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432856B - 共聚醚酯、由其制得的弹性缓冲件、制备方法及具有其的轨道交通车辆 - Google Patents

共聚醚酯、由其制得的弹性缓冲件、制备方法及具有其的轨道交通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432856B
CN102432856B CN201110283905.0A CN201110283905A CN102432856B CN 102432856 B CN102432856 B CN 102432856B CN 201110283905 A CN201110283905 A CN 201110283905A CN 102432856 B CN102432856 B CN 10243285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polyether ester
chain segment
soft chain
resilient snubber
ptm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10283905.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432856A (zh
Inventor
王文志
张英伟
刘爱学
张志军
黄安民
邓凯桓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uzhou Times New Materia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uzhou Times New Materi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uzhou Times New Material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uzhou Times New Materi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110283905.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2432856B/zh
Publication of CN10243285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43285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43285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43285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共聚醚酯、由该共聚醚酯形成的弹性缓冲件及其制备方法,以及设置有该弹性缓冲件的轨道交通车辆。该共聚醚酯由聚酯硬链段和软链段组成,其中,软链段由聚四氢呋喃醚形成的软链段和端羟基聚丁二烯形成的软链段组成,聚四氢呋喃醚形成的软链段与端羟基聚丁二烯形成的软链段的质量比为3∶1-6∶1,共聚醚酯的硬度在邵氏D40-80之间。本发明提供的弹性缓冲件具有良好的抗蠕变、弯曲疲劳能力,出众的化学品抵抗能力,并且结构简单,检修方便。另外,本发明所提供的制备方法具有生产工艺简单、生产效率高、产品合格率较高的优点。

Description

共聚醚酯、由其制得的弹性缓冲件、制备方法及具有其的轨道交通车辆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共聚醚酯弹性体的制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性能稳定、适用于轨道交通车辆使用的共聚醚酯、由其制得的弹性缓冲件、及其制备方法,以及设置有该弹性缓冲件的轨道交通车辆。
背景技术
为了提高有轨交通车辆乘坐的舒适性和安全性,降低列车停靠时的冲击力,减小对车体的损害,有轨交通车辆通常在车体连接处安装车钩缓冲器等缓冲件。国内现有的常用缓冲器主要包括以下类型:钢弹簧缓冲器、橡胶缓冲器、液压缓冲器等,以上缓冲器虽然基本满足使用要求,但存在着结构复杂、重量较重、检修困难等问题。
除上述缓冲器之外,热塑性共聚醚酯弹性体也常被作为一种工程级的弹性体,其具有优良的物理和机械性能,广泛应用于汽车工业、电子电器、电器仪表、工业制品、通讯、体育用品、制鞋等众多领域。目前工业化的聚醚酯弹性体多以对苯二甲酸(PTA)或对苯二甲酸二甲酯(DMT)及聚四甲基醚(PTMG)所组成的长链聚醚酯作为软链段,PTA或DMT及1,4-丁二醇所组成的短链聚酯如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TB)作为硬链段。但这类共聚物的热稳定性较差,在较高温度下遇到氧气会发生较剧烈的热氧化降解。由于共聚醚酯弹性体在热稳定性、力学性能等方面还无法满足车钩缓冲器的要求,目前还没有将共聚醚酯弹性体应用到有轨交通车辆中的相关报道。另外,专利CN1806134A介绍了一种由聚环氧丙烷二醇衍生物作为软段的聚酯弹性体,该弹性体经过挤出机挤出棒材,然后经过退火处理得到一种压缩弹簧。该制备方法的步骤比较复杂,而且在此文献中仅记载了此压缩弹簧具有压缩超过30%而不破裂的问题,对此压缩弹簧的其他性能并没有相关记载。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缓冲器成本高、结构复杂、质量较重等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共聚醚酯,该共聚醚酯由聚酯硬链段和软链段组成,软链段由聚四氢呋喃醚形成的软链段和端羟基聚丁二烯形成的软链段组成,并且聚四氢呋喃醚形成的软链段与所述端羟基聚丁二烯形成的软链段的质量比为3∶1-6∶1,共聚醚酯的硬度在邵氏D40-80之间。此共聚醚酯克服了现有共聚醚酯的缺点,可应用到有轨交通车辆中。
优选地,聚四氢呋喃醚形成的软链段与端羟基聚丁二烯形成的软链段的质量比为5∶1,共聚醚酯的硬度在邵氏D50-68之间。
优选地,本发明提供的共聚醚酯是由对苯二甲酸二甲酯、1,4-丁二醇、聚四氢呋喃醚、端羟基聚丁二烯、催化剂、抗氧剂进行酯交换反应和缩聚反应制备而成的,对苯二甲酸二甲酯、1,4-丁二醇、聚四氢呋喃醚、端羟基聚丁二烯的质量比为100∶70-92∶18-42∶6-7。
优选地,对苯二甲酸二甲酯、1,4-丁二醇、聚四氢呋喃醚、端羟基聚丁二烯的质量比为100∶80-88∶24-35∶6-7。
优选地,本发明在制备共聚醚酯过程中采用的催化剂为钛酸四丁酯,其用量为反应体系总质量的0.5%;采用的抗氧剂为抗氧剂1010,其用量为反应体系总质量的0.2%。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弹性缓冲件的制备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合成上述共聚醚酯;将共聚醚酯、交联剂、成核剂均匀混合,经注塑成型得到膜胚;将膜胚置于压缩模具中,进行压缩成型,制得上述弹性缓冲件。
优选地,本发明提供的弹性缓冲件制备方法中采用的交联剂为过氧化二异丙苯(DCP)或N,N’间苯撑双马来酰亚胺(PDM),其用量为共聚醚酯重量的0.01-0.05%。优选地,本发明提供的弹性缓冲件制备方法中采用的成核剂为纳米蒙脱土、纳米二氧化硅或者纳米碳酸钙,其用量为共聚醚酯重量的0.5-2%。
优选地,压缩成型步骤是在80-150℃的温度和1000kN-2000kN的压缩力下进行的。
本发明的又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由上述方法制备而成的弹性缓冲件,该弹性缓冲件由交联剂、成核剂和共聚醚酯的混合物制成,其中,所采用的共聚醚酯为本发明提供的共聚醚酯,或者,该弹性缓冲件是由本发明提供的制备方法制备而成。
优选地,上述弹性缓冲件由模胚经压缩成型步骤制备而成,该模胚的纵截面为椭圆形,并具有两个相对水平中心平面对称的切面和垂直于所述切面的中空通道。更优选地,该切面为水平设置的切面,并且该中空通道的纵截面也为椭圆形。更具体地说,该弹性缓冲件包括彼此平行的上下端以及连接所述上下端面的内表面和外表面,该内表面和外表面均为中间直径大于两端直径的鼓形表面。
本发明的再一目的在于提供了上述弹性缓冲件在轨道交通车辆中的应用。
本发明通过合成了一种性能优良的共聚醚酯,然后与交联剂、成核剂均匀混合,经注塑机注塑成型得到了一种具有弧形结构的膜胚,同时,共聚醚酯在注塑过程中实现了微交联,膜胚经压缩工装后,在一定的压力和温度下制得弹性缓冲件。该弹性缓冲件具有良好的抗蠕变、弯曲疲劳能力,出众的化学品抵抗能力,结构简单,检修方便等,且本发明所提供的制备方法具有生产工艺简单、生产效率高、产品合格率较高的优点。
除了上面所描述的目的、特征和优点之外,本发明还有其它的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将参照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共聚醚酯注塑成型后得到的模胚正视示意图;
图2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共聚醚酯注塑成型后得到的模胚俯视示意图;
图3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模胚压缩模具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但如下实施例以及附图仅是用以理解本发明,而不能限制本发明,本发明可以由权利要求限定和覆盖的多种不同方式实施。
共聚醚酯也称为链段共聚醚酯、嵌段共聚醚酯或者热塑性共聚酯弹性体。这样的链段共聚醚酯包含聚酯硬链段和由柔性聚合物衍生的软链段,其中柔性聚合物是基本无定性的、玻璃化转变温度较低的一类聚合物。本发明提供的共聚醚酯同样由聚酯硬链段和软链段组成,其中,硬链段可由至少一种芳族二元羧酸或其酯形成的衍生物所形成的重复单元二组成,凡是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应用于共聚醚酯硬链段的化合物,如对苯二甲酸,2,6-萘二酸等,均应在本发明所保护的范围内。与现有共聚醚酯不同的是,本发明提供的共聚醚酯的软链段是由聚四氢呋喃醚形成的软链段和端羟基聚丁二烯形成的软链段组成,并且聚四氢呋喃醚形成的软链段与端羟基聚丁二烯形成的软链段的质量比为3∶1-6∶1,形成的共聚醚酯的硬度需要在邵氏D40-80之间。在此共聚醚酯的制备配方中,同时采用聚四氢呋喃醚和端羟基聚丁二烯作为软链段,聚四氢呋喃醚形成的软链段使得共聚醚酯具有良好的耐压强度和回弹性能,而适量的端羟基聚丁二烯又提供了可交联单元,二者发挥协同作用,使得制得的共聚醚酯具有良好的抗蠕变、弯曲疲劳能力以及出众的化学品抵抗能力。
优选地,聚四氢呋喃醚形成的软链段与端羟基聚丁二烯形成的软链段的质量比为5∶1,共聚醚酯的硬度在邵氏D50-68之间。发明人发现,在此比例范围内形成的共聚醚酯表现出的性能更加优良,是本发明提供的优选实施例。如果硬度低于此范围,则表现出的耐压强度不够理想;如果硬度高于此范围太高,回弹可能不够理想。
在本发明提供的一个具体实施方式中,本发明提供的共聚醚酯是由对苯二甲酸二甲酯、1,4-丁二醇、聚四氢呋喃醚、端羟基聚丁二烯、催化剂、抗氧剂进行酯交换反应和缩聚反应制备而成的,在此配方中,因为需要将聚四氢呋喃醚形成的软链段与端羟基聚丁二烯形成的软链段的质量比为控制在3∶1-6∶1,所以,对苯二甲酸二甲酯、1,4-丁二醇、聚四氢呋喃醚、端羟基聚丁二烯的质量比需要控制在100∶70-92∶18-42∶6-7。优选地,对苯二甲酸二甲酯、1,4-丁二醇、聚四氢呋喃醚、端羟基聚丁二烯的质量比为100∶80-88∶24-35∶6-7。在本发明提供的共聚醚酯配方中,端羟基聚丁二烯的含量是至关重要的,因为其含量太多,则交联度太大不利后期加工,如果其含量太小,则交联度太小起不到相应的微交联作用。
本发明涉及的反应过程中采用的催化剂和抗氧化剂均为常规试剂,可应用到弹性体制备过程中的催化剂和抗氧化剂都可应用到本发明的制备过程中。例如,亚锡类化合物、钛酸酯类化合物可作为催化剂,而抗氧化剂1010,抗氧化剂168,抗氧化剂264等也可作为本发明反应过程中的抗氧化剂。在本发明提供的一个具体实施方式中,采用的催化剂为钛酸四丁酯,其用量为反应体系总质量的0.5%;采用的抗氧剂为抗氧剂1010,其用量为反应体系总质量的0.2%。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弹性缓冲件的制备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制成上述共聚醚酯;然后将共聚醚酯、交联剂、成核剂均匀混合,经注塑成型得到膜胚;进一步将膜胚置于压缩模具中,进行压缩成型。在上述制备过程中,共聚醚酯与交联剂在注塑过程中实现了微交联。通过微交联使得材料本身形成部分网状结构,类似于橡胶的交联,使得形成的弹性缓冲件具有抗蠕变、弯曲疲劳能力以及出众的化学品抵抗能力。
交联剂是指能在线型分子间起到架桥作用从而使多个线性分子交联成网络结构的物质,通常此类分子中含有官能团的物质,如有机二元酸、多元醇等,或是分子内含有多个不饱和双键的化合物。本发明提供的具体实施方式中,制备过程中采用的交联剂为过氧化二异丙苯(DCP)或N,N’间苯撑双马来酰亚胺(PDM),其用量为共聚醚酯重量的0.01-0.05%。该交联剂可以使得大分子链中双键反应,形成交联结构。但是可以理解的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完全可以根据反应中的反应原料,而选择合适的交联剂。只要能发挥相应交联功能的化合物,均应该在本发明保护的范围内。
成核剂是用来提高结晶型聚合物的结晶度、加快其结晶速率的一种助剂。可作为成核剂的化合物有羧酸类、金属盐类、无机物成核剂等,优选地,本发明提供的弹性缓冲件制备方法中采用的成核剂为纳米蒙脱土、纳米二氧化硅或者纳米碳酸钙,其用量为共聚醚酯重量的0.5-2%。上述成核剂的引入,使得共聚醚酯的结晶过程为异相成核。
在本发明提供的具体实施例中,压缩成型步骤是在80-150℃的温度和1000kN-2000kN的压缩力下进行的,并且至少经过三个压缩循环制得了弹性缓冲垫。这里所指压缩循环包括以下步骤:在一个方向上施加力,使得预成型件的变形程度大于原尺寸的30%,然后从压缩的预成型件上释放施加的力。
通过上述方法制得的弹性缓冲件,具有良好的抗蠕变、弯曲疲劳能力,出众的化学品抵抗能力,结构简单,检修方便的优点。图1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共聚醚酯注塑成型后得到的模胚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模胚的俯视图。从图1和图2示出的结构可以看出,该模胚的纵截面为椭圆形,并具有两个相对水平中心平面对称的切面和垂直于该切面的中空通道。优选地,该切面为水平切面,此种切面有利于后续压缩成型工艺的进行。更优选地,该弹性缓冲件包括彼此平行的上下端以及连接所述上下端面的内表面和外表面,所述内表面和外表面均为中间直径大于两端直径的鼓形表面。当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生产需要设计出不同角度的切面。优选地,该中空通道的横截面为椭圆形,此种形状的中空结构有利于将压缩成型步骤中各个方向上的力量均匀传递到模胚上。同时,该模胚具有弧形结构,圆弧状结构使得压缩成型过程中变形从圆弧中心为中心,上下变形更为一致,起到诱导变形的作用。本发明正是通过这种独特的类椭圆管状结构设计使得压缩成型合格率大大提高,同时该制品含有微交联结构,提高了其耐蠕变性能和承载能力,能满足中国铁路工况使用要求。图3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模胚压缩模具的结构示意图,该压缩模具包括上模部分和下模部分,上模部分和下模部分闭合形成型腔,模胚置于型腔中,通过上模部分和下膜部分的施压部件对模胚施加压力,按照上述压缩成型条件就可制得本发明提供的弹性缓冲件。可以理解的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完全可以根据实际需求,制备出不同形状的模胚,并不局限于图1所示模胚。
本发明提供弹性缓冲件可用于轨道交通车辆,这里所指轨道交通车辆可以是地铁客车、城轨客车、铁路客车、铁路货车、铁路机车,此弹性缓冲件可用于上述轨道交通车辆的车钩缓冲器中缓冲垫片的制备。通过使用本发明提供的弹性缓冲件,提高了轨道交通车辆乘坐的舒适性和安全性。
评估方法:
1.工作载荷的测试方法:将样品放置在检测平台上,由油压机垂向施加压力,加载速度30mm/min,然后再以同样的速度卸载外力,完成测试;
2.蠕变测试是一种检测材料在一定温度和压力作用下发生的蠕变变形和蠕变速度等数据的实验,在本发明中所指蠕变测试是指将制得的弹性缓冲件在恒定的温度(25℃)下,施以100kN的垂向压缩力,记录7天之内的蠕变情况。
3.共聚醚酯的硬度邵氏值的测试,按照GB/T 2411-2008的标准进行硬度测试。
4.共聚醚酯中软硬段含量通过核磁计算,采用BruckerAV 600型核磁共振谱仪,溶剂为CDCl3,以TMS为内标。
对比例1
通过在225-235℃下、在双螺杆挤出机上将组分进行熔融共混,并形成球粒来制备共聚醚酯组合物,该组合物由相对溶液粘度为2.8、硬度为邵氏D58的共聚醚酯,1%的热稳定剂和0.1%的颗粒尺寸为0.5-15μm的微滑石组成,其中共聚醚酯由对苯二甲酸丁二酯重复单元形成的硬链段和环氧乙烷封端的聚(环氧丙烷)二醇(其摩尔质量(Mn)约为2300g/mol,环氧丙烷/环氧乙烷的体积比约为2/1)衍生的软链段组成。随后的温度设置为230-240℃,45mm的单螺杆挤出机将该组合物挤出成直径约为110mm的实心圆柱棒。在冷却至室温之后,将此棒形用机器切割成高约为100mm的单个块。
在炉中、125℃下对所得的块进行50小时的退火,采用的加热和冷却速率约为10℃/小时。知道温度低于50℃时,采用炉中取出该块。
对比例2
对苯二甲酸二甲酯(1941g)、1,4-丁二醇(1552g)、聚四氢呋喃醚(465g)、钛酸四丁酯(20g)、抗氧剂1010(8.2g)加入聚合釜中,经酯交换反应和缩聚反应得到共聚醚酯,反应步骤与对比例1相同,在此就不在赘述了。经过测试得到,该共聚醚酯的硬度邵氏D75,数均分子量Mn为28000(GPC测试,溶剂三氯甲烷),共聚醚酯与0.02wt%过氧化二异丙苯和1wt%的纳米蒙脱土混合均匀,按照图1的形状注塑成型制得模胚,模胚置于压缩工装内(如图2所示),在80℃温度、1000kN的压力下,压缩三个循环即得缓冲垫片的样品,性能如表1所示。
实施例1(各成分比例=100∶80∶24∶6,聚四氢呋喃醚∶端羟基聚丁二烯=4∶1)
对苯二甲酸二甲酯(1941g)、1,4-丁二醇(1552g)、聚四氢呋喃醚(465g)、端羟基聚丁二烯(116g)、钛酸四丁酯(20g)、抗氧剂1010(8.2g)加入聚合釜中,经酯交换反应和缩聚反应得到共聚醚酯,反应步骤与对比例的相同,在此就不在赘述了。经过测试得到,该共聚醚酯的硬度邵氏D68,数均分子量Mn为30000(GPC测试,溶剂三氯甲烷),共聚醚酯与0.02%过氧化二异丙苯和1%的纳米蒙脱土混合均匀,按照图1的形状注塑成型制得模胚,模胚置于压缩工装内(如图2所示),在80℃温度、1000kN的压力,压缩三个循环即得缓冲垫片的样品,性能如表1所示。
实施例2(各成分比例=100∶83∶28∶6.6,聚四氢呋喃醚∶端羟基聚丁二烯=4.2∶1)
对苯二甲酸二甲酯(1941g)、1,4-丁二醇(1611g)、聚四氢呋喃醚(547g)、端羟基聚丁二烯(129g)、钛酸四丁酯(21.1g)、抗氧剂1010(8.5g)加入聚合釜中,经酯交换反应和缩聚反应得到共聚醚酯,该共聚醚酯的硬度邵D60,数均分子量Mn为33000(GPC测试,溶剂三氯甲烷),共聚醚酯与0.15%过氧化二异丙苯和0.8%的纳米蒙脱土混合均匀,注塑成型制得模胚,模胚置于压缩工装内,在150℃温度、2000kN的压力,压缩三个循环即得缓冲垫片的样品,性能如表1所示。
实施例3(各成分比例=100∶88∶35∶7,聚四氢呋喃醚∶端羟基聚丁二烯=5∶1)
对苯二甲酸二甲酯(1941g)、1,4-丁二醇(1708g)、聚四氢呋喃醚(679.4g)、端羟基聚丁二烯(138g)、钛酸四丁酯(23.1g)、抗氧剂1010(9.2g)加入聚合釜中,经酯交换反应和缩聚反应得到共聚醚酯,该共聚醚酯的硬度邵D55,数均分子量Mn为31000(7均匀,注塑成型制得模胚,模胚置于压缩工装内,在130℃温度、1500kN的压力,压缩三个循环即得缓冲垫片的样品。
实施例4(各成分比例=100∶70∶42∶7,聚四氢呋喃醚∶端羟基聚丁二烯=6∶1)
对苯二甲酸二甲酯(1941g)、1,4-丁二醇(1358.7g)、聚四氢呋喃醚(815.2g)、端羟基聚丁二烯(135.9g)、钛酸四丁酯(21.3g)、抗氧剂1010(8.5g)加入聚合釜中,经酯交换反应和缩聚反应得到共聚醚酯,该共聚醚酯的硬度邵D50,数均分子量Mn为30000(GPC测试,溶剂三氯甲烷),共聚醚酯与0.03%N,N’-间苯撑双马来酰亚胺和2.0%的纳米二氧化硅混合均匀,注塑成型制得模胚,模胚置于压缩工装内,在130℃温度、1500kN的压力,压缩三个循环即得缓冲垫片的样品。
实施例5(各成分比例=100∶75∶18∶6,聚四氢呋喃醚∶端羟基聚丁二烯=3∶1)
对苯二甲酸二甲酯(1941g)、1,4-丁二醇(1455.8g)、聚四氢呋喃醚349.4g)、端羟基聚丁二烯116.5g)、钛酸四丁酯(24g)、抗氧剂1010(9.4g)加入聚合釜中,经酯交换反应和缩聚反应得到共聚醚酯,该共聚醚酯的硬度邵D75,数均分子量Mn为35000(GPC测试,溶剂三氯甲烷),共聚醚酯与0.05%过氧化二异丙苯和1.5%的纳米蒙脱土混合均匀,注塑成型制得模胚,模胚置于压缩工装内,在130℃温度、1500kN的压力,压缩三个循环即得缓冲垫片的样品。
表1 弹性缓冲件的性能参数
Figure BDA0000093583790000061
Figure BDA0000093583790000071
从表1所示性能指标可以看出,本发明得到具有以下优点:
(1)从工作载荷(常温)上来看,本发明实施例1-5提供的样品具有较强的载荷能力,平均载荷能力为对比例1的1.49倍,表现出非常优良的载荷能力;
(2)本发明实施例1-5所提供样品的各项性能均明显优于对比例2,这是因为本发明提供的弹性缓冲件的软链段是由聚四氢呋喃醚形成的软链段和端羟基聚丁二烯形成的软链段组成的,通过端羟基聚丁二烯和聚四氢呋喃醚形成的软链段之间的良好协同作用,使得制得的产品在工作载荷、蠕变性能以及硬度参数上均有较大的提高;
(3)从蠕变数据看,本发明实施例1-5提供的样品蠕变值明显低于对比例1和2,对比例1在7天之内的蠕变为4-5mm,实施例1-7的样品蠕变值为1-3mm,明显低于对比例蠕变数值;这表明本发明实施例1-5提供的样品具有较强的蠕变抗性,非常适于作为有轨车辆的缓冲器。
(4)另外,本发明提供的共聚醚酯的软链段由聚四氢呋喃醚形成的软链段和端羟基聚丁二烯形成的软链段组成,聚四氢呋喃醚形成的软链段使得共聚醚酯具有良好的耐压强度和回弹性能,而适量的端羟基聚丁二烯又提供了可交联单元。在该共聚醚酯注塑过程中,可交联单元与交联剂形成了微交联结构,这种致密的结构使得制得的弹性体具有良好的抗化学品性能;
(5)从70℃工作载荷/kN以及-50℃工作载荷/kN两项数据来看,本发明提供的样品1-5在不同工作环境下的工作载荷变化不大,而对比例提供的弹性缓冲件在不同工作环境中的载荷量变化较大。这表明本发明提供的弹性缓冲件的性能稳定,优于现有弹性缓冲件。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1)

1.一种共聚醚酯,由聚酯硬链段和软链段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软链段由聚四氢呋喃醚形成的软链段和端羟基聚丁二烯形成的软链段组成,所述聚四氢呋喃醚形成的软链段与所述端羟基聚丁二烯形成的软链段的质量比为3:1-6:1,按照GB/T 2411-2008测试标准测得所述共聚醚酯的硬度在邵氏D40-80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共聚醚酯,其特征在于,所述聚四氢呋喃醚形成的软链段与所述端羟基聚丁二烯形成的软链段的质量比为5:1,所述共聚醚酯的硬度在邵氏D50-68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共聚醚酯,其特征在于,所述共聚醚酯是由对苯二甲酸二甲酯、1,4-丁二醇、聚四氢呋喃醚、端羟基聚丁二烯、催化剂、和抗氧剂进行酯交换反应和缩聚反应制备而成的,所述对苯二甲酸二甲酯、1,4-丁二醇、聚四氢呋喃醚、和端羟基聚丁二烯的质量比为100:70-92:18-42:6-7。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共聚醚酯,其特征在于,所述对苯二甲酸二甲酯、1,4-丁二醇、聚四氢呋喃醚、和端羟基聚丁二烯的质量比为100:80-88:24-35:6-7。 
5.一种弹性缓冲件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合成共聚醚酯:合成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共聚醚酯; 
(2)膜胚成型:将交联剂、成核剂与所述共聚醚酯均匀混合,经注塑成型得到膜胚; 
(3)压缩成型:将所述膜胚置于压缩模具中,进行压缩成型,制得所述弹性缓冲件。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交联剂为过氧化二异丙苯或N,N’-间苯撑双马来酰亚胺,所述交联剂的用量为所述共聚醚酯的质量的0.01~0.05%,所述成核剂为纳米蒙脱土、纳米二氧化硅或者纳米碳酸钙,所述成核剂用量为所述共聚醚酯重量的0.5-2%。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缩成型是在80~150℃的温度和1000kN~2000kN的压缩力下进行的。 
8.一种弹性缓冲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弹性缓冲件由交联剂、成核剂和共聚醚酯的混合物制成,所述共聚醚酯为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共聚醚酯, 
或者, 
所述弹性缓冲件是由权利要求5-7中任一项所述的制备方法制得。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弹性缓冲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缓冲件由模胚经压缩成型步骤制备而成,所述模胚的纵截面为椭圆形,并具有两个相对水平中心平面对称的切面和垂直于所述切面的中空通道。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弹性缓冲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缓冲件包括彼此平行的上下 端以及连接所述上下端面的内表面和外表面,所述内表面和外表面均为中间直径大于两端直径的鼓形表面。 
11.一种轨道交通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轨道交通车辆上设置有权利要求8-10中任一项所述弹性缓冲件。 
CN201110283905.0A 2011-09-22 2011-09-22 共聚醚酯、由其制得的弹性缓冲件、制备方法及具有其的轨道交通车辆 Active CN10243285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10283905.0A CN102432856B (zh) 2011-09-22 2011-09-22 共聚醚酯、由其制得的弹性缓冲件、制备方法及具有其的轨道交通车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10283905.0A CN102432856B (zh) 2011-09-22 2011-09-22 共聚醚酯、由其制得的弹性缓冲件、制备方法及具有其的轨道交通车辆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432856A CN102432856A (zh) 2012-05-02
CN102432856B true CN102432856B (zh) 2014-05-21

Family

ID=4598122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10283905.0A Active CN102432856B (zh) 2011-09-22 2011-09-22 共聚醚酯、由其制得的弹性缓冲件、制备方法及具有其的轨道交通车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2432856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017514A (zh) * 2015-07-29 2015-11-04 杭州弘昇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无卤阻燃高分子减震弹簧及其制备方法
CN108285524B (zh) * 2017-12-29 2021-10-01 浙江华峰新材料有限公司 止滑型聚氨酯弹性体原液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4773585B (zh) * 2022-04-29 2023-06-23 无锡职业技术学院 一种可降解聚醚酯弹性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480477A (zh) * 2002-09-04 2004-03-10 中纺投资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低硬度高熔点的高性能热塑性聚醚酯弹性体
CN1806134A (zh) * 2003-06-11 2006-07-19 帝斯曼知识产权资产管理有限公司 由共聚醚酯制造压缩弹簧构件的方法
CN1918209A (zh) * 2004-02-05 2007-02-21 帝斯曼知识产权资产管理有限公司 嵌段共聚醚酯弹性体及其制备方法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480477A (zh) * 2002-09-04 2004-03-10 中纺投资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低硬度高熔点的高性能热塑性聚醚酯弹性体
CN1806134A (zh) * 2003-06-11 2006-07-19 帝斯曼知识产权资产管理有限公司 由共聚醚酯制造压缩弹簧构件的方法
CN1918209A (zh) * 2004-02-05 2007-02-21 帝斯曼知识产权资产管理有限公司 嵌段共聚醚酯弹性体及其制备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432856A (zh) 2012-05-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988300B (zh) 一种超低硬度长碳链聚酰胺弹性体及其制备方法
CN107383322B (zh) 城轨用低动静刚度比聚氨酯微孔弹性体组合料及制备方法
CN100482713C (zh) 双环戊二烯改性不饱和聚酯树脂的制备方法
CN102432856B (zh) 共聚醚酯、由其制得的弹性缓冲件、制备方法及具有其的轨道交通车辆
KR20160146812A (ko) 반결정 폴리아미드로 제조된 열가소성 복합체 재료 및 이의 제조 방법
US10717865B2 (en) Polyester elastomer
Van der Schuur et al. Segmented block copolymers based on poly (propylene oxide) and monodisperse polyamide‐6, T segments
CN100460440C (zh) 嵌段共聚醚酯弹性体及其制备方法
CN112930363A (zh) 挠性聚酰胺
CN110982222A (zh) 一种苯并噁嗪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2194771A (zh) 一种高回弹浇注型聚氨酯弹性体
US20110288264A1 (en) Polyether ester block copolymer
CN105732937B (zh) 聚氨酯微孔弹性体的制备方法及应用
CN110396172B (zh) 一种用于轨道交通轨下垫块的弹性体及其制备方法
CN110172134B (zh) 一种耐水解聚氨酯拉挤成型树脂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5746541B (zh) 一种自行车内胎专用聚氨酯复合材料
CN110698625A (zh) 一种粘弹性微孔弹性体的制备方法
CN103804857A (zh) 热塑性聚酯弹性体组合物及其用途
CN102618028B (zh) 一种铁路货车旁承磨耗板及其生产工艺
CN111909344B (zh) 一种用于未来城市轨道公交的轨道的常温聚氨酯弹性体,制备方法及其用途
CN115612433A (zh) 一种耐疲劳双组分聚氨酯导热结构胶及其制备方法
CN109293917B (zh) 一种共聚醚酯及制备方法与应用
CN113651941A (zh) 一种聚氨酯阻尼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KR101344223B1 (ko) 폴리에테르-아미드 다중 블록 공중합체 형태의 열가소성 탄성체 및 마이클 부가 반응을 이용한 이의 제조방법
CN113831492B (zh) 用于钢轨耗能件的聚氨酯弹性体的制备方法、聚氨酯弹性体及耗能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