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459840B - 用于内燃机的增压空气管道 - Google Patents

用于内燃机的增压空气管道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459840B
CN102459840B CN201080026500.2A CN201080026500A CN102459840B CN 102459840 B CN102459840 B CN 102459840B CN 201080026500 A CN201080026500 A CN 201080026500A CN 102459840 B CN102459840 B CN 10245984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harge air
heat exchanger
drum
exchanger
hea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80026500.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459840A (zh
Inventor
约翰尼斯·迪默
乌尔里克·德嫩
阿希姆·雷曼
伯恩哈德·胡德曼
卡尔-恩斯特·赫梅尔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anhumerfoao
Mahle Behr GmbH and Co KG
Original Assignee
Manhumerfoao
Behr GmbH and Co KG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anhumerfoao, Behr GmbH and Co KG filed Critical Manhumerfoao
Publication of CN10245984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45984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45984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459840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2COMBUSTION ENGINES; HOT-GAS OR COMBUSTION-PRODUCT ENGINE PLANTS
    • F02BINTERNAL-COMBUSTION PISTON ENGINES; COMBUSTION ENGINES IN GENERAL
    • F02B29/00Engines characterised by provision for charging or scavenging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F02B25/00, F02B27/00 or F02B33/00 - F02B39/00; Details thereof
    • F02B29/04Cooling of air intake supply
    • F02B29/0406Layout of the intake air cooling or coolant circuit
    • F02B29/0412Multiple heat exchangers arranged in parallel or in seri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2COMBUSTION ENGINES; HOT-GAS OR COMBUSTION-PRODUCT ENGINE PLANTS
    • F02BINTERNAL-COMBUSTION PISTON ENGINES; COMBUSTION ENGINES IN GENERAL
    • F02B29/00Engines characterised by provision for charging or scavenging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F02B25/00, F02B27/00 or F02B33/00 - F02B39/00; Details thereof
    • F02B29/04Cooling of air intake supply
    • F02B29/0406Layout of the intake air cooling or coolant circuit
    • F02B29/0418Layout of the intake air cooling or coolant circuit the intake air cooler having a bypass or multiple flow paths within the heat exchanger to vary the effective heat transfer surfac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2COMBUSTION ENGINES; HOT-GAS OR COMBUSTION-PRODUCT ENGINE PLANTS
    • F02BINTERNAL-COMBUSTION PISTON ENGINES; COMBUSTION ENGINES IN GENERAL
    • F02B29/00Engines characterised by provision for charging or scavenging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F02B25/00, F02B27/00 or F02B33/00 - F02B39/00; Details thereof
    • F02B29/04Cooling of air intake supply
    • F02B29/045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the heat exchangers, e.g. pipes, plates, ribs, insulation, materials, or manufacturing and assembly
    • F02B29/0475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the heat exchangers, e.g. pipes, plates, ribs, insulation, materials, or manufacturing and assembly the intake air cooler being combined with another device, e.g. heater, valve, compressor, filter or EGR cooler, or being assembled on a special engine location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2COMBUSTION ENGINES; HOT-GAS OR COMBUSTION-PRODUCT ENGINE PLANTS
    • F02DCONTROLLING COMBUSTION ENGINES
    • F02D9/00Controlling engines by throttling air or fuel-and-air induction conduits or exhaust conduits
    • F02D9/08Throttle valve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Arrangements of such valves in conduits
    • F02D9/12Throttle valve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Arrangements of such valves in conduits having slidably-mounted valve members; having valve members movable longitudinally of conduit
    • F02D9/16Throttle valve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Arrangements of such valves in conduits having slidably-mounted valve members; having valve members movable longitudinally of conduit the members being rotatabl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8HEAT EXCHANGE IN GENERAL
    • F28FDETAILS OF HEAT-EXCHANGE AND HEAT-TRANSFER APPARATUS, OF GENERAL APPLICATION
    • F28F27/00Control arrangements or safety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eat-exchange or heat-transfer apparatus
    • F28F27/02Control arrangements or safety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eat-exchange or heat-transfer apparatus for controlling the distribution of heat-exchange media between different channel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8HEAT EXCHANGE IN GENERAL
    • F28FDETAILS OF HEAT-EXCHANGE AND HEAT-TRANSFER APPARATUS, OF GENERAL APPLICATION
    • F28F9/00Casings; Header boxes; Auxiliary supports for elements; Auxiliary members within casings
    • F28F9/26Arrangements for connecting different sections of heat-exchange elements, e.g. of radiato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8HEAT EXCHANGE IN GENERAL
    • F28FDETAILS OF HEAT-EXCHANGE AND HEAT-TRANSFER APPARATUS, OF GENERAL APPLICATION
    • F28F2250/00Arrangements for modifying the flow of the heat exchange media, e.g. flow guiding means; Particular flow patterns
    • F28F2250/06Derivation channels, e.g. bypas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10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ICE] based vehicles
    • Y02T10/12Improving ICE efficienci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Exhaust-Gas Circulating Devices (AREA)
  • Heat-Exchange Devices With Radiators And Conduit Assemblies (AREA)
  • Exhaust Silencers (AREA)
  • Control Of Throttle Valves Provided In The Intake System Or In The Exhaust System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内燃机的增压空气管道,包括外壳(1),外壳(1)具有用于增压空气的至少一个入口(3)和至少一个出口(2a),其中,第一热交换器(6、8)设于外壳(1)中以冷却增压空气,其中,旁路设于外壳(1)上而至少部分绕过热交换器(6、8),其中,一致动器(4)设于外壳(1)上以改变增压空气流,在致动器(4)的第一位置,增压空气从入口(3)被引导到第一热交换器(6、8),以及其中,在致动器(4)的第二位置,增压空气从入口(3)被引导到旁路(13),旁路(13)通向增压空气管道的第二热交换器(8)的上游。

Description

用于内燃机的增压空气管道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内燃机的增压空气管道。
背景技术
DE 10 2007 040 661 A1公开一种用于内燃机的进气歧管,有冷却剂流经的热交换器被整合于其中以用于冷却增压空气。通过第一调节翻板阀,增压空气流可以以可调的方式被引导通过该热交换器或旁路管道。第二独立调节翻板阀也具有节流阀的功能。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致力解决的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包括热交换器的增压空气管道以用于冷却增压空气,该增压空气管可以容易地适用于不同操作情况。
根据本发明,通过以下特征为上述类型的增压空气管道解决该问题。旁路的设置使得增压空气绕过第一热交换器而不绕过第二热交换器的操作模式具有可能。因此,增压空气仍被第二热交换器冷却,而压降同时减少。在内燃机的部分负载操作中,这种仅绕过第一热交换器的方式是尤其有利的,但不是必要的。
在一个优选方案中,功能可以被整合,其中,可以仅用单个致动器使增压空气的路径选择适用于各种操作条件。尤其对于柴油发动机而言,包括常规操作(废气被导向经过所有热交换器)、冷启动操作和/或部分负载操作(废气被导向经过旁路或仅经过第二热交换器)和节流操作(例如用于再生微粒过滤器和/或关闭发动机)。根据本发明,增压空气应该理解为混合或未混合再循环废气的压缩空气。本发明可以优选用于柴油发动机,但根据需要,也可以用于火花点火的发动机或其它内燃机。
在本发明的一个尤其优选实施例中,第一热交换器以高温热交换器(HT)形式存在,第二热交换器以低温热交换器(NT)形式存在。这使得在完全负载或导向通过所有热交换器的情况下非常有效的冷却成为可能。此外,当转变为部分负载操作时,高温热交换器可以被立即快速绕过,从而防止增压空气被加热。尤其是,可以设有转换致动器的控制策略,根据该策略,若流入增压空气的温度比高温热交换器的冷却液温度低,通过旁路适当地绕过。
典型地,但不必要地,例如具有90℃普通操作温度的发动机冷却剂流经高温热交换器,而来自冷却系统低温支流的更冷的冷却剂流经低温热交换器。总之,当发动机处于操作温度时,从而防止在例如部分负载的操作条件下增压空气被第一热交换器加热。在部分负载范围内,以这种方式,增压空气的冷却效率可以提高,并且因此内燃机的效率可以提高。
在本发明的一个可能但不必要的实施例中,增压空气管道仅包括一个以上述方式选择路径的旁路,从而保证增压空气总是被导向至少经过另一热交换器。
在本发明的一个一般有利方案中,还设有第二旁路,其中第二旁路通向第二热交换器的下游。若有必要,例如在冷启动或其它具体操作条件下,所有热交换器可以因此被完全绕过。尤其优选地,这和废气再循环一起进行,从而防止在热交换器上形成冷凝,热交换器上的冷凝在冷启动条件下尤其危险。在一个优选的具体实施例中,在另一功能整合情况下,在致动器的第三位置处,增压空气从入口流到第二旁路。可选地,还可以设有辅助致动器以转换第二旁路,其中第二旁路以第一旁路的可封闭延伸段形式存在。
在本发明的一个一般优选实施例中,增压空气管道以内燃机的进气歧管形式存在。以这种方式产生一种包括热交换器和致动器的紧凑的集成单元,该集成单元可以直安装到发动机的汽缸盖上,并且允许冷却和根据操作模式进行不同的增压空气路径选择。
在一个优选实施例中,致动器设于优选大体圆柱形的管道中,其中,在一种可能的具体实施例中,增压空气流在管道的区域转向约90°。致动器的这种设置使得以小的省空间设计获得大的增压空气产量成为可能。
在本发明的一个尤其优选实施例中,致动器以可绕轴旋转的滚筒形式存在。这导致紧凑和可靠的设计。该滚筒可以以中空滚筒形式存在,例如,其中增压空气流轴向进入滚筒且从滚筒壁中的径向开口离开。根据滚筒在旋转方向上的位置,开口完全地、部分地或完全不与通向热交换器的供给元件或旁路开口重合。
另外优选地,致动器包括阻断表面,其中,阻断表面具有几何结构以减小流动截面。该几何机构可以以致动器的锯齿状边缘的近似形式存在,例如中空滚筒的开口边缘,或者边缘区域中轮廓分明的开口。中空滚筒的壁形成阻断表面。因此,显然通过致动器精确调整流动截面成为可能。也可以通过该几何结构,在流动截面和致动器运动之间形成非线性关系。这些措施使得致动器也尤其适于用作火花点火发动机的节流阀,其中,对于流动截面精度的要求通常非常高。
在根据本发明的增压空气管道的一种紧凑和有效设计中,外壳包括用于增压空气U形转向的转向区域,其中,在优选的具体实施例中,转向区域设于一热交换器下游和另一热交换器上游。如此,发动机舱中的可用空间可以被很好地利用,增压空气冷却的两级构形可以通过分开的热交换器实现。可选地,热交换器和另一热交换器也可以作为单个热交换器的不同部分。
优选地,外壳通常至少由两部分组成。外壳部分可以在组装,或螺接,或以其它方式连接后再彼此焊接。外壳部分优选由塑料制成,例如聚酰胺。
为了进一步优化,外壳上设有支杆,其中,支杆在致动器的密封件区域对外壳壁加固。从而当震动和/或高温高压发生时,防止密封件区域的泄漏。
在一个有利的具体实施例中,根据致动器的位置,致动器滑动地座向至少一个密封件以防止增压空气沿一个路径不希望地泄流。有利地,密封件可以一体铸于外壳上。
通常外壳最好至少在一些部分具有多层壁,其中,在一个可能的具体实施例中,冷却剂在外壳壁之间流动。可选地或作为允许冷却剂流经的补充,也可以设有例如由金属制成的隔热板。总之,若在特定区域增压空气温度超过200℃,使得低成本的塑料例如聚酰胺可用于外壳本身。
在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中,外壳可以通过平行的两行螺钉接头连接到内燃机,其中,在一个优选但不必要的具体实施例中,至少一个螺钉接头延伸穿过外壳的一部分。从而使得以非常小的负载与内燃机的气体入口侧法兰连接成为可能。
在一个一般优选的变型中,至少一个热交换器设于螺钉接头的平行行间,使得它以省空间的方式设置且很好地抵抗振动。也可能所有热交换器都设于螺钉接头的平行行间。根据安装空间的要求,第二热交换器也可以设于螺钉接头的行外,例如顶行螺钉接头之上或底行螺钉接头之下。从而也使得设于螺钉接头行外的热交换器具有较大的结构高度。总之,在所有所述实施例中,没有螺钉接头延伸穿过热交换器的网络区域或有效制冷表面都是有利的,因为对很多类型的热交换器来说这是很难实现的。
在根据安装空间要求优选的变型中,热交换器可以具有垂直于流动方向的不同长度或相同长度。相同长度有利于零件设计的一致性和热交换器中流动阻力的均匀性。在基于不同热交换器长度的设计中,可用安装空间可以被以非常优化的方式利用。
总之,有利地,为了紧凑、小巧设计的目的,增压空气流在两热交换器中的上游热交换器之后和下游热交换器之前转向180°。在一个有利的方案中,增压空气流可以在两热交换器中的下游热交换器之后再次转向。在第一具体实施例中,这可以以围绕致动器的弯曲导向方式进行。在一个可选或补充的具体实施例中,转向至少90°。转向的顺序可以整体构成例如U形流的热交换器或S形流的热交换器。在两个前述具体实施例中,增压空气流转向的旋转方向可以改变贯穿增压空气管道路径的轨迹,从而以较小压降或零压降保证离开热交换器的空气彻底混合。
在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螺钉接头的数量是四个或五个,四个优选用于与三缸发动机连接,五个优选用于与四缸发动机连接。如此,螺钉接头的数量被保持最小化,其中,这同时也保证了增压空气管道被无负载且安全地保持在内燃机上。
为了保证安装简便和安全,设有用于延伸穿过外壳的螺钉接头的凹槽,该凹槽与外壳由同种材料一体成型。根据安装空间,凹槽可以以沟道或隧道形式存在,其中,所有变型也可设于同一增压空气管道中。这种凹槽可以在由塑料制造部分或全部外壳的注塑成型过程中制成。基本上,不同于塑料的任意类型外壳材料也是可行的,例如铝。
在一个一般优选实施例中,热交换器包括一叠置扁管,其中冷却液流经扁管,而增压空气围绕扁管流动。扁管可以设于大约上槽和下槽之间。优选地,用于使冷却液流经扁管的所有接头设于一个槽上。根据要求,扁管、可选地设于扁管之间的翅片、槽以及冷却液接头可以在钎焊炉中被钎焊在一起以形成一个盒式铝热交换器。
在一个一般优选实施例中,除了致动器,还设有节流元件。尤其优选地,通过节流元件完全阻断增压空气。这种完全阻断可以用于例如可靠地关闭柴油发动机。此外,节流元件可以在部分负载操作范围内提供支持,例如为废气再循环提供充分的真空。总之,就致动器而言,实现有力节流或完全阻断增压空气流的能力可以省略,从而简化关于密封致动器的设计复杂性。尤其是当致动器以滚筒形状成形时,设计可以保持简单。
在包括两热交换器的另一个可能实施例中,有利的是,在致动器的第四位置,增压空气被从入口导向第二旁路,其中,第二旁路通向另一热交换器的下游。因此,在相应操作条件下,例如在冷启动的时候,可以完全绕过热交换器或调节增压空气冷却。根据安装空间的要求,在一个包括两热交换器的实施例中,致动器大体设于包括两热交换器的平面内,尤其是在包括增压空气管道出口的平面内。在这种构形中,可以以非常简单的方式实现用于将增压空气管道与内燃机连接的螺钉接头的引导。
在一个可选实施例中,也可以将两热交换器和出口大体设于同一平面内,而致动器设于该平面外,尤其是完全位于该平面之上或之下。这种设计非常紧凑和小巧,从而可以最优地利用紧邻内燃机的增压空气管的多个示例中的可用安装空间。
本发明的其它优点和特征将体现在下述实施例中。
附图说明
以下描述了本发明一个实施例,并参照附图进行详细解释。
图1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增压空气管的第一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2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增压空气管的第二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3示出在致动器的第二位置时,根据图1的增压空气管的具体实施例的剖视图;
图4示出沿图3中的线A-A的剖视图;
图5示出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的立体图;
图6示出图5的实施例的另一立体图;
图7示出图5的实施例的侧视图;
图8示出图5的实施例的俯视图;
图9示出图5的实施例的正视图;
图10示出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的立体图;
图11示出图10的实施例的俯视图;
图12示出图10的实施例的第一侧视图;
图13示出图10的实施例的第二侧视图;
图14示出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的立体图;
图15示出图14的实施例的俯视图;
图16示出图14的实施例的第一侧视图;以及
图17示出图14的实施例的第二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示出第一实施例的示意图,其中根据本发明的增压空气管道包括第一热交换器6和第二热交换器8。第一热交换器6以高温增压空气冷却器(HT-LLK)的形式存在,第二热交换器8以低温增压空气冷却器(NT-LLK)的形式存在。在根据图1的示例中,两热交换器6、8彼此叠置,其中,当从第一热交换器流向第二热交换器时,增压空气在转向区域7内转向180°。
根据其位置,致动器4将增压空气从入口3导向不同路径。
在第一位置,增压空气被导向第一热交换器6,然后经过转向区域7到达第二热交换器8.
在第二位置,增压空气被导向第一旁路13,通过该第一旁路13绕过第一热交换器6,因此旁路13通向第二热交换器8的上游。
在致动器4的第三位置,增压空气被导向第二旁路28,该第二旁路28通向两热交换器6、8的下游并进入增压空气管道的集流区域2。
图2示出第二示意实施例,其中,与图1不同的是,两热交换器6、8位于同一平面中且一个置于另一个之后。因此,位于两热交换器6、8之间的转向区域7被去除。
作为示例,图3示出根据图1的增压空气管道的一个结构实施例。根据图3-图4的增压空气管道以内燃机的进气歧管形式存在,其中,增压空气管道的外壳1围绕集流区域2,该外壳1由聚酰胺制成,该集流区域2通过增压空气出口2a与内燃机的气缸盖法兰连接,在本例中该内燃机为柴油发动机。
外壳1具有入口3,增压空气流入入口3,并通过压缩机例如废气涡轮增压器被压缩和加热。在本例中,入口3具有圆形截面,并延伸进入圆柱形管道16,以滚筒形式设计的致动器4置于圆柱形管道16中。致动器4围绕中空滚筒,该滚筒可以通过未示出的致动器旋转,该滚筒的壁上设有开口5。中空滚筒4的壁是用于增压空气的径向排出口,增压空气进入外壳后,轴向流入中空滚筒4,然后大体转过90°,通过开口5离开中空滚筒4。
圆柱形管道16中设有多个通道12、13、28,根据旋转位置开口5被通过通道12、13、28闭合。为了防止增压空气的泄流,圆柱形管道16的壁上还设有多个密封件14,在本例中密封件14以密封条形式存在,该密封条一体铸于外壳材料上。
为了为外壳1以及尤其是密封件14的位置提供对于增压空气的压力和其它影响的充分稳定性,在圆柱形管道16附近的外壳1上还设有支杆15。
根据图3,在致动器的第一位置时,开口5与外壳1内的第一通道12重合。增压空气通过致动器4的开口5流向设置在外壳1内的液冷式第一热交换器6,接下来是转向区域7,以及在转向180°后进入第二热交换器8。当增压空气流经热交换器6、8时,热能由此释放到热交换器的冷却液中。
在本例中,热交换器6、8以单个热交换器嵌件9的不同区域或部分形式存在,热交换器嵌件9仅包括用于冷却液的一个流入口10和一个流出口11。然而,可选地,也可以设有两个单独的热交换器,其中每个热交换器具有用于相同冷却液或用于不同冷却液的一个流入口和一个流出口。如此,单独的热交换器可以带有不同温度的冷却液运行,以提高增压空气冷却的效率。相对于热交换器的增压空气管道的设计也可以被称为U形流冷却器(也请参见根据图1的示例)。
增压空气流出另一热交换器8后,流经集流区域2,然后进入内燃机。
在中空滚筒4的第二位置时,通过中空滚筒的壁通向第一通道12的路径被封闭,该中空滚筒的壁作为阻断表面,且开口5与第二通道重合,该第二通道是沿着外部延伸的管形第一旁路13的起点。旁路13通向转向区域7,也就是说,第一热交换器6的下游和第二热交换器8的上游。如此,在致动器的第二位置时,只有两热交换器6、8中的第一热交换器被绕开。例如当从完全负载向部分负载转换时,选择这种操作模式。在本例中,部分增压空气的冷却被省略,或者在特定情况下,在部分负载操作中由第一热交换器6加热到较小程度的增压空气的加热被完全阻止。同时,通过绕过其中一个热交换器,压降减小,从而改善了部分负载操作的整体效率。
在中空滚筒4的第三位置时,通向第一通道12和第二通道13的路径被作为阻断表面的中空滚筒的壁封闭,并且开口5与的第三通道28重合,该第三通道28作为位于邻近圆柱形管道16的集流区域2的壁中的第二旁路。在该位置时,增压空气由此直接从入口3经过中空滚筒4流入集流区域2,从而未经热交换器6、8冷却。例如,在冷启动阶段,为了快速到达内燃机的操作温度,选择这种操作模式。
尤其是,增压空气可以与一部分再循环废气混合。废气可以在进入根据本发明的增压空气管道之前加入,或者在增压空气管道内加入(图未示)。
在致动器4的另一位置时,开口5与圆柱形管道16的壁相对,从而使增压空气的流动截面被完全封闭或减小。
在未示出的中间位置时,开口5可以仅与通道12、13、28之一部分重合,从而导致流动截面可调的、连续的减小,或者增压空气流的可调的节流。为了保证设置的高精度,邻近开口5的阻断表面或中空滚筒的壁不具有平滑的边缘,而是具有以锯齿14形式存在的几何结构(参见图4)。该锯齿还可以向着滚筒中心成角度,以防止滚筒4旋转时被卡在外壳1上。
对于汽油发动机,由于安装空间有限,旋转型节流阀的使用也被关注,为了这个目的例如采用更大的锯齿获得更精确的节流应该是可能的。
根据图5-图17的以下实施例共有的特征在于,设有用于安装于三缸发动机的气缸盖上的两行螺钉接头17,即两个上螺钉接头17a和两个下螺钉接头17b,在本例中该两行螺钉接头17是平行的。用于将增压空气管道安装于气缸盖上的螺钉或支杆未示出。
在本例中,平行的两行螺钉接头间隔90mm的距离(从管道中心算起)。各实施例中,中空滚筒4的外径相似,在60mm至65mm之间。
如同第一实施例中,图5-图17中的每个实施例具有第一热交换器6和第二热交换器8。第一通道12和第二通道或旁路13也存在于每个例子中,并且在每个例子中以中空滚筒4形式存在的致动器4的基本功能也相同。
根据图5-图7的示例与根据图2的示例的方案一致,其中两热交换器6、8设于同一平面内且一个位于另一个之后。因此,热交换器之间没有转向区域。两热交换器6、8中的每一个设于螺钉接头17的行间。在本例中,这将热交换器在垂直方向上的高度H限制为小于90mm,然而,通常允许纵向延伸长度L与气缸盖的整体宽度一致。
根据实施例,下螺钉接头17在增压空气管道下方延伸并且不与外壳碰撞。它们可以在例如增压空气出口2a边缘的固定片(图未示)处相互作用。
在一些区域,上螺钉接头17延伸在凹槽18中,该凹槽18以与增压空气管道的第二转向区域19由相同材料一体成型的卷边形式存在,该增压空气管道也形成集流区域2。在所述所有实施例中,增压空气管道由塑料制成,从而使凹槽18可以在注塑成型工艺中成形。
在图5-图17的每一个示例中,设有至少一个管形旁路13,该管形旁路13起始于滚筒形致动器4并通向第一热交换器6的下游和第二热交换器8的上游。在每例中,第一热交换器6以整合于发动机冷却剂的冷却回路的高温热交换器形式存在。
在本例中,操作温度下的发动机中的典型冷却剂温度在90℃范围内。随后的第二热交换器8以连接于冷却回路的低温分支的低温热交换器形式存在。此处的冷却剂温度非常低并可以达到环境空气温度。可选择地或可补充地,制冷回路的制冷剂流经低温热交换器也是可行的。
根据图5-图17的实施例的另一共同特征在于设置于滚筒形致动器4下游的节流元件23,该节流元件23可以通过电机致动器23a以可驱动方式调节。在每例中,节流元件23a与滚筒形致动器4设于同一圆柱形管道16中,并且以轴杆横向延伸穿过圆柱形管道16的圆形节流阀形式存在。通过节流元件23a,入口3或圆柱形管道16可以被彻底阻断,于是例如在柴油发动机的情况下,发动机可以通过节流阀被关闭。因此,对于致动器4的复杂的密封措施可以省略,如果目的是仅利用致动器4来彻底阻断则该密封措施是必要的。节流阀23还可以被用于维持极端节流范围内的节流设置,例如,在致动器4下游的部分负载范围内为高压废气再循环产生充分的真空。
在根据图5-图9的实施例中,通向第二热交换器8上游的旁路13是增压空气管道的唯一旁路。因此,在致动器4每个位置时,增压空气总是至少流经另一热交换器8。
根据图7的侧视图,包括致动器4的圆柱形管道16和两热交换器6、8大体上位于同一平面内,并且在增压空气流动方向上一个热交换器置于另一个之后。旁路13以延伸在该平面之上的弯曲扁管形式存在,通向热交换器6、8之间的中部空间24。
凹槽18形成于旁路13中,通过该凹槽18提供延伸通过外壳1的上螺钉接头。下螺钉接头完全延伸在外壳1之下。
此外,用于驱动致动器4的电机致动器25设于外壳1的一边且位于圆柱形管道16的末端区域,与节流元件23相对。致动器25包括可线性移动的杆26,该杆26通过球形头连接安装到滚筒形致动器的轴颈27,该轴颈27相对轴杆4的旋转轴偏心地设置。通过杆26的驱动,轴颈27被移动,致动器4的滚筒随之被移动,从而能够选择上述多种增压空气路径。
与根据图5-图9的示例不同的是,在根据图10到图13的实施例中存在另一第二旁路28。致动器4和每个热交换器6、8位于同一平面内的设置被保留,第一旁路管道13位于该平面之上的设置也被保留。此外,另一旁路管道28位于热交换器6、8的平面之下且位于凹槽中,该旁路管道28与第一管道相似,都是扁的且沿外壳1的宽度延伸。第二旁路28通向两热交换器6、8的下游,从而使增压空气能够被导向而完全绕开所有热交换器6、8。
与第一旁路管道13类似,第二旁路管道28包括凹槽18,用于与内燃机连接的增压空气管道的下螺钉接头设于该凹槽18中。
总之,根据图10-图13的实施例的致动器因此具有另外的第四设置,在该设置中增压空气被导向通过第二旁路28而完全绕过热交换器6、8。如前所述,以下适用:在致动器的第一位置,增压空气被导向从入口3通过所有热交换器6、8到达出口2a;在第二位置,增压空气被导向通过第一旁路13而至少部分绕过第一热交换器,特别是完全绕过第一热交换器6;在致动器4的第三位置,通过使用第二旁路28,热交换器6、8都被完全绕过。如同在所有其它实施例中,在每个位置,被导向的增压空气可以被节流,特别是通过使开口与滚筒开口部分地重合而节流。图14-图17示出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如同根据图10-图13的前述示例,总之,其具有第二旁路28以及增压空气管道的相同功能。与前述示例不同的是,外壳中的部件具有不同的空间配置,从而根据要求产生更有利的更高和更矮的设计。
两热交换器6、8和出口2a仍被设于同一平面内且一个热交换器置于另一个之后。致动器4没有设于在该平面内,而是在该平面之下。三区间管道从致动器4的圆柱形管道16分叉,即主管道12a用于将增压空气导向通过两热交换器6、8,第一旁路管道13用于将增压空气导向从入口3到热交换器6、8之间的中部空间24,以及第二旁路管道28用于将增压空气导向从入口3到集流区域2或出口2a而完全绕过两热交换器6、8。
在本例中,设有用于螺钉接头的隧道形凹槽18,该隧道形凹槽18延伸通过致动器的平面和热交换器6、8的平面之间的外壳1。在一个可选实施例中,致动器可以被设于热交换器6、8之下而不是热交换器6、8之上(例如,通过将装置旋转180°)。
对于上述每一实施例,如果存在第一旁路管道13和/或第二旁路管道28,它们可以通过平行于增压空气流延伸的肋条、蜂巢形管道或者类似结构形成,以提高外壳1的刚度。
应当理解,单个实施例的特征可以根据需要以任意方式彼此组合。

Claims (28)

1.一种用于内燃机的增压空气管道,包括外壳(1),外壳(1)具有用于增压空气的至少一个入口(3)和至少一个出口(2a),
其中,热交换器(6、8)设于外壳(1)中以冷却增压空气,
其中,旁路设于外壳(1)上而至少部分绕过热交换器(6、8),
其中,可围绕轴旋转的滚筒形致动器(4)设于外壳(1)上以改变增压空气流,
其中,在滚筒形致动器(4)的第一位置,增压空气从入口(3)被引导到第一热交换器(6),以及
其中,在滚筒形致动器(4)的第二位置,增压空气从入口(3)被引导到旁路(13),
其特征在于,旁路(13)通向增压空气管道的第二热交换器(8)的上游;
第一热交换器(6)以高温热交换器形式存在,且第二热交换器(8)以低温热交换器形式存在;
还设有第二旁路(28),其中第二旁路(28)通向第二热交换器(8)的下游;
用于驱动滚筒形致动器(4)的电机致动器(25)设于外壳(1)的一边并且包括可线性移动的杆(26),该杆(26)通过球形头连接安装到滚筒形致动器(4)的轴颈(27),该轴颈(27)相对滚筒形致动器(4)的旋转轴偏心地设置;
滚筒形致动器(4)包括阻断表面,其中该阻断表面具有几何结构(14)以减小流动截面;
入口(3)具有圆形截面,并延伸进入圆柱形管道(16),其中增压空气流在管道(16)的区域中转向90°,节流元件(23)与滚筒形致动器(4)设于同一圆柱形管道(16)中,并且以轴杆横向延伸穿过圆柱形管道(16)的圆形节流阀形式存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增压空气管道,其特征在于,在滚筒形致动器的第三位置,增压空气从入口(3)流向第二旁路(28)。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增压空气管道,其特征在于,增压空气管道以内燃机的进气歧管形式存在。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增压空气管道,其特征在于,外壳(1)通过平行的两行(17a,17b)螺钉接头(17)与内燃机连接,其中,至少一个螺钉接头(17)延伸通过外壳的一部分。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增压空气管道,其特征在于,热交换器(6、8)中的至少一个设于螺钉接头(17a,17b)的平行行间。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增压空气管道,其特征在于,外壳(1)通过平行的两行(17a,17b)螺钉接头(17)与内燃机连接,其中,至少一个螺钉接头(17)延伸通过外壳的一部分。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增压空气管道,其特征在于,热交换器(6、8)中的至少一个设于螺钉接头(17a,17b)的平行行间。
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5或6或7所述的增压空气管道,其特征在于,在两热交换器中的上游的第一热交换器(6)之后,在两热交换器中的下游的第二热交换器(8)之前,增压空气流转向180°。
9.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增压空气管道,其特征在于,在两热交换器中的上游的第一热交换器(6)之后,在两热交换器中的下游的第二热交换器(8)之前,增压空气流转向180°。
10.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增压空气管道,其特征在于,在两热交换器中的上游的第一热交换器(6)之后,在两热交换器中的下游的第二热交换器(8)之前,增压空气流转向180°。
11.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5或6或7或9或10所述的增压空气管道,其特征在于,滚筒形致动器(4)与两热交换器(6、8)设于同一平面内。
12.根据权利要求11的增压空气管道,其特征在于,滚筒形致动器(4)与增压空气管道的出口(2a)也在同一平面内。
13.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增压空气管道,其特征在于,滚筒形致动器(4)与两热交换器(6、8)设于同一平面内。
14.根据权利要求13的增压空气管道,其特征在于,滚筒形致动器(4)与增压空气管道的出口(2a)也在同一平面内。
1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增压空气管道,其特征在于,滚筒形致动器(4)与两热交换器(6、8)设于同一平面内。
16.根据权利要求15的增压空气管道,其特征在于,滚筒形致动器(4)与增压空气管道的出口(2a)也在同一平面内。
17.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增压空气管道,其特征在于,滚筒形致动器(4)与两热交换器(6、8)设于同一平面内。
18.根据权利要求17的增压空气管道,其特征在于,滚筒形致动器(4)与增压空气管道的出口(2a)也在同一平面内。
19.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5或6或7或9或10或12或13或14或15或16或17或18所述的增压空气管道,其特征在于,两热交换器(6、8)和出口(2a)设于同一平面内,其中滚筒形致动器(4)设于该平面之外。
20.根据权利要求19的增压空气管道,其特征在于,滚筒形致动器(4)完全置于该平面之上或之下。
21.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增压空气管道,其特征在于,两热交换器(6、8)和出口(2a)设于同一平面内,其中滚筒形致动器(4)设于该平面之外。
22.根据权利要求21的增压空气管道,其特征在于,滚筒形致动器(4)完全置于该平面之上或之下。
23.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增压空气管道,其特征在于,两热交换器(6、8)和出口(2a)设于同一平面内,其中滚筒形致动器(4)设于该平面之外。
24.根据权利要求23的增压空气管道,其特征在于,滚筒形致动器(4)完全置于该平面之上或之下。
25.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增压空气管道,其特征在于,两热交换器(6、8)和出口(2a)设于同一平面内,其中滚筒形致动器(4)设于该平面之外。
26.根据权利要求25的增压空气管道,其特征在于,滚筒形致动器(4)完全置于该平面之上或之下。
27.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增压空气管道,其特征在于,两热交换器(6、8)和出口(2a)设于同一平面内,其中滚筒形致动器(4)设于该平面之外。
28.根据权利要求27的增压空气管道,其特征在于,滚筒形致动器(4)完全置于该平面之上或之下。
CN201080026500.2A 2009-04-17 2010-04-12 用于内燃机的增压空气管道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45984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9)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DE102009017555.5 2009-04-17
DE102009017555 2009-04-17
DE102009025036 2009-06-10
DE102009025036.0 2009-06-10
DE102010011373.5 2010-03-12
DE102010011372.7 2010-03-12
DE102010011373A DE102010011373A1 (de) 2009-04-17 2010-03-12 Ladeluftkanal für einen Verbrennungsmotor
DE102010011372A DE102010011372A1 (de) 2009-04-17 2010-03-12 Ladeluftkanal für einen Verbrennungsmotor
PCT/EP2010/002246 WO2010118847A1 (de) 2009-04-17 2010-04-12 Ladeluftkanal für einen verbrennungsmotor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459840A CN102459840A (zh) 2012-05-16
CN102459840B true CN102459840B (zh) 2015-07-01

Family

ID=42751196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80026501.7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459841B (zh) 2009-04-17 2010-04-12 用于内燃机的增压空气管道
CN201080026500.2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459840B (zh) 2009-04-17 2010-04-12 用于内燃机的增压空气管道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80026501.7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459841B (zh) 2009-04-17 2010-04-12 用于内燃机的增压空气管道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2) US8733327B2 (zh)
EP (2) EP2419614B1 (zh)
CN (2) CN102459841B (zh)
DE (2) DE102010011373A1 (zh)
WO (2) WO2010118848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FR2969715B1 (fr) 2010-12-22 2017-12-15 Valeo Systemes Thermiques Carter pour module d'admission, notamment pour module d'admission de moteur thermique de vehicule automobile, et module d'admission comprenant un tel carter
DE102011100629B4 (de) * 2011-05-05 2022-05-19 MAHLE Behr GmbH & Co. KG Ladeluftkanal für einen Verbrennungsmotor
DE102011123015B3 (de) 2011-05-05 2021-10-28 MAHLE Behr GmbH & Co. KG Ladeluftkanal für einen Verbrennungsmotor
FR2976322B1 (fr) * 2011-06-10 2015-02-06 Peugeot Citroen Automobiles Sa Repartiteur d'air comprenant un dispositif adapte a echanger de la chaleur avec de l'air de suralimentation, et systeme de transfert thermique comprenant un tel repartiteur
DE102011080474A1 (de) 2011-08-05 2013-02-07 Behr Gmbh & Co. Kg Wärmetauscheranordnung
DE102012011227A1 (de) * 2012-06-05 2013-12-05 Daimler Ag Verbrennungskraftmaschine für einen Kraftwagen
DE102012212867A1 (de) 2012-07-23 2014-01-23 Behr Gmbh & Co. Kg System zur Ladeluftkühlung und zugehöriges Verfahren zur Bereitstellung einer Ladeluftkühlung für einen Verbrennungsmotor
FR3008175A1 (fr) * 2013-07-04 2015-01-09 Valeo Systemes Thermiques Dispositif de regulation de la circulation d'un liquide de refroidissement pour un echangeur de chaleur, en particulier refroidisseur d'air de suralimentation de moteur de vehicule automobile
US9682685B2 (en) * 2013-08-13 2017-06-20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condensation control
KR101534726B1 (ko) 2013-12-06 2015-07-07 현대자동차 주식회사 터보차저를 갖는 엔진시스템
WO2015138020A2 (en) * 2013-12-18 2015-09-17 United Technologies Corporation Heat exchanger flow control assembly
DE112015002074T5 (de) 2014-04-29 2017-02-23 Dana Canada Corporation Ladeluftkühler mit mehrteiligem Kunststoffgehäuse
US9765734B2 (en) * 2014-12-23 2017-09-19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Active airpath bypass system
US10047707B2 (en) 2015-06-03 2018-08-14 Cnh Industrial America Llc System and method for cooling charge air and excess fuel for a turbocharged diesel engine
DE102015217092A1 (de) * 2015-09-07 2017-03-09 Mahle International Gmbh Brennkraftmaschine
FR3067402B1 (fr) * 2017-06-07 2019-11-01 Valeo Systemes Thermiques Procede de gestion du debit de gaz de suralimentation au sein d'un refroidisseur de gaz de suralimentation et refroidisseur de gaz de suralimentation associe.
US10711686B2 (en) 2017-07-07 2020-07-14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Methods and system for starting an engine
CN108612589A (zh) * 2018-05-11 2018-10-02 上海理工大学 一种双滚柱阀体调节式电子节气门
JP6534766B1 (ja) * 2018-08-28 2019-06-26 株式会社ケーヒン 吸気マニホールド
JP2023017583A (ja) * 2021-07-26 2023-02-07 マツダ株式会社 エンジンの吸気システム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1845242A2 (de) * 2006-04-12 2007-10-17 Behr GmbH & Co. KG Wärmetauscher zur Ladeluftkühlung für Kraftfahrzeuge, System
FR2920853A1 (fr) * 2007-09-07 2009-03-13 Valeo Systemes Thermiques Vanne pour circuit d'alimentation en air d'un moteur de vehicule automobile, circuit comportant une telle vanne et procede de commande d'un moteur utilisant un tel circuit

Family Cites Families (3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050225A (ja) * 1983-08-27 1985-03-19 Hino Motors Ltd インタク−ラ付きタ−ボ過給エンジン
JPS6161916A (ja) * 1984-08-31 1986-03-29 Mazda Motor Corp 過給機付エンジンの吸気装置
DE4240239C2 (de) * 1992-12-01 1995-11-30 Wolfgang Schmitz Verbrennungskraftmaschine
US5911212A (en) * 1996-05-20 1999-06-15 Benson; Steven R. Priority valve for an intercooled engine
EP0874142B1 (de) 1997-04-24 2002-11-20 Volkswagen Aktiengesellschaft Vorrichtung zur integrierten Führung von flüssigen und gasförmigen Medien einer Brennkraftmaschine
US20020195086A1 (en) * 1997-12-16 2002-12-26 Beck N. John Cylinder pressure based optimization control for compression ignition engines
DE10136861A1 (de) * 2001-07-27 2003-02-20 Modine Mfg Co Luftgekühlter Ladeluftkühler
GB2393759B (en) 2002-10-04 2004-12-15 Visteon Global Tech Inc Air intake cooling system and method
DE10312032A1 (de) 2003-03-18 2004-09-30 Behr Gmbh & Co. Kg Sammelkasten, Wärmeübertrager und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eines Sammelkastens
US6868840B2 (en) * 2003-06-05 2005-03-22 Detroit Diesel Corporation Charged air intake system for an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US6883320B2 (en) 2003-07-08 2005-04-26 G. W. Lisk Company, Inc. Control system regulating air flow to engine intake
WO2005019619A1 (en) * 2003-08-18 2005-03-03 Bryant, Clyde, C. Improved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and working cycle
FR2859504B1 (fr) * 2003-09-04 2006-02-24 Renault Sa Circuit pour l'alimentation d'un collecteur d'admission d'air d'un moteur thermique de vehicule automobile
WO2005033489A1 (de) * 2003-10-02 2005-04-14 Behr Gmbh & Co. Kg Ladeluftkühler eines kraftfahrzeuges
DE102005017970B4 (de) 2005-04-19 2014-05-28 Audi Ag Ladermodul für eine Verbrennungskraftmaschine
JP2009515088A (ja) * 2005-11-10 2009-04-09 ベール ゲーエムベーハー ウント コー カーゲー 回路システム、混合器
WO2007097750A1 (en) * 2006-02-23 2007-08-30 Mack Trucks, Inc. Charge air cooler arrangement with cooler bypass and method
DE102006009298A1 (de) 2006-03-01 2007-09-06 Daimlerchrysler Ag Brennkraftmaschine mit einem Abgasturbolader
DE102006057488B4 (de) * 2006-12-06 2018-02-08 Audi Ag Brennkraftmaschine und Verfahren zum Betreiben einer Brennkraftmaschine
FR2916020A1 (fr) * 2007-05-11 2008-11-14 Renault Sas Systeme d'admission pour vehicule automobile equipe d'un systeme egr.
WO2009002233A1 (en) 2007-06-26 2008-12-31 Volvo Lastvagnar Ab Charge air system and charge air system operation method
US7530336B2 (en) 2007-07-10 2009-05-12 Deere & Company Intake condensation removal for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DE102007033175A1 (de) * 2007-07-17 2009-01-22 Volkswagen Ag Brennkraftmaschine
DE102007040661A1 (de) 2007-08-27 2009-03-05 Behr Gmbh & Co. Kg Saugrohr für einen Verbrennungsmotor
DE102007043992B4 (de) 2007-09-14 2009-08-27 Pierburg Gmbh Ladeluftmodul für eine Verbrennungskraftmaschine
DE102007048297A1 (de) * 2007-10-08 2009-04-09 Behr Gmbh & Co. Kg Ventilvorrichtung zur Regelung eines rückgeführten gasförmigen Fluids, Wärmetauscher, Verfahren zur Regelung einer Ventilvorrichtung und/oder zur Regelung eines Wärmetauschers
DE102008006049A1 (de) 2008-01-25 2009-07-30 Audi Ag Volumenstromsteller für ein Medium
DE102008008697A1 (de) 2008-02-11 2009-08-27 Behr Gmbh & Co. Kg Aktuator für eine Bypass-Regeleinrichtung eines Bypasses bei einem Wärmetauscher, Wärmetauscher oder Baueinheit mit einem oder mehreren Wärmetauschern, Bypasssystem, Fahrzeugdiagnosesystem, Abgasrückführsystem, Ladeluftzuführsystem und Verwendung des Wärmetauschers oder der Baueinheit
DE102008032388B4 (de) 2008-07-09 2011-07-07 Audi Ag, 85057 Ladeluftkühler
EP2161429B1 (de) * 2008-09-09 2017-02-22 MAHLE Behr GmbH & Co. KG Ansaugmodul für einen Verbrennungsmotor
US20100263375A1 (en) * 2009-04-15 2010-10-21 Malcolm James Grieve Twin-Charged Boosting System for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s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1845242A2 (de) * 2006-04-12 2007-10-17 Behr GmbH & Co. KG Wärmetauscher zur Ladeluftkühlung für Kraftfahrzeuge, System
FR2920853A1 (fr) * 2007-09-07 2009-03-13 Valeo Systemes Thermiques Vanne pour circuit d'alimentation en air d'un moteur de vehicule automobile, circuit comportant une telle vanne et procede de commande d'un moteur utilisant un tel circuit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20097136A1 (en) 2012-04-26
DE102010011372A1 (de) 2010-10-21
WO2010118847A1 (de) 2010-10-21
DE102010011373A1 (de) 2010-10-21
CN102459840A (zh) 2012-05-16
US8813729B2 (en) 2014-08-26
US8733327B2 (en) 2014-05-27
EP2419615A1 (de) 2012-02-22
EP2419614B1 (de) 2014-12-24
CN102459841B (zh) 2014-04-30
WO2010118848A1 (de) 2010-10-21
US20120090579A1 (en) 2012-04-19
CN102459841A (zh) 2012-05-16
EP2419614A1 (de) 2012-02-22
EP2419615B1 (de) 2016-08-2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459840B (zh) 用于内燃机的增压空气管道
US9103268B2 (en) Intake pipe for a combustion engine
US6807955B2 (en) Exhaust gas cooler with bypass tube and exhaust gas recirculation valve
US7168419B2 (en) Exhaust gas heat exchanger
US7931013B2 (en) Three-pass heat exchanger for an EGR system
US8793986B2 (en) Combined cabin heater and EGR heat exchanger
RU2718387C2 (ru) Система (варианты) и способ для охладителя системы рециркуляции отработавших газов
US7958874B2 (en) Exhaust gas recirculation apparatus
US8499748B2 (en) Device for exhaust gas recirculation for an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US8572962B2 (en) Exhaust gas recirculation system
JP2007023911A (ja) 排気ガス再循環装置
CN104251170B (zh) 车辆用发动机的废气回流装置
JP2007040136A (ja) 過給機付き内燃機関の排気ガス再循環装置
US9353670B2 (en) Exhaust gas recirculation system for an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CN102628397A (zh) 发动机系统
KR101156849B1 (ko) 열교환 튜브 번들
CN101495744A (zh) 废气再循环装置
JP2005273564A (ja) 排気ガス再循環装置
CN101349219B (zh) 内燃机的废气管路
EP2481908B1 (en) Exhaust gas recirculation system
KR20180130296A (ko) Egr 혼합장치 및 그의 제어방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0701

Termination date: 20210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