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416168B - 干扰素α与氨溴索的雾化吸入剂 - Google Patents

干扰素α与氨溴索的雾化吸入剂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416168B
CN102416168B CN 201110408121 CN201110408121A CN102416168B CN 102416168 B CN102416168 B CN 102416168B CN 201110408121 CN201110408121 CN 201110408121 CN 201110408121 A CN201110408121 A CN 201110408121A CN 102416168 B CN102416168 B CN 10241616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terferon
ambroxol
alpha
atomized inhalation
atomiz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 201110408121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416168A (zh
Inventor
周敏毅
刘金毅
徐晨
宋文进
李洁
程永庆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TRI-PRIME GENE PHARMACEUTICA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SANYUAN GENE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SANYUAN GENE ENGINEE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SANYUAN GENE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 201110408121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2416168B/zh
Publication of CN10241616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41616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41616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41616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Medicines That Contain Protein Lipid Enzymes And Other Medicin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抗病毒药物的组合物领域,涉及干扰素α与氨溴索的雾化吸入剂。所述的雾化吸入剂含有治疗有效量的干扰素α、氨溴索与适宜量的可药用辅料;优选单次给药剂量中含有2.5-30μg的干扰素α,1.5-6mg的氨溴索,以及适宜量的可药用辅料;更优选单次给药剂量中含有10-20μg的干扰素α,3-4.5mg的氨溴索,以及适宜量的可药用辅料。用本发明的干扰素α与氨溴索的雾化吸入剂治疗病毒性肺炎,可较单独使用干扰素α或氨溴索治疗明显提高疗效。

Description

干扰素α与氨溴索的雾化吸入剂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抗病毒药物的组合物及其在制备治疗病毒性肺炎药物中的应用。
背景技术
病毒性肺炎是一种婴幼儿时期的常见病,严重危害婴幼儿的生命健康。据不完全统计,超过90%的婴幼儿在2岁以前感染过病毒性肺炎,其中80%以上病例在1岁以内,发病高峰年龄为2-6个月,1-6个月可见较重病例。婴幼儿因感染病毒性肺炎造成的死亡在发达国家为0.5%-2.0%,在发展中国家可达7%,在我国更是婴幼儿死亡的首要原因。此外,病毒性肺炎的传染性和再感染性很强,有报道表明家庭成员间可发生相继感染,已感染婴幼儿在10年内再感染发生率高达65%。
引起病毒性肺炎的病毒主要是腺病毒(adenovirus,ADV)和呼吸道合胞病毒(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RSV),其次是流感病毒(influenza virus,IFV)和副流感病毒(parainfluenza virus,PIV),再次是巨细胞病毒(cytomegalovirus,CMV)、单纯疱疹病毒(herpes simplex virus,HSV)、肠道病毒(enterovirus,EV)、人类偏肺病毒(hMPV)等。由于这些病毒极易发生变异,加之在病毒感染后容易诱发进一步的细菌感染,从而给患儿造成混合感染和并发症,因此婴幼儿病毒性肺炎很难实现全面的特异防治,临床上缺乏有效的药物治疗。
化学药物是目前治疗病毒性肺炎的最主要药物,原因是临床使用时间最长,可迅速清除感染病毒;但化学药物治疗病毒性肺炎的缺点是停药后病情容易反弹,不能调节和提高患儿机体免疫力对抗病毒,且在长期使用过程中容易产生耐药性。目前临床上治疗病毒性肺炎的化学药物主要有利巴韦林、更昔洛韦、奥司他韦、阿糖腺苷、金刚烷胺等。例如美国专利US 5,290,540公开了利巴韦林用于治疗病毒性肺炎的方法。
中药对病毒性肺炎的治疗在近年的研究使用日益广泛,这源于中药药性的温和持久,并兼具免疫调节作用。但中药治疗病毒性肺炎周期长,且中药在很大程度上并不适宜于婴幼儿使用。另外中药治疗的长期安全性问题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目前有报道临床研究用于病毒性肺炎治疗的中药主要有大青叶、板蓝根、银花、连翘、射干、黄芩、黄连、麻黄、苦杏仁等。例如中国专利CN 03131642.5公开了一种治疗小儿病毒性肺炎的清肺口服液制剂,其由麻黄、生石膏、苦杏仁、葶苈子、桑白皮、前胡、僵蚕、丹参、虎杖、拳参等中草药组成。又如中国专利CN 02138175.5公开了一种治疗小儿病毒性肺炎的药物组合物,其由麻黄、苦杏仁、石膏、甘草、前胡、僵蚕、丹参、虎杖、拳参、葶苈子、桑白皮十一味中药组成。
伴随着生物技术药物的迅猛发展,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关注生物技术药物对病毒性肺炎的治疗,其中使用的生物技术药物包括干扰素、白细胞介素、人血丙种球蛋白、胸腺肽、特异性抗病毒抗体等,尤其以干扰素使用的报道最多。生物技术药物,尤其是干扰素用于病毒性肺炎的治疗,作用持久,可调节和提高患儿机体免疫力对抗病毒,不易产生耐药性,安全性更高。例如中国专利CN03147580.9公开了一种治疗病毒性肺炎的重组人干扰素α喷雾剂,其由重组人干扰素α原液配以适当的保护剂、粘膜吸收促进剂、抑菌剂等制成,pH值在5.0-8.0。
但是由于前述患儿在感染病毒性肺炎后容易进一步诱发细菌性感染,从而给患儿造成混合感染和并发症,因此单独使用一种药物治疗婴幼儿病毒性肺炎的临床效果并不理想,产生了联合用药或两种以上药物有效成分的药物组合物用于病毒性肺炎的治疗。例如《中国实用医药》2009年3月第4卷第9期144-145页发表的文章“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治疗小儿病毒性肺炎30例疗效观察”报道了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治疗小儿病毒性肺炎的疗效,表明联合用药组治疗有效率为96.7%,而单独使用利巴韦林的对照组的有效率只有76.6%,两者具有统计学上的显著性差异。但联合用药或组合物用药用于病毒性肺炎的研究目前还不够系统,且研究种类还较少,因此研究成果还不适于在临床上的规模化推广应用。
在治疗病毒性肺炎的药物递送系统方面,雾化吸入剂是一种近年来在临床上发展起来的新的给药剂型。所谓雾化吸入剂,是指将药液经过雾化变成药雾,经吸入达呼吸系统靶部位起治疗作用的剂型。雾化吸入剂的给药必须借助一定的雾化吸入装置,包括压缩雾化器、超声雾化器等。由于雾化吸入剂给药后不经过吸收可直接作用于呼吸系统病变部位,从而相比其他剂型有明显更高的生物利用度与药效,因此雾化吸入剂已逐渐成为临床上治疗小儿病毒性肺炎的首选剂型。
此外,氨溴索是一种临床上治疗肺部疾病的常见药物,已有文献报道氨溴索与抗病毒化学药物联合使用用于婴幼儿肺炎治疗,例如《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0年第31卷第13期2094页发表的文章“盐酸氨溴索联合利巴韦林辅助治疗小儿肺炎疗效观察”报道了盐酸氨溴索联合利巴韦林治疗小儿肺炎的疗效,使用常规抗细菌感染治疗的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仅为61.25%,而加用盐酸氨溴索和利巴韦林的治疗组的总有效率达到96.25%。
但现有技术中未见有干扰素α与氨溴索联合使用治疗病毒性肺炎的报道。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首要目的是提供一种干扰素α与氨溴索的雾化吸入剂,以用于婴幼儿病毒性肺炎的治疗,进一步提高治疗效果。
在基础的实施方案中,本发明的干扰素α与氨溴索的雾化吸入剂含有治疗有效量的干扰素α、氨溴索与适宜量的可药用辅料。
雾化吸入剂的制备可选择本领域技术人员公知的方法,甚至是与注射液相类似的方法。但无论雾化吸入剂的组成,还是雾化吸入剂的制备均要充分考虑干扰素α与氨溴索的稳定性,尤其是干扰素α的热稳定性、pH稳定性和氨溴索的化学稳定性。
例如,辅料中应含有有利于干扰素α与氨溴索稳定的缓冲溶液体系,这样的缓冲溶液体系的pH应该在5.0-8.0之间,这样的缓冲溶液体系包括但不局限于磷酸盐缓冲溶液体系、枸橼酸盐缓冲溶液体系;应含有干扰素α活性保护剂,以防止干扰素α活性在长期储存过程中降低或丧失,这样的保护剂包括但不局限于各种氨基酸、白蛋白和多元醇类物质,例如白蛋白、甘露醇、海藻糖、右旋糖酐。另外辅料中还优选含有渗透压调节剂,以将溶液的渗透压调节到与身体内基本等渗,这样的渗透压调节剂包括但不局限于NaCl、甘露醇;优选含有防止干扰素、氨溴索和其他辅料沉淀和吸附的促溶剂,这样的促溶剂包括但不局限于吐温-80;优选含有防止药物制剂染菌的防腐剂,这样的防腐剂包括但不局限于苯扎氯铵、尼泊金酯、苯甲醇等。
在雾化吸入剂的制备过程中,优选将难溶性辅料先用更加适宜的方法溶解后再和已经溶解的干扰素α、氨溴索及其他辅料混合。制备过程中应快速混合,注意避免pH、温度等的急剧变化,从而引起药物活性成分干扰素α、氨溴索的生物失活和/或化学降解。
由于在药物活性成分干扰素α、氨溴索和辅料混合后,药物活性成分之间,辅料之间,以及每一药物活性成分和辅料之间有可能会发生相互作用,引起药物活性成分的生物失活和/或化学降解,从而降低雾化吸入剂的临床使用效果,甚至给雾化吸入剂的临床使用带来安全性问题,所以需要对混合得到的雾化吸入剂进行必要的检测,以确认这样的生物失活和/或化学降解不存在或很少存在。所述的雾化吸入剂的必要的检测手段包括但不局限于外观检测(观察干扰素α、氨溴索和辅料混合后是否有颜色的变化、气体的出现和/或沉淀的产生)、pH检测、干扰素α生物活性检测、干扰素α含量检测、干扰素α分子量检测、干扰素αN末端序列检测、干扰素αC末端序列检测、干扰素α氨基酸组成分析检测、氨溴索含量检测、氨溴索纯度检测等。优选进行干扰素α活性检测、干扰素α分子量检测、氨溴索纯度和含量检测。
干扰素α活性检测优选采用《中国药典2010版(三部)》规定的标准方法。
干扰素α分子量检测应采用质谱法而不是电泳法,因为质谱法可以检测到干扰素α氨基酸序列上的微小变化(干扰素α序列上几个氨基酸的降解或替换就会导致干扰素α分子量的变化,从而可被质谱检测检测到),而电泳法的灵敏度则达不到。
氨溴索纯度/含量检测优选采用《中国药典2010版(二部)》规定的标准反相HPLC法,因为这样的方法可以保证检出氨溴索可能的降解产物,也可使氨溴索与辅料在检测中能充分分离,从而防止辅料对氨溴索含量检测的影响。为了确定某一保留时间的色谱峰是氨溴索降解产物峰还是可溶性辅料成分峰,可以在相同的色谱条件下上各可溶性辅料对照品,通过保留时间比对进行确定。
根据本领域技术人员公知常识,在采用HPLC法对氨溴索进行含量检测时,需要在HPLC填料柱上分别上同体积不同浓度的氨溴索对照品或同浓度不同体积的氨溴索对照品以绘制工作曲线。
在上述各种检测中,如果需要进行溶解处理,但应采用温和的条件防止溶解过程中干扰素α、氨溴索生物失活和/或化学降解;为了消除可能存在的沉淀物对检测的影响,需要对沉淀物进行过滤或离心处理;为了消除大分子干扰素α对小分子氨溴索纯度/含量检测的影响,可以用超滤法除去溶液中的干扰素α;为了消除小分子可溶性物质对干扰素α检测的影响,可以用超滤、透析等方法除去溶液中的小分子物质。
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案中,本发明的干扰素α与氨溴索的雾化吸入剂单次给药剂量中含有2.5-30μg的干扰素α与1.5-6mg的氨溴索,以及适宜量的可药用辅料。
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案中,本发明的干扰素α与氨溴索的雾化吸入剂单次给药剂量中含有10-20μg的干扰素α与3-4.5mg的氨溴索,以及适宜量的可药用辅料。
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案中,本发明的干扰素α与氨溴索的雾化吸入剂中的干扰素α是干扰素α2a、干扰素2b和干扰素α1b中的一种或以任意比例混合的几种。
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案中,本发明的干扰素α与氨溴索的雾化吸入剂中的干扰素α是干扰素α1b。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干扰素α与氨溴索的雾化吸入剂在制备治疗病毒性肺炎药物中的应用。利用本发明的雾化吸入剂治疗病毒性肺炎,可较单独使用干扰素α或氨溴索治疗病毒性肺炎取得明显更好的治疗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氨溴索对照品上Kromasil C18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柱(4.6×250mm)后获得的色谱图。
具体实施方式
通过如下的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实施作进一步说明,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并不局限于如下的实施例。
实施例1:干扰素α与氨溴索的雾化吸入剂的制备
按如下表1的方法制备干扰素α与氨溴索的雾化吸入剂。其中“安福隆”(商品名)为天津华立达生物工程有限公司生产的规格为50μg/ml/支的重组人干扰素α2b注射液;“因特芬”(商品名)为沈阳三生制药有限责任公司生产的规格为50μg/ml/支的重组人干扰素α2a注射液;“运德素”(商品名)为北京三元基因工程有限公司生产的规格为50μg/ml/支的重组人干扰素α1b注射液,“沐舒坦”(商品名)为上海勃林格殷格翰药业有限公司生产的规格为15mg/2ml/支的氨溴索注射液;“PBS”为含有0.15mol/L NaCl的25mmol/L磷酸氢二钠-磷酸二氢钠缓冲液(pH7.0)。以上各商品名在后续实施例中如无特别指出,含义与本实施例中的含义相同。
表1干扰素α与氨溴索的雾化吸入剂的制备
Figure BDA0000117811180000051
Figure BDA0000117811180000061
实施例2:干扰素α与氨溴索混合后的氨溴索纯度检测
将按实施例1的方法制备得到的各干扰素α与氨溴索的雾化吸入剂在放置预设的时间后分别用截留分子量为3000Da的Millipore超滤离心管进行超滤处理,滤过液用去离子水稀释至与超滤离心前体积相同后分别取20μl上Kromasil C18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柱(5μm填料粒径,柱尺寸4.6×250mm),于柱温25℃下进行色谱操作,流动相0.01mol/L磷酸氢二铵(磷酸调节pH值至7.0)-乙腈(50∶50)洗脱,流速1.0ml/min,检测波长248nm。测定结果如下表2所示。
表2干扰素α与氨溴索混合后的氨溴索纯度检测结果
  编号   混合后0小时   混合后12小时   混合后24小时   混合后48小时
  雾化吸入剂1   99.3%   99.2%   99.2%   99.3%
  雾化吸入剂2   99.3%   99.2%   99.5%   99.4%
  雾化吸入剂3   99.4%   99.3%   99.2%   99.2%
  雾化吸入剂4   99.3%   99.2%   99.3%   99.2%
  雾化吸入剂5   99.5%   99.3%   99.4%   99.4%
  雾化吸入剂6   99.3%   99.2%   99.3%   99.4%
  雾化吸入剂7   99.4%   99.5%   99.5%   99.4%
  雾化吸入剂8   99.5%   99.4%   99.4%   99.3%
  雾化吸入剂9   99.3%   99.4%   99.4%   99.5%
可见,干扰素α与氨溴索混合后对氨溴索的纯度没有影响。
实施例3:干扰素α与氨溴索混合后的氨溴索含量检测
将氨溴索对照品(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制备,批号100599-200502)用水分别溶解稀释至浓度为0.076、0.151、0.302、0.604、0.906mg/ml后按实施例2的高效液相色谱条件分别上样测定主峰峰面积。用峰面积(y)对浓度(x)进行线性回归得工作曲线,方程为y=30000000x+65059,回归系数为r=0.9999。
将按实施例1的方法制备得到的各干扰素α与氨溴索的雾化吸入剂在放置预设的时间后分别按实施例2的方法进行超滤离心处理,滤过液分别用去离子水稀释至与超滤离心前体积相同后再分别用去离子水稀释到其中的氨溴索的理论含量在上述工作曲线覆盖的浓度范围内,然后分别按实施例2的高效液相色谱条件上样测定主峰峰面积。将各测定得到的峰面积代入工作曲线方程便可得到各稀释后的雾化吸入剂中氨溴索的浓度,再乘以稀释倍数便可得到各雾化吸入剂中氨溴索的浓度。测定结果如下表3所示。
表3干扰素α与氨溴索混合后的氨溴索含量检测结果
Figure BDA0000117811180000071
Figure BDA0000117811180000081
可见,干扰素α与氨溴索混合后对氨溴索的含量没有影响。综合实施例2干扰素α与氨溴索混合后氨溴索纯度的检测结果,说明干扰素α与氨溴索混合后氨溴索没有发生化学降解。
实施例4:干扰素α与氨溴索混合后的干扰素α分子量检测
将按实施例1的方法制备得到的各干扰素α与氨溴索的雾化吸入剂分别对100倍体积的去离子水进行透析(透析袋截留分子量为7000Da)处理,期间换去离子水一次。对透析液分别进行MALDI-TOF质谱分子量检测,记录分子量25000Da以下的检测结果如表4所示。在各次检测结果中均只检测到一个分子量数值,说明干扰素α与氨溴索混合后未出现干扰素α降解产物。
表4干扰素α与氨溴索混合后的干扰素α分子量检测结果
Figure BDA0000117811180000082
Figure BDA0000117811180000091
实施例5:干扰素α与氨溴索混合后的干扰素α活性检测
将按实施例1的方法制备得到的各干扰素α与氨溴索的雾化吸入剂按《中国药典2010版(三部)》规定的干扰素α测活的标准方法分别测定其中的干扰素α的活性。测定结果如下表5所示。
表5干扰素α与氨溴索混合后的干扰素α活性检测结果
Figure BDA0000117811180000092
上述检测结果说明干扰素α与氨溴索混合后对干扰素α的活性没有影响。
综合实施例4和实施例5的检测结果,说明干扰素α与氨溴索混合后干扰素α没有发生生物失活和化学降解。
实施例6:干扰素α与氨溴索雾化吸入剂治疗病毒性肺炎的动物试验
1)RSV病毒培养
将呼吸道合胞病毒标准株RSV-Long(引自北京儿科研究所)接种于Hep-2细胞上,待细胞病变达80%以上时收获,将病毒液冻存于液氮中,用时于37℃融化,1000rpm离心10分钟,取上清液备用。
2)RSV小鼠感染模型的建立
取96只小鼠均用乙醚麻醉后,经鼻腔滴入106PFU/ml RSV病毒液0.1ml,每天滴病毒1次,共滴2次,第3天小鼠出现竖毛、烦躁不安、呼吸急促、腹肌抽搐阳性反应,表明RSV感染小鼠模型建立成功。
3)分组及给药
将上述已感染RSV病毒的96只小鼠随机分为12组,每组8只。组1至组9分别每日超声雾化吸入前述实施例所述的雾化吸入剂1至雾化吸入剂9各1ml;组10每日超声雾化吸入注射规格为30μg/ml/支的“运德素”一支,组11每日超声雾化吸入规格为15mg/2ml/支的“沐舒坦”0.5支;组12每日超声雾化吸入生理盐水1ml。所有各组每日均只超声雾化吸入1次,共超声雾化吸入5次(5天)。5天后取小鼠血进行BALF白细胞计数,结果如下表6所示。
表6 BALF白细胞计数结果
Figure BDA0000117811180000101

Claims (8)

1.干扰素α与氨溴索的雾化吸入剂,其特征是所述的雾化吸入剂由干扰素α、氨溴索与适宜量的可药用辅料组成,单次给药剂量1ml中含有2.5-30μg的干扰素α,1.5-6mg的氨溴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雾化吸入剂,其特征是单次给药剂量1ml中含有10-20μg的干扰素α,3-4.5mg的氨溴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雾化吸入剂,其特征是所述的可药用辅料包含干扰素α活性保护剂,选自白蛋白、甘露醇、海藻糖、右旋糖酐中的一种或几种的组合。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雾化吸入剂,其特征是所述的可药用辅料包含渗透压调节剂,选自NaCl、甘露醇中的一种或两种的组合。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雾化吸入剂,其特征是所述的可药用辅料包含防腐剂,选自苯扎氯铵、尼泊金酯、苯甲醇中的一种或几种的组合。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雾化吸入剂,其特征是所述的干扰素α是干扰素α2a、干扰素α2b和干扰素α1b中的一种或以任意比例混合的几种。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雾化吸入剂,其特征是所述的干扰素α是干扰素α1b。
8.根据权利要求1-7之一所述的雾化吸入剂在制备治疗病毒性肺炎药物中的应用。
CN 201110408121 2011-12-08 2011-12-08 干扰素α与氨溴索的雾化吸入剂 Active CN10241616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1110408121 CN102416168B (zh) 2011-12-08 2011-12-08 干扰素α与氨溴索的雾化吸入剂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1110408121 CN102416168B (zh) 2011-12-08 2011-12-08 干扰素α与氨溴索的雾化吸入剂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416168A CN102416168A (zh) 2012-04-18
CN102416168B true CN102416168B (zh) 2013-06-05

Family

ID=4594096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201110408121 Active CN102416168B (zh) 2011-12-08 2011-12-08 干扰素α与氨溴索的雾化吸入剂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2416168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904476A (zh) * 2018-08-01 2018-11-30 健民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盐酸氨溴索雾化吸入溶液剂及其制备方法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569225A (zh) * 2003-07-24 2005-01-26 长春生物制品研究所 重组人干扰素α喷雾剂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569225A (zh) * 2003-07-24 2005-01-26 长春生物制品研究所 重组人干扰素α喷雾剂

Non-Patent Citation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γ-干扰素合沐舒坦雾化吸入治疗小儿毛细支气管炎的疗效探讨;池洲等;《海南医学》;20061231;第17卷(第7期);8-9 *
刘书院等.氨溴索联合干扰素雾化吸入治疗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43例分析.《医护论坛》.2010,第7卷(第28期),155,160.
干扰素和沐舒坦联合治疗婴幼儿毛细支气管炎疗效观察;王海红等;《江苏医药》;20110831;第37卷(第16期);1940-1941 *
张劲松等.联合干扰素γ和沐舒坦雾化吸入治疗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的临床疗效观察.《当代医学》.2008,(第140期),133-134.
李慧等.高频雾化吸入氨溴索及α-干扰素佐治毛细支气管炎疗效观察.《儿科药学杂志》.2005,第11卷(第3期),26-27.
氨溴索联合干扰素-γ 雾化吸入治疗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的疗效观察;胡成君;《中国实用医药》;20110731;第6卷(第20期);140-141 *
氨溴索联合干扰素γ雾化吸入治疗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陈卫民等;《河北医学》;20101231;第16卷(第12期);1439-1442 *
氨溴索联合干扰素雾化吸入治疗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43例分析;刘书院等;《医护论坛》;20101031;第7卷(第28期);155,160 *
池洲等.γ-干扰素合沐舒坦雾化吸入治疗小儿毛细支气管炎的疗效探讨.《海南医学》.2006,第17卷(第7期),8-9.
王海红等.干扰素和沐舒坦联合治疗婴幼儿毛细支气管炎疗效观察.《江苏医药》.2011,第37卷(第16期),1940-1941.
联合干扰素γ和沐舒坦雾化吸入治疗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的临床疗效观察;张劲松等;《当代医学》;20080531(第140期);133-134 *
胡成君.氨溴索联合干扰素-γ 雾化吸入治疗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的疗效观察.《中国实用医药》.2011,第6卷(第20期),140-141.
陈卫民等.氨溴索联合干扰素γ雾化吸入治疗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河北医学》.2010,第16卷(第12期),1439-1442.
高频雾化吸入氨溴索及α-干扰素佐治毛细支气管炎疗效观察;李慧等;《儿科药学杂志》;20051231;第11卷(第3期);26-27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416168A (zh) 2012-04-1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2444098B1 (e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composition for treating h1n1 swine influenza, preparation method and use thereof
CN111658779A (zh) 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联合用药物
EP3216454B1 (en) Composition comprising polysaccharides extracted from lentinus, poria and tremella and use thereof for combating influenza virus
EP4066848A1 (en) Forsythia suspensa and astragalus membranaceus compound preparation, preparation method therefor and application thereof
WO2015027848A1 (zh) 含有帕拉米韦和/或其衍生物制剂的给药方法
CN105853999A (zh) 干扰素λ的雾化吸入剂
CN102716105B (zh) 干扰素α的干粉吸入剂
CN105920586A (zh) 干扰素的雾化吸入剂
WO2022115654A1 (en) Methods for treating sars-cov-2 infection
CN102416167B (zh) 干扰素α与硫酸特布他林的雾化吸入剂
CN101023976B (zh) 一种具有抗流感病毒作用的组合物
CN103622947A (zh) 淫羊藿苷元在制备治疗哮喘药物中的用途
CN102416168B (zh) 干扰素α与氨溴索的雾化吸入剂
CN105816857A (zh) 干扰素的水溶液制剂
CN102430112B (zh) 干扰素α与硫酸沙丁胺醇的雾化吸入剂
CN105770862B (zh) 干扰素的干粉吸入剂
CN102416166B (zh) 干扰素α与异丙托溴铵的雾化吸入剂
CN102416165B (zh) 干扰素α与地塞米松磷酸钠的雾化吸入剂
CN103721244B (zh) 干扰素α与硫酸庆大霉素的雾化吸入剂
CN103690934B (zh) 干扰素α与布地奈德的雾化吸入剂
CN104667263A (zh) 干扰素α与布地奈德的雾化吸入剂
CN110179785B (zh) 魏特酮在制备治疗或预防手足口病药物中的应用
CN112891482B (zh) 一种治疗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组合物
CN1286460C (zh) 槐果碱在制备由冠状病毒引起的疾病的药物中的用途
Pandey Current therapeutic strategies to combat coronavirus disease 2019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ASS Succession or assignment of patent right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OWNER: BEIJING BI AI OU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Effective date: 20120329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20329

Address after: 102600, Beijing, Daxing District, North Village, Beijing biological engineering and pharmaceutical industry base, nine Fu Tian street, Beijing three yuan Gene Engineering Co., Ltd.

Applicant after: Beijing Sanyuan Gene Engineering Co., Ltd.

Address before: 102600, Beijing, Daxing District, North Village, Beijing biological engineering and pharmaceutical industry base, nine Fu Tian street, Beijing three yuan Gene Engineering Co., Ltd.

Applicant before: Beijing Sanyuan Gene Engineering Co., Ltd.

Co-applicant before: Beijing Bio-Tech Development Co., Ltd.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56 Change in the name or address of the patentee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102600 Beijing Jinyuan Industrial Development Zone Daxing District Road No. 1 Building No. 4

Patentee after: BEIJING TRI-PRIME GENE PHARMACEUTICAL CO., LTD.

Address before: 102600, Beijing, Daxing District, North Village, Beijing biological engineering and pharmaceutical industry base, nine Fu Tian street, Beijing three yuan Gene Engineering Co., Ltd.

Patentee before: Beijing Sanyuan Gene Engineering Co., 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