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209212A - 一种系统芯片、电子设备及电子设备的投屏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系统芯片、电子设备及电子设备的投屏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209212A
CN115209212A CN202110393953.9A CN202110393953A CN115209212A CN 115209212 A CN115209212 A CN 115209212A CN 202110393953 A CN202110393953 A CN 202110393953A CN 115209212 A CN115209212 A CN 11520921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ransmission line
display data
display
wireless communication
processing modu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393953.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韦书俊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Xiaomi Mobile Softwar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Xiaomi Mobile Softwar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Xiaomi Mobile Software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Xiaomi Mobile Softwar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393953.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209212A/zh
Publication of CN11520921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209212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1/00Selective content distribution, e.g. interactive television or video on demand [VOD]
    • H04N21/40Client devices specifically adapted for the reception of or interaction with content, e.g. set-top-box [STB]; Operations thereof
    • H04N21/43Processing of content or additional data, e.g. demultiplexing additional data from a digital video stream; Elementary client operations, e.g. monitoring of home network or synchronising decoder's clock; Client middleware
    • H04N21/436Interfacing a local distribution network, e.g. communicating with another STB or one or more peripheral devices inside the home
    • H04N21/4363Adapting the video stream to a specific local network, e.g. a Bluetooth® network
    • H04N21/43637Adapting the video stream to a specific local network, e.g. a Bluetooth® network involving a wireless protocol, e.g. Bluetooth, RF or wireless LAN [IEEE 802.11]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3/00Interconnection of, or transfer of information or other signals between, memories, input/output devices or central processing units
    • G06F13/38Information transfer, e.g. on bus
    • G06F13/40Bus structure
    • G06F13/4063Device-to-bus coupling
    • G06F13/4068Electrical coupling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14Digital output to display device ; Cooperation and interconnection of the display device with other functional units
    • G06F3/1454Digital output to display device ; Cooperation and interconnection of the display device with other functional units involving copying of the display data of a local workstation or window to a remote workstation or window so that an actual copy of the data is displayed simultaneously on two or more displays, e.g. teledispla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1/00Selective content distribution, e.g. interactive television or video on demand [VOD]
    • H04N21/40Client devices specifically adapted for the reception of or interaction with content, e.g. set-top-box [STB]; Operations thereof
    • H04N21/43Processing of content or additional data, e.g. demultiplexing additional data from a digital video stream; Elementary client operations, e.g. monitoring of home network or synchronising decoder's clock; Client middleware
    • H04N21/436Interfacing a local distribution network, e.g. communicating with another STB or one or more peripheral devices inside the home
    • H04N21/4363Adapting the video stream to a specific local network, e.g. a Bluetooth® network
    • H04N21/43632Adapting the video stream to a specific local network, e.g. a Bluetooth® network involving a wired protocol, e.g. IEEE 1394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213/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interconnection of, or transfer of information or other signals between, memories, input/output devices or central processing units
    • G06F2213/0026PCI expres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ultimedia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Controls And Circuits For Display Device (AREA)

Abstract

本公开是关于一种系统芯片,包括:显示处理模组,用于处理显示数据;所述显示处理模组,与无线通信模组之间具有第一传输线路,且所述第一传输线路为直连传输线路。该实施方式省去了对信息的再次处理的时间,进而节省了信息的传输时间,提高了信息的传输效率,降低了信息传输的延迟,从而达到在投屏时降低投屏延迟的目的,提高了投屏效果和用户的使用体验。

Description

一种系统芯片、电子设备及电子设备的投屏方法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电子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系统芯片、电子设备及电子设备的投屏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投屏技术的发展,投屏的使用给用户带来了极大的方便。投屏可以理解为将一个设备A的显示内容在另一个设备B的屏幕上进行显示,显示的内容可以包括一个设备A中显示的各类媒体信息和各种操作画面等内容。
例如,将手机或平板等设备的屏幕所显示的内容投屏到电脑、电视或投影仪等屏幕更大的设备,通过电脑、电视或投影仪等设备的屏幕显示手机或者平板的屏幕中所显示的内容。
发明内容
本公开提供一种系统芯片、电子设备及电子设备的投屏方法。
本公开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系统芯片,包括:显示处理模组,用于处理显示数据;所述显示处理模组,与无线通信模组之间具有第一传输线路,且所述第一传输线路为直连传输线路。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无线通信模组,位于所述系统芯片上;所述第一传输线路,位于所述系统芯片上,直接连接所述显示处理模组和所述无线通信模组。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系统芯片还包括:总线,分别与所述显示处理模组和所述无线通信模组连接,其中,在所述显示处理模组和所述总线之间,以及所述总线和所述无线通信模组之间具有第二传输线路;所述第二传输线路用于在所述显示处理模组、所述总线和所述无线通信模组之间传输显示数据。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显示处理模组至少包括:压缩单元,与所述第一传输线路和/或所述总线连接,用于对显示数据进行视觉无损压缩,并将视觉无损压缩后的所述显示数据通过所述第一传输线路或者所述第二传输线路进行传输。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显示处理模组,用于生成投屏的显示数据;所述第一传输线路,用于将显示处理模组生成的所述显示数据传输至所述无线通信模组;所述无线通信模组,用于转发所述显示数据给其他电子设备,以通过其他电子设备显示所述显示数据。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无线通信模组,还用于接收所述显示数据;所述第一传输线路,还用于将所述无线通信模组接收的所述显示数据,传输至所述显示处理模组;所述显示处理模组,还用于接收所述第一传输线路传输的所述显示数据,并将所述显示数据发送至与所述系统芯片对应的显示器进行显示。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无线通信模组,位于所述系统芯片外;所述系统芯片上具有连接接口,所述连接接口和所述显示处理模组之间具有所述第一传输线路;所述连接接口与所述无线通信模组之间具有所述第一传输线路。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系统芯片还包括:总线,分别与所述显示处理模组和所述连接接口连接,其中,在所述显示处理模组和所述总线之间,以及所述总线和所述连接接口之间具有第二传输线路;所述第二传输线路用于在所述显示处理模组、所述总线和所述连接接口之间传输显示数据。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显示处理模组至少包括:压缩单元,与所述连接接口和所述显示处理模组之间的第一传输线路和/或所述总线连接,用于对显示数据进行视觉无损压缩,并将视觉无损压缩后的所述显示数据通过所述第一传输线路或者所述第二传输线路进行传输。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显示处理模组,用于生成投屏的显示数据;所述第一传输线路,用于将显示处理模组生成的所述显示数据传输至所述连接接口;所述连接接口,用于转发所述显示数据;所述无线通信模组,用于接收所述连接接口发送的显示数据,并将所述显示数据发送给其他电子设备,以通过其他电子设备显示所述显示数据。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无线通信模组,还用于接收投屏的显示数据,并将所述显示数据发送至所述连接接口;所述连接接口,还用于接收所述显示数据;所述第一传输线路,还用于将所述连接接口接收的所述显示数据,传输至所述显示处理模组;所述显示处理模组,还用于接收所述第一传输线路传输的所述显示数据,并将所述显示数据发送至与所述系统芯片对应的显示器进行显示。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无线通信模组包括:一个或多个无线通信单元,每个所述无线通信单元对应一个所述系统芯片中的连接接口,每个所述无线通信单元通过各自连接的所述连接接口与所述系统芯片中的显示处理模组连接。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系统芯片还包括:内存,与所述总线连接,用于存储所述显示数据;编解码器,与所述总线连接,用于对所述显示数据进行编码或者解码。
本公开实施例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包括:上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系统芯片。
本公开实施例的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投屏方法,应用于第一电子设备,包括:通过显示处理模组生成向第二电子设备投屏的显示数据;确定所述显示数据的目标传输线路;其中,所述目标传输线路为第一传输线路或第二传输线路,其中所述第一传输线路用于直接连接所述显示处理模组及连接接口,或者直接连接所述显示处理模组和无线通信模组;若所述目标传输线路为第一传输线路,则通过所述第一传输线路将所述显示数据传输至所述连接接口或者所述无线通信模组;利用所述无线通信模组,将所述连接接口转发的所述显示数据,或者接收的所述第一传输路线传输的显示数据发送至第二电子设备,以通过所述第二电子设备显示所述显示数据。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传输线路为:在所述显示处理模组和总线之间,以及所述总线与所述连接接口之间形成的传输线路;或者,在所述显示处理模组和总线之间,以及所述总线与所述无线通信模组之间形成的传输线路;在所述利用所述无线通信模组,将所述连接接口转发的所述显示数据,或者接收的所述第一传输路线传输的显示数据发送至第二电子设备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若所述目标传输线路为第二传输线路,则通过所述第二传输线路将所述显示数据传输至所述连接接口或者所述无线通信模组。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确定所述显示数据的目标传输线路,包括:确定所述第一电子设备是否处于投屏状态;若确定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处于投屏状态时,确定所述目标传输线路为所述第一传输线路;若确定所述第一电子设备未处于投屏状态时,确定所述目标传输线路为所述第二传输线路。
在一个实施例中,在所述确定所述目标传输线路为第二传输线路后,所述方法还包括:通过所述总线将所述显示数据传输至内存;通过编解码器对所述显示数据进行编码;将编码后的所述显示数据传输至所述总线。
在一个实施例中,在所述通过所述第一传输线路将所述显示数据传输至连接接口或者所述无线通信模组之前,或者,在所述通过所述第二传输线路将所述显示数据传输至所述连接接口或者所述无线通信模组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对所述显示数据进行视觉无损压缩。
本公开实施例的第四方面,提供了一种投屏方法,应用于第二电子设备,包括:通过无线通信模组接收第一电子设备发送的显示数据;确定所述显示数据的目标传输线路,所述目标传输线路为第一传输线路或第二传输线路,所述第一传输线路用于直接连接显示处理模组及连接接口,或者直接连接所述显示处理模组和所述无线通信模组;若所述目标传输线路为第一传输线路,则通过所述连接接口,将所述无线通信模组接收的所述显示数据传输至第一传输线路;或者直接通过所述无线通信模组将所述显示数据传输至所述第一传输线路;通过第一传输线路将所述显示数据传输至所述显示处理模组;通过所述显示处理模组将所述显示数据发送至第二电子设备的显示器,以通过所述第二电子设备的显示器显示所述显示数据。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传输线路为:在所述显示处理模组和总线之间,以及所述总线与所述连接接口之间形成的传输线路;或者,在所述显示处理模组和总线之间,以及所述总线与所述无线通信模组之间形成的传输线路;在确定所述显示数据的目标传输线路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若所述目标传输线路为第二传输线路,则通过所述第二传输线路将所述显示数据传输至所述连接接口或者所述无线通信模组。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确定所述显示数据的目标传输线路,包括:确定所述第二电子设备是否处于被投屏状态;若确定所述第二电子设备处于被投屏状态时,确定所述目标传输线路为所述第一传输线路;若确定所述第二电子设备未处于被投屏状态时,确定所述目标传输线路为所述第二传输线路。
在一个实施例中,在所述确定所述目标传输线路为第二传输线路后,所述方法还包括:通过总线将所述显示数据传输至内存;通过编解码器对所述显示数据进行解码;将解码后的所述显示数据传输至所述总线。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显示数据为经过视觉无损压缩处理后的显示数据。
本公开的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包括以下有益效果:
系统芯片中包括用于处理显示数据的显示处理模组,该显示处理模组与无线通信模组之间具有第一传输线路,该第一传输线路为直连传输线路,即该第一传输线路直接连接显示处理模组和无线通信模组,该第一传输线路用于在显示处理模组和无线通信模组之间传输显示数据。无线通信模组将通过第一传输线路传输至无线通信模组的信息进行发送。由于第一传输线路直接连接显示处理模组和无线通信模组,所以显示处理处模组输出的信息可以通过第一传输线路直接传输到无线通信模组,中间不需要通过其他介质对显示处理模组输出的信息进行处理。省去了对信息的再次处理的时间,进而节省了信息的传输时间,提高了信息的传输效率,降低了信息传输的延迟,从而达到在投屏时降低投屏的延迟的目的,提高了投屏效果和用户的使用体验。
另一方面,通过第一传输线路直接将显示处理模组和无线通信模组连接,在将显示处理模组中的信息传输时不需要占用总线和内存等资源,这样也降低了资源的开销和占用,进一步地也降低了电子设备的功耗。
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并不能限制本公开。
附图说明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发明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的原理。
图1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系统芯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另一种系统芯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另一种系统芯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另一种系统芯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另一种系统芯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投屏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7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确定显示数据的目标传输线路的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8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另一种投屏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9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另一种投屏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10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另一种确定所述显示数据的目标传输线路的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11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另一种投屏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12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终端设备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这里将详细地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说明,其示例表示在附图中。下面的描述涉及附图时,除非另有表示,不同附图中的相同数字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以下示例性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并不代表与本发明相一致的所有实施方式。相反,它们仅是与如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详述的、本发明的一些方面相一致的装置和方法的例子。
一般地,由于现有电子设备中用于投屏的架构较为复杂且传输节点多,使得现有电子设备在投屏或被投屏时会存在延迟,且在数据传输过程中需要占用大量的总线资源和内存资源,增加了设备的功耗。并且以上这些因素都会导致投屏的效果不佳,导致用户的体验较差。例如,在玩游戏时,在将手机或者平板电脑等显示的内容无线投屏到电视机或者电脑上,手机或者平板电脑作为游戏手柄。利用通常的WiFi无线投屏方式进行屏幕镜像或者投屏,体验都不是很好,均有较长时间的延迟。对于视频播放以及游戏场景等要求越来越高的交互场景而言,降低延迟和提高投屏效果显得尤为重要。
为了解决该问题,本技术方案提供了一种系统芯片,该系统芯片可以用于被投屏设备或投屏设备,其中投屏设备可以理解为本系统芯片对应的电子设备向其他电子设备发送要投屏的显示数据,并通过其他电子设备显示该显示数据,例如:该显示数据为视频数据或图像数据;被投屏设备可以理解为本系统芯片对应的电子设备接收并显示其他电子设备发送的显示数据。
参考图1,为本技术方案的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系统芯片的结构示意图,该系统芯片包括:显示处理模组1,用于处理显示数据。
该显示处理模组1,与无线通信模组3之间具有第一传输线路4,且第一传输线路4为直连传输线路。
在该实施例中,显示处理模组1可以是对显示数据进行处理的单元,可以生成显示数据等。该显示处理模组1包括但不限于显示处理器(Display Processing Unit,DPU)或显示系统芯片,本技术方案并不具体限定显示系统芯片的具体型号等,可以是根据实际的使用需求能够生成显示数据的任意系统芯片。显示处理模组1生成的显示数据可以直接供电子设备的显示器进行显示,例如图像数据,具体为RGB数据等。
无线通信模组3包括至少一个WiFi模块或蓝牙模块等无线通信单元。无线通信模组3可以是位于该系统芯片上的无线通信模组,也可以是位于该系统芯片之外的无线通信模组,即不在该系统芯片上的无线通信模组。该无线通信模组3的位置可以根据实际的需求进行设定。
该方案的思想主要是:通过第一传输线路4将显示处理模组1生成的显示数据从该系统芯片输出,在这个过程中,不需要经过其他节点对显示处理模组1输出的显示数据进行进一步处理,直接传输至无线通信模组3,进而从该系统芯片所在的电子设备输出至其他电子设备。
显示处理模组1与无线通信模组3之间具有第一传输线路4,第一传输线路4直接连接显示处理模组1及无线通信模组3。其中,第一传输线路4用于在显示处理模组1和无线通信模组3之间传输显示数据,该第一传输线路4可以是印制在电子设备的主板上的传输线路,以便于通过第一传输线路4将显示数据在显示处理模组1与无线通信模组3之间进行传输。需要说明的是,在投屏或被投屏时采用第一传输线路4传输投屏或被投屏的显示数据,由于第一传输线路4不经过其他器件且直接连接在无线通信模组3和显示处理模组1之间,可以减少传输过程中的延迟、资源占用以及功耗。
在本方案的实施例中,该系统芯片用于投屏设备时,本电子设备首先生成投屏的显示数据,然后将该显示数据发送给被投屏设备,并通过被投屏设备对该显示数据进行显示。需要说明的是,以上所述的被投屏设备是除投屏设备之外且满足预设要求的其他电子设备,例如:满足预设要求可以理解为与投屏设备的通信距离在预设范围内;或者,满足预设要求也可以理解为满足投屏设备或被投屏设备的密码要求。具体地,系统芯片用于投屏设备时的数据处理过程具体如下:
显示处理模组1用于生成投屏设备的显示数据,且投屏设备向被投屏设备投屏的显示数据和投屏设备的显示数据相同。即显示处理模组1可以用于生成投屏的显示数据,该显示数据通过应用于显示技术的串行接口,例如MIPI-DSI接口等传输至该投屏设备的显示器进行显示(参考显示器的显示数据对应的传输线路)。显示处理模组1还用于将生成的显示数据发送至第一传输线路4。第一传输线路4将显示处理模组生成的显示数据传输至无线通信模组3。无线通信模组3接收第一传输线路传输的显示数据,并将该显示数据发送至其他电子设备,以便通过其他电子设备显示该显示数据。
基于以上分析,本方案具有以下优点:
一方面,显示数据通过第一传输线路4进行传输时,中间不需要通过其他介质对显示处理模组输出的显示数据进行任何处理,直接将显示数据传输至无线通信模组3。省去了对显示数据进行再次处理的时间,进而节省了信息的传输时间,提高了信息的传输效率,降低了信息传输的延迟,从而达到在投屏时降低投屏延迟的目的,提高了投屏效果和用户的使用体验。
另一方面,由于不需要对显示数据进行编码器的编码等有损压缩操作,所以也减少了对显示数据的损坏,进而保证了显示数据的质量。
另一方面,通过第一传输线路直接将显示处理模组1和无线通信模组3连接,在将显示处理模组1中的信息传输时不需要占用总线和内存等资源,这样降低了资源的开销和占用,进一步降低了系统芯片以及系统芯片所在的电子设备的功耗。
在另一实施例中,通常情况下,对于被投屏设备而言,被投屏设备中系统芯片的结构与投屏设备中系统芯片的结构相同,只是信息的传输方向相反。在接收到投屏设备发送的信息后,同样需要占用总线、内存等资源进行传输,还需要视频编解码器进行解码,进而通过显示处理器将解码后的信息发送至被投屏设备的显示器进行显示。在这个过程中,解码同样会消耗一定的时间,增加了时间的延迟。所以,同样会导致投屏的效果不佳,导致用户的体验较差。
本方案的实施例中,该系统芯片用于被投屏设备时,被投屏电子设备的结构与投屏设备的结构相同,被投屏设备接收并显示投屏设备发送的显示数据。其中,该系统芯片用于被投屏设备时的数据处理过程具体如下:
在该实施例中,无线通信模组3,还用于接收投屏的显示数据,将该显示数据传输至第一传输线路4。该显示数据可以是生成该显示数据的设备发送的,例如,投屏设备发送的。
第一传输线路4将显示数据传输至显示处理模组1。显示处理模组1,接收第一传输线路4传输的显示数据,并将该显示数据发送至该系统芯片所在的电子设备的显示器进行显示。
可以理解的是,第一传输线路4直接连接显示处理模组1及无线通信模组3,无线通信模组3接收到显示数据后,会直接将显示数据通过第一传输线路4传输至显示处理模组1,以减少显示数据传输过程中的延迟、资源占用以及设备的功耗等。
被投屏设备在接收投屏设备发送的显示数据时,通过无线通信模组3接收投屏设备发送的显示数据,通过无线通信模组3将显示数据传输至第一传输线路4,然后通过第一传输线路4将显示数据传输至显示处理模组1。最后通过显示处理模组1将显示数据发送至被投屏设备的显示器,通过被投屏设备的显示器将显示数据进行显示。该显示可以是放大显示,也可以是缩小显示等,可以根据显示屏的大小而定。
基于以上分析,本方案的实施例具有以下优点:
在被投屏设备接收显示数据并且进行投屏显示的过程中,被投屏设备同样是通过第一传输线路4将显示数据直接传输到显示处理模组1,在这个传输过程中同样不需要对显示数据进行任何处理,例如解码等操作。所以也节省了对显示数据进行解码的时间,减少了时间的延迟,提高了显示数据的传输效率,进而提高了投屏的效果和使用体验。
另外,由于同样是通过第一传输线路4将显示数据在无线通信模组3和显示处理模组1之间进行传输,无需占用总线和内存等资源,所以节省了资源,减少了资源的占用,同时也减少了功耗。
在另一实施例中,参考图2,为本技术方案的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系统芯片的结构示意图,该系统芯片包括:显示处理模组1和连接接口2。
在该实施例中,无线通信模组3位于该系统芯片之外,即该系统芯片上不包括无线通信模组3,该无线通信模组3可以位于该系统芯片所在的电子设备上。该无线通信模组3与连接接口2之间具有第一传输线路,并且通过第一传输线路与连接接口2连接。
显示处理模组1与连接接口2之间具有第一传输线路4,第一传输线路4直接连接显示处理模组1及连接接口2。其中,第一传输线路4用于在显示处理模组1和连接接口2之间传输显示数据,该第一传输线路4可以是印制在电子设备的主板上的传输线路,以便于通过第一传输线路4将显示数据在显示处理模组1与连接接口2之间进行传输。连接接口2与无线通信模组3之间也可以具有第一传输线路4。需要说明的是,在投屏或被投屏时采用第一传输线路4传输投屏或被投屏的显示数据,由于第一传输线路4不经过其他器件且直接连接在连接接口2和显示处理模组1之间,可以减少传输过程中的延迟、资源占用以及功耗。
连接接口2可以是与外设连接的接口单元,即外设连接接口,连接接口2可包括但不限于:外围器件互联总线接口(PCIE)等,通过外围器件互联总线接口可以与外围器件连接,当然还可以是其他可以与外设连接的连接接口。无线通信模组3位于该系统芯片所在的电子设备上,包括至少一个WiFi模块或蓝牙模块等无线通信单元。
在本方案的实施例中,该系统芯片用于投屏设备时,本电子设备首先生成投屏的显示数据,然后将该显示数据发送给被投屏设备,并通过被投屏设备对该显示数据进行显示。需要说明的是,以上所述的被投屏设备是除投屏设备之外且满足预设要求的其他电子设备,例如:满足预设要求可以理解为与投屏设备的通信距离在预设范围内;或者,满足预设要求也可以理解为满足投屏设备或被投屏设备的密码要求。具体地,系统芯片用于投屏设备时的数据处理过程具体如下:
显示处理模组1用于生成投屏设备的显示数据,且投屏设备向被投屏设备投屏的显示数据和投屏设备的显示数据相同。即显示处理模组1可以用于生成投屏的显示数据,该显示数据通过应用于显示技术的串行接口,例如MIPI-DSI接口等传输至该投屏设备的显示器进行显示(参考显示器的显示数据对应的传输线路)。显示处理模组1还用于将生成的显示数据发送至第一传输线路4。第一传输线路4用于将显示处理模组生成的显示数据传输至连接接口2。连接接口2,用于接收通过第一传输线路4传输的显示数据,并将显示数据通过第一传输线路4发送给无线通信模组3。无线通信模组3,用于接收连接接口2发送的显示数据,并将连接接口2发送显示数据发送至其他电子设备,以便通过其他电子设备显示该显示数据。
可以理解的是,由于第一传输线路4直接连接在显示处理模组1和连接接口2之间,用于在显示处理模组1和连接接口2之间传输显示数据,所以显示数据可以通过第一传输线路4直接从显示处理模组1传输至外设连接接口。连接接口2与无线通信模组3通过第一传输线路4连接,在通过第一传输线路4将显示数据从显示处理模组1传输至连接接口2之后,通过无线通信模组3将显示数据发送给其他电子设备,以通过其他电子设备显示所述显示数据,例如发送给被投屏设备,以通过被投屏设备显示该显示数据。
基于以上分析,本方案具有以下优点:
一方面,显示数据通过第一传输线路4进行传输时,中间不需要通过其他介质对显示处理模组输出的显示数据进行任何处理,直接将显示数据传输至连接接口2。连接接口2作为连接显示处理模组1和无线通信模组3的连接桥梁,对显示信息在显示处理模组1和无线通信模组3之间进行传输,并不对显示信息进行任何处理,所以并不会影响显示信息的传输效率,也不会影响显示信息的质量等。该实施例的方案省去了对显示数据进行再次处理的时间,进而节省了信息的传输时间,提高了信息的传输效率,降低了信息传输的延迟,从而达到在投屏时降低投屏延迟的目的,提高了投屏效果和用户的使用体验。
另一方面,由于通过第一传输线路4对显示数据进行传输时不需要对显示数据进行其他任何处理,例如编码或者解码等操作,在节省时间的同时,由于编码等压缩操作属于有损压缩操作,所以也减少了对显示数据的损坏,进而保证了显示数据的质量。在进行投屏时,即可保证该电子设备发出的信息的质量。
另一方面,通过第一传输线路直接将显示处理模组和外设连接接口连接,在将显示处理模组中的信息传输时不需要占用总线和内存等资源,这样降低了资源的开销和占用,进一步降低了电子设备的功耗。
另一方面,由于投屏设备中显示处理模组生成的向被投屏设备投屏的显示数据和投屏设备自身显示的显示数据相同,即显示处理模组生成的显示数据为投屏设备的显示数据,同时也是通过第一传输线路向被投屏设备发送的显示数据。并且通过第一传输线路对显示数据进行传输时,在显示处理模组至外设连接接口之间并没有任何再次处理的操作,所以被投屏设备将显示数据进行显示之后和投屏设备显示的信息相同。这样也保证了两个电子设备显示内容的显示质量,提高了投屏的效果。
在另一实施例中,通常情况下,对于被投屏设备而言,被投屏设备的结构与投屏设备的结构相同,只是信息的传输方向相反。在接收到投屏设备发送的信息后,同样需要占用总线、内存等资源进行传输,还需要视频编解码器进行解码,进而通过显示处理器将解码后的信息发送至被投屏设备的显示器进行显示。在这个过程中,解码同样会消耗一定的时间,增加了时间的延迟。所以,同样会导致投屏的效果不佳,导致用户的体验较差。
本方案的实施例中,该系统芯片用于被投屏设备时,被投屏电子设备的结构与投屏设备的结构相同,被投屏设备接收并显示投屏设备发送的显示数据。其中,系统芯片用于被投屏设备时的数据处理过程具体如下:
在该实施例中,无线通信模组3,还用于接收投屏的显示数据,将该显示数据传输至连接接口2。该显示数据可以是生成该显示数据的设备发送的,可以是投屏设备发送的。连接接口2,还用于接收无线通信模组3接收的投屏设备发送的显示数据,也就是收无线通信模组3发送的显示数据,再将显示数据通过第一传输线路4传输至显示处理模组1。第一传输线路4,还用于将连接接口2接收的显示数据,传输至显示处理模组1。显示处理模组1,还用于接收第一传输线路4传输的显示数据,并将该显示数据发送至与该系统芯片对应的电子设备的显示器进行显示。
可以理解的是,第一传输线路4直接连接显示处理模组1及连接接口2,连接接口2接收到显示数据后,会直接将显示数据传输至显示处理模组1,以减少显示数据传输过程中的延迟、资源占用以及设备的功耗等。
被投屏设备在接收投屏设备发送的显示数据时,通过无线通信模组3接收投屏设备发送的显示数据,通过无线通信模组3将显示数据传输至连接接口2,然后通过第一传输线路4将显示数据从连接接口2传输至显示处理模组1。最后通过显示处理模组1将显示数据发送至被投屏设备的显示器,通过被投屏设备的显示器将显示数据进行显示。该显示可以是放大显示,也可以是缩小显示等,可以根据显示屏的大小而定。
基于以上分析,本方案的实施例具有以下优点:
在被投屏设备接收显示数据并且进行投屏显示的过程中,被投屏设备同样是通过第一传输线路4将显示数据从连接接口2直接传输到显示处理模组1,在这个传输过程中同样不需要对显示数据进行任何处理,例如解码等操作。所以也节省了对显示数据进行解码的时间,减少了时间的延迟,提高了显示数据的传输效率,进而提高了投屏的效果和使用体验。
另外,由于同样是通过第一传输线路4将显示数据在连接接口2和显示处理模组1之间进行传输,无需占用总线和内存等资源,所以节省了资源,减少了资源的占用,同时也减少了功耗。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在投屏设备和被投屏设备之间传输的显示数据会通过编解码器对显示数据进行压缩或者解压,通过编解码器对显示数据进行压缩一般都是有损压缩,在对显示数据进行有损压缩之后会降低显示数据的质量,在解压后也不能完全将压缩的显示数据进行复原。另外,对显示数据进行压缩和解压的过程需要时间,这样也会导致传输时间的延迟。所以,同样会导致投屏的效果不佳,导致用户的体验较差。
为了解决以上问题,显示处理模组1中包括压缩单元。该压缩单元可以是利用固定码率显示流压缩算法(VDC-M)和显示流压缩算法(DSC)等进行视觉无损压缩的单元,用于对显示数据进行视觉无损压缩。还可以包括和视觉无损解压单元,视觉无损解压单元可以是与无损压缩单元对应的解压单元,这里不进行限定。
在该实施例中,该压缩单元可以与第一传输线路4连接,在电子设备具有第一传输线路4时与第一传输线路4连接。在与第一传输线路4连接时,可以通过第一传输线路4将经过视觉无损压缩后的显示数据通过第一传输线路4直接传输至连接接口2,不需要再经过编解码器进行有损压缩。
视觉无损压缩的压缩比小于视频编解码器的高压缩比,通过对显示数据进行视觉无损压缩之后,减小了显示数据的大小,更有利于数据的传输,并且压缩后的显示数据进行显示之后从视觉上并没有损失。通过对显示数据进行视觉无损压缩,既压缩了显示数据的大小,得到的显示数据的大小更小,有利于数据的传输,又保证了显示数据在被显示之后的视觉显示效果,提高了投屏的效率和质量,进而提高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参考图3,在另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系统芯片的结构示意图,该系统芯片还包括:
总线5,分别与显示处理模组1和连接接口2连接,其中,在显示处理模组1和总线5之间,以及在总线5和连接接口2之间具有第二传输线路6。第二传输线路6用于在显示处理模组1、总线5和连接接口2之间传输显示数据。
在该实施例中,还可以通过总线5进行显示数据的传输,显示数据通过第二传输线路6在显示处理模组1和总线5之间进行传输。在投屏设备中,显示处理模组1将显示数据通过第二传输线路6传输至总线5,总线5再通过第二传输线路6将显示数据传输至连接接口2,进而通过无线通信模组3将显示数据发送至被投屏设备。或者在被投屏设备中,通过无线通信模组3接收投屏设备发送的显示数据,然后将接收的显示数据发送至连接接口2,再通过第二传输线路6将显示数据传输至总线5,总线5再通过第二传输线路6将显示数据发送至显示处理模组1。
通过第二传输线路6和总线5可以在非投屏状态时进行显示数据的传输。该电子设备具有两种传输线路,在投屏时通过第一传输线路4对显示数据进行传输,减少了投屏的时间延迟,提高了显示数据的传输效率,进而提高了投屏的效果和使用体验。在非投屏状态时通过第二传输线路6对显示数据进行传输,增加了该电子设备的数据传输方式。
在一个实施例中,在投屏时可以采用投屏协议进行投屏,例如WIFI Display(WFD)等进行无线投屏或者屏幕镜像等。
参考图3,在另一实施例中,该系统芯片还包括:
内存7,与总线5连接,用于存储显示数据。
编解码器8,与总线5连接,用于对显示数据进行编码或者解码。该编解码器8可以是图像编解码器、视频编解码器或音频编解码器等。
总线5和内存7之间具有通过第二传输线路6,总线5和编解码器8之间也具有第二传输线路6。在通过第二传输线路6对显示数据进行传输时,还可以利用内存7和编解码器8对显示数据进行编码或者解码。对于投屏设备而言,通过第二传输线路6对显示数据进行传输时,将显示数据从显示处理模组1通过第二传输线路6传输至总线5,通过总线5通过第二传输线路6将显示数据传输至内存7,再通过编解码器8对存在内存7中的显示数据进行编码,总线5再通过第二传输线路6将编码后的显示数据传输至连接接口2,通过无线通信模组3将显示数据发送至被投屏设备。
通过编解码器8对显示数据进行编码后,压缩了显示数据的大小,可以更有利于显示数据的传输。
对于被投屏设备而言,通过第二传输线路6对接收的显示数据进行传输时,通过无线通信模组3接收投屏设备发送的显示数据,然后无线通信模组3将接收的显示数据传输至连接接口2,连接接口2通过第二传输线路6将显示数据传输至总线5,总线5再通过第二传输线路6将显示数据传输至内存7,再通过第二传输线路6传输至编解码器8,利用编解码器8对存在内存7中的显示数据进行解码,最后通过总线5通过第二传输线路6将解码后的显示数据传输至显示处理模组1。
在另一实施例中,连接接口2包括一个或多个外设连接接口,无线通信模组3包括一个或者多个无线通信单元。每个无线通信单元对应一个连接接口2,每个无线通信单元通过各自连接的连接接口2与显示处理模组1连接。连接接口2与无线通信单元对应连接,每个连接接口2连接有与该连接接口2对应的无线通信单元,通过每个连接接口2传输的数据可以通过与该连接接口2对应的无线通信单元进行数据发送。
通过多个连接接口和多个无线通信单元,可以提高显示数据的传输效率和速度,例如可以支持更高分辨率和更高帧率的内容对应的显示数据,进一步降低显示数据在传输过程中的延迟时间,提高传输速率的稳定性,减少例如掉帧和画面卡顿等情况的发生,从而提高投屏的效果和用户的使用体验。
在另一实施例中,压缩单元可以与第一传输线路4连接,也可以与总线5连接,也可以同时与第一传输线路4和总线5连接。即在电子设备具有总线5时,可以与总线5连接,在电子设备具有第一传输线路4时与第一传输线路4连接,在同时具有第一传输线路4和总线5时,可以同时连接第一传输线路4和总线5。在与第一传输线路4连接时,可以通过第一传输线路4将压缩后的显示数据进行传输,在与总线5连接时,可以通过第二传输线路6将压缩后的显示数据进行传输。
参考图4,为另一种系统芯片的结构示意图,该系统芯片包括:显示处理模组1和无线通信模组3,该无线通信模组3位于该系统芯片上,显示处理模组1和无线通信模组3之间具有第一传输线路4,该第一传输线路4位于该系统芯片上,直接连接显示处理模组1和无线通信模组3。
在该实施例中,无线通信模组3位于该系统芯片上,即该系统芯片上包括无线通信模组3,即该系统芯片上集成有无线通信模组3,可以直接通过该无线通信模组3将显示数据发送至其他电子设备。
在投屏或被投屏时采用第一传输线路4传输投屏或被投屏的显示数据,由于第一传输线路4不经过其他器件且直接连接在无线通信模组3和显示处理模组1之间,可以减少传输过程中的延迟、资源占用以及功耗。
在本方案的实施例中,该系统芯片用于投屏设备时,本投屏设备首先生成投屏的显示数据,然后将该显示数据发送给被投屏设备,并通过被投屏设备对该显示数据进行显示。需要说明的是,以上所述的被投屏设备是除投屏设备之外且满足预设要求的其他电子设备,例如:满足预设要求可以理解为与投屏设备的通信距离在预设范围内;或者,满足预设要求也可以理解为满足投屏设备或被投屏设备的密码要求。具体地,电子设备作为投屏设备时的数据处理过程具体如下:
显示处理模组1用于生成投屏设备的显示数据,且投屏设备向被投屏设备投屏的显示数据和投屏设备的显示数据相同。即显示处理模组1可以用于生成投屏的显示数据,该显示数据通过应用于显示技术的串行接口,例如MIPI-DSI接口等传输至该投屏设备的显示器进行显示(参考显示器的显示数据对应的传输线路)。显示处理模组1还用于将生成的显示数据发送至第一传输线路4。第一传输线路4用于将显示处理模组生成的显示数据传输至无线通信模组3。无线通信模组3,用于接收第一传输线路4发送的显示数据,并将该显示数据发送至其他电子设备,以便通过其他电子设备显示该显示数据。
可以理解的是,由于第一传输线路4直接连接在显示处理模组1和无线通信模组3之间,用于在显示处理模组1和无线通信模组3之间传输显示数据,所以显示数据可以通过第一传输线路4直接从显示处理模组1传输至无线通信模组3,通过无线通信模组3将显示数据发送给其他电子设备,以通过其他电子设备显示所述显示数据,例如发送给被投屏设备,以通过被投屏设备显示该显示数据。
基于以上分析,本方案具有以下优点:
一方面,显示数据通过第一传输线路4进行传输时,中间不需要通过其他介质对显示处理模组输出的显示数据进行任何处理,直接将显示数据传输无线通信模组3。该实施例的方案省去了在传输过程中对显示数据进行再次处理的时间,进而节省了信息的传输时间,提高了信息的传输效率,降低了信息传输的延迟,从而达到在投屏时降低投屏延迟的目的,提高了投屏效果和用户的使用体验。
另一方面,由于通过第一传输线路4对显示数据进行传输时不需要对显示数据进行其他任何处理,例如编码或者解码等操作,在节省时间的同时,由于编码等压缩操作属于有损压缩操作,所以也减少了对显示数据的损坏,进而保证了显示数据的质量。在进行投屏时,即可保证该电子设备发出的信息的质量。
另一方面,通过第一传输线路直接将显示处理模组和无线通信模组连接,在将显示处理模组中的信息传输时不需要占用总线和内存等资源,这样降低了资源的开销和占用,进一步降低了电子设备的功耗。
另一方面,由于投屏设备中显示处理模组生成的向被投屏设备投屏的显示数据和投屏设备自身显示的显示数据相同,即显示处理模组生成的显示数据为投屏设备的显示数据,同时也是通过第一传输线路向被投屏设备发送的显示数据。并且通过第一传输线路对显示数据进行传输时,在显示处理模组至无线通信模组之间并没有任何再次处理的操作,所以被投屏设备将显示数据进行显示之后和投屏设备显示的信息相同。这样也保证了两个电子设备显示内容的显示质量,提高了投屏的效果。
在另一实施例中,通常情况下,对于被投屏设备而言,被投屏设备的结构与投屏设备的结构相同,只是信息的传输方向相反。在接收到投屏设备发送的信息后,同样需要占用总线、内存等资源进行传输,还需要视频编解码器进行解码,进而通过显示处理器将解码后的信息发送至被投屏设备的显示器进行显示。在这个过程中,解码同样会消耗一定的时间,增加了时间的延迟。所以,同样会导致投屏的效果不佳,导致用户的体验较差。
本方案的实施例中,该系统芯片用于被投屏设备时,被投屏电子设备的结构与投屏设备的结构相同,被投屏设备接收并显示投屏设备发送的显示数据。其中,被投屏设备时的数据处理过程具体如下:
在该实施例中,无线通信模组3,还用于接收投屏的显示数据,然后将该显示数据传输至第一传输线路4。第一传输线路4,还用于将无线通信模组3接收的显示数据,传输至显示处理模组1。显示处理模组1,还用于接收第一传输线路4传输的显示数据,并将该显示数据发送至与该系统芯片对应的电子设备的显示器进行显示。
可以理解的是,第一传输线路4直接连接显示处理模组1及无线通信模组3,无线通信模组3接收到显示数据后,会直接将显示数据通过第一传输线路4直接传输至显示处理模组1,以减少显示数据传输过程中的延迟、资源占用以及设备的功耗等。
被投屏设备在接收投屏设备发送的显示数据时,通过无线通信模组3接收投屏设备发送的显示数据,通过第一传输线路4将显示数据从无线通信模组3传输至显示处理模组1。最后通过显示处理模组1将显示数据发送至被投屏设备的显示器,通过被投屏设备的显示器将显示数据进行显示。该显示可以是放大显示,也可以是缩小显示等,可以根据显示屏的大小而定。
基于以上分析,本方案的实施例具有以下优点:
在被投屏设备接收显示数据并且进行投屏显示的过程中,被投屏设备同样是通过第一传输线路4将显示数据从无线通信模组3直接传输到显示处理模组1,在这个传输过程中同样不需要对显示数据进行任何处理,例如解码等操作。所以也节省了对显示数据进行解码的时间,减少了时间的延迟,提高了显示数据的传输效率,进而提高了投屏的效果和使用体验。
另外,由于同样是通过第一传输线路4将显示数据在无线通信模组3和显示处理模组1之间进行传输,无需占用总线和内存等资源,所以节省了资源,减少了资源的占用,同时也减少了功耗。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在投屏设备和被投屏设备之间传输的显示数据会通过编解码器对显示数据进行压缩或者解压,通过编解码器对显示数据进行压缩一般都是有损压缩,在对显示数据进行有损压缩之后会降低显示数据的质量,在解压后也不能完全将压缩的显示数据进行复原。另外,对显示数据进行压缩和解压的过程需要时间,这样也会导致传输时间的延迟。所以,同样会导致投屏的效果不佳,导致用户的体验较差。
为了解决以上问题,显示处理模组1中包括压缩单元。该压缩单元可以是利用固定码率显示流压缩算法(VDC-M)和显示流压缩算法(DSC)等进行视觉无损压缩的单元,用于对显示数据进行视觉无损压缩。还可以包括和视觉无损解压单元,视觉无损解压单元可以是与无损压缩单元对应的解压单元,这里不进行限定。
在该实施例中,该压缩单元可以与第一传输线路4连接,在电子设备具有第一传输线路4时与第一传输线路4连接。在与第一传输线路4连接时,可以通过第一传输线路4将经过视觉无损压缩后的显示数据通过第一传输线路4直接传输至无线通信模组3,不需要再经过编解码器进行有损压缩。
视觉无损压缩的压缩比小于视频编解码器的高压缩比,通过对显示数据进行视觉无损压缩之后,减小了显示数据的大小,更有利于数据的传输,并且压缩后的显示数据进行显示之后从视觉上并没有损失。通过对显示数据进行视觉无损压缩,既压缩了显示数据的大小,得到的显示数据的大小更小,有利于数据的传输,又保证了显示数据在被显示之后的视觉显示效果,提高了投屏的效率和质量,进而提高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参考图5,在另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系统芯片的结构示意图,该系统芯片还包括:
总线5,分别与显示处理模组1和无线通信模组3连接,其中,在显示处理模组1和总线5之间,以及在总线5和无线通信模组3之间具有第二传输线路6。第二传输线路6用于在显示处理模组1、总线5和无线通信模组3之间传输显示数据。
在该实施例中,还可以通过总线5进行显示数据的传输,显示数据通过第二传输线路6在显示处理模组1和总线5之间进行传输。在投屏设备中,显示处理模组1将显示数据通过第二传输线路6传输至总线5,总线5再通过第二传输线路6将显示数据传输至无线通信模组3,进而通过无线通信模组3将显示数据发送至被投屏设备。或者在被投屏设备中,通过无线通信模组3接收投屏设备发送的显示数据,再通过第二传输线路6将显示数据传输至总线5,总线5再通过第二传输线路6将显示数据发送至显示处理模组1。
通过第二传输线路6和总线5可以在非投屏状态时进行显示数据的传输。该电子设备具有两种传输线路,在投屏时通过第一传输线路4对显示数据进行传输,减少了投屏的时间延迟,提高了显示数据的传输效率,进而提高了投屏的效果和使用体验。在非投屏状态时通过第二传输线路6对显示数据进行传输,增加了该电子设备的数据传输方式。
参考图5,在另一实施例中,该系统芯片还包括:
内存7,与总线5连接,用于存储显示数据。
编解码器8,与总线5连接,用于对显示数据进行编码或者解码。该编解码器8可以是图像编解码器、视频编解码器或音频编解码器等。
总线5和内存7之间具有通过第二传输线路6,总线5和编解码器8之间也具有第二传输线路6。在通过第二传输线路6对显示数据进行传输时,还可以利用内存7和编解码器8对显示数据进行编码或者解码。对于投屏设备而言,通过第二传输线路6对显示数据进行传输时,将显示数据从显示处理模组1通过第二传输线路6传输至总线5,通过总线5通过第二传输线路6将显示数据传输至内存7,再通过编解码器8对存在内存7中的显示数据进行编码,总线5再通过第二传输线路6将编码后的显示数据传输至无线通信模组3,通过无线通信模组3将显示数据发送至被投屏设备。
通过编解码器8对显示数据进行编码后,压缩了显示数据的大小,可以更有利于显示数据的传输。
对于被投屏设备而言,通过第二传输线路6对接收的显示数据进行传输时,通过无线通信模组3接收投屏设备发送的显示数据,然后通过第二传输线路6将显示数据传输至总线5,总线5再通过第二传输线路6将显示数据传输至内存7,再通过第二传输线路6传输至编解码器8,利用编解码器8对存在内存7中的显示数据进行解码,最后通过总线5通过第二传输线路6将解码后的显示数据传输至显示处理模组1。
在另一实施例中,无线通信模组3包括一个或者多个无线通信单元。每个无线通信单元分别与显示处理模组1连接。
通过多个无线通信单元,可以提高显示数据的传输效率和速度,例如可以支持更高分辨率和更高帧率的内容对应的显示数据,进一步降低显示数据在传输过程中的延迟时间,提高传输速率的稳定性,减少例如掉帧和画面卡顿等情况的发生,从而提高投屏的效果和用户的使用体验。
在另一实施例中,压缩单元可以与第一传输线路4连接,也可以与总线5连接,也可以同时与第一传输线路4和总线5连接。即在电子设备具有总线5时,可以与总线5连接,在电子设备具有第一传输线路4时与第一传输线路4连接,在同时具有第一传输线路4和总线5时,可以同时连接第一传输线路4和总线5。在与第一传输线路4连接时,可以通过第一传输线路4将压缩后的显示数据进行传输。在与总线5连接时,可以与第二传输线路6连接,第二传输线路6与总线5连接,通过第二传输线路6将压缩后的显示数据进行传输。
在另一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上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系统芯片。该电子设备可以作为投屏设备,也可以作为被投屏设备,上述实施例中的投屏设备和被投屏设备。
在另一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投屏方法,该投屏方法的执行主体是上述实施例中图1至图5对应的电子设备,且该投屏方法用于描述投屏设备侧的数据处理过程。为了便于描述显示数据的传输过程,在此将第一电子设备作为投屏设备,并将第二电子设备作为被投屏设备。参考图6,为一种投屏方法流程示意图,该方法包括:
步骤S100,通过显示处理模组生成向第二电子设备投屏的显示数据。
第一电子设备中的显示处理模组用于生成第一电子设备的显示数据,第一电子设备向第二电子设备投屏的显示数据和第一电子设备的显示数据相同。第二电子设备可以是被投屏设备。该显示数据可以通过应用于显示技术的串行接口,例如MIPI-DSI接口等传输至该第一电子设备的显示器进行显示。
步骤S200,确定显示数据的目标传输线路;其中,目标传输线路为第一传输线路或第二传输线路,第一传输线路直接连接显示处理模组及连接接口,或者直接连接显示处理模组和无线通信模组。
在传输该显示数据之前,需要确定传输该显示数据的传输路径,传输路径可以是第一传输路径,也可以是第二传输路径。该实施例中,第一传输线路直接连接显示处理模组和连接接口,第一传输线路用于将显示处理模组生成的显示数据传输至连接接口,或者直接连接显示处理模组和无线通信模组。
步骤S300,若目标传输线路为第一传输线路,则通过第一传输线路将所述显示数据传输至连接接口或者无线通信模组。
由于第一传输线路直接连接显示处理模组和连接接口,所以通过第一传输线路可以直接将显示数据从显示处理模组传输至连接接口。连接接口接收通过第一传输线路传输的显示数据。在显示处理模组生成显示数据以及确定目标传输线路之后,显示处理模组将显示数据发送至第一传输线路,通过第一传输线路将显示数据传输至连接接口,再通过连接接口将显示数据传输至无线通信模组。
或者,由于第一传输线路直接连接显示处理模组和无线通信模组,所以通过第一传输线路可以直接将显示数据通过第一传输线路从显示处理模组传输至无线通信模组。在显示处理模组生成显示数据以及确定目标传输线路之后,显示处理模组将显示数据发送至第一传输线路,通过第一传输线路将显示数据传输至无线通信模组。
由于第一电子设备中显示处理模组生成的向第二电子设备投屏的显示数据和第一电子设备自身显示的显示数据相同,即显示处理模组生成的显示数据为第一电子设备的显示数据,同时也是通过第一传输线路向第二电子设备发送的显示数据。并且通过第一传输线路对显示数据进行传输之时,在显示处理模组至连接接口之间,或者显示处理模组和无线通信模组之间并没有任何再次对显示数据进行处理的操作,所以第二电子设备将显示数据进行显示之后和第一电子设备显示的信息相同。这样也保证了两个电子设备显示内容的显示质量,提高了投屏的效果。
步骤S400,利用无线通信模组,将传输至连接接口的显示数据,或者接收的第一传输路线传输的显示数据发送至第二电子设备,以通过第二电子设备显示显示数据。
无线通信模组与连接接口连接,将连接接口接收显示数据发送至第二电子设备,或者无线通信模组1将直接接收的第一传输路线4传输的显示数据发送至第二电子设备,从而完成了第一电子设备向第二电子设备的投屏。第一电子设备和第二电子设备之间通过第一电子设备中的无线通信模组和第二电子设备中的无线通信模组进行通信。
在一个实施例中,在通过第一传输线路将显示数据传输至连接接口之前,或者,在通过第二传输线路将显示数据传输至连接接口之前,或者,在通过第二传输线路将显示数据传输至连接接口或者无线通信模组之前,还包括:
对该显示数据进行压缩,得到压缩后的显示数据。通过显示处理模组生成显示数据,通过显示处理模组中的视觉无损压缩单元对该待显示数据进行视觉无损压缩,将压缩后的显示数据通过传输线路进行传输。
在另一实施例中,目标传输线路中的第二传输线路为显示处理模组和总线之间,以及总线和连接接口之间形成的传输线路。不同的应用场景和使用需求可以确定不同的传输线路。例如,在投屏时确定显示数据的传输线路为第一传输线路,在非投屏时,确定显示数据的传输线路为第二传输线路。
在确定目标传输线路为第二传输线路后,则通过第二传输线路将显示数据传输至连接接口。显示处理模组将显示数据传输至显示处理模组和总线之间的第二传输线路,通过该第二传输线路将显示数据传输至总线。通过总线再将显示数据传输至总线和连接接口之间的第二传输线路,通过该第二传输线路将显示数据传输至连接接口。通过连接接口可以将显示数据传输至无线通信模组。
或者,目标传输线路中的第二传输线路为在显示处理模组和总线之间,以及总线与无线通信模组之间形成的传输线路。在确定目标传输线路为第二传输线路后,则通过第二传输线路将显示数据传输至无线通信模组。显示处理模组将显示数据传输至显示处理模组和总线之间的第二传输线路,通过该第二传输线路将显示数据传输至总线。通过总线再将显示数据传输至总线和无线通信模组之间的第二传输线路,通过该第二传输线路将显示数据传输至无线通信模组。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可以同时通过第一传输线路和第二传输线路进行不同的显示数据的传输。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通过第一传输线路还是第二传输线路进行数据的传输,并没有先后顺序,可以互换。
在另一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确定显示数据的目标传输线路的方法。该方法包括:根据预设传输规则确定目标传输线路。
预设传输规则为预先设定的目标传输线路与需要传输的显示数据之间的匹配关系。
在另一实施例中,确定显示数据的目标传输线路的方法,还包括:
确定显示数据的属性信息,该属性信息包括显示数据的大小、格式类型等。
根据显示数据的属性信息确定目标传输线路。
例如,显示数据的大小超过预设阈值时,确定目标传输线路为第一传输线路。例如格式为MPEG2格式时,确定编码传输线路为第一传输线路。
在另一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确定显示数据的目标传输线路的方法。参考图7,为该方法的流程示意图,该方法包括:
步骤S10,确定所述第一电子设备是否处于投屏状态。
根据第一电子设备的可使用状态可以确定第一电子设是否处于投屏状态,由于在投屏状态下对传输显示数据的延迟时间要低于非投屏状态下对显示数据的传输的延迟时间,所以可以根据第一电子设备是否处于投屏状态确定传输线路,这里需要先确定第一电子设备的状态。
步骤S20,若确定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处于投屏状态时,确定所述目标传输线路为第一传输线路。
在确定第一电子设备处于投屏状态时,将目标传输线路确定为第一传输线路。由于在投屏状态下传输显示数据需要较小的延迟时间,第一传输线路直接将显示数据从显示处理模组传输至连接接口或者无线通信模组,第二传输线路还需要经过总线,所以第一传输线路传输显示数据的延迟时间小于第二传输线路的延迟时间,所以在投屏时确定目标传输线路为第一传输线路。在投屏时通过第一传输线路传输显示数据,降低了延迟时间,提高了投屏的效果和用户的使用体验。
步骤S30,若确定所述第一电子设备未处于投屏状态时,确定所述目标传输线路为第二传输线路。
在确定第一电子设备处于非投屏状态时,将目标传输线路确定为第二传输线路。当然也可以通过第一传输线路对显示数据进行传输。
在另一实施例中,还提供了另一种投屏方法。参考图8,在所述确定所述目标传输线路为第二传输线路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步骤S31,通过所述总线将所述显示数据传输至内存。
在通过第二传输线路对显示数据进行传时,通过总线将显示处理模组生成的显示数据传至内存,通过内存将显示数据进行保存。以便于后续步骤的处理。
步骤S32,通过所述编解码器对所述显示数据进行编码。
在将显示数据存储在内存之后,通过编解码器对显示数据进行编码,编码的过程即为对显示数据进行压缩的过程,编码之后的显示数据被压缩,压缩之后的显示数据更便于传输。
步骤S33,将编码后的所述显示数据传输至所述总线。
将编码之后的显示数据传输至总线,再通过总线将编码之后的显示数据传输至连接接口,进而通过无线通信模组发送至第二电子设备。
在另一实施例中,还提供了另一种投屏方法,该投屏方法的执行主体是上述实施例中图1或图5对应的电子设备,且该投屏方法用于描述被投屏设备侧的数据处理过程。为了便于描述显示数据的传输过程,在此将第一电子设备作为投屏设备,并将第二电子设备作为被投屏设备。参考图9,该方法包括:
步骤S400,通过无线通信模组接收第一电子设备发送的显示数据。
第二电子设备中同样包括无线通信模组,在第一电子设备发送显示数据之后,通过第二电子设备的无线通信模组接收第一电子设备发送的显示数据,进而将显示数据进行显示。第一电子设备为投屏设备。该无线通信模组可以是位于系统芯片上的无线通信模组,也可以是位于系统芯片外,并且位于被投屏的电子设备上的无线通信模组。
步骤S500,确定显示数据的目标传输线路,目标传输线路为第一传输线路或第二传输线路,第一传输线路直接连接显示处理模组及连接接口,或者直接连接显示处理模组和无线通信模组。
在第二电子设备通过无线通信模组接收显示数据后,同样需要确定显示数据的传输线路,以便将显示数据从无线通信模组传输至第二电子设备的显示器进行显示。该实施例中该实施例中的传输线路为第一传输线路。
步骤S600,若目标传输线路为第一传输线路,通过连接接口,将无线通信模组接收的显示数据传输至第一传输线路。
在系统芯片包括连接接口时,无线通信模组位于系统芯片外时,在通过无线通信模组接收显示数据之后,通过连接接口将无线通信模组接收的显示数据传输至第一传输线路。或者在系统芯片上不包括连接接口时,即无线通信模组位于系统芯片上时,直接通过无线通信模组将显示数据传输至第一传输线路。
步骤S700,通过第一传输线路将显示数据传输至显示处理模组。
第一传输线路用于在显示处理模组和连接接口之间传输显示数据,通过第一传输线路将连接接口传输的显示数据传输至显示处理模组。
步骤S800,通过显示处理模组将显示数据发送至第二电子设备的显示器,以通过第二电子设备的显示器显示显示数据。
在显示处理模组接收第一传输线路传输的显示数据之后,将显示数据发送至第二电子设备的显示器,通过第二电子设备的显示器将该显示数据进行显示。
第二电子设备接收第一电子设备发送的显示数据的过程,与第一电子设备将显示数据发送至第二电子设备的过程是反向的过程。
第二电子设备通过第一传输线路接收显示数据,同样降低了显示数据在传输过程中的延迟时间,进而提高了投屏的显示效果。
在另一实施例中,第二传输线路为:显示处理模组显示处理模组和总线之间,以及总线与连接接口之间形成的传输线路。在确定目标传输线路为第二传输线路后,通过第二传输线路将显示数据传至连接接口。第二电子设备中的第二传输线路的对显示数据的传输方向与第一电子设备通过第二传输线路对显示数据进行传输的方向相反。
在另一实施例中,第二传输线路为:在显示处理模组和总线之间,以及总线与无线通信模组之间形成的传输线路。在确定目标传输线路为第二传输线路后,通过第二传输线路将显示数据传至无线通信模组。
在另一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确定所述显示数据的目标传输线路的方法,参考图10,为该方法的流程示意图,该方法包括:
步骤S40,确定所述第二电子设备是否处于被投屏状态。
根据第二电子设备的可使用状态可以确定第二电子设是否处于被投屏状态,由于在投屏状态下对传输显示数据的延迟时间要低于非投屏状态下对显示数据的传输的延迟时间,所以可以根据第一电子设备是否处于投屏状态确定传输线路,这里需要先确定第二电子设备的状态。
步骤S50,若确定所述第二电子设备处于被投屏状态时,确定所述目标传输线路为第一传输线路。
在确定第二电子设备处于投屏状态时,将目标传输线路确定为第一传输线路。由于在投屏状态下传输显示数据需要较小的延迟时间,第一传输线路直接将显示数据从显示处理模组传输至连接接口或者无线通信模组,第二传输线路还需要经过总线,所以第一传输线路传输显示数据的延迟时间小于第二传输线路的延迟时间,所以在投屏时确定目标传输线路为第一传输线路。在投屏时通过第一传输线路传输显示数据,降低了延迟时间,提高了投屏的效果和用户的使用体验。
步骤S60,若确定所述第二电子设备未处于投屏状态时,确定所述目标传输线路为第二传输线路。
在确定第二电子设备处于非投屏状态时,将目标传输线路确定为第二传输线路。当然也可以通过第一传输线路对显示数据进行传输。
该实施例中的步骤与S10-S30没有先后顺序关系。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二电子设备的目标传输线路与第一电子设备相同,第二电子设备的编码传输线路的确定方式与第一电子设备的目标传输线路的确定方式可以是相同的。
在另一实施例中,还提供了另一种投屏方法。参考图11,在所述确定所述目标传输线路为第二传输线路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步骤S61,通过所述总线将所述显示数据传输至内存。
在通过第二传输线路对显示数据进行传时,通过总线将连接接口传输的显示数据传至内存,通过内存将显示数据进行保存。以便于后续步骤的处理。
步骤S62,通过所述编解码器对所述显示数据进行解码。
在将显示数据存储在内存之后,通过编解码器对显示数据进行解码,编解码的过程即为对显示数据进行解压的过程,解码之后的显示数据被解压,解压之后的显示数据用于第二电子设备的显示。
步骤S63,将解码后的所述显示数据传输至所述总线。
将解码之后的显示数据传输至总线,再通过总线将解码之后的显示数据传输至显示处理模组,通过显示处理模组将解码之后的显示数据发送至第二电子设备的显示器进行显示。
在另一实施例中,第二电子设备通过无线传输模组接收的显示数据为经过视觉无损压缩处理后的显示数据,第二电子设备不需要对显示数据进行解压,可以通过显示器直接将该显示数据进行显示,对显示效果没有影响。
需要说明的是,本公开实施例中的“第一”和“第二”仅为表述和区分方便,并无其他特指含义。
图12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终端设备的框图。例如,终端设备可以是移动电话,计算机,数字广播终端,消息收发设备,游戏控制台,平板设备,医疗设备,健身设备,个人数字助理等。
参照图12,终端设备可以包括以下一个或多个组件:处理组件802,存储器804,电力组件806,多媒体组件808,音频组件810,输入/输出(I/O)的接口812,传感器组件814,以及通信组件816。
处理组件802通常控制终端设备的整体操作,诸如与展示,电话呼叫,数据通信,相机操作和记录操作相关联的操作。处理组件802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器820来执行指令,以完成上述的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此外,处理组件802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模块,便于处理组件802和其他组件之间的交互。例如,处理组件802可以包括多媒体模块,以方便多媒体组件808和处理组件802之间的交互。
存储器804被配置为存储各种类型的数据以支持在终端设备的操作。这些数据的示例包括用于在终端设备上操作的任何应用程序或方法的指令,联系人数据,电话簿数据,消息,图片,视频等。存储器804可以由任何类型的易失性或非易失性存储设备或者它们的组合实现,如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RAM),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EPROM),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PROM),可编程只读存储器(PROM),只读存储器(ROM),磁存储器,快闪存储器,磁盘或光盘。
电力组件806为终端设备的各种组件提供电力。电力组件806可以包括电源管理系统,一个或多个电源,及其他与为终端设备生成、管理和分配电力相关联的组件。
多媒体组件808包括在终端设备和用户之间的提供一个输出接口的屏幕。在一些实施例中,屏幕可以包括液晶展示器(LCD)和触摸面板(TP)。如果屏幕包括触摸面板,屏幕可以被实现为触摸屏,以接收来自用户的输入信号。触摸面板包括一个或多个触摸传感器以感测触摸、滑动和触摸面板上的手势。触摸传感器可以不仅感测触摸或滑动动作的边界,而且还检测与触摸或滑动操作相关的持续时间和压力。在一些实施例中,多媒体组件808包括一个前置摄像头和/或后置摄像头。当终端设备处于操作模式,如拍摄模式或视频模式时,前置摄像头和/或后置摄像头可以接收外部的多媒体数据。每个前置摄像头和后置摄像头可以是一个固定的光学透镜系统或具有焦距和光学变焦能力。
音频组件810被配置为输出和/或输入音频信号。例如,音频组件810包括一个麦克风(MIC),当终端设备处于操作模式,如呼叫模式、记录模式和语音识别模式时,麦克风被配置为接收外部音频信号。所接收的音频信号可以被进一步存储在存储器804或经由通信组件816发送。在一些实施例中,音频组件810还包括一个扬声器,用于输出音频信号。
I/O接口812为处理组件802和外围接口模块之间提供接口,上述外围接口模块可以是键盘,点击轮,按钮等。这些按钮可包括但不限于:主页按钮、音量按钮、启动按钮和锁定按钮。
传感器组件814包括一个或多个传感器,用于为终端设备提供各个方面的状态评估。例如,传感器组件814可以检测到终端设备的打开/关闭状态,组件的相对定位,例如组件为终端设备的展示器和小键盘,传感器组件814还可以检测终端设备或终端设备一个组件的位置改变,用户与终端设备接触的存在或不存在,终端设备方位或加速/减速和终端设备的温度变化。传感器组件814可以包括接近传感器,被配置用来在没有任何的物理接触时检测附近物体的存在。传感器组件814还可以包括光传感器,如CMOS或CCD图像传感器,用于在成像应用中使用。在一些实施例中,该传感器组件814还可以包括加速度传感器,陀螺仪传感器,磁传感器,压力传感器或温度传感器。
通信组件816被配置为便于终端设备和其他设备之间有线或无线方式的通信。终端设备可以接入基于通信标准的无线网络,如WiFi,2G或3G,或它们的组合。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通信组件816经由广播信道接收来自外部广播管理系统的广播信号或广播相关信息。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通信组件816还包括近场通信(NFC)模块,以促进短程通信。例如,在NFC模块可基于射频识别(RFID)技术,红外数据协会(IrDA)技术,超宽带(UWB)技术,蓝牙(BT)技术和其他技术来实现。
在示例性实施例中,终端设备可以被一个或多个应用专用集成电路(ASIC)、数字信号处理器(DSP)、数字信号处理设备(DSPD)、可编程逻辑器件(PLD)、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控制器、微控制器、微处理器或其他电子元件实现,用于执行上述方法。
本领域技术人员在考虑说明书及实践这里公开的发明后,将容易想到本发明的其它实施方案。本申请旨在涵盖本发明的任何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这些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遵循本发明的一般性原理并包括本公开未公开的本技术领域中的公知常识或惯用技术手段。说明书和实施例仅被视为示例性的,本发明的真正范围和精神由下面的权利要求指出。
应当理解的是,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面已经描述并在附图中示出的精确结构,并且可以在不脱离其范围进行各种修改和改变。本发明的范围仅由所附的权利要求来限制。

Claims (24)

1.一种系统芯片,其特征在于,包括:
显示处理模组,用于处理显示数据;
所述显示处理模组,与无线通信模组之间具有第一传输线路,且所述第一传输线路为直连传输线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芯片,其特征在于,
所述无线通信模组,位于所述系统芯片上;
所述第一传输线路,位于所述系统芯片上,直接连接所述显示处理模组和所述无线通信模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系统芯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芯片还包括:
总线,分别与所述显示处理模组和所述无线通信模组连接,其中,在所述显示处理模组和所述总线之间,以及所述总线和所述无线通信模组之间具有第二传输线路;所述第二传输线路用于在所述显示处理模组、所述总线和所述无线通信模组之间传输显示数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系统芯片,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处理模组至少包括:
压缩单元,与所述第一传输线路和/或所述总线连接,用于对显示数据进行视觉无损压缩,并将视觉无损压缩后的所述显示数据通过所述第一传输线路或者所述第二传输线路进行传输。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系统芯片,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处理模组,用于生成投屏的显示数据;
所述第一传输线路,用于将显示处理模组生成的所述显示数据传输至所述无线通信模组;
所述无线通信模组,用于转发所述显示数据给其他电子设备,以通过其他电子设备显示所述显示数据。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系统芯片,其特征在于,所述无线通信模组,还用于接收所述显示数据;
所述第一传输线路,还用于将所述无线通信模组接收的所述显示数据,传输至所述显示处理模组;
所述显示处理模组,还用于接收所述第一传输线路传输的所述显示数据,并将所述显示数据发送至与所述系统芯片对应的显示器进行显示。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芯片,其特征在于,
所述无线通信模组,位于所述系统芯片外;
所述系统芯片上具有连接接口,所述连接接口和所述显示处理模组之间具有所述第一传输线路;
所述连接接口与所述无线通信模组之间具有所述第一传输线路。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系统芯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芯片还包括:
总线,分别与所述显示处理模组和所述连接接口连接,其中,在所述显示处理模组和所述总线之间,以及所述总线和所述连接接口之间具有第二传输线路;所述第二传输线路用于在所述显示处理模组、所述总线和所述连接接口之间传输显示数据。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系统芯片,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处理模组至少包括:
压缩单元,与所述连接接口和所述显示处理模组之间的第一传输线路和/或所述总线连接,用于对显示数据进行视觉无损压缩,并将视觉无损压缩后的所述显示数据通过所述第一传输线路或者所述第二传输线路进行传输。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系统芯片,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处理模组,用于生成投屏的显示数据;
所述第一传输线路,用于将显示处理模组生成的所述显示数据传输至所述连接接口;
所述连接接口,用于转发所述显示数据;
所述无线通信模组,用于接收所述连接接口发送的显示数据,并将所述显示数据发送给其他电子设备,以通过其他电子设备显示所述显示数据。
11.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系统芯片,其特征在于,所述无线通信模组,还用于接收投屏的显示数据,并将所述显示数据发送至所述连接接口;
所述连接接口,还用于接收所述显示数据;
所述第一传输线路,还用于将所述连接接口接收的所述显示数据,传输至所述显示处理模组;
所述显示处理模组,还用于接收所述第一传输线路传输的所述显示数据,并将所述显示数据发送至与所述系统芯片对应的显示器进行显示。
12.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系统芯片,其特征在于,所述无线通信模组包括:
一个或多个无线通信单元,每个所述无线通信单元对应一个所述系统芯片中的连接接口,每个所述无线通信单元通过各自连接的所述连接接口与所述系统芯片中的显示处理模组连接。
13.根据权利要求3或8所述的系统芯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芯片还包括:
内存,与所述总线连接,用于存储所述显示数据;
编解码器,与所述总线连接,用于对所述显示数据进行编码或者解码。
14.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如权利要求1至13任一项所述的系统芯片。
15.一种投屏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第一电子设备,包括:
通过显示处理模组生成向第二电子设备投屏的显示数据;
确定所述显示数据的目标传输线路;其中,所述目标传输线路为第一传输线路或第二传输线路,其中所述第一传输线路用于直接连接所述显示处理模组及连接接口,或者直接连接所述显示处理模组和无线通信模组;
若所述目标传输线路为第一传输线路,则通过所述第一传输线路将所述显示数据传输至所述连接接口或者所述无线通信模组;
利用所述无线通信模组,将所述连接接口转发的所述显示数据,或者接收的所述第一传输路线传输的显示数据发送至第二电子设备,以通过所述第二电子设备显示所述显示数据。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投屏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传输线路为:在所述显示处理模组和总线之间,以及所述总线与所述连接接口之间形成的传输线路;或者,在所述显示处理模组和总线之间,以及所述总线与所述无线通信模组之间形成的传输线路;
在所述利用所述无线通信模组,将所述连接接口转发的所述显示数据,或者接收的所述第一传输路线传输的显示数据发送至第二电子设备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若所述目标传输线路为第二传输线路,则通过所述第二传输线路将所述显示数据传输至所述连接接口或者所述无线通信模组。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投屏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所述显示数据的目标传输线路,包括:
确定所述第一电子设备是否处于投屏状态;
若确定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处于投屏状态时,确定所述目标传输线路为所述第一传输线路;
若确定所述第一电子设备未处于投屏状态时,确定所述目标传输线路为所述第二传输线路。
18.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投屏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确定所述目标传输线路为第二传输线路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通过所述总线将所述显示数据传输至内存;
通过编解码器对所述显示数据进行编码;
将编码后的所述显示数据传输至所述总线。
19.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投屏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通过所述第一传输线路将所述显示数据传输至连接接口或者所述无线通信模组之前,或者,在所述通过所述第二传输线路将所述显示数据传输至所述连接接口或者所述无线通信模组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对所述显示数据进行视觉无损压缩。
20.一种投屏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第二电子设备,包括:
通过无线通信模组接收第一电子设备发送的显示数据;
确定所述显示数据的目标传输线路,所述目标传输线路为第一传输线路或第二传输线路,所述第一传输线路用于直接连接显示处理模组及连接接口,或者直接连接所述显示处理模组和所述无线通信模组;
若所述目标传输线路为第一传输线路,则通过所述连接接口,将所述无线通信模组接收的所述显示数据传输至第一传输线路;或者直接通过所述无线通信模组将所述显示数据传输至所述第一传输线路;
通过第一传输线路将所述显示数据传输至所述显示处理模组;
通过所述显示处理模组将所述显示数据发送至第二电子设备的显示器,以通过所述第二电子设备的显示器显示所述显示数据。
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投屏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传输线路为:在所述显示处理模组和总线之间,以及所述总线与所述连接接口之间形成的传输线路;或者,在所述显示处理模组和总线之间,以及所述总线与所述无线通信模组之间形成的传输线路;
在确定所述显示数据的目标传输线路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若所述目标传输线路为第二传输线路,则通过所述第二传输线路将所述显示数据传输至所述连接接口或者所述无线通信模组。
22.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投屏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所述显示数据的目标传输线路,包括:
确定所述第二电子设备是否处于被投屏状态;
若确定所述第二电子设备处于被投屏状态时,确定所述目标传输线路为所述第一传输线路;
若确定所述第二电子设备未处于被投屏状态时,确定所述目标传输线路为所述第二传输线路。
23.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投屏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确定所述目标传输线路为第二传输线路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通过总线将所述显示数据传输至内存;
通过编解码器对所述显示数据进行解码;
将解码后的所述显示数据传输至所述总线。
24.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投屏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数据为经过视觉无损压缩处理后的显示数据。
CN202110393953.9A 2021-04-13 2021-04-13 一种系统芯片、电子设备及电子设备的投屏方法 Pending CN115209212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393953.9A CN115209212A (zh) 2021-04-13 2021-04-13 一种系统芯片、电子设备及电子设备的投屏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393953.9A CN115209212A (zh) 2021-04-13 2021-04-13 一种系统芯片、电子设备及电子设备的投屏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209212A true CN115209212A (zh) 2022-10-18

Family

ID=8357125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393953.9A Pending CN115209212A (zh) 2021-04-13 2021-04-13 一种系统芯片、电子设备及电子设备的投屏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209212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218731B (zh) 移动设备的投屏方法、装置及系统
KR100816286B1 (ko) 휴대 단말기와 외부 장치를 이용한 디스플레이 장치 및방법
US9591256B2 (en) Methods and devices for video communication
WO2016112698A1 (zh) 屏幕投射方法、装置及系统
KR100678206B1 (ko) 휴대단말기의 화상통화모드에서 감정표시 방법
CN111629239B (zh) 投屏处理方法、装置、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EP3223147A2 (en) Method for accessing virtual desktop and mobile terminal
US11146854B2 (en) Method for playing videos and electronic device
US20230138804A1 (en) Enhanced video call method and system, and electronic device
KR20120067071A (ko) 이동 통신 단말의 원격제어 장치 및 방법
CN111010588B (zh) 直播处理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设备
KR20060127509A (ko) 휴대단말기의 화상통화모드에서 영상데이터 제어방법
CN112203126B (zh) 投屏方法、投屏装置及存储介质
JP2019525267A (ja) スマートホームの初期化方法、装置、プログラム及び記録媒体
CN111953980B (zh) 视频处理方法及装置
CN107395724B (zh) 网络请求方法及装置
CN115209212A (zh) 一种系统芯片、电子设备及电子设备的投屏方法
CN117813652A (zh) 音频信号编码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US8140955B2 (en) Image communication portable terminal and method for carrying out image communication using the same
CN110213531B (zh) 监控录像处理方法及装置
KR100684447B1 (ko) 외부 상황 주시 기능을 갖는 이동통신 단말기 및 그제어방법
KR100815121B1 (ko) 이동통신 단말기에서 화면을 분할하여 선택영역을확대하기 위한 방법
KR101030418B1 (ko) 미리 준비된 미디어 데이터를 전송하는 화상통화 방법
KR101449751B1 (ko) 영상 통화 중 터치 피드백 제공 기능을 구비한 이동 단말기및 영상 통화 중 터치 피드백 제공 방법
KR20060136235A (ko) 휴대단말기의 통화수행 방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