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437450B - 连接器、配合间隙自识别及调节系统、可靠性自识别系统 - Google Patents

连接器、配合间隙自识别及调节系统、可靠性自识别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437450B
CN102437450B CN201110242770.3A CN201110242770A CN102437450B CN 102437450 B CN102437450 B CN 102437450B CN 201110242770 A CN201110242770 A CN 201110242770A CN 102437450 B CN102437450 B CN 10243745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nector
fit clearance
docking arm
terminal
conduc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10242770.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437450A (zh
Inventor
肖聪图
赵志刚
独伟春
林嘉铁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onor Devic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110242770.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2437450B/zh
Publication of CN10243745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43745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43745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43745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 Coupling Device And Connection With Printed Circuit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连接器、配合间隙自识别及调节系统、可靠性自识别系统。所述连接器包括绝缘壳体和组装于所述绝缘壳体中的多个导电端子;所述导电端子的一端为导引脚,另一端为对接臂;所述绝缘壳体中还组装有第一测试端子,所述第一测试端子一端的导引脚与电路板的导电通孔配合,另一端的对接臂与设置在所述另一连接器上的第一导电端子的对接臂导电配合,所述第一测试端子的对接臂的长度满足所述连接器与另一连接器的配合间隙大于所述配合间隙要求值时,所述第一测试端子的对接臂与所述第一导电端子的对接臂处于断开状态。本发明通过对连接器导电端子长度进行特殊设计,使得连接器之间的配合间隙可以达到要求值。

Description

连接器、配合间隙自识别及调节系统、可靠性自识别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高速背板的连接器、配合间隙自识别系统、可靠性自识别系统以及配合间隙调节系统。
背景技术
背板连接器是一种能够实现较低串扰和较高数据传输能力的连接器,连接器通常设置在背板(即电路板)上,两块电路板之间要实现紧密配合,需要连接器之间进行紧密的配合。
参见图1和图2,图1是现有技术提供的连接器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现有技术提供的连接器与另一连接器配合的示意图。
图1所示的连接器1,其设置于具有导电通孔的电路板3上,该连接器1包括绝缘壳体10和组装于所述绝缘壳体中的多个导电端子11,并且该多个导电端子11为等长度的。所述导电端子11的一端为导引脚,所述导引脚穿过所述绝缘壳体10与所述电路板3的接触面与所述电路板3的导电通孔30配合,所述导电端子11的另一端为金属插针。
参见图2,所述金属插针与设置在另一电路板4上的另一连接器2的多个等长度的导电端子的弹性接触件(簧片)导电配合,该弹性接触件之间有绝缘架体,其作用是配对的防止金属插针与弹性接触件与其他金属插针和弹性接触件之间导电。
在连接器1的金属插针和连接器2的弹性接触件导电配合时,连接器1和连接器2之间的间隙称为配合间隙,如图2中标示的配合间隙L;
目前使用的高速背板连接器的速率已经达到了15Gbps,正在开发的连接器将达到25Gbps。通常来讲,速率为10Gbps以上的高速连接器对配合间隙要求很高。通常速率为10Gbps的高速连接器要求的配合间隙小于1mm,17Gbps的高速连接要求的配合间隙小于0.5mm才可以实现较低串扰和较高的传输能力,而超过配合间隙要求值,链路的阻抗和反射等指标将变差。
大型的通信设备的结构尺寸众多,存在公差,因此如图1和图2所示的连接器1和连接器2之间的配合间隙L1常常会大于配合间隙要求值L,此时,虽然连接器1的金属插针和连接器2的弹性接触件处于连接状态,但连接器1和连接器2之间的配合已经非常不稳定。
而现有技术中提供的连接器无法达到高速背板连接器对配合间隙的要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连接器的技术方案,可以满足高速背板连接器对配合间隙的要求。
为了解决高速背板连接器对配合间隙的要求,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连接器,其设置于具有导电通孔的电路板上,该连接器包括绝缘壳体和组装于所述绝缘壳体中的多个导电端子;所述导电端子的一端为导引脚,所述导引脚穿过所述绝缘壳体与所述电路板的接触面与所述电路板的导电通孔配合,所述导电端子的另一端为对接臂,所述多个导电端子的对接臂为等长度的,所述对接臂与设置在另一电路板上的另一连接器的多个导电端子的对接臂导电配合;所述绝缘壳体中还组装有第一测试端子,所述第一测试端子一端的导引脚与所述电路板的导电通孔配合,另一端的对接臂与设置在所述另一连接器上的第一导电端子的对接臂导电配合,所述第一测试端子的对接臂的长度满足所述连接器与另一连接器的配合间隙大于所述配合间隙要求值时,所述第一测试端子的对接臂与所述第一导电端子的对接臂处于断开状态。
为了解决在信号质量出现问题时,判断到底是链路问题还是连接器之间的配合间隙出现了问题,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配合间隙自识别系统,包括第一测试链路和第一状态显示装置;
所述第一测试链路包括第一链路和第二链路;
所述第一链路一端与上述连接器的第一测试端子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一状态显示装置的一端连接;
所述第二链路一端与上述另一连接器的第一导电端子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一状态显示装置的另一端连接;
在所述连接器与另一连接器的配合间隙大于所述配合间隙要求值,所述第一测试端子的对接臂与所述第一导电端子的对接臂处于断开状态时,所述第一状态显示装置显示表示所述第一测试端子的对接臂与所述第一导电端子的对接臂处于断开状态的信号,提示所述连接器与另一连接器之间的配合间隙未达到配合间隙要求值;
在所述连接器与另一连接器的配合间隙小于等于所述配合间隙要求值,所述第一测试端子的对接臂与所述第一导电端子对接臂处于导通状态时,所述第一状态显示装置显示表示所述第一测试端子对接臂与所述第一导电端子的对接臂处于导通状态的信号。
为了对连接器之间的配合状态进行预警,以避免连接器之间的配合间隙达不到配合间隙要求值,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可靠性自识别系统,包括:包括第二测试链路和第二状态显示装置;
所述第二测试链路包括第三链路和第四链路;
所述第三链路一端与上述连接器的第二测试端子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状态显示装置的一端连接;
所述第四链路一端与上述另一连接器的第二导电端子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状态显示装置的另一端连接;
在所述连接器的第一测试端子对接臂与所述另一连接器的第二导电端子的对接臂处于断开状态时,所述第二状态显示装置显示表示所述第二测试端子的对接臂与所述第二导电端子的对接臂处于断开状态的信号,提示所述连接器与另一连接器之间的配合未稳定;
在所述连接器的第二测试端子的对接臂与所述第二导电端子的对接臂处于导通状态时,所述第二状态显示装置显示表示所述第二测试端子的对接臂与所述第二导电端子的对接臂处于导通状态的信号。
为了对连接器之间的配合间隙进行调节以满足配合间隙的要求,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配合间隙调节装置;所述配合间隙调节装置设置在上述电路板上或另一电路板上;
在上述配合间隙自识别系统的第一状态显示装置显示表示所述连接器与另一连接器的配合间隙未达到配合间隙要求值的信号时,所述配合间隙调节装置向其所在的电路板施加作用力,直至所述连接器与另一连接器之间的配合间隙达到配合间隙要求值。
实施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通过对连接器导电端子长度进行特殊设计,使其可以在连接器之间的配合间隙达不到要求值时,可以被测试出来,以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连接器之间的配合不能满足配合间隙要求值的缺陷,实现较低串扰和较高数据传输能力。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现有技术提供的连接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现有技术提供的连接器与另一连接器配合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提供的连接器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另一种连接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如图3所示的连接器和如图4所示的连接器配合状态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提供的连接器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如图6所示的连接器和如图4所示的连接器配合状态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提供的连接器实施例三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提供的连接器实施例三与另一连接器配合的示意图;
图10是本发明提供的连接器实施例四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如图10所示的连接器和另一连接器配合状态示意图;
图12是本发明提供的连接器实施例五的结构示意图;
图13是本发明提供的连接器实施例六的结构示意图;
图14是图12的连接器和图13所示的连接器配合示意图;
图15是本发明提供的一种配合间隙自识别系统的示意图;
图16是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可靠性自识别系统的示意图;
图17是本发明提供的一种配合间隙调节装置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为了解决高速背板连接器对配合间隙的要求,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连接器,其设置于具有导电通孔的电路板上,该连接器包括绝缘壳体和组装于所述绝缘壳体中的多个导电端子;所述导电端子的一端为导引脚,所述导引脚穿过所述绝缘壳体与所述电路板的接触面与所述电路板的导电通孔配合,这里所述的导引脚与导电通孔配合的方式可以是干涉配合,也可以是以焊接的方式实现配合。所述导电端子的另一端为对接臂,所述多个导电端子的对接臂为等长度的,所述对接臂与设置在另一电路板上的另一连接器的多个导电端子的对接臂导电配合;所述绝缘壳体中还组装有第一测试端子,所述第一测试端子一端的导引脚与所述电路板的导电通孔配合,另一端的对接臂与设置在所述另一连接器上的第一导电端子的对接臂导电配合,所述第一测试端子的对接臂的长度满足所述连接器与另一连接器的配合间隙大于所述配合间隙要求值时,所述第一测试端子的对接臂与所述第一导电端子的对接臂处于断开状态。
其中,所述绝缘壳体中还组装有第二测试端子,所述第二测试端子的一端的导引脚穿过所述绝缘壳体与所述电路板的接触面与所述电路板的导电通孔配合,另一端的对接臂与设置在所述另一连接器上的第二导电端子的对接臂导电配合,所述第二测试端子的对接臂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一测试端子的对接臂小于所述多个等长度的导电端子的对接臂。
其中,上述多个导电端子、第一测试端子、第二测试端子的对接臂为金属插针。
或者,上述多个导电端子、第一测试端子、第二测试端子的对接臂为弹性接触件。
为了解决在信号质量出现问题时,判断到底是链路问题还是连接器之间的配合间隙出现了问题,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配合间隙自识别系统,包括第一测试链路和第一状态显示装置;
所述第一测试链路包括第一链路和第二链路;
所述第一链路一端与上述连接器的第一测试端子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一状态显示装置的一端连接;
所述第二链路一端与上述另一连接器的第一导电端子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一状态显示装置的另一端连接;
在所述连接器与另一连接器的配合间隙大于所述配合间隙要求值,所述第一测试端子的对接臂与所述第一导电端子的对接臂处于断开状态时,所述第一状态显示装置显示表示所述第一测试端子的对接臂与所述第一导电端子的对接臂处于断开状态的信号,提示所述连接器与另一连接器之间的配合间隙未达到配合间隙要求值;
在所述连接器与另一连接器的配合间隙小于等于所述配合间隙要求值,所述第一测试端子的对接臂与所述第一导电端子的对接臂处于导通状态时,所述第一状态显示装置显示表示所述第一测试端子的对接臂与所述第一导电端子的对接臂处于导通状态的信号。
为了对连接器之间的配合状态进行预警,以避免连接器之间的配合间隙达不到配合间隙要求值,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可靠性自识别系统,包括:包括第二测试链路和第二状态显示装置;
所述第二测试链路包括第三链路和第四链路;
所述第三链路一端与上述连接器的第二测试端子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状态显示装置的一端连接;
所述第四链路一端与上述另一连接器的第二导电端子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状态显示装置的另一端连接;
在所述连接器的第一测试端子与所述另一连接器的第二导电端子处于断开状态时,所述第二状态显示装置显示表示所述第二测试端子的对接臂与所述第二导电端子的对接臂处于断开状态的信号,提示所述连接器与另一连接器之间的配合未稳定;
在所述连接器的第二测试端子的对接臂与所述第二导电端子的对接臂处于导通状态时,所述第二状态显示装置显示表示所述第二测试端子的对接臂与所述第二导电端子的对接臂处于导通状态的信号。
为了对连接器之间的配合间隙进行调节以满足配合间隙的要求,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配合间隙调节装置;所述配合间隙调节装置设置在上述电路板上或另一电路板上;
在上述配合间隙自识别系统的第一状态显示装置显示表示所述连接器与另一连接器的配合间隙未达到配合间隙要求值的信号时,所述配合间隙调节装置向其所在的电路板施加作用力,直至所述连接器与另一连接器之间的配合间隙达到配合间隙要求值。
在上述第二状态显示装置显示表示所述连接器与另一连接器的配合未稳定时,所述配合间隙调节装置向其所在的电路板施加作用力,直至所述连接器与另一连接器之间的配合间隙达到配合间隙要求值。
其中,所述配合间隙调节装置包括:扳手或微调旋钮。
其中,所述配合间隙调节装置还包括复位部件,用于在使用所述扳手将所述连接器与另一连接器之间的配合间隙达到配合间隙要求值之后,将所述扳手复位。
上述的配合间隙要求值小于等于0.5mm。
下面结合附图3-4,对本发明提供的连接器的结构进行详细描述。
图3是本发明提供的连接器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本是实施例提供的连接器1,其设置在电路板3(如图中135度的斜划线部分所示)上,该电路板3具有导电通孔30。该连接器1包括绝缘壳体10(如图中45度的斜划线部分所示)。该绝缘壳体10中组装有多个导电端子,如图所示的导电端子11,该导电端子11的一端为导引脚111,其穿过所述绝缘壳体10与电路板3的接触面与电路板3上设置的导电通孔30配合,导电端子11的另一端为对接臂110,多个导电端子的对接臂为等长度的。本发明实施例特殊设计之处在于设置了第一测试端子12,该第一测试端子12与一般的导电端子11一样,一端为对接臂120,另一端为导引脚121,该导引脚121穿过绝缘壳体10与电路板3的导电通孔30配合,与一般的导电端子11不同之处在于,该第一测试端子12的对接臂120比一般的导电端子11的对接臂110短,其长度满足连接器1与另一连接器的配合间隙大于所述配合间隙要求值L时,第一测试端子12与另一连接器的第一导电端子的对接臂处于断开状态。
这种特殊的设计方式可以使得连接器1与另一连接器之间的配合间隙达不到配合间隙要求值时,可以被测试出来以便调节。以下将介绍本发明提供的连接器1与另一连接器配合的实现方式。
图3所示的连接器1的对接臂120的具体形状是金属插针,连接器与其他连接器配合的时候,另一连接器的对接臂的形状通常为弹性接触件,也即簧片。金属插针插入簧片中,以实现紧密配合。
图4为另一种连接器2的结构示意图。该连接器2其设置在电路板4(如图中45度的斜划线部分所示)上,该电路板4具有导电通孔(图未示)。该连接器2包括绝缘壳体20(如图中135度的斜划线部分所示)。该绝缘壳体20中组装有多个导电端子,如图所示该导电端子的一端为导引脚211,其穿过所述绝缘壳体20与电路板4的接触面与电路板4上设置的导电通孔配合,导电端子的另一端为对接臂210,该对接臂210为弹性接触件,其形状为夹持状的簧片。本实施例中,连接器2的各个导电端子的对接臂210的长度是一样的,并且各个导电端子的对接臂210之间间隔有绝缘架体200。
如图3所示的连接器1和如图4所示的连接器2配合状态如图5所示。
如图5所示,连接器1设置在电路板3上,连接器2设置在电路板4上。假设连接器1与连接器2之间的配合间隙要求值为L,当连接器1与连接器2之间的配合间隙L1大于配合间隙要求值L的时候,连接器1的导电端子12的对接臂(金属插针)120与连接器2的第一导电端子的对接臂(簧片)220之间处于断开状态;只有当连接器1与连接器2之间配合间隙L1小于配合间隙要求值L值时,连接器1的导电端子12的对接臂(金属插针)120与连接器2的第一导电端子的对接臂(簧片)220之间处于导电配合状态。
需要说明的是,对于不同速率的连接器,连接器之间的配合间隙要求值L不同,一般来讲,速率为10Gbps的高速连接器要求的配合间隙小于1mm,17Gbps的高速连接要求的配合间隙小于0.5mm,而本发明提供的连接器无论配合间隙要求值是多少,都可以设计一个比一般的导电端子短的导电端子,只要其对接臂的长度满足连接器1与另一连接器2的配合间隙大于所述配合间隙要求值时,所述第一测试端子12的对接臂(金属插针)120与所述第一导电端子的对接臂(簧片)220处于断开状态。并且,该第一测试端子12可以是在制作过程中,将现有的连接器的导电端子设置的比较短作为第一测试端子,也可以是在现有的连接器的导电端子的基础上新增一个第一测试端子。
实施本发明提供的连接器1,由于其具有特殊设计的第一测试端子,因此可以在连接器之间的配合间隙达不到配合间隙要求值的时候,被测试出来。
为了对连接器之间的配合间隙进行预警,以免其达不到配合间隙要求值,本发明提供的连接器还可以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设置一个第二测试端子。
图6是本发明提供的连接器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
实施例二提供的连接器1在如图3所示的连接器1的基础上,还包括第二测试端子13,第二测试端子13的一端的导引脚131穿过连接器1的绝缘壳体10与电路板3的接触面与电路板3的导电通孔30配合,另一端的对接臂130与设置在所述另一连接器上的第二导电端子的对接臂导电配合,第二测试端子13的对接臂130的长度大于第一测试端子12的对接臂120小于所述多个等长度的导电端子11的对接臂110。
如图6所示的连接器1和如图4所示的连接器2配合状态如图7所示。
如图7所示,连接器1设置在电路板3上,连接器2设置在电路板4上。第一测试端子的对接臂120与连接器2的第二导电端子的对接臂220配合,第二测试端子的对接臂130与连接器2的第二导电端子的对接臂230配合。
当连接器1和连接器2之间的配合间隙L1小于L2的时候,第二测试端子的对接臂130与连接器2的第二导电端子的对接臂230处于导通状态,就证明连接器1和连接器2之间的配合较为稳定,如果L1大于L2的时候,第二测试端子的对接臂130与连接器2的第二导电端子的对接臂230处于断开状态,就证明连接器1与连接器2之间的配合非常不稳定,不可靠。
上述连接器的导电端子的对接臂的形状是金属插针,为了使得连接器之间的配合间隙达到要求值L,也可以对另一种类型的连接器的导电端子进行特殊设计。
图8是本发明提供的连接器实施例三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8所示的连接器2,其设置在电路板4(如图中45度的斜划线部分所示)上。该连接器2包括绝缘壳体20(如图中135度的斜划线部分所示)。该绝缘壳体20中组装有多个导电端子,该多个导电端子的对接臂的长度相同,并且该导电端子的对接臂之间还设置有绝缘架体200;如图所示的导电端子一端为导引脚211,其穿过所述绝缘壳体20与电路板4的接触面与电路板4上设置的导电通孔(图未示)配合,导电端子的另一端为对接臂(簧片)210。本发明实施例特殊设计之处在于设置了第一测试端子,该第一测试端子与一般的导电端子一样,一端为对接臂220,另一端为导引脚221,该导引脚221穿过绝缘壳体20与电路板4的导电通孔配合,与一般的导电端子不同之处在于,该第一测试端子的对接臂220比一般的导电端子的对接臂210短,其长度满足连接器2与另一连接器的配合间隙大于所述配合间隙要求值L时,第一测试端子与另一连接器的第一导电端子的对接臂处于断开状态。
图9是本发明提供的连接器实施例三与另一连接器配合的示意图。
如图9所示,连接器1设置在电路板3上,连接器2设置在电路板4上,当连接器1和连接器2之间的配合间隙L1大于配合间隙要求值L的时候,连接器1的第一导电端子的对接臂(金属插针)120与连接器2的第一测试端子的对接臂(簧片)220之间处于断开状态。只有当连接器1与连接器2之间配合间隙L1小于配合间隙要求值L值时,连接器1的导电端子12的对接臂(金属插针)120与连接器2的第一导电端子的对接臂(簧片)220之间处于导电配合状态。
图10是本发明提供的连接器实施例四的结构示意图。
实施例四提供的连接器2在如图8所示的连接器2的基础上,还包括第二测试端子,第二测试端子的一端的导引脚231穿过连接器2的绝缘壳体20与电路板4的接触面与电路板4的导电通孔配合,另一端的对接臂230与设置在所述另一连接器上的第二导电端子的对接臂导电配合,第二测试端子的对接臂230的长度大于第一测试端子的对接臂220小于所述多个等长度的导电端子的对接臂210。
如图10所示的连接器2和另一连接器1配合状态如图11所示。
如图11所示,连接器1设置在电路板3上,连接器2设置在电路板4上。第一测试端子的对接臂120与连接器2的第二导电端子的对接臂220配合,第二测试端子的对接臂130与连接器2的第二导电端子的对接臂230配合。
当连接器1和连接器2之间的配合间隙L1小于L2的时候,第二测试端子的对接臂130与连接器2的第二导电端子的对接臂230处于导通状态,就证明连接器1和连接器2之间的配合较为稳定,如果L1大于L2的时候,第二测试端子的对接臂130与连接器2的第二导电端子的对接臂230处于断开状态,就证明连接器1与连接器2之间的配合非常不稳定,不可靠。
图12是本发明提供的连接器实施例五的结构示意图。
图13是本发明提供的连接器实施例六的结构示意图。
在图12和图13所示的连接器中,其导电端子的对接臂都做了特殊设计。如图12所示的连接器1,其设置有第一测试端子12,该第一测试端子12的对接臂(金属插针)120的长度最短,还设置有第二测试端子13,该第二测试端子13的对接臂(金属插针)130比对接臂120长,但比其他的导电端子11的对接臂(110)短;如图13所示的连接器2,其设置有第一测试端子22,该第一测试端子22的对接臂(簧片)220的长度最短,还设置有第二测试端子23,该第二测试端子23的对接臂(簧片)230比对接臂220长,但比其他的导电端子21的对接臂(210)短。图12的连接器1和图13所示的连接器2配合如图14。
图14中示出对对接臂为簧片和金属插针的两种连接器(连接器1和连接器2)都做了改进,使之在配合的时候,当连接器1和连接器2之间的配合间隙L1大于配合间隙要求值的时候,连接器1的第一测试端子的对接臂和连接器2的第一导电端子的对接臂处于断开状态。并且连接器1的第二测试端子的对接臂和连接器2的第二导电端子的对接臂也处于断开状态,只有当配合间隙小于图示的L1时,第二测试端子的对接臂与第二导电端子的对接臂处于导通状态的时候,连接器1和连接器2之间的配合才基本上是可靠的,而只有配合间隙小于等于配合间隙要求值L的时候,第一测试端子的对接臂与第一导电端子的对接臂处于导通状态,连接器1与连接器2之间的配合达到要求。
图15是本发明提供的一种配合间隙自识别系统的示意图。
本实施例提供的配合间隙自识别系统5,包括:第一测试链路和第一状态显示装置51;
所述第一测试链路包括第一链路501和第二链路502;
所述第一链路501一端与连接器1的第一测试端子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一状态显示装置51的一端连接;
所述第二链路502一端与另一连接器2的第一导电端子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一状态显示装置51的另一端连接;
在连接器1与另一连接器2的配合间隙大于配合间隙要求值L,第一测试端子的对接臂与第一导电端子的对接臂处于断开状态时,所述第一状态显示装置51显示表示所述第一测试端子的对接臂与所述第一导电端子的对接臂处于断开状态的信号,提示所述连接器与另一连接器之间的配合间隙未达到配合间隙要求值L;
在所述连接器1与另一连接器2的配合间隙小于等于所述配合间隙要求值L,所述第一测试端子的对接臂与所述第一导电端子的对接臂处于导通状态时,所述第一状态显示装置51显示表示所述第一测试端子的对接臂与所述第一导电端子的对接臂处于导通状态的信号。
需要说明的是,图示的第一状态显示装置51通过第一链路501连接第一导电端子的对接臂,通过第二链路502连接第一测试端子的对接臂;在其他的实施方式中,第一状态显示装置51也可以通过第一链路501连接第一导电端子的导引脚,通过第二链路502连接第二测试端子的导引脚,只要能够测试到第一导电端子和第一测试端子之间的状态即可。
第一状态显示装置51显示表示第一测试端子的对接臂与第一导电端子的对接臂的断开或导通状态的方式可以是通过不同颜色的灯,例如黄色的灯表示断开,绿色表示导通;或者通过声音发出不同的提示声音来表示断开或导通状态,或者通过软件的文字提示信息,提示导通或断开状态。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配合间隙自识别系统,可以识别连接器1和连接器2之间的配合状态,并通过第一状态显示装置提示连接器1和连接器2之间的配合状态,可以实现对连接器1和连接器2之间的配合状态的监测,以便出现信号质量问题的时候,可以清楚的判断是连接器之间的配合出现了问题还是其他链路的问题,并且可以对连接器之间的配合状态进行及时调节。
图16是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可靠性自识别系统的示意图。
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可靠性自识别系统6,包括:第二测试链路和第二状态显示装置61;
所述第二测试链路包括第三链路601和第四链路602;
所述第三链路601一端与连接器1的第二测试端子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状态显示装置61的一端连接;
所述第四链路602一端与另一连接器2的第二导电端子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状态显示装置61的另一端连接;
在所述连接器1的第一测试端子的对接臂与所述另一连接器2的第二导电端子的对接臂处于断开状态时,所述第二状态显示装置61显示表示所述第二测试端子的对接臂与所述第二导电端子的对接臂处于断开状态的信号,提示所述连接器1与另一连接器2之间的配合未稳定;
在所述连接器1的第二测试端子的对接臂与所述另一连接器2的第二导电端子的对接臂处于导通状态时,所述第二状态显示装置61显示表示所述第二测试端子的对接臂与所述第二导电端子的对接臂处于导通状态的信号。
需要说明的是,图示的第二状态显示装置61通过第三链路601连接第二导电端子的对接臂,通过第四链路602连接第二测试端子的对接臂;在其他的实施方式中,第二状态显示装置61也可以通过第三链路601连接第二导电端子的导引脚,通过第四链路602连接第二测试端子的导引脚,只要能够测试到第二导电端子和第二测试端子之间的状态即可。
第二状态显示装置61显示表示第二测试端子的对接臂与第二导电端子的对接臂的断开或导通状态的方式可以是通过不同颜色的灯,例如黄色的灯表示断开,绿色表示导通;或者通过声音发出不同的提示声音来表示断开或导通状态,或者通过软件的文字提示信息,提示导通或断开状态。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可靠性自识别系统,可以识别连接器1和连接器2之间的配合状态,并通过第二状态显示装置提示连接器1和连接器2之间的配合状态,可以实现对连接器1和连接器2之间的配合状态的监测,以便对连接器之间的配合状态在大于配合间隙要求值之前,进行预警以便进行及时调节。
图17是本发明提供的一种配合间隙调节装置的示意图。
本实施例提供的配合间隙调节装置,其设置在电路板3或另一电路板4上(图示为设置在电路板4上);
在图15所示的配合间隙自识别系统的第一状态显示装置51显示表示所述连接器与另一连接器的配合间隙未达到配合间隙要求值的信号时,所述配合间隙调节装置7向电路板4施加作用力,使电路板4向电路板3的方向靠近,直至所述连接器1与连接器2之间的配合间隙达到配合间隙要求值。
在如图16的第二状态显示装置61显示表示连接器1与连接器2之间的配合未稳定时,所述配合间隙调节装置7向电路板4施加作用力,直至连接器1与连接器2之间的配合间隙达到配合间隙要求值L。
所述配合间隙调节装置7具体为扳手或微调旋钮,图17中所示的配合间隙调节装置7为扳手70,所述配合间隙调节装置7还包括复位部件71,用于在使用所述扳手70将连接器1与连接器2之间的配合间隙达到配合间隙要求值L之后,将所述扳手70复位。
本发明提供的配合间隙调节装置,可以在连接器1和连接器2之间的配合间隙达不到要求值的时候,通过向连接器所在的电路板施加作用力,调节连接器之间的配合间隙值达到配合任何的间隙要求值。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流程,是可以通过计算机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所述的程序可存储于一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该程序在执行时,可包括如上述各方法的实施例的流程。其中,所述的存储介质可为磁碟、光盘、只读存储记忆体(Read-Only Memory,ROM)或随机存储记忆体(Random Access Memory,RAM)等。
以上所述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11)

1.一种连接器,其设置于具有导电通孔的电路板上,该连接器包括绝缘壳体和组装于所述绝缘壳体中的多个导电端子;所述导电端子的一端为导引脚,所述导引脚穿过所述绝缘壳体与所述电路板的接触面与所述电路板的导电通孔配合,所述导电端子的另一端为对接臂,所述多个导电端子的对接臂为等长度的,所述对接臂与设置在另一电路板上的另一连接器的多个导电端子的对接臂导电配合;其特征在于:
所述绝缘壳体中还组装有第一测试端子,所述第一测试端子一端的导引脚与所述电路板的导电通孔配合,另一端的对接臂与设置在所述另一连接器上的第一导电端子的对接臂导电配合,所述第一测试端子的对接臂的长度满足所述连接器与另一连接器的配合间隙大于所述配合间隙要求值时,所述第一测试端子的对接臂与所述第一导电端子的对接臂处于断开状态。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壳体中还组装有第二测试端子,所述第二测试端子的一端的导引脚穿过所述绝缘壳体与所述电路板的接触面与所述电路板的导电通孔配合,另一端的对接臂与设置在所述另一连接器上的第二导电端子的对接臂导电配合,所述第二测试端子的对接臂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一测试端子的对接臂小于所述多个等长度的导电端子的对接臂。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导电端子、第一测试端子、第二测试端子的对接臂为金属插针。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导电端子、第一测试端子、第二测试端子的对接臂为弹性接触件。
5.一种配合间隙自识别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测试链路和第一状态显示装置;
所述第一测试链路包括第一链路和第二链路;
所述第一链路一端与如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连接器的第一测试端子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一状态显示装置的一端连接;
所述第二链路一端与所述如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另一连接器的第一导电端子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一状态显示装置的另一端连接;
在所述连接器与另一连接器的配合间隙大于所述配合间隙要求值,所述第一测试端子的对接臂与所述第一导电端子的对接臂处于断开状态时,所述第一状态显示装置显示表示所述第一测试端子的对接臂与所述第一导电端子的对接臂处于断开状态的信号,提示所述连接器与另一连接器之间的配合间隙未达到配合间隙要求值;
在所述连接器与另一连接器的配合间隙小于等于所述配合间隙要求值,所述第一测试端子的对接臂与所述第一导电端子的对接臂处于导通状态时,所述第一状态显示装置显示表示所述第一测试端子的对接臂与所述第一导电端子的对接臂处于导通状态的信号。
6.一种可靠性自识别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二测试链路和第二状态显示装置;
所述第二测试链路包括第三链路和第四链路;
所述第三链路一端与如权利要求2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连接器的第二测试端子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状态显示装置的一端连接;
所述第四链路一端与如权利要求2至4中任一项所述另一连接器的第二导电端子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状态显示装置的另一端连接;
在所述连接器的第二测试端子的对接臂与所述另一连接器的第二导电端子的对接臂处于断开状态时,所述第二状态显示装置显示表示所述第二测试端子的对接臂与所述第二导电端子的对接臂处于断开状态的信号,提示所述连接器与另一连接器之间的配合未稳定;
在所述连接器的第二测试端子的对接臂与所述第二导电端子的对接臂处于导通状态时,所述第二状态显示装置显示表示所述第二测试端子的对接臂与所述第二导电端子的对接臂处于导通状态的信号。
7.一种配合间隙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所述配合间隙调节装置设置在如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连接器的电路板或与连接器配合的另一连接器的另一电路板上;
在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配合间隙自识别系统的第一状态显示装置显示表示所述连接器与另一连接器的配合间隙未达到配合间隙要求值的信号时,所述配合间隙调节装置向其所在的电路板施加作用力,直至所述连接器与另一连接器之间的配合间隙达到配合间隙要求值。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配合间隙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在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可靠性自识别系统的第二状态显示装置显示表示所述连接器与另一连接器的配合未稳定时,所述配合间隙调节装置向其所在的电路板施加作用力,直至所述连接器与另一连接器之间的配合间隙达到配合间隙要求值。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配合间隙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配合间隙调节装置包括:扳手或微调旋钮。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配合间隙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配合间隙调节装置还包括复位部件,用于在使用所述扳手将所述连接器与另一连接器之间的配合间隙达到配合间隙要求值之后,将所述扳手复位。
11.如权利要求7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配合间隙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配合间隙要求值小于等于0.5mm。
CN201110242770.3A 2011-08-23 2011-08-23 连接器、配合间隙自识别及调节系统、可靠性自识别系统 Active CN10243745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10242770.3A CN102437450B (zh) 2011-08-23 2011-08-23 连接器、配合间隙自识别及调节系统、可靠性自识别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10242770.3A CN102437450B (zh) 2011-08-23 2011-08-23 连接器、配合间隙自识别及调节系统、可靠性自识别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437450A CN102437450A (zh) 2012-05-02
CN102437450B true CN102437450B (zh) 2014-04-30

Family

ID=4598539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10242770.3A Active CN102437450B (zh) 2011-08-23 2011-08-23 连接器、配合间隙自识别及调节系统、可靠性自识别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2437450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1535797B1 (ko) * 2013-12-26 2015-07-09 조희철 단자 장치
CN110459887B (zh) * 2018-06-29 2021-09-03 中航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印制板组件及其差分连接器、屏蔽扣板
CN113794084B (zh) * 2021-11-18 2022-02-08 福昌精密制品(深圳)有限公司 端子插针设备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562486A (en) * 1993-04-21 1996-10-08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Lock detection connector
CN1204167A (zh) * 1997-06-30 1999-01-06 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连接器
JP4331570B2 (ja) * 2003-10-29 2009-09-16 モレックス インコーポレイテド コネクタ
JP2008041357A (ja) * 2006-08-03 2008-02-21 Yokowo Co Ltd プリント基板取付用ソケット
CN201374417Y (zh) * 2009-03-02 2009-12-30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背板连接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437450A (zh) 2012-05-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1018052Y (zh) 电连接器组件
US20130181737A1 (en) Test system and test method for pcba
TWM268770U (en) Connecter adapter
CN102437450B (zh) 连接器、配合间隙自识别及调节系统、可靠性自识别系统
CN201130742Y (zh) 电连接器及电连接器组合
US10658772B1 (en) Tiered circuit board for interfacing cables and connectors
CN102347544B (zh) 印刷电路板连接器
CN213071644U (zh) 转接板及转接器
CN105099818B (zh) 网口测试装置
CN112582818A (zh) 一种低频连接器和ka频段相控阵天线
CN207303600U (zh) 一种用于充电和数据传输的转接线
CN207853052U (zh) 高密度耐插拔性高端连接器端子
CN212302154U (zh) 一种简易灵活的fpc连接结构
EP2755281A1 (en) Connector
CN217848404U (zh) 一种新型结构的简易牛角连接器
CN101162807B (zh) 电连接器及其制造方法
CN205282783U (zh) 一种具有信号线线序防呆的连接装置
CN221102472U (zh) 一种嵌入式通信板卡连接器
CN213692400U (zh) 一种低频连接器和ka频段相控阵天线
US8313341B1 (en) Guide element for a connector device
CN220629352U (zh) 一种基于vpx平台架构的高密度高速互联通道测试装置
CN217521290U (zh) 一种光模块测试系统
CN116243032B (zh) 线缆端子、线缆、线缆固定结构和自动化测试治具
CN218770155U (zh) Led显示模组及其电源信号共用插接件
KR101963115B1 (ko) Dut테스트용 완충 연결장치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10425

Address after: Unit 3401, unit a, building 6, Shenye Zhongcheng, No. 8089, Hongli West Road, Donghai community, Xiangmihu street, Futian District, Shenzhen, Guangdong 518040

Patentee after: Honor Device Co.,Ltd.

Address before: 518129 Bantian HUAWEI headquarters office building, Longgang District, Guangdong, Shenzhen

Patentee before: HUAWEI TECHNOLOGIES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