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491140A - 无线通信系统中的可配置下行链路和上行链路信道 - Google Patents

无线通信系统中的可配置下行链路和上行链路信道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491140A
CN101491140A CNA2007800262515A CN200780026251A CN101491140A CN 101491140 A CN101491140 A CN 101491140A CN A2007800262515 A CNA2007800262515 A CN A2007800262515A CN 200780026251 A CN200780026251 A CN 200780026251A CN 101491140 A CN101491140 A CN 10149114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requency
channel
link
frequency channels
channel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780026251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491140B (zh
Inventor
S·卡普尔
厉隽怿
R·拉罗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Qualcomm Inc
Original Assignee
Qualcomm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Qualcomm Inc filed Critical Qualcomm Inc
Priority to CN201310019854.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3200688B/zh
Priority to CN201610464229.XA priority patent/CN105959985B/zh
Priority to CN201910227034.7A priority patent/CN110381581B/zh
Publication of CN10149114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49114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49114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49114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06Reselecting a communication resource in the serving access poin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14Two-way operation using the same type of signal, i.e. duplex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08Reselecting an access poin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8/00Access restriction; Network selection; Access point selection
    • H04W48/08Access restriction or access information delivery, e.g. discovery data delivery
    • H04W48/12Access restriction or access information delivery, e.g. discovery data delivery using downlink control channe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8/00Access restriction; Network selection; Access point selection
    • H04W48/16Discovering, processing access restriction or access inform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02Selection of wireless resources by user or termina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0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 H04W72/04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based on the type of the allocated resource
    • H04W72/0453Resources in frequency domain, e.g. a carrier in FDMA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0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1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in the uplink direction of a wireless link, i.e. towards the network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10Connection setup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Time-Division Multiplex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描述了使用下行链路和/或上行链路的可配置信道的传输技术。在一方面,可以为终端独立地选择下行链路信道和/或上行链路信道,其中,例如频率双工间距是可变的。终端可以在默认下行链路和上行链路上与基站建立连接。可以基于信道质量、负载、干扰等各种因素来选择另一下行链路信道和/或另一上行链路信道。随后终端将切换到新的下行链路和/或上行链路进行通信。

Description

无线通信系统中的可配置下行链路和上行链路信道
技术领域
概括地说,本发明涉及通信领域,具体地说,涉及无线通信系统的传输技术。
背景技术
无线多址通信系统能够在下行链路和上行链路上同时支持多个终端进行通信。下行链路(或前向链路)是指从基站到终端的通信链路,而上行链路(或反向链路)则是指从终端到基站的通信链路。
系统可以利用频分双工(FDD),FDD对下行链路和上行链路运用独立的频率。基站和终端可以经由下行链路的频率信道(或简称为下行链路信道)和上行链路的频率信道(或简称为上行链路信道)进行通信。每个频率信道具有特定的带宽并以特定频率为中心。下行链路和上行链路信道之间的间隔或间距通常是固定的,故称为双工频率。基站在下行链路上向终端发送数据和信令,而终端则在上行链路上向基站发送数据和信令。
基站可以经由相同的下行链路和上行链路信道对,与多个终端进行通信。随后,这些终端将共享可用无线资源。附近的基站也可以使用该相同的下行链路和上行链路信道对,与其它终端进行通信。那么,发往/来自每个基站的传输就会对发往/来自其它基站的传输造成干扰。这种干扰会负面地影响与两个基站进行通信的终端的性能。
因此,在本领域中需要能改善吞吐量并降低干扰的数据传输技术。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描述了使用下行链路和/或上行链路的可配置信道的传输技术。可配置信道可以带来FDD系统中的可变双工,故可以视为动态频率重用的一种形式。
在一个实施例中,可以为终端独立地选择下行链路信道和/或上行链路信道。终端可以在默认下行链路和上行链路上与基站建立连接。默认下行链路和上行链路信道可以由终端提供或者可以由基站传送。此后,可以基于诸如信道质量、负载、干扰等的各种因素来选择另一下行链路信道和/或另一上行链路信道。随后,终端将切换到新的下行链路和/或上行链路进行通信。终端在给定时刻所使用的下行链路和上行链路信道之间的频率间隔可以与额定双工频率不同。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基站广播由终端用于通信、扇区选择和/或信道选择所使用的扇区信息。扇区信息可以包括各种信息类型,比如可以使用的下行链路和上行链路信道、可用信道的频率、可用信道上的负载、服务质量(QoS)信息等。终端可以从一个或多个扇区接收扇区信息。终端可以使用扇区信息来确定下行链路和/或上行链路的传输参数,例如上行链路信道频率。终端也可以使用扇区信息来选择扇区、下行链路信道和/或上行链路信道,这样可能就不需要在上行链路上发送任何传输。
下面更具体地描述了本发明的各个方面和实施例。
附图说明
结合附图根据下面给出的具体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多个方面将变得更加清晰,在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全文标识一致。
图1示出了无线通信系统。
图2示出了FDD系统的示例性信道结构。
图3示出了TDD系统的示例性信道结构。
图4示出了3载波操作的示例性信道分配。
图5和6分别示出了使用可配置信道进行通信的方法和装置。
图7和8分别示出了确定用于通信的频率信道的方法和装置。
图9和10分别示出了用于与可配置信道建立连接的方法和装置。
图11示出了基站和终端的方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申请中使用词语“示例性”来表示“作为实例、例子或示例”。不应将本申请中描述为“示例性”的任何实施例或设计解释为比其它实施例或设计更优或有益。
图1示出了具有多个基站110和多个终端120的无线通信系统100。基站是与终端通信的站。基站也可以称为节点B、接入点和/或一些其它网络实体,并且可以包括节点B、接入点和/或一些其它网络实体的部分或全部功能体。每个基站110为特定地理区域102提供通信覆盖。术语“小区”可以指代基站和/或其覆盖区域,这取决于使用该术语的上下文。为了改进系统容量,可以将基站覆盖区域分割为多个更小的区域,例如,三个更小的区域104a、104b和104c。每个更小的区域可以由各自的基站扇区(BSS)来服务,其中BSS也可以称为基站收发机子系统(BTS)。术语“扇区”可以指代BSS和/或其覆盖区域,这取决于使用该术语的上下文。对于扇区化的小区,用于该小区的所有扇区的BSS通常共同位于该小区的基站内。为简明起见,在后面的描述中,术语“基站”一般是指服务于小区的站以及为扇区服务的站。
对于集中式结构,系统控制器130耦合到基站110,并对这些基站提供协调和控制功能。系统控制器130可以是单个网络实体或一组网络实体。系统控制器130也可以称为基站控制器(BSC)、移动交换中心(MSC)、无线网络控制器(RNC)和/或一些其它网络实体,并且可以包含基站控制器(BSC)、移动交换中心(MSC)、无线网络控制器(RNC)和/或一些其它网络实体的部分或全部功能体。对于分布式结构,基站可以按照需要相互进行通信。
终端120可以分散在整个系统中,并且每个终端可以是静止的或移动的。终端也可以称为无线终端(WT)、接入终端(AT)、移动站(MS)、用户设备(UE)、用户站和/或一些其它实体,并且可以包含无线终端(WT)、接入终端(AT)、移动站(MS)、用户设备(UE)、用户站和/或一些其它实体的部分或全部功能体。终端可以是无线设备、蜂窝电话、个人数字助理(PDA)、无线调制解调器、手持设备等。终端可以在下行链路和上行链路上与一个或多个基站进行通信。
本申请所描述的传输技术可以用于各种无线通信系统和网络。术语“系统”和“网络”经常互换使用。例如,该技术可以用于无线广域网(WWAN)、无线城域网(WMAN)、无线局域网(WLAN)以及无线个域网(WPAN)。
该传输技术也可以用于各种多址方案,比如码分多址(CDMA)、时分多址(TDMA)、频分多址(FDMA)、正交FDMA(OFDMA)、单载波FDMA(SC-FDMA)或其组合,例如OFDMA和CDMA的组合。OFDMA和SC-FDMA将频率信道分割为多个正交音调,其也称为子载波、子带、频段等。每个音调上可以调制有数据。通常,调制符号在频域中利用OFDMA发送,在时域中利用SC-FDMA发送。
该传输技术也可以用于各种无线技术。例如,该技术可以用于实现cdma2000和宽带CDMA(W-CDMA)的CDMA系统、实现全球移动通信系统(GSM)的TDMA系统、以及实现来自Flarion Technologies、IEEE802.11a/g、IEEE 802.16和IEEE 802.20的
Figure A200780026251D0015141745QIETU
的OFDMA系统。
该技术也可以用于FDD系统以及时分双工(TDD)系统。FDD系统使用独立的频率信道用于下行链路和上行链路。TDD系统使用单个频率信道用于下行链路和上行链路。
图2示出了可以FDD系统的示例性信道结构200。在结构200中,频带包括下行链路频率范围和上行链路频率范围。将下行链路频率范围划分为具有索引0到K-1的多个(K)下行链路频率信道(或简称为下行链路信道)。类似地,将上行链路频率范围划分为具有索引0到K-1的多个(K)上行链路频率信道(或简称为上行链路信道)。每个频率信道具有由系统设计确定的特定带宽。例如,频率信道在cdma2000和中具有1.25MHz的带宽、在W-CDMA中具有5MHz的带宽、在GSM中具有200KHz的带宽、或者在IEEE 802.11中具有20MHz的带宽。每个频率信道以特定频率为中心,其中该特定频率可以由系统运营商或监管机构来确定。频率信道也可以称为射频(RF)信道、载波、音调块、OFDMA信道、CDMA信道等。
FDD系统通常使用固定的双工,使得在下行链路信道和上行链路信道之间存在一对一映射。例如,下行链路信道0可以与上行链路信道0相关联,下行链路信道1可以与上行链路信道1相关联,依此类推,下行链路信道K-1可以与上行链路信道K-1相关联。利用固定的双工,使用特定下行链路信道也需要使用与该下行链路信道相关联的特定上行链路信道。
图3示出了可以用在TDD系统中的示例性信道结构300。传输时间轴可以分割成帧,其中每个帧具有预定的持续时间。每个帧可以分割成下行链路阶段和上行链路阶段。基站可以在下行链路阶段向终端发送数据和信令,而终端则可以在上行链路阶段向基站发送数据和信令。每个阶段可以分割成多个时隙。可以将下行链路阶段的每个时隙视为下行链路信道(DLCh),而可以将上行链路阶段的每个时隙视为上行链路信道(UL Ch)。下行链路和上行链路信道对应于TDD系统中的不同时间间隔,但是可以以相似的形式用作FDD系统中的下行链路和上行链路信道。
该传输技术可以用于具有扇区化小区的系统以及具有未扇区化小区的系统。为了清楚起见,下面的大部分描述是针对具有扇区化小区的FDD系统。FDD系统通常具有可用于给定地理区域的多对下行链路和上行链路信道。可以用各种方式将可用下行链路和上行链路信道对分配给系统中的小区和扇区。
图4示出了用于三载波操作的信道分配方案400的实施例。为简明起见,图4仅示出了三个小区A、B和C。将每个小区x分割成三个扇区Sx0,Sx1和Sx2,其中x∈{A,B,C}。扇区Sx0,Sx1和Sx2也可以分别称为bssSectorType 0、1和2。
在图4所示的实施例中,系统具有标记为F0、F1和F2的三个下行链路信道和标记为U0、U1和U2的三个上行链路信道。为了清楚起见,在图4中仅示出了下行链路信道。每个链路的三个频率信道可以是邻近的,并以对扇区和终端已知的预定频率距离分隔开来。每个链路的三个频率信道也可以是非邻近的,并以非标准频率距离分隔开来。
在信道分配方案400中,给每个扇区分配全部三个下行链路和上行链路信道。对于每个扇区,将一个下行链路信道指定作为主下行链路信道,而将其它两个下行链路信道指定作为辅下行链路信道1和2。类似地,对于每个扇区,将一个上行链路信道指定作为主上行链路信道,而将其它两个上行链路信道指定作为辅上行链路信道1和2。不同的扇区具有不同的主下行链路和上行链路信道。具体地说,信道F0和U0分别是扇区Sx0的主下行链路和上行链路信道,信道F1和U1分别是扇区Sx1的主下行链路和上行链路信道,而信道F2和U2分别是扇区Sx2的主下行链路和上行链路信道。对于每个扇区,图4用粗体示出了主下行链路信道,而在括号内示出了辅下行链路信道。为简明起见,在图4中没有示出上行链路信道。表1给出了每个扇区的主频率信道和辅频率信道。
表1
 
扇区Sx0 扇区Sx1 扇区Sx2
主信道 F0和U0 F1和U1 F2和U2
辅信道1 F1和U1 F2和U2 F0和U0
辅信道2 F2和U2 F0和U0 F1和U1
在OFMDA系统中,可以为每个频率信道定义一组音调并且可以称之为音调块。可以为下行链路信道F0、F1和F2定义三个音调块0、1和2,为上行链路U0、U1和U2定义三个音调块。主频率信道的音调块可以称为0级音调块。辅频率信道1和2的音调块可以分别称为1级音调块和2级音调块。表2给出了每个扇区的音调块,其与表1是等同的。
表2
 
bssSectorType=0 bssSectorType=1 bssSectorType=2
0级音调块 音调块0 音调块1 音调块2
1级音调块 音调块1 音调块2 音调块0
2级音调块 音调块2 音调块0 音调块1
每个扇区可以使用所分配到的频率信道/音调块为该扇区中的终端提供服务。如果使用固定的双工,则在下行链路信道F0上与扇区通信的终端也将使用上行链路U0,在下行链路信道F1上与扇区通信的终端也将使用上行链路U1,而在下行链路信道F2上与扇区通信的终端也将使用上行链路U2。固定双工可以简化系统操作,但会导致低于最优性能。例如,使用下行链路信道F0的终端可能发现上行链路信道U0拥挤,或者可能观测到上行链路U0上的较高级别干扰。然而,固定双工仍将要求终端使用上行链路U0,除非终端选择一对不同的下行链路和上行链路信道(如果能的话)。
在一方面,将可配置的下行链路和/或上行链路信道用于终端,以改进性能。通常,系统可以支持可配置的仅下行链路信道(例如,对于具有多个下行链路信道和单个上行链路信道的配置)、可配置的仅上行链路信道(例如,对于具有多个上行链路信道和单个下行链路信道的配置)、或者可配置的下行链路和上行链路信道。利用可配置的信道,可以为终端选择合适的下行链路信道和/或合适的上行链路信道,以实现良好的性能。可配置信道的使用会带来可变双工并可以视为动态频率重用(DFR)的一种形式。
在一个实施例中,终端初始在默认下行链路和上行链路信道上与扇区建立连接,其也可以称为优选的或指定的信道。可以将连接视为针对物理(PHY)和/或媒体接入控制(MAC)层在终端和扇区之间建立的信道的集合。默认下行链路和上行链路信道可以由终端提供,并且可以根据有牌照的或无牌照的频谱分配和/或频谱规划来得到。例如,默认下行链路和上行链路信道可以是主下行链路和上行链路信道,其可以对于图4中所示的不同扇区是不同的。此后,终端可以切换到另一下行链路信道和/或另一上行链路信道,其可以是基于如下所述的各种因素来选择的。
可以由扇区或终端来进行新下行链路信道和/或新上行链路信道的选择。在一个实施例中,扇区为终端选择新下行链路信道和/或新上行链路信道,并且发送用于改变到新信道的消息。该消息可以是由终端遵循的指示或者是可以由终端接受或拒绝的请求。扇区可以在控制信道、业务信道或广播信道上发送该消息。在另一个实施例中,终端可以对不同下行链路信道进行测量和/或获得不同上行链路信道的信息。终端可以基于测量结果和/或信息来选择新下行链路信道和/或新上行链路信道。终端可以发送用于改变到新信道的消息。对于这两个实施例,可以在对扇区和终端都已知的指定时间改变到新的信道。
在指定的时间,终端调整到新的下行链路信道和/或新的上行链路信道,此后使用这些信道与扇区进行通信。在RF调整生效之后,下行链路和上行链路信道之间的频率距离可以不同于默认下行链路和上行链路信道之间的频率距离。可以利用适当的RF电路,比如双工器、滤波器以及RF发射和接收链中的本振器来实现可变双工。RF调整可以利用当前可用的RF电路相对快速地执行。因此,在信道切换过程中可以维持在更高层处的数据连通性,并且对用户应用的影响会非常小。
通常,新下行链路和/或上行链路信道的选择可以基于诸如信道质量、负载、干扰等各种因素来进行。信道选择可以考虑频率信道的信道质量。不同频率信道会观测到不同的信道状况,例如,不同的衰落、多径和干扰效应。从而,这些频率信道可能具有不同的信道质量,其可以由信噪比(SNR)或一些其它测量结果来加以量化。终端可以基于由扇区发送的导频信号和/或其它传输来估计不同下行链路信道的信道质量。扇区也可以基于来自终端的传输来估计上行链路信道的信道质量。可以选择使用具有良好信道质量的下行链路和上行链路信道。
信道选择可以考虑负载,负载是指例如在扇区的频率信道上正在发送的业务量。负载可以通过用户或连接的数目、这些用户的QoS简档和/或其它标准来量化。QoS简档可以表示出正在发送的业务类型和业务需求。可以用一种在频率信道、扇区和/或小区之间均衡负载的方式来执行信道选择。
人们期望使给定扇区的不同频率信道的负载实现均衡。这可以通过确定每个链路上每个频率信道的负载来实现。对于每个链路,可以在具有较小负载的频率信道上建立新的连接和/或可以将现有连接转移到负载更小的频率信道。
人们还期望使给定小区以及相邻小区的不同扇区的负载实现均衡。如果终端位于两个扇区的覆盖边缘附近,则该终端可以从一个扇区的一个(负载更重的)频率信道切换到另一个扇区的另一个(负载更轻的)频率信道。类似地,如果终端位于两个小区的覆盖边缘附近,则终端可以从一个小区的一个(负载更重的)频率信道切换到另一个小区的另一个(负载更轻的)频率信道。例如,通过在扇区或小区之间交换有关可用频率信道、用户数目、用户的QoS简档和/或其它信息,可以实现扇区或小区上的负载均衡。可以经由基站的背板在给定小区的扇区之间交换信息。可以经由回程网络在小区之间交换信息。
通常,可以在扇区的频率信道、小区的扇区和/或小区之间执行负载均衡。动态负载均衡可以改进所有用户的QoS。负载均衡可以由扇区和/或终端来执行。扇区通常具有关于用户及其QoS简档的信息,并且还控制下行链路和上行链路上无线资源的使用。扇区可以请求改变用于终端的下行链路和/或上行链路信道,以便均衡负载。扇区也可以广播负载信息。然后,终端可以在选择下行链路和/或上行链路信道时考虑该负载信息。
可以以减轻扇区间干扰和小区间干扰的方式来执行信道选择。一个扇区(或小区)中的各终端的传输通常不与其它扇区(或小区)中的各终端的传输正交,从而造成扇区间(或小区间)干扰。如果终端位于两个扇区的边界处,那么可以为该终端分配能够降低扇区间干扰影响的下行链路和上行链路信道。例如,在图4中,可以为扇区SB1中的扇区边缘终端TA分配下行链路信道F1。相邻扇区SB2可以让能够容忍更多干扰的内部终端使用下行链路信道F1。也可以限制终端TA向一个扇区进行发送,以降低扇区间干扰。类似地,如果终端位于多个小区的边界处,那么可以为终端分配能降低小区间干扰影响的下行链路和上行链路信道。例如,在图4中,可以为扇区SB1中的小区边缘终端TB分配下行链路信道F1,该信道是相邻小区A和C的辅信道。小区A和C可以让能够容忍更多干扰的内部终端使用下行链路信道F1。扇区或小区可以交换关于每个扇区或小区所使用的频率信道、每个频率信道上观测到的干扰、分配在每个频率信道上的终端类型等的信息。相邻扇区或小区可以使用该信息,从而以减轻扇区间和小区间干扰影响的方式来分配频率信道。
信道选择也可以考虑来自会恶化扇区和终端之间的传输的其它信源的干扰。该干扰可以来自其它无线技术(例如,具有不同频谱策略的地域之间的边界附近)、劣质发射机等。如果在给定频率信道上观测到较高干扰,则可以选择使用另一频率信道。
信道选择也可以考虑除上述因素之外的其它因素。
可以在任何合适的时间选择新的下行链路信道和/或上行链路信道。例如,终端可以周期地测量接收功率或估计服务扇区的其它下行链路信道的信道质量和/或搜索其它扇区的更好的下行链路信道。如果服务扇区或另一扇区的新下行链路信道比当前下行链路信道好,则可以选择该新的下行链路信道。
可以使用各种机制来传递新的下行链路和/或上行链路信道的选择。扇区可以将信道变化在广播控制消息中发送到所有终端、在多播控制消息中发送到一组终端、和/或在单播控制消息中发送到指定终端。终端可以在单播控制消息中发送信道变化。通常,这些消息可以在广播、控制和/或业务信道中进行发送。
可配置信道可以在每个扇区的基础上实现,由此,信道选择可以由每个扇区独立地执行。可配置信道也可以在每个小区的基础上实现,由此,信道选择可以由每个小区独立地执行。可配置信道也可以在一组扇区或小区实现。在任何情况下,可配置信道均可以以遵守任何适用管制约束条件或共存约束条件的方式来实现。
图5示出了使用可配置信道进行通信的方法500的实施例。方法500由终端或基站来执行。
经由第一链路的第一频率信道和第二链路的第二频率信道建立终端和基站之间的连接(方框512)。获得第一链路的第三频率信道选择(方框514)。将连接切换到第一链路的第三频率信道(方框516)。在切换到第一链路的第三频率信道之后,与第二链路的第二频率信道维持连接。第一和第二频率信道之间的第一频率距离不同于第二和第三频率信道之间的第二频率距离。该距离可以至少是第一链路或第二链路的相邻频率信道之间的间距。
第一和第二链路可以分别是下行链路和上行链路,第一和第二频率信道可以分别是下行链路和上行链路的默认频率信道。第三频率信道可以根据可用于基站的一组下行链路频率信道来选择。或者,第一和第二链路可以分别是上行链路和下行链路,第一和第二频率信道可以分别是上行链路和下行链路的默认频率信道。第三频率信道可以根据可用于基站的一组上行链路频率信道来选择。
第三频率信道可以根据下列因素来选择:(1)在第三频率信道上检测到的负载比第一频率信道更小,(2)在第三频率信道上检测到的干扰比第一频率信道更小,(3)在第三频率信道上检测到信道状况比第一频率信道更好,和/或(4)一些其它因素。第三频率信道的选择可以由基站进行并发送到终端,或者由终端进行并发送到基站。
获得第二链路的第四频率信道的选择(方框518)。然后,可以将连接切换到第二链路的第四频率信道(方框520)。第三和第四频率信道可以具有与第一和第二频率距离不同的第三频率距离。
图6示出了用于使用可配置信道进行通信的装置600的实施例。装置600包括用于经由第一链路的第一频率信道和第二链路的第二频率信道在终端和基站之间建立连接的模块(方框612)、用于获得第一链路的第三频率信道的选择的模块(方框614)、用于将连接切换到第一链路的第三频率信道的模块(方框616)、用于获得第二链路的第四频率信道的选择的模块(方框618)、用于将连接切换到第二链路的第四频率信道的模块(方框620)。
在另一方面,扇区广播扇区信息,其中终端使用该信息用于适当的操作、扇区选择和/或信道选择。该扇区信息也可以称为载波BSS信息、载波BS信息、载波信息等。每个扇区可以仅在主下行链路信道上或者在每个下行链路信道上广播其扇区信息。终端可以从一个或多个扇区,例如一个或多个最强接收扇区,接收扇区信息。终端可以使用该扇区信息来选择扇区、下行链路信道和/或上行链路信道。终端能够执行扇区和/或信道选择,而不必在上行链路上发送任何传输。
通常,扇区信息可以包括可以与适当操作、扇区选择和/或信道选择有关的任何信息类型。例如,该扇区信息可以指示哪些频率信道是主信道和辅信道、哪些下行链路和上行链路信道是可用的、下行链路信道之间的频率距离、上行链路信道之间的频率距离、下行链路和上行链路信道之间的频率距离、每个上行链路信道上的负载、每个下行链路信道上的负载、每个辅信道的功率回退、每个信道的QoS信息等或其任何组合。该扇区信息可以用各种方式传递。
在一个实施例中,每个扇区在每个下行链路信道上发送已知信号。该已知信号可以用于扇区检测和标识,并且可以是信标、已知序列、导频或一些其它信号。信标是在每个指定频率或音调上发送的高功率传输。每个扇区可以在三个下行链路信道上以某种方式发送信标,使得终端能够基于信标识别主信道以及辅信道1和2。例如,扇区Sx0可以分别在超时隙(或时间间隔)0、1和2中在音调块0、1和2上发送信标,扇区Sx1可以分别在超时隙0、1和2中在音调块0、1和2上发送信标,扇区Sx2可以分别在超时隙0、1和2中在音调块0、1和2上发送信标。在该实施例中,终端能够基于从每个扇区接收的信标来确定该扇区的主信道和辅信道。
每个扇区具有一组可用下行链路信道和一组可用上行链路信道。在一个实施例中,可用下行链路信道独立于可用上行链路信道。例如,一个扇区可以使用三个下行链路信道和两个上行链路信道,另一个扇区可以使用两个下行链路信道和三个上行链路信道,等等。每个链路的可用频率信道的数目可以基于诸如扇区负载、干扰等各种因素来选择。在另一个实施例中,可用下行链路信道捆绑到可用上行链路信道。例如,一个扇区可以仅使用主下行链路和上行链路信道,另一扇区可以使用主下行链路和上行链路信道以及辅下行链路和上行链路信道1,而另一扇区可以使用全部三个下行链路和上行链路信道对。
在一个实施例中,每个扇区使用主下行链路和上行链路信道,并且可以或可以不使用辅下行链路和上行链路信道。表3列出了扇区的四种可能配置。每个配置对应于扇区所使用的一组不同频率信道。
表3
 
bssToneBlockConfig=0 bssToneBlockConfig=1 bssToneBlockConfig=2 bssToneBlockConfig=3
0???级音调块 已使用 已使用 已使用 已使用
1级音调块 已使用 未使用 已使用 未使用
2级音调块 已使用 已使用 未使用 未使用
扇区信息可以传递可用的下行链路信道和/或上行链路信道。如果这些可用下行链路信道和可用上行链路信道可以彼此独立地选择,那么扇区信息可以传递可用下行链路信道和可用上行链路信道。例如,如果成对地选择下行链路和上行链路信道,则扇区信息也可以仅传递可用下行链路信道。扇区信息也可以指示将要使用的指定下行链路信道和/或指定上行链路信道。
在一个实施例中,通过辅信道的功率回退来传递可用的频率信道。给定辅信道的功率回退(power backoff)是主信道的额定(例如,每音调)发射功率与该辅信道的额定发射功率的功率比值。0分贝(dB)功率回退指示能够对主信道和辅信道使用相同的发射功率,大于0dB的功率回退指示可以对辅信道使用比主信道更低的发射功率,无限大功率回退指示辅信道不能使用。表4给出了基于辅信道的功率回退的扇区配置。在表4中,bssPowerBackoff01是辅信道1的功率回退,而bssPowerBackoff02是辅信道2的功率回退。
表4
 
bssPowerBackoff01 bssPowerBackoff02 bssToneBlockConfig
不等于无限大dB 不等于无限大dB 0
等于无限大dB 不等于无限大dB 1
不等于无限大dB 等于无限大dB 2
等于无限大dB 等于无限大dB 3
扇区信息可以传递扇区所支持的每个上行链路信道的上行链路(UL)负载因子。给定上行链路信道的UL负载因子指示在该扇区处在该上行链路信道上的负载量。UL负载因子可以通过热噪声增量(ROT)、干扰与热噪声比(IOT)和/或本领域已知的一些其它测量值来表示。终端能够基于给定上行链路信道的UL负载因子来确定该上行链路信道上的负载。
扇区信息可以传递扇区支持的下行链路信道的负载信息。可以用与上行链路信道的负载信息相同或不同的格式给出下行链路的负载信息。扇区信息也可以指示哪些下行链路信道可用于该扇区以及每个可用下行链路信道的功率回退。
如果下行链路信道和/或上行链路信道不是连续的,那么扇区信息可以传递下行链路信道之间的频率距离和/或上行链路信道之间的频率距离。下行链路和上行链路信道可以是对称的,使得辅下行链路信道y和主下行链路信道之间的频率距离等于辅上行链路信道y和主上行链路信道之间的频率距离,其中y=1,2。在该情况下,下行链路信道的频率距离也适用于上行链路信道。辅信道1和主信道之间的频率距离可以标记为FrequencyOffset10,而辅信道2和主信道之间的频率距离可以标记为FrequencyOffset20。可以以预定单位给出频率距离(例如,音调块中相邻音调之间的间距)。如果下行链路和上行链路信道不是对称的,那么扇区信息可以包括下行链路信道的频率距离以及上行链路信道的频率距离。在任何情况下,频率距离可用于找到辅信道。
扇区信息可以传递上行链路信道的中心频率。在典型系统部署中,每个下行链路信道具有位于相距固定频率距离处的上行链路信道。在该情况下,可以基于下行链路信道的频率来确定上行链路信道的频率。然而,系统部署也可以具有不与相应下行链路信道相隔固定频率距离的上行链路信道。在该情况下,扇区信息可以传递上行链路信道的中心频率。终端能够基于该扇区信息确定上行链路信道的位置。
扇区信息也可以传递下行链路和/或上行链路信道的QoS信息。系统可以支持多个优先级,例如,高、中和低优先级。给定频率信道的QoS信息可以指示,例如,每个优先级中用户的数目、每个优先级中的业务量、需要访问频率信道的最小优先级等。终端可以选择具有更少处于更高优先级业务的频率信道,使得终端能够得到充分服务。
表5示出了扇区广播的扇区信息的实施例。扇区信息也可以包括不同信息组合,而这也处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表5
 
参数 说明
FrequencyOffset10 辅信道1和主信道之间的频率距离
FrequencyOffset20 辅信道2和主信道之间的频率距离
bssPowerBackoff01 辅信道1的发射功率回退
bssPowerBackoff02 辅信道2的发射功率回退
UL负载因子0 主上行链路信道的负载因子
UL负载因子1 辅上行链路信道1的负载因子
UL负载因子2 辅上行链路信道2的负载因子
终端可以估计该终端能够接收的一个或多个扇区的下行链路信道的信道质量。终端可以选择例如具有最强下行链路信道的扇区,并且可以从所选择的扇区获得扇区信息。终端可以以各种方式使用扇区信息。在实施例中,扇区信息传递上行链路信道的频率,其中,这些上行链路信道不与相应的下行链路信道相距固定距离。然后,终端可以在扇区信息所指示的频率处在上行链路信道上进行发送。在另一个实施例中,扇区信息传递上行链路信道的负载、QoS、和/或其它信息。然后,终端可以基于扇区信息选择上行链路信道。
由扇区广播的UL负载因子可以用于均衡上行链路信道上的负载。在实施例中,当终端第一次接入扇区时,从扇区获得主和辅上行链路信道的UL负载因子,并将其用于选择上行链路信道,例如具有最轻负载的上行链路信道。在另一个实施例中,如果当前上行链路信道的负载比另一上行链路信道的负载高出预定量,那么切换到负载更轻的上行链路信道。
扇区信息可以用于在通信开始时选择扇区、下行链路信道、和/或上行链路信道。可以在所选择的下行链路和上行链路信道上建立与所选择的扇区的连接。扇区信息也可以用于:(1)将现有连接切换到当前扇区的新下行链路信道和/或新上行链路信道,或(2)在新下行链路信道和/或新上行链路信道上与当前扇区(例如,用于附加业务)或者与另一扇区(例如,用于切换)增加新的连接。
图7示出了用于确定用于通信的频率信道的方法700的实施例。方法700可以由终端执行。终端调整到下行链路信道,其中该下行链路信道可以是基于在下行链路上发送的信标或导频来选择的(方框712)。终端在下行链路信道上接收由基站发送(例如,广播)的扇区信息(方框714)。终端基于扇区信息确定上行链路信道(方框716)。然后,终端使用该上行链路信道与基站进行通信(方框718)。
扇区信息可以指示用于通信的指定上行链路信道,随后终端可以使用该上行链路信道。扇区信息可以指示上行链路信道的中心频率,从而终端可以将其发射机调整到该中心频率。扇区信息可以指示可供使用的多个上行链路信道,并且还可以指示上行链路信道的负载、QoS和/或其它信息。随后,终端可以通过考虑上行链路信道的负载、QoS和/或其它信息,来选择上行链路信道。终端也可以用其它方式将扇区信息用于上行链路。
扇区信息可以包括附加下行链路信道的信息(例如,中心频率)。终端可以捕获每个附加下行链路信道并确定每个下行链路信道的信道状况。终端可以从所有可用下行链路信道中选择一个下行链路来使用。
终端可以在所选择的上行链路信道上向基站发送接入请求。终端也可以经由所选择的下行链路和上行链路信道与基站建立连接。
图8示出了用于确定用于通信的频率信道的装置800的实施例。装置800包括用于调整到下行链路信道的模块(方框812),用于在该下行链路信道上接收基站发送的扇区信息的模块(方框814),用于基于扇区信息确定上行链路信道的模块(方框816),使用该上行链路信道用于与基站通信的模块(方框818)。
本申请所描述的传输技术和可配置信道具有某些优点。通过选择适当的下行链路和/或上行链路信道来使用,可以改善QoS和/或降低干扰。这可以改善覆盖范围、容量和/或系统性能。
图9示出了利用可配置信道建立连接的方法900的实施例。从第一链路的至少一个频率信道之中选择第一频率信道,例如,下行链路(方框912)。可以基于第一链路的频率信道的测量值、从其中一个频率信道接收的扇区信息和/或一些其它信息,来选择第一频率信道。从第二链路的多个频率信道之中选择第二频率信道,例如,上行链路(方框914)。可以基于扇区信息和/或一些其它信息来选择第二频率信道。经由第一链路的第一频率信道和第二链路的第二频率信道来建立连接(方框916)。
第二链路的多个频率信道可以与第一链路的频率信道相关联。第二链路的多个频率信道可以包括第二频率信道和第三频率信道,其中第一和第二频率信道之间的频率距离与第一和第三频率信道之间的频率距离相差至少是第二链路的相邻频率信道之间的间距。
图10示出了用于利用可配置信道建立连接的装置1000的实施例。装置1000包括用于从第一链路的至少一个频率信道之中选择第一频率信道的模块(方框1012),用于从第二链路的多个频率信道之中选择第二频率信道的某块(方框1014),用于经由第一链路的第一频率信道和第二链路的第二频率信道建立连接的模块(方框1016)。
图11示出了图1中的基站110和终端120的实施例的方框图。在基站110处,发送(TX)数据和信令处理器1110接收正在接受服务的终端的业务数据、信令(例如,切换信道消息)、每个下行链路信道的开销数据(例如,扇区信息)。处理器1110处理(例如,格式化、编码、交织以及符号映射)业务数据、信令、开销数据以及每个下行链路信道的导频,从而提供下行链路信道的数据符号。调制器1112对每个下行链路信道的输出符号执行调制并生成码片。调制器1112可以执行OFDM、CDMA和/或其它无线技术的调制。发射机(TMTR)1114对码片进行调节(例如,模拟变换、滤波、放大和上变频),由此生成包含每个下行链路信道的已调制信号分量的下行链路信号。经由天线1116发送该下行链路信号。
在终端120处,天线1152从基站110和其它基站接收下行链路信号,并将接收信号提供给接收机(RCVR)1154。接收机1154调节并数字化所接收信号并提供采样。解调器(Dmod)1156对关注的每个下行链路信道的采样进行解调,并提供下行链路信道的符号估计。接收(RX)数据和信令处理器1158处理(例如,符号解映射、解交织以及解码)分配给终端120的下行链路信道的符号估计,为终端120提供已解码数据和信令。处理器1158也可以处理符号估计,以获得已解码开销数据,例如扇区信息。解调器1156以及RX数据和信令处理器1158执行的处理分别与调制器1112以及TX数据和信令处理器1110执行的处理互补。
对于上行链路,TX数据和信令处理器1160生成将要发送到基站110的业务数据输出符号、信令、导频。调制器1162对输出符号执行调制并生成码片。发射机1164调节码片并生成分配给终端120的上行链路信道的上行链路信号。经由天线1152发送该上行链路信号。
在基站110处,来自终端120和其它终端的上行链路信号由天线1116接收、由接收机1120调节和数字化、由解调器1122解调、由RX数据和信令处理器1124进行处理,从而恢复出由终端120和其它终端发送的业务数据和信令。
控制器/处理器1130和1170分别控制基站110和终端120的各个处理单元的操作。控制器/处理器1130可以执行图5中的方法500和/或其它方法。控制器/处理器1170可以执行图5中的方法500、图7中的方法700、图9中的方法900和/或其它方法。控制器/处理器1170可以从处理器1158接收消息和扇区信息并且可以执行各种功能。例如,控制器/处理器1170可以确定终端120的传输参数(例如,上行链路频率)、选择下行链路和/或上行链路信道、和/或确定是否切换下行链路和/或上行链路信道。存储器1132和1172分别存储用于基站110和终端120的代码和数据。
本振(LO)发生器1134和1174以适当频率生成LO信号,用于分别由发射机1114和1164进行上变频。LO发生器1134和1174也以适当频率生成LO信号,用于分别由接收机1120和1154进行下变频率。发射机1114和1164以及接收机1120和1154包括合适的RF电路(例如,双工器、滤波器等),以支持在不同频率处的下行链路和上行链路信道。
本申请所描述的传输技术可以通过各种方式实现。例如,这些技术可以在硬件、固件、软件或其组合中实现。对于硬件实施,在终端或基站处的处理单元可以在一个或多个下列单元中实现:专用集成电路(ASIC)、数字信号处理器(DSP)、数字信号处理设备(DSPD)、可编程逻辑器件(PLD)、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处理器、控制器、微控制器、微处理器、电子设备、设计用于执行本申请所描述功能的其它电子单元或其组合。
对于固件和/或软件实施,可以利用执行本申请所描述功能的模块(例如,程序、函数等)来实现该传输技术。固件和/或软件代码可以存储在存储器(例如,图11中的存储器1132或1172)中,并由处理器(例如处理器1130或1170)执行。该存储器可以在处理器内部或处理器外部实现。
为使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者使用本发明,上面围绕本发明所公开方面进行了描述。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对这些方面的各种修改是显而易见的,并且,本申请定义的总体原理也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保护范围的基础上适用于其它方面。因此,本发明并不限于本申请所给出的这些方面,而是与本申请公开的原理和新颖性特征的最广范围相一致。

Claims (59)

1、一种装置,包括:
至少一个处理器,用于:
经由第一链路的第一频率信道和第二链路的第二频率信道,建立连接,
获得所述第一链路的第三频率信道的选择,
将所述连接切换到所述第一链路的第三频率信道,所述第一和第二频率信道具有第一频率距离,所述第一频率距离不同于所述第二和第三频率信道之间的第二频率距离;
存储器,其耦合到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第一频率距离与所述第二频率距离相差至少为所述第一链路或所述第二链路的相邻频率信道之间的间距。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用于:
在切换到所述第一链路的第三频率信道之后,与所述第二链路的第二频率信道维持所述连接。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用于:
获得所述第二链路的第四频率信道的选择,
将所述连接切换到所述第二链路的第四频率信道,其中,所述第三和第四频率信道具有第三频率距离,所述第三频率距离不同于所述第一和第二频率距离中的至少一个。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第一和第二链路分别是下行链路和上行链路,所述第一和第二频率信道分别是所述下行链路和上行链路的默认频率信道。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第三频率信道是从一个扇区可用的一组下行链路频率信道中选择的。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第一和第二链路分别是上行链路和下行链路,其中,所述第一和第二频率信道分别是所述上行链路和下行链路的默认频率信道。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第三频率信道是从一个扇区可用的一组上行链路频率信道中选择的。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用于:
检测在所述第三频率信道上比所述第一频率信道更少的负载,
通过考虑所述第三频率信道上的所述更少的负载来选择所述第三频率信道。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用于:
检测在所述第三频率信道上比所述第一频率信道更小的干扰,
通过考虑所述第三频率信道上的所述更小的干扰来选择所述第三频率信道。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用于:
检测在所述第三频率信道上比所述第一频率信道更好的信道状况,
通过考虑所述第三频率信道上的所述更好的信道状况来选择所述第三频率信道。
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用于:
与基站建立所述连接,
从所述基站接收所述第三频率信道的所述选择。
1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用于:
与终端建立所述连接,
将所述第三频率信道的所述选择发送到所述终端。
14、一种方法,包括:
经由第一链路的第一频率信道和第二链路的第二频率信道,建立连接;
获得所述第一链路的第三频率信道的选择;
将所述连接切换到所述第一链路的第三频率信道,其中,所述第一和第二频率信道具有第一频率距离,所述第一频率距离不同于所述第二和第三频率信道之间的第二频率距离。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获得第三频率信道的选择包括:
检测在所述第三频率信道上比所述第一频率信道更少的负载,
通过考虑所述第三频率信道上的所述更少的负载来选择所述第三频率信道。
16、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获得第三频率信道的选择包括:
检测在所述第三频率信道上比所述第一频率信道更小的干扰,
通过考虑所述第三频率信道上的所述更小的干扰来选择所述第三频率信道。
17、一种装置,包括:
用于经由第一链路的第一频率信道和第二链路的第二频率信道建立连接的模块;
用于获得所述第一链路的第三频率信道的选择的模块;
用于将所述连接切换到所述第一链路的第三频率信道的模块,其中,所述第一和第二频率信道具有第一频率距离,所述第一频率距离不同于所述第二和第三频率信道之间的第二频率距离。
18、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用于获得第三频率信道的选择的模块包括:
用于检测在所述第三频率信道上比所述第一频率信道更少的负载的模块,
用于通过考虑所述第三频率信道上的所述更少的负载来选择所述第三频率信道的模块。
19、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用于获得第三频率信道的选择的模块包括:
用于检测在所述第三频率信道上比所述第一频率信道更小的干扰的模块,
用于通过考虑所述第三频率信道上的所述更小的干扰来选择所述第三频率信道的模块。
20、一种计算机可读介质,包括其上所存储的指令,所述计算机可读介质包括:
第一指令集,用于经由第一链路的第一频率信道和第二链路的第二频率信道建立连接;
第二指令集,用于获得所述第一链路的第三频率信道选择;
第三指令集,用于将所述连接切换到所述第一链路的第三频率信道,其中,所述第一和第二频率信道具有第一频率距离,所述第一频率距离不同于所述第二和第三频率信道之间的第二频率距离。
21、一种终端,包括:
至少一个处理器,用于:
在下行链路信道上接收由基站发送的扇区信息,
基于所述扇区信息确定上行链路信道,
使用所述上行链路信道与所述基站进行通信;
存储器,其耦合到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
22、如权利要求21所述的终端,其中,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用于:
基于所述扇区信息确定所述上行链路信道的中心频率,
将发射机调整到所述上行链路信道的中心频率。
23、如权利要求21所述的终端,其中,所述扇区信息指示用于通信的特定上行链路信道,其中所确定的上行链路信道是由所述扇区信息所指示的特定上行链路信道。
24、如权利要求21所述的终端,其中,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用于:
基于所述扇区信息确定多个上行链路信道各自的负载,
通过考虑所述多个上行链路信道各自的负载来选择所述上行链路信道。
25、如权利要求21所述的终端,其中,所述扇区信息指示可供使用的多个上行链路信道,
其中,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用于从所述多个上行链路信道之中选择所述上行链路信道。
26、如权利要求21所述的终端,其中,所述扇区信息包括可供使用的多个上行链路信道的服务质量(QoS)信息,
其中,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用于通过考虑所述QoS信息来选择所述上行链路信道。
27、如权利要求21所述的终端,其中,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用于在所述上行链路上向所述基站发送接入请求。
28、如权利要求21所述的终端,其中,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用于经由所述下行链路信道和所述上行链路信道与所述基站建立连接。
29、如权利要求21所述的终端,其中,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用于:
基于所述扇区信息确定至少一个附加下行链路信道,
捕获所述至少一个附加下行链路信道中的每一个。
30、如权利要求29所述的终端,其中,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用于:
从用于接收所述扇区信息的所述下行链路信道和所述至少一个附加下行链路信道中选择一个下行链路信道,
使用所选择的下行链路信道与所述基站进行通信。
31、如权利要求21所述的终端,其中,所述扇区信息指示多个下行链路信道各自的中心频率,
其中,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用于将接收机调整到每个下行链路信道的中心频率,以确定所述下行链路信道的信道状况。
32、一种方法,包括:
在下行链路信道上接收由基站发送的扇区信息;
基于所述扇区信息确定上行链路信道;
使用所述上行链路信道与所述基站进行通信。
33、如权利要求32所述的方法,还包括:
基于所述扇区信息确定所述上行链路信道的中心频率;
将发射机调整到所述上行链路的中心频率。
34、如权利要求32所述的方法,还包括:
基于所述扇区信息确定多个上行链路信道各自的负载;
通过考虑所述多个上行链路信道各自的负载来选择所述上行链路信道。
35、如权利要求32所述的方法,还包括:
基于所述扇区信息确定至少一个附加下行链路信道;
捕获所述至少一个附加下行链路信道中的每一个。
36、一种装置,包括:
用于在下行链路信道上接收由基站发送的扇区信息的模块;
基于所述扇区信息确定上行链路信道的模块;
使用所述上行链路信道与所述基站进行通信的模块。
37、如权利要求36所述的装置,还包括:
基于所述扇区信息确定所述上行链路信道的中心频率的模块;
用于将发射机调整到所述上行链路的中心频率的模块。
38、如权利要求36所述的装置,还包括:
基于所述扇区信息确定多个上行链路信道各自的负载的模块;
用于通过考虑所述多个上行链路信道各自的负载来选择所述上行链路信道的模块。
39、如权利要求36所述的装置,还包括:
基于所述扇区信息确定至少一个附加下行链路信道的模块;
用于捕获所述至少一个附加下行链路信道中的每一个的模块。
40、一种计算机可读介质,包括其上所存储的指令,所述计算机可读介质包括:
第一指令集,用于在下行链路信道上接收由基站发送的扇区信息;
第二指令集,基于所述扇区信息确定上行链路信道;
第三指令集,使用所述上行链路信道与所述基站进行通信。
41、一种终端,包括:
至少一个处理器,用于:
从第一链路的至少一个频率信道之中选择第一频率信道,
从第二链路的多个频率信道之中选择第二频率信道,
经由所述第一链路的第一频率信道和所述第二链路的第二频率信道,建立连接;
存储器,其耦合到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
42、如权利要求41所述的终端,其中,所述第二链路的多个频率信道与所述第一链路的至少一个频率信道相关联。
43、如权利要求41所述的终端,其中,所述多个频率信道包括所述第二频率信道和第三频率信道,
其中,所述第一和第二频率信道之间的频率距离与所述第一和第三频率信道之间的频率距离相差至少为所述第二链路的相邻频率信道之间的间距。
44、如权利要求41所述的终端,其中,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用于:
获得所述第一链路的至少一个频率信道的测量值,
基于所述测量值选择所述第一频率信道。
45、如权利要求41所述的终端,其中,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用于:
从所述第一链路的至少一个频率信道中的之一接收扇区信息,
基于所述扇区信息选择所述第一频率信道。
46、如权利要求41所述的终端,其中,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用于:
从所述第一链路的至少一个频率信道中的之一接收扇区信息,
基于所述扇区信息选择所述第二频率信道。
47、一种方法,包括:
从第一链路的至少一个频率信道之中选择第一频率信道;
从第二链路的多个频率信道之中选择第二频率信道;
经由所述第一链路的第一频率信道和所述第二链路的第二频率信道建立连接。
48、如权利要求47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选择第一频率信道包括:
获得所述第一链路的至少一个频率信道的测量值,
基于所述测量值选择所述第一频率信道。
49、如权利要求47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选择第二频率信道包括:
从所述第一链路的至少一个频率信道中的之一接收扇区信息,
基于所述扇区信息选择所述第二频率信道。
50、一种装置,包括:
用于从第一链路的至少一个频率信道之中选择第一频率信道的模块;
用于从第二链路的多个频率信道之中选择第二频率信道的模块;
用于经由所述第一链路的第一频率信道和所述第二链路的第二频率信道建立连接的模块。
51、如权利要求50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用于选择第一频率信道的模块包括:
用于获得所述第一链路的至少一个频率信道的测量值的模块,
基于所述测量值选择所述第一频率信道的模块。
52、如权利要求50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用于选择第二频率信道的模块包括:
用于从所述第一链路的至少一个频率信道中的之一接收扇区信息的模块,
基于所述扇区信息选择所述第二频率信道的模块。
53、一种装置,包括:
至少一个处理器,用于:
确定多个上行链路信道各自的负载,
在下行链路上发送关于所述多个上行链路信道的负载的信息;
存储器,其耦合到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
54、如权利要求53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用于发送所述多个上行链路信道中的至少一个的中心频率。
55、如权利要求53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用于发送所述多个上行链路信道的服务质量(QoS)信息。
56、如权利要求53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用于:
确定多个下行链路信道各自的负载,
发送关于所述多个下行链路信道的负载的信息。
57、如权利要求53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用于发送指示可供使用的下行链路信道的信息。
58、如权利要求53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用于发送多个下行链路信道的功率回退。
59、如权利要求53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用于发送多个下行链路信道和所述下行链路信道之间的频率距离。
CN2007800262515A 2006-07-14 2007-07-12 无线通信系统中的可配置下行链路和上行链路信道 Active CN10149114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019854.XA CN103200688B (zh) 2006-07-14 2007-07-12 无线通信系统中的可配置下行链路和上行链路信道
CN201610464229.XA CN105959985B (zh) 2006-07-14 2007-07-12 无线通信系统中的可配置下行链路和上行链路信道
CN201910227034.7A CN110381581B (zh) 2006-07-14 2007-07-12 无线通信系统中的可配置下行链路和上行链路信道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11/487,050 US8917673B2 (en) 2006-07-14 2006-07-14 Configurable downlink and uplink channels for improving transmission of data by switching duplex nominal frequency spacing according to conditions
US11/487,050 2006-07-14
PCT/US2007/073400 WO2008008920A2 (en) 2006-07-14 2007-07-12 Configurable downlink and uplink channels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Related Child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464229.XA Division CN105959985B (zh) 2006-07-14 2007-07-12 无线通信系统中的可配置下行链路和上行链路信道
CN201910227034.7A Division CN110381581B (zh) 2006-07-14 2007-07-12 无线通信系统中的可配置下行链路和上行链路信道
CN201310019854.XA Division CN103200688B (zh) 2006-07-14 2007-07-12 无线通信系统中的可配置下行链路和上行链路信道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491140A true CN101491140A (zh) 2009-07-22
CN101491140B CN101491140B (zh) 2013-03-06

Family

ID=38752947

Family Applications (4)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227034.7A Active CN110381581B (zh) 2006-07-14 2007-07-12 无线通信系统中的可配置下行链路和上行链路信道
CN201310019854.XA Active CN103200688B (zh) 2006-07-14 2007-07-12 无线通信系统中的可配置下行链路和上行链路信道
CN2007800262515A Active CN101491140B (zh) 2006-07-14 2007-07-12 无线通信系统中的可配置下行链路和上行链路信道
CN201610464229.XA Active CN105959985B (zh) 2006-07-14 2007-07-12 无线通信系统中的可配置下行链路和上行链路信道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227034.7A Active CN110381581B (zh) 2006-07-14 2007-07-12 无线通信系统中的可配置下行链路和上行链路信道
CN201310019854.XA Active CN103200688B (zh) 2006-07-14 2007-07-12 无线通信系统中的可配置下行链路和上行链路信道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464229.XA Active CN105959985B (zh) 2006-07-14 2007-07-12 无线通信系统中的可配置下行链路和上行链路信道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US (3) US8917673B2 (zh)
EP (3) EP3355632B1 (zh)
JP (4) JP2009544240A (zh)
KR (5) KR20120089729A (zh)
CN (4) CN110381581B (zh)
TW (1) TWI358956B (zh)
WO (1) WO2008008920A2 (zh)

Cited By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065378A (zh) * 2009-11-13 2011-05-18 索尼公司 无线通信设备、无线通信系统、程序和无线通信方法
CN102474871A (zh) * 2010-06-03 2012-05-23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通信终端
CN104285389A (zh) * 2012-05-11 2015-01-14 英特尔公司 时分双工(tdd)上行链路-下行链路(ul-dl)配置管理的方法、系统和装置
CN104363597A (zh) * 2010-08-24 2015-02-1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频谱资源的配置调整方法和装置及系统
CN104823464A (zh) * 2012-12-03 2015-08-05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窄带信道的多址方案
CN105027599A (zh) * 2013-03-07 2015-11-04 索尼公司 通信控制设备、通信控制方法和通信设备
WO2016041137A1 (zh) * 2014-09-16 2016-03-2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基于带外全双工的传输数据的方法、接入点和站点
CN107211261A (zh) * 2015-02-04 2017-09-26 瑞典爱立信有限公司 用于无线通信网络中的连接建立的方法和装置
CN107548118A (zh) * 2016-06-27 2018-01-05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无线互联网接入方法及装置、设备
CN108462483A (zh) * 2018-03-27 2018-08-28 成都理工大学 基于频率侦测的链路自动切换装置
CN108989980A (zh) * 2012-09-28 2018-12-11 瑞典爱立信有限公司 无线通信系统中的短程通信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917673B2 (en) 2006-07-14 2014-12-23 Qualcomm Incorporation Configurable downlink and uplink channels for improving transmission of data by switching duplex nominal frequency spacing according to conditions
KR100959333B1 (ko) * 2006-09-29 2010-05-20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무선통신 시스템에서 보조대역을 이용한 양방향 통신 장치
US7616568B2 (en) * 2006-11-06 2009-11-10 Ixia Generic packet generation
US7912002B2 (en) * 2007-05-07 2011-03-22 Hitachi, Ltd. System and method of QOS-based channel selection for WLAN access points or stations
US8379688B2 (en) 2008-02-04 2013-02-19 Intel Corpor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adapted for localized hopping OFDMA and power efficient OFDMA multiplexing
EP2094037A1 (en) * 2008-02-21 2009-08-26 Nokia Siemens Networks Oy Base station for a mobile network and method of operate a base station
US8792426B2 (en) 2008-03-24 2014-07-29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8428077B2 (en) * 2008-03-31 2013-04-23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dynamic load balancing with E-AICH
US20100118834A1 (en) * 2008-11-07 2010-05-13 Amit Kalhan Device beacon for communication management for peer to peer communications
US8897277B2 (en) * 2008-11-07 2014-11-25 Kyocera Corporation Device beacon for handoff management of handoffs to base stations
US8233875B2 (en) * 2008-11-07 2012-07-31 Kyocera Corporation Device beacon for handoff management of handoffs to access nodes
US8982750B2 (en) 2009-01-16 2015-03-17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overload indicator over the air
US8514732B2 (en) * 2009-03-17 2013-08-20 Qualcomm Incorporated System and method for effectuating a signal carrier configuration
US20100246399A1 (en) * 2009-03-24 2010-09-30 Qualcomm Incorporated Multi-channel management and load balancing
US8977282B2 (en) 2009-03-24 2015-03-10 Qualcomm Incorporated Multi-channel management and load balancing
CN101860929B (zh) * 2009-04-13 2013-06-12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基站间切换方法
KR101697782B1 (ko) 2009-05-14 2017-01-19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다중 반송파 시스템에서 제어채널을 모니터링하는 장치 및 방법
JP2012532484A (ja) * 2009-06-30 2012-12-13 テレフオンアクチーボラゲット エル エム エリクソン(パブル) デュアル及びマルチキャリア無線システムのための上りリンク電力制御
EP2465318A4 (en) 2009-08-14 2016-11-02 Nokia Technologies Oy METHOD AND DEVICE FOR ADMINISTERING THE MULTILAPHIC WALL FOR INTERFERENCE SUPPRESSIONS
US8179779B2 (en) * 2009-09-29 2012-05-15 Alcatel Lucent Pilot signal alloc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ulti-user wireless systems
US8457079B2 (en) * 2009-10-05 2013-06-04 Motorola Mobility Ll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itigating downlink control channel interference
WO2011065407A1 (ja) * 2009-11-25 2011-06-03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
US9036651B2 (en) * 2009-12-31 2015-05-19 Nokia Corporation System and methods for managing group parameters in unlicensed spectrum communications
KR101097342B1 (ko) * 2010-03-09 2011-12-23 삼성모바일디스플레이주식회사 양자점 유기 전계 발광 소자 및 그 형성방법
JP4865048B2 (ja) * 2010-03-15 2012-02-01 株式会社東芝 情報処理装置、その接続確立方法、および無線通信機器
US8675579B2 (en) * 2010-05-03 2014-03-18 Futurewei Technologies,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allocating network resources for a communications link
CN101917492B (zh) * 2010-08-06 2013-06-05 北京乾唐视联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网的通信方法及系统
US20120201226A1 (en) * 2010-08-16 2012-08-09 Sharad Deepak Sambhwani Switching-based downlink aggregation for multi-point hsdpa
CN102378183A (zh) * 2010-08-24 2012-03-1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频谱资源的配置调整方法和装置及系统
KR101765852B1 (ko) * 2010-09-01 2017-08-08 마벨 월드 트레이드 리미티드 다중-채널 무선 통신을 위한 공존 지원
US20120122448A1 (en) * 2010-11-15 2012-05-17 Infineon Technologies Ag Method and device for configuration of a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02036296B (zh) * 2010-12-02 2016-08-03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确定上下行配置的方法、系统和设备
US8665756B2 (en) * 2010-12-20 2014-03-04 The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System and method for topology optimization of directional network
CN103460774B (zh) * 2011-02-08 2017-07-14 马维尔国际贸易有限公司 未使用tv频率中的wlan信道分配
US9277450B2 (en) * 2011-02-15 2016-03-01 Nokia Solutions And Networks Oy Detecting a level of use in a communications network
WO2012113449A1 (en) * 2011-02-23 2012-08-30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Communication of data using independent downlink and uplink connections
CN104094654B (zh) * 2012-01-29 2018-10-19 阿尔卡特朗讯 用于时分复用无线通信系统的高干扰指示
US9232478B2 (en) * 2012-03-02 2016-01-05 Qualcomm Incorporated Frequency scan method for determining the system center frequency for LTE TDD
US8929934B2 (en) * 2012-04-25 2015-01-06 Intel Mobile Communications GmbH Communication devices and methods for operating a communication device
KR102108070B1 (ko) * 2012-05-21 2020-05-08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다중 셀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무선 자원 정보 공유 방법 및 이를 위한 장치
WO2014109782A1 (en) * 2013-01-14 2014-07-17 Andrew Llc Interceptor system for characterizing digital data in telecommunication system
US9860674B1 (en) * 2013-09-09 2018-01-02 Sprint Communications Company L.P. Management of machine-to-machine traffic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
US20160100329A1 (en) * 2014-10-03 2016-04-07 Qualcomm Incorporated Techniques for dynamically adjusting the streaming of media content from a wireless device
US11324022B1 (en) * 2014-10-06 2022-05-03 Sprint Spectrum L.P. Method and system for selecting a carrier on which to schedule communications of a type of bearer traffic
US9820289B1 (en) 2014-12-18 2017-11-14 Sprint Spectrum L.P. Method and system for managing quantity of carriers in air interface connection based on type of content
US9967881B1 (en) 2014-12-18 2018-05-08 Sprint Spectrum L.P. Management of data transmission over radio-link encompassing multiple component carriers
US9807766B1 (en) 2015-01-30 2017-10-31 Sprint Spectrum L.P. Method and system for component carrier selection based on content type
US10887861B2 (en) * 2015-07-20 2021-01-05 At&T Intellectual Property I, L.P. Facilitating harmonization of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ervice delivery
US11178287B1 (en) 2015-09-30 2021-11-16 Sprint Spectrum L.P. Use of a single channel for voice communications and multiple channels for non-voice communications
US9832598B2 (en) * 2015-11-06 2017-11-28 Intel IP Corporation Methods in short range radio communication master subsystems, mobile devices, and multi-mod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EP3171538A1 (en) * 2015-11-18 2017-05-24 Alcatel Lucent Full-duplex communication in a mobile communication network
US10608919B2 (en) 2016-02-19 2020-03-31 Commscope Technologies Llc Passive intermodulation (PIM) testing in distributed base transceiver station architecture
US10045359B1 (en) 2016-03-08 2018-08-07 Sprint Spectrum L.P. Method and system for managing carriers based on simultaneous voice and data communication
US10051525B1 (en) 2016-06-28 2018-08-14 Sprint Spectrum L.P. Controlling relay-UE operation based on bearer content type
US10609582B2 (en) 2016-09-08 2020-03-31 Commscope Technologies Llc Interference detection and identification in wireless network from RF or digitized signal
CN108271224A (zh) * 2017-01-03 2018-07-10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小区切换方法及装置
CN108365907B (zh) * 2017-01-26 2020-12-25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消除干扰的方法和装置
CN107528681B (zh) * 2017-09-05 2021-04-27 海能达通信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收发信机及通信终端
DE102018000044B4 (de) * 2017-09-27 2023-04-20 Diehl Metering Systems Gmbh Verfahren zur bidirektionalen Datenübertragung in Schmalbandsystemen
CN108055700B (zh) * 2017-12-13 2021-03-12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上行数据传输的方法及装置
US10594415B2 (en) * 2018-04-25 2020-03-17 Hewlett Packard Enterprise Development Lp Monitoring signal strength of signal identified from unmanned aerial vehicle
CN109041152A (zh) * 2018-07-13 2018-12-18 青岛海信智慧家居系统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网络重组的方法和设备
US11206705B2 (en) 2018-07-23 2021-12-21 At&T Mobility Ii Llc Flexible carrier downlink and uplink pairing for advanced networks
US11540228B2 (en) * 2021-05-26 2022-12-27 Qualcomm Incorporated Power control in serving cell with neighboring cells operating in different direction or full-duplex mode
US11792366B2 (en) * 2022-01-28 2023-10-17 Zoom Video Communications, Inc. Bridging video conference connections
WO2023152843A1 (ja) * 2022-02-09 2023-08-17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無線通信装置および無線通信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6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4321330A (ja) 1991-02-28 1992-11-11 Hitachi Ltd 通話チャネル割当て方法
US5483667A (en) * 1993-07-08 1996-01-09 Northern Telecom Limited Frequency plan for a cellular network
US5424727A (en) 1994-03-22 1995-06-13 Best Network Systems, Inc. Method and system for two-way packet radio-based electronic toll collection
CA2182879C (en) * 1994-12-19 2000-05-16 Kevin L. Baum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itigating interference in a communication system
US5835859A (en) * 1995-10-13 1998-11-10 Airnet Communications Corporation Method for frequency allocation and assignment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s
US5917812A (en) * 1996-04-16 1999-06-29 Qualcomm Incorporated System and method for reducing interference generated by a digital communication device
JP3308817B2 (ja) 1996-07-12 2002-07-29 株式会社エヌ・ティ・ティ・ドコモ Cdma移動通信システムにおけるセル/セクタ判定および周波数選択方法および基地局装置と移動局装置
GB2320991A (en) 1996-12-20 1998-07-08 Dsc Telecom Lp Channel selection control in a cellular radio communications system
US6335922B1 (en) * 1997-02-11 2002-01-01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forward link rate scheduling
US6628630B1 (en) 1997-04-15 2003-09-30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Spread spectrum communication method
FI971712A (fi) 1997-04-22 1998-10-23 Nokia Telecommunications Oy Kanvanvalintamenetelmä GSM/DCS -pohjaisessa solukkoradioverkossa
WO1999021385A1 (de) 1997-10-17 1999-04-29 Siemens Aktiengesellschaft Verfahren und funk-kommunikationssystem zur zuweisung eines frequenzkanals an eine funkstation
SE513233C2 (sv) 1998-01-23 2000-08-07 Ericsson Telefon Ab L M TDMA-TDD/FDD Radiokommunikationssystem samt kanalvalsförfarande och -anordning för ett sådant system
US6154655A (en) 1998-03-05 2000-11-28 Lucent Technologies Inc. Flexible channel allocation for a cellular system based on a hybrid measurement-based dynamic channel assignment and a reuse-distance criterion algorithm
US6594238B1 (en) * 1998-06-19 2003-07-15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ynamically adapting a connection state in a mobile communications system
JP3250539B2 (ja) 1999-03-05 2002-01-28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干渉回避方法および無線パケット通信システム
US6975603B1 (en) 1999-08-20 2005-12-13 Siemens Communications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minimizing the loss of information in cordless communications
US6940845B2 (en) 2000-03-23 2005-09-06 At & T, Corp. Asymmetric measurement-based dynamic packet assignment system and method for wireless data services
US6654612B1 (en) * 2000-06-30 2003-11-25 Lucent Technologies Inc. Distributed channel assignment method
DE10038668C2 (de) * 2000-08-08 2002-05-23 Siemens Ag Verfahren zur Datenkommunikation mit Teilnehmerstationen und Funk-Kommunikationsnetz zur Durchführung des Verfahrens
JP3323483B2 (ja) * 2000-09-12 2002-09-09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パケット送信装置およびパケット伝送方法
US6694147B1 (en) * 2000-09-15 2004-02-17 Flarion Technologies, Inc.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information between a basestation and multiple mobile stations
US7062294B1 (en) * 2000-09-29 2006-06-13 Arraycomm, Llc. Downlink transmission in a wireless data communication system having a base station with a smart antenna system
US7222166B2 (en) 2001-01-25 2007-05-22 Bandspeed, Inc. Approach for managing communications channels based on performance and transferring functions between participants in a communications arrangement
US7043242B2 (en) * 2001-01-31 2006-05-09 Nokia Corporation Measurement method and device for activating interfrequency handover in a wireless telecommunication network
US20020159434A1 (en) * 2001-02-12 2002-10-31 Eleven Engineering Inc. Multipoint short range radio frequency system
CN1163010C (zh) * 2001-02-15 2004-08-1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码分多址蜂窝移动通信系统的动态信道配置方法
US7227850B2 (en) * 2001-04-04 2007-06-05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Cellular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 with frequency reuse
US7042856B2 (en) * 2001-05-03 2006-05-09 Qualcomm, Incorpor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ntrolling uplink transmissions of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JP3802372B2 (ja) * 2001-05-16 2006-07-26 株式会社エヌ・ティ・ティ・ドコモ 移動通信システム
GB2376602B (en) 2001-06-15 2003-06-18 Motorola Inc A method for providing a communication channel in time division duplexing (TDD) mode between a TDD mobile and a TDD base station
US6549759B2 (en) 2001-08-24 2003-04-15 Ensemble Communications, Inc. Asymmetric adaptive modulation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20030125040A1 (en) * 2001-11-06 2003-07-03 Walton Jay R. Multiple-access 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 (MIMO) communication system
US7389112B2 (en) * 2001-12-07 2008-06-17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Mobile terminal for optimal spectrum utilization in cellular systems
US20030109284A1 (en) 2001-12-07 2003-06-12 Dag Akerberg Flexible carrier utilization
KR100891798B1 (ko) 2002-01-14 2009-04-07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이동통신 시스템에서 역방향 부가 채널의 호 할당 제어 방법
GB2384139B (en) 2002-01-15 2004-08-18 Motorola Inc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communication unit and method of communication
KR100832117B1 (ko) * 2002-02-17 2008-05-27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고속 순방향 패킷 접속 방식을 사용하는 이동통신 시스템에서 역방향 송신전력 오프셋 정보를 송수신하는 장치 및 방법
US20040022217A1 (en) 2002-04-29 2004-02-05 Sari Korpela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oft handover area detection using inter-band measurements
US6618365B1 (en) * 2002-04-29 2003-09-09 Motorola,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to reduce uplink compressed mode monitoring in a communication device
US20030224730A1 (en) 2002-04-29 2003-12-04 Peter Muszynski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election of downlink carriers in a cellular system using multiple downlink carriers
US6681112B1 (en) * 2002-04-29 2004-01-20 Nokia Corporation Handovers of user equipment connection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systems
US7424296B2 (en) 2002-04-29 2008-09-09 Nokia Corpor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oft handover area detection for uplink interference avoidance
GB2398455B (en) 2003-02-11 2007-09-26 Ipwireless Inc Method, base station and mobile station for TDD operation in a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283114C (zh) * 2003-02-28 2006-11-0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通信系统中的资源分配方法
US20050141450A1 (en) * 2003-04-22 2005-06-30 Interdigital Technology Corporation Method and system for integrating resource allocation between time division duplex and frequency division duplex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s
US20080025236A1 (en) * 2003-05-28 2008-01-31 Ipwireless Inc Method, Base Station and Mobile Station for Tdd Operation in a Communication System
JP4199603B2 (ja) 2003-06-11 2008-12-17 株式会社エヌ・ティ・ティ・ドコモ 移動通信システムおよび制御局
US7437165B2 (en) * 2003-06-30 2008-10-14 Lucent Technologies Inc. Method of applying hashing algorithms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JP4211529B2 (ja) 2003-08-06 2009-01-21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チャネル選択方法及びそれに用いる無線局並びにプログラム
DE10345438B4 (de) 2003-09-30 2005-09-15 Siemens Ag 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 zum Dekodieren von mittels paketorientierten Datenübertragungsnetzen übertragenen kodierten Datenpaketen und 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 zum Kodieren und Dekodieren von über paketorientierte Datenübertragungsnetze zu übertragende Datenpaketen
GB0323244D0 (en) 2003-10-03 2003-11-05 Fujitsu Ltd Uplink scheduling
US7616660B2 (en) * 2003-11-21 2009-11-10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Common rate control method for reverse link channels in CDMA networks
US7047009B2 (en) * 2003-12-05 2006-05-16 Flarion Technologies, Inc. Base station based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supporting break before make handoffs in a multi-carrier system
ATE444610T1 (de) 2004-03-16 2009-10-15 Nokia Corp Verfahren, einrichtung und system für duplex- kommunikationen
US20050215265A1 (en) * 2004-03-23 2005-09-29 Sharma Sanjeev K Method and system for load balancing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BRPI0418733A (pt) * 2004-04-15 2007-09-11 Qualcomm Flarion Tech métodos e aparelhos para deslocamento de fase de sistemas de comunicação
CN101496436B (zh) 2004-04-15 2011-08-17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多载波通信方法和装置
US7684372B2 (en) * 2004-05-04 2010-03-23 Ipwireless, Inc. Signaling MIMO allocations
KR100772129B1 (ko) * 2004-05-04 2007-11-01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역방향 패킷 전송 시스템에 있어서 소프트 핸드오버 단말들의 스케줄링을 위한 최적 셀 선정 방법 및 장치
JP4720977B2 (ja) * 2005-02-14 2011-07-13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基地局制御装置、移動体通信システム、および近隣セルリストフィルタリング方法
US7302265B1 (en) * 2005-03-16 2007-11-27 Sprint Spectrum L.P. Method of selecting carrier frequency for call origination
US8917673B2 (en) 2006-07-14 2014-12-23 Qualcomm Incorporation Configurable downlink and uplink channels for improving transmission of data by switching duplex nominal frequency spacing according to conditions

Cited By (1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065378A (zh) * 2009-11-13 2011-05-18 索尼公司 无线通信设备、无线通信系统、程序和无线通信方法
CN102065378B (zh) * 2009-11-13 2014-04-09 索尼公司 无线通信设备、无线通信系统和无线通信方法
CN102474871A (zh) * 2010-06-03 2012-05-23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通信终端
CN102474871B (zh) * 2010-06-03 2016-06-29 松下知识产权经营株式会社 通信终端
CN104363597A (zh) * 2010-08-24 2015-02-1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频谱资源的配置调整方法和装置及系统
CN104285389B (zh) * 2012-05-11 2018-08-17 英特尔公司 时分双工(tdd)上行链路-下行链路(ul-dl)配置管理的方法、系统和装置
CN104285389A (zh) * 2012-05-11 2015-01-14 英特尔公司 时分双工(tdd)上行链路-下行链路(ul-dl)配置管理的方法、系统和装置
CN108540166A (zh) * 2012-05-11 2018-09-14 英特尔公司 时分双工(tdd)上行链路-下行链路(ul-dl)配置管理的方法、系统和装置
CN108989980A (zh) * 2012-09-28 2018-12-11 瑞典爱立信有限公司 无线通信系统中的短程通信
CN108989980B (zh) * 2012-09-28 2021-08-31 瑞典爱立信有限公司 用于短程通信的方法、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以及无线装置
CN104823464A (zh) * 2012-12-03 2015-08-05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窄带信道的多址方案
CN105027599A (zh) * 2013-03-07 2015-11-04 索尼公司 通信控制设备、通信控制方法和通信设备
CN105027599B (zh) * 2013-03-07 2019-04-30 索尼公司 通信控制设备、通信控制方法和通信设备
WO2016041137A1 (zh) * 2014-09-16 2016-03-2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基于带外全双工的传输数据的方法、接入点和站点
CN107211261A (zh) * 2015-02-04 2017-09-26 瑞典爱立信有限公司 用于无线通信网络中的连接建立的方法和装置
CN107548118A (zh) * 2016-06-27 2018-01-05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无线互联网接入方法及装置、设备
CN107548118B (zh) * 2016-06-27 2021-06-25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无线互联网接入方法及装置、设备
CN108462483A (zh) * 2018-03-27 2018-08-28 成都理工大学 基于频率侦测的链路自动切换装置
CN108462483B (zh) * 2018-03-27 2020-06-19 成都理工大学 基于频率侦测的链路自动切换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10244442B2 (en) 2019-03-26
KR20130048271A (ko) 2013-05-09
CN110381581A (zh) 2019-10-25
JP5301640B2 (ja) 2013-09-25
KR20120089729A (ko) 2012-08-13
US10993157B2 (en) 2021-04-27
KR20120003978A (ko) 2012-01-11
EP3355632A1 (en) 2018-08-01
US20190159085A1 (en) 2019-05-23
WO2008008920A2 (en) 2008-01-17
JP2014042268A (ja) 2014-03-06
CN103200688A (zh) 2013-07-10
KR20110020952A (ko) 2011-03-03
CN110381581B (zh) 2023-08-29
WO2008008920A3 (en) 2008-07-17
EP2050299A2 (en) 2009-04-22
EP2050299B1 (en) 2020-02-12
US8917673B2 (en) 2014-12-23
US20080013480A1 (en) 2008-01-17
JP2012105298A (ja) 2012-05-31
EP3355631B1 (en) 2024-02-28
CN105959985B (zh) 2019-08-16
KR101360868B1 (ko) 2014-02-11
KR20090037910A (ko) 2009-04-16
EP3355632B1 (en) 2021-01-13
KR101326620B1 (ko) 2013-11-11
EP3355631A1 (en) 2018-08-01
US20150071135A1 (en) 2015-03-12
CN101491140B (zh) 2013-03-06
CN103200688B (zh) 2016-06-22
JP5456755B2 (ja) 2014-04-02
TW200816689A (en) 2008-04-01
JP5710723B2 (ja) 2015-04-30
CN105959985A (zh) 2016-09-21
JP2009544240A (ja) 2009-12-10
JP2012109987A (ja) 2012-06-07
TWI358956B (en) 2012-02-21
KR101171713B1 (ko) 2012-08-1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491140B (zh) 无线通信系统中的可配置下行链路和上行链路信道
CN101043693B (zh) 一种在小区间消除干扰的方法及系统
US8619804B2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the delivery of high speed data services over dedicated and non-dedicated private land mobile radio (PLMR) channels using cognitive radio technology
EP1712101B1 (en) Variable bandwidth in a communication system
JP2011120298A (ja) 無線通信局
JP2000023243A (ja) 基地局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EG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DE

Ref document number: 1133770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REG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WD

Ref document number: 1133770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