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405626A - 在通信网络中智能丢弃的系统和方法 - Google Patents

在通信网络中智能丢弃的系统和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405626A
CN102405626A CN201080017221XA CN201080017221A CN102405626A CN 102405626 A CN102405626 A CN 102405626A CN 201080017221X A CN201080017221X A CN 201080017221XA CN 201080017221 A CN201080017221 A CN 201080017221A CN 102405626 A CN102405626 A CN 10240562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se station
packet
service
module
paramet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80017221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405626B (zh
Inventor
K·斯坦伍德
D·吉奥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aiwan Semiconductor Manufacturing Co TSMC Ltd
Original Assignee
Cygnus Broadband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ygnus Broadband Inc filed Critical Cygnus Broadband Inc
Publication of CN10240562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40562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40562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40562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7/00Traffic control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7/10Flow control; Congestion control
    • H04L47/32Flow control; Congestion control by discarding or delaying data units, e.g. packets or fram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1/00Arrangements for maintenance, administration or management of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e.g. of packet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1/06Management of faults, events, alarms or notifications
    • H04L41/0631Management of faults, events, alarms or notifications using root cause analysis; using analysis of correlation between notifications, alarms or events based on decision criteria, e.g. hierarchy, tree or time analysis
    • H04L41/0645Management of faults, events, alarms or notifications using root cause analysis; using analysis of correlation between notifications, alarms or events based on decision criteria, e.g. hierarchy, tree or time analysis by additionally acting on or stimulating the network after receiving not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1/00Arrangements for maintenance, administration or management of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e.g. of packet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1/08Configuration management of networks or network elements
    • H04L41/0803Configuration setting
    • H04L41/0813Configuration sett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conditions triggering a change of setting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1/00Arrangements for maintenance, administration or management of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e.g. of packet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1/08Configuration management of networks or network elements
    • H04L41/0894Policy-based network configuration managemen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1/00Arrangements for maintenance, administration or management of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e.g. of packet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1/08Configuration management of networks or network elements
    • H04L41/0896Bandwidth or capacity management, i.e. automatically increasing or decreasing capaciti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1/00Arrangements for maintenance, administration or management of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e.g. of packet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1/50Network service management, e.g. ensuring proper service fulfilment according to agreements
    • H04L41/5003Managing SLA; Interaction between SLA and QoS
    • H04L41/5009Determining service level performance parameters or violations of service level contracts, e.g. violations of agreed response time or mean time between failures [MTBF]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3/00Arrangements for monitoring or testing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3/08Monitoring or testing based on specific metrics, e.g. QoS, energy consumption or environmental parameters
    • H04L43/0823Errors, e.g. transmission erro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3/00Arrangements for monitoring or testing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3/08Monitoring or testing based on specific metrics, e.g. QoS, energy consumption or environmental parameters
    • H04L43/091Measuring contribution of individual network components to actual service leve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7/00Traffic control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7/10Flow control; Congestion control
    • H04L47/12Avoiding congestion; Recovering from conges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7/00Traffic control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7/10Flow control; Congestion control
    • H04L47/20Traffic polic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4/00Supervisory,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 H04W24/02Arrangements for optimising operational condi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8/00Network traffic management; Network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28/16Central resource management; Negotiation of resources or communication parameters, e.g. negotiating bandwidth or QoS [Quality of Service]
    • H04W28/24Negotiating SLA [Service Level Agreement]; Negotiating QoS [Quality of Servic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1/00Arrangements for maintenance, administration or management of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e.g. of packet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1/50Network service management, e.g. ensuring proper service fulfilment according to agreements
    • H04L41/5061Network service management, e.g. ensuring proper service fulfilment according to agre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service providers and their network customers, e.g. customer relationship management
    • H04L41/5067Customer-centric QoS measureme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Data Exchanges In Wide-Area Networks (AREA)

Abstract

本文提供了通过选择性丢弃数据包来对容量和频谱受限的多址通信系统的系统性能进行优化的系统和方法。本文提供的系统和方法可使用控制响应来引起所述通信系统中的变化。一种此类控制响应包括在容量受限条件下对网络数据包的最优丢弃(在本文中也称为“智能丢弃”)。一些实施方案通过选择性丢弃数据包提供了交互响应,以提高感知和实际系统吞吐量;其它实施方案通过基于数据包对服务质量的相对影响选择性丢弃数据包来提供被动响应,以减轻超量预订;其它实施方案通过基于预测的超量预订丢弃数据包来提供主动响应;并且其它实施方案提供了上述的组合。

Description

在通信网络中智能丢弃的系统和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整体涉及通信系统领域,并且更具体地涉及通过在容量和频谱受限的多址通信系统中选择性丢弃数据包来优化系统性能的系统和方法。
背景技术
在容量和频谱受限的多址通信系统中,普遍存在两个目标:成功进行信息传送,以及使此类传送对其它传送的妨碍最小化。这些目标往往彼此冲突,并因此提供了系统优化的机会。
在蜂窝网络中,例如,营造积极的用户体验是信息传输的成功标准。通常将此指标进一步界定为特定用户任务或应用的服务质量。相比之下,此活动可通过其对其它网络用户的作用来观察,具体是通过有限系统资源的使用以及通过信道干扰的形成。
发明内容
提供了通过选择性丢弃数据包来对容量和频谱受限的多址通信系统的系统性能进行优化的系统和方法。本文提供的系统和方法可使用控制响应来引起通信系统中的变化。一种此类控制响应包括在容量受限条件下对网络数据包的最优丢弃(在本文中也称为“智能丢弃”)。一些实施方案通过选择性丢弃数据包提供了交互响应,以提高感知和实际系统吞吐量。其它实施方案通过基于数据包对服务质量的相对影响选择性丢弃数据包来提供被动响应(reactive response),以减轻带宽需求超过可用带宽下的超量预订(oversubscription)。另外的实施方案通过基于预测的超量预订丢弃数据包来提供主动响应(proactiveresponse)。其它实施方案提供了这些技术的组合,以降低超量预订。
根据另一个实施方案,提供了一种用于减轻容量和频谱受限的多址通信网络中各种干扰场景的作用的多变量控制系统。控制系统包括策略参数模块、环境参数模块、控制设定点模块、实时配置模块、评估模块和控制响应模块。策略参数模块被配置成接收定义通信网络运行要求的策略参数。环境参数模块被配置成接收表示描述通信网络运行状态的实时信息的环境参数。控制设定点模块与策略参数模块通信,并且被配置成从策略参数模块接收策略参数且产生一组控制设定点,该组控制设定点可用于评估通信网络的当前运行状态是否满足策略参数中所定义的运行要求。实时配置模块与环境参数模块通信,并且被配置成从环境参数模块接收环境参数且产生通信网络的实时配置,该实时配置表示通信网络的当前运行状况。评估模块与实时配置模块和控制设定点模块通信,并且被配置成从实时配置模块接收实时配置且从控制设定点模块接收控制设定点组,以确定通信网络的当前运行状况是否满足策略参数中的运行要求,并且产生指示通信网络的当前运行状况不满足运行要求的反馈信号。控制响应模块与评估模块通信,并且被配置成从评估模块接收反馈信号且产生通信系统的一个或多个部件的控制信号,以调整通信系统的一个或多个部件的运行参数。
根据一个实施方案,提供了一种用于减轻容量和频谱受限的多址通信网络中各种干扰场景的作用的方法。该方法包括获得包含描述通信网络运行状态的实时信息的环境输入;基于环境输入获取网络的实时配置,该实时配置表示通信网络的当前运行状况;确定该实时配置是否满足一组控制设定点,这些控制设定点基于策略参数表示通信网络的运行要求;如果实时配置不满足至少一个控制设定点,则产生反馈调整信号;基于反馈调整信号产生通信系统的一个或多个部件的控制信号,以调整通信系统的一个或多个部件的运行参数。
通过以下以举例的方式对本发明各个方面的描述的阐释,本发明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应显而易见。
附图说明
本发明涉及其结构和运行两者的细节可通过研究附图得到部分理解,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的部件,且其中:
图1为根据一个实施方案的无线通信网络的框图,在该无线通信网络中可实施本文所公开的系统和方法;
图2A为根据一个实施方案的另一无线通信网络的框图,在该无线通信网络中可实施本文所公开的系统和方法;
图2B为根据一个实施方案的接入点或基站的框图,该接入点或基站可被用于实施图3-6所示系统和方法;
图3为根据一个实施方案的系统的逻辑框图,该系统用于减轻无线通信网络中干扰场景的作用;
图4为根据一个实施方案的方法的流程图,该方法可被用于对使用图3所示系统的射频(RF)网络和系统环境产生前馈和反馈调整;
图5为根据一个实施方案的方法的流程图,该方法用于减轻无线通信网络中干扰场景的作用;以及
图6为根据一个实施方案的方法的流程图,该方法用于减轻无线通信网络中干扰场景的作用。
具体实施方式
一些实施方案提供了可在基站中实施的多变量控制系统的系统和方法。控制系统可被配置成用于减轻容量和频谱受限的多址通信网络中各种干扰场景的作用。在其它实施方案中,控制系统可被配置成用于对总带宽需求做出调整或改变。本文提供的系统和方法可使用控制响应来引起通信系统中的变化。一种此类控制响应包括在容量受限条件下对网络数据包的最优丢弃(在本文中也称为“智能丢弃”)。一些实施方案通过选择性丢弃数据包提供了交互响应,以提高感知和实际系统吞吐量;其它实施方案通过基于数据包对服务质量的相对影响选择性丢弃数据包来提供被动响应,以减轻超量预订;其它实施方案通过基于预测的超量预订丢弃数据包来提供主动响应;并且其它实施方案提供了上述的组合。
根据一个实施方案,提供了一种交互响应技术,其允许对传输和无线接入网络(RAN)/射频(RF)参数进行优化,以稳健对抗来自相邻小区的干扰,并且进行优化以减轻对相邻小区的干扰。这些优化通过测定和考虑一组主动服务的吞吐量水平及相关质量得分来执行。当通过选择性丢弃数据包来控制感知和实际系统吞吐量时,可维持高品质的用户体验。
根据一个实施方案,提供一种被动响应技术,其允许基于所选数据包对服务质量的相对影响来丢弃所选数据包,以减轻由修改传输参数或由改变RAN/RF参数以减轻相邻小区之间的干扰所导致的超量预订。对变化的可用带宽做出反应,被动丢弃数据包可增加给定带宽量下的感知的用户体验质量,并且可增加在给定带宽量下可维持的服务数量。
根据一个实施方案,提供了一种主动响应技术,其可通过预测超量预订和选择性丢弃数据包或标记数据包以在预期超量预订之前进行有效丢弃,来提高用户体验品质和系统吞吐量。对预期超量预订做出反应,主动丢弃数据包可增加给定带宽量下的感知的用户体验质量,并且可增加在给定带宽量和给定的带宽变化量下可维持的服务数量。在一个实施方案中,选择性主动丢弃数据包可被用于优化传输和RAN/RF参数,以在预期会发生导致需要此类参数变化的事件时增加对抗来自相邻小区的干扰的稳健性,并且减轻对相邻小区的干扰。在带宽限制事件发生之前,主动应用智能丢弃并且考虑用智能丢弃来主动修改传输和RAN/RF参数,从而可提供更佳的用户体验过渡(相比于直到此类带宽限制事件之后,通过等待应用智能丢弃或修改传输和RAN/RF参数可实现的用户体验过渡)。
一些实施方案提供了可在基站中实施的多变量控制系统的系统和方法。控制系统可被配置成减轻容量和频谱受限的多址通信网络中各种干扰场景的作用。在其它实施方案中,控制系统可被配置成用于对总带宽需求做出调整或改变。
本文所公开的系统和方法可应用于各种容量受限的通信系统,包括但不限于有线和无线技术。例如,本文所公开的系统和方法可与蜂窝2G、3G、4G(包括长期演进(Long Term Evolution)(“LTE”)、先进LTE(LTE Advanced)、WiMax))、WiFi、超移动宽带(Ultra MobileBroadband)(“UMB”)、线缆调制解调器(cable modem)以及其它有线或无线技术一起使用。虽然本文中用于描述具体实施方案的短语和术语可用于特定的技术或标准,但本文所述的系统和方法不限于这些具体标准。
虽然本文中用于描述具体实施方案的短语和术语可用于特定的技术或标准,但所述方法在所有技术中均适用。
根据一个实施方案,本文所公开的系统和方法(包括智能丢弃数据包)可在通信系统中进行调度的任何实体内实施。这包括通过任何形式的基站(包括宏蜂窝基站(macrocell)、微微蜂窝基站(picocell)、企业毫微微蜂窝基站(enterprise femtocell)、家庭毫微微蜂窝基站(residential femtocell)、中继基站)或任何其它形式的基站来调度下行链路带宽。根据一个实施方案,智能丢弃可通过任何形式的沿上行链路方向传输的装置来进行,所述装置包括固定和移动用户装置以及中继装置。根据一个实施方案,智能丢弃可通过设在集中指导装置动作的核心网络中的调度算法来进行。根据一个实施方案,智能丢弃可通过实体(诸如基站)来预测性地进行,该实体分配上行链路带宽以供另一实体(诸如已知能够进行智能丢弃的用户装置)使用。基站和用户装置可判断用户装置是否具有智能丢弃能力,或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可根据用户装置的模式识别来确定该用户装置是否具有智能丢弃能力。
基本部署
图1为根据一个实施方案的无线通信网络的框图,在该无线通信网络中可实施本文所公开的系统和方法;图1示出通信系统的典型的基本部署,其包括宏蜂窝基站、微微蜂窝基站和企业毫微微蜂窝基站。在典型部署中,宏蜂窝基站可在一个或多个频率信道上传送和接收,所述一个或多个频率信道与小封装(small form factor)(SFF)基站(包括微微蜂窝基站和企业或家庭毫微微蜂窝基站)所使用的一个或多个频率信道分离。在其它实施方案中,宏蜂窝基站和SFF基站可共用同一频率信道。布局和信道可用性的各种组合可形成多种影响通信系统吞吐量的干扰场景。
图1示出通信网络100中典型的微微蜂窝基站和企业毫微微蜂窝基站部署。宏基站110通过标准回程线路170连接至核心网络102。用户站150(1)和150(4)可通过宏基站110连接至网络。在图1所示的网络配置中,办公楼120(1)形成覆盖阴影104。可经由标准回程线路170连接至核心网络102的微微站130可对覆盖阴影104中的用户站150(2)和150(5)提供覆盖。
在办公楼120(2)中,企业毫微微蜂窝基站140对用户站150(3)和150(6)提供楼内覆盖。企业毫微微蜂窝基站140可利用企业网关103提供的宽带连接160经由ISP网络101连接至核心网络102。
图2A为根据一个实施方案的另一无线通信网络的框图,在该无线通信网络中可实施本文所公开的系统和方法。图2A示出通信网络200中典型的基本部署,其包括宏蜂窝基站和家庭环境中所部署的家庭毫微微基站。宏蜂窝基站110可通过标准回程线路170连接至核心网络102。用户站150(1)和150(4)可通过宏基站110连接至网络。住宅220内部、家庭毫微微基站240可对用户站150(7)和150(8)提供家庭内覆盖。家庭毫微微基站240可利用线缆调制解调器或DSL调制解调器203提供的宽带连接260经由ISP网络101连接至核心网络102。
图2B为接入点或基站的高级框图。基站包括传送和接收无线信号的调制段272。调制解调器还可测量和测定接收信号的各种特性。控制和管理段270通常负责基站的运行。在本文所述一些实施方案中,控制和管理段270实施本文中结合图3-6所述的系统和方法。
干扰场景
各种干扰场景可导致通信网络的感知和实际性能降低。例如,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3GPP)已在技术报告(3GPP TR 25.967)中鉴定了大量干扰场景,该技术报告据此全文以引入的方式并入。干扰场景的一些实例包括:(1)用户站至SFF基站的上行链路(UL)传输干扰宏蜂窝基站的UL;(2)SFF基站的下行链路(DL)传输干扰宏蜂窝基站DL;(3)用户站至宏蜂窝基站的UL传输干扰SFF基站上行链路;(4)宏基站的DL传输干扰SFF基站DL;(5)用户站至SFF基站的UL传输干扰SFF基站的UL;(6)SFF基站的DL传输干扰SFF基站DL;和(7)对其它技术系统的干扰或来自其它技术系统的干扰。
避免和减轻技术
图3为示出根据一个实施方案的多变量控制系统的功能元件的实例的逻辑框图,所述功能元件用于减轻容量和频谱受限的多址通信网络中各种干扰场景(诸如上述的那些)的作用。系统的功能在图3中示出,其被分解成模块以更清楚地阐释控制系统的功能。控制系统可在宏蜂窝基站、微微蜂窝基站或毫微微蜂窝基站(诸如图1和2中示出的宏蜂窝基站110、微微站130和家庭毫微微基站240)中实施。或者,各部分可分配至基站控制器(BSC)或核心网络102的其它元件。
在一个实施方案中,控制系统可被配置成在以下领域提供最佳响应:(1)干扰避免和(2)干扰减轻。控制系统可通过对RF/RAN参数的最佳控制来避免射频(RF)接口。当干扰无法避免或当干扰避免或减轻导致带宽可用性降低时,控制系统还可保持数据包服务质量(“QoS”)。
根据一个实施方案,控制系统可使用各种类型的输入参数。在一个实施方案中,这些输入参数可分为策略参数和环境参数。策略参数模块310可被配置成接收策略参数,并且环境参数模块320可被配置成接收环境参数。策略参数模块310接收的策略参数为(例如)由网络提供商限定的运行要求。这些策略参数可分为两组系统要求:QoS策略和干扰策略。在一个实施方案中,策略参数可包括应用层的QoS策略、时间/天、服务等级协议(SLA)、手动限定QoS参数或其组合。策略参数还可包括与各种干扰相关参数,诸如接收信号强度指示(RSSI)、每比特能量与噪声功率谱密度的比(E b/N 0)、载波干扰比(C/I)、噪声基底(对所有噪声源和非所需信号的总和所产生的信号的度量)或其它干扰相关参数有关的策略。控制系统可利用策略参数来确定动作类型,这些动作可负责避免干扰或在无法避免干扰时减轻干扰。
环境参数模块320接收的环境输入参数包含描述RF网络和系统环境的运行状态的实时信息。此信息可在基站(例如图1和2描述的宏蜂窝基站、微微蜂窝基站或毫微微蜂窝基站)处获取或通过用户站报告,并且还可包括关于相邻小区附近的信息。环境输入参数320可进一步分为两类输入参数:本地环境参数和远程环境参数。本地环境参数为与实施控制系统的站点有关或通过其获取的环境参数。例如,在一个实施方案中,本地环境参数可包括RF和回程毫微微蜂窝基站或微微蜂窝基站端口的1-7层参数。远程环境参数与在基站附近运行的其它小区和/或用户设备有关或通过其获取,所述其它小区和/或用户设备可对基站的运行环境具有影响。例如,在一个实施方案中,远程环境参数可包括用户设备(UE)、核心网络和由基站限定的相邻小区的1-7层参数,所述基站为诸如演进型基站(eNB或eNodeB),和微微站和毫微微蜂窝基站,诸如演进型家庭基站装置(eHNB或HomeeNodeB),统称为e(H)NB装置。
由策略参数和环境参数可得到其它组参数,包括控制设定点、实时配置和模式。控制设定点模块315被被配置成从网络提供商的策略参数模块310所接收的策略输入来获取控制设定点,或可手动获取。控制设定点包括可用作控制回路目标值的定量参数。这些定量参数可分为QoS参数和干扰参数。QoS参数的一些实例包括基于视频内容的数据包类型的帧大小和帧速率以及误帧率(FER)。QoS参数的一些另外的实例包括语音内容的平均意见得分(“MOS”)、时延和抖动。QoS参数的另外的实例是数据内容的吞吐量和比特误码率(BER)。干扰相关参数可包括但不限于各种干扰相关参数,诸如接收信号强度指示(RSSI)、每比特能量与噪声功率谱密度的比(E b/N 0)、载波干扰比(C/I)和噪声基底(对所有噪声源和非所需信号的总和所产生的信号的度量)。控制系统的评估模块330可使用控制设定点,以基于RF网络和系统环境的实时配置325来评估通信网络的当前状态,并且确定是否应产生反馈信号以调整网络的运行状态。
实时配置模块325被配置成基于环境参数模块320所接收的环境输入参数来产生通信系统的实时配置。在一个实施方案中,实时配置包括反映通信网络当前运行状况的定量参数。实时配置可包括QoS和干扰相关参数。QoS相关参数的一些实例包括BER、吞吐量、时延/抖动、协议相关参数和应用相关参数。干扰相关参数可包括但不限于各种干扰相关参数,诸如接收信号强度指示(RSSI)、每比特能量与噪声功率谱密度的比(E b/N 0)、载波干扰比(C/I)和噪声基底(对所有噪声源和非所需信号的总和所产生的信号的度量)。根据一个实施方案,实时配置可包括数据报、电子表格或通信网络当前运行状况的其它表示。
模式模块335被配置成产生包括一组可用于产生前馈控制响应的历史定量参数模式的模式。这些模式可获自环境参数模块320接收的环境参数和实时配置模块325产生的实时配置。这些模式可反映网络的使用模式。例如,在一个实施方案中,这些模式可包括与日期和/或时间有关的特定驱动程序、特定应用或协议和/或特定UE。
可通过评估模块330评估控制设定点模块315产生的控制设定点和实时配置模块325产生的实时配置,以将实时配置中展示的通信网络的当前运行参数与控制设定点进行比较,从而确定网络的当前运行状况是否满足策略参数中所包括的运行要求。如果网络的当前运行状况不满足策略参数设定的要求,则评估模块330可产生指示需要调整通信系统的运行参数的反馈信号。
控制响应模块340被配置成从评估模块330接收反馈信号。控制响应模块340(在本文中也称为优化模块)被配置成对通信网络的运行参数进行优化,以力图满足运营商策略的要求。控制响应模块340可被配置成基于评估模块330所接收的反馈信号来产生控制信号。控制信号分为两类:“本地”和“远程”。本地控制信号可应用于基站本身(e(H)NB)以改变基站的运行参数,并且远程控制信号可应用于网络远程装置或部件(包括UE、核心网络和其它e(H)NB)以改变网络远程装置或部件的运行参数。
图4为根据一个实施方案的方法的流程图,该方法可用于对使用图3所示系统的RF网络和系统环境产生前馈和反馈调整。获取更新的环境输入,其表示RF网络和系统环境的当前状态或新的当前状态(步骤410)。环境输入对应于通信系统的环境参数模块320所产生的环境参数。如上所述,环境参数可包含与RF网络和系统环境有关的实时信息,该实时信息得自微微蜂窝基站或毫微微蜂窝基站、用户站和相邻的蜂窝基站(包括宏蜂窝基站、微微蜂窝基站和毫微微蜂窝基站)。实时配置还得自更新的环境输入(步骤415)。在一个实施方案中,实时配置对应于实时配置模块325所产生的实时配置,并且可从得自步骤410的环境输入参数产生。
可确定实时配置是否匹配控制设定点模块315所产生的设定点(步骤420)。如上所述,控制设定点包括可用作控制回路目标值的定量参数。控制设定点可得自网络提供商所限定的策略参数。如果实时配置不匹配设定点,则所收集的与RF网络和系统环境有关的实时信息指示网络的运行状态已偏离得自网络提供商的运营商策略的设定点。作为响应,可产生反馈调整控制信号(步骤440)以使通信网络转向符合策略参数的运行状态。
模式模块335可从实时配置和环境输入参数获取模式(步骤425)。在一个实施方案中,模式包括一组历史定量参数模式。确定模式是否已改变(步骤430),如果模式已改变,则历史定量参数模式可用于产生前馈控制响应(步骤435),该前馈控制响应可用于调整用于使通信网络转向所需状态的各种运行参数。
步骤440中产生的反馈信号和步骤435中产生的前馈信号可用于产生一组控制信号(步骤450),该组控制信号可应用于“本地”e(H)NB和远程装置,包括UE、核心网络和其它e(H)NB。
确定网络提供商是否已对运营商策略做出改变(步骤470)。如果网络运营商已对策略参数做出改变,则控制设定点模块315可通过运营商策略产生新的设定点(步骤475),然后返回步骤410。否则,该方法返回收集环境输入的步骤410。
输入
SFF基站可获取各种环境信息,这些环境信息可用于产生控制响应模块340的反馈和前馈信号。此信息可为环境参数320的一部分,其可用于产生实时配置模块325产生的实时配置和模式模块335产生的模式。该信息可在图4所示方法的步骤410期间由SFF基站收集。例如,根据一个实施方案,以下环境输入数据通常可用于(感测、报告等)SFF基站:(1)来自宏BTS的信号强度;(2)其它SFF基站的信号强度;(3)对宏基站和SFF基站是否为同信道(相邻信道)的认知;(4)相邻小区的识别数据;以及(5)宏网络具体信息和系统参数阈值。可用于SFF基站的其它信息的一些实例包括:DL同信道载波RSSI、DL相邻信道载波RSSI、公共导频信道(CPICH)、每片能量比总噪声功率(Ec/No)、接收的总宽带功率(RTWP)、公共陆地移动网络(PLMN)ID、小区ID、本地区域码(LAC)、路由区域码(RAC)、扰码、同信道CPICH接收信号码功率(RSCP)、相邻信道CPICH RSCP、P-CPICH TxPower、宏蜂窝基站数据率和宏蜂窝基站盲区覆盖率。宏蜂窝基站数据率和宏蜂窝基站盲区覆盖率可能要考虑各种信息,包括宏站负载、主动式SFF基站的数目、SFF基站到宏站的距离、衰落环境和时间/天。SFF基站可具有可用于SFF基站的宏站参数信息,包括目标SNR、测量SNR和接收功率。
调整
以下项目为可通过SFF基站在步骤450中进行调整以响应经由感测接收的环境信息的参数类型的一些实例:(1)DL功率;(2)UL噪声上升目标值(UL调度程序);(3)UL功率;(4)控制信道/数据信道功率比;(5)接收器增益;(6)载波频率;(7)DL扰码;(8)LAC和(9)RAC。
其它输入
SFF基站可获取其它输入信息。此信息可为环境参数320的一部分,其可用于产生实时配置325和模式335。该信息可在图4所示方法的步骤410期间由SFF基站收集。例如,其它输入诸如实时流量指标还可用于SFF基站,并且可用于产生实时配置325。例如,实时流量指标,诸如激活UE的数目、空闲UE的数目、UE变动率和位置变化的指标、总的UL使用率、总的DL使用率、4-7层配置(语音、视频、网络、FTP等)、回程容量和每次连接BER。每次连接BER数据可在混合自动重传请求(HARQ)或其它重试机制之前获取或在HARQ或其它重试机制之后获取。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可不经HARQ获取每次连接BER。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每次连接BER数据可包括对重试的统计。
历史模式数据(诸如模式335)还可用于SFF基站,诸如时间/天数据、日/周数据、当地节日数据、已知/未知UE进入网络、典型使用率和典型使用时间。此历史数据可用于产生模式335,其可用于产生前馈控制信号,如上所述。
策略输入数据还可用于SFF基站,诸如QoS要求数据、优先数据、数据包检测数据和高级天线输入。此策略信息可为上述运营商策略数据310的一部分。QoS要求数据可包括时延容限数据、抖动容限数据、BER/PER容限数据、最小接收率数据和/或其它QoS相关数据。优先输入数据可包括与用户之间、服务类别之间、连接之间和/或同类服务的数据包之间的优先级有关的数据。数据包检测数据和高级天线输入数据还可用于SFF基站。
附加参数调整
可在步骤450中调整附加参数,以力图校正超量预订。在一个实施方案中,RAN/RF参数,诸如调制和编码、子信道化、帧内时间、子信道和时间跳跃、多输入多输出(MIMO)参数和波束形成可用于校正通信系统的超量预订。在另一个实施方案中,可用流量监管来校正超量预订。可使用多种流量监管类型,包括速率限制、数据包分块、数据包丢失和/或智能丢弃。以下描述了可用于校正超量预订的智能丢弃的各种技术。
优化性能
根据一个实施方案,所述系统和方法包括通过基于QoS、优先级和策略改变扩展的RAN/RF参数来优化性能的优化模块(在本文中也称为“优化模块”)。根据一个实施方案,优化模块可在包括宏蜂窝基站、微微蜂窝基站或毫微微蜂窝基站在内的基站中实施。
在一个实施方案中,优化模块被配置成确立每种服务类别(CoS)或连接的BER/PER或其它质量指标水平。在一个实施方案中,可基于已知/未知用户设备将质量指标优先化,其中已知用户设备优先于未知用户设备。用户设备可包括移动基站、临时基站、固定用户站。在另一个实施方案中,可基于特定的UE特征将质量指标优先化,并且在另一个实施方案中,可基于应用将质量指标优先化。
根据一个实施方案,优化模块被配置成确立每种服务类别或连接所需要/期望的吞吐量。可基于UE是已知或未知、基于特定的UE特性或基于特定应用来任选地改变所需要/期望的吞吐量。
根据一个实施方案,优化模块被配置成使用基于标准的途径来获取基线干扰场景和基线RAN/RF参数。
根据一个实施方案,基线干扰场景和基线RAN/RF参数可随着通信网络中的状况变化而实时变化。例如,一些变化的状况包括激活/未激活UE的数目、相邻小区的流量和UE位置变化的指标,诸如往返时延、RSSI和通过接收波束形成进行跟踪。
根据一个实施方案,优化模块可使实际场景和实际RAN/RF参数随着状况变化而实时变化。例如,在一个实施方案中,如果BER或服务质量指标降到低于阈值,则所需的服务物理参数可设定为相比基线值更为稳健的值。例如,可改变MIMO并且可应用波束形成高级天线技术。此外,可改变调制和编码来提高稳健性。或者,可确定是否超出基线干扰场景和/或RAN/RF参数。例如,可基于感测数据、来自中央控制器的许可或/与中央控制器的协议、来自相邻BTS的的许可或/与相邻BTS的协议进行确定,或使用空间复用(波束形成等)来使干扰最小化。或者,可选择帧中的子信道和时间定位(例如正交频分复用(OFDM)码元、时隙等)来避免规则干扰。或者,可随机选择帧中的子信道和时间定位,以在统计学上避免干扰或选择性地增加潜在导致的干扰,但通过随机影响减轻。
在一个实施方案中,如果需求超过新的最大总吞吐量(DL或UL,包括用于管理激活和空闲UE的带宽),则优化模块可采取减轻超量预订的措施。在一个实施方案中,可推迟时延容限流量,以暂时降低需求。例如,一种方法包括延迟和缓冲诸如直播视频的内容。可延迟和缓冲直播视频,前提是时延(抖动)保持在时延/抖动缓冲的容量/时间限制范围内。在另一个实施方案中,“下载备用”内容的实质延迟用于降低对网络的需求。例如,在一个实施方案中,当接收未使用的音乐和/或视频内容(例如非流式内容)时,可暂时延迟该内容的下载,直至对网络的需求降低。
在另一个实施方案中,如果需求超出新的最大总吞吐量,则优化模块可选择性丢弃服务内的帧,以降低对网络的需求。例如,一些运动图象专家组(MPEG)帧的重要性低于其它帧,并且可被选择性丢弃,以降低对通信系统的需求。在另一个实例中,可丢弃具有最小服务容许率的数据包,以降低需求。
在另一个实施方案中,如果需求超出新的最大总吞吐量,则可用呼叫接纳控制(CAC)来削减服务。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可基于优先级来削减服务,而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可基于应用来削减服务。
根据一个实施方案,如果需求超出新的最大总吞吐量,则可在状况改善时逆转所采取的减轻动作。例如,在一个实施方案中,滞后可用于使反应平稳。
图5为示出根据一个实施方案的方法的流程图,该方法可通过上述优化模块来实施,以通过基于QoS、优先级和策略改变扩展的RAN/RF参数来优化性能。在一个实施方案中,图5中示出的方法可通过图3中示出的控制系统来实施。在一个实施方案中,图5的方法可在图4的步骤450中实施。
该方法始于步骤501,其中该方法并行确定系统的RAN/RF方面(步骤510、512和514)和系统的QoS和流量管理方面(步骤520、522、524和526)。
在步骤510中,获取并监测基线干扰场景,并形成RAF/RF参数设定的基线。在一个实施方案中,用于获取基线干扰场景的输入可包括诸如3GPP TS 25.967中提出的那些典型输入,以及本文所提出的其它输入,或两者。调整的RAN/RF参数可包括诸如3GPP TS 25.967中提出的那些典型输入,以及本文所提出的其它RAN/RF参数,或其组合。在一个实施方案中,步骤510可通过评估模块330进行。
在步骤512中,实时确定影响干扰场景和RAN/RF参数的任何因素是否已改变,所述干扰场景和RAN/RF参数表示RF网络与系统环境的当前状态。如果这些因素未改变,此并行活动随着方法进行步骤530而继续。如果这些因素已改变,方法进行步骤514,其中修改基线干扰和RAN/RF参数以说明观察到的变化,并且方法进行决策步骤530。在一个实施方案中,步骤512可通过评估模块330来进行,并且步骤514可通过控制响应模块340来进行。
管理对服务类别和个体连接的影响以及相反地管理个体服务及其在接口环境中的相关服务类别的影响的过程可与步骤510并行开始。在步骤520中,确立每种服务类别或者每种个体服务或连接的最大或目标比特误码率(BER)或误包率(PER)(或其它质量指标)。可监测每个个体服务或连接的实际BER、PER或其它质量指标。可基于网络提供商提供的运营商策略信息310来确定最大或目标BER和PER值。另外,在步骤520中,还可确定吞吐量需求或服务目标。这些吞吐量目标可具有多个水平,其与要求不同吞吐量水平的多个QoS水平相对应。基于对各通信协议层所用的应用或传输机制的认知,吞吐量目标还可考虑期望的重传。在一个实施方案中,步骤520可通过控制设定点模块315来进行。
在步骤522中,确定实际误差率(诸如,BER或PER)或其它实际质量指标是否超出步骤510中确定的连接的目标阈值。如果BER或其它质量指标超出连接的阈值,则方法进行决策步骤524,以开始采取校正动作的过程。否则,如果质量指标不次于目标,则方法进行决策步骤530。在一个实施方案中,步骤522可通过评估模块330来进行。
在步骤524中,确定受影响的服务提供商以可超出基线干扰场景和基线RAN/RF参数的方式进行操作是否可接受,其可对在相邻小区中激活的服务造成更大的干扰。例如,传输功率(例如0.5dB)的暂时略增可使得对相邻小区中的服务的干扰可容许性增加。如果可接受受影响的服务提供商以可超出基线干扰场景和基线RAN/RF参数的方式进行操作,则该方法进行步骤514,其中可暂时调整基线干扰场景和RAN/RF参数,以适应对改善的服务QoS的需要。根据一个实施方案,可能仅允许对受影响的服务或连接的该调整,或者通常可允许对小区进行的该调整。在一个实施方案中,步骤524可通过评估模块330和/或控制响应模块340来进行。
如果在决策步骤524中,确定不能超出基线干扰场景,则方法进行步骤526,其中服务的传输参数被修改,以实现目标BER/PER或质量指标,而不妨碍当前基线干扰场景。在一个实施方案中,这可包括调制和编码、发射功率或任何其它可调传输参数的变化。在一个实施方案中,步骤526可通过控制响应模块340来进行。
根据一个实施方案,调整参数时,存在满足需求的带宽要求可超出小区的当前可用总吞吐量的可能性。从而,该方法的两种并行路径进行决策步骤530,其中确定需求是否超出当前可用总吞吐量。如果未超出小区的当前可用总吞吐量,则方法返回步骤501并可不断重复。否则,方法继续步骤540,然后继续步骤501以重复进行。在步骤540中,选择并应用减轻超量预订的方法。以下描述了用于减轻超量预订的若干方法。在一个实施方案中,步骤530和540可通过控制响应模块340来进行。
根据一个实施方案,图5中示出的方法可包括独立运行的上行链路例子和下行链路例子,例如在频分双工(FDD)系统中。反之,在其它实施方案中,上行链路和下行链路例子可需共享时分双工(TDD)系统中的信息,其中上行链路和下行链路具有相同频率,并且由此可对某些情况造成干扰。动态调整上行链路/下行链路比率的TDD系统尤其如此。
根据一个实施方案,优化模块也可实施基于历史数据来优化性能的另一种方法,以进行预期调整来减少潜在超量预订。根据一个实施方案,优化模块可实施该第二种方法,该方法可用于更新运营商策略310。干扰历史可通过感测和/或通过使用从其它网络元件(例如,核心网络、BTS、UE)接收的共享指标来构建。干扰数据可通过日期和/或时间来分类,以便为各个时间帧构建干扰模式图象。例如,干扰数据可通过时间/天、日/周或者通过将数据标记为节日或非节日来分类。感测和/或共享指标还可包括SFF基站自身的小区和/或相邻小区的流量指标。这还可包括“随着存储变小而更新”,其中采用加权平均、指数平均或者一些其它方法来为更接近的数据赋予更多的重要性。
可基于已构建的干扰历史来做出优先决策。例如,可确定或多或少的严格CAC、策略和/或功率控制是否可能有助于降低超量预订的可能性。在一个实施方案中,可确定是否可权衡稳健性与BER/PER。
根据一个实施方案,如果未期望的使用模式妨碍第二种方法中所述的预测干扰方法,则可使用基于上述和图5中示出的第一种方法的实时监测。在一个实施方案中,可将预测数据用于基线场景,并且可将第一种方法用于对系统的实时优化。在另一个实施方案中,可将使用第二种方法产生的预测数据用于更新运营商策略310,并且可将第一种方法用于应用更新的策略。
智能丢弃
参见图5,可将智能丢弃用作算法步骤540的技术之一,以减轻在步骤526中修改传输参数或在步骤514中改变干扰场景和RAN/RF参数导致的超量预订。这是智能丢弃的被动形式。或者,可使用对可用智能丢弃技术的认知来影响步骤520中的吞吐量水平目标、步骤526中的传输参数修改以及步骤514中干扰场景和RAN/RF参数的变化。这是智能丢弃的交互形式。通过使用其它系统信息来预测带宽的未来超量预订,还可使该交互形式变为主动。
根据一个实施方案,智能丢弃可通过执行调度的通信网络的任何实体来实施。这可包括通过任何形式的基站(包括宏蜂窝基站、微微蜂窝基站、企业毫微微蜂窝基站、家庭毫微微蜂窝基站、中继基站)来调度下行链路带宽或任何其它形式的调度。智能丢弃可通过任何形式的沿上行链路方向传输的装置来进行,所述装置包括固定和移动用户装置以及中继装置。在一个实施方案中,智能丢弃可通过在主要指导装置动作的核心网络中实施的调度算法来进行。在另一个实施方案中,智能丢弃还可通过实体(诸如基站)来预测性地进行,该实体分配上行链路带宽以供另一实体(诸如能够智能丢弃的用户装置)使用。基站和用户装置可判断用户装置是否具有智能丢弃能力,或可基于用户装置的模式识别而是否已知。根据一个实施方案,该方法可称为协同智能丢弃,其中分配带宽以供能够智能丢弃的网络中的另一实体使用的实体(诸如基站)可与其它实体(诸如用户装置)协调。
被动智能丢弃
在图5的步骤530中,确定带宽的应用层吞吐量需求目前是否超出可用总吞吐量或者特定会话或连接是否超出其分配的吞吐量。例如,在步骤520中,可确立主动连接的吞吐量水平目标,所述主动连接由所考虑的基站服务。这些目标水平可用此类定量术语(诸如比特/秒或字节/秒)来表示。在一个实施方案中,这些目标水平可包括重传考虑。基于步骤526中选择的传输参数以及步骤510和514中选择的RAN/RF参数,可将吞吐量水平转换为所需的物理层资源,诸如3GPP LTE中使用的资源块、QAM符号、OFDM符号、子信道、UL/DL比率或它们的组合。所需的物理层资源可包括HARQ或其它重传考虑。一旦将吞吐量水平目标或需求转换为物理层资源,则可将其与步骤530中指出的可用物理层资源进行比较。该比较可得到表明物理资源需求目前超出可用物理资源的结果。在这种情况下,需要降低物理资源需求,以便不超出可用物理资源。这反过来确定了需要降低会话、连接和/或应用的当前带宽需求。
根据替代实施方案,可使用其它算法来确定物理资源需求是否超出可用物理资源,这些可用物理资源可提供可用于被动智能丢弃的可用吞吐量指标。
一旦确定应用层吞吐量需求超出可用物理资源,则可将智能丢弃用于步骤540中,以降低需求,同时使削减个体服务的需要最小化,并使终端用户感知的质量最大化。
例如,如果VoIP服务资源需求超出可用物理资源的10%,则随机(非智能)丢弃可导致连续或接近连续的VoIP数据包待丢弃。相比之下,被动智能丢弃可识别可丢弃的多个数据包,以便降低超额带宽需求中的至少一部分,同时维持呼叫的感知质量。例如,在一个实施方案中,在智能丢弃系统中,调度程序可丢弃十分之一的数据包。这可包括调度程序已排队的数据包或正在排队的数据包或两者。对于终端用户而言,通过智能丢弃算法对丢弃的数据包的均匀分布可能没有通过随机丢弃算法对丢弃的数据包的组块明显。根据一个实施方案,可使用其它模式来选择待丢弃的数据包,只要所选模式可使丢弃的连续和接近连续的数据包的数量最小化。
根据一个实施方案,丢弃算法还可根据正使用的具体语音协议和编解码器来调整。智能丢弃可使得呼叫以可接受的质量继续进行,所述可接受的质量由质量得分确定并与运营商、系统或本地策略进行比较。
在另一个实例中,在MPEG-2传输中,音频数据包比视频数据包更为重要,因为在MPEG-2传输中相对于视频质量的变化,人们更易于注意到音频质量的变化。另外,视频数据包由帧内编码帧(“I帧”)、预测编码帧(“P帧”)以及双向预测编码帧(“B帧”)构成。I帧的丢失通常比P帧或B帧的丢失更不利于MPEG-2传输的质量。事实上,I帧的丢失可导致接收装置不能使用P帧,即使正确接收P帧。因此,在MPEG-2中,相对于I帧,智能丢弃可能优先丢弃P帧和B帧,并且相对于音频帧可能优先丢弃所有形式的视频帧。
对于MPEG-4传输,除了得自MPEG-2的帧之间的差别外,根据视频应用存在11级空间可伸缩性、3级时间可伸缩性以及可变数量级的质量可伸缩性。细粒度可伸缩性将这些组成11级可伸缩性。在一个实施方案中,可使数据包“标记”上信息,并且智能丢弃可使用这些标记以使得在可用物理资源改变时允许细粒度质量变化。
如同VoIP实例一样,在MPEG实例中,智能丢弃可丢弃已排队的数据包且可在进入调度队列时进行丢弃。对一定百分比的数据包的智能丢弃可使得更多服务得到系统的呼叫接纳控制(CAC)算法的维持和接受。
在步骤540中,可能存在一种以上的可应用智能丢弃来满足物理层资源限制的服务选择。许多标准可用于选择应用智能丢弃的服务或多种服务。例如,智能丢弃可以循环方式应用,从而相似地影响了所有服务或者所选类别或一组服务内的所有服务。智能丢弃可基于终端用户的身份或终端用户在某个小组中的会员资格来应用。例如,对于与网络运营商的不同服务等级协议,不同的用户可能支付得更多或更少。具有较低等级协议的用户可能比具有较高等级协议的用户先受影响。漫游于另一个网络中的用户可能比直接预订网络的用户先受智能丢弃的影响。决策可基于服务类型或应用。例如,经由第三方应用程序(诸如Skype)进行的VoIP呼叫可能比经由运营商直接提供的VoIP服务进行的VoIP呼叫先受影响。可在算法上确定待影响的服务,以使总吞吐量最大化。关于如何应用智能丢弃的决策基于系统、运营商或自治策略。例如,装置可具有可被系统或运营商策略修改或覆盖的默认策略。
关于待影响的服务的决策可基于相对下降,其首先影响(例如)观察到的质量受智能丢弃影响最小的那些服务(不论丢弃的数据的相对质量)。为此,步骤540可计算各种服务的每个可能的吞吐量水平的得分。这些得分表示每个吞吐量水平的观察到的质量的相对水平。这些得分可基于主观标准,诸如用于为语音质量打分的MOS得分,或者是定量的,诸如从服务中消除某个特征。得分可用于步骤540中,以作为确定应用智能丢弃的服务及其应用程度的一部分。例如,一旦确定需要带宽的服务的一组可能的吞吐量水平的一组得分,则可基于为各种吞吐量水平计算的该组得分来选择一种或多种服务的目标带宽水平,并且可选择性丢弃与每种服务相关的数据包,以将与每种服务相关的吞吐量降低至与该服务相关的目标吞吐量水平。
被动智能丢弃可在可对关于数据包的传输或处理做出选择的任何系统部分中进行。例如,在一个实施方案中,基站、微微站、毫微微站或中继站可包括用于发送和接收数据包的收发器。根据一个优选实施方案,这些基站可包括负责将带宽分配在上行链路和/或下行链路上的媒体访问控制(MAC)层。MAC层优选地可包含用于在传输之前存储数据包的调度程序和缓冲区或与其相关。在一个实施方案中,本文所公开的智能丢弃技术可在负责缓冲和调度数据包传输的MAC层部分中实施。或者,MAC调度程序的等效物可位于进行集中式调度且可能进行缓冲的核心网络元件中。例如,在一个实施方案中,可实施MAC调度程序的等效物,以在两个或多个基站或者其它类似装置上协调数据同时传输(诸如广播视频或音频)。
在一个实施方案中,智能丢弃技术也可在用户装置的MAC调度程序中实施,该调度程序在传输之前在上行链路中调度和缓冲数据。根据一个实施方案,核心网络或基站(或等效装置)可被配置成在缓冲前标记数据包,以有利于在下行链路方向做出更容易的丢弃决策。或者,在用户装置缓冲数据包以进行上行链路传输之前的功能可标记数据包,以便用户装置中的MAC调度程序功能做出更容易的丢弃决策。
交互智能丢弃
除上述被动智能丢弃外,智能丢弃算法可与其它系统控制方面进行交互,以获得改进的性能。例如,现参见图5,在一个实施方案中,改变特定RAN/RF网络运行参数(诸如,降低步骤510中的最大发射功率)可通过减少这些小区的观察到的干扰而利于相邻小区。
或者,在步骤526中选择更稳健的调制方案也可具有类似效果。在典型系统中,这些变化由于所导致的减少的可用物理资源可能不可取,从而导致应用层吞吐量需求超出可用带宽。相比之下,在采用交互智能丢弃的系统中,在步骤520中,可计算主动服务的一组吞吐量水平。当考虑步骤526的可能的传输参数选择和步骤510的可能的RAN/RF参数时,该组吞吐量水平表示较大范围的物理资源需求。对质量水平、传输和RAN/RF参数的这些可能组合的认知使得步骤510和526中的系统可选择以一种或多种服务的少量质量为代价而可暂时或永久性显著增加系统稳健性的参数。
交互智能丢弃的替代实施方式
图6为图5中示出的方法的改进型的流程图,该改进型能够使其它网络操作方面(诸如,干扰减轻和功率控制)利用智能丢弃来进一步优化系统性能。在步骤620中,未为服务或连接形成单一质量(例如BER或PER)和吞吐量水平(如图5的步骤520),而可形成一组吞吐量水平和/或定量质量阈值范围(例如BER和PER)(605)。得分可应用于每个吞吐量水平中。得分表示每个吞吐量水平所观察到的质量的相对水平。根据一个实施方案,得分可应用于每个吞吐量水平中,以显示每个吞吐量水平所观察到的质量的相对水平。这些得分可基于主观标准,诸如用于为语音质量打分的MOS得分,或者这些得分可为定量的,诸如从服务中消除某个特征。得分可用于步骤640中,以作为确定应用智能丢弃的服务器及其应用程度的一部分。
步骤610、决策步骤612和改进的步骤614可使用数据块605举例说明的该组吞吐量水平和得分,以在服务质量和其它系统运行因素之间进行权衡。其它步骤(诸如步骤626)也可使用该组吞吐量水平和得分来优化性能选择。例如,认识到个体服务的性能下降相对于对相邻小区造成的干扰的减少而言是很小的,基于吞吐量水平和得分,步骤610中的方法可选择应用更稳健的调制和较低的功率(服务的基线参数)。事实上,RAN/RF参数的改变可为对以下的反应:来自相邻小区的干扰减少请求,或者来自网络管理实体或其它中央控制功能的干扰减少或噪声基底降低的命令或请求,或者降低功率、干扰电位的自治决策,或者一些其它网络操作方面。这样,步骤610和类似功能可评估由潜在替代动作导致的吞吐量影响所隐含的质量影响,该质量影响可应用于此前选择适当RAN/RF参数的独立任务。
在一个优选实施方案中,交互智能丢弃方法在传输之前通过实施交互智能丢弃的基站收发器、用户装置或网络功能在MAC层调度程序和数据包缓冲能力的等效物中实施丢弃功能。多组质量阈值、吞吐量水平和得分可通过可在核心网络、基站(宏蜂窝基站、微微蜂窝基站或毫微微蜂窝基站)或用户装置中实施的功能来获得,并且为与MAC层中的缓冲和调度进行交互的交互智能丢弃功能提供信息,以进行智能丢弃。交互智能丢弃功能也可与物理层功能进行交互(这些物理层功能监测RF环境),并且与核心网络功能或其它基站或网络元件上的功能进行交互,以交换关于相邻小区的RF环境的信息。交互智能丢弃内的网络面向功能可向核心网络功能或相邻装置上的交互智能丢弃功能提供关于服务、用户装置和RF环境的信息。交互智能丢弃方法可向RF或物理层(PHY)控制模块提供信息,该模块调整某些信息包传输的RAN/RF参数。
主动智能丢弃
根据一个实施方案,主动智能丢弃是在预期的超量预订条件下预测性地进行智能丢弃并且在实际出现这些超量预订条件之前进行丢弃的技术。当网络带宽的预期需求超出预期可用带宽时,可用主动智能丢弃来降低预期需求。
可被动应用主动智能丢弃。例如,切换期望引起对更稳健的调制的期望,由此在移动站靠近小区边缘时引起对每物理层资源单位的更低吞吐量的期望。主动智能丢弃可用于在发生实际事件之前进行丢弃,从而使得切换更平稳且数据丢弃可控,而非由于拥塞导致的数据随机丢失。
可交互应用主动智能丢弃。例如,可通过历史数据知晓对相邻小区的干扰或来自相邻小区的干扰以某个时间/天(每日交换等)增加。在主动智能丢弃中,步骤612可确定影响RAN/RF参数的因素将要改变,并且在步骤614中,RAN/RF参数可基于需要该变化以及步骤620形成的该组吞吐量水平和得分的假设来修改,以便主动修改系统参数,以使得智能丢弃可基于关于质量和吞吐量的系统策略来保持最佳吞吐量和质量。
主动智能丢弃可基于多种刺激物或触发事件来进行。可用于触发主动智能丢弃实施的刺激物或触发事件的类型的一些实例包括:
(1)运动-如果确定装置不固定或超出一些速度阈值,则主动智能丢弃可基于影响吞吐量可用性的物理参数变化导致的运动期望来预期进行智能丢弃的需要。
(2)切换期望-如果确定切换可能性超出某个阈值指标,则智能丢弃可以可控方式主动丢弃数据,以便使预测的资源减少的质量影响最小化。
(3)时间/天、日/周或其它历史模式-历史数据可表明可在可预测时间点期望资源减少。主动智能丢弃可使系统准备好平稳过渡,以减少资源。
(4)小区中的激活/未激活用户装置-小区中的用户装置的数目可用于预测可使被动智能丢弃采取行动的需求波动。
(5)后备资源-主动智能丢弃可通过主动进行智能丢弃而有助于维持服务质量,以将储备资源用于其它功能,诸如在应用智能丢弃时也许能进行更多主动呼叫的呼叫接纳控制。
(6)相邻小区的变化-关于相邻小区的质量和配置变化的信息包括(但不限于):相邻小区的数目、相邻小区的位置、小区运营商、运行频率和带宽、激活/空闲UE的数目、RF/RAN参数。
另外,主动智能丢弃可提供从一种丢弃水平向另一种的较平稳过渡,从而使对服务质量参数(诸如,抖动和单个数据包延迟)的影响最小化。
在一个实施方案中,主动智能丢弃也可用于丢弃发生在需要之前的实施方式中,从而在预期缺乏资源时利用较低吞吐量。在一个替代实施方案中,主动智能丢弃可用于这样的实施方式中,其中标记在期望的资源缺乏期间待丢弃的数据包以进行快速丢弃,但仅在实际发生预期的资源缺乏时进行丢弃。
在一个实施方案中,智能丢弃也可起到反作用:在实施容量限制之前将数据包加速传输至信道中。这可避免此后的短期资源限制。
用于建立模式的历史数据或其它数据,或者用于主动实施智能丢弃的历史可来自各种来源。例如,RF模块可收集关于物理环境的信息。在另一个实例中,MAC层可收集关于数据包需求和吞吐量以及激活或未激活用户装置和服务的数目的信息。在一个实施方案中,可在装置上对信息进行本地处理,以将输入转化成历史趋势,或者在替代实施方案中,可将信息转发至核心网络或任何其它处理器中的功能,以转化成历史趋势和模式。诸如在主动应用交互智能丢弃的情况下,历史趋势和模式可通过装置在本地使用或在装置之间共享。
技术人员将意识到,结合本文所公开的实施方案描述的各种示例性逻辑块、模块、单元和算法步骤通常可作为电子硬件、计算机软件或这两者的组合来实施。为了清楚地说明硬件和软件的此互换性,各种示例性部件、单元、块、模块和步骤已就其功能在上文进行了大体描述。此功能是作为硬件或软件来实施取决于施加于整个系统的特定系统和设计限制。技术人员可以不同方式对每种特定系统实施所述功能,但此类实施决策不应被解释为导致脱离本发明的范围。另外,单元、模块、块或步骤内的功能分组是为了便于描述。在不脱离本发明的情况下,可从一个单元、模块或块中移动具体功能或步骤。
结合本文所公开的实施方案描述的各种示例性逻辑块、单元、步骤和模块可通过设计成执行本文所述功能的通用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SP)、专用集成电路(ASIC)、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或其它可编程逻辑装置、分立门或晶体管逻辑、分立硬件部件,或其任何组合来实施或执行。通用处理器可为微处理器,但在替代形式中,处理器可为任何处理器、控制器、微控制器或状态机。处理器也可作为计算装置的组合(例如,DSP和微处理器的组合、多个微处理器、与DSP核连接的一个或多个微处理器,或任何其它此类配置)来实施。
结合本文所公开的实施方案描述的方法或算法的步骤以及块或模块的过程可直接包括在硬件、由处理器执行的软件模块(或单元),或者这二者的组合中。软件模块可位于RAM存储器、闪速存储器、ROM存储器、EPROM存储器、EEPROM存储器、寄存器、硬盘、可移动磁盘、CD-ROM,或者任何其它形式的机器或计算机可读存储媒体中。示例性存储媒体可被耦接至处理器,使得处理器可从存储媒体中读取信息或者向存储媒体写入信息。在替代形式中,存储媒体可为处理器的必不可缺部分。处理器和存储媒体可位于ASIC中。
各种实施方案也可通过使用(例如)部件(诸如,专用集成电路(“ASIC”)或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主要以硬件来实施。能够执行本文所述功能的硬件状态机的实施方式对于相关领域的技术人员而言也是显而易见的。各种实施方案也可使用硬件和软件的组合来实施。
提供了所公开实施方案的上述说明,以使得本领域的任何技术人员均可利用或使用本发明。对这些实施方案的各种修改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而言将是显而易见的,并且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本文所述的一般原则可应用于其它实施方案中。因此,应理解,本文提出的描述和附图表示本发明的目前优选的实施方案,并且由此代表本发明广泛考虑的主题。还应理解,本发明的范围完全包含了其它实施方案,其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的。

Claims (87)

1.一种用于减轻容量和频谱受限的多址通信网络中各种干扰场景的作用的多变量控制系统,所述系统包括:
策略参数模块,其被配置成接收定义所述通信网络的运行要求的策略参数;
环境参数模块,其被配置成接收表示描述所述通信网络的运行状态的实时信息的环境参数;
控制设定点模块,其与所述策略参数模块通信,并且被配置成从所述策略参数模块接收策略参数且产生一组控制设定点,所述控制设定点组可用于评估所述通信网络的当前运行状态是否满足所述策略参数中所定义的运行要求;
实时配置模块,其与所述环境参数模块通信,并且被配置成从所述环境参数模块接收环境参数且产生所述通信网络的实时配置,所述实时配置表示所述通信网络的当前运行状况;
评估模块,其与所述实时配置模块和所述控制设定点模块通信,并且被配置成从所述实时配置模块接收所述实时配置且从所述控制设定点模块接收所述控制设定点组,并确定所述通信网络的当前运行状况是否满足所述策略参数中的运行要求,并且产生指示所述通信网络的当前运行状况不满足所述运行要求的反馈信号;以及
控制响应模块,其与所述评估模块通信,并且被配置成从所述评估模块接收所述反馈信号且产生所述通信系统的一个或多个部件的控制信号,以调整所述通信系统的一个或多个部件的运行参数。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系统,其中所述策略参数包括服务质量参数和干扰参数。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系统,其中所述策略参数包括服务质量参数。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系统,其中所述策略参数包括干扰参数。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系统,还包括:
模式模块,其与所述实时配置模块、所述环境参数模块和所述控制响应模块通信,所述模式模块被配置成从所述实时配置模块接收所述实时配置且从所述环境参数模块接收所述环境参数,并且基于所述实时配置和环境参数产生包括一组历史定量参数模式的模式。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控制系统,其中所述模式模块被配置成基于所述模式产生前馈信号,并且其中所述控制响应模块被配置成接收所述前馈信号且产生所述通信系统的一个或多个部件的控制信号,以调整所述通信系统的一个或多个部件的运行参数。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系统,其中所述控制系统在基站和其它核心网络元件之间分布实施。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系统,其中所述控制系统在用户设备中实施。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系统,其中所述控制系统在基站中实施。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控制系统,其中所述基站为微微蜂窝基站。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控制系统,其中所述基站为毫微微蜂窝基站。
12.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控制系统,其中所述基站为宏蜂窝基站。
13.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控制系统,其中如果所述通信网络的当前运行状况不满足运行要求,则所述控制响应模块被配置成产生控制信号来指示所述基站丢弃网络数据包,以降低所述带宽需求。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控制系统,其中所述评估模块被配置成确定实际误差率是否超出目标误差率阈值,所述目标误差率得自所述运行策略,并且所述实际误差率通过所述实时配置来确定。
15.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控制系统,其中如果所述实际误差率超出所述目标误差率阈值,则所述评估模块被配置成确定所述基站是否可调整所述基站的运行参数以超出一组基线干扰参数,以便将所述实际误差率降到所述目标误差率阈值以下。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控制系统,其中如果所述基站不能调整所述基站的运行参数以超出一组基线干扰参数,则所述评估模块被配置成产生反馈信号,所述反馈信号指示所述控制响应模块产生控制信号,所述控制信号指示所述基站调整所述传输参数,以将所述实际误差率降到所述目标误差率阈值以下。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控制系统,其中所述评估模块被配置成确定当前可用带宽是否由于调整所述传输参数已降到当前带宽需求以下,并且其中所述评估模块被配置成产生反馈信号,所述反馈信号指示所述控制响应模块产生控制信号,所述控制信号指示所述基站选择性丢弃数据包,以便降低所述当前带宽需求。
18.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控制系统,其中如果所述基站可调整所述基站的运行参数以超出一组基线干扰参数,则所述评估模块被配置成产生反馈信号,所述反馈信号指示所述控制响应模块产生控制信号,所述控制信号指示所述基站修改基线网络运行参数。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控制系统,其中所述基站为至少两个基站的第一基站,如果所述第一基站可调整所述第一基站的运行参数以超出所述组基线干扰参数,其中超出所述基线干扰模式导致第二基站的所述吞吐量降低,并且其中所述第二基站被配置成通过选择性丢弃数据包来减轻由修改所述第一基站的运行参数所导致的超量预订。
20.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控制系统,其中如果所述基站可调整所述基站的运行参数以超出所述组基线干扰参数,其中所述基站被配置成向装置分配带宽,其中所述装置被配置成通过选择性丢弃数据包来减轻超量预订,其中所述基站被配置成与所述装置协调来选择性丢弃数据包,以减轻超量预订,并且其中所述基站被配置成调整所述运行参数以超出所述组基线干扰参数。
21.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控制系统,其中所述控制响应模块被配置成使用被动智能丢弃来减轻超量预订。
22.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控制系统,其中所述控制响应模块被配置成:
识别与网络数据包流量相关的服务质量重要性水平;以及
选择性丢弃具有与所述数据包相关的较低服务质量重要性水平的数据包。
23.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控制系统,其中所述控制响应模块还被配置成:
识别需要分配带宽的一组服务;
识别如果丢弃所述数据包则选择性丢弃数据包会导致最少量的服务质量的相对下降的服务;以及
从所述识别的服务中丢弃数据包,以降低所述带宽需求。
24.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控制系统,其中所述控制响应模块在识别如果丢弃数据包则选择性丢弃数据包会导致所述最少量的服务质量的相对下降的服务时,还被配置成:
计算每种服务的一组可能的吞吐量水平的一组得分,每个得分表示每个吞吐量水平的所观察到的质量的相对水平;
基于与所述组吞吐量水平相关的所述组得分来选择一种或多种服务的目标吞吐量水平,所述目标吞吐量水平与每种服务相关;以及
丢弃与所述一种以上的服务相关的数据包,使得与所述服务相关的吞吐量水平达到所述目标吞吐量水平。
25.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控制系统,其中所述控制响应模块被配置成使用主动智能丢弃来减轻预测的超量预订。
26.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控制系统,其中所述控制响应模块被配置成响应于可能降低网络吞吐量的一个或多个网络事件而丢弃数据包来减轻潜在超量预订。
27.根据权利要求26所述的控制系统,其中所述一个或多个网络事件由于一个或多个相邻基站的干扰或基于对所述一个或多个相邻基站的干扰可能降低网络吞吐量。
28.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控制系统,其中实施所述主动智能丢弃的方法在发生触发事件的条件下进行。
29.根据权利要求28所述的控制系统,其中用于实施所述主动智能丢弃的所述触发事件确定了用户装置在运动且超出预定速度阈值,并且其中所述控制响应模块被配置成响应于所述确定而丢弃与所述用户装置相关的数据包。
30.根据权利要求28所述的控制系统,其中所述控制系统被配置成确定特定用户装置将被切换至另一个基站的可能性;并且其中如果所述用户装置将被切换至另一个基站的所述可能性超出预定阈值,则所述控制响应模块被配置成触发与所述用户装置相关的数据包的所述选择性丢弃。
31.根据权利要求28所述的控制系统,其中所述丢弃在预定日期和时间触发。
32.根据权利要求28所述的控制系统,其中所述触发事件包括识别与所述基站相关的小区内的多个激活用户装置,并且其中如果所述激活用户装置的数量超出预定阈值,则控制响应模块被配置成丢弃数据包。
33.根据权利要求28所述的控制系统,其中所述控制响应模块被配置成:
监测使用率和可用资源,以确定可用资源是否已降到预定阈值以下;以及
如果可用资源已降到预定阈值以下,则触发数据包的选择性主动丢弃来降低所述资源使用率,以增加所述储备的可用资源以用于其它服务。
34.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控制系统,其中所述触发事件包括一个或多个相邻小区的所述运行参数的变化。
35.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控制系统,其中所述控制响应模块被配置成:
在发生预期资源短缺时选择待丢弃的数据包;
在发生所述短缺时标记所述所选择的待删除数据包;以及
仅在发生所述预期短缺时丢弃所述所选择的数据包。
36.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控制系统,其中所述控制响应模块被配置成增加数据包的传输速率,以力图避免预期资源短缺。
37.一种用于减轻容量和频谱受限的多址通信网络中各种干扰场景的作用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获得包含描述所述通信网络的运行状态的实时信息的环境输入;
基于所述环境输入获取所述网络的实时配置,所述实时配置表示所述通信网络的当前运行状况;
确定所述实时配置是否满足一组控制设定点,所述控制设定点基于策略参数表示所述通信网络的运行要求;
如果所述实时配置不满足至少一个控制设定点,则产生反馈调整信号;以及
基于所述反馈调整信号产生所述通信系统的一个或多个部件的控制信号,以调整所述通信系统的一个或多个部件的运行参数。
38.根据权利要求37所述的方法,还包括:
确定是否已收到新运营商策略信息;以及
如果已收到新运营商策略信息,则从所述运营商策略信息获取一组新控制设定点。
39.根据权利要求38所述的方法,还包括:
从所述实时配置获取一组当前历史模式;以及
确定所述当前组历史模式是否与先前组历史模式不同;以及
如果所述当前组历史模式与所述先前组历史模式不同,则产生前馈调整信号。
40.根据权利要求39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方法在基站中实施。
41.根据权利要求40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基站为微微蜂窝基站。
42.根据权利要求40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基站为毫微微蜂窝基站。
43.根据权利要求40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基站为宏蜂窝基站。
44.根据权利要求39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控制系统在基站和其它核心网络元件之间分布实施。
45.根据权利要求39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控制系统在用户设备中实施。
46.根据权利要求40所述的方法,还包括:
如果所述通信网络的当前运行状况不满足所述运行要求,则产生控制信号来指示所述基站丢弃网络数据包,以降低所述带宽需求。
47.根据权利要求46所述的方法,还包括:
确定实际误差率是否超出目标误差率阈值,所述目标误差率得自所述运行策略,并且所述实际误差率通过所述实时配置来确定。
48.根据权利要求47所述的方法,还包括:
如果所述实际误差率超出所述目标误差率阈值,则确定所述基站是否可调整所述基站的运行参数以超出一组基线干扰参数,以便将所述实际误差率降到所述目标误差率阈值以下。
49.根据权利要求48所述的方法,还包括:
如果所述基站不能调整所述基站的运行参数以超出一组基线干扰参数,则产生指示所述基站调整所述传输参数的控制信号,以将所述实际误差率降到所述目标误差率阈值以下。
50.根据权利要求49所述的方法,还包括:
确定当前可用带宽是否由于调整所述传输参数已降到当前带宽需求以下;以及
产生指示所述基站选择性丢弃数据包的控制信号,以便降低所述当前带宽需求。
51.根据权利要求48所述的方法,还包括:
如果所述基站可调整所述基站的运行参数以超出一组基线干扰参数,则产生指示所述基站修改基线网络运行参数的控制信号。
52.根据权利要求5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基站为至少两个基站的第一基站,并且如果所述第一基站可调整所述第一基站的运行参数以超出所述组基线干扰参数,其中超出所述基线干扰模式导致第二基站的所述吞吐量降低,并且其中所述第二基站被配置成通过选择性丢弃数据包来减轻由修改所述第一基站的运行参数所导致的超量预订,所述方法还包括:
与所述第二基站协调来选择性丢弃数据包,以减轻超量预订。
53.根据权利要求51所述的方法,其中如果所述基站可调整所述基站的运行参数以超出所述组基线干扰参数,其中所述基站被配置成向装置分配带宽,其中所述装置被配置成通过选择性丢弃数据包来减轻超量预订,其中所述基站被配置成与所述装置协调来选择性丢弃数据包,以减轻超量预订,并且其中所述基站被配置成调整所述运行参数以超出所述组基线干扰参数,所述方法还包括:
与所述装置协调来选择性丢弃数据包,以减轻超量预订。
54.根据权利要求40所述的方法,其中基于所述反馈调整信号产生所述通信系统的一个或多个部件的控制信号以调整所述通信系统的一个或多个部件的运行参数还包括:
选择性丢弃网络数据包以便减轻超量预订。
55.根据权利要求54所述的方法,其中选择性丢弃网络数据包以便减轻超量预订还包括:
识别与网络数据包流量相关的服务质量重要性水平;以及
丢弃具有与所述数据包相关的较低服务质量重要性水平的数据包。
56.根据权利要求55所述的方法,其中丢弃具有与所述数据包相关的较低服务质量重要性水平的数据包还包括:
识别需要分配带宽的一组服务;
识别如果丢弃所述数据包则选择性丢弃数据包会导致最少量的服务质量的相对下降的服务;以及
从所述识别的服务中丢弃数据包,以降低带宽需求。
57.根据权利要求56所述的方法,其中识别如果丢弃所述数据包则选择性丢弃数据包会导致最少量的服务质量的相对下降的服务还包括:
计算每种服务的一组可能的吞吐量水平的一组得分,所述每个得分表示每个吞吐量水平的所观察到的质量的相对水平;
基于与所述组吞吐量水平相关的所述组得分来选择一种或多种服务的目标吞吐量水平,所述目标吞吐量水平与每种服务相关;以及
丢弃与所述一种以上的服务相关的数据包,使得与所述服务相关的吞吐量水平达到所述目标吞吐量水平。
58.根据权利要求40所述的方法,其中基于所述反馈调整信号产生所述通信系统的一个或多个部件的控制信号以调整所述通信系统的所述一个或多个部件的所述运行参数还包括:
选择性丢弃网络数据包,以便减轻预测的超量预订。
59.根据权利要求58所述的方法,其中选择性丢弃网络数据包以便减轻预测的超量预订响应于可能降低网络吞吐量的一个或多个网络事件而进行。
60.根据权利要求59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一个或多个网络事件由于一个或多个相邻基站的干扰或基于对所述一个或多个相邻基站的干扰可能降低网络吞吐量。
61.根据权利要求51所述的方法,其中选择性丢弃网络数据包以便减轻预测的超量预订在发生触发事件的条件下进行。
62.根据权利要求61所述的方法,其中用于实施所述主动智能丢弃的所述触发事件确定了用户装置在运动且超出预定速度阈值,并且其中丢弃网络数据包以便减轻预测的超量预订还包括响应于所述确定而丢弃与所述用户装置相关的数据包。
63.根据权利要求61所述的方法,还包括:
确定特定用户装置将被切换至另一个基站的可能性;以及
如果所述用户装置将被切换至另一个基站的所述可能性超出预定阈值,则触发与所述用户装置相关的数据包的选择性丢弃。
64.根据权利要求61所述的方法,还包括:
选择性丢弃数据包始于预定日期和时间。
65.根据权利要求61所述的方法,还包括:
识别与所述基站相关的小区内的多个激活用户装置:以及
如果所述激活用户装置的数量超出预定阈值,则选择性丢弃数据包,以降低超量预订。
66.根据权利要求61所述的方法,还包括:
监测使用率和可用资源,以确定可用资源是否已降到预定阈值以下;以及
如果可用资源已降到预定阈值以下,则触发数据包的选择性丢弃来降低所述资源使用率,以增加所述储备的可用资源以用于其它服务。
67.根据权利要求6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触发事件包括一个或多个相邻小区的运行参数的变化。
68.根据权利要求58所述的方法,还包括:
在发生预期资源短缺时选择待丢弃的数据包;
在发生所述短缺时标记所述所选择的待删除数据包;以及
仅在发生所述预期短缺时丢弃所述所选择的数据包。
69.根据权利要求58所述的方法,还包括:
增加数据包的传输速率,以力图避免预期资源短缺。
70.一种用于管理容量和频谱受限的多址通信网络中的带宽容量的多变量控制系统,所述系统包括:
环境参数模块,其被配置成接收表示描述所述通信网络的运行状态的实时信息的环境参数,所述实时信息包括当前可用带宽和当前带宽需求;
实时配置模块,其与所述环境参数模块通信,并且被配置成从所述环境参数模块接收环境参数且产生所述通信网络的实时配置,所述实时配置表示所述通信网络上的当前带宽需求和当前可用带宽;
评估模块,其与所述实时配置模块和所述控制设定点模块通信,并且被配置成:
从所述实时配置模块接收所述实时配置且从所述控制设定点模块接收所述控制设定点组,
基于所述实时配置确定所述当前带宽需求是否超出所述当前可用带宽,以及
产生指示所述控制响应模块应基于所述策略参数来丢弃网络数据以减轻超量预订的反馈信号;以及
控制响应模块,其与所述评估模块通信,并且被配置成从所述评估模块接收所述反馈信号且选择性丢弃数据包,以降低所述当前带宽需求。
71.根据权利要求70所述的控制系统,其中所述控制响应模块被配置成:
识别与网络数据包流量相关的服务质量重要性水平;以及
选择性丢弃具有与所述数据包相关的较低服务质量重要性水平的数据包。
72.根据权利要求71所述的控制系统,其中所述控制响应模块还被配置成:
识别需要分配带宽的一组服务;
识别如果丢弃所述数据包则选择性丢弃数据包会导致最少量的服务质量的相对下降的服务;以及
从所述识别的服务中丢弃数据包,以降低所述带宽需求。
73.根据权利要求72所述的控制系统,其中所述控制响应模块在识别如果丢弃数据包则选择性丢弃数据包会导致所述最少量的服务质量的相对下降的服务时,还被配置成:
计算每种服务的一组可能的吞吐量水平的一组得分,每个得分表示每个吞吐量水平的所观察到的质量的相对水平;
基于与所述组吞吐量水平相关的所述组得分来选择一种或多种服务的目标吞吐量水平,所述目标吞吐量水平与每种服务相关;以及
丢弃与所述一种以上的服务相关的数据包,使得与所述服务相关的吞吐量水平达到所述目标吞吐量水平。
74.根据权利要求70所述的控制系统,其中所述控制响应模块被配置成使用主动智能丢弃来减轻预测的超量预订。
75.根据权利要求74所述的控制系统,其中所述控制响应模块被配置成响应于可能降低网络吞吐量的一个或多个网络事件而丢弃数据包来减轻潜在超量预订。
76.根据权利要求75所述的控制系统,其中所述一个或多个网络事件由于一个或多个相邻基站的干扰或基于对所述一个或多个相邻基站的干扰可能降低网络吞吐量。
77.根据权利要求74所述的控制系统,其中实施所述主动智能丢弃的方法在发生触发事件的条件下进行。
78.根据权利要求74所述的控制系统,其中所述控制响应模块被配置成:
在发生预期资源短缺时选择待丢弃的数据包;
在发生所述短缺时标记所述所选择的待删除数据包;以及
仅在发生所述预期短缺时丢弃所述所选择的数据包。
79.根据权利要求70所述的控制系统,其中所述控制响应模块被配置成增加数据包的传输速率,以力图避免预期资源短缺。
80.一种用于管理容量和频谱受限的多址通信网络中的带宽容量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获得包含描述所述通信网络的运行状态的实时信息的环境输入,所述实时信息包括当前可用带宽和当前带宽需求;
基于所述环境输入获取所述网络的实时配置,所述实时配置表示所述通信网络上的所述当前可用带宽和所述当前带宽需求;
确定所述当前带宽需求是否超出所述当前可用带宽;
基于所述策略参数产生控制信号,所述控制信号指示所述通信系统的一个或多个部件来选择性丢弃数据包,以降低所述当前带宽需求。
81.根据权利要求80所述的方法,其中选择性丢弃网络数据包还包括:
识别与网络数据包流量相关的服务质量重要性水平;以及
丢弃具有与所述数据包相关的较低服务质量重要性水平的数据包。
82.根据权利要求81所述的方法,其中丢弃具有与所述数据包相关的较低服务质量重要性水平的数据包还包括:
识别需要分配带宽的一组服务;
识别如果丢弃所述数据包则选择性丢弃数据包会导致最少量的服务质量的相对下降的服务;以及
从所述识别的服务中丢弃数据包,以降低带宽需求。
83.根据权利要求82所述的方法,其中识别如果丢弃所述数据包则选择性丢弃数据包会导致最少量的服务质量的相对下降的服务还包括:
计算每种服务的一组可能的吞吐量水平的一组得分,所述每个得分表示每个吞吐量水平的所观察到的质量的相对水平;
基于与所述组吞吐量水平相关的所述组得分来选择一种或多种服务的目标吞吐量水平,所述目标吞吐量水平与每种服务相关;以及
丢弃与所述一种以上的服务相关的数据包,使得与所述服务相关的吞吐量水平达到所述目标吞吐量水平。
84.根据权利要求80所述的方法,还包括:
基于所述策略参数产生控制信号,所述控制信号指示所述通信系统的一个或多个部件来选择性丢弃数据包,以降低所述预测的带宽需求。
85.根据权利要求84所述的方法,其中基于所述策略参数产生指示所述通信系统的一个或多个部件来选择性丢弃数据包的控制信号,以降低所述预测的带宽需求响应于可能降低网络吞吐量的一个或多个网络事件而进行。
86.根据权利要求85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一个或多个网络事件由于一个或多个相邻基站的干扰或基于对所述一个或多个相邻基站的干扰可能降低网络吞吐量。
87.根据权利要求84所述的方法,其中选择性丢弃网络数据包以便减轻预测的超量预订在发生触发事件的条件下进行。
CN201080017221.XA 2009-06-12 2010-06-11 在通信网络中智能丢弃的系统和方法 Active CN10240562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7)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18670709P 2009-06-12 2009-06-12
US61/186,707 2009-06-12
US18711809P 2009-06-15 2009-06-15
US18711309P 2009-06-15 2009-06-15
US61/187,118 2009-06-15
US61/187,113 2009-06-15
PCT/US2010/038357 WO2010144833A2 (en) 2009-06-12 2010-06-11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intelligent discard in a communication network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405626A true CN102405626A (zh) 2012-04-04
CN102405626B CN102405626B (zh) 2015-08-05

Family

ID=4330638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80017221.XA Active CN102405626B (zh) 2009-06-12 2010-06-11 在通信网络中智能丢弃的系统和方法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5) US8068440B2 (zh)
EP (1) EP2441224B1 (zh)
KR (1) KR101247595B1 (zh)
CN (1) CN102405626B (zh)
WO (1) WO2010144833A2 (zh)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281370A (zh) * 2013-05-23 2013-09-04 杭州信杨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评估宽带网络Internet服务质量的方法
CN104702968A (zh) * 2015-02-17 2015-06-1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视频帧丢帧方法及视频发送装置
CN104956720A (zh) * 2013-01-29 2015-09-30 瑞典爱立信有限公司 经由无线接入网向客户端传送多个同时会话
CN108737155A (zh) * 2017-04-14 2018-11-02 国际索拉温兹公司 网络状态评估
CN113542871A (zh) * 2021-07-06 2021-10-22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解码方法及装置、电子设备、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WO2024098952A1 (zh) * 2022-11-09 2024-05-16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网络流量的限速方法、装置、中控设备及存储介质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2107735A1 (en) * 2008-03-31 2009-10-07 British Telecmmunications public limited campany Admission control in a packet network
US8254943B1 (en) * 2008-12-22 2012-08-28 Sprint Communications Company L.P. Method for backhaul transport recovery
CN102498715B (zh) * 2009-05-19 2015-09-30 宝美瑞思网络有限公司 带宽回收用受管理自适应比特率的方法、装置
US8531961B2 (en) 2009-06-12 2013-09-10 Cygnus Broadband, Inc.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prioritization of data for intelligent discard in a communication network
WO2010144833A2 (en) 2009-06-12 2010-12-16 Cygnus Broadband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intelligent discard in a communication network
US8627396B2 (en) 2009-06-12 2014-01-07 Cygnus Broadband, Inc.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prioritization of data for intelligent discard in a communication network
US8767553B2 (en) * 2010-07-02 2014-07-01 Nec Laboratories America, Inc. Dynamic resource partitioning for long-term fairness to non-elastic traffic on a cellular basestation
US20120108179A1 (en) * 2010-10-29 2012-05-03 Nokia Corporation Coexistence of heterogeneous secondary networks
US9060269B2 (en) 2010-12-15 2015-06-16 At&T Intellectual Property I, L.P. Optimization of cellular network architecture based on device type-specific traffic dynamics
US8918785B1 (en) 2010-12-29 2014-12-23 Amazon Technologies, Inc. Managing virtual machine network through security assessment
US8745734B1 (en) 2010-12-29 2014-06-03 Amazon Technologies, Inc. Managing virtual computing testing
JP5789379B2 (ja) * 2011-02-14 2015-10-07 株式会社日立国際電気 無線装置
CN102724703B (zh) * 2011-03-30 2016-08-0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数据传输方法以及系统
US9456422B2 (en) 2011-04-21 2016-09-27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alibrating transmit power of a FEMTO node
US8929831B2 (en) 2011-07-18 2015-01-06 Nokia Corporation Method, apparatus, and computer program product for wireless network discovery based on geographical location
KR101568620B1 (ko) * 2011-08-29 2015-11-11 엠파이어 테크놀로지 디벨롭먼트 엘엘씨 애플리케이션 단위로 단말기 상에서 추정된 qoe 들을 출력하는 방법
WO2013043577A2 (en) * 2011-09-19 2013-03-28 Purewave Networks, Inc. Cellular systems and methods
CA2786200C (en) 2011-09-23 2015-04-21 Cygnus Broadband, Inc.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prioritization of data for intelligent discard in a communication network
CA2855461C (en) 2011-11-10 2022-11-15 Adaptive Spectrum And Signal Alignment, Inc. Method, apparatus, and system for optimizing performance of a communication unit by a remote server
CA2858030A1 (en) 2011-12-05 2013-06-13 Adaptive Spectrum And Signal Alignment, Inc.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traffic load balancing on multiple wan backhauls and multiple distinct lan networks
US9019909B2 (en) 2011-12-06 2015-04-28 Nokia Corporation Method, apparatus, and computer program product for coexistence management
WO2013095480A1 (en) 2011-12-22 2013-06-27 Empire Technology Development Llc Apparatus, mobile terminal, and method to estimate quality of experience of application
US8854958B2 (en) * 2011-12-22 2014-10-07 Cygnus Broadband, Inc. Congestion induced video scaling
US8641429B2 (en) * 2012-02-14 2014-02-04 Rad Data Communications Ltd. SFP super cage
US8909274B2 (en) 2012-03-12 2014-12-09 Nokia Corporation Method, apparatus, and computer program product for resource allocation conflict handling in RF frequency bands
US9473946B2 (en) * 2012-03-12 2016-10-18 Nokia Technologies Oy Method, apparatus, and computer program product for temporary release of resources in radio networks
US9241166B2 (en) 2012-06-11 2016-01-19 Qualcomm Incorporated Technique for adapting device tasks based on the available device resources
CN103827964B (zh) * 2012-07-05 2018-01-16 松下知识产权经营株式会社 编解码系统、解码装置、编码装置以及编解码方法
US9325545B2 (en) * 2012-07-26 2016-04-26 The Boeing Company System and method for generating an on-demand modulation waveform for use in communications between radios
CN103582144B (zh) * 2012-08-01 2017-11-24 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 移动通信网络的业务调控方法、装置及系统
US8942701B2 (en) 2012-08-14 2015-01-27 Nokia Corporation Method, apparatus, and computer program product for transferring responsibility between network controllers managing coexistence in radio frequency spectrum
US8761021B2 (en) 2012-09-06 2014-06-24 Google Inc. Load distribution in a network of small-cell base stations
US8965331B2 (en) 2012-09-06 2015-02-24 Google Inc. Traffic management for base stations backhauled over data-capped network connections
CN104838692B (zh) * 2012-10-12 2019-06-04 诺基亚通信公司 用于单独地控制用户设备以便优化体验质量(qoe)的方法和设备
US10122645B2 (en) * 2012-12-07 2018-11-06 Cisco Technology, Inc. Output queue latency behavior for input queue based device
JP5962943B2 (ja) 2013-02-04 2016-08-03 ▲ホア▼▲ウェイ▼技術有限公司Huawei Technologies Co.,Ltd. ストリーミング・メディア・データを送信するための方法および装置
US9628406B2 (en) 2013-03-13 2017-04-18 Cisco Technology, Inc. Intra switch transport protocol
US9860185B2 (en) 2013-03-14 2018-01-02 Cisco Technology, Inc. Intra switch transport protocol
US9107218B1 (en) * 2013-08-06 2015-08-11 Sprint Spectrum L.P. Selective allowance of uplink transmission without resource block assignment
CN104427506B (zh) * 2013-09-02 2018-06-01 普天信息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调整无线网络的方法
US9148814B2 (en) * 2013-10-28 2015-09-29 At&T Intellectual Property I, L.P. Probe mechanism for discovering explicit congestion notification data
WO2015133067A1 (ja) * 2014-03-03 2015-09-11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通信制御装置、通信制御方法、及び、記憶媒体
KR20150136433A (ko) * 2014-05-27 2015-12-07 한국전자통신연구원 분리형 기지국용 광링크의 다파장 자원 관리 장치 및 방법
CN104506498A (zh) * 2014-12-10 2015-04-08 曙光信息产业(北京)有限公司 基于socket通信的音视频加速卡数据处理方法及装置
CN105809764B (zh) * 2014-12-30 2018-06-26 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 基于can总线的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巡检数据传输方法
CN105100874A (zh) * 2015-06-29 2015-11-25 百度在线网络技术(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多媒体播放的方法与设备
US9942171B2 (en) 2015-07-02 2018-04-10 Arista Networks, Inc. Network data processor having per-input port virtual output queues
EP3403335B1 (en) * 2016-01-12 2020-05-13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System,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anaging co-channel interference
US10778809B2 (en) 2016-02-26 2020-09-15 Arista Networks, Inc. Per-input port, per-control plane network data traffic class control plane policing
TWI738652B (zh) * 2016-05-16 2021-09-11 智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控制方法及網路架構
US9992447B2 (en) 2016-05-27 2018-06-05 Apple Inc. Inter radio access technology management for audiovisual calls
CN106230742A (zh) * 2016-08-01 2016-12-14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数据包调度方法和装置
US10334254B2 (en) 2016-09-23 2019-06-25 Apple Inc. Feed-forward and feed-back metadata exchange in image processing pipelines to improve image quality
US11038986B1 (en) * 2016-09-29 2021-06-15 Amazon Technologies, Inc. Software-specific auto scaling
US10944849B2 (en) * 2016-09-30 2021-03-09 Extreme Networks, Inc. Selective policy network device operation
WO2018088784A1 (en) 2016-11-09 2018-05-17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Electronic apparatus and operating method thereof
CN107223350B (zh) * 2017-04-26 2020-03-17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小区选择或重选方法、装置及系统
KR102078592B1 (ko) * 2017-11-20 2020-04-08 한국전자통신연구원 비이상적 백홀 데이터 전송 방법 및 장치
CN109905257B (zh) * 2017-12-07 2022-06-14 阿里巴巴集团控股有限公司 带宽传输能力的确定方法和装置
US10337321B1 (en) * 2017-12-15 2019-07-02 Schlumberger Technology Corporation System and method to automate data acquisition in a wireless telemetry system
US11665059B2 (en) 2018-02-21 2023-05-30 Aeris Communications, Inc. Intelligent carrier and service selection for the internet of things
US10721162B2 (en) * 2018-03-08 2020-07-21 Andro Computational Solutions Routing data through distributed communications network
US10432798B1 (en) 2018-05-25 2019-10-01 At&T Intellectual Property I, L.P. System,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ervice grouping of users to different speed tiers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US10419943B1 (en) 2018-06-15 2019-09-17 At&T Intellectual Property I, L.P. Overlay of millimeter wave (mmWave) on citizens broadband radio service (CBRS) for next generation fixed wireless (NGFW) deployment
US10798537B2 (en) 2018-07-09 2020-10-06 At&T Intellectual Property I, L.P. Next generation fixed wireless qualification tool for speed-tier based subscription
CN110290003A (zh) * 2019-06-27 2019-09-27 携程旅游信息技术(上海)有限公司 动态分配短信供应商的tcp连接数的方法及系统
CN113395602B (zh) * 2021-06-25 2022-03-22 合肥工业大学 针对自适应点云视频流媒体中用户体验质量QoE的建模方法
US11950140B2 (en) * 2021-10-25 2024-04-02 Dell Products Lp System and method for providing device management and network management at an edge device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30084394A1 (en) * 2001-08-29 2003-05-01 At&T Corp. Multi-frequency data transmission channel power allocation
US20040073692A1 (en) * 2002-09-30 2004-04-15 Gentle Christopher R. Packet prioritization and associated bandwidth and buffer management techniques for audio over IP
CN1719894A (zh) * 2005-06-15 2006-01-11 北京交通大学 一种覆盖网络组播下视频点播实现方法
US20090010350A1 (en) * 2007-07-05 2009-01-08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detecting signal using multivariate polynomial in multiple input multiple output communication system

Family Cites Families (6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4240226C2 (de) 1992-11-30 1996-12-12 Deutsche Forsch Luft Raumfahrt Verfahren zum digitalen Übertragen von hierarchischen HDTV-, EDTV- und SDTV-Fernsehsignalen
US5515377A (en) 1993-09-02 1996-05-07 At&T Corp. Adaptive video encoder for two-layer encoding of video signals on ATM (asynchronous transfer mode) networks
US5481297A (en) 1994-02-25 1996-01-02 At&T Corp. Multipoint digital video communication system
ZA959722B (en) 1994-12-19 1996-05-31 Alcatel Nv Traffic management and congestion control for packet-based networks
US7095854B1 (en) * 1995-02-13 2006-08-22 Intertrust Technologies Corp.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secure transaction management and electronic rights protection
US5941959A (en) 1995-12-20 1999-08-24 Tandem Computers Incorporated System for transferring a data stream to a requestor without copying data segments to each one of multiple data source/sinks during data stream building
JP3409966B2 (ja) 1996-06-21 2003-05-26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パケット交換機およびパケット転送制御方法
JP3825099B2 (ja) 1996-09-26 2006-09-20 富士通株式会社 映像データ転送方式およびビデオサーバ装置
JP3193947B2 (ja) 1997-01-08 2001-07-30 株式会社ディジタル・ビジョン・ラボラトリーズ データ送信システム及びデータ送信方法
US6094435A (en) 1997-06-30 2000-07-25 Sun Microsystems,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a quality of service in a multi-layer network element
EP0901261B1 (en) 1997-09-05 2013-01-09 Hitachi, Ltd. Transport protocol conversion method and protocol conversion equipment
US6219339B1 (en) 1998-02-20 2001-04-17 Lucent Technologie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electively discarding packets
US6345038B1 (en) 1998-05-12 2002-02-05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Improving access to congested networks
US6400720B1 (en) 1999-06-21 2002-06-04 General Instrument Corporation Method for transporting variable length and fixed length packets in a standard digital transmission frame
WO2001035243A1 (en) * 1999-11-08 2001-05-17 Megaxess, Inc. QUALITY OF SERVICE (QoS) NEGOTIATION PROCEDURE FOR MULTI-TRANSPORT PROTOCOL ACCESS FOR SUPPORTING MULTI-MEDIA APPLICATIONS WITH QoS ASSURANCE
US20030236745A1 (en) 2000-03-03 2003-12-25 Hartsell Neal D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billing in information management environments
US6747991B1 (en) * 2000-04-26 2004-06-08 Carnegie Mellon University Filter and method for adaptively modifying the bit rate of synchronized video and audio streams to meet packet-switched network bandwidth constraints
US7200670B1 (en) 2000-06-30 2007-04-03 Lucent Technologies Inc. MPEG flow identification for IP networks
KR100469735B1 (ko) 2000-07-18 2005-02-02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부호분할다중접속 이동통신시스템의 호 수용방법
WO2002052875A2 (en) 2000-12-27 2002-07-04 Ensemble Communications, Inc. Adaptive call admission control for use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6922396B1 (en) 2000-12-29 2005-07-26 Cisco Technology,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managing time sensitive data streams across a communication network
JP2005530367A (ja) 2001-12-15 2005-10-06 トムソン ライセンシング 異なる優先レベルで複数のデータ型からなるデータ・ストリームを配信するシステムおよび方法
US7139578B2 (en) * 2002-03-22 2006-11-21 Lucent Technologies Inc. Method for managing wireless assets in a coverage area
US7483487B2 (en) 2002-04-11 2009-01-27 Microsoft Corporation Streaming methods and systems
US6885638B2 (en) 2002-06-13 2005-04-26 Motorola,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enhancing the quality of service of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US7359322B2 (en) 2002-08-12 2008-04-15 Telcordia Technologies, Inc. Dynamic bandwidth reallocation
US7310681B2 (en) 2003-06-23 2007-12-18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System and method for modeling the memory state of a streaming media server
US8406235B2 (en) 2003-11-26 2013-03-26 Qualcomm Incorporated Quality of service scheduler for a wireless network
SG147459A1 (en) 2003-12-16 2008-11-28 Agency Science Tech & Res Image and video quality measurement
KR100592907B1 (ko) 2003-12-22 2006-06-23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큐오에스를 향상시키기 위한 무선 인터넷 단말 장치 및패킷 전송 방법
WO2005074278A2 (en) 2004-01-23 2005-08-11 Sarnoff Corpor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roviding dentable encoding and encapsulation
US7236746B2 (en) * 2004-02-04 2007-06-26 Pctel,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easurement and identification of co-channel interfering transmitters
US7587454B2 (en) 2004-12-08 2009-09-08 Nice Systems Ltd. Video streaming parameter optimization and QoS
EP1825684A1 (en) 2004-12-10 2007-08-29 Koninklijke Philips Electronics N.V. Wireless video streaming using single layer coding and prioritized streaming
US7474627B2 (en) 2004-12-17 2009-01-06 Nortel Networks Limited Voice over internet protocol (VoIP) call admission and call regulation in a wireless network
WO2006068445A1 (en) 2004-12-23 2006-06-29 Electronics And Telecommunications Research Institute A method for scheduling resources of packet level for integrated level for integrated traffic, and an apparatus therefor
KR101277877B1 (ko) 2005-01-21 2013-07-30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동기화 이더넷 시스템에서 지터없이 데이터를 전송하는 방법
CN101300763A (zh) * 2005-04-01 2008-11-05 美商内数位科技公司 无线通信系统中决定网点牵涉层次方法及装置
KR20060122663A (ko) 2005-05-26 2006-11-30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영상신호의 엔코딩 및 디코딩에서의 픽처 정보를 전송하고이를 이용하는 방법
US20070201365A1 (en) 2006-01-23 2007-08-30 Frederick Skoog Video packet multiplexer with intelligent packet discard
US8170116B2 (en) 2006-03-27 2012-05-01 Nokia Corporation Reference picture marking in scalable video encoding and decoding
US20080008188A1 (en) * 2006-05-25 2008-01-10 Proximetry, Inc.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wireless resource management with quality of service (qos) management
US7609633B2 (en) 2006-06-12 2009-10-27 Cisco Technology, Inc. Bandwidth policer with compact data structure
US8514871B2 (en) 2006-07-24 2013-08-20 At&T Intellectual Property I, L.P. Methods, systems, and computer program products for marking data packets based on content thereof
US8085775B1 (en) 2006-07-31 2011-12-27 Sable Networks, Inc. Identifying flows based on behavior characteristics and applying user-defined actions
CN100454903C (zh) * 2006-08-17 2009-01-2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对iub接口进行流量控制的方法
KR100908062B1 (ko) 2006-09-07 2009-07-15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비디오 신호의 디코딩/인코딩 방법 및 장치
AU2007202006A1 (en) * 2007-04-30 2008-11-20 Ubowireless Pty Limited Wireless Broadband Network Management
US7646781B2 (en) * 2007-05-25 2010-01-12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Methods, systems, and computer program products for selectively discarding packets
US8830818B2 (en) * 2007-06-07 2014-09-09 Qualcomm Incorporated Forward handover under radio link failure
US8019683B1 (en) 2007-11-02 2011-09-13 At&T Mobility Ii Llc Intelligent charging for services
US8953685B2 (en) 2007-12-10 2015-02-10 Qualcomm Incorporated Resource-adaptive video interpolation or extrapolation with motion level analysis
US8141120B2 (en) 2008-01-03 2012-03-20 Nec Laboratories America, Inc. Adaptive scheduling of streaming video over wireless networks
US8761016B2 (en) * 2008-03-28 2014-06-24 Georgia Tech Research Corporatio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intelligent policy enforcement in access networks
US8509074B1 (en) 2008-03-31 2013-08-13 Saisei Networks Pte Ltd System, method, and computer program product for controlling the rate of a network flow and groups of network flows
US8301744B2 (en) 2008-08-08 2012-10-30 Telcordia Technologies, Inc.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QoS provisioning and assurance for point-to-point SIP sessions in DiffServ-enabled MPLS networks
US8406759B2 (en) * 2009-02-24 2013-03-26 Eden Rock Communications, Llc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managing radio resources unsing extended management information bases in wireless networks
WO2010144833A2 (en) * 2009-06-12 2010-12-16 Cygnus Broadband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intelligent discard in a communication network
BR112012017465A2 (pt) 2010-01-14 2019-09-24 Sumitomo Electric Industries método de exibição de dados codificados de imagem de vídeo , dispositvo, e sistema de comunicação
CN102104468A (zh) 2011-02-18 2011-06-22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路由代理的媒体感知arq控制方法及系统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30084394A1 (en) * 2001-08-29 2003-05-01 At&T Corp. Multi-frequency data transmission channel power allocation
US20040073692A1 (en) * 2002-09-30 2004-04-15 Gentle Christopher R. Packet prioritization and associated bandwidth and buffer management techniques for audio over IP
CN1719894A (zh) * 2005-06-15 2006-01-11 北京交通大学 一种覆盖网络组播下视频点播实现方法
US20090010350A1 (en) * 2007-07-05 2009-01-08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detecting signal using multivariate polynomial in multiple input multiple output communication system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樊燕飞: "一种具有ECN能力的智能分组丢弃算法(英文)", 《软件学报》, 30 September 2005 (2005-09-30) *

Cited B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956720A (zh) * 2013-01-29 2015-09-30 瑞典爱立信有限公司 经由无线接入网向客户端传送多个同时会话
CN103281370A (zh) * 2013-05-23 2013-09-04 杭州信杨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评估宽带网络Internet服务质量的方法
CN103281370B (zh) * 2013-05-23 2016-12-28 深圳市易信成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评估宽带网络Internet服务质量的方法
CN104702968A (zh) * 2015-02-17 2015-06-1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视频帧丢帧方法及视频发送装置
US10659847B2 (en) 2015-02-17 2020-05-19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rame dropping method for video frame and video sending apparatus
CN108737155A (zh) * 2017-04-14 2018-11-02 国际索拉温兹公司 网络状态评估
CN108737155B (zh) * 2017-04-14 2022-08-30 国际索拉温兹公司 网络状态评估方法及装置
CN113542871A (zh) * 2021-07-06 2021-10-22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解码方法及装置、电子设备、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3542871B (zh) * 2021-07-06 2023-05-26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解码方法及装置、电子设备、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WO2024098952A1 (zh) * 2022-11-09 2024-05-16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网络流量的限速方法、装置、中控设备及存储介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0144833A3 (en) 2011-03-31
US20130044691A1 (en) 2013-02-21
KR101247595B1 (ko) 2013-03-26
EP2441224A2 (en) 2012-04-18
US20120033573A1 (en) 2012-02-09
KR20120041196A (ko) 2012-04-30
US9020498B2 (en) 2015-04-28
EP2441224B1 (en) 2020-02-26
WO2010144833A2 (en) 2010-12-16
US20100316012A1 (en) 2010-12-16
CN102405626B (zh) 2015-08-05
US8199645B2 (en) 2012-06-12
EP2441224A4 (en) 2017-10-11
US8068440B2 (en) 2011-11-29
US9264372B2 (en) 2016-02-16
US20150138971A1 (en) 2015-05-21
US8320930B2 (en) 2012-11-27
US20110292796A1 (en) 2011-12-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405626B (zh) 在通信网络中智能丢弃的系统和方法
US10164891B2 (en) Device and method for prioritization of data for intelligent discard in a communication network
US9253108B2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prioritization of data for intelligent discard in a communication network
CN103023688A (zh) 用于优先化数据以在通信网络中智能丢弃的系统和方法
Wu et al. Cross-layer channel-quality-fair scheduling for video uplink of camera networks over WiMAX
Bi et al. Performance of 1x EV-DO Revision A systems with best effort data and voice over IP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53 Correction of patent of invention or patent applic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Address after: California, USA

Applicant after: Cygnus Broadband, Inc.

Address before: California, USA

Applicant before: CYGNUS BROADBAND, Inc.

Address after: California, USA

Applicant after: CYGNUS BROADBAND, Inc.

Address before: American California

Applicant before: CYGNUS BROADBAND, Inc.

COR Change of bibliographic data

Free format text: CORRECT: APPLICANT; FROM: CYGNUS BROADBAND INC. TO: WI-LAN RESEARCH INSTITUTE INC.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70221

Address after: Taiwan, China Hsinchu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dustrial Park, Hsinchu Road, No. six, No. 8

Patentee after: Taiwan Semiconductor Manufacturing Co.,Ltd.

Address before: California, USA

Patentee before: Cygnus Broadband,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