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437464B - 带锁止机构的连接器及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带锁止机构的连接器及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437464B
CN102437464B CN201110218864.7A CN201110218864A CN102437464B CN 102437464 B CN102437464 B CN 102437464B CN 201110218864 A CN201110218864 A CN 201110218864A CN 102437464 B CN102437464 B CN 10243746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d
arm
along
elastic portion
connect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10218864.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437464A (zh
Inventor
佐佐木大辅
长田孝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osiden Corp
Original Assignee
Hosiden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osiden Corp filed Critical Hosiden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243746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43746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43746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437464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2Means for facilitating engagement or disengagement of coupling parts or for holding them in engagement
    • H01R13/629Addition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engagement or disengagement of coupling parts, e.g. aligning or guiding means, levers, gas pressure electrical locking indicators, manufacturing toleranc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2Means for facilitating engagement or disengagement of coupling parts or for holding them in engagement
    • H01R13/627Snap or like fastening
    • H01R13/6275Latching arms not integral with the housing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27/00Coupling parts adapted for co-operation with two or more dissimilar counterparts
    • H01R27/02Coupling parts adapted for co-operation with two or more dissimilar counterparts for simultaneous co-operation with two or more dissimilar counterpart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2Means for facilitating engagement or disengagement of coupling parts or for holding them in engagement
    • H01R13/627Snap or like fastening
    • H01R13/6271Latching means integral with the housing
    • H01R13/6273Latching means integral with the housing comprising two latching arm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403/00Joints and connections
    • Y10T403/30Laterally related members connected by latch means, e.g., scaffold connectors

Landscapes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 Connector Housings Or Holding Contact Members (AREA)

Abstract

一种带锁止机构的连接器,其具有:第一头部、覆盖第一头部的板面的板状的基部、一端被基部支承的支承部、从支承部沿基部的板面设置且在与从第一头部的基端朝向前端的方向(C)大体垂直的第一方向弹性伸缩的第一、二弹性部、从第一、二弹性部的端部延长的第一、二臂基端部、从第一、二臂基端部向方向(C)延长的第一、二臂部以及设置于第一、二臂部的突部即第一、二卡止部。

Description

带锁止机构的连接器及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连接器,特别是涉及带锁止机构的连接器。
背景技术
在(日本)特公平6-10996号公报(Japanese Patent Publication No.H6-10996)(以下,称为“专利文献1”)中公开有:包含具备多个导电性触点的壳体、罩、由弹性金属制作的板簧即两个锁定臂的带锁止机构的连接器。锁定臂是安装于罩两侧面侧的悬臂板(cantilever Plates)。锁定臂的一端固定于罩的侧面,在锁定臂的另一端形成有锁扣。该连接器与具有多个导电性插头的插头端板嵌合(mates)。该连接器与插头端板嵌合时,锁定臂的锁扣与插头端板的框锁定结合(latch)。
在专利文献1开示的构成中,该连接器与插头端板嵌合时,锁定臂弹性变形及倾倒。该连接器与插头端板完全嵌合时,通过锁定臂的弹性恢复力使锁定臂的形状复原,锁扣与插头端板的框锁定结合(参照专利文献1的图4)。在该状态下向罩侧面方向按压锁定臂的情况下,锁定臂弹性变形及倾倒,锁定臂的锁扣脱离插头端板的框,将锁扣从插头端板的框上拆下。
在此,应注意的是不降低重要的锁定可靠性,难以使现有的带锁止机构的连接器小型化。
沿着朝向从沿着连接器的侧面的基端朝向前端的方向(以下,称为“从基端向前端的方向”)的连接器的长度越长,锁定臂的容许长度越长。锁定臂长度越长,为了锁定结合及其解除需要的锁定臂的倾倒角度越小,且锁定臂的柔软性越高。锁定臂的倾倒角度越小,沿锁扣的“从基端朝向前端的方向”的位移越小。锁定臂的柔软性越高,易进行锁扣对插头端板的框的定位。因此,锁定臂越长,越易进行锁定结合及其解除。
另一方面,沿连接器的“从基端朝向前端的方向”的长度越短,锁定臂的容许长度越短。锁定臂越短,为了锁定结合及其解除需要的锁定臂的倾倒角度越大,且锁定臂的柔软性越低。锁定臂的倾倒角度越大,沿锁扣的“从基端朝向前端的方向”的位移越大。锁定臂的柔软越低,越难以进行锁扣对插头端板的定位。因此,锁定臂越短,越难以进行锁定结合及其解除。换言之,沿连接器的“从基端朝向前端的方向”的长度越短,越难以进行锁定结合及其解除。
并不只是专利文献1公开的带锁止机构的连接器具有这种问题。通常,具有罩和安装于该罩的侧面侧的悬臂板簧即臂部(arm part)、设置于臂部的卡止部(latching part)与配对方连接器(counterpart connector)的一部分锁定结合的带锁止机构的连接器具有这类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带锁止机构的连接器具有:第一头部,其为前端形成有嵌合部的扁平型的连接器头;板状的基部,其覆盖沿着从所述第一头部的基端朝向前端的方向(即、直线)的所述第一头部的板面;支承部,其沿所述基部的板面配置,且一端被所述基部支承;第一弹性部,其沿所述基部的板面设置,且一端被所述支承部支承,在与从所述基端朝向前端的方向垂直、沿着所述基部的板面的第一方向弹性伸缩,且另一端沿所述第一方向移动;第一臂基端部,其从所述第一弹性部的所述另一端沿所述基部延长至所述基部的第一边缘的外侧,所述第一边缘沿所述第一头部的第一侧面而配置;第一臂部,其从所述第一臂基端部沿所述第一头部的所述第一侧面,在从所述基端朝向前端的方向延长,并自所述基部及所述第一头部离开而配置;第一卡止部,其为形成于所述第一臂部的在从所述第一侧面向外侧离开的方向的突起;第二弹性部,其沿所述基部的板面设置,且一端被所述支承部支承,在与从所述基端朝向前端的方向垂直、沿着所述基部的板面的第二方向弹性伸缩,且另一端沿所述第二方向移动;第二臂基端部,其从所述第二弹性部的所述另一端沿所述基部延长至所述基部的第二边缘的外侧,所述第二边缘沿所述第一头部的第二侧面而配置;第二臂部,其从所述第二臂基端部沿所述第一头部的所述第二侧面,在从所述基端朝向前端的方向延长,并自所述基部及所述第一头部离开而配置;以及第二卡止部,其为形成于所述第二臂部的在从所述第二侧面向外侧离开的方向的突起,所述支承部配置于所述第一弹性部与所述第二弹性部之间,所述第一头部配置于所述第一臂部与所述第二臂部之间。
在本发明中,不降低重要的锁定可靠性,可实现带锁止机构的连接器的小型化。本发明的目的、特征及优点通过阅读附图和以下的详细说明进一步明确。
附图说明
图1是第一实施方式的带锁止机构的连接器的立体图;
图2是第一实施方式的带锁止机构的连接器的立体图;
图3是第一实施方式的带锁止机构的连接器的III-III截面立体图;
图4是第一实施方式的带锁止机构的连接器的IV-IV截面立体图;
图5是第一实施方式的带锁止机构的连接器的V-V截面立体图;
图6是第一实施方式的带锁止机构的连接器的俯视图;
图7A是第一实施方式的带锁止机构的连接器的正面图;
图7B是第一实施方式的带锁止机构的连接器的背面图;
图8A是第一实施方式的带锁止机构的连接器的左侧面图;
图8B是第一实施方式的带锁止机构的连接器的右侧面图;
图9是第一实施方式的带锁止机构的连接器的分解立体图;
图10A是第一实施方式的带锁止机构的连接器罩的俯视图;
图10B是第一实施方式的带锁止机构的连接器的罩的底面图;
图11A是第一实施方式的带锁止机构的连接器罩的左侧面图;
图11B是第一实施方式的带锁止机构的连接器罩的右侧面图;
图12是例示第一实施方式的带锁止机构的连接器的罩的动作的图;
图13A~13D是例示第一实施方式的带锁止机构的连接器的锁定结合及锁定结合的解除的概略图;
图14是用于说明第一实施方式的带锁止机构的连接器的安装状态的图;
图15是第二实施方式的带锁止机构的连接器的俯视图;
图16是第三实施方式的带锁止机构的连接器的俯视图;
图17是第四实施方式的带锁止机构的连接器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图面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第一实施方式]
下面,说明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
如图1及图2例示,本实施方式的带锁止机构的连接器1具有:第一头部110、第二头部120及罩130。
第一头部110及第二头部120
本实施方式的带锁止机构的连接器1为插头即包含第一头部110及第二头部120的双插头连接器(dual plug connector)。第一头部110及第二头部120为扁平型的插头。在第一头部110及第二头部120的前端112、122分别形成有与配对方连接器可嵌合的嵌合部。例如,第一头部110及第二头部120分别沿从基端111、121朝向前端112、122的某方向C即“从基端朝向前端的方向C”(以下,称为“方向C”)形成为方形板状或正方体状。在前端112、122分别形成有与配对方连接器即插座可嵌合的嵌合孔112a、122a(参照图1及7A)。第一头部110及第二头部120相互隔开间隔并列配置。前端112、122(嵌合孔112a、122a)分别朝向方向C。顶面113、123(沿着方向C的板面)分别朝向与方向C垂直的方向。第一头部110的侧面114(第一侧面)与第二头部120的侧面125对置,第一头部110的侧面115及第二头部120的侧面124分别朝向外侧(参照图4及5)。本实施方式的顶面113、123为导电性的屏蔽板的板面,它们分别配置于沿着方向C的某平面上。安装面117、127分别配置于沿着方向C的某平面上,且在该平面上配置有设置于第一头部110及第二头部120的基端111、121侧的输入输出端子150。顶面113、123为沿着安装面117、127的板面(参照图7A~8B)。侧面114、115为对置侧面,与顶面113及安装面117正交。侧面124、125为对置侧面,与顶面123及安装面127正交。本实施方式的第一头部110的基端111侧与第二头部120的基端121侧连结(参照图2、5、7B及9)。在第一头部110的侧面115侧和第二头部120的侧面124分别设置有越趋近前端112、122高度越高的突部即锥状卡止部118、128(参照图9)。第二头部120的侧面124上形成有突部即卡止部129(参照图1及9)。
罩130
第一头部110及第二头部120上固定有覆盖顶面113、123的一部分的罩130(参照图1~8B)。本实施方式的罩130是通过对金属板进行加工而形成的一体部件。本实施方式的罩130包含基部131、侧面部131j、131k、脚部131c~131f、支承部132、第一弹性部133、第二弹性部134、第一臂基端部135a、第二臂基端部136a、第一臂部135、第二臂部136、第一卡止部137、第二卡止部138及延设臂部139(参照图1~11B)。
基部131包含覆盖第一头部110及第二头部120的顶面113、123的一部分的板状部,本实施方式的基部131覆盖第一头部110及第二头部120的基端111、121侧的顶面113、123的一部分(参照图1~8B)。在本实施方式的基部131的前端侧缘部(趋近前端112、122侧的缘部)的中央区域(第一头部110和第二头部120之间的区域)形成有切口部131b(参照图1、2、5、10A及10B)。
在基部131的第一头部110的侧面115侧,板状的侧面部131j沿侧面115从基部131的板状部的边缘131s朝向安装面117方向而形成。基部131的板状部的边缘131s沿侧面115配置于基部131的板状部和板状的侧面部131j之间。脚部131e、131f从侧面部131j的安装面117侧的端部延长。在基部131的第二头部120的侧面124侧,板状的侧面部131k沿侧面124从基部131的板状部的边缘131r朝向安装面127方向形成。基部131的板状部的边缘131r沿侧面124配置于基部131的板状部和板状的侧面部131k之间。板状的脚部131c、131d从侧面部131k的安装面127的端部延长(参照图1、2、5、8A、8B、11A及11B)。
在侧面部131j、131k分别形成有方形贯通孔131h、131g(参照图1、2、11A及11B)。在组装带锁止机构的连接器1时,罩130在第一头部110及第二头部120上朝向方向C滑动,部分地覆盖第一头部110及第二头部120。脚部131c由形成于第二头部120的侧面124的卡止部129支承,前述的锥状卡止部118、128与方形贯通孔131g、131h嵌合,由此,罩130固定于第一头部110及第二头部120。配置于基端111、121侧的基部131的中央端部131m朝向安装面117方向折弯,罩130被牢固地固定于第一头部110及第二头部120(参照图2)。
支承部132是由基部131支承一端,沿基部131的板面配置的板状部。本实施方式的基部131包含配置于第一头部110的基端111侧的边缘即折回部131a。折回部131a朝向方向C折回。支承部132从折回的折回部131a沿基部131的板面朝向方向C形成(参照图1、2、7A~8B、11A及11B)。具体地说,例如,将金属板折弯加工成支承部132的板面相对于基部131的板面的角度为180°,从而形成支承部132。基部131除折回部131a外不与支承部132接触。支承部132为例如由折回部131a支承的悬臂板(cantilever plate)。
在支承部132的第二头部120侧配置有第一弹性部133,在支承部132的第一头部110的侧面115侧配置有第二弹性部134(参照图1~10A)。即,在第一弹性部133与第二弹性部134之间配置有支承部132。
第一弹性部133从支承部132的端部132b沿基部131的板面向第二头部120侧形成。第一弹性部133的一端被支承部132的一端132b支承。第一弹性部133在与方向C垂直、沿着基部131的板面的第一方向(方向D的一侧)可弹性伸缩。第一弹性部133的另一端133a沿第一方向(方向D的一侧)移动。
第二弹性部134从支承部132的端部132a沿基部131的板面朝向侧面115侧形成。第二弹性部134的一端被支承部132的端部132a支承。第二弹性部134在与方向C垂直、沿着基部131的板面的第二方向(方向D的一侧)可弹性伸缩。第二弹性部134的另一端134a沿第二方向(方向D的一侧)移动。
伴随第一弹性部133在第一方向的弹性伸缩,第一弹性部133的另一端133a向与方向C垂直的方向移动。伴随第二弹性部134在第二方向的弹性伸缩,第二弹性部134的另一端134a向与方向C垂直的方向移动。
例如,第一弹性部133包含沿基部131的板面从支承部132朝向侧面114(第一侧面)侧弯曲的形成为带状的第一弹性变形部。第二弹性部134包含沿基部131的板面从支承部132朝向侧面115(第二侧面)侧弯曲的形成为带状的第二弹性变形部。换言之,第一弹性变形部及第二弹性变形部的例子为弯曲带即弯曲弹簧。
例如,第一弹性部133包含U字型的形成为带状的第一弹性变形部,第二弹性部134包含U字型的形成为带状的第二弹性变形部。例如,第一弹性部133所包含的第一弹性变形部的一端侧由支承部132的端部132b支承,第二弹性部134所包含的第二弹性变形部的一端侧由支承部132的端部132a支承。换言之,第一弹性变形部及第二弹性变形部的例子为U字型带即U字型弹簧(参照图1)。
本实施方式的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为沿着相同的直线的方向D。因此,使用者向第一弹性部133及第二弹性部施加沿着相同直线的方向的力,能够进行锁定结合及其解除。因此,锁定可靠性高(动作的详细内容后述)。
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第一弹性部133的第一弹性变形部通过向沿着第一方向的方向被按压而弹性变形,第二弹性部的第二弹性变形部通过向沿着第二方向的方向被按压而弹性变形。第一弹性变形部及第二弹性变形部相对于沿着方向C的某平面G对称(面对称)(参照图6及7A)。第一弹性变形部及第二弹性变形部相对于平面G对称的情况下,从第一弹性部133对支承部132的弹性力和从第二弹性部134对支承部132的弹性力相对于平面G对称,锁定构造可靠性高。特别是平面G与支承部132的板面正交的情况下,锁定可靠性更高。
第一臂基端部135a是从第一弹性部133的另一端133a的前端部133aa沿基部131延长至第一头部110的侧面114(第一侧面)外侧的部分。换言之,第一臂基端部135a是从第一弹性部133的另一端133a的前端部133aa沿着基部131,延长至基部131的边缘135t的外侧的部分。在本实施方式中,边缘135t为切口部131b的内侧一个边缘。即,第一臂基端部135a的一端由前端部133aa支承,第一臂基端部135a的另一端配置于侧面114的外侧(图1~7A、8A~10A)。本实施方式的第一臂基端部135a通过基部131的切口部131b,延长至第一头部110的侧面114外侧,进一步向安装面117方向弯曲,沿侧面114形成(参照图1、2及5)。第二臂基端部136a是从第二弹性部134的另一端134a的一部分即从前端部134aa沿基部131延长至第一头部110的侧面115(第二侧面)外侧的部分。本实施方式的第二臂基端部136a进一步向安装面117方向弯曲,沿侧面115形成。第二臂基端部136a上形成有沿侧面115的第二按压部136aa。换言之,第二臂基端部136a是从第二弹性部134的另一端134a的前端部134aa沿基部131延长至基部131的边缘135s的外侧的部分。即,第二臂基端部136a的一端被前端部134aa支承,第二臂基端部136a的另一端配置于侧面115的外侧。
第一臂部135是从第一臂基端部135a沿第一头部110的侧面114(第一侧面)向方向C延长的板部(参照图3及4)。即,第一臂部135是悬臂板(cantileverplate),其一端被第一臂基端部135a支承。第一臂部135沿侧面114配置。本实施方式的第一臂部135配置于第一头部110与第二头部120之间。当第一弹性部133没有弹性变形时,第一臂部135自基部131、第一头部110及第二头部120离开而配置。第二臂部136是从第二臂基端部136a沿第一头部110的侧面115(第二侧面)向方向C延长的板部(参照图3及4)。即,第二臂部136是悬臂板(cantilever plate),其一端被第二臂基端部136a支承。第二臂部136沿侧面115配置。第一头部110配置于第一臂部135与第二臂部136之间。当第二弹性部134没有弹性变形时,第二臂部136自基部131及第一头部110离开而配置。
在第一臂部135的方向C的前端侧形成有从侧面114(第一侧面)向外侧离开的方向突出的第一卡止部137。例如,通过对第一臂部135的前端侧的弯曲加工(向外侧弯曲的加工),形成有第一卡止部137。第一卡止部137自第二头部120离开而配置。在第二臂部136的方向C的前端侧设置有向从侧面115(第二侧面)向外侧离开的方向突出的第二卡止部138。例如,通过对第二臂部136的前端侧的弯曲加工(向外侧弯曲的加工)形成第二卡止部138。
延设臂部139是从第一弹性部133的另一端133a的中央部133ab沿第二头部的顶面(沿基部131)延长至第二头部120的侧面124的外侧的带部。即,延设臂部139是悬臂板(cantilever plate),其一端由第一弹性部133的另一端133a支承。延设臂部139沿基部131配置,延设臂部139的另一端配置于边缘131r的外侧。延设臂部139的前端配置于第二头部120的侧面124的外侧(参照图1~7B、8B~10A)。在配置于第二头部120的侧面124的外侧的延设臂部139的一部分(例如前端)设置有沿侧面124向安装面127侧延长的板状的第一按压部139a。本实施方式的第一按压部139a及第二按压部136aa配置于与方向C垂直的某平面上。换言之,本实施方式的第一按压部139a及第二按压部136aa配置于与朝向方向C的某平面交叉的位置(参照图5及6)。第一按压部139a及第二按压部136aa沿方向D被按压的情况下,对第一弹性部133及第二弹性部施加相同直线上的力。
当第一弹性部133及第二弹性部134没有弹性变形时,第一臂基端部135a、第二臂基端部136a、第二按压部136aa、第一臂部135、第二臂部136、延设臂部139及第一按压部139a不与基部131及脚部131c~131f其它罩130的部位及第一头部110及第二头部120接触。
安装状态
如图14所例示,本实施方式的带锁止机构的连接器1安装于安装基板190的表面。第一头部110及第二头部120的脚部131c~131f插入安装基板190的插入孔并被焊接,安装面117、127及输入输出端子150配置于安装基板190上,输入输出端子150焊接在安装基板190上(参照图7A、7B及14)。安装基板190例如是电子设备内的电路基板。该电子设备包含与具备插座的其它的电子设备连接的带锁止机构的连接器1。
罩130的动作
安装于第一头部110及第二头部120的罩130包含与配对方连接器即插座锁定结合的锁止机构。参照图12,下面,说明罩130所包含的锁止机构的动作。为了使罩130的动作的清楚化,图12中仅表示罩130,实际的罩130如前述,固定于第一头部110及第二头部120。
在第一按压部139a及第二按压部136aa未被按压的状态下,第一弹性部133及第二弹性部134没有弹性变形,它们配置于通常位置(参照图12的双点划线)。第一臂部135的第一卡止部137及第二臂部136的第二卡止部138与形成于配对方连接器的两侧面的两个第三卡止部(凹部及凸部等)锁定结合时,第一臂部135的第一卡止部137及第二臂部136的第二卡止部138向相互接近的方向(方向H、I)移动(参照图12的实线)。
例如,向与方向C垂直朝向罩130中央的F方向按压第一按压部139a,向与方向C垂直朝向罩130中央的E方向按压第二按压部136aa,第一卡止部137及第二卡止部138向相互接近的方向(方向H、I)移动。更详细而言,将第一按压部139a向F方向按压,将第二按压部136aa向E方向按压时,第一弹性部133及第二弹性部134向与方向C垂直的D方向弹性收缩,第一弹性部133的另一端133a和第二弹性部134的另一端134a向与方向C垂直方向移动,第一臂部135的第一卡止部137向方向H移动,第二臂部136的第二卡止部138向方向I移动。之后,释放第一按压部139a及第二按压部136aa时,第一卡止部137向方向H的反方向移动,第二卡止部138向方向I的反方向移动,第一卡止部137及第二卡止部138分别与两个第三卡止部锁定结合(锁定结合A)。
或者,例如,第一卡止部137及第二卡止部138被按压在凸部即第三卡止部或凹部即第三卡止部的周围部时,第一卡止部137及第二卡止部138向相互接近的方向(方向H、I)移动。更详细而言,第一卡止部137及第二卡止部138被按压在凸部即第三卡止部或凹部即第三卡止部的周围部时,第一弹性部133及第二弹性部134向与方向C垂直的D方向弹性收缩,第一臂部135的第一卡止部137向方向H移动,第二臂部136的第二卡止部138向方向I移动。之后,第一卡止部137向方向H的反方向移动,第二卡止部138向方向1的反方向移动,第一卡止部137及第二卡止部138分别与两个第三卡止部锁定结合(锁定结合B)。
无论是任何一种情况,第一弹性部133及第二弹性部134向与方向C垂直的D方向弹性收缩。因此,第一卡止部137及第二卡止部138沿与方向C垂直的平面J移动,第一卡止部137及第二卡止部138在方向C的位移小。因此,解决了第一卡止部137及第二卡止部138在方向C产生大的位移,不能与配对方连接器的第三卡止部正确锁定结合这样的问题。
在锁定结合的状态下,向F方向按压第一按压部139a,向E方向按压第二按压部136aa时,第一弹性部133及第二弹性部134向与方向C垂直的D方向弹性收缩(参照图12的实线)。伴随于此,第一弹性部133的另一端133a和第二弹性部134的另一端134a向与方向C垂直方向移动,第一臂部135的第一卡止部137及第二臂部136的第二卡止部138向相互接近的方向(方向H、I)移动。通过这些移动,第一卡止部137及第二卡止部138从配对方连接器的第三卡止部上拆下,解除锁定结合。第一弹性部133及第二弹性部134向与方向C垂直的D方向弹性收缩。因此,第一卡止部137及第二卡止部138沿与方向C垂直的平面J移动,第一卡止部137及第二卡止部138在方向C的位移小。因此,解决了第一卡止部137及第二卡止部138在方向C产生大的位移,与配对方连接器的某部分卡合而不能解除锁定结合这样的问题。
下面,参照图13A~13D,例示锁定结合B及其解除。
图13A~13D中概略地例示的配对方连接器1000包含相互对置的两个凸部即第三卡止部1001、1002。为了使带锁止机构的连接器1和配对方连接器1000嵌合,带锁止机构的连接器1向方向C移动时,第一臂部135的第一卡止部137及第二臂部136的第二卡止部138与第三卡止部1001、1002接触(参照图13A)。带锁止机构的连接器1进一步向方向C移动时,第一卡止部137及第二卡止部138由第三卡止部1001、1002按压,第一臂部135的第一卡止部137向方向H移动,第二臂部136的第二卡止部138向方向I移动(参照图13B)。带锁止机构的连接器1进一步向方向C移动时,第一卡止部137向方向H的反方向RH移动,第二卡止部138向方向I的反方向RI移动,第一卡止部137及第二卡止部138分别与第三卡止部1001、1002锁定结合(参照图13C)。
在锁定结合的状态下,向F方向按压第一按压部139a,向E方向按压第二按压部136aa时(参照图12中实线),第一卡止部137向方向H移动,第二卡止部138向方向I移动,分别从第三卡止部1001、1002上拆下第一卡止部137及第二卡止部138,解除锁定结合。当解除锁定结合时,从配对方连接器1000向方向C的反方向RC拔出带锁止机构离合器1(图13D)。
本实施方式的特征
如上所述,本实施方式的带锁止机构的连接器1的第一弹性部133及第二弹性部134向第一方向(方向D)弹性伸缩,第一卡止部137及第二卡止部138沿与方向C垂直的平面J移动(参照图12),所以第一卡止部137及第二卡止部138的方向C的位移小。这阻止第一卡止部137或第二卡止部138挂在配对方连接器的不适当的位置。因此,带锁止机构的连接器1的锁定可靠性高。该可靠性,例如即使沿带锁止机构的连接器1的方向C的长度缩短,也不会大大降低。另外,第一弹性部133及第二弹性部134的柔软性,例如即使沿带锁止机构的连接器1的方向C的长度缩小,也不会大大降低。因此,不会降低重要的锁定可靠性,可实现带锁止机构的连接器1的小型化。
在第一弹性部133及第二弹性部134双方沿方向D弹性收缩的情况下,第一卡止部137及第二卡止部138沿方向D移动。因此,例如,配对方连接器相对于带锁止机构的连接器1的相对位置即使向D方向偏移,锁定可靠性也不会大大降低。
第一按压部139a及第二按压部136aa配置于与朝向方向C的某平面交叉的位置的情况下,由第一按压部139a施加的力的方向及由第二按压部136aa施加的力的方向双方为沿该平面的方向,因此,操作性及锁定可靠性高。
在第一弹性部133及第二弹性部134相对于平面G(与方向C平行,与支承部132正交的平面)对称的情况下,第一弹性部133相对于支承部132的弹性力和第二弹性部134相对于支承部132的弹性力对称,第一卡止部137相对于支承部132的位移量和第二卡止部138相对于支承部132的位移量也对称。具有这样的第一弹性部133及第二弹性部134的带锁止机构的连接器1的操作性及锁定可靠性高。
本实施方式的带锁止机构的连接器1具有第一头部110及第二头部120,但仅在第一头部110侧设置锁止机构。因此,本实施方式的带锁止机构的连接器1的构成也可适用于包含容许锁止机构的设置的连接器头和不容许锁止机构的设置的连接器头(基于HDMI(High~Definition Multimedia Interface)等标准规格的连接器头)的双插头连接器。
本实施方式的带锁止机构的连接器1包含延设臂部139,在延设臂部139的前端部形成有第一按压部139a。因此,在未设置锁止机构的第二头部120的侧面124侧可以配置设置于第一头部110的锁止机构所包含的第一按压部139a。
基部131包含覆盖第一头部110及第二头部120的顶面113、123的一部分的板状部,由于第一弹性部133及第二弹性部134沿基部131的板状部形成为板状,因此,带锁止机构的连接器1被小型、低高度化。基部131、支承部132、第一、二弹性部133、134、第一、二臂基端部135a、136a、第一、二臂部135、136、第一、二卡止部137、138为一体,罩130包含锁止机构,因此,零件数量少。
当第一弹性部133及第二弹性部134未弹性变形时,支承部132、第一、二弹性部133、134、第一、二臂基端部135a、136a、第一、二臂部135、136及第一、二卡止部137、138除折回部131a外,均不与基部131接触。因此,这些部件与基部131之间的摩擦力不阻碍第一、二臂部135、136的移动,或不对第一、二臂部135、136施加意图以外的方向的反力。因此,锁定可靠性高。
上述的“垂直”、“平行”、“相同”、“方形板状”、“正方体形状”、“180°”、“U字型”及“对称”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及范围的情况下,分别表示“大体垂直”、“大体平行”、“大体相同”、“大体方形板状”、“大体正方体形状”、“大体180°”、“大体U字型”及“大体对称”。
[第二实施方式]
在图15所例示的第二实施方式的带锁止机构的连接器2中,从第二弹性部134的另一端134a的前端部134aa沿基部131延长至第一头部110的侧面115(第二侧面)外侧的第二臂基端部236a、形成于第二臂基端部236a的第二按压部236aa、从第一弹性部133的另一端133a的中央部133ab沿第二头部120的顶面(板面)延长且前端配置于第二头部120的侧面124的外侧的延设臂部239、以及形成于延设臂部239的前端的第一按压部239a配置于与方向C垂直的平面L上。第二臂基端部236a是沿基部131从前端部134aa延长至基部131的边缘231s的外侧的部分。边缘231s沿侧面115配置。即,第二臂基端部236a的一端由前端部134aa支承,第二臂基端部236a的另一端配置于侧面115的外侧。延设臂部239是沿基部131,从另一端133a延长至基部131的边缘231r的外侧的部分。边缘231r沿侧面124配置。即,延设臂部239的一端被另一端133a支承,延设臂部239的另一端配置于侧面124的外侧。该构成中,施加在第一弹性部133及第二弹性部134的按压力的对称性高,锁定可靠性更高。带锁止机构的连接器2所具有的其它的构成与在第一实施方式中说明的带锁止机构的连接器1相同。对在第一实施方式中说明了的部分附加在第一实施方式中使用了的引用符号。
[第三实施方式]
图16所例示的第三实施方式的带锁止机构的连接器3不包含第二头部120。罩330只固定于第一头部110。相对于与方向C平行与支承部132正交的平面M,第一弹性部133和第二弹性部134对称(面对称),第一臂基端部335a和第二臂基端部136a对称,第一臂部135和第二臂部136对称,以及第一卡止部137和第二卡止部138也可以对称。在该构成中,施加在第一弹性部133及第二弹性部134的按压力的对称性高,锁定可靠性更高。带锁止机构的连接器3具有的其它构成与在第一实施方式中说明了的带锁止机构的连接器1相同。对在第一实施方式中说明了的部分附加在第一实施方式中使用了的引用符号。
[第四实施方式]
图17所例示的带锁止机构的连接器4包含第一头部110、第二头部120及第三头部420。第二头部120及第三头部420配置于第一头部110的两侧。第一头部110、第二头部120及第三头部420的前端部朝向方向C。带锁止机构的连接器4相对于与方向C平行且与支承部132正交的平面P可左右对称。例如,相对于平面P,第一弹性部133和第二弹性部134对称(面对称),第一臂基端部135a和第二臂基端部436a对称,第一臂部135和第二臂部136对称,第一卡止部137和第二卡止部138对称,延设臂部139和延设臂部439对称,以及第一按压部139a和第二按压部439a也可以对称。该情况下,施加于第一弹性部133及第二弹性部134的按压力的对称性提高,锁定可靠性进一步提高。带锁止机构的连接器4具有的其它构成与在第一实施方式中说明了的带锁止机构的连接器1相同。对在第一实施方式中说明了的部分附加在第一实施方式中使用了的引用符号。
[其它变形例]
本发明不限于上述的实施方式。本发明的多种变化及变形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是明确的。例如,本发明也可适用于具有四个以上的头部的多头连接器。也可以在基端111侧,基部131的边缘不折回,在前端112侧,基部131的边缘折回,从而形成支承部。另外,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支承部、弹性部、臂基端部、延设臂部等除折回部不与基部接触,但它们的至少一部分也可以与基部接触。本发明所要保护的范围通过这样的多种变化及变形的技术常识的考虑,尽可能被宽泛地解释。

Claims (18)

1.一种带锁止机构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具备:
第一头部,其为前端形成有嵌合部的扁平型的连接器头;
板状的基部,其覆盖沿着从所述第一头部的基端朝向前端的方向的所述第一头部的板面;
支承部,其沿所述基部的板面配置,且一端被所述基部支承;
第一弹性部,其沿所述基部的板面设置,且一端被所述支承部支承,在与从所述基端朝向前端的方向垂直、沿着所述基部的板面的第一方向弹性伸缩,且另一端沿所述第一方向移动;
第一臂基端部,其从所述第一弹性部的所述另一端沿所述基部延长至所述基部的第一边缘的外侧,所述第一边缘沿所述第一头部的第一侧面而配置;
第一臂部,其从所述第一臂基端部沿所述第一头部的所述第一侧面,在从所述基端朝向前端的方向延长,并自所述基部及所述第一头部离开而配置;
第一卡止部,其为形成于所述第一臂部的在从所述第一侧面向外侧离开的方向的突起;
第二弹性部,其沿所述基部的板面设置,且一端被所述支承部支承,在与从所述基端朝向前端的方向垂直、沿着所述基部的板面的第二方向弹性伸缩,且另一端沿所述第二方向移动;
第二臂基端部,其从所述第二弹性部的所述另一端沿所述基部延长至所述基部的第二边缘的外侧,所述第二边缘沿所述第一头部的第二侧面而配置;
第二臂部,其从所述第二臂基端部沿所述第一头部的所述第二侧面,在从所述基端朝向前端的方向延长,并自所述基部及所述第一头部离开而配置;以及
第二卡止部,其为形成于所述第二臂部的在从所述第二侧面向外侧离开的方向的突起,
所述支承部配置于所述第一弹性部与所述第二弹性部之间,所述第一头部配置于所述第一臂部与所述第二臂部之间。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锁止机构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伴随所述第一弹性部在所述第一方向的弹性伸缩,所述第一弹性部的所述另一端向与从所述基端朝向前端的方向垂直的方向移动,伴随所述第二弹性部在所述第二方向的弹性伸缩,所述第二弹性部的所述另一端向与从所述基端朝向前端的方向垂直的方向移动。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锁止机构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弹性部包含从所述支承部朝向所述第一侧面侧弯曲的形成为带状的第一弹性变形部,所述第二弹性部包含从所述支承部朝向所述第二侧面侧弯曲的形成为带状的第二弹性变形部。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带锁止机构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伴随所述第一弹性部在所述第一方向的弹性伸缩,所述第一弹性部的所述另一端向与从所述基端朝向前端的方向垂直的方向移动,伴随所述第二弹性部在所述第二方向的弹性伸缩,所述第二弹性部的所述另一端向与从所述基端朝向前端的方向垂直的方向移动。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带锁止机构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弹性变形部及所述第二弹性变形部相对于沿着从所述基端朝向前端的方向的某平面对称。
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带锁止机构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基部包含配置于所述第一头部的基端侧的边缘,所述边缘向从所述基端朝向前端的方向折回,
所述支承部是从折回的所述边缘沿所述基部的板面、朝向从所述基端向前端的方向形成的悬臂板。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锁止机构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弹性部包含一端侧被所述支承部支承的U字型带即第一弹性变形部,所述第二弹性部包含一端侧被所述支承部支承的U字型带即第二弹性变形部。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带锁止机构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伴随所述第一弹性部在所述第一方向的弹性伸缩,所述第一弹性部的所述另一端向与从所述基端朝向前端的方向垂直的方向移动,伴随所述第二弹性部在所述第二方向的弹性伸缩,所述第二弹性部的所述另一端向与从所述基端朝向前端的方向垂直的方向移动。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带锁止机构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弹性变形部及所述第二弹性变形部相对于沿着从所述基端朝向前端的方向的某平面对称。
10.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带锁止机构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基部包含配置于所述第一头部的基端侧的边缘,所述边缘向从所述基端朝向前端的方向折回,
所述支承部是从折回的所述边缘沿所述基部的板面、朝向从所述基端向前端的方向形成的悬臂板。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锁止机构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弹性部包含通过向沿着所述第一方向的方向按压而弹性地变形的第一弹性变形部,所述第二弹性部包含通过向沿着所述第二方向的方向按压而弹性地变形的第二弹性变形部,
所述第一弹性变形部及所述第二弹性变形部相对于沿着从所述基端朝向前端的方向的某平面对称。
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锁止机构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还具有前端形成有嵌合部的扁平型的连接器头即第二头部,所述第二头部的前端朝向从所述基端向前端的方向。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带锁止机构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头部和所述第二头部相互隔开间隔而并列配置,所述第一头部的板面和所述第二头部的板面朝向相同的方向,所述第一弹性部配置于所述支承部的所述第二头部侧,所述第一侧面与所述第二头部对置,所述第一臂部配置于所述第一头部与所述第二头部之间,
所述带锁止机构的连接器还具有:
延设臂部,其从所述第一弹性部的所述另一端沿所述第二头部的板面延长至所述基部的第三边缘的外侧,沿所述第二头部的侧面配置所述第三边缘,且沿从所述基端朝向前端的方向配置所述第二头部的侧面;
第一按压部,其形成于在所述第二头部的侧面的外侧配置的所述延设臂部的一部分。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带锁止机构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包含形成于所述第二臂基端部的第二按压部,
所述第一按压部及所述第二按压部配置于与朝向从所述基端向前端的方向的某平面交叉的位置。
1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锁止机构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基部包含配置于所述第一头部的基端侧的边缘,所述边缘向从所述基端朝向前端的方向折回,
所述支承部是从折回的所述边缘沿所述基部的板面、朝向从所述基端向前端的方向形成的悬臂板。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带锁止机构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基部、所述支承部、所述第一弹性部、所述第二弹性部、所述第一臂基端部、所述第二臂基端部、所述第一臂部、所述第二臂部、所述第一卡止部以及所述第二卡止部为一体。
1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锁止机构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头部是插头型连接器的头部,所述第一头部的板面相反面为沿着所述第一头部的板面的所述第一头部的安装面。
18.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具有权利要求1~17中任一种带锁止机构的连接器。
CN201110218864.7A 2010-08-05 2011-08-02 带锁止机构的连接器及电子设备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43746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0176312A JP5523976B2 (ja) 2010-08-05 2010-08-05 ロック機構付きコネクタ及び電子機器
JP2010-176312 2010-08-05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437464A CN102437464A (zh) 2012-05-02
CN102437464B true CN102437464B (zh) 2015-04-15

Family

ID=4458233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10218864.7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437464B (zh) 2010-08-05 2011-08-02 带锁止机构的连接器及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8337234B2 (zh)
EP (1) EP2416455B1 (zh)
JP (1) JP5523976B2 (zh)
KR (1) KR101215241B1 (zh)
CN (1) CN102437464B (zh)
TW (1) TWI452778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M394604U (en) * 2010-02-12 2010-12-11 Arcadyan Technology Corp Electronic product and its plug connector
JP2011233326A (ja) * 2010-04-27 2011-11-17 Hosiden Corp シールドケース及びコネクタ
US8315049B2 (en) * 2010-09-28 2012-11-20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Cover latch of a blade server
CN103326182B (zh) * 2012-03-23 2016-12-14 富泰华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芯片卡锁合机构及应用该芯片卡锁合机构的电子装置
JP6133107B2 (ja) 2013-04-08 2017-05-24 日本航空電子工業株式会社 プラグコネクタ
CN104377492B (zh) * 2014-11-25 2015-12-02 杭州日月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手机的手机插头装置
US10230196B2 (en) * 2015-05-15 2019-03-12 Te Connectivity Corporation Latch for electrical connector
US10263349B2 (en) * 2017-02-14 2019-04-16 Te Connectivity Corporation Connector with coupling device for stabilized latching
US10020614B1 (en) 2017-04-14 2018-07-10 Te Connectivity Corporation Pluggable module having a latch
CN109819607B (zh) * 2017-11-21 2020-10-23 威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电子装置的壳体组件
US11419228B2 (en) 2018-04-03 2022-08-16 Microsoft Technology Licensing, Llc Locking mechanisms in separable and repairable devices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806152A (en) * 1996-11-15 1998-09-15 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Compliant latching fastener
US6113415A (en) * 1997-12-03 2000-09-05 Amphenol-Tuchel Electronics Gmbh Electrical connector for connecting at least two plugs to a common socket
NL2002147C (nl) * 2008-10-29 2010-05-03 J P M De Waard Holding B V Connectorbehuizing bestemd voor het opnemen van een connector, in het bijzonder een elektrische connector, zoals een sub-d connector of een harting connector.

Family Cites Families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621885A (en) 1985-09-20 1986-11-11 Amp Incorporated Ribbon cable connector with improved cover latch
SG47618A1 (en) 1991-05-09 1998-04-17 Molex Inc Electrical connector assemblies
JP3281415B2 (ja) 1992-06-22 2002-05-13 栃木富士産業株式会社 差動制限装置
US5569047A (en) * 1995-08-31 1996-10-29 The Whitaker Corporation Latching system for intermatable transmission connectors
JPH10144402A (ja) * 1996-11-13 1998-05-29 Sumitomo Wiring Syst Ltd コネクタ
JPH10302893A (ja) * 1997-04-24 1998-11-13 Matsushita Electric Works Ltd コネクタプラグのロック構造
JP4174149B2 (ja) 1999-12-01 2008-10-29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半嵌合防止コネクタ
US6257914B1 (en) * 2000-03-24 2001-07-10 Molex Incorporated Electrical connector with integral latch and strain relief device
US6585537B1 (en) * 2002-10-24 2003-07-01 Hon Hai Precision Ind. Co., Ltd. Cable end connector with locking member
DE102004046259B3 (de) * 2004-09-23 2006-03-09 Harting Electronics Gmbh & Co. Kg Verriegelung für eine Steckverbindung
US7322845B2 (en) * 2004-12-16 2008-01-29 Molex Incorporated Connector delatching mechanism with return action
JP2007059130A (ja) * 2005-08-23 2007-03-08 Yazaki Corp ロック装置
JP4881797B2 (ja) * 2007-06-15 2012-02-22 イリソ電子工業株式会社 電気コネクタ
EP2218149B1 (en) * 2007-10-12 2017-11-15 Delphi International Operations Luxembourg S.à r.l. Electrical connector assembly having connector position assurance device
JP4429354B2 (ja) * 2007-11-16 2010-03-10 日本航空電子工業株式会社 ロック付きコネクタ
TWI378611B (en) * 2008-10-31 2012-12-01 Ibm An electrical adapter for a connector having a retention latch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806152A (en) * 1996-11-15 1998-09-15 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Compliant latching fastener
US6113415A (en) * 1997-12-03 2000-09-05 Amphenol-Tuchel Electronics Gmbh Electrical connector for connecting at least two plugs to a common socket
NL2002147C (nl) * 2008-10-29 2010-05-03 J P M De Waard Holding B V Connectorbehuizing bestemd voor het opnemen van een connector, in het bijzonder een elektrische connector, zoals een sub-d connector of een harting connector.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20034803A1 (en) 2012-02-09
KR101215241B1 (ko) 2012-12-24
JP5523976B2 (ja) 2014-06-18
EP2416455A1 (en) 2012-02-08
US8337234B2 (en) 2012-12-25
TWI452778B (zh) 2014-09-11
JP2012038505A (ja) 2012-02-23
TW201212411A (en) 2012-03-16
EP2416455B1 (en) 2013-03-06
KR20120013882A (ko) 2012-02-15
CN102437464A (zh) 2012-05-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437464B (zh) 带锁止机构的连接器及电子设备
US9240654B2 (en) Circuit-terminal connecting device
US8206170B2 (en) Male and female connectors and electrical connector including the same
CN103915723B (zh) 配线基板连结装置
JP4267935B2 (ja) 電気コネクタ組立体及び電気コネクタ
US8317532B2 (en) Connector and connecting unit
JP3467185B2 (ja) コネクタのロック機構
US7044806B2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terminal position assurance polarization
CN103765699A (zh) 插头件以及使用了该插头件的连接器
US20110263140A1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CN101635399A (zh) 用于电连接器的插座
JP5920565B2 (ja) 配線基板連結装置
JP2013178892A (ja) ケーブル用コネクタ
CN103081249B (zh) 连接器的错误插入防止结构
CN106252928A (zh) 用于电连接器的闩锁布置
JP5180267B2 (ja) コネクタ
CN104716460A (zh) 薄型连接器
KR101975703B1 (ko) 커넥터 및 커넥터 조립체
US9214762B2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with mounting block for assembling contact
CN104604046A (zh) 连接器固定结构
US20110009016A1 (en) Snap housing for a modular connector assembly
KR101727994B1 (ko) 측면 실장형 컨텍트와 그 결합구조
US20240136767A1 (en) First connector and connector assembly with unlocking slider
US7887374B1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WO2011073128A1 (en) Connector assembly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0415

Termination date: 20160802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