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432199B - 一种隧道式烘干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隧道式烘干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432199B
CN102432199B CN 201110350842 CN201110350842A CN102432199B CN 102432199 B CN102432199 B CN 102432199B CN 201110350842 CN201110350842 CN 201110350842 CN 201110350842 A CN201110350842 A CN 201110350842A CN 102432199 B CN102432199 B CN 10243219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rying cavity
drying
heater
hot
cavit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 201110350842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432199A (zh
Inventor
张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ongqing Polycomp International Corp
Original Assignee
Chongqing Polycomp International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ongqing Polycomp International Corp filed Critical Chongqing Polycomp International Corp
Priority to CN 201110350842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2432199B/zh
Publication of CN10243219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43219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43219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432199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rying Of Solid Materia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隧道式烘干装置,包括炉体、热风供应系统、热风供应管道、抽湿风机以及抽湿风管道,在炉体内置有第一烘干腔和第二烘干腔,第一烘干腔位于所述第二烘干腔的正上方,且第一烘干腔的底板和第二烘干腔的顶板之间形成悬空夹层;第一烘干腔和所述第二烘干腔的侧壁与炉体的侧壁之间构成垂直热风通道,且该垂直热风通道与悬空夹层连通;第一烘干腔的顶板与炉体的顶板之间,以及第二烘干腔的底板与炉体的底板之间构成水平热风通道,该水平热风通道与垂直热风通道连通;热风供应管道的热风出口设置于悬空夹层内,热风从该热风出口输出。该烘干装置可以在烘干过程中,使热风更好的流通,在减少热量能源消耗的前提下,提高烘干的效率。

Description

一种隧道式烘干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玻璃纤维烘干技术领域,更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隧道式烘干装置。
背景技术
玻璃纤维是一种性能优异的无机非金属材料,是以玻璃球或废旧玻璃为原料,经过高温熔制、拉丝等工艺制作而成。玻璃纤维具有绝缘性好、耐热性高、抗腐蚀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中。
在制作玻璃纤维的过程中会使用一些浸润剂乳液,为了使得浸润剂固化成膜,同时去除拉制后的玻璃纤维中的过多的水分,需要对拉制后的玻璃纤维进行烘干。现有的用于烘干玻璃纤维的单层隧道式烘干炉,烘干炉的炉体内置有一个烘干腔体,该烘干腔体底部设有纱车轨道,载有玻璃纤维的纱车从炉体一侧进入烘干腔体。在该炉体的顶板上一般开设有热风入口,将热风循环系统提供的热风通过该热风入口输入到该烘干腔体顶板上的热风通道中,热风在通过该顶板上的热风通道进入到腔体内。由于热风进入烘干腔体前,在烘干腔体顶部的热风通道中与冷空气进行混合,则会有大量的热量通过炉体的顶板散发到外界空气当中,影响烘干炉的热利用率,烘干效果较差。同时,由于现有的隧道式烘干炉的腔体空间狭小,通入的热气后热空气不能在烘干炉的腔体内很好的流动,需要消耗较多的热量以及时间才可以完成对玻璃纤维的烘干,也进一步影响了热利用率,以及烘干效率。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一种隧道式烘干装置,以使得烘干过程中,热风能更好的流通,在减少能源消耗的前提下,提高烘干的效率。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隧道式烘干装置,包括炉体、热风供应系统、与所述热风供应系统相连的热风供应管道、抽湿风机以及与所述抽湿风机相连的抽湿风管道,所述炉体内置有第一烘干腔和第二烘干腔,所述第一烘干腔位于所述第二烘干腔的正上方,且所述第一烘干腔的底板和第二烘干腔的顶板之间形成悬空夹层;
所述第一烘干腔和所述第二烘干腔的侧壁与所述炉体的侧壁之间构成垂直热风通道,且所述垂直热风通道与所述悬空夹层连通;
所述第一烘干腔的顶板与所述炉体的顶板之间,以及所述第二烘干腔的底板与所述炉体的底板之间构成水平热风通道,该水平热风通道与所述垂直热风通道连通;
所述热风供应管道的热风出口设置于所述悬空夹层内,且所述热风供应系统通过热风供应管道将热风通过该热风出口输入到该悬空夹层中,以使热风在所述悬空夹层、所述垂直热风通道以及所述水平热风通道之间进行循环。
优选的,所述热风供应管道经由所述第一烘干腔的顶板延伸至所述第一烘干腔设置有纱车出口的壁板上。
优选的,在所述第一烘干腔设置有纱车出口的壁板上,靠近所述第一烘干腔的两个侧壁处均设置有热风供应管道。
优选的,在所述炉体上还设置有循环风机,所述循环风机设置于所述炉体的侧壁上,且循环风机的出风口垂直于所述垂直热风通道。
优选的,所述炉体上设置有两个循环风机,所述两个循环风机分别设置在所述炉体相对的两个侧壁上,且其中一个循环风机的出风口正对所述第一烘干腔的侧壁,另一循环风机的出风口正对所述第一烘干腔的侧壁。
优选的,所述第一烘干腔和第二烘干腔的侧壁为设置有孔洞的金属板。
优选的,在所述第一烘干腔和第二烘干腔的底板上设置有车辆传输轨道,所述车辆传输轨道从纱车入口沿着平行于所述第一烘干腔体或第二烘干腔体的侧壁的方向上延伸。
优选的,在所述第一烘干腔的上方和所述第二烘干腔的下方均设置有抽湿风管道口,该抽湿风管道口与抽湿风管道相连。
优选的,所述抽湿风管道的出口与所述热风供应管道相连,将抽湿风机抽出的热气输入到热风供应管道,以便进行热风循环利用。
优选的,所述烘干装置包括依次相连的多炉体,纱车依次经过所述多个炉体进行玻璃纤维的烘干。
经由上述的技术方案可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隧道式烘干装置,该烘干装置的炉体内设置有第一烘干腔和第二烘干腔。该第一烘干腔位于该第二烘干腔的上方,且该第一烘干腔的底板和第二烘干腔的顶板构成悬空夹层,该第一烘干腔的顶板与炉体的顶板之间、第二烘干腔的底板和炉体的底板之间、以及第一烘干腔和第二烘干腔的侧壁与炉体的侧壁之间均存在热风通道,该热风通道与该悬空夹层相互连通。当向该炉烘干装置的炉体内通入热风后,热风可以沿着烘干炉的各个热风通道以及悬空夹层进行循环流动,热风的流动空间较大,从而提高了烘干的速度。
同时,该炉体中热风供应管道的热风出口设置在该悬空夹层内,这样可以避免热风管道输出的热风中的热量被大量传到至外界空气中,减少了热量损失,进而提高了烘干效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一种隧道式烘干装置的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一种隧道式烘干装置中炉体俯视图以及热风流动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一种隧道式烘干装置的主视图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参见图1,示出了本发明一种隧道式烘干装置的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该烘干装置包括:炉体、热风供应系统、热风供应管道、抽湿风机以及与所述抽湿风机相连的抽湿风管道。在隧道式烘干装置中包括的炉体个数可以为一个或者多个,在该图为一个炉体的截面示意图,对于热风供应系统和抽湿风机的位置关系,并没有明确标示,对于热风供应系统以及抽湿风机的布局可以采用现有的布局方式进行设置。
在炉体中内置有第一烘干腔体11和第二烘干腔体12,载有玻璃纤维的纱车可以在该第一烘干腔和第二烘干腔内运行,从而完成对玻璃纤维的烘干。
其中,该第一烘干腔体11位于该第二烘干腔12的正上方,且该第一烘干腔11的底板和第二烘干腔的顶板之间形成悬空夹层13。换言之,该第一烘干腔和第二烘干腔垂直上下分布,且该第一烘干腔的底板和第二烘干腔的顶板并没有相互接触,而是构成了一个可以进行空气流动的通道。
该第一烘干腔11的侧壁和第二烘干腔的侧壁与炉体的侧壁之间构成垂直热风通道14,且垂直热风通道14与所述悬空夹层13连通。
同时,第一烘干腔11的顶板与炉体的顶板之间,以及第二烘干腔12的底板与炉体的底板之间构成水平热风通道15,该水平热风通道15与垂直热风通道14连通。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中所描述的侧壁均指平行于纱车前进方向的壁板。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烘干用的炉体的两端均设置通道口,这两端的通道口可以分别作为纱车入口和纱车出口。对应的,该炉体的烘干腔(第一烘干腔或第二烘干腔)的两端上也设置有通道口,一个通道口为纱车入口,另一端的通道口为纱车出口。纱车从该炉体的纱车入口进入炉体内,穿过烘干腔的入口进入烘干腔内,并从烘干腔中另一端的纱车出口穿出该炉体。则炉体或烘干腔平行于该纱车前进方向的壁板即为炉体或烘干腔的侧壁。
由于该悬空夹层13与垂直热风通道14和水平热风通道15之间相互连通,当炉体内通入热风后,该热风可以该悬空夹层、垂直热风通道和水平热风通道之间循环流动,流动空间增大,热风分布比较均匀。换言之,由悬空夹层、垂直热风通道和水平热风通道的分布位置关系可知,当炉体内通入热风时,热风可以在第一烘干腔和第二烘干腔的四周流动,热风与烘干腔体的接触面积增大,以及热风循环空间增大,烘干效果提高。
为了避免热风从炉体顶部进入烘干腔体,使得热风中的热量大量传导至外界空气当中,本发明中将热风供应管道的热风出口设置于所述悬空夹层13内,且热风供应系统通过热风供应管道将热风通过该热风出口输入到该悬空夹层中,以使热风在悬空夹层、垂直热风通道以及水平热风通道之间进行循环。
当热风进入到该悬空夹层后,热空气会逐渐从该悬空夹层的一端向另一端流动,同时,热风也会向该悬空夹层的两侧流动,使得热风逐渐进入到垂直热风通道,进而使得热风逐渐向炉体顶部和底部的水平热风风道内流动,从而使得热风在第一烘干腔体和第二烘干腔体的四周不断循环,提高了热风的利用率。
另外,本发明的烘干装置中炉体内设置有上下两个烘干腔,从而一个炉体可以完成多个纱车中玻璃纤维的烘干,因此一个炉体可以达到现有技术中两个炉体的烘干能力,但却减少了设备的占地面积,提高了占地利用率。
由于纱车是在第一烘干腔或第二烘干腔的腔体内行进,在纱车行进的过程中需要将纱车中所承载的玻璃纤维进行烘干,为了能够提高玻璃纤维的烘干速度,本领域中一般将该烘干腔的侧壁上开设孔洞,以使得热风进入到该烘干腔体内。本发明中在第一烘干腔和第二烘干腔的侧壁上也开设有孔洞,其中,第一烘干腔和第二烘干腔的侧壁可以设置为带有孔洞的金属板,从而使得热风在循环的过程中,进入到第一烘干腔和第二烘干腔的腔体内。热风可以从烘干腔中一侧壁的孔洞进入烘干腔的腔体内,并从该烘干腔的另一侧壁的孔洞流出,从而使得热风在烘干腔体内进行流动,对纱车中的玻璃纤维进行更直接的烘干。这样,热风不仅可以在第一烘干腔体和第二烘干腔体的外侧四周进行循环流动,还可以在第一烘干腔体和第二烘干腔体的腔体内进行流动,加快了玻璃纤维的烘干速度。
当然,在烘干腔的侧壁上开设孔洞的同时,还可以根据需要在第一烘干腔和第二烘干腔的底板和顶板上的相应位置开设孔洞,在此不加以限制。
为了能够的加速热风的循环,在炉体内还可以设置循环风机2,在该循环风机2设置于炉体的侧壁上,且循环风机2的出风口垂直于所述垂直热风通道。为了使得循环风机能够推动热风的流动,使得热风在悬空夹层以及各个热风通道内进行循环的同时,保证热风也能在第一烘干腔和第二烘干腔的腔体内进行循环流动,需要将该循环风机的出风口对准垂直热风风道。
在循环风机2产生的风力作用下,热风会穿过该烘干腔的侧壁进入烘干腔的腔体内,并从该烘干腔的另一侧的侧壁穿出。换言之,该循环风机2的出风口正对着第一烘干腔或第二烘干腔的侧壁,从而使得热风在烘干腔体内流动,参见图2,为本发明的炉体1的俯视示意图,其中,纱车在烘干腔内行进,在该图中为从右向左行驶,如图中较粗的箭头方向所示。炉体内通入热风,在循环风机的作用下,热风在烘干腔的腔体两侧的侧壁中进行循环。热风穿过侧壁的方向如图中的虚线箭头所示,可见热风在循环风机的作用下以垂直于纱车行进的方向进行循环流动,从而对纱车中的玻璃纤维进行更好的烘干。
其中,该循环风机可以为涡轮风扇,也可以为其他的风扇。循环风机的数量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设定,可以在炉体的侧壁上,且在分别对应第一烘干腔和第二烘干腔的侧壁的位置处设置一个或多个循环风机。
进一步的,为了能够保证在炉体内能够以一个相同的方向进行循环,不至于由于热风的风力方向相反,而导致热风循环不畅,如图1,可以在炉体中设置两个循环风机,该两个循环风机分别设置在炉体相对的两个侧壁上,且其中一个循环风机的出风口正对第一烘干腔的侧壁,另一循环风机的出风口正对第一烘干腔的侧壁。这样,这样使得第一烘干腔和第二烘干腔的热风流向相反,进而使得烘干腔的外侧四周的热风向同一方向流动。参见图1,箭头方向代表热风的流动方向,可见在两个烘干腔的四周,热风基本呈顺时针流动,从而不易出风力方向不同的热风,影响热风的流动性。
当然,根据炉体或者烘干腔的长度来增加循环风机的数量,使得分别位于炉体两侧壁的循环风机的数量增加,保证热风流动的过程中循环风机能够提供足够大的风力。
为了能够减少热风的热量散发到外界空气中,可以将热风供应管道的热风出口设置在第一烘干腔的底板和第二烘干腔的顶板形成的悬空夹层中,具体的,连接与热风供应系统的热风供应管道经由第一烘干腔的顶板延伸至第一烘干腔设置有纱车出口的壁板上,并继续延伸该热风供应管道,将热风供应管道伸入到悬空夹层中,使得热风供应管道的热风出口在悬空夹层中。
具体的,参见图3,示出了本发明一种隧道式烘干装置的主视图的结构示意图。本领域技术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隧道式烘干装置中可以设置一个或多个依次相连的炉体,对于炉体的具体数量不做具体限定。在该图中隧道烘干装置中设置有三个依次相连的炉体1,每个炉体1中均设置有第一烘干腔11和第二烘干腔12,炉体的具体结构与图1的机构相同,在此不再赘述。在炉体的第一烘干腔和第二烘干腔内可以设置运行纱车,纱车可以从进入一个炉体的第一烘干腔,并前行穿出该炉体的第一烘干腔,进而进入另一个炉体的第一烘干腔;或者是从一个炉体的第二烘干腔进入另一个炉体的烘干腔。
为了纱车能够沿着指定的方向,在炉体1的烘干腔中运行的过程中,使得纱车能从炉体的纱车入口进入,并从该炉体的纱车出口顺利穿出,可以在炉体的第一烘干腔和第二烘干腔的底板上设置车辆传输轨道。该车辆传输轨道从纱车入口沿着平行于第一烘干腔11或第二烘干腔12的侧壁的方向延伸,直至延伸到该第一烘干腔或第二烘干腔(或者炉体)的纱车出口处。
对于第一烘干腔11和第二烘干腔12的底部设置的车辆传输轨道的数量也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设定,在此不加以限制,如,可以在第一烘干腔或第二烘干腔的底部设置两条相互平行的车辆传输轨道。
与现有技术不同,本发明的烘干装置中热风供应管道的热风出口设置在第一烘干腔的底板和第二烘干腔的顶板构成的悬空夹层中,由图3可以看出,该热风供应管道3铺设于炉体内顶部即第一烘干腔的顶板上,且从该第一烘干腔的顶板的一端延伸至另一端后,顺着该第一烘干腔一端的侧壁向下延伸,并在延伸至第一烘干腔底板下的悬空夹层13后,将该热风供应管道的出口设置在该悬空夹层中。
需要说明的是,该热风供应管道3从第一烘干腔的顶板向下延伸时,该向下延伸的热风供应管道可以设置在该第一烘干腔中设置有纱车入口的一端侧壁上,当然也可以设置在该第一烘干腔设置有纱车出口的壁板上。
优选的,为了增强烘干效果,在小车行进的方向上,可以让热风逆着小车运行方向流动。对应的,可以将设置热风供应管道3经由第一烘干腔的顶板延伸至第一烘干腔设置有纱车出口的壁板上。在该图3中,在炉体的右端开设有纱车入口,炉体的左端的壁板上开设有纱车出口,相应的第一烘干腔和第二烘干腔的左端的壁板上开设有纱车入口,右端的壁板上开设有纱车出口,小车从右向左运行。则铺设在第一烘干腔顶板上的热风供应管道3从第一烘干腔从右向左延伸,且到达该第一烘干腔顶板的最左侧时,热风供应管道顺着该第一烘干腔左端的壁板向下延伸直至延伸至悬空夹层13处。热风供应管道中的热风从热风出口热风输出时,热风沿着该悬空夹层从左向右流动,并在从左向右流动的过程中,热风向垂直热风通道中弥漫,进而在循环风机作用下进入该第一烘干腔和第二烘干腔内,在烘干腔体内和外侧四周进行循环。
另外,设置在热风供应管道的数量的也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设定。为了使得热风分布比较均匀,可以在烘干腔体的顶部对称的设置两根热风供应管道。对应的,在第一烘干腔设置有纱车入口或纱车出口的壁板上,靠近第一烘干腔的两个侧壁处均设置有热风供应管道。也就是说,在图中第一烘干腔左端或右端的壁板上,在纱车出口或纱车入口的两侧均设置向下衍射的热风供应管道。
为了能够将烘干装置在烘干过程中产生的潮湿空气排出,在烘干装置的炉体上还设置有抽湿风机,通过将与该抽湿风机相连的抽湿风管道设置在烘干腔体内,从而抽取烘干腔的腔体内产生的潮湿空气。本发明中抽湿风管道的布局可以参照现有的技术中炉体内铺设抽湿风管道的布局。具体的,由于在炉体1内设置有第一烘干腔11和第二烘干腔12,为了能够达到更好的抽湿风效果,可以在第一烘干腔的腔体上方和第二烘干腔的下方均设置有抽湿风管道口41,如图1和图3所示。该抽湿风管道口41与该抽湿风管道4相连。
当抽湿风机将烘干腔内的潮湿空气抽出时,一般会将抽取出的气体排出。但是很多情况下,抽取出的气体中还会含有大量的热量,从而造成了能源浪费。尤其是当烘干装置中设置有多个相连的烘干炉时,纱车进入第一个炉体的第一烘干腔或第二烘干腔时,纱车上的玻璃纤维湿度较大,此时经过该第一炉体的第一烘干腔或第二烘干腔体的烘干后,纱车中玻璃表面的湿气会蒸发到较大的一部分,此时第一个炉体中抽湿风机抽取的空气潮湿度较高,热量较少,可以直接排出。但是当该纱车继续前行,进入到第二个炉体后,讲过第二个炉体中的第一烘干腔或第二烘干腔的烘干后,第一个炉体中抽湿风管道中的抽取到的空气潮湿度已经大大降低,而且抽湿风管道中抽取到的气体中还有较多的热量,如果将第一炉体中抽湿风管道抽取到的气体之间排出去的话,就会造成热能资源的浪费。为了能够实现热量的循环利用,减少热量的浪费,可以将抽湿风管道的出口设置为与热风供应管道相连,这样抽取出的含有较多热量的热空气就会被排入到热风供应管道中,进而通过热风供应管道直接输入到炉体的悬空夹层中,以便热量的循环利用。
例如,如图3所示,在该图中的烘干装置中设置有三个炉体,纱车从右向左依次经过这三个炉体,将从右到左的炉体依次称为第一炉体、第二炉体和第三炉体。纱车依次这三个炉体进行加热烘干,具体的加热烘干过程也可以被分为三个阶段,即,加速干燥阶段、恒速干燥阶段和降速干燥阶段。针对每一个干燥阶段不同的特征,可以设计对应的三个炉体的热量循环利用系统,第一炉体主要为湿纱的预热阶段,该阶段中玻璃纤维的丝饼表面水分迅速蒸发,此时丝饼内层水分向外层迁移的速度大于丝饼表面水分蒸发的速度,因此,第一炉体中抽取的湿风可全部排出,热风不能流向下一炉体中。
而纱车进入到第二炉体后,纱车中玻璃纤维的丝饼表层水分基本蒸发殆尽,此时主要变现为丝饼内层水分向外层迁移,且迁移速度等于表层水分蒸发速度,第二炉体中的热风风速应该适宜,避免造成能源浪费,抽湿风管道中抽取的部分湿风可再次利用,从而将该第二炉体中的部分或全部抽湿风管道的出口与热风供应管道相连,以便进行热风的循环利用。
第三炉体中主要为进行浸润剂的成膜阶段,此时纱车中玻璃纤维的水分迁移速度小于表层水分蒸发速度,该第三炉体的循环热风湿度相对较小,因此,也可以将第三炉体的抽湿风管道道的出口与其热风供应管道相连,从而实现热量的多次重复利用,以提高热利用效率。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由于本发明中的烘干装置的炉体中设置有上下两层烘干腔,为了能够方便的将纱车运送到上层的烘干腔中,在烘干装置的第一级炉体外还设置有运载电梯,以便实现纱车能够纱车能在运送到上层炉体的上层烘干腔中进行烘干,或者实现纱车在上下层之间的运输流转。
本说明书中各个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发明。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发明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隧道式烘干装置,包括炉体、热风供应系统、与所述热风供应系统相连的热风供应管道、抽湿风机以及与所述抽湿风机相连的抽湿风管道,其特征在于,所述炉体内置有第一烘干腔和第二烘干腔,所述第一烘干腔位于所述第二烘干腔的正上方,且所述第一烘干腔的底板和第二烘干腔的顶板之间形成悬空夹层;
所述第一烘干腔和所述第二烘干腔的侧壁与所述炉体的侧壁之间构成垂直热风通道,且所述垂直热风通道与所述悬空夹层连通;
所述第一烘干腔的顶板与所述炉体的顶板之间,以及所述第二烘干腔的底板与所述炉体的底板之间构成水平热风通道,该水平热风通道与所述垂直热风通道连通;
所述热风供应管道的热风出口设置于所述悬空夹层内,且所述热风供应系统通过热风供应管道将热风通过该热风出口输入到该悬空夹层中,以使热风在所述悬空夹层、所述垂直热风通道以及所述水平热风通道之间进行循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烘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热风供应管道经由所述第一烘干腔的顶板延伸至所述第一烘干腔设置有纱车出口的壁板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烘干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烘干腔设置有纱车出口的壁板上,靠近所述第一烘干腔的两个侧壁处均设置有热风供应管道。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烘干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炉体上还设置有循环风机,所述循环风机设置于所述炉体的侧壁上,且循环风机的出风口垂直于所述垂直热风通道。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烘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炉体上设置有两个循环风机,所述两个循环风机分别设置在所述炉体相对的两个侧壁上,且其中一个循环风机的出风口正对所述第一烘干腔的侧壁,另一循环风机的出风口正对所述第一烘干腔的侧壁。
6.根据权利要求1、4、或5任一项所述的烘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烘干腔和第二烘干腔的侧壁为设置有孔洞的金属板。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烘干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烘干腔和第二烘干腔的底板上设置有车辆传输轨道,所述车辆传输轨道从纱车入口沿着平行于所述第一烘干腔体或第二烘干腔体的侧壁的方向上延伸。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烘干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烘干腔的上方和所述第二烘干腔的下方均设置有抽湿风管道口,该抽湿风管道口与抽湿风管道相连。
9.根据权利要求1或8所述的烘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抽湿风管道的出口与所述热风供应管道相连,将抽湿风机抽出的热气输入到热风供应管道,以便进行热风循环利用。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烘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烘干装置包括依次相连的多炉体,纱车依次经过所述多个炉体进行玻璃纤维的烘干。
CN 201110350842 2011-11-08 2011-11-08 一种隧道式烘干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43219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1110350842 CN102432199B (zh) 2011-11-08 2011-11-08 一种隧道式烘干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1110350842 CN102432199B (zh) 2011-11-08 2011-11-08 一种隧道式烘干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432199A CN102432199A (zh) 2012-05-02
CN102432199B true CN102432199B (zh) 2013-10-16

Family

ID=4598059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201110350842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432199B (zh) 2011-11-08 2011-11-08 一种隧道式烘干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2432199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010527A (zh) * 2014-04-29 2015-11-04 丽明国际机械有限公司 稻谷烘干机
CN104746156A (zh) * 2015-03-18 2015-07-01 宁波求新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高效节能的纤维烘干装置及其烘干方法
CN107715129A (zh) * 2017-11-29 2018-02-23 郑州力之天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养殖场用车辆高效热风消毒室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5363A (zh) * 1993-02-27 1993-08-18 叶理平 全自动电焊条烘干炉
CN101338347A (zh) * 2008-08-08 2009-01-07 邢传一 一种无高炉炼铁新工艺
CN201476517U (zh) * 2009-08-25 2010-05-19 杭州萧山天成机械有限公司 隧道式原丝烘干炉同步牵引输送装置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5363A (zh) * 1993-02-27 1993-08-18 叶理平 全自动电焊条烘干炉
CN101338347A (zh) * 2008-08-08 2009-01-07 邢传一 一种无高炉炼铁新工艺
CN201476517U (zh) * 2009-08-25 2010-05-19 杭州萧山天成机械有限公司 隧道式原丝烘干炉同步牵引输送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432199A (zh) 2012-05-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RU2643918C2 (ru) Сушильная система
ES2475202T3 (es) Horno para la fabricación de un producto de lana mineral
CN102432199B (zh) 一种隧道式烘干装置
PH12016501478B1 (en) Hybrid continuous flow grain dryer
US20130071800A1 (en) Method for firing raw ceramic blanks and furnace
CA2768098C (en) Method and strand sintering equipment for continuous sintering of pelletized mineral material
CN108955105B (zh) 一种余热回收节能烘箱及余热回收方法
CN207933698U (zh) 一种结构紧凑的拉幅定型机
JP7133626B2 (ja) 石膏ボードを乾燥させるための方法および装置
DE102022000627A1 (de) Verfahren zum Trocknen von Platten und Trockner
CN204974378U (zh) 涂布机及其烘箱单元
CZ290083B6 (cs) Způsob sušení a/nebo pálení cihlových polotovarů a zařízení k provádění tohoto způsobu
CN206094859U (zh) 一种新型长纤聚酯油毡基布定型浸胶烘干线
CN206347835U (zh) 一种板材片用高效烘干装置
CN104567314A (zh) 一种医疗配件的烘干装置
CN202380048U (zh) 用于铝带加热与支撑的装置
DK2778588T3 (en) Oven to burn unfinished ceramic pieces
DE19719183C1 (de) Vorrichtung zum Trocknen und Verfahren zum Trocknen von Keramikformlingen
CN103591783A (zh) 高效毛条烘干机
CN203731818U (zh) 一种制备膨化珍珠岩板用多级燃烧、分风干燥窑
CN106440676A (zh) 多色毛条热风循环节能型免装载式烘房
CN205825699U (zh) 隧道式窑炉
CN206352961U (zh) 一种可冷却药材的出料设备
CN206724635U (zh) 一种茶叶烘房
CN206478987U (zh) 一种烘干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31016

Termination date: 20151108

EXPY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