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474871A - 通信终端 - Google Patents

通信终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474871A
CN102474871A CN2011800030904A CN201180003090A CN102474871A CN 102474871 A CN102474871 A CN 102474871A CN 2011800030904 A CN2011800030904 A CN 2011800030904A CN 201180003090 A CN201180003090 A CN 201180003090A CN 102474871 A CN102474871 A CN 10247487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hannel
receiving
transmitting
terminal
interferen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80003090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474871B (zh
Inventor
中江宏典
增田洋一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247487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47487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47487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474871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00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overed by a single one of groups H04B3/00 - H04B13/00; 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haracterised by the medium used for transmission
    • H04B1/69Spread spectrum techniques
    • H04B1/713Spread spectrum techniques using frequency hopping
    • H04B1/715Interference-related aspec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50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 H04W72/54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based on quality criteria
    • H04W72/541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based on quality criteria using the level of interferenc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00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overed by a single one of groups H04B3/00 - H04B13/00; 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haracterised by the medium used for transmission
    • H04B1/69Spread spectrum techniques
    • H04B1/713Spread spectrum techniques using frequency hopping
    • H04B1/715Interference-related aspects
    • H04B2001/7154Interference-related aspects with means for preventing interferenc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4/00Wireless channel access
    • H04W74/08Non-scheduled access, e.g. ALOHA
    • H04W74/0833Random access procedures, e.g. with 4-step acces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终端(10)包括:无线收发部(11),在多个频道中在对频道进行切换的同时选择一个频道,并利用选择的频道来进行信号的收发;干扰检测部(12),针对所述多个频道的每一个,判断在利用该频道进行了所述信号的收发时是否受到干扰;以及优先控制部(13),按照在干扰检测部(12)的判断结果,来设定无线收发部(11)在对信号进行收发时所利用的优先级;无线收发部(11)按照所述优先级,进行信号的收发。

Description

通信终端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回避在利用了多个频道(frequency channel)的通信中的干扰以及冲突的通信终端。
背景技术
作为以往的通信终端曾经提出了,发送数据的终端检测各个频道的干扰,以决定发送数据的频道(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并且,作为其他的以往的通信终端提出了,发送数据的终端对与通信范围内的其他的终端之间所发送的数据量和干扰等级进行比较,并按照比较结果来决定发送数据的频道(例如参照专利文献2)。
并且,作为另一个以往的通信终端提出了,按照发送的数据的类别来控制退避时间(以下称为“退避值”),以决定数据的发送定时(例如参照非专利文献1)。
并且,作为另一个以往的通信终端提出了以自适应跳频技术(AFH:Adaptive Frequency Hopping)功能,制作除去会造成通信质量劣化的信道的跳变图案(hopping pattern),并进行通信(例如参照非专利文献2)。
图48示出了由上述的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通信终端决定频道的一个例子。
如图48所示,系统由终端500以及501构成。
终端500决定用于与终端501进行通信的频道。
首先,终端500扫描所有的频道,并通过测定接收的信号的功率来测定干扰(S2101)。在此,频道的数量为5个。
接着,终端500根据扫描的结果来决定希望波所能够接收的频道,针对决定的频道按照干扰波等级低的顺序来设定频道的优先级(S2102)。
在此,能够接收希望波的频道为CH1-CH4。并且,以优先级高的顺序为CH2、CH4、CH1、CH3。
接着,终端500将优先级的信息发送给终端501,将频道切换到优先级最高的频道CH2。
终端501从终端500接收到优先级的信息后,切换到优先级最高的频道CH2(S2103)。
接着,终端501将用于确认是否能够以频道CH2来取得与终端500的同步的测试数据包发送给终端500(S2104)。
终端500在接收到测试数据包时,将应答发送给终端501。
终端501在接收到应答时,从应答中所包含的信息中确认是否能够取得同步。在此,视为能够取得同步。
由于终端500与终端501在频道CH2能够获得同步,因此在频道CH2确立通信链路,进行数据通信(S2105)。
并且,在频道CH2不能取得同步的情况下,向下一个优先级高的频道CH4发送测试数据包,并进行同步的确认。
如以上所述,在专利文献1中,以优先级高的频道的顺序来确认是否能够在终端之间取得同步,以能够取得同步的频道来进行通信,以回避干扰和冲突。
在图49A-图49D中示出了上述的专利文献2所公开的通信终端决定频道的一个例子。
如图49A所示,系统以收发数据的终端502、503、504以及505构成。
终端502决定在其他的终端503-505之间进行通信时所使用的频道。
终端502存储在一定期间内发送给各个终端的数据包的数量。图49B示出了终端502发送的数据包的数量。
接着,终端502存储各个频道的干扰等级。图49C示出了终端502所存储的各个频道中的各个终端的干扰等级。
终端502利用图49B以及图49C的信息,来计算各个频道的加权平均的干扰等级。图49D示出了频道的加权平均的干扰等级的计算结果。在此,频道CH2比CH1的干扰等级小。为此,终端502将在其他的终端503-505之间进行通信时所使用的频道决定为CH2。
如以上所述,在专利文献2中将向各个终端的数据的发送量作为优先级信息,来决定在通信时所使用的频道,以回避干扰和冲突。
图50A以及图50B示出了上述的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通信终端进行退避控制的一个例子。
图50A示出了在IEEE(Institute of Electrical and Electronic Engineers)802.11e标准中的数据的类别和退避值的一个例子。即,优先级越高退避值越小,数据的发送机会就越高。
图50B示出了优先级高的声音数据和优先级低的背景数据的退避控制的一个例子。
在此视为在时刻T1发生声音数据和背景数据。通信终端根据图50A的信息,在声音数据之时作为退避值,随机地选择3至7中的某一个值。在此视为选择4。并且,通信终端根据图50A的信息,在背景数据之时作为退避值,随机地选择15至31中的某一个值。在此视为选择19。
在时刻T2,声音数据的退避结束,发送声音数据。此时,背景数据的退避直到声音数据的发送结束并经过了一定时间的时刻T3为止中断。
在时刻T3,通信终端使背景数据的退避再次开始。
如以上所述,在非专利文献1中按照数据的类别来进行退避控制,以回避干扰和冲突。
在非专利文献2中,在Bluetooth(注册商标)中为了回避使用同一频带的无线LAN等的干扰,被规定了自适应跳频技术功能。该功能从预先准备的多个频道除去会导致通信质量劣化的频道后制作跳变图案,并用于通信。在通信中所使用的频道的决定由控制装置执行,将决定的图案的信息通知给终端。
如以上所述,在非专利文献2中控制装置制作去除了会导致通信质量劣化的信道的跳变图案,通过以制作的图案进行通信,来回避干扰和冲突。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9-77224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5-86408号公报
(非专利文献)
非专利文献1守仓正博监修“改訂版802.11高速無線LAN教科書(修订版802.11高速无线LAN教科书)”Impress发行,2005年1月1日(P88,132,134,135)
非专利文献2阿部武,藤冈雅宣编著“改訂版ワイヤレス·ブロ一ドバンド教科書高速IPネットワ一ク(修订版无线宽频教科书高速IP网络”Impress发行,2005年1月1日(P103,104)
然而,在上述的专利文献1以及2所公开的以往的通信终端的构成中,其他的终端彼此间的通信的频道没有得到考虑。因此,存在的问题是,会出现系统整体的总处理能力降低的情况。对于该课题待以后详细说明。
图51A以及图51B示出了,将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技术应用于在通信圈内存在的两组终端的例子。
如图51A所示,系统由进行数据收发的终端506、507、508以及509构成。图51B示出的例子是,根据终端506和508扫描的结果来决定能够接收希望波的频道,并将决定的频道的优先级按照干扰波等级低的顺序来设定。即,在终端506,能够接收希望波的频道按照接收等级高的顺序则成为:CH1、CH2、CH3、CH4。并且,示出了终端506在频道CH5不能接收希望波。并且,示出终端508仅在频道CH1能够接收希望波,在除此之外的频道CH2-CH5不能接收希望波。
如图51A所示,终端506与终端507进行通信,终端508与终端509进行通信。
首先,终端506和终端508进行扫描,制作如图51B所示的优先级信息,并分别发送给终端507和509。
由于终端506和终端508进行扫描的结果是两个终端在频道CH1的优先级均为最高,因此以频道CH1来发送测试数据包,并进行同步的确认。在此,若双方在频道CH1都能够取得同步,则两个通信集中到频道CH1。因此,会出现系统整体的通信效率降低的可能性。
图52A以及图52B示出了将专利文献2所公开的技术应用于通信圈内所存在的两组终端的例子。
如图52A所示,系统由进行数据收发的终端510、511、512、以及513构成。图52B示出了算出终端510与终端511、终端512与终端513进行通信时所使用的频道的干扰等级的结果。例如,在终端510的频道CH1中,干扰等级为2.76,在CH2中的干扰等级为5.65。
如图52A所示,终端510与终端511进行通信,终端512与终端513进行通信。
首先,终端510和终端512利用针对各个通信对方终端的发送数据包的数量和各个频道的干扰等级,算出图52B所示的各个频道的加权平均的干扰等级。
在此,由于双方均为在频道CH1干扰等级最低,因此两个通信集中于频道CH1。因此,会出现系统整体的通信效率降低的可能性。
并且,在上述的非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以往的构成中,以数据的类别来控制退避。因此,在相同的多个终端发送相同类别的数据的情况下,就会出现发生数据的冲突的可能性。
并且,在上述的非专利文献2所公开的以往的构成中,在考虑各个终端中的频道的干扰状况的情况下会出现通信效率降低的可能性。
控制装置在仅考虑自身的干扰来制作跳变图案的情况下,即使在控制装置一侧为没有受到干扰的频道,在终端一侧为受到了干扰影响的频道的情况下,在终端一侧被分配了频道的期间中,由于通信质量降低,因此浪费了时间。
并且,控制装置在从终端接受终端一侧的干扰信息并制作跳变图案的情况下,若仅为一台终端,则控制装置与终端具有没有受到干扰的频道的可能性较高,但是随着终端台数的增加,在控制装置和所有的终端不存在没有受到干扰的影响的可能性增高。因此,会出现系统整体的通信效率降低的可能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了解决上述以往的课题,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通信终端,该通信终端在从多个频道中切换一个频道的同时进行选择,并在利用选择的频道进行通信的无线系统中,能够使通信效率提高。
本发明的一个局面所涉及的通信终端包括:收发部,在多个频道中在对频道进行切换的同时选择一个频道,并利用选择的频道来进行信号的收发;干扰检测部,针对所述多个频道的每一个,判断在利用该频道进行了所述信号的收发时是否受到干扰;以及优先控制部,按照在所述干扰检测部的判断结果,来设定所述收发部在对所述信号进行收发时所利用的优先级;所述收发部按照所述优先级,进行所述信号的收发。
根据此构成,能够按照干扰的程度来变更在收发信号时所利用的优先级。因此,能够在干扰多和干扰少的这两种情况下来变更收发的控制。因此,能够提供一种通信终端,该通信终端能够在多个频道中在对频道进行切换的同时选择一个频道,并在利用选择的频道进行通信的无线系统中使通信效率提高。
最好是,所述优先级示出退避时间的最大值或最小值;所述优先控制部设定所述优先级,以使得在所述干扰检测部没有检测到干扰的频道的数量越多,就越使所述退避时间的最大值或最小值增大。
根据此构成,没有检测到干扰的频道的数量越多,就越使退避时间增大。即,在没有检测到干扰的频道的数量多的情况下,减少各个频道中的通信机会,在没有检测到干扰的频道的数量少的情况下,增加各个频道中的通信机会。这样,能够使各个终端的通信机会均等,并能够使通信效率提高。
并且,所述优先级示出数据发送时的物理层传输速率;所述优先控制部设定所述优先级,以使得在所述干扰检测部没有检测到干扰的频道的数量越少,就越使所述物理层传输速率降低。
根据此构成,没有检测大干扰的频道的数量越少,就越将PHY(physicallayer)传输速率降低。通过降低PHY传输速率,从而能够增强错误耐受性,以提高当前的发送耐受性。因此,越是没有检测到干扰的频道的数量少的通信终端,就越使发送耐受性提高,从而能够提高发送的准确性。因此,能够使通信效率提高。
并且,也可以是,所述优先级示出,在各个信标期间的访问期间中以时分多址接入来进行通信的机会;所述优先控制部设定所述优先级,以使得在所述干扰检测部没有检测到干扰的频道的数量越少,就越使以时分多址接入进行通信的机会增多。
根据此构成,设定优先级,以使得没有检测到干扰的频道的数量越少,就越使由时分多址接入进行通信的机会增大。即,在没有检测到干扰的频道的数量多的情况下,减少各个频道中的通信机会,在没有检测到干扰的频道的数量少的情况下,增加各个频道中的通信机会。这样,能够使各个终端的通信机会均等,并能够使通信效率提高。
本发明的其他的局面所涉及的控制装置包括:收发部,在多个频道中在对频道进行切换的同时选择一个频道,并利用选择的频道来进行信号的收发;干扰信息分析部,通过分析从通信对方的各个终端发送来的信息,从而按照各个终端并针对所述多个频道的每一个,判断在利用该频道进行了所述信号的收发时是否受到干扰,所述从通信对方的各个终端发送来的信息示出,针对所述多个频道的每一个,在利用该频道进行了所述信号的收发时是否受到干扰;以及优先控制部,按照在所述干扰检测部的判断结果,来设定所述收发部在对所述信号进行收发时所利用的优先级;所述收发部按照所述优先级,进行所述信号的收发。
根据此构成,能够按照干扰的程度来变更在收发信号时所利用的优先级。因此,能够在干扰多和干扰少这两种情况下来变更收发的控制。因此,能够提供一种通信终端,该通信终端能够在多个频道中在对频道进行切换的同时选择一个频道,并在利用选择的频道进行通信的无线系统中使通信效率提高。
并且,本发明不仅能够作为包括具有这种特征的处理部的通信终端以及控制装置来实现,而且能够作为通信方法来实现,在该通信方法中将被包含在通信终端或控制装置中的特征性的处理部所执行的处理作为了步骤。并且,能够作为使计算机执行被包含在通信方法中的特征性步骤的程序来实现。并且,通过CD-ROM(Compact Disc-Read Only Memory)等计算机可读取的非易失性记录介质或因特网等通信网络,来使这样的程序流通也是不言而知的。
根据本发明,提供一种通信终端,能够从多个频道中在对频道进行切换的同时选择一个频道,并在利用选择的频道进行通信的无线系统中使通信效率提高。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例1所涉及的终端的构成的方框图。
图2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例1所涉及的控制装置的构成的方框图。
图3是本发明所涉及的无线系统的构成图。
图4是本发明所涉及的超帧的构成的模式图。
图5是示出本发明所涉及的信标期间和频道的配置的模式图。
图6是本发明所涉及的信标期间的配置的模式图。
图7是本发明所涉及的无线帧格式的模式图。
图8是本发明的实施例1所涉及的MAC报头格式的模式图。
图9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例1所涉及的控制装置的初始处理流程的一个例子的图。
图10是本发明的实施例1所涉及的控制装置的信标期间切换处理流程的一个例子的图。
图11是本发明所涉及的信标帧的有效负载的模式图。
图12是本发明所涉及的信标帧的有效负载内的信道使用顺序的模式图。
图13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例1所涉及的终端的初始处理流程的一个例子的图。
图14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例1所涉及的终端的数据发送处理流程的一个例子。
图15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例1所涉及的终端的无线收发部的内部构成的方框图。
图16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例1所涉及的终端的频道优先控制部的内部构成的方框图。
图17A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例1所涉及的终端的干扰管理部所存储的干扰表的一个例子的图。
图17B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例1所涉及的终端的干扰管理部所醇粗的干扰表的一个例子的图。
图17C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例1所涉及的终端的干扰管理部所存储的干扰表的一个例子的图。
图17D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例1所涉及的终端的干扰管理部所存储的干扰表的一个例子的图。
图18A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例1所涉及的终端的干扰频道数退避管理部所存储的退避表的一个例子的图。
图18B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例1所涉及的终端的干扰频道数退避管理部所存储的退避表的一个例子的图。
图19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例1所涉及的退避控制的一个例子的图。
图20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例1所涉及的退避控制的其他的一个例子的图。
图21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例1所涉及的终端的干扰频道数退避管理部所存储的退避表的其他的一个例子的图。
图22A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例1所涉及的终端的干扰频道数退避管理部所存储的退避表的其他的一个例子的图。
图22B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例1所涉及的终端的干扰频道数退避管理部所存储的退避表的其他的一个例子的图。
图23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例1所涉及的终端的干扰频道数退避管理部所存储的退避表的其他的一个例子的图。
图24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例1所涉及的终端的干扰频道数退避管理部所存储的退避计算公式的图。
图25是本发明的实施例1所涉及的终端的干扰频道数退避管理部所存储的退避表的其他的一个例子的图。
图26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例1所涉及的终端的干扰频道数退避管理部所存储的退避表的其他的一个例子的图。
图27是示出本发明所涉及的超帧的构成的其他的一个例子的模式图。
图28是示出本发明所涉及的信标期间和频道的配置的其他的例子的模式图。
图29是示出本发明所涉及的信标帧的有效负载内的信道使用顺序的其他的一个例子的模式图。
图30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例2所涉及的终端的构成的方框图。
图31是本发明的实施例2所涉及的控制装置的构成的方框图。
图32是本发明的实施例2所涉及的控制装置的无线收发部的内部构成的方框图。
图33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例2所涉及的控制装置的发送缓冲器的内部构成的方框图。
图34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例2所涉及的控制装置的分类部所存储的分类表的一个例子的图。
图35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例2所涉及的控制装置的频道优先控制部的内部构成的方框图。
图36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例2所涉及的控制装置的退避定时器的内部构成的方框图。
图37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例2所涉及的控制装置的干扰管理部所存储的干扰表的一个例子的图。
图38A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例2所涉及的控制装置的干扰频道数的退避管理部所存储的退避表的一个例子的图。
图38B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例2所涉及的控制装置的干扰频道数退避管理部所存储的退避表的一个例子的图。
图39A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例2所涉及的干扰信息帧的交换处理流程的一个例子的图。
图39B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例2所涉及的干扰信息帧的交换处理流程的一个例子的图。
图40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例2所涉及的控制装置的数据分类处理流程的一个例子的图。
图41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例2所涉及的控制装置的数据发送处理流程的一个例子的图。
图42A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例2所涉及的控制装置的退避定时器设定确认处理流程的一个例子的图。
图42B是本发明的实施例2所涉及的控制装置的退避定时器设定确认处理流程的一个例子的图。
图43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例2所涉及的控制装置的退避定时器结束确认处理流程的一个例子的图。
图44A是示出本发明所涉及的终端的频道优先控制部所存储的PHY(物理层)传输速率表的一个例子的图。
图44B是示出本发明所涉及的终端的频道优先控制部所存储的PHY传输速率表的一个例子的图。
图45是示出利用了本发明所涉及的终端的PHY传输速率表的数据发送处理流程的一个例子的图。
图46是示出本发明所涉及的信标期间的其他的配置的一个例子的图。
图47是示出本发明所涉及的控制装置的分配存储区决定处理流程的一个例子的图。
图48是示出专利文献1中的终端的频道决定的一个例子的图。
图49A是示出专利文献2的终端的频道决定的一个例子的图。
图49B是示出专利文献2的终端的频道决定的一个例子的图。
图49C是示出专利文献2的终端的频道决定的一个例子的图。
图49D是示出专利文献2的终端的频道决定的一个例子的图。
图50A是示出非专利文献1的终端的退避控制的一个例子的图。
图50B是示出非专利文献1的终端的退避控制的一个例子的图。
图51A是示出专利文献1中存在于通信圈内的两组终端的频道决定的一个例子的图。
图51B是示出专利文献1中存在于通信圈内的两组终端的频道决定的一个例子的图。
图52A是示出专利文献2中存在于通信圈内的两组终端的频道决定的一个例子的图。
图52B是示出专利文献2中存在于通信圈内的两组终端的频道决定的一个例子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说明。
(实施例1)
图1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例1所涉及的终端的构成的功能方框图。
终端10包括:无线收发部11、干扰检测部12、以及频道优先控制部13。
无线收发部11按照后述的优先级,利用从多个频道(frequency channel)中选择的频道来进行信号的收发。干扰检测部12按照每个频道,判断在利用该频道进行信号的收发之时是否受到了干扰。频道优先控制部13按照干扰检测部12的判断结果,来对在无线收发部11收发所述信号时所利用的优先级进行变更。
图2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例1所涉及的控制装置的构成的功能方框图。
控制装置20包括:无线收发部21、干扰检测部22、频道决定部23、以及信标作成部24。
无线收发部21利用从多个频道中选择的频道来进行信号的收发。干扰检测部22按照每个频道来判断是否受到了干扰。频道决定部23按照干扰检测部22的判断结果,来决定无线收发部21进行信号的收发的频道。信标作成部24作成进行周期性的收发的信标帧,该信标帧包含进行频道决定部23所决定的信号的收发的频道的信息。
图3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例1所涉及的无线通信系统的一个例子的网络构成图。在图3中,无线通信系统包括:控制无线网络的控制装置20以及具有终端10的功能的终端10A-10D,该终端10通过控制装置20的控制,与控制装置20之间进行无线通信。
控制装置20为了控制无线网络而周期性地发送包含无线网络的控制信息的信标帧。
图4是以时间序列来表示发送信标帧的期间的模式图。最大的期间是超帧期间,在超帧期间中以控制装置20发送信标帧的期间为单位,被划分成信标期间。在图4中,一个超帧期间中设有5个信标期间。在图4中以时间序列示出了超帧期间的构成。控制装置20以及终端10A-10D能够在对多个频道进行切换的同时进行无线通信,以信标期间为单位一边进行频道切换一边进行通信。在此,超帧期间是指,在同一个频道中,从某个信标帧的发送时刻到下一个信标帧的发送时刻的期间。即频率跳变图案的一个周期。
图5是表示以信标期间为单位来进行频道切换时的信标期间的频道配置的模式图。
在图5中,控制装置20将频道CH1分配给超帧期间内的信标期间BI1,并设置无线通信期间100。同样,控制装置20将频道CH2分配给信标期间BI2,并设置无线通信期间101,将频道CH3分配给信标期间BI3,并设置无线通信期间102,将频道CH4分配给信标期间BI4,并设置无线通信期间103,将频道CH5分配给信标期间BI5,并设置无线通信期间104。
在超帧期间结束成为下一个超帧期间时,控制装置20再次将频道CH1分配给信标期间BI1,并设置无线通信期间105,将频道CH2分配给信标期间BI2,并设置无线通信期间106。以后,按照每个超帧期间重复进行相同的频道分配。
图6是表示信标期间的构成的模式图。在信标期间中,控制装置20首先发送包含无线网络控制信息的信标帧。之后,在信标期间中设置访问期间。在该访问期间中,包括控制装置20的无线终端能够进行无线通信。以下,以在访问期间中各个无线终端通过CSMA(载波监听多路访问)进行无线通信为例进行说明。并且,作为无线访问方式并非受CSMA所限,也可以采用ALOHA或TDMA(时分多址接入)等其他的无线访问方式。
在图5中,例如,终端10A在以频道CH1来进行通信的情况下,终端10A仅在信标期间BI1启动。即终端10A在无线通信期间100之后,在无线通信期间105内的访问期间中以CSMA进行通信,无线通信期间100与无线通信期间105之间的期间(无线通信期间102-104)不进行无线通信。因此,终端10A与不活跃期间相同,能够将无线通信时所需要的功能块的耗电量抑制到最低限。
图7是示出在访问期间各个无线终端发送无线帧的格式的图。无线帧110由PHY报头111、MAC报头112、有效负载113、以及ECC(错误检查和纠正)114构成。
PHY报头111由位同步代码或帧同步代码等无线信号的解调中所需要的代码构成。MAC报头112由帧类别或地址信息构成。有效负载113是发送给通信对方的信息。ECC114是用于检测无线帧110是否被正常传输的代码。
并且,MAC报头112如图8所示,由示出帧的类别等的帧控制116、收信方无线终端地址117、以及发信方无线终端地址118构成。作为帧类别具有:在无线终端间进行数据的收发的数据帧、作为针对数据帧等被正常接收的应答的ACK帧、以及用于控制装置20将控制信息发送给无线网络内的终端10的信标帧等。
以下,对在以上这样构成的无线网络中,控制装置20和终端10A-10D之间进行无线通信的方法进行说明。
图9示出了控制装置20的初始处理的流程的一个例子。
若控制装置20启动,则首先测定各个频道中的干扰(S1)。
即,控制装置20的无线收发部21以预先决定的时间,对频道CH1至CH5进行扫描。无线收发部21将接收到的信号传递给干扰检测部22。
干扰检测部22进行干扰的检测。在此通过进行功率测定等来得知是否有干扰的影响,从而判断是否为能够使用的频道。在此,视为干扰检测部22判断为从频道CH1至CH5不存在干扰。
接着,控制装置20的频道决定部23利用干扰检测部22的判断结果,决定超帧期间内的信标期间的频道(S2)。
在此,由于从频道CH1至CH5不存在干扰,因此视为以图5所示的信道设置来构成超帧。
图10示出了控制装置20的信标期间切换处理的流程的一个例子。
控制装置20的频道决定部23在初始处理结束时,将决定了的频道的信息传递给无线收发部21和信标作成部24。
无线收发部21在从频道决定部23接收频道的信息时,将频道切换为超帧期间的开头的信标期间的频道CH1。
在由无线收发部21进行的频道的切换结束时,信标作成部24作成包含事先从频道决定部23接受的频道信息的信标帧,将作成的信标帧经由无线收发部21发送给无线网络(S11)。
接着,无线发送部21直到信标期间结束为止,利用CH1来进行数据的收发(S12的“否”)。
无线收发部21在信标期间结束时,切换为下一个信标期间的频道CH2(S13)。
在无线发送部21的频道的切换结束时,信标作成部24作成包含事先从频道决定部23接受的频道信息的信标帧,将作成的信标帧经由无线收发部21发送给无线网络(S11)。
图11示出了信标帧的有效负载的格式。
信标帧的有效负载120由超帧期间121、信标期间122、信标期间数量123、以及信道使用顺序124构成。超帧期间121以及信标期间122是用于确定在图4以及图5所说明的超帧期间以及信标期间的信息。
图12是示出信道使用顺序124的构成的一个例子。在信道使用顺序124中,在信道使用顺序的先头设置有信标期间编号BN,之后以信标期间为单位,使用的频道按顺序排列。在图12所示的例子中,信标期间数量为5,频道以CH1、CH2、CH3、CH4、CH5的顺序被使用。在此可以知道,在信标期间编号BN为1的情况下,表示目前的信标期间所使用的频道为CH1,在下一个信标期间所使用的频道为CH2,在再下一个信标期间所使用的频道为CH3。同样可以知道,在信标期间编号BN为2的情况下,表示目前的信标期间所使用的频道为CH2,在下一个信标期间所使用的频道为CH3,在再下一个信标期间所使用的频道为CH4。
图13示出了终端10的初始处理流程的一个例子。
若终端10启动,则首先开始信标帧的扫描,在接收信标帧时分析有效负载,并存储分析结果(S21)。
接着,测定各个频道中的干扰(S22)。
终端10的无线收发部11以事前决定的时间对频道CH1至CH5进行扫描。无线收发部11将接收了的信号传递给干扰检测部12。
干扰检测部12进行干扰的检测。在此通过进行功率测定等来得知是否有干扰的影响,从而判断是否为能够使用的频道。
接着,终端10的频道优先控制部13存储干扰检测部12的判断结果(S23)。
图14示出了终端10的数据发送处理流程的一个例子。
终端10在发送数据由图中未示出的上位层输入时,将发送数据输入到无线收发部11(S31的“是”)。
频道优先控制部13在检测向无线收发部11的数据输入时,确认在当前的信标期间的频道是否发生了干扰。在此,利用在初始处理中所存储的干扰判断结果来进行上述的确认(S32)。
频道优先控制部13,在判断为当前的频道中发生了干扰的情况下(S32的“是”),将退避的值无规则地设定在127-64之间(S33)。
频道优先控制部13,在判断为当前的频道中没有发生干扰的情况下(S32的“否”),接着利用在初始处理中所存储的干扰的判断结果,来确认没有干扰的频道的数量。在此,本系统所支持的频道的总数为CH1-CH5这5个。
频道优先控制部13在没有干扰的频道的数量为5个的情况下(S34的“是”),将退避的值无规则地设定在63-32之间(S35)。
频道优先控制部13在没有干扰的频道的数量为4个的情况下(S36的“是”),将退避的值无规则地设定在31-16之间(S37)。
频道优先控制部13在没有干扰的频道数为3个的情况下(S38的“是”),将退避的值无规则地设定在15-8之间(S39)。
频道优先控制部13在没有干扰的频道的数量为2个的情况下(S40的“是”),将退避的值无规则地设定在7-4之间(S41)。
频道优先控制部13在没有干扰的频道的数量为1个的情况下(S40的“否”),将退避的值无规则地设定在3-0之间(S42)。
接着,频道优先控制部13以被设定的退避的值来使退避定时器开始工作。
频道优先控制部13在退避定时器的工作结束时,通知给无线收发部11(S44的“是”)。
无线收发部11在接收到退避定时器的结束的通知时,发送发送数据(S45)。
即,在本实施例中,在无线收发部11收发信号时所利用的优先级表示退避时间(退避的值)的最大值或最小值。在此,退避时间是指,使用的频道成为空闲状态,从能够通信的时刻到开始发送为止的待机时间。另外,退避时间并非受此所限,例如在采用针对由多个终端构成的各个分组分别分配通信期间的无线访问方式的情况下,也可以是直到开始从通信期间的开始时刻的发送为止的待机时间。
并且,频道优先控制部13将优先级设定为,在由干扰检测部12没有检测出干扰的频道的数量越多的情况下,就越使退避时间的最大值或最小值增大。
并且,比起利用由干扰检测部12没有检测出干扰的情况下所能够设定的频道来进行信号的收发之时的退避时间的最大值或最小值而言,在利用检测出干扰的频道来进行信号的收发的情况下的退避时间的最大值或最小值要更大。
最好是,比起利用由干扰检测部12没有检测出干扰的情况下所能够设定的频道来进行信号的收发之时的退避时间的最大值而言,在利用检测出干扰的频道来进行信号的收发的情况下的退避时间的最大值要更大。
图15示出了终端10的无线接收部11的内部方框图。
无线收发部11包括:发送缓冲器11A、帧处理部11B、调制解调部11C、频道设定部11D、以及信标分析部11E。
发送缓冲器11A暂时累积发送数据。帧处理部11B将无线报头信息等设定到从发送缓冲器11A输出的发送数据中。调制解调部11C在被设定的频道中,进行从天线输入的帧的解调和针对输出到无线网络的帧的调制。频道设定部11D设定在调制解调部11C收发帧之时所利用的频道。信标分析部11E分析从控制装置20接收的信标帧的有效负载。
图16是终端10的频道优先控制部13的内部方框图。
频道优先控制部13包括:干扰管理部13A、干扰频道数退避管理部13B、退避控制部13C、以及退避定时器13D。
干扰管理部13A存储从干扰检测部12输入的频道CH1到CH5的干扰的有无。干扰频道数退避管理部13B,将由干扰检测部12没有检测出干扰的频道的数量、与作为直到开始发送数据的发送为止的待机时间的退避时间建立关联后进行管理。退避控制部13C利用干扰管理部13A以及干扰频道数退避管理部13B的信息,决定发送数据的退避时间。退避定时器13D是以退避控制部13C设定的值来工作的定时器。
图17A-图17D示出了干扰表的一个例子,在该干扰表中示出了干扰管理部13A存储的频道CH1到CH5的干扰有无。
干扰表中存储有示出各个频道中是否有干扰的信息以及没有干扰的频道的数量。
图17A示出了图3的终端10A的干扰管理部13A所存储的干扰表的一个例子。
在终端10A中,由于在频道CH2发生了干扰,因此干扰管理部13A所存储的干扰表成为图17A所示。
图17B示出了图3的终端10B的干扰管理部13A所存储的干扰表的一个例子。
在终端10B,由于在频道CH2和CH4发生了干扰,因此干扰管理部13A所存储的干扰表成为图17B所示。
图17C示出了图3的终端10C的干扰管理部13A所存储的干扰表的一个例子。
在终端10C,由于在频道CH1、CH3、CH4发生了干扰,因此干扰管理部13A所存储的干扰表成为图17C所示。
图17D示出了图3的终端10D的干扰管理部13A所存储的干扰表的一个例子。
在终端10D,由于在频道CH1、CH2、CH4、CH5发生了干扰,因此干扰管理部13A所存储的干扰表成为图17D所示。
图18A以及图18B示出了退避表的一个例子,在该退避表中示出了,干扰频道数退避管理部13B所存储的没有检测出干扰的频道的数量、以及示出作为直到开始发送数据的发送为止的待机时间的退避时间。
图18A示出了存储当前信标期间干扰的频道的情况下设定的退避的值的退避表的一个例子。根据该退避表,在当前信标期间干扰了频道的情况下,将退避的值无规则地设定在64-127之间。
图18B示出了在当前的信标期间不是干扰频道的情况下,按照没有干扰的频道的数量来存储退避的值的退避表的一个例子。根据该退避表,在没有干扰的频道的数量为5个的情况下,将退避的值无规则地设定在32-63之间。
图19示出了本发明的发送数据退避控制的一个例子。
在图3的系统中,控制装置20进行图5所示的频道切换。
参照图19,在此,在利用无线通信期间102的频道CH3进行数据收发时,视为在终端10A的时刻T1以及在终端10D的时刻T2分别发生数据。
终端10A在发生发送数据时,将发送数据暂时累积到发送缓冲器11A。
终端10A的退避控制部13C,在发送数据被累积到发送缓冲器11A时,从频道设定部11D获得当前信标期间的频道的信息。
退避控制部13C,在从频道设定部11D获得当前信标期间的频道CH3的信息时,对获得的信息与干扰管理部13A所存储的图17A所示的干扰表的信息进行比较,确认在当前信标期间没有发生干扰。
接着,退避控制部13C从用于确认在当前信标期间没有发生干扰的干扰表中,获得没有干扰的频道的数量,对获得的频道的数量与干扰频道数退避管理部13B所存储的图18B的退避表的信息进行比较。
终端10A,没有干扰的频道的数量为4个。因此,退避控制部13C从图18B的退避表中获得退避的值16-31。
退避控制部13C将退避的值无规则地设定在16-31之间,并使退避定时器13D开始工作。在此视为退避的值被决定为24。
终端10D在发生发送数据时,将发送数据暂时累积到发送缓冲器11A。
终端10D的退避控制部13C,在发送数据被累积到发送缓冲器11A之时,从频道设定部11D获得当前信标期间的频道的信息。
退避控制部13C在从频道设定部11D获得当前信标期间的频道CH3的信息时,将获得的信息与干扰管理部13A所存储的图17D所示的干扰表的信息进行比较,并确认在当前信标期间没有发生干扰。
接着,退避控制部13C从确认在当前信标期间没有发生干扰的干扰表中获得没有干扰的频道的数量,对获得的频道的数量与干扰频道数退避管理部13B所存储的图18的退避表的信息进行比较。
在终端10D没有干扰的频道的数量为1个。因此,退避控制部13C从图18B的退避表中获得退避的值0-3。
退避控制部13C将退避的值无规则地设定在0-3之间,并使退避定时器13D开始工作。在此视为,退避的值被决定为2。
终端10D的退避定时器13D在时刻T3退避结束时,将退避结束之消息通知给发送缓冲器11A。
发送缓冲器11A在从退避定时器13D接受到退避结束通知时,将发送数据传递给帧处理部11B。
终端10D的帧处理部11B将MAC报头和ECC附加到发送数据后,传递给调制解调部11C。
终端10D的调制解调部11C将PHY报头附加到发送数据,并利用频道CH3来发送数据。
终端10A,在时刻T3若终端10D检测到数据,则中断退避。并且,终端10A在终端10D的数据发送结束后,经过了一定期间的时刻T4,使退避再次开始。
终端10A的退避定时器13D在退避结束时,将退避结束之消息通知给发送缓冲器11A。
发送缓冲器11A在从退避定时器13D接受到退避结束通知时,将发送数据传递给帧处理部11B。
终端10A的帧处理部11B将MAC报头和ECC附加到发送数据后,传递给调制解调部11C。
终端10A的调制解调部11C将PHY报头附加到发送数据,利用频道CH3来发送数据。
图20示出了本发明的发送数据退避控制的其他的一个例子。
在此,在利用了无线通信期间105的频道CH1进行数据收发之时,在终端10A为在时刻T2发生数据,在终端10B为在时刻T3发生数据,在终端10C为在时刻T1发生数据。
终端10C在发生发送数据之时,将发送数据暂时累积到发送缓冲器11A。
终端10C的退避控制部13C在发送数据被累积到发送缓冲器11A之时,从频道设定部11D获得当前信标期间的频道的信息。
退避控制部13C,在从频道设定部11D获得当前信标期间的频道CH1的信息时,对获得的信息与干扰管理部13A所存储的图17A所示的干扰表的信息进行比较,确认在当前信标期间没有发生干扰。
接着,退避控制部13C在确认到在当前信标期间发生了干扰时,参照干扰频道数退避管理部13B所存储的图18A的退避表的信息。
终端10C从图18A的退避表中获得退避的值64-127。
退避控制部13C将退避的值无规则地设定在64-127之间,使退避定时器13D开始工作。在此视为退避的值被决定为100。
终端10A在发生发送数据时,将发送数据暂时累积到发送缓冲器11A。
终端10A的退避控制部13C,在发送数据被累积到发送缓冲器11A之时,从频道设定部11D获得当前信标期间的频道的信息。
退避控制部13C,在从频道设定部11D获得当前信标期间的频道CH1的信息时,对获得的信息与干扰管理部13A所存储的图17A所示的干扰表的信息进行比较,确认在当前信标期间没有发生干扰。
接着,退避控制部13C从确认到在当前信标期间没有发生干扰的干扰表中,获得没有干扰的频道的数量,对获得的频道的数量与干扰频道数退避管理部13B所存储的图18B的退避表的信息进行比较。
终端10A,没有干扰的频道的数量为4个。因此,退避控制部13C从图18B的退避表中获得退避的值16-31。
退避控制部13C将退避的值无规则地设定在16-31之间,并使退避定时器13D开始工作。在此视为,退避的值被决定为17。
终端10B在发生发送数据时,将发送数据暂时累积到发送缓冲器11A。
终端10B的退避控制部13C,在发送数据被累积到发送缓冲器11A之时,从频道设定部11D获得当前信标期间的频道的信息。
退避控制部13C在从频道设定部11D获得当前信标期间的频道CH1的信息时,将获得的信息与干扰管理部13A所存储的图17B所示的干扰表的信息进行比较,并确认在当前信标期间没有发生干扰。
接着,退避控制部13C从确认到在当前信标期间没有发生干扰的干扰表中,获得没有干扰的频道的数量,对获得的频道的数量与干扰频道数退避管理部13B所存储的图18B的退避表的信息进行比较。
在终端10B,没有干扰的频道的数量为3个。因此,退避控制部13C从图18B的退避表中获得退避的值8-15。
退避控制部13C将退避的值无规则地设定在8-15之间,并使退避定时器13D开始工作。在此视为,退避的值被决定为8。
终端10B的退避定时器13D在时刻T4退避结束时,将退避结束之消息通知给发送缓冲器11A。
发送缓冲器11A在从退避定时器13D接受到退避结束通知时,将发送数据传递给帧处理部11B。
终端10B的帧处理部11B将MAC报头和ECC附加到发送数据后,传递给调制解调部11C。
终端10B的调制解调部11C将PHY报头附加到发送数据,并利用频道CH1来发送数据。
终端10A和终端10C,在时刻T3若终端10B检测到数据,则中断退避。并且,终端10A和终端10C在终端10B的数据发送结束后,经过了一定期间的时刻T5,使退避再次开始。
终端10A的退避定时器13D在退避结束时,将退避结束之消息通知给发送缓冲器11A。
发送缓冲器11A在从退避定时器13D接受到退避结束通知时,将发送数据传递给帧处理部11B。
终端10A的帧处理部11B将MAC报头和ECC附加到发送数据后,传递给调制解调部11C。
终端10A的调制解调部11C将PHY报头附加到发送数据,利用频道CH1来发送数据。
在时刻T6终端10A检测到数据之时,终端10C中断退避,并在终端10A结束数据的发送并经过了一定期间的时刻T7,使退避再次开始。
终端10C的退避定时器13D在退避结束时,将退避结束的消息通知给发送缓冲器11A。
发送缓冲器11A在从退避定时器13D接受到退避结束通知时,将发送数据传递给帧处理部11B。
终端10C的帧处理部11B将MAC报头和ECC附加到发送数据后,传递给调制解调部11C。
终端10C的调制解调部11C将PHY报头附加到发送数据,并利用频道CH1来发送数据。
如以上说明,在本实施例的退避控制中,终端能够根据频道来设定不同的退避的值,从而能够得到防止整个系统的通信效率降低的效果。例如,在终端10D,在频道CH3将退避的值设为从0到3,在除此之外的频道设为从64到127。
并且,通过没有检测到干扰的频道的数量越多,就越使退避时间的最大值增大,从而能够增加从没有检测到干扰的频道的数量少的终端进行数据发送的发送机会。
例如,在没有检测到干扰的频道的数量为1(CH3)的终端10D,在利用CH3不能发送数据时,则直到下一个超帧期间的CH3为止发生传输延迟的可能性比较高。但是,由于适用了本实施例的退避控制,通过将终端10D的退避时间的最大值设为比其他的终端小,从而能够增加发送机会。这样,能够大幅度地减少传输延迟。在没有检测到干扰的频道的数量为4的终端10A,即使不能利用频道CH3来进行发送,下一个信标期间的频道CH4也成为没有检测到干扰的频道。因此,通过利用CH4来发送数据,从而能够回避系统整体的通信效率的降低。
并且,在本实施例的退避控制中,在终端利用被检测出干扰的频道来进行数据的发送时的退避时间的最大值,比没有检测出干扰时所能够设定的退避时间的最大值大。这样,能够使没有检测到干扰的其他的终端的发送优先进行,从而得到了防止系统整体的通信效率降低的效果。
例如,在没有检测到干扰的频道的数量只有一个(CH3)的终端10D,退避时间的最大值为3,虽然终端10A-10C的发送机会较高,但是在频道CH1、CH2、CH4、CH5由于检测到干扰,因此即使进行数据的发送,因干扰而造成发送失败的可能性比较高。并且,由于终端10D的退避时间的最大值比终端10A-10C小,因此减少终端10A-10C的发送机会的可能性较高。但是,通过适用本实施例的退避控制,从而终端10C使检测出干扰的频道CH1、CH2、CH4、CH5的信标期间的退避时间的最大值,比作为没有检测到干扰之时的退避时间的最大值的63大。这样,能够使没有检测到干扰的终端10A-10C的发送优先进行。并且,终端10D通过进行退避控制,从而能够在终端10A-10C没有检测出数据的情况下试着进行发送。
并且,在本实施例中,干扰频道数退避管理部13B虽然保持了图18B所示的退避表,不过并非受此所限。例如,也可以保持图21所示的退避表,在该退避表中存储了与检测到干扰的频道的数量相符的退避的值。
并且,在本实施例中,干扰频道数退避管理部13B虽然保持了图18A以及图18B所示的退避表,不过并非受此所限。例如也可以保持图22A以及图22B所示的退避表,在该退避表中存储了所有的退避时间的最小值为0的退避的值。
并且,在本实施例中,干扰频道数退避管理部13B虽然保持了图18B所示的退避表,不过并非受此所限。例如也可以保持图23所示的退避表,在该退避表中存储了没有检测到干扰的频道的数量为1到3的情况下,退避的值为0到3,在没有检测到干扰的频道的数量为4到5个的情况下,退避的值为4到7等,这种以不同的频道的数量来存储相同的退避的值。
并且,在本实施例中,干扰频道数退避管理部13B虽然保持了图18B所示的退避表,但是并非受此所限。例如也可以存储图24所示的退避与没有检测到干扰的频道数之间的关系式。即,退避时间的最大值以2(能够进行通信的频道数量+1)-1来计算。并且,在没有检测到干扰的频道的数量为1的情况下,退避时间的最小值以0来计算,在没有检测到干扰的频道的数量为2个以上的情况下,退避时间的最小值以2(能够进行通信的频道数量)来计算。并且,图18A所示的退避表所示的信息也同样能够以关系式来存储。并且,关系式并非受此所限。
并且,在本实施例中,干扰频道数退避管理部13B虽然保持了图18A以及图18B所示的退避表,不过并非受此所限。例如也可以保持图25所示的退避表,在该退避表中除了存储有没有检测到干扰的频道的数量以外,还按照数据类别存储了退避的值。在这种情况下,终端10的退避控制部13C根据被输入到发送缓冲器11A的发送数据的数据类别和干扰表的信息,来决定退避的值。并且,也可以是图26所示的退避表的构成。并且,也可以是在图25和图26所示的退避的构成的情况下,终端10按照数据类别来持有专用的退避定时器13D的构成。
并且,在本实施例中,虽然超帧期间是仅以信标期间构成的,不过并非受此所限。例如,也可以是图27以及图28所示的构成。图27是示出以时间序列来表示发送信标帧的周期的模式图。最大的周期是超帧期间,超帧期间由进行无线通信的活跃期间和不进行无线通信的不活跃期间构成。在不活跃期间中,控制装置20以及终端10A-10D由于能够将无线通信时所必须的功能块的耗电量抑制到最低限,因此通过设置不活跃期间从而能够抑制各个无线终端的耗电量。在活跃期间,进一步以控制装置20发送信标帧的周期为单位,划分为信标期间。在图27中,在活跃期间中设有5个信标期间。
在图27中,以时间序列对超帧期间的构成进行了说明,控制装置20以及终端10A~10D能够在切换多个频道的同时进行无线通信,以信标期间为单位在切换频道的同时进行通信。图28是示出以信标期间为单位来切换频道时的信标期间的设置的模式图。
在图28中,控制装置20将频道CH1分配给超帧期间内的信标期间BI1,并设置无线通信期间130。同样,将频道CH2分配给信标期间BI2,并设置无线通信期间131,将频道CHn分配到信标期间BI4,并设置无线通信期间132。在超帧期间结束成为下一个超帧期间时,控制装置20再次将频道CH1分配给信标期间BI1,并设置无线通信期间133,将频道CH2分配给信标期间BI2,并设置无线通信期间134。以后,按照每个超帧期间重复进行相同的频道分配。
在图28中,例如在终端10B以频道CH1进行通信的情况下,终端10B仅在信标期间BI1启动。即,终端10B在无线通信期间130之后,在无线通信期间133内的访问期间以CSMA来通信,在无线通信期间130与无线通信期间133之间不进行无线通信。因此,与不活跃期间同样,能够将无线通信中所需要的功能块的耗电量抑制到最低限。不过,在频道CH1没有结束发送的情况下,参照信标帧的有效负载120的信道使用顺序124,以下一个频道CH2来发送数据。
并且,在图27中,虽然将在无线网络中控制装置20进行通信的所有期间作为活跃期间进行了说明,例如若着眼于频道CH1,则能够将图28的无线通信期间130和133为活跃期间,将包含无线通信期间131、132以及134的期间作为不活跃期间。在这种情况下,频道CH2的活跃期间能够被设定为频道CH1的不活跃期间。并且,在这种情况下,图27以及图28中的活跃期间能够通过将信标期间数量123与图11的信标期间122相乘而算出,并且,不活跃期间能够通过从超帧期间121减去算出的活跃期间来算出。
并且,在本实施例中,虽然信标帧内的信道使用顺序124的构成利用了图12所示的构成,不过,作为其他的构成也可以利用图29所示的构成。在图29所示的构成中,不采用信标期间编号BN,时常被设置在最初位置上的频道为目前被使用的频道,每当信标期间结束时就替换信道使用顺序。这样,就可以知道,在每个信标期间中信道使用顺序124的最初是目前正在使用的信道,下一个是在下一个信标期间使用的频道。例如可以知道,在信标期间BI3为目前的的信标期间所使用的频道CH3,在下一个信标期间使用的频道为CH4,在再下一个信标期间使用的频道为CH5。
并且,在本实施例的构成中,虽然退避表是事先被存储在干扰频道数退避管理部13B中的,不过,并非受此所限。例如,也可以是,控制装置20事先存储退避表,终端10在初始启动时从控制装置20获得退避表,并存储到干扰频道数退避管理部13B。
并且,在本实施例中,虽然在干扰管理部13A的干扰表中存储了没有检测到干扰的频道的数量,不过,并非受此所限。例如,也可以存储检测出干扰的频道的数量。
并且,在本实施例中,虽然终端10将支持的所有的频道作为对象,并按照检测出干扰的频道的数量决定了退避的值,不过,并非受此所限。例如,终端10将信标帧的有效负载120的信道使用顺序124中所包含的频道作为对象来进行干扰的检测,不过,也可以决定没有检测到干扰的频道的数量。
另外,在本实施例中,虽然终端10是在接收了信标帧以后来进行各个频道的干扰检测的,不过,并非受此所限。例如,也可以在接收信标帧之前进行干扰的检测。
并且,在本实施例中,虽然是在终端10按照各个频道对退避的值进行控制的,不过并非受此所限,例如也可以是控制装置20具有与终端10相同的构成,并进行同样的控制。
并且,在本实施例中,虽然是终端10将数据发送给了控制装置20,不过并非受此所限。例如,也可以直接将数据发送给其他的终端10。在这种情况下,可以是获得对方的终端10的干扰表,除去在对方的终端10检测到干扰的频道后,来决定没有检测到干扰的频道的数量。
另外,在本实施例中虽然是在初始启动时进行了干扰的检测,不过并非受此所限。例如,可以定期地进行,也可以在发送数据的失败在一定程度以上后进行,也可以按照控制装置20的指示进行。并且,也可以以任意地定时进行。
(实施例2)
图30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例2的终端的构成的功能方框图。在图30中,对于与图1所示的终端10相同的构成要素赋予相同的符号,并省略说明。
终端30包括:无线收发部11、干扰检测部12、频道优先控制部13、干扰信息作成部31。
无线收发部11、干扰检测部12、频道优先控制部13的构成与实施例1相同。
干扰信息作成部31将干扰检测部12所检测出的结果包含在有效负载内作成干扰信息帧。
图31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例2的控制装置的构成的功能方框图。在图31中对于与图2所示的控制装置20相同的构成要素赋予相同的符号,并省略说明。
控制装置40包括:干扰检测部22、频道决定部23、信标作成部24、无线收发部41、干扰信息分析部42、频道优先控制部43。
干扰检测部22、频道决定部23、信标作成部24与实施例1具有相同的构成。
无线收发部41除具有无线收发部21的功能以外,还具有暂时累积发送数据的缓冲器的功能。干扰信息分析部42分析从终端30接收的干扰信息帧的有效负载。频道优先控制部43按照干扰信息分析部42的分析结果,变更在无线收发部41发送所述信号之时所利用的优先级。
在本实施例中,控制装置按照终端的干扰状态来控制发送给终端的数据的退避的值,这与实施例1不同。
图32是示出控制装置40的无线收发部41的内部方框图。
无线收发部41包括:收发缓冲器41A、帧处理部41B、调制解调部41C、频道设定部41D。
发送缓冲器41A是暂时累积发送数据的存储装置。帧处理部41B将无线报头信息等设定到从发送缓冲器41A输出的发送数据。频道设定部41D设定在调制解调部41C收发数据时所利用的频道。调制解调部41C在被设定的频道中,对从天线输入的帧进行解调,对输出到无线网络的帧进行调制。
图33示出了控制装置40的发送缓冲器41A的内部方框图。
发送缓冲器41A包括:分类部41E、缓冲器41F-41J。
分类部41E利用频道优先控制部43所保持的信息,对被输入的发送数据进行分类。缓冲器41F-41J分别是暂时累积在分类部41E被分类的数据的存储装置。
图34示出了分类部41E所存储的分类表的一个例子。
在分类表中,按照收信方终端没有检测到干扰的频道的数量,存储有用于存放发送数据的缓冲器的信息。例如,在没有检测到干扰的频道的数量为1的情况下,缓冲器41F中存储有示出存储了数据的信息。并且,在分类表中,在发送的数据为信标帧的情况下,存储的信息是示出不将信标帧暂时累积到缓冲器,而传递给帧处理部41B的信息。
图35示出了控制装置40的频道优先控制部43的内部方框图。
频道优先控制部43包括:干扰管理部43A、干扰频道数退避管理部43B、退避控制部43C、以及退避定时器43D。干扰管理部43A是用于存储,从干扰信息分析部42输入的、从终端30接收的干扰信息帧的有效负载中所包含的终端30的干扰检测结果的存储装置。干扰频道数退避管理部43B,将在终端30没有检测到干扰的频道的数量、与作为直到开始发送数据的发送为止的待机时间的退避时间建立关联后管理。退避控制部43C利用干扰管理部43A以及干扰频道数退避管理部43B所管理的信息,决定发送数据的退避的值。退避定时器43D是以由退避控制部43C设定的值来工作的定时器。
图36是示出控制装置40的退避定时器43D的内部方框图。
退避定时器43D由定时器43E到43J构成,定时器43E到43J以由退避控制部43C设定的值来工作。
图37示出了干扰管理部43A所存储的频道CH1到CH5的干扰的有无的干扰表的一个例子。
在干扰表中,按照各个终端存储有示出各个频道是否有干扰的信息以及没有干扰的频道的数量。例如,可以知道在终端30A,频道CH1以及CH3-CH5没有检测到干扰,而在频道CH2检测到了干扰。并且,还可以知道在终端30A没有检测到频道的数量为4个。
在此,各个终端的干扰检测结果与实施例1相同。
干扰表是根据被包含在由终端30接收的干扰信息帧的有效负载中的干扰检测结果的信息而被作成的。
图38A以及图38B示出了退避表的一个例子,在该退避表中示出了干扰频道数退避管理部43B所存储的没有检测到干扰的频道的数量、以及作为直到开始发送数据的发送为止的待机时间的退避时间。
图38A示出了退避表的一个例子,在该退避表中存储了发送数据的收信方终端在当前的信标期间干扰了频道的情况下所设定的退避的值、以及利用的退避定时器。
即,在该例子中示出了,在收信方终端在当前的信标期间有干扰的频道的情况下,退避的值的最大值为64-127之间,使用的退避定时器为定时器43E。
图38B示出了退避表的一个例子,在该退避表中存储了在发送数据的收信方终端在当前的信标期间没有检测到干扰的频道的情况下,与没有检测到干扰的频道的数量相对应的退避的值以及利用的退避定时器。
例如示出的是,在没有干扰的频道的数量为1个的情况下,存储数据的发送缓冲器为缓冲器41F,退避的值为0-3之间的值,利用的退避定时器为定时器43F。
接着,利用图39A-图41对实施例2的终端30和控制装置40的工作进行说明。
图39A以及图39B示出了干扰信息帧的收发处理流程的一个例子。
图39A示出了终端30的干扰信息帧的收发处理流程的一个例子。
当终端30启动时,首先开始信标帧的扫描,在接收信标帧后分析有效负载并存储(S51)。
接着,终端30测定各个频道中的干扰(S52)。
即,终端10的无线接收部11仅以事先决定的时间从频道CH1到CH5进行扫描。无线接收部11将接收了的信号传递给干扰检测部12。
干扰检测部12进行干扰的检测。在此,为了调查是否有干扰的影响而进行功率测定等,据此能够判断各个频道是否为能够使用的频道。
接着,终端10的干扰信息作成部31将干扰检测部12的判断结果包含在有效负载作成干扰信息帧,并通过无线收发部11发送给控制装置40(S53)。
图39B示出了控制装置40的干扰信息帧的收发处理流程的一个例子。控制装置40在从终端30接收到干扰信息帧时,以调制解调部41C进行解调,并以帧处理部41B对MAC报头进行分析,并传递给干扰信息分析部42(S61的“是”)。
干扰信息分析部42分析干扰信息帧的有效负载,将发送了干扰信息帧的终端30中的干扰的检测结果存储到干扰管理部43A(S62)。
图40是示出控制装置40的发送数据的分类处理流程的一个例子。
控制装置40在发送数据从图中未示出的上位层输入来时,将发送数据输入到无线收发部41的分类部41E(S71的“是”)。
分类部41E在发送数据被输入时分析发送数据的收信方终端信息,参照被存储在频道优先控制部43的干扰管理部43A的图37的干扰表,确认收信方终端的没有检测到干扰的频率的数量(S72)。
接着,分类部41E参照图34的分类表,并将发送数据暂时累积到相对应的缓冲器(S73)。例如,发送数据的收信方若为终端30D,由于没有检测到干扰的频道的数量为1个,因此将发送数据暂时累积到缓冲器41F。
在此,分类部41E在从信标作成部24信标帧被输入时,不暂时累积到缓冲器,而是传递给帧处理部41B。
图41示出了控制装置40的发送数据的退避控制处理流程的一个例子。
控制装置40的频道优先控制部43的退避控制部43C确认发送数据是否暂时被存储到发送缓冲器41A,在数据被暂时存储的情况下设定退避,并使退避定时器43D的定时器43E-43J的某一个开始工作(S81)。
无线收发部41在退避定时器43D的定时器43E-43J的工作结束时,将相对应的发送数据传递给帧处理部41B(S82)。
帧处理部41B将MAC报头附加到发送数据,并传递给调制解调部41C。调制解调部41C对发送数据进行解调,并以在频道设定部41D设定的频道来发送发送数据。
图42A以及图42B示出了图41的S81的退避定时器设定确认的详细处理流程的一个例子。
控制装置40的退避控制部43C确认发送数据是否被暂时累积到发送缓冲器41A的缓冲器41F的开头(S91)。
在发送数据没有被累积的情况下,跳过缓冲器41G的确认处理(S100)(S91的“否”)。
退避控制部43C在发送数据被累积到缓冲器41F的开头的情况下(S91的“是”),利用在干扰管理部43A管理的图37的干扰表,来确认发送数据的收信方终端在当前的信标期间是否检测到了干扰。在此,在没有检测到干扰的情况下(S92的“否”),根据干扰频道数退避管理部43B所管理的图38B的退避表,来确认利用的退避定时器是否为定时器43F,并确认定时器43F是否为正在被使用(S93)。
在定时器43F不是正在被使用的情况下,退避控制部43C根据退避表将退避的值任意地设定在3-0之间,并以被设定的退避的值来使定时器43F开始工作(S94)。
被累积在缓冲器41F的开头的发送数据的收信方终端在当前的信标期间被检测到干扰的情况下(S92的“是”),退避控制部43C根据在干扰频道数退避管理部43B所管理的图38A的退避表,确认使用的退避定时器是否为定时器43E。并且,退避控制部43C确认定时器43E是否为正在被使用(S95)。
退避控制部43C在定时器43E不是正在使用的情况下,根据退避表将退避的值任意地设定在127-64之间,并以设定的退避的值来使定时器43E开始工作(S96)。
在缓冲器41F的第二个以后发送数据被累积的情况下,退避控制部43C确认在当前的信标期间是否有发送给没有检测到干扰的终端的发送数据。此时,退避控制部43C利用在干扰管理部43A所管理的图37的干扰表来进行确认(S97)。
在缓冲器41F的第二个以后有向在当前的信标期间没有检测到干扰的终端发送的发送数据的情况下(S97的“是”),退避控制部43C根据在干扰频道数退避管理部43B所管理的图38B的退避表,来确认使用的退避定时器是否为定时器43F。并且,退避控制部43C确认定时器43F是否为正在被使用(S98)。
退避控制部43C在定时器43F为不是正在被使用的情况下,根据退避表来将退避的值任意地设定在3-0之间,并以被设定的退避的值来使定时器43F开始工作(S99)。
接着,退避控制部43C在发送数据被累积到缓冲器41G的开头的情况下(S100的“是”),利用在干扰管理部43A管理的图37的干扰表,来确认发送数据的收信方终端在当前的信标期间是否检测到了干扰。在此,在没有检测到干扰的情况下(S101的“否”),退避控制部43C根据干扰频道数退避管理部43B所管理的图38B的退避表,来确认利用的退避定时器是否为定时器43G,并确认定时器43G是否为正在被使用(S93)。
在定时器43G不是正在被使用的情况下,退避控制部43C根据退避表将退避的值任意地设定在7-4之间,并以被设定的退避的值来使定时器43G开始工作(S103)。
被累积在缓冲器41G的开头的发送数据的收信方终端在当前的信标期间被检测到干扰的情况下(S101的“是”),退避控制部43C根据在干扰频道数退避管理部43B所管理的图38A的退避表,确认使用的退避定时器是否为定时器43E。并且,退避控制部43C确认定时器43E是否为正在被使用(S104)。
退避控制部43C在定时器43E为不是正在被使用的情况下,根据退避表来将退避的值任意地设定在127-64之间,并以被设定的退避的值来使定时器43E开始工作(S105)。
在缓冲器41G的第二个以后发送数据被累积的情况下,退避控制部43C确认在当前的信标期间是否有发送给没有检测到干扰的终端的发送数据。此时,退避控制部43C利用在干扰管理部43A所管理的图37的干扰表来进行确认(S106)。
在缓冲器41G的第二个以后有向在当前的信标期间没有检测到干扰的终端发送的发送数据的情况下(S106的“是”),退避控制部43C根据在干扰频道数退避管理部43B所管理的图38B的退避表,来确认使用的退避定时器是否为定时器43G。并且,退避控制部43C确认定时器43G是否为正在被使用(S107)。
退避控制部43C在定时器43G为不是正在被使用的情况下,根据退避表来将退避的值任意地设定在7-4之间,并以被设定的退避的值来使定时器43G开始工作(S99)。
接着,退避控制部43C针对缓冲器41H到41J进行与以上说明的缓冲器41F或缓冲器41G相同的处理,并结束处理(S109)。
图43示出了图41的S82的退避定时器结束确认的详细处理流程的一个例子。
首先,无线接收部41的发送缓冲器41A确认退避标志的值(S111)。退避标志是发送缓冲器41A将标志存储在图中未示出的存储器等中的标志。退避标志在以初始值为1的情况下,在退避定时器结束确认的详细处理流程完成一次时,该退避标志的值增加1,在值成为7时返回到1。
发送缓冲器41A在退避标志为1的情况下,确认定时器43E的工作是否已经结束(S112)。
在定时器43E的工作结束了的情况下,将开始定时器43E时的发送数据传递给帧处理部41B。帧处理部41B将MAC报头附加到发送数据,并传递给调制解调部41C。调制解调部41C对发送数据进行调制,并通过天线发送给收信方终端(S113)。
以下,发送缓冲器41A以同样的顺序按照退避标志的值来确认定时器43F到43J的结束,在定时器的工作结束时,将开始定时器之时的发送数据发送给收信方终端(S114-S123)。
接着,发送缓冲器41A在定时器标志的值中加上1(S124)。在此,发送缓冲器41A确认定时器标志的值是否为7(S125)。在定时器标志的值为7的情况下,发送缓冲器41A将定时器标志的值设定为1,并结束处理(S126)。
如以上说明,在本实施例的退避控制中,控制装置能够根据频道来设定不同的退避的值,从而能够得到防止整个系统的通信效率降低的效果。
并且,越是向没有检测到干扰的频道的数量多的终端发送发送数据,就越使退避时间的最大值增大,从而能够增加向没有检测到干扰的频道的数量少的终端进行数据发送的发送机会。
并且,在本实施例虽然是在控制装置40按照各个频道来控制退避的值的,不过,并非受此所限,例如可以是终端30具备控制装置40并进行同样的控制。
并且,将实施例1或其变形例结合到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内容均包含在本发明内。例如,干扰频道数退避管理部43B的退避表可以作为实施例1的退避表的其他的一个例子,以与图24相同的关系式来保持。并且,干扰频道数退避管理部43B的退避表也可以与图21-图23、图25或图26所示的退避表的构成相结合。
并且,上述的各个实施例虽然是利用无线通信网络来进行说明的,不过,并非受此所限。例如也可以是利用了PLC(Power Line Communications:电力线通信)等多个频道的其他的网络。
并且,在上述的各个实施例的构成中,虽然进行了发送数据的退避控制,不过,控制对象并非受此所限。例如也可以进行数据以外的控制用的帧的退避控制。例如,可以对其他的数据包进行退避控制,这些其他的数据包例如是,用于向对方设备确认是否有针对自身设备的数据的询问帧,或者隐藏终端对策的RTS(Request to Send)/CTS(Clear to Send)帧等。
并且,在上述的各个实施例的构成中,虽然进行了发送数据的退避控制,以及发送数据的优先控制,不过,优先控制的方法并非受此所限。例如,控制装置也可以考虑各个终端的状况来划分频带。
并且,在上述的各个实施例的构成中,虽然使所有的终端存储了存放了相同的退避的值的退避表,不过,并非受此所限。各个终端也可以保存不同的退避表。并且,也可以是控制装置决定各个终端的退避的值,并通知给终端,并以终端所决定的退避的值来进行退避控制。
并且,在上述的各个实施例的构成中,虽然是按照干扰信息分析部42的分析结果来控制作为优先级的发送数据的退避的值的,不过,并非受此所限。例如,也可以按照干扰信息分析部42的分析结果,来对作为优先级的发送数据的PHY传输速率进行控制。图44A以及图44B示出了与没有被检测到干扰的频道的数量相对应的PHY传输速率的控制中所使用的PHY传输速率表的一个例子。
图44A示出了存储了接收功率与标准PHY传输速率的关系的表的一个例子。终端或控制装置根据从对方装置接收的数据包来求接收功率,并参照图44A所示的表来决定标准PHY传输速率。标准PHY传输速率是根据来自对方装置的接收数据的接收功率而决定的PHY传输速率。并且,PHY传输速率越低,相同数据量的传输中所需要的时间就越长。例如,在发送100字节的数据时的PHY传输速率为50kbps的情况下,需要16ms的时间,而10kbps的情况下则需要80ms的时间。
不过,在接收功率低的情况下,若使发送数据的PHY传输速率增高则会出现发生错误的情况,因此需要以低的PHY传输速率进行发送。因此,需要利用图44A的表来设定适于传输状态的PHY传输速率,来高效率地使用频带。
图44B示出了存储了与没有检测到干扰的频道的数量相对应的PHY传输速率的值的PHY传输速率表的一个例子。
终端或控制装置根据基于图44A所示的表而决定的标准PHY传输速率以及自身设备没有干扰的频道的数量(控制装置的情况下为通信对方终端的没有干扰的频道的数量),并利用图44B的表来决定发送数据包时使用的发送PHY传输速率。发送PHY传输速率是向对方装置发送数据时所使用的PHY传输速率。
若按照图44B的PHY表,没有干扰的频道的数量越少就越将发送PHY传输速率决定为比标准PHY传输速率低。据此,没有干扰的频道的数量越少,则将PHY传输速率降低得比作为传输状态的参数的通过接收功率而决定的标准PHY传输速率低之后进行数据的发送,这样能够增强错误耐受性,从而能够提高在当前的频道的发送准确性。
图45示出了终端30的数据发送处理流程的一个例子。
终端30在发送数据从图中未示出的上位层被输入时,将发送数据输入到无线收发部11(S131的“是”)。
频道优先控制部13在检测向无线收发部11的数据的输入时,根据从作为数据的收信方的发送对方装置以前接收了的数据的接收功率,决定标准PHY传输速率(S132)。
接着,频道优先控制部13在检测向无线收发部11的输入时,确认在当前的信标期间的频道是否发生了干扰。在此,根据在初始处理中所存储的干扰判断结果来进行确认(S133)。
频道优先控制部13在判断为在当前的频道中发生了干扰的情况下(S133的“是”),将发送PHY传输速率设定为标准PHY传输速率的值(S134)。
频道优先控制部13在判断为在当前的频道没有发生干扰的情况下(S133的“否”),利用在初始处理中所存储的干扰的判断结果来确认没有干扰的频道的数量。在此,在本系统中支持的频道的总数为5个,即CH1-CH5。
频道优先控制部13在没有干扰的频道的数量为5个的情况下(S135的“是”),将发送PHY传输速率设定为标准PHY传输速率的值(S136)。
频道优先控制部13在没有干扰的频道的数量为4个的情况下(S137的“是”),将发送PHY传输速率设定为标准PHY传输速率-10kbps之后的值(S138)。
频道优先控制部13在没有干扰的频道的数量为3个的情况下(S139的“是”),将发送PHY传输速率设定为标准PHY传输速率-20kbps之后的值(S140)。
频道优先控制部13在没有干扰的频道的数量为2个的情况下(S141的“是”),将发送PHY传输速率设定为标准PHY传输速率-30kbps之后的值(S142)。
频道优先控制部13在没有干扰的频道的数量为1个的情况下(S141的“否”),将发送PHY传输速率设定为标准PHY传输速率-40kbps之后的值(S143)。
接着,频道优先控制部13确认被设定的发送PHY传输速率的值是否不到10kbps,在不到10kbps的情况下,将发送PHY传输速率设定为10kbps(S144)。
无线收发部11在接受频道优先控制部13的发送PHY传输速率的设定的结束通知时,对发送数据进行发送(S145)。
通过以上的顺序,终端30决定发送的数据的PHY传输速率。
例如,在实施例1的终端10D利用CH3来发送数据的情况下,终端10D的频道优先控制部13根据从控制装置20接收的信标帧来算出接收功率。频道优先控制部13参照图44A所示的表,决定与算出的接收功率相对应的标准PHY传输速率。在此,将信标帧的接收功率设为10dBm,将标准PHY传输速率设为50kbps。接着,终端10D根据自身设备没有干扰的频道的数量以及标准PHY传输速率,来决定发送PHY传输速率。在此,由于没有干扰的频道的数量为1个,因此发送PHY传输速率被决定为10kbps。终端10D以10kbps的PHY传输速率对发送数据进行调制并发送。
并且,在利用干扰了的频道来发送数据的情况下,可以以标准PHY传输速率和发送PHY传输速率中的某一个PHY传输速率。并且,也可以将PHY传输速率控制组合到退避控制中。
并且,也可以根据过去的数据的接收功率以外的数据的接收功率来决定标准PHY传输速率。
并且,在上述的各个实施例的构成中,是按照没有检测到干扰的频道的数量来控制作为优先级的发送数据的退避的值的,不过并非受此所限。例如,也可以在各个信标期间的访问期间中设置由TDMA(时分多址接入)进行无线通信的期间,控制装置按照各个终端的没有检测到干扰的频道的数量,将TDMA期间分配给各个终端。图46示出了添加了TDMA期间的信标期间的一个例子。
在信标期间中设置有:控制装置最初发送包含无线网络的控制信息的信标的期间、以及在此之后的访问期间。在该访问期间中,包含控制装置的无线终端能够进行无线通信。该访问期间由CSMA期间和TDMA期间构成,所述的CSMA期间是指,各个无线终端通过CSMA(载波监听多路访问)来进行无线通信的期间,所述的TDMA期间是指仅以由控制装置指定的终端来进行发送的期间。
并且,TDMA期间由间隙时间1和间隙时间2构成,控制装置按照终端中没有检测到干扰的频道的数量,将各个间隙时间分配到终端。因此,最多有两台终端能够以各个信标期间的TDMA来进行发送。
即,在本变形例中,在无线收发部对信号进行收发之时所利用的优先级示出了,在各个信标期间的访问期间中以时分多址接入来进行通信的机会。并且,频道优先控制部设定上述的优先级,以使在干扰检测部没有检测到干扰的频道的数量越少,就越使以时分多址接入来进行通信的机会增多。
图47示出了控制装置40的数据发送处理流程的一个例子。
控制装置40的频道决定部23在初始处理结束时,将决定的频道的信息传递给无线收发部41和信标作成部24。
无线收发部41在从频道决定部23接受频道的信息时,将频道切换到超帧期间的开头的信标期间的频道CH1。
在由无线收发部41进行的频道切换结束时,作成包含有事先从频道决定部23接受的频道信息的信标帧,将作成的信标帧通过无线收发部41发送到无线网络(S151)。
接着,无线收发部41直到信标期间结束为止,利用频道CH1来进行输出的收发(S152的“否”)。
频道优先控制部43在信标期间结束或到信标期间结束为止,抽出在下一个信标期间的频道没有检测到干扰的终端(S153)。
接着,以抽出的在下一个信标期间的频道中没有检测到干扰的终端为对象,以没有检测到干扰的频道的数量少的顺序,决定两台终端(S154)。
频道优先控制部43将间隙时间1和间隙时间2分配给决定的终端,并将分配信息传递给信标作成部24。
信标作成部24在接受由频道优先控制部43分配到间隙时间1和间隙时间2的终端的信息时,将接受了的信息设定到信标帧的有效负载(S155)。
在由无线收发部41进行的频道切换结束时,信标作成部24作成包含有事先从频道决定部23接受的频道信息的信标帧,将作成的信标帧通过无线收发部41发送到无线网络(S156)。
例如,在实施例2中在当前的频道为CH3的情况下,控制装置40根据图37的干扰的信息,从在CH3没有检测到干扰的终端中,以没有检测到干扰的频道的数量少的顺序决定两台终端,并将间隙时间分配给决定的两台终端。在此,由于没有检测到干扰的频道的数量为,终端30D为1个、终端30B为3个、终端30A为4个,因此将间隙时间1分配给终端30D,将间隙时间2分配给终端30B。控制装置40将间隙时间的分配信息包含在信标帧中来发送。
终端30D和终端30B在接收信标时,以被分配到自身设备的间隙时间来发送数据。据此,能够回避与其他终端的冲突,从而确实地提高以当前的频道所进行的发送。
并且,对于分配的终端的对象而言,也可以是事先向控制装置40进行了间隙时间预约请求的终端。并且,间隙时间并非受两个所限,可以设置所需的数量,也可以按照信标期间来改变数量。并且,也可以将多个间隙时间分配给一台终端。并且,控制装置40也可以以信标帧以外的数据包来通知分配信息。并且,在当前的频道期间有干扰的频道的情况下,可以优先分配间隙时间,也可以不分配。
并且,在上述的各个实施例的构成中,图6所示的信标期间虽然是以发送信标帧的期间和访问期间构成的,不过,并非受此所限,例如也可以在信标期间的中途结束访问期间。在这种情况下,将结束时间的信息设定到信标帧。
并且,在上述的各个实施例的构成中,虽然是将信标期间、信标期间数量以及频道使用顺序设定到信标帧的有效负载的,不过并非受此所限。例如,也可以在信标帧的发送一定时间以后,以其他的数据包来发送这些信息。
并且,在上述的各个实施例的构成中,虽然是按照没有干扰的频道的数量来决定优先级的,不过并非受此所限。例如,也可以在考虑没有干扰的频道的数量的基础上,考虑下一个信标期间的频道中是否有干扰后在决定优先级。
并且,在上述的各个实施例的构成中,虽然是按照各个超帧各个频道最多仅跳跃一次,不过并非受此所限。例如,也可以是进行CH1→CH2→CH3→CH4→CH4→CH3跳跃的超帧构成。在这种情况下,也可以按照跳跃次数来决定退避值。
并且,在上述的各个实施例的构成中,虽然是按照各个超帧以编号小的频道顺序进行跳跃的,不过并非受此所限,例如也可以按照CH1→CH4→CH2→CH5→CH3顺序来跳跃。
并且,在上述的各个实施例的构成中,虽然是中断了退避的终端,或控制装置在其他的终端的数据发送结束后并经过一定时间之后再次开始退避的,不过并非受此所限。例如也可以是在数据发送结束后立即再次开始退避。
并且,上述的各个装置,具体而言可以是由微处理器、ROM、RAM、硬盘单元、显示器单元、键盘、鼠标等构成的计算机系统。在RAM或硬盘单元中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微处理器通过按照所述计算机程序进行工作,从而各个装置能够实现其功能。在此,计算机程序是为了实现规定的功能,而由多个针对计算机指示指令的指令代码组合而成。
并且,在上述的各个实施例的构成中,可以以作为典型的集成电路的LSI(Large Scale Integration:大规模集成电路)来实现。这些可以被分别制成一个芯片,也可以将其中的一部分或全部包含在一个芯片之中。集成电路也根据集成度的不同,而具有被称为IC、系统LSI、超级LSI、极超级LSI等的集成电路。并且,集成电路化的方法不仅限于LSI,也可以以专用电路或通用处理器来实现。并且,也可以利用能够重构的FPGA(FieldProgrammable Gate Array:现场可编程门阵列)、或能够重构LSI内部的电路单元的连接或设定的可重装处理器。
而且,随着半导体技术的进步或派生出的其他的技术,若出现了能够取代现在的半导体技术的集成电路化的技术,当然也可以利用这些技术来对功能块进行集成化。例如,可以考虑到生物技术的应用等。
并且,构成上述的各个装置的构成要素的一部分或全部可以由能够装卸于各个装置的IC卡或单体的模块构成。IC卡或模块是由微处理器、ROM、RAM等构成的计算机系统。IC卡或模块也可以包括上述的超多功能LSI。微处理器通过按照所述计算机程序进行工作,从而IC卡或模块能够实现其功能。该IC卡或模块可以具有抗篡改性。
并且,本发明也可以是以上所示的方法。并且,也可以作为由计算机来执行这些方法来实现的计算机程序,或者作为由所述的计算机程序构成的数字信号来实现。
并且,本发明可以将所述计算机程序或所述数字信号记录到计算机可读取的记录介质中,这些记录介质例如是软盘、硬盘、CD-ROM、MO、DVD、DVD-ROM、DVD-RAM、BD(Blu-ray(注册商标)Disc)、半导体存储器等。并且,也可以作为被记录在这些非易失性记录介质中的所述数字信号来实现。
并且,本发明可以通过电气通信电路、无线或有线通信电路、以因特网为代表的网络、以及数据广播等来传递所述计算机程序或所述数字信号。
并且,本发明可以是具备微处理器和存储器的计算机系统,所述存储器记忆上述计算机程序,所述微处理器按照所述计算机程序来工作。
并且,可以将所述程序或所述数字信号记录到所述记录介质并传送,或者可以将所述程序或所述数字信号通过所述网络等来传送,从而可以由独立的其它的计算机系统来执行。
并且,也可以对上述的实施例以及上述的变形例分别进行组合。
此次所公开的实施例全部为一个例子,对本发明没有任何限制。本发明的范围不是上述的说明而是由权利要求来表示,与权利要求具有同等意思以及范围内的所有的变更均为本发明的趣旨所在。
本发明所涉及的通信终端有用于通信网络系统,在该通信网络系统中,在多个频道中在对频道进行切换的同时选择一个频道,并利用选择的频道进行信号的收发。
符号说明
10,10A~10D,30,500~513  端末
11,14,21,41  无线收发部
11A,41A  发送缓冲器
11B,41B  帧处理部
11C,41C  调制解调部
11D,41D  频道设定部
11E  信标分析部
12,22   干扰检测部
13,43   频道优先控制部
13A,43A 干扰管理部
13B,43B 干扰频道数退避管理部
13C,43C 退避控制部
13D,43D 退避定时器
20,40  控制装置
23   频道决定部
24   信标作成部
31   干扰信息作成部
41E  分类部
41F~41J  缓冲器
42   干扰信息分析部
43E~43J  定时器
100~109,130~134  无线通信期间
110  无线帧
111  PHY报头
112  MAC报头
113  有效负载
114  ECC(错误检查和纠正)
116  帧控制
117  收信方无线终端地址
118  发送源无线终端地址
120  有效负载
121  超帧期间
122  信标期间
123  信标期间数量
124  信道使用顺序
权利要求书(按照条约第19条的修改)
1.一种通信终端,包括:
收发部,在多个频道中在对频道进行切换的同时选择一个频道,并利用选择的频道来进行信号的收发;
干扰检测部,针对所述多个频道的每一个,判断在利用该频道进行了所述信号的收发时是否受到干扰;以及
优先控制部,按照在所述干扰检测部没有检测到干扰的频道的数量,来设定所述收发部在对所述信号进行收发时所利用的优先级;
所述收发部按照所述优先级,进行所述信号的收发。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信终端,
所述优先级示出退避时间的最大值或最小值;
所述优先控制部设定所述优先级,以使得在所述干扰检测部没有检测到干扰的频道的数量越多,就越使所述退避时间的最大值或最小值增大。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通信终端,
在利用由所述干扰检测部检测到干扰的频道来进行所述信号的收发的情况下的所述退避时间的最大值或最小值,比在利用没有检测到干扰的情况下所能够设定的频道来进行所述信号的收发的情况下的所述退避时间的最大值或最小值还要大。
4.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通信终端,
在利用由所述干扰检测部检测到干扰的频道来进行所述信号的收发的情况下的所述退避时间的最小值,比在利用没有检测到干扰的情况下所能够设定的频道来进行所述信号的收发的情况下的所述退避时间的最大值还要大。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信终端,
所述优先级示出数据发送时的物理层传输速率;
所述优先控制部设定所述优先级,以使得在所述干扰检测部没有检测到干扰的频道的数量越少,就越使所述物理层传输速率降低。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信终端,
所述优先级示出,在各个信标期间的访问期间中以时分多址接入来进行通信的机会;
所述优先控制部设定所述优先级,以使得在所述干扰检测部没有检测到干扰的频道的数量越少,就越使以时分多址接入进行通信的机会增多。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信终端,
所述优先控制部按照每个所述频道来设定所述优先级。
8.一种控制装置,包括:
收发部,在多个频道中在对频道进行切换的同时选择一个频道,并利用选择的频道来进行信号的收发;
干扰信息分析部,通过分析从通信对方的各个终端发送来的信息,从而按照各个终端并针对所述多个频道的每一个,判断在利用该频道进行了所述信号的收发时是否受到干扰,所述从通信对方的各个终端发送来的信息示出,针对所述多个频道的每一个,在利用该频道进行了所述信号的收发时是否受到干扰;以及
优先控制部,按照在所述干扰检测部没有检测到干扰的频道的数量,来设定所述收发部在对所述信号进行收发时所利用的优先级;
所述收发部按照所述优先级,进行所述信号的收发。
9.一种通信方法,包括:
收发步骤,在多个频道中在对频道进行切换的同时选择一个频道,并利用选择的频道来进行信号的收发;
干扰检测步骤,针对所述多个频道的每一个,判断在利用该频道进行了所述信号的收发时是否受到干扰;以及
优先控制步骤,按照在所述干扰检测步骤没有检测到干扰的频道的数量,来设定在所述收发步骤在对所述信号进行收发时所利用的优先级;
在所述收发步骤,按照所述优先级进行所述信号的收发。
10.一种通信方法,包括:
收发步骤,在多个频道中在对频道进行切换的同时选择一个频道,并利用选择的频道来进行信号的收发;
干扰信息分析步骤,通过分析从通信对方的各个终端发送来的信息,从而按照各个终端并针对所述多个频道的每一个,判断在利用该频道进行了所述信号的收发时是否受到干扰,所述从通信对方的各个终端发送来的信息示出,针对所述多个频道的每一个,在利用该频道进行了所述信号的收发时是否受到干扰;以及
优先控制步骤,按照在所述干扰检测步骤没有检测到干扰的频道的数量,来设定在所述收发步骤在对所述信号进行收发时所利用的优先级;
在所述收发步骤,按照所述优先级进行所述信号的收发。
11.一种程序,使计算机执行以下的步骤:
收发步骤,在多个频道中在对频道进行切换的同时选择一个频道,并利用选择的频道来进行信号的收发;
干扰检测步骤,针对所述多个频道的每一个,判断在利用该频道进行了所述信号的收发时是否受到干扰;以及
优先控制步骤,按照在所述干扰检测步骤没有检测到干扰的频道的数量,来设定在所述收发步骤在对所述信号进行收发时所利用的优先级;
在所述收发步骤,按照所述优先级进行所述信号的收发。
12.一种集成电路,包括:
收发部,在多个频道中在对频道进行切换的同时选择一个频道,并利用选择的频道来进行信号的收发;
干扰检测部,针对所述多个频道的每一个,判断在利用该频道进行了所述信号的收发时是否受到干扰;以及
优先控制部,按照在所述干扰检测部没有检测到干扰的频道的数量,来设定所述收发部在对所述信号进行收发时所利用的优先级;
所述收发部按照所述优先级,进行所述信号的收发。

Claims (12)

1.一种通信终端,包括:
收发部,在多个频道中在对频道进行切换的同时选择一个频道,并利用选择的频道来进行信号的收发;
干扰检测部,针对所述多个频道的每一个,判断在利用该频道进行了所述信号的收发时是否受到干扰;以及
优先控制部,按照在所述干扰检测部的判断结果,来设定所述收发部在对所述信号进行收发时所利用的优先级;
所述收发部按照所述优先级,进行所述信号的收发。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信终端,
所述优先级示出退避时间的最大值或最小值;
所述优先控制部设定所述优先级,以使得在所述干扰检测部没有检测到干扰的频道的数量越多,就越使所述退避时间的最大值或最小值增大。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通信终端,
在利用由所述干扰检测部检测到干扰的频道来进行所述信号的收发的情况下的所述退避时间的最大值或最小值,比在利用没有检测到干扰的情况下所能够设定的频道来进行所述信号的收发的情况下的所述退避时间的最大值或最小值还要大。
4.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通信终端,
在利用由所述干扰检测部检测到干扰的频道来进行所述信号的收发的情况下的所述退避时间的最小值,比在利用没有检测到干扰的情况下所能够设定的频道来进行所述信号的收发的情况下的所述退避时间的最大值还要大。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信终端,
所述优先级示出数据发送时的物理层传输速率;
所述优先控制部设定所述优先级,以使得在所述干扰检测部没有检测到干扰的频道的数量越少,就越使所述物理层传输速率降低。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信终端,
所述优先级示出,在各个信标期间的访问期间中以时分多址接入来进行通信的机会;
所述优先控制部设定所述优先级,以使得在所述干扰检测部没有检测到干扰的频道的数量越少,就越使以时分多址接入进行通信的机会增多。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信终端,
所述优先控制部按照每个所述频道来设定所述优先级。
8.一种控制装置,包括:
收发部,在多个频道中在对频道进行切换的同时选择一个频道,并利用选择的频道来进行信号的收发;
干扰信息分析部,通过分析从通信对方的各个终端发送来的信息,从而按照各个终端并针对所述多个频道的每一个,判断在利用该频道进行了所述信号的收发时是否受到干扰,所述从通信对方的各个终端发送来的信息示出,针对所述多个频道的每一个,在利用该频道进行了所述信号的收发时是否受到干扰;以及
优先控制部,按照在所述干扰检测部的判断结果,来设定所述收发部在对所述信号进行收发时所利用的优先级;
所述收发部按照所述优先级,进行所述信号的收发。
9.一种通信方法,包括:
收发步骤,在多个频道中在对频道进行切换的同时选择一个频道,并利用选择的频道来进行信号的收发;
干扰检测步骤,针对所述多个频道的每一个,判断在利用该频道进行了所述信号的收发时是否受到干扰;以及
优先控制步骤,按照在所述干扰检测步骤的判断结果,来设定在所述收发步骤在对所述信号进行收发时所利用的优先级;
在所述收发步骤,按照所述优先级进行所述信号的收发。
10.一种通信方法,包括:
收发步骤,在多个频道中在对频道进行切换的同时选择一个频道,并利用选择的频道来进行信号的收发;
干扰信息分析步骤,通过分析从通信对方的各个终端发送来的信息,从而按照各个终端并针对所述多个频道的每一个,判断在利用该频道进行了所述信号的收发时是否受到干扰,所述从通信对方的各个终端发送来的信息示出,针对所述多个频道的每一个,在利用该频道进行了所述信号的收发时是否受到干扰;以及
优先控制步骤,按照在所述干扰检测步骤的判断结果,来设定在所述收发步骤在对所述信号进行收发时所利用的优先级;
在所述收发步骤,按照所述优先级进行所述信号的收发。
11.一种程序,使计算机执行以下的步骤:
收发步骤,在多个频道中在对频道进行切换的同时选择一个频道,并利用选择的频道来进行信号的收发;
干扰检测步骤,针对所述多个频道的每一个,判断在利用该频道进行了所述信号的收发时是否受到干扰;以及
优先控制步骤,按照在所述干扰检测步骤的判断结果,来设定在所述收发步骤在对所述信号进行收发时所利用的优先级;
在所述收发步骤,按照所述优先级进行所述信号的收发。
12.一种集成电路,包括:
收发部,在多个频道中在对频道进行切换的同时选择一个频道,并利用选择的频道来进行信号的收发;
干扰检测部,针对所述多个频道的每一个,判断在利用该频道进行了所述信号的收发时是否受到干扰;以及
优先控制部,按照在所述干扰检测部的判断结果,来设定所述收发部在对所述信号进行收发时所利用的优先级;
所述收发部按照所述优先级,进行所述信号的收发。
CN201180003090.4A 2010-06-03 2011-06-01 通信终端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47487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0-128353 2010-06-03
JP2010128353 2010-06-03
PCT/JP2011/003092 WO2011152050A1 (ja) 2010-06-03 2011-06-01 通信端末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474871A true CN102474871A (zh) 2012-05-23
CN102474871B CN102474871B (zh) 2016-06-29

Family

ID=4506644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80003090.4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474871B (zh) 2010-06-03 2011-06-01 通信终端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8724477B2 (zh)
EP (1) EP2579665B1 (zh)
JP (1) JP5816838B2 (zh)
CN (1) CN102474871B (zh)
WO (1) WO2011152050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067159A (zh) * 2020-08-07 2020-12-11 拉扎斯网络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一种温度测量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3134259A2 (en) 2012-03-06 2013-09-12 Interdigital Patent Holdings Inc. Supporting a large number of device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JP5966455B2 (ja) * 2012-03-08 2016-08-10 ヤマハ株式会社 無線中継装置
KR20130139543A (ko) * 2012-06-13 2013-12-23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멀티뷰 디바이스, 디스플레이장치 및 이들의 제어방법
WO2014013661A1 (ja) * 2012-07-20 2014-01-23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コアネットワークノード、無線端末、輻輳制御のための方法、及び非一時的なコンピュータ可読媒体
JP6267046B2 (ja) * 2014-04-15 2018-01-24 日本電信電話株式会社 無線通信装置及び通信制御方法
US9693307B2 (en) * 2014-06-30 2017-06-27 Apple Inc. Early termination of reception of wireless transmissions
CN105450439A (zh) * 2014-09-25 2016-03-30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控制方法、控制器及电子设备
JP2016187215A (ja) * 2016-06-29 2016-10-27 ヤマハ株式会社 無線中継装置、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US10440645B2 (en) * 2016-10-11 2019-10-08 Verizon Patent And Licensing Inc. Extending signal coverage and charge duration of a user equipment
KR102541639B1 (ko) * 2017-12-06 2023-06-08 한국전자통신연구원 저전력 통신을 지원하는 네트워크에서 통신 노드의 동작 방법
US10778280B2 (en) * 2017-12-06 2020-09-15 Electronics And Telecommunications Research Institute Operation method of communication node in network supporting low power communication
JP2019050584A (ja) * 2018-10-24 2019-03-28 ヤマハ株式会社 無線中継装置、無線中継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US20220317241A1 (en) * 2019-05-24 2022-10-06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Adaptive bandwidth usage at radar congestion for ofdm systems
CA3165436A1 (en) * 2020-01-27 2021-08-05 Michel Veillette Method and system for multi-channel beaconing in a time slotted channel hopping network
CN112630624A (zh) * 2020-12-29 2021-04-09 广东湾区智能终端工业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通信主板测试方法及装置
WO2024059470A1 (en) * 2022-09-13 2024-03-21 Qualcomm Incorporated Narrowband assisted ultrawideband frequency hopping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50088284A1 (en) * 2003-10-09 2005-04-28 Zai Li-Cheng R. Method and system of using a RFID reader network to provide a large operating area
CN101336557A (zh) * 2005-12-21 2008-12-31 诺基亚公司 蜂窝通信系统中的无线信道分配和链路自适应
JP2009077224A (ja) * 2007-09-21 2009-04-09 Hitachi Kokusai Electric Inc 無線通信装置
CN101491140A (zh) * 2006-07-14 2009-07-22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无线通信系统中的可配置下行链路和上行链路信道
US20090304095A1 (en) * 2008-06-04 2009-12-10 Harris Corporatio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compensating for interference and related methods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823567A (ja) * 1994-07-11 1996-01-23 Hitachi Ltd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および通話チャネル割当方法
JP2001251668A (ja) * 2000-03-02 2001-09-14 Canon Inc コードレス電話端末およびその通信制御方法
JP3913447B2 (ja) * 2000-06-14 2007-05-09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周波数ホッピング通信システムおよびその方法
JP3543764B2 (ja) * 2000-12-21 2004-07-21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及び干渉波監視方法
JP2005086408A (ja) 2003-09-08 2005-03-31 Sony Corp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無線通信装置及び無線通信方法、並びにコンピュータ・プログラム
JP4527067B2 (ja) * 2005-03-31 2010-08-18 株式会社エヌ・ティ・ティ・ドコモ 移動局、送信方法及び移動通信システム
US9008002B2 (en) * 2006-08-07 2015-04-14 Qualcomm Incorporated Conditional requests for asynchronous wireless communication
JP2008193558A (ja) * 2007-02-07 2008-08-21 Advanced Telecommunication Research Institute International 無線ネットワーク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50088284A1 (en) * 2003-10-09 2005-04-28 Zai Li-Cheng R. Method and system of using a RFID reader network to provide a large operating area
CN101336557A (zh) * 2005-12-21 2008-12-31 诺基亚公司 蜂窝通信系统中的无线信道分配和链路自适应
CN101491140A (zh) * 2006-07-14 2009-07-22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无线通信系统中的可配置下行链路和上行链路信道
JP2009077224A (ja) * 2007-09-21 2009-04-09 Hitachi Kokusai Electric Inc 無線通信装置
US20090304095A1 (en) * 2008-06-04 2009-12-10 Harris Corporatio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compensating for interference and related methods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067159A (zh) * 2020-08-07 2020-12-11 拉扎斯网络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一种温度测量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5816838B2 (ja) 2015-11-18
CN102474871B (zh) 2016-06-29
US8724477B2 (en) 2014-05-13
WO2011152050A1 (ja) 2011-12-08
EP2579665A4 (en) 2015-04-22
US20120127865A1 (en) 2012-05-24
EP2579665B1 (en) 2016-10-26
EP2579665A1 (en) 2013-04-10
JPWO2011152050A1 (ja) 2013-07-2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474871A (zh) 通信终端
US7535868B2 (en) Assembly, and associated method, for facilitating channel frequency selection in a communication system utilizing a dynamic frequency selection scheme
US20240163168A1 (en) Cloud controlled mesh networking
US8369657B2 (en) Selecting wider bandwidth channels in a wireless network
KR101650931B1 (ko) 채널들을 식별 및 선택하기 위한 방법들 및 장치
US8036196B2 (e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wireless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program
US20090175324A1 (en) Dynamic interference control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
US20090285172A1 (en) Assignment of holding packets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
US9456364B2 (en) Dynamically modifying scanning methods and/or configurations
CN104022797A (zh) 半导体装置
EP3286950B1 (en) Methods and systems to estimate virtual client health for improved access point selection in a wireless network
US7903626B2 (en) Channel qualification and selection in a multichannel radio system by packet error rate measurement
JP5199475B2 (ja) 複数の基地局からのシステム情報の並列捕捉のための方法及びシステム
US8219031B2 (en) Monitoring channels
EP4156559A1 (en) Communication channel optimiz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electronic device, and storage medium
KR101936657B1 (ko) 랜덤 액세스 무선 통신 시스템 및 방법
JP2020170932A (ja) 無線性能評価方法および無線性能評価システム
CN1757250A (zh) 改进非同步无线网络中干扰估计的精度
KR20100067974A (ko) 채널 변경 방법 및 장치
JP2022133694A (ja) 基地局、及び、制御方法
WO2017221413A1 (ja) 無線基地局、無線通信システムおよび無線リソース割当て方法
CN115734394A (zh)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60316

Address after: Osaka Japan

Applicant after: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Ltd.

Address before: Osaka Japan

Applicant before: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Ltd.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60629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