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403624A - 电路基板用电连接器 - Google Patents

电路基板用电连接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403624A
CN102403624A CN2011102540759A CN201110254075A CN102403624A CN 102403624 A CN102403624 A CN 102403624A CN 2011102540759 A CN2011102540759 A CN 2011102540759A CN 201110254075 A CN201110254075 A CN 201110254075A CN 102403624 A CN102403624 A CN 10240362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rricade
fastening
connector body
fastening portion
hous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10254075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古川清一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irose Electric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irose Electri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irose Electric Co Ltd filed Critical Hirose Electric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240362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403624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 Coupling Device And Connection With Printed Circuit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电路基板用电连接器及屏蔽板,该电路基板用电连接器具有屏蔽板,该屏蔽板容易朝连接器主体安装。屏蔽板(2)具有:将连接器主体(1)的上表面覆盖的上表面屏蔽部(3);具有沿所述连接器主体的一端缘侧延伸的转动轴线的转动支点部(7);以及在另一端缘侧确定屏蔽板的转动终端位置的被卡定部(6D),连接器主体的固定构件(40)具有:将屏蔽板的转动支点部支承成能自由转动的支点支承部(44);以及与被卡定部卡定的卡定部(42B),当开始安装屏蔽板时,支点支承部可朝支点位置(P)导入,该支点位置(P)形成为对转动支点部朝上方的移动及朝另一端侧的移动进行限制,屏蔽板在其转动支点部朝支点位置导入之后,转动至上表面屏蔽部位于连接器主体上表面的位置时,屏蔽板的被卡定部与壳体或固定构件的卡定部卡定。

Description

电路基板用电连接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路基板用电连接器,尤其涉及具有屏蔽板的电路基板用电连接器。
背景技术
作为这种电连接器,已知有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连接器。
该专利文献1的连接器具有:配置于电路基板上的连接器主体;以及安装于该连接器主体的屏蔽壳罩。该屏蔽壳罩可在与电路基板的面平行的状态下连接FPC,且具有与连接器主体的上表面相面对的顶板部,且在其周围具有侧板部,来覆盖连接器主体。在侧板部上具有朝内表面侧突出的突出部,当从上方安装于连接器主体时,上述突出部与被壳体保持的增强配件的作为对应部分的引导孔卡合,来获得表示屏蔽壳罩已安装到连接器主体的卡嗒感。
上述屏蔽壳罩一边将顶板部维持成与连接器主体的上表面平行的状态,一边下降而安装于连接器主体。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2005-268018
然而,在专利文献1的连接器中,屏蔽壳罩(屏蔽板)的顶板部达到将连接器主体的上表面整体覆盖的范围,该顶板部在与上述连接器主体的上表面平行的状态下下降而安装于连接器主体,所以当作业者从安装方向也就是上方观察时,视野被顶板部完全遮住,从而无法目视确认连接器主体。这种倾向在顶板部越下降而接近连接器主体则越强。当从上方安装屏蔽壳罩时,屏蔽壳罩的周缘相对于连接器主体的周缘,周向上的任何部分都要几乎同时地、不存在周缘彼此的倾斜地、方向及位置都要一致,因此不容易安装。
发明内容
本发明鉴于这种情形而作,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扁平型导体用电连接器,在该扁平型导体用电连接器中,即使是安装成将连接器主体的上表面覆盖的屏蔽板,也能容易地进行安装。
本发明的电路基板用电连接器具有:以电绝缘材料所形成的壳体排列保持着多个端子的连接器主体;以及安装于该连接器主体的屏蔽板,连接器主体的下表面以与电路基板相面对的方式安装于该电路基板。
在该电路基板用电连接器中,本发明的特征是,屏蔽板具有:将连接器主体的上表面覆盖的上表面屏蔽部;在上述连接器主体的一端缘侧具有沿该一端缘延伸的转动轴线的转动支点部;以及在另一端缘侧确定屏蔽板的转动结束位置的被卡定部,连接器主体的壳体或安装于该壳体的固定构件具有:将上述屏蔽板的转动支点部支承成可自由转动的支点支承部;以及使上述被卡定部卡定的卡定部,在开始朝连接器主体安装屏蔽板时,支点支承部可导入支点位置,该支点位置形成为对上述转动支点部朝上方的移动及朝另一端侧的移动进行限制,屏蔽板在其转动支点部朝支点位置导入之后,在上述支点位置转动至上表面屏蔽部与连接器主体上表面接近或接触的位置时,屏蔽板的被卡定部与壳体或固定构件的卡定部因至少其中任一方的弹性变位而互相卡定。
根据这种结构的本发明,屏蔽板通过两个阶段的动作而安装于连接器主体。作为第一阶段,通过屏蔽板朝向连接器主体的一端缘的移动,转动支点部自动来到支点支承部的位置。然后,作为第二阶段,在转动支点部被连接器主体的支点支承部定位的状态下,使该屏蔽板绕着转动支点部转动。屏蔽板被转动时会自动来到安装位置,被卡定部被连接器主体的卡定部卡定,来维持该安装位置。如上所述,在本发明中,屏蔽板通过朝支点支承部的移动及朝安装位置转动而安装这两个阶段的操作(第一阶段的直线移动、第二阶段的转动这些动作都只朝单方向进行),会自动朝向目的位置移动而自动定位,因此能容易地来到屏蔽板的最终安装位置,使得安装操作变得非常容易。
在本发明中,转动支点部在较屏蔽板的上表面屏蔽部靠下方的位置,形成为朝转动轴线方向突出的突片状,支点支承部朝远离壳体的一端缘的方向延伸,并在该支点支承部的下方形成有用于供转动支点部进入的空间,在转动支点部进入后,当从与壳体上表面成直角的方向观察时,上述转动支点部与支点支承部以交叉方式延伸。
在具有上述形态的转动支点部的情况下,作为第一阶段的动作,屏蔽板例如以倾斜成使该屏蔽板的被卡定部抬起的姿势,使转动支点部与电路基板接近或接触,并朝另一端缘方向移动。转动支点部在自动进入支点支承部的下方后,到达支点位置,并在此处被限制位置,形成可转动状态。
在本发明中,被卡定部形成于延伸至较上表面屏蔽部靠下方位置的弹性部,该弹性部具有能与壳体的另一端缘接触分离方向上的弹性,当屏蔽板转动时,被卡定部能以干涉量弹性变形而与从上述另一端缘突出的卡定部卡定。
在第一阶段转动支点部被带到支点支承部的下方的支点位置的屏蔽板在第二阶段转动时,在被支点支承部限制而将转动支点部维持在支点位置的状态下,在被卡定部与连接器主体的卡定部抵接之后,通过弹性变形而超过干涉量,来将该卡定部卡定,以完成屏蔽板的安装。
在本发明中,作为优选,弹性部具有朝较壳体的侧面更侧方或较上表面更上方、或朝较壳体的前表面更前方、或朝较后表面更后方延伸的操作部,通过在该操作部的按压,能解除被卡定部与上述卡定部的卡定。藉此,通过对操作部施加按压力,能解除被卡定部的卡定,只要使屏蔽板以抬起的方式转动,就能卸下屏蔽板。根据该实施方式,即使安装好屏蔽板后,也能容易地将其卸下。
在本发明中,壳体是供扁平型导体从一端缘侧插入连接的,屏蔽板因转动支点部被连接后的扁平型导体的侧缘引导而能移动至支点位置。藉此,能获得将扁平型导体连接于连接器主体且具有屏蔽板的电路基板用电连接器,并且当使屏蔽板朝另一端缘方向移动至支点位置时,由于被已经连接的扁平型导体的侧缘所引导,因此能自动确定屏蔽板的宽度方向位置。
在本发明中,固定构件是在端子排列方向上位于端子排列范围之外的固定配件,在下缘具有能与电路基板进行焊接结合的焊接部。通过将固定构件形成配件,能使其薄型且小型化,并能使支点支承部自身以及卡定部自身的强度提高。此外,通过使该固定配件的焊接部与电路基板焊接结合,能提高作用于上述支点支承部及卡定部的力的强度。
在本发明中,屏蔽板具有与上述被卡定部邻接且当被卡定部与卡定部卡定时与电路基板面接触的面接触部,该面接触部可与电路基板焊接结合。例如,在确定屏蔽板安装于连接器主体之后没有卸下的必要的情况下,通过使上述面接触部与电路基板焊接结合,使得屏蔽板除了来自连接器主体的卡定之外,还被电路基板牢固地保持。
此外,在本发明中,屏蔽板具有将上表面屏蔽部的局部切起而形成的弹性接触片,当屏蔽板转动而以被卡定部与卡定部卡定时,该弹性接触片能与在端子排列方向对应于该弹性接触片的端子弹性接触。藉此,在屏蔽板中,通过上述弹性接触片与对应端子的接触,对应端子也作为屏蔽板的一部分起作用,从而能提高对其它端子的屏蔽效果,此外,由于接地路线的数量增加及距离的缩短,也提高了接地特性。
此外,在本发明中,将具有上述特性的屏蔽板作为单体,能采用以下结构。
屏蔽板具有:将连接器主体的上表面覆盖的上表面屏蔽部;在上述连接器主体的一端缘侧具有沿该一端缘延伸的转动轴线,且被连接器主体的支点支承部引导转动的转动支点部;以及在另一端缘侧确定屏蔽板的转动终端位置并与连接器主体的卡定部卡定的被卡定部,转动支点部设于延伸至较屏蔽板的上表面屏蔽部靠下方的位置的垂下部,且形成朝转动轴线方向突出的突片状,被卡定部形成于延伸至较上表面屏蔽部靠下方的位置的弹性部,该弹性部具有与连接器主体的卡定部接合分离方向上的弹性,在上述转动支点部转动后,被卡定部能与卡定部卡定。
在本发明中,如上所述,屏蔽板具有位于连接器主体的一端缘侧的转动支点部及位于另一端缘侧的被卡定部,当朝连接器主体安装时,首先使屏蔽板沿电路基板的面移动,将转动支点部带到连接器主体的支点支承部的位置,接着,以该转动支点部为中心使屏蔽板转动,从而使被卡定部与连接器主体的卡定部卡定,来维持该安装位置,所以操作分为两个阶段,在第一阶段能容易地目视观察屏蔽板与连接器的位置关系,在第二阶段通过转动能自动形成安装位置关系,所以安装作业变得非常简单。
附图说明
图1是从后方观察本发明的作为安装屏蔽板的对象的连接器主体的立体图,图1(A)表示可动构件位于开启位置的扁平型导体连接前的状态,图1(B)表示扁平型导体连接后、可动构件位于关闭位置的状态。
图2是从后方观察图1(B)的在连接器主体上安装有屏蔽板的本实施方式的连接器的立体图。
图3是从后方观察图2的连接器的立体图,图3(A)是表示整体,图3(B)是针对主要部分的局部放大立体图。
图4是表示图1(B)的朝连接器主体安装屏蔽板的要领的开始安装时的配件位置的剖视图。
图5是表示图4的连接器主体及屏蔽板的屏蔽板完成安装时的配件位置处的剖视图。
图6与图5相同,是完成安装时的端子位置处的剖视图。
图7是表示其它实施方式的立体图,图7(A)是从后方观察到的图,图7(B)是从前方观察到的图。
图8是表示另一实施方式的立体图。
(符号说明)
1:连接器主体
2:屏蔽板
3:上表面屏蔽部
3A:弹性接触片
6:弹性部
6A:操作部
6B:面接触部
6D:被卡定部
7:转动支点部
10:壳体
15:卡定部
16:支点支承部
20:端子
30:端子
40:固定构件(固定配件)
42B:卡定部
44:支点支承部
46:焊接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根据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加以说明。
图1是本实施方式的作为安装屏蔽板的对象的连接器主体1的立体图,图1(A)表示可动构件位于开启位置的扁平型导体F插入前的状态,图1(B)表示插入扁平型导体后且将可动构件带到关闭位置的状态。如图1(A)所示,扁平型导体F在其前端部两侧缘设置有耳状的突出部F1,在其下表面形成有与后述端子接触的电路部。
在图1中,连接器主体1具有:配置于电路基板(未图示)上的壳体10;排列保持于该壳体10且交错设置的两种端子20、30及固定配件40;以及被上述端子30支承成可自由转动的可动构件50。
上述壳体10由电绝缘材料制成,将上述端子20、30的排列方向作为扁平型导体F的宽度方向,其俯视形状为长方形。将与电路基板的面平行且与上述宽度方向成直角的方向即扁平型导体F的插拔方向作为前后方向,壳体10在图1左下部的后部形成有朝后方及上方开口的开口部11。该开口部11在宽度方向上越过上述端子20、30的排列范围直至位于其两侧的固定配件40的位置。
在上述壳体10中,在端子排列方向交错形成有与两种端子20、30对应的两种端子槽12、13。由于端子20、30都是维持金属板的平坦板面而成形的关系,端子槽12、13形成为槽宽度与端子20、30的板厚相对应的狭缝。端子20、30排列于板厚方向,端子槽在该方向上具有与板厚相当的槽宽。
由于本发明的特征并不在于端子形状,所以省略详细的说明,仅进行概略说明。两端子20、30一体地具有:形成有从下方与扁平型导体接触的接触部的弹性臂;位于该弹性臂的下方且形成有与电路基板焊接的连接部的固定臂;以及位于上述弹性臂的上方且形成有将可动构件支承成可自由转动的支承部的支承臂。一方的端子20从后方朝对应的端子槽12压入,如图1(A)所示,连接部21从壳体10的后缘朝后方突出。如后表面说明的图6所示,接触部22位于连接部21的前方,支承部23位于该接触部22的上方。端子20从后方朝端子槽12插入,在该端子20前端部的上缘和下缘被压入而保持。此外,还在形成于连接部21前部的固定槽21A处,嵌装保持在壳体的底壁后缘(参照图6)。如图1所示,另一方的端子30从后方朝端子槽13插入,在该端子30前端部的上缘与下缘被压入端子槽13而保持。连接部31从壳体的前缘朝前方突出(参照图6),接触部32位于较上述一方的端子20的接触部22靠后方的位置。该端子30也可以不具有支承臂。
如图1所示,固定配件40形成为用来将壳体10牢固地固定于电路基板的固定构件,被壳体10保持,焊接固定于电路基板的对应部。与端子20、30的情况同样地,该固定配件40是将较端子20、30更厚的金属板维持平坦的板面而成形的。如图1所示,该固定配件40被压入到在端子排列范围外即宽度方向上壳体10的两端附近,前后贯穿地形成于该壳体10的前部的配件槽14中。针对该固定配件40,后表面会再次叙述。
在上述壳体10上可自由转动地支承着可动构件50。该可动构件50由电绝缘材料制成,大致呈板状,如图1(A)、图1(B)所示,具有涵盖壳体10的开口部11的宽度方向整个区域的宽度。虽然未图示,该可动构件50设置有朝宽度方向两端突出的端轴部,与对应的壳体轴支部卡合,并与上述端子20的转动支承部卡合,从而被支承为可自由转动。该可动构件50能在图1(A)所示的纵向姿势的开启位置与图2(B)所示的横向姿势的关闭位置之间进行转动操作,在开启位置时,该可动构件50的下部被收容于壳体10的开口部11的空间内,而在关闭位置时,该可动构件50全部被收容于壳体10的开口部11的空间内。
如图2所示,在上述连接器主体1上安装着屏蔽板2。该屏蔽板2是对金属板进行冲裁加工和弯曲加工所制成的,除了将连接器主体1的上表面覆盖的上表面屏蔽部3之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还具有将连接器主体1的前表面及侧面分别覆盖的前表面屏蔽部4及侧面屏蔽部5。
在上述上表面屏蔽部3上,通过在其宽度方向上的两处位置进行切起加工,并对该切起部分朝下方进行稍许弯曲加工,从而设置上下方向具有弹性的弹性接触片3A。该弹性接触片3A从上方与在上述宽度方向上配置于对应位置的端子弹性接触。该弹性接触片3A所接触的端子用做接地端子。
上述屏蔽板2在与壳体10的前端面保持间隔的位置形成有前表面屏蔽部4,从该前表面屏蔽部4的宽度方向两端部起,朝侧方延伸出弹性部6。该弹性部6在其板厚方向上弯曲成曲柄状,在前端侧部接近或抵接于缺口部的前端面2A,该缺口部是上表面屏蔽部3及侧面屏蔽部5缺口的部分。该弹性部6在上述宽度方向上朝较侧面屏蔽部5的外表面更侧方突出,该突部部分形成操作部6A,以其后表面接受来自后方的操作力,使上述弹性部6弹性变位。上述操作部6A也可设置成不朝侧方而朝上方突出,或者也可设置成朝较壳体的前表面更前方延伸,或者也可设置成朝较壳体的后表面更后方延伸。
如图3(A)、图3(B)所示,从上述弹性部6的下缘起,以沿下方延伸且沿电路基板的面延伸的方式延伸出弯曲片,该弯曲片的水平面部分形成与电路基板面接触的面接触部6B。该面接触部6B在需要时能与上述电路基板焊接结合。此外,与上述面接触部6B的基部邻接的弯曲部形成曲面,从而形成导入部6C。
此外,在上述弹性部6上,在上述面接触部6B的上方位置形成有窗形的被卡定部6D。
在上述屏蔽板2的侧面屏蔽部5的后端形成有在上缘具有缺口部且朝宽度方向内侧弯曲,宽度方向沿连接器主体1的后表面延伸的臂状的转动支点部7。由于为了形成转动支点部7而朝宽度方向弯曲,因此具有提高屏蔽板2的强度的效果。在宽度方向上从两侧缘朝向内侧、朝互相接近的方向延伸的两个转动支点部7彼此间的间隔设定成与扁平型导体F的宽度大致相等。将两转动支点部7彼此连接的线成为上述屏蔽板2的转动轴线。
接着,针对之前的固定配件40,也包括与上述屏蔽板2的卡合,对其进行再次说明。如图4所示,维持金属板的平坦板面所形成的固定配件40沿前后方向在上缘侧形成有凹入部41,较该凹入部41靠前方的部分形成贯穿固定部42,较该凹入部41靠后方的部分形成支承臂部43。在前后方向上涵盖上述凹入部41和支承臂部43两者的范围的下缘,形成与电路基板面接触且被焊接固定的焊接固定部46。
上述凹入部41形成用于收容扁平型导体F的耳状突出部F1的空间,该凹入部41的竖立后缘41A可与上述突出部F1的后缘卡定,当不小心将扁平型导体F朝后方拉动时,可防止其被拔出。通过从在屏蔽板2的对应部形成的窗部8进行目视观察,来确认上述突出部F1是否在正规位置收容于上述凹入部41(参照图2)。
贯穿固定部42贯穿压入于在壳体10的前部形成的配件槽14,使形成于上缘的突起42A咬合于壳体的槽上表面来防止脱落。上述贯穿固定部42的前端部是朝向前方变细且端缘具有圆角的卡定部42B。该卡定部42B相较于壳体10的对应的前端面10A及屏蔽板2的上述前端面2A朝前方突出,所以与位于接近或抵接于该前端面2A的位置的屏蔽板2的弹性部6在前后方向(弹性部6的板厚度方向)上具有干涉量。具有上述干涉量的卡定部42B在上述屏蔽板2朝连接器主体1的安装完成时,位于贯穿在上述弹性部6所形成的窗状的被卡定部6D的位置(参照图3(A)、图3(B))。
位于较凹入部41靠后方位置的支承臂部43朝后方和下方开口地被切下,形成在固定配件40的上部朝后方延伸的形态。该支承臂部43的切下部分形成用于收容上述屏蔽板2的转动支点部7的空间,其上缘形成了相对于转动支点部7的位置靠上方的上支承缘44A,其前缘形成了前支承缘44B,以两缘部44A、44B形成倒L字状的支点支承部44。在上述上支承缘44A的后方位置设置有限制突起45,对上支承缘44A进行限制。上述支点支承部44从后方将屏蔽板2的转动支点部7收容于其切下部分,并利用上述上支承缘44A和前支承缘44B来分别限制转动支点部7的上方和前方的位置,当屏蔽板2转动时,以两支承缘44A、44B所形成的角落部作为支点位置P来确定上述转动支点部7的位置。
接着,对上述屏蔽板2与端子20的关系加以说明。图6表示屏蔽板2朝连接器主体1的安装完成时的状态,是一方的端子20的位置处的剖视图。如上所述,在形成有接触部22的弹性臂的上下分别具有形成有支承部23的支承臂、形成有连接部21的固定臂,连结支承臂与固定臂的前端部被压入保持于端子槽12。将扁平型导体F插入上述接触部22与支承部23之间,接触部22与扁平型导体F的下表面接触。
在上述支承部23的下缘形成有凹部23A,在该处可自由转动地支承着可动构件50的轴部51。如上所述,该可动构件50在宽度方向端部具有端轴部,该端轴部被壳体的轴支部所支承,但在宽度方向两端的端轴部彼此之间的范围内,也通过上述轴部51被端子20支承成可自由转动。可动构件50在图1(A)的开启位置时位于下部且在图6的关闭位置时位于右部的部分,在端子排列方向上且在与上述端子20对应的位置形成有狭缝部52,且以将该狭缝部52的相对向槽部内表面连结的方式设置有上述轴部51。可动构件50利用其狭缝部52收容端子20的支承部23,可动构件50的轴部51收容于该支承部23的凹部23A。虽然未图示,另一方的端子30可具有相同的支承部,也可以没有相同的支承部。
在屏蔽板2的上表面屏蔽部3上形成的两个弹性接触片3A在端子排列方向上与对应于该弹性接触片3A的位置的端子20的支承部23的上缘弹性接触。因此,多个端子20与该弹性接触片3A接触。端子20用作接地端子。
在如上所述构成的本实施方式的连接器中,屏蔽板是以下述方式安装于连接器主体而使用的。
(1)首先,将连接器主体1安装于电路基板上。该安装是在将连接器主体1配置在电路基板的预定位置之后,将固定配件40的焊接固定部46与对应部焊接结合,并将端子20、30的连接部21、31与对应部焊接连接所进行的。
(2)接着,将连接器主体1的可动构件50带到图1(A)所示的纵向姿势的开启位置之后,将扁平型导体F穿过连接器主体1的开口部11插入而配置于端子20、30的接触部22、32上,然后,将上述可动构件50朝图1(B)所示的横向姿势的关闭位置转动。可动构件50在关闭位置以其下表面侧将扁平型导体F的上表面朝下方按压,以提高该扁平型导体F与端子20、30的接触部22、32的接触压力。可动构件50与壳体的未图示部位卡定,来维持该关闭位置。位于该关闭位置的可动构件50收容于上述壳体10的开口部11,如图1及表示相同状态的图6所示,其上表面形成与壳体10的上表面大致相同的高度。
(3)在如上所述安装到电路基板上之后,接着在连接有扁平型导体F的连接器主体1上安装屏蔽板2。该屏蔽板2的安装是以两个阶段的动作进行的。作为第一阶段,如图4所示,将屏蔽板2的前端侧抬起而形成倾斜姿势,将后端侧的转动支点部7配置在与电路基板的上表面接触或接近的位置。在该时间点,在宽度方向即图4中与纸面成直角的方向上彼此相对向的屏蔽板2的两个转动支点部7与扁平型导体F的侧缘接触或接近。在该状态下使屏蔽板2朝前方移动。在移动过程中,相对向的上述两个转动支点部7以其侧缘夹着扁平型导体F而被该扁平型导体F引导,所以屏蔽板2的上述宽度方向上的位置不会错位,能朝向连接器主体11前进。
(4)当持续进行屏蔽板2朝前方的移动时,上述转动支点部7朝向在被连接器主体1支承的固定配件40的支承臂部43的下方所形成的支点支承部44的空间内进入。上述转动支点部7与该支点支承部44的前支承缘44B抵接,而停止在最前进位置。
(5)然后,作为第二阶段,将屏蔽板2的前端部朝下方按压,使该屏蔽板2以上述转动支点部7为转动轴线而转动。由于该转动,该转动支点部7欲上升,但在稍微上升之后,支点支承部44的上支承缘44A阻止其进一步的上升。该转动支点部7将被前支承缘44B和上支承缘44A的两方限制的角落部作为支点位置P而进行上述转动。
(6)当转动进行而使屏蔽板2的弹性部6与固定配件40的突出的卡定部42B干涉地抵接时,该弹性部6通过在其下部形成为曲面的导入部6C顺畅地朝下方移动,在来自卡定部42B的反作用力的作用下,弹性部6朝前方产生弹性挠曲,一边与卡定部42B的前缘滑动接触,一边进一步朝下方移动。当该朝下方的移动持续而使在弹性部6上形成为窗状的被卡定部6D到达上述卡定部42B时,上述弹性部6会从弹性挠曲状态解放而成为自由状态,形成卡定部42B伸入到被卡定部6D内的状态,被卡定部6D通过与卡定部42B的卡定来阻止其朝上方的移动。屏蔽板2被安装于正规位置,并确保其位置。在该安装状态下,在屏蔽板2的上表面屏蔽部3上形成的弹性接触片3A与对应的端子20的支承部23接触,该屏蔽板2通过该对应端子20而接地。在该情况下,该对应端子20相对于其两侧的端子具有屏蔽的功能。
在安装屏蔽板2之后,当产生需要卸下的情况时,将弹性部6的操作部6A朝前方推,使被卡定部6D朝前方弹性变位,以解除与卡定部42B的卡定,然后朝上方抬起以进行卸下。当完全不需要卸下时,则将面接触部6B与电路基板焊接结合,可以提升其安装强度。
本发明并不限定于图1~图6所示的形态而可进行各种变更。在图1~图6的例子中,屏蔽板2的转动支点部7和固定配件40的支点支承部44位于连接器主体1的后端侧,屏蔽板2的被卡定部6D和固定配件40的卡定部42B位于前端侧,但也可如从后方及前方观察的立体图也就是图7(A)、图7(B)所示,使上述前后关系相反。
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屏蔽板的转动轴线与连接器主体的后端缘或前端缘平行,但本发明并不限于此,也可使屏蔽板位于连接器主体的一方侧缘侧而朝向另一方侧缘侧转动来进行安装。
与本发明的连接器连接的对象连接体不只是扁平型导体,也可以是一般的电缆或者对象连接器。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端子是所谓的前装型(frontflip)端子,但也可以是倒装型(backflip)端子,端子的形式并没有限定。
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用于屏蔽板的支点支承部及卡定部设置于固定配件,但也可将支点支承部及卡定部设置于壳体10来取代该方式。在图8的例子中,从壳体的前表面突出的卡定部15和从后表面突出的支点支承部16都一体地设置成壳体10的一部分。当屏蔽板的被卡定部具有弹性时,上述卡定部15不需要具有弹性,当上述被卡定部不具有弹性时,使卡定部具有弹性较佳。

Claims (10)

1.一种电路基板用电连接器,具有:以电绝缘材料所形成的壳体排列保持着多个端子的连接器主体;以及安装于该连接器主体的屏蔽板,连接器主体的下表面以与电路基板相面对的方式安装于该电路基板,
其特征在于,
屏蔽板具有:将连接器主体的上表面覆盖的上表面屏蔽部;在所述连接器主体的一端缘侧具有沿该一端缘延伸的转动轴线的转动支点部;以及在另一端缘侧确定屏蔽板的转动终端位置的被卡定部,
连接器主体的壳体或安装于该壳体的固定构件具有:将所述屏蔽板的转动支点部支承成能自由转动的支点支承部;以及与所述被卡定部卡定的卡定部,
当开始朝连接器主体安装屏蔽板时,支点支承部能朝支点位置导入,该支点位置形成为对所述转动支点部朝上方的移动及朝另一端侧的移动进行限制,
屏蔽板在其转动支点部朝支点位置导入之后,在所述支点位置转动至上表面屏蔽部与连接器主体上表面接近或接触的位置时,屏蔽板的被卡定部与壳体或固定构件的卡定部因至少其中任一方的弹性变位而互相卡定。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路基板用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转动支点部形成为在较屏蔽板的上表面屏蔽部靠下方的位置沿转动轴线方向突出的突片状,支点支承部朝远离壳体的一端缘的方向延伸,并在该支点支承部的下方形成有用于供转动支点部进入的空间,在转动支点部进入后,当从与壳体上表面成直角的方向观察时,所述转动支点部与支点支承部以交叉方式延伸。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路基板用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被卡定部形成于延伸至较上表面屏蔽部靠下方的位置的弹性部,该弹性部具有与壳体的另一端缘接触分离方向上的弹性,当屏蔽板转动时,能以干涉量弹性变形而与从所述另一端缘突出的卡定部卡定。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路基板用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弹性部具有朝较壳体的侧面更侧方或较上表面更上方、或朝较壳体的前表面更前方、或朝较后表面更后方延伸的操作部,通过在该操作部的按压,能解除被卡定部与所述卡定部的卡定。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路基板用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壳体是供扁平型导体从一端缘侧插入连接的,屏蔽板因转动支点部被连接后的扁平型导体的侧缘引导而能移动至支点位置。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路基板用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固定构件是在端子排列方向上位于端子排列范围之外的固定配件,在下缘具有能与电路基板焊接结合的焊接部。
7.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电路基板用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屏蔽板具有与所述被卡定部邻接且当被卡定部与卡定部卡定时与电路基板面接触的面接触部,该面接触部能与电路基板焊接结合。
8.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电路基板用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屏蔽板具有将上表面屏蔽部的局部切起而形成的弹性接触片,当屏蔽板转动而以被卡定部与卡定部卡定时,该弹性接触片与在端子排列方向上对应于该弹性接触片的端子弹性接触。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路基板用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屏蔽板具有将上表面屏蔽部的局部切起而形成的弹性接触片,当屏蔽板转动而以被卡定部与卡定部卡定时,该弹性接触片与在端子排列方向上对应于该弹性接触片的端子弹性接触。
10.一种屏蔽板,以电绝缘材料所形成的壳体排列保持着多个端子的连接器主体以其下表面与电路基板相面对的方式安装于该电路基板,在该状态下,将屏蔽板安装于该连接器主体,
其特征在于,
屏蔽板具有:将连接器主体的上表面覆盖的上表面屏蔽部;在所述连接器主体的一端缘侧具有沿该一端缘延伸的转动轴线,并被连接器主体的支点支承部引导转动的转动支点部;以及在另一端缘侧确定屏蔽板的转动终端位置并与连接器主体的卡定部卡定的被卡定部,
转动支点部设于延伸至较屏蔽板的上表面屏蔽部靠下方的位置的垂下部,并形成为沿转动轴线方向突出的突片状,
被卡定部形成于延伸至较上表面屏蔽部靠下方的位置的弹性部,该弹性部具有与连接器主体的卡定部接触分离方向上的弹性,在所述转动支点部转动后,被卡定部能与卡定部卡定。
CN2011102540759A 2010-09-07 2011-08-23 电路基板用电连接器 Pending CN102403624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0199636A JP5132002B2 (ja) 2010-09-07 2010-09-07 回路基板用電気コネクタ
JP2010-199636 2010-09-07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403624A true CN102403624A (zh) 2012-04-04

Family

ID=4588555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102540759A Pending CN102403624A (zh) 2010-09-07 2011-08-23 电路基板用电连接器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5132002B2 (zh)
CN (1) CN102403624A (zh)
TW (1) TWI466396B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375142A (zh) * 2014-08-07 2016-03-02 广濑电机株式会社 扁平型导体用电连接器
CN109962357A (zh) * 2017-12-22 2019-07-02 春源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Fpc连接器及其与fpc线路的组合架构
CN110224234A (zh) * 2018-03-02 2019-09-10 日本电产三协电子(东莞)有限公司 驱动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896562B2 (ja) * 2012-06-29 2016-03-30 モレックス エルエルシー コネクタ
JP5907207B2 (ja) 2014-04-28 2016-04-26 第一精工株式会社 電気コネクタ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5268018A (ja) * 2004-03-18 2005-09-29 Smk Corp コネクタのシールド構造
JP4199272B2 (ja) * 2006-08-23 2008-12-17 日本航空電子工業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JP4353436B2 (ja) * 2007-02-08 2009-10-28 Smk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TWM353545U (en) * 2008-09-01 2009-03-21 Hon Hai Prec Ind Co Ltd Electrical connector assembly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375142A (zh) * 2014-08-07 2016-03-02 广濑电机株式会社 扁平型导体用电连接器
CN105375142B (zh) * 2014-08-07 2018-10-12 广濑电机株式会社 扁平型导体用电连接器
CN109962357A (zh) * 2017-12-22 2019-07-02 春源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Fpc连接器及其与fpc线路的组合架构
CN110224234A (zh) * 2018-03-02 2019-09-10 日本电产三协电子(东莞)有限公司 驱动装置
CN110224234B (zh) * 2018-03-02 2024-03-22 日本电产三协电子(东莞)有限公司 驱动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212423A (en) 2012-03-16
JP2012059434A (ja) 2012-03-22
JP5132002B2 (ja) 2013-01-30
TWI466396B (zh) 2014-12-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971429B (zh) 电缆连接器
CN102201624B (zh) 电连接器和电连接器组件
CN100576640C (zh) 带直角接线端子插针的电连接器
CN103140993B (zh) 连接器及电子设备
EP2019456B1 (en) Electric connector
CN102403624A (zh) 电路基板用电连接器
JP4493710B2 (ja) 電気コネクタ
CN107146981A (zh) 插座连接器
JP4900707B2 (ja) 電気コネクタ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03579835A (zh) 电连接器
CN105261892A (zh) 电连接器
CN103943995A (zh) 基板边缘连接器
CN105514703A (zh) 电连接器及其组合
CN105098517A (zh) 夹层式连接器组件
CN103219604B (zh) 带遮护板的电连接器
CN1681167B (zh) 屏蔽型连接器
CN101682134A (zh) 端子组件及扁平电缆连接器
CN104979653A (zh) 网络插座连接器
CN204205167U (zh) 电连接组件
JP6135147B2 (ja) 同軸コネクタ
CN203983567U (zh) 电连接器
CN103151648B (zh) 屏蔽连接器
CN105103384A (zh) 连接器
JP2020187953A (ja) 基板用コネクタ、及び基板用コネクタ構造
CN214204049U (zh) 插座连接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20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