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394843A - 一种纠错及反馈均衡控制方法和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纠错及反馈均衡控制方法和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394843A
CN102394843A CN2011101821647A CN201110182164A CN102394843A CN 102394843 A CN102394843 A CN 102394843A CN 2011101821647 A CN2011101821647 A CN 2011101821647A CN 201110182164 A CN201110182164 A CN 201110182164A CN 102394843 A CN102394843 A CN 10239484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df
soft information
training sequence
valid data
sof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10182164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394843B (zh
Inventor
赵羽
常德远
喻凡
肖治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110182164.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2394843B/zh
Publication of CN10239484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394843A/zh
Priority to PCT/CN2012/075412 priority patent/WO2012167682A1/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39484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39484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4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forward error control
    • H04L1/0045Arrangements at the receiver end
    • H04L1/0047Decoding adapted to other signal detection operation
    • H04L1/005Iterative decoding, including iteration between signal detection and decoding oper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5/00Baseband systems
    • H04L25/02Details ; arrangements for supplying electrical power along data transmission lines
    • H04L25/06Dc level restoring means; Bias distortion correction ; Decision circuits providing symbol by symbol detection
    • H04L25/067Dc level restoring means; Bias distortion correction ; Decision circuits providing symbol by symbol detection providing soft decisions, i.e. decisions together with an estimate of reliability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Detection And Prevention Of Errors In Transmission (AREA)
  • Cable Transmission Systems, Equalization Of Radio And Reduction Of Echo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纠错及反馈均衡控制方法和装置,所述方法预存训练序列的初始值,通过训练序列得到第一PDF和BERin;再计算第二PDF;由第一PDF和第二PDF得到第三PDF;由本次接收的有效数据的软信息、第三PDF得到该有效数据的软信息的LLR分布;由第三PDF反映的跳周情况与信道噪声畸变程度和BERin调整均衡算法中的系数;利用LLR分布和BERin对本次接收的有效数据的软信息进行纠错硬判并输出。通过训练序列得到BERin和第一PDF,结合第二PDF得到能体现跳周情况和信道噪声畸变程度的第三PDF,对均衡算法系数的调整更有针对性,译码性能改善明显。

Description

一种纠错及反馈均衡控制方法和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纠错及反馈均衡控制方法和装置。
背景技术
FEC(forward error correction,前向纠错)是一种在数据传输中进行错误控制的技术,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光传输等数据传输领域。FEC算法能有效提高FEC译码器的纠错能力,当长距离数据传输的纠前误码率大于2E-2(表示传输2×102比特最多出现1比特错误)时,纠后误码率能够保持在1E-15以下。在100G/400G光系统中,通过FEC译码器与DSP(Digital Signal Process,数字信号处理)均衡器之间的配合,实现处理能力的提升。
在较恶劣的100G/400G信道环境中,DSP均衡器交给FEC译码器的软信息随信道特征的变化而变化,若信道噪声呈非标准AWGN(Additive WhiteGaussion Noise,高斯白噪声)分布状态,FEC译码器的纠错性能会受到严重影响;此时,FEC译码器反馈回DSP均衡器的信息也会失真,导致DSP均衡器的补偿效果劣化。
现有的一种纠错方法,是利用软信息和该软信息硬判的结果相减直接获得信道的PDF(Probability Distribution Function,概率谱密度分布函数)分布,进而进行后续纠错。在FEC技术中,称浮点信息或者浮点信息量化后的信息为软信息,软信息进行硬判决就得到了硬信息。如1.7328、-0.89267为软信息;称此软信息进行硬判决后的值为硬判结果,如1.7328的硬判结果为1,-0.89267的硬判结果为-1。
但是,通过软信息和该软信息硬判的结果相减直接获得的PDF分布的方式,无法反映出“旁瓣”的程度,对译码性能改善不明显。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纠错及反馈均衡控制方法和装置,以改善译码性能。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纠错及反馈均衡控制方法,预存训练序列的初始值,所述方法包括:
利用均衡算法对接收的数据信息进行补偿;补偿后的数据信息包括所述训练序列的软信息和有效数据的软信息;
利用所述训练序列的软信息和训练序列的初始值调制后的结果,得到第一概率谱密度分布函数PDF;利用所述训练序列的软信息硬判结果和训练序列的初始值,得到纠前误码率BERin;利用上一次接收的有效数据的软信息纠错后的硬判值和上一次接收的有效数据的软信息,得到第二PDF;对第一PDF和第二PDF进行叠合得到第三PDF;
利用本次接收的所述有效数据的软信息、第三PDF,得到该有效数据的软信息的对数概率比率LLR分布;以及利用所述第三PDF所反映的跳周情况与信道噪声畸变程度和纠前误码率,调整所述均衡算法中的系数;
利用所述LLR分布和纠前误码率对本次接收的有效数据的软信息进行纠错硬判并输出。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纠错及反馈均衡控制装置,包括存储模块、补偿模块、第一计算模块、第二计算模块、第三计算模块、第四计算模块、调整模块和纠错模块:
所述存储模块用于预存训练序列的初始值;
所述补偿模块用于利用均衡算法对接收的数据信息进行补偿;补偿后的数据信息包括所述训练序列的软信息和有效数据的软信息;
所述第一计算模块用于利用所述训练序列的软信息和训练序列的初始值调制后的结果,得到第一概率谱密度分布函数PDF;
所述第二计算模块用于利用所述训练序列的软信息硬判结果和训练序列的初始值,得到纠前误码率;
所述第三计算模块用于利用纠错模块对上一次接收的有效数据的软信息纠错后的硬判值和上一次接收的有效数据的软信息,得到第二PDF;
所述第四计算模块,用于对第一PDF和第二PDF进行叠合得到第三PDF;
所述第五计算模块,用于利用本次接收的所述有效数据的软信息、第三PDF,得到该有效数据的软信息的对数概率比率LLR分布;
所述调整模块用于利用所述第三PDF所反映的跳周情况与信道噪声畸变程度和纠前误码率,调整均衡算法中的系数;
所述纠错模块用于利用所述LLR分布和纠前误码率对本次接收的有效数据的软信息进行纠错硬判并输出。
本发明实施例的纠错及反馈均衡控制方法和装置,通过在数据信息中加入训练序列,可以通过训练序列准确的计算出BERin和能够反映跳周情况的第一PDF,第一PDF能够体现出旁瓣的程度,利用上一次接收的数据信息中的有效数据的软信息纠错后的硬判值和上一次接收的有效数据的软信息计算出能够反映除跳周外的大部分PDF分布信息的第二PDF,通过对第一PDF和第二PDF叠合,得到能够体现出跳周情况和信道噪声畸变程度的第三PDF,由此可以准确把握传输信道的特征,得到的LLR和对均衡算法系数的调整都更加有效和更有针对性,对译码性能改善明显,纠前误码处理能力可以由BERin为1.5E-2提升至1.7E-2,而且不需要额外增加成本和开销。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的纠错及反馈均衡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的纠错及反馈均衡控制装置的第一实施例的框架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的纠错及反馈均衡控制装置的第二实施例的框架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的纠错及反馈均衡控制装置的优选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实施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实施例一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纠错及反馈均衡控制方法,如图1所示,包括如下步骤:
S101,预存训练序列的初始值;
所述训练序列可以为由0或1构成的一串二进制序列,收、发双方对训练序列进行提前约定。
S102,利用均衡算法对接收的数据信息进行补偿。
此处可以采用现有技术的补偿方式对接收的数据信息进行补偿。所不同的是,接收的数据信息中携带有训练序列和有效数据的相关信息,因此补偿后的数据信息会包括所述训练序列的软信息和有效数据的软信息。所述有效数据即为发送方所要发送的数据中有效的数据,对应以往发送方单次发送的全部数据。所述补偿是对信号损伤和畸变进行补偿,常用的补偿方式包括色散(CD)补偿、偏振模色散(PMD)补偿、载波频偏和载波相位恢复(FR和CPR)。
S103,利用所述训练序列的软信息和训练序列的初始值调制后的结果,得到第一PDF;利用所述训练序列的软信息硬判结果和训练序列的初始值,得到BERin(Bit Error Ration in,纠前误码率);利用上一次接收的有效数据的软信息纠错后的硬判值和上一次接收的有效数据的软信息,得到第二PDF;对第一PDF和第二PDF进行叠合得到第三PDF。
由于发送方会将训练序列和有效数据一起发送给接收方,因此会在发送前对训练序列和有效数据一起进行调制处理。对应的,接收方在接收到数据信息并进行补偿后,需要先对自身预存的训练序列进行调制,再与补偿后的接收的数据信息中的训练序列的软信息进行对比。
其中,所述利用训练序列的软信息和训练序列的初始值调制后的结果得到第一PDF具体可以为:
将所述训练序列的软信息与训练序列的初始值调制后的结果相减,得到第一PDF。例如,训练序列的初始值为0110,经调制后为1-1-11;接收到的训练序列的软信息为1.23-0.78-1.110.87,则训练序列的软信息与训练序列的初始值调制后的结果相减,得出第一PDF为0.230.22-0.11-0.13。第一PDF能够反映出跳周的情况。若跳周越严重,旁瓣的幅度也会越大,其具体的比例关系会随信道情况的不同而不同,需要根据应用场景而定。第一PDF能够反映出跳周的情况,也就能够体现出旁瓣的程度。
所述利用训练序列的软信息硬判结果和训练序列的初始值得到BERin具体可以为:
将所述训练序列的软信息硬判结果与训练序列的初始值对比,得到所述硬判结果中错误的比特数;将所述错误的比特数与训练序列的总比特数相除,得到BERin。
这里,计算BERin是基于训练序列,由于训练序列的初始值预存在接收端,因此在对训练序列的软消息进行硬判后,通过对比训练序列的初始值和训练序列的软信息硬判结果,得到的BERin更准确。
所述利用上一次接收的有效数据的软信息纠错后的硬判值和上一次接收的有效数据的软信息得到第二PDF具体可以为:
将所述上一次接收的有效数据的软信息与上一次接收的有效数据的软信息纠错后的硬判值相减,得到第二PDF。例如,上一次接收到的有效数据的软信息为1.23-0.78-1.110.87,上一次接收的有效数据的软信息纠错后的硬判值为1-1-11;则上一次接收的有效数据的软信息与上一次接收的有效数据的软信息纠错后的硬判值相减,得出第二PDF为0.230.22-0.11-0.13。由于在信息流中PDF是缓变的,因此本发明实施例用上一次接收的有效数据提供的信息来估计出第二PDF,提供给当前接收的数据信息使用,而不是用于上一次有效数据本身。第二PDF能够反映出除跳周外的大部分PDF分布信息。在均衡算法开始时,可以将PDF的初始值设置为按照AWGN特征分布。
由于计算第一PDF、BERin和第二PDF所依据的数据源没有竞争或依赖关系,它们的计算可以同时或先后进行,没有执行顺序上的限制。
本发明实施例通过将第一PDF与第二PDF叠合得到第三PDF。由于第一PDF能够反映出跳周情况,第二PDF能够反映出除跳周外的大部分PDF分布信息,因此第三PDF可以体现出跳周情况、旁瓣程度和信道噪声畸变程度,使得后续针对该第三PDF的纠错和调整均衡算法系数更准确有效。第一PDF与第二PDF叠合,一般直接进行叠合即可,若信道情况特殊(如100G&10G混传)还可以将这两个PDF先进行滤波后再叠合,具体滤波的选择情况需要结合信道进行判断。例如,可以采用将第一PDF与第二PDF相加的方式,得到第三PDF。
S104,利用本次接收的所述有效数据的软信息、第三PDF,得到该有效数据的软信息的LLR(Log Likelihood Ration,对数概率比率)分布;以及利用所述第三PDF所反映的跳周情况与信道噪声畸变程度和BERin,调整所述均衡算法中的系数。
LLR为有效数据的软信息中某个比特为1和为0的概率之比的对数。得到有效数据的软信息的LLR分布,便于后续对有效数据的软消息进行纠错和硬判。
所述利用本次接收的有效数据的软信息、第三PDF得到该有效数据的软信息的LLR分布具体可以包括:
依据所述第三PDF得到本次接收的所述有效数据的软信息中每个比特的LLR,进而得到该有效数据的软信息的LLR分布。
由于第一PDF能够反映出跳周的情况,进而反映出旁瓣的程度,而第二PDF能够反映出除跳周外的大部分PDF分布信息,因此由第一PDF、第二PDF叠合而成的第三PDF既能够反映出跳周的情况,从而体现旁瓣程度,也能够反映出除跳周外的大部分PDF分布信息,由此可以依据第三PDF得到有效数据的软信息中每个比特的LLR,进而得到所述有效数据的软信息的LLR分布。
所述利用第三PDF所反映的跳周情况与信道噪声畸变程度和BERin,调整均衡算法中的系数具体可以包括:
根据所述第三PDF所反映的跳周情况与信道噪声畸变程度和BERin,确定均衡算法的迭代次数;按照所述迭代次数对均衡算法进行迭代以调整所述均衡算法中的系数。
当跳周的比特数与未跳周的比特数的比例大于预设值时,确定跳周严重,所述预设值根据不同的通信系统而取值不同,需要在实际通信系统中进行测量后才能划定。
信道噪声畸变程度(例如,第三PDF偏离AWGN分布的程度)是通过第二PDF反映出来的,具体畸变程度的衡量标准与传输信道的情况有关。
一次数据信息的处理包括一次均衡补偿处理、纠错后输出信号和反馈调整均衡算法的系数,迭代存在于均衡算法内部。
计算有效数据软信息的LLR分布的方法可以采用现有技术的相关算法,下面通过一个例子介绍根据第三PDF计算LLR的过程:
在得到第三PDF后,即知道了每个噪声幅度的概率。设在第三PDF中,噪声幅度为0.25和2.25的概率分别为P(0.25)=0.8,P(2.25)=0.05;
若接收到的有效数据的软信息中第i比特的软信息yi=1.25,此时发送的有效数据的第i比特xi为+1(1被调制为1)的概率为P(yi-xi)=P(1.25-1)=P(0.25)=0.8,xi为0(0被调制为-1)的概率为P(yi-xi)=P(1.25-(-1))=P(2.25)=0.05,由此,有效数据的软信息中第i比特的LLR为ln(P(0.25)/P(2.25))=ln(0.8/0.05),从而得到有效数据的软信息的LLR分布。
设在加性AWGN信道下,第三PDF的分布为高斯分布;采用BPSK调制,yi是均值为1、方差为σ2的高斯变量。
在信源等概分布时,
Figure BDA0000072811340000071
此时概率译码的初始消息为:
Figure BDA0000072811340000072
表示发送xi为+1、接收到软信息yi的概率;
Figure BDA0000072811340000073
表示发送xi为-1、接收到软信息yi的概率;
如果概率消息用对数似然比表示,则可以得到LLR,大量的乘积运算可以变为加法运算,从而减少运算时间。
通过 L i = L ( 0 ) ( q ij ) = L ( P i ) = ln P i 0 P i 1 = ln ( 1 + exp ( 2 y σ 2 ) 1 + exp ( - 2 y σ 2 ) ) = 2 y i σ 2 得到的结果即为比特yi的LLR。
其中,计算有效数据的软信息的LLR分布和调整均衡算法中的系数所依据的数据源没有竞争或依赖关系,它们的计算可以同时或先后进行,没有执行顺序上的限制。
S105,利用所述LLR分布和BERin对本次接收的有效数据的软信息进行纠错硬判并输出。
基于有效数据的软信息的LLR分布,可以对有效数据的软信息进行纠错硬判,将该纠错硬判的结果作为纠错后的输出,同时,将该纠后硬判值作为计算下一次第二PDF的反馈输入。
本实施例的纠错及反馈均衡控制方法,通过在数据信息中加入训练序列,可以通过训练序列准确的计算出BERin和能够反映跳周情况的第一PDF,第一PDF能够体现出旁瓣的程度,利用上一次接收的数据信息中的有效数据的软信息纠错后的硬判值和上一次接收的有效数据的软信息计算出能够反映除跳周外的大部分PDF分布信息的第二PDF,通过对第一PDF和第二PDF叠合,得到能够体现出跳周情况和信道噪声畸变程度的第三PDF,由此可以准确把握传输信道的特征,得到的LLR和对均衡算法系数的调整都更加有效和更有针对性,对译码性能改善明显,纠前误码处理能力可以由BERin为1.5E-2提升至1.7E-2,而且不需要额外增加成本和开销。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纠错及反馈均衡控制装置,如图2所示,包括存储模块10、补偿模块20、第一计算模块30、第二计算模块40、第三计算模块50、第四计算模块60、第五计算模块70、调整模块80和纠错模块90:
存储模块10用于预存训练序列的初始值。
所述训练序列可以为由0或1构成的一串二进制序列,收、发双方对训练序列进行提前约定。存储模块10可以为DSP均衡模块出口处的存储器等,例如DSP均衡器出口处的存储器。
补偿模块20用于利用均衡算法对接收的数据信息进行补偿。补偿后的数据信息包括所述训练序列的软信息和有效数据的软信息。
第一计算模块30用于利用所述训练序列的软信息和训练序列的初始值调制后的结果,得到第一PDF。
如图3所示,第一计算模块30可以包括第一计算单元300,用于将所述训练序列的软信息与训练序列的初始值调制后的结果相减,从而得到第一PDF。
第二计算模块40用于利用所述训练序列的软信息硬判结果和训练序列的初始值,得到BERin。
第二计算模块40可以包括第二计算单元400,用于将所述训练序列的软信息硬判结果与训练序列的初始值对比,得到所述硬判结果中错误的比特数;将所述错误的比特数与训练序列的总比特数相除,得到BERin。
第三计算模块50用于利用纠错模块80对上一次接收的有效数据的软信息纠错后的硬判值和上一次接收的有效数据的软信息,得到第二PDF。
第三计算模块50可以包括第三计算单元500,用于将所述上一次接收的有效数据的软信息与上一次接收的有效数据的软信息纠错后的硬判值相减,得到第二PDF。
第四计算模块60用于对第一PDF和第二PDF进行叠合得到第三PDF。
第五计算模块70用于利用本次接收的有效数据的软信息、第三PDF,得到该有效数据的软信息的LLR分布。
第五计算模块70可以包括第五计算单元700,用于依据所述第三PDF得到本次接收的所述有效数据的软信息中每个比特的LLR,进而得到该有效数据的软信息的LLR分布
调整模块80用于利用所述第三PDF所反映的跳周情况与信道噪声畸变程度和BERin,调整均衡算法中的系数。
调整模块80可以包括调整单元800,用于根据所述第三PDF所反映的跳周情况与信道噪声畸变程度和BERin,确定均衡算法的迭代次数;按照所述迭代次数对均衡算法进行迭代以调整所述均衡算法中的系数。
纠错模块90用于利用所述LLR分布和BERin对本次接收的有效数据的软信息进行纠错硬判并输出。
上述补偿模块20、调整模块80都可以集成于DSP均衡模块中,如DSP均衡器。第一计算模块30、第二计算模块40、第三计算模块50、第四计算模块60、第五计算模块70可以集成在一个芯片中;也可以第一计算模块30、第二计算模块40、第三计算模块50、第四计算模块60位于同一个芯片,第五计算模块70单独位于另一个芯片中,均不影响本发明实施例的实现。纠错模块90可以为FEC译码模块,具体可以为FEC译码器。
下面介绍一个优选实施例。
一种纠错及反馈均衡控制装置,位于接收端,如图4所示,包括:DSP均衡模块11、第一估算模块22、第二估算模块33和FEC译码模块44。
其中,DSP均衡模块11出口处的存储芯片预存有训练序列的初始值;
当接收端从传输信道接收到数据信息时,DSP均衡模块11利用均衡算法对接收的数据信息进行补偿,补偿后的数据信息包括所述训练序列的软信息和有效数据的软信息。DSP均衡模块11将补偿后的数据信息和训练序列的初始值传递给第一估算模块22,将有效数据的软信息传递给第二估算模块33。
第一估算模块22利用所述训练序列的软信息和训练序列的初始值调制后的结果,得到第一PDF;利用所述训练序列的软信息硬判结果和训练序列的初始值,得到BERin;以及利用FEC译码模块44对上一次接收的有效数据的软信息纠错后的硬判值和上一次接收的有效数据的软信息,得到第二PDF。之后,第一估算模块22可以进一步对第一PDF和第二PDF进行叠合得到第三PDF,然后将第三PDF传递给第二估算模块33,将第三PDF和BERin反馈给DSP均衡模块11。也可以是第一估算模块22直接将第一PDF和第二PDF传递给第二估算模块33以及DSP均衡模块11,并同时将BERin反馈给DSP均衡模块11和FEC译码模块44,由第二估算模块33和DSP均衡模块11自行对第一PDF和第二PDF叠合得到第三PDF,均不影响本实施例的实现。
第二估算模块33利用本次接收的所述有效数据的软信息、第三PDF(或第一PDF和第二PDF),得到该有效数据的软信息的LLR分布。第二估算模块33将本次接收的有效数据的软信息的LLR分布传递给FEC译码模块44。
FEC译码模块44利用所述LLR分布和BERin对本次接收的有效数据的软信息进行纠错硬判并输出,同时将该有效数据的软信息的纠错后硬判结果返回给第一估算模块22作为下次计算第二PDF的一路输入。
DSP均衡模块11利用所述第三PDF(或第一PDF和第二PDF)所反映的跳周情况与信道噪声畸变程度和BERin,调整均衡算法中的系数。
如此循环,完成对各数据信息的纠错处理。
本实施例的纠错及反馈均衡控制装置,通过在数据信息中加入训练序列,可以通过训练序列准确的计算出BERin和能够反映跳周情况的第一PDF,第一PDF能够体现出旁瓣的程度,利用上一次接收的数据信息中的有效数据的软信息纠错后的硬判值和上一次接收的有效数据的软信息计算出能够反映除跳周外的大部分PDF分布信息的第二PDF,通过对第一PDF和第二PDF叠合,得到能够体现出跳周情况和信道噪声畸变程度的第三PDF,由此可以准确把握传输信道的特征,得到的LLR和对均衡算法系数的调整都更加有效和更有针对性,对译码性能改善明显,纠前误码处理能力可以由BERin为1.5E-2提升至1.7E-2,而且不需要额外增加成本和开销。
由于实施例二与实施例一的相似内容较多,因此介绍的比较简略,相关之处请参见实施例一的相关内容。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步骤是可以通过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所述的程序可以存储于一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所述存储介质可以为:ROM/RAM、磁碟、光盘等。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用于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12)

1.一种纠错及反馈均衡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预存训练序列的初始值,所述方法包括:
利用均衡算法对接收的数据信息进行补偿;补偿后的数据信息包括所述训练序列的软信息和有效数据的软信息;
利用所述训练序列的软信息和训练序列的初始值调制后的结果,得到第一概率谱密度分布函数PDF;利用所述训练序列的软信息硬判结果和训练序列的初始值,得到纠前误码率;利用上一次接收的有效数据的软信息纠错后的硬判值和上一次接收的有效数据的软信息,得到第二PDF;对第一PDF和第二PDF进行叠合得到第三PDF;
利用本次接收的所述有效数据的软信息、第三PDF,得到该有效数据的软信息的对数概率比率LLR分布;以及利用所述第三PDF所反映的跳周情况与信道噪声畸变程度和纠前误码率,调整所述均衡算法中的系数;
利用所述LLR分布和纠前误码率对本次接收的有效数据的软信息进行纠错硬判并输出。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利用训练序列的软信息和训练序列的初始值调制后的结果得到第一PDF具体包括:
将所述训练序列的软信息与训练序列的初始值调制后的结果相减,得到第一PDF。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利用训练序列的软信息硬判结果和训练序列的初始值得到纠前误码率具体包括:
将所述训练序列的软信息硬判结果与训练序列的初始值对比,得到所述硬判结果中错误的比特数;
将所述错误的比特数与训练序列的总比特数相除,得到纠前误码率。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利用上一次接收的有效数据的软信息纠错后的硬判值和上一次接收的有效数据的软信息得到第二PDF具体包括:
将所述上一次接收的有效数据的软信息与上一次接收的有效数据的软信息纠错后的硬判值相减,得到第二PDF。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利用本次接收的有效数据的软信息、第三PDF得到该有效数据的软信息的LLR分布具体包括:
依据所述第三PDF得到本次接收的所述有效数据的软信息中每个比特的LLR,进而得到该有效数据的软信息的LLR分布。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利用第三PDF所反映的跳周情况与信道噪声畸变程度和纠前误码率,调整均衡算法中的系数具体包括:
根据所述第三PDF所反映的跳周情况与信道噪声畸变程度和纠前误码率,确定均衡算法的迭代次数;
按照所述迭代次数对均衡算法进行迭代以调整所述均衡算法中的系数。
7.一种纠错及反馈均衡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存储模块、补偿模块、第一计算模块、第二计算模块、第三计算模块、第四计算模块、调整模块和纠错模块:
所述存储模块用于预存训练序列的初始值;
所述补偿模块用于利用均衡算法对接收的数据信息进行补偿;补偿后的数据信息包括所述训练序列的软信息和有效数据的软信息;
所述第一计算模块用于利用所述训练序列的软信息和训练序列的初始值调制后的结果,得到第一概率谱密度分布函数PDF;
所述第二计算模块用于利用所述训练序列的软信息硬判结果和训练序列的初始值,得到纠前误码率;
所述第三计算模块用于利用纠错模块对上一次接收的有效数据的软信息纠错后的硬判值和上一次接收的有效数据的软信息,得到第二PDF;
所述第四计算模块,用于对第一PDF和第二PDF进行叠合得到第三PDF;
所述第五计算模块,用于利用本次接收的所述有效数据的软信息、第三PDF,得到该有效数据的软信息的对数概率比率LLR分布;
所述调整模块用于利用所述第三PDF所反映的跳周情况与信道噪声畸变程度和纠前误码率,调整均衡算法中的系数;
所述纠错模块用于利用所述LLR分布和纠前误码率对本次接收的有效数据的软信息进行纠错硬判并输出。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计算模块包括第一计算单元,用于将所述训练序列的软信息与训练序列的初始值调制后的结果相减,得到第一PDF。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计算模块包括第二计算单元,用于将所述训练序列的软信息硬判结果与训练序列的初始值对比,得到所述硬判结果中错误的比特数;将所述错误的比特数与训练序列的总比特数相除,得到纠前误码率。
10.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计算模块包括第三计算单元,用于将所述上一次接收的有效数据的软信息与上一次接收的有效数据的软信息纠错后的硬判值相减,得到第二PDF。
11.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五计算模块包括第五计算单元,用于依据所述第三PDF得到本次接收的所述有效数据的软信息中每个比特的LLR,进而得到该有效数据的软信息的LLR分布。
12.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调整模块包括调整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三PDF所反映的跳周情况与信道噪声畸变程度和纠前误码率,确定均衡算法的迭代次数;按照所述迭代次数对均衡算法进行迭代以调整所述均衡算法中的系数。
CN201110182164.7A 2011-06-30 2011-06-30 一种纠错及反馈均衡控制方法和装置 Active CN10239484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10182164.7A CN102394843B (zh) 2011-06-30 2011-06-30 一种纠错及反馈均衡控制方法和装置
PCT/CN2012/075412 WO2012167682A1 (zh) 2011-06-30 2012-05-12 一种纠错及反馈均衡控制方法和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10182164.7A CN102394843B (zh) 2011-06-30 2011-06-30 一种纠错及反馈均衡控制方法和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394843A true CN102394843A (zh) 2012-03-28
CN102394843B CN102394843B (zh) 2014-09-03

Family

ID=4586205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10182164.7A Active CN102394843B (zh) 2011-06-30 2011-06-30 一种纠错及反馈均衡控制方法和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02394843B (zh)
WO (1) WO2012167682A1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2167682A1 (zh) * 2011-06-30 2012-12-1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纠错及反馈均衡控制方法和装置
WO2014172895A1 (zh) * 2013-04-26 2014-10-3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解交织的方法及通信系统
WO2017091946A1 (zh) * 2015-11-30 2017-06-0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信号处理系统、方法及装置
WO2019028868A1 (zh) * 2017-08-11 2019-02-1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信号传输方法及系统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526196A (zh) * 2001-01-12 2004-09-01 ����˹ͨѶ���źŴ������޹�˾ 缩减的软输出信息分组的选择
CN101124796A (zh) * 2004-10-12 2008-02-13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由保护子带产生的信道估计误差的对数似然估计
CN101534127A (zh) * 2009-04-20 2009-09-16 西安新邮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利用导频信息提高译码效率的编译码方法及其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720169B2 (en) * 2007-05-10 2010-05-18 Ilan Reuven 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 (MIMO) detector incorporating efficient signal point search and soft information refinement
CN101404642A (zh) * 2008-11-14 2009-04-08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一种32进制正交幅度调制的软解调方法
CN102394843B (zh) * 2011-06-30 2014-09-0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纠错及反馈均衡控制方法和装置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526196A (zh) * 2001-01-12 2004-09-01 ����˹ͨѶ���źŴ������޹�˾ 缩减的软输出信息分组的选择
CN101124796A (zh) * 2004-10-12 2008-02-13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由保护子带产生的信道估计误差的对数似然估计
CN101534127A (zh) * 2009-04-20 2009-09-16 西安新邮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利用导频信息提高译码效率的编译码方法及其装置

Cited B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2167682A1 (zh) * 2011-06-30 2012-12-1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纠错及反馈均衡控制方法和装置
WO2014172895A1 (zh) * 2013-04-26 2014-10-3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解交织的方法及通信系统
WO2017091946A1 (zh) * 2015-11-30 2017-06-0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信号处理系统、方法及装置
US10616015B2 (en) 2015-11-30 2020-04-07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Signal processing system and method, and apparatus
WO2019028868A1 (zh) * 2017-08-11 2019-02-1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信号传输方法及系统
CN110249554A (zh) * 2017-08-11 2019-09-1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信号传输方法及系统
CN110249554B (zh) * 2017-08-11 2020-08-0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信号传输方法及系统
US10958488B2 (en) 2017-08-11 2021-03-23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Signal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system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394843B (zh) 2014-09-03
WO2012167682A1 (zh) 2012-12-1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517922B (zh) 波束形成的方法、系统以及装置
US8548384B2 (en) Adaptive interference alignment precoding and decoding to prevent multi-cell interference
CN102668385B (zh) 具有反馈衰减的迭代解码和解调
CN101359950B (zh) 一种基于奇异值分解迫零波束成型的多天线中继传输方法
US20210105548A1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communication in passive optical network, and computer-readable medium
CN102394843B (zh) 一种纠错及反馈均衡控制方法和装置
EP3267617B1 (en) Signal sending method and device
CN101453255A (zh) 一种波束成形的方法、系统和装置
US10367600B2 (en) Forward error correction with contrast coding
CN105187355A (zh) 一种天线选择-功率自适应的空间调制方法
CN110071801B (zh) 一种结合bbbss协议与bch码的生成密钥部分调和方法
CN102325001A (zh) 一种带宽自适应大迭代接收机
US8462870B2 (en) Multi-antenna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and method of multi-antenna communication
CN113037298B (zh) 一种基于低码率ldpc码干扰信息填充的系统及方法
CN101809890A (zh) 无线通信装置和无线通信方法
CN101873203B (zh) Mimo中继系统中基于码书预编码的信号发送方法
CN101534267B (zh) 预编码方法和装置
CN103199912A (zh) 信号滤波方法和装置、基站信号同频放大的方法和直放站
Li et al. On the signal combinations for a uniquely decodable coded MIMO-FSO communication system
Hasan et al. Average channel capacity evaluation for selection combining diversity schemes over Nakagami-0.5 fading channels
JP5193711B2 (ja) 送信装置及びプログラム
Hu et al. Orthogonal-time-frequency-space signal design for integrated data and energy transfer: Benefits from Doppler offsets
CN107147434B (zh) 一种基于ldpc码的mimo传输分集方法
CN115426003B (zh) 一种基于ldpc信道编码的码字分集跳频抗干扰方法
CN115296777B (zh) 一种基于ldpc信道编码的码字反馈补偿抗干扰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