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447086A - 蓄电模块及蓄电装置 - Google Patents

蓄电模块及蓄电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447086A
CN102447086A CN201110305866XA CN201110305866A CN102447086A CN 102447086 A CN102447086 A CN 102447086A CN 201110305866X A CN201110305866X A CN 201110305866XA CN 201110305866 A CN201110305866 A CN 201110305866A CN 102447086 A CN102447086 A CN 10244708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uide portion
power storage
storage module
rubber tube
side pl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10305866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447086B (zh
Inventor
濑户贞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Vehicle Energy Japan Inc
Original Assignee
Hitachi Vehicle Energy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itachi Vehicle Energy Ltd filed Critical Hitachi Vehicle Energy Ltd
Publication of CN10244708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44708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44708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447086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30Arrangements for facilitating escape of gas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20Mountings; Secondary casings or frames; Racks, modules or packs; Suspension devices; Shock absorbers; Transport or carrying devices; Holders
    • H01M50/204Racks, modules or packs for multiple batteries or multiple cells
    • H01M50/207Racks, modules or packs for multiple batteries or multiple cell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 H01M50/213Racks, modules or packs for multiple batteries or multiple cell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adapted for cells having curved cross-section, e.g. round or elliptic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20Mountings; Secondary casings or frames; Racks, modules or packs; Suspension devices; Shock absorbers; Transport or carrying devices; Holders
    • H01M50/271Lids or covers for the racks or secondary casing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30Arrangements for facilitating escape of gases
    • H01M50/35Gas exhaust passages comprising elongated, tortuous or labyrinth-shaped exhaust passag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2220/00Batteries for particular applications
    • H01M2220/20Batteries in motive systems, e.g. vehicle, ship, plan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20Mountings; Secondary casings or frames; Racks, modules or packs; Suspension devices; Shock absorbers; Transport or carrying devices; Holders
    • H01M50/296Mountings; Secondary casings or frames; Racks, modules or packs; Suspension devices; Shock absorbers; Transport or carrying devices; Holders characterised by terminals of battery pack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Electr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Battery Mounting, Suspending (AREA)
  • Gas Exhaust Devices For Batteri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蓄电模块及蓄电装置。将从单电池喷出到壳体构件内的雾状的气体排出的气体排出装置形成为组装简单且连接的可靠性高的结构。在壳体构件(110)的两侧面组装侧板(250、251)及覆盖构件(260、261),以便于形成从收纳在壳体构件(110)内的单电池(140)的端子面排出气体的气体排出空间(Sg)。在侧板(250、251)分别设有突起部(120、121),该突起部(120、121)具有与气体排出空间(Sg)连通的贯通孔(122)。突起部(120、121)的贯通孔(122)的最下表面位于比单电池(140)的轴心位置靠下方。突起部(120及121)通过橡胶管(160)连接。

Description

蓄电模块及蓄电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具备多个单电池的蓄电模块及蓄电装置。
背景技术
搭载于混合动力机动车、电力机动车等作为电源装置的蓄电模块例如是将锂离子单电池、镍氢单电池、镍镉单电池等多个二次电池组合而构成的。二次电池由于受到冲击、振动等而单电池发生破损,或单电池的内压上升而从单电池内部泄漏包括电解液在内的雾状的气体。这种气体由于存在燃烧的可能性,因此需要将其排出向蓄电模块的外部。
作为这样的气体排出结构,已知有如下的结构。在并列配置的多个单电池的上部配设沿着单电池的排列方向延伸的排气管,对应于各单电池而在该排气管上设置贯通孔。在单电池配设有安全阀,该安全阀在与壳体的内部连通的阀口上层叠有橡胶制的阀体和阀盖,在阀盖上具有筒状的排出口,且在该排出口的上部外周具有伞形突出部。并且,通过将安全阀的伞形突出部与排气管的贯通孔嵌合,而将各单电池的阀口与排气管连通(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1-110377号公报
在专利文献1公开的装置中,由于在各单电池设置复杂结构的安全阀,并将各伞形突出部一个个地与排气管嵌合,因此作业效率低。而且,由于排气管在并联配置的单电池的上部排列,因此气体的排出不顺畅,而可能会滞留在气体排出路径上。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第一方面的蓄电模块的特征在于,具备:壳体构件,其具有将包括正极和负极的端子的多个单电池以轴心平行的方式沿长度方向排列成至少一段的收纳部,并使与单电池的端子相对的一侧面侧和另一侧面侧成为向外部敞开的敞开面;第一侧板,其覆盖壳体构件的一侧面侧的敞开面,且具有使多个单电池的端子露出的开口部;第二侧板,其覆盖壳体构件的另一侧面侧的敞开面,且具有使多个单电池的端子露出的开口部;第一覆盖构件,其覆盖第一侧板,在其与第一侧板之间形成有从各单电池的端子面侧将气体排出的第一气体排出空间;第二覆盖构件,其覆盖第二侧板,在其与第一侧板之间形成有从各单电池的端子面侧将气体排出的第二气体排出空间;第一引导部,其具有与第一气体排出空间连通的贯通孔;第二引导部,其具有与第二气体排出空间连通的贯通孔;引导部连通构件,其将第一引导部和第二引导部连接起来且由挠性构件形成,其中,第一引导部和第二引导部的与气体排出空间连通的贯通孔分别在比排列于壳体构件的最下段的各单电池的轴心更靠下方的位置具有最下表面。
本发明的第二方面的蓄电模块以第一方面的蓄电模块为基础,其特征在于,引导部具有从第一侧板及第二侧板相互朝向对方的侧板侧导出的中空的筒形状。
本发明的第三方面的蓄电模块以第一或第二方面的蓄电模块为基础,其特征在于,在壳体构件的收纳部沿长度方向排列的多个单电池排列成多段,至少在最下段排列的多个单电池相对于在正上方的段排列的单电池沿着长度方向各错开一半间距排列,且排列方向的一端部位于比在正上方的段排列的单电池的对应的一端部更向内侧凹陷的位置,壳体构件在最下段的单电池的一端部凹陷的位置具有对应的凹陷部,各引导部及引导部连通构件设置在所述凹陷部。
本发明的第四方面的蓄电模块以第一至第三方面中任一方面的蓄电模块为基础,其特征在于,第一引导部及第二引导部具有尖头的前端部。
本发明的第五方面的蓄电模块以第一至第四方面中任一方面的蓄电模块为基础,其特征在于,引导部连通构件包含将第一侧板的引导部和第二侧板的引导部连通起来的橡胶管。
本发明的第六方面的蓄电模块以第五方面的蓄电模块为基础,其特征在于,橡胶管在两端部具有波纹部。
本发明的第七方面的蓄电模块以第五或第六方面的蓄电模块为基础,其特征在于,橡胶管在波纹部之间具有开口部,引导部连通构件包含与橡胶管的开口部嵌合的管状的接头。
本发明的第八方面的蓄电模块以第七方面的蓄电模块为基础,其特征在于,引导部连通构件具有与所述接头连接的L字形橡胶管,L字形橡胶管包括具有大刚性的大径部和小径部。
本发明的第九方面的蓄电模块以第一至第八方面中任一方面的蓄电模块为基础,其特征在于,引导部通过成形而分别与第一侧板或第二侧板一体形成。
本发明的第十方面的蓄电模块以第一至第九方面中任一方面的蓄电模块为基础,其特征在于,第一侧板及第二侧板具有将引导部连通构件卡止的卡止部。
本发明的第十一方面的蓄电装置的特征在于,具备:第一方面所述的第一蓄电模块;第一方面所述的第二蓄电模块;外侧连通构件,其将第一蓄电模块的引导部连通构件和第二蓄电模块的引导部连通构件连通。
本发明的第十二方面的蓄电装置以第十一方面的蓄电装置为基础,其特征在于,外侧连通构件包括:与一方的引导部连通构件连通的第一管状接头;与另一方的引导部连通构件连通的第二管状接头;以及将第一管状接头和第二管状接头连接起来的连结橡胶管。
本发明的第十三方面的蓄电装置以第十一或第十二方面的蓄电装置为基础,其特征在于,外侧连通构件还包括与第二管状接头连接的第三管状接头。
本发明的第十四方面的蓄电装置以第十三方面的蓄电装置为基础,其特征在于,第二管状接头是T字形连通构件,具有与另一方的引导部连通构件、连结橡胶管及第三管状接头连接的三个连通用端部。
本发明的第十五方面的蓄电装置以第十三或第十四方面的蓄电装置为基础,其特征在于,第一管状接头是L字形连通构件,具有一方的引导部连通部和与连结橡胶管连接的连通用端部,且与连结橡胶管连接的连通用端部的相对向侧被密闭。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各单电池通过收纳在壳体构件的收纳部而与通过侧板和覆盖构件形成的气体排出空间连通,从各单电池喷出的气体经由气体排出空间向引导部及引导部连通构件排出,因此多个单电池与气体排出空间的连接变得简单,能够提高作业性。而且,与引导部的气体排出空间连通的连通口在比单电池的正极和负极的各轴心靠下方的位置具有最下表面,因此气体的排出变得顺畅。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使用了本发明的蓄电装置的车载电机系统的结构的作为一实施方式的框图。
图2是表示本发明的蓄电模块的实施方式1的外观立体图。
图3是图2所示的蓄电模块的局部分解立体图。
图4是图2的IV-IV线截断剖视图。
图5是在图2中将废气导出单元取下后的状态的外观立体图。
图6表示气体导出引导用的橡胶管,(A)是外观图,(B)是剖视图。
图7是表示使用本发明的蓄电模块而构成的蓄电装置的一实施方式的外观立体图。
图8是在本发明的蓄电模块中使用的气体排出装置的俯视图。
图9是气体排出装置的一结构构件即L字形接头的俯视图。
图10是气体排出装置的一结构构件即直线形接头的立体图。
图11是气体排出装置的一结构构件即T字形接头的俯视图。
图12是气体排出装置的一结构构件即L字形橡胶管的立体图。
图13是图7所图示的蓄电装置的主要部分的放大立体图。
图14是连结蓄电模块的托架的一部分的放大立体图。
图15是图13的XV-XV线截断剖视图。
图16是图7的XVI-XVI线截断剖视图。
图17是安装有车外排出用管的状态的本发明的蓄电装置的外观立体图。
图18是单电池的一实施方式的剖视图。
图19是表示单电池与侧板的关系的剖视图。
图20是表示本发明的蓄电模块的实施方式2的外观立体图。
图21是表示本发明的蓄电模块的实施方式3的外观立体图。
符号说明:
2      电池罐
3      盖体(正极端子)
45     电解液
61~63 托架
70     气体排出装置
100、100A、100B  蓄电模块
110    壳体构件
110A   凹陷部
111    正极端子
112    负极端子
115    导通构件
120、121    突起部(引导部)
122    贯通孔
123    L字形卡止部
130、131    突起部(引导部)
132、133    突起部(引导部)
140    单电池
150    L字形橡胶管
153    大径部
154    小径部
156    连结橡胶管
160、166    橡胶管(引导部连通构件)
170    T字形接头
180    直线形接头
190    L字形接头
201    贯通孔
205    正极端子承受部
206       负极端子承受部
220、221  粘结剂
250、251  侧板
260、261  覆盖构件
1000      蓄电装置
B         贯通孔的最下表面
C         单电池的轴心
Sg        气体排出空间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方式1--
以下,参照附图,详细地说明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蓄电模块及蓄电装置。
以下,以适用于电动车辆、尤其是电力机动车的构成车载电源装置的蓄电装置的情况为例来说明一实施方式的蓄电模块。电力机动车包括:具备电动机及内燃机即发动机作为车辆的驱动源的混合动力电力机动车、及将电动机作为车辆的唯一驱动源的纯正电力机动车等。
首先,使用图1,说明包含一实施方式的蓄电模块的车载电机系统(电动机驱动系统)的结构。
车载电机系统具备电动发电机10、逆变器装置20、控制车辆整体的车辆控制器30、及构成车载电源装置的蓄电装置1000等。蓄电装置1000例如作为具备多个单电池的锂离子蓄电池装置而构成。
电动发电机10是三相交流同步机。电动发电机10在车辆的动力运转时及内燃机即发动机起动时等需要旋转动力的运转模式下,进行电动机驱动,将产生的旋转动力向车轮及发动机等被驱动体供给。这种情况下,车载电机系统从蓄电装置1000经电力转换装置即逆变器装置20,将直流电转换成三相交流电,并向电动发电机10供给。
另外,电动发电机10在车辆的减速时或制动时等再生时及蓄电装置1000需要充电时等需要发电的运转模式下,通过来自车轮或发动机的驱动力进行驱动,作为发电机而产生三相交流电。这种情况下,车载电机系统将来自电动发电机10的三相交流电经逆变器装置20转换成直流电,并向蓄电装置1000供给。由此,在蓄电装置1000中蓄积电力。
逆变器装置20是一种电路装置,通过开关半导体元件的工作(接通·断开)来控制上述的电力转换、即从直流电向三相交流电的转换及从三相交流电向直流电的转换。逆变器装置20具备功率模块21、驱动电路22、电动机控制器23。
功率模块21是一种电力转换电路,具备六个开关半导体元件,并通过这六个开关半导体元件的开关动作(接通·断开)来进行上述的电力转换。
直流正极侧模块端子与直流正极侧外部端子电连接,直流负极侧模块端子与直流负极侧外部端子电连接。直流正极侧外部端子及直流负极侧外部端子是在与蓄电装置1000之间用于传递直流电的电源侧端子,并与从蓄电装置1000延伸的电源线缆610(正极侧)、620(负极侧)电连接。交流侧模块端子与交流侧外部端子电连接。交流侧外部端子是在与电动发电机10之间用于传递三相交流电的负载侧端子,并与从电动发电机10延伸的负载线缆电连接。
电动机控制器23是一种电子电路装置,用于控制构成电力转换电路的六个开关半导体元件的开关动作。电动机控制器23基于从上位控制装置例如控制车辆整体的车辆控制器30输出的转矩指令,生成对六个开关半导体元件的开关动作指令信号(例如PWM(脉冲幅度调制)信号)。该生成的指令信号向驱动电路22输出。
蓄电装置1000具备用于蓄积及排出电能(对直流电进行充放电)的蓄电模块100a、100b及用于管理及控制蓄电模块100a、100b的状态的控制装置900。
蓄电模块100a、100b分别由电串联连接的高电位侧蓄电模块100a及低电位侧蓄电模块100b构成。在各蓄电模块100a、100b串联连接而收纳有多个锂离子单电池(以下,称为“单电池”)。通过多个单电池及将这些单电池串联连接的连接体构成电池组。关于各蓄电模块100a、100b的结构在后面叙述。
在高电位侧蓄电模块100a的负极侧与低电位侧蓄电模块100b的正极侧之间设有SD(Service Disconnect)开关700。SD开关700是为了确保蓄电装置1000的保养、维护时的安全性而设置的安全装置,其由将开关和熔丝电串联连接的电路构成,由维修人员在保养、维护时操作。
控制装置900由相当于上位(父)的蓄电池控制器300及相当于下位(子)的单电池控制器310构成。
蓄电池控制器300对蓄电装置1000的状态进行管理及控制,并向上位控制装置即车辆控制器30或电动机控制器23通知蓄电装置1000的状态、容许充放电电力等充放电控制指令。蓄电装置1000的状态的管理及控制包括:蓄电装置1000的电压及电流的计测、蓄电装置1000的蓄电状态(SOC:State Of Charge)及劣化状态(SOH:State Of Health)等的运算、各蓄电模块100a、100b的温度的计测、对单电池控制器310的指令(例如用于计测各单电池的电压的指令、用于调整各单电池的蓄电量的指令等)的输出等。
单电池控制器310由多个集成电路(IC)构成,其是根据来自蓄电池控制器300的指令而进行多个单电池的状态的管理及控制的所谓蓄电池控制器300的部下。多个单电池的状态的管理及控制包括各单电池的电压的计测、各单电池的蓄电量的调整等。即,虽然未图示,但单电池控制器310具有对各单电池的电压进行计测的电压传感器。各集成电路决定对应的多个单电池,并进行对应的多个单电池的状态的管理及控制。
在构成单电池控制器310的集成电路的电源中使用对应的多个单电池。因此,单电池控制器310和蓄电模块100a及100b经连接线800电连接。经连接线800向各集成电路施加对应的多个单电池的最高电位的电压。
高电位侧蓄电模块100a的正极端子和逆变器装置20的直流正极侧外部端子这两者经正极侧电源线缆610电连接。低电位侧蓄电模块100b的负极端子和逆变器装置20的直流负极侧外部端子之间经负极侧电源线缆620电连接。
在电源线缆610、620的中途部设有接线盒400、负极侧主继电器412。在接线盒400的内部收纳有由正极侧主继电器411及预充电电路420构成的继电器机构。继电器机构是用于对蓄电模块100a、100b与逆变器装置20之间进行电气性的导通及切断的开闭部,在车载电机系统起动时将蓄电模块100a、100b与逆变器装置20之间导通,在车载电机系统停止时及异常时将蓄电模块100a、100b与逆变器装置20之间切断。如此,通过继电器机构对蓄电装置1000与逆变器装置20之间进行控制,从而能够确保车载电机系统的高安全性。
继电器机构的驱动由电动机控制器23控制。当车载电机系统起动时,电动机控制器23通过从蓄电池控制器300接收蓄电装置1000的起动完成的通知,对继电器机构输出导通的指令信号而驱动继电器机构。而且,电动机控制器23当车载电机系统停止时,通过从点火钥匙开关接收断开的输出信号,而且,当车载电机系统异常时,通过接收来自车辆控制器的异常信号,从而对继电器机构输出切断的指令信号而驱动继电器机构。
主继电器由正极侧主继电器411及负极侧主继电器412构成。正极侧主继电器411设置在正极侧电源线缆610的中途部,控制蓄电装置1000的正极侧与逆变器装置20的正极侧之间的电连接。负极侧主继电器412设置在负极侧电源线缆620的中途部,控制蓄电装置1000的负极侧与逆变器装置20的负极侧之间的电连接。
预充电电路420是将预充电继电器421及电阻422电串联连接的串联电路,且与正极侧主继电器411电并联连接。
在车载电机系统起动时,首先,将负极侧主继电器412接通,然后,将预充电继电器421接通。由此,从蓄电装置1000供给的电流被电阻422限制后,供给向搭载有逆变器的平滑电容器而进行充电。将平滑电容器充电至规定的电压后,将正极侧主继电器411接通,将预充电继电器421断开。由此,从蓄电装置1000经正极侧主继电器411向逆变器装置20供给主电流。
另外,在接线盒400的内部收纳有电流传感器430。电流传感器430是为了检测从蓄电装置1000向逆变器装置20供给的电流而设置的。电流传感器430的输出线与蓄电池控制器300电连接。蓄电池控制器300基于从电流传感器430输出的信号,检测从蓄电装置1000向逆变器装置20供给的电流。该电流检测信息从蓄电池控制器300通知给电动机控制器23、车辆控制器30等。
电流传感器430也可以设置在接线盒400的外部。蓄电装置1000的电流的检测部位不仅在正极侧主继电器411的逆变器装置20侧,也可以在正极侧主继电器411的蓄电模块100a、100b侧。
在接线盒400的内部也可以收纳用于对单电池控制器310具备的蓄电装置1000的电压进行检测的电压传感器。在接线盒400的内部收纳有电压传感器时,与电流传感器430同样地,电压传感器的输出线与蓄电池控制器300电连接。蓄电池控制器300基于电压传感器的输出信号而检测蓄电装置1000的整体的电压。该电压检测信息通知给电动机控制器23、车辆控制器30。蓄电装置1000的电压的检测部位可以在继电器机构的蓄电模块100a、100b侧或逆变器装置20侧中任一侧。
接下来,说明蓄电模块100a、100b的结构。蓄电模块100a与蓄电模块100b基本上为相同的结构,详细情况在后面叙述,将两者组合成一对而构成蓄电装置。蓄电模块100a和100b仅在安装的废气导出构件的局部存在区别。在上述的说明中,蓄电模块100a为高电位侧,蓄电模块100b为低电位侧。然而,在结构上,无论是高电位侧还是低电位侧,都可以安装废气导出构件。
因此,在以下的说明中,作为蓄电模块100进行说明。该蓄电模块100无论是在高电位侧还是在低电位侧都能够适用。
图2是本发明的作为实施方式1的蓄电模块的外观立体图,图3是图2所示的蓄电模块的局部分解立体图,图4是图2的IV-IV线截断剖视图。
蓄电模块100具备壳体构件110、在壳体构件110的两侧面配置的一对侧板250、251及分别在各侧板250、251的外侧配置的覆盖构件260、261。
壳体构件110构成大致六面体状的块形框体。壳体构件110的内部空间作为收纳多个圆筒形的单电池140的收纳室(收纳部)发挥功能,并作为用于对这些单电池140进行冷却的冷却介质(冷却空气)所流通的冷却通路发挥功能。
壳体构件110的长度方向的两侧面成为向外部敞开的敞开面。在壳体构件110内,具有正极端子111及负极端子112的圆筒形的单电池140以使正极及负极端子111、112朝向敞开面的方式沿着壳体构件110的长度方向平行排列。
单电池140以正极端子111和负极端子112交替地朝向相反方向的方式排列成上段侧和下段侧这两段。下段侧的各单电池140在长度方向上与上段侧的各单电池140各错开各单电池140的间隔(间距)的一半而排列。换言之,下段侧的各单电池140的轴向的中心(轴心)位于在上段侧排列的单电池140的间隔的中间位置。通过形成为该结构,能减小排列成两段的单电池的整体高度的尺寸。
另外,下段侧的各单电池140相对于上段侧的各单电池140各错开一半间距而排列,因此下段侧的单电池140的一端侧的端部位于比上段侧的单电池140的一端侧的端部向内部侧凹陷一半间距的位置。在与该部分对应的壳体构件110形成有凹陷部110A。
在与凹陷部110A对应的壳体构件110的上部形成有冷却风入口141。在壳体构件110的凹陷部110A的相反侧形成有冷却风出口(未图示)。虽然未图示,但由鼓风机强制性送风的冷却风被从冷却风入口141导入壳体构件110内,一边围绕各单电池140的周围一边从冷却风出口排出。由此,因充放电而升温的各单电池140被冷却。
侧板250、251沿着壳体构件110的宽度方向对置配置。侧板250、251分别是大致平板状的构件,且是由具有电绝缘性的PBT等树脂构成的成型体。侧板250、251隔着未图示的密封构件而被螺栓、螺钉、铆钉等紧固机构固定在壳体构件110上。各侧板250、251中的周缘部的厚度形成得比基体203的厚度厚,基体203的上表面从周缘部的上表面凹陷。在各侧板250、251的基体203上形成有多个贯通孔201。单电池140的正极端子111及负极端子112从各贯通孔201露出。
在侧板250、251的外侧、即收容有单电池140的收纳室的相反侧设有被称为侧罩的覆盖构件260、261。覆盖构件260、261通过螺栓或铆钉等紧固构件(未图示)而分别被固定在侧板250、251上。
覆盖板260、261是对铁或铝等金属板进行冲裁加工而得到的平板,分别构成为与侧板250、251的平面形状大致相同的形状。覆盖板260、261分别将周缘部重合在侧板250、251的周缘部上而被安装于侧板250、251。而且,覆盖板260、261的比周缘部靠内侧的上表面朝向各侧板250、251的与基体203相反的一侧、即朝向壳体构件110的外侧而呈平坦状地鼓出。由此,在覆盖板260、261与侧板250、251之间形成空间。该空间作为从单电池140喷出的雾状的气体与在冷却通路中流通的冷却介质分离而被排出的气体排出空间Sg(参照图4)发挥功能。
多个单电池140排列而收纳在壳体构件110内部所形成的收纳室中,并且在宽度方向上被侧板250、251夹持,通过与被称为汇流条的多个导电构件115(参照图3)的接合而被电串联连接。各导电构件115将沿着长度方向排列的单电池140的相邻的端子电连接。单电池140通过在长度方向上将正极端子111和负极端子112交替排列并利用导电构件115连接而整体串联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在图3虽然未图示,但在沿长度方向排列的单电池140的一端侧配置有将上段侧的端部的单电池的端子和下段侧的端部的单电池140的端子连接起来的另外的导电构件。因此,收纳在壳体构件110内的单电池140全部串联连接。各导电构件115通过利用穿过在中央部形成的贯通孔中的紧固构件被紧固于侧板250、251等适当的方法而固定在侧板250、251上。
如上所述,单电池140例如是圆筒形状的锂离子二次电池,并在被注入有电解液的电池容器的内部收纳电池元件及安全阀等结构部件而构成。正极侧的安全阀是因过充电等异常而使得电池容器的内部压力成为规定压力时开裂的开裂阀。安全阀作为通过开裂而将电池盖与电池元件的正极侧的电连接切断的熔断器机构发挥功能,并作为将电池容器的内部产生的气体、即包含电解液的雾状的碳酸系气体向电池容器的外部喷出的减压机构发挥功能。
在电池容器的负极侧还设有开裂槽,在由于过充电等异常而使得电池容器的内部压力成为规定的压力以上时开裂。由此,还能够使电池容器的内部产生的气体从负极端子侧喷出。单电池140的标称输出电压是3.0~4.2伏特,平均标称输出电压是3.6伏特。
图18是单电池140的一实施方式的剖视图。圆筒形二次电池140例如具有外形40mmφ、高度100mm的尺寸。
该圆筒形二次电池1具有将有底圆筒形的电池罐2和心形的盖体(正极端子)3夹设通常被称为密封垫(gasket)的密封构件43而进行敛缝加工,并从外部密封的结构的电池容器4。有底圆筒形的电池罐2对铁、铝、不锈钢等金属板进行冲裁加工而形成,并在外侧及内侧的表面整体形成有镍等的镀膜。电池罐2在其敞开侧即上端部侧形成有向电池罐2的内侧突出的槽2a。在电池罐2的内部收容有以下说明的发电用的各结构构件。
10是在轴芯15的周围卷绕有正极·负极的电极而成的电极组。如A部放大图所图示,电极组10具有卷绕正极电极11、负极电极12及第一、第二隔板13、14的结构。正极电极11通过铝箔形成且具有长条的形状,包括正极片11a和在该正极片11a的两面涂敷有正极合剂11b的正极处理部。在正极片11a的沿着长度方向的上方侧的一侧缘,虽然未图示,但未涂敷正极合剂11b而成为铝箔露出的正极合剂未处理部,与轴芯15平行地向上方突出的多个正极引线16等间隔地一体形成在该正极合剂未处理部上。
正极合剂11b由正极活性物质、正极导电材料、正极粘合剂构成。正极活性物质优选锂氧化物。作为例子,列举有钴酸锂、锰酸锂、镍酸锂、锂复合氧化物(包含从钴、镍、锰选择的两种以上在内的锂氧化物)等。
正极粘合剂只要能够将正极活性物质与正极导电材料粘结,而且能够将正极合剂与正极集电体粘结,不会由于与非水电解液的接触而发生大幅劣化即可,并未特别限制。作为正极粘合剂的例子,列举有聚偏氟乙烯(PVDF)或氟橡胶等。
负极电极12由铜箔形成且具有长条的形状,包括负极片12a和在该负极片12a的两面涂敷有负极合剂12b的负极处理部。负极片12a的沿着长度方向的下方侧的侧缘虽然未图示,但未涂敷负极合剂12b而成为铜箔露出的负极合剂未处理部,向正极引线16的相反方向延伸的多个负极引线17等间隔地一体形成在该负极合剂未处理部12c上。
负极合剂12b由负极活性物质、负极粘合剂、增粘剂构成。负极合剂12b也可以具有乙炔黑等负极导电材料。
第一隔板13、第二隔板14例如是厚度40μm的聚乙烯制多孔膜。
第一隔板13及第二隔板14的宽度形成得比在负极片12a形成的负极合剂12b的宽度大。而且,在负极片12a形成的负极合剂12b的宽度形成得比在正极片11a形成的正极合剂11b的宽度大。
通过使负极合剂12b的宽度大于正极合剂11b的宽度,而能防止异物的析出引起的内部短路。这是因为:在锂离子二次电池的情况下,正极活性物质即锂发生离子化而浸透隔板,但在负极侧未形成负极活性物质而负极片12a露出时锂析出到负极片12a上,从而成为发生内部短路的原因。
中空的圆筒形状的轴芯15在轴向(图18的上下方向)的上端部的内表面形成有大径的槽15a,并将正极集电构件27压入该槽15a。
正极集电构件27例如由铝形成,并具有:圆盘状的基部27a;在该基部27a的内周部朝向轴芯15侧突出,并被压入轴芯15内表面的下部筒部27b;及在外周缘向盖体3侧突出的上部筒部27c。在正极集电构件27的基部27a形成有用于将在电池内部产生的气体排出的开口部27d。
正极片11a的正极引线16全部焊接于正极集电构件27的上部筒部27c。这种情况下,正极引线16重合地接合于正极集电构件27的上部筒部27c上。各正极引线16非常薄,因此一个的话无法取出大电流。因此,多个正极引线16以规定间隔形成在向轴芯15的卷绕始端至卷绕终端的整个长度上。
正极集电构件27由于电解液而被氧化,因此通过由铝形成而能够提高可靠性。铝由于某些加工而表面露出时,直接在表面形成氧化铝皮膜,通过该氧化铝皮膜能够防止电解液引起的氧化。
另外,通过利用铝来形成正极集电构件27,而能够利用超声波焊接或点焊等对正极片11a的正极引线16进行焊接。
在轴芯15的下端部的外周形成有外径小的台阶部15b,负极集电构件21被压入而固定在该台阶部15b。负极集电构件21例如由铜形成,在圆盘状的基部21a形成有被压入轴芯15的台阶部15b的开口部21b,在外周缘形成有朝向电池罐2的底部侧突出的外周筒部21c。
负极片12a的负极引线17全部通过超声波焊接等焊接于负极集电构件21的外周筒部21c。由于各负极引线17非常薄,因此为了取出大电流,而在向轴芯15的卷绕始端至卷绕终端的整个长度上以规定间隔形成有多个。
负极片12a的负极引线17及环状的按压构件22被焊接在负极集电构件21的外周筒部21c的外周。多个负极引线17与负极集电构件21的外周筒部21c的外周密接,且在负极引线17的外周卷绕并临时固定有按压构件22,在该状态下进行焊接。
在负极集电构件21的下表面焊接有铜制的负极通电引线23。
负极通电引线23在电池罐2的底部被焊接于电池罐2。电池罐2例如由0.5mm的厚度的碳素钢形成,可以在表面实施镀镍膜而形成。通过使用这样的材料,负极通电引线23能够通过电阻焊接等焊接于电池罐2。
在电池罐2的底面形成有环状的开裂槽(安全阀)2b。开裂槽2b通过冲压而将上表面侧压成V字形状,从而使其余部分形成为薄壁。该开裂槽2b起到负极侧的安全阀的功能,且在由于过充电等异常而使得电池容器的内部压力成为规定的压力以上时开裂。
在正极集电构件27的上部筒部27c的外周焊接有正极片11a的正极引线16及环状的按压构件28。多个正极引线16与正极集电构件27的上部筒部27c的外周密接,且在正极引线16的外周卷绕并临时固定有按压构件28,在该状态下进行焊接。
层叠多个铝箔而构成的柔性的连接构件33通过将其一端焊接而被接合在正极集电构件27的基部27a的上表面。连接构件33通过将多张铝箔层叠并进行一体化,而能够流动大电流,且被赋予柔性。即,为了流动大电流而需要增加连接构件的厚度,但若由一张金属板形成则刚性增大,柔性受损。因此,层叠板厚小的多个铝箔而使其具有柔性。连接构件33的厚度例如为0.5mm左右,可将五张厚度0.1mm的铝箔层叠而形成。
具有圆形的开口部的由绝缘性树脂材料构成的环状的绝缘板34被载置在正极集电构件27的上部筒部27c上。
绝缘板34具有向下方突出而形成的中空的侧部,在该侧部的中空部内嵌合有连接板35。在连接板35的下表面焊接并固定有柔性的连接构件33的另一端。
连接板35由铝合金形成,且具有除中央部之外的大致整体均匀、且中央侧向稍低的位置弯曲的大致盘形。连接板35的厚度例如为1mm左右。在连接板35的中心形成有薄壁且形成为圆顶形状的突起部35a,在突起部35a的周围形成有未图示的多个开口部。这些开口部将电池内部所产生的气体排出。
连接板35的突起部35a通过电阻焊接或摩擦扩散接合而被接合在隔膜板(安全阀)37的中央部的底面。隔膜板37由铝合金形成,且具有以隔膜板37的中心部为中心的圆形的开裂槽37a。开裂槽37a通过冲压而将上表面侧压成V字形状,并使其余部分形成为薄壁。
隔膜板37起到正极侧的安全阀的功能,当电池的内压上升时,作为第一阶段,向上方翘曲,剥离与连接板35的突起部35a的接合而从连接板35离开,隔绝与连接板35的导通。作为第二阶段,尽管如此而内压仍然上升时,具有在开裂槽37a处开裂而将内部的气体排出的功能。
隔膜板37在周缘部通过敛缝而被固定在盖体3的周缘部。
盖体3由碳素钢等的铁形成,对外侧及内侧的表面整体实施镍等的镀敷膜。盖体3具有心形,包括与隔膜板37接触的圆盘状的周缘部3a和从该周缘部3a向上方突出的有头无底的筒部3b。在筒部3b形成有开口部3c。在由于电池内部产生的气体压力而使得隔膜板37开裂时,该开口部3c用于将气体向电池外部排出。
盖体3作为正极端子111发挥功能,电池罐2的底部作为负极端子112发挥功能。
设置覆盖隔膜板37的侧部37b和周缘部的通常被称为密封垫的密封构件43。密封构件43由橡胶形成,并未作出限定,作为一个优选的材料的例子,可以列举出乙烯-丙烯共聚物(EPDM)。而且,例如电池罐2为厚度0.5mm的碳素钢制且外径为40mmΦ时,密封构件43的厚度为1.0mm左右。
密封构件43最初具有如下的形状,即,在环状的基部43a的周侧缘具有朝向上部方向大致垂直立起而形成的外周壁部43b;在内周侧具有从基部43a朝向下方大致垂直地垂下而形成的筒部43c。
然后,通过冲压等使密封构件43的外周壁部43b与电池罐2一起弯曲,通过基部43a和外周壁部43b,以沿轴向使隔膜板37和盖体3进行压力接触的方式进行铆接加工。由此,将盖体3、隔膜板37、绝缘板34及连接板35一体地固定于电池罐2。
在电池罐2的内部注入有规定量的非水电解液45。作为非水电解液的一例,优选使用将锂盐溶解于碳酸酯系溶剂而得到的溶液。作为锂盐的例子,列举出氟磷酸锂(LiPF6)、氟硼酸锂(LiBF4)等。而且,作为碳酸酯系溶剂的例子,列举出碳酸乙烯酯(EC)、碳酸二甲酯(DMC)、碳酸丙烯酯(PC)、碳酸甲乙酯(MEC)或将从上述溶剂中选择的一种以上的溶剂混合而得到的溶剂。
图19是表示由侧板250(251)保持收纳在壳体构件110内的单电池140的状态的剖视图。侧板250和251呈面对称,且具有相同的结构,以下,作为代表,说明侧板250。
在侧板250中,如上所述,基体203是比周缘部薄的厚度,在该基体203上形成有用于收纳单电池140的多个贯通孔201。在各贯通孔201的周围形成有环状的壁部202,该壁部202设有比单电池140的外径稍大的开口部202a。壁部202是收纳单电池140时的引导构件。在上段侧排列的贯通孔201和在下段侧排列的贯通孔201相互配置成中心位于对方侧的中间。环状的壁部202和对应于相邻的贯通孔201的环状的壁部202在局部连结,整体形成为一体。
在各贯通孔201与环状的壁部202之间形成有对单电池140的正极端子111进行保持的正极端子承受部205或对负极端子112进行保持的负极端子承受部206中的任一者。正极端子承受部205和负极端子承受部206沿着壳体构件110的长度方向交替排列。这种情况下,在侧板251形成的正极端子承受部205及负极端子承受部206被形成为:相对于对应的一个贯通孔201,对应着与侧板250相反的极性的端子承受部。
在正极端子承受部205上的壁部202的内侧形成有比壁部202的高度低得多的环状的突出部205b。在突出部205b与壁部202之间形成有槽205a。在正极端子承受部205的突出部205b与开口部201之间形成有正极端子承受面205c。环状的槽205a的底面形成在比正极端子承受面205c的底面稍高的位置。环状的槽205a的宽度及面积分别形成得比正极端子承受面205c的宽度及面积小。
在突出部205b的上表面、环状的槽205a内及正极端子承受面205c内涂敷有常温硬化型的粘结剂220。粘结剂220以上表面成为大致平面的方式整体均匀地涂敷成紧贴(ベタ)状。因此,粘结剂220无间隙地填充到环状的槽205a内,与突出部205b的上表面相比,在环状的槽205a内形成为厚的层。
如虚线所图示,在如此形成的粘结剂220的上表面粘结有单电池140的正极端子111(图18的盖体3)。正极端子111对形成在正极端子承受面205c上的粘结剂220进行挤压而被粘结于侧板250。而且,单电池140的正极端子111的周缘部111a成为比正极端子111的表面稍低的台阶部,但该周缘部111a通过在槽205c内形成的粘结剂220而被粘结于侧板250。在槽205c内形成的粘结剂220可靠地附着在正极端子111的周缘部111a的整个周围,从而将比槽205c靠内侧的空间和靠外侧的空间可靠地分离。该状态在粘结后也得以维持。
在负极端子承受部206上的壁部202的内侧形成有环状的槽206a。在环状的槽206a与开口部201之间形成有负极端子承受面206b。环状的槽206a的宽度及面积分别形成得比负极端子承受面206b的宽度及面积小。
在槽206a内及负极端子承受面206b涂敷有常温硬化型的粘结剂221。粘结剂221以上表面成为大致平面的方式整体均匀地涂敷成紧贴状。因此,粘结剂221无间隙地填充到环状的槽206a内,与负极端子承受面206b的上表面相比,在环状的槽206a内形成为厚层。
如虚线所图示,在如此形成的粘结剂221的上表面粘结有单电池140的负极端子112(图18的电池罐2的底部)。负极端子112对形成在负极端子承受面206b上的粘结剂220进行挤压而被粘结于侧板250。而且,单电池140的负极端子112的周缘部通过在槽206a内形成的粘结剂220而被粘结于侧板250。在槽206a内形成的粘结剂220可靠地附着在负极端子112的周缘部的整个周围,从而将比槽206a靠内侧的空间和靠外侧的空间可靠地分离。该状态在粘结后也得以维持。
如上所述,在正极端子承受部205的环状的槽205a中填充的粘结剂220可靠地附着在正极端子111的周缘部111a的整个周围,在负极端子承受部206的环状的槽206a中填充的粘结剂221可靠地附着在负极端子112的周缘部的整个周围。而且,该状态在粘结后也得以维持。
因此,在壳体构件110内从冷却介质入口141朝向冷却介质出口流通的冷却介质被在正极端子承受部205的环状的槽205a中填充的粘结剂220及在负极端子承受部206的环状的槽206a中填充的粘结剂221截断,不会向侧板250(251)的外面侧流出。
另外,由于碰撞等,蓄电装置100受到过度的冲击或产生振动而导致单电池140破损,或者,由于单电池140的过充电、不希望的短路,使得单电池140内的内压上升,从而单电池140的开裂槽2b或37a开裂而从单电池140的内部喷出或泄漏雾状的气体,即便如此,雾状的气体也会被在正极端子承受部205的环状的槽205a中填充的粘结剂220及在负极端子承受部206的环状的槽206a中填充的粘结剂221截断,从而不会流入侧板250(251)的内部侧。
如上所述,通过在侧板250(251)的侧部204紧固覆盖构件260(261),从而在侧板250(251)与覆盖构件260(261)之间形成气体排出空间Sg
在壳体构件110的凹陷部110A设有气体排出用构件,该气体排出用构件用于将排出到气体排出空间中的雾状的气体向蓄电模块100的外部导出。
如图4所图示那样,向凹陷部110A内突出的突起部(引导部)120、121与基体203(参照图3)一体地分别形成在侧板250及251的壳体构件110侧。各突起部120、121具有中空圆筒形状,内部的贯通孔122与气体排出空间Sg连通。各突起部120、121的与侧板250、251相反侧的端部的外径在前端部(侧板250、251的相反侧)最小,随着朝向侧板250、251侧而逐渐增大。即,各突起部120、121的外周成为锥形形状。
图5是图4中的将包含橡胶管(引导部连通构件)160在内的气体排出用构件取下的状态的图。
在各突起部120、121中嵌插有橡胶管(引导部连通部)160。
图6(A)是橡胶管160的俯视图,图6(B)是图6(A)的剖视图。橡胶管160例如由乙烯-丙烯共聚物(EPDM)等形成,并具有大致T字形形状,其包括水平的中空筒部161和与该水平的中空筒部161垂直的中空筒部162。在与平坦的中空筒部161垂直的中空筒部162上形成有贯通孔160a。在水平的中空筒部161的两端侧形成有大径部和小径部呈波状连续而一体化的波纹部163。波纹部163由于形成为比较薄的壁厚且轻载荷,因而容易进行伸缩。两前端部164比波纹部163的壁厚形成得厚。前端部164的内径成为比突起部120、121的与侧板250、251侧相反一侧的端部的前端部的外径大,且比突起部120、121的从中途部的部位到侧板250、251之间的外径小的尺寸。橡胶管160的前端部164插入到突起部120、121的里面(侧板250、251的附近)。
由于橡胶管160的前端部164的内径比突起部120、121的与侧板250、251侧相反一侧的端部的前端部的外径大,因此橡胶管160的前端部164容易插入到突起部120、121的与侧板250、251侧相反一侧的端部。而且,橡胶管160的前端部164的内径是比突起部120、121的从中途部的部位到侧板250、251之间的外径小的尺寸,且壁厚形成得厚,因此通过将橡胶管160的前端部164插入到突起部120、121的里面(侧板250、251的附近),从而橡胶管160的嵌合变得可靠,不易脱落。而且,由于在橡胶管160的两侧形成有波纹部163,因此通过使波纹部163伸缩,而能够吸收突起部120、121间的距离的不均,能够容易进行安装作业。而且,因为:(1)由于橡胶管160为橡胶制,因此适当地选择硬度,而容易设定成适当的嵌合强度,(2)安装时的嵌合方向是与重力方向垂直的方向,突起部120、121相互对置,(3)在橡胶管160的两端侧形成有以轻载荷进行伸缩的波纹部163等理由,所以形成为橡胶管160绝不会由于车辆的振动或冲击而脱落的结构。
在橡胶管160的水平的中空筒部161的大致中央部形成的垂直的中空筒部162上连结有T字形接头170。
图11表示T字形接头170的俯视图。T字形接头通过聚丙烯(PP)等合成树脂形成,是具有水平的中空部170a和垂直的中空部171的管状的接头。T字形接头170具有三个端部,在这些端部上都形成有伞形结构部172a、172b、172c,伞形结构部172a、172b、172c具有大径部和从该大径部朝向前端而直径暂时减小的倾斜部。
在T字形接头170的垂直的中空筒部171的端部形成的伞形结构部172a被嵌入到橡胶管160的垂直的中空筒部162。如图4所图示那样,在T字形接头170的一端部连接有L字形橡胶管150,在L字形橡胶管150连接有直线形接头180。在T字形接头170的水平的中空筒部的中央部形成有大径部173(参照图11)。在T字形接头170的大径部173的端面上抵接有与该T字形接头170的水平的中空筒部连接的橡胶管的端面。即,T字形接头170的大径部173在嵌合橡胶管时成为限动件,发挥定位的功能。
需要说明的是,在图4中,省略了与T字形接头170的另一端部连接的橡胶管。
接下来,说明使用多个上述实施方式所示的蓄电模块100组装而成的本发明的蓄电装置。
图7是本发明的蓄电装置的一实施方式的外观立体图。相对于图1所示的车载电机系统,图7所图示的蓄电装置1000省略了控制装置单元。图13是图1所图示的蓄电装置1000的主要部分的放大立体图。
蓄电装置1000使用多个蓄电模块100组装而成。在图示的例子中,使用两个蓄电模块100构成。蓄电装置1000具有在各蓄电模块100的壳体构件110的凹陷部110A配设的气体排出装置70。构成蓄电装置1000的各蓄电模块100通过由多个固定用支承构件构成的模块基体60而一体化地被固定。即,蓄电装置1000由两个蓄电模块100、气体排出装置70、模块基体60构成。
两个蓄电模块100被构成模块基体60的托架61、62、63固定保持。托架61、62、63通过螺栓等被紧固于蓄电模块100的壳体构件110。各托架61、62、63是两个蓄电模块100的连接及车辆的固定用的部件,通过变更各托架61、62、63的形状或螺纹孔64的位置,而能够向不同种类的车辆上安装。
如图7所图示那样,以使各螺纹孔64成为比蓄电模块100的侧面更向外侧突出的位置的方式,设定各托架61、62、63的形状及各螺纹孔64的位置。因此,在将完成的蓄电装置1000向车辆固定时,能够从各蓄电模块100的上方,使用螺栓或螺母等紧固部件进行。
图8表示气体排出装置70。
气体排出装置70具备:两个橡胶管160;与一方的橡胶管160连接的L字形接头190;与另一方的橡胶管160连接的T字形接头170;与L字形接头190的一端和T字形接头170的一端连接的连结橡胶管156;与T字形接头170的另一端连接的L字形橡胶管150;与L字形橡胶管150连接的直线形接头180。关于橡胶管160和T字形接头170的结构,如上所述。
图9表示L字形接头190的俯视图。L字形接头190是具有垂直的中空筒部191和水平的中空筒部192的管状的接头。在垂直的中空筒部191及水平的中空筒部192的各端部分别形成有伞形结构部193a、193b。在L字形接头190的水平的中空筒部的中央部形成有大径部194。在L字形接头190的大径部194的端面抵接有与该L字形接头190的水平的中空筒部连接的橡胶管的端面。即,L字形接头190的大径部194成为嵌合橡胶管时的限动件,发挥定位的功能。
图10是直线形接头180的外观立体图。直线形接头180是直线状的管状的接头,在直线形接头180的两端部形成有伞形结构部181a、181b。而且,在直线形接头180的大致中央部形成有在嵌合橡胶管时起到定位功能的大径部182。
L字形接头190及直线形接头180与T字形接头170同样由PP等合成树脂形成。
图12是L字形橡胶管的外观立体图。L字形橡胶管150具有水平的中空筒部151和垂直的中空筒部152。在L字形橡胶管150的水平的中空筒部151与垂直的中空筒部152的连接部的附近形成有两个大径部153和位于该大径部153之间的小径部154。
图14是托架63的立体图。在托架63的一端部形成有立起部65。立起部65形成有向上部敞开的切口65a及与切口65a连通的开口部65b。当将L字形橡胶管150的小径部154从切口65a的上部压入时,L字形橡胶管150的小径部154插通开口部65b。由于L字形橡胶管150的小径部154的外径比切口部65a的敞开尺寸大,因此L字形橡胶管150的小径部154以被切口部65a压缩的状态通过切口65a,被插通在开口部65b。
图13中图示L字形橡胶管150被托架63更可靠地保持的状态。图15是图13的XV-XV线截断剖视图。
如图15所图示那样,L字形橡胶管150的位于两个大径部153之间的小径部154与托架63的立起部65嵌合。这种情况下,L字形橡胶管150的两个大径部153的周边部的壁厚比前端侧厚,从而具有高刚性。因此,L字形橡胶管150被可靠地固定于托架63。
图16是图7的XVI-XVI线截断剖视图。
如图7及图16所图示那样,在各侧板250、251的下部一体地形成有向凹陷部110A内突出的L字形卡止部123。将L字形接头190和T字形接头170连接起来的连结橡胶管156的外周被托架64和在各侧板250、251设置的L字形卡止部123压入。因此,连结橡胶管156不会振动而与其他的构件发生干涉。而且,在将蓄电装置1000向车辆安装时,连结橡胶管156也不会成为对紧固构件进行紧固作业的干扰。
在图7及图13中,为了使说明更加明确,而面对纸面将左侧的蓄电模块作为100L,面对纸面将右侧的蓄电模块作为100R。而且,将与蓄电模块100L连接的橡胶管作为160L,将与蓄电模块100R连接的橡胶管作为160R。
如图7及图13所图示那样,橡胶管160L将蓄电模块100L的突起部120和121连接起来。同样,橡胶管160R将蓄电模块100R的突起部120和121连接起来。在橡胶管160L连接有L字形接头190。在橡胶管160R连接有T字形接头170。L字形接头190的端部和T字形接头170的一端通过连结橡胶管156连接。在T字形接头170的另一端连接有L字形橡胶管150。在L字形橡胶管150连接有直线形接头180。
气体排出装置70的安装有如下的方法。
(1)在预先将气体排出装置70组装之后,将橡胶管160L与蓄电模块100L的突起部120、121连接,并将橡胶管160R与蓄电模块100R突起部120、121连接。
(2)将橡胶管160L与蓄电模块100L的突起部120、121连接,并将橡胶管160R与蓄电模块100R突起部120、121连接。
接下来,将L字形接头190与橡胶管160L连接,将T字形接头170与橡胶管160R连接。将连结橡胶管156与L字形接头190及T字形接头170连接,在T字形接头170上依次连接L字形橡胶管150及直线形接头180,或将预先连接了直线形接头180的L字形橡胶管150与T字形接头170连接。
(3)将橡胶管160L与蓄电模块100L的突起部120、121连接,将橡胶管160R与蓄电模块100R突起部120、121连接。
在连结橡胶管156上预先连接L字形接头190和T字形接头170。将L字形橡胶管190与橡胶管160L连接,将T字形接头170与橡胶管160R连接。
然后,在T字形接头170上依次连接L字形橡胶管150及直线形接头180,或将预先连接了直线形接头180的L字形橡胶管150与T字形接头170连接。
可以使用上述(1)~(3)中的任一方法。而且,在上述(2)或(3)的方法中,也可以在橡胶管160的安装前或L字形接头190和T字形接头170的安装前,预先在托架63保持L字形橡胶管190、或L字形橡胶管150和直线形接头180。
由于连结橡胶管156需要夹入L字形卡止部123与托架62之间,所以在安装托架62时,也可以在与接头未连接的状态下预先安装。
在图15中,C是在壳体构件110的收纳室排列的单电池140的轴心。如图15所图示那样,在侧板250(251)形成的突起部120(121)的贯通孔122的最下表面B位于比在壳体构件110的收纳室的下段侧排列的单电池140的轴心C更靠下方的位置。因此,从单电池140向气体排出空间Sg喷出的雾状的气体在自重作用下而被排出向突起部120(121)的贯通孔122。
排出到突起部120、121的贯通孔122中的雾状的气体进一步经L字形接头190、连结橡胶管156、T字形接头150、L字形橡胶管150、直线形接头180排出。
图17表示在直线形接头180连接有通向车外的排出用的排出用管158的状态的外观立体图。雾状的气体从直线形接头180进一步在排出用管158内流动而被排出向车外。
在本实施方式1中,在多个单电池140的正极端子111及负极端子112所排列的壳体构件110的侧面安装侧板250、251及覆盖构件260、261,在侧板250、251与覆盖构件260、261之间分别形成有将从各单电池140喷出的雾状的气体排出的气体排出空间Sg。因此,在每个单电池140无需形成具有与橡胶管嵌合的伞形结构的安全阀,多个单电池与气体排出空间的连接简单,能够提高作业性。
另外,在侧板250、251设置突起部120、121,各突起部120、121的贯通孔122的最下表面B比在壳体构件的最下段排列的单电池140的轴心C更靠下方的位置,因此雾状的气体从气体排出空间Sg顺畅地被排出向各突起部120、121的贯通孔122,能够防止气体滞留在气体排出路径上的情况。
--实施方式2--
图20是本发明的蓄电模块的实施方式2的外观立体图。
实施方式2的蓄电模块100A与实施方式1的蓄电模块100的不同点在于,形成在侧板250、251上的突起部130、131分别沿上下方向延伸,且其前端面朝向下方。突起部130、131分别在侧板250、251的下部侧的壁部的局部设置贯通孔(未图示)而形成。各贯通孔与通过侧板250、251和覆盖构件260、261形成的气体排出空间Sg连通的连通口位于气体排出空间Sg的下部区域。突起部130、131的各贯通孔与气体排出空间Sg连通的连通口位于比在下段侧排列的单电池140的轴心C更靠下方的位置。
突起部130、131的两端部分别具有伞型结构部130a、131a,在该伞型结构部130a、131a分别嵌合有橡胶管160的端部。各突起部130、131具有中空圆筒形状。截面为直角三角形的伞形结构部130a、131a遍及外周整周而分别形成在各突起部130、131的前端部(与侧板250、251侧相反一侧的前端部)。橡胶管160的前端部164的内径成为比伞形结构部130a、131a的最大径部小的尺寸。橡胶管160的前端部164被插入到伞形结构部130a、131a的超过了最大径部的里面。如此,由于橡胶管160的前端部164的内径是比伞形结构部130a、131a的最大径部的外径小的尺寸,且壁厚形成得厚,因此通过将橡胶管160的前端部164插入到伞形结构部130a、131a的超过了最大径部的里面,从而橡胶管160的嵌合变得可靠,不易脱落。
橡胶管160也配设于壳体构件110的凹陷部110A。虽然未图示,但橡胶管160的两端部侧优选分别相对于水平的中空筒部161弯曲成直角,并向上方延伸。在使用该蓄电模块100A来制作蓄电装置时,与实施方式1同样,只要在突起部130、131连接L字形接头190、T字形接头150、连结橡胶管156,进而根据需要连接L字形橡胶管150、直线形接头180等,从而构成气体排出装置即可。
需要说明的是,在利用其他的方式能够防止橡胶管160从突起部130、131脱落时,也可以将突起部130、131的外周形状形成为实施方式1所示那样的锥形形状。
其他的结构与实施方式1相同,对对应的构件标注相同的附图参照符号而省略其说明。
在实施方式2中,在收纳有单电池140的壳体构件110的侧面,通过侧板250、251及覆盖构件260、261而形成排出雾状气体的气体排出空间Sg。侧板250、251的各突起部130、131的贯通孔与气体排出空间Sg连通的连通口分别位于比在下段侧排列的单电池140的轴心C更靠下方的位置。
因此,能起到与实施方式1同样的效果。而且,在实施方式2中,突起部130、131的贯通孔与通过侧板250、251和覆盖构件260、261形成的气体排出空间Sg连通的连通口位于气体排出空间Sg的下部侧,且朝向下方。因此,排出到气体排出空间Sg中的雾状的气体顺畅地被排出向突起部130、131的贯通孔,从而能够防止气体滞留在气体排出路径上的情况。
--实施方式3-
图21是本发明的蓄电模块的实施方式3的外观立体图。
实施方式3的蓄电模块100B与实施方式1及实施方式2的蓄电模块100、100A的不同点在于,突起部132、133不是与侧板250、251一体形成,而是安装在其他构件上。
即,实施方式3中的突起部132、133分别从上表面垂直突出而形成在覆盖构件260、261的下部侧。各突起部132、133具有与气体排出空间Sg连通的贯通孔134。在覆盖构件260、261的上表面形成开口部,在将各突起部132、133的贯通孔134与该开口部对位的状态下,突起部132、133分别通过焊接等而被固定于覆盖构件260、261。在将各突起部132、133通过焊接而安装于覆盖构件260、261时,优选使各突起部132、133的材质与覆盖构件260、261的材质相同。各突起部132、133的贯通孔与通过侧板250、251和覆盖构件260、261形成的气体排出空间Sg连通的连通口分别位于气体排出空间Sg的下部区域。各突起部130、131的贯通孔与气体排出空间Sg连通的连通口的最下表面分别位于比在下段侧排列的单电池140的轴心C更靠下方的位置。
突起部132、133的两端部分别具有伞型结构部132a、133a,与实施方式1的情况同样,在该伞型结构部132a、133a分别嵌合橡胶管160的端部。在使用该蓄电模块100B来构成蓄电装置时,只要在橡胶管连接L字形接头190、T字形接头150、连结橡胶管156,进而根据需要连接L字形橡胶管150、直线形接头180等,构成气体排出装置即可。
需要说明的是,在利用其他的方式能够防止橡胶管160从突起部132、133脱落时,也可以将突起部132、133的外周形状形成为实施方式1所示那样的锥形形状。
其他的结构与实施方式1相同,对对应的构件标注相同的附图参照符号而省略其说明。
在实施方式3中也同样在收纳单电池140的壳体构件110的侧面上通过侧板250、251及覆盖构件260、261而形成有排出雾状气体的气体排出空间Sg。而且,在覆盖构件260、261安装与气体排出空间Sg连通的突起部132、133,各突起部132、133的贯通孔134的最下表面位于比在下段侧排列的单电池140的轴心C更靠下方的位置。因此,能起到与实施方式1同样的效果。
根据以上说明的各实施方式的蓄电模块100及蓄电装置1000,能够起到以下的效果。
(1)在多个单电池140的正极端子111及负极端子112所排列的壳体构件110的侧面安装侧板250、251及覆盖构件260、261,在侧板250、251与覆盖构件260、261之间分别形成有将从各单电池140喷出的雾状气体排出的气体排出空间Sg。因此,无需在每个单电池140形成具有与橡胶管嵌合的伞形结构的安全阀,多个单电池与气体排出空间的连接变得简单,从而能够提高作业效率。
(2)在侧板250、251设置突起部120、121(实施方式1)或130、131(实施方式2),各突起部120、121的贯通孔122的最下表面B比在壳体构件的最下段排列的单电池140的轴心C更靠下方。
另外,在覆盖构件260、261分别设置突起部132、133,在各突起部132、133设置与气体排出空间Sg连通的贯通孔134,各贯通孔134的连通口的最下表面位于比在下段侧排列的单电池140的轴心C更靠下方的位置(实施方式3)。
因此,排出到气体排出空间Sg中的雾状的气体不会滞留在气体排出路径上。
(3)蓄电模块100具备多个单电池140、收纳多个单电池140的壳体构件110、用于将多个单电池140电连接的多个导电构件115。多个导电构件115为了连接多个单电池140而从壳体构件110的外侧向侧板250、251安装。由此,能够容易地进行导电构件115与各单电池140的连接。
(4)在侧板250、251上,在与多个单电池140对应的位置形成有贯通孔201,进而在侧板250、251形成有用于确保粘结单电池140的粘结剂220、221的厚度的环状的槽205a、206a。以紧密地塞住贯通孔201的方式使用粘结剂220、221将多个单电池140安装于侧板250、251。由此,能够将壳体构件110的内部与外部的空间更可靠地分离,从而提高可靠性。而且,施加给蓄电模块100的外力例如振动等被粘结剂吸收,同时能够维持侧板250、251与单电池140的连接状态。
(5)将在下段侧排列的单电池140的长度方向上的位置相对于在上段侧排列的单电池的间距错开一半间距,在侧板250、251及覆盖构件260、261上设置凹陷部110A。并且,在该凹陷部110A内设置了突起部120、121及气体排出装置70。因此,能够实现蓄电模块100的小型化。而且,在将蓄电模块100或蓄电装置1000向车辆安装时,能够防止气体排出装置70成为安装作业的干扰。
(6)由于在相互对置的突起部120、121嵌合橡胶管160,因此能够防止因气体排出产生的压力而使得橡胶管160从突起部120、121脱落的情况。而且,由于橡胶管160沿着与排列单电池140的长度方向正交的宽度方向延伸,因此整个长度变短,能够防止成为组装作业的干扰或在组装后被人手钩挂而脱落的情况。而且,由于在突起部130、131设有伞形结构部130a、131a(实施方式2),在突起部132、133设有伞型结构部132a、133a(实施方式3),因此能够防止因气体排出产生的压力而使得橡胶管160从突起部130、131(实施方式2)及突起部132、133(实施方式3)脱落的情况。
(7)由于橡胶管160的前端部164的内径比突起部120、121的与侧板250、251侧相反一侧的端部的前端部的外径大,因此容易将橡胶管160的前端部164插入到突起部120、121的与侧板250、251侧相反一侧的端部。而且,由于橡胶管160的前端部164的内径是比突起部120、121的从中途部的部位到侧板250、251之间的外径小的尺寸,且壁厚形成得厚,因此通过将橡胶管160的前端部164插入到突起部120、121的里面(侧板250、251的附近),从而橡胶管160的嵌合变得可靠,不易脱落。
(8)由于在橡胶管160的两侧形成有波纹部163,因此通过使波纹部163伸缩,而能够吸收突起部120、121间的距离的不均,安装作业变容易。
(9)由于将构成气体排出装置70的管状的接头的端部形成为从前端逐渐变得大径且最大径部比上述橡胶管的开口部的直径大的伞形形状,因此,橡胶管160的嵌合容易,且不易脱落。
(10)在L字形橡胶管150设置具有高刚性的两个大径部153和小径部154,在小径部154嵌合托架63的立起部65。因此,L字形橡胶管150可靠地被固定于托架63。
(11)在侧板250、251分别一体地成形有将连结橡胶管156向托架64按压的L形卡止部123。因此,连结橡胶管156不会振动而与其他的构件发生干涉。而且,在将蓄电装置1000向车辆安装时,连结橡胶管156也不会成为对紧固构件进行紧固的作业的干扰。
在以上说明的一实施方式中,例示了将多个单电池140串联连接的两个蓄电模块100a、100b。然而,本发明并未限定于上述的蓄电模块100a、100b的结构或连接方式(串联、并联),可以对单电池140的数目或单电池列的数目、排列方向进行各种变更而适用。
在以上说明的一实施方式中,例示了将单电池140沿着壳体构件110的收纳室的高度方向层叠成两段的情况,但单电池140也可以层叠成一段,或层叠成三段以上。层叠成三段以上时,若在各段排列的单电池140相对于在正上方或正下方的段排列的单电池140沿长度方向错开一半间距排列,则能够降低壳体构件110的高度。
在以上说明的一实施方式中,例示了在各段排列的单电池140沿轴心方向排列一个的情况,但也可以沿轴心方向排列多个。这种情况下,形成为沿轴心方向将单电池140的各端子直接连接的结构时,连接结构变得简单。
在上述说明的一实施方式中,例示了将两个蓄电模块100组合而构成蓄电装置1000的情况。然而,也可以将三个以上的蓄电模块100组合而形成蓄电装置1000。这种情况下,蓄电装置1000优选具有气体排出装置70,该气体排出装置70将在各蓄电模块100的壳体构件110的两侧面形成的气体排出空间Sg通过橡胶管160连接,并将橡胶管160彼此通过接头及连结橡胶管连接。其理由是,由于橡胶管的长度变短,振动产生的摇晃幅度减小,因此组装作业变得容易,而且,安装后不易脱落。
上述说明的气体排出装置70例示了通过橡胶管160、L字形接头190、T字形接头170、连结橡胶管156、L字形橡胶管150、直线形接头180构成的情况。然而,气体排出装置70可以对接头、橡胶管的数目及形状进行各种自由变形而构成。而且,橡胶管并不局限于橡胶材料,也可以使用包含通常被称为弹性体的材料且具有挠性的中空筒状构件。
在以上说明的一实施方式中,例示了圆筒形电池作为单电池140,但本发明并未限定于此。例如,单电池140的形状也可以适用方形蓄电池或层压密封的电池,而且,除了锂离子电池以外,还可以适用镍氢电池等其他的电池。
以上说明的一实施方式的蓄电装置1000也可以利用于其他的电动车辆,例如混合动力电车等铁道车辆、巴士等公共汽车、卡车等载货机动车、蓄电池式叉式起重车等工业车辆等的车辆用电源装置。
另外,也可以将一实施方式的蓄电装置1000适用于在计算机系统或服务器系统等中使用的无停电电源装置、在自家用发电设备中使用的电源装置等构成电动车辆以外的电源装置的蓄电装置。
此外,本发明的蓄电模块在发明的宗旨的范围内,能够进行各种变形来构成,总之,只要是如下的蓄电模块即可,即,该蓄电模块具备:壳体构件,其具有将包括正极和负极的端子的多个单电池以轴心平行的方式沿长度方向排列成至少一段的收纳部,并将与单电池的端子相对向的一侧面侧和另一侧面侧形成为向外部敞开的敞开面;第一侧板,其覆盖壳体构件的一侧面侧的敞开面,且具有使多个单电池的端子露出的开口部;第二侧板,其覆盖壳体构件的另一侧面侧的敞开面,且具有使多个单电池的端子露出的开口部;第一覆盖构件,其覆盖第一侧板,在其与第一侧板之间形成有从各单电池的端子面侧将气体排出的第一气体排出空间;第二覆盖构件,其覆盖第二侧板,在其与第一侧板之间形成有从各单电池的端子面侧将气体排出的第二气体排出空间;第一引导部,其具有与第一气体排出空间连通的贯通孔;第二引导部,其具有与第二气体排出空间连通的贯通孔;引导部连通构件,其将第一引导部和第二引导部连接起来且由挠性构件形成,其中,第一引导部和第二引导部的与气体排出空间连通的贯通孔分别在比壳体构件的最下段排列的所述各单电池的轴心更靠下方的位置具有最下表面。
另外,本发明的蓄电装置只要具备上述记载的第一蓄电模块、上述记载的第二蓄电模块、将第一蓄电模块的引导部连通构件和第二蓄电模块的引导部连通构件连通起来的外侧连通构件即可。

Claims (15)

1.一种蓄电模块,其特征在于,具备:
壳体构件,其具有将包括正极和负极的端子的多个单电池以轴心平行的方式沿长度方向排列成至少一段的收纳部,并使与所述单电池的端子相对的一侧面侧和另一侧面侧成为向外部敞开的敞开面;
第一侧板,其覆盖所述壳体构件的一侧面侧的敞开面,且具有使所述多个单电池的端子露出的开口部;
第二侧板,其覆盖所述壳体构件的另一侧面侧的敞开面,且具有使所述多个单电池的端子露出的开口部;
第一覆盖构件,其覆盖所述第一侧板,在其与所述第一侧板之间形成有从所述各单电池的端子面侧将气体排出的第一气体排出空间;
第二覆盖构件,其覆盖所述第二侧板,在其与所述第一侧板之间形成有从所述各单电池的端子面侧将气体排出的第二气体排出空间;
第一引导部,其具有与所述第一气体排出空间连通的贯通孔;
第二引导部,其具有与所述第二气体排出空间连通的贯通孔;以及
引导部连通构件,其将所述第一引导部和所述第二引导部连接起来且由挠性构件形成,
所述第一引导部和所述第二引导部的与所述气体排出空间连通的贯通孔分别在比排列于所述壳体构件的最下段的所述各单电池的轴心更靠下方的位置具有最下表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蓄电模块,其特征在于,
所述引导部具有从所述第一侧板及所述第二侧板相互朝向对方的侧板侧导出的中空的筒形状。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蓄电模块,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壳体构件的收纳部沿长度方向排列的所述多个单电池排列成多段,至少在最下段排列的多个单电池相对于在正上方的段排列的单电池沿着长度方向各错开一半间距而排列,且排列方向的一端部位于比在正上方的段排列的单电池的对应的一端部更向内侧凹陷的位置,所述壳体构件在最下段的所述单电池的一端部凹陷的位置具有对应的凹陷部,所述各引导部及所述引导部连通构件设置在所述凹陷部。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蓄电模块,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引导部及所述第二引导部具有尖头的前端部。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蓄电模块,其特征在于,
所述引导部连通构件包含将所述第一侧板的引导部和所述第二侧板的引导部连通起来的橡胶管。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蓄电模块,其特征在于,
所述橡胶管在两端部具有波纹部。
7.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蓄电模块,其特征在于,
所述橡胶管在所述波纹部之间具有开口部,所述引导部连通构件包含与所述橡胶管的所述开口部嵌合的管状的接头。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蓄电模块,其特征在于,
所述引导部连通构件具有与所述接头连接的L字形橡胶管,所述L字形橡胶管包括具有大刚性的大径部和小径部。
9.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蓄电模块,其特征在于,
所述引导部通过成形而分别与所述第一侧板或所述第二侧板一体形成。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蓄电模块,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侧板及所述第二侧板具有将所述引导部连通构件卡止的卡止部。
11.一种蓄电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权利要求1所述的第一蓄电模块;
权利要求1所述的第二蓄电模块;以及
外侧连通构件,其将所述第一蓄电模块的所述引导部连通构件和所述第二蓄电模块的所述引导部连通构件连通。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蓄电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外侧连通构件包括:与一方的所述引导部连通构件连通的第一管状接头;与另一方的所述引导部连通构件连通的第二管状接头;以及将所述第一管状接头和所述第二管状接头连接起来的连结橡胶管。
13.根据权利要求11或12所述的蓄电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外侧连通构件还包括与所述第二管状接头连接的第三管状接头。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蓄电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管状接头是T字形连通构件,具有与所述另一方的引导部连通构件、所述连结橡胶管及所述第三管状接头连接的三个连通用端部。
15.根据权利要求13或14所述的蓄电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管状接头是L字形连通构件,具有所述一方的引导部连通部和与所述连结橡胶管连接的连通用端部,且与所述连结橡胶管连接的连通用端部的相对向侧被密闭。
CN201110305866.XA 2010-10-13 2011-10-11 蓄电模块及蓄电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44708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0-230322 2010-10-13
JP2010230322A JP5209019B2 (ja) 2010-10-13 2010-10-13 蓄電モジュールおよび蓄電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447086A true CN102447086A (zh) 2012-05-09
CN102447086B CN102447086B (zh) 2015-03-11

Family

ID=4593442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10305866.X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447086B (zh) 2010-10-13 2011-10-11 蓄电模块及蓄电装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8859121B2 (zh)
JP (1) JP5209019B2 (zh)
KR (1) KR101319798B1 (zh)
CN (1) CN102447086B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004816A (zh) * 2014-11-21 2017-08-01 株式会社自动网络技术研究所 蓄电模块
CN108140766A (zh) * 2015-09-29 2018-06-08 株式会社杰士汤浅国际 蓄电装置及蓄电装置的制造方法
CN111512462A (zh) * 2017-11-09 2020-08-07 莱昂智能有限公司 用于可堆叠电池模块的模块壳体、电池模块以及电池堆
US11069930B2 (en) 2016-10-12 2021-07-20 Gs Yuasa International Ltd. Energy storage apparatus
CN115332717A (zh) * 2022-08-22 2022-11-11 欣旺达电动汽车电池有限公司 导流结构及电池包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090586B2 (ja) * 2013-12-26 2017-03-08 株式会社豊田自動織機 電池パック
US10375901B2 (en) 2014-12-09 2019-08-13 Mtd Products Inc Blower/vacuum
KR101831817B1 (ko) * 2015-03-20 2018-02-23 주식회사 엘지화학 가스 배출 수단 및 내,외부의 압력 보상 수단을 갖는 차량용 배터리 팩
WO2017179650A1 (ja) 2016-04-14 2017-10-19 株式会社オートネットワーク技術研究所 蓄電装置
CN107394086B (zh) * 2017-06-07 2023-12-01 惠州市沃瑞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应用于电芯模组上的防爆平衡阀
DE102017219928A1 (de) * 2017-11-09 2019-05-09 Lion Smart Gmbh Modulgehäuse für ein stapelbares Batteriemodul, Batteriemodul sowie Batteriestapel
GB2577262B (en) * 2018-09-18 2022-06-29 Mclaren Automotive Ltd Method of cooling battery cells
KR102487835B1 (ko) * 2019-01-16 2023-01-12 주식회사 엘지에너지솔루션 충전 시간을 단축시킨 이차전지의 충전 방법
DE102020114262A1 (de) 2020-05-28 2021-12-02 Bayerische Motoren Werke Aktiengesellschaft Haltevorrichtung für Batteriezellen
WO2022097160A1 (en) * 2020-11-03 2022-05-12 Exicom Tele-Systems Limited Cell retainer assembly and method thereof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9123701A (ja) * 2007-11-12 2009-06-04 Samsung Sdi Co Ltd 電池モジュール
JP2009164085A (ja) * 2008-01-10 2009-07-23 Hitachi Vehicle Energy Ltd 電池モジュール
CN101552351A (zh) * 2008-04-03 2009-10-07 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 电池模块、具有该电池模块的蓄电装置和电机系统
JP2009277647A (ja) * 2008-04-14 2009-11-26 Nissan Motor Co Ltd 組電池、および組電池を搭載した車両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370027B2 (ja) 1999-10-08 2009-11-25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組電池
JP5000107B2 (ja) * 2004-11-30 2012-08-15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フィルム外装電気デバイス集合体
JP4822760B2 (ja) * 2005-02-03 2011-11-24 三洋電機株式会社 電源装置
WO2007001345A2 (en) * 2005-03-14 2007-01-04 Johnson Controls Technology Company Lithium battery system
JP2007027011A (ja) * 2005-07-20 2007-02-01 Sanyo Electric Co Ltd 電源装置
JP5340676B2 (ja) * 2008-08-29 2013-11-13 三洋電機株式会社 バッテリシステム
JP2010108788A (ja) * 2008-10-30 2010-05-13 Sanyo Electric Co Ltd バッテリシステム
JP5331450B2 (ja) * 2008-11-07 2013-10-30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蓄電モジュール、蓄電装置、電動機駆動システムおよび車両
JP5358251B2 (ja) 2009-03-31 2013-12-04 日立ビークルエナジー株式会社 蓄電モジュールおよび蓄電装置
JP5507173B2 (ja) * 2009-09-25 2014-05-28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電池モジュールとそれを用いた電池パック
ATE557432T1 (de) 2009-11-19 2012-05-15 Sb Limotive Co Ltd Batteriepack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9123701A (ja) * 2007-11-12 2009-06-04 Samsung Sdi Co Ltd 電池モジュール
JP2009164085A (ja) * 2008-01-10 2009-07-23 Hitachi Vehicle Energy Ltd 電池モジュール
CN101552351A (zh) * 2008-04-03 2009-10-07 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 电池模块、具有该电池模块的蓄电装置和电机系统
JP2009277647A (ja) * 2008-04-14 2009-11-26 Nissan Motor Co Ltd 組電池、および組電池を搭載した車両

Cited B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004816A (zh) * 2014-11-21 2017-08-01 株式会社自动网络技术研究所 蓄电模块
CN108140766A (zh) * 2015-09-29 2018-06-08 株式会社杰士汤浅国际 蓄电装置及蓄电装置的制造方法
CN108140766B (zh) * 2015-09-29 2021-03-30 株式会社杰士汤浅国际 蓄电装置及蓄电装置的制造方法
US11114718B2 (en) 2015-09-29 2021-09-07 Gs Yuasa International Ltd. Energy storage apparatus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energy storage apparatus
US11069930B2 (en) 2016-10-12 2021-07-20 Gs Yuasa International Ltd. Energy storage apparatus
CN111512462A (zh) * 2017-11-09 2020-08-07 莱昂智能有限公司 用于可堆叠电池模块的模块壳体、电池模块以及电池堆
CN115332717A (zh) * 2022-08-22 2022-11-11 欣旺达电动汽车电池有限公司 导流结构及电池包
CN115332717B (zh) * 2022-08-22 2023-07-14 欣旺达电动汽车电池有限公司 导流结构及电池包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20094157A1 (en) 2012-04-19
KR101319798B1 (ko) 2013-10-17
JP2012084422A (ja) 2012-04-26
CN102447086B (zh) 2015-03-11
KR20120038383A (ko) 2012-04-23
JP5209019B2 (ja) 2013-06-12
US8859121B2 (en) 2014-10-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447086B (zh) 蓄电模块及蓄电装置
US10862083B2 (en) Battery unit, battery module, power storage system, electronic device, electric power system, and electric vehicle
JP5508923B2 (ja) 蓄電モジュール
KR100599732B1 (ko) 이차 전지
WO2013172397A1 (ja) 蓄電モジュール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KR101642326B1 (ko) 수직 배치된 공통 출입구가 형성된 2이상의 분리된 유로를 가진 히트싱크
US20200243830A1 (en) Battery system and busbar used in same battery system
WO2014024430A1 (ja) 電池パック及びこれを備える電動車両並びに蓄電装置
KR20150115250A (ko) 내부 텐션-바를 포함하는 배터리 팩
JP2010539635A (ja) 車両ハイブリッドエネルギーシステム
JP2011216424A (ja) 蓄電モジュール
US11715861B2 (en) Battery cell venting system for electrified vehicle batteries
US20220006115A1 (en) Battery, electric apparatus, and cell installation method
JP2011222202A (ja) 蓄電モジュール
JP5323645B2 (ja) 蓄電デバイス、蓄電モジュールおよび自動車
JP2009231042A (ja) 蓄電装置及び車両
JP2011216382A (ja) 蓄電器
CN116745926A (zh) 电极组件及其制造方法、电池单体、电池和用电装置
CN221176260U (zh) 复合极片、电池单体、电池模组及用电设备
KR20150045245A (ko) 공통 출입구가 형성된 2이상의 분리된 유로를 가진 히트싱크
CN219843111U (zh) 电池模块、电池和用电装置
CN220358279U (zh) 电池单体、电池和用电装置
CN217444461U (zh) 电池单体、电池包、车辆
US20240222818A1 (en) Battery cell, method and system for manufacturing battery cell, battery and electrical apparatus
CN220122063U (zh) 电池单体、电池及用电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53 Correction of patent of invention or patent applic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Address after: Japan in Ibaraki County

Applicant after: Hitachi Automotive Systems Ltd.

Address before: Japan in Ibaraki County

Applicant before: Hitachi Vehicle Energy Ltd.

COR Change of bibliographic data

Free format text: CORRECT: APPLICANT; FROM: HITACHI VEHICLE ENERGY LTD. TO: HITACHI AUTOMOTIVE SYSTEMS LTD.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0311

Termination date: 20171011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