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447529A - 一种控制信道的传输方法及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控制信道的传输方法及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447529A
CN102447529A CN2011103695329A CN201110369532A CN102447529A CN 102447529 A CN102447529 A CN 102447529A CN 2011103695329 A CN2011103695329 A CN 2011103695329A CN 201110369532 A CN201110369532 A CN 201110369532A CN 102447529 A CN102447529 A CN 10244752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rminal
physical downlink
control channel
downlink control
channe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10369532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447529B (zh
Inventor
关艳峰
陈宪明
左志松
李永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NGSU HUA MU SPACE STRUCTURE Co.,Ltd.
Original Assignee
ZTE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TE Corp filed Critical ZTE Corp
Priority to CN201110369532.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2447529B/zh
Priority to PCT/CN2012/072124 priority patent/WO2013071718A1/zh
Publication of CN10244752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44752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44752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44752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12Wireless traffic schedul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控制信道的传输方法及装置,包括:基站向终端指示所述终端的物理下行控制信道是否采用连续传输,在采用连续传输时,在连续的多个子帧中向所述终端发送多个物理下行控制信道,通过所述多个物理下行控制信道为所述终端完成一次资源分配。本发明的控制信道的传输方法通过采用连续传输的方式,能够使得UE获得时间选择性增益和编码合并增益,并且提高PDCCH资源占用的灵活度,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从而提高PDCCH的覆盖距离,从而提升PDCCH的接收性能。

Description

一种控制信道的传输方法及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控制信道的传输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无线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有限的频谱资源逐渐成为制约无线通信发展的主要因素,但正是有限的频谱资源激发了新技术的出现。在无线通信系统中容量和覆盖是两个重要的性能指标,为了增加容量,多采用同频方式组网,但同频方式组网又增加了小区间干扰,从而导致覆盖性能下降。
在长期演进(Long Term Evolution,LTE)系统中,下行采用了正交频分复用多址接入(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 Access,OFDMA)技术,能够显著降低小区内的干扰,但由于多采用同频方式组网,小区间干扰(Inter-Cell Interference,ICI)增加明显。为了降低ICI,LTE也标准化了很多技术,例如,下行小区间干扰消除(Inter-Cell Interfernce Cancellation,ICIC)。下行ICIC技术基于eNodeB相对窄带发射功率(Relative NarrowbandTX Power,RNTP)限制的方法实现下行干扰预先提醒功能,但该方法只能用于物理下行业务信道(Physical Downlink Shared Channel,PDSCH)。
目前,通过实验网络测试和仿真可以发现,物理下行控制信道(PhysicalDownlink Control Channel,PDCCH)的容量和覆盖都存在问题,因为PDCCH信道对剩余的控制信道单元(Control Channel Element,CCE)实行填充(Padding),造成在同频组网下PDCCH信道总处在满载状态,而且受到相邻小区的干扰很大,从而降低了PDCCH的接收性能。而上,下行共享信道的调度信息等信息均通过PDCCH承载,如果PDCCH的接收性能降低,那么整网的性能将严重降低。
PDCCH用于承载终端(User Equipment,UE)的下行控制信息(DownlinkControl Information,DCI),具体包括上行调度信息、下行调度信息、功率控制信息和公共信息等,并支持多种DCI格式。DCI的生成过程包括:信息比特通过循环冗余校验、编码、子块交织、速率匹配、加扰和调制等步骤,最后映射到物理资源粒子组(Resource Element Group,REG)上。
为了提高PDCCH的效率,LTE系统定了四种聚合等级传输PDCCH,四种等级分别为1,2,4和8个CCE,显然,等级越高,传输一个PDDCH所需资源越多,覆盖可能越稳健,但效率越低。目前,为了算法方便,在OFDM的多载波系统中,对于下行控制信道的功率,eNB对各UE的PDCCH进行等功率分配,即除去(Physical Control Format Indication Channel,PCFICH)和(Physical HARQ Indication Channel,PHICH)占用的功率外,剩余功率等分给PDCCH占用的各个CCE或REG,而根据UE的DCI信息的长度和信道条件选择合适的DCI格式和聚合等级,这种方法的问题在于不能解决同频干扰的问题。另外也有根据UE的接收信噪比的反馈来调节PDCCH的发送功率,但仍然无法解决小区间的总体干扰强度和总体覆盖水平之间的矛盾,因为增加功率,可使UE覆盖增强,但干扰增加;降低功率,干扰降低,但覆盖受限。
因此,在已有的技术中,还没有在存在小区间干扰的情况下,改善PDCCH信道的覆盖距离的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控制信道的传输方法,能够提升控制信道的覆盖距离。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一种控制信道的传输方法,包括:
基站向终端指示所述终端的物理下行控制信道是否采用连续传输,在采用连续传输时,在连续的多个子帧中向所述终端发送多个物理下行控制信道,通过所述多个物理下行控制信道为所述终端完成一次资源分配。
进一步地,所述通过所述多个物理下行控制信道为所述终端完成一次资源分配,包括:
所述基站将所述连续的多个子帧中发送的多个物理下行控制信道对应一个物理下行共享信道。
进一步地,所述基站通过所述一个物理下行共享信道完成一次与终端间的数据传输。
进一步地,还包括:
所述基站在所述连续的多个子帧中的最后一个子帧中发送所述多个物理下行控制信道对应的一个物理下行共享信道。
进一步地,所述在连续的多个子帧中向所述终端发送多个物理下行控制信道,包括:
所述基站在所述连续的多个子帧的逻辑编号相同的资源上向所述终端发送物理下行控制信道。
进一步地,所述在连续的多个子帧中向所述终端发送多个物理下行控制信道,包括:
所述基站根据所述连续的多个子帧的子帧序号决定所述物理下行控制信道所占用资源的逻辑编号。
进一步地,还包括:
所述基站在所述连续的多个子帧中采用相同的聚合等级向所述终端发送物理下行控制信道。
进一步地,还包括:
所述基站向所述终端指示物理下行控制信道是否采用连续传输前,获取与所述终端之间的信道状态信息,根据所述信道状态信息确定物理下行控制信道是否采用连续传输。
进一步地,还包括:
所述基站在所述终端处于初始接入状态时,在确定所述终端的物理下行控制信道采用连续传输后,通过初始接入响应消息向终端指示物理下行控制信道采用连续传输。
进一步地,还包括:
所述基站在所述终端处于非初始接入状态时,根据所述终端的信道状态信息确定所述终端的物理下行控制信道是否采用连续传输。
进一步地,还包括:
所述终端对在连续的多个子帧中接收到的物理下行控制信道进行联合解码。
进一步地,还包括:
所述终端在进行联合解码后,根据联合解码获得的控制信息,对所述控制信息指示的物理下行共享信道进行解码。
进一步地,一种控制信道的传输装置,包括:传输方式确定单元、传输指示单元和信道传输单元,其中:
所述传输方式确定单元,用于确定终端的物理下行控制信道是否采用连续传输;
所述传输指示单元,用于向终端指示所述终端的物理下行控制信道是否采用连续传输;
所述信道传输单元,用于在采用连续传输时,在连续的多个子帧中向所述终端发送多个物理下行控制信道,通过所述多个物理下行控制信道为所述终端完成一次资源分配。
进一步地,所述信道传输单元,具体用于将所述连续的多个子帧中发送的多个物理下行控制信道对应一个物理下行共享信道,通过所述一个物理下行共享信道完成一次与终端间的数据传输。
进一步地,所述信道传输单元,还用于在所述连续的多个子帧中的最后一个子帧中发送所述多个物理下行控制信道对应的一个物理下行共享信道。
进一步地,所述信道传输单元,具体用于在所述连续的多个子帧的逻辑编号相同的资源上向所述终端发送物理下行控制信道。
进一步地,所述传输方式确定单元,具体用于获取与所述终端之间的信道状态信息,根据所述信道状态信息确定物理下行控制信道是否采用连续传输。
进一步地,一种终端,包括:控制信道解码单元,其中:
所述控制信道解码单元,用于对在连续的多个子帧中接收到的多个物理下行控制信道进行联合解码。
进一步地,还包括共享信道解码单元,其中:
所述共享信道解码单元,用于根据所述控制信道解码单元联合解码获得的控制信息,对所述控制信息指示的物理下行共享信道进行解码。
综上所述,本发明的控制信道的传输方法通过采用连续传输的方式,能够使得UE获得时间选择性增益和编码合并增益,并且提高PDCCH资源占用的灵活度,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从而提高PDCCH的覆盖距离,从而提升PDCCH的接收性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中的控制信道的传输方法的流程图;
图2为现有技术PDCCH的非连续传输时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中实施例1的PDCCH的连续传输时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中实施例2的PDCCH的连续传输时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中实施例3的PDCCH的连续传输时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中实施例4的PDCCH的连续传输时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中的控制信道的传输装置的架构图;
图8为本发明中的终端的架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施方式的控制信道的传输方法中,基站获取基站至终端之间的信道状态信息,基站根据信道状态信息为终端确定PDCCH是否采用连续传输,在采用连续传输时,基站在连续的多个子帧中向终端发送多个连续的PDCCH,为终端完成一次资源分配。
如果原本PDCCH的聚合等级为1、2、4或8,在连续传输三个TTI的情况下,等价于增加为3、6、12或24这四种聚合等级;与仅在一个TTI中发送PDCCH相比,连续传输不仅保持了编码增益,还增加了时间选择性增益;与支持HARQ方案的PDCCH的差别在于,支持固定HARQ的PDCCH无法获得合并解码增益。本实施方式中连续传输也可以称为Bundling(捆绑)传输。
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的控制信道的传输方法,包括:
步骤101:基站向终端指示终端的物理下行控制信道是否采用连续传输;
基站是根据所获取的与终端之间的信道状态信息,确定物理下行控制信道是否采用连续传输。
TDD方式的基站根据UE反馈的信道状态信息或利用信道互易性来决定PDCCH是否启用连续传输,信道互易性指基站根据上行信道状态信息来得到下行信道状态信息;FDD方式的基站根据UE反馈的信道状态信息来决定PDCCH是否启用连续传输。
如果基站是在终端处在初始接入时确定终端采用连续传输,基站可以通过发送初始接入响应消息来通知终端。
在终端处于非初始接入状态时,基站根据信道状态信息来确定PDCCH的传输模式,例如,基站可以通过终端发送Sounding信号得到信道状态信息。传输模式是指是否支持连续传输,来增强覆盖。
连续传输的多个PDCCH的数目可以固定或配置制定,例如,固定时,固定发送三个连续的PDCCH,配置制定时采用1~2比特配置,2比特对应支持1、2、3和4个PDCCH;优选地发送三个连续的PDCCH。
步骤102:基站在采用连续传输时,在连续的多个子帧中向终端发送多个物理下行控制信道,通过多个物理下行控制信道为终端完成一次资源分配。
采用连续传输时,基站将连续的多个子帧中发送的多个物理下行控制信道对应一个物理下行共享信道,从而为终端完成一次资源分配。基站在连续的多个子帧中的最后一个子帧中发送物理下行共享信道。基站是通过多个物理下行控制信道对应的一个物理下行共享信道完成一次与终端间的数据传输。
采用连续传输时,连续的PDCCH将在多个子帧的逻辑编号相同的资源上发送,即CCE逻辑编号相同的资源;或者,
根据多个子帧的子帧序号决定终端的PDCCH占用CCE的逻辑编号,例如,UE在子帧k中的PDCCH位置与Yk有关,而Yk则与子帧k-1对应的Yk-1有关。Yk=(A·Yk-1)mod D,A=39827,D=65537,Y-1=nRNTI≠0,nRNTI为UE的无线网络临时标识(Radio network temporary Identifier,RNTI)。
采用连续传输时,连续的PDCCH采用相同的聚合等级,以使终端在PDCCH的解码中的搜索次数不变,次数决定于聚合等级和可能位置。
多个连续的PDCCH可以来源于同一个HARQ版本,或者不同的HARQ版本,HARQ版本决定了对PDCCH进行信道编码后的数据。
终端是对连续接收到的PDCCH进行联合解码得到控制信息,从而获取PDCCH的合并解码增益。终端在进行联合解码后,根据联合解码获得的控制信息,对控制信息指示的物理下行共享信道进行解码。
实施例1:
图2所示为移动通信网络中PDCCH的常用传输方法,即:每个PDSCH通过同子帧中的一个PDCCH指示,终端首先检测得到PDCCH,根据PDCCH中的控制信息确定接收PDSCH的相关信息。图2中所示为PDSCH的聚合等级为4,即占用4个CCE。
在上述的现有方法中,对于一些信道质量不好的终端,基站采用的方案只能是使用更大的聚合等级,例如,使用8个CCE,来提高检测成功率。
图3为本实施方式中PDCCH的连续传输时的示意图,图3中为了实现对一个信道质量差的终端进行一次PDSCH传输,基站在连续的3个子帧中发送了三个PDCCH,这3个PDCCH可以是同样信息的不同HARQ版本,终端在收到3个PDCCH后进行合并解码,从而大大提高了解码成功率,保证了PDSCH传输的稳健性。
基站在逻辑序号相同的CCE上传输PDCCH,来确保UE能够通过UE的RNTI即可确定不同子帧中的CCE的位置,且三个PDCCH都采用相同的聚合等级。
例如,图3中的3个PDCCH的聚合等级均为4,从而保证不同子帧中的PDCCH位于同样的搜索空间,UE也只需要检测与PDCCH非连续传输时同样的检测次数即可检测到PDCCH。
需要说明:终端需要知道基站采用的是PDCCH连续传输,这需要终端与基站之间进行协商。如果基站是在终端处在初始接入时确定终端启用连续传输,基站可以通过发送初始接入响应消息来通知终端。
实施例2:
图4为本实施方式中PDCCH的连续传输时的示例2;
在PDCCH连续传输的方案中,对于PDCCH连续传输的次数或数目需要确定,包括以下几种方案:
(一)可以是确定的数目,例如,优选的为3次,只要基站为某个终端使用了PDCCH连续传输方案,就固定地连续传输3次。图3中所示为固定连续传输3次。
(二)可以由基站进行配置,例如用1~2比特配置。以2比特为例对应四种连续传输次数1、2、3和4。
图4中为了实现对一个信道质量很差的终端进行一次PDSCH传输,基站在连续的4个子帧中发送了4个PDCCH,这4个PDCCH可以是同样信息的不同HARQ版本,终端在收到4个PDCCH后进行合并解码,从而大大提高了解码成功率,保证了PDSCH传输的稳健性。
基站在逻辑序号相同的CCE上传输PDCCH,来确保UE能够通过UE的RNTI即可确定不同子帧中的CCE的位置,且4个PDCCH都采用相同的聚合等级。
例如,图4中的4个PDCCH的聚合等级均为8,从而保证不同子帧中的PDCCH位于同样的搜索空间,UE也只需要检测与PDCCH非连续传输时同样的检测次数即可检测到PDCCH。
实施例3:
图5为本实施方式中PDCCH的连续传输时的示例3;
本实施例中,与图3和图4中连续传输的差别在于:基站可以为不同终端设定不同的连续传输次数。
终端1与终端2均是位于网络边缘的终端,信道质量都不好,但终端1的信道质量比终端2好,所以终端1一方面不需要采用过高的聚合等级,例如,采用聚合等级4而不采用8,另一方面不需要过多的连续传输次数,例如,连续发送3次而不是4;而终端2一方面需要采用最高的聚合等级,例如,采用聚合等级8,另一方面进行最大次数的连续传输,例如,连续发送4。
从上述实例中可以看出,终端1在3个子帧中共使用了12个CCE,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聚合等级12的作用,增加了聚合等级,同时利用了合并增益和不同子帧中具有的时间选择性增益。类似地,如果聚合等级1进行连续传输3次可以实现等价聚合等级3的传输,对聚合等级2进行连续传输3次可以实现等价聚合等级6的传输,在等价聚合等级3或6可满足要求的情况下,避免使用聚合等级4和8,也可以提升资源使用效率。
实施例4:
图6为本实施方式中PDCCH的连续传输时的示例4;
在本实施例中,与图4中连续传输的差别在于:实现了PDCCH传输方案的调整,在终端处于非初始接入状态时,基站根据终端发送的信道状态信息来调整PDCCH的传输模式。
图6中,基站为了实现对一个信道质量很差的终端进行一次PDSCH传输,基站在连续的4个子帧中发送了4个PDCCH,且4个PDCCH都采用相同的聚合等级8,从而提高了PDCCH的检测成功率。但当该UE的信道条件变好后,为了提高资源使用效率,可以终止PDCCH连续传输方案,而采用PDCCH非连续传输。
本实施方式中的基站以是宏基站、家庭基站、中继站等设备,也可以是通信终端、笔记本电脑、手持电脑等。类似地,UE用于接收发送端的数据信号,接收端可以是手机、笔记本电脑、手持电脑等终端设备,也可以是基站,中继站等控制设备。
图7所示,本实施方式还提供了一种控制信道的传输装置,包括:传输方式确定单元、传输指示单元和信道传输单元,其中:
传输方式确定单元,用于确定终端的物理下行控制信道是否采用连续传输;
传输指示单元,用于向终端指示终端的物理下行控制信道是否采用连续传输;
信道传输单元,用于在采用连续传输时,在连续的多个子帧中向终端发送多个物理下行控制信道,通过多个物理下行控制信道为终端完成一次资源分配。
信道传输单元,具体用于将连续的多个子帧中发送的多个物理下行控制信道对应一个物理下行共享信道,通过一个物理下行共享信道完成一次与终端间的数据传输。
信道传输单元,还用于在连续的多个子帧中的最后一个子帧中发送多个物理下行控制信道对应的一个物理下行共享信道。
信道传输单元,具体用于在连续的多个子帧的逻辑编号相同的资源上向终端发送物理下行控制信道。
传输方式确定单元,具体用于获取与终端之间的信道状态信息,根据信道状态信息确定物理下行控制信道是否采用连续传输。
图8所示,本实施方式还提供了一种终端,包括:控制信道解码单元和共享信道解码单元,其中:
控制信道解码单元,用于对在连续的多个子帧中接收到的多个物理下行控制信道进行联合解码。
共享信道解码单元,用于根据控制信道解码单元联合解码获得的控制信息,对控制信息指示的物理下行共享信道进行解码。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用于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9)

1.一种控制信道的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基站向终端指示所述终端的物理下行控制信道是否采用连续传输,在采用连续传输时,在连续的多个子帧中向所述终端发送多个物理下行控制信道,通过所述多个物理下行控制信道为所述终端完成一次资源分配。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通过所述多个物理下行控制信道为所述终端完成一次资源分配,包括:
所述基站将所述连续的多个子帧中发送的多个物理下行控制信道对应一个物理下行共享信道。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站通过所述一个物理下行共享信道完成一次与终端间的数据传输。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所述基站在所述连续的多个子帧中的最后一个子帧中发送所述多个物理下行控制信道对应的一个物理下行共享信道。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在连续的多个子帧中向所述终端发送多个物理下行控制信道,包括:
所述基站在所述连续的多个子帧的逻辑编号相同的资源上向所述终端发送物理下行控制信道。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在连续的多个子帧中向所述终端发送多个物理下行控制信道,包括:
所述基站根据所述连续的多个子帧的子帧序号决定所述物理下行控制信道所占用资源的逻辑编号。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所述基站在所述连续的多个子帧中采用相同的聚合等级向所述终端发送物理下行控制信道。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所述基站向所述终端指示物理下行控制信道是否采用连续传输前,获取与所述终端之间的信道状态信息,根据所述信道状态信息确定物理下行控制信道是否采用连续传输。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所述基站在所述终端处于初始接入状态时,在确定所述终端的物理下行控制信道采用连续传输后,通过初始接入响应消息向终端指示物理下行控制信道采用连续传输。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所述基站在所述终端处于非初始接入状态时,根据所述终端的信道状态信息确定所述终端的物理下行控制信道是否采用连续传输。
11.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所述终端对在连续的多个子帧中接收到的物理下行控制信道进行联合解码。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所述终端在进行联合解码后,根据联合解码获得的控制信息,对所述控制信息指示的物理下行共享信道进行解码。
13.一种控制信道的传输装置,包括:传输方式确定单元、传输指示单元和信道传输单元,其中:
所述传输方式确定单元,用于确定终端的物理下行控制信道是否采用连续传输;
所述传输指示单元,用于向终端指示所述终端的物理下行控制信道是否采用连续传输;
所述信道传输单元,用于在采用连续传输时,在连续的多个子帧中向所述终端发送多个物理下行控制信道,通过所述多个物理下行控制信道为所述终端完成一次资源分配。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信道传输单元,具体用于将所述连续的多个子帧中发送的多个物理下行控制信道对应一个物理下行共享信道,通过所述一个物理下行共享信道完成一次与终端间的数据传输。
15.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信道传输单元,还用于在所述连续的多个子帧中的最后一个子帧中发送所述多个物理下行控制信道对应的一个物理下行共享信道。
16.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信道传输单元,具体用于在所述连续的多个子帧的逻辑编号相同的资源上向所述终端发送物理下行控制信道。
17.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传输方式确定单元,具体用于获取与所述终端之间的信道状态信息,根据所述信道状态信息确定物理下行控制信道是否采用连续传输。
18.一种终端,其特征在于,包括:控制信道解码单元,其中:
所述控制信道解码单元,用于对在连续的多个子帧中接收到的多个物理下行控制信道进行联合解码。
19.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终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共享信道解码单元,其中:
所述共享信道解码单元,用于根据所述控制信道解码单元联合解码获得的控制信息,对所述控制信息指示的物理下行共享信道进行解码。
CN201110369532.9A 2011-11-18 2011-11-18 一种控制信道的传输方法及装置 Active CN10244752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10369532.9A CN102447529B (zh) 2011-11-18 2011-11-18 一种控制信道的传输方法及装置
PCT/CN2012/072124 WO2013071718A1 (zh) 2011-11-18 2012-03-09 一种控制信道的传输方法及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10369532.9A CN102447529B (zh) 2011-11-18 2011-11-18 一种控制信道的传输方法及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447529A true CN102447529A (zh) 2012-05-09
CN102447529B CN102447529B (zh) 2017-09-26

Family

ID=4600964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10369532.9A Active CN102447529B (zh) 2011-11-18 2011-11-18 一种控制信道的传输方法及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02447529B (zh)
WO (1) WO2013071718A1 (zh)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761395A (zh) * 2012-07-06 2012-10-31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下行子帧的发送、接收方法及装置
WO2015113276A1 (zh) * 2014-01-29 2015-08-0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小区覆盖增强模式的指示方法和基站
WO2018228487A1 (en) * 2017-06-15 2018-12-20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Method and devices for multiple transmit receive point cooperation for reliable communication
WO2019029579A1 (zh) * 2017-08-11 2019-02-1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无线通信的方法、芯片和系统
CN110225584A (zh) * 2014-06-06 2019-09-10 诺基亚技术有限公司 用于寻呼消息覆盖增强的控制信道传输
CN113473627A (zh) * 2021-07-13 2021-10-01 上海中兴易联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nr系统资源复用的方法和实现资源复用的nr系统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527929A (zh) * 2008-03-05 2009-09-09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控制信道设计方法
CN101917367A (zh) * 2010-09-06 2010-12-15 北京交通大学 LTE-Advanced的异构网络中下行控制信道的小区间干扰协调的方法
WO2011002243A2 (ko) * 2009-07-02 2011-01-06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중계기의 신호 송수신 방법 및 그 방법을 이용하는 중계기
WO2011032102A1 (en) * 2009-09-14 2011-03-17 Qualcomm Incorporated Cross-subframe control channel design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527929A (zh) * 2008-03-05 2009-09-09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控制信道设计方法
WO2011002243A2 (ko) * 2009-07-02 2011-01-06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중계기의 신호 송수신 방법 및 그 방법을 이용하는 중계기
WO2011032102A1 (en) * 2009-09-14 2011-03-17 Qualcomm Incorporated Cross-subframe control channel design
CN101917367A (zh) * 2010-09-06 2010-12-15 北京交通大学 LTE-Advanced的异构网络中下行控制信道的小区间干扰协调的方法

Cited By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761395A (zh) * 2012-07-06 2012-10-31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下行子帧的发送、接收方法及装置
WO2015113276A1 (zh) * 2014-01-29 2015-08-0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小区覆盖增强模式的指示方法和基站
US10264549B2 (en) 2014-01-29 2019-04-16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Method for indicating cell coverage enhancement mode and base station
CN110225584A (zh) * 2014-06-06 2019-09-10 诺基亚技术有限公司 用于寻呼消息覆盖增强的控制信道传输
US11212825B2 (en) 2017-06-15 2021-12-28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Method and devices for multiple transmit receive point cooperation for reliable communication
WO2018228487A1 (en) * 2017-06-15 2018-12-20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Method and devices for multiple transmit receive point cooperation for reliable communication
CN110731112B (zh) * 2017-06-15 2024-04-0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用于可靠通信的多发送接收点协作的方法和设备
CN110731112A (zh) * 2017-06-15 2020-01-2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用于可靠通信的多发送接收点协作的方法和设备
US11678323B2 (en) 2017-06-15 2023-06-13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Method and devices for multiple transmit receive point cooperation for reliable communication
WO2019029579A1 (zh) * 2017-08-11 2019-02-1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无线通信的方法、芯片和系统
US11272494B2 (en) 2017-08-11 2022-03-08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Radio communication method, chip, and system
CN109391355B (zh) * 2017-08-11 2020-10-2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无线通信的方法、芯片和系统
US11765741B2 (en) 2017-08-11 2023-09-19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Radio communication method, chip, and system
CN109391355A (zh) * 2017-08-11 2019-02-2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无线通信的方法、芯片和系统
CN113473627A (zh) * 2021-07-13 2021-10-01 上海中兴易联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nr系统资源复用的方法和实现资源复用的nr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3071718A1 (zh) 2013-05-23
CN102447529B (zh) 2017-09-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476382B (zh) 用于提高无授权传输的频谱效率和可靠性的方法和装置
RU2624003C2 (ru) Способы и устройства для расширяемого и масштабируемого канала управления для беспроводных сетей
KR101509618B1 (ko) 무선 네트워크에서 강화된 커버리지를 통해 제어 정보를 송신하기 위한 방법 및 장치
CN107317662B (zh) 用于发送和接收上行数据的方法及其装置
US20130051356A1 (en) Device and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downlink control information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08353305B (zh) 用于自包含空中接口分区的系统和方法
EP2870805B1 (en) Interference control in hetnets
US20130003664A1 (en) Scheduling of a User Equipment in a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
JP6840171B2 (ja) 基地局、端末、通信方法および集積回路
WO2014098701A1 (en) Override of multi-tti scheduling messages
CN106550445B (zh) 无线通信中的一种低延迟的方法和装置
CN109923815B (zh) 用于关键任务信息的混合复用的方法、装置及其存储介质
CN113692771B (zh) 用于在无线通信系统中确定信道接入过程的方法和装置
CN106465373A (zh) 终端装置、集成电路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CN102447529A (zh) 一种控制信道的传输方法及装置
WO2018160694A1 (en) Uplink multi-bits acknowledgement for self contained transmissions
CN110999147A (zh) 相等大小码块的传输块大小确定
JP2022141774A (ja) 端末、通信方法及び集積回路
CN110958698A (zh) 一种信息指示方法及装置
CN109391355A (zh) 无线通信的方法、芯片和系统
JP7315771B2 (ja) 基地局、通信方法及び集積回路
JP6914254B2 (ja) 基地局、端末及び通信方法
KR102228177B1 (ko) 캐리어 집적 시스템에서 제어 정보 전송 방법 및 장치
KR20140134561A (ko) 차동자원할당 정보를 포함하는 제어채널의 송수신 장치 및 방법
JP7189979B2 (ja) 端末装置、通信方法および集積回路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01202

Address after: 226000 No. 811 Chenggang Road, Nantong City, Jiangsu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JIANGSU HUA MU SPACE STRUCTURE Co.,Ltd.

Address before: 518057 Nanshan District Guangdong high tech Industrial Park, South Road, science and technology, ZTE building, Ministry of Justice

Patentee before: ZTE Co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