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434722A - 夹钳部件 - Google Patents

夹钳部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434722A
CN102434722A CN2011102514260A CN201110251426A CN102434722A CN 102434722 A CN102434722 A CN 102434722A CN 2011102514260 A CN2011102514260 A CN 2011102514260A CN 201110251426 A CN201110251426 A CN 201110251426A CN 102434722 A CN102434722 A CN 10243472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p assembly
clamp section
clamp
oil filler
filler pip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10251426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434722B (zh
Inventor
金安良和
鹈原昭治
熊谷正一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onda Mo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onda Mo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onda Mo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Honda Motor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243472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43472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43472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43472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oling, Air Intake And Gas Exhaust, And Fuel Tank Arrangements In Propulsion Units (AREA)
  • Protection Of Pipes Against Damage, Friction, And Corrosion (AREA)
  • Clamps And Clip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对注油管的组装性好的夹钳部件。夹钳部件(4)是连结固定于车身(1)上的管状部件(2)和保护该管状部件(2)的罩部件(3)的部件。夹钳部件(4)具有:在管状部件(2)上卡合的第一卡合部(4a);以及在罩部件(3)上卡合的第二卡合部(4b)。将夹钳部件(4)从罩部件(3)的外侧向罩部件(3)侧移动,在罩部件(3)上形成的缺口部(3a)的内侧使第一卡合部(4a)卡合在管状部件(2)上,并且在缺口部(3a)的外侧使第二卡合部(4b)卡合在罩部件(3)上,从而连结管状部件(2)和罩部件(3)。

Description

夹钳部件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夹钳(clamp)部件,其例如用于连结注油管(fillerpipe)等管状部件和保护该管状部件的罩部件,所述管状部件的一端与汽车的燃料箱连通,另一端与给油口连通。
背景技术
作为目前在汽车上搭载的注油管,有以从给油口通过后部轮胎的挡泥板内而与燃料箱连通的方式来配置的管。像这样配置的注油管,由于为注油管在挡泥板内露出的状态,所以为了对其进行保护使其不受因轮胎弹起的小石子儿或泥水等影响,通过罩部件(称为保护罩(此外,还称为注油管保护器))覆盖(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罩部件在形成为侧视时大致“へ”字状的上部和下部的上下两部位的车身侧的背面上,分别通过合成树脂一体形成有抱持注油管的保持机构。罩部件上形成有安装孔,在该安装孔中插入箍圈(clip)或者螺栓从而被紧固在车身上。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8-25983号公报(图1~图4、图9以及图10)
目前的在专利文献1所述那样的罩部件,从降低成本以及轻量化的观点和具有耐点蚀(pitting)的观点来看,为厚度薄并且缺乏刚性的状态。因此,现有的罩部件在组装时,由于罩部件的面相比于设计值偏离,或弯曲膨胀,或凹陷,所以存在不能确保与轮胎或悬架等的必要的间隙的问题。
进而,在专利文献1中所述的夹钳部件由于罩部件由合成树脂一体形成在保持机构上,所以虽然可以削减零件件数,但是罩部件被一体形成,相应地整体的重量增加而变重,并且保持机构整体的构造复杂化,存在难以用模具成形的问题。
此外,由于保持机构被一体形成在罩部件的背面侧(车身侧)的上下两部位,所以在注油管上安装保持机构时,该安装部位变为罩部件的影子从而很难看见,由此,存在识别性以及组装性差的问题。
此外,由于罩部件的两个保持机构被一体形成,所以在两个保持机构相对于注油管的位置、形状或尺寸上存在偏差的情况下,由于不可以进行保持机构的位置调整,所以存在不能在规定形状之外的注油管上安装的问题。
此外,保持机构和罩部件由相同的树脂材料一体形成,由此,为了防止缩孔或弯曲等的产生,必须以大致均一的厚度形成整体。因此,存在保持部件和罩部件很难令保持部件厚、而令罩部件薄的问题。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是为解决所述问题而提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向注油管上组装的组装性好的夹钳部件。
为了解决所述问题,技术方案1所述的夹钳部件,其连结固定在车身上的管状部件和保护所述管状部件的罩部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夹钳部件具有:第一卡合部,其卡合于所述管状部件;以及第二卡合部,其卡合于所述罩部件,
使所述夹钳部件从所述罩部件的外侧向所述罩部件侧移动,使所述第一卡合部在形成于所述罩部件上的缺口部的内侧卡合于所述管状部件,并且使所述第二卡合部在所述缺口部的外侧卡合于所述罩部件,从而连结所述管状部件和所述罩部件。
根据技术方案1所述的发明,夹钳部件通过从罩部件的外侧向罩部件侧移动,在罩部件的缺口部的内侧使第一卡合部卡合于管状部件,并且在缺口部的外侧使第二卡合部卡合于罩部件,由此卡合并连结管状部件和罩部件两者。夹钳部件在安装于罩部件和管状部件并连结两者时,使从缺口部的外侧看到罩部件内的管状部件,从而可以在确认罩部件和第一卡合部的卡合的同时使其卡合。由此,夹钳部件连结罩部件和管状部件时的连结操作容易,组装性以及操作性好。
此外,夹钳部件在从罩部件的外侧隔着该罩部件安装在管状部件上并且使两者连结时,由于第二卡合部在将罩部件的罩面从外侧压接在位于其内侧的管状部件侧的状态下被卡合,所以可以矫正罩部件的罩面的弯曲等。
由于夹钳部件与罩部件分体形成,所以可以仅使罩部件以薄壁形成而其轻量化,并且可以仅使夹钳部件很厚地形成。
技术方案2所述的夹钳部件的特征在于,在技术方案1所述的夹钳部件中,所述夹钳部件由刚性比所述罩部件高的材料形成。
根据技术方案2所述的发明,由于夹钳部件与罩部件分体形成,所以由刚性比罩部件高的材料形成,可以仅提高夹钳部件的刚性。
技术方案3所述的夹钳部件的特征在于,在技术方案1或2所述的夹钳部件中,所述第一卡合部由剖面大致U字状的内包所述管状部件的抱持部以及从所述抱持部的两端部突出设置并弹性地支承所述管状部件的外周面的弹性支承片构成。
根据技术方案3所述的发明,第一卡合部具有剖面大致U字状的抱持部,由此,可以由该抱持部内包并保持管状部件。进而,第一卡合部具有从抱持部的两端部突出设置的弹性支承片,由此,可以由该弹性支承片弹性地支承管状部件的外周面,从而可以不摇晃地保持注油管。
技术方案4所述的夹钳部件的特征在于,在技术方案3所述的夹钳部件中,所述夹钳部件具有:夹钳外侧主体,其覆盖并闭塞所述缺口部,并且在两端部一体形成所述第二卡合部;以及空心部,其形成在所述夹钳外侧主体和所述抱持部之间。
根据技术方案4所述的发明,夹钳部件具有覆盖并闭塞缺口部,并且在两端部上一体形成第二卡合部的夹钳外侧主体,由此,可以通过夹钳外侧主体覆盖缺口部从而在罩部件上安装夹钳部件。
此外,夹钳部件在夹钳外侧主体和抱持部之间具有空心部,由此可以将夹钳外侧主体以及抱持部的壁厚形成为适当的壁厚,并且可以使夹钳外侧主体和抱持部形成能够弹性变形。
(发明效果)
本发明的夹钳部件可以使重量轻量化,从而实现成本的降低。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夹钳部件的安装状态的重要部分立体图;
图2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夹钳部件的安装装置的重要部分立体图,表示卸下罩部件的状态;
图3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夹钳部件的安装状态的重要部分立体图;
图4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夹钳部件的重要部分放大分解立体图;
图5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夹钳部件的安装状态的具有一部分剖面的重要部分放大立体图;
图6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夹钳部件的安装状态的具有一部分剖面的重要部分放大剖面图;
图7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夹钳部件的放大立体图;
图8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夹钳部件的变形例的放大剖面图。
图中
1-车身;
2-管状部件;
3-罩部件;
3a-缺口部;
3b-周缘部;
4、4A-夹钳部件;
4a、4Aa-第一卡合部;
4b-第二卡合部;
4c、4ac-抱持部;
4d、4Ad-弹性支承片;
4e、4Ae-夹钳外侧主体;
4f、4Af-空心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图1~图8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夹钳部件4。
如图1所示,夹钳部件4是用于对固定在车身1上的管状部件2和保护该管状部件2的罩部件3进行连结并夹紧的部件。像这样,夹钳部件4只要是对呈管状的管状部件2和保护该管状部件2的罩部件3进行连结的结构就可以,管状部件2以及罩部件3的使用目的、设置部位等没有特别的限定。
以下,作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一例,列举将管状部件2作为注油管21(也称为漏斗颈(filler neck)),通过夹钳部件4保持该注油管21的情况为例进行说明。
在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夹钳部件4之前,在说明该夹钳部件4之前,说明安装夹钳部件4的车辆、车身1、燃料箱(省略图示)、管状部件2等。
并且,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前后左右等方向根据夹钳部件4的设置状态而变化,但是,为了方便,“前”指车身的前侧,“后”指车身的后侧,“上”指铅直上方侧,“下”指铅直下方侧。
(车身的构成)
如图1所示的设置有夹钳部件4的车辆例如将给油口21a配置于后座(省略图示)的后侧,连接该给油口21a和燃料箱(省略图示)的注油管21以及蒸汽回归导管(vapor return tube)22被配置成从给油口21a通过覆盖车身后部左侧的轮胎(省略图示)的挡泥板1a内并与燃料箱(省略图示)连通。
并且,车辆只要是可以搭载夹钳部件4、罩部件3以及管状部件2的车辆,也可以是作业车辆等,车种等没有特别限定。以下,作为车辆的一例列举乘用车来说明。
(车身构成)
如图1所示,车身1是车辆的固定部件,例如,搭载并固定在未图示的客室内设置的座椅、在该座椅的地板下设置的燃料箱、罐(canister)、原动机等。车身1例如由未图示的侧架、横梁(cross member)等架部件和挡泥板1a、脚踏板(省略图示)等板部件构成。
挡泥板1a是形成接收从轮胎(省略图示)弹起的泥或水等的轮仓的部件,其被设置于轮胎的周围。在挡泥板1a内配置有由固定在该挡泥板1a上的托架5、6(参照图2)保持并且被罩部件3覆盖的注油管21以及蒸汽回归导管22。
(燃料箱的构成)
未图示的燃料箱是用于贮存汽油等汽车用燃料的容器,被配置于车身1的地板下或车座下等。在燃料箱上设有连通于该燃料箱和给油口21a的注油管21、蒸汽回归导管22、未图示的燃料管、蒸发燃料配管、弯管等多个配管类。
(管状部件的构成)
如前述那样,管状部件2例如由用于将燃料从给油口21a送至燃料箱(省略图示)内的给油管21构成。管状部件2只要是被罩部件3覆盖的大致管形状,或者呈大致圆筒形状即可。此外,管状部件2可以为金属制,也可以为合成树脂制。
(注油管的构成)
如图2所示,注油管21是用于将从给油口21a给油的燃料送至燃料箱(省略图示)的配管,其一端与给油口21a连接,另一端经漏斗颈管21b等与燃料箱(省略图示)连接。
并且,作为设置注油管21的部位的一例,列举设置于车身后部左侧的挡泥板1a部分上的情况来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但是,当然也可以在除此之外的部位设置注油管21。
在给油口21a上装拆自如地安装并开闭燃料帽8。
(蒸汽回归导管的构成)
蒸汽回归导管22是用于在给油时,使燃料箱(省略图示)内的上部空间的空气(蒸发燃料)的一部分回流到注油管21的给油口21a附近而降低蒸发燃料的产生量,或使燃料箱(省略图示)内的蒸发燃料返回到给油口21a并经在燃料帽8内设的气压调整阀排出到外部的管。该蒸汽回归导管22例如连接设置多个管而形成。该蒸汽回归导管22的一端与燃料箱(省略图示)的上部连接,另一端经止回阀(省略图示)等与注油管21的给油口21a的附近连接。
(托架的构成)
如图2所示,托架5、6是一种保持部件,其用于通过多个固定件7将注油管21以及蒸汽回归导管22固定于挡泥板1a的内壁。在托架5、6上分别形成有抱持注油管21的第一弯曲部5a、6a;抱持蒸汽回归导管22的第二弯曲部5b、6b;以及分别供多个固定件7插入的贯通孔(省略图示)。托架5、6是将金属制或者树脂制的大致带状部件匹配于挡泥板1a的内壁的形状、注油管21以及蒸汽回归导管22的外形通过弯曲加工等来适当弯曲而形成的。
上侧托架5是一种板状部件,其用于保持并在内壁上固定注油管21以及蒸汽回归导管22的上部。托架5在长度方向的两端部两部位、第一弯曲部5a和第二弯曲部5b之间的部位这合计三处分别插入固定件7,通过紧固而被固定在挡泥板1a的内壁上。
上侧的托架5的第一弯曲部5a以及第二弯曲部5b匹配于注油管21以及蒸汽回归导管22的外径,形成为在俯视时呈半圆形状(隧道形状)。
下侧的托架6是板状部件,其用于保持挡泥板1a内的注油管21以及蒸汽回归导管22的下部。托架6在注油管21侧的一端部、第一弯曲部6a和第二弯曲部6b之间的部位这合计两处分别插入固定件7,从而通过紧固而被固定在挡泥板1a的内壁上。
下侧的托架6的第一弯曲部6a匹配于注油管21的外径形成为在俯视时呈大致半圆形状(隧道形状)。第二弯曲部6b形成为在俯视时呈大致C字状,从而以大致围绕蒸汽回归导管22一周的方式配置。
(罩部件的构成)
如图3所示,罩部件3是管用保护器,其对在挡泥板1a内露出的状态下的注油管21以及蒸汽回归导管22进行覆盖,保护它们不受因轮胎而弹起的小石子儿或泥水等影响。在罩部件3上分别形成有后述的缺口部3a,周缘部3b,隧道部3c,锷部3d,棱线部3e以及供多个在挡泥板1a的内壁上安装的箍圈9的前端部分别插入的安装孔(省略图示)。罩部件3在主视时沿挡泥板1a形成为大致“く”字状。
所述缺口部3a为供夹钳部件4的左右一对的弹性支承片4d(参照图4)插入的部位,并由在罩部件3的隧道部3c的中央部形成的大致长方形的孔形成。
周缘部3b是所述缺口部3a的周缘部位,并是被配置成与夹钳部件4的夹钳外侧主体4e重合的状态的部位(参照图4)。周缘部3b沿注油管21的外周面以及抱持部4c的内周面,在横剖面视图中弯曲形成为大致U字状。
隧道部3c是覆盖注油管21以及蒸汽回归导管22的部位,在纵剖面视图中朝向上下方向被形成为弯曲形状(隧道形状)。
锷部3d是在抵接于挡泥板1a的状态下被配置的罩部件3的抵接部位,在所述隧道部3c的前后周缘以及上部周缘(罩部件3的除下端部以外的周缘部分)形成为凸缘状。
棱线部3e是用于通过折曲形成为大致直角来提高罩部件3的强度的部位,并形成在隧道部3c和锷部3d之间。在棱线部3e的外周连续形成所述锷部3d。
(夹钳部件的构成)
如图4所示,夹钳部件4是用于卡合于罩部件3和管状部件2两者并连结两者的部件。夹钳部件4通过从罩部件3的外侧向罩部件3侧移动,使第一卡合部4a在形成于罩部件3上的缺口部3a的内侧与管状部件2卡合,并且使第二卡合部4b在缺口部3a的外侧与罩部件3卡合,由此连结管状部件2和罩部件3。换言之,夹钳部件4从罩部件3的外侧将弹性支承片4d插入缺口部3a内,在缺口部3a的周缘部3b上装配夹钳外侧主体4e,由此被安装在罩部件3以及管状部件2上。该夹钳部件4也起到夹紧注油管21的功能。
如图5所示,在夹钳部件4上分别形成有后述的第一卡合部4a、第二卡合部4b、抱持部4c、弹性支承片4d、夹钳外侧主体4e、空心部4f、折曲部4g、横孔4h、突片4i、凸部4j和连结部4k。
夹钳部件4由刚性比罩部件3高的材料形成。夹钳部件4例如通过强度、弹性率、耐冲击性好的聚缩醛等工程塑料形成。该夹钳部件4与罩部件3相比,形成得壁厚比罩部件3的壁厚厚,且比罩部件3更具有刚性。
如图5以及图6所示,第一卡合部4a是卡合于管状部件2的部位,并由抱持部4c和弹性支承片4d构成。
第二卡合部4b是卡合于罩部件3的部位,并由夹钳外侧主体4e的两侧前端部的内壁面构成。换言之,该第二卡合部4b是夹钳部件4抵接于缺口部3a的周缘部3b并支承罩部件3的部位。第二卡合部4b由夹钳部件4的前端部内表面和弹性支承片4d的外表面形成为在俯视时呈大致V字槽状,以使缺口部3a的左右的缘部进入而卡合。
抱持部4c是内置并保持管状部件2的部位,形成为在俯视时呈大致U字状(大致半圆形状)。
弹性支承片4d是一对支承片,其从抱持部4c的两端部向挡泥板1a侧突出设置,并弹性地支承管状部件2的外周面。在弹性支承片4d上形成有:在折曲该弹性支承片4d的状态下形成的折曲部4g;沿该折曲部4g向横向贯穿设置的横孔4h;以及在弹性支承片4d的内侧基端部突出形成的多个突片4i。弹性支承片4d形成为从抱持部4c的前后两端部向挡泥板1a侧延伸设置,并且俯视时折曲形成为大致V字状,其前端将注油管21从车身内侧向车身外侧(抱持部4c侧)按压。该弹性支承片4d以活动嵌入的方式配置在缺口部3a内。
所述折曲部4g被形成为壁厚与该折曲部4g之外的罩部件3的其他部分相比形成得薄,并且弹性支承片4d的前端侧以折曲部4g为中心容易弯曲变形。
所述横孔4h是为了使折曲部4g容易弹性变形而形成的长孔,并在折曲部4g附近沿弹性支承片4d的中心线贯穿设置。并且,横孔4h也具有用于使夹钳部件4轻量化的功能。
所述突片4i是提高弹性支承片4d的基端部的强度,并且与被保持在夹钳部件4内的注油管21的外周面抵接并对其进行支承的部位。
夹钳外侧主体4e形成夹钳部件4的车外侧部分整体,将在俯视时呈大致U字状形成的大致平板状部位的两侧前端部扩开而形成。夹钳外侧主体4e在内壁面侧形成空心部(肉拔部)4f以及弹性支承片4d,在该弹性支承片4d的基端部附近的外壁面侧形成凸部4j。夹钳外侧主体4e以覆盖并闭塞缺口部3a的方式配置在罩部件3上,并且被配置成一体形成在两端部的第二卡合部4b与缺口部3a的周缘部3b密接。
如图6以及图7所示,空心部4f是中空部分,其用于防止对夹钳部件4进行树脂成形时的缩孔或弯曲、使抱持部4c具有弹性、并且削减夹钳部件4整体的重量。空心部4f由在夹钳外侧主体4e和抱持部4c之间朝向上下方向形成的多个中空孔构成,并形成为在中央部由连结部4k将空心部4f一分为二。
凸部4j是用于加强夹钳外侧主体4e的部位,例如为在夹钳外侧主体4e的外壁面上朝向上下方向延伸设置的半圆柱形状的部位。
连结部4k是连结夹钳外侧主体4e的内壁中央部和抱持部4c的外壁中央部的部位,在俯视时形成为大致平板状。
(作用)
下面参照图2~图6以组装顺序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夹钳部件4的作用。
如图2所示,注油管21的一端的给油口21a被配置于在车身1的侧面外板上设置的燃料盖(省略图示)内,中间部分从挡泥板1a的内壁被配置至地板(省略图示)的下方,另一端与燃料箱(省略图示)连接。蒸汽回归导管22沿该注油管21配置。
挡泥板1a内的注油管21以及蒸汽回归导管22的上部以及下部由托架5、6抱持。该托架5、6由固定件7固定在挡泥板1a的内壁上。
如图3所示,注油管21以及蒸汽回归导管22被罩部件3覆盖。使从车内侧向挡泥板1a内突出的箍圈9内嵌于在锷部3d等上贯穿设置的贯通孔(省略图示),并在该箍圈9的前端部外嵌螺母状部件10,由此,通过将罩部件3紧固而固定在挡泥板1a的内壁上。
接着如图4所示,在罩部件3的周缘部3b上重合夹钳外侧主体4e的周缘部位,并同时在罩部件3的缺口部3a内插入弹性支承片4d,将一对弹性支承片4d压接在注油管21上。
当将该弹性支承片4d压接并固定在注油管21上时,在罩部件3上形成缺口部3a,由此,从缺口部3a看见配置于罩部件3的车身侧的注油管21,可以在识别注油管21和弹性支承片4d的位置或间隙的同时,可靠地进行组装作业。因此,可以容易进行在注油管21上安装夹钳部件4的安装作业,组装性、组装作业的操作性以及作业效率好。
当在注油管21上压接弹性支承片4d时,夹钳部件4如图5以及图6所示,第一卡合部4a被卡合安装在注油管21上。即,通过压接一对弹性支承片4d,注油管21弹性变形,使得一对弹性支承片4d在前后方向上被压开,注油管21被装配在抱持部4c和弹性支承片4d的前端之间而被抱持。
于是,夹钳外侧主体4e以覆盖并闭塞缺口部3a的方式配置,并且两端部的第二卡合部4b在与周缘部3b的外壁面密接的状态下卡合。因此,夹钳部件4可以防止罩部件3内的泥水等从罩部件3和夹钳部件4的空隙向其内侧浸入,可以确保挡泥板1a的内壁部分的防锈性能。
此外,保持注油管21的一对弹性支承片4d由于能够以在前后方向扩开的方式弹性变形,所以即使罩部件3相对于注油管21的位置或形状有偏差地形成、安装位置从规定位置偏离,也可以通过弹性支承片4d的弹性变形来吸收修正该偏差。因此,即使是外径等尺寸不同的规定形状之外的注油管21,也可以使用夹钳部件4。
像这样,夹钳部件4被保持为连结注油管21和罩部件3的状态。其结果,夹钳部件4、注油管21和罩部件3被一体固定。
在此情况下,当夹钳部件4从罩部件3的外面隔着该罩部件3安装在注油管21上时,通过将罩部件3的罩面从外侧压接固定在内侧的注油管21侧,从而在罩部件3的罩面上存在弯曲等的情况下,也可以矫正该弯曲等。
此外,罩部件3和夹钳部件4由于通过不同的部件形成,所以形成各个部件的自由度提高,容易树脂成形。因此,罩部件3由于不需要提高罩部件3自身的刚性,所以可以使厚度变薄,从而可以实现薄化、轻量化以及成本降低。另一方面,夹钳部件4的形成材料也可以与罩部件3不同而实现刚性化。
(变形例)
并且,本发明不限定于所述实施方式,在其技术思想的范围内可以进行各种的改造以及变更,当然本发明也涉及这些改造以及变更的发明。以下,说明所述实施方式的变形例。并且,已经说明的构成标注相同符号并且省略说明。
图8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夹钳部件的变形例的放大剖面图。
如图8所示,夹钳部件4A的第一卡合部4Aa可以形成为俯视时呈大致C字状。即,第一卡合部4Aa也可以由将圆弧状的抱持部4Ac的两端部进一步延伸设置为圆形的大致C字状的弹性片构成弹性支承片4Ad。
在此情况下,弹性支承片4Ad的前端部形成以向车身侧扩开的方式折曲形成的折曲部4Ag。即使像这样形成第一卡合部4Aa,圆弧状的抱持部4Ac也支承注油管21的外表面,并且由于一对弹性支承片4Ad抱持注油管21,所以与所述实施方式相同,可以弹性地保持注油管21。
此外,突片4Ai也可以在形成空心部4Af的前后侧的内壁的连结部4Ak的内表面侧形成。
若如此,可以将第一卡合部4Aa(弹性支承片4Ad以及抱持部4Ac)形成为与夹钳外侧主体4Ae的内壁牢固连结的状态。
(其他的变形例)
此外,在夹钳部件4、4A以及罩部件3内被保持的物体,只要可以由夹钳部件4、4A保持,并且可以被罩部件3局部覆盖就可以,不限定于保持注油管21或管状部件2的方案。在所述实施方式说明的注油管21,例如可以为配管状、筒状、半筒状、柱状或者半柱状的管。
进而,夹钳部件4、4A的设置位置不限定于管状部件2在车外露出的车辆的挡泥板1a,也可以在其他的车辆部位,或者车辆之外也可以使用,其设置位置可以适当地变更。

Claims (4)

1.一种夹钳部件,其连结固定在车身上的管状部件和保护所述管状部件的罩部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夹钳部件具有:第一卡合部,其卡合于所述管状部件;以及第二卡合部,其卡合于所述罩部件,
使所述夹钳部件从所述罩部件的外侧向所述罩部件侧移动,使所述第一卡合部在形成于所述罩部件上的缺口部的内侧卡合于所述管状部件,并且使所述第二卡合部在所述缺口部的外侧卡合于所述罩部件,从而连结所述管状部件和所述罩部件。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夹钳部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夹钳部件由刚性比所述罩部件高的材料形成。
3.如权利要求1或者权利要求2所述的夹钳部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卡合部由剖面大致U字状的内包所述管状部件的抱持部以及从所述抱持部的两端部突出设置并弹性地支承所述管状部件的外周面的弹性支承片构成。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夹钳部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夹钳部件具有:
夹钳外侧主体,其覆盖并闭塞所述缺口部,并且在两端部一体形成所述第二卡合部;以及
空心部,其形成在所述夹钳外侧主体和所述抱持部之间。
CN201110251426.0A 2010-09-21 2011-08-29 夹钳部件 Active CN10243472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0-210600 2010-09-21
JP2010210600A JP5200079B2 (ja) 2010-09-21 2010-09-21 クランプ部材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434722A true CN102434722A (zh) 2012-05-02
CN102434722B CN102434722B (zh) 2014-08-27

Family

ID=4598295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10251426.0A Active CN102434722B (zh) 2010-09-21 2011-08-29 夹钳部件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5200079B2 (zh)
CN (1) CN102434722B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089438A (zh) * 2013-04-01 2014-10-08 苏州三星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回气管固定件
CN105275684A (zh) * 2014-06-09 2016-01-27 丰田合成株式会社 燃料供给装置
CN108463638A (zh) * 2015-12-25 2018-08-28 北川工业株式会社 夹具以及固定机构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1478947B1 (ko) * 2014-04-25 2015-01-02 현대하이스코 주식회사 배관연결용 경량 분할 클램프
KR102253159B1 (ko) * 2014-11-21 2021-05-18 현대모비스 주식회사 차량의 서스펜션 로어암
JP6373802B2 (ja) * 2015-06-22 2018-08-15 株式会社ニフコ クランプ
JP6520611B2 (ja) * 2015-09-25 2019-05-29 豊田合成株式会社 燃料供給装置
DE102016226339A1 (de) * 2016-12-30 2018-07-05 Bayerische Motoren Werke Aktiengesellschaft Intank-befestigungsvorrichtung
JP6880836B2 (ja) * 2017-03-03 2021-06-02 三菱自動車工業株式会社 車体構造
JP6848535B2 (ja) * 2017-03-03 2021-03-24 三菱自動車工業株式会社 車体構造
CN107747446B (zh) * 2017-11-17 2023-02-03 广东东泰五金精密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家具上翻折叠门的活动定位结构
KR102022556B1 (ko) * 2018-05-08 2019-11-05 (주)동희산업 차량용 탱크의 튜브 홀더
KR102595227B1 (ko) * 2019-07-26 2023-10-30 한온시스템 주식회사 차량용 리저버 탱크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2181456U (zh) * 1986-05-09 1987-11-18
CN2265462Y (zh) * 1996-12-12 1997-10-22 胡定超 新型拉线线夹
CN2300781Y (zh) * 1997-08-18 1998-12-16 郑福春 一种新型的管夹结构
CN2377415Y (zh) * 1998-12-01 2000-05-10 上海电力物资公司电力线路器材厂 一种电杆抱箍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081371U (ja) * 1983-11-10 1985-06-05 日産自動車株式会社 チユ−ブクリツプ
JPS6210155U (zh) * 1985-07-04 1987-01-22
JP3764870B2 (ja) * 2002-02-25 2006-04-12 西川化成株式会社 ファスナ及び車両用リヤパッケージトレイの保持構造
JP4462829B2 (ja) * 2003-01-20 2010-05-12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プロテクタでのコルゲートチューブ保持構造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2181456U (zh) * 1986-05-09 1987-11-18
CN2265462Y (zh) * 1996-12-12 1997-10-22 胡定超 新型拉线线夹
CN2300781Y (zh) * 1997-08-18 1998-12-16 郑福春 一种新型的管夹结构
CN2377415Y (zh) * 1998-12-01 2000-05-10 上海电力物资公司电力线路器材厂 一种电杆抱箍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089438A (zh) * 2013-04-01 2014-10-08 苏州三星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回气管固定件
CN104089438B (zh) * 2013-04-01 2017-02-01 苏州三星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回气管固定件
CN105275684A (zh) * 2014-06-09 2016-01-27 丰田合成株式会社 燃料供给装置
CN105275684B (zh) * 2014-06-09 2019-05-14 丰田合成株式会社 燃料供给装置
CN108463638A (zh) * 2015-12-25 2018-08-28 北川工业株式会社 夹具以及固定机构
CN108463638B (zh) * 2015-12-25 2020-04-21 北川工业株式会社 夹具以及固定机构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5200079B2 (ja) 2013-05-15
JP2012067785A (ja) 2012-04-05
CN102434722B (zh) 2014-08-2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434722A (zh) 夹钳部件
EP2494253B1 (en) Saddle clamp having electrical bonding character
US8882151B2 (en) Filling device
US6915870B2 (en) Antistatic structure of fuel pipe
US20080035120A1 (en) Vehicle fuel tank assembly
US7607677B1 (en) Water and compressed air storage trailer hitch
US6830075B1 (en) Hose assembly with integrally molded brake hose bracket
CN103190047A (zh) 束带夹紧件
US7641271B1 (en) Vehicle body pass-through structure
US9561756B2 (en) Trim member attachment structure
US20090189384A1 (en) Fuel tank shell with structural support
US8479709B2 (en) Automotive line bundling system
CN104136277A (zh) 拴系夹和包括其的装饰件联接装置
US20070284485A1 (en) Vibration absorbing clamp for elongated objects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US20050087236A1 (en) Fuel tank system of vehicle
US9908405B2 (en) Fuel supply system
CN101839381A (zh) 一种管连接用压轮组件
CN109209703A (zh) 燃料管路保护结构
CN104972896A (zh) 燃料供给系统
US20140263312A1 (en) Fuel theft prevention device for automobile
CN102725186A (zh) 车辆用托架
US7628178B2 (en) Safety device
CN213271350U (zh) 管夹组件
CN101374645A (zh) 模制件
CN106132792A (zh) 车辆用主缸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