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421323A - 头皮护理装置 - Google Patents

头皮护理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421323A
CN102421323A CN2010800201180A CN201080020118A CN102421323A CN 102421323 A CN102421323 A CN 102421323A CN 2010800201180 A CN2010800201180 A CN 2010800201180A CN 201080020118 A CN201080020118 A CN 201080020118A CN 102421323 A CN102421323 A CN 10242132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jut
care device
metal particle
scalp care
ai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80020118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石原绫
鼻户由美
野田美佐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anasonic Electric Work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atsushita Electric Work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atsushita Electric Works Ltd filed Critical Matsushita Electric Works Ltd
Publication of CN10242132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421323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5HAND OR TRAVELLING ARTICLES
    • A45DHAIRDRESSING OR SHAVING EQUIPMENT; EQUIPMENT FOR COSMETICS OR COSMETIC TREATMENTS, e.g. FOR MANICURING OR PEDICURING
    • A45D44/00Other cosmetic or toiletry articles, e.g. for hairdressers' room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5HAND OR TRAVELLING ARTICLES
    • A45DHAIRDRESSING OR SHAVING EQUIPMENT; EQUIPMENT FOR COSMETICS OR COSMETIC TREATMENTS, e.g. FOR MANICURING OR PEDICURING
    • A45D20/00Hair drying devic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A45D20/04Hot-air producers
    • A45D20/08Hot-air producers heated electrically
    • A45D20/10Hand-held drying devices, e.g. air douches
    • A45D20/12Details thereof or accessories therefor, e.g. nozzles, stand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5HAND OR TRAVELLING ARTICLES
    • A45DHAIRDRESSING OR SHAVING EQUIPMENT; EQUIPMENT FOR COSMETICS OR COSMETIC TREATMENTS, e.g. FOR MANICURING OR PEDICURING
    • A45D2200/00Detai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in A45D
    • A45D2200/20Additional enhancing means
    • A45D2200/202Ionisation

Landscapes

  • Cleaning And Drying Hair (AREA)

Abstract

一种头皮护理装置,具备:金属微粒化部(2),生成金属微粒;以及壳体(3),收纳金属微粒化部(2),该壳体(3)上立设有多个中空状的突起部(4)。在各个突起部(4)的前端部上形成有将所述金属微粒化部(2)生成的金属微粒放出的放出口(5)。

Description

头皮护理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头皮护理装置,通过将金属微粒附着到头皮上来护理头皮。
背景技术
以往已知有放出过渡金属微粒的吹风机(参见专利文献1)。在该吹风机上设置有:放电部,通过对含有过渡金属的一对电极施加电压,从而在电极间形成放电,生成该过渡金属的微粒;微粒流路,设于放电部内部,使放电部所生成的过渡金属微粒流过;以及微粒放出口,放出微粒。
因此,该吹风机通过从微粒放出口放出由放电部生成的过渡金属微粒,供给到毛发,从而保护毛发不因活性氧而受损。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8-23063号公报
然而,本发明人注意到,上述现有例的吹风机存在如下问题:即,从微粒放出口放出的大部分金属微粒被头发遮挡而难以到达头皮,防止头皮不因活性氧而受损或激活头皮的作用效果不足。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课题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向头皮供给金属微粒的头皮护理装置。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的一方面的头皮护理装置包括:金属微粒化部,生成金属微粒;以及壳体,收纳金属微粒化部,该壳体上立设有多个中空状的突起部,所述多个中空状的突起部分别包括前端部,在各个前端部上形成有将所述金属微粒化部生成的金属微粒放出的放出口。
一个例子的头皮护理装置具备防金属附着结构,防止在所述多个中空状的突起部的内表面附着金属微粒。
在一个例子中,所述防金属附着结构向多个中空状的突起部的内表面赋予预定的电荷。
一个例子的头皮护理装置具备送风部,该送风部向所述多个中空状的突起部的内部送出空气,以便从形成于各个中空状的突起部上的放出口吐出空气。
一个例子的头皮护理装置具备:距离检测部,检测多个中空状的突起部的前端与头部之间的距离;以及空气量控制部,根据所述距离检测部检测到的距离,控制由所述送风部送出的空气的量。
一个例子的头皮护理装置具备:加热部,对从送风部送来的空气进行加热;以及热量控制部,根据距离检测部检测到的距离,控制由所述加热部产生的热量。
在一个例子的头皮护理装置中,所述金属微粒化部包括多个金属微粒化部,所述多个金属微粒化部以与所述多个中空状的突起部分别对应的方式配置。
在一个例子中,所述多个中空状的突起部的各个内表面以如下方式形成,分别从该突起部的基端向前端扩展,与形成于该突起部的前端上的放出口相连。
在一个例子中,形成于所述多个中空状的突起部的前端上的放出口相对于该突起部的突出方向倾斜。
一个例子的头皮护理装置具备:接触传感器,检测是否与头部接触;以及放电控制部,与所述接触传感器连接,以仅在根据来自所述接触传感器的信号判断为所述突起部与头部接触时生成金属微粒的方式控制所述金属微粒化部。
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一种能够向头皮供给金属微粒的头皮护理装置。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中的头皮护理装置的侧视图。
图2是说明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中的金属微粒化部的结构图。
图3是示出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变形例的头皮护理装置的侧视图。
图4是示出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中的头皮护理装置的侧视图。
图5是示出本发明的第3实施方式中的头皮护理装置的侧视图。
图6是概要地示出本发明的第3实施方式中的头皮护理装置的电气结构的图。
图7是概要地示出本发明的第3实施方式中的头皮护理装置的动作的流程图。
图8是示出本发明的第3实施方式中的、送风部送出的空气的送风量与检测部检测到的检测距离之间的关系的关系图。
图9是示出本发明的第3实施方式中的、加热部产生的热量与检测部检测到的检测距离之间的关系的关系图。
图10是示出本发明的第4实施方式中的头皮护理装置的侧视图。
图11是概要地示出本发明的第4实施方式中的头皮护理装置的电气结构的框图。
图12是概要地示出本发明的第4实施方式中的头皮护理装置的动作的流程图。
图13是示出本发明的第4实施方式中的其他方式的头皮护理装置的侧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头皮护理装置、2…金属微粒化部、3…壳体、4…突起部、5…放出口、6…防金属附着结构、9…微粒生成部、15…送风部、19…距离检测部、20…空气量控制部、21…加热部、22…热量控制部。
具体实施方式
图1、2示出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头皮护理装置1。该头皮护理装置1具备生成金属微粒的金属微粒化部2。在收纳金属微粒化部2的壳体3上立设有多个中空状的突起部4。在各个突起部4的前端部上分别形成有放出口5。各个放出口5将由所述金属微粒化部2生成的金属微粒放出。另外,在突起部4的内表面上设置有防止金属微粒附着的防金属附着结构6。在图示的例子中,多个中空状的突起部4提供相互大致平行的、使金属微粒流过的多个管道。至少在该管道的内表面设置有防金属附着结构6。
壳体3具有大致圆筒状的形状(图1中的左右方向为圆筒的轴向),从其圆形的一端面立设着多个中空状的突起部4,在另一端面的外侧设置有由使用者进行操作的开关7及电源部8,在壳体3的另一端面的内侧设置有金属微粒化部2。
中空状的突起部4由软性树脂等具有可挠性的材料形成,并且形成为朝向前端变圆的形状,所以是即使与头皮接触也安全的结构。在各个突起部4的前端部上形成有放出口5。在每个突起部4上形成有1个放出口5,然而不限于1个,也可以形成多个放出口。
如图2所示,金属微粒化部2由生成金属微粒的微粒生成部9和经由导线10与该微粒生成部9连接的高电压产生部11构成。微粒生成部9由含有金属的一对电极12、配置于所述电极12之间的中间电极13、以及固定电极12及中间电极13的电极保持体14构成。一对电极12分别经由导线10与高电压产生部11连接。高电压产生部11从电源部8获得电源供给。由高电压产生部11产生的电压施加到一对电极12之间,通过电极12间的放电来生成金属微粒。
中间电极13和电极12例如能够由不锈钢或钨等形成,在至少一个电极12中含有锌、金、铂、铑、钯、铱、钌或锇等过渡金属。该过渡金属优选铂、锌或其合金。若电极12采用铂,则由于铂微粒具有高抗氧化作用,所以能够对头皮赋予抗氧化效果。若采用锌,则由于锌具有细胞激活作用,所以能够对头皮赋予细胞激活效果。若采用铂与锌的合金,则能够对头皮赋予抗氧化效果及细胞激活效果。
在壳体3的内表面上,从微粒生成部9的周围到突起部4的前端固定安装有作为防金属附着结构6的抗静电膜,防止由微粒生成部9生成的金属微粒附着到内表面。该抗静电膜可以固定安装在突起部4的整个内表面上。
接着,说明第1实施方式的头皮护理装置的动作。使用者在使头皮护理装置1的前端朝向头部的状态下把持壳体3,对设置于壳体3外侧的开关7进行操作。响应于开关7接通,从电源部8向高电压产生部11供给电源,高电压产生部11对一对电极12之间施加高电压,在电极12之间以及电极12与中间电极13之间形成放电。通过该放电的能量,从电极12或中间电极13的一部分金属中生成金属微粒。此时生成的金属微粒中包括上述某一种过渡金属。使用者利用具有可挠性的突起部4拨开头发,进行头皮按摩。当开关7处于断开状态时,不从电源部8向高电压产生部11供给电源,高电压产生部11停止向电极12施加电压,停止生成金属微粒。
因此,根据第1实施方式的头皮护理装置1,能够得到如下作用效果。
(1)通过具有可挠性的突起部4拨开头发,能够进行头皮按摩及头发梳理。此时,从形成于突起部4的前端部上的放出口5放出金属微粒,从而金属微粒难以被头发遮挡,能够确实地向头皮供给金属微粒。其结果,能够通过该金属微粒保护头发不因活性氧而受损,能够激活头皮。
(2)由于至少在突起部4的内表面设置有抗静电膜这类的防金属附着结构6,所以生成的金属微粒难以附着到突起部4的内部,容易将生成的大部分金属微粒供给到头皮。
另外,虽然在第1实施方式中采用了从壳体3的一端面立设突起部4的结构,但不限于该结构,例如,如图3所示,也可以从大致圆筒状的壳体3(图3的上下方向为圆筒的轴向)外侧的曲面立设一排以上的突起部4。通过采用这种结构而具备更多的突起部4,从而能够有效地向头皮供给金属微粒。另外,电源部8也可以设置在壳体3的内部。
接着,根据图4,说明第2实施方式。另外,对与第1实施方式的头皮护理装置1相同的结构,赋予相同的符号,并省略其说明。第2实施方式的头皮护理装置1具备送风部15,该送风部15向突起部4的内部送出空气,以便从形成于突起部4的放出口5吐出空气,金属微粒化部2包括配置于多个中空状的突起部4内部的多个微粒生成部9。防金属附着结构6具有预定的电荷。
第2实施方式的头皮护理装置1包括大致圆筒状的壳体3。该壳体3包括2个圆形的端面,一个端面是图4右侧的吸气侧端面,另一个端面是图4左侧的排气侧端面。在排气侧端面上立设着多个突起部4。在吸气侧端面上形成有空气的吸入口16。在吸气侧端面的内部设置有送风部15。送风部15包括风扇18和驱动风扇18的电动机17。另外,在第2实施方式中,金属微粒化部2的多个微粒生成部9以分别位于多个中空状的突起部4的内部的方式被支承结构30支承在壳体3内。在壳体3的外侧面上配设有电源部8和用于使该电源部8工作或停止的开关7。设置于电源部8内部的高电压产生部11经由导线10向微粒生成部9供给电源,使微粒生成部9生成金属微粒。电源部8经由导线10向电动机17供给电源。
此外,在壳体3的内表面、尤其突起部4的内表面固定安装有作为防金属附着结构的荷电膜。该荷电膜被赋予与微粒生成部9生成的金属微粒相同的电荷。通过相同电荷彼此的排斥,从而能够防止金属微粒附着到突起部4的内表面的荷电膜上。
接着,说明第2实施方式的头皮护理装置的动作。使用者以使突起部4的前端朝向头部的方式把持壳体3,当将设置于壳体3侧面的开关7设为接通状态时,从电源部8向电动机17供给电源,电动机17驱动,风扇18旋转。风扇18从吸入口16吸入空气,使该空气在壳体3内朝向突起部4流动,从形成于突起部4上的放出口5吐出。此时,在金属微粒化部2的微粒生成部9上生成的金属微粒随着空气的流动而被强制性地从放出口5吐出。
因此,在第2实施方式的头皮护理装置1中,除了第1实施方式的作用效果之外,还能够得到如下作用效果。
(3)通过送风部15,与空气一起将金属微粒供给到头皮,从而能够确实地将金属微粒供给到位于送风方向的头部。由于通过送风拨开头发,所以金属微粒难以被头发遮挡,能够有效地向头皮供给金属微粒。
(4)由于将微粒生成部9配置在突起部4的内部,所以金属微粒难以附着到壳体3内,从突起部4的放出口5放出的金属微粒不会减少,能够将金属微粒稳定地供给到头皮。
(5)防金属附着结构6是至少向中空状的突起部4的内表面赋予预定电荷的荷电膜。预定电荷是与微粒生成部9生成的金属微粒相同的电荷。防金属附着结构6能够防止金属微粒附着到突起部4的内表面。由此,能够将金属微粒有效地供给到头皮。
接着,根据图5、6,说明第3实施方式。另外,对与第2实施方式的头皮护理装置1相同的结构,赋予相同的符号,并省略其说明。第3实施方式的头皮护理装置1具备:距离检测部19,检测突起部4的前端与头部之间的距离;以及空气量控制部20,根据距离检测部19检测到的距离,控制由送风部15送出的空气的量。另外,头皮护理装置1具备:加热部21,对从送风部15送来的空气进行加热;以及热量控制部22,根据距离检测部19检测到的距离,控制由加热部21产生的热量。此外,在图示的例子中,中空状的突起部4的内表面形成为,从该突起部的基端向前端扩展,与形成于该突起部的前端上的放出口5相连。
第3实施方式的头皮护理装置1的手柄部23从壳体3沿着与大致圆筒状的壳体3的轴线大致垂直的方向延设。在手柄部23内部设置有由使用者进行操作的开关7、控制基板24、以及电源部8,电源部8向该控制基板24、加热部21、距离检测部19供给电源。在壳体3的内部,在送风部15的前方侧(突起部4侧)配设有作为加热部21的电热器。当送风部15和加热部21被供给了电源时,从突起部4的放出口5吹出由加热部21进行了加热的温风。
距离检测部19在壳体3的外表面或内部设置于突起部4附近,检测放出口5与头部之间的距离。距离检测部19还能够包括红外线传感器。距离检测部19测定该红外线传感器与头部之间的距离X,从X减去预先设定的红外线传感器与放出口5之间的距离Y,从而检测放出口5与头部之间的距离。另外,作为简易结构,也可以不从距离X减去距离Y,即,将距离X、即红外线传感器与头部之间的距离用作放出口5与头部之间的距离。
图6是第3实施方式的头皮护理装置1的电路的概要框图。送风部15(电动机17)、加热部21、以及高电压产生部11(金属微粒化部2)分别被空气量控制部20、热量控制部22、以及放电控制部25控制。空气量控制部20、热量控制部22、以及放电控制部25分别被设置在例如内设于手柄部23的控制基板24上(参见图5)。控制基板24与电源部8连接。电源部8向各个控制部20、22、25供给电源。这些控制部20、22、25分别根据从设置于手柄部23上的开关7输入的信号S1和从距离检测部19输入的信号S2,控制供给电力,从而对控制对象、即由送风部15送出的空气的送风量、由加热部21产生的热量、高电压产生部11施加到电极12上的电压进行最佳的控制。
图7是概要地示出第3实施方式的头皮护理装置1的动作的流程图。当使用者将开关7设为接通状态时(S1),从开关7向空气量控制部20、热量控制部22、放电控制部25供给信号S1。响应于信号S1,控制部20、22、25分别开始向各个控制对象供给电源(S2)。
接着,距离检测部19检测放出口5与头部之间的距离(S3),对检测距离与预先存储设定的基准值(又称为阈值)进行比较(S4)。在检测距离大于基准值的情况下,空气量控制部20增加由送风部15送出的空气的送风量,热量控制部22增加由加热部21产生的热量(S5)。图8示出由送风部15送出的空气的送风量与检测距离之间的关系。如图8所示,已规定最小送风量和最大送风量,空气量控制部20在最小送风量和最大送风量之间,随着检测距离增大,逐渐增大送风量。图9示出由加热部21产生的热量与检测距离之间的关系。如图9所示,已规定最小加热量和最大加热量,热量控制部22在最小加热量和最大加热量之间,随着检测距离增大,阶段性地增大加热量。在图9中,加热量的变化为1阶段,然而也可以采用多阶段变化方式。另外,在S4中,在基准值与检测距离相等的情况下,空气量控制部20和热量控制部22维持现状的控制(S6)。另外,在S4中,在检测距离小于基准值的情况下,空气量控制部20减少由送风部15送出的空气的送风量,热量控制部22减少由加热部21产生的热量(S7)。
在S8中,若检测到开关7变为断开状态,则结束一系列处理,若开关接通,则返回到S3的处理,反复进行上述处理。
因此,根据第3实施方式的头皮护理装置1,除了上述实施方式的作用效果之外,还能够得到如下作用效果。
(6)距离检测部19自动检测突起部4的放出口5与头部之间的检测距离,热量控制部22能够根据检测距离控制加热部21。即,在检测距离小于预定的基准值的情况下,减少由加热部21产生的热量,能够降低高温的温风给头皮及头发带来的损伤,并且能够防止微粒生成部9因高温的温风而劣化。
(7)空气量控制部20能够根据检测距离来控制送风部15。即,在检测距离小于预定的基准值的情况下,空气量控制部20能够减少由送风部15送出的空气的送风量,所以能够实现节能。另外,相反在检测距离大于预定的基准值的情况下,空气量控制部20增加由送风部15送出的空气的送风量,所以能够与空气一起将金属微粒确实地供给到头皮,并且通过送风拨开头发,从而金属微粒难以被头发遮挡,能够稳定地将金属微粒供给到头皮。通过距离检测部19、热量控制部22、以及空气量控制部20的协作,能够得到作用效果(6)(7)的协同作用。
(8)由于各个中空状的突起部4的内表面形成为,从该突起部4的基端朝向前端扩展,与形成于该突起部4的前端的放出口5相连,所以由金属微粒化部2生成的金属微粒难以附着到突起部4的内侧,能够将金属微粒稳定地供给到头皮。
接着,根据图10,说明第4实施方式。另外,对与第3实施方式的头皮护理装置1相同的结构,赋予相同的符号,并省略其说明。在第4实施方式的头皮护理装置1中,形成于突起部4的前端上的放出口5形成为相对于突起部4的突出方向倾斜。另外,该倾斜面不限于平面形的倾斜,还包括凸曲面状的倾斜面或凹曲面状的倾斜面。此外,突起部4的前端形成为圆滑的形状,以便与头皮接触也没关系,在突起部4的前端上设置有作为接触传感器的接触开关26。
图11是概要地示出第4实施方式的头皮护理装置1的电气构成的框图。接触开关26与放电控制部25连接,接触开关26在检测到与头皮的接触时,将信号S3供给到放电控制部25。放电控制部25根据来自接触开关26的信号S3控制电力供给,从而将控制对象、即通过高电压产生部11对电极12施加的电压进行最佳的控制。
图12是概要地示出第4实施方式的头皮护理装置1的动作的流程图。当使用者将开关7设为接通状态时(S11),放电控制部25判断是否从接触开关26供给了信号S3、即接触开关26是否检测到接触(S12)。若检测到接触,则放电控制部25向高电压产生部11供给电源,向电极12施加电压,形成放电,生成金属微粒(S13)。另一方面,在没有检测到接触的情况下,控制转移到S14的处理。
在S14中,检测到开关7的状态,若开关为断开,则放电控制部25结束一系列处理,若开关为接通,则返回到S12的处理,反复进行上述处理。
因此,根据第4实施方式的头皮护理装置1,除了上述实施方式的作用效果之外,还能够得到如下作用效果。
(9)通过设置接触开关26,从而仅在头皮护理装置1与头部接触时从微粒生成部9生成金属微粒,所以能够有效地向头皮供给金属微粒。另外,由于在头皮护理装置1未与头部接触时,不会从微粒生成部9生成金属微粒,所以能够实现微粒生成部9的长寿命化,能够实现节能。
(10)由于形成于多个中空状的突起部4的前端的放出口5相对于该突起部4的突出方向倾斜,所以突起部4内侧的表面积减小,金属微粒难以附着。其结果,供给到头皮的金属微粒增加,能够将金属微粒稳定地供给到头皮。另外,具有这种放出口的突起部4的前端容易拨开头发,金属微粒不易被头发遮挡。其结果,能够将金属微粒稳定地供给到头皮。
另外,在第3及第4实施方式中采用了将空气量控制部20、热量控制部22以及放电控制部25设置到内设于手柄部23的控制基板24上的结构,但不仅限于此,也可以在壳体3内设置副基板等,将控制部20、22、25分散设置。
另外,像上述第2实施方式那样,在突起部4的内部设置微粒生成部9的情况下,也可以将突起部4及微粒生成部9构成为能够装拆的结构。由此,能够通过拆下突起部4,将头皮护理装置1作为一般的吹风机使用,作为一般的吹风机使用时,不使用微粒生成部9,能够防止微粒生成部9劣化。
另外,如图13所示,还可以采用在壳体3上与突起部4一起立设细刷毛27,通过刷毛27拔开头发的结构。

Claims (10)

1.一种头皮护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金属微粒化部,生成金属微粒;以及
壳体,收纳所述金属微粒化部,该壳体上立设有多个中空状的突起部,
多个中空状的突起部分别包括前端部,在各个前端部上形成有将所述金属微粒化部生成的金属微粒放出的放出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头皮护理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头皮护理装置具备防金属附着结构,防止在所述多个中空状的突起部的内表面附着金属微粒。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头皮护理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防金属附着结构向所述多个中空状的突起部的内表面赋予预定的电荷。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头皮护理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头皮护理装置具备送风部,该送风部向所述多个中空状的突起部的内部送出空气,以便从形成于各个中空状的突起部上的放出口吐出空气。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头皮护理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头皮护理装置具备:
距离检测部,检测所述多个中空状的突起部的前端与头部之间的距离;以及
空气量控制部,根据所述距离检测部检测到的距离,控制由所述送风部送出的空气的量。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头皮护理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头皮护理装置具备:
加热部,对从所述送风部送来的空气进行加热;以及
热量控制部,根据所述距离检测部检测到的距离,控制由所述加热部产生的热量。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头皮护理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金属微粒化部包括多个金属微粒化部,所述多个金属微粒化部以与所述多个中空状的突起部分别对应的方式配置。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头皮护理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个中空状的突起部的各个内表面以如下方式形成,分别从该突起部的基端向前端扩展,与形成于该突起部的前端上的放出口相连。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头皮护理装置,其特征在于,
形成于所述多个中空状的突起部的前端上的放出口相对于该突起部的突出方向倾斜。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头皮护理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头皮护理装置具备:
接触传感器,检测是否与头部接触;以及
放电控制部,与所述接触传感器连接,以仅在根据来自所述接触传感器的信号判断为所述突起部与头部接触时生成金属微粒的方式控制所述金属微粒化部。
CN2010800201180A 2009-06-25 2010-06-03 头皮护理装置 Pending CN102421323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9-150774 2009-06-25
JP2009150774A JP2011004922A (ja) 2009-06-25 2009-06-25 頭皮ケア装置
PCT/JP2010/059426 WO2010150634A1 (ja) 2009-06-25 2010-06-03 頭皮ケア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421323A true CN102421323A (zh) 2012-04-18

Family

ID=4338640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800201180A Pending CN102421323A (zh) 2009-06-25 2010-06-03 头皮护理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2011004922A (zh)
CN (1) CN102421323A (zh)
WO (1) WO2010150634A1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251508A (zh) * 2013-06-27 2014-12-31 广东美的环境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取暖器及其控制方法
CN104757767A (zh) * 2015-04-03 2015-07-08 浙江壹尊电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手握式吹风机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2081140B1 (ko) * 2019-03-18 2020-02-25 강초원 화장용 퍼프
JP7346128B2 (ja) * 2019-07-26 2023-09-19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ドライヤ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5115605U (zh) * 1979-02-13 1980-08-15
US20020062836A1 (en) * 2000-11-27 2002-05-30 Matsushita Electric Works, Ltd. Ion generator and hairbrush using the same
JP3091331U (ja) * 2002-07-10 2003-01-24 敬之 住友 ドライヤ装着用ヘアブラシ及び櫛並びにこれらを備えたドライヤ。
JP2005168622A (ja) * 2003-12-09 2005-06-30 Kyushu Hitachi Maxell Ltd 温風乾燥機
CN2790249Y (zh) * 2005-05-20 2006-06-28 许鑫 新式电吹风
JP2007089642A (ja) * 2005-09-27 2007-04-12 Sanyo Electric Co Ltd ヘアードライヤ
JP2008023063A (ja) * 2006-07-21 2008-02-07 Matsushita Electric Works Ltd ヘアードライヤー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4306429A1 (de) * 1993-03-02 1994-09-29 Wella Ag Verfahren zum Behandeln eines Objekts mit einem Warmluftstrom und Handgerät zur Durchführung des Verfahrens
JP3382230B2 (ja) * 2000-11-27 2003-03-04 松下電工株式会社 イオン発生装置及びイオン発生装置付きヘアーブラシ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5115605U (zh) * 1979-02-13 1980-08-15
US20020062836A1 (en) * 2000-11-27 2002-05-30 Matsushita Electric Works, Ltd. Ion generator and hairbrush using the same
JP3091331U (ja) * 2002-07-10 2003-01-24 敬之 住友 ドライヤ装着用ヘアブラシ及び櫛並びにこれらを備えたドライヤ。
JP2005168622A (ja) * 2003-12-09 2005-06-30 Kyushu Hitachi Maxell Ltd 温風乾燥機
CN2790249Y (zh) * 2005-05-20 2006-06-28 许鑫 新式电吹风
JP2007089642A (ja) * 2005-09-27 2007-04-12 Sanyo Electric Co Ltd ヘアードライヤ
JP2008023063A (ja) * 2006-07-21 2008-02-07 Matsushita Electric Works Ltd ヘアードライヤー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251508A (zh) * 2013-06-27 2014-12-31 广东美的环境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取暖器及其控制方法
CN104757767A (zh) * 2015-04-03 2015-07-08 浙江壹尊电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手握式吹风机
CN104757767B (zh) * 2015-04-03 2018-02-02 浙江壹尊电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手握式吹风机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0150634A1 (ja) 2010-12-29
JP2011004922A (ja) 2011-01-1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2584430B1 (ko) 드라이어
EP2567632A1 (en) Heated air blower
CN102421323A (zh) 头皮护理装置
CN101765387B (zh) 具有施用头的毛发护理装置
CN101095562B (zh) 加热和吹风设备
US20090134249A1 (en) Electrostatic atomizer
JP5937418B2 (ja) 流体装置
JP2010035584A (ja) 髪ケア装置
KR20100076076A (ko) 소방용 노즐 헤드 장치
US20220088407A1 (en) Hair treatment system with proximity sensors to detect scalp or hair distance and locality
EP3626114A2 (en) Dryer and holder
JP2022189875A (ja) 電源スイッチを備えたバッテリーパックを有するエレクトロポレーション装置
JP6442306B2 (ja) 流体装置
TW201733486A (zh) 吹風機
JP4554872B2 (ja) 送風装置
JP5724790B2 (ja) 充電装置及び印刷システム
US20230040683A1 (en) Plasma-generating nozzle and plasma device including same
KR20190074180A (ko) Rf 필터부를 포함하는 기판처리장치 및 이를 이용한 기판처리방법
EP3482667B1 (en) Dust sensor module and operating method thereof
JP5841016B2 (ja) 微粒子検知システム
CN112336513B (zh) 美容器具
CN216771831U (zh) 防静电腕带监控器
US20200261739A1 (en) Hair drier
CN1213321A (zh) 金属件例如针头的销毁装置
JP2010187766A (ja) イオン発生装置及び美容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53 Correction of patent of invention or patent applic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Address after: Japan Osaka City gate door really true 1006 bit characters

Applicant after: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Address before: Japan Osaka

Applicant before: Matsushita Electric Works, Ltd.

COR Change of bibliographic data

Free format text: CORRECT: APPLICANT; FROM: MATSUSHITA ELECTRIC WORKS LTD. TO: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204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