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404017B - 便携式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便携式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404017B
CN102404017B CN201110271607.XA CN201110271607A CN102404017B CN 102404017 B CN102404017 B CN 102404017B CN 201110271607 A CN201110271607 A CN 201110271607A CN 102404017 B CN102404017 B CN 10240401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uckle
battery pack
battery
associated components
main bod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10271607.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404017A (zh
Inventor
阿部淳一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VCKenwood Corp
Original Assignee
JVCKenwood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VCKenwood Corp filed Critical JVCKenwood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240401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40401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40401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40401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Telephone Set Structure (AREA)
  • Casings For Electric Apparatus (AREA)
  • Battery Mounting, Suspending (AREA)
  • Connection Of Plates (AREA)

Abstract

提供一种便携式电子设备,通过将装配于电池上的带夹安装于主体上,使得带夹锁无法解除。在电池组(3)与带钩(4)上分别形成有可相互滑行的轨道部(28)与滑块部(39)。电池组(3)的轨道部(28)滑动移动自如地支撑着带钩(4)的滑动部(39)。电池组(3)具有挂在带钩(4)上的带钩锁定爪部(31),并设有铰链部(29),铰链部(29)通过将带钩锁定爪部(31)挂在带钩(4)上,可调节相对于轨道部(28)的滑块部(39)的滑行移动。在设备主体(2)设有肋条(16),肋条(16)使用铰链部(29)使带钩(4)与电池组(3)成为一体,并在将电池组(3)安装于设备主体(2)的状态下,抑制铰链部(29)的变形。

Description

便携式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便携式电子设备。
技术背景
作为此种技术,专利文献1公开了具备便携式对讲机,在其背面可装拆的带夹构件,以及电池收纳部的罩盖的结构。带夹构件通过在便携式对讲机的背面形成的轨道部上,嵌合形成在带夹构件前部的滑动部,将其安装于便携式对讲机的背面上。
而且,轨道部上设有凸部,滑动部上设有能够与凸部卡合的板簧。并且,在将带夹构件安装于便携式对讲机的状态下,形成板簧的卡止突起与滑动部的凸部相卡合的结构。拆卸带夹构件时,捏住板簧的前端片解除突起与凸部的卡合之后使滑动部滑行。
[先行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2005-214332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上述专利文献1的结构在滑动部便于操作,可装拆的方面很有意义。
以往的可装拆的带夹技术中,由滑动部的卡止突起和凸部相卡合所构成的锁定机构,常在解除锁定的状态下被使用。即,在锁定常处于可解除状态下,当实际使用时可能会出现带夹的锁定被意外地解除。
本申请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通过将装配于电池上的带夹,在本申请发明中以下记为带钩,装配于主体上,使带夹的锁定无法解除的技术。
解决课题的方法
根据本申请发明的观点,便携式电子设备具备:设备主体;可装拆地安装于所述设备主体上的电池相关部件;可装拆地安装于所述电池相关部件的带钩。在所述电池相关部件与所述带钩上各形成有可相互滑行的轨道部与滑动部。所述电池相关部件的所述轨道部滑行移动自如地支撑所述带钩的所述滑动部。所述电池相关部件具有钩挂在所述带钩上的爪部,并设有弹性构件,该弹性构件通过将所述爪部钩挂在所述带钩上,可限制所述滑动部相对于所述轨道部的滑行移动。在所述设备主体上设有变形抑制部,使用所述弹性构件使所述带钩与所述电池相关部件形成一体,在将所述电池相关部件安装于所述设备主体的状态下,控制所述弹性构件的变形。
较理想的是,所述弹性构件的变形为,朝解除所述爪部相对于所述带钩的钩挂方向上的变形。
较理想的是,所述变形抑制部被配置成,通过将所述电池相关部件安装于所述设备主体,可抑制所述弹性构件的变形。
较理想的是,所述弹性构件由作为悬臂梁的板簧主体,和形成在所述板簧主体的自由端上的所述爪部构成。
较理想的是,所述电池相关部件由电池主体,和保持所述电池主体的电池外壳构成。
较理想的是,便携式电子设备为便携式无线设备。
发明效果
根据本申请发明,在所述电池相关部件安装于所述设备主体的状态下,由于所述电池相关部件的所述弹性构件的变形被禁止,因此不会有在无意识中由所述电池相关部件的所述弹性构件所引起的所述带钩的卡合被解除的情况发生。并且,在将所述电池相关部件从所述设备主体上拆卸下来的状态下,由于所述电池相关部件的所述弹性构件的变形被允许,因此可顺利地解除由所述电池相关部件的所述弹性构件所引起的所述带钩的卡合。这种便携式电子设备在本发明申请书中属于全新发明。
附图说明
图1为便携式无线设备的透视图。
图2为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的便携式无线设备的透视图。
图3(a)~(c)为便携式无线设备的分解透视图。图3(a)为设备主体的透视图。图3(b)为电池组的透视图。图3(c)为带钩的透视图。
图4为设备主体的透视图。
图5(a)~(c)为从不同角度观察的释放杆的透视图。
图6为电池组的透视图。
图7为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的电池组的透视图。
图8为电池组的部分扩大透视图。
图9为带钩的透视图。
图10为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的带钩的透视图。
图11为进一步从另一个不同的角度观察的带钩的透视图。
图12为在电池组上安装了带钩的示意图。
图13为将电池组安装于设备主体的情况的示意图。
图14为将电池组安装于设备主体的状态的示意图。
图15为图14的XV-XV线向視部分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图1~图15,说明本申请发明的一个实施形态。
如图1~图3(c)所示,便携式无线设备1主要具备设备主体2,电池组3即电池相关部件,带钩4为主要构成。
如图1所示,设备主体2的前部2a设有扬声器5。设备主体2的上部2b设有调整扬声器5的输出声频音量的音量旋钮6和切换频道的频道旋钮7,以及用于连接未图示的天线的天线终端8。设备主体2的侧面2c设有用于将便携式无线设备1的状态从声频接收状态切换为声频输出状态的按讲开关(press-to-talk switch)9。
如图2所示,设备主体2的背面2b安装有电池组3与带钩4。电池组3通过操作设于设备主体2背面2b的释放杆10,相对于设备主体2的背面2d可自由装拆。带钩4通过电池组3安装于设备主体2的背面2d。换言之,带钩4安装在电池组3上。在本实施形态中,带钩4的构成为相对于电池组3可自由装拆。图3(a)~(c)分别显示设备主体2与电池组3,带钩4。
以下,为了便于说明,对图1中“高度方向”,“宽度方向”,“厚度方向”进行定义。“高度方向”是指,与便携式无线设备1的前面2a以及背面2d,侧面2c的面方向平行,且与便携式无线设备1的上面2b以及底面2e成直角的方向。“高度方向”中,由上面2b看底面2e的方向为“向下方向”,由底面2e看上面2b的方向为“向上方向”。同样,“宽度方向”是指,与便携式无线设备1的前面2a以及背面2d,上面2b,底面2e的面方向平行,与便携式无线设备1的侧面2c成直交的方向。“宽度方向”中,朝向便携式无线设备1的宽度方向中心的方向为“接近中心方向”,远离便携式无线设备1的宽度方向中心的方向为“离开中心方向”。“厚度方向”是指,与便携式无线设备1的上面2b以及底面2e,侧面2c的面方向平行,且与便携式无线设备1的前面2a以及背面2d成直交的方向。“厚度方向”中,由背面2d看前面2a的方向为“向前方向”,由前面2a看背面2d的方向为“向后方向”。以上定义的各种方向,不只局限于便携式无线设备,同样适用于如图1所示组装而成的便携式无线设备1的各种构成要素。
(设备主体2)
如图4所示,设备主体2具备如图1的扬声器5,主体外壳11,音量旋钮6,频道切换旋钮7,天线终端8,按讲开关9,释放杆10,未图示的控制电路而构成。
在主体外壳11的背面2d形成有收纳电池组3的电池收纳槽12。在此电池收纳槽12的底壁部12a形成有一对电池组挂钩爪部12b。于电池收纳槽12的上壁部12c上,收容有释放杆10,其在高度方向上进退自如。如图15释放杆10被压缩盘簧10a向下按压,静止在如图4所示的锁定位置上。
释放杆10是,确保收纳于电池收纳插槽12的电池组3不脱落,同时另一方面,用于根据需要中止上述维持状态将电池组3从收纳槽12拆下。依据图5(a)~(c)详细说明释放杆10的结构。如图5(a)~(c)所示,释放杆10具备滑块13、操作部14、连接部15、肋条16即变形抑制部以及弹簧保持部17而构成。
滑块13为,用来将相对于主体外壳11的释放杆10的相对移动限定在高度方向。滑块13由一对平行连杆18,和释放杆锁定爪部19而构成,其中,该释放杆锁定爪部19作为连接部连接在各连杆18的向下方向上的所有端部之间。各连杆18收纳在形成于主体外壳11上的向高度方向延伸的连杆收纳空间。在各连杆18的向上方向上的端部上,形成有阻挡件20,对相对于主体外壳11的释放杆10向下方向的移动在规定位置上进行限制。释放杆锁定爪部19具有引导面19a与锁定面19b。引导面19a朝着向下方向与向后方向的中间方向。锁定面19b朝着向前方向。
操作部14为,使用者用来抗拒如图15的压缩盘簧10a的弹簧力使释放杆10在向上方向上容易移动。操作部14由操作部主体14a和操作辅助部14b构成。操作主体14a是使用者的指腹可进行面接触。操作部主体14a形成为与前后方向成直交的板状。操作辅助部14b是,用来防止与操作部主体14a面接触的使用者的指腹在相对于操作部主体14a的向上方向上偏离。操作辅助部14b邻接相对于操作部主体14a的向上方向而形成,并在向后方向上稍突出形成。
连接部15连接操作部14的向下方向上的端部21,和滑块13的释放杆锁定爪部19并使其形成为一体化。
肋条16连接于释放杆锁定爪部19的引导面19a的宽度方向的中央,并朝向后方向上突出形成。肋条16在宽度方向上比释放杆锁定爪部19小。肋条16配置于释放杆锁定爪部19的宽度方向的中央。在此肋条16的向后方向的端面上形成有与前后方向成直交的挠曲限制面22。而且,在肋条16的向下方向的端面上带有若干圆度。
弹簧保持部17用来保持如图15的压缩盘簧10a,该压缩盘簧10a用来相对于主体外壳11将释放杆10朝向下方向进行按压。弹簧保持部17连接于连接部15的宽度方向的中央,朝向上方向突出形成。如图15的压缩盘簧10a被保持在弹簧保持部17,同时一端与主体外壳11接触,另一端与连接部15接触。
(电池组3)
接下来,依据图6~8详细说明电池组3的结构。电池组3用来给设备主体2提供电力。如图6以及图7所示,电池组3具备如锂离子二次电池等电池主体23,和保持电池主体23的电池外壳24而构成。
如图7所示在电池外壳24的向下方向的端部上形成有一对主体外壳挂钩爪部25。各主体外壳挂钩爪部25朝向下方向突出形成。
如部8所示在电池外壳24的向上方向的端部上形成有带钩安装结构26与电池组锁定爪部27。
带钩安装结构26用来将带钩4拆卸自如地安装于电池组3上。带钩安装结构26由具备一对轨道部28,铰链部29即弹簧构件而构成。
各轨道部28用来将相对于电池组3的带钩4的相对移动限定在高度方向上。各轨道部28朝高度方向上延伸的同时,在电池组3的平面视图中,形成为U字形状,朝接近中央的方向开口。
铰链部29用来将相对于电池组3的带钩4的相对的朝向上方向的移动限定在指定位置上。铰链部29由板簧主体30,以及带钩锁定爪部31即爪部构成。板簧主体30为在一对轨道部28之间朝向上方向上延伸的悬臂梁。带钩锁定爪部31形成于板簧主体30的自由端。详细而言,带钩锁定爪部31连接于板簧主体30的自由端,朝向后方向突出形成。带钩锁定爪部31具有引导面31a与锁定面31b。引导面31a朝着向后方向与向上方向之间的方向。锁定面31b朝着向下方向。
带钩安装结构26进一步具有抵接面32。抵接面32用于将相对于电池组3的带钩4的相对的朝向下方向上的移动限定在指定位置上。抵接面32形成于铰链部29的基端附近。
电池组锁定爪部27用于通过与释放杆10的协作,在将电池组3收纳于电池收纳槽12的状态下,将电池组3保持于设备主体2上。电池组锁定爪部27朝向上方向上突出形成,具有朝着向后方向的被锁定面33。
而且,在电池组锁定爪部27与铰链部29之间形成有隔壁部34。在电池组锁定爪部27与隔壁部34的宽度方向的中央,形成有缺口27a以及缺口34a。关于缺口27a以及缺口34a的宽度方向的尺寸,被设定为比如图5(b)所示的肋条16的宽度方向的尺寸稍大。
(带钩4)
接下来,参照图9~图11对带钩4进行详细说明。带钩4用来将便携式无线设备1挂在使用者的皮带上。如图9~图11所示,带钩4由滑块35、挂钩36、扭转盘簧37、主轴38构成。通过将使用者的皮带用电池组3与带钩4夹住,使得便携式无线设备被使用者的皮带所支撑。
滑块35是用来将带钩4安装于电池组3的安装工具。滑块35具有相对于图8所示的电池组3的带钩安装结构26的轨道部28可滑行的结构。详细而言,滑块35如图10所示,由一对滑动部39,和连接一对滑动部39之间的连接部40,以及一对主轴保持部41构成。
一对滑动部39相互平行地沿高度方向延伸。各滑动部39在平面视图中,形成为朝中央离间方向开口的U字形状。
连接部40具有图11中所示的被锁定面40a,和图10中所示的引导面40b。被锁定面40a朝着向上方向。另一方面,引导面40b朝着向前方向与向下方向的中间方向。
一对主轴保持部41连接于连接部40,从连接部40朝着向后方向突出形成。如图11所示在各主轴保持部41的前端形成有轴承42,使主轴38嵌入至空隙中。
挂钩36用来将使用者的皮带夹进与电池组3之间。挂钩36如图10以及图11所示,由挂钩主体43,一对主轴保持部44构成。挂钩主体43被插入至使用者的皮带与工作服之间,各主轴支撑部44连接于挂钩主体43的向上方向的端部上,从挂钩主体43的向上方向的端部朝向前方向突出形成。在各主轴支撑部44的前端上形成有主轴38被套紧的主轴安装孔45。
扭转盘簧37用来将挂钩36相对于电池组3进行按压。扭转盘簧37收纳于滑块35的一对主轴保持部41之间。主轴38穿过扭转盘簧37的内部。扭转盘簧37的一端固定于滑块35的连接部40,另外一端固定于挂钩36的挂钩主体43。通过扭转盘簧37,使用者的皮带被电池组3与带钩4之间紧紧夹住,由此避免便携式无线设备1从使用者的皮带朝着向上方向随意脱落。
(安装顺序1)
接下来,对相对于电池组3的带钩4的安装顺序进行说明。首先,将图11所示的带钩4的滑块35的滑动部39,与如图8所示的相对于电池组3的带钩安装结构26的各滑轨28相嵌合,并将滑块35朝向下方向按下去。则图10所示的带钩4的滑块35的连接部40的引导面40b,与图8所示电池组3的带钩安装结构26的铰链部29的带钩锁定爪部31发生物理干涉,电池组3的带钩安装结构26的铰链部29的板簧主体30,一时朝着向前方向挠曲。
接着,将滑块35朝向下方向推进直至滑块35抵接到带钩安装结构26的抵接面32。由此,图8所示的电池组3的带钩安装结构26的铰链部29的带钩锁定爪部31跨越图10所示的带钩4的滑块35的连接部40,其结果,图8的带钩锁定爪部31的锁定面31b则与图11的连接部40的被锁定面40a在高度方向上面对面,由此,可限制相对于电池组3的带钩4的向上方向上的滑动移动。此时的情况如图12所示。
(安装顺序2)
接着,对相对于设备主体2的电池组3的安装顺序进行说明。首先设定为如图13所示的状态,即将图7所示电池组3的主体外壳挂钩爪部25,挂在图4所示的设备主体2的电池收纳槽12的一对电池组挂钩爪部12b。接下来,在将主体外壳挂钩爪部25挂在电池组挂钩爪部12b的状态下,将电池组3朝向设备主体2的电池收纳槽12倒入。则图8所示的电池组3的电池组锁定爪部27,与图5(b)所示的释放杆10的滑块13的释放杆锁定爪部19的引导面19a发生物理干涉,释放杆10对抗如图15的压缩盘簧10a的弹簧力朝向上方向进行退避移动。接下来,将电池组3朝向设备主体2的电池收纳槽12倒入,图5(b)所示的释放杆10的滑块13的释放杆锁定爪部19跨越图8所示电池组3的电池组锁定爪部27,释放杆10回到图4所示的所述锁定位置。其结果,图5(c)所示的电池组3的滑块13的释放杆锁定爪部19的锁定面19b与图8所示电池组3的电池组锁定爪部27的被锁定面33呈正面相对。由此,电池组3如图14所示被保持在设备主体2上。
图15显示图14的XV-XV线向視剖视图。在图15所示的状态下,带钩4上施加一些外部作用力,带钩4的滑块35的连接部40的被锁定面40a强力地按压电池组3的铰链部29的带钩锁定爪部31的锁定面31b,根据其按压的程度,铰链部29即板簧主体30在图15中如同朝顺时针方向倒入般想变形。此铰链部29的变形方向无非就是,解除相对于带钩4的带钩锁定爪部31的挂钩方向。相对于此,在本实施形态中,在图15所示状态下,设备主体2的释放杆10的肋条16的挠曲限制面22与电池组3的铰链部29的板簧主体30的前端部30a夹着微小间隙g而呈相对。从而,即便产生电池组3的带钩安装结构26的铰链部29的板簧主体30如同朝顺时针方向倒入般想变形,板簧主体30的前端部30a立即与设备主体2的释放杆10的肋条16的挠曲限制面22发生物理干涉,以限制其以上的变形。
(拆卸顺序1)
接下来,对从设备主体2拆卸电池组3的顺序进行说明。要将电池组3从设备主体2拆卸,首先,在图14的状态下,将释放杆10朝向上方向强制退避后,如图13所示将电池组3从设备主体2中移开。然后,解除相对于电池组挂钩爪部12b的主体外壳挂钩爪部25的挂钩即可,其中,该电池组挂钩爪部12b为图4的设备主体2的电池收纳槽12中的部件,而该主体外壳挂钩爪部25为图7的电池组3的部件。
(拆卸顺序2)
接下来,对从电池组3拆卸带钩4的顺序进行说明。要将带钩4从电池组3拆卸,首先,在图12所示状态下,将电池组3的带钩安装结构26的铰链部29的带钩锁定爪部31朝向前方向按下,解除相对于连接部40的此带钩锁定爪部31的挂钩,其中,该连接部40为带钩4的滑块35的部件。接着,将带钩4从电池组3拔出来即可。
以上对本申请发明的最佳实施形态进行了说明,即上述实施形态具有以下特点。
便携式无线设备1即便携式无线设备具备,设备主体2,可装拆地安装于设备主体2的电池组3即电池相关部件,可装拆地安装于电池组3的带钩4。在电池组3与带钩4上各形成有相互可滑行的轨道部28与滑动部39。电池组3的轨道部28滑行移动自如地支撑着带钩4的滑动部39。电池组3具有,挂钩于带钩4的带钩锁定爪部31即爪部,并设有铰链部29即弹性构件,该铰链部29通过将带钩锁定爪部31挂在带钩4,可限制相对于轨道部28的滑动部39的滑行移动。设备主体2设有肋条16即变形抑制部,该肋条16使用铰链部29使带钩4与电池组3成为一体化,在将电池组3安装于设备主体2的状态下,抑制铰链部29的变形。
即,在电池组3被安装于设备主体2的状态下,一旦电池组3的铰链部29无意识中被操作,电池组3的铰链部29产生变形,可能会有由电池组3的铰链部29所引起的带钩4卡止被解除的情况发生。与此相对,根据上述构成,在电池组3被安装于设备主体2的状态下,即便无意识中电池组3的铰链部29被操作,因为电池组3的铰链部29的变形被禁止,因此不会产生由电池组3的铰链部29所引起的带钩4的卡止被解除的情况。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在电池组3被安装于设备主体2的状态下,对带钩4上施加过大的外力,电池组3的铰链部29产生变形,可能会有由电池组3的铰链部29所引起的带钩4卡止被解除的情况发生。相对与此,根据上述构成,在电池组3被安装于设备主体2的状态下,即便对带钩4上施加过大的外力,因为电池组3的铰链部29的变形被禁止,因此不会产生由电池组3的铰链部29所引起的带钩4的卡止被解除的情况。
并且,在将电池组3从设备主体2上拆下的状态下,因为电池组3的铰链部29的变形被允许,因此可顺利地将电池组3的铰链部29所引起的带钩4卡止解除。这种便携式电子设备在本申请书中为属于全新发明。
另外,在上述实施形态中,作为便携式电子设备的一例举出了便携式无线设备1,但是对于例如便携式电话机等其它便携式电子设备,可发挥同等的技术效果。
而且,在上述实施形态中,将肋条16设置于设备主体2的释放杆10上,取而代之,也可以将肋条16设置于设备主体2的主体外壳11上。
而且,铰链部29的上述变形是指,如图15所示,朝相对于带钩4的带钩锁定爪部31的挂钩解除方向上的铰链部29的变形。
而且,肋条16如图13~15所示,被配置成,仅通过将电池组3安装于设备主体2就可抑制铰链部29的变形。根据以上构成,没有必要将相关于肋条16的特殊操作强加给使用者。
而且,电池组3由电池主体23,保持电池主体23的电池外壳24构成。
另外,在上述实施形态中,电池主体23与电池外壳24在安装在设备主体2之前,已处于事先被一体化的状态,取而代之,也可以不进行一体化将电池主体23与电池外壳24分别组装在设备主体2中。
而且,在上述实施形态中,如图15所示,无需添加特殊部件,仅通过设置肋条16可限制铰链部29的变形。由此,可避免由部件件数的增加所引起的成本增加。
符号说明
1便携式无线设备
2设备主体
3电池组
4带钩
10释放杆
16肋条
22挠曲限制面
29铰链部
30板簧主体
31带钩锁定爪部

Claims (5)

1.一种便携式电子设备,具备:
设备主体;
电池相关部件,其可装拆地安装在所述设备主体上;
带钩,其可装拆地安装在所述电池相关部件上;
在所述电池相关部件与所述带钩上分别形成有可相互滑行的轨道部与滑动部,所述电池相关部件的所述轨道部滑行移动自如地支撑所述带钩的所述滑动部,
所述电池相关部件具有钩挂在所述带钩上的爪部,且设有弹性构件,通过将所述爪部钩挂在所述带钩上,该弹性构件能够限制所述滑动部相对于所述轨道部的滑动移动;
在所述设备主体上设有变形抑制部,此变形抑制部使用所述弹性构件使所述带钩与所述电池相关部件成为一体化,在将所述电池相关部件安装于所述设备主体的状态下,抑制所述弹性构件的变形。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电子设备,其中,所述弹性构件的变形是指,朝向解除所述爪部相对于所述带钩的钩挂方向上的变形。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电子设备,其中,所述弹性构件是悬臂梁,所述爪部形成于所述弹性构件的自由端。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电子设备,其中,所述电池相关部件由电池主体,和保持所述电池主体的电池外壳构成。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电子设备,其为便携式无线设备。
CN201110271607.XA 2010-09-10 2011-09-07 便携式电子设备 Active CN10240401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0203586A JP5168331B2 (ja) 2010-09-10 2010-09-10 携帯用電子機器
JP2010-203586 2010-09-10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404017A CN102404017A (zh) 2012-04-04
CN102404017B true CN102404017B (zh) 2014-12-17

Family

ID=4588586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10271607.XA Active CN102404017B (zh) 2010-09-10 2011-09-07 便携式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5168331B2 (zh)
CN (1) CN102404017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591204B (zh) * 2018-01-26 2023-10-24 歌尔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便拆机构及头戴式智能设备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5214332A (ja) * 2004-01-30 2005-08-11 Icom Inc 付加部材の取り付け構造
CN101375433A (zh) * 2006-01-12 2009-02-25 美克司株式会社 电池组的卡定机构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756916B2 (ja) * 1990-06-11 1995-06-14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携帯用電子機器
JP2003244297A (ja) * 2002-02-21 2003-08-29 Yuji Kishikawa 多目的機能を備えた携帯電話のバッテリカバー
JP4242699B2 (ja) * 2003-05-20 2009-03-25 株式会社ケンウッド 携帯無線機のベルトフック取付構造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5214332A (ja) * 2004-01-30 2005-08-11 Icom Inc 付加部材の取り付け構造
CN101375433A (zh) * 2006-01-12 2009-02-25 美克司株式会社 电池组的卡定机构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5168331B2 (ja) 2013-03-21
CN102404017A (zh) 2012-04-04
JP2012060535A (ja) 2012-03-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413085B2 (en) Electrical connection terminal
US7920905B2 (en) Mobile phone holder, especially for mechanical vehicle
US8215595B2 (en) Cable collecting apparatus
KR100951816B1 (ko) 커넥터
US8807618B2 (en) Connecting device for multifunctional box and vehicle comprising the same
US8792234B2 (en) Portable device docking station
CN110145527B (zh) 一种自锁连接装置及具有该自锁连接装置的电子设备
US9003626B2 (en) Method for securing a device in a docking station
US20210153373A1 (en) Mount assembly for expansion card and circuit assembly
JP4562545B2 (ja) プラグインアダプタ
JP2004297068A (ja) 携帯端末機のバッテリカバーロッキング装置
JP5958705B2 (ja) コネクタ
US20080074018A1 (en) Mounting apparatus for data storage device
CN102404017B (zh) 便携式电子设备
JP5955935B2 (ja) 電気的センタアッセンブリによって作動されるレバー
US20120108093A1 (en) Electronic apparatus on which plug-in unit can be mounted
JP3617980B2 (ja) スライドレールおよびラック
EP3144935B1 (en) Equipment securing device, attachment-frame-internal storage equipment, rack-mounted server device, and equipment securing method
JP4974908B2 (ja) 合成樹脂製のスライドレール装置
JP2013214632A (ja) 筐体の取付け構造
CN103476218A (zh) 一种将壳体安装在din导轨上的安装组件
JP2009153667A (ja) スライドレール装置の取付構造
JP2002044207A (ja) バッテリロック機構
US20170214207A1 (en) Extracting tool for module component
CN221003399U (zh) 快拆子母扣及连接组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ASS Succession or assignment of patent right

Owner name: JVC KENWOOD CORPORATION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OWNER: KABUSHIKI KAISHA KENWOOD;KABUSHIKI KAISHA KENWOOD

Effective date: 20140227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40227

Address after: Kanagawa

Applicant after: JVC Kenwood Corp.

Address before: Tokyo, Japan, Japan

Applicant before: Kenwood Corp.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