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405155A - 用于车辆乘员约束系统的气囊模块及其生产方法 - Google Patents

用于车辆乘员约束系统的气囊模块及其生产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405155A
CN102405155A CN2010800173890A CN201080017389A CN102405155A CN 102405155 A CN102405155 A CN 102405155A CN 2010800173890 A CN2010800173890 A CN 2010800173890A CN 201080017389 A CN201080017389 A CN 201080017389A CN 102405155 A CN102405155 A CN 10240515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as generator
air bag
supporting member
opening
ga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80017389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405155B (zh
Inventor
斯特芬·魏甘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akata Petri AG
Original Assignee
Takata Petri AG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akata Petri AG filed Critical Takata Petri AG
Publication of CN10240515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40515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40515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405155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21/00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on vehicles for protecting or preventing injuries to occupants or pedestrians in case of accidents or other traffic risks
    • B60R21/02Occupant safety 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e.g. crash pads
    • B60R21/16Inflatable occupant restraints or confinements designed to inflate upon impact or impending impact, e.g. air bags
    • B60R21/20Arrangements for storing inflatable members in their non-use or deflated condition;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air bag modules or components
    • B60R21/217Inflation fluid source retainers, e.g. reaction canisters; Connection of bags, covers, diffusers or inflation fluid sources therewith or togethe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21/00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on vehicles for protecting or preventing injuries to occupants or pedestrians in case of accidents or other traffic risks
    • B60R21/02Occupant safety 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e.g. crash pads
    • B60R21/16Inflatable occupant restraints or confinements designed to inflate upon impact or impending impact, e.g. air bags
    • B60R21/20Arrangements for storing inflatable members in their non-use or deflated condition;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air bag modules or components
    • B60R21/217Inflation fluid source retainers, e.g. reaction canisters; Connection of bags, covers, diffusers or inflation fluid sources therewith or together
    • B60R2021/2173Inflation fluid source retainers, e.g. reaction canisters; Connection of bags, covers, diffusers or inflation fluid sources therewith or together the module or part thereof being movably mounted on the vehicl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21/00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on vehicles for protecting or preventing injuries to occupants or pedestrians in case of accidents or other traffic risks
    • B60R21/02Occupant safety 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e.g. crash pads
    • B60R21/16Inflatable occupant restraints or confinements designed to inflate upon impact or impending impact, e.g. air bags
    • B60R21/20Arrangements for storing inflatable members in their non-use or deflated condition;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air bag modules or components
    • B60R21/217Inflation fluid source retainers, e.g. reaction canisters; Connection of bags, covers, diffusers or inflation fluid sources therewith or together
    • B60R21/2171Inflation fluid source retainers, e.g. reaction canisters; Connection of bags, covers, diffusers or inflation fluid sources therewith or together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ongated cylindrical or bottle-like inflators with a symmetry axis perpendicular to the main direction of bag deployment, e.g. extruded reaction canister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29/00Metal working
    • Y10T29/49Method of mechanical manufacture
    • Y10T29/49826Assembling or join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Air Bag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车辆乘员约束系统的气囊模块,包括:气囊(1),所述气囊(1)包括气体发生器开口(11),用于将气体发生器(2)插入到气囊内,气体发生器(2),所述气体发生器(2)插入到气体发生器开口(11)内且至少部分地布置在气囊(1)内,且在展开的情况下所述气体发生器(2)将气体吹入到气囊(1)内,和气体发生器支承件(3),所述气体发生器(2)固定到所述气体发生器支承件(3)上。气体发生器(2)相对于气体发生器支承件(3、30)布置为使得在展开的情况下气囊(1)将气体发生器(2)拉到气体发生器支承件(3)上。气体发生器支承件(3、30)包括开口(31、310),以如下方式将未膨胀的气囊(1、10)拉过所述开口(31、310),使得气囊的不围绕气体发生器(2、20)的第一区域(12)位于开口(31、310)的一侧上,且气囊的围绕气体发生器(2、20)的第二区域(13)位于开口的另一侧上,且开口定尺寸为使得气体发生器(2、20)不能被拉过开口(31、310)。本发明进一步涉及一种生产此气囊的方法。

Description

用于车辆乘员约束系统的气囊模块及其生产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根据权利要求1的前序部分所述的用于车辆乘员约束系统的气囊模块,且涉及一种生产此气囊模块的方法。
背景技术
从文献EP 1 737 708 B1中已知了用于车辆乘员约束系统的气囊模块,所述气囊模块包括气囊、布置在气囊内的管状气体发生器,和气体发生器支承件。气体发生器支承件用于固定和保持管状气体发生器。为固定管状气体发生器,在管状气体发生器处提供了螺栓,所述螺栓从管状气体发生器径向延伸开且从气囊突出,使得气体发生器与气囊一起可螺纹连接到气体发生器支承件。
从文献EP 0 680 851 A1已知了用于车辆乘员约束系统的气囊模块,所述气囊模块通过弹性夹容器提供了气体发生器在气体发生器壳体处的固定。
从文献US 5 791 682 A和DE 44 41 187 A1已知了气囊模块,其中在激活的情况中气囊将气体发生器拉到气体发生器支承件上。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以简单方式生产的用于车辆乘员约束系统的气囊模块。此外,应提供一种用于生产此气囊模块的方法。
根据本发明,通过带有权利要求1的特征的气囊模块和带有权利要求12的特征的方法解决此任务。本发明的多个方面在从属权利要求中指示。
相应地,设置成将气体发生器相对于气体发生器支承件布置,使得在激活的情况中气囊将气体发生器拉到气体发生器支承件上。因此,该固定使得在激活的情况中,以气体填充的气囊在气体发生器上施加拉力且因此将气体发生器压靠在气体发生器支承件上。由于此运行模式,不需要将气体发生器螺纹连接到气体发生器支承件。相反地,例如通过闭锁来将气体发生器固定在气体发生器支承件上是足够的。因此,消除了在气体发生器处提供螺栓且将气体发生器螺纹连接到气体发生器支承件内的必要性。
根据本发明,进一步设置成使得气体发生器支承件具有开口,通过所述开口部分地拉动未膨胀的气囊。其结果是,限定了气囊的第一区域,所述第一区域不围绕气体发生器且位于此开口的一侧上。气囊的围绕气体发生器的第二区域位于开口的另一侧上。气囊的不围绕气体发生器的第一区域可折叠为气囊包装件。开口定尺寸为使得气体发生器不能被拉过开口,使得在激活的情况下,当气囊的第二区域以气体填充时,气囊将气体发生器拉到气体发生器支承件上。
根据本发明的解决方法是简单的,这是因为该解决方法省去了具有先前要求的螺栓的部件。另外,该解决方法允许容易地生产和组装气囊模块,这是因为将气体发生器螺纹连接到气体发生器支承件的要求被取消。因此组装可在很少的工作步骤中实现,而不需螺纹连接。
在本发明的一个方面中,设置成将气囊和气体发生器开口形成且布置为使得在激活的情况下,当气囊将气体发生器拉靠在气体发生器支承件上时,气囊的气体发生器开口至少部分地被封闭且因此气囊至少大致以气密方式被密封。为此目的,例如可设置成使得与气体发生器开口相邻的气囊部分至少部分地在气体发生器和气体发生器支承件之间延伸,从而在激活的情况下,当气体发生器压靠在气体发生器支承件上时,所述气体发生器以气密方式被夹紧在气体发生器支承件之间。因此,实现了将用于将气体发生器引入到气囊的气体发生器开口在确定的时刻封闭,即在气囊激活时至少大致以气密方式封闭而无另外的装置,使得通过此开口无气体或仅减少量的气体可从气囊逸出。
在一个实施例中,可设置成使得气体发生器的一端从气囊突出,使得此端部能够以简单的方式与连接电缆连接。
气体发生器支承件内的开口例如形成为狭槽。然而,也可提供用于形成开口的任何其他形状。也可构思的是使得通过气体发生器支承件的边缘侧凹部或缺口形成该开口。
应注意的是气体发生器支承件在本发明的意义中是用于保持气体发生器的每个结构。多种设计是可以的。例如,气体发生器支承件是用于将气囊模块固定在例如车辆座椅的座椅框架或车身的支承元件的车辆结构处的部件。也可设置成使得气体发生器支承件形成气囊模块的壳体的部分,或与另外的元件例如罩盖一起形成模块壳体。
如前所述,在本发明的一个方面中,气体发生器在气体发生器支承件处锁定到位。如果气体发生器是管状气体发生器,则在一个方面的情况中,锁定到位例如通过气体发生器支承件的闭锁臂实现,所述闭锁臂至少部分地在管状气体发生器的圆周上围绕所述管状气体发生器。然而,气体发生器在气体发生器支承件处的固定也可通过一些其他的方式实现,例如通过粘性带实现。不需要提供必须抵抗大的力的固定件,这是因为由于根据本发明的功能性,在激活情况下气囊将气体发生器拉到气体发生器支承件上,且因此气体发生器和气体发生器支承件之间的现有固定在激活情况下被确保。特别地,气体发生器和气体发生器支承件之间的螺纹连接可因此被省略。
在本发明的另外的方面中,气体发生器支承件具有第一侧(例如,上侧)和第二侧(例如,底侧)。在一个方面中,除去用于保持气体发生器的接收区域和用于引导通过气囊的开口之外,气体发生器大体上形成为平的。气囊的不围绕气体发生器的区域布置在气体发生器支承件的一侧上,而在气体发生器支承件的另一侧上,气体发生器在气体发生器支承件上锁定到位。可设置成使得气体发生器仅布置在且完全布置在气体发生器支承件的另一侧上,且在气体发生器支承件处锁定到位或以一些其他方式固定在气体发生器支承件处。
在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中,设置成使得气囊模块此外包括围绕折叠的气囊的罩。在一个方面中,罩可与气体发生器支承件闭锁。这提供了罩和气体发生器支承件之间的容易的连接。罩和气体发生器支承件形成了气囊模块的模块壳体。
本发明也涉及一种用于生产气囊模块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提供气囊以及气体发生器和气体发生器支承件,所述气囊包括气体发生器开口,所述气体发生器开口用于将气体发生器引入到气囊内,
将气体发生器引入到气体发生器开口内,和
将气体发生器相对于气体发生器支承件布置使得在激活的情况下气囊将气体发生器压在气体发生器支承件上,
其中未膨胀的气囊被拉过气体发生器支承件的开口,使得气囊的不围绕气体发生器的第一区域位于开口的一侧上,且气囊的围绕气体发生器的第二区域位于开口的另一侧上。
气体发生器布置为使得从气体发生器发出的气体至少主要填充气囊的第一区域,使得气囊膨胀且气体发生器因此被拉到气体发生器支承件上。
在一个典型的实施例中,进一步设置成在激活的情况下使气囊将气体发生器拉靠在气体发生器支承件上,使得气体发生器开口以气密方式被封闭。为此目的,设置成例如使得气囊的与气体发生器开口相邻的部分至少部分地定位在气体发生器和气体发生器支承件之间,使得在激活的情况下当气体发生器压靠气体发生器支承件时,此部分以气密方式夹在气体发生器和气体发生器支承件之间,以此至少部分地封闭气体发生器开口。
附图说明
本发明将在下文中通过数个典型实施例参考附图详细解释。各图为:
图1示意性地示出了带有气体发生器开口的气囊和气体发生器;
图2示意性地示出了图1的气囊和气体发生器以及气体发生器支承件,其中气体发生器被引入到气囊内且气囊至少部分地被拉过气体发生器支承件的开口;
图3示出了与发生器罩一起的图2的完全组装的装置;
图4示出了带有气体发生器、气体发生器支承件和罩盖的气囊模块的典型实施例,其中气囊未示出;
图5示意性地示出了图4的气体发生器和气体发生器支承件以及气囊,所述气体发生器被引入该气囊内且该气囊至少部分地被引导通过气体发生器支承件的开口;和
图6示出了图4的组装的气囊模块,其中气囊又未示出。
具体实施方式
图1示意性地示出了气囊1,所述气囊1可以是车辆乘员约束系统的任何气囊。例如,所述气囊1是具有两个气囊层的气囊,所述两个气囊层在其边缘区域被缝合在一起。然而,气囊1也可具有任何其他数量的层和/或以一些其他方式形成。
此外,示出了气体发生器2,所述气体发生器2在图示的示意性示例中是管状气体发生器。然而,气体发生器也可通过不同于管状气体发生器的方式形成。
在气囊1内提供了气体发生器开口11,所述气体发生器开口11用于将气体发生器2引入到气囊1内。气体发生器开口11例如形成为环形或多边形,这取决于被引入到气体发生器开口11内的气体发生器2的生产方法和/或形状。例如,通过将气囊1的周边接缝中断而形成气体发生器开口11,其他设计也是可以的。
图2示出了被引入到气囊1的气体发生器开口11内的气体发生器2和具有开口31的气体发生器支承件3的截面表示。开口31例如形成为狭槽。然而,也可提供其他形状,且重要的仅是开口31定尺寸为使得气体发生器2不能被拉过开口31。原理上,也可构思使得开口形成在发生器支承件3的边缘区域内,例如具有缺口的形式。
图2示出了气体发生器2不完全引入到气囊1内,而是气体发生器的一端21从气囊突出。然而,气体发生器2的另一端22位于气囊1内侧,当气体发生器以本质上已知的方式被点燃时气体从该另一端22逸出。
通过将气体发生器2布置在气囊1内使得气体发生器2仅部分地布置在气囊1内侧且气体发生器的一端21从气囊突出,能够以简单的方式实现气体发生器2的电连接。例如,突出的端部21形成有具有电器插头和连接电缆(未示出)的形式的电连接。
然而,将气体发生器2完全引入到气囊1内也在本发明的范围内。
布置在气囊1内的气体发生器2现在被固定在气体发生器支承件3处,使得未膨胀的气囊1首先被引导通过气体发生器支承件3的开口31,这对应于图2中的箭头A的方向。气囊1被拉过开口31,直至气体发生器2抵靠在发生器支承件3的底侧上。
图3示出了完全组装的模块。气体发生器1布置在气体发生器支承件3的底侧上,其中气体发生器支承件3的成角度的区域32用于接收和支撑气体发生器2的一端。另外,提供了未图示的夹紧元件,所述夹紧元件弹性地围住气体发生器2的从气囊突出的端部21。
在图3的完全组装的状态下,气囊1大体上被拉过气体发生器支承件3的开口31。相应地,气囊1形成开口31的一侧上的第一区域12。在此区域12内,气囊1折叠为气囊包装件,如在图3中示意性地图示。折叠的类型可按希望选择。
围绕气体发生器开口11的第二区域13位于开口31的另一侧上。此区域13包括至少一个气囊部分14,所述气囊部分14被围绕气体发生器2的位于气囊1内侧的区域引导。
此外,应注意的是区域13包括气囊部分15,其与气体发生器开口11相邻且位于气体发生器2的壁和气体发生器支承件3之间。
模块进一步包括示意性地图示的罩盖4,所述罩盖4被置于折叠的气囊1上且例如与发生器支承件3经由闭锁连接而连接。罩盖4具有未图示的撕开线。
在气体发生器2激活的情况下,气体从气体发生器2的一端22流入气囊1内。气体发生器2的此端部22包括流出开口(未示出),流出的气体从此开口直接流出,和/或在气体发生器支承件3的成角度的区域32处的偏转后通过气体发生器支承件3内的开口31流入到气囊1的上部区域12内。然后,此区域12膨胀,其中罩盖4以本质上已知的方式撕开,使得气囊1可从气囊模块离开。
因为气囊1的下部区域13围住了气体发生器2,所以气囊1的此膨胀过程导致如下事实:气囊1,即气囊1的围住了气体发生器2的气囊部分14将气体发生器2拉到气体发生器支承件3上。气体发生器2因此压靠气体发生器支承件3。
这导致两个效果。一方面,气体发生器2固定在发生器支承件3上,使得可不需通过螺纹连接将气体发生器2和发生器支承件3连接。相反的,足够的是将气体发生器通过以上所述的夹紧连接固定在发生器支承件上从而在运输期间或在机动车辆运行期间确保发生器支承件不从发生器支承件3分离。
另一方面,当以气体填充气囊1时,气囊1在气体发生器开口11的区域内通过气体发生器2压靠发生器支承件3而自动密封。因此,位于气体发生器2和气体发生器支承件3之间的气囊部分15以气密方式夹在二者之间。气囊1内的开口11因此在面向发生器支承件3的区域内被密封,使得进入气囊的气体不能通过气体发生器开口11流出,或仅以降低的程度流出。另外,也在气体发生器开口11的背离发生器支承件3的区域内实现了密封效果。因此,与气体发生器开口11的此区域相邻的气囊部分14被压靠在气体发生器2上,使得即使在此区域内没有气体能从开口11放出或仅很少气体能从所述开口11放出。
图4示出了对应于图1至图3中在原理上示出的设计而形成的气囊模块的典型实施例。为更清晰起见,气囊自身在图4的图示中未示出。
气囊模块包括管状气体发生器20、气体发生器支承件30和罩盖40。气体发生器20具有第一端210和带有气体流出开口(未示出)的第二端220。发生器支承件30包括基板330,在所述基板330内形成了大体上柱形的接收区域340以用于容纳气体发生器20。在基板330的底侧上提供了两个夹紧臂361、362,通过所述夹紧臂使气体发生器20可在发生器支承件30处锁定到位。接收区域340通过加强支柱350被结构上加强。
在基板330的另一侧上,接收区域340形成了发生器支承件30内的纵向狭槽310,对应于图2,在组装期间气囊被拉过所述狭槽,也参考涉及图5的如下解释。发生器支承件30此外包括突出370,所述突出370用于固定罩盖40。
罩盖40包括多个侧壁410,所述侧壁410被间隙420分开,使得侧壁410每个是柔性的。侧壁410包括凹部430,所述凹部430对应于发生器支承件30的突出370且提供了罩盖40和发生器支承件30之间的闭锁连接。罩盖40此外具有撕开线430。
图5示意性地示出了在图4中未示出的气囊的组装。在将气体发生器20引入到气囊10的气体发生器开口110之前和之后,气囊10被拉过发生器支承件的间隙310。对应于图2,这被进行直至气体发生器20被拉到发生器支承件30上且在发生器支承件30处经由夹紧臂361、362锁定到位。气体发生器20布置在气囊10内侧。气囊的被拉过狭槽310的区域折叠为气囊包装件,且该装置通过罩盖40封闭。
图6示出了完全组装的气囊模块,图中又不带有气囊,以可更好地表现发生器支承件30处的气体发生器20的布置。气体发生器20通过夹紧臂361、362夹紧到发生器支承件30的底侧。气体发生器20的气体出口区域布置在发生器支承件30的另外地支承了气体发生器20的一端220的区域320内,且此外在发生器支承件30的上侧的方向上引导从气体发生器20放出的气体。此接收区域320类似地在结构上通过加强支柱350加强。
罩盖40经由闭锁连接370、430与发生器支承件30锁闭,其中发生器支承件30和罩盖40形成了气囊模块的壳体。气囊大部分以折叠的状态布置在发生器30和罩盖40之间。然而,气囊的至少一个织物层延伸通过发生器支承件30的开口310且围绕气体发生器20,使得在激活的情况下气囊将气体发生器20拉到气体发生器支承件30上。
本发明在其设计上不限制于以上所述的典型实施例,所述典型实施例仅应理解为示例。例如,气体发生器、发生器支承件和气囊可具有不同于所述形状的形状。也应注意的是,在图3、图4和图6中示出的罩盖4、40仅是选择性的。气囊也可例如通过柔性封套或气囊折叠相对于相邻部件而被保护。

Claims (14)

1.一种用于车辆乘员约束系统的气囊模块,包括:
气囊(1、10),该气囊(1、10)包括气体发生器开口(11、110),用于将气体发生器(2、20)引入到所述气囊中,
气体发生器(2、20),该气体发生器(2、20)被引入到所述气体发生器开口(11、110)中,且至少部分地布置在所述气囊(1、10)中,所述气体发生器(2、20)在激活的情况下将气体吹入到所述气囊(1、10)中,和
气体发生器支承件(3、30),所述气体发生器(2、20)被固定在该气体发生器支承件(3、30)上,
其中所述气体发生器(2、20)相对于所述气体发生器支承件(3、30)布置为使得在激活的情况下,所述气囊(1、10)将所述气体发生器(2、20)拉到所述气体发生器支承件(3、30)上,
其特征在于,
所述气体发生器支承件(3、30)具有开口(31、310),未膨胀的气囊(1、10)被拉过所述开口(31、310),使得所述气囊的不围绕所述气体发生器(2、20)的第一区域(12)位于所述开口(31、310)的一侧上,而所述气囊的围绕所述气体发生器(2、20)的第二区域(13)位于所述开口的另一侧上,并且,所述开口的尺寸设置为使得所述气体发生器(2、20)不能被拉过所述开口(31、31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囊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口(31、310)形成为狭槽。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气囊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囊(1、10)的不围绕所述气体发生器(2、20)的所述第一区域(12)被折叠成气囊包装件。
4.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气囊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气体发生器(2、20)在所述气体发生器支承件(3、30)上被锁定到位。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气囊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气体发生器支承件(3、30)具有第一侧和第二侧,所述气囊(1、10)的不围绕所述气体发生器(2、20)的所述第一区域(12)布置在所述气体发生器支承件(3、30)的第一侧上,而所述气体发生器(2、20)在所述气体发生器支承件(3、30)上在其第二侧上被锁定到位。
6.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气囊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气体发生器(2、20)形成为管状气体发生器。
7.根据引用权利要求4的权利要求6所述的气囊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管状气体发生器(2、20)在所述气体发生器支承件(3、30)上通过闭锁臂(361、362)被锁定到位,所述闭锁臂(361、362)在所述管状气体发生器(2、20)的圆周上至少部分地围绕所述管状气体发生器(2、20)。
8.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气囊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囊模块进一步包括罩(4、40),所述罩(4、40)围绕折叠的气囊(1、10),其中所述罩(4、40)能够与所述气体发生器支承件(3、30)锁闭。
9.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气囊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囊(1、10)和所述气体发生器开口(11、110)形成且布置为使得在激活的情况下,通过所述气体发生器(2、20)压靠所述气体发生器支承件(3、30)而将所述气体发生器开口(11、110)以气密方式封闭。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气囊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囊(1、10)的与所述气体发生器开口(11、110)相邻的部分(15)至少部分地在所述气体发生器(2、20)和所述气体发生器支承件(3、30)之间延伸,使得在激活的情况下,当所述气体发生器(2、20)压靠所述气体发生器支承件(3、30)时,所述部分(15)以气密方式夹在所述气体发生器(2、20)和所述气体发生器支承件(3、30)之间。
11.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气囊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气体发生器支承件(3、30)具有第一侧和第二侧,所述气囊(1、10)的不围绕所述气体发生器(2、20)的第一区域(12)布置在所述气体发生器支承件(3、30)的第一侧上,而所述气体发生器(2、20)完全布置在所述气体发生器支承件(3、30)的第二侧上。
12.一种用于生产车辆乘员约束系统的气囊模块的方法,具有如下步骤:
提供气囊(1、10)、气体发生器(2、20)和气体发生器支承件(3、30),该气囊(1、10)包括气体发生器开口(11、110),所述气体发生器开口(11、110)用于将气体发生器(2、20)引入到所述气囊中,
将所述气体发生器(2、20)引入到所述气体发生器开口(11、110)中,和
将所述气体发生器(2、20)相对于所述气体发生器支承件(3、30)布置为使得在激活的情况下,所述气囊(1、10)将所述气体发生器(2、20)拉到所述气体发生器支承件(3、30)上,其中
未膨胀的气囊(1、10)被拉过所述气体发生器支承件(3、30)的开口(31、310),使得所述气囊(1、10)的不围绕所述气体发生器(2、20)的第一区域(12)位于所述开口(31、310)的一侧上,而所述气囊(1、10)的围绕所述气体发生器(2、20)的第二区域(13)位于所述开口(31、310)的另一侧上。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气体发生器(2、20)形成且布置为使得从所述气体发生器(2、20)排出的气体至少主要填充所述气囊(1、10)的第一区域。
14.根据权利要求12或1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囊(1、10)相对于所述气体发生器(2、20)和所述气体发生器支承件(3、30)布置为使得在激活的情况下,通过将所述气体发生器(2、20)拉到所述气体发生器支承件(3、30)上而将所述气体发生器开口(11、110)以气密方式封闭。
CN201080017389.0A 2009-04-20 2010-04-19 用于车辆乘员约束系统的气囊模块及其生产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40515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DE102009018168.7 2009-04-20
DE102009018168A DE102009018168A1 (de) 2009-04-20 2009-04-20 Gassackmodul für ein Fahrzeuginsassen-Rückhaltesystem und Verfahren zu dessen Herstellung
PCT/EP2010/055101 WO2010121985A1 (de) 2009-04-20 2010-04-19 Gassackmodul für ein fahrzeuginsassen-rückhaltesystem und verfahren zu dessen herstellung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405155A true CN102405155A (zh) 2012-04-04
CN102405155B CN102405155B (zh) 2014-07-16

Family

ID=4230834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80017389.0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405155B (zh) 2009-04-20 2010-04-19 用于车辆乘员约束系统的气囊模块及其生产方法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US (1) US8454051B2 (zh)
EP (1) EP2421726B1 (zh)
JP (1) JP5628291B2 (zh)
CN (1) CN102405155B (zh)
DE (1) DE102009018168A1 (zh)
RU (1) RU2523867C2 (zh)
WO (1) WO2010121985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2010052782A1 (de) * 2010-11-30 2012-05-31 Trw Automotive Gmbh Fahrzeuginsassenrückhaltesystem für ein Fahrzeug und Dichtungselement
DE102014200252A1 (de) * 2014-01-09 2014-04-10 Takata AG Gassackanordnung und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einer Gassackanordnung
JP7188227B2 (ja) * 2019-03-27 2022-12-13 豊田合成株式会社 エアバッグ装置
JP7188226B2 (ja) * 2019-03-27 2022-12-13 豊田合成株式会社 エアバッグ装置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7202A (zh) * 1994-05-02 1996-07-24 Trw莱帕有限公司 气袋组件
CN1133243A (zh) * 1994-12-26 1996-10-16 丰田合成株式会社 气囊装置
US5566972A (en) * 1993-11-25 1996-10-22 Takata Corporation Air bag device
DE19737067C1 (de) * 1997-08-26 1998-12-17 Autoliv Dev Gassackanordnung mit Schrumpffolien-Formteil zur Anbindung des Gasgenerators
US5988677A (en) * 1994-11-17 1999-11-23 Petri Ag Airbag module
US20050225058A1 (en) * 2002-04-05 2005-10-13 Eleonore Braun Airbag unit comprising a retaining element and supporting element for fixing the airbag
DE102006045245A1 (de) * 2006-09-26 2008-04-03 Trw Automotive Gmbh Halteelement und Seitengassackmodul
EP1923276A1 (de) * 2006-11-15 2008-05-21 Delphi Technologies, Inc. Luftsackmodul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332398A (en) * 1980-07-11 1982-06-01 General Motors Corporation Inflatable restraint system
JPH08253089A (ja) * 1995-03-16 1996-10-01 Nippon Plast Co Ltd エアバッグ装置
JP3713637B2 (ja) * 1995-11-30 2005-11-09 オートリブ デベロップメント アクテボラゲット エアバッグ装置
US6050600A (en) * 1997-02-10 2000-04-18 Takata Corporation Air bag assembly having an integral exterior nozzle
JP3809743B2 (ja) * 1998-05-13 2006-08-16 タカタ株式会社 エアバッグ取付構造
DE20106599U1 (de) * 2001-04-17 2001-08-23 Trw Repa Gmbh Gassackmodul
JP2003260997A (ja) * 2002-03-07 2003-09-16 Toyoda Gosei Co Ltd エアバッグ装置
SE0200905D0 (sv) * 2002-03-26 2002-03-26 Lear Corp Motor vehicle occupant inpact protection arrangement
DE202005002329U1 (de) 2005-02-09 2005-04-28 Takata-Petri Ag Airbagmodul mit Gasgenerator und Gassack
JP2006312398A (ja) * 2005-05-09 2006-11-16 Toyoda Gosei Co Ltd エアバッグ装置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566972A (en) * 1993-11-25 1996-10-22 Takata Corporation Air bag device
CN1127202A (zh) * 1994-05-02 1996-07-24 Trw莱帕有限公司 气袋组件
US5988677A (en) * 1994-11-17 1999-11-23 Petri Ag Airbag module
CN1133243A (zh) * 1994-12-26 1996-10-16 丰田合成株式会社 气囊装置
DE19737067C1 (de) * 1997-08-26 1998-12-17 Autoliv Dev Gassackanordnung mit Schrumpffolien-Formteil zur Anbindung des Gasgenerators
US20050225058A1 (en) * 2002-04-05 2005-10-13 Eleonore Braun Airbag unit comprising a retaining element and supporting element for fixing the airbag
DE102006045245A1 (de) * 2006-09-26 2008-04-03 Trw Automotive Gmbh Halteelement und Seitengassackmodul
EP1923276A1 (de) * 2006-11-15 2008-05-21 Delphi Technologies, Inc. Luftsackmodul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DE102009018168A1 (de) 2010-11-04
EP2421726B1 (de) 2014-03-05
WO2010121985A1 (de) 2010-10-28
JP2012523992A (ja) 2012-10-11
US8454051B2 (en) 2013-06-04
RU2523867C2 (ru) 2014-07-27
RU2011143955A (ru) 2013-05-27
EP2421726A1 (de) 2012-02-29
CN102405155B (zh) 2014-07-16
US20120098239A1 (en) 2012-04-26
JP5628291B2 (ja) 2014-11-1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0936979B1 (en) Side air bag directional guide system
US5927749A (en) Side air bag directional guide system
US8011691B2 (en) Air bag
CN102947142B (zh) 用于机动车辆的气囊模块
US7914041B2 (en) Occupant protection device on the passenger side
JP4797697B2 (ja) 膝保護用エアバッグ装置
CN101563257B (zh) 帘式气囊
US20070182134A1 (en) Knee-protecting airbag apparatus
JP2009179267A (ja) 助手席用エアバッグ装置
JP4473274B2 (ja) エアバッグの構造
US20100327567A1 (en) Roof airbag apparatus for vehicles
CN102405155B (zh) 用于车辆乘员约束系统的气囊模块及其生产方法
US5833266A (en) Vehicle occupant restraint assembly
CN110740905A (zh) 侧安全气囊模块和车辆座椅
KR20220100036A (ko) 사이드 에어백 장치
WO2010053088A1 (ja) サイドエアバッグ装置およびサイドエアバッグ装置製造方法
US8814205B2 (en) Passenger airbag device
KR20140012284A (ko) 커튼 에어백 마운팅 장치
CN102395490B (zh) 用于车辆乘员约束系统的气囊装置和生产气囊装置的方法
US7614645B2 (en) Airbag module
JP3353722B2 (ja) 頭部保護エアバッグ袋体
GB2349618A (en) Method of assembling an airbag module
CN101090843B (zh) 用于乘客或膝盖区域的气囊组件
JP6177760B2 (ja) カーテンエアバッグ装置
KR20120003176A (ko) 에어백 모듈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0716

Termination date: 20160419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