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474104A - 电力供给系统、电力供给方法、程序、记录介质及电力供给控制装置 - Google Patents

电力供给系统、电力供给方法、程序、记录介质及电力供给控制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474104A
CN102474104A CN2010800268918A CN201080026891A CN102474104A CN 102474104 A CN102474104 A CN 102474104A CN 2010800268918 A CN2010800268918 A CN 2010800268918A CN 201080026891 A CN201080026891 A CN 201080026891A CN 102474104 A CN102474104 A CN 10247410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wer
energy source
electric power
power supply
valu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80026891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474104B (zh
Inventor
江崎信行
二村秀信
藤本健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ASAKO ELECTRIC MACHINE Manufacturing Co Ltd
Seiko Electric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ASAKO ELECTRIC MACHINE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ASAKO ELECTRIC MACHINE Manufactu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MASAKO ELECTRIC MACHINE Manufacturing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247410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47410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47410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47410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3/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ac mains or ac distribution networks
    • H02J3/28Arrangements for balancing of the load in a network by storage of energy
    • H02J3/32Arrangements for balancing of the load in a network by storage of energy using batteries with converting mea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3/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ac mains or ac distribution networks
    • H02J3/38Arrangements for parallely feeding a single network by two or more generators, converters or transformers
    • H02J3/381Dispersed generator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3/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ac mains or ac distribution networks
    • H02J3/38Arrangements for parallely feeding a single network by two or more generators, converters or transformers
    • H02J3/46Controlling of the sharing of output between the generators, converters, or transformer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2300/00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characterised by decentralized, dispersed, or local generation
    • H02J2300/20The dispersed energy generation being of renewable origin
    • H02J2300/22The renewable source being solar energy
    • H02J2300/24The renewable source being solar energy of photovoltaic origin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50Photovoltaic [PV] energy
    • Y02E10/56Power conversion systems, e.g. maximum power point tracker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70Wind energy
    • Y02E10/76Power conversion electric or electronic aspect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70/00Other energy conversion or management systems reducing GHG emissions
    • Y02E70/30Systems combining energy storage with energy generation of non-fossil origi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Charge And Discharge Circuits For Batteries Or The Like (AREA)
  • Supply And Distribution Of Alternating Current (AREA)

Abstract

提供一种电力供给系统等,作为与商用系统电连接的发电机构,使用如利用例如太阳能或风力等自然能源的发电源那样的、无法预测发电量的发电源,同时能够对负载持续稳定地供给电力。作为分散电源部,具备无法预测发电量的第一发电源和蓄电机构,同时具备供给的电力可变的第二发电源,在第一发电源的供给电力值比该分散电源部应该输出的电力值即基准电力值少的情况下,蓄电机构及第二发电源供给不足部分的电力值。在商用系统的停电时,分散电源部成为基准电源,从而也可以使用其他独立电源,能够使电力的稳定供给更加容易。

Description

电力供给系统、电力供给方法、程序、记录介质及电力供给控制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力供给系统、电力供给方法、程序、记录介质及电力供给控制装置,尤其涉及具备商用电力供给源及分散电源部并能够从商用电力供给源和分散电源部的一方或双方对负载供给电力的电力供给系统等。
背景技术
作为向例如家庭负载等负载供给电力的机构,提出了除商用系统之外、还将太阳能电池等独立电源与商用系统电连结的系统连系(utilityinterconnection)型系统(参照专利文献1)。
另一方面,申请人对下述技术进行了研究和开发,即,通过将蓄电机构包含在与商用系统连结的发电系统中,有效活用由太阳能发电等得到的电力(参照专利文献2及3等)。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0-92720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专利第3759151号
专利文献3:日本实用新型登记第3122815号
发明的概要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但是,利用例如太阳能或风力等自然能源的发电机构无法预测发电量。因此,无法成为稳定的电力供给源。特别是,由于作为商用系统的停电时的电力供给源来使用,无法成为持续稳定的电力供给源,这已成为深刻的课题。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力供给系统等,作为与商用系统电连接的发电机构,使用如利用例如太阳能或风力等自然能源的发电源那样的、无法预测发电量的发电源,同时能够对负载持续稳定地供给电力。
解决课题所使用的技术手段
技术方案1所涉及的发明,一种电力供给系统,具备商用电力供给源及分散电源部,能够从所述商用电力供给源和所述分散电源部的一方或双方对负载供给电力,所述分散电源部具备:难以预测供给的电力值的变化的第一发电源;与所述商用电力供给源和所述第一发电源都不同的第二发电源;蓄电机构,能够对电力进行蓄电;第二发电源控制机构,在第一判定机构对判定电力值和所述第一发电源的供给电力值进行比较并判定为所述第一发电源的供给电力值比所述判定电力值小的情况下,使所述第二发电源发电,发电的量为该分散电源部应该输出的电力值即基准电力值和所述第一发电源的供给电力值的差分的电力;以及蓄电供给控制机构,在所述第一发电源及所述第二发电源的供给电力值比所述基准电力值小的情况下,使所述蓄电机构供给至少所述基准电力值和所述第一发电源及所述第二发电源的供给电力值的差分的电力值。
技术方案2所涉及的发明,如技术方案1所述的电力供给系统,所述商用电力供给源通过第一电力供给路径及与所述负载连接的共通路径对所述负载供给电力,在所述第一电力供给路径中存在能够将所述商用电力供给源解裂的商用电力切换机构,所述分散电源部通过第二电力供给路径及所述共通路径对所述负载供给电力,在所述共通路径上连接有第三发电源,该第三发电源将所述商用电力供给源或/及所述分散电源部作为基准电源发出电力,所述第三发电源如果没有所述基准电源则不发电,所述电力供给系统还具备第三发电源控制机构,在所述商用电力供给源被解裂的情况下,使所述第三发电源以所述分散电源部为基准电源经由与所述共通路径的连接点向所述负载供给电力。
技术方案3所涉及的发明,如技术方案2所述的电力供给系统,在所述分散电源部中,所述第一发电源、所述第二发电源及所述蓄电机构以直流耦合,在耦合的直流的电力值比所述基准电力值小的情况下,所述蓄电供给控制机构使所述蓄电机构供给电力,在耦合的直流的电力值比所述基准电力值大的情况下,所述蓄电供给控制机构使所述蓄电机构对电力进行蓄电,在所述第二电力供给路径中存在将所述分散电源部生成的直流变换为交流的逆变器(inverter),所述第三发电源使基准电源供给的电力增大,是以规定的输出来运用的电源。
技术方案4所涉及的发明,如技术方案2或3所述的电力供给系统,具备调整机构,调整所述商用电力供给源、所述分散电源部及所述第三发电源供给的电力,从而调整对所述负载供给的电力。
技术方案5所涉及的发明,一种电力供给系统中的电力供给控制方法,该电力供给系统具备商用电力供给源及分散电源部,能够从所述商用电力供给源或所述分散电源部的一方或双方对负载供给电力,所述分散电源部具备:难以预测供给的电力值的变化的第一发电源;与所述商用电力供给源和所述第一发电源都不同的第二发电源;蓄电机构,能够对电力进行蓄电;所述电力供给控制方法包括:第一判定步骤,所述分散电源部还具备的第一判定机构判定所述第一发电源的供给电力值是否比判定电力值小;第二发电源控制步骤,当所述第一判定机构判定为所述第一发电源的供给电力值比所述判定电力值小时,所述分散电源部还具备的第二发电源控制机构使所述第二发电源发电,发电的量为该分散电源部应该输出的电力值即基准电力值和所述第一发电源的供给电力值的差分的电力;蓄电供给控制步骤,在所述第一发电源及所述第二发电源的供给电力值比所述基准电力值小的情况下,所述分散电源部还具备的蓄电供给控制机构使所述蓄电机构供给至少所述基准电力值和所述第一发电源及所述第二发电源的供给电力值的差分的电力值。
技术方案6所涉及的发明,一种电力供给系统中的电力供给控制方法,该电力供给系统具备商用电力供给源及分散电源部,能够从所述商用电力供给源和所述分散电源部的一方或双方对负载供给电力,所述分散电源部具备:难以预测供给的电力值的变化的第一发电源;与所述商用电力供给源和所述第一发电源都不同的第二发电源;第二发电源控制机构,在所述第一发电源的供给电力值比判定电力值小的情况下,使所述第二发电源发电,发电的量为该分散电源部应该输出的电力值即基准电力值和所述第一发电源的供给电力值的差分的电力;蓄电机构,能够对电力进行蓄电;以及蓄电供给控制机构,在所述第一发电源及所述第二发电源的供给电力值比所述基准电力值小的情况下,使所述蓄电机构供给至少所述基准电力值和所述第一发电源及所述第二发电源的供给电力值的差分的电力值;所述商用电力供给源通过第一电力供给路径及与所述负载连接的共通路径对所述负载供给电力,在所述第一电力供给路径中存在能够将所述商用电力供给源解裂的商用电力切换机构,所述分散电源部通过第二电力供给路径及所述共通路径对所述负载供给电力,在所述共通路径上连接有将所述商用电力供给源或/及所述分散电源部作为基准电源而发出电力的第三发电源,所述电力供给控制方法包括第三发电源控制步骤,在所述商用电力供给源被解裂的情况下,所述电力供给系统所具备的第三发电源控制机构使所述第三发电源将所述分散电源部作为基准电源,经由与所述共通路径的连接点向所述负载供给电力。
技术方案7所涉及的发明,一种程序,使计算机执行技术方案5或6所述的电力供给控制方法。
技术方案8所涉及的发明,一种记录介质,是记录有技术方案7所述的程序的、计算机可读取的记录介质。
技术方案9所涉及的发明,一种电力供给系统中的电力供给控制装置,该电力供给系统具备商用电力供给源及分散电源部,能够从所述商用电力供给源和所述分散电源部的一方或双方对负载供给电力,所述分散电源部具备:难以预测供给的电力值的变化的第一发电源;与所述商用电力供给源和所述第一发电源都不同的第二发电源;蓄电机构,能够对电力进行蓄电;该电力供给控制装置具备:第二发电源控制机构,在第一判定机构对判定电力值和所述第一发电源的供给电力值进行比较并判定为所述第一发电源的供给电力值比所述判定电力值小的情况下,使所述第二发电源发出电力,发电的量为该分散电源部应该输出的电力值即基准电力值和所述第一发电源的供给电力值的差分的电力;以及蓄电供给控制机构,在所述第一发电源及所述第二发电源的供给电力值比所述基准电力值小的情况下,使所述蓄电机构供给至少所述基准电力值和所述第一发电源及所述第二发电源的供给电力值的差分的电力值。
技术方案10所涉及的发明,一种电力供给系统中的电力供给控制装置,该电力供给系统具备商用电力供给源及分散电源部,能够从所述商用电力供给源和所述分散电源部的一方或双方对负载供给电力,所述分散电源部具备:难以预测供给的电力值的变化的第一发电源;与所述商用电力供给源和所述第一发电源都不同的第二发电源;第二发电源控制机构,在所述第一发电源的供给电力值比判定电力值小的情况下,使所述第二发电源发电,发电的量为该分散电源部应该输出的电力值即基准电力值和所述第一发电源的供给电力值的差分的电力;蓄电机构,能够对电力进行蓄电;以及蓄电供给控制机构,在所述第一发电源及所述第二发电源的供给电力值比所述基准电力值小的情况下,使所述蓄电机构供给至少所述基准电力值和所述第一发电源及所述第二发电源的供给电力值的差分的电力值;所述商用电力供给源通过第一电力供给路径及与所述负载连接的共通路径对所述负载供给电力,在所述第一电力供给路径中存在能够将所述商用电力供给源解裂的商用电力切换机构,所述分散电源部通过第二电力供给路径及所述共通路径对所述负载供给电力,在所述共通路径上连接有将所述商用电力供给源或/及所述分散电源部作为基准电源而发出电力的第三发电源,所述第三发电源在检测到向所述商用电力供给源的逆流时停止发电,所述电力供给控制装置还具备第三发电源控制机构,所述商用电力供给源被解裂的情况下,使所述第三发电源将所述分散电源部作为基准电源,经由与所述共通路径的连接点向所述负载供给电力。
另外,第一发电源利用例如太阳能发电、风力发电等自然能源,是无法预测发电量的发电源。此外,第二发电源例如是输出可调整的发电机,作为电力供给系统,根据第一发电源的输出,为了进行总计(total)稳定的输出而能够调整输出。
此外,存在第一发电源的输出急剧变化、而第二发电源的响应速度无法追上的可能性。蓄电机构例如能够比第二发电机更迅速地响应,供给蓄电的电力。也可以是,由蓄电供给控制机构供给的蓄电机构的电力值直接输出与基准电力值相等的电力值,将第一发电源及第二发电源的供给电力蓄电到蓄电机构中。此外,也可以是,通过蓄电机构的供给电力来补充第一发电源或/及第二发电源的供给电力值,作为整体来供给基准电力值。
进而,商用电力供给源的解裂也可以不仅在例如商用电力供给源的停电等这样的商用电力供给源发生异常的情况下,还可以考虑检测机构检测到从分散电源部向商用电力供给源产生逆流及检测到电压上升的情况这样的、对商用电力供给源施加的影响来进行。这是因为,作为分散电源大量导入了太阳能发电等自然能源或燃料电池等的情况下,充分设想了为了保护商用电力供给源而解裂的情况。此外,也可以具备能够将蓄电机构解裂的蓄电机构切替机构,在检测机构检测到从蓄电机构向商用电力供给源的逆流时,进行蓄电机构的解裂。
进而,判定电力值也可以是和基准电力值相同的值。此外,也可以是比基准电力值高的值或低的值。例如,也可以是,设定为比基准电力值高的值,根据第一发电源的电力值的变动的大小来使判定电力值也变动,在第一发电源的电力值减少到比基准电力值小之前使第二发电源进行发电。此外,也可以是,设定为比基准电力值低的值,继续计测基准电力值与第一发电源的电力值的差分,根据该差分的电力来变更判定基准值,通过蓄电机构的残量来变更判定基准值。进而,即使第二发电源使用输出可调整的发电机,通常调整也存在一定的调整幅。判定电力值也可以考虑这样的第二发电源的调整幅来设定。
进而,作为判定电力值,也可以将用于使第二发电源起动的判定电力值(起动判定电力值)设定为不同于用于使第二发电源停止的判定电力值(停止判定电力值)的值。这样,在第一发电源供给的电力值剧烈地上下变动的情况下,能够抑制使第二发电源频繁地起动·停止带来的能源消耗。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申请的各技术方案所涉及的发明,作为与商用系统电连接的第一发电源,在使用由于利用太阳能发电、风力发电等自然能源而无法预测发电量的发电源的情况下,能够由第二发电源及蓄电机构供给基准电力值所不足的部分的电力。因此,能够提供一种能够供给稳定持续的电力的高品质电力供给发电系统,能够可靠地计划通常的负载峰值抑制等。此外,能够有效活用利用自然能源的所谓零排放的电源,容易对CO2的削减做出贡献。
在此,假设构成为仅由第二发电源补充第一发电源的情况下,从第二发电源开始发电到供给电力为止的延迟的期间,可能产生电力不足的情况。作为第一发电源使用利用自然能源的发电源的情况下,可以想到这种情况当然而且频繁地发生。但是,通过不需要重新发电的蓄电机构迅速供给电力,即使到第二发电源供给电力为止存在延迟,也能够对负载稳定地供给电力。而且,通过第二发电源发电,在蓄电机构中蓄电的电力用尽之前能够对负载持续稳定地供给电力。即,通过蓄电机构及第二发电源的并存,能够迅速且稳定地补充第一发电源的不稳定的电力供给。
反之,即使由于例如第一发电源的发电源过剩地发电而第一发电源及第二发电源供给的电力成为过剩的情况下,通过将多余的电力蓄电到蓄电机构中,能够对负载稳定地供给电力。因此,能够将第一发电源的不稳定的电力供给均衡化。
在商用系统的停电时,因为保护安全等理由禁止商用系统供给电力。根据本申请的技术方案2及6所涉及的发明,即使商用系统的停电时,在将商用系统解裂的基础上,能够从分散电源部对负载持续稳定地供给电力。
此外,根据本申请的技术方案2及6所涉及的发明,与分散电源部单独地具备第三发电源。例如,燃料电池等主要与商用电力供给源一起运转。这样,存在有在不存在商用电力供给源这样的其他电力供给源(本申请中称为“基准电源”。)的情况下无法运转的电力源。根据本申请的技术方案2及6所涉及的发明,通过将作为这样的电力源的第三发电源与共通路径连接,即使在商用电力供给源解裂而第三发电源的发电停止的情况下,也能够将分散电源部作为基准电源,进行再起动而继续发电。由此,能够对负载继续进行更加稳定的电力供给。
进而,根据本申请的技术方案3所涉及的发明,即使作为分散电源部及第三发电源使用以直流耦合的电源的情况下,也能够对负载供给交流电流。因此,即使在商用系统解裂的情况下,也能够持续稳定地对负载供给交流电流。
进而,根据本申请的技术方案4所涉及的发明,调整机构能够调整从多个电力供给源对负载供给的电力。因此,能够在考虑了蓄电机构的蓄电残量和各发电源的负担等的基础上,调整来自各电力供给源的电力供给量。由此,能够实现实用的能源管理系统(EMS:energy management system)。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申请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电力供给系统1的结构的框图。
图2是表示本申请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电力供给系统1的通常时的动作例的流程图。
图3是表示太阳能发电面板25的供给电力值的变动和由分散电源部5进行的电力供给的关系的一例的图表。
图4是表示在本申请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电力供给系统1中,商用电力供给源3的停电时的动作例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说明本申请发明的实施方式的一例。
【实施例】
图1是表示本申请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电力供给系统1的结构的概要的框图。
电力供给系统1具备:作为商用系统的商用电力供给源3(本申请技术方案的“商用电力供给源”的一例)和分散电源部5(本申请技术方案的“分散电源部”的一例),能够从商用电力供给源3和分散电源部5的一方或双方对负载11(本申请技术方案的“负载”的一例)供给电力。
商用电力供给源3通过图1中以(A)表示的从商用电力供给源3到连接点14的第一电力供给路径13及从连接点14到负载11的共通路径15对负载11供给电力。在第一电力供给路径13中存在开关17,作为能够将商用电力供给源3解裂的商用电力切换机构。并且,开关17也可以不仅在例如商用电力供给源3的停电等这样的商用电力供给源3发生异常的情况下,而且考虑通过省略了图示的检测机构检测到从分散电源部5向商用电力供给源3产生了逆流及电压上升的情况这样的、对商用电力供给源3施加的影响来进行动作。这是因为,作为分散电源部5而大量导入了太阳能发电等自然能源的情况下,充分设想了为了保护商用电力供给源而解裂的情况。
此外,分散电源部5通过图1中以(B)表示的从DC耦合31到连接点14的第二电力供给路径19及共通路径15对负载11供给电力。在第二电力供给路径19中存在能够将分散电源部5解裂的开关21。
电力供给系统1具备:燃料电池7(本申请技术方案的“第三发电源”的一例),将商用电力供给源3或/及分散电源部5作为基准电源发出电力;控制装置9(本申请技术方案的“第三发电源控制机构”的一例),对燃料电池7进行控制。
燃料电池一般是以一定输出来运用的电源。这是因为,若使输出变动,则用于调整排热量和氢气量等的要素变多,效率变差。此外,燃料电池或煤气机发电机等不允许逆流的发电机,在负载11所使用的电力较少的情况下需要限制发电电力,这一点也是导致运转效率变差的一个因素。燃料电池中主要与商用系统连系而供给电力的电池是主流,仅着眼于与商用电力供给源3的电力之间的关系,为了辅助商用电力供给源3,并联连接有太阳能发电面板25。
在本实施例中,燃料电池7经由开关22在连接点20处与共通路径15连接。燃料电池7将商用电力供给源3或/及分散电源部5作为基准电源进行发电,从而使供给的电力增大。燃料电池7在商用电力供给源3被解裂的情况下,将分散电源部5作为基准电源经由与共通路径15的连接点20对负载11供给电力。另外,电力供给系统1具备传感器23,监视燃料电池7所供给的电力向商用电力供给源3逆流,并通知给控制装置9。传感器23在比连接点20更靠近商用电力供给源3的连接点24与共通路径15连接。由传感器23检测到逆流时,为了防止单独运转,燃料电池将运转停止。因此,在本实施例中,燃料电池7不检测由售电等导致的向商用电力供给源3的逆流,所以不与第一电力供给路径13连接,而是与共通路径15连接。
分散电源部5具备:太阳能发电面板25(本申请技术方案的“第一发电源”的一例),利用太阳能来发电;电池27(本申请技术方案的“蓄电机构”的一例),至少对来自太阳能发电面板25的发电进行蓄电;输出可调整发电机29(本申请技术方案的“第二发电源”的一例),能够变更发电的电压及频率;DC耦合31,是来自分散电源部5所具备的多个电力供给源的电流所合流的连接点的集合;连接箱33,将来自多个太阳能发电面板25的电力供给路径汇总为1个路径;开关35,能够将太阳能发电面板25解裂;PV D/D转换器(converter)37,进行太阳能发电面板25的变压;开关39,能够将电池27解裂;电池D/D转换器41,进行电池27的变压;开关43,能够将输出可调整发电机29解裂;发电机A/D转换器45,进行输出可调整发电机29的变压;以及控制装置47,对输出可调整发电机29发出发电机输出指令。
在本实施例中,设太阳能发电面板25的输出为50kW,电池27的蓄电量为50kWh,输出可调整发电机29的输出为50kVA。另外,太阳能发电面板25、电池27及输出可调整发电机29也可以使用其他规格的装置。
DC耦合31将太阳能发电面板25、电池27和输出可调整发电机29作为直流来电连接。
太阳能发电面板25经由连接箱33、开关35和PV D/D转换器37与DC耦合31连接。PV D/D转换器37具有最大功率点跟踪(MPPT:maximumpower point tracking)功能,使太阳能发电面板25和与太阳能发电面板25连接的负载之间的阻抗始终整合而取出最大的输出。
电池27经由开关39及电池D/D转换器41与DC耦合31连接。电池D/D转换器41具有:作为对电池27的充电进行控制的蓄电控制机构的功能、作为对放电进行控制的蓄电供给控制机构的功能、及作为对电池27的电压进行控制的蓄电升降压机构的功能。能够将电池27解裂的开关39,在省略了图示的检测机构检测到来自电池27的放电压的异常上升这样的电池异常时,将电池27解裂。
输出可调整发电机29经由开关43及发电机A/D转换器45与DC耦合31连接。发电机A/D转换器45与PV D/D转换器37同样,具有使输出可调整发电机29的输出为最大的MPPT功能。在此,输出可调整发电机29发出交流电,但是通过发电机A/D转换器45的AC/DC转换器功能变换为直流,对DC耦合31供给直流。
此外,本实施例中的控制装置47(本申请技术方案的“第二发电源控制机构”)作为第二发电源控制机构,对输出可调整发电机29发出发电机输出指令。
由太阳能发电面板25、电池27及输出可调整发电机29对DC耦合供给的直流电流通过第二电力供给路径19及共通路径15向负载11供给。第二电力供给路径19将DC耦合31和共通路径15连接。在第二电力供给路径19上存在:电容49,将微细波型的信号即直流波动(ripple)部分均衡化;主逆变器51,在通常时供给来自分散电源部5的电力;独立(stand alone)逆变器53,在商用电力供给源3的停电时供给来自分散电源部5的电力;开关55及57,是静态开关,并且是高速开关。
在现行的法律制度下,贩卖从商用系统充电的电力是禁止的。因此,为了售电,可以想到使太阳能发电面板25与第一电力供给路径13直接连接的结构。但是,由于太阳能发电面板25的输出利用自然能源,所以供给的电力依存于自然环境,不可预测地变化。为了对负载11稳定地供给电力,需要解决太阳能发电面板25供给的电力无法预测这一问题。因此,在本实施例中,采用了分散电源部5具备太阳能发电面板25的结构。另外,在本实施例中,为了实现售电,例如将开关35构成为能够进行切换,以使太阳能发电面板25产生的电力经由转换器但不经由DC耦合31,直接向商用电力供给源3输出,从而能够不经由DC耦合31地售电。
另外,省略了图示的检测机构检测到从蓄电机构向商用电力供给源3的逆流且检测到逆流的电压的异常上升时,通过主逆变器51、独立逆变器53、开关55、开关57或开关21停止来自分散电源部5的电力供给。
在此,主逆变器51及独立逆变器53也可以一起作为本申请技术方案的“第一判定机构”进行动作。作为第一判定机构,判定太阳能发电面板25的供给电力值P1是否等于2个判定电力值P判1及P判2(P判1>P判2)的某一个。此外,也可以作为第二判定机构,判定太阳能发电面板25及输出可调整发电机29的供给电力值P1+P2是否低于规定的基准电力值P。进而,也可以作为第三判定机构,主逆变器51及独立逆变器53判定商用电力供给源3是否停电。
在通常时,分散电源部5的直流的电力通过连接有电容49的路径,通过主逆变器51变换为交流并经由开关55。在商用电力供给源3的停电时,开关55及57将电路切换,分散电源部5供给的直流的电力通过独立逆变器53变换为交流并经由开关57,通过第二电力供给路径向负载11供给。在此,主逆变器51通过相位控制对电力进行控制。相对于此,独立逆变器53通过电压控制对电力进行控制,从而能够将分散电源部5作为发电源7的基准电源。
此外,主逆变器51及独立逆变器53也一起作为本申请技术方案的“调整机构”的一例。作为调整机构,控制装置9及控制装置47协动,调整商用电力供给源3、输出可调整发电机29及燃料电池7对负载11供给的电力。在通常时,主逆变器51为了使分散电源部5稳定地供给基准电力值,根据太阳能发电面板25供给的电力,使控制装置47对电池27及输出可调整发电机29供给的电力进行控制。在商用电力供给源3的停电时,独立逆变器53为了供给负载需要的电力,根据太阳能发电面板25供给的电力和通常供给一定的电力的燃料电池7供给的电力,使控制装置47对控制电池27及输出可调整发电机29供给的电力进行控制。
以下,使用图2说明电力供给系统1的通常时的动作。图2是表示本申请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电力供给系统1的通常时的动作例的流程图。
首先,在步骤S1中,作为第一判定机构的主逆变器51或独立逆变器53判定太阳能发电面板25的供给电力值P1是否为使输出可调整发电机29停止的判定电力值P判1以上。判定为P1≥P判1时,在步骤S2中,主逆变器51或独立逆变器53使控制装置47将输出可调整发电机29停止并转移到步骤S5。
在步骤S1中,未判定为P1≥P判1时,在步骤S3中,作为第一判定机构的主逆变器51或独立逆变器53判定太阳能发电面板25的供给电力值P1是否为使输出可调整发电机29起动的判定电力值P判2以下。判定为P1≤P 2时,在步骤S4中,控制装置47对输出可调整发电机29发出发电机输出指令,进行发电。在步骤S3中,未判定为P1≤P判2时,不对输出可调整发电机29发出指令,转移到步骤S5。
在步骤S5中,作为第二判定机构的主逆变器51或独立逆变器53判定太阳能发电面板25及输出可调整发电机29的供给电力值P1+P2是否小于基准电力值P。判定为P1+P2<P时,在步骤S6中,主逆变器51或独立逆变器53令控制装置47使电池D/D转换器41开始来自电池27的放电并结束流程。在此,从电池27放电的电力值P电池放等于太阳能发电面板25及输出可调整发电机29的供给电力值不足基准电力值的电力P-(P1+P2)。在步骤S5中,如果未判定为P1+P2<P,则不从电池27供给电力,结束流程。
由于电池27中已经蓄电有从太阳能发电面板25或/及商用电力供给源3供给的电力,所以能够比输出可调整发电机29更早地供给基准电力值的不足部分。因此,尽管存在输出可调整发电机29供给电力为止的延迟(timelag),也能够对负载11稳定地供给电力。反之,例如由于太阳能发电面板25过剩地发电,太阳能发电面板25及输出可调整发电机29过剩地供给电力的情况下,通过将多余的电力蓄电在蓄电机构中,能够对负载11稳定地供给电力。而且,通过输出可调整发电机29发电,能够在蓄电在电池27中的电力用尽前对负载11稳定地供给电力。即,相对于太阳能发电面板25的不稳定的电力供给,对于较短的周期变动通过电池27实现稳定的电力供给,对于较长的周期变动通过输出可调整发电机29实现稳定的电力供给。
这样,即使在来自太阳能发电面板25的电力供给以无法预测的程度变动时,通过图2的步骤S1至步骤S6,电池27及输出可调整发电机29发挥作为电力供给源的各自的特长,调整与基准电力值的不足部分的电力并供给。结果,分散电源部5能够作为对于负载11的稳定的电力供给源发挥功能。
在此,使用图3详细说明输出可调整发电机29的运用。图3是表示太阳能发电面板25的供给电力值P1和输出可调整发电机29的起动及停止的关系的图。根据太阳能发电面板25的供给电力值的经时变化和判定电力值的关系,在图3(a)(b)中示出4种情况。在图3(a)(b)中,横轴表示时间,纵轴表示电力值。
用于判定输出可调整发电机29的起动和停止的判定电力值分为2个设置,其理由如下。太阳能发电面板25利用自然能源,所以供给电力值P1无法预测。当然,还可以想到P1的值变化而在基准电力值P或1个判定电力值P的附近微小地波动的情况。此外,频繁地使输出可调整发电机29起动·停止,本身也要消耗巨大的能源。因此,作为判定电力值设置P判1和P判2的2个。由此,即使P1的值微小地变化,也能够防止频繁地重复输出可调整发电机29的起动·停止。
首先,参照图3(a),考虑比P判1大的太阳能发电面板25的供给电力值P1减少而变得比P判2小,然后再次变得比P判1大的情况。到时刻T2为止的P1>P判2的时间内,输出可调整发电机29停止。在P1减少而成为P1=P判2的时刻T2,输出可调整发电机29起动。然后,在P1增大而再次成为P1=P 1的时刻T4,输出可调整发电机29停止。在情况1中,在较大地低于基准电力值P的时刻T3以后,输出可调整发电机29供给电力。电池27补充输出可调整发电机29起动为止的与基准电力值P的不足部分,并将超过基准电力值P的过剩供给部分蓄电。另一方面,例如如图3(b)那样,虽然比P判1大的太阳能发电面板25的供给电力值P1减少,但是不减少到P判2,然后再次成为比P判1大的情况下,通过来自电池27的放电来补充与基准电力值P的不足部分,不需要起动输出可调整发电机29。
如上所述,通过将判定电力值设定为2个,电池27及输出可调整发电机29补充太阳能发电面板25的无法预测的电力供给地的变动,同时能够抑制将输出可调整发电机29频繁地起动·停止带来的能源消耗。
在此,虽然输出可调整发电机29能够调整输出,但是通常作为输出能够调整的范围的下限,存在例如最大输出的30%程度这样的、最低供给电力值。因此,若以略低于基准电力值或判定电力值的程度起动输出可调整发电机29,则供给的电力可能大幅地过剩。在此,通过将输出可调整发电机29的最低供给电力值付近的值设为例如用于起动输出可调整发电机29的判定电力值P判2,能够防止供给电力的大幅的过剩。
接着,使用图3(c)例示分散电源部5稳定地供给基准电力值P的状况。图3(c)是表示太阳能发电面板25的供给电力值P1的变动和由分散电源部5进行的电力供给的关系的一例的图表。在图3(c)中,横轴表示时间,纵轴表示供给的电力。P是要求分散电源部5稳定地供给的基准电力值。P判1是使输出可调整发电机29停止的判定电力值。P判2是使输出可调整发电机起动的判定电力值。
在图3(c)中,在时刻t1以前,由于太阳能发电面板25的供给电力值P1低于P判1,所以输出可调整发电机29起动,输出可调整发电机29供给与P的不足部分的电力量S1(图3(c)中以网状的区域表示)。P1增大而在时刻t1达到P判1,在时刻t2达到P,在时刻t3达到P判2。从时刻t1到t3,与P的不足部分变得比输出可调整发电机29的最小输出小,产生由输出可调整发电机29的供给带来的剩余电力量S2。该剩余电力量S2蓄电到电池27中。
在时刻t3,由于P1达到P判1,所以输出可调整发电机29停止。之后,P1超过P判1后P1转为减少,但是到在时刻t8减少到P判2为止,输出可调整发电机29处于停止的状态。从时刻t2到t5为止及从时刻t6到t7为止的P1的超过P的剩余电力量S3蓄电到电池27中。从时刻t5到t6为止及从时刻t7到t8为止,电池27供给与P的不足部分的电力量S4
在时刻t8达到P判2之后,输出可调整发电机29起动,但是到输出可调整发电机29开始电力供给为止存在延迟,实际上从时刻t9开始电力供给。此外,电力供给开始之后,到输出可调整发电机29能够供给P和P1的差分为止也需要一定程度的时间。在此,从时刻t7到时刻t11为止的P1的不足P的电力量中的、由输出可调整发电机29供给的电力量S6(图3(c)中以斜线表示)无法及时供应的电力量S5,能够由电池27更迅速地进行电力供给。
在时刻t11之后,在时刻t12,若P1超过P判1后,输出可调整发电机29停止。从时刻t10到t12,输出可调整发电机29供给的剩余电力量S7蓄电到电池27中。
在时刻t12之后,P1供给比P高的电力,将剩余电力蓄电在电池27中,但是从时刻t13到t14为止的极短时间低于P,变得比P判2小。这时,如果主逆变器51或独立逆变器53不能检测到P1的值变小,则输出可调整发电机29不起动。从t13到t14之间的不足P的不足部分的电力量S8通过来自电池27的放电来供给。这样,检测的精度根据需要(例如根据需要短周期的对应,或需要长周期的对应)来设定。同样地,也可以即使主逆变器51或独立逆变器53检测到,如果到控制装置47将输出可调整发电机29起动为止P1变为比P判1大的值,则输出可调整发电机29停止起动。
接着,使用图4说明电力供给系统1的停电时的动作。图4是在本申请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电力供给系统1中,表示商用电力供给源3的停电时的动作例的流程图。
在步骤SS1中,作为判定机构的主逆变器51或独立逆变器53判定商用电力供给源3是否停电。在未判定为停电的情况下,结束流程。在判定为停电的情况下,在步骤SS2中,开关17将商用电力供给源3解裂,控制装置9使禁止了单独运转的燃料电池7停止。接着,在步骤SS3中,将分散电源部5作为基准电源,燃料电池7重新开始电力供给,结束流程。通过燃料电池7的再起动,能够使对负载11的电力的稳定供给更加容易。
另外,在实施例中,作为无法预测发电量的第一发电源的例,除了太阳能发电面板25以外,也可以是例如风力发电装置,还可以是将这些发电装置组合而成的装置。
此外,作为第三发电源,除了燃料电池7以外,只要是稳定地供给电力的分散电源,也可以使用他的发电机构的电源,当然也可以使用利用RDF(垃圾衍生燃料)的发电系统或再利用发电的废热的热电联供系统这样的发电系统。
进而,从实施例的步骤S1到S6,只要是从其他电力供给源补充来自太阳能发电面板25的电力供给即可,可以使来自电池27的放电比输出可调整发电机29的发电开始更早地开始,也可以同时开始发电。即,可以在步骤S1至S4之前进行步骤S5及S6。
进而,分散电源部5应该供给的电力即基准电力值P也可以是变动的值。本实施例所涉及的电力供给系统1只要能够对负载11稳定地供给电力即可,例如从商用系统供给电力的情况下,基准电力值P也可以是变动的值,而使从商用系统供给的电力和基准电力值P的和为一定。此外,在从商用系统供给电力的情况下,基准电力值P也可以是追从太阳能发电面板25的变动的电力供给值P1的值。
进而,判定电力值P判1及P判2都无需是固定值,也可以是变动的值。例如,也可以是,基准电力值P作为追从太阳能发电面板25的变动的电力供给值P1的值,决定2个判定电力值(例如基准电力值的±10%等)。通过这样使基准电力值P、判定电力值P判1及P判2追从太阳能发电面板25的电力供给值P1,能够运用不使输出可调整发电机29经常起动的系统。
进而,也可以是,在控制装置9使发电源7停止之前,作为高速开关的开关55及57从来自主逆变器51的电力供给切换至来自独立逆变器53的电力供给而将分散电源部5作为基准电源的情况下,不使发电源7停止地对负载11供给电力。
进而,也可以是,主逆变器51和独立逆变器53物理地构成为一体,分别在通常时及商用系统的停电时切换使用。
进而,也可以是,第一判定机构、第二判定机构及调整机构的各功能由主逆变器51及独立逆变器53以外的结构来承担。
进而,也可以是,控制装置9和控制装置47集合为一个控制装置。此外,控制装置47也可以兼做对于具有PV D/D转换器37、电池D/D转换器41或发电机A/D转换器45的电力供给机构的控制功能。
进而,也可以是,只要是在DC耦合31中补充太阳能发电面板25供给的电力,从输出可调整发电机29供给电力的结构即可,使用直流发电源来代替作为交流发电源的输出可调整发电机29。这时,不需要发电机A/D转换器45的AC/DC转换器功能。
进而,DC耦合31只要将来自分散电源部5所具备的作为多个电力供给源的太阳能发电面板25、电池27、输出可调整发电机29的电流以同一电压等级连接即可,连接点的数量和连接部位不作限定。
进而,也可以是,DC/AC逆变器的位置构成为将从例如太阳能发电面板25、电池27及输出可调整发电机29供给的电力变换为交流之后集合为1个地点。
进而,也可以通过直流对负载11供给电力。
【符号的説明】
1电力供给系统、3商用电力供给源、5分散电源部、7燃料电池、9控制装置、11负载、13第一电力供给路径、15共通路径、19第二电力供给路径、25太阳能发电面板、27电池、29输出可调整发电机、31DC耦合、47控制装置、51主逆变器、53独立逆变器
权利要求书(按照条约第19条的修改)
1.一种电力供给系统,具备商用电力供给源及分散电源部,能够从所述商用电力供给源和所述分散电源部的一方或双方对负载供给电力,该电力供给系统具备:
第三发电源,将所述商用电力供给源或/及所述分散电源部作为基准电源,使所述基准电源供给的电力增大,并发出电力;以及
第三发电源控制机构,对所述第三发电源进行控制;
所述商用电力供给源通过第一电力供给路径及与所述负载连接的共通路径对所述负载供给电力,
所述分散电源部通过第二电力供给路径及所述共通路径对所述负载供给电力,
在所述第一电力供给路径中存在能够将所述商用电力供给源解裂的商用电力切换机构,
所述第三发电源与所述共通路径连接,
所述分散电源部具备:
第一发电源,难以预测供给的电力值的变化;
第二发电源,与所述商用电力供给源和所述第一发电源都不同;
第二发电源控制机构,对所述第二发电源进行控制;
蓄电机构,能够对电力进行蓄电;以及
蓄电供给控制机构,对所述蓄电机构的蓄电及电力供给进行控制;
所述第三发电源控制机构使所述第三发电源以所述商用电力供给源或/及所述分散电源部为基准电源,并且在所述商用电力供给源被解裂的情况下,以所述分散电源部为所述基准电源,
所述第二发电源控制机构对所述第二发电源,根据所述第一发电源供给的电力值,控制是否供给电力。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力供给系统,
在所述分散电源部中,从所述第一发电源、所述第二发电源及所述蓄电机构供给的电力在DC耦合处以直流耦合,
在所述第二电力供给路径中存在将所述分散电源部生成的直流变换为交流的逆变器,
在所述DC耦合中的电力值比所述分散电源部应该输出的电力值即基准电力值小的情况下,所述蓄电供给控制机构使所述蓄电机构至少供给所述基准电力值和所述第一发电源及所述第二发电源的供给电力值的差分的电力值,
在所述DC耦合中的电力值比所述基准电力值大的情况下,所述蓄电供给控制机构使所述蓄电机构对电力进行蓄电。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力供给系统,
起动判定机构对所述第一发电源的供给电力值和用于使所述第二发电源起动的起动判定电力值进行比较并判定为所述第一发电源的供给电力值比所述起动判定电力值小的情况下,所述第二发电源控制机构使所述第二发电源发电,发电的量为所述基准电力值和所述第一发电源的供给电力值的差分的电力,
停止判定机构对所述第一发电源的供给电力值和用于使所述第二发电源停止的停止判定电力值进行比较并判定为所述第一发电源的供给电力值比所述停止判定电力值大的情况下,所述第二发电源控制机构使所述第二发电源停止,
所述起动判定电力值是比所述停止判定电力值小的值。
4.如权利要求1~3中任何一项所述的电力供给系统,
所述商用电力供给源具备调整机构,调整所述分散电源部及所述第三发电源供给的电力,从而调整对所述负载供给的电力。
5.一种电力供给系统中的电力供给控制方法,该电力供给系统具备商用电力供给源及分散电源部,能够从所述商用电力供给源和所述分散电源部的一方或双方对负载供给电力,
所述电力供给系统具备:
第三发电源,将所述商用电力供给源或/及所述分散电源部作为基准电源,使所述基准电源供给的电力增大,并发出电力;以及
第三发电源控制机构,对所述第三发电源进行控制;
所述商用电力供给源通过第一电力供给路径及与所述负载连接的共通路径对所述负载供给电力,
所述分散电源部通过第二电力供给路径及所述共通路径对所述负载供给电力,
在所述第一电力供给路径中存在能够将所述商用电力供给源解裂的商用电力切换机构,
所述第三发电源与所述共通路径连接,
所述分散电源部具备:
第一发电源,难以预测供给的电力值的变化;
第二发电源,与所述商用电力供给源和所述第一发电源都不同;
第二发电源控制机构,对所述第二发电源进行控制;
蓄电机构,能够对电力进行蓄电;以及
蓄电供给控制机构,对所述蓄电机构的蓄电及电力供给进行控制;
所述第三发电源控制机构使所述第三发电源以所述商用电力供给源或/及所述分散电源部为基准电源,并且在所述商用电力供给源被解裂的情况下,以所述分散电源部为所述基准电源,
所述电力供给控制方法具备第二发电源控制步骤,所述第二发电源控制机构对所述第二发电源,根据所述第一发电源供给的电力值,控制是否供给电力。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力供给控制方法,
在所述第二发电源控制步骤中,
起动判定机构对所述第一发电源的供给电力值和用于使所述第二发电源起动的起动判定电力值进行比较并判定为所述第一发电源的供给电力值比所述起动判定电力值小的情况下,所述第二发电源控制机构使所述第二发电源发电,发电的量为所述基准电力值和所述第一发电源的供给电力值的差分的电力,
停止判定机构对所述第一发电源的供给电力值和用于使所述第二发电源停止的停止判定电力值进行比较并判定为所述第一发电源的供给电力值比所述停止判定电力值大的情况下,所述第二发电源控制机构使所述第二发电源停止,
所述起动判定电力值是比所述停止判定电力值小的值。
7.一种程序,
用于使计算机执行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电力供给控制方法。
8.一种记录介质,
是记录有权利要求7所述的程序的、计算机可读取的记录介质。
9.一种电力供给系统中的电力供给控制装置,该电力供给系统具备商用电力供给源及分散电源部,能够从所述商用电力供给源和所述分散电源部的一方或双方对负载供给电力,所述电力供给控制装置具备:
第三发电源控制机构,对第三发电源进行控制,所述第三发电源将所述商用电力供给源或/及所述分散电源部作为基准电源,使所述基准电源供给的电力增大,并发出电力;
商用电力切换机构,能够将所述商用电力供给源解裂;
第二发电源控制机构,对第二发电源进行控制,所述第二发电源与所述商用电力供给源和难以预测供给的电力值的变化的所述第一发电源都不同;以及
蓄电供给控制机构,对能够对电力进行蓄电的蓄电机构的蓄电及电力供给进行控制;
所述商用电力供给源通过第一电力供给路径及与所述负载连接的共通路径对所述负载供给电力,
所述分散电源部通过第二电力供给路径及所述共通路径对所述负载供给电力,
所述商用电力切换机构与所述第一电力供给路径连接,
所述第三发电源与所述共通路径连接,
所述分散电源部具备所述第一发电源、所述第二发电源、及所述蓄电机构,
在所述商用电力供给源被解裂的情况下,
所述第三发电源控制机构使所述第三发电源以所述分散电源部为所述基准电源,
所述第二发电源控制机构对所述第二发电源,根据所述第一发电源供给的电力值,控制是否供给电力。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力供给控制装置,
起动判定机构对所述第一发电源的供给电力值和用于使所述第二发电源起动的起动判定电力值进行比较并判定为所述第一发电源的供给电力值比所述起动判定电力值小的情况下,所述第二发电源控制机构使所述第二发电源发电,发电的量为所述基准电力值和所述第一发电源的供给电力值的差分的电力,
停止判定机构对所述第一发电源的供给电力值和用于使所述第二发电源停止的停止判定电力值进行比较并判定为所述第一发电源的供给电力值比所述停止判定电力值大的情况下,所述第二发电源控制机构使所述第二发电源停止,
所述起动判定电力值是比所述停止判定电力值小的值。

Claims (10)

1.一种电力供给系统,具备商用电力供给源及分散电源部,能够从所述商用电力供给源和所述分散电源部的一方或双方对负载供给电力,
所述分散电源部具备:
第一发电源,难以预测供给的电力值的变化;
第二发电源,与所述商用电力供给源和所述第一发电源都不同;
蓄电机构,能够对电力进行蓄电;
第二发电源控制机构,在第一判定机构对判定电力值和所述第一发电源的供给电力值进行比较并判定为所述第一发电源的供给电力值比所述判定电力值小的情况下,使所述第二发电源发电,发电的量为该分散电源部应该输出的电力值即基准电力值和所述第一发电源的供给电力值的差分的电力;以及
蓄电供给控制机构,在所述第一发电源及所述第二发电源的供给电力值比所述基准电力值小的情况下,使所述蓄电机构供给至少所述基准电力值和所述第一发电源及所述第二发电源的供给电力值的差分的电力值。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力供给系统,
所述商用电力供给源通过第一电力供给路径及与所述负载连接的共通路径对所述负载供给电力,
在所述第一电力供给路径中存在能够将所述商用电力供给源解裂的商用电力切换机构,
所述分散电源部通过第二电力供给路径及所述共通路径对所述负载供给电力,
在所述共通路径上连接有第三发电源,该第三发电源将所述商用电力供给源或/及所述分散电源部作为基准电源发出电力,
所述第三发电源如果没有所述基准电源则不发电,
所述电力供给系统具备第三发电源控制机构,在所述商用电力供给源被解裂的情况下,使所述第三发电源以所述分散电源部为基准电源,经由与所述共通路径的连接点向所述负载供给电力。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力供给系统,
在所述分散电源部中,所述第一发电源、所述第二发电源及所述蓄电机构以直流耦合,
在耦合的直流的电力值比所述基准电力值小的情况下,所述蓄电供给控制机构使所述蓄电机构供给电力,在耦合的直流的电力值比所述基准电力值大的情况下,所述蓄电供给控制机构使所述蓄电机构对电力进行蓄电,
在所述第二电力供给路径中存在将所述分散电源部生成的直流变换为交流的逆变器,
所述第三发电源使基准电源供给的电力增大,是以规定的输出来运用的电源。
4.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电力供给系统,
具备调整机构,调整所述商用电力供给源、所述分散电源部及所述第三发电源供给的电力,从而调整对所述负载供给的电力。
5.一种电力供给系统中的电力供给控制方法,该电力供给系统具备商用电力供给源及分散电源部,能够从所述商用电力供给源或所述分散电源部的一方或双方对负载供给电力,
所述分散电源部具备:
难以预测供给的电力值的变化的第一发电源;
与所述商用电力供给源和所述第一发电源都不同的第二发电源;以及
蓄电机构,能够对电力进行蓄电;
所述电力供给系统中的电力供给控制方法包括:
第一判定步骤,所述分散电源部所具备的第一判定机构判定所述第一发电源的供给电力值是否比判定电力值小;
第二发电源控制步骤,当所述第一判定机构判定为所述第一发电源的供给电力值比所述判定电力值小时,所述分散电源部所还具备的第二发电源控制机构使所述第二发电源发电,发电的量为该分散电源部应该输出的电力值即基准电力值和所述第一发电源的供给电力值的差分的电力;以及
蓄电供给控制步骤,在所述第一发电源及所述第二发电源的供给电力值比所述基准电力值小的情况下,所述分散电源部所具备的蓄电供给控制机构使所述蓄电机构供给至少所述基准电力值和所述第一发电源及所述第二发电源的供给电力值的差分的电力值。
6.一种电力供给系统中的电力供给控制方法,该电力供给系统具备商用电力供给源及分散电源部,能够从所述商用电力供给源和所述分散电源部的一方或双方对负载供给电力,
所述分散电源部具备:
第一发电源,难以预测供给的电力值的变化;
第二发电源,与所述商用电力供给源和所述第一发电源都不同;
第二发电源控制机构,在所述第一发电源的供给电力值比判定电力值小的情况下,使所述第二发电源发电,发电的量为该分散电源部应该输出的电力值即基准电力值和所述第一发电源的供给电力值的差分的电力;
蓄电机构,能够对电力进行蓄电;以及
蓄电供给控制机构,在所述第一发电源及所述第二发电源的供给电力值比所述基准电力值小的情况下,使所述蓄电机构供给至少所述基准电力值和所述第一发电源及所述第二发电源的供给电力值的差分的电力值;
所述商用电力供给源通过第一电力供给路径及与所述负载连接的共通路径对所述负载供给电力,
在所述第一电力供给路径中存在能够将所述商用电力供给源解裂的商用电力切换机构,
所述分散电源部通过第二电力供给路径及所述共通路径对所述负载供给电力,
在所述共通路径上连接有将所述商用电力供给源或/及所述分散电源部作为基准电源而发出电力的第三发电源,
所述电力供给系统中的电力供给控制方法包括第三发电源控制步骤,在所述商用电力供给源被解裂的情况下,所述电力供给系统所具备的第三发电源控制机构使所述第三发电源将所述分散电源部作为基准电源,经由与所述共通路径的连接点向所述负载供给电力。
7.一种程序,
用于使计算机执行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电力供给控制方法。
8.一种记录介质,
是记录有权利要求7所述的程序的、计算机可读取的记录介质。
9.一种电力供给系统中的电力供给控制装置,该电力供给系统具备商用电力供给源及分散电源部,能够从所述商用电力供给源和所述分散电源部的一方或双方对负载供给电力,
所述分散电源部具备:
难以预测供给的电力值的变化的第一发电源;
与所述商用电力供给源和所述第一发电源都不同的第二发电源;以及
蓄电机构,能够对电力进行蓄电;
所述电力供给系统中的电力供给控制装置具备:
第二发电源控制机构,在第一判定机构对判定电力值和所述第一发电源的供给电力值进行比较并判定为所述第一发电源的供给电力值比所述判定电力值小的情况下,使所述第二发电源发出电力,发电的量为该分散电源部应该输出的电力值即基准电力值和所述第一发电源的供给电力值的差分的电力;以及
蓄电供给控制机构,在所述第一发电源及所述第二发电源的供给电力值比所述基准电力值小的情况下,使所述蓄电机构供给至少所述基准电力值和所述第一发电源及所述第二发电源的供给电力值的差分的电力值。
10.一种电力供给系统中的电力供给控制装置,该电力供给系统具备商用电力供给源及分散电源部,能够从所述商用电力供给源和所述分散电源部的一方或双方对负载供给电力,
所述分散电源部具备:
难以预测供给的电力值的变化的第一发电源;
与所述商用电力供给源和所述第一发电源都不同的第二发电源;
第二发电源控制机构,在所述第一发电源的供给电力值比判定电力值小的情况下,使所述第二发电源发电,发电的量为该分散电源部应该输出的电力值即基准电力值和所述第一发电源的供给电力值的差分的电力;
蓄电机构,能够对电力进行蓄电;以及
蓄电供给控制机构,在所述第一发电源及所述第二发电源的供给电力值比所述基准电力值小的情况下,使所述蓄电机构供给至少所述基准电力值和所述第一发电源及所述第二发电源的供给电力值的差分的电力值;
所述商用电力供给源通过第一电力供给路径及与所述负载连接的共通路径对所述负载供给电力,
在所述第一电力供给路径中存在能够将所述商用电力供给源解裂的商用电力切换机构,
所述分散电源部通过第二电力供给路径及所述共通路径对所述负载供给电力,
在所述共通路径上连接有将所述商用电力供给源或/及所述分散电源部作为基准电源而发出电力的第三发电源,
所述第三发电源在检测到向所述商用电力供给源的逆流时停止发电,
所述电力供给系统中的电力供给控制装置具备第三发电源控制机构,所述商用电力供给源被解裂的情况下,使所述第三发电源将所述分散电源部作为基准电源,经由与所述共通路径的连接点向所述负载供给电力。
CN201080026891.8A 2010-03-15 2010-03-15 电力供给系统、电力供给方法、程序、记录介质及电力供给控制装置 Active CN10247410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JP2010/054340 WO2011114422A1 (ja) 2010-03-15 2010-03-15 電力供給システム、電力供給方法、プログラム、記録媒体及び電力供給制御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474104A true CN102474104A (zh) 2012-05-23
CN102474104B CN102474104B (zh) 2014-11-05

Family

ID=4464855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80026891.8A Active CN102474104B (zh) 2010-03-15 2010-03-15 电力供给系统、电力供给方法、程序、记录介质及电力供给控制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5414082B2 (zh)
CN (1) CN102474104B (zh)
WO (1) WO2011114422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052081A (zh) * 2014-05-27 2014-09-17 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 一种用于海上气田平台的主电站及其使用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851276B2 (ja) * 2012-02-23 2016-02-03 大阪瓦斯株式会社 自立給電システム
JP5872353B2 (ja) * 2012-03-28 2016-03-01 京セラ株式会社 エネルギー管理システム及びエネルギー管理方法
CN102856952B (zh) * 2012-08-03 2015-06-17 北京奇迪惠民科技投资有限公司 一种生态住宅电能系统及供电控制方法
JP2014082867A (ja) * 2012-10-16 2014-05-08 Toshiba Corp 電源制御システム、制御装置及び制御方法
CN102983621B (zh) * 2012-10-26 2015-06-17 北京奇迪惠民科技投资有限公司 生态住宅电能系统及供电控制方法
WO2014080599A1 (ja) * 2012-11-26 2014-05-30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電力供給システム、電力変換装置、計測点切替装置
BR112015023958A2 (pt) * 2013-03-22 2017-07-18 Koninklijke Philips Nv dispositivo para acoplar fontes a uma carga, sistema, método para um dispositivo acoplar fontes a uma carga, produto de programa de computador e mídia
JP5726950B2 (ja) * 2013-05-29 2015-06-03 大和ハウス工業株式会社 電力供給システム
JP5852067B2 (ja) * 2013-08-28 2016-02-03 大和ハウス工業株式会社 電力供給システム
JP2016046839A (ja) * 2014-08-20 2016-04-04 アイシン精機株式会社 系統連系システム
JP6475945B2 (ja) * 2014-09-26 2019-02-27 京セラ株式会社 電力供給機器、電力供給方法、及び電力供給システム
CN106160176A (zh) * 2015-04-28 2016-11-23 台达电子企业管理(上海)有限公司 配电系统和电气系统
CN105186585A (zh) * 2015-11-10 2015-12-23 国家电网公司 一种多源智能微网在多模式下的能量协调系统
WO2018139603A1 (ja) * 2017-01-27 2018-08-02 京セラ株式会社 電源制御方法、電源制御装置及び電源制御システム
JP6945315B2 (ja) 2017-03-24 2021-10-06 三菱重工業株式会社 発電プラント及び発電プラントの運転方法
FR3080962B1 (fr) * 2018-05-04 2020-05-29 Electricite De France Procede de controle de micro-reseau
JP7241302B2 (ja) * 2019-04-26 2023-03-17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分散型電源システム、制御装置および制御方法
JP7386470B2 (ja) * 2019-04-26 2023-11-27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分散型電源システム、制御装置および制御方法
JP7096555B2 (ja) * 2020-06-08 2022-07-06 AURA-Green Energy株式会社 自然エネルギー余剰電力の利活用システム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2135979A (ja) * 2000-10-30 2002-05-10 Toshiba Corp 自立型ハイブリッド発電システム
JP2007143225A (ja) * 2005-11-15 2007-06-07 Osaka Gas Co Ltd 制御システム
JP2008278700A (ja) * 2007-05-02 2008-11-13 Ntt Facilities Inc 分散型発電装置及び電力品質維持制御方法
CN101309017A (zh) * 2008-07-11 2008-11-19 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 一种基于超级电容器蓄电池混合储能的风力发电、光伏发电互补供电系统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6274233A (ja) * 1993-03-24 1994-09-30 Sanyo Electric Co Ltd 電力システム
JPH1169893A (ja) * 1997-08-26 1999-03-09 Hitachi Eng & Services Co Ltd ハイブリッド発電システム
JP2002152976A (ja) * 2000-11-13 2002-05-24 Sharp Corp 分散電源電力供給システム
JP3726265B2 (ja) * 2002-12-25 2005-12-14 中国電力株式会社 直流連系による家庭用分散型電源装置及びその制御方法
JP4550914B2 (ja) * 2008-03-27 2010-09-22 日本電信電話株式会社 エネルギーシステム運転計画作成装置および方法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2135979A (ja) * 2000-10-30 2002-05-10 Toshiba Corp 自立型ハイブリッド発電システム
JP2007143225A (ja) * 2005-11-15 2007-06-07 Osaka Gas Co Ltd 制御システム
JP2008278700A (ja) * 2007-05-02 2008-11-13 Ntt Facilities Inc 分散型発電装置及び電力品質維持制御方法
CN101309017A (zh) * 2008-07-11 2008-11-19 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 一种基于超级电容器蓄电池混合储能的风力发电、光伏发电互补供电系统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052081A (zh) * 2014-05-27 2014-09-17 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 一种用于海上气田平台的主电站及其使用方法
CN104052081B (zh) * 2014-05-27 2016-03-16 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 一种用于海上气田平台的主电站及其使用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5414082B2 (ja) 2014-02-12
JPWO2011114422A1 (ja) 2013-06-27
WO2011114422A1 (ja) 2011-09-22
CN102474104B (zh) 2014-11-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474104B (zh) 电力供给系统、电力供给方法、程序、记录介质及电力供给控制装置
Tamalouzt et al. Performances analysis of WT-DFIG with PV and fuel cell hybrid power sources system associated with hydrogen storage hybrid energy system
Shahnia et al. Operation and control of a hybrid microgrid containing unbalanced and nonlinear loads
CN102593956B (zh) 储能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Babaiahgari et al. Coordinated control and dynamic optimization in DC microgrid systems
Wandhare et al. Reconfigurable hierarchical control of a microgrid developed with PV, wind, micro-hydro, fuel cell and ultra-capacitor
KR101704472B1 (ko) 교류공통모선형 하이브리드 전원 시스템 및 그 제어방법
WO2016117236A1 (ja) 発電システム、発電制御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Singh et al. Power quality issues related to distributed energy source integration to utility grids
CN102496961A (zh) 一种基于直流母线的风电独立电网系统
Jiang et al. Power management strategy for microgrid with energy storage system
CN202405799U (zh) 一种基于直流母线的风电独立电网系统
EP2467917B1 (en) Electrical energy distribution system with ride-through capability
Wang et al. The design of battery energy storage system in a unified power-flow control scheme
CN106972533A (zh) 一种海岛微电网黑启动的系统及方法
Pozo et al. Battery energy storage system for a hybrid generation system grid connected using fuzzy controllers
Ibrahim et al. Hybrid energy storage systems
Anwar et al. Supercapacitor energy storage for low-voltage ride through in a 13.8 KV AC system
Jayalakshmi Study of hybrid photovoltaic/fuel cell system for stand-alone applications
Daud et al. A novel coordinated control strategy considering power smoothing for a hybrid photovoltaic/battery energy storage system
ThuraiRaaj et al. Applying three port converter with dual battery storage system for hybrid power generation
JP2003092831A (ja) 電力供給システムおよびその運転方法
Leite et al. Analysis of the operation of a microgrid with renewable distributed generation
Hiray et al. Controller design for supercapacitor as energy storage in medium voltage AC system
Choi et al. Control design of coordinated droop control for hybrid AC/DC microgrid considering distributed generation characteristic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