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444590B - 排泄泵 - Google Patents

排泄泵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444590B
CN102444590B CN201110314159.7A CN201110314159A CN102444590B CN 102444590 B CN102444590 B CN 102444590B CN 201110314159 A CN201110314159 A CN 201110314159A CN 102444590 B CN102444590 B CN 10244459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ump chamber
water component
axle portion
impeller
motor ree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10314159.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444590A (zh
Inventor
原田隆司
小窪信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dec Sankyo Corp
Original Assignee
Nidec Sankyo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dec Sankyo Corp filed Critical Nidec Sankyo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244459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44459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44459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444590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DNON-POSITIVE-DISPLACEMENT PUMPS
    • F04D1/00Radial-flow pumps, e.g. centrifugal pumps; Helico-centrifugal pumps
    • F04D1/14Pumps raising fluids by centrifugal force within a conical rotary bowl with vertical axi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DNON-POSITIVE-DISPLACEMENT PUMPS
    • F04D13/00Pumping installations or systems
    • F04D13/02Units comprising pumps and their driving means
    • F04D13/06Units comprising pumps and their driving means the pump being electrically driven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DNON-POSITIVE-DISPLACEMENT PUMPS
    • F04D29/00Details, component parts, or accessories
    • F04D29/04Shafts or bearings, or assemblies thereof
    • F04D29/043Shafts
    • F04D29/044Arrangements for joining or assembling shaft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DNON-POSITIVE-DISPLACEMENT PUMPS
    • F04D29/00Details, component parts, or accessories
    • F04D29/18Rotors
    • F04D29/20Mounting rotors on shaf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tructures Of Non-Positive Displacement Pumps (AREA)

Abstract

一种排泄泵,其仅通过分水构件就能避免经由在对泵室进行划分的泵室罩壳上形成的通孔溢出的泄水附着至电动机轴。排泄泵(1)包括:配置在泵室(33)内的叶轮主体(341);从叶轮主体(341)朝上方延伸以贯穿泵室(33)的形成于上侧泵室罩壳(36)的底板(361)的通孔(331)的轴部(342);以及形成于轴部(342)且供电动机轴(22)压入的凹部(345)。分水构件(37)包括:筒状的筒部(371),其安装于轴部(342)的从上述泵室罩壳(36)的底板(361)朝上方露出的轴端部(342a),并与轴端部(342a)的外周面(342e)抵接;以及环状的凸缘部(372),其从筒部(371)沿与电动机轴(22)正交的半径方向延伸。分水构件(37)安装于叶轮(34),电动机轴(22)未在它们之间露出。

Description

排泄泵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将积存在泄水盘中的泄水(排水)排出的排泄泵。更具体来说,涉及包括分水装置的排泄泵,该分水装置用于使从在对泵室进行划分的泵室罩壳上形成的通孔中溢出的泄水不附着于作为驱动源的电动机。
背景技术
在空调机的室内单元中,将制冷时或除湿时由蒸发器而在室内单元内产生的泄水接收在泄水盘中,通过排泄泵将积存在泄水盘中的泄水吸起,并排出至室外。排泄泵具有:泵部,该泵部包括泵室和配置在泵室内的叶轮;以及电动机部,该电动机部包括以同轴状态与叶轮连接的电动机轴,上述排泄泵在泵部位于电动机部下方的状态下使用。
在排泄泵中,通过在泵室内使叶轮旋转而在泵室内搅拌泄水,在由此产生的离心力的作用下,将泄水盘的泄水从设于泵室下端的吸引口吸入泵室内,并从设于泵室上侧部分的侧方的排出口排出。在排出口处连接有排泄管,泄水从排出口经由排泄管排出至室外。在对排泄泵的泵室进行划分的泵室罩壳上形成有用于通孔,该通孔用于在通过叶轮对泄水进行搅拌时将空气导入泵室内。叶轮经由该通孔而与电动机轴连接,其被电动机驱动。
若在排泄泵中停止电动机而使叶轮的旋转停止,则泄水会从排泄管一侧朝向泵室逆流。在此,若泄水逆流,则泄水会从泵室经由通孔朝上方溢出,从而可能附着在配置于泵室上方的电动机上。若电动机被弄湿,则可能会发生漏电或电动机的动作不良等情况,因此,在电动机轴上以与通孔相对的方式安装有分水板,并通过分水板使从通孔吹起的泄水不会飞散至电动机一侧。这种排泄泵被记载在专利文献1中。
在专利文献1中,考虑到在泄水附着于电动机轴时也可能发生漏电,因而在叶轮与分水板之间露出的电动机轴的外周侧安装了密封构件。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2009-36167号公报
在专利文献1中,为了使泄水不附着于电动机,需要设置分水板和密封构件,从而导致部件数的增加。此外,在专利文献1中,由于在与电动机轴连接的叶轮与安装于电动机轴的分水板之间配置密封构件,因此,若电动机轴与叶轮没有在轴线方向上高精度地安装,则叶轮与分水板之间的尺寸会变化,从而存在使密封构件的密封性降低这样的问题。
发明内容
基于上述问题,本发明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排泄泵,其仅通过分水构件就能可靠地避免经由在对泵室进行划分的泵室罩壳上形成的通孔溢出的泄水附着至电动机轴。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排泄泵具有:泵部,该泵部包括泵室及叶轮;以及电动机部,该电动机部包括以同轴状态与上述叶轮连接的电动机轴,上述排泄泵在上述泵部位于上述电动机部下方(泄水盘侧)的状态下使用,其特征是,
上述叶轮包括:叶轮主体,该叶轮主体配置在上述泵室内;以及轴部,该轴部同轴地从上述叶轮主体延伸出来,其轴端部穿过形成于泵室罩壳的通孔朝上述泵室的外侧突出,上述泵室罩壳对上述泵室进行划分,
在上述轴部形成有电动机轴压入凹部,该电动机轴压入凹部同轴地从该轴部的上方前端面(电动机部侧端面)朝着下方延伸,
在上述轴端部上安装有分水构件,该分水构件被形成为从该轴端部的外周面朝外侧扩展的形状。
根据本发明,分水构件没有安装于电动机轴,而是安装于叶轮的轴端部。其结果是,由于在分水构件与叶轮之间不会露出电动机轴,因此能防止因泄水附着于电动机轴而产生的漏电或电动机轴的生锈。此外,不需要为防止泄水附着于电动机轴而设置覆盖电动机轴外周侧的密封构件,从而能减少部件数。
在本发明中,较为理想的是,上述分水构件固定于上述轴端部。此时,若例如通过将上述分水构件压入轴端部来进行固定,则能以足够的强度进行固定,因此,能使组装作业变得容易。
在这种情况下,较为理想的是,上述分水构件被压入并固定于上述轴端部,在上述分水构件上具有供轴端部压入的轴部压入用筒部。若是这样,则能确保在轴端部内的压入量较大,因此,不容易因泵的旋转力或振动、来自外部的冲击、老化而产生松弛或是位置偏移,从而使分水构件与轴端部的固定变得稳定且牢固。
在这种情况下,较为理想的是,上述分水构件包括从上述轴部压入用筒部的外周面朝外侧扩展的凸缘部,上述凸缘部的外周缘位于上述通孔的半径方向的外侧。若是这样,则防止从通孔朝上方溢出的泄水朝分水构件的上方飞散的效果很好。
在这种情况下,较为理想的是,上述泵室罩壳包括:具有上述通孔的圆环状底板;从该底板的外周缘朝上方延伸的内侧圆周壁;从该内侧圆周壁的上端缘朝半径方向外侧延伸的圆环状板部;以及从该圆环状板部的外周缘朝上方延伸的外侧圆周壁,在该外侧圆周壁的下端部分以等角度间隔形成在周向上伸长的长孔,上述凸缘部设置在上述长孔下端的上方。若是这样,则泄水在泄水的水面到达上述凸缘部之前就从长孔排出,因此,泄水不会越过上述凸缘部而到达电动机轴。因此,能防止电动机轴生锈。
在这种情况下,较为理想的是,上述分水构件包括限位件,该限位件从上述轴部压入用筒部的内周面朝内侧突出,并在上述轴端部被压入上述轴部压入用筒部时与上述轴部的定位部抵接以对上述分水构件进行定位。若是这样,则能在将分水构件定位在叶轮的轴端部的状态下进行安装。此外,通过使限位件与轴部的定位部抵接,能使安装于轴端部的分水构件的姿势呈预定的规定姿势。
在这种情况下,较为理想的是,上述轴部的上述定位部是上述轴部的上端面。若是这样,则能使轴部变短。
在这种情况下,较为理想的是,上述限位件在中心部分设有供上述电动机轴穿过的轴孔,在上述电动机轴与上述限位件之间设有用于避免产生毛细管力的间隙。若是这样,则即便在从通孔溢出的泄水附着于分水构件的情况下,也能避免因毛细管现象而使泄水保持在电动机轴与分水构件之间。
在本发明中,较为理想的是,上述间隙设于上述长孔下端的上方。若是这样,则泄水在泄水的水面到达间隙之前就从长孔排出,因此,能防止电动机轴生锈。
在本发明中,较为理想的是,上述电动机轴压入凹部从上述轴部的前端面一侧起具有:大径部分,该大径部分的直径比上述电动机轴的直径大;以及小径部分,该小径部分的直径比上述大径部分的直径小,且供上述电动机轴压入。若是这样,则即便是因将分水构件压入并固定于轴端部而使电动机轴压入凹部的前端部分成为朝内侧压缩的状态,也能将电动机轴压入电动机轴压入凹部。因此,能使叶轮、分水构件及电动机轴的连接作业变得容易。
在本发明中,较为理想的是,在上述轴端部的外周侧形成有定位部,上述分水构件被固定于上述定位部。若是这样,则能将分水板与叶轮的位置正确组装。
在本发明中,较为理想的是,上述轴端部朝上述分水构件的上方延伸。若是这样,则泄水不会到达电动机轴。
在本发明中,较为理想的是,上述定位部是圆环状台阶部,上述分水构件是一定厚度的圆环状板,上述圆环状板的内周部分被固定于上述圆环状台阶部。通过这样,由于分水构件为板状的构件,因此能抑制其制造成本。
在本发明中,较为理想的是,上述定位部是沿上述轴端部的周向延伸的环状槽,上述分水构件是一定厚度的圆环状板,通过将上述圆环状板的内周部分嵌入上述环状槽来进行固定。通过这样,由于分水构件为板状的构件,因此能抑制其制造成本。此外,能防止安装于轴端部的分水构件因泵的旋转力或振动、来自外部的冲击、老化而产生位置偏移。
根据本发明,分水构件没有安装于电动机轴,而是安装于叶轮的轴端部。其结果是,由于在分水构件与叶轮之间不会露出电动机轴,因此能防止因泄水附着于电动机轴而产生的漏电或电动机轴的生锈。此外,不需要为防止泄水附着于电动机轴而设置覆盖电动机轴外周侧的密封构件,从而能减少部件数。
附图说明
图1是适用本发明的排泄泵的外观立体图。
图2是适用本发明的排泄泵的纵剖视图。
图3是泵部的剖视图及叶轮的轴部周边的局部放大图。
图4是叶轮的立体图、俯视图及剖视图。
图5是分水构件的立体图及剖视图。
图6是用于说明排泄泵的动作的说明图。
图7是变形例的排泄泵的泵部的轴部周边的局部放大图。
图8是实施例2的排泄泵的泵部的纵剖视图。
图9是实施例2的变形例的排泄泵的泵部的轴部周边的局部放大图。
(符号说明)
1、1’、1A、1A’排泄泵
2电动机部
3泵部
21安装臂
22电动机轴
23下侧电动机部壳体
24上侧电动机部壳体
25电路基板
26定子
27烧结含油轴承
28轭部
29永磁体
30吸引管
30a下端开口
31排出管
32泵室罩壳
33泵室
34叶轮
35下侧泵室罩壳
36上侧泵室罩壳
37分水构件
38O形环
40分水构件
41a下端面
41内周部分
42中心开口部
100泄水盘
101排泄管
231底板
232筒部
232a圆环状台阶部
233圆周壁
234凸缘
241顶板
242外周壁
243凸缘
331通孔
333大径泵室部分
334小径泵室部分
341叶轮主体
342轴部
342a轴端部
342b上端面
342c圆环状台阶部
342d圆环状突部
342e外周面
342f圆环状端面
342g圆环状槽
343大径叶轮
343a叶轮板
343b圆环状板
343c缺口部
344小径叶轮
344a叶轮板
345凹部(电动机轴压入用凹部)
345a大径部分
345b小径部分
351底板
352外周壁
352a圆形开口
353大径部
354凸缘
361底板
362内侧圆周壁
363圆环状板部
364外侧圆周壁
365长孔
366小径凹部
367大径凹部
371筒部(轴部压入用筒部)
371a锥面
371b下端面
371c内周面
372凸缘部
372a外周缘
373圆环状限位件
373a下端面
373b通孔
373c内周面
D泄水
L轴线方向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适用本发明的排泄泵进行说明。
(实施例1)
(整体结构)
图1是排泄泵的外观立体图。图2是排泄泵的纵剖视图。如图1所示,排泄泵1在空调的室内单元内配置在泄水盘100上方,其中,该泄水盘100接收在制冷时或除湿时由蒸发器而在室内单元内产生的泄水D。
排泄泵1具有作为驱动源的电动机部2和泵部3。在使用排泄泵1的状态下,如图1所示,泵部3位于电动机部2的下方,即位于泄水盘100一侧。从电动机部2的上部朝上方突出有用于将排泄泵1固定于室内单元的三个安装臂21。从电动机部2的下端面朝向下方突出有电动机轴22。
泵部3包括朝下方延伸的吸引管30及朝侧方延伸的排出管31。吸引管30的下端开口30a位于泄水盘100的内侧,排出管31连接有排泄管101。
如图2所示,在泵部3的内侧通过泵室罩壳32划分出泵室33,在该泵室33内配置有叶轮34。泵室罩壳32包括下侧泵室罩壳35及上侧泵室罩壳36,叶轮34穿过形成于上侧泵室罩壳36的底板361的通孔331而与电动机轴22连接。在叶轮34上安装有分水构件37,该分水构件37用于使从泵室33经由通孔331而朝上方溢出的泄水D不会飞散。
若通过驱动电动机部2来使叶轮34旋转,则积存在泄水盘100中的泄水D从吸引管30的下端开口30a被吸入泵室33内,并从排出管31排出。从排出管31排出的泄水D经由排泄管101排出至室外。
(电动机部)
如图2所示,电动机部2包括树脂制的下侧电动机部壳体23及上侧电动机部壳体24。下侧电动机部壳体23包括:圆环状的底板231;从底板231的内周缘部分朝上方延伸的筒部232;从底板231的外周缘部分朝上方延伸的内周壁233;以及从内周壁233的下端部分朝半径方向外侧延伸的圆环状的凸缘234。在底板231上以隔开些许间隙的方式载置有环状的电路基板25。筒部232在轴线方向L的中部的外周面部分设有圆环状台阶部232a,在该圆环状台阶部232a上固定有定子26。定子26包括:定子铁心,该定子铁心具有沿半径方向突出的多个凸极;以及驱动线圈,该驱动线圈卷绕在各凸极上。
在筒部232内周侧的在轴线方向L上分开的位置安装有两个环状的烧结含油轴承27。电动机轴22以能自由旋转的状态被上述烧结含油轴承27支承。电动机轴22的下侧部分从下侧电动机部壳体23朝下方突出,电动机轴22的上端部分比筒部232更朝上侧突出。在电动机轴22的上端部分以开口部朝下的状态安装有杯形的轭部28,在朝向内侧的轭部28的内周面安装有圆环状的永磁体29,该永磁体29在周向上交替磁化出S极和N极。
上侧电动机部壳体24包括:圆形的顶板241;从顶板241的外周缘部分朝下方延伸的外周壁242;以及从外周壁242朝半径方向外侧延伸的圆环状的凸缘243。上侧电动机部壳体24从上方覆盖于下侧电动机部壳体23,其以外周壁242的内周面部分与下侧电动机部壳体23的圆周壁233的外周面抵接、且外周壁242及凸缘243的下端面与下侧电动机部壳体23的凸缘234的上端面抵接的状态,固定于下侧电动机部壳体23。从顶板241朝上方突出有三个安装臂21。
(泵部)
图3(a)是泵部3的剖视图,图3(b)是叶轮34的轴部周边的局部放大图。在泵部3中,对泵室33进行划分的泵室罩壳32包括下侧泵室罩壳35及上侧泵室罩壳36。下侧泵室罩壳35包括:大径部353,该大径部353具有圆环状的底板351及从底板351的外周缘朝上方延伸的外周壁352;吸引管30,该吸引管30从底板351的内周缘朝下方延伸;排出管31,该排出管31从在外周壁352的壁面部分形成的圆形开口352a的开口缘朝侧方延伸;以及凸缘354,该凸缘354形成为从外周壁352的上端缘朝半径方向延伸之后朝上方突出。
上侧泵室罩壳36包括:圆环状的底板361,该底板361在中心部分具有通孔331;内侧圆周壁362,该内侧圆周壁362从底板361的外周缘朝上方延伸;圆环状板部363,该圆环状板部363从内侧圆周壁362的上端缘朝半径方向外侧延伸;以及外侧圆周壁364,该外侧圆周壁364从圆环状板部363的外周缘朝上方延伸。在外侧圆周壁364的下端部分以等角度间隔形成有多个在周向上伸长的长孔365(参照图1)。
上侧泵室罩壳36的内侧圆周壁362的下侧部分穿过O形环38而插入下侧泵室罩壳35的凸缘354的内侧,藉此来划分出泵室33。即,上侧泵室罩壳36的底板361规定泵室33的顶部,从而使下侧泵室罩壳35的内侧的空间成为泵室33。泵室33包括:大径泵室部分333,该大径泵室部分333位于下侧泵室罩壳35的大径部353的内侧;以及小径泵室部分334,该小径泵室部分334位于吸引管30的内侧。
在此,在泵室33的上方从泵室33一侧通过上侧泵室罩壳36的底板361的上表面和内侧圆周壁362划分出小径凹部366,通过圆环状板部363和外侧圆周壁364划分出大径凹部367。
(叶轮)
参照图3、图4对叶轮34进行说明。图4(a)是从上方观察叶轮34的立体图,图4(b)是从下方观察叶轮34的立体图,图4(c)是叶轮34的俯视图,图4(d)是叶轮34的纵剖视图。叶轮34是由树脂形成的一体成型品,如图3所示,其包括:叶轮主体341,该叶轮主体341配置在泵室33内;以及轴部342,该轴部342同轴地从叶轮主体341朝上方延伸并使其轴端部342a贯穿上侧泵室罩壳36的通孔331。叶轮主体341包括:大径叶轮343,该大径叶轮343配置在大径泵室部分333;以及小径叶轮344,该小径叶轮344同轴地从大径叶轮343朝下方延伸以配置在小径泵室部分334。
如图4所示,大径叶轮343包括:从中心朝向外侧延伸的八块叶轮板343a;以及以围绕叶轮板343a外周的方式配置的一定高度的圆环状板343b。各叶轮板343a沿轴线方向L延伸,在半径方向上,其外侧朝与旋转方向(箭头方向)相反的方向倾斜(参照图4(c))。在八块叶轮板343a中一块隔一块配置的四块叶轮板343a上形成有在内周侧的下端部分朝向内侧朝上方凹陷的缺口部343c。小径叶轮344包括从中心朝向外侧沿半径方向延伸的四块叶轮板344a。
轴部342从大径叶轮343的中心朝上方延伸。在轴部342上从轴部342的上端面342b沿轴线方向L(中心轴线)形成有凹部(电动机轴压入凹部345)。如图4(d)所示,凹部345形成到叶轮主体341的上端部分。
在此,轴部342的上端面342b成为在安装分水构件37时用于对分水构件37进行定位的定位部。此外,轴部342的凹部345插入有电动机轴22,如图4(d)所示,其从轴部342的上端面342b一侧起设置有:大径部分345a,该大径部分345a的直径比电动机轴22的直径大;以及小径部分345b,该小径部分345b的直径比大径部分345a的直径小,且该小径部分345b使所插入的电动机轴22处于压入状态。在此,在轴部342安装有分水构件37的状态下,如图3所示,大径部分345a位于分水构件37的内侧。在本例中,大径部分345a的深度尺寸与轴部342上的分水构件37的安装范围在轴线方向L上的长度尺寸一致。
(分水构件)
参照图3、图5对分水构件进行说明。图5(a)是从上方观察分水构件37的立体图,图5(b)是从下方观察分水构件37的立体图,图5(c)是分水构件37的剖视图。分水构件37是树脂制的,其采用线膨胀系数与叶轮34的轴部342的线膨胀系数相近的材料、或是与叶轮34同样的材料。分水构件37包括:筒部(轴部压入用筒部)371;从筒部371的上端缘朝半径方向外侧突出的圆环状的凸缘部372;以及从筒部371的上端缘朝半径方向内侧突出的圆环状限位件373。筒部371下端的内周缘部分被切除,而成为圆环状的锥面371a。
如图3(a)所示,分水构件37以将叶轮34的轴部342的比上侧泵室罩壳36的底板361更朝上方露出的轴端部342a压入筒部371内侧的状态而固定于该轴部342。若分水构件37被固定于轴部342的轴端部342a,则如图3(b)所示,圆环状限位件373的下端面373a与轴部342的定位部即上端面342b抵接,藉此,分水构件37呈凸缘部372沿与轴线方向L正交的方向扩展的姿势。此外,筒部371的下端面371b成为与通孔331相对的状态,凸缘部372的外周缘372a位于比泵室33的上侧泵室罩壳36的底板361的通孔331更靠半径方向外侧的位置。另外,在将分水构件37安装到轴部342之后,通过将电动机轴22穿过圆环状限位件373中心的通孔(轴孔)373b,并将电动机轴22压入轴部342的凹部345,从而将叶轮34与电动机轴22连接。在叶轮34与电动机轴22连接的状态下,在圆环状限位件373的内周面373c与电动机轴22的外周面之间形成有用于避免产生毛细管力的间隙A(参照图3(b))。
(排泄泵的组装方法)
在此,对排泄泵1的组装方法进行说明。在组装排泄泵1时,首先,将叶轮34的轴部342贯穿上侧泵室罩壳36的底板361的通孔331。
接着,将分水构件37安装到轴部342的比上侧泵室罩壳36的底板361更朝上方露出的轴端部342a。即,将叶轮34的轴端部342a压入分水构件37的筒部371的内侧,从而成为轴部342的定位部即上端面342b与圆环状限位件373的下端面373a抵接的状态。藉此,分水构件37以被轴部342上端定位的状态、且以凸缘部372沿与轴线方向L正交的方向扩展的规定姿势来安装到叶轮34。此外,分水构件37通过压入而可靠地固定至叶轮34。在此,在本例中,定位部为轴部342的上端面342b,由于分水构件37被固定在轴部342的露出部分的上端部分,因此能抑制从通孔331朝上方溢出的泄水D与分水构件37猛烈碰撞。因此,能抑制泄水D的飞散。也就是说,由于凸缘部372与通孔331在上下方向上的间隙变大,因此从通孔331朝上方溢出的泄水D的势头在到达凸缘部372之前已衰减。
另外,也可以为提高分水构件37与轴端部342a的间隙的密封性而对压入部的界面附近、例如锥面371a、或是间隙A涂布密封剂或粘接剂。此外,也可以将分水构件37与轴端部342a焊接。
之后,将电动机部2的电动机轴22压入并固定于在轴部342上形成的凹部345。
在此,即便因将分水构件37压入轴部342的轴端部342a而使凹部345的轴端部342a成为朝向内侧压缩的状态,由于凹部345的轴端部342a为直径比电动机轴22的直径大的大径部分345a,因此也能容易地将电动机轴22插入凹部345,并能将电动机轴22压入凹部345的小径部分345b。
然后,将下侧泵室罩壳35从下方安装至上侧泵室罩壳36,从而将叶轮34的叶轮主体341收纳在由下侧泵室罩壳35及上侧泵室罩壳36划分出的泵室33内。
(排泄泵的动作)
图6是用于说明排泄泵的动作的说明图。另外,图中的箭头表示泄水D的流动。
若泄水盘100的泄水D积存至比配置于泄水盘100内侧的吸引管30的下端开口30a更靠上方的位置,则驱动排泄泵1的电动机部2。藉此,当叶轮34旋转时,空气经由通孔331导入泵室33内,并在泵室33内搅拌泄水D,泄水D在由此产生的离心力的作用下被吸入泵室33内。即,泄水D从泄水盘100经由小径泵室部分334而被吸入至大径泵室部分333(D1)。接着,经由大径泵室部分333的圆形开口352a从排出管31排出(D2)。从排出管31排出的泄水D经由排泄管101排出至室外。
在此,当电动机部2停止而使叶轮34的旋转停止时,泄水D从排泄管101一侧逆流(D3)。此时,逆流的泄水D中大部分经由吸引管30返回至泄水盘100(D4),但其中一部分会经由通孔331朝泵室33的上方溢出。例如,在与排出管31连接的排泄管101较长、排泄管101的排出口配置在排泄泵1上方的情况下,或者在排泄管101的一部分配置在排泄泵1上方的情况下,排泄管101内的泄水D会猛烈地朝向泵室33逆流,此时,逆流的泄水D的一部分从通孔331朝上方溢出(D5)。
此时,从通孔331朝上方溢出的泄水D与分水构件37撞击而朝下方返回,并积存于在泵室33的上方划分出的小径凹部366。积存于小径凹部366的泄水再次从通孔331经过泵室33返回至泄水盘100。此外,从小径凹部366溢出的泄水D从长孔365朝向下方的泄水盘100排出(D6)。因此,能防止从通孔331朝上方溢出的泄水D附着于电动机部2。因此,能避免因电动机部2被弄湿而引起的漏电或电动机部2的动作不良。此外,由于凸缘部372及间隙A设置在比长孔365的下端及小径凹部336更靠上方的位置,因此积存于小径凹部366的泄水D的水面在到达凸缘部372及间隙A之前就从长孔365朝向下方的泄水盘100排出。因此,泄水D不会与电动机轴22接触,能防止电动机轴22生锈。
(作用効果)
根据本例,分水构件37没有安装于电动机轴22,而是安装于叶轮34的轴部342。其结果是,由于在分水构件37与叶轮34之间不会露出电动机轴22,因此能防止因泄水附着于电动机轴22而产生的漏电或电动机轴22的生锈。此外,不需要为防止泄水D附着于电动机轴22而设置覆盖电动机轴22外周侧的密封构件,从而能减少部件数。
而且,由于分水构件37的凸缘部372的外周缘位于通孔331的半径方向外侧,因此防止从通孔331朝上方溢出的泄水D飞散至分水构件37上方的效果很好。
此外,根据本例,分水构件37包括圆环状限位件373,该圆环状限位件373从筒部371的内周面371c朝内侧突出,在筒部371被压入轴端部342a时与轴部342的定位部即上端面342b抵接以对分水构件37进行定位。因此,能以将分水构件37定位在叶轮34的轴端部342a的状态进行安装。此外,通过使圆环状限位件373与轴部342的上端面342b抵接,能使安装于轴端部342a的分水构件37的姿势成为预定的规定姿势。
而且,在本例中,分水构件37包括筒状的筒部371,并将轴部342压入筒部371的内侧。其结果是,能确保在轴部342内的压入量较大,因此,不容易因泵部3的旋转力或振动、来自外部的冲击、老化而产生松弛或是位置偏移,从而使分水构件37向轴端部342a的固定变得稳定且牢固。
此外,由于在分水构件37的圆环状限位件373的内周面373c与电动机轴22的外周面之间形成有用于避免产生毛细管力的间隙A,因此,即便是在从通孔331溢出的泄水D附着于分水构件37的情况下,也能避免因毛细管现象而使泄水D保持在电动机轴22与分水构件37之间。
而且,由于叶轮34的轴部342形成得较长以贯穿通孔331而朝上方延伸,因此能使压入轴部342的电动机轴22形成得较短。因此,能减少电动机轴22的材料成本。
此外,由于分水构件37由线膨胀系数与叶轮34的轴部342的线膨胀系数相近的材料、或与叶轮34同样的材料形成,因此,即便在排泄泵1动作时的环境温度发生变化的情况下,也能抑制向分水构件37的筒部371压入的叶轮34的轴部342的压入力的变化。因此,不论温度是否变化,均能维持将分水构件37牢固地固定于轴端部342a的状态。
(变形例)
图7是实施例1的变形例的排泄泵的叶轮34的轴部342周边的局部放大图。在上述排泄泵1中,将叶轮34的轴部342的上端面342b作为定位部来对分水构件37进行固定,但在变形例的排泄泵1’中,叶轮34在轴部342的轴端部342a的外周侧具有圆环状台阶部342c,并将该圆环状台阶部342c作为定位部来对分水构件37进行固定。另外,由于变形例的排泄泵1’具有与上述排泄泵1相同的结构,因此对相应的结构标注相同的符号而省略其说明。
如图7所示,轴部342在其上端部分设有圆环状突部342d,该圆环状突部342d的外径尺寸比轴部的外尺寸小,且该圆环状突部342d与该轴部342同轴地延伸。圆环状台阶部342c由圆环状突部342d的外周面342e和从圆环状突部342d的下端沿与轴线方向L正交的方向扩展的圆环状端面342f形成。圆环状突部342d的内径尺寸与轴部342的凹部345的大径部分345a的内径尺寸相同,圆环状突部342d的内周面与大径部分345a的内周面连续。
在分水构件37上形成有圆环状限位件373中心的通孔373,该通孔373的内径尺寸与圆环状突部342d的外径尺寸对应。
当将分水构件37安装于轴端部342a时,将叶轮34的轴端部342a压入分水构件37的筒部371内侧,并使轴部342的圆环状台阶部342c与圆环状限位件373抵接。即,使圆环状限位件373的内周面373c与圆环状突部342d的外周面342e抵接,并使圆环状限位件373的下端面373a与圆环状台阶部342c的圆环状端面342f抵接。藉此,分水构件37以被轴部342的圆环状台阶部342c定位的状态、且以凸缘部372沿与轴线方向L正交的方向扩展的规定姿势来安装到叶轮34。此外,分水构件37通过压入而可靠地固定至叶轮34。即使在变形例的排泄泵1’中,也能获得与上述吸水泵1相同的作用效果。另外,即便在圆环状台阶部342c的圆环状端面342f与圆环状限位件373的下端面373a之间、及圆环状突部342d的外周面342e与圆环状限位件373的内周面373c之间作用有毛细管力,而使泄水D进入到圆环状突部342d的外周面342e与圆环状限位件373的内周面373c之间,由于轴端部342a(圆环状突部342d)朝分水构件37的上表面的上方延伸,因此泄水D也不会到达电动机轴22。
(实施例2)
接着,参照图8对装设有与上述例子不同的分水构件的实施例2的排泄泵进行说明。图8是本例的排泄泵的泵部的纵剖视图。由于本例的泄水盘1A具有与上述泄水盘1相同的电动机部2,因此省略其图示。此外,由于本例的排泄泵1A的泵部3具有与上述排泄泵1的泵部3相同的结构,因此对相应的结构标注相同的符号而省略其说明。
在本例中,分水构件40由一定厚度的圆环状板构成。叶轮34在其轴部342的比泵室33的上侧泵室罩壳36的底板361更朝上方露出的轴端部342a的外周面上具有沿周向延伸的圆环状槽342g。
此外,通过将分水构件40的内周部分41嵌入圆环状槽342g,从而将分水构件40固定于轴端部342a。即,当将分水构件40固定于轴端部342a时,圆环状槽342g作为对该分水构件40进行定位的定位部,并作为用于将分水构件40固定于轴端部342a的固定部。另外,当将分水构件40固定于轴部342时,分水构件40在发生弹性变形的同时压入轴端部342a,从而将分水构件40的内周部分41嵌入圆环状槽342g。
通过这样,由于分水构件40为板状的构件,因此能抑制其制造成本。此外,由于分水构件40被嵌入圆环状槽342g而固定于轴端部342a,因此不仅能以定位在叶轮34的轴端部342a的状态安装分水构件40,还能使安装于轴端部342a的分水构件37的姿势呈预定的规定姿势。而且,由于分水构件40被嵌入圆环状槽342g来进行固定,因此不容易因泵部3的旋转力或振动、来自外部的冲击、老化而产生松弛或是位置偏移,分水构件37与轴端部342a的固定变得稳定且牢固。另外,由于轴端部342a朝分水构件40的上表面的上方延伸,因此泄水D不会到达电动机轴22。
另外,也可以为了提高分水构件40与轴端部342a的间隙的密封性而对圆环状槽342g涂布密封剂或粘接剂。此外,也可以将分水构件37与轴端部342a焊接。
(变形例)
图9是实施例2的变形例的排泄泵的叶轮34的轴部342周边的局部放大图。在上述排泄泵1A中,将形成于轴端部342a的外周面342e的圆环状槽342g作为定位部及固定部来对分水构件40进行固定,但在变形例的排泄泵1A’中,叶轮34在其轴部342的轴端部342a的外周侧具有圆环状台阶部342c,并将该圆环状台阶部342c作为定位部来对分水构件37进行固定。另外,由于变形例的排泄泵1A’具有与上述排泄泵1’、1A相同的结构,因此对相应的结构标注相同的符号而省略其说明。
如图9所示,轴部342在其上端部分设有圆环状突部342d,该圆环状突部342d的外径尺寸比轴部的外尺寸小,且该圆环状突部342d与该轴部342同轴地延伸。圆环状台阶部342c由圆环状突部342d的外周面342e和从圆环状突部342d的下端沿与轴线方向L正交的方向扩展的圆环状端面342f形成。圆环状突部342d的内径尺寸与轴部342的凹部345的大径部分345a的内径尺寸相同,圆环状突部342d的内周面与大径部分345a的内周面连续。
分水构件40是圆环状板,在其中心开口部42插入有圆环状台阶部342c,并通过粘接剂或焊接固定于轴端部342a。在将分水构件40安装于轴端部342a的状态下,使分水构件40的内周部分41的下端面41a与圆环状台阶部342c的圆环状端面抵接。藉此,分水构件40以被轴部342的圆环状台阶部342c在轴线方向L上定位的状态、且以凸缘部372沿与轴线方向L正交的方向扩展的规定姿势来安装到叶轮34。另外,也可以构成为使分水构件40的内周面41b与圆环状突部342d的外周面342e抵接。另外,由于轴端部342a朝分水构件40的上表面的上方延伸,因此泄水D不会到达电动机轴22。
(其他实施方式)
在上述例子中,分水构件37是树脂制的,但也可以是不锈钢等金属制的。

Claims (9)

1.一种排泄泵,其具有:泵部,该泵部包括泵室及叶轮;以及电动机部,该电动机部包括以同轴状态与所述叶轮连接的电动机轴,所述排泄泵在所述泵部位于所述电动机部下方的状态下使用,其特征在于,
所述叶轮包括:叶轮主体,该叶轮主体配置在所述泵室内;以及轴部,该轴部同轴地从所述叶轮主体上延伸出来,其轴端部穿过形成于泵室罩壳的通孔朝所述泵室的外侧突出,所述泵室罩壳对所述泵室进行划分,
在所述轴部形成有电动机轴压入凹部,该电动机轴压入凹部同轴地从该轴部的上方前端面朝着下方延伸,
在所述轴端部上安装有分水构件,该分水构件被形成为从该轴端部的外周面朝外侧扩展的形状,
所述分水构件被压入并固定于所述轴端部,
所述分水构件包括:
轴部压入用筒部,该轴部压入用筒部供所述轴端部压入;
凸缘部,该凸缘部从所述轴部压入用筒部的外周面朝外侧扩展;以及
限位件,该限位件从所述轴部压入用筒部的内周面朝内侧突出,并在所述轴端部被压入所述轴部压入用筒部时与所述轴部的定位部抵接以对所述分水构件进行定位,
所述凸缘部的外周缘位于所述通孔的半径方向外侧。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排泄泵,其特征在于,
所述泵室罩壳包括:具有所述通孔的圆环状底板;从该底板的外周缘朝上方延伸的内侧圆周壁;从该内侧圆周壁的上端缘朝半径方向外侧延伸的圆环状板部;以及从该圆环状板部的外周缘朝上方延伸的外侧圆周壁,在该外侧圆周壁的下端部分以等角度间隔形成有在周向上伸长的长孔,
所述凸缘部设置在所述长孔下端的上方。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排泄泵,其特征在于,所述轴部的所述定位部是所述轴部的上端面。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排泄泵,其特征在于,
所述限位件在中心部分设有供所述电动机轴穿过的轴孔,
在所述电动机轴与所述限位件之间形成有用于避免产生毛细管力的间隙。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排泄泵,其特征在于,
所述限位件在中心部分设有供所述电动机轴穿过的轴孔,
在所述电动机轴与所述限位件之间形成有用于避免产生毛细管力的间隙,
所述间隙设置在所述长孔下端的上方。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排泄泵,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动机轴压入凹部从所述轴部的端面一侧依次具有:大径部分,该大径部分的直径比所述电动机轴的直径大;以及小径部分,该小径部分的直径比所述大径部分的直径小,且供所述电动机轴压入。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排泄泵,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轴端部的外周侧形成有定位部,
所述分水构件被固定于所述定位部。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排泄泵,其特征在于,所述轴端部朝所述分水构件的上方延伸。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排泄泵,其特征在于,
所述泵室罩壳包括:具有所述通孔的圆环状底板;从该底板的外周缘朝上方延伸的内侧圆周壁;从该内侧圆周壁的上端缘朝半径方向外侧延伸的圆环状板部;以及从该圆环状板部的外周缘朝上方延伸的外侧圆周壁,在该外侧圆周壁的下端部分以等角度间隔形成有在周向上伸长的长孔,
所述凸缘部从所述定位部朝外侧扩展,
所述凸缘部设置在所述长孔下端的上方。
CN201110314159.7A 2010-10-08 2011-10-08 排泄泵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44459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0229011A JP5658526B2 (ja) 2010-10-08 2010-10-08 ドレンポンプ
JP2010-229011 2010-10-08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444590A CN102444590A (zh) 2012-05-09
CN102444590B true CN102444590B (zh) 2015-08-05

Family

ID=4600741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10314159.7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444590B (zh) 2010-10-08 2011-10-08 排泄泵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5658526B2 (zh)
KR (1) KR101577482B1 (zh)
CN (1) CN102444590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FR3010758B1 (fr) * 2013-09-17 2015-09-18 Poclain Hydraulics Ind Systeme ameliore pour le centrage d'une machine hydraulique sur un composant de vehicule.
CN107524607B (zh) * 2016-06-20 2019-05-14 东莞市东坑合利美电子电器有限公司 排水装置的防止水气通过的结构
JP2018091231A (ja) * 2016-12-02 2018-06-14 株式会社鷺宮製作所 排水ポンプ及び空気調和機
JP6831108B2 (ja) * 2017-07-03 2021-02-17 株式会社不二工機 排水ポンプ
WO2019009122A1 (ja) * 2017-07-03 2019-01-10 株式会社不二工機 排水ポンプ
JP6668313B2 (ja) * 2017-12-13 2020-03-18 株式会社不二工機 排水ポンプ用モータ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ならびにそのモータを有する排水ポンプ
CN108757488A (zh) * 2018-05-15 2018-11-06 马鞍山安慧智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防锈蚀功能的电子水泵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262393A (zh) * 1999-01-27 2000-08-09 株式会社不二工机 排泄泵
CN1263996A (zh) * 1999-02-19 2000-08-23 株式会社不二工机 排泄泵
JP2002122090A (ja) * 2000-10-13 2002-04-26 Saginomiya Seisakusho Inc ドレン排水ポンプ
CN1478605A (zh) * 2002-07-24 2004-03-03 ʤ 用于排出存储在流体存储区的流体的流体排泄泵
JP2009264317A (ja) * 2008-04-28 2009-11-12 Fuji Koki Corp 排水ポンプ
JP4459706B2 (ja) * 2004-04-30 2010-04-28 株式会社 米子シンコー 排水ポンプ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1117301A (en) * 1975-04-09 1976-10-15 Hitachi Ltd Creasing construction for a pump
JPH075275Y2 (ja) * 1986-08-28 1995-02-08 株式会社鷺宮制作所 排水ポンプ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262393A (zh) * 1999-01-27 2000-08-09 株式会社不二工机 排泄泵
CN1263996A (zh) * 1999-02-19 2000-08-23 株式会社不二工机 排泄泵
JP2002122090A (ja) * 2000-10-13 2002-04-26 Saginomiya Seisakusho Inc ドレン排水ポンプ
CN1478605A (zh) * 2002-07-24 2004-03-03 ʤ 用于排出存储在流体存储区的流体的流体排泄泵
JP4459706B2 (ja) * 2004-04-30 2010-04-28 株式会社 米子シンコー 排水ポンプ
JP2009264317A (ja) * 2008-04-28 2009-11-12 Fuji Koki Corp 排水ポンプ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101577482B1 (ko) 2015-12-14
JP5658526B2 (ja) 2015-01-28
KR20120036747A (ko) 2012-04-18
CN102444590A (zh) 2012-05-09
JP2012082736A (ja) 2012-04-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444590B (zh) 排泄泵
US20140205476A1 (en) Electric fan
CN105736442B (zh) 风扇
US10914317B2 (en) Centrifugal fan
CN103291629B (zh) 排泄泵
US20150130306A1 (en) Motor
JP2002061596A (ja) 防水構造を備えた遠心ファン
CN105449890A (zh) 马达
US10428827B2 (en) Centrifugal fan with a casing including structure for engaging with an object to which the centrifugal fan is installed
JP2010142045A (ja) モールド電動機およびこれを搭載した空気調和機の室外機
KR102422602B1 (ko) 천정형 공기조화기용 배수펌프
JP2019138254A (ja) ポンプ装置
CN209638021U (zh) 泵装置
JP2023054248A (ja) 回転子、電動機、送風機、空気調和装置、及び回転子の製造方法
JP6091628B2 (ja) ブラシレスdcモータ及びこれを用いた空気調和機器
KR200462362Y1 (ko) 스핀들 모터
JP2008131791A (ja) ファンモータの水抜構造
KR102154048B1 (ko) 일체형 임펠러와 벨 마우스가 적용된 모터
EP3876398B1 (en) Fan motor waterproof structure
CN112343860A (zh) 离心式风扇
CN105429327A (zh) 马达
CN105443431A (zh) 轴承结构及其风扇
CN110094347A (zh) 薄型风扇
CN218102825U (zh) 一种低噪大接触面双滚动轴承电子真空泵电机
CN111448395B (zh) 排水泵用电动机及其制造方法以及具有该电动机的排水泵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0805

Termination date: 2020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