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382470A - 混炼胶生产系统 - Google Patents

混炼胶生产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382470A
CN102382470A CN 201110034600 CN201110034600A CN102382470A CN 102382470 A CN102382470 A CN 102382470A CN 201110034600 CN201110034600 CN 201110034600 CN 201110034600 A CN201110034600 A CN 201110034600A CN 102382470 A CN102382470 A CN 10238247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till
kettle
banburying
packing
dehydr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 201110034600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382470B (zh
Inventor
张国年
陈拉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IYANG LIDA SILICONE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LIYANG LIDA SILICON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IYANG LIDA SILICONE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LIYANG LIDA SILICON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11003460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2382470B/zh
Publication of CN10238247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38247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38247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38247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混炼胶生产系统,其包括生胶脱水装置、生胶聚合反应装置、生胶脱除低分子装置、生胶受器和出胶装置、密炼机、热油循环加热装置、抽真空装置、氮气供给装置和冷却水循环冷却装置;热油循环加热装置与生胶脱水装置的脱水釜、生胶聚合反应装置的反应釜、生胶脱除低分子装置的脱低釜的各自的夹套以及生胶脱除低分子装置的列管预热器相连通;抽真空装置与生胶脱水装置的脱水釜、生胶聚合反应装置的反应釜、生胶脱除低分子装置的脱低釜和生胶受器和出胶装置的罐体相连通;氮气供给装置与脱水釜氮气输送接口件和生胶受器和出胶装置的罐体相连通;冷却水循环冷却装置的进出水口与生胶受器和出胶装置的冷却盘管和列管冷却器相连通。

Description

混炼胶生产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混炼胶的生产系统。
背景技术
硅橡胶具有良好的电绝缘性、耐氧抗老化性、耐光抗老化性以及防霉性、化学稳定性等,且无味无毒,可以耐高温和耐低温,被广泛应用于橡胶、塑料、涂料、胶粘剂、密封胶等高分子工业领域,并且在医学领域中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在硅橡胶的制备过程中,以二甲基环体硅氧烷为主要原料,并加入占二甲基环体硅氧烷千分之一至千分之四的甲基乙烯基四环体,二甲基环体硅氧烷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发生开链聚合反应而生成高分子线型二甲基聚硅氧烷,甲基乙烯基四环体也同时发生开链聚合反应而生成高分子线型甲基乙烯基聚硅氧烷,从而得到甲基乙烯基硅橡胶生胶。生胶按配方与配合剂经炼胶机混炼所得到的胶叫做混炼胶,混炼胶是制造硅橡胶制品的坯料,混炼胶的生产工艺的主要步骤为脱水、聚合、脱低、出胶和混炼。
在发生开链聚合反应时,聚合效果的好坏与二甲基环体硅氧烷中的含水量的多少直接相关,因为水的存在会转化成羟基而进行封端,从而使得生胶的分子量较小,由于生胶中存在许多链端为羟基的聚合物分子,会造成在混炼加工时与补强填料的混合困难,还会使得后道的混炼胶的储存时间变短,最终导致硅橡胶制品的机械性能下降。因此,对生胶原料二甲基环体硅氧烷脱除微量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在聚合反应过程中,普通的聚合反应装置容量较小,通常是300至500升,产量低,效率低,所生产的生胶的分子量分布不均匀。普通的聚合反应装置采用蒸汽盘管加热,温度会随着蒸汽压力的变化而变化,依靠快速且频繁的调节阀门来控制温度,温度起伏不稳定,温度低则反应慢甚至不反应,温度高则催化剂会失去活性,对聚合反应影响较大。另外,普通的聚合反应装置采用敞开式投料的方式,在聚合反应阶段通过投料口向反应釜中加入催化剂、分子量调节剂、乙烯基含量控制剂等原料,由于反应釜是真空的,很容易在加入助剂时吸入大量空气和空气中的水分,在进行生成硅橡胶生胶的聚合反应时对水分非常敏感,因为水的存在会转化成羟基而进行封端,从而使得生胶的分子量较小,而生胶中若存在许多链端为羟基的聚合物分子,会造成在混炼加工时与补强填料的混合困难,还会使得后道的混炼胶的储存时间变短,最终导致硅橡胶制品的机械性能下降。
生胶中所含的低分子量的线型甲基乙烯基聚硅氧烷会使得生胶达不到所需要的弹性,所以脱除生胶中的低分子量的线型甲基乙烯基聚硅氧烷,是制备硅橡胶制品的关键工序之一。普通的脱除生胶低分子装置由于真空和正压转换,胶丝容易粘附到釜壁上,日积月累,在长期高温下形成死胶,死胶会影响传热,影响脱除低分子效果。死胶一旦形成,系统必须立即拆洗,而拆洗既需要时间(通常需要1周),也会污染物料,浪费多、成本高。另外普通的生胶脱除低分子装置采用蒸汽盘管加热,温度会随着蒸汽压力的变化而变化,依靠快速且频繁的调节阀门来控制温度,温度起伏不稳定,对脱除低分子效果影响较大。
生胶在经过脱除低分子的步骤后,温度一般在160~170℃,如没有冷却,不能直接进行包装,只能先排放到金属容器中,等冷却后再用塑料袋和纸箱进行分装,成本高、效率低,易污染,规模生产比较麻烦。
生胶的混炼普遍采用密炼机进行生产,普通的密炼机的搅拌机构转速固定,搅拌桨快速转动,由于剪切生热,密炼机釜内物料温度一直升高,过高的温度会使物料降解,质量变差,能耗也较高;另外,搅拌机构的搅拌轴一般采用盘根密封,由于工艺需要,对密炼机釜内物料要抽真空,这样釜内腔是负压,盘根密封装置外是正压,盘根因摩擦产生的杂质全被抽到釜内腔的物料中,污染原料。这类密炼机存在温度无法控制、需经常拆洗、产品质量波动较大等诸多缺点。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产品质量稳定,物料损耗少,生产效率高的混炼胶生产系统。
实现本发明目的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混炼胶生产系统包括生胶脱水装置、生胶聚合反应装置、生胶脱除低分子装置、生胶受器和出胶装置、密炼机、热油循环加热装置、抽真空装置、氮气供给装置和冷却水循环冷却装置;
生胶脱水装置包括脱水釜、脱水釜搅拌机构和氮气圈管;脱水釜包括脱水釜釜体和第一出料阀;脱水釜搅拌机构包括脱水釜搅拌轴和固定连接在脱水釜搅拌轴上的脱水釜搅拌桨叶;脱水釜搅拌机构设置在脱水釜釜体上,且脱水釜搅拌轴和脱水釜搅拌桨叶位于脱水釜釜体中;氮气圈管设置在脱水釜釜体中,且位于脱水釜搅拌轴的下方;氮气圈管的管体上开有开口向上的一组出气孔;氮气圈管由其氮气进口端密闭连接在脱水釜的脱水釜氮气输送接口件的位于脱水釜釜体内部的连接部位上;第一出料阀从下方密闭固定连接在脱水釜釜体的底部的出料口处;
生胶聚合反应装置包括反应釜和反应釜搅拌机构;反应釜包括反应釜釜体和第二出料阀;反应釜搅拌机构包括反应釜搅拌轴和固定连接在反应釜搅拌轴上的反应釜搅拌桨叶;反应釜搅拌机构设置在反应釜釜体上,且反应釜搅拌轴和反应釜搅拌桨叶位于反应釜釜体中;第一出料阀还通过相应的管道从上方与生胶聚合反应装置的反应釜的釜体相连通;第二出料阀从下方密闭固定连接在反应釜的釜体的底部的出料口处;
生胶脱除低分子装置包括脱低釜、列管预热器和花板,脱低釜包括脱低釜釜体和第三出料阀;脱低釜釜体包括脱低釜主釜体和密闭固定连接在脱低釜主釜体顶部中央孔处板体上的顶罩;列管预热器和花板按照从上至下的次序设置在顶罩中;第二出料阀还从上方密闭固定连接在脱低釜的顶罩的顶部开口位置处;第三出料阀从下方密闭固定连接在脱低釜主釜体的底部的开口位置处;
生胶受器和出胶装置包括罐体、冷却盘管、列管冷却器和第四出料阀;罐体包括罐主体;冷却盘管设置在罐主体中,且冷却盘管的冷却水进出口分别密闭连接在密闭固定于罐主体上的相应的接口件上;列管冷却器由其外壳的上端接口从下方密闭固定在罐主体的下端中央孔处的板体上;第三出料阀还从上方密闭固定连接在生胶受器和出胶装置的罐主体的顶部中央孔处的板体上;第四出料阀从下方密闭固定连接在生胶受器和出胶装置的列管冷却器的外壳的下端接口位置处;
热油循环加热装置的进出油口通过相应的管道分别与生胶脱水装置的脱水釜、生胶聚合反应装置的反应釜、生胶脱除低分子装置的脱低釜的各自的夹套以及生胶脱除低分子装置的列管预热器相连通;
抽真空装置通过相应的管道分别与生胶脱水装置的脱水釜、生胶聚合反应装置的反应釜、生胶脱除低分子装置的脱低釜和生胶受器和出胶装置的罐体相连通;
氮气供给装置通过相应的管道与脱水釜氮气输送接口件相连通,还通过相应的管道与生胶受器和出胶装置的罐体相连通;
冷却水循环冷却装置的进出水口通过相应的管道分别与生胶受器和出胶装置的冷却盘管和列管冷却器相连通。
上述生胶脱水装置的脱水釜还包括脱水釜抽真空接口件、脱水釜打料接口件和脱水釜夹套板件;脱水釜夹套由脱水釜夹套板件与脱水釜釜体共同构成,也即脱水釜的脱水釜夹套由脱水釜夹套板件包围在脱水釜釜体的外壁的侧部上,并由其上下端的向内折弯的板端固定在脱水釜釜体的外壁上,从而在脱水釜釜体与脱水釜夹套板件之间形成一个空气夹层而构成;脱水釜夹套的侧面下部设有脱水釜热油进口管,脱水釜夹套的侧面上部设有脱水釜热油出口管;脱水釜由其脱水釜抽真空接口件通过相应的管道与抽真空装置相连通;脱水釜打料接口件即为输入液态物料的部件;脱水釜抽真空接口件和脱水釜打料接口件均设置在脱水釜釜体的顶部;脱水釜氮气输送接口件安装在脱水釜釜体的侧部的下部; 
脱水釜搅拌机构还包括减速电机由减速电机的底座固定连接在脱水釜的脱水釜釜体上,且位于脱水釜釜体的顶部中央位置处;脱水釜搅拌轴的上端通过联轴器与减速电机的伸入脱水釜釜体中的动力输出轴的下端相连; 
氮气圈管的一端敞开,另一端密闭;氮气圈管的敞开的一端即为氮气进口端。
上述生胶脱水装置的氮气圈管为带着沿切向伸出管段的大半圆形管状物,氮气圈管的大半圆形的管段的管体上每隔10至20度开有一个开口向上的直径为5至15毫米的圆形出气孔。
上述生胶聚合反应装置还包括投料保护装置;
反应釜还包括反应釜抽真空接口件、反应釜打料接口件和反应釜夹套板件;反应釜夹套由反应釜夹套板件与反应釜釜体共同构成,也即反应釜夹套由反应釜夹套板件包围在反应釜釜体的侧面外部上,并由其上下端的向内折弯的板端固定连接在反应釜釜体的外壁上,从而在反应釜釜体与反应釜夹套板件之间形成一个空气夹层而构成;反应釜夹套的侧面下部设有反应釜热油进口管,反应釜夹套的侧面上部设有反应釜热油出口管;反应釜由其反应釜抽真空接口件通过相应的管道与抽真空装置相连通;反应釜打料接口件即为输入液态物料的部件;反应釜抽真空接口件和反应釜打料接口件均设置在反应釜釜体的顶部;
反应釜搅拌机构还包括变频电机、减速机、固定支架和限位轴承;变频电机的电机轴也是减速机的动力输入轴,减速机由其底座固定连接在反应釜的反应釜釜体上,且位于反应釜釜体的顶部中央位置处;固定支架固定在反应釜的反应釜釜体内,且位于反应釜釜体的底部的中央位置处;限位轴承安装在固定支架上,且位于固定支架的顶部;反应釜搅拌轴的上端通过联轴器与减速机的向下伸入反应釜釜体内的动力输出轴的下端头相连,反应釜搅拌轴的下端伸入限位轴承的内圈中,且与限位轴承的内圈紧配合;反应釜搅拌桨叶固定在反应釜搅拌轴上;
投料保护装置包括进料斗、第一阀门、容器、投料抽真空接口件、出料管和第二阀门;进料斗由其位于下端的出料口与容器的进料口相连,且位于容器的顶部的上方;第一阀门设置在进料斗的下部;投料抽真空接口件设置在容器的顶部的一侧;出料管的上端与容器的位于底部的出料口相连,出料管的下端固定在反应釜的反应釜釜体的顶部,且与反应釜釜体的内腔相连通;第二阀门设置在出料管上;投料保护装置由其投料抽真空接口件通过相应的阀门和管道与抽真空装置相连通。
上述生胶脱除低分子装置的脱低釜还包括脱低釜抽真空接口件和脱低釜夹套板件;脱低釜夹套由脱低釜夹套板件与脱低釜主釜体共同构成,也即脱低釜夹套由脱低釜夹套板件包围在脱低釜主釜体的中上部壳体的侧面外部上,并由其上下端的向内折弯的板端固定连接在脱低釜主釜体的外壁上,从而在脱低釜主釜体与夹套板件之间形成一个空气夹层而构成;脱低釜夹套的侧面下部设有脱低釜热油进口管,脱低釜夹套的侧面上部设有脱低釜热油出口管;脱低釜主釜体的中上部为圆柱壳体,脱低釜主釜体的下部为倒圆锥壳体;顶罩的上部为球缺壳体,顶罩的下部为圆柱壳体;顶罩的中下部的直径小于脱低釜主釜体的中上部的直径;脱低釜抽真空接口件有2个,分别密闭固定在脱低釜主釜体上,且位于脱低釜主釜体的顶部的相应的开口处;脱低釜由其脱低釜抽真空接口件通过相应的管道与抽真空装置相连通;
列管预热器设置在脱低釜的顶罩的圆柱壳体中;列管预热器设有上下贯通的预热器生胶通道;
花板设置在脱低釜的顶罩的圆柱壳体中,且位于列管预热器的下方;花板上密布上下向的细小的通孔;各个通孔的上部为倒圆台形,下部为圆柱形。
上述生胶脱除低分子装置的列管预热器包括预热器热油进口管、预热器热油出口管、预热器列管和2块预热器管板;2块预热器管板按所处的上下位置不同而分别称为预热器上管板和预热器下管板;列管的各单管的上端均密闭固定连接在预热器上管板的相应一个管孔处的板体上,列管的各单管的下端均密闭固定连接在预热器下管板的相应一个管孔处的板体上,预热器上管板和预热器下管板密闭固定连接在顶罩的圆柱壳体的内壁上;预热器热油进口管从外侧密闭固定在顶罩的圆柱壳体的下部的开口位置处,位于预热器下管板的上方,且预热器热油进口管与顶罩的内腔相通;预热器热油出口管从外侧密闭固定在顶罩的圆柱壳体的上部的开口位置处,位于预热器上管板的下方,且预热器热油出口管与顶罩的内腔相通;预热器列管各单管的内腔即为预热器生胶通道;
所述生胶脱除低分子装置的脱低釜还包括脱低釜示镜;脱低釜示镜设置在脱低釜主釜体的中部; 
所述生胶脱除低分子装置的花板的通孔的下部的孔径为0.8至1.5毫米。
上述生胶受器和出胶装置的罐体还包括罐体氮气输送接口件、罐体抽真空接口件、冷却盘管接口件和罐体夹套板件;罐主体的基本形状为圆柱壳形;罐体冷却水夹套由罐体夹套板件与罐主体共同构成,也即罐体冷却水夹套由罐体夹套板件包围在罐主体的外部上,且并由其上下端的向内折弯的板端固定连接在罐主体的外壁上,从而在罐主体与罐体夹套板件之间形成一个空气夹层而构成;罐体冷却水夹套的侧面下部设有罐体冷却水进口管,罐体冷却水夹套的侧面上部设有罐体冷却水出口管;罐体由其罐体氮气输送接口件通过相应的管道与氮气供给装置相连通;罐体由其罐体抽真空接口件通过相应的管道与抽真空装置相连通;罐体氮气输送接口件和罐体抽真空接口件均密闭固定在罐主体的顶部的相应的开孔处的板体上;冷却盘管接口件有2个,分为下接口件和上接口件,下接口件从外侧密闭固定在罐主体的侧面下部的相应的开孔处的板体上,上接口件从外侧密闭固定在罐主体的侧面上部的相应的开孔处的板体上;
冷却盘管设置在罐主体的内部,通过支架固定在罐主体上;冷却盘管的下端管口密闭固定在下接口件的位于罐主体内的连接部位上,冷却盘管的上端管口密闭固定在上接口件的位于罐主体内的连接部位上;
列管冷却器包括2块冷却器管板、冷却器列管和外壳;冷却器列管和冷却器管板均位于外壳中;2块冷却器管板分为冷却器上管板和冷却器下管板;冷却器上管板和冷却器下管板分上下固定在外壳上,冷却器列管的各根竖管的上端均固定在冷却器上管板上,冷却器列管的各根竖管的下端均固定在冷却器下管板上;列管冷却器由其外壳从下方密闭固定连接在罐主体上,且位于罐主体的底部中央开口处。
上述生胶受器和出胶装置的冷却盘管的下端管口为冷却盘管的进水端口;冷却盘管的上端管口为冷却盘管的出水端口;
所述生胶受器和出胶装置的列管冷却器还包括冷却器冷却水进口管和冷却器冷却水出口管;冷却器冷却水进口管和冷却器冷却水出口管分别从外侧密闭固定在列管冷却器的外壳的相应的开孔位置处的板体上,冷却器冷却水进口管位于外壳的下部,且位于冷却器下管板的上方,冷却器冷却水出口管位于外壳的上部,且位于冷却器上管板的下方。
上述密炼机包括密炼釜、盘根真空箱、盘根密封装置、密炼釜搅拌机构、机架和翻转装置;
机架包括底座、左支架和右支架;底座水平设置;左支架铅垂设置,由其下端固定在底座上,且位于底座的左部;右支架铅垂设置,由其下端固定在底座上,且位于底座的右部;
密炼釜包括密炼釜釜主体、釜盖和密炼釜夹套板件;密炼釜夹套板件与密炼釜釜主体共同构成的作为冷却水通道的密炼釜夹套;密炼釜的密炼釜夹套板件设置在密炼釜釜主体的内腔中,且密闭焊接固定在密炼釜釜主体的内壁上而形成密炼釜夹套;密炼釜釜主体的板体的下部密闭固定连接有进水接口件,密炼釜釜主体的板体的上部密闭固定连接有出水接口件,且进水接口件和出水接口件位于密炼釜釜主体的相应开口位置处;
密炼釜釜主体为开口向上的方柱壳形;釜盖包括密炼釜抽真空接口件、放空接口件和盖体;盖体为弓柱壳形,且其圆弧面位于上方;釜盖的连接端口位于釜盖的下方,釜盖的连接端口处与密炼釜釜主体的上方开口端处的大小相同;釜盖位于密炼釜釜主体的上方,釜盖的连接端口的后侧与密炼釜釜主体的上方开口端的后侧相铰接;密炼釜抽真空接口件和放空接口件均密闭固定连接在盖体上,且位于盖体的顶部的相应开口位置处;
盘根真空箱有2个,分为左侧盘根真空箱和右侧盘根真空箱;左侧盘根真空箱固定在密炼釜的密炼釜釜主体上,且位于密炼釜釜主体的左侧;右侧盘根真空箱固定在密炼釜的密炼釜釜主体上,且位于密炼釜釜主体的右侧;左侧盘根真空箱的顶部设有左盘根箱抽真空口件;右侧盘根真空箱的顶部设有右盘根箱抽真空口件;
密炼釜搅拌机构包括变频减速电机、第一搅拌轴、第一搅拌桨叶、第二搅拌轴、第二搅拌桨叶、前侧齿轮和后侧齿轮;变频减速电机固定在机架的底座上,且位于右支架的右侧;
第一搅拌轴和第二搅拌轴均依次穿过左侧盘根真空箱、密炼釜和右侧盘根真空箱;第一搅拌轴位于第二搅拌轴的前侧;盘根密封装置分别设置在第一搅拌轴与左侧盘根真空箱、第一搅拌轴与密炼釜、第一搅拌轴与右侧盘根真空箱、第二搅拌轴与左侧盘根真空箱、第二搅拌轴与密炼釜和第二搅拌轴与右侧盘根真空箱之间的各个接触部位处;
第一搅拌轴的左端头伸入固定在机架的左支架上的轴承座中的且与第一搅拌轴的左端头相配合的轴承中,第一搅拌轴的右端穿过固定在机架的右支架上的轴承座中的且与第一搅拌轴的右端相配合的另一个轴承,第一搅拌轴的右端头与变频减速电机的输出轴通过联轴器固定连接;第一搅拌桨叶固定安装在第一搅拌轴上,且位于密炼釜的密炼釜釜主体的前部;
第二搅拌轴的左端头伸入从上方设置在机架的左支架上的轴承座中的且与第二搅拌轴的左端头相配合的轴承中,第二搅拌轴的右端头伸入从上方设置在机架的右支架上的轴承座中的且与第二搅拌轴的右端头相配合的轴承中;第二搅拌桨叶固定安装在第二搅拌轴上,且位于密炼釜的密炼釜釜主体的后部;
前侧齿轮固定连接在第一搅拌轴上,后侧齿轮固定连接在第二搅拌轴上,且前侧齿轮与后侧齿轮相啮合;
翻转装置设置在机架的底座上,且位于底座的后侧中部;翻转装置的上部与密炼釜的密炼釜釜主体的后部固定相连。
上述密炼机的密炼釜的密炼釜釜主体的左侧分前后设有左侧前部开口和左侧后部开口,密炼釜釜主体的右侧分前后设有与左侧开口和左侧后部开口相对应的右侧前部开口和右侧后部开口;左侧前部开口与右侧前部开口均为圆形,大小相同,且共轴线;左侧后部开口与右侧后部开口均为圆形,大小相同,且共轴线;
左侧盘根真空箱位于密炼釜釜主体的左侧前部开口和左侧后部开口的左侧,所述右侧盘根真空箱位于密炼釜釜主体的右侧前部开口和右侧后部开口的右侧;左侧盘根真空箱的左侧前部设有左前部开口,左侧盘根真空箱的左侧后部设有左后部开口;左侧盘根真空箱的左前部开口与密炼釜釜主体的左侧前部开口大小相同,且共轴线;左侧盘根真空箱的左后部开口与密炼釜釜主体的左侧后部开口大小相同,且共轴线;右侧盘根真空箱的右侧前部设有右前部开口,右侧盘根真空箱的右侧后部设有右后部开口;右侧盘根真空箱的右前部开口与密炼釜釜主体的右侧前部开口大小相同,且共轴线;右侧盘根真空箱的右后部开口与密炼釜釜主体的右侧后部开口大小相同,且共轴线;
盘根密封装置有8个,密炼釜釜主体的左侧前部开口处、右侧前部开口处、左侧后部开口处和右侧后部开口处的板体上各密闭固定有相应一个盘根密封装置,分别为第二盘根密封装置、第三盘根密封装置、第六盘根密封装置和第七盘根密封装置;左侧盘根真空箱的左前部开口处、左侧盘根真空箱的左后部开口处、右侧盘根真空箱的右前部开口和右侧盘根真空箱的右后部开口处的板体上也各密闭固定有相应一个盘根密封装置,分别为第一盘根密封装置、第五盘根密封装置、第四盘根密封装置和第八盘根密封装置;
密炼釜搅拌机构的第一搅拌轴的中段按照从左至右的次序依次穿过安装在左侧盘根真空箱的左前部开口处的第一盘根密封装置、安装在密炼釜釜主体的左侧前部开口处的第二盘根密封装置、安装在密炼釜釜主体的右侧前部开口处的第三盘根密封装置和安装在右侧盘根真空箱的右前部开口处的第四盘根密封装置,且第一搅拌轴还在位于第三盘根密封装置与第四盘根密封装置之间的轴段上固定安装有位于右侧盘根真空箱内的前侧齿轮;密炼釜搅拌机构的第二搅拌轴的中段按照从左至右的次序依次穿过安装在左侧盘根真空箱的左后部开口处的第五盘根密封装置、安装在密炼釜釜主体的左侧后部开口处的第六盘根密封装置、安装在密炼釜釜主体的右侧后部开口处的第七盘根密封装置和安装在右侧盘根真空箱的右后部开口处的第八盘根密封装置,且第二搅拌轴还在位于第七盘根密封装置与第八盘根密封装置之间的轴段上固定安装有位于右侧盘根真空箱内的后侧齿轮;
密炼釜搅拌机构的第一搅拌轴的左端头上设有第一冷却水进口管,第一搅拌轴的右端头上设有第一冷却水出口管;密炼釜搅拌机构的第二搅拌轴的左端头上设有第二冷却水进口管,第二搅拌轴的右端头上设有第二冷却水出口管;
所述密炼机的密炼釜还包括密炼釜示镜;密炼釜示镜密闭固定在盖体上,且位于盖体的顶部中央位置处的相应开口处。
本发明具有积极的效果:
(1)本发明的混炼胶生产系统中的脱水釜、反应釜、脱低釜均采用热油通过夹套加热方式进行加热,比起蒸汽盘管加热方式来,温度均匀稳定,加热速度快,易于操控。整套系统设计合理,产品质量稳定,物料损耗少,生产效率高。
(2)本发明的混炼胶生产系统的生胶脱水装置设有搅拌机构,通过搅拌使得釜内物料翻转流动,均匀受热,脱水效果好,且物料损耗较少。该生胶脱水装置的底部设氮气圆形圈管,通过通入来源于液氮的氮气使得物料翻腾,夹带走原料中的微量水分,还由于液氮中的含水量极低,将液氮汽化后所形成的基本不含水分的氮气硅橡胶直接用于混炼胶原料单体的脱水,其效果更好。
(3)本发明的混炼胶生产系统的生胶聚合反应装置的搅拌机构的电机采用变频控制,可搅动2吨左右的半固体物料,大大提高了产能,可以改善分子量和乙烯基分布不均匀的状况,安全可靠,且节约能源。生胶聚合反应装置的投料保护装置通过抽真空去除空气的方法,有效的避免了在添加助剂时吸入空气中的水分,保证了生胶的质量。
(4)本发明的混炼胶生产系统的生胶脱除低分子装置增加釜体的长度以延长胶丝下落的行程,可充分脱除低分子;增加釜体的宽度以增大胶丝与釜壁的间距,避免形成死胶。该装置生产稳定性好,效率高,维护成本低廉。
(5)本发明的混炼胶生产系统的生胶受器和出胶装置的罐体内设有冷却水盘管,罐体外部设有冷却水夹套,罐体下方设有列管冷却器,可以对高温生胶进行快速冷却,使得生胶的温度降到50℃,从而方便连续地用塑料袋和纸箱直接包装,大大提高了效率和质量。
(6)本发明的混炼胶生产系统的硅橡胶密炼机安装有盘根真空箱,密炼釜抽真空时,同时也对盘根真空箱抽真空,釜内腔与真空箱体内腔均为负压,压力相等,从而杂质不会被抽到釜内腔中,避免了杂质对原料的污染。另外搅拌机构采用变频控制转速,通过调节搅拌桨的转速控制温度的升降,保持温度均衡。搅拌机构的搅拌桨叶和搅拌轴均为中空的,可通冷却水冷却,从而可以更好地提高冷却效果,大大提高了生产的稳定性,改善质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混炼胶生产系统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的混炼胶生产系统的生胶脱水装置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的生胶脱水装置的氮气圈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1中的混炼胶生产系统的生胶聚合反应装置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中的生胶聚合反应装置的投料保护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1中的混炼胶生产系统的生胶脱除低分子装置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7为从图6中的脱低釜的顶罩处的剖视图。
图8为从图7的上方观察时其中的列管预热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从图7的上方观察时其中的花板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图9的A-A向的局部放大剖视图。
图11为图1中的混炼胶生产系统的生胶受器和出胶装置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12为从图11的上方观察时列管冷却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13为图12的B-B向的剖视示意图。
图14为图1中的混炼胶生产系统的硅橡胶密炼机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15为从图14的上方观察时的去掉釜盖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16为图14中的C处放大后的剖示图。
图17为图14中的D处放大后的剖示图。
上述附图的标记所表示的技术特征的名称如下:
生胶脱水装置1,
脱水釜11,脱水釜釜体11-1,脱水釜抽真空接口件11-2,脱水釜打料接口件11-3,第一出料阀11-4,脱水釜氮气输送接口件11-5,脱水釜夹套板件11-6,脱水釜夹套11-7,脱水釜热油进口管11-7-1,脱水釜热油出口管11-7-2。
脱水釜搅拌机构12,减速电机12-1,脱水釜搅拌轴12-2,脱水釜搅拌桨叶12-3,
氮气圈管13,出气孔13-1,氮气进口端13-2,
生胶聚合反应装置2,
反应釜21,反应釜釜体21-1,反应釜抽真空接口件21-2,反应釜打料接口件21-3、第二出料阀21-4,反应釜夹套21-5,反应釜热油进口管21-5-1,反应釜热油出口管21-5-2,反应釜夹套板件21-6,
反应釜搅拌机构22,变频电机22-1,减速机22-2,反应釜搅拌轴22-3,反应釜搅拌桨叶22-4,固定支架22-5,限位轴承22-6,
投料保护装置23,进料斗23-1,第一阀门23-2,容器23-3,投料抽真空口件23-4,出料管23-5,第二阀门23-6,
生胶脱除低分子装置3,
脱低釜31,脱低釜主釜体31-1,顶罩31-2,脱低釜抽真空接口件31-3,脱低釜夹套板件31-4,第三出料阀31-5,脱低釜示镜31-6,脱低釜夹套31-7,脱低釜热油进口管31-7-1,脱低釜热油出口管31-7-2,
列管预热器32,预热器生胶通道32-1,预热器热油进口管32-2,预热器热油出口管32-3,预热器列管32-4,预热器上管板32-5,预热器下管板32-6,
花板33,通孔33-1,
生胶受器和出胶装置4,
罐体41,罐体氮气输送接口件41-1,罐体抽真空接口件41-2,冷却盘管接口件41-3,下接口件41-3-1,上接口件41-3-2,罐主体41-4,罐体冷却水夹套41-5,罐体冷却水进口管41-5-1,罐体冷却水出口管41-5-2,罐体冷却水夹套板件41-6,
冷却盘管42,下端管口42-1,上端管口42-2,
列管冷却器43,冷却器管板43-5,冷却器上管板43-5-1,冷却器下管板43-5-2,冷却器列管43-1,冷却器冷却水进口管43-2,冷却器冷却水出口管43-3,外壳43-4,
第四出料阀44,
密炼机5,
密炼釜51,密炼釜釜主体51-1,左侧前部开口51-1-1,右侧前部开口51-1-2,左侧后部开口51-1-3,右侧后部开口51-1-4,釜盖51-2,密炼釜抽真空接口件51-2-1,放空接口件51-2-2,盖体51-2-3,密炼釜夹套51-3,进水接口件51-3-1,出水接口件51-3-2,密炼釜示镜51-4,密炼釜夹套板件51-5,
盘根真空箱52,左侧盘根真空箱52-1,左前部开口52-1-1,左后部开口52-1-2,左盘根箱抽真空口件52-1-3,右侧盘根真空箱52-2,右前部开口52-2-1,右后部开口52-2-2,右盘根箱抽真空口件52-2-3,
盘根密封装置53,盘根填料53-1,盘根盒53-2,压板53-3,盘根压盖53-4,
密炼釜搅拌机构54,变频减速电机54-1,第一搅拌轴54-2,第一冷却水进口管54-2-1,第一冷却水出口管54-2-2,第一搅拌桨叶54-3,第二搅拌轴54-4,第二冷却水进口管54-4-1,第二冷却水出口管54-4-2,第二搅拌桨叶54-5,前侧齿轮54-6,后侧齿轮54-7,
机架55,底座55-1,左支架55-2,右支架55-3,
翻转装置56,
热油循环加热装置6,抽真空装置7,氮气供给装置8,冷却水循环冷却装置9。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见图1及图14,本实施例的混炼胶生产系统包括生胶脱水装置1、生胶聚合反应装置2、生胶脱除低分子装置3、生胶受器和出胶装置4、密炼机5、热油循环加热装置6、抽真空装置7、氮气供给装置8和冷却水循环冷却装置9。
见图2,生胶脱水装置1包括脱水釜11、脱水釜搅拌机构12和氮气圈管13。
脱水釜11包括脱水釜釜体11-1、脱水釜抽真空接口件11-2、脱水釜打料接口件11-3、第一出料阀11-4、氮气输送接口件11-5和脱水釜夹套板件11-6。脱水釜夹套板件11-6与脱水釜釜体11-1共同构成脱水釜夹套11-7。脱水釜抽真空接口件11-2设置在脱水釜釜体11-1的顶部的一侧。脱水釜打料接口件11-3设置在脱水釜釜体11-1的顶部的与脱水釜抽真空接口件11-2的位置相对称的另一侧。第一出料阀11-4为球阀,第一出料阀11-4从下方固定连接在脱水釜釜体11-1底部中央位置处的出料口上。氮气输送接口件11-5安装在脱水釜釜体11-1的侧部的下部。脱水釜夹套11-7由脱水釜夹套板件11-6包围在脱水釜釜体11-1的外壁的侧部上,并由其上下端的向内折弯的板端焊接固定在脱水釜釜体11-1的外壁上,从而在脱水釜釜体11-1与脱水釜夹套板件11-6之间形成一个空气夹层而构成。脱水釜夹套11-7的侧面下部设有脱水釜热油进口管11-7-1,脱水釜夹套11-7的侧面上部设有脱水釜热油出口管11-7-2。
脱水釜搅拌机构12包括减速电机12-1、脱水釜搅拌轴12-2和脱水釜搅拌桨叶12-3。减速电机12-1由其底座固定连接在脱水釜釜体11-1上,且位于脱水釜釜体11-1的顶部中央位置处。脱水釜搅拌轴12-2和脱水釜搅拌桨叶12-3均位于脱水釜釜体11-1内腔中,脱水釜搅拌轴12-2的上端通过联轴器与减速电机12-1的伸入脱水釜釜体11-1中的动力输出轴的下端相连。脱水釜搅拌桨叶12-3为钢制叶片,且固定设置在脱水釜搅拌轴12-2上。
见图2及图3,氮气圈管13设置在脱水釜釜体11-1内腔中,且通过支架固定在脱水釜釜体11-1的底部,位于脱水釜搅拌轴12-2的下方。氮气圈管13是钢制一体件,为带着沿切向伸出管段的大半圆形管状物,氮气圈管13的伸出管段的端头敞开,为氮气进口端13-2,氮气圈管13的另一端密闭。氮气圈管13的大半圆形的管段的管体上每隔15度开有一个开口向上的直径为10毫米的圆形出气孔13-1。氮气圈管13由其氮气进口端13-2密闭连接在脱水釜11的氮气输送接口件11-5的位于脱水釜釜体11-1内部的连接部位上。氮气输送接口件11-5的位于脱水釜釜体11-1外部的连接部位上固定连接有氮气输送管路。使用时,该氮气输送管路直接输送经液氮汽化器汽化后的氮气。
脱水釜釜体11-1上设有位于侧部的人孔构件(图中未画出),以供维修使用。
见图4,生胶聚合反应装置2包括反应釜21、反应釜搅拌机构22、和投料保护装置23。
反应釜21包括反应釜釜体21-1、反应釜抽真空接口件21-2、反应釜打料接口件21-3、第二出料阀21-4和反应釜夹套板件21-6。反应釜夹套板件21-6与反应釜釜体21-1共同构成反应釜夹套21-5。反应釜釜体21-1为钢板经过冲压焊接制成的一体件,反应釜釜体21-1的顶部的板体上的中央部位开有用于通过搅拌机构的动力输出轴的中央圆孔,反应釜釜体21-1的顶部的板体上还开有位于中央安装孔附近的作为抽真空口的第一圆孔、作为液体物料口的第二圆孔以及作为助剂物料口的第三圆孔;反应釜釜体21-1的底部的板体上的中央部位开有用作出料口的中央圆孔。生胶脱水装置1的第一出料阀11-4通过相应的管道与生胶聚合反应装置2的反应釜打料接口件21-3相连通。
反应釜抽真空接口件21-2密闭焊接固定在反应釜釜体21-1的顶部的第一圆孔处的板体上。反应釜打料接口件21-3密闭焊接固定在反应釜釜体21-1的顶部的第二圆孔处的板体上。第二出料阀21-4为球阀,第二出料阀21-4从下方固定连接在反应釜釜体21-1的底部的出料口处的板体上,而对反应釜釜体21-1中的物料是否出料进行控制。反应釜夹套21-5由反应釜夹套板件21-6包围在反应釜釜体21-1的侧面外部上,并由其上下端的向内折弯的板端固定连接在反应釜釜体21-1的外壁上,从而在反应釜釜体21-1与反应釜夹套板件21-6之间形成一个空气夹层而构成。反应釜夹套21-5的侧面下部设有反应釜热油进口管21-5-1,反应釜夹套21-5的侧面上部设有反应釜热油出口管21-5-2。
反应釜搅拌机构22包括变频电机22-1、减速机22-2、反应釜搅拌轴22-3、反应釜搅拌桨叶22-4、固定支架22-5和限位轴承22-6。变频电机22-1的电机轴也是减速机22-2的动力输入轴,减速机22-2由其底座密闭固定连接在反应釜釜体21-1上,且位于反应釜釜体21-1的顶部中央位置处,减速机22-2的动力输出轴向下穿过反应釜釜体21-1的顶部的中央圆孔而伸入反应釜釜体21-1中。固定支架22-5固定在反应釜釜体21-1内,且位于反应釜釜体21-1的底部的中央位置处。限位轴承22-6安装在固定支架22-5上,且位于固定支架22-5的顶部。反应釜搅拌轴22-3和反应釜搅拌桨叶22-4均位于反应釜釜体21-1内腔中,反应釜搅拌轴22-3的上端通过联轴器与减速机22-2的向下伸入反应釜釜体21-1内的动力输出轴的下端头相连,反应釜搅拌轴22-3的下端伸入限位轴承22-6的内圈中,且与限位轴承22-6的内圈紧配合。反应釜搅拌桨叶22-4为钢制叶片,且固定在反应釜搅拌轴22-3上。
见图5,投料保护装置23包括进料斗23-1、第一阀门23-2、容器23-3、投料抽真空口23-4、出料管23-5和第二阀门23-6。容器23-3为钢板经过冲压焊接制成的一体件,容器23-3的顶部的板体上的中央部位开有作为进料口的圆孔,容器23-3的顶部的板体上还开有位于进料口附近的作为抽真空口的圆孔,容器23-3的底部的板体上的中央部位开有作为出料口的圆孔。进料斗23-1由其位于下端的出料口部位从上方密闭焊接固定在容器23-3的进料口处的板体上。第一阀门23-2设置在进料斗23-1的下部,而对进入进料斗23-1的物料是否进入容器23-3进行控制。投料抽真空口件23-4密闭焊接固定在容器23-3的顶部的抽真空口处的板体上。出料管23-5的上端密闭焊接固定在容器23-3的出料口处的板体上,出料管23-5的下端密闭焊接固定在反应釜釜体21-1的助剂物料口处的板体上。第二阀门23-6设置在出料管23-5上,而对进入出料管23-5中的物料是否进入反应釜釜体21-1进行控制。
见图6,生胶脱除低分子装置3包括脱低釜31、列管预热器32和花板33。
脱低釜31包括脱低釜主釜体31-1、顶罩31-2、脱低釜抽真空接口件31-3、脱低釜夹套板件31-4、第三出料阀31-5和脱低釜示镜31-6;脱低釜夹套板件31-4与脱低釜主釜体31-1共同构成的脱低釜夹套31-7。
脱低釜主釜体31-1的中上部为圆柱壳体,脱低釜主釜体31-1的下部为倒圆锥壳体。脱低釜主釜体31-1的中上部壳体的高度为2米,下部壳体的高度为1米。
顶罩31-2的上部为球缺壳体,顶罩31-2的下部为圆柱壳体,顶罩31-2的中下部的直径小于脱低釜主釜体31-1的中上部的直径。顶罩31-2从上方固定连接在脱低釜主釜体31-1上,且位于脱低釜主釜体31-1的顶部中央开口处。
脱低釜抽真空接口件31-3有2个,分别密闭固定在脱低釜主釜体31-1上,且位于脱低釜主釜体31-1的顶部的相应的开口处。第三出料阀31-5为球阀。生胶聚合反应装置2的第二出料阀21-4从上方密闭固定连接在顶罩31-2上,且位于顶罩31-2的顶部中央的开口位置处。第三出料阀31-5从下方固定连接在脱低釜主釜体31-1上,且位于脱低釜主釜体31-1的底部的开口位置处。脱低釜示镜31-6设置在脱低釜主釜体31-1的中部,通过脱低釜示镜31-6可观察脱低釜1内部的情况。
见图7及图8,列管预热器32设置在脱低釜31的顶罩31-2的圆柱壳体中。列管预热器32设有上下贯通的预热器生胶通道32-1。列管预热器32包括预热器热油进口管32-2、预热器热油出口管32-3、预热器列管32-4和2块预热器管板。2块预热器管板按所处的上下位置不同而分别称为预热器上管板32-5和预热器下管板32-6。预热器列管32-4的各单管的上端均密闭固定连接在预热器上管板32-5的相应一个管孔处的板体上,预热器列管32-4的各单管的下端均密闭固定连接在预热器下管板32-6的相应一个管孔处的板体上,预热器上管板32-5和预热器下管板32-6密闭固定连接在顶罩31-2的圆柱壳体的内壁上。预热器热油进口管32-2从外侧密闭固定在顶罩31-2的圆柱壳体的下部的开口位置处,位于预热器下管板32-6的上方,且预热器热油进口管32-2与顶罩31-2的内腔相通。预热器热油出口管32-3从外侧密闭固定在顶罩31-2的圆柱壳体的上部的开口位置处,位于预热器上管板32-5的下方,且预热器热油出口管32-3与顶罩31-2的内腔相通。预热器列管32-4各单管的内腔即为预热器生胶通道32-1。
花板33设置在脱低釜31的顶罩31-2的圆柱壳体中,且位于列管预热器32的下方。花板33上开有数万个上下向的细小的通孔33-1,各个通孔33-1的上部为倒圆台形,下部是孔径为1毫米的圆柱形(详见图9及图10)。
脱低釜夹套31-7由脱低釜夹套板件31-4包围在脱低釜主釜体31-1的中上部壳体的侧面外部上,并由其上下端的向内折弯的板端固定连接在脱低釜主釜体31-1的外壁上,从而在脱低釜主釜体31-1与脱低釜夹套板件31-4之间形成一个空气夹层而构成。脱低釜夹套31-7的侧面下部设有脱低釜热油进口管31-7-1,脱低釜夹套31-7的侧面上部设有脱低釜热油出口管31-7-2。
见图11,生胶受器和出胶装置4包括罐体41、冷却盘管42、列管冷却器43和第四出料阀44。
罐体41包括罐体氮气输送接口件41-1、罐体抽真空接口件41-2、冷却盘管接口件41-3、罐体冷却水夹套板件41-6和基本形状为圆柱壳形的罐主体41-4。罐体冷却水夹套板件41-6与罐主体41-4共同构成罐体冷却水夹套41-5。罐体氮气输送接口件41-1和罐体抽真空接口件41-2均密闭固定在罐主体41-4上,且位于罐主体41-4的顶部的相应的开口处;冷却盘管接口件41-3有2个,分位下接口件41-3-1和上接口件41-3-2,下接口件41-3-1从外侧密闭固定在罐主体41-4的侧面下部的相应的开孔处的板体上,上接口件41-3-2从外侧密闭固定在罐主体41-4的侧面上部的相应的开孔处的板体上。
冷却盘管42设置在罐主体41-4的内部,通过支架固定在罐主体41-4上。冷却盘管42的下端管口42-1密闭固定在下接口件41-3-1的位于罐主体41-4内的连接部位上,冷却盘管42的上端管口42-2密闭固定在上接口件41-3-2的位于罐主体41内的连接部位上。冷却盘管42的下端管口42-1为冷却盘管42的进水端口。冷却盘管42的上端管口42-2为冷却盘管42的出水端口。
列管冷却器43包括2块冷却器管板43-5、冷却器列管43-1、冷却器冷却水进口管43-2、冷却器冷却水出口管43-3和外壳43-4。冷却器列管43-1和冷却器管板43-5均位于外壳43-4中。2块冷却器管板43-5分为冷却器上管板43-5-1和冷却器下管板43-5-2。冷却器上管板43-5-1和冷却器下管板43-5-2分上下固定在外壳43-4上,冷却器列管43-1的各根竖管的上端均固定在冷却器上管板43-5-1上,冷却器列管43-1的各根竖管的下端均固定在冷却器下管板43-5-2上。冷却器冷却水进口管43-2和冷却器冷却水出口管43-3分别从外侧密闭固定在外壳43-4的相应的开孔位置处的板体上,冷却器冷却水进口管43-2位于外壳43-4的下部,且位于冷却器下管板43-5-2的上方,冷却器冷却水出口管43-3位于外壳43-4的上部,且位于冷却器上管板43-5-1的下方(详见图12及图13)。列管冷却器43由其外壳43-4从下方密闭固定连接在罐主体41-4上,且位于罐主体41-4的底部中央开口处。
罐体冷却水夹套41-5由罐体冷却水夹套板件41-6包围在罐主体41-4的外部上,且并由其上下端的向内折弯的板端固定连接在罐主体41-4的外壁上,从而在罐主体41-4与罐体冷却水夹套板件41-6之间形成一个空气夹层而构成。罐体冷却水夹套41-5的侧面下部设有罐体冷却水进口管41-5-1,罐体冷却水夹套41-5的侧面上部设有罐体冷却水出口管41-5-2。
第四出料阀44为球阀。生胶脱除低分子装置3的第三出料阀31-5从上方密闭固定连接在罐主体41-4上,且位于罐主体41-4的顶部中央的开口位置处。第四出料阀44从下方固定连接在列管冷却器43的外壳43-4上,且位于外壳43-4底部的开口位置处。
见图14,密炼机5包括密炼釜51、盘根真空箱52、盘根密封装置53、密炼釜搅拌机构54、机架55和翻转装置56。
机架55包括底座55-1、左支架55-2和右支架55-3。底座55-1水平设置。左支架55-2铅垂设置,由其下端固定在底座55-1上,且位于底座55-1的左部。右支架55-3铅垂设置,由其下端固定在底座55-1上,且位于底座55-1的右部。
密炼釜51包括密炼釜釜主体51-1、釜盖51-2、密炼釜夹套板件51-5和密炼釜示镜51-4;密炼釜夹套板件51-5与密炼釜釜主体51-1共同构成的作为冷却水通道的夹套51-3。
密炼釜釜主体51-1为开口向上的方柱壳形,密炼釜釜主体51-1的左侧分前后设有左侧前部开口51-1-1和左侧后部开口51-1-3,密炼釜釜主体51-1的右侧分前后设有与左侧开口51-1-1和左侧后部开口51-1-3相对应的右侧前部开口51-1-2和右侧后部开口51-1-4。左侧前部开口51-1-1与右侧前部开口51-1-2均为圆形,大小相同,且共轴线;左侧后部开口51-1-3与右侧后部开口51-1-4均为圆形,大小相同,且共轴线(详见图16及图17)。
釜盖51-2包括密炼釜抽真空接口件51-2-1、放空接口件51-2-2和盖体51-2-3。盖体51-2-3为弓柱壳形,且其圆弧面位于上方。釜盖51-2的连接端口位于釜盖51-2的下方,釜盖51-2的连接端口处与密炼釜釜主体51-1的上方开口端处的大小相同。釜盖51-2位于密炼釜釜主体51-1的上方,釜盖51-2的连接端口的后侧与密炼釜釜主体51-1的上方开口端的后侧相铰接,从而使得密炼釜51可处于釜盖51-2合拢的密闭状态或者釜盖51-2打开的敞开状态。密炼釜抽真空接口件51-2-1、放空接口件51-2-2和密炼釜示镜51-4均密闭固定连接在盖体51-2-3上,且位于盖体51-2-3的顶部的相应开口位置处。其中,密炼釜示镜51-4位于盖体51-2-3的顶部中央位置处。密炼釜夹套板件51-5设置在密炼釜釜主体51-1的内腔中,且密闭焊接固定在密炼釜釜主体51-1的内壁上而形成密炼釜夹套51-3。密炼釜釜主体51-1的板体的下部密闭固定连接有进水接口件51-3-1,密炼釜釜主体51-1的板体的上部密闭固定连接有出水接口件51-3-2,且进水接口件51-3-1和出水接口件51-3-2位于密炼釜釜主体51-1的相应开口位置处。
见图16及图17,盘根真空箱52有2个,分为左侧盘根真空箱52-1和右侧盘根真空箱52-2。左侧盘根真空箱52-1和右侧盘根真空箱52-2均固定在密炼釜釜主体51-1上,左侧盘根真空箱52-1位于密炼釜釜主体51-1的左侧前部开口51-1-1和左侧后部开口51-1-3的左侧,右侧盘根真空箱52-2位于密炼釜釜主体51-1的右侧前部开口51-1-2和右侧后部开口51-1-4的右侧。左侧盘根真空箱52-1的左侧前部设有左前部开口52-1-1,左侧盘根真空箱52-1的左侧后部设有左后部开口52-1-2,左侧盘根真空箱52-1的顶部设有左盘根箱抽真空口件52-1-3。左侧盘根真空箱52-1的左前部开口52-1-1与密炼釜釜主体51-1的左侧前部开口51-1-1大小相同,且共轴线。左侧盘根真空箱52-1的左后部开口52-1-2与密炼釜釜主体51-1的左侧后部开口51-1-3大小相同,且共轴线。右侧盘根真空箱52-2的右侧前部设有右前部开口52-2-1,右侧盘根真空箱52-2的右侧后部设有右后部开口52-2-2,右侧盘根真空箱52-2的顶部设有右盘根箱抽真空口件52-2-3。右侧盘根真空箱52-2的右前部开口52-2-1与密炼釜釜主体51-1的右侧前部开口51-1-2大小相同,且共轴线。右侧盘根真空箱52-2的右后部开口52-2-2与密炼釜釜主体51-1的右侧后部开口51-1-4大小相同,且共轴线。
盘根密封装置53包括盘根填料53-1、盘根盒53-2、压板53-3和盘根压盖53-4。盘根填料53-1为由具有弹性的聚四氟乙烯材料制成的设有中央孔的圆台柱形一体件;盘根盒53-2为由圆环形的周边板和端头板构成的钢制一体件,盘根盒53-2的内腔的形状为与盘根填料53-1的外周形状相对应的圆台形,盘根盒53-2的内端板上开有中央孔,盘根盒53-2的周边板上沿轴向设有位于远离端头板一侧的外螺纹;压板53-3为设有中央孔的圆柱形板体。盘根压盖53-4为由圆柱壳形的周边板和端头板构成的钢制一体件,盘根压盖53-4的周边板上沿轴向设有位于远离端头板一侧的内螺纹。
盘根密封装置53有8个,密炼釜釜主体51-1的左侧前部开口51-1-1处、右侧前部开口51-1-2处、左侧后部开口51-1-3处和右侧后部开口51-1-4处的板体上各密闭焊接固定有相应一个盘根密封装置53的盘根盒53-2,各盘根盒53-2所在的盘根密封装置53则相应称为第二盘根密封装置53、第三盘根密封装置53、第六盘根密封装置53和第七盘根密封装置53;该4个盘根密封装置53的各盘根盒53-2由其周边板的左右向的中间部位的外侧密闭焊接固定在密炼釜釜主体51-1的相应位置上,其中的第二盘根密封装置53和第六盘根密封装置53的盘根盒53-2的开口朝向右方,第三盘根密封装置53和第七盘根密封装置53的盘根盒53-2的开口朝向左方。
左侧盘根真空箱21的左前部开口21-1处、左侧盘根真空箱21的左后部开口21-2处、右侧盘根真空箱22的右前部开口22-1和右侧盘根真空箱22的右后部开口22-2处的板体上也各密闭焊接固定有相应一个盘根密封装置53的盘根盒53-2,各盘根盒53-2所在的盘根密封装置53则相应称为第一盘根密封装置53、第五盘根密封装置53、第四盘根密封装置53和第八盘根密封装置53;该4个盘根密封装置53的各盘根盒53-2由其周边板的左右向的中间部位的外侧密闭焊接固定在相应的盘根真空箱2的相应位置上,其中的第一盘根密封装置53和第五盘根密封装置53的盘根盒53-2的开口朝向左方,第四盘根密封装置53和第八盘根密封装置53的盘根盒53-2的开口朝向右方。
盘根填料53-1位于盘根盒53-2内,安装时,对于盘根盒53-2的开口朝向右方的盘根密封装置53,相应一根搅拌轴按照从左至右的次序依次穿过盘根盒53-2的端头板的中央孔、盘根填料53-1的中央孔、压板53-3的中央孔和盘根压盖53-4的端头板的中央孔;而对于盘根盒53-2的开口朝向左方的盘根密封装置53,则相应一根搅拌轴按照从左至右的次序依次穿过盘根压盖53-4的端头板的中央孔、压板53-3的中央孔、盘根填料53-1的中央孔和盘根盒53-2的端头板的中央孔;然后将盘根压盖53-4旋合在盘根盒53-2上,从而盘根压盖53-4的端头板沿轴向与压板53-3相接触,压板53-3沿轴向与盘根填料53-1的相接触,盘根填料53-1沿轴向与盘根盒53-2的端头板相接触,通过旋紧盘根压盖可对盘根填料进行挤压,使得盘根填料变形并抱紧搅拌轴。从而达到密封的作用。
密炼釜搅拌机构54包括变频减速电机54-1、第一搅拌轴54-2、第一搅拌桨叶54-3、第二搅拌轴54-4、第二搅拌桨叶54-5、前侧齿轮54-6和后侧齿轮54-7。变频减速电机54-1固定在机架55的底座55-1上,且位于右支架55-3的右侧。
第一搅拌轴54-2的按照从左至右的次序依次穿过安装在左侧盘根真空箱52-1的左前部开口52-1-1处的第一盘根密封装置53、安装在密炼釜釜主体51-1的左侧前部开口51-1-1处的第二盘根密封装置53、安装在密炼釜釜主体51-1的右侧前部开口51-1-2处的第三盘根密封装置53和安装在右侧盘根真空箱52-2的右前部开口52-2-1处的第四盘根密封装置53,且第一搅拌轴54-2还在位于第三盘根密封装置53与第四盘根密封装置53之间的轴段上固定安装有位于右侧盘根真空箱52-2内的前侧齿轮54-6。第一搅拌轴54-2的左端头伸入固定在机架55的左支架55-2上的轴承座中的且与第一搅拌轴54-2的左端头相配合的轴承中,第一搅拌轴54-2的右端穿过固定在机架55的右支架55-3上的轴承座中的且与第一搅拌轴54-2的右端相配合的另一个轴承,第一搅拌轴54-2的右端头与变频减速电机54-1的输出轴通过联轴器固定连接。第一搅拌轴54-2的左端头上设有第一冷却水进口管54-2-1,第一搅拌轴54-2的右端头上设有第一冷却水出口管54-2-2。第一搅拌桨叶54-3为钢制叶片,固定安装在第一搅拌轴54-2上,且位于密炼釜釜主体51-1的前部。
第二搅拌轴54-4的按照从左至右的次序依次穿过安装在左侧盘根真空箱52-1的左后部开口52-1-2处的第五盘根密封装置53、安装在密炼釜釜主体51-1的左侧后部开口51-1-3处的第六盘根密封装置53、安装在密炼釜釜主体51-1的右侧后部开口51-1-2处的第七盘根密封装置53和安装在右侧盘根真空箱52-2的右后部开口52-2-2处的第八盘根密封装置53,且第二搅拌轴54-4还在位于第七盘根密封装置53与第八盘根密封装置53之间的轴段上固定安装有位于右侧盘根真空箱52-2内的后侧齿轮54-7。第二搅拌轴54-4的左端头伸入从上方设置在机架55的左支架55-2上的轴承座中的且与第二搅拌轴54-4的左端头相配合的轴承中,第二搅拌轴54-4的右端头伸入从上方设置在机架55的右支架55-3上的轴承座中的且与第二搅拌轴54-4的右端头相配合的轴承中。第二搅拌轴54-4的左端头上设有第二冷却水进口管54-4-1,第二搅拌轴54-4的右端头上设有第二冷却水出口管54-4-2。第二搅拌桨叶54-5为钢制叶片,固定安装在第二搅拌轴54-4上,且位于密炼釜51的密炼釜釜主体51-1的后部。
前侧齿轮54-6固定连接在第一搅拌轴54-2上,后侧齿轮54-7固定连接在第二搅拌轴54-4上,且前侧齿轮54-6与后侧齿轮54-7相啮合。
见图15,翻转装置56设置在机架55的底座55-1上,且位于底座55-1的后侧中部。翻转装置56为一液压缸,液压缸由其底座固定在底座55-1上,液压缸的活塞杆向上伸出,活塞杆的上部与密炼釜51的密炼釜釜主体51-1的后部固定相连,从而使得密炼釜51的重量一方面通过位于前部的第一搅拌轴54-2以及相应的轴承传递给左支架55-2和右支架55-3,再传递到底座55-1上,另一方面,密炼釜51的重量还通过位于后部的翻转装置56传递至底座55-1上,且在翻转装置56的作用下,密炼釜51能以第一搅拌轴54-2为中心向前翻转,最大翻转角为90°。
热油循环加热装置6的进油口通过相应的管道分别与生胶脱水装置1的脱水釜热油出口管11-7-2、生胶聚合反应装置2的反应釜热油出口管21-5-2、生胶脱除低分子装置3的脱低釜热油出口管31-7-2和列管预热器32的预热器热油出口管32-3相连通。热油循环加热装置6的出油口通过相应的管道分别与生胶脱水装置1的脱水釜热油进口管11-7-1、生胶聚合反应装置2的反应釜热油进口管21-5-1、生胶脱除低分子装置3的脱低釜热油进口管31-7-1和列管预热器32的预热器热油进口管32-2相连通。
抽真空装置7通过相应的管道分别与生胶脱水装置1的脱水釜抽真空接口件11-2、生胶聚合反应装置2的反应釜抽真空接口件21-2、投料保护装置23的投料抽真空口件23-4、生胶脱除低分子装置3的脱低釜抽真空接口件31-3和生胶受器和出胶装置4的罐体抽真空接口件41-2相连通。
氮气供给装置8通过相应的管道分别与生胶脱水装置1的脱水釜氮气输送接口件11-5和生胶受器和出胶装置4的罐体氮气输送接口件41-1相连通。
冷却水循环冷却装置9的进水口通过相应的管道分别与生胶受器和出胶装置4的罐体冷却水出口管41-5-2、冷却盘管上接口件41-3-2和冷却器冷却水出口管43-3相连通。冷却水循环冷却装置9的出水口通过相应的管道分别与生胶受器和出胶装置4的罐体冷却水进口管41-5-1、冷却盘管下接口件41-3-1和冷却器冷却水进口管43-2相连通。
密炼机5包括还包括独立的抽真空装置和冷却水循环冷却装置。密炼机5抽真空装置的通过相应的管道分别与密炼机5的密炼釜抽真空接口件51-2-1、左盘根箱抽真空口件52-1-3和右盘根箱抽真空口件52-2-3相连通。密炼机5的冷却水循环冷却装置的进水口通过相应的软管分别与密炼机5的出水接口件51-3-2、第一冷却水出口管54-2-2和第二冷却水出口管54-4-2相连通。密炼机5的冷却水循环冷却装置的出水口通过相应的软管分别与密炼机5的进水接口件51-3-1、第一冷却水进口管54-2-1和第二冷却水进口管54-4-1相连通。
本实施例的混炼胶生产系统在使用时,由物料泵或者高位容器将液态物料通过连接管以及生胶脱水装置1的脱水釜打料接口件11-3而加入生胶脱水装置1的脱水釜11内,同时启动真空泵通过脱水釜11的脱水釜抽真空接口件11-2而对脱水釜11进行抽真空。热油从脱水釜夹套11-7的脱水釜热油进口管11-7-1进入脱水釜夹套11-7中,再从脱水釜夹套11-7的脱水釜热油出口管11-7-2流出,不断循环,从而对脱水釜11内的物料进行加热。液态氮气经汽化器转化为气态后,通过氮气输送管路以及氮气输送接口件11-5进入氮气圈管13内,再通过氮气圈管13的出气孔13-1吹出,脱水釜搅拌机构12对液态物料进行搅拌,从而使得物料翻转流动,均匀受热,其中的水分则受热成为水蒸气,搅拌中氮气不断流进液态物料,而与液态物料中的水蒸气汇合。夹带着水蒸气的氮气则通过脱水釜11的脱水釜抽真空接口件11-2排出。
脱水结束后,液态物料通过生胶脱水装置1的脱水釜11的第一出料阀11-4通过反应釜打料接口件21-3流入生胶聚合反应装置2的反应釜21的反应釜釜体21-1内,此时的投料保护装置23的第一阀门23-2和第二阀门23-6均处于关闭状态。同时启动真空泵通过反应釜21的反应釜抽真空接口件21-2而对反应釜21的反应釜釜体21-1进行抽真空。打开投料保护装置23的第一阀门23-2,将催化剂、分子量调节剂、乙烯基含量控制剂等助剂通过进料斗23-1倒入容器23-3中,然后关闭第一阀门23-2,再启动另外的真空泵通过投料保护装置23的投料抽真空接口件23-4而对容器23-3抽真空,再打开第二阀门23-6,使得助剂流入反应釜釜体21-1内。反应釜热油从夹套21-5的反应釜热油进口管21-5-1进入反应釜夹套21-5中,再从反应釜夹套21-5的反应釜热油出口管21-5-2流出,不断循环,从而对反应釜釜体21-1内的物料进行加热。反应釜搅拌机构22对物料进行搅拌,从而使得物料翻转流动,在抽真空的反应釜釜体21-1中均匀受热,发生聚合反应。
反应结束后,物料通过生胶聚合反应装置2的反应釜21的第二出料阀21-3进入生胶脱除低分子装置3的脱低釜31的顶罩31-2内,流经列管预热器32的预热器生胶通道32-1。热油从预热器热油进口管32-2进入列管预热器32中,再从预热器热油出口管32-3流出,不断循环,从而对列管预热器32内的生胶物料进行预热。随后生胶物料流经花板33的通孔33-1,形成胶丝落入脱低釜主釜体31-1中。热油从脱低釜夹套31-7的脱低釜热油进口管31-7-1进入脱低釜夹套31-7中,再从脱低釜夹套31-7的脱低釜热油出口管31-7-2流出,不断循环,从而对脱低釜主釜体31-1中的胶丝进行加热。低分子量的线型甲基乙烯基聚硅氧烷因受热而挥发成为气体,使得胶丝在抽真空的脱低釜主釜体31-1中脱除低分子。
胶丝脱除低分后通过生胶脱除低分子装置3的第三出料阀31-5中进入生胶受器和出胶装置4的罐主体41-4内,液态氮气经汽化器转化为气态后,通过氮气输送管路以及罐体41上的罐体氮气输送接口件41-1通入氮气至罐主体41-4中,同时启动真空泵通过罐体41上的罐体抽真空接口件41-2把罐体内的气体抽出。冷却水从冷却盘管42的作为进水端口的下端管口42-1进入冷却盘管42内,再从冷却盘管42的作为出水端口的上端管口42-2流出,不断循环,从而对罐主体41-4内的胶料进行冷却。冷却水从罐体冷却水夹套41-5的罐体冷却水进口管41-5-1进入罐体冷却水夹套41-5内,再从罐体冷却水夹套41-5的罐体冷却水出口管41-5-2流出,不断循环,从而对罐主体41内的胶料进行冷却。随后粘稠状胶料缓慢流经列管冷却器43的冷却器列管43-1,冷却水从列管冷却器43的冷却器冷却水进口管43-2进入列管冷却器43的各根列管与外壳43-4以及冷却器管板43-5所形成的空间内,再从列管冷却器43的冷却器冷却水出口管43-3流出,不断循环,从而对流经列管冷却器43的冷却器列管43-1内的胶料进行冷却。最终胶料从第四出料阀44中排出,此时生胶温度降到50℃,从而可直接落入套在第四出料阀44上的塑料袋中,再将装有生胶的塑料袋放入纸箱进行分装。
随后,打开密炼釜51的釜盖51-2将生胶及配料投入密炼釜釜主体51-1内,合上釜盖51-2并通过紧固件盖紧,通过相应的抽真空口将密炼釜51和2个盘根真空箱52抽真空后,开启变频减速电机54-1,使得密炼釜搅拌机构54对物料进行搅拌,转速可变。搅拌过程中,冷却水从密炼釜夹套51-3的进水接口件51-3-1进入密炼釜夹套51-3内,再从密炼釜夹套51-3的出水接口件51-3-2流出;冷却水从第一搅拌轴54-2的第一冷却水进口管54-2-1进入第一搅拌轴54-2内,再从第一搅拌轴54-2的第一冷却水出口管54-2-2流出;冷却水从第二搅拌轴54-4的第二冷却水进口管54-4-1进入第二搅拌轴54-4内,再从第二搅拌轴54-4的第二冷却水出口管54-4-2流出,不断循环,从而对密炼釜51内的物料进行冷却。物料在密炼釜51中密炼结束后,打开釜盖51-2上的放空口51-2-2,使得空气进入密炼釜51内,再打开釜盖51-2,开启翻转装置56,使得密炼釜51以第一搅拌轴54-2为中心向前翻转,从而倒出物料。

Claims (10)

1.一种混炼胶生产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生胶脱水装置(1)、生胶聚合反应装置(2)、生胶脱除低分子装置(3)、生胶受器和出胶装置(4)、密炼机(5)、热油循环加热装置(6)、抽真空装置(7)、氮气供给装置(8)和冷却水循环冷却装置(9);
生胶脱水装置(1)包括脱水釜(11)、脱水釜搅拌机构(12)和氮气圈管(13);脱水釜(11)包括脱水釜釜体(11-1)和第一出料阀(11-4);脱水釜搅拌机构(12)包括脱水釜搅拌轴(12-2)和固定连接在脱水釜搅拌轴(12-2)上的脱水釜搅拌桨叶(12-3);脱水釜搅拌机构(12)设置在脱水釜釜体(11-1)上,且脱水釜搅拌轴(12-2)和脱水釜搅拌桨叶(12-3)位于脱水釜釜体(11-1)中;氮气圈管(13)设置在脱水釜釜体(11-1)中,且位于脱水釜搅拌轴(12-2)的下方;氮气圈管(13)的管体上开有开口向上的一组出气孔(13-1);氮气圈管(13)由其氮气进口端(13-2)密闭连接在脱水釜(11)的脱水釜氮气输送接口件(11-5)的位于脱水釜釜体(11-1)内部的连接部位上;第一出料阀(11-4)从下方密闭固定连接在脱水釜釜体(11-1)的底部的出料口处;
生胶聚合反应装置(2)包括反应釜(21)和反应釜搅拌机构(22);反应釜(21)包括反应釜釜体(21-1)和第二出料阀(11-4);反应釜搅拌机构(22)包括反应釜搅拌轴(22-3)和固定连接在反应釜搅拌轴(22-3)上的反应釜搅拌桨叶(22-4);反应釜搅拌机构(22)设置在反应釜釜体(21-1)上,且反应釜搅拌轴(22-3)和反应釜搅拌桨叶(22-4)位于反应釜釜体(21-1)中;第一出料阀(11-4)还通过相应的管道从上方与生胶聚合反应装置(2)的反应釜(21)的釜体(21-1)相连通;第二出料阀(11-4)从下方密闭固定连接在反应釜(21)的釜体(21-1)的底部的出料口处;
生胶脱除低分子装置(3)包括脱低釜(31)、列管预热器(32)和花板(33),脱低釜(31)包括脱低釜釜体和第三出料阀(31-5);脱低釜釜体包括脱低釜主釜体(31-1)和密闭固定连接在脱低釜主釜体(31-1)顶部中央孔处板体上的顶罩(31-2);列管预热器(32)和花板(33)按照从上至下的次序设置在顶罩(31-2)中;第二出料阀(11-4)还从上方密闭固定连接在脱低釜(31)的顶罩(31-2)的顶部开口位置处;第三出料阀(31-5)从下方密闭固定连接在脱低釜主釜体(31-1)的底部的开口位置处;
生胶受器和出胶装置(4)包括罐体(41)、冷却盘管(42)、列管冷却器(43)和第四出料阀(44);罐体(41)包括罐主体(41-4);冷却盘管(42)设置在罐主体(41-4)中,且冷却盘管(42)的冷却水进出口分别密闭连接在密闭固定于罐主体(41-4)上的相应的接口件(41-3)上;列管冷却器(43)由其外壳(43-4)的上端接口从下方密闭固定在罐主体(41-4)的下端中央孔处的板体上;第三出料阀(31-5)还从上方密闭固定连接在生胶受器和出胶装置(4)的罐主体(41-4)的顶部中央孔处的板体上;第四出料阀(44)从下方密闭固定连接在生胶受器和出胶装置(4)的列管冷却器(43)的外壳(43-4)的下端接口位置处;
热油循环加热装置(6)的进出油口通过相应的管道分别与生胶脱水装置(1)的脱水釜(11)、生胶聚合反应装置(2)的反应釜(21)、生胶脱除低分子装置(3)的脱低釜(31)的各自的夹套以及生胶脱除低分子装置(3)的列管预热器(32)相连通;
抽真空装置(7)通过相应的管道分别与生胶脱水装置(1)的脱水釜(11)、生胶聚合反应装置(2)的反应釜(21)、生胶脱除低分子装置(3)的脱低釜(31)和生胶受器和出胶装置(4)的罐体(41)相连通;
氮气供给装置(8)通过相应的管道与脱水釜氮气输送接口件(11-5)相连通,还通过相应的管道与生胶受器和出胶装置(4)的罐体(41)相连通;
冷却水循环冷却装置(9)的进出水口通过相应的管道分别与生胶受器和出胶装置(4)的冷却盘管(42)和列管冷却器(43)相连通。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炼胶生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生胶脱水装置(1)的脱水釜(11)还包括脱水釜抽真空接口件(11-2)、脱水釜打料接口件(11-3)和脱水釜夹套板件(11-6);脱水釜夹套(11-7)由脱水釜夹套板件(11-6)与脱水釜釜体(11-1)共同构成,也即脱水釜(11)的脱水釜夹套(11-7)由脱水釜夹套板件(11-6)包围在脱水釜釜体(11-1)的外壁的侧部上,并由其上下端的向内折弯的板端固定在脱水釜釜体(11-1)的外壁上,从而在脱水釜釜体(11-1)与脱水釜夹套板件(11-6)之间形成一个空气夹层而构成;脱水釜夹套(11-7)的侧面下部设有脱水釜热油进口管(11-7-1),脱水釜夹套(11-7)的侧面上部设有脱水釜热油出口管(31-7-2);脱水釜(11)由其脱水釜抽真空接口件(11-2)通过相应的管道与抽真空装置(7)相连通;脱水釜打料接口件(11-3)即为输入液态物料的部件;脱水釜抽真空接口件(11-2)和脱水釜打料接口件(11-3)均设置在脱水釜釜体(11-1)的顶部;脱水釜氮气输送接口件(11-5)安装在脱水釜釜体(11-1)的侧部的下部; 
脱水釜搅拌机构(12)还包括减速电机(12-1;脱水釜搅拌机构(12)由减速电机(12-1)的底座固定连接在脱水釜(11)的脱水釜釜体(11-1)上,且位于脱水釜釜体(11-1)的顶部中央位置处;脱水釜搅拌轴(12-2)的上端通过联轴器与减速电机(12-1)的伸入脱水釜釜体(11-1)中的动力输出轴的下端相连; 
氮气圈管(13)的一端敞开,另一端密闭;氮气圈管(13)的敞开的一端即为氮气进口端(13-2)。
3.按照权利要求2所述的混炼胶生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生胶脱水装置(1)的氮气圈管(13)为带着沿切向伸出管段的大半圆形管状物,氮气圈管(13)的大半圆形的管段的管体上每隔10至20度开有一个开口向上的直径为5至15毫米的圆形出气孔(13-1)。
4.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炼胶生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生胶聚合反应装置(2)还包括投料保护装置(23);
反应釜(21)还包括反应釜抽真空接口件(21-2)、反应釜打料接口件(21-3)和反应釜夹套板件(21-6);反应釜夹套(21-5)由反应釜夹套板件(21-6)与反应釜釜体(21-1)共同构成,也即反应釜夹套(21-5)由反应釜夹套板件(21-6)包围在反应釜釜体(21-1)的侧面外部上,并由其上下端的向内折弯的板端固定连接在反应釜釜体(21-1)的外壁上,从而在反应釜釜体(21-1)与反应釜夹套板件(21-6)之间形成一个空气夹层而构成;反应釜夹套(21-5)的侧面下部设有反应釜热油进口管(21-5-1),反应釜夹套(21-5)的侧面上部设有反应釜热油出口管(21-5-2);反应釜(21)由其反应釜抽真空接口件(21-2)通过相应的管道与抽真空装置(7)相连通;反应釜打料接口件(21-3)即为输入液态物料的部件;反应釜抽真空接口件(21-2)和反应釜打料接口件(21-3)均设置在反应釜釜体(21-1)的顶部;
反应釜搅拌机构(22)还包括变频电机(22-1)、减速机(22-2)、固定支架(22-5)和限位轴承(22-6);变频电机(22-1)的电机轴也是减速机(22-2)的动力输入轴,减速机(22-2)由其底座固定连接在反应釜(21)的反应釜釜体(21-1)上,且位于反应釜釜体(21-1)的顶部中央位置处;固定支架(22-5)固定在反应釜(21)的反应釜釜体(21-1)内,且位于反应釜釜体(21-1)的底部的中央位置处;限位轴承(22-6)安装在固定支架(22-5)上,且位于固定支架(22-5)的顶部;反应釜搅拌轴(22-3)的上端通过联轴器与减速机(22-2)的向下伸入反应釜釜体(21-1)内的动力输出轴的下端头相连,反应釜搅拌轴(22-3)的下端伸入限位轴承(22-6)的内圈中,且与限位轴承(22-6)的内圈紧配合;反应釜搅拌桨叶(22-4)固定在反应釜搅拌轴(22-3)上;
投料保护装置(23)包括进料斗(23-1)、第一阀门(23-2)、容器(23-3)、投料抽真空接口件(23-4)、出料管(23-5)和第二阀门(23-6);进料斗(23-1)由其位于下端的出料口与容器(23-3)的进料口相连,且位于容器(23-3)的顶部的上方;第一阀门(23-2)设置在进料斗(23-1)的下部;投料抽真空接口件(23-4)设置在容器(23-3)的顶部的一侧;出料管(23-5)的上端与容器(23-3)的位于底部的出料口相连,出料管(23-5)的下端固定在反应釜(21)的反应釜釜体(21-1)的顶部,且与反应釜釜体(21-1)的内腔相连通;第二阀门(23-6)设置在出料管(23-5)上;投料保护装置(23)由其投料抽真空接口件(23-4)通过相应的阀门和管道与抽真空装置(7)相连通。
5.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炼胶生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生胶脱除低分子装置(3)的脱低釜(31)还包括脱低釜抽真空接口件(31-3)和脱低釜夹套板件(31-4);脱低釜夹套(31-7)由脱低釜夹套板件(31-4)与脱低釜主釜体(31-1)共同构成,也即脱低釜夹套(31-7)由脱低釜夹套板件(31-4)包围在脱低釜主釜体(31-1)的中上部壳体的侧面外部上,并由其上下端的向内折弯的板端固定连接在脱低釜主釜体(31-1)的外壁上,从而在脱低釜主釜体(31-1)与夹套板件之间形成一个空气夹层而构成;脱低釜夹套(31-7)的侧面下部设有脱低釜热油进口管(31-7-1),脱低釜夹套(31-7)的侧面上部设有脱低釜热油出口管(31-7-2);脱低釜主釜体(31-1)的中上部为圆柱壳体,脱低釜主釜体(31-1)的下部为倒圆锥壳体;顶罩(31-2)的上部为球缺壳体,顶罩(31-2)的下部为圆柱壳体;顶罩(31-2)的中下部的直径小于脱低釜主釜体(31-1)的中上部的直径;脱低釜抽真空接口件(31-3)有2个,分别密闭固定在脱低釜主釜体(31-1)上,且位于脱低釜主釜体(31-1)的顶部的相应的开口处;脱低釜(31)由其脱低釜抽真空接口件(31-3)通过相应的管道与抽真空装置(7)相连通;
列管预热器(32)设置在脱低釜(31)的顶罩(31-2)的圆柱壳体中;列管预热器(32)设有上下贯通的预热器生胶通道(32-1);
花板(33)设置在脱低釜(31)的顶罩(31-2)的圆柱壳体中,且位于列管预热器(32)的下方;花板(33)上密布上下向的细小的通孔(33-1);各个通孔(33-1)的上部为倒圆台形,下部为圆柱形。
6.按照权利要求5所述的混炼胶生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生胶脱除低分子装置(3)的列管预热器(32)包括预热器热油进口管(32-2)、预热器热油出口管(32-3)、预热器列管(32-4)和2块预热器管板;2块预热器管板按所处的上下位置不同而分别称为预热器上管板(32-5)和预热器下管板(32-6);列管的各单管的上端均密闭固定连接在预热器上管板(32-5)的相应一个管孔处的板体上,列管的各单管的下端均密闭固定连接在预热器下管板(32-6)的相应一个管孔处的板体上,预热器上管板(32-5)和预热器下管板(32-6)密闭固定连接在顶罩(31-2)的圆柱壳体的内壁上;预热器热油进口管(32-2)从外侧密闭固定在顶罩(31-2)的圆柱壳体的下部的开口位置处,位于预热器下管板(32-6)的上方,且预热器热油进口管(32-2)与顶罩(31-2)的内腔相通;预热器热油出口管(32-3)从外侧密闭固定在顶罩(31-2)的圆柱壳体的上部的开口位置处,位于预热器上管板(32-5)的下方,且预热器热油出口管(32-3)与顶罩(31-2)的内腔相通;预热器列管(32-4)各单管的内腔即为预热器生胶通道(32-1);
所述生胶脱除低分子装置(3)的脱低釜(31)还包括脱低釜示镜(31-6);脱低釜示镜(31-6)设置在脱低釜主釜体(31-1)的中部; 
所述生胶脱除低分子装置(3)的花板(33)的通孔(33-1)的下部的孔径为0.8至1.5毫米。
7.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炼胶生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生胶受器和出胶装置(4)的罐体(41)还包括罐体氮气输送接口件(41-1)、罐体抽真空接口件(41-2)、冷却盘管接口件(41-3)和罐体夹套板件(41-6);罐主体(41-4)的基本形状为圆柱壳形;罐体冷却水夹套(41-5)由罐体夹套板件(41-6)与罐主体(41-4)共同构成,也即罐体冷却水夹套(41-5)由罐体夹套板件(41-6)包围在罐主体(41-4)的外部上,且并由其上下端的向内折弯的板端固定连接在罐主体(41-4)的外壁上,从而在罐主体(41-4)与罐体夹套板件(41-6)之间形成一个空气夹层而构成;罐体冷却水夹套(41-5)的侧面下部设有罐体冷却水进口管(41-5-1),罐体冷却水夹套(41-5)的侧面上部设有罐体冷却水出口管(41-5-2);罐体(41)由其罐体氮气输送接口件(41-1)通过相应的管道与氮气供给装置(8)相连通;罐体(41)由其罐体抽真空接口件(41-2)通过相应的管道与抽真空装置(7)相连通;罐体氮气输送接口件(41-1)和罐体抽真空接口件(41-2)均密闭固定在罐主体(41-4)的顶部的相应的开孔处的板体上;冷却盘管接口件(41-3)有2个,分为下接口件(41-3-1)和上接口件(41-3-2),下接口件(41-3-1)从外侧密闭固定在罐主体(41-4)的侧面下部的相应的开孔处的板体上,上接口件(41-3-2)从外侧密闭固定在罐主体(41-4)的侧面上部的相应的开孔处的板体上;
冷却盘管(42)设置在罐主体(41-4)的内部,通过支架固定在罐主体(41-4)上;冷却盘管(42)的下端管口(42-1)密闭固定在下接口件(41-3-1)的位于罐主体(41-4)内的连接部位上,冷却盘管(42)的上端管口(42-2)密闭固定在上接口件(41-3-2)的位于罐主体(41-4)内的连接部位上;
列管冷却器(43)包括2块冷却器管板(43-5)、冷却器列管(43-1)和外壳(43-4);冷却器列管(43-1)和冷却器管板(43-5)均位于外壳(43-4)中;2块冷却器管板(43-5)分为冷却器上管板(43-5-1)和冷却器下管板(43-5-2);冷却器上管板(43-5-1)和冷却器下管板(43-5-2)分上下固定在外壳(43-4)上,冷却器列管(43-1)的各根竖管的上端均固定在冷却器上管板(43-5-1)上,冷却器列管(43-1)的各根竖管的下端均固定在冷却器下管板(43-5-2)上;列管冷却器(43)由其外壳(43-4)从下方密闭固定连接在罐主体(41-4)上,且位于罐主体(41-4)的底部中央开口处。
8.按照权利要求7所述的混炼胶生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生胶受器和出胶装置(4)的冷却盘管(42)的下端管口(42-1)为冷却盘管(42)的进水端口;冷却盘管(42)的上端管口(42-2)为冷却盘管(42)的出水端口;
所述生胶受器和出胶装置(4)的列管冷却器(43)还包括冷却器冷却水进口管(43-2)和冷却器冷却水出口管(43-3);冷却器冷却水进口管(43-2)和冷却器冷却水出口管(43-3)分别从外侧密闭固定在列管冷却器(43)的外壳(43-4)的相应的开孔位置处的板体上,冷却器冷却水进口管(43-2)位于外壳(43-4)的下部,且位于冷却器下管板(43-5-2)的上方,冷却器冷却水出口管(43-3)位于外壳(43-4)的上部,且位于冷却器上管板(43-5-1)的下方。
9.按照权利要求1至8之一所述的混炼胶生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密炼机(5)包括密炼釜(51)、盘根真空箱(52)、盘根密封装置(53)、密炼釜搅拌机构(54)、机架(55)和翻转装置(56);
机架(55)包括底座(55-1)、左支架(55-2)和右支架(55-3);底座(55-1)水平设置;左支架(55-2)铅垂设置,由其下端固定在底座(55-1)上,且位于底座(55-1)的左部;右支架(55-3)铅垂设置,由其下端固定在底座(55-1)上,且位于底座(55-1)的右部;
密炼釜(51)包括密炼釜釜主体(51-1)、釜盖(51-2)和密炼釜夹套板件(51-5);密炼釜夹套板件(51-5)与密炼釜釜主体(51-1)共同构成的作为冷却水通道的密炼釜夹套(51-3);密炼釜(51)的密炼釜夹套板件(51-5)设置在密炼釜釜主体(51-1)的内腔中,且密闭焊接固定在密炼釜釜主体(51-1)的内壁上而形成密炼釜夹套(51-3);密炼釜釜主体(51-1)的板体的下部密闭固定连接有进水接口件(51-3-1),密炼釜釜主体(51-1)的板体的上部密闭固定连接有出水接口件(51-3-2),且进水接口件(51-3-1)和出水接口件(51-3-2)位于密炼釜釜主体(51-1)的相应开口位置处;
密炼釜釜主体(51-1)为开口向上的方柱壳形;釜盖(51-2)包括密炼釜抽真空接口件(51-2-1)、放空接口件(51-2-2)和盖体(51-2-3);盖体(51-2-3)为弓柱壳形,且其圆弧面位于上方;釜盖(51-2)的连接端口位于釜盖(51-2)的下方,釜盖(51-2)的连接端口处与密炼釜釜主体(51-1)的上方开口端处的大小相同;釜盖(51-2)位于密炼釜釜主体(51-1)的上方,釜盖(51-2)的连接端口的后侧与密炼釜釜主体(51-1)的上方开口端的后侧相铰接;密炼釜抽真空接口件(51-2-1)和放空接口件(51-2-2)均密闭固定连接在盖体(51-2-3)上,且位于盖体(51-2-3)的顶部的相应开口位置处;
盘根真空箱(52)有2个,分为左侧盘根真空箱(52-1)和右侧盘根真空箱(52-2);左侧盘根真空箱(52-1)固定在密炼釜(51)的密炼釜釜主体(51-1)上,且位于密炼釜釜主体(51-1)的左侧;右侧盘根真空箱(52-2)固定在密炼釜(51)的密炼釜釜主体(51-1)上,且位于密炼釜釜主体(51-1)的右侧;左侧盘根真空箱(52-1)的顶部设有左盘根箱抽真空口件(52-1-3);右侧盘根真空箱(52-2)的顶部设有右盘根箱抽真空口件(52-2-3);
密炼釜搅拌机构(54)包括变频减速电机(54-1)、第一搅拌轴(54-2)、第一搅拌桨叶(54-3)、第二搅拌轴(54-4)、第二搅拌桨叶(54-5)、前侧齿轮(54-6)和后侧齿轮(54-7);变频减速电机(54-1)固定在机架(55)的底座(55-1)上,且位于右支架(55-3)的右侧;
第一搅拌轴(54-2)和第二搅拌轴(54-4)均依次穿过左侧盘根真空箱(52-1)、密炼釜(51)和右侧盘根真空箱(52-2);第一搅拌轴(54-2)位于第二搅拌轴(54-4)的前侧;盘根密封装置(53)分别设置在第一搅拌轴(54-2)与左侧盘根真空箱(52-1)、第一搅拌轴(54-2)与密炼釜(51)、第一搅拌轴(54-2)与右侧盘根真空箱(52-2)、第二搅拌轴(54-4)与左侧盘根真空箱(52-1)、第二搅拌轴(54-4)与密炼釜(51)和第二搅拌轴(54-4)与右侧盘根真空箱(52-2)之间的各个接触部位处;
第一搅拌轴(54-2)的左端头伸入固定在机架(55)的左支架(55-2)上的轴承座中的且与第一搅拌轴(54-2)的左端头相配合的轴承中,第一搅拌轴(54-2)的右端穿过固定在机架(55)的右支架(55-3)上的轴承座中的且与第一搅拌轴(54-2)的右端相配合的另一个轴承,第一搅拌轴(54-2)的右端头与变频减速电机(54-1)的输出轴通过联轴器固定连接;第一搅拌桨叶(54-3)固定安装在第一搅拌轴(54-2)上,且位于密炼釜(51)的密炼釜釜主体(51-1)的前部;
第二搅拌轴(54-4)的左端头伸入从上方设置在机架(55)的左支架(55-2)上的轴承座中的且与第二搅拌轴(54-4)的左端头相配合的轴承中,第二搅拌轴(54-4)的右端头伸入从上方设置在机架(55)的右支架(55-3)上的轴承座中的且与第二搅拌轴(54-4)的右端头相配合的轴承中;第二搅拌桨叶(54-5)固定安装在第二搅拌轴(54-4)上,且位于密炼釜(51)的密炼釜釜主体(51-1)的后部;
前侧齿轮(54-6)固定连接在第一搅拌轴(54-2)上,后侧齿轮(54-7)固定连接在第二搅拌轴(54-4)上,且前侧齿轮(54-6)与后侧齿轮(54-7)相啮合;
翻转装置(56)设置在机架(55)的底座(55-1)上,且位于底座(55-1)的后侧中部;翻转装置(56)的上部与密炼釜(51)的密炼釜釜主体(51-1)的后部固定相连。
10.按照权利要求9所述的混炼胶生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密炼机(5)的密炼釜(51)的密炼釜釜主体(51-1)的左侧分前后设有左侧前部开口(51-1-1)和左侧后部开口(51-1-3),密炼釜釜主体(51-1)的右侧分前后设有与左侧开口(51-1-1)和左侧后部开口(51-1-3)相对应的右侧前部开口(51-1-2)和右侧后部开口(51-1-4);左侧前部开口(51-1-1)与右侧前部开口(51-1-2)均为圆形,大小相同,且共轴线;左侧后部开口(51-1-3)与右侧后部开口(51-1-4)均为圆形,大小相同,且共轴线;
左侧盘根真空箱(52-1)位于密炼釜釜主体(51-1)的左侧前部开口(51-1-1)和左侧后部开口(51-1-3)的左侧,所述右侧盘根真空箱(52-2)位于密炼釜釜主体(51-1)的右侧前部开口(51-1-2)和右侧后部开口(51-1-4)的右侧;左侧盘根真空箱(52-1)的左侧前部设有左前部开口(52-1-1),左侧盘根真空箱(52-1)的左侧后部设有左后部开口(52-1-2);左侧盘根真空箱(52-1)的左前部开口(52-1-1)与密炼釜釜主体(51-1)的左侧前部开口(51-1-1)大小相同,且共轴线;左侧盘根真空箱(52-1)的左后部开口(52-1-2)与密炼釜釜主体(51-1)的左侧后部开口(51-1-3)大小相同,且共轴线;右侧盘根真空箱(52-2)的右侧前部设有右前部开口(52-2-1),右侧盘根真空箱(52-2)的右侧后部设有右后部开口(52-2-2);右侧盘根真空箱(52-2)的右前部开口(52-2-1)与密炼釜釜主体(51-1)的右侧前部开口(51-1-2)大小相同,且共轴线;右侧盘根真空箱(52-2)的右后部开口(52-2-2)与密炼釜釜主体(51-1)的右侧后部开口(51-1-4)大小相同,且共轴线;
盘根密封装置(53)有8个,密炼釜釜主体(51-1)的左侧前部开口(51-1-1)处、右侧前部开口(51-1-2)处、左侧后部开口(51-1-3)处和右侧后部开口(51-1-4)处的板体上各密闭固定有相应一个盘根密封装置(53),分别为第二盘根密封装置(53)、第三盘根密封装置(53)、第六盘根密封装置(53)和第七盘根密封装置(53);左侧盘根真空箱(52-1)的左前部开口(52-1-1)处、左侧盘根真空箱(21)的左后部开口(52-1-2)处、右侧盘根真空箱(52-2)的右前部开口(52-2-1)和右侧盘根真空箱(52-2)的右后部开口(52-2-2)处的板体上也各密闭固定有相应一个盘根密封装置(53),分别为第一盘根密封装置(53)、第五盘根密封装置(53)、第四盘根密封装置(53)和第八盘根密封装置(53);
密炼釜搅拌机构(54)的第一搅拌轴(54-2)的中段按照从左至右的次序依次穿过安装在左侧盘根真空箱(52-1)的左前部开口(52-1-1)处的第一盘根密封装置(53)、安装在密炼釜釜主体(51-1)的左侧前部开口(51-1-1)处的第二盘根密封装置(53)、安装在密炼釜釜主体(51-1)的右侧前部开口(51-1-2)处的第三盘根密封装置(53)和安装在右侧盘根真空箱(52-2)的右前部开口(52-2-1)处的第四盘根密封装置(53),且第一搅拌轴(54-2)还在位于第三盘根密封装置(53)与第四盘根密封装置(53)之间的轴段上固定安装有位于右侧盘根真空箱(52-2)内的前侧齿轮(54-6);密炼釜搅拌机构(54)的第二搅拌轴(54-4)的中段按照从左至右的次序依次穿过安装在左侧盘根真空箱(52-1)的左后部开口(52-1-2)处的第五盘根密封装置(53)、安装在密炼釜釜主体(51-1)的左侧后部开口(51-1-3)处的第六盘根密封装置(53)、安装在密炼釜釜主体(51-1)的右侧后部开口(11-2)处的第七盘根密封装置(53)和安装在右侧盘根真空箱(52-2)的右后部开口(52-2-2)处的第八盘根密封装置(53),且第二搅拌轴(54-4)还在位于第七盘根密封装置(53)与第八盘根密封装置(53)之间的轴段上固定安装有位于右侧盘根真空箱(52-2)内的后侧齿轮(54-7);
密炼釜搅拌机构(54)的第一搅拌轴(54-2)的左端头上设有第一冷却水进口管(54-2-1),第一搅拌轴(54-2)的右端头上设有第一冷却水出口管(54-2-2);密炼釜搅拌机构(54)的第二搅拌轴(54-4)的左端头上设有第二冷却水进口管(54-4-1),第二搅拌轴(54-4)的右端头上设有第二冷却水出口管(54-4-2);
所述密炼机(5)的密炼釜(51)还包括密炼釜示镜(51-4);密炼釜示镜(51-4)密闭固定在盖体(51-2-3)上,且位于盖体(51-2-3)的顶部中央位置处的相应开口处。
CN201110034600A 2011-02-08 2011-02-08 混炼胶生产系统 Active CN10238247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10034600A CN102382470B (zh) 2011-02-08 2011-02-08 混炼胶生产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10034600A CN102382470B (zh) 2011-02-08 2011-02-08 混炼胶生产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382470A true CN102382470A (zh) 2012-03-21
CN102382470B CN102382470B (zh) 2012-10-03

Family

ID=4582233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10034600A Active CN102382470B (zh) 2011-02-08 2011-02-08 混炼胶生产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2382470B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014814A (zh) * 2015-06-30 2015-11-04 江苏凯伦建材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沥青基卷材改性的生产系统
CN105254895A (zh) * 2015-10-15 2016-01-20 吴长江 甲基乙烯基硅橡胶生产系统
CN107336373A (zh) * 2016-12-19 2017-11-10 东莞市昶丰机械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新式气氛保护钛合金密炼机
CN113459322A (zh) * 2021-07-28 2021-10-01 杭州之江新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制胶连续生产线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9166A (zh) * 1995-12-27 1996-08-21 钱兴勇 微细再生橡胶粉的生产方法及设备
CN201506760U (zh) * 2009-07-14 2010-06-16 许照水 再生胶无压脱硫设备
CN202054771U (zh) * 2011-02-08 2011-11-30 溧阳市利达有机硅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混炼胶生产系统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9166A (zh) * 1995-12-27 1996-08-21 钱兴勇 微细再生橡胶粉的生产方法及设备
CN201506760U (zh) * 2009-07-14 2010-06-16 许照水 再生胶无压脱硫设备
CN202054771U (zh) * 2011-02-08 2011-11-30 溧阳市利达有机硅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混炼胶生产系统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014814A (zh) * 2015-06-30 2015-11-04 江苏凯伦建材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沥青基卷材改性的生产系统
CN105014814B (zh) * 2015-06-30 2017-09-01 江苏凯伦建材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沥青基卷材改性的生产系统
CN105254895A (zh) * 2015-10-15 2016-01-20 吴长江 甲基乙烯基硅橡胶生产系统
CN107336373A (zh) * 2016-12-19 2017-11-10 东莞市昶丰机械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新式气氛保护钛合金密炼机
CN113459322A (zh) * 2021-07-28 2021-10-01 杭州之江新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制胶连续生产线
CN113459322B (zh) * 2021-07-28 2023-03-21 杭州之江新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制胶连续生产线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382470B (zh) 2012-10-0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199291B (zh) 生胶生产系统
CN102382470B (zh) 混炼胶生产系统
CN202007209U (zh) 一种生胶生产系统
CN107778488B (zh) 一种脱低分子器及生产粘度为30-1000000cs甲基硅油的方法
CN102060821A (zh) 乙基麦芽酚生产中的氯化反应方法及装置
CN103394210A (zh) 用于减压精馏的超重力装置及应用方法
CN202054771U (zh) 一种混炼胶生产系统
CN210356060U (zh) 一种用于生产茉莉花精油的溶剂回收装备
CN108409780B (zh) 一种溶剂油热驱环流的有机硅水解物裂解方法及装置
CN111803977A (zh) 一种防粘壁高效减压浓缩装置及其应用
CN209423594U (zh) 一种用于合成度鲁特韦中间体的反应釜
CN206396084U (zh) 一种升华法生产对苯醌的设备
CN105731401A (zh) 一种生产盐酸羟胺的装置及其方法
CN102151537A (zh) 生胶聚合反应装置
CN206168416U (zh) 一种永固紫rl生产中邻二氯苯母液的提纯装置
CN214088449U (zh) 酒精蒸馏装置
CN201978736U (zh) 乙基麦芽酚生产中的氯化反应装置
CN210933889U (zh) 一种低温连续提取浓缩生产机组装置
CN207024660U (zh) 钻山风合剂制备用高效真空减压浓缩罐
CN202007208U (zh) 一种生胶聚合反应装置
CN113250953A (zh) 熔体泵和超高分子量聚硅氧烷制备系统及其制备方法
CN216049249U (zh) 一种脱轻塔塔顶冷凝器
CN201722318U (zh) 物料回收装置
CN208829569U (zh) 一种用于合成三氟乙醇的装置
CN204891860U (zh) 一种具有循环冷却功能的反应釜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