直接链路建立(TDLS)建立请求420发送给组所有者(GO)402(506)。隧道直接链路建立(TDLS)建立请420可以包括关于所建议的隧道直接链路建立(TDLS)直接链路108的信息。举例而言,隧道直接链路建立(TDLS)建立请求420可以指定被请求与其的隧道直接链路建立(TDLS)直接链路108的客户站404、用于隧道直接链路建立(TDLS)直接链路108的信道、和/或隧道直接链路建立(TDLS)直接链路108的建议持续时间。
第一客户站404a可以从组所有者(Go)402接收隧道直接链路建立(TDLS)建立响应426(508)。第一客户站404a可以将隧道直接链路建立(TDLS)建立确认428发送给组所有者(GO)402(510)。第一客户站404a随后可以经由隧道直接链路建立(TDLS)直接链路108来与第二客户站404b直接进行通信(512)。第一客户站404a可以继续经由第一对等(P2P)无线保真(Wi-Fi)链路108与组所有者(GO)402进行通信(502),同时经由隧道直接链路建立(TDLS)直接链路108与第二客户站404b直接进行通信(512)。
图6是用于在第一客户站404a和第二客户站404b之间建立隧道直接链路建立(TDLS)直接链路108的方法600的流程图,其中,隧道直接链路建立(TDLS)建立请求422是从组所有者(GO)402接收的。方法600可以由客户站404来执行。在一个配置中,方法600可以由图4中的第二客户站404b来执行,以建立与图4中的第一客户站404a的隧道直接链路建立(TDLS)直接链路108。第二客户站404b可以经由对等无线保真(Wi-Fi)链路106b与组所有者(GO)402进行通信(602)。第二客户站404b随后可以从组所有者(GO)402接收隧道直接链路建立(TDLS)建立请求422(604)。隧道直接链路建立(TDLS)建立请求422可以由第一客户站404a来产生。
第二客户站404b可以将隧道直接链路建立(TDLS)建立响应424发送给组所有者(GO)402(606)。隧道直接链路建立(TDLS)建立响应424可以指示第二客户站404b能够建立与第一客户站404a的隧道直接链路建立(TDLS)直接链路108。在一个配置中,隧道直接链路建立(TDLS)建立响应424可以向组所有者(GO)402指示预期接收者是第一客户站404a。
第二客户站404b随后可以从组所有者(GO)402接收隧道直接链路建立(TDLS)建立确认430(608)。隧道直接链路建立(TDLS)建立确认430可以由第一客户站404a来产生。在接收到隧道直接链路建立(TDLS)建立确认430之后,第二客户站404b可以经由隧道直接链路建立(TDLS)直接链路108与第一客户站404a直接进行通信(610)。第二客户站404b可以经由对等(P2P)无线保真(Wi-Fi)链路106b与组所有者(GO)402进行通信(602),而同时还经由隧道直接链路建立(TDLS)直接链路108与第一客户站404a直接进行通信(610)。
图7是用于在第一客户站404a和第二客户站404b之间建立隧道直接链路建立(TDLS)直接链路108的另一方法700的流程图,其中,隧道直接链路建立(TDLS)建立请求422是由第一客户站404a发送的。方法700可以由组所有者(GO)402来执行。组所有者(GO)402可以经由第一对对等(P2P)无线保真(Wi-Fi)链路106a与第一客户站404a进行通信(702)。组所有者(GO)402还可以经由第二对等(P2P)无线保真(Wi-Fi)链路106b与第二客户站404b进行通信(704)。组所有者(GO)402可以从第一客户站404a接收隧道直接链路建立(TDLS)建立请求420(706)。隧道直接链路建立(TDLS)建立请求420可以指示第二客户站404b将接收隧道直接链路建立(TDLS)建立请求420。隧道直接链路建立(TDLS)建立请求420可以经由第一对等(P2P)无线保真(Wi-Fi)链路106a来接收(706)。
组所有者(GO)402随后可以使用第二对等(P2P)无线保真(Wi-Fi)链路108来将隧道直接链路建立(TDLS)建立请求422发送给第二客户站404b(708)。组所有者(GO)402接着可以经由第二对等(P2P)无线保真(Wi-Fi)链路106从第二客户站404b接收隧道直接链路建立(TDLS)建立响应424(710)。隧道直接链路建立(TDLS)建立响应424可以指示第一客户站404a将接收隧道直接链路建立(TDLS)建立响应424。组所有者(GO)402可以经由第一对等(P2P)无线保真(Wi-Fi)链路108将隧道直接链路建立(TDLS)建立响应426发送给第一客户站404a(712)。
组所有者(GO)402可以经由第一对等(P2P)无线保真(Wi-Fi)链路108从第一客户站404a接收隧道直接链路建立(TDLS)建立确认428(714)。隧道直接链路建立(TDLS)建立确认428可以指示第二客户站404b将接收隧道直接链路建立(TDLS)建立确认428。组所有者(GO)402随后可以经由第二对等(P2P)无线保真(Wi-Fi)链路108将隧道直接链路建立(TDLS)建立确认430发送给第二客户站404b(716)。
图8示出了组所有者(GO)802、第一客户站804a和第二客户站804b之间的传输方案800,以用于建立由组所有者(GO)802所发起的隧道直接链路建立(TDLS)直接链路108。图8中的组所有者(GO)802、第一客户站804a和第二客户站804b可以是图1中的组所有者(GO)102、第一客户站104a和第二客户站104b的一个配置。组所有者(GO)802可以使用第一对等(P2P)无线保真(Wi-Fi)链路106a来与第一客户站804a进行通信。组所有者(GO)802还可以使用第二对等(P2P)无线保真(Wi-Fi)链路106b来与第二客户站404b进行通信。组所有者(GO)802可以知道直接链路。知道直接链路的组所有者(GO)802理解从一个客户发送到另一客户的信令消息或者发起两个客户之间的直接链路的建立。
组所有者(GO)802可以使用隧道直接链路建立(TDLS)信令帧来发起第一客户站804a和第二客户站804b之间的直接链路的建立。或者,可以使用诸如直接链路建立(TDLS)之类的其它直接链路建立协议。组所有者(GO)802可以经由第一对等(P2P)无线保真(Wi-Fi)链路106a将第一直接链路建立(TDLS)建立请求822a发送给第一客户站804a。第一隧道直接链路建立(TDLS)建立请求822a可以将第二客户站804b识别为第一隧道直接链路建立(TDLS)建立请求822a的源。组所有者(GO)802还可以向第二客户站804b发送第二隧道直接链路建立(TDLS)建立请求822b。第二隧道直接链路建立(TDLS)建立请求822b可以将第一客户站804a识别为第二隧道直接链路建立(TDLS)建立请求822b的源。组所有者(GO)802可能不需要发送第一隧道直接链路建立(TDLS)建立请求822a和第二隧道直接链路建立(TDLS)建立请求822b两者,但是如果发送了这两者,那么相对于这两者中的每一者而言,另一者的定时是不重要的,并且可以在不同的时刻。
第一客户站804a可以将第一隧道直接链路建立(TDLS)建立响应824a发送给组所有者(GO)802。第一隧道直接链路建立(TDLS)建立响应824a可以去往第二客户站804b。第一隧道直接链路建立(TDLS)建立响应824a可以由组所有者(GO)802截取,而不转发到第二客户站804b。第二客户站804b可以将第二隧道直接链路建立(TDLS)建立响应824b发送给组所有者(GO)802。第二隧道直接链路建立(TDLS)建立响应824b可以去往第一客户站804a。第二隧道直接链路建立(TDLS)建立响应824b可以由组所有者(GO)802截取,而不转发到第一客户站804a。
组所有者(GO)802随后可以将第一隧道直接链路建立(TDLS)建立确认830a发送给第一客户站804a。第一隧道直接链路建立(TDLS)建立确认830a可以将第二客户站识别为第一隧道直接链路建立(TDLS)建立确认830a的源。组所有者(GO)802还可以将第二隧道直接链路建立(TDLS)建立确认830b发送给第二客户站804b。第二隧道直接链路建立(TDLS)建立确认830b可以将第一客户站804a识别为第二隧道直接链路建立(TDLS)建立确认830b的源。随后可以建立隧道直接链路建立(TDLS)直接链路108。
组所有者(GO)802还可以拆卸、解散或终止经由隧道直接链路建立(TDLS)直接链路108的通信。组所有者(GO)802可以向第一客户站发送第一隧道直接链路建立(TDLS)拆卸帧832a。组所有者(GO)802还可以向第二客户站804b发送第二隧道直接链路建立(TDLS)拆卸帧832b。随后,可以取消第一客户站804a和第二客户站804b之间的隧道直接链路建立(TDLS)直接链路108。隧道直接链路建立(TDLS)拆卸帧832的帧体可以包括下面的表格4中所示出的信息(参见IEEE P802.11z/D8.0,信息技术标准草案-系统间的电信和信息交换-局域网和城域网-具体要求-第11部分:无线介质接入控制(MAC)和物理层(PHY)规范,修订7:直接链路建立的扩展)。
表格4
图9是用于建立由组所有者(GO)802发起的隧道直接链路建立(TDLS)直接链路108的方法900的流程图。方法900可以由组所有者(GO)802来执行。组所有者(GO)802可以经由第一对等(P2P)无线保真(Wi-Fi)链路106a与第一客户站804a进行通信(902)。组所有者(GO)802还可以经由第二对等(P2P)无线保真(Wi-Fi)链路106b与第二客户站804b进行通信(904)。组所有者(GO)802可以确定是否在第一客户站804a和第二客户站804b之间建立隧道直接链路建立(TDLS)直接链路108(906)。由组所有者(GO)802确定是否建立隧道直接链路建立(TDLS)直接链路108(906)可以基于与由客户站404确定是否建立隧道直接链路建立(TDLS)直接链路108(504)类似的规范:接收信号强度310、数据速率312、信道可用性314和时延318。
如果确定了应当建立隧道直接链路建立(TDLS)直接链路108,那么组所有者(GO)802可以向第一客户站804a发送第一隧道直接链路建立(TDLS)建立请求822a(908)。第一隧道直接链路建立(TDLS)建立请求822a可能表现为像来源于第二客户站804b。组所有者(GO)802还可以向第二客户站804b发送第二隧道直接链路建立(TDLS)建立请求822b(910)。第二隧道直接链路建立(TDLS)建立请求822b可能表现为像来源于第一客户站804a。
随后,组所有者(GO)802可以从第一客户站804a接收第一隧道直接链路建立(TDLS)建立响应824a(912)。第一隧道直接链路建立(TDLS)建立响应824a可以将第二客户站804b指示为预期接收者。组所有者(GO)802还可以从第二客户站804b接收第二隧道直接链路建立(TDLS)建立响应824b(914)。第二隧道直接链路建立(TDLS)建立响应824b可以将第一客户站804a指示为预期接收者。
组所有者(GO)802可以将第一隧道直接链路建立(TDLS)建立确认830a发送给第一客户站804a(916)。组所有者(GO)802还可以将第二隧道直接链路建立(TDLS)建立确认830b发送给第二客户站804b(918)。随后可以在第一客户站804a和第二客户站804b之间建立隧道直接链路建立(TDLS)直接链路108。
图10示出了组所有者(GO)1002、第一客户站1004a和第二客户站1004b之间的传输方案1000,以用于阻止建立隧道直接链路建立(TDLS)直接链路108。图10中的组所有者(GO)1002、第一客户站1004a和第二客户站1004b可以是图1中的组所有者(GO)102、第一客户站104a和第二客户站104b的一个配置。组所有者(GO)1002可以使用第一对等(P2P)无线保真(Wi-Fi)链路106来与第一客户站1004a进行通信。组所有者(GO)1002还可以使用第二对等(P2P)无线保真(Wi-Fi)链路106b来与第二客户站1004b进行通信。
为了阻止在对等(P2P)网络中建立隧道直接链路建立(TDLS)直接链路108,组所有者(GO)1002可以对隧道直接链路建立(TDLS)建立请求1022消息进行过滤,并且发送指示不允许隧道直接链路建立(TDLS)直接链路108的隧道直接链路建立(TDLS)建立响应1026消息。由于安全性和网络可管理性(例如,拥塞控制)的原因,对于特定的对等(P2P)网络、特定的对等(P2P)无线保真(Wi-Fi)网络或基本服务集(BSS),隧道直接链路建立(TDLS)直接链路108可能是不允许的。举例而言,接入点(AP)可能想要了解和/或控制流入基本服务集(BSS)的所有业务。
当组所有者(GO)1002从第一客户站1004a接收第一隧道直接链路建立(TDLS)建立请求1022a时,组所有者(GO)1002可以向第一客户站1004a发送第一隧道直接链路建立(TDLS)建立响应1026a或其它适当的状态码,其指示隧道直接链路建立(TDLS)直接链路108是不允许的。同样,当组所有者(GO)1002从第二客户站1004b接收第二隧道直接链路建立(TDLS)建立请求1022b时,组所有者(GO)1002可以向第二客户站1004b发送第二隧道直接链路建立(TDLS)建立响应1026b或其它适当的状态码,其指示隧道直接链路建立(TDLS)直接链路108是不允许的。
图11示出了可以包括在组所有者(GO)1102内的某些组件。组所有者(GO)1102还可以被称为接入点、广播发射机、节点B、演进型节点B等,并且可以包括接入点、广播发射机、节点B、演进型节点B等的部分或全部功能。处理器1103可以是通用单芯片处理器或多芯片微处理器(例如,ARM)、专用微处理器(例如,数字信号处理器(DSP))、微控制器和可编程门阵列等。处理器1103可以被称为中央处理单元(CPU)。虽然,在图11的组所有者(GO)1102中,仅示出了单个处理器1103,但是在替代的配置中,可以使用处理器(例如,ARM和DSP)的组合。
组所有者(GO)1102还可以包括存储器1105。存储器1105可以是能够存储电子信息的任意电子组件。存储器1105可以体现为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只读存储器(ROM)、磁盘存储介质、光存储介质、RAM中的闪存设备、包括在处理器中的板载存储器、EPROM存储器、EEPROM存储器、寄存器等,包括上述的组合。
数据1107和指令1109可以存储在存储器1105中。指令1109可以由处理器1103执行以实现本文所公开的方法。执行指令1109可以包括存储在存储器1105中的数据1107的使用。当处理器1103执行指令1109时,指令1109a的各个部分可以被加载到处理器1103上,并且数据1107的各个数据片段可以被加载到处理器1103上。
组所有者(GO)1102还可以包括发射机1111和接收机1113,以允许去往和来自组所有者(GO)1102的数据的发送和接收。发射机1111和接收机1113可以统称为收发机1115。天线1117可以电耦合到收发机1115。组所有者(GO)1102还可以包括(未示出)多个发射机、多个接收机、多个收发机和/或额外的天线。
组所有者(GO)1102的各种组件可以通过一个或多个总线连接在一起,这些总线包括电源总线、控制信号总线、状态信号总线和数据总线等。为清楚起见,在图11中,各种总线示出为总线系统1119。
图12示出了可以包括在客户站1204内的某些组件。客户站1204可以是接入终端、移动站和用户设备等。客户站1204包括处理器1203。处理器1203可以是通用单芯片或多芯片微处理器(例如,ARM)、专用微处理器(例如,数字信号处理器(DSP))、微控制器和可编程门阵列等。处理器1203可以被称为中央处理单元(CPU)。虽然在图12的客户站1204中,仅示出了单个处理器1203,但是在替代的配置中,可以使用处理器(例如,ARM和DSP)的组合。
客户站1204还可以包括存储器1205。存储器1205可以是能够存储电子信息的任意电子组件。存储器1205可以体现为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只读存储器(ROM)、磁盘存储介质、光存储介质、RAM中的闪存设备、包括在处理器中的板载存储器、EPROM存储器、EEPROM存储器、寄存器等,包括上述的组合。
数据1207和指令1209可以存储在存储器1205中。指令1209可以由处理器1203执行以实现本文所公开的方法。执行指令1209可以包括存储在存储器1205中的数据1207的使用。当处理器1203执行指令1209时,指令1209a的各个部分可以被加载到处理器1203上,并且数据1207的各个数据片段可以被加载到处理器1203上。
客户站1204还可以包括发射机1211和接收机1213,以允许去往和来自无线通信设备1201的信号的发送和接收。发射机1211和接收机1213可以统称为收发机1215。天线1217可以电耦合到收发机1215。客户站1204还可以包括(未示出)多个发射机、多个接收机、多个收发机和/或额外的天线。
客户站1204的各种组件可以通过一个或多个总线来连接在一起,这些总线包括功率总线、控制信号总线、状态信号总线和数据总线等。为清楚起见,在图12中,各种总线示出为总线系统1219。
本文所描述的技术可以用于各种通信系统(包括基于正交复用方案的通信系统)。这些通信系统的示例包括正交频分多址(OFDMA)系统和单载波频分多址(SC-FDMA)等。OFDMA系统利用正交频分复用(OFDM),OFDM是将整体系统带宽划分成多个正交子载波的调制技术。这些子载波还可以被称为音调和频段等。使用OFDM,可以使用数据来对每个子载波独立地调制。SC-FDMA系统可以利用交织FDMA(IFDMA)以在跨越系统带宽分布的子载波上进行发送、利用集中式FDMA(LFDMA)以在一组相邻子载波上进行发送、或者利用增强型FDMA(EFDMA)来在多组相邻子载波上进行发送。一般而言,调制符号式在频域中使用OFDM和在时域中使用SC-FDMA来发送。
术语“确定”包括各种各样的动作,并且因此“确定”可以包括运算、计算、处理、推导、调查、查找(例如,在表格、数据库或其它数据结构中查找)和确认等。此外,“确定”可以包括接收(例如,接收信息)、访问(例如,访问存储器中的数据)等。此外,“确定”可以包括解决、选择、选定和建立等。
除非明确指定,否则短语“基于”不意味着“仅基于”。换句话说,短语“基于”描述了“仅基于”和“至少基于”这两种情况。
术语“处理器”应当被宽泛地解释为包括通用处理器、中央处理单元(CPU)、微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SP)、控制器、微控制器和状态机等。在某些情形下,“处理器”可以指专用集成电路(ASIC)、可编程逻辑器件(PLD)和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等。术语“处理器”可以指处理设备的组合,例如,DSP和微处理器的组合、多个微处理器、一个或多个微处理器与DSP内核的结合,或者任何其它此种配置。
术语“存储器”应当被广泛地解释为包括能够存储电子信息的任何电子组件。术语存储器指的是诸如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只读存储器(ROM)、非易失性随机存取存储器(NVRAM)、可编程只读存储器(PROM)、可擦写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PROM)、电可擦写PROM(EEPROM)、闪存、磁或光数据存储和寄存器等之类的各种类型处理器可读介质。如果处理器可以从存储器读取信息和/或向存储器写入信息,那么可以说存储器是与处理器电通信的。集成到处理器的存储器是与处理器电通信的。
术语“指令”和“代码”应当被宽泛地解释为包括任意类型的计算机可读表述。举例而言,术语“指令”和“代码”可以指一个或多个程序、例程、子例程、函数和过程等。“指令”和“代码”可以包括单个计算机可读语句或多个计算机可读语句。
本文所公开的功能可以实现在由硬件执行的软件或者固件中。这些功能可以作为一个或多个指令来在计算机可读介质上存储。术语“计算机可读介质”或“计算机程序产品”指可以由计算机或处理器访问的任何有形存储介质。作为举例而非限定,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包括RAM、ROM、EEPROM、CD-ROM或其它光盘存储器、磁盘存储器或其它磁存储设备,或者能够用于以指令或数据结构的形式携带或存储所需程序代码并能够被计算机访问的任何其它介质。本申请所使用的磁盘和光盘包括压缩光盘(CD)、激光光盘、光盘、数字多用途光盘(DVD)、软磁盘和蓝光光盘,其中,磁盘通常磁性地复制数据,而光盘则通过激光来光学地复制数据。
本文所公开的方法包括一个或多个步骤或动作以实现所描述的方法。在不脱离权利要求的范围的前提下,这些步骤或动作可以交换。换句话说,除非为了实现所描述的方法的适当操作而需要步骤或动作的具体顺序,否则在不脱离权利要求的范围的前提下,可以对具体步骤和/或方法的顺序和/或使用进行修改。
进一步,应当理解的是,用于执行本文所描述的方法和技术的模块和/或其它适当单元(例如,由图2、5-7和9所示出的)可以由设备下载和/或获得。举例而言,设备可以耦合到服务器,以便于用于执行本文所描述的方法的模块的传递。或者,本文所描述的各种方法可以经由存储模块(例如,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只读存储器(ROM)和物理存储介质(例如,压缩盘(CD)或软盘等))来提供,以使得当将存储模块耦合或提供到设备时该设备可以获得各种方法。
应当明白的是,权利要求并不限于上文所示出的精确配置和组件。在本脱离权利要求的范围的前提下,可以在本文所描述的系统、方法和装置的安排、操作和细节方面做出各种修改、改变或变化。

Claims (45)

1.一种用于在对等无线网络中的第一客户站和第二客户站之间建立直接链路的方法,其中,所述方法是由所述第一客户站来执行的,所述方法包括:
经由第一对等P2P无线链路与组所有者GO进行通信,所述GO包括第三客户站;
至少部分地基于以下两者的比较:(a)从所述GO向所述第一客户站发送的第一无线信号的第一接收信号强度测量值,以及(b)从所述第二客户站向所述第一客户站发送的第二无线信号的第二接收信号强度测量值,来确定是否在所述第一客户站和所述第二客户站之间建立隧道直接链路建立TDLS直接链路;
在所述第一客户站和所述第二客户站之间建立所述TDLS直接链路;以及
经由所述TDLS直接链路与所述第二客户站直接进行通信;
其中,所述第一客户站能够形成所述第一P2P无线链路以与所述GO直接传递数据,所述第二客户站能够形成所述第二P2P无线链路以与所述GO直接传递数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一P2P无线链路是无线保真Wi-Fi链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建立所述TDLS直接链路包括:
向所述GO发送TDLS建立请求;
从所述GO接收TDLS建立响应;以及
向所述GO发送TDLS建立确认。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确定是否建立TDLS直接链路还基于:接收到基于网络状况所产生的TDLS建立请求。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网络状况包括:来自所述GO的接收信号强度、来自所述第二客户站的接收信号强度、经由所述GO的当前数据速率,或者经由所述TDLS直接链路的潜在数据速率。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网络状况包括:信道可用性。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网络状况包括:针对经由所述GO与所述第二客户站的通信的转发时延。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确定是否建立TDLS直接链路还基于:从所述GO接收TDLS建立请求。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中,建立所述TDLS直接链路包括:
将TDLS建立响应发送到所述GO;以及
从所述GO接收TDLS建立确认。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TDLS建立请求和所述TDLS建立确认是由所述第二客户站产生的。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TDLS建立确认是由所述GO产生的。
12.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TDLS建立请求包括:预期的接收者和关于所述TDLS直接链路的信息。
13.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TDLS建立确认包括:用于所述TDLS直接链路的信道、用于所述TDLS直接链路的频率或者用于所述TDLS直接链路的定时结构。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进一步包括:从所述GO接收TDLS拆卸帧,其中,所述TDLS拆卸帧终止经由所述TDLS直接链路的通信。
1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二P2P无线链路是P2PWi-Fi链路。
1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TDLS建立响应指示不允许TDLS直接链路并且不建立TDLS直接链路。
1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进一步包括:从所述GO接收TDLS拆卸帧,其中,所述TDLS拆卸帧解散所述TDLS直接链路。
18.一种用于在对等无线网络中通过组所有者控制直接链路的建立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经由第一对等P2P无线链路与第一客户站进行通信;
经由第二P2P无线链路与第二客户站进行通信;
向所述第一客户站发送第一隧道直接链路建立TDLS建立请求,所述第一TDLS建立请求由所述组所有者产生;
从所述第一客户站接收第一TDLS建立响应;以及
向所述第一客户站发送第一TDLS建立确认,所述第一TDLS建立确认由所述组所有者产生;
其中,所述第一客户站能够形成所述第一P2P无线链路以与所述组所有者直接传递数据,所述第二客户站能够形成所述第二P2P无线链路以与所述组所有者直接传递数据。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一P2P无线链路是无线保真Wi-Fi链路,并且其中,所述第二P2P无线链路是Wi-Fi链路。
20.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一TDLS建立请求是从所述第二客户站接收的,其中,所述第一TDLS建立确认是从所述第二客户站接收的,并且进一步包括向所述第二客户站发送所述第一TDLS建立响应。
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方法,进一步包括:
向所述第一客户站发送第一TDLS拆卸帧;以及
向所述第二客户站发送第二TDLS拆卸帧。
22.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方法,进一步包括:
向所述第二客户站发送第二TDLS建立请求;
从所述第二客户站接收第二TDLS建立响应;以及
向所述第二客户站发送第二TDLS建立确认。
23.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一客户站是所述第二TDLS建立响应的预期接收者,并且其中,所述GO不将所述第二TDLS建立响应转发给所述第一客户站。
24.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二TDLS建立响应是由所述第二客户站产生的。
25.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二客户站是所述第一TDLS建立响应的预期接收者,并且其中,所述GO不将所述第一TDLS建立响应转发给所述第二客户站。
26.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一TDLS建立响应是由所述第一客户站产生的。
27.一种被配置用于在对等无线网络中建立直接链路的无线设备,其中,所述无线设备是第一客户站,包括:
处理器;
存储器,其与所述处理器进行电通信;
指令,其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中,所述指令可以由所述处理器执行以:
经由第一对等P2P无线链路与组所有者GO进行通信,所述GO包括第三客户站;
至少部分地基于以下两者的比较:(a)从所述GO向所述第一客户站发送的第一无线信号的第一接收信号强度测量值,以及(b)从第二客户站向所述第一客户站发送的第二无线信号的第二接收信号强度测量值,来确定是否在所述第一客户站和所述第二客户站之间建立隧道直接链路建立TDLS直接链路;
在所述第一客户站和所述第二客户站之间建立所述TDLS直接链路;以及
经由所述TDLS直接链路与所述第二客户站直接进行通信,其中,所述第一客户站能够形成所述第一P2P无线链路以与所述GO直接传递数据,所述第二客户站能够形成所述第二P2P无线链路以与所述GO直接传递数据。
28.根据权利要求27所述的无线设备,其中,所述第一P2P无线链路是无线保真Wi-Fi链路。
29.根据权利要求27所述的无线设备,其中,建立所述TDLS直接链路包括:
向所述GO发送TDLS建立请求;
从所述GO接收TDLS建立响应;以及
向所述GO发送TDLS建立确认。
30.根据权利要求27所述的无线设备,其中,基于网络状况来产生所述TDLS建立请求。
31.根据权利要求30所述的无线设备,其中,所述网络状况包括:来自所述GO的接收信号强度、来自所述第二客户站的接收信号强度、经由所述GO的当前数据速率,或者经由所述TDLS直接链路的潜在数据速率。
32.根据权利要求30所述的无线设备,其中,所述网络状况包括:信道可用性。
33.根据权利要求30所述的无线设备,其中,所述网络状况包括:针对经由所述GO与所述第二客户站的通信的转发时延。
34.根据权利要求27所述的无线设备,其中,建立所述TDLS直接链路包括:
将TDLS建立响应发送到所述GO;以及
从所述GO接收TDLS建立确认。
35.根据权利要求34所述的无线设备,其中,所述TDLS建立请求和所述TDLS建立确认是由所述第二客户站产生的。
36.根据权利要求34所述的无线设备,其中,所述TDLS建立确认是由所述GO产生的。
37.根据权利要求29所述的无线设备,其中,所述TDLS建立请求包括:预期的接收者和关于所述TDLS直接链路的信息。
38.根据权利要求29所述的无线设备,其中,所述TDLS建立确认包括:用于所述TDLS直接链路的信道、用于所述TDLS直接链路的频率或者用于所述TDLS直接链路的定时结构。
39.根据权利要求27所述的无线设备,其中,所述指令进一步可执行以:从所述GO接收TDLS拆卸帧,其中,所述TDLS拆卸帧终止经由所述TDLS直接链路的通信。
40.根据权利要求28所述的无线设备,其中,所述第二P2P无线链路是P2P Wi-Fi链路。
41.根据权利要求29所述的无线设备,其中,所述TDLS建立响应指示不允许TDLS直接链路并且不建立TDLS直接链路。
42.根据权利要求27所述的无线设备,其中,所述指令进一步可执行以:从所述GO接收TDLS拆卸帧,其中,所述TDLS拆卸帧解散所述TDLS直接链路。
43.根据权利要求27所述的无线设备,其中,所述无线设备是所述第一客户站。
44.一种被配置用于在对等无线网络中建立直接链路的无线设备,包括:
用于经由第一对等P2P无线链路与P2P无线网络的组所有者GO进行通信的模块,所述P2P无线网络至少包括所述GO、第一客户站和第二客户站;
用于至少部分地基于以下两者的比较:(a)从所述GO向所述第一客户站发送的第一无线信号的第一接收信号强度测量值,以及(b)从所述第二客户站向所述第一客户站发送的第二无线信号的第二接收信号强度测量值,来确定是否在所述第一客户站和所述第二客户站之间建立隧道直接链路建立TDLS直接链路的模块;
用于在所述第一客户站和所述第二客户站之间建立所述TDLS直接链路的模块;以及
用于经由所述TDLS直接链路与所述第二客户站直接进行通信的模块;
其中,所述第一客户站能够形成所述第一P2P无线链路以与所述GO直接传递数据,所述第二客户站能够形成所述第二P2P无线链路以与所述GO直接传递数据。
45.一种用于在对等无线网络中通过组所有者控制直接链路的建立的无线设备,所述无线设备包括:
用于经由第一对等P2P无线链路与第一客户站进行通信的模块;
用于经由第二P2P无线链路与第二客户站进行通信的模块;
用于向所述第一客户站发送第一隧道直接链路建立TDLS建立请求的模块,所述第一TDLS建立请求由所述组所有者产生;
用于从所述第一客户站接收第一TDLS建立响应的模块;以及
用于向所述第一客户站发送第一TDLS建立确认的模块,所述第一TDLS建立确认由所述组所有者产生;
其中,所述第一客户站能够形成所述第一P2P无线链路以与所述组所有者直接传递数据,所述第二客户站能够形成所述第二P2P无线链路以与所述组所有者直接传递数据。
CN201080035520.6A 2009-08-10 2010-08-06 在对等无线网络中建立直接链路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47489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5)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23252709P 2009-08-10 2009-08-10
US61/232,527 2009-08-10
US12/851,358 2010-08-05
US12/851,358 US8965283B2 (en) 2009-08-10 2010-08-05 Setting up a direct link in a peer to peer wireless network
PCT/US2010/044682 WO2011019595A1 (en) 2009-08-10 2010-08-06 Setting up a direct link in a peer to peer wireless network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474890A CN102474890A (zh) 2012-05-23
CN102474890B true CN102474890B (zh) 2015-06-17

Family

ID=4353517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80035520.6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474890B (zh) 2009-08-10 2010-08-06 在对等无线网络中建立直接链路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8965283B2 (zh)
EP (2) EP2465324B1 (zh)
JP (1) JP5536213B2 (zh)
KR (1) KR101416306B1 (zh)
CN (1) CN102474890B (zh)
WO (1) WO2011019595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954502B1 (en) * 2009-08-06 2015-02-10 Marvell International Ltd. Infrastructure devices in peer-to-peer environments
US9949305B2 (en) 2009-10-02 2018-04-17 Blackberry Limited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peer-to-peer communications in a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
US20110082939A1 (en) * 2009-10-02 2011-04-07 Michael Peter Montemurro Methods and apparatus to proxy discovery and negotiations between network entities to establish peer-to-peer communications
US8762543B2 (en) * 2009-12-15 2014-06-24 Intel Corpor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autonomous peer discovery and enhancing link reliability for wireless peer direct links
US20110225305A1 (en) * 2010-03-10 2011-09-15 Texas Instruments Incorporated System and method for determining group owner intent
US8897168B2 (en) * 2010-07-29 2014-11-25 Qualcomm Incorporated Systems and methods of communication using tunneled direct link setup (TDLS)
US10721782B2 (en) * 2010-09-02 2020-07-21 Texas Instruments Incorporated Power efficient tunneled direct link setup apparatus, systems and methods
US9749832B2 (en) 2010-09-24 2017-08-29 Qualcomm Incorporated Wireless display discovery and operation with TDLS
KR20120052092A (ko) * 2010-11-15 2012-05-23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네트워크 중계 방법, 네트워크 접속 방법 및 이를 적용한 무선 통신 그룹
US9894108B2 (en) * 2010-12-13 2018-02-13 At&T Intellectual Property I, L.P. Synchronization based on device presence
US9264490B2 (en) * 2010-12-23 2016-02-16 Intel Corporation Providing regulatory information to a group owner for channel selection in a wireless peer-to-peer network
JP5664273B2 (ja) * 2011-01-21 2015-02-04 ソニー株式会社 無線通信装置、プログラム、および無線通信システム
US8750273B1 (en) * 2011-02-14 2014-06-10 Marvell International Ltd. Tunneled direct link setup optimization
US20120233266A1 (en) * 2011-03-11 2012-09-13 Microsoft Corporation Peer-to-peer group with renegotiation of group owner
US8554970B2 (en) * 2011-04-18 2013-10-08 Nokia Corporation Method, apparatus and computer program product for creating a wireless docking group
US20120327851A1 (en) * 2011-05-27 2012-12-27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unneled direct link setup (tdls) for establishing basic service set
US9019878B2 (en) * 2011-06-14 2015-04-28 Microsoft Technology Licensing, Llc Phone supporting mode conversion
JP5797838B2 (ja) * 2011-06-15 2015-10-21 インテル コーポレイション 複数周波数帯域装置のフレームトンネリング処理方法、装置及びシステム
US9635694B2 (en) * 2011-07-25 2017-04-25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unneled direct link setup management
KR101826327B1 (ko) * 2011-08-02 2018-02-07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와이파이 피투피 그룹의 생성 방법
KR101814810B1 (ko) * 2011-08-08 2018-01-04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와이파이 다이렉트를 이용한 와이파이 피투피 그룹을 형성하는 방법 및 장치
US9144056B2 (en) * 2011-09-09 2015-09-22 Qualcomm Incorporated Broadcast teardown apparatus and method
KR101867089B1 (ko) 2011-09-14 2018-06-15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레거시 와이파이와 와이파이 p2p의 동시 사용 방법
US9167614B2 (en) * 2011-09-28 2015-10-20 Marvell International Ltd. Tunneled direct link setup systems and methods with consistent link information maintenance
KR101915314B1 (ko) * 2011-10-25 2018-11-07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휴대단말기에서 WPS(Wi-Fi Protecte d Setup)을 이용한 와이파이 연결 방법 및 장치
KR101891145B1 (ko) * 2011-12-13 2018-08-24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무선 시스템에서 디바이스 디스커버리 운용 방법 및 장치
CN103188819B (zh) * 2011-12-27 2016-06-29 北京中文在线数字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WiFi无线网络环境下的文件数据推送方法
TWI528766B (zh) * 2012-02-05 2016-04-01 財團法人資訊工業策進會 直接通訊系統及其探索互動方法
US8811950B2 (en) * 2012-03-30 2014-08-19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controlling devices with no or limited WWAN capability in peer to peer communication
US9609676B1 (en) 2012-03-30 2017-03-28 Marvell International Ltd. Efficient transition from discovery to link establishment
US9510372B2 (en) 2012-04-27 2016-11-29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establishing device-to-device connection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20130311692A1 (en) 2012-05-21 2013-11-21 Qualcomm Incorporated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direct pairing in a wireless docking system
US20130311694A1 (en) * 2012-05-21 2013-11-21 Qualcomm Incorporated Devices and methods for facilitating direct pairing in a wireless docking system
US9312948B2 (en) 2012-07-09 2016-04-12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enabling wireless dockees to find and dock with a wireless docking host being used by another dockee
CN104428999B (zh) * 2012-07-11 2017-12-12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设备发现和对等组形成方案
US10554476B2 (en) * 2012-07-18 2020-02-04 Avagao Technologies International Sales Pte. Limited System and method for managing roles in a peer-to-peer connection
JP6069939B2 (ja) * 2012-08-08 2017-02-01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無線通信機器、通信設定方法および通信設定プログラム
US20150181633A1 (en) * 2012-08-14 2015-06-25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for setting link for wi-fi direct communication and device for same
BR112015004063B1 (pt) * 2012-08-30 2022-11-29 Koninklijke Philips N.V Sistema para comunicação sem fio; dispositivo portátil para comunicação sem fio; dispositivo hospedeiro para comunicação sem fio; dispositivo sem fio para comunicação sem fio; método de comunicação sem fio em um sistema de dispositivos sem fio; e meio legível por computador não transitório
JP2014212412A (ja) * 2013-04-18 2014-11-13 ソニー株式会社 情報処理装置、無線通信システム、及び情報処理方法
US9538561B2 (en) 2013-05-22 2017-01-03 Intel IP Corporatio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enabling service interoperability functionality for WiFi Direct devices connected to a network via a wireless access point
KR102181777B1 (ko) 2013-05-23 2020-11-24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무선 도킹 네트워크에서 도키(dockee)와 주변 장치 사이의 직접 연결을 위한 방법 및 장치
CN104219667B (zh) * 2013-05-31 2018-05-11 华为终端(东莞)有限公司 用于建立连接的方法及设备
CN104427488A (zh) * 2013-08-29 2015-03-18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终端及无线组网方法
KR101885776B1 (ko) 2013-09-12 2018-08-06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통신을 수립하는 방법, 장치 및 기록매체
US20150163300A1 (en) * 2013-12-11 2015-06-11 Qualcomm Incorporated Automatic recreation of a peer-to-peer group in case of group owner termination
KR101821513B1 (ko) 2014-02-24 2018-01-23 인텔 아이피 코포레이션 롱 텀 에볼루션 네트워크에서의 사용자 장비의 이동성을 결정하기 위한 사용자 장비, 컴퓨터 판독가능 매체 및 방법
KR20160042569A (ko) * 2014-10-10 2016-04-20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다중 연결 방법 및 이를 지원하는 전자 장치
US20160233940A1 (en) * 2015-02-06 2016-08-11 Po-Kai Huang Wireless device, method, and computer readable media for spatial reuse in a high efficiency wireless local-area network
US10075447B2 (en) * 2015-03-04 2018-09-11 Neone, Inc. Secure distributed device-to-device network
JP6439524B2 (ja) * 2015-03-18 2018-12-19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及び無線通信方法
WO2016172963A1 (zh) * 2015-04-30 2016-11-0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p2p组的发现方法、相关设备及p2p组
JP6611572B2 (ja) * 2015-11-28 2019-11-27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通信装置、通信装置の制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CN105578391B (zh) * 2015-12-18 2020-03-17 小米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信息处理方法、装置、系统及终端设备
KR101692259B1 (ko) * 2016-06-28 2017-01-17 애니파이 주식회사 Wi-Fi 다이렉트 멀티그룹 네트워크 상에서 통신을 위한 방법, 장치 및 컴퓨터 판독 가능한 기록 매체
KR102604291B1 (ko) * 2017-02-01 2023-11-21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직접 통신 방법 및 그 전자 장치
KR102343301B1 (ko) * 2017-04-28 2021-12-24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무선 연결을 위한 방법 및 그 전자 장치
JP7199825B2 (ja) * 2018-04-26 2023-01-06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通信システム、制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KR101921142B1 (ko) 2018-06-05 2018-11-22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와이파이 네트워크를 연결하는 장치 및 방법
KR102464909B1 (ko) 2018-09-27 2022-11-08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송신전력 제어 방법 및 장치
US11729852B2 (en) 2019-02-21 2023-08-15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for controlling establishment of connection between devices by using short-range wireless communication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apparatus therefor
US10743358B1 (en) * 2019-12-11 2020-08-11 Cypress Semiconductor Corporation Dedicated TDLS link in off-channel 5 GHz band using RSDB
CN115209212A (zh) * 2021-04-13 2022-10-18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一种系统芯片、电子设备及电子设备的投屏方法
CN113873685B (zh) * 2021-09-22 2024-02-06 深圳Tcl新技术有限公司 WiFi直连连接的建立方法、装置及设备
WO2023163407A1 (ko) * 2022-02-28 2023-08-31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무선 네트워크에서의 무선 통신 방법 및 이를 수행하는 전자 장치
WO2023234522A1 (ko) * 2022-05-30 2023-12-07 삼성전자 주식회사 D2d 통신 연결을 전환하는 전자 장치 및 전자 장치의 동작 방법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043414A (zh) * 2006-03-20 2007-09-2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保证无线局域网和封包数据网关的服务质量配置一致性的方法
CN101119271A (zh) * 2007-07-05 2008-02-06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一种基于结构化p2p应用服务平台及其实现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603325A (en) * 1984-06-05 1986-07-29 Pittway Corporation Evaluation apparatus
FI100043B (fi) * 1992-01-23 1997-08-29 Nokia Telecommunications Oy Solukkoradioverkon suunnittelumenetelmä ja -järjestelmä
US20030224806A1 (en) * 2002-06-03 2003-12-04 Igal Hebron System and method for network data quality measurement
US7394798B2 (en) * 2004-06-30 2008-07-01 Spyder Navigations, L.L.C. Push-to talk over Ad-Hoc networks
US7577125B2 (en) * 2005-07-08 2009-08-18 Microsoft Corporation Direct wireless client to client communication
US20070089157A1 (en) * 2005-10-18 2007-04-19 Clark Christopher M Television advertising number system
JP4911970B2 (ja) * 2005-12-20 2012-04-04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基地局の制御方法及び基地局
US7522571B2 (en) * 2006-02-14 2009-04-21 Intel Corporation Techniques to enable direct link discovery in a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
US8923267B2 (en) * 2006-06-30 2014-12-30 Qualcomm Incorporated System and method for high speed peer-to-peer connectivity between wireless devices
JP5090455B2 (ja) * 2006-09-14 2012-12-05 マーベル ワールド トレード リミテッド アドホックネットワーク節電システムおよび方法
WO2008111826A1 (en) * 2007-03-10 2008-09-18 Lg Electronics Inc. Peer power save mode in tunneled direct link setup (tdls) wireless network
KR101466897B1 (ko) 2007-07-09 2014-12-02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이동통신 시스템에서 피어투피어 통신의 연속성을 제공하기위한 방법 및 장치
WO2009008615A2 (en) * 2007-07-11 2009-01-15 Lg Electronics Inc. Direct link teardown procedure in tunneled direct link setup (tdls) wireless network and station supporting the same
WO2009038348A1 (en) * 2007-09-18 2009-03-26 Lg Electronics Inc. Direct link setup procedure in tunneled direct link setup wireless network and station supporting the procedure
US7961693B2 (en) * 2008-03-13 2011-06-14 Stmicroelectronics, Inc. Tunneled direct link setup collision resolution in a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
WO2010040417A1 (en) * 2008-10-10 2010-04-15 Nokia Siemens Networks Oy Apparatus, method and program providing a confidence estimation of coverage hole detection
KR101350538B1 (ko) * 2008-12-17 2014-02-17 인터디지탈 패튼 홀딩스, 인크 직접 링크 통신의 향상된 보안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043414A (zh) * 2006-03-20 2007-09-2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保证无线局域网和封包数据网关的服务质量配置一致性的方法
CN101119271A (zh) * 2007-07-05 2008-02-06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一种基于结构化p2p应用服务平台及其实现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IEEE.AN INCISIVE SWOT ANALYSIS OF WI-FI,WIRELESS MESH,WIMAX AND MOBILE WIMAX TECHNOLOGIES.《AN INCISIVE SWOT ANALYSIS OF WI-FI,WIRELESS MESH,WIMAX AND MOBILE WIMAX TECHNOLOGIES》.2009,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2465324A1 (en) 2012-06-20
JP5536213B2 (ja) 2014-07-02
WO2011019595A1 (en) 2011-02-17
CN102474890A (zh) 2012-05-23
JP2013502159A (ja) 2013-01-17
EP3018967A1 (en) 2016-05-11
EP3018967B1 (en) 2018-03-14
KR20120059547A (ko) 2012-06-08
US20110034127A1 (en) 2011-02-10
US8965283B2 (en) 2015-02-24
EP2465324B1 (en) 2016-03-09
KR101416306B1 (ko) 2014-07-0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474890B (zh) 在对等无线网络中建立直接链路
US9386480B2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providing LTE-based backhaul
US10856223B2 (en) Method of, and transceiver station and mobile terminal for, distributing system information in a cellular telecommunications network
CN104904249B (zh) 用于实现用户设备之间的直接模式通信的方法和设备
US9609664B2 (en) Layered channel access method and apparatus in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 system
CN104349303B (zh) 设备到设备连接管理方法、装置及基站
CN113873478B (zh) 通信方法及装置
CN102415072A (zh) 在无线网络环境中发现认证信息的方法和设备
CN103686859A (zh) 一种基于多网络联合传输的分流方法、系统及接入网网元
CN103379590A (zh) 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CN102355746A (zh) 一种wlan数据传输方法、无线终端及接入网设备
US10165467B2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providing LTE-based backhaul
CN105072612B (zh) 一种认证接入的方法、基站及终端
WO2014056377A1 (zh) D2d的通信处理、通信方法及装置
CN106792428A (zh) 基站、近距离业务功能实体及通信资源分配、调度方法
US9313731B2 (en) Connection request for base stations that use the same frequency in the same coverage area
CN113873547A (zh) 资源配置方法及装置
JP7400121B2 (ja) プロトコルアーキテクチャ決定方法、装置及び機器
CN101938735B (zh) 终端通过WiFi网络接入WiMAX核心网的方法及互通网络
CN103957610B (zh) 一种通讯装置与终端的通信方法和通讯装置
WO2015029694A1 (ja) 接続前情報要求の送信を制御可能な無線端末、プログラム及び方法
CN102088782B (zh) 通讯装置、通讯方法、移动装置、伺服装置以及伺服方法
JP2020145693A (ja) 車車間・路車間通信システムにおけるデータ伝送のための方法及びデバイス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0617

Termination date: 20190806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