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395387A - 丙烯酸树脂及其接枝物作为制备止血敷料的应用与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丙烯酸树脂及其接枝物作为制备止血敷料的应用与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395387A
CN102395387A CN2009801588018A CN200980158801A CN102395387A CN 102395387 A CN102395387 A CN 102395387A CN 2009801588018 A CN2009801588018 A CN 2009801588018A CN 200980158801 A CN200980158801 A CN 200980158801A CN 102395387 A CN102395387 A CN 10239538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crylic resin
graft
bleeding
stopping dressing
dress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980158801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赵伟
窦桂芳
欧阳茂海
景宜品
杨乡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Honghua Pharmaceutica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Honghua Pharmaceutic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Honghua Pharmaceutic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Honghua Pharmaceutical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239538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395387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F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 C08F2/00Processes of polymerisation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Polymers & Plastic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Materials For Medical Uses (AREA)
  • Graft Or Block Polymers (AREA)

Abstract

一种丙烯酸树脂及其接枝物作为制备止血敷料的用途,以及制备这种丙烯酸树脂及其接枝物的方法,所述制备方法包括:称取计量的聚合单体并置于中和釜内;在搅拌状态下逐渐加入碱性中和液,中和后加水稀释该聚合单体至预定浓度,以制得待聚合物液;将该待聚合液转移到具有搅拌和良好散热功能的聚合盘中,加入交联剂并搅拌;加入引发剂以引发聚合反应,反应完成后制得半成品;以及将所制得的半成品放置高温下烘干,接着粉碎和过筛、灭菌后得到成品。

Description

丙烯酸树脂及其接枝物作为制备止血敷料的应用与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丙烯酸树脂及其接枝物的用途, 更具体地讲, 本发明 涉及丙烯酸树脂及其接枝物作为制备止血敷料的用途以及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常见的传统局部止血药物有云南白药、 三七粉和凝血酶等, 并已 广泛用于临床。 前两种为非可溶性的中药材, 因创面刺激容易形成疤 痕而在手术和外露深大创伤中的应用受到限制; 凝血酶是从猪血中提 取的活性蛋白, 个别人使用会过敏且价格昂贵, 因此大部分患者难以 接受。 另外, 它们对中、重度创伤造成的大出血伤口的止血效果不佳。
为此, 美国 Medaf or公司生产了一种以马铃薯淀粉为基质的海绵 状止血材料。 这种海绵状材料可以在出血点吸收血液中的大量水分, 促使血小板和血蛋白加速凝结, 从而达到止血的目的。 这种类似粉末 状的止血敷料抹在伤口表面后可明显加速皮肤伤口的血栓形成, 在数 秒内形成一个大的血块, 阻止血液外流。 由于它的止血机制是靠血液 自身的凝结作用, 因此对伤口愈合没有抑制作用, 但该止血材料通过 吸收血液中大量水而达到止血目的, 会导致伤口处温度升高而造成损 伤。
因此, 希望能开发出止血速度快、 效果好、 副作用小、 使用方便 且成本低的止血剂, 以满足外伤性创伤和外科手术所致中度和重度开 放性伤口出血的止血需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丙烯酸树脂及其接枝物的新用途, 以及提
确认本 供制备适于作为止血敷料的丙烯酸树脂及其接枝物的方法和按照该 方法制备的止血敷料。
按照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一方面 , 提供丙烯酸树脂及其接枝物作为 制备止血敷料的应用。
按照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二方面, 提供一种制备作为止血敷料的丙 烯酸树脂及其接枝物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称取计量的聚合单体(丙 烯酸或参与接枝反应的物质)并置于中和釜内; 在搅拌状态下逐渐按 量加入碱性中和液, 中和后加水稀释该聚合单体至预定浓度, 以制得 待聚合液; 将该待聚合液转移到具有搅拌和良好散热功能的聚合盘 中, 加入交联剂搅拌均匀; 加入引发剂以引发聚合反应, 反应完成后 制得半成品; 以及将所制得的半成品放置高温或微波作用下烘干, 接 着粉碎、 过筛和灭菌。
按照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三方面, 提供一种按照本发明实施例第二 方面的方法制备的、 作为止血敷料的丙烯酸树脂及其接枝物。
按照本发明实施例的第四方面, 提供一种药物組合物, 包含按照 本发明实施例第三方面的作为止血敷料的丙烯酸树脂及其接枝物以 及药学上可接受的载体。
按照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五方面, 提供一种急救盒, 包含按照本发 明实施例第三方面的作为止血敷料的丙烯酸树脂及其接枝物或按照 本发明实施例的第四方面的药物组合物。
按照本发明实施例的第六方面, 提供一种止血贴, 包含按照本发 明实施例第三方面的作为止血敷料的丙烯酸树脂及其接枝物或按照 本发明实施例的第四方面的药物组合物。
按照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七方面, 提供一种止血绷带, 包含按照本 发明实施例笫三方面的作为止血敷料的丙烯酸树脂及其接枝物或按 照本发明实施例的第四方面的药物组合物。
按照本发明实施例的第八方面, 提供一种止血纱布, 包含按照本 发明实施例第三方面的作为止血敷料的丙烯酸树脂及其接枝物或按 照本发明实施例的第四方面的药物组合物。
按照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九方面, 提供一种药物緩释材料, 包含按 照本发明实施例第三方面的作为止血敷料的丙烯酸树脂及其接枝物 或按照本发明实施例的第四方面的药物组合物。
按照本发明实施例的第十方面, 提供一种修复植入材料, 包含按 照本发明实施例笫三方面的作为止血敷料的丙烯酸树脂及其接枝物 或按照本发明实施例的第四方面的药物组合物。
按照本发明的止血敷料能实现快速、 完全止血。 对伤口的作用是 纯物理性的, 无毒、 副作用, 安全可靠。 而且, 性能稳定、 使用操作 方便, 止血过程中无温升, 克服了对伤口组织细胞的破坏以及便于清 创等, 不仅适用于皮肤表面伤口也适用于较大、 较深的创伤, 有利于 患者的接受。 附图说明
图 1按照本发明实施例的制备止血敷料的流程图, 其中实线区域 为 10万级纯净区, 虚线区域为万级纯净区。
图 1是按照本发明实施例制备的丙烯酸树脂止血敷料的红外光谱 谱图。
图 3是按照本发明实施例制备的丙烯酸树脂止血敷料的扫描电子 显微镜图。
图 4是按照本发明实施例制备的丙烯酸树脂止血敷料吸水饱和后 的光学显微镜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所涉及的作为止血敷料用的丙烯酸树脂及其接枝物是指 具有双键或三键的有机物质在引发剂的作用下通过交联剂的交联作 用制备出具有轻度交联的空间网状结构, 具有化学交联和分子链间相 互缠绕的物理交联构成。 目前, 该类材料因具有较强的吸水性能, 广 泛应用于卫生材料, 比如女性卫生巾、 尿片等。 本发明涉及该丙烯酸 树脂及其接枝物的材料作为止血敷料的新用途, 在国内外首次将该材 料应用于止血领域。 其止血原理是: 将该无菌止血敷料均匀分撒、 覆 盖整个伤口表面, 经轻度交联具有可控网络孔径的三维网络的敷料遇 到液体后的瞬间有选择性地先行快速吸收血液中类如水分子的小分 子, 使血小板和凝血因子瞬间被截留而聚集并浓缩于受损伤口而快速 止血; 敷料吸水后快速、 高度、 均匀膨胀, 且膨月长体光滑柔软, 成防 水凝胶状, 以浓缩体为隔层封堵和固定出血口, 有效地阻止二次性出 血; 敷料高度膨胀后形成的凝胶体均匀地挤压受损伤血管及血管周围 的肌肉细胞组织,使受损伤血管不再出血,从而实现快速、完全止血。
但是, 从生物学安全性角度来看, 作为止血敷料使用时的丙烯酸 树脂及其接枝物的各项技术指标均比常规用作吸水材料时的要求更 加严格并且也有差别 (例如, 作为止血敷料时吸生理盐水的量比吸水 材料要求更大) , 所以常规的吸水材料还不能直接作为止血敷料来使 用。 为此, 本发明对作为止血敷料的丙烯酸树脂及其接枝物的制备方 法做了进一步改进, 下面通过实施例对该方法进行具体说明。
按照本发明实施的方法所使用的原料均为常见的精细化学品, 来 源广泛、 价格便宜, 该方法的过程如下所述。
1.主要原料 '
实施本发明的前提条件是对原材料的筛选和优选, 经过多次重复 试验以及产品性能和效果的分析研究, 确定具有双键或三键的有机酸 或酯类有机原料为主要聚合原料(当然, 其他符合聚合条件的有机材 料也可用在本发明中) , 主要目的是有利于原料发生加成均聚、 共聚 或接枝聚合等聚合反应; 另一个主要化学原料为中和反应所必须的碱 性化合物的相应碱溶液, 碱性化合物主要为元素周期表中对应的碱金 属和碱土金属族的氢氧化合物, 如〖0H、 NaOH、 Ca (0H) 2等; 最后就是 引发剂和交联剂的选择, 考虑聚合反应的安全高效, 引发剂选用化学 物盾引发或射线引发, 其中引发剂引发主要为热分解体系和氧化还原 体系, 射线主要涉及高能射线辐射、 紫外线辐射、 电子射线辐射等。 交联剂涉及到产品结构, 所以对交联剂进行优选, 在不影响产品性能 的前提下, 选择适当链长的交联剂, 控制适度交联密度和交联点之间 的链段长度, 进行网络化反应, 从而制备具有一定三维网络孔径的聚 合物材料。
2.制备原理
产品制备的基本原理是连锁聚合反应, 其特点是通过双键之间的 反应, 小分子变成大分子。 其经过几步基元反应, 过程中无中间小分 子产物生成。 一般经过链引发、 链增长、 链终止、 链转移等过程。
对自由基聚合反应而言, 有本体聚合、 溶液聚合、 悬浮聚合及乳 液聚合四种实施方法。
本实施例优选溶液聚合方法, 原因在于, 由于有大量溶剂水的存 在, 使得体系的粘度较低, 混合和传热比较容易, 聚合反应稳定且比 较容易控制, 不会产生局部过热而发生爆聚现象。 同时, 引发剂、 交 联剂等其他添加物比较容易均匀^:, 引发和交联的效率较高, 产物 分子量分布较窄, 分子量比较均勾, 产品质量较高。 该法具有方法简 单、 体系纯净、 交联结构均匀的特点。
以下实施例中丙烯酸树脂主要以丙烯酸为单一聚合单体制备而 成或与丙烯酰胺共聚而成, 而其接枝聚合物是以丙烯酸为骨架与淀粉 或羧甲基纤维素(钠)接枝聚合而成, 参与接枝物质包括但不限于淀 粉、 羧甲基纤维素钠等。
下主要以丙烯酸为聚合单体和氢氧化钠为中和液为例进行说明: 在制备过程中, 涉及各种的化学反应, 其中最重要的是中和反应 和聚合交联反应。 其反应流程如下所示。
部分中和反应:
NaOH
CH2=CH , ' - CH2=CH + ¾0
COOH COONa 引发反应、 聚合交 应
K*
)
上述两步反应可以更好的说明本实施例的实施过程。 从单一单体 丙烯酸聚合反应来看, 此聚合反应属于均聚反应, 但本发明并不限于 均聚反应。
3.技术参数
为了得到合适的制品, 将反应过程所涉及的因素, 如单体浓度、 中和度、 反应时间、 反应温度、 引发剂浓度、 交联剂浓度、 以及用量 等, 控制在以下范围。
单体浓度控制在 20 - 75 %间;
<2)中和度控制在 55~90%;
6反应时间一般在 2 ~ 10小时;
反应温度控制在 35~85°C;
引发剂浓度约为 0.01 ~ 5 % , 用量一般为单体质量的 0.001-5 %
^交联剂浓度约为 0.01~4%, 用量一 为单体质量的 0.001~2
%
4.主要流程
如图 1所示的流程图反映了本实施例的主要环节, 现就根据该流 程图加以描述。 其中按技术参数的计量关系, 根据产能计算各原料的 用量关系。 首先, 称取一定质量的聚合单体 A, 置于中和釜内; 在搅拌状态 下逐渐按量加入碱性中和液 B; 中和后, 加入一定量水稀释聚合单体 A至预定浓度, 即制得待聚合液 C; 然后, 将待聚合液 C快速转移到 具有搅袢和良好散热功能的多个小型聚合盘中, 加入交联剂搅拌均匀 后在引发剂的作用下, 引发聚合反应, 反应完成后制得半成品。 出料 后, 放置高温下烘干, 接着粉碎、 过筛、 以及灭菌后, 包装入仓。 需 要强调的是, '为保证产品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相关阶段在万级或 10 万级的洁净环境下进行。
其中利用许多小的聚合盘将聚合液均分散到小聚合盘内实施聚 合反应, 不仅反应较为平稳、 安全, 而且反应完全, 单体残留量小, 此外出料也比较容易, 小聚合盘内聚合产物可直接取出, 便于后期处 理。 另外, 加热方式采用微波加热, 这样可使得加热均匀, 以避免局 部反应剧烈。 其中经过粉碎后优选粒度 0. 2- 1. 0腿或粒度小于 140目 的粉末颗粒。
其中引发剂包括: 化学物质引发, 如过氧化氢、 偶氮二异丁腈、 过硫酸钾(或与亚硫酸氢钠复合)等; 以及射线引发, 如高能射线辐 照、 电子射线辐照、 紫外线辐照等。
关于交联剂, 在丙烯酸例子中采用化学交联剂 (交联化学物质) 的方式进行交联, 它的用量艮少的。 选择交联剂主要考虑对人体的安 全性、 以及产品性能和止血效果的综合考量, 如可选择多元醇类, 包 括并不限于甘油、 聚乙二醇(或单醚)等, 又如具有非共轭多双键的 化合物, 如 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等。 至于链长、 交联密度以及交联 点的段长的选择和确定, 主要是考虑产品的空间网状构成, 交联剂分 子链越长, 形成聚合物网络越大, 吸水率越大, 止血效果也就越好。 但是, 链过长使聚合物网络失去刚性, 水溶性增加, 吸水率下降; 交 联密度越高, 交联点之间的段就越短, 网络孔径越小, 血液中的水分 子很难进入网络不利于止血。 交联剂的链长选择是根据交联化学物质 的物理性质中参与交联反应两基团间的链长; 交联密度和链段长主要 取决于交联剂的用量, 用量越高交联密度就越大。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 通过丙烯酸(盐) -丙烯酰胺共聚反应来制 备止血敷料。 将计量的 ^浠酸、 丙烯酰胺以及蒸愤 7j加入釜中, 搅拌 使其溶解, 用氢氧化钠溶液中和部分丙烯酸为 85%, 同时加入交联剂 n, 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和引发剂过硫酸铵或过^酸铵和亚硫酸氢铵 复合的氧化还原引发剂, 升温至 60 - 80 °C , 反应 5小时, 生成白色固 体。 然后, 干燥, 烘干, 粉碎和过筛。 最后灭菌、 分装等成产品。
在又一个实施例中, 采用淀粉或羧甲基纤维素钠 (但并不限于淀 粉、羧曱基纤维素钠)的接枝反应, 来制备止血敷料。 具体说明如下: ( 1 )淀粉-丙烯酸(盐)接枝反应
淀粉糊化: 将计量淀粉加入水置于圓底烧瓶内, 放入冷凝装置并 搅拌, 在 90°C下糊化 1. 5小时, 待用。
丙烯酸(盐)预聚: 在聚合釜中, 加入计量的水、 丙烯酸、 30% 氢氧化钠溶液、 0. 25mol/l的 ( NH4 ) 2S2Os溶液和 1. 0%环氧氯丙烷乙醇 溶液, 加热至 70°C并搅拌反应 2小时。
混合与烘干: 将糊化淀粉水溶液和丙烯酸盐预聚物混合均匀, 在 120°C下干燥, 将干燥后的产品分碎、 筛分等。 最后灭菌、 分装成产
( 2 )羧甲基纤维素 (钠)接枝丙烯酸聚合反应, 制备方法如下: 配方:
丙烯酸: 羧曱基纤维素 (钠) =10: 1
过 υ酸按引发剂: 原料 =0. 015: 1
方法:
丙烯酸钠溶液制备: 将丙烯酸置于反应釜中, 搅拌, 采用滴加方 式滴加 25%氢氧化钠溶液至丙烯酸中和度为 80%, 得到丙烯酸钠聚合 液。
接枝共聚反应: 将丙烯酸钠溶液转移到反应釜中, 加入预先称好 的羧甲基纤维素钠和引发剂, 加热搅拌, 进行接枝共聚反应, 当液体 呈粘稠状时, 转入托盘中。
聚合: 将盛有预聚合物的托盘迅速放入烘箱, 在 100- 120 Ό聚合 并干燥, 完全干燥后、 粉碎、 筛分。 灭菌后分装得成品。
总之, 无论是均聚、 共聚或接枝聚合反应, 主要由所采用的原料 数量和种类决定。 考虑到成本、 生产工艺简便等, 优选采用丙烯酸的 聚合反应。
另夕卜,由于人体血液浓度和生理盐水接近,与人工血液性质相似, 很显然如果止血敷料吸生理盐水量和人工血液量越高, 则越有利于吸 附血液中的液体组分, 使得血液中其他的组分(如血小板、 红细胞等 凝血因子)浓缩而促进血凝。 同时, 吸水速率是快速止血的关键, 如 果可在 [艮短时间内吸干创伤伤口流出的血液中的液体组分, 则有利于 血液中其他的组分(如血小板、 红细胞等凝血因子)在短时间内快速 浓缩, 达到快速止血的目的。 为了改善按照本实施例制备的止血敷料 吸生理盐水的性能, 本实施例可选择性地使用以下方式: 采用非离子 单体, 如丙烯酸与丙稀酰胺的聚合反应; 引入亲水基团, 比如与淀粉 的接枝聚合反应, 因为淀粉是多羟基的聚多糖天然聚合物, 具有强吸 水性能; 还有长链的引入, 如羧甲基纤维素 (钠)接枝丙烯酸(盐) 聚合反应; 选择适当的交联剂; 以及形成互穿网络结构, 如采用聚乙 烯醇做交联剂, 通过改变不同分子量聚乙烯醇, 形成互穿结构的聚合 物。其中采用丙烯酸作为单一组分参与聚合,优选适当的交联剂种类、 用量以及单体丙烯酸的中和度, 目的是: 1 ) 交联剂种类可以优选即 利于反应平稳进行, 又可提高产品性能, 如复合引发剂、 多羟基引发 剂 (含多元醇、 聚乙晞醇、 多元醇氨) , 主要因为他们与丙浠酸架桥 交联,将他们引入聚合物分子链中,提高了产品的耐盐性和吸液速率。 2 ) 交联剂的用量大小, 决定了树脂的空间网络结构的大小; 交联剂 链的长短与树脂对分子的束縛能力以及树脂吸水后的凝胶强度相关。 3 )中和度的控制, 中和度的大小直接决定树脂中离子型 ½ ( - C00_ ) 的多少, 因此对液体组分的离子浓度和亲水基团对电解质溶液的接受 程度都有影响。
5.产品的特点和作用原理
1 )特点: 吸液速度快、 吸液能力强、 吸液后高度膨胀等。
2 )作用原理: 将无菌止血敷料均匀分撒、 覆盖整个伤口表面, 经轻度交联具有可控网络孔径的三维网络的敷料遇到液体后的瞬间 有选择地先行快速吸收血液中类如水分子的小分子, 使血小板和凝血 因子瞬间被截留而聚集和浓缩于受损伤口而快速止血; 敷料吸水后快 速、 高度、 均匀膨胀, 且膨胀体光滑柔软, 成防水凝胶状, 以浓缩体 为隔层封堵、 固定出血口, 有效地阻止二次性出血; 敷料高度膨胀后 形成的凝胶体均匀地挤压受损伤血管及血管周围的肌肉细胞组织, 使 受损伤血管不再出血, 而实现快速、 完全止血。 产品对伤口的作用是 纯物理性的, 无毒副作用, 安全可靠。
3 )产品的化学结构: 采用傅立叶变换红外光 i普仪测定其所含官 能团, 测试方法参照 JYT001- 1996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譜方法通则, 结 果如图 2所示。从该图可知,在 3424cm— 1处为 -0H伸缩振动峰, 2931 cm-1 为 CH2中 C-H的不对称伸缩振动峰, 在 1582 cm—1为- C00H的不对称振 动伸缩峰, 在 1408 cm— 1为 -C00H对称吸收峰。
2 )产品的 ^:观结构: 采用 JY/T 010-1996 分析型扫描电子显微 镜方法通则、 光学显微镜及偏光显微镜方法测得。 测得结果分别如图 3和 4所示。产品的立体网络结构形态有力的论证了产品的止血机理, 即敷料遇到液体后的瞬间有选择性地先行快速吸收血液中类如水分 子的小分子, 网罗血液其他诸如血小板、 红细胞等大分子组分, 使血 小板和凝血因子瞬间被截留而聚集、 浓缩于受损伤口而快速止血。
6.使用方式
按照本实施例制备的止血敷料可以包括在药物组合物中与其他 药学上可接受的载体一起来使用, 其中载体包括并不限于纱布、 医用 非织造布、 聚合物薄膜等; 以及包括在药物緩释材料和修复植入材料 来使用。 另外, 还包括但不限于以下使用方式: 1 )止血贴 (膜) : 采用夹层法以聚合物薄膜、 布、 医用非织造 布等为基料,将该止血敷料均匀分散在其表面上,然后在用基料覆盖, 辊压成片。
2 )止血包: 以聚合物薄膜、 布、 医用非织造布等为基料, 制备 成袋子, 然后将该止血敷料装入其内后制备而成。
3 )止血纱布: 采用浸渍工艺将布、 纸、 医用非织造布等网状固 体物料置于液体中, 使其吸收液体中的组分, 在表面形成吸水膜。 再 进行非织造布的后处理, 制成止血纱布。
4 )止血纱布或绷带: 采用共混或共聚纺丝方法, 成丝后利用非 织造布生产工艺制备而成。 止血效果对比实验
1、 实验目的: 用按照本发明实施例方法制备的丙烯酸树脂及其 接枝物与其它止血材料在止血时间、 失血量、 180分钟死亡率三方面 '进行比较, 以确定按照本发明实施例方法制备的丙婦酸树脂及其接枝 物止血材料的止血效果。
2、 实验动物: 大耳白兔 35只, 雌雄约半, 每只重 2. 5— 3kg。
3、 实验材料:
1 )绷带、 无菌纱布
2 )云南白药
3 )止血海绵
4 )沸石止血敷料
5 ) Quikclot:美国 z- medic公司, 4比号 0106
6 )按照本发明实施例方法制备的丙烯酸树脂及其接枝物 (为试 验具有针对性, 本发明以接枝淀粉的接枝聚合物为例, 下均称丙烯酸 树脂接枝物 )
4、 实^方法:
大耳白兔 40 只, 雌雄约半, 随机分空白对照组、 加压包扎组、 加压包扎加云南白药组、 止血海绵组、 沸石止血敷料、 Quikclot组、 丙烯酸树脂组, 丙烯酸树脂接枝物组, 每组 5只, 实验前后分别称取 每只实验兔及其所用敷料的重量。
将每只实验兔麻醉, 固定在手术台上, 手术暴露股动脉并横向切 开 3/4 ,令其自由喷血 10秒钟。观察内容包括止血时间、失血量、 180 分钟死亡率。 其中, 失血量的计算方法为: 空白对照组的失血量 =各 动物实验前体重-各动物失血完毕后体重。 其它各组的失血量为实猃 前后各动物体重与实验前后所用敷料重量相减。
5、 实验结果(见附表 1 )
附表 1: 丙烯酸树脂及其接枝物与其它止血材料在止血时间、 失 血量、 180分钟死亡率比较
说明: 附表 1中, 沸石止血敷料、 Quikclot ^ 丙烯酸树脂及其接 枝物的止血用量均为 10g。
6、 实验结果表明: 丙烯酸树脂及其接枝物用于止血, 与其它止 血材料在大耳白兔上对失血时间、 失血量、 180分钟死亡率上进行比 较, 均好于其它止血材料。 尤其是止血迅速、 有效。 大耳白兔股动脉 横向切开 3/4, 30秒钟即能有效止住血管出血, 且 180分钟死亡率为
无菌试验 检验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 2005年版二部中附录 x l. H无 菌检查方法测定。
1、 试验材料
1. 1 按照本发明实施例方法制备的丙烯酸树脂 (或丙烯酸树脂接 枝物) 2Q-6Q目颗粒, 每袋 20g。
1. 2生理盐水
2、 培养基
2. 1需气菌、 厌气菌培养基;
2. 2霉菌培养基; , 2. 3营养肉汤培养基;
2. 4金色葡萄球菌。
3、 试剂制备
3. 1称取需气菌、 厌气菌培养基 3g 00L, 加蒸榴水 80ml , 待完 全溶解后, 定溶至 100 ml过滤, 分装于试管内, 每管 20ml。
3. 2称取霉菌培养基 2. 46 g/100 ml , 加蒸餾水 80 ml , 待完全溶 解后, 定溶至 100 ml , 过滤, 分装于试管内, 每管 20 ml。
3. 3将上述试管置 121 °C、 20分钟灭菌, 放置 37°C温箱, 24小时 备用。
3. 4取生长至对数生长期的金色葡萄球菌液稀释至 100个 / ml。 4、 试^方法
4. 1检查培养基, 清亮、 透明、 无污染。
4. 2 试样放置: 在超净工作台上无菌操作, 打开丙烯酸树脂 (或 丙烯酸树脂接枝物)颗粒袋, 将丙烯酸树脂 (或丙烯酸树脂接枝物) 颗粒分别加入需气菌、 厌气菌培养基和霉菌培养基管内, 每袋分放两 管。 需气菌、 厌气菌培养基 4管; 另一管不加材料作为阴性对照, 另 一管加入金色葡萄球菌 1 ml ( 100个 / ml ); 霉菌管 5支。
4. 3将需气菌、 厌气菌培养基管和阳性对照管放入 35°C; 霉菌培 养基管放入 25 °C温箱内培养 7天。 5、 观察: 每日观察各管透明度或混浊度情况。
6、 试验结果
6. 1阳性对照管培养 18小时后, 培养基出现混浊, 浑浊度逐日增 力口。
6. 2 需气菌、 厌气菌培养管培养后, 培养基澄清、 透明, 无细菌 生长。
6. 3霉菌培养管培养 7天后, 培养基澄清、 透明, 无细菌生长。
7、 结果评价: 按照本发明实施例方法制备的丙烯酸树脂 (或丙 烯酸树脂接枝物) 20-60目颗粒无菌试验阴性。 细胞毒性试驗
检验依据: GB/T16886. 5-2003 (滤膜扩散法)
1、 试验材料
1. 1 按照本发明实施例方法制备的丙烯酸树脂 (或丙烯酸树脂接 枝物) , 每袋 20g。
1. 2 Rpml 1640培养基
1. 3苯酚溶液
2培养基
2. 1应用培养基: 采用 Rpml 1640培养基(美国 G16Co公司出品) 2. 2小牛血清(中国医学科学院生物工程研究所)
2. 3青霉素 ( 100单位 /ml )
2. 4鲢霉素 (100单位 /ml )
3细胞系: 采用 L929细胞
4试^^方法
4. 1试样制备: 无菌条件下取丙烯酸树脂(或丙烯酸树脂接枝物) 颗粒, 置带塞玻璃容器内, 加入适量生理盐水, 使丙烯酸树脂 (或丙 烯酸树脂接枝物)颗粒湿润, 备用。
4. 2细胞培养 4. 3细胞悬液制备: 取培养 3-5天, 生长旺盛的细胞, 去培养液, D-Hank 'S溶液洗两次, 去 Hank, S液, 加适量 0. 25%胰蛋白酶, 作 用 1分钟, 去胰蛋白酶液, 放置 5分钟, 加入适量生长培养基, 轻轻 吹打, 使成细胞悬液。 计数细胞数, 调整细胞浓度, 使其细胞数达 ( 2-2. 5 ) x l05/ml。
4. 4细胞培养
4. 4. 1于 60腿的培养基内,放置一张经充分水化的(2 0. 45菌的 微孔滤膜, 共 5 个 , 121°C高压蒸汽灭菌, 每 加入上述细胞悬液 8ml 0 置 37 °C、 5%C02培养箱, 培养 24小时,使细胞在滤膜上生长。
4. 4. 2制备营养琼脂培养基: 取 3%琼脂溶液与新鲜 2 X Rpml 1640 培养基等混合均匀, 倾注于灭菌的 (2 60讓的培养器亚内, 室温固化。
4. 4. 3将具有单层细胞的滤膜取下, 用 D- Hank' S溶液洗两次, 并将滤膜放置在营养琼脂培养基上, 细胞面朝下, 使细胞紧贴在营养 基表面。
4. 4. 4试样放置: 在滤膜表面放置上述经湿润了丙烯酸树脂 (或 丙烯酸树脂接枝物)颗粒, 同时放置一个浸泡 Rpml 1640培养基的 (2 5誦的滤纸作为阴性对照。 两个 i, 一个 Jni有细胞, 但不放置试样, 为阴性对照; 另一个有细胞并放置 4个浸泡 20%苯酚的滤纸作为阳性 对照; 另一个 为没有细胞, 但放置试样, 阴性和阳性对照的空白对 照, 置 37 °C、 5%C02培养箱, 培养 2小时。
4. 4. 5取出滤膜, D- Hank' S溶液洗两次, 将滤膜放入 SDH酶染 色液内, 避光染色一定时间。
肉眼观察和显微镜观察滤膜及滤膜上的细胞。
5、 试验结果
5. 1 试验样品的两个亚的滤膜均被染成兰色, 出现与样品大小一 致的兰色斑纹。 显 ^啟镜观察滤膜上的细胞形态正常, 细胞被染色为兰 色。
5. 2 阴性对照滤膜染色成兰色, 滤膜上的细胞形态和细胞着色与 试样类似。
5. 3 阳性对照试样下及其周期出现 — 10麵 的脱色压; 显微镜 观察: 试样下及其周围的细胞不着色, 细胞核不清晰, 大部分细胞溶 解。 空白对照滤膜不着色。
6、 结果评价: 按照本发明实施例方法制备的丙烯酸树脂 (或丙 烯酸树脂接枝物)无细胞毒性。 急性全身毒性试验(腹腔途径)
检测依据: GB/T16886. 11—1997
1、 试 ^ 材料
1. 1按照本发明实施例方法制备的丙烯酸树脂 (或丙浠酸树脂接 枝物)
1、 2生理盐水
2、 试验动物: 选用健康昆明种小鼠 30只, 体重 19g- 25g, 雌雄 各半, 随机分组, 试验组极性溶剂与非极性溶剂各 10只, 对照组各 5
3、 试^:方法
3. 1浸提液制备
3. 2极性介盾浸提: 在无菌条件下, 丙烯酸树脂 (或丙烯酸树脂 接枝物) 0. 2g, 置带塞玻璃容器内加灭菌生理盐水 100ml , 另取灭菌 生理盐水 100ml于容器内 121 °C浸提 1小时, 备用。
3. 3 非极性介质浸提: 在无菌条件下, 取丙烯酸树脂 (或丙烯酸 树脂接枝物) 0. 2g, 置带塞玻璃容器内加精制芝麻油 100ml , 另取精 制芝麻油 100ml于容器内 121 °C浸提 1小时, 备用。
4、 给药剂量和途径: 极性试验組分别给小鼠腹腔注射丙烯酸树 月旨 (或丙烯酸树脂接枝物)生理盐水浸提液 50ml/kg体重; 对照組动 物给于腹腔注射生理盐水 50ml/kg体重。 非极性试验组小鼠腹腔注射 丙烯酸树脂 (或丙烯酸树脂接枝物) 芝麻油浸提液 50ml/kg体重; 对 照组腹腔注射芝麻油 50ml/kg体重。
5、 观察: 给药后观察每组动物的一般状态、 毒性表现、 记录死 亡动物数, 每日称重每一动物的体重, 连续观察 3天。
6、 试验结果: 两试验组与对照组动物的一般状态良好, 未见毒 性反应, 动物无死亡, 两组小鼠的体重逐渐增加。
7、 结果评价
7. 1 按照本发明实施例方法制备的丙烯酸树脂 (或丙烯酸树脂接 枝物)极性浸提液腹腔注射无毒性。
7. 2按照本发明实施例方法制备的非极性丙烯酸树脂 (或丙烯酸 树脂接枝物) 芝麻油浸提液腹腔注射无毒性。 生物相容性试验
1、 试验目的: 利用急性毒性试验、 皮肤刺激性试验与过敏性试 验、 眼睛刺激性试验的方法, 来验证按照本发明实施例方法制备的丙 烯酸树脂 (或丙烯酸树脂接枝物) 的生物相容性。
2、 试验动物
1 ) 、 昆明种小鼠 40只, 雌雄各半, 体重 180- 220g
2 ) 、 Wi s tar大白鼠 40只, 雌雄各半, 体重 250-300g
3 ) 、 大耳白兔, 体重 2- 3kg,均无眼疾患。
3、 试验材料: 丙烯酸树脂 (或丙烯酸树脂接枝物) , 每袋 20g。
4、 试验方法及结果
4. 1急性毒性试验
取丙烯酸树脂 (或丙烯酸树脂接枝物)分成 10000mg、 4640 mg、 2150 mg、 1000 mg4 '个剂量, 分别制成相同份量的浸提液。
取昆明种小鼠 40只, 随机分成 10000mg、 4640 mg、 2150 mg、 1000 mg4个剂量 /体重组灌胃, 每组 10只, 每 6小时灌胃 1次, 连续观察 7天。
结果, 各受试小白鼠无一中毒症状及死亡, 最大耐受量大于 l OOOOmg/ kg体重, 按急性毒性分级属实际无毒物。
4. 2皮肤刺激性及皮肤过敏性试验
取 Wi s tar大白鼠 40只, 随机分成 4组, 每组 10只, 雌雄各半, 试验前 24小时将大白鼠脊柱两侧约 3cm 3cm的皮肤毛剃光, 不伤及 皮肤,然后将丙烯酸树脂(或丙烯酸树脂接枝物)分别按 4640、 2150、 1000、 464 mg/kg4个剂量的等量浸提液均匀的撒在受试大白鼠剃掉毛 的皮肤上, 用油沙和纱布覆盖后, 再用绷带包扎固定, 24小时后, 用 温水洗去大白鼠受试处残留物, 连续观察 7天。
结果, 各受试大白鼠无一皮肤红肿及斑疹, 按急性分级属无皮肤 刺激、 无皮肤过敏。
4. 3眼睛刺激性试验
浸提液的制备, 将 0. lg 丙烯酸树脂 (或丙烯酸树脂接枝物)放 入 100ml生理盐水中, 37 °C恒温水浴摇床浸提 72小时以上, 取出浸 提液。
取大耳白兔 4只, 分为 2组, 每组 2只。 2组受试兔的一只眼睛 滴浸提液 0. 2ml, 另一只眼睛作为对照, 于 8、 24、 48、 72小时分别 观察双眼反应情况, 第 4和 7天观察眼睛恢复情况。
结果, 受试大白兔眼睛的急性刺激试验积分指数(最高数)为 0, 眼睛刺激的平均指数 48小时后为 0, 属于无刺激性。
5、 评价: 按照本发明实施例方法制备的丙烯酸树脂 (或丙烯酸 树脂接枝物)安全无毒, 无皮肤刺激性和皮肤过敏性,对眼睛无刺激。 按照本实施例的方法制备可用作止血敷料的丙烯酸树脂与市场购买 可用作吸水材料的丙烯酸树脂止血效杲对比试验 一、 试验目的: 通过试验兔的股动脉损伤出血模型, 对比研究按 照本发明实施例方法制备的丙烯酸树脂止血敷料和市场购买的丙烯 酸树脂吸水材料用作止血材料时的止血效果。
二、 试验药品和器材 1. 试验兔: 新西兰大白兔 12只, 体重 2. 5 ~ 3kg, 雌雄匀等, 市 场购买;
2. 医用脱脂棉纱布片, 由深圳市保科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生产, 产品批号 070806。
3. 弹性绷带, 由深圳市保科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生产, 产品批号
070806 。
4. 按照本发明实施例制备的丙烯酸树脂止血敷料, 深圳市鸿华 药业有限公司中心实验室生产, 产品代号 20080301。
5. 丙烯酸树脂吸水材料, 市场购买, 生产批号 20070821。
6.注射用硫喷妥钠, 由上海新亚药业有限公司公司生产, 产品批 号国药准字 H31021846。
三、 试险内容
1.止血效果: 止血效果包括止血时间、 出血量和 180分钟内的死 亡率。
( 1 )止血时间 (秒) : 记录从股动脉切开开始喷血, 到敷料止 住出血所用时间, 减去自由喷血 10秒, 即为止血时间。
( 2 )失血量( g )
失血量 =实验前受试动物体重 -实验后受试动物体重, 或 失血量 =实验后清创敷料重量 -实验前敷料重量。
( 3 ) 180分钟内的死亡率(% )
死亡率(%) = 受试动物死亡 ¾ x l 00 ¾
^ 牛 受试动物总数
2.试验方法
实验兔 12 只, 雌雄匀等, 随机分对照组和实验組。 对照組为丙 烯酸树脂吸水材料组, 实验组为丙烯酸树脂止血敷料组, 每组 6只。 实检前后分别称取每只实猃动物及其所用每组材料的重量。 其中, 分 别称取丙烯酸树脂吸水材料组和丙烯酸树脂止血敷料组相应实险动 物所用的敷料的量。
将每只实验兔用 3 %注射用硫喷妥钠 lml /kg耳缘静脉麻醉, 固定 到实验台上, 暴露股动脉, 将股动脉切开 3/4 , 自由喷血 1 0秒后, 再 进行相应的处理。 其中丙烯酸树脂吸水材料组采用丙烯酸树脂吸水材 料直接撒在创伤口, 用纱布覆盖, 加压压力 2kg , 压迫时间 30- 60秒; 丙烯酸止血敷料治疗组采用丙烯酸树脂止血敷料直接撒在创伤口, 用 纱布覆盖, 加压压力 2kg , 压迫时间 30-60秒, 观察。 实验结果及各 观察指标对应记录于表 2。
四、 试验结果
实验结果及各观察指标记录表
五、 产品特征参数对比分析: PH, 单体残留, 吸水量、 吸水速度 等
随机在市场购买的可用作吸水材料的丙烯酸树脂和按照本发明实 施例制备的可用做止血敷料的丙烯酸树脂对比分析, 如表 3所示。
吸人工血液, g/g 74. 3 39. 5
H 5. 68 6. 43
单体残留量, % 0. 2 0. 51
重金属总量 ( 以铅
8. 2 21. 3
记) , ug/g 对比可知: 按照本发明实施例方法制备的丙烯酸树脂止血敷料吸 水量低于购买的丙烯酸树脂吸水材料, 但是从吸生理盐水、 吸水速率 和吸人工血液的量对比发现, 明显优于市场购买的丙烯酸树脂吸水材 料。 由于人体血液浓度和生理盐水接近, 与人工血液性盾相似, 很显 然吸生理盐水量和人工血液量越高越有利于吸附血液中液体組分使 得血液中其他的组分如血小板、 红细胞等凝血因子的浓缩而促进血 凝, 同时, 吸水速率是快速止血的关键, 可在很短时间内吸干创伤伤 口流出血液中液体组分有利于血液中其他的组分如血小板、 红细胞等 凝血因子的短时间内快速浓缩达到快速止血的目的。
另外, pH应该满足人体可接受的范围, 由于人体的 pH接近于中 性偏酸性, 故 pH在 5-8均可。 其次, 由于产品原料即丙烯酸具有较 强的刺激作用, 因此在聚合的过程中, 单体的完全反应很重要, 本发 明通过生产工艺的改进, 不仅保证了反应单体完全反应 , 缩减成本和 原料浪费, 而且保证对作用人体的安全。 对于重金属的含量而言, 从 作用人体安全性考虑, 含量越低越好, 一般重金属总量(以铅计) 不 大于 20ug/g。 此外, 其他性能参数为: 吸水量不小于 300g/g, 吸生 理盐水量不小于 50g/g, 吸水速率不大于 30 秒, 单体残留量不大于 1%。
六、 试验结论
根据实验结果, 可知按照本发明实施例方法制备的止血敷料止血 迅速、效果好,明显优于市场购买的丙烯酸树脂吸水材料的止血效果。 并且通过对兔子股动脉出血的止血效果的分析研究可预知, 该止血敷 出血的止血。 以上已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了说明, 但本领域技术人员应 该理解, 在不偏离本发明的宗旨和范围的情况下, 可对本发明作出各 种修改、 补充或替换, 这些都应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37)

  1. 权利要求书
    1.丙烯酸树脂及其接枝物作为制备止血敷料的应用。
  2. 2.如权利要求 1所述的应用 , 其中所述丙烯酸树脂及其接枝物采 用小型反应盘进行制备。
  3. 3.如权利要求 1所述的应用, 其中所述丙烯酸树脂及其接枝物采 用复合引发剂进行制备。
  4. 4.如权利要求 1所述的应用, 其中所述丙烯酸树脂及其接枝物采 用非离子单体进行制备。
  5. 5.如权利要求 1所述的应用, 其中所述丙烯酸树脂及其接枝物采 用聚乙烯醇做交联剂进行制备, 并通过改变不同分子量聚乙烯醇, 来 形成互穿结构。
  6. 6.如权利要求 1所述的应用, 其中所述丙烯酸树脂及其接枝物结 构中包括亲水基团。
  7. 7.如权利要求 1所述的应用, 其中所述丙烯酸树脂及其接枝物采 用微波加热进行制备。
  8. 8.如权利要求 1所述的应用, 其中所述丙烯酸树脂及其接枝物吸 生理盐水的量大于常规用作吸水材料的丙烯酸树脂吸生理盐水的量。
  9. 9.如权利要求 8所述的应用, 其中所述丙烯酸树脂及其接枝物吸 生理盐水的量不小于 50<sub>g</sub>/g。
  10. 10.如权利要求 1 所述的应用, 其中所述丙烯酸树脂及其接枝物 单体残留量小于 1 %。
  11. 11.一种制备作为止血敷料的丙烯酸树脂及其接枝物的方法, 包 括以下步骤:
    称取计量的聚合单体并置于中和釜内;
    在搅拌状态下逐渐按量加入碱性中和液, 中和后加水稀释该聚合 单体至预定浓度, 以制得待聚合液; 将该待聚合液转移到具有搅拌和良好散热功能的聚合盘中, 加入 交联剂搅拌均匀;
    加入引发剂以引发聚合反应, 反应完成后制得半成品; 以及 将所制得的半成品放置高温下烘干, 接着粉碎和过筛、 灭菌。 12.如权利要求 11所述的方法, 其中所述聚合单体包括具有双键 或三键的有机酸或酯类。
  12. 13.如权利要求 12所述的方法, 其中所述聚合单体的浓度控制在 20 ~ 75 %。
  13. 14.如权利要求 13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聚合单体为非离子单体。 15.如权利要求 11所述的方法, 其中在进行中和时将中和度控制 在 55 ~ 90 %之间。
  14. 16.如权利要求 11所述的方法, 其中聚合反应的时间为 2 ~ 10小 时。
  15. 17.如权利要求 11 所述的方法, 其中聚合反应的温度为 35 ~ 85 °C。
  16. 18.如权利要求 17所述的方法, 其中采用微波加热来控制聚合反 应的温度。
  17. 19.如权利要求 11所述的方法, 其中所述引发剂浓度为 0. 01 ~ 5 % , 且用量为聚合单体质量的 0. 001 ~ 5 %。
  18. 20.如权利要求 19所述的方法, 其中所述引发剂为复合引发剂。
  19. 21.如权利要求 1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交联剂的浓度为 0. 01 ~ 4 % , 且用量为聚合单体质量的 0. 001 ~ 2 %。
  20. 22.如权利要求 21所述的方法, 其中所述交联剂为聚乙烯醇, 并 通过改变不同分子量聚乙烯醇, 来使聚合物形成互穿结构。
  21. 23.如权利要求 11所述的方法, 其中包括所述聚合单体与淀粉的 接枝聚合反应。
  22. 24.如权利要求 1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反应盘为多个小反应盘。
  23. 25.—种按照权利要求 11至 24任一项的方法制备的、 作为止血 敷料的丙烯酸树脂及其接枝物。
  24. 26.如权利要求 25 所述的作为止血敷料的丙烯酸树脂及其接枝 物, 其中丙烯酸树脂是以丙烯酸为单一聚合单体制备而成或与丙烯酰 胺共聚而成, 参与共聚反应物质包括但不限于丙烯酰胺。
  25. 27.如权利要求 25 所述的作为止血敷料的丙烯酸树脂及其接枝 物, 其中丙烯酸树脂接枝聚合物是以丙烯酸为骨架与淀粉或羧曱基纤 维素(钠)接枝聚合而成, 参与接枝物质包括但不限于淀粉、 羧甲基 纤维素钠。
  26. 28.如权利要求 25 所述的作为止血敷料的丙烯酸树脂及其接枝 物, 其中所述丙烯酸树脂及其接枝物吸生理盐水的量大于常规用作吸 水材料的丙烯酸树脂吸生理盐水的量。
  27. 29.如权利要求 28 所述的作为止血敷料的丙烯酸树脂及其接枝 物, 其中所述丙烯酸树脂及其接枝物吸生理盐水的量不小于 50g/g。
  28. 30.如权利要求 25 所述的作为止血敷料的丙烯酸树脂及其接枝 物, 其中所述丙烯酸树脂及其接枝物单体残留量小于 1 %。
  29. 31.如权利要求 25 所述的作为止血敷料的丙烯酸树脂及其接枝 物, 其中形成该聚合物的聚合单体包括具有双键或三键的有机酸或酯 类。
  30. 32. 一种药物组合物, 包含权利要求 25至 312 中任一项所述的 作为止血敷料的丙烯酸树脂及其接枝物以及药学上可接受的载体。
  31. 33.如权利要求 32所述的药物组合物, 其中药学上可接受的载体 包括但不限于纱布、 医用非织造布、 聚合物薄膜。
  32. 34. 一种急救盒, 包含权利要求 25至 31中任一项所述的作为止 血敷料的丙浠酸树脂及其接枝物或权利要求 32的药物组合物。
  33. 35. 一种止血贴, 包含权利要求 25至 31中任一项所述的作为止 血敷料的丙烯酸树脂及其接枝物或权利要求 32的药物组合物。
  34. 36.—种止血绷带, 包含权利要求 25至 31 中任一项所述的作为 止血敷料的丙婦酸树脂及其接枝物或权利要求 32的药物组合物。
  35. 37.—种止血纱布, 包含权利要求 25至 31 中任一项所述的作为 止血敷料的丙烯酸树脂及其接枝物或权利要求 32的药物组合物。
  36. 38.—种药物緩释材料, 包含权利要求 25至 31中任一项所述的 作为止血敷料的丙烯酸树脂及其接枝物或权利要求 32的药物组合物。
  37. 39.—种修复植入材料, 包含权利要求 25至 31 中任一项所述的 作为止血敷料的丙烯酸树脂及其接枝物或权利要求 32的药物组合物。
    1/2
    图 1
    图 2
    替换页(细则第 26条)
    zz
    C0l7000/600ZN3/X3d SSS8ll/0T0Z OAV
CN2009801588018A 2009-04-16 2009-04-16 丙烯酸树脂及其接枝物作为制备止血敷料的应用与制备方法 Pending CN102395387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CN2009/000403 WO2010118555A1 (zh) 2009-04-16 2009-04-16 丙烯酸树脂及其接枝物作为制备止血敷料的应用与制备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395387A true CN102395387A (zh) 2012-03-28

Family

ID=4298210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801588018A Pending CN102395387A (zh) 2009-04-16 2009-04-16 丙烯酸树脂及其接枝物作为制备止血敷料的应用与制备方法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02395387A (zh)
WO (1) WO2010118555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012941A (zh) * 2020-01-10 2020-04-17 中原工学院 一种静电纺双层长效抗菌医用敷料及其制备方法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354790A (en) * 1989-03-30 1994-10-11 Nepera, Inc. Methods for the preparation of non-stringy adhesive hydrophilic gels
CN1294138A (zh) * 1999-10-29 2001-05-09 广东工业大学 一种核壳型超强吸水剂的制备方法
CN1496241A (zh) * 2001-02-14 2004-05-12 �������ɭ 辐射交联的水凝胶
CN1544494A (zh) * 2003-11-19 2004-11-10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产化学工业研究 丙烯酸盐吸水树脂的制造方法
CN1636575A (zh) * 2003-08-12 2005-07-13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野战输血研究所 羧甲基纤维素接枝聚丙烯酸在制备止血剂上的应用及止血材料
CN101240052A (zh) * 2008-02-29 2008-08-13 厦门大学 一种丙烯酸系半互穿网络复合型高吸水性树脂的制备方法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354790A (en) * 1989-03-30 1994-10-11 Nepera, Inc. Methods for the preparation of non-stringy adhesive hydrophilic gels
CN1294138A (zh) * 1999-10-29 2001-05-09 广东工业大学 一种核壳型超强吸水剂的制备方法
CN1496241A (zh) * 2001-02-14 2004-05-12 �������ɭ 辐射交联的水凝胶
CN1636575A (zh) * 2003-08-12 2005-07-13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野战输血研究所 羧甲基纤维素接枝聚丙烯酸在制备止血剂上的应用及止血材料
CN1544494A (zh) * 2003-11-19 2004-11-10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产化学工业研究 丙烯酸盐吸水树脂的制造方法
CN101240052A (zh) * 2008-02-29 2008-08-13 厦门大学 一种丙烯酸系半互穿网络复合型高吸水性树脂的制备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0118555A1 (zh) 2010-10-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394116B (zh) 一种可促进伤口愈合的水凝胶敷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5617449B (zh) 一种多功能微孔止血粉及其制备方法
CN102133421B (zh) 一种快速止血创伤敷料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Shyna et al. A nonadherent chitosan-polyvinyl alcohol absorbent wound dressing prepared via controlled freeze-dry technology
CN104623718B (zh) 壳聚糖凡士林纱布及其制备方法
CN108815564A (zh) 一种淀粉基止血粉及其制备方法
CN103520764A (zh) 功能性敷料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CN103083713A (zh) 一种无菌聚合创面覆盖物敷料
Xiang et al. A novel hydrogel based on Bletilla striata polysaccharide for rapid hemostasis: Synthesis, characterization and evaluation
CN112007200B (zh) 一种抗菌促修复止血防粘连膜及其制备方法
Lukitowati et al. Water Absorption of Chitosan, Collagen, and Chitosan/Collagen Blend Membranes Exposed to Gamma-Ray Irradiation: Water Absorption of the Membranes Exposed to Irradiation
CN108421081B (zh) 一种抗感染、安全高效的止血气凝胶及其制备方法
CN111973800A (zh) 一种载药缓释水凝胶及其制备方法与用途
CN109498833A (zh) 一种医用可吸收多聚糖复合材料及其用途
CN112023109A (zh) 一种可粘附自修复止血膜及其制备方法
CN106902383A (zh) 一种改性葡聚糖修饰的纳米凝胶止血材料及其制备和应用
WO2018077183A1 (zh) 止血粉
CN109260507A (zh) 一种高吸液性丝素蛋白止血膜及其制备方法
CN110755674B (zh) 一种止血粉及其制备方法
CN102395387A (zh) 丙烯酸树脂及其接枝物作为制备止血敷料的应用与制备方法
CN109646707A (zh) 一种快速止血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2988407A (zh) 淀粉-透明质酸止血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8653718A (zh) 一种可吸收促愈合止血组合物及敷料
CN111298190A (zh) 一种婴幼儿用止血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7715167A (zh) 作为骨蜡替代物的壳聚糖基止血糊剂及制备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2 Rejection of a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its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203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