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467900A - 输入装置 - Google Patents

输入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467900A
CN102467900A CN201110343254XA CN201110343254A CN102467900A CN 102467900 A CN102467900 A CN 102467900A CN 201110343254X A CN201110343254X A CN 201110343254XA CN 201110343254 A CN201110343254 A CN 201110343254A CN 102467900 A CN102467900 A CN 10246790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perating portion
mentioned
acceleration
angular velocity
judegment par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10343254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467900B (zh
Inventor
山内劳雄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asio Compute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asio Compute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asio Computer Co Ltd filed Critical Casio Computer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246790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46790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46790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46790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10MUSICAL INSTRUMENTS; ACOUSTICS
    • G10HELECTROPHONIC MUSICAL INSTRUMENTS; INSTRUMENTS IN WHICH THE TONES ARE GENERATED BY ELECTROMECHANICAL MEANS OR ELECTRONIC GENERATORS, OR IN WHICH THE TONES ARE SYNTHESISED FROM A DATA STORE
    • G10H1/00Details of electrophonic musical instruments
    • G10H1/0008Associated control or indicating means
    • GPHYSICS
    • G10MUSICAL INSTRUMENTS; ACOUSTICS
    • G10HELECTROPHONIC MUSICAL INSTRUMENTS; INSTRUMENTS IN WHICH THE TONES ARE GENERATED BY ELECTROMECHANICAL MEANS OR ELECTRONIC GENERATORS, OR IN WHICH THE TONES ARE SYNTHESISED FROM A DATA STORE
    • G10H2220/00Input/output interfacing specifically adapted for electrophonic musical tools or instruments
    • G10H2220/155User input interfaces for electrophonic musical instruments
    • G10H2220/185Stick input, e.g. drumsticks with position or contact sensors
    • GPHYSICS
    • G10MUSICAL INSTRUMENTS; ACOUSTICS
    • G10HELECTROPHONIC MUSICAL INSTRUMENTS; INSTRUMENTS IN WHICH THE TONES ARE GENERATED BY ELECTROMECHANICAL MEANS OR ELECTRONIC GENERATORS, OR IN WHICH THE TONES ARE SYNTHESISED FROM A DATA STORE
    • G10H2220/00Input/output interfacing specifically adapted for electrophonic musical tools or instruments
    • G10H2220/155User input interfaces for electrophonic musical instruments
    • G10H2220/201User input interfaces for electrophonic musical instruments for movement interpretation, i.e. capturing and recognizing a gesture or a specific kind of movement, e.g. to control a musical instrument
    • GPHYSICS
    • G10MUSICAL INSTRUMENTS; ACOUSTICS
    • G10HELECTROPHONIC MUSICAL INSTRUMENTS; INSTRUMENTS IN WHICH THE TONES ARE GENERATED BY ELECTROMECHANICAL MEANS OR ELECTRONIC GENERATORS, OR IN WHICH THE TONES ARE SYNTHESISED FROM A DATA STORE
    • G10H2220/00Input/output interfacing specifically adapted for electrophonic musical tools or instruments
    • G10H2220/155User input interfaces for electrophonic musical instruments
    • G10H2220/391Angle sensing for musical purposes, using data from a gyroscope, gyrometer or other angular velocity or angular movement sensing device
    • GPHYSICS
    • G10MUSICAL INSTRUMENTS; ACOUSTICS
    • G10HELECTROPHONIC MUSICAL INSTRUMENTS; INSTRUMENTS IN WHICH THE TONES ARE GENERATED BY ELECTROMECHANICAL MEANS OR ELECTRONIC GENERATORS, OR IN WHICH THE TONES ARE SYNTHESISED FROM A DATA STORE
    • G10H2220/00Input/output interfacing specifically adapted for electrophonic musical tools or instruments
    • G10H2220/155User input interfaces for electrophonic musical instruments
    • G10H2220/395Acceleration sensing or accelerometer use, e.g. 3D movement computation by integration of accelerometer data, angle sensing with respect to the vertical, i.e. gravity sensing.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coustics & Sound (AREA)
  • Multimedia (AREA)
  • Electrophonic Musical Instruments (AREA)
  • User Interface Of Digital Computer (AREA)

Abstract

输入装置包括:第一动作检测部,设置在第一操作部中,检测与该第一操作部的动作对应的加速度和角速度;第二动作检测部,设置在第二操作部中,检测与该第二操作部的动作对应的加速度和角速度;判别部,根据由上述第一动作检测部和上述第二动作检测部分别检测的加速度和角速度,判别第一操作部和第二操作部是否是被保持在一起的状态;检测部,在通过上述判别部判别出上述第一操作部和第二操作部是被保持在一起的状态时,根据上述第一动作检测部和第二动作检测部分别检测的加速度和角速度,检测变更动作;变更部,与上述检测部检测出的变更动作对应地,变更预定的参数。

Description

输入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例如适合于在电子打击乐器中使用的输入装置和记录程序的记录介质。
背景技术
以前,已知检测动作,产生操作输入的输入装置。例如,在日本特开平06-75571号公报中,公开了在鼓棒中设置有检测角加速度的压电陀螺仪传感器。公开了以下的技术:当用户拿着该鼓棒向下挥动、或向右挥动时,通过检测出该动作的传感器输出(角加速度)的向下/向右的各成分,指定小鼓音/铙音,并根据传感器输出电平指定音量。
但是,在上述日本特开平06-75571号公报所公开的技术中,只是作为指定应该产生的乐音、音量的操作输入,产生检测出操作部的动作的传感器输出和该传感器输出电平。因此,无法对应于与挥动鼓棒的演奏动作不同的动作,产生例如对指定乐音产生形式的参数设定进行变更的设定变更模式等其他动作模式的操作输入。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通过与演奏动作不同的动作产生其他动作模式的操作输入的输入装置和记录了程序的记录介质。
本发明的方式之一是一种输入装置,其包括:第一动作检测部,设置在第一操作部,检测与该第一操作部的动作对应的加速度和角速度;第二动作检测部,设置在第二操作部,检测与该第二操作部的动作对应的加速度和角速度;判别部,根据上述第一动作检测部和第二动作检测部分别检测的加速度和角速度,判别上述第一操作部和第二操作部是否是被保持在一起的状态;检测部,在通过上述判别部判别出上述第一操作部和第二操作部是被保持在一起的状态时,根据上述第一动作检测部和第二动作检测部分别检测的加速度和角速度,检测变更动作;变更部,与上述检测部检测出的变更动作对应地,变更预定的参数。
并且,本发明的方式之一是一种记录介质,记录了使计算机执行以下步骤的程序:第一动作检测步骤,检测与第一操作部的动作对应的加速度和角速度;第二动作检测步骤,检测与第二操作部的动作对应的加速度和角速度;判别步骤,根据通过上述第一动作检测步骤和上述第二动作检测步骤分别检测的加速度和角速度,判别上述第一操作部和第二操作部是否是被保持在一起的状态;检测步骤,在通过上述判别步骤判别出上述第一操作部和第二操作部是被保持在一起的状态时,根据通过上述第一动作检测步骤和第二动作检测步骤分别检测的加速度和角速度,检测变更动作;变更步骤,与通过上述检测步骤检测出的变更动作对应地,变更规定的参数。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电子打击乐器100的整体结构的框图。
图2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操作部20的结构的框图。
图3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操作部20所执行的操作部处理的动作的流程图。
图4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主体部10所执行的主体处理的动作的流程图。
图5是表示操作部20-1、20-2的一体化的一个例子的图。
图6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的主体处理的动作的流程图。
图7是表示用欧拉角表示的姿势差(α、β、γ)的图。
图8是表示一体化的壳体1、2的24种姿势差(左手系统)的图,是在两个壳体中使(α、β、γ)为90度时的24种姿势差(左手系统)。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考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第一实施方式]
A.结构
图1是表示具备第一实施方式的输入装置的电子打击乐器100的整体结构的框图。该图所示的电子打击乐器100大致分为主体部10和用户的左右手分别握住的操作部20-1、20-2(第一操作部、第二操作部)。操作部20-1、20-2例如是杆状。以下,分为主体部10的结构、操作部20的结构进行说明。
(1)主体部10的结构
主体部10包括CPU11(判别部、检测部、变更部、姿势差取得部、音符开动作检测部)、ROM12、RAM13、操作开关14、显示部15、通信部16、音源部17和音响系统18。CPU11通过执行后述的主体处理(参考图4),由此在进行了挥动操作部20的敲鼓动作(演奏动作)时指示打击乐器音的发音。另一方面,实现输入装置的以下功能:在与演奏动作不同的动作,即如图5所示的一个例子那样,将操作部20-1、20-2保持在一起而一体化时,产生其他动作模式(后述的设定变更模式)的操作输入。
在ROM12中,存储装载到CPU11的各种程序数据、控制数据等。各种程序包含后述的主体处理(参考图4)。RAM13具备工作区和数据区。在RAM13的工作区中,临时存储在CPU11的处理中使用的各种寄存器标志数据。在RAM13的数据区中,存储经由后述的通信部16接收并解调后的操作部20-1、20-2的加速度数据/角速度数据。另外,向存储在RAM13的数据区中的加速度数据/角速度数据附加用于识别与操作部20-1、20-2的哪一个对应的识别数据。
操作开关14具备主体部10的进行电源接通/关断的电源开关、指示演奏的开始/结束的演奏开关等,产生与开关操作对应的事件。由CPU11取得操作开关14所产生的事件。显示部15对应于从CPU11提供的显示控制信号,对主体部10的动作状态、设定状态进行画面显示。
通信部16在CPU11的控制下,接收从操作部20-1、20-2无线发送的加速度数据/角速度数据(所包含的识别数据)并进行解调,存储到RAM13的规定区域中。音源部17以公知的波形存储器读出方式构成,依照从CPU11提供的音符开事件,再生由用户指定了音色的音乐(打击乐器音)的波形数据。音响系统18在把从音源17输出的打击乐器音的波形数据变换为模拟信号形式后,在去除不必要的噪声,实施了电平放大后,从扬声器发音。
(2)操作部20的结构
接着,参考图2,说明操作部20-1、20-2的结构。操作部20-1、20-2如图2所示那样,在操作部20的内部具备结构要素20a~20f。CPU20a执行后述的操作部处理(参考图3)。在操作部处理中,当对演奏开关进行接通操作时,则将对惯性传感器部20d(第一动作检测部、第二动作检测部)的输出进行采样而得到的加速度数据/角速度数据存储到RAM20c中,并且读出存储在RAM20c中的加速度数据/角速度数据,从通信部20e无线发送到主体部10一侧。
在ROM20b中,存储装载到CPU20a的各种程序数据、控制数据等。各种程序包含后述的操作部处理(参考图3)。RAM20c具备工作区和数据区。在RAM20c的工作区中,临时存储在CPU20a的处理中使用的各种寄存器标志数据。在RAM20c的数据区中,临时存储从惯性传感器部20d输出的加速度数据/角速度数据。
惯性传感器部20d具备:例如以静电电容型构成的检测正交三轴分量的加速度的加速度传感器;以压电陀螺仪型构成的检测正交三轴分量的角速度的角速度传感器;分别对加速度传感器和角速度传感器的各输出进行A/D变换,产生加速度数据/角速度数据的A/D变换部。通信部20e按照预定的方式对存储在RAM20c的数据区中的加速度数据/角速度数据进行调制,无线发送到主体部10一侧。另外,对无线发送的加速度数据/角速度数据附加用于识别是操作部20-1、20-2的哪一个产生的数据的识别数据。操作开关20f具备进行电源接通/关断的电源开关、指示演奏的开始/结束的演奏开关等,产生与开关操作对应的事件。由CPU20c取得操作开关20f所产生的事件。
B.动作
接着,参考图3~图8,说明上述结构的电子打击乐器100的动作。以下,作为电子打击乐器100的动作,说明操作部20一侧的CPU20a执行的操作部处理的动作、主体部10一侧的CPU11执行的主体处理的动作。
(1)操作部处理的动作
如果通过电源开关的操作,操作部20接通电源,则CPU20a执行图3所示的操作部处理,前进到步骤SA1,在将演奏开关设置为表示演奏开始的开启状态之前进行待机。然后,党用户将演奏开关设置为开启状态,则步骤SA1的判断结果成为“是”,前进到步骤SA2,把对惯性传感器部20d的加速度传感器输出进行A/D变换所得到的加速度数据存储到RAM20c。
接着,在步骤SA3中,把对惯性传感器部20d的角速度传感器输出进行A/D变换所得的角速度数据存储到RAM20c中。接着,在步骤SA4中,向从RAM20c读出的加速度数据/角速度数据附加用于识别是操作部20-1、20-2的哪一个产生的数据的识别数据,并从通信部20e无线发送到主体部10一侧。以后,直到演奏开关被设置为表示演奏的结束的关闭状态为止,重复进行上述步骤SA1~SA4,产生与用户的操作部的操作对应地变化的加速度数据/角速度数据并进行无线发送。
(2)主体处理的动作
当通过电源开关操作,主体部10接通电源时,则CPU11执行图4所示的主体处理,前进到步骤SB1,接收并解调分别从操作部20-1、20-2无线发送的加速度数据/角速度数据(所包含的识别数据),存储到RAM13的预定区域中。
接着,在步骤SB2中,根据取得的加速度数据/角速度数据,判断是否如图5所图示的一个例子那样,操作部20-1、20-2被保持在一起而一体化的状态。具体地说,判断是否从当前到过去的预定采样次数的加速度数据/角速度数据连续满足一体化条件。在此所述的一体化条件由下述a~f项所记载的判别条件构成。
a.两个操作部20-1、20-2的各自长度方向的加速度是否连续一致(第一判别部)。
b.对长度方向以外的2个轴的加速度进行合成后的大小是否连续一致(第二判别部)。
c.对长度方向以外的2个轴的加速度进行合成后的加速度矢量的方向的经时变化是否连续一致(第三判别部)。
d.以两个操作部20-1、20-2的各自长度方向为轴的旋转的角速度是否连续一致(第四判别部)。
e.对分别以长度方向以外的2个轴作为轴的旋转的角速度进行合成后的大小是否连续一致(第五判别部)。
f.对分别以长度方向以外的2个轴作为轴的旋转的角速度进行合成后的角速度矢量的方向的经时变化是否连续一致(第六判别部)。
在不满足由上述a~f项所记载的判别条件构成的一体化条件的情况下,即,如果为用户分别握住操作部20-1、20-2而没有保持在一起的状态,则上述步骤SB2的判断结果为“否”,处理前进到步骤SB3。在步骤SB3中,根据两个操作部20-1、20-2所产生的加速度数据,检测是否进行了用户通过两手握住的操作部20-1、20-2敲鼓那样的挥动的演奏动作。如果没有检测出演奏动作,则判断结果为“否”,处理返回到上述步骤SB1。
另一方面,如果进行了用户通过两手握住的操作部20-1、20-2敲鼓那样的挥动的演奏动作,则上述步骤SB3的判别结果为“是”,前进到步骤SB4,执行根据取得的加速度数据指示发音的音符开处理。
在音符开处理中,判断上次取得的加速度数据的极性与本次取得的加速度数据的极性是否从正变化为负、即是否是在将操作部20向下挥动后再向上方返回的音符开动作,如果进行了音符开动作,则产生音符开事件,供给到音源部17。然后,前进到步骤SB5,根据演奏开关操作,判别是否指示了演奏结束。如果没有指示演奏结束,则判断结果为“否”,处理返回到上述步骤SB1。
与此相对,当是操作部20-1、20-2被保持在一起而一体化的状态,则满足由上述a~f项所记载的判别条件构成的一体化条件,上述步骤SB2的判断结果为“是”,前进到步骤SB6。在步骤SB6中,根据被保持在一起而一体化的操作部20-1、20-2所产生的加速度数据/角速度数据,判别是否检测出与预定的多种设定变更动作中的某一个对应的设定变更动作。
具体地说,作为设定变更动作预先设定了使保持在一起而一体化的操作部20-1、20-2例如向上下、左右或者前后的方向移动,或者描绘出○、△或者□的动作,根据操作部20-1、20-2所产生的加速度数据/角速度数据,检测是否具有相应的设定变更动作。如果没有检测出相应的设定变更动作,则上述步骤SB6的判断结果为“否”,处理返回上述步骤SB1,但如果检测出相应的设定变更动作,则上述步骤SB6的判断结果为“是”,前进到步骤SB7。
然后,在步骤SB7中,对与检测出的设定变更动作对应的内容的参数进行设定变更。例如,作为设定变更动作,定义了用保持在一起而一体化的操作部20-1、20-2描绘○的动作。然后,在使对音色编号进行增值的内容与定义的设定变更动作相对应时,当进行了用保持在一起而一体化的操作部20-1、20-2描绘○的设定变更动作时,使指定产生乐音(打击乐音)的音色的音色编号增值,由此进行音色参数的设定变更。这样,当与设定变更动作对应的参数设定变更完成时,前进到步骤SB5。然后,在步骤SB5中,当通过演奏开关操作指示了演奏结束,则判断结果为“是”,结束本处理。
这样,在第一实施方式中,操作部20-1、20-2分别产生与用户的操作对应地变化的加速度数据/角速度数据并进行无线发送,主体部10一侧对其进行接收。在主体部10中,判断从当前到过去的预定采样次数的加速度数据/角速度数据是否连续满足一体化条件,即是否是操作部20-1、20-2被保持在一起而一体化的状态。如果判别出是一体化的状态,则根据被保持在一起而一体化的操作部20-1、20-2所产生的加速度数据/角速度数据,检测与预定的多种设定变更动作中的某一个对应的设定变更动作,执行与检测出的设定变更动作对应的参数设定变更。因此,能够通过与演奏动作不同的动作产生其他动作模式的操作输入。
另外,在上述第一实施方式中,没有考虑将操作部20-1、20-2保持在一起而一体化时的操作部的方向,但也可以设为判断是否为将相互逆向的操作部20-1、20-2保持在一起而一体化的状态的形式。此时,在上述步骤SB2中判断的一体化条件由下述的g~l项所记载的判别条件构成。
g.一方操作部20的长度方向的加速度是否与另一方操作部20的长度方向的加速度乘以“-1”后的结果连续一致(第七判别部)。
h.将长度方向以外的2个轴的加速度进行合成后的大小是否连续一致(第八判别部)。
i.将一方操作部20的长度方向以外的2个轴的加速度进行合成后的加速度矢量的方向的经时变化是否与将另一方操作部20的长度方向以外的2个轴的加速度进行合成后的加速度矢量乘以“-1”后的结果的方向的经时变化连续一致(第九判别部)。
j.以一方操作部20的长度方向为轴的旋转的角速度是否与以另一方操作部20的长度方向为轴的旋转的角速度乘以“-1”后的结果连续一致(第十判别部)。
k.将分别以长度方向以外的2个轴作为轴的旋转的角速度进行合成后的大小是否连续一致(第十一判别部)。
l.将分别以一方操作部20的长度方向以外的2个轴作为轴的旋转的角速度进行合成后的角速度矢量的方向的经时变化是否与将分别以另一方操作部20的长度方向以外的2个轴作为轴的旋转的角速度进行合成后的角速度矢量乘以“-1”后的结果的方向的经时变化连续一致(第十二判别部)。
然后,在满足由上述g~l项所记载的判别条件构成的一体化条件,判别出是操作部20-1、20-2相互逆向地被保持在一起而一体化的状态时,根据操作部20-1、20-2所产生的加速度数据/角速度数据,检测与预定的多种设定变更动作中的某一个对应的设定变更动作。然后,执行与检测出的设定变更动作对应的参数设定变更,因此,能够通过与演奏动作不同的动作,产生其他动作模式的操作输入。
另外,在上述第一实施方式中,在将操作部20-1、20-2保持在一起时,当把两个操作部的加速度传感器配置在分别分离的位置上时,由于保持在一起运动时的运动内的旋转分量,离心力会分别不同地产生作用。这样,即使保持在一起,在两个操作部20-1、20-2中分别测量的加速度也有可能不一致。因此,可以在操作部中央设置加速度传感器,以便在将操作部同向地保持在一起的情况、或者相互逆向地保持在一起的情况下,都成为接近的位置。另外,还可以在保持在一起时,引起用户的注意,使配置在操作部上的加速度传感器彼此不离开。
并且,作为在将操作部彼此保持在一起时使两个加速度传感器不离开的方法,也可以采用以下的构造。例如,在双方操作部的两端附近分别设置合适强度的永磁体和强磁体的金属。于是,即使用户随便地将操作部同向或相互逆向地保持在一起,设置在一方操作部的端部的永磁体会与设置在另一方的操作部的端部的强磁体的金属磁接合。
另外,还可以如下那样表示判别是否是一体化的状态。在无法保证操作部彼此被保持在一起时的两个加速度传感器的接近度时,在构成上述一体化条件的a~f项所记载的判别条件中,首先针对d~f项所记载的判别条件进行检查。然后,(i)如果成为加速度比较大,由于离心力而不满足a~c项所记载的判别条件的状态,则省略该a~c项所记载的判别条件的检查。另一方面,(ii)如果是角速度比较小的状态,则执行基于a~c项所记载的判别条件的检查,判别是否是将操作部彼此保持在一起而一体化的状态。但是,在这样的一体化判别形式下,与使用a~f项所记载的全部判别条件进行检查的情况相比,判断精度必然降低。
另外,在上述的第一实施方式中,使用了具备加速度传感器和角速度传感器的惯性传感器20d,但并不限于此,也可以省略加速度传感器和角速度传感器中的任意一方来应对。并且,当然也可以是增加3轴磁传感器来判别将操作部彼此保持在一起而一体化的状态的形式。
[第二实施方式]
接着,参考图6~图8,说明第二实施方式的主体处理的动作。另外,在第二实施方式中,代替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的操作部20-1、20-2,而如图7所示那样,操作部20-1、20-2由长方体形状的壳体1、壳体2构成。壳体1、壳体2分别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的操作部20-1、20-2一样,向主体部10无线发送加速度数据/角速度数据。
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一样,当通过电源开关操作,主体部10接通电源时,CPU11执行图6所示的主体处理,前进到步骤SC1,接收并解调从壳体1、壳体2分别无线发送的加速度数据/角速度数据(所包含的识别数据),存储在RAM13的预定区域中。
接着,在步骤SC2中,根据取得的加速度数据/角速度数据,判别壳体1与壳体2是否是接触而一体化的状态。具体地说,判断从当前到过去的预定采样次数的加速度数据/角速度数据是否连续满足一体化条件。在此所述的一体化条件由下述m~p项所记载的判别条件构成。
m.将两个壳体1、2的3个轴的加速度进行合成后的合成加速度矢量的大小是否连续一致(第十三判别部)。
n.上述合成加速度矢量的方向的经时变化是否连续一致(第十四判别部)。
o.将两个壳体1、2的3个轴的角速度进行合成后的合成角速度矢量的大小是否连续一致(第十五判别部)。
p.上述合成角速度矢量的方向的经时变化是否连续一致(第十六判别部)。
在不满足由上述m~p项所记载的判别条件构成的一体化条件的情况下,即如果是壳体1和壳体2不接触各自运动的状态,上述步骤SC2的判断结果为“否”,处理前进到步骤SC3。在步骤SC3中,判别根据与用户的动作相对应壳体1和壳体2分别产生的加速度数据/角速度数据,是否检测出与预定的多种姿势中的某一个对应的姿势。如果没有检测出相应的姿势,则判断结果为“否”,处理返回到上述步骤SC1。另外,在此所述的姿势是指握着壳体1、2的用户的姿势。
另一方面,在根据与用户的动作相对应壳体1和壳体2分别产生的加速度数据/角速度数据,检测出相应的姿势的情况下,上述步骤SC3的判断结果为“是”,前进到步骤SC4,产生与检测出的姿势对应的事件。由此,例如如果产生的事件是控制变换,则向音源部17指示音量控制。然后,前进到步骤SC5,判断是否通过演奏开关操作指示了演奏结束,如果没有指示演奏结束,则判断结果为“否”,处理返回到上述步骤SC1。
与此相对,当判断出满足由上述m~p项所记载的判别条件构成的一体化条件,成为壳体1和壳体2接触而一体化的状态时,上述步骤SC2的判断结果为“是”,前进到步骤SC6,作为欧拉角(α、β、γ)计算壳体1与壳体2的姿势差。对于壳体1与壳体2的姿势差,根据在满足一体化条件时取得的加速度数据/角速度数据,选择不相互平行的加速度矢量或角速度矢量。
为了提高计算精度,通常理想的是选择矢量的大小比较大,相互尽量垂直的关系的矢量。如果满足该条件,则与壳体1有关的矢量V0和与壳体2有关的矢量V1也可以是不同时刻的2个加速度矢量、不同时刻的2个角速度矢量、不同时刻的加速度矢量和角速度矢量、相同时刻的加速度矢量和角速度矢量的中的任意一种。
如图7所示一个例子那样,当选择了相互尽量垂直的关系的与壳体1相关的矢量V0和与壳体2相关的矢量V1,则作为z-y-x系的欧拉角(α、β、γ),计算壳体1的坐标系与壳体2的坐标系的不同。
另外,在图7中,(x1,Y1,Z1)表示壳体1的坐标系,(X2,Y2,Z2)表示壳体2的坐标系,(x10,y10,z10)表示壳体1的坐标系中的矢量V0坐标,(x20,y20,z20)表示壳体2的坐标系中的矢量V0坐标,(x11,y11,z11)表示壳体1的坐标系中的矢量V1坐标,(x21,y21,z21)表示壳体2的坐标系中的矢量V1坐标。(X1’,Y1’,Z1’)表示绕着Z1轴使壳体1的坐标系(X1,Y1,Z1)旋转角度α后的坐标系,(X1”,Y1”,Z1”)表示绕着Y1’轴使坐标系(X1’,Y1’,Z1’)旋转角度β后的坐标系,(X1’”,Y1’”,Z1’”)表示绕着X1”轴使坐标系(X1”,Y1”,Z1”)旋转角度γ后的坐标系。
接着,当前进到步骤SC7,判别根据一体化状态的壳体1和壳体2对应于用户的动作分别产生的加速度数据/角速度数据,是否检测出与预定的多种姿势内的某一个对应的姿势。如果没有检测出相应的姿势,则判断结果为“否”,使处理返回到上述步骤SC1,但如果检测出相应的姿势,则判断结果为“是”,前进到步骤SC8。
另外,在步骤SC8中,对应于检测出的姿势以及在上述步骤SC6中计算出的表示壳体1与壳体2的姿势差的欧拉角(α、β、γ),对参数进行设定变更。具体地说,选择成为设定变更的对象的多种参数中与检测出的姿势对应的参数,对应于姿势差(α、β、γ)变更该选择出的参数。
这样,即使壳体1和壳体2一体化地运动时的姿势相同,由于表示壳体1与壳体2的姿势差的欧拉角(α、β、γ)的不同,能够提供分别不同的设定变更方式。如此,当与检测出的姿势、壳体1和壳体2的姿势差(α、β、γ)对应的参数设定变更结束时,前进到步骤SC5,如果通过演奏开关操作指示了演奏结束,则在此的判断结果为“是”,结束本处理。
如上所述,在第二实施方式中,壳体1、2分别单独地产生与用户的动作对应地变化的加速度数据/角速度数据并进行无线发送,主体部10侧对其进行接收。在主体部10中,判断从当前到过去的规定采样次数的加速度数据/角速度数据是否连续满足一体化条件,当判别为是一体化的状态时,计算出表示壳体1与壳体2的姿势差的欧拉角(α、β、γ)。
然后,判别根据壳体1、2产生的加速度数据/角速度数据,是否检测出与预定的多种姿势内的某一个对应的姿势。然后,如果检测出相应的姿势,则与该检测出的姿势、壳体1和壳体2的姿势差(α、β、γ)对应地,对参数进行设定变更。由此,通过与演奏动作不同的动作(使壳体1、2一体化的用户动作),作为其他动作模式的操作输入,能够通过使一体化的壳体1、2运动的姿势和壳体1、2的姿势差(α、β、γ)来产生各种变化的操作输入。
另外,在上述第二实施方式中,与姿势差(α、β、γ)对应地变更与检测出的姿势对应的参数,但是也可以如下那样进行替代。即,当把姿势差(α、β、γ)分为每个90度时,如图8所示,成为24种姿势差的组合,如果将一个组合作为一个模式,则姿势差(α、β、γ)具有24种模式。预先针对该24种模式中的各个模式登录识别的姿势及其处理动作(参数设定变更的内容),根据检测出的姿势和计算出的壳体1与壳体2的姿势差(α、β、γ),决定应该执行的处理动作(参数设定变更的内容)。
在作为计算出的姿势差,得到上述24种以外的中间的姿势差(α、β、γ)的情况下,也可以自动地选择最接近的组合。另外,对各模式登录的姿势并不需要完全相同,在针对每个模式检测的姿势中可以存在差异。此时,因为在上述步骤SC6(参考图6)中判明模式,所以可以在其后的步骤SC7中只检测在相应的模式下登录的姿势,对于在该模式下没有登录的姿势不进行检测动作。并非使用全部的分为90度的模式,可以只使用其中的一部分,也可以通过比45度更小的角度进行规定。另外,也可以与壳体的形状相配合地规定各种姿势差。
另外,在上述第二实施方式中,用z-y-x系的欧拉角(α、β、γ)定义了壳体1与壳体2的姿势差,但并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使用其他系统的欧拉角、四元数等能够表现旋转的函数及其参数。

Claims (8)

1.一种输入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动作检测部,设置在第一操作部,检测与该第一操作部的动作对应的加速度和角速度;
第二动作检测部,设置在第二操作部,检测与该第二操作部的动作对应的加速度和角速度;
判别部,根据上述第一动作检测部和第二动作检测部分别检测的加速度和角速度,判别上述第一操作部和第二操作部是否是被保持在一起的状态;
检测部,在通过上述判别部判别出上述第一操作部和第二操作部是被保持在一起的状态时,根据上述第一动作检测部和第二动作检测部分别检测的加速度和角速度,检测变更动作;
变更部,与上述检测部检测出的变更动作对应地,变更预定的参数。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输入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一操作部和第二操作部是棒状,
上述判别部具备:
第一判别部,判别上述第一操作部和第二操作部的长度方向的加速度是否连续一致;
第二判别部,判别将上述第一操作部和第二操作部的长度方向以外的2个轴的加速度进行合成后的大小是否连续一致;
第三判别部,判别将上述第一操作部和第二操作部的长度方向以外的2个轴的加速度合成后的加速度矢量的方向的经时变化是否连续一致;
第四判别部,判别以上述第一操作部和第二操作部的长度方向为轴的旋转的角速度是否连续一致;
第五判别部,判别将分别以上述第一操作部和第二操作部的长度方向以外的2个轴作为轴的旋转的角速度进行合成后的大小是否连续一致;
第六判别部,判别将分别以上述第一操作部和第二操作部的长度方向以外的2个轴作为轴的旋转的角速度进行合成后的角速度矢量的方向的经时变化是否连续一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输入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判别部判别上述第一操作部和第二操作部是否为相互反向地被保持在一起的状态。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输入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一操作部和第二操作部是棒状,
上述判别部具备:
第七判别部,判别上述第一操作部的长度方向的加速度是否与上述第二操作部的长度方向的加速度乘以“-1”后的结果连续一致;
第八判别部,判别将上述第一操作部和第二操作部的长度方向以外的2个轴的加速度进行合成后的大小是否连续一致;
第九判别部,判别将上述第一操作部的长度方向以外的2个轴的加速度进行合成后的加速度矢量的方向的经时变化是否与将上述第二操作部的长度方向以外的2个轴的加速度进行合成后的加速度矢量乘以“-1”后的结果的方向的经时变化连续一致;
第十判别部,判别以上述第一操作部的长度方向为轴的旋转的角速度是否与以上述第二操作部的长度方向为轴的旋转的角速度乘以“-1”后的结果连续一致;
第十一判别部,判别将分别以上述第一操作部和第二操作部的长度方向以外的2个轴作为轴的旋转的角速度进行合成后的大小是否连续一致;
第十二判别部,判别将分别以上述第一操作部的长度方向以外的2个轴为轴的旋转的角速度进行合成后的角速度矢量的方向的经时变化是否与对分别以上述第二操作部的长度方向以外的2个轴为轴的旋转的角速度进行合成后的角速度矢量乘以“-1”后的结果的方向的经时变化连续一致。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输入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备:姿势差取得部,在通过上述判别部判别出上述第一操作部和第二操作部被保持在一起的状态时,取得上述第一操作部与上述第二操作部的姿势差,
上述变更部与上述检测部检测出的变更动作和上述姿势差取得部取得的姿势差对应地,变更预定的参数。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输入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判别部具备:
第十三判别部,判别将上述第一操作部和第二操作部的3个轴的加速度进行合成后的合成加速度矢量的大小是否连续一致;
第十四判别部,判别将上述第一操作部和第二操作部的3个轴的加速度进行合成后的合成加速度矢量的方向的经时变化是否连续一致;
第十五判别部,判别将上述第一操作部和第二操作部的3个轴的角速度进行合成后的合成角速度矢量的大小是否连续一致;
第十六判别部,判别将上述第一操作部和第二操作部的3个轴的角速度进行合成后的合成角速度矢量的方向的经时变化是否连续一致。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输入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一操作部和第二操作部是长方体形的壳体。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输入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备音符开动作检测部,在通过上述判别部判别出上述第一操作部和第二操作部不是被保持在一起的状态时,根据上述第一动作检测部或上述第二动作检测部检测的加速度,检测音符开动作。
CN201110343254.XA 2010-10-28 2011-10-27 输入装置 Active CN10246790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0241790A JP5316818B2 (ja) 2010-10-28 2010-10-28 入力装置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JP2010-241790 2010-10-28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467900A true CN102467900A (zh) 2012-05-23
CN102467900B CN102467900B (zh) 2014-05-21

Family

ID=4599523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10343254.XA Active CN102467900B (zh) 2010-10-28 2011-10-27 输入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8629344B2 (zh)
JP (1) JP5316818B2 (zh)
CN (1) CN102467900B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424937A (zh) * 2013-09-05 2015-03-18 罗兰株式会社 音源控制信息生成装置及其方法、以及电子打击乐器
CN105975065A (zh) * 2016-04-28 2016-09-28 上海海漾软件技术有限公司 智能手表的屏幕控制方法、装置以及智能手表
CN109799903A (zh) * 2018-12-21 2019-05-24 段新 基于虚拟现实的打击乐方法、终端设备及系统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2396711A2 (fr) * 2009-02-13 2011-12-21 Movea S.A Dispositif et procede d'interpretation de gestes musicaux
WO2011097371A1 (en) * 2010-02-04 2011-08-11 First Act Inc. Electronic drumsticks system
JP5182655B2 (ja) * 2010-11-05 2013-04-17 カシオ計算機株式会社 電子打楽器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JP5812663B2 (ja) * 2011-04-22 2015-11-17 任天堂株式会社 音楽演奏用プログラム、音楽演奏装置、音楽演奏システムおよび音楽演奏方法
JP5902919B2 (ja) * 2011-11-09 2016-04-13 任天堂株式会社 情報処理プログラム、情報処理装置、情報処理システム、情報処理方法
US9035160B2 (en) * 2011-12-14 2015-05-19 John W. Rapp Electronic music controller using inertial navigation
JP6281198B2 (ja) * 2013-07-25 2018-02-21 カシオ計算機株式会社 入力装置、演奏装置、入力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US9966051B2 (en) * 2016-03-11 2018-05-08 Yamaha Corporation Sound production control apparatus, sound production control method, and storage medium
DE112018001575T5 (de) * 2017-03-24 2019-12-24 Yamaha Corporation Tonerzeugungsvorrichtung und Tonerzeugungssystem
US10152958B1 (en) * 2018-04-05 2018-12-11 Martin J Sheely Electronic musical performance controller based on vector length and orientation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87107710A (zh) * 1986-10-14 1988-04-27 山叶株式会社 具有检测装置的乐音控制装置
JPH0675571A (ja) * 1992-08-27 1994-03-18 Sony Corp 電子楽器
CN1032095C (zh) * 1986-10-14 1996-06-19 雅马哈株式会社 具有检测装置的乐音控制装置
JP2007256736A (ja) * 2006-03-24 2007-10-04 Yamaha Corp 電気楽器
CN101105937A (zh) * 2007-08-03 2008-01-16 西北工业大学 电子音乐产生方法
JP2008116625A (ja) * 2006-11-02 2008-05-22 Yamaha Corp 携帯端末装置
JP2010020254A (ja) * 2008-07-14 2010-01-28 Yamaha Corp 電子楽器機能付き携帯電話機

Family Cites Families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157213A (en) * 1986-05-26 1992-10-20 Casio Computer Co., Ltd. Portable electronic apparatus
US5290964A (en) * 1986-10-14 1994-03-01 Yamaha Corporation Musical tone control apparatus using a detector
US5177311A (en) * 1987-01-14 1993-01-05 Yamaha Corporation Musical tone control apparatus
US5170002A (en) * 1987-12-24 1992-12-08 Yamaha Corporation Motion-controlled musical tone control apparatus
JPH0299994A (ja) * 1988-10-06 1990-04-11 Yamaha Corp 楽音制御装置
US5166463A (en) * 1991-10-21 1992-11-24 Steven Weber Motion orchestration system
JP3307152B2 (ja) * 1995-05-09 2002-07-24 ヤマハ株式会社 自動演奏制御装置
FR2786899B1 (fr) * 1998-12-03 2006-09-29 Jean Bonnard Indicateur de mouvements pour logiciels
US7183480B2 (en) * 2000-01-11 2007-02-27 Yamaha Corporatio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detecting performer's motion to interactively control performance of music or the like
JP4626087B2 (ja) * 2001-05-15 2011-02-02 ヤマハ株式会社 楽音制御システムおよび楽音制御装置
JP4144269B2 (ja) * 2002-06-28 2008-09-03 ヤマハ株式会社 演奏処理装置
KR100668298B1 (ko) * 2004-03-26 2007-01-12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움직임에 기반한 소리 발생 방법 및 장치
US7351148B1 (en) * 2004-09-15 2008-04-01 Hasbro, Inc. Electronic sequence matching game and method of game play using same
EP1803113B1 (en) * 2004-10-01 2018-12-05 Audiobrax Indústria E Comércio De Produtos Eletrônicos S.A. Portable touchpad or jog with musical guiding by led's for production, accompaniment or karaoke
CN101168098B (zh) * 2007-11-19 2011-02-02 煜日升电子(深圳)有限公司 指琴
JP5223490B2 (ja) * 2008-06-24 2013-06-26 ヤマハ株式会社 電子鍵盤楽器のペダルの力覚制御装置
US8198526B2 (en) * 2009-04-13 2012-06-12 745 Llc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input devices for instruments and/or game controllers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87107710A (zh) * 1986-10-14 1988-04-27 山叶株式会社 具有检测装置的乐音控制装置
CN1032095C (zh) * 1986-10-14 1996-06-19 雅马哈株式会社 具有检测装置的乐音控制装置
JPH0675571A (ja) * 1992-08-27 1994-03-18 Sony Corp 電子楽器
JP2007256736A (ja) * 2006-03-24 2007-10-04 Yamaha Corp 電気楽器
JP2008116625A (ja) * 2006-11-02 2008-05-22 Yamaha Corp 携帯端末装置
CN101105937A (zh) * 2007-08-03 2008-01-16 西北工业大学 电子音乐产生方法
JP2010020254A (ja) * 2008-07-14 2010-01-28 Yamaha Corp 電子楽器機能付き携帯電話機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424937A (zh) * 2013-09-05 2015-03-18 罗兰株式会社 音源控制信息生成装置及其方法、以及电子打击乐器
CN104424937B (zh) * 2013-09-05 2019-07-16 罗兰株式会社 音源控制信息生成装置及其方法、以及电子打击乐器
CN105975065A (zh) * 2016-04-28 2016-09-28 上海海漾软件技术有限公司 智能手表的屏幕控制方法、装置以及智能手表
CN109799903A (zh) * 2018-12-21 2019-05-24 段新 基于虚拟现实的打击乐方法、终端设备及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5316818B2 (ja) 2013-10-16
JP2012093603A (ja) 2012-05-17
US8629344B2 (en) 2014-01-14
US20120103168A1 (en) 2012-05-03
CN102467900B (zh) 2014-05-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467900B (zh) 输入装置
CN102346859B (zh) 文字识别装置
CN103970266B (zh) 触觉感知记录和回放
CN102568455B (zh) 演奏装置及电子乐器
CN102481486B (zh) 虚拟世界处理装置及方法
CN100399994C (zh) 使用加速度传感器测量体育运动量的设备和方法
CN102568453B (zh) 演奏装置及电子乐器
CN102314866B (zh) 演奏装置以及电子乐器
KR100708411B1 (ko) 휴대용 제품의 동작 분석 장치 및 방법
CN102467902B (zh) 电子打击乐器
CN101394787A (zh) 人体运动检测设备、人体运动检测方法和人体运动检测程序
CN103366722A (zh) 姿势检测装置及方法
CN105324638B (zh) 偏移估计装置、方法以及程序
CN102470277B (zh) 输入装置和具有该输入装置的游戏机
CN102470276A (zh) 输入装置和具有该输入装置的游戏系统
CN103616951A (zh) 力反馈的实现系统及方法
CN102456339B (zh) 输入装置
JP4129036B1 (ja) 入力装置、入力制御方法、ならびに、プログラム
JP5848520B2 (ja) 音楽演奏プログラム、音楽演奏装置、音楽演奏システム、および音楽演奏方法
JP2010175754A (ja) 姿勢評価装置、姿勢評価システム、プログラム
CN105931627B (zh) 基于人工智能的动作识别的乐器模拟方法和装置
Paradiso et al. Electromagnetic tagging for electronic music interfaces
NO316002B1 (no) Fremgangsmåte og apparat for generering av lydeffekter
CN110944085B (zh) 一种晃动智能手机产生音乐的方法
CN104411375B (zh) 游戏机、用于该游戏机的控制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