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440226B - 一种饲养灰飞虱或其天敌的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饲养灰飞虱或其天敌的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440226B
CN102440226B CN201110304604.1A CN201110304604A CN102440226B CN 102440226 B CN102440226 B CN 102440226B CN 201110304604 A CN201110304604 A CN 201110304604A CN 102440226 B CN102440226 B CN 10244022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ice
shroud
space
gauze
do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10304604.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440226A (zh
Inventor
徐红星
吕仲贤
郑许松
杨亚军
高广春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Priority to CN201110304604.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2440226B/zh
Publication of CN10244022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44022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44022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44022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atching Or Destruction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饲养灰飞虱或其天敌的装置,该装置包括:一个底盆(200),一个立方体或长方体的笼罩(100),笼罩位于底盆上,其特征在于:笼罩由左右、前后和上五面围成,在笼罩的前面(27)上被包括由上档条(13)和下档条(17)分割的空间(26);该被分割的空间(26)由纱网构成的门(23,24)覆盖,带网纱的门可打开或关闭,或者,让带网纱的门一直关着的,手通过网纱上的孔伸进网纱操作,从而让该空间(26)处于打开或关闭状态;笼罩的左右两面和上下两面由玻璃或不锈钢纱网围成;笼罩被划分为左右两个空间,左右两个空间之间通过可以滑动的隔板(12)分隔。这样的装置可不仅可以获得大量的灰飞虱,还可以让不同种群之间不产生交叉。

Description

一种饲养灰飞虱或其天敌的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害虫防治领域,提供了一种改进的灰飞虱及其天敌饲养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背景技术
在稻田生境生活的飞虱科Delphacidae害虫主要有褐飞虱Nilaparvatalugens、白背飞虱Sogatella furcifera和灰飞虱Laodelphax striatellus。20世纪70年代前,在大多数亚洲水稻生产国,稻飞虱仅仅是水稻生产上的次要害虫,但随着耕作制度的改变,肥水条件的改善以及农药的大面积使用,其危害区域逐年扩大,暴发频率逐渐增加,危害程度日趋加重,现已成为威胁我国水稻生产的主要害虫。例如2005年仅浙江省稻区褐飞虱发生2600万亩次,特大发生面积达1000万亩,占水稻总种植面积的86%,单季晚稻亩虫量超过100万只,高的稻田每亩达到1000万只以上,造成直接水稻产量损失120万吨。2006~2009年连续大暴发,产量损失十分惨重。稻飞虱除直接刺吸稻株的韧皮部汁液,造成水稻生长缓慢、分蘖延迟、瘪粒增加以外,还能传播黑条矮缩病(灰飞虱)、南方黑条矮缩病(白背飞虱)和条纹叶枯病(灰飞虱)等病毒病,引起更严重的危害。三种飞虱交替或同时暴发成灾,成为影响我国水稻生产最为重要的限制因素。因此,研究稻飞虱暴发的生态和生理学机制、有效控制稻飞虱的发生和危害已成为水稻安全生产的当务之急。由于各项研究均需要大量的灰飞虱,因此各研究单位在室内饲养灰飞虱十分普遍。但是,由于各实验室受各自的条件所限,所采取的饲养方法也不一致。有的用成株期水稻,有的用苗期水稻。所采用的养虫装置也不一样,饲养的效果差异很大。故本发明设计和改进了室内饲养灰飞虱或其天敌的装置及提供了利用本装置饲养灰飞虱或其天敌的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改进的一种饲养灰飞虱或其天敌的装置及利用本装置饲养一种饲养灰飞虱或其天敌的方法。本发明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
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饲养灰飞虱或其天敌的装置,该装置包括:一个盆状底座(200),一个立方体或长方体的笼罩体(100),笼罩体位于盆状底座上,其特征在于:笼罩体由左右、前后和上五面围成,在笼罩体的前面(27)上被包括由上档条(13)和下档条(17)分割的空间(26);该被分割的空间(26)由纱网构成的门(23,24)覆盖,带网纱的门可打开或关闭,或者,让带网纱的门一直关着的,手通过网纱上的孔伸进网纱操作,从而让该空间(26)处于打开或关闭状态;笼罩体的左右两面和上下两面由玻璃或不锈钢纱网围成;笼罩体被划分为左右两个空间,左右两个空间之间通过可以滑动的隔板(12)分隔。
优选的,该装置还包括一个笼罩盖(10),其中,笼罩体(100)的上面(21)为开口形式,该开口被笼罩盖(10)盖合。优选的,该笼罩盖为锥形体,笼罩盖的下部分的尺寸与笼罩的上面开口的尺寸配合密封,在笼罩盖的上部分,在靠近锥体的顶部包括一个开口(4),该开口被一个玻璃瓶(1)盖合。优选的,该锥形体笼罩盖由网纱围成。优选的,当需要收集成虫的时候,可以利用成虫的趋光性,用黑色的不透光的布包裹住笼罩体和笼罩盖,只露出顶部的玻璃瓶,这样,这些虫子就自动进入玻璃瓶里。
另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饲养稻飞虱或其天敌的装置,该装置包括:一个盆状底座(200),一个立方体或长方体的笼罩体(100),笼罩体位于盆状底座上,其特征在于:笼罩体由左右、前后和上五面围成,在笼罩体的前面(27)上被包括由上档条(13)和下档条(17)分割的空间(26);该被分割的空间(26)被由纱网构成的门(23,24)覆盖,带网纱的门的可打开或关闭,或者,让带网纱的门一直关着的,手通过网纱上的孔伸进网纱操作,从而让该空间(26)处于打开或关闭状态;笼罩体的左右两面和上下两面由玻璃或不锈钢纱网围成。
在一个优选的方式中,纱网构成的伸缩状门可以自动开启和关闭。优选的,纱网为100目的纱布。在另一个优选的方式中,笼罩体被划分为左右两个空间,其中左右两个空间之间通过可以滑动的隔板(12)分隔,优选的,滑动的门为玻璃门或带有带不锈钢框的玻璃门。
在另一个优选的方式中,该装置还包括一个笼罩盖10,其中笼罩体的上面27为开口形式,该开口27被笼罩盖盖合。优选的,该笼罩盖为透明的玻璃或网纱围成。优选的,笼罩盖为锥形,笼罩盖的下部分的尺寸与笼罩的上面开口的尺寸相同并可以配合密封,在笼罩盖的上部分,在靠近锥体的顶尖为一个开口4,该开口被一个玻璃瓶1盖合。这样当需要收集饲养装置里的稻飞虱或其天敌的时候,不需要打开笼罩体的门,只需要从玻璃瓶中收集就可以了。利用虫子的趋光性,用黑色的不透光的布包裹住笼罩体,只露出顶部的玻璃瓶,这样这些虫子就自动进入玻璃瓶里。另外,这样的操作可以减少饲养的虫子逃逸造成更大的环境破坏,增加饲养虫子的安全性,特别是饲养一些境外虫子或有毒的虫子的时候更为重要。
有益效果
通过该套方案的实施,取得了以下有益效果:
1)设计并改进了该饲养装置,利用本发明可以在培养箱内或养虫室内灵活地根据需要用不同尺寸的养虫装置饲养稻飞虱。
2)可以方便的隔离饲养不同的种群,不易交叉侵染,并节省空间,方法简便,可操作性强。
3)该装置最有益的效果为通过养虫装置门的纱袖换苗或吸虫,尤其是笼内稻飞虱数量很高时,稻飞虱不易逃逸。通过笼子中间的隔板能方便稻飞虱饲毒和接毒等。
4)在稻飞虱或饲养的天敌有大量成虫时,可用黑布遮住笼子四周及顶部,仅露出玻璃瓶,利用其趋光性可方便的收集成虫。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饲养装置的一个具体方式中,带有瓶子的锥形盖子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饲养装置的一个具体方式中,笼罩100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其中门为双开门。
图3为本发明饲养装置的一个具体方式中,底盆200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饲养装置的一个具体方式中,饲养装置由底盆、笼罩和锥形盖子组装后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锥形盖子10;孔4;盖体3;盖子底部2,底部边5;笼罩100,上面21;左面22;右面14;隔板12;分割的空间26;前面27;门23,15;上档条13;下档条17;底盘200,阀门30;盆栽植物500。
详细叙述
(一)、具体设计
结合图1-4详细说明依据本发明所提出的一些具体装置的细节。
该装置包括一个具有阀门30的底盆200和笼罩100。笼罩高45厘米,长为90,宽为45厘米的立方体,构成立方体的各个面密封。笼罩正前的面27上包括下档条17,它的高度略高于底盆的高度和上档条13;上下两个档条17,13把面27划分为一个空间26,该空间26大概为高30厘米,长为90厘米。在该空间26的左右处各安装上一个门23,24,该两个门的关闭可以把空间26密封,打开的时候可以把空间26露出,让空出的空间处于打开或关闭状态。
门可以是由纱布或沙网构成,例如接有≥50cm衣袖状的100目网纱筒双开门。门可以是非伸缩刚性架子纱布或沙网,他们可以轴向运动进行空间26的关闭和开启;门也可是伸缩门,即门轴上缠绕多层纱布或沙网,当需要关闭的时候,通过转动轴而伸展纱布来覆盖(如建筑门窗的隐形纱窗一样)空间26。当然,还可以是单扇门来覆盖整个空间26。另外,安装的伸缩状的门为双开门的时候,从左右各自展开的门可以通过安装上的磁铁条相互吸引而处于关闭状态(如建筑门窗的隐形纱窗一样)。当然,也可以在面27的中间位置安装一个竖立的档条,双开门与档条配合来密封空间26。另外,在门上可以开一个孔,需要操作的时候,手穿过孔进入笼罩进行必要的操作,例如放置水稻苗或吸取稻飞虱或其天敌的试剂。
在架子上覆盖笼罩的其它四面(左面22、右面14、后面和顶面)可依据需要使用不同大小网眼的纱网、不锈钢网或玻璃、有机玻璃。在门的四周与其他面交接的地方有密封条,在笼罩的各个面接口处也可以安装上密封条,让整个笼罩的各个面紧密结合。
在另外的具体方式中,笼罩中间可根据需要,加装有轨道的隔板12,隔板12将养虫装置100分为两室,并可沿轨道开关。
在另外一个具体方式中,笼子100的上部为顶部带有孔4的倒置锥形盖10,在孔4上放置一个玻璃瓶l,该玻璃瓶根据需要可随时更换。锥形盖10的下方2的各个边5和笼罩的上方面21大小合适,可以密封配合,在有锥形盖的时候,笼罩的上面21是空的,不需要玻璃来封闭,剖面结构图如图4。锥形盖可以由玻璃或纱网围成。
(二)使用方法
1、底盆200高5-20cm,在底盆内放入几盆(盘)盆栽水稻植株500或幼苗(饲养褐飞虱、白背飞虱或灰飞虱)或麦苗(饲养灰飞虱)。根据盆(盘)的高度,加水至略高于盆(盘)。
2、罩上笼罩100后,接入稻飞虱。
3、根据稻飞虱生长发育以及饲料植株的情况,通过解开门23或24换苗或吸取稻飞虱用作试验用;在大部分稻飞虱为若虫时,则可视情况打开整扇门更换枯萎的水稻植株,或在使用完后清洗装置。
4、当在在笼罩中间加有一块隔板12,可通过笼子顶部的轨道打开和关闭,在稻飞虱饲毒时,可打开隔板使过完循回期的稻飞虱集中到事先准备好的稻苗上接毒,同时清理另一边的笼子并准备下一批需要接毒的稻苗,在另一边接毒3天后打开隔板并驱赶带毒飞虱到新的稻苗上,如此交替使用,而相互不会污染,操作简便,还不会让虫子逃逸。
5、如果在培养箱内使用时,则使用根据培养箱的尺寸调整笼子的大小,双开门则改为单开门,并去除中间隔板,其它不变。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通过实施例对本发明方法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但应该理解本发明并不受这些内容所限制。
实施例1:在生化培养箱内饲养褐飞虱
在每个26℃的生化培养箱内放置3个规格为45×45×45cm的本发明的养虫装置(图2和图3和4),但是没有锥形盖。装置左右两侧为玻璃,其它各面为100目的纱网。底盆高10cm,在底盆内放入2盆盆栽水稻。根据盆的高度,在底盆内加水至略高于盆。罩上笼罩100后,接入褐飞虱成虫10对并任其取食和产卵,每隔3天更换稻苗供产卵,换下来的稻苗放置在另一个笼子中,并标记日期。根据稻飞虱生长发育以及饲料植株的情况,通过打开双开门更换饲料植株。在另一个传统的培养箱内使用一种规格45×45×45cm的有机玻璃养虫装置(内有上下两层一样的底座,可通过翻转笼子更换稻苗),接同样数目的褐飞虱,饲养至第二代3龄若虫时,比较两种养虫装置内褐飞虱的数量。在培养箱内近养虫装置门处悬挂黄色粘板以计数逃逸出来的褐飞虱数量。结果如下:
表1使用本发明的养虫装置饲养褐飞虱的效果
Figure GDA0000446748660000071
实施例2:在养虫室内隔离饲养不同种群稻飞虱
在养虫室放规格为100×80×80cm的本发明的养虫装置(图2和图3和4),但是没有锥形盖。除了结构网纱均为100目外,其他的条件与实施例1相同,分别饲养褐飞虱杭州种群、菲律宾种群和越南种群以及白背飞虱和灰飞虱。饲养方法同实施例1。经两年使用的情况来看,几乎很少有稻飞虱从笼中逃逸出来,各稻飞虱种群间不易发生混杂。
实施例3:灰飞虱的饲养和饲毒、接毒
在玻璃房内放规格为180×90×90cm的养虫装置,该装置带有阁板。在养虫装置内左室内各放10盆黑条矮缩病(RBSDV)稻株,并接入2龄灰飞虱,同时在右边笼内放上新鲜稻株,饲毒3天后打开隔板,并把左室内病株上的灰飞虱拍到右室新鲜稻株上。关上隔板,通过纱袖门把左室内的RBSDV病株取出,并放上20盆刚移栽的3叶1心的稻苗,1周后打开隔板并将过完循回期的灰飞虱拍到左室稻苗上,在右室的稻株更换为刚移栽的稻苗,3天后再次打开隔板并把左室的灰飞虱全部拍到右室。这样可节约饲毒和接毒的时间和空间,同时保证环境条件一样,减少外界影响。
实施例4:饲养稻飞虱天敌黑肩绿盲蝽
在养虫室放规格为100×80×80cm的养虫装置,网纱均为100目,分别放入一些稻苗后,接入100对头羽化3天后的黑肩绿盲蝽和褐飞虱成虫若干,定期放入一些褐飞虱成虫,产卵供黑肩绿盲蝽取食。其它同实施例1。在下一代黑肩绿盲蝽羽化后,每天用黑布遮住养虫装置大(带有锥形盖子),并定时更换顶部的玻璃瓶,将收集有黑肩绿盲蝽成虫的玻璃瓶换到新的笼子或供试验用。这样不同打开门而通过更换顶部的玻璃瓶,可以自动收集实验所需要的虫子。
实施例5:饲养稻飞虱天敌稻虱缨小蜂
在养虫室放规格为100×80×80cm的养虫装置,网纱均为100目,分别放入一些产有大量褐飞虱卵的水稻苗后,接入稻虱缨小蜂50对。饲养方法同实施例5。在下一代稻虱缨小蜂羽化后,每天用黑布遮住养虫装置(带有锥形盖子),并定时更换顶部的玻璃瓶,将收集有稻虱缨小蜂成虫的玻璃瓶换到新的笼子或供试验用。

Claims (1)

1.一种饲养灰飞虱或其天敌的装置,该装置包括:一个底盆(200),一个立方体或长方体的笼罩(100),笼罩位于底盆上,其特征在于:笼罩由左右、前后和上五面围成,在笼罩的前面(27)上被包括由上档条(13)和下档条(17)分割的空间(26);该被分割的空间(26)由纱网构成的门(23,24)覆盖,带网纱的门可打开或关闭,或者,让带网纱的门一直关着的,手通过网纱上的孔伸进网纱操作,从而让该空间(26)处于打开或关闭状态;笼罩的左右两面和上下两面由玻璃或不锈钢纱网围成;笼罩被划分为左右两个空间,左右两个空间之间通过可以滑动的隔板(12)分隔。
CN201110304604.1A 2011-10-10 2011-10-10 一种饲养灰飞虱或其天敌的装置 Active CN10244022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10304604.1A CN102440226B (zh) 2011-10-10 2011-10-10 一种饲养灰飞虱或其天敌的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10304604.1A CN102440226B (zh) 2011-10-10 2011-10-10 一种饲养灰飞虱或其天敌的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440226A CN102440226A (zh) 2012-05-09
CN102440226B true CN102440226B (zh) 2014-05-21

Family

ID=4600355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10304604.1A Active CN102440226B (zh) 2011-10-10 2011-10-10 一种饲养灰飞虱或其天敌的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2440226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771458A (zh) * 2012-08-22 2012-11-14 句容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一种稻飞虱成虫调查工具
CN103314937A (zh) * 2013-07-08 2013-09-25 贵州大学 寄生蜂繁育的自动收蜂装置
CN103609373A (zh) * 2013-11-25 2014-03-05 浙江省农业科学院 一种保护和提高稻田稻飞虱寄生蜂的载体植物系统
CN105660542B (zh) * 2016-02-22 2018-06-05 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稻飞虱卵寄生天敌饲养装置及饲养方法
CN106614403A (zh) * 2016-12-30 2017-05-10 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 一种稻飞虱饲养观察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CN111903618B (zh) * 2020-08-11 2023-04-25 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 一种稻虱缨小蜂(Anagrus nilaparvatae)的人工培育方法
CN112167173A (zh) * 2020-09-28 2021-01-05 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 一种害虫天敌饲养和释放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1025828Y (zh) * 2007-05-17 2008-02-27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资源昆虫研究所 人工饲养蝴蝶幼虫的装置
CN201718334U (zh) * 2010-08-13 2011-01-26 重庆大学 一种用于养殖东亚飞蝗的装置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1025828Y (zh) * 2007-05-17 2008-02-27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资源昆虫研究所 人工饲养蝴蝶幼虫的装置
CN201718334U (zh) * 2010-08-13 2011-01-26 重庆大学 一种用于养殖东亚飞蝗的装置

Non-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一种稻飞虱室内稻芽饲养法;王松尧等;《昆虫知识》;20001231;第37卷(第6期);第362页右栏第5-12行,第363页左栏第2段第1-4行及图1-2 *
王松尧等.一种稻飞虱室内稻芽饲养法.《昆虫知识》.2000,第37卷(第6期),第362页右栏第5-12行,第363页左栏第2段第1-4行及图1-2.
王洪全等.拟环纹狼蛛人工饲养繁殖研究.《湖南师院学报(自然科学版)增刊》.1983,第27页第3段.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440226A (zh) 2012-05-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440226B (zh) 一种饲养灰飞虱或其天敌的装置
CN202664022U (zh) 一种适合于昆虫饲养与生物学观察的装置
CN105660542B (zh) 稻飞虱卵寄生天敌饲养装置及饲养方法
CN202857585U (zh) 一种用于养殖桔小实蝇的养虫笼
WO2015003545A1 (zh) 虫草寄主昆虫人工扩繁方法及其专用设备
CN204259646U (zh) 人工室内饲养叶螨的装置
Yao et al. Polycultural manipulation for better regulation of planthopper populations in irrigated rice-based ecosystems
CN205124768U (zh) 一种斑翅果蝇优势寄生蜂毛角锤角细蜂的养殖装置
CN204426322U (zh) 多功能蜂箱
CN105230571A (zh) 一种粘虫饲养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CN106172248B (zh) 一种日本食蚧蚜小蜂的扩繁方法
CN103843725B (zh) 一种玉米蚜的室内饲养方法及其饲养装置
CN104872068B (zh) 一种黄胸蓟马室内养虫装置和饲养方法
CN104472437A (zh) 叶螨室内隔离饲养器
CN104904531B (zh) 一种以蚕豆苗与苜蓿蚜为储蓄载体的蚜虫生物防治方法
CN104798732A (zh) 一种人工大量饲养光滑巨螯螨的方法
KR101270698B1 (ko) 케이지형 꿀벌 사육장치
CN206260592U (zh) 一种网蝽养虫笼
CN102965346B (zh) 美国白蛾核型多角体病毒生产工艺
CN208175828U (zh) 一种简易的食蚜瘿蚊蛹收集及释放装置
CN207491829U (zh) 一种用于凹纹胡蜂单母建群的专用饲养蜂箱
CN203814414U (zh) 用于繁殖蚜茧蜂的露地小拱棚
CN205695089U (zh) 昆虫观察装置
Chhetry et al. Bionomics of Diaphorina citri Kuwayama (Hemiptera: Psyllidae) on Citrus sinensis in Jammu Region of J & K State
CN103884825A (zh) 一种防治稻纹枯病药物的药效测定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