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403617A - 连接器类的防水安装结构 - Google Patents

连接器类的防水安装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403617A
CN102403617A CN2011102519137A CN201110251913A CN102403617A CN 102403617 A CN102403617 A CN 102403617A CN 2011102519137 A CN2011102519137 A CN 2011102519137A CN 201110251913 A CN201110251913 A CN 201110251913A CN 102403617 A CN102403617 A CN 10240361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ousing
socket
connector
connector class
clas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10251913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铃木洋
铃木义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MK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MK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MK Corp filed Critical SMK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240361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403617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nnector Housings Or Holding Contact Memb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连接器类的防水安装结构,以简单的结构防止水从连接器类本身向安装对象仪器内的渗入及水通过该连接器类和搭载该连接器类的部位之间渗入的双方。在安装对象的电子设备的外壳形成贯通内外的用于搭载插座的搭载口,在插座的壳体的周缘侧部构成配置O形密封圈的定位槽,并且从位于其插头插入孔的连接片类延伸出端子部并从壳体的底部通过通孔突出到外部,在将O形密封圈配置在壳体的定位槽的状态下将该插座装入外壳的搭载口,使从插座的壳体的底部突出的端子部与和搭载口的内部侧开口接触而配设的印刷电路板接触,并且利用罩部件覆盖并固定搭载口的外面侧。并且,壳体的底部用粘接剂填满间隙。

Description

连接器类的防水安装结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安装在在使用中或保管中等有可能与雨水及其他水接触的可能性的各种电子设备并用于授受电信号等的连接器类的防水安装结构。
背景技术
作为这种连接器类的防水安装结构,公知有利用橡胶帽等帽类关闭其插头插入孔的结构。
专利文献1中表示了其一例,这是在移动电话等的电子设备的插座的插头插入孔插入与其开口形状一致的插入部并对其进行关闭的防水橡胶的例子。由于该防水橡胶与该插座分体构成,因此,存在如下问题:在该插头插入孔插入了插头时容易丢失,或者若利用该防水橡胶关闭该插头插入孔,则成为从该电子设备的主体突出的状态,在向仪器的设计上及小型化的对应方面产生制约。另外,在未用防水橡胶关闭的状态下,由于不能确保水密性,因此担心水分通过该插座渗入仪器内部。
另外,在专利文献2表示了其他例,这是在移动电话装置构成的帽的例子,是附设在耳机接口部(耳机插座)的耳机盖、和附设在用于与外部仪器进行通信的接口部(连接器)的盖的例子。在任意框体的符合部位起伏自如地构成,在伏卧状态下,将各仪器关闭成水密状态,在立起状态下将各仪器打开。由于这些帽与仪器的框体一体构成,因此不担心帽丢失,但在将插头等连接在该插座等上时,当然需要使该帽起立而打开该部位,此时存在该帽成为障碍等问题。而且难说有利于美观。也会产生仪器外观的设计上的制约。而且,在使这些帽起立的状态(打开的状态)下,由于不能保持插座等的连接器的水密性,在该场合也担心水分渗入仪器内部。
专利文献3是涉及利用防水盖堵住耳机插座的插头插入孔部的便携用无线电机器(無線機)的耳机插座防水结构的例子。对于防水帽而言,虽然存在与专利文献2大致相同的问题,在该文献3中,解决这种问题有重点,也就是利用闭塞部件闭塞渗入耳机插座的水泄漏的泄漏部位。即,该便携无线电机器的耳机插座防水结构如下:在安装于印刷电路板的耳机插座的壳体的具有开口部的面部粘贴防水薄板,将该防水薄板的除了该开口部闭塞部位的部分折弯地粘贴在该壳体的邻接的面上,并且在全周范围内对上述耳机插座和上述印刷电路板的接合部位涂布粘接剂,封闭该接合部位。
因此,根据该专利文献3,如上所述,虽然防水帽这一点与专利文献2相同,但即使在忘记利用该防水盖进行闭塞的场合,或者该防水盖损坏的场合,以及即使在其结果发生雨水等渗入到该耳机插座的情况,也不会使该雨水等渗入仪器主体中。认为防水性能相当高。
但是,根据该专利文献3的技术,该耳机插座的一面与印刷电路板接合,开口有插头插入孔部的一侧的面被仪器的顶盖覆盖,其余的四个面并非本来就均被覆盖。而且,在该四个面中的一面(与构成有插头插入孔部的面相对的面)上有开口部,在与其邻接的两个面上也分别开口有两个端子卡定孔部。因此,上述防水薄板不仅粘贴在具有上述开口部的面,还需要粘贴在具有两个端子卡定孔部的邻接的两个面。如方案四及实施例所示,防水薄板必须经过包含粘贴在壳体中具有开口部的面的工序的多个步骤的工序折弯的同时粘贴在其他两个面上来覆盖这些面整体。只能说是麻烦的结构。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05-205809号公报(第0015段、图1)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5-151629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00-295133号公报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的问题,提供一种连接器类的防水安装结构,目的如下:在插头插入孔的开口部侧不使用帽类,以简单结构防止水从连接器类本身向安装对象的电子设备内的渗入、以及水通过该连接器类和搭载该连接器类的部位之间向安装对象的电子设备内的渗入的双方,回避因水向安装对象的电子设备渗入的损伤。
本发明的第一方案的连接器类防水安装结构,在安装对象的电子设备的外壳形成贯通内外的用于搭载连接器类的搭载口,在连接器类的壳体的周缘侧部构成配置O形密封圈的定位槽,在该壳体的定位槽上配置O形密封圈的状态下从外部将该连接器类装入并配置在上述外壳的搭载口中。
本发明的第二方案的连接器类的防水安装结构是在第一方案的基础上,用粘接剂填满位于上述连接器类的壳体的底部并从与对应的另一侧的连接器类连接的连接孔向底部外开口的间隙,该间隙位于该底部并包含从该连接孔内的连接片类延伸到该底部外的端子部所通过的通孔。
本发明的第三方案的连接器类防水安装结构是在第一或第二方案的基础上,利用罩部件被覆上述连接器类的除连接孔的前端开口部以外的部分的同时将上述连接器类固定在上述搭载口。
本发明的效果如下。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案的连接器类的防水安装结构,在连接器类的壳体的周缘侧部构成定位槽,在该定位槽配置O形密封圈之后在外壳的搭载口装入并配置该连接器类,因此能够确保该搭载口的内周面与连接器类的壳体之间的水密性,雨水等的水分不能通过这里渗入安装对象的电子设备内。如果适当地处理连接器类的内部,则水分也不会通过该连接器类的内部渗入到安装对象的电子设备内。另外,如上所述,由于将连接器类从外部装入到电子设备的外壳的搭载口,因此搭载容易。并且,因此在连接器类产生损伤的场合等也容易更换。
若该连接器类构成为,在其自身或搭载口上构成将该连接器类固定在该搭载口的机构,使上述的设计与该外壳的外观的设计匹配,则只需要简单地将该连接器类装入并配置到该搭载口就能完成连接器类的安装。
总之,根据本发明的连接器类防水安装结构,在外壳的外部只需要露出插头插入孔等的连接孔的开口部,因此除此之外不需要任何结构特别地突出。因此,如上所述,还能够直接将连接器类的外面侧作为外壳的该部位的外面而设计,但是即使利用其他的机构覆盖连接器类,外壳的外面侧的设计的自由度较高。另外,由于结构非常简单,因此也有助于小型化。并且,如上所述,由于结构非常简单,因此在此方面其组装也容易。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案的连接器类的防水安装结构,由于在存在于连接器类的壳体的底部的、通到与对应的另一侧的连接器类连接用的连接孔的间隙实施粘接剂来填满该间隙,不存在通过该连接孔渗入到该内部的雨水、其他水分通过该间隙而渗入安装对象的电子设备的内部的危险。因此,也不需要用橡胶帽等闭塞该连接器类的连接孔,如上所述,增大外壳的外面侧的设计的自由度。
根据本发明的第三连接器类的防水安装结构,通过通常进行的利用罩部件的覆盖,能够将连接器类可靠地固定在外壳的搭载口,不需要为了固定而增加的工序、或者增加的特殊的部件。
附图说明
图1是一实施方式的连接器类(插座)的防水安装结构的说明用分解立体图(安装对象仪器仅是局部,省略罩部件)。
图2是一实施方式的连接器类(插座)的防水安装结构的拆卸了罩部件的状态的说明用整体立体图(安装对象仪器仅是局部)。
图3是在拆卸了基板的状态下从斜下方观察一实施方式的连接器类(插座)的防水安装结构的说明用整体立体图(安装对象仪器仅是局部)。
图4中,图(a)是插座的俯视图,图(b)是插座的右视图,图(c)是插座的主视图,图(d)是插座的后视图,图(e)是插座的仰视图,图(f)从斜下方观察插座的立体图。
图5是插座的纵剖视图。
图6中,图(a)是从一实施方式的连接器类(插座)的防水安装结构拆卸了插座的状态的说明用整体立体图(安装对象仪器仅是局部),图(b)是图(a)的A-A线的剖视图,图(c)是图(a)的B-B线剖视图。
图7中,图(a)是表示在相当于图6中的图(a)的图中的搭载口插入了未剖面的插座的状态的剖视图,图(b)是表示在相当于图6中的图(b)的图中的搭载口插入了未剖面的插座的状态的剖视图,图(c)是表示在与图6中的图(b)同一位置进行截面,在从反方向的图的搭载口插入了未剖面的插座的状态的剖视图。
图中:
1-外壳,2-搭载口,2a-下部保持部,2b-台阶部,2c-罩保持部,2d-半圆开口,3-插座,4-壳体,4a-插头插入孔(连接孔),4b-底部,4c-通孔,5-O形密封圈,6-定位槽,7-罩部件,7a-滑动卡定片,7b-半圆开口,8-连接片类,9-卡定凸缘部,10-端子部,11-印刷电路板,11a-焊盘,p-插头。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附图详细说明实施发明的方式。并且,作为连接器类以插座为例对本实施方式的连接器类的防水安装结构进行说明。因此,本实施方式的连接器类的防水安装结构成为对插座的防水安装结构的说明,但即使是在其他种类的连接器类,当然,该结构的基本也是一样的。
如图1~图3及图7所示,该插座的防水安装结构基本上在安装对象的电子设备的外壳1上形成贯通内外的插座搭载用搭载口2,另一方面,在插座(ジヤツク)3的壳体4的周缘侧部构成嵌合地配置O形密封圈5的定位槽6,在该壳体4的定位槽6中配置O形密封圈的状态下,将该插座3从外部装入上述外壳1的搭载口2中,并且用罩部件7覆盖该搭载口2的外面侧进行固定。
作为上述安装对象的电子设备,适用对象为各种电子设备、例如便携使用的各种电子设备。用于具有如下可能性电子设备是有效的,即、在户外有可能与雨水接触,即使在屋内也有可能与例如饮料用、及其他的水或果汁类等接触。具体而言,移动电话等是有效的适用对象。
上述外壳1是插座3的安装对象即电子设备的外壳体,在本实施方式中,由绝缘性的塑料成形。如图1、图2、图3、图6及图7所示(在图中,外壳1只表示了插座3的搭载口2附近),上述插座搭载用的搭载口2是在配设在该外壳1的内侧且朝向内方突出的大致长方体状的突出部的内侧贯通内外而构成的空间。
就该搭载口2而言,更详细地说,尤其是如图1、图6的图(b)、图(c)及图7的图(a)~图(c)所示,是贯通外壳1的内外的大致长方体状的空间,该空间具备:最下部的、与插座3的壳体4的最下部的平面形状大致一致的平面状且略大的下部保持部2a;形成于其正上方的两侧及后部的上部扩大的台阶部2b;进一步形成于最上部的两侧的罩保持槽2c、2c;以及在前部开口的、插头p的下半部分插入用的半圆开口2d。
如图4的图(a)~图(f)及图5所示,上述插座3包括大致呈长方体状的外形的上述壳体4、和配设在该壳体4的连接片类8。
该壳体4在内部具备在正面开口的插头插入孔(连接孔)4a,在外部具备在该周缘侧的全周范围内的上述定位槽6及其正上方的卡定凸缘部9。该定位槽6在该壳体4的全周范围内构成在一定高度的位置。如图6的图(b)、图(c)及图7的图(a)~图(c)所示,该高度位置是壳体4的周缘侧部内,在将插座3装入上述搭载口2的场合,与该搭载口2的下部保持部2a的最上部对应的位置。也可以说是与上述台阶部2b的正下方对应的高度。
如图4的图(a)~图(f)、图5及图7的图(a)~图(c)所示,上述卡定凸缘部9以如下的状态构成,除了壳体4的周缘侧的正面侧,在该定位槽6的正上方分别向外方伸出。在将插座3装入上述外壳1的搭载口2的场合,如图7的图(a)~图(c)所示,该卡定凸缘部9以载置于该搭载口2的台阶部2b上状态卡定,成为插座3在搭载口2的高度方向的定位。
如图1、图2、图4的图(a)、图(c)、图(f)、图5及图6的图(c)所示,上述插头插入孔4a在插座3的壳体4的正面开口。正面的开口部的高度如该图所示,是上述O形密封圈5的定位用定位槽6的正上方。尤其是如图5所示,该插头插入孔4a是沿该壳体4的长度方向形成于其内部的筒状空间,这本身是一般的机构。
另外,该壳体4的正面上部在本实施方式中,与外壳1的外面形状对应地,如图1、图2、图4的图(b)、图(f)、图5及图7的图(a)所示地,构成为,从插头插入孔4a的正面开口部的高度方向的中间附近至后方途中倾斜向上的倾斜面。
上述连接片类8是与插入插座3的插头插入孔4a的插头p的对应电极接触而实现电连接的一般机构,在该实施方式的该部件,如图5所示,配设在壳体4的插头插入孔4a中,端子部10从该连接片类8延伸到该壳体4的底部4b外。这也是大致上一般的结构。并且,具体地说,连接片类8包括:与插头p的片状电极接触的片状连接片、与环状电极接触的环状连接片、以及与筒状电极接触的筒状连接片等。上述端子部10各连接片通过底部4b延伸到外侧。
该端子部10的各个通过形成于壳体4的底部4b的通孔4c、4c...突出到底部4b外,但是在该通孔4c、4c...及其他的在底部4b开口的未图示的间隙施加粘接剂而填满。
并且,如图1及图7的图(a)~图(c)所示,从插座3的壳体4的底部4b突出的端子部10,在插座3搭载于外壳1的搭载口2的状态下,分别与以对应于在该搭载口2的内部开口侧配置的印刷电路板11的位置关系形成的焊盘11a、11a...接触。由此进行与仪器内部的必要的部位的电连接。
如图1、图6的图(b)、图(c)及图7的图(a)~图(c)所示,上述O形密封圈5是尺寸适合在形成于上述插座3的壳体4的定位槽6配置的尺寸的橡胶制的环状部件,是公知的一般的结构。
如图2、图6的图(a)~图(c)及图7的图(a)~图(c)所示,上述罩部件7是关闭上述外壳1的搭载口2的上部及前部的开口部的被覆部件,是具有与该外壳1的搭载口2的两侧的上面形状相同的上面形状并由相同材质的塑料成形的板状部件。如图2、图6的图(c)及图7的图(b)、图(c)所示,在上部平面状的部分的两侧形成有能够滑动自如地插入形成于该搭载口2的上部两侧的罩保持槽2c、2c的滑动卡定片7a、7a,并且如图2、图6的图(a)~图(c)及图7的图(a)所示,在前部的向斜前方倾斜的部位的中央下部形成有用于使插入插座3的插头插入孔4a的插头p的上半部分通过的半圆开口7b。
因此,根据该实施方式的插座(连接器类)的防水安装结构,插座3向外壳1的搭载口2的搭载能够如下所述简单地进行。
就插座3而言,在其壳体4的定位槽6中装入并配置O形密封圈5后,使该壳体4的前后朝向与搭载口2的前后朝向一致,将插座3从外壳1的外部侧装入该搭载口2中。若使该插座3在搭载口2中下降,则如图7的图(a)~图(c)所示,则成为形成于其壳体4的周缘侧的卡定凸缘部9载置在形成于该搭载口2的台阶部2b的状态,会定位在该搭载口2中的适当高度的位置。由此,如该图所示,该壳体4的底部4b成为接近印刷电路基板11的上面的状态,从该底部4b突出的端子部10的各个会与构成于该印刷电路板11的对应的焊盘11a、11a...接触。
之后,利用上述罩部件7关闭该外壳1的搭载口2的上部开口。使该罩部件7的两侧的滑动卡定片7a、7a的后端与形成于该搭载口2的上部两侧的罩保持槽2c、2c的前端一致的同时进行插入,若在该状态下将该罩部件7推入后方,则该滑动卡定片7a、7a在该罩保持槽2c、2c中滑动移动,如图7的图(a)~图(c)所示,成为除了与上述插头插入孔4a对应的部位,关闭该搭载口2的状态。
根据本实施方式的插座(连接器类)的防水安装结构,如上所述,由于插座3的整体配置在搭载口2中,被罩部件7覆盖,因此外壳1及罩部件7可以自由地设计。
另外,雨水、饮用水及其他生活用水等水分由于某些原因会通过由搭载口2的半圆开口2d和罩部件7的半圆开口7b形成的整圆开口渗入,但由于在插座3的壳体4与该搭载口2的内周(下部保持部2a)之间配设有上述O形密封圈5,因此能够保持水密性,而且由于在壳体4的底部4b具有的间隙填满了粘接剂,维持了水密性,因此那些水分不会从插座3的内部容易地深入安装对象的电子设备内部。可维持充分的防水性
而且,如上所述,组装在搭载口2的插座3能够通过拆卸罩部件7来拆卸。因此,由于某些原因在插座3产生了损伤的场合等,能够非常简单地进行其更换。

Claims (3)

1.一种连接器类的防水安装结构,在安装对象的电子设备的外壳形成贯通内外的用于搭载连接器类的搭载口,在连接器类的壳体的周缘侧部构成配置O形密封圈的定位槽,在该壳体的定位槽上配置O形密封圈的状态下从外部将该连接器类装入并配置在上述外壳的搭载口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类的防水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
用粘接剂填满位于上述连接器类的壳体的底部并从与对应的另一侧的连接器类连接的连接孔向底部外开口的间隙,该间隙位于该底部并包含从该连接孔内的连接片类延伸到该底部外的端子部所通过的通孔。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连接器类的防水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
利用罩部件被覆上述连接器类的除连接孔的前端开口部以外的部分的同时将上述连接器类固定在上述搭载口。
CN2011102519137A 2010-09-08 2011-08-16 连接器类的防水安装结构 Pending CN102403617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0200502A JP2012059479A (ja) 2010-09-08 2010-09-08 コネクタ類の防水取付構造
JP2010-200502 2010-09-08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403617A true CN102403617A (zh) 2012-04-04

Family

ID=4588555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102519137A Pending CN102403617A (zh) 2010-09-08 2011-08-16 连接器类的防水安装结构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2012059479A (zh)
CN (1) CN102403617A (zh)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427598A (zh) * 2012-05-23 2013-12-04 现代摩比斯株式会社 利用气密构件气密处理的环保汽车用变频器
CN107732555A (zh) * 2017-09-21 2018-02-23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耳机座防水组件及移动终端
CN107911510A (zh) * 2017-12-12 2018-04-13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移动终端及其usb座安装结构
CN111131586A (zh) * 2020-02-07 2020-05-08 惠州Tcl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防水装置及终端设备
CN111511130A (zh) * 2020-04-02 2020-08-07 江苏国富氢能技术装备有限公司 一种氢控制器
CN112913340A (zh) * 2018-10-17 2021-06-04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包括布置保护结构的壳体的电子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454511B2 (ja) * 2011-05-16 2014-03-26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ソレノイドバルブ
CN103515772B (zh) * 2012-06-21 2015-07-15 立讯精密工业(昆山)有限公司 防水连接件及其制造方法
JP6113709B2 (ja) * 2014-12-25 2017-04-12 京セラ株式会社 電子機器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6075303A (ja) * 2004-09-08 2006-03-23 Olympus Corp 受信装置
JP4930355B2 (ja) * 2007-12-08 2012-05-16 富士通東芝モバイルコミュニケ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電子機器

Cited By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427598A (zh) * 2012-05-23 2013-12-04 现代摩比斯株式会社 利用气密构件气密处理的环保汽车用变频器
CN103427598B (zh) * 2012-05-23 2017-06-23 现代摩比斯株式会社 利用气密构件气密处理的环保汽车用变频器
CN107732555A (zh) * 2017-09-21 2018-02-23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耳机座防水组件及移动终端
CN107911510A (zh) * 2017-12-12 2018-04-13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移动终端及其usb座安装结构
CN107911510B (zh) * 2017-12-12 2023-11-17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移动终端及其usb座安装结构
CN112913340A (zh) * 2018-10-17 2021-06-04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包括布置保护结构的壳体的电子装置
US11456557B2 (en) 2018-10-17 2022-09-27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Electronic device including housing in which protective structure is disposed
CN112913340B (zh) * 2018-10-17 2022-12-09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包括布置保护结构的壳体的电子装置
CN111131586A (zh) * 2020-02-07 2020-05-08 惠州Tcl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防水装置及终端设备
CN111131586B (zh) * 2020-02-07 2021-09-28 惠州Tcl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防水装置及终端设备
CN111511130A (zh) * 2020-04-02 2020-08-07 江苏国富氢能技术装备有限公司 一种氢控制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2059479A (ja) 2012-03-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403617A (zh) 连接器类的防水安装结构
US9225105B2 (en) Waterproof ear jack socket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EP2451147A1 (en) Camera module
KR101301982B1 (ko) 방수형 리셉터클 커넥터
KR20130014504A (ko) 전자기기의 접속 기구 및 접속 장치
US8519279B2 (en) Portable electronic device with interface
US6227872B1 (en) Moisture resistant electrical connector for a cellular telephone
JP2017033671A (ja) 防水コネクタ及び電子機器
CN101764308A (zh) 具有防水功能的电连接器
US8305037B2 (en) Battery powered device
CN108206874B (zh) 一种手机壳体
CN108879194B (zh) 电子设备及其usb插座
CN102437473B (zh) 连接器类的防水安装结构
CN105140698A (zh) 连接器防水结构
CN108418913B (zh) 电子装置
KR200469611Y1 (ko) 수밀식 오디오 잭
CN209844074U (zh) 一种防水接口及电子设备
CN217507768U (zh) 一种新型防水转接连接器
KR101076979B1 (ko) 방수 가능한 오디오 케이블 또는 비디오 케이블의 케이블 잭
KR20150098727A (ko) 어댑터 플러그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충전 장치
CN216057088U (zh) 防水密封结构及电子设备
CN214068974U (zh) 母座胶套及手机
CN215345496U (zh) 车载tbox防水结构
CN209844075U (zh) 一种防水接口及电子设备
KR102337132B1 (ko) 리셉터클 커넥터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20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