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405635B - 通信系统以及处理方法 - Google Patents

通信系统以及处理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405635B
CN102405635B CN201080017328.4A CN201080017328A CN102405635B CN 102405635 B CN102405635 B CN 102405635B CN 201080017328 A CN201080017328 A CN 201080017328A CN 102405635 B CN102405635 B CN 10240563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rminal
specific information
hash
communication system
terminal specific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80017328.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405635A (zh
Inventor
阿南德·罗迦沃·普拉萨德
提诺·埃瓦尔德
田村利之
史蒂芬·施密特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EC Corp
Original Assignee
NEC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EC Corp filed Critical NEC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240563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40563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40563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40563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3/00Automatic or semi-automatic exchanges
    • H04M3/42Systems providing special services or facilities to subscribers
    • H04M3/42025Calling or Called party identification service
    • H04M3/42034Calling party identification service
    • H04M3/42059Making use of the calling party identifie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1/00User-to-user messaging in packet-switching networks, transmitted according to store-and-forward or real-time protocols, e.g. e-mail
    • H04L51/21Monitoring or handling of messages
    • H04L51/212Monitoring or handling of messages using filtering or selective block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1/00User-to-user messaging in packet-switching networks, transmitted according to store-and-forward or real-time protocols, e.g. e-mail
    • H04L51/48Message addressing, e.g. address format or anonymous messages, alias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5/00Network arrangements, protocols or services for supporting real-time applications in data packet communication
    • H04L65/1066Session management
    • H04L65/1076Screening of IP real time communications, e.g. spam over Internet telephony [SPIT]
    • H04L65/1079Screening of IP real time communications, e.g. spam over Internet telephony [SPIT] of unsolicited session attempts, e.g. SPI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3/00Automatic or semi-automatic exchanges
    • H04M3/42Systems providing special services or facilities to subscribers
    • H04M3/436Arrangements for screening incoming calls, i.e. evaluating the characteristics of a call before deciding whether to answer i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7/00Arrangements for interconnection between switching centres
    • H04M7/006Networks other than PSTN/ISDN providing telephone service, e.g. Voice over Internet Protocol (VoIP), including next generation networks with a packet-switched transport laye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16Communication-related supplementary services, e.g. call-transfer or call-hold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General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Multimedia (AREA)
  • Information Transfer Between Computers (AREA)
  • 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Services (AREA)
  • Data Exchanges In Wide-Area Network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通信系统在与其它网络提供商的其它通信系统之间共享用于对发出骚扰电话的终端进行特定的终端特定信息,具备:存储部,其存储发出骚扰电话的终端的终端特定信息;发送部,其将所述存储部所存储的终端特定信息发送给所述其它通信系统;接收部,其从所述其它通信系统接收用于对发出所述骚扰电话的终端进行特定的终端特定信息;登录部,其将所述接收部所接收到的终端特定信息登录到所述存储部中;以及骚扰电话判定部,其通过判定表示发送连接请求的发信终端的信息的终端信息与所述存储部所存储的终端特定信息是否一致,来进行所述发信终端是否正发出骚扰电话的判定。

Description

通信系统以及处理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成为在IP网络上提供以声音服务为首的多媒体服务的基础的通信系统以及处理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近年的IP(互联网协议)化的趋势,对以电话网为代表的声音通信系统也不例外地进行IP化的研究。在与移动体通信相关的标准化组织3GPP(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中,作为在IP网络上提供以声音服务为首的多媒体服务的基础,进行了IMS(互联网多媒体子系统)的标准化。在3GPP中,近年,作为NGN(下一代网络)而广为人知的固网的IP化研究也在进行中。
在如今的电子邮件服务中,被称为SPAM或垃圾邮件的发送者不顾接收者的意愿而单方面强行发送邮件的行为已经成为社会问题。在这些社会问题的背景中,认为存在如下的理由:伴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化而带来通信成本的大幅降低;能从计算机等容易入手的网络接入终端发送大量的电子邮件。
即使在IMS中,认为伴随着将来的普及,也变成在如今的电子邮件中所发生的状况的可能性高。在3GPP等的立场下,以PUCI(保护IMS以避免未请求通信)的名称开始了用于保护用户不受这些SPIT(垃圾网络电话)侵害的技术的研究。
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使用黑名单来判定呼叫是否为SPIT的技术。
现行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美国专利申请公开第2009/0052648号说明书
发明的概要
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但是,在现有技术中,由于网络提供商都单独更新SPIT的特定信息,因此在网络提供商的通信系统之间,到掌握同一SPIT的特定信息为止所花时间的偏差变长的可能性高。例如,即使某网络提供商新特定了SPIT的发信终端,每个网络提供商也要单独更新SPIT的特定信息。因此,存在其它网络提供商到能进行该发信终端的特定为止要花费较多时间的可能性。另外,即使某网络提供商解除了针对某发信终端的SPIT指定,由于其它网络提供商没有解除针对该发信终端的SPIT指定,存在到该发信终端能使用其它网络提供商的通信网中为止要花费较多时间的可能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鉴于上述点而提出,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通信系统以及处理方法,使在与其它网络提供商的通信系统之间存在SPIT的特定信息的偏差的时间减少。
本发明为了解决上述的课题而提出。本发明的通信系统在与其它网络提供商的其它通信系统之间,共享用于对发出骚扰电话的终端进行特定的终端特定信息,并具备:存储部,其存储发出骚扰电话的终端的终端特定信息;发送部,其将所述存储部所存储的终端特定信息发送给所述其它通信系统;接收部,其从所述其它通信系统接收用于对发出所述骚扰电话的终端进行特定的终端特定信息;登录部,其将所述接收部接收到的终端特定信息登录于所述存储部;和骚扰电话判定部,其通过判定表示发送连接请求的发信终端的信息的终端信息与所述存储部所存储的终端特定信息是否一致,来进行所述发信终端是否正发出骚扰电话的判定。
另外,本发明的处理方法,使用具备存储用于对发出骚扰电话的终端进行特定的终端特定信息的存储部、且与其它通信系统共享所述终端特定信息的通信系统,包括如下步骤:发送部将所述存储部所存储的终端特定信息发送给所述其它通信系统,接收部从所述其它通信系统接收用于对发出所述骚扰电话的终端进行特定的终端特定信息,登录部将所述接收部接收到的终端特定信息登录到所述存储部,骚扰电话判定部通过判定表示发出连接请求的发信终端的信息的终端信息与所述存储部所存储的终端特定信息是否一致,来判定所述发信终端是否正发出骚扰电话。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骚扰电话判定部根据接收部从其它通信系统接收到的终端特定信息来进行发信终端是否正发出骚扰电话的判定。由此,由于能使用其它通信系统更新后的终端特定信息来进行骚扰电话的判定,因此,能使在与其它网络提供商的通信系统之间存在终端特定信息的偏差的时间较少。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通信系统的构成的概略框图。
图2是表示连接通信系统彼此的第1实施方式的信息共享系统的构成的概略图。
图3是表示第1实施方式的在通信系统间进行终端特定信息的共享的动作的顺序图。
图4是表示第1实施方式的通信系统进行不法终端的特定的动作的流程图。
图5是表示连接通信系统彼此的第2实施方式的信息共享系统的构成的概略图。
图6是表示连接通信系统彼此的第3实施方式的信息共享系统的构成的概略图。
图7是表示连接通信系统彼此的第4实施方式的信息共享系统的构成的概略图。
具体实施方式
(第1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来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通信系统的构成的概略框图。
通信系统10具备:消息取得部11、散列化部12、存储部13、判定部14(骚扰电话判定部)、消息传输部15、信息发送部16(发送部)、信息接收部17(接收部)、以及登录部18。
消息取得部11从发信终端20取得连接请求消息。
散列化部12通过规定的散列函数将在连接请求消息中所赋予的特定发信终端20的终端信息以及用于不法终端的特定的终端特定信息散列化。在连接请求消息中所赋予的终端信息是以发信终端20的电话号码或终端ID、终端的机型等表示发信终端20的多个信息为构成要素的信息。用于不法终端的特定的终端特定信息是指例如登陆在用于判定为发信终端20是不法终端的黑名单、用于判定发信终端20不是不法终端的白名单等中的信息。终端特定信息由构成终端信息的信息中的1个或多个信息构成。
散列化部12对包含于终端信息以及终端特定信息中的信息中的电话号码、终端ID等能唯一特定终端的信息进行散列化。这是由于能唯一特定发信终端20的信息是个人信息,在通过后述的处理而由其它通信系统接收到终端特定信息之后,为了防止该信息被滥用而进行的。散列化部12进行散列化的信息的种类预先通过操作人员等来进行设定。
存储部13存储用于发出骚扰电话(SPIT)的不法终端的特定的终端特定信息。存储部13所存储的终端特定信息是通过散列化部12而被散列化的信息。
判定部14根据在连接请求消息中所赋予的发信终端20的终端信息和存储部13所存储的终端特定信息,来判定发信终端20是否为不法终端。
消息传输部15在判定部14判定为发信终端20不是不法终端的情况下,向收信终端30传输连接请求消息。
信息接收部16将存储部13所存储的终端特定信息发送给其它通信系统。
信息接收部17从其它通信系统接收用于不法终端的特定的终端特定信息。
登录部18在存储部13中登录信息接收部17所接收到的终端特定信息。
在通信系统10中,信息发送部16将存储部13所存储的终端特定信息发送给其它通信系统。信息接收部17从其它通信系统接收终端特定信息。登录部18将信息接收部17所接收到的终端特定信息登录到存储部13中。判定部14通过判定发送连接请求的发信终端20的终端信息与存储部13中所存储的终端特定信息是否一致,来判定发信终端20是否正发出骚扰电话。
由此,在与其它网络提供商的通信系统之间特定不法终端所使用的终端特定信息存在偏差的时间会变少。
接下来,对通信系统10在与其它通信系统之间进行终端特定信息的共享的动作进行说明。
图2是表示连接通信系统彼此的第1实施方式的信息共享系统的构成的概略图。
第1实施方式的信息共享系统用线路分别连接不同的网络提供商10-1~10-3。将通信系统10-1~10-3设为与上述通信系统10相同的构成。在此说明了信息共享系统由通信系统10-1~10-3的3个系统构成的情况,但实际上信息共享系统由3个以上的通信系统构成。
图3是表示在通信系统间进行终端特定信息的共享的动作的顺序图。
首先,在通过通信系统10-1的功能或操作人员的操作等对通信系统10-1进行特定不法终端的终端特定信息的更新处理后,通信系统10-1的散列化部12对新登录的终端特定信息中作为散列化对象而设定的信息进行散列化(步骤S1)。此时,散列化部12在散列化中所使用的散列函数在通信系统10-1~10-3中通用。由此,在通信系统10-1散列化的信息能用在其它通信系统10-2、10-3中。
在步骤S1,散列化部12对终端特定信息中的一部分的信息进行散列化后,登录部18将一部分被散列化的终端特定信息登录于存储部13中(步骤S2)。信息发送部16将登录的终端特定信息用广播发送给通信系统10-2、10-3(步骤S3)。终端特定信息的发送可以在登录了终端特定信息后立刻进行,也可以在规定的发送定时进行,也可以基于来自通信系统10-2、10-3的发送请求来进行。此时,信息发送部16预先对终端特定信息赋予电子签名即可。由此,能保证进行发送的终端特定信息的发送源。
在步骤S3,通信系统10-1发送了终端特定信息后,通信系统10-2、10-3的信息接收部17接收终端特定信息(步骤S4)。此时,在接收到的终端特定信息中被赋予了电子签名的情况下,进行该电子签名的验证,验证终端特定信息是否合法。
在信息接收部17接收到终端特定信息后,登录部18将信息接收部17所接收到的终端特定信息登录到存储部13中(步骤S5)。由此,登录在通信系统10-1中的终端特定信息能迅速地登录在其它通信系统10-2、10-3中。
在通信系统10-2、10-3发送终端特定信息的情况下、以及通信系统10-1接收终端特定信息的情况下也进行相同的处理。
接下来,说明通信系统10进行不法终端的特定的动作。
图4是表示通信系统进行不法终端的特定的动作的流程图。
首先,发信终端20对收信终端30发出了连接请求消息后,通信系统10的消息取得部11取得发信终端20的连接请求消息(步骤S11)。接下来,散列化部12对包含于消息取得部11所取得的连接请求消息中的终端信息中作为散列化对象而设定的信息,使用与其它通信系统共同的散列函数来进行散列化(步骤S12)。
散列化部12进行散列化后,判定部14将存储部13所存储的终端特定信息与散列化部12散列化了一部分的终端信息进行比较,来判定发信终端20是否为不法终端(步骤S13)。作为判定方法,例如,在散列化部12散列化了一部分的终端信息中所含的散列化后的电话号码被包含在登录于存储部13所存储的白名单中的终端特定信息中的情况下,判定部14判定为发信终端20不是不法终端。
另外,例如,在散列化部12散列化了一部分的终端信息中所含的散列化后的终端ID被包含在登录于存储部13所存储的黑名单中的终端特定信息中的情况下,判定部14判定为发信终端20是不法终端。
另外,例如,在散列化部12散列化了一部分的终端信息中所含的发信终端20的机型或与OS(操作系统)、安装的软件等相关的信息(这些信息不进行散列化也可以)与登录于存储部13所存储的黑名单中的终端特定信息中所含的信息在规定数量以上一致的情况下,判定部14判定为发信终端20是不法终端。
在步骤S13中,在判定部14判定为发信终端20不是不法终端的情况下(步骤S13:否),消息传输部15将发信终端20所发出的连接请求消息传输给收信终端30(步骤S14)。由此,在发信终端20和收信终端30之间建立收信。
另一方面,在步骤S13中,在判定部14判定为发信终端20是不法终端的情况下(步骤S13:是),消息传输部15不将发信终端20所发出的连接请求消息传输给收信终端30而结束处理。由此,通信系统10能拒绝来自被判定为不法终端的发信终端20的收信。
如此,根据本实施方式,在通信系统10中,在存储部13更新了所存储的终端特定信息后,信息发送部16向其它通信系统发送更新后的终端特定信息。另外,从其它通信系统发送了终端特定信息后,通信系统10的信息接收部17接收终端特定信息,登录部18将终端特定信息登录到存储部13中。由此,能使在与其它网络提供商的通信系统之间存在终端特定信息的偏差的时间减少。
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在通信系统10向其它通信系统发送终端特定信息时,散列化部12对于终端特定信息中能唯一特定发信终端20的信息,使用与其它通信系统共同的散列函数来进行散列化。信息发送部16将该进行过散列化的终端特定信息发送给其它通信系统。由此,能防止包含于终端特定信息中的个人信息被滥用。
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散列化部12对消息取得部11所取得的连接请求消息中所含的终端信息中作为散列化对象而设定的部分,使用与其它通信系统共同的散列函数来进行散列化。判定部14将由散列化部12进行过散列化的终端信息和存储部13所存储的终端特定信息进行比较。由此,其它通信系统能使用进行过散列化的终端特定信息来进行不法终端的判定。
以上,参照附图详细说明了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但具体的构成并不限于上述的构成,能在不脱离本发明的要旨的范围内进行各种的设计的变更。
例如,在本实施方式中,说明了散列化部12对终端信息以及终端特定信息的一部分的信息进行散列化,但并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对全部的信息进行散列化,在不用担心个人信息的滥用的情况下,也可以不进行散列化。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说明了在信息共享系统中,通信系统10-1用广播向其它通信系统10-2、10-3发送终端特定信息,由此进行终端特定信息的共享的例子,但并不限于此。下面,对于用其它的方法来共享终端特定信息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第2实施方式)
参照附图来说明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的信息共享系统。
图5是表示连接通信系统彼此的第2实施方式的信息共享系统的构成的概略图。
第2实施方式的信息共享系统将不同的网络提供商的通信系统10-1~10-3分别连接到终端特定信息管理装置40。将通信系统10-1~10-3设为与在第1实施方式中说明的通信系统10相同的构成。在此,说明了信息共享系统由通信系统10-1~10-3的3个系统构成的情况,但实际上信息共享系统由3个以上的通信系统构成。信息共享系统可以具备多个终端特定信息管理装置40。
在通过通信系统10-1的功能或操作人员的操作等对通信系统10-1进行了特定不法终端的终端特定信息的更新处理后,通信系统10-1的散列化部12对新登录的终端特定信息中作为散列化的对象而设定的信息进行散列化。散列化部12在散列化中所使用的散列函数在通信系统10-1~10-3中通用。
散列化部12对终端特定信息的一部分的信息进行散列化后,登录部18将散列化后的终端特定信息登录到存储部13中。然后,信息发送部16将更新后的终端特定信息发送到终端特定信息管理装置40。终端特定信息的发送可以在更新终端特定信息后立刻进行,也可以在规定的发送定时进行,也可以根据来自终端特定信息管理装置40的发送请求来进行。
通信系统10-1发送终端特定信息后,终端特定信息管理装置40接收终端特定信息。终端特定信息管理装置40将接收到的终端特定信息传输给通信系统10-2、10-3。终端特定信息的传输可以在更新终端特定信息后立刻进行,也可以在规定的发送定时进行,也可以根据来自通信系统10-2、10-3的发送请求来进行。
终端特定信息管理装置40接收到终端特定信息后,通信系统10-2、10-3的信息接收部17接收终端特定信息。信息接收部17接收到终端特定信息后,登录部18将信息接收部17接收到的终端特定信息登录到存储部13中。
由此,能将登录于通信系统10-1的终端特定信息迅速登录在其它通信系统10-2、10-3中。
在通信系统10-2、10-3发送终端特定信息的情况下、以及通信系统10-1接收终端特定信息的情况下也进行相同的处理。
(第3实施方式)
图6是表示连接通信系统彼此的第3实施方式的信息共享系统的构成的概略图。
第3实施方式的信息共享系统用线路分别连接不同的网络提供商的通信系统10-1~10-3。将通信系统10-1~10-3设为与在第1实施方式中说明的通信系统10相同的构成。在此,说明了信息共享系统由通信系统10-1~10-3的3个系统构成的情况,但实际上信息共享系统由3个以上的通信系统构成。
首先,说明通信系统10-1~10-3中的终端特定信息的登录动作。
在通过通信系统10-1~10-3的功能或操作人员的操作等对通信系统10-1~10-3进行了特定不法终端的终端特定信息的更新处理后,通信系统10-1~10-3的散列化部12对新登录的终端特定信息中作为散列化对象而设定的信息进行散列化。此时散列化部12在散列化中使用的散列函数在通信系统10-1~10-3中通用。
散列化部12对终端特定信息的一部分的信息进行了散列化后,登录部18将散列化了一部分的终端特定信息登录于存储部13。
接下来,说明通信系统10-1进行的终端特定信息的取得方法。
通信系统10-1通过操作人员的操作或在规定的定时执行终端特定信息收集应用(下面标记为机器人程序(bot))。机器人程序是如下应用程序:具有分别与其它通信系统10-2、10-3对应的认证密钥,与其它通信系统10-2、10-3之间进行相互认证,来收集终端特定信息。
通信系统10-1执行机器人程序后,机器人程序访问通信系统10-2,进行与通信系统10-2之间的相互认证。通信系统10-2的信息接收部17进行机器人程序所具有的认证密钥是否正确的验证。若由信息接收部17判定为认证密钥正确,则信息发送部16将存储部13所存储的终端特定信息输出给机器人程序。机器人程序取得通信系统10-2所输出的终端特定信息,并加密。
通信系统10-1的信息接收部17从机器人程序接收到加密的终端特定信息后,登录部18对接收到的终端特定信息进行译码,信息接收部17将译码后的终端特定信息登录于存储部13中。来自通信系统10-3的终端特定信息的取得也同样进行。
由此,通信系统10-1能将登录于其它通信系统10-2、10-3的终端特定信息迅速登录。
通信系统10-2、10-3取得终端特定信息的情况也进行同样的处理。
(第4实施方式)
图7是表示连接通信系统彼此的第4实施方式的信息共享系统的构成的概略图。
第4实施方式的信息共享系统将不同的网络提供商的通信系统10-1~10-3分别连接到终端特定信息管理装置40。将通信系统10-1~10-3设为与在第1实施方式中说明的通信系统10相同的构成。在此,说明了信息共享系统由通信系统10-1~10-3的3个系统构成的情况,但实际上信息共享系统由3个以上的通信系统构成。信息共享系统可以具备多个终端特定信息管理装置40。
通信系统10-1~10-3中的终端特定信息的登录动作与第3实施方式相同。
接下来说明终端特定信息管理装置40的终端特定信息的驱动方法。
终端特定信息管理装置40通过操作人员的操作或在规定的定时执行机器人程序(终端特定信息收集应用程序)。机器人程序是如下应用程序:具有针对每个通信系统10-1~10-3的认证密钥,与通信系统10-1~10-3之间进行相互认证,收集终端特定信息。
终端特定信息管理装置40执行机器人程序后,机器人程序访问通信系统10-1,进行与通信系统10-1之间的相互认证。通信系统10-1的信息接收部17进行机器人程序所具有的认证密钥是否正确的验证。若信息接收部17判定为认证密钥正确,则信息发送部16向机器人程序输出存储部13所存储的终端特定信息。机器人程序取得通信系统10-1输出的终端特定信息,并加密。
终端特定信息管理装置40从机器人程序接收到加密的终端特定信息后,终端特定信息管理装置40对接收到的终端特定信息进行译码,并将译码后的终端特定信息进行积蓄。同样地,也从通信系统10-2、10-3取得终端特定信息。
终端特定信息管理装置40从通信系统10-1~10-3收集了终端特定信息后,将收集的终端特定信息发送给通信系统10-1~10-3。终端特定信息的发送可以在收集了终端特定信息之后立刻进行,也可以在规定的发送定时进行,也可以根据来自通信系统10-1~10-3的发送请求来进行。
由此,终端特定信息管理装置40能将通信系统10-1~10-3所存储的终端特定信息保持在最新的状态。
上述的通信系统10-1~10-3以及终端特定信息管理装置40在内部具有计算机系统。上述的各处理部的动作以程序形式存储于计算机可读的记录介质中,通过计算机读取该程序并执行,来进行上述处理。计算机可读的记录介质是指磁盘、光磁盘、CD-ROM、DVD-ROM、半导体存储器等。也可以通过通信线路来将该计算机程序配送给计算机,由接受到该配送的计算机来执行该程序。
上述程序也可以是用于实现所述功能的一部分的程序。进而,也可以与已经记录于计算机系统的程序进行组合来实现上述功能,即差分文件(差分程序)。
本申请主张以2009年4月30日申请的日本申请特愿2009-110817为基础的优先权,并将其公开的内容全部引用。
符号的说明
10、10-1~10-3  通信系统
11  消息取得部
12  散列化部
13  存储部
14  判定部
15  消息传输部
16  信息发送部
17  信息接收部
20  发信终端
30  收信终端
40  终端特定信息管理装置

Claims (4)

1.一种通信系统,在与其它网络提供商的其它通信系统之间共享用于对发出骚扰电话的终端进行特定的终端特定信息,其特征在于,具备:
存储部,其存储发出骚扰电话的终端的终端特定信息;
发送部,其将所述存储部所存储的终端特定信息发送给所述其它通信系统;
接收部,其从所述其它通信系统接收用于对发出所述骚扰电话的终端进行特定的终端特定信息;
登录部,其将所述接收部接收到的终端特定信息登录于所述存储部;
骚扰电话判定部,其通过判定表示发送连接请求的发信终端的信息的终端信息与所述存储部所存储的终端特定信息是否一致,来进行所述发信终端是否正发出骚扰电话的判定;和
散列化部,其通过与所述其它通信系统共同的散列函数来进行所述终端信息以及所述终端特定信息的散列化,
所述接收部接收通过所述共同的散列函数而散列化的终端特定信息,
所述存储部存储由所述散列化部进行散列化后的终端特定信息以及由所述接收部接收到的散列化后的终端特定信息,
所述骚扰电话判定部通过判定由所述散列化部进行散列化后的所述发信终端的终端信息与所述存储部所存储的散列化后的终端特定信息是否一致,来进行所述发信终端是否正发出骚扰电话的判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散列化部对所述终端信息以及所述终端特定信息中的一部分信息进行散列化。
3.一种处理方法,使用具备存储用于对发出骚扰电话的终端进行特定的终端特定信息的存储部、且与其它通信系统共享所述终端特定信息的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发送部将所述存储部所存储的终端特定信息发送给所述其它通信系统,
接收部从所述其它通信系统接收用于对发出所述骚扰电话的终端进行特定的终端特定信息,
登录部将所述接收部接收到的终端特定信息登录到所述存储部,
骚扰电话判定部通过判定表示发出连接请求的发信终端的信息的终端信息与所述存储部所存储的终端特定信息是否一致,来进行所述发信终端是否正发出骚扰电话的判定,
散列化部通过与所述其它通信系统共同的散列函数来进行所述终端信息以及所述终端特定信息的散列化,
所述接收部接收通过所述共同的散列函数而散列化的终端特定信息,
所述存储部存储由所述散列化部进行散列化后的终端特定信息以及由所述接收部接收到的散列化后的终端特定信息,
所述骚扰电话判定部通过判定由所述散列化部进行散列化后的所述发信终端的终端信息与所述存储部所存储的散列化后的终端特定信息是否一致,来进行所述发信终端是否正发出骚扰电话的判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散列化部对所述终端信息以及所述终端特定信息中的一部分的信息进行散列化。
CN201080017328.4A 2009-04-30 2010-04-22 通信系统以及处理方法 Active CN10240563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9110817 2009-04-30
JP2009-110817 2009-04-30
PCT/JP2010/002925 WO2010125777A1 (ja) 2009-04-30 2010-04-22 通信システム及び処理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405635A CN102405635A (zh) 2012-04-04
CN102405635B true CN102405635B (zh) 2014-06-25

Family

ID=4303193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80017328.4A Active CN102405635B (zh) 2009-04-30 2010-04-22 通信系统以及处理方法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8406396B2 (zh)
EP (1) EP2426905A4 (zh)
JP (1) JP5488592B2 (zh)
KR (1) KR101390528B1 (zh)
CN (1) CN102405635B (zh)
WO (1) WO2010125777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477379B2 (ja) * 2009-04-30 2014-04-23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不正呼検出装置、不正呼検出方法、及び不正呼検出用プログラム
US9014359B1 (en) * 2013-01-11 2015-04-21 Time Warner Cable Enterprises Llc Generation of phone number lists and call filtering
FR3006845B1 (fr) * 2013-06-10 2015-07-03 Viaccess Sa Procede d'identification de terminal dans un systeme de fourniture de contenus multimedia
JP6224927B2 (ja) * 2013-07-03 2017-11-01 トビラシステムズ株式会社 着信管理装置及び着信管理システム
JP7192267B2 (ja) * 2018-06-27 2022-12-20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利用制限情報管理システム、利用制限情報管理装置、利用制限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JP2022139273A (ja) * 2021-03-11 2022-09-26 アイホン株式会社 集合住宅インターホンシステム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316298A (zh) * 2007-05-28 2008-12-03 冲电气工业株式会社 通信系统及通信控制装置、方法、程序和监视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3229955A (ja) 2002-02-06 2003-08-15 Shinko Electric Ind Co Ltd 通話方法及び通話システム
US20040111480A1 (en) * 2002-12-09 2004-06-10 Yue Jonathan Zhanjun Message screening system and method
JP3716253B2 (ja) 2002-12-27 2005-11-16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通信規制システム、交換ノードおよび通信規制方法
US7461263B2 (en) * 2003-01-23 2008-12-02 Unspam, Ll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a non-revealing do-not-contact list system
US8266215B2 (en) * 2003-02-20 2012-09-11 Sonicwall, Inc. Using distinguishing properties to classify messages
US7664819B2 (en) * 2004-06-29 2010-02-16 Microsoft Corporation Incremental anti-spam lookup and update service
JP2006261918A (ja) * 2005-03-16 2006-09-28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移動体通信システム、端末装置、通信制御装置、及び機能解除方法
DE102005014524B3 (de) 2005-03-30 2006-12-07 Siemens Ag Verfahren zur Abwehr unerwünschter Telefonwerbung für Kommunikationsnetze
DE102005029287B4 (de) * 2005-06-22 2014-05-08 Nec Europe Ltd. Verfahren zum Unterbinden einer Vermittlung von unerwünschten Telefonanrufen
US20070165811A1 (en) * 2006-01-19 2007-07-19 John Reumann System and method for spam detection
US8577009B2 (en) * 2006-10-18 2013-11-05 First Orion Corp. Automatic complaint registration for violations of 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regulations
US20080292077A1 (en) * 2007-05-25 2008-11-27 Alcatel Lucent Detection of spam/telemarketing phone campaigns with impersonated caller identities in converged networks
JP2009110817A (ja) 2007-10-30 2009-05-21 Toyota Motor Corp 気液分離器及び燃料電池システム
US20090147936A1 (en) * 2007-12-05 2009-06-11 Korea Information Security Agency FRAMEWORK FOR COUNTERING VoIP SPAM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316298A (zh) * 2007-05-28 2008-12-03 冲电气工业株式会社 通信系统及通信控制装置、方法、程序和监视装置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JP特开2004-214782A 2004.07.29
JP特开2006-261918A 2006.09.28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2426905A1 (en) 2012-03-07
CN102405635A (zh) 2012-04-04
EP2426905A4 (en) 2013-05-22
WO2010125777A1 (ja) 2010-11-04
KR20120006022A (ko) 2012-01-17
US20120134484A1 (en) 2012-05-31
KR101390528B1 (ko) 2014-04-30
US8406396B2 (en) 2013-03-26
JP5488592B2 (ja) 2014-05-14
JPWO2010125777A1 (ja) 2012-10-2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405635B (zh) 通信系统以及处理方法
US7155608B1 (en) Foreign network SPAM blocker
US6658254B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ersonalization of a public multimedia communications terminal
US7856477B2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image verification to prevent messaging abuse
CN101496362A (zh) 通过始发交换机的证实的消息欺骗检测
US20060026242A1 (en) Messaging spam detection
EP1946257B1 (en) Voice instant messaging between mobile and computing devices
US20100121931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rocessing digitally signed messages to determine address mismatches
US7336773B2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multi-mode communication with sender authentication
US20140187240A1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Automatically Switching Based on Cellular Mobile Communication Network and Internet Protocol (IP) Network
JP5477379B2 (ja) 不正呼検出装置、不正呼検出方法、及び不正呼検出用プログラム
WO2011153744A1 (zh) 垃圾短信监控方法和系统
CN103535004A (zh) 匿名信令
CN102164098A (zh) 邮箱配置方法、移动终端和邮件系统
US9742722B2 (en) Method, a system and a computer program product for certifying that a destination email server has received an email message sent from a sender to at least one destination address
JP2009530729A (ja) インスタント・メッセージを端末に向けて送る方法及びシステム
US20120243413A1 (en) Data Packet Priority Level Management
EP1705547A1 (en) Spam prevention by legal user database and user authentication
CN1983956A (zh) 实现互联网接入和内容服务器访问的方法
EP2707995B1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managing voice mails in a universal plug and play network environment
JP5336262B2 (ja) ユーザ認証システムおよびユーザ認証方法
EP1748614B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rocessing digitally signed messages to determine address mismatches
JP2007288290A (ja) 情報家電遠隔制御装置および方法
CN104113515A (zh) 一种即时通讯工具客户端的登陆方法及系统
KR100612688B1 (ko) 개인 식별번호를 이용한 통합 메시지 서비스 시스템 및 방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