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380661A - 带锯 - Google Patents

带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380661A
CN102380661A CN2011102165217A CN201110216521A CN102380661A CN 102380661 A CN102380661 A CN 102380661A CN 2011102165217 A CN2011102165217 A CN 2011102165217A CN 201110216521 A CN201110216521 A CN 201110216521A CN 102380661 A CN102380661 A CN 10238066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nd
bands
saw
circumduction
hous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10216521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380661B (zh
Inventor
水谷彰良
柘植和则
松原功治
伊藤彰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akita Corp
Original Assignee
Makita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akita Corp filed Critical Makita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238066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38066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38066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380661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3MACHINE TOOLS; METAL-WORK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23DPLANING; SLOTTING; SHEARING; BROACHING; SAWING; FILING; SCRAPING; LIKE OPERATIONS FOR WORKING METAL BY REMOVING MATERIAL,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23D55/00Sawing machines or sawing devices working with strap saw blades, characterised only by 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particular parts
    • B23D55/08Sawing machines or sawing devices working with strap saw blades, characterised only by 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particular parts of devices for guiding or feeding strap saw blades
    • B23D55/082Devices for guiding strap saw blad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83/00Cutting
    • Y10T83/707By endless band or chain knife
    • Y10T83/7264With special blade guide mean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Sawing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带锯,该带锯能够引导带锯条进行环行运动,并且能够减少因引导该带锯条的环行运动而引起的磨损。在壳体(11)上设置有可动引导机构(20A),该可动引导机构(20A)能够相对于壳体(11)进行相对运动,并且通过从带锯条(B)的带厚方向抵靠带锯条(B)来限制带锯条(B)向带厚方向移动。该可动引导机构(20A)包括由被固定于壳体(11)上的固定轴(21)所支承的轴承(30)。在该轴承(30)的外圈(35)上,设置有能够在带锯条(B)的带宽方向上与带锯条(B)抵靠且相对于壳体(11)进行相对运动的带锯条抵接部(351、352)。该带锯条抵接部(351、352)能够限制带锯条(B)向带厚方向移动并引导带锯条(B)进行环行运动。

Description

带锯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通过使环形带状的带锯条进行环行运动来切割被切割材的带锯。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已知有通过使环形带状的带锯条进行环行运动来切割被切割材的带锯。在该带锯中,已知有也称为便携用带锯(便携式带锯)的手提式的带锯(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这样的手提式的带锯具有:具备作为框架的功能的壳体;以可旋转的方式支承于该壳体上,且以适当间隔配置的一对锯轮;驱动该一对锯轮旋转的驱动装置。在上述一对锯轮两者之上挂设有形成为环状的环形带状带锯条,驱动装置驱动锯轮旋转,而该环形带状带锯条在旋转锯轮的带动下进行环行运动。该进行环行运动的带锯条在该两个锯轮之间向外部露出的部分被设定为用于切割被切割材的切割部位,被切割材可被该切割部位切割。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公开公报特开2007-90458号
为了确保所述切割部位的带锯条对被切割材的切割深度,该带锯条相对于其进行环行运动的方向成一定的角度。因此,为了容许该带锯条以一定的角度进行环行运动,在该种带锯中,使成对的锯轮中的从动侧的锯轮带有相对于环行方向倾斜的角度来进行旋转。
由此,挂设于所述一对锯轮两者之上的带锯条会随着其进行环行运动而在带锯条的带厚方向产生偏移,为了限制这样的带锯条在带厚方向的偏移,需要用于引导进行环行运动的带锯条的机构或构件。
在现有技术中,利用设置于所述壳体内侧的肋条,从带厚方向支承进行环行运动的带锯条。具体而言,在壳体设置有向壳体内侧突出的肋条,使该肋条从带厚方向抵靠进行环行运动的带锯条,以限制该环行的带锯条在带厚方向的偏移,并引导带锯进行环行运动。
但是,当利用所述肋条来引导带锯条进行环行运动时,由于其与环行的带锯条之间的摩擦而使肋条受磨损。近来,在为实现壳体的轻量化选择铝作为壳体材料的情况下,这样的磨损问题显著。此外,带锯条的材料通常选择比铝硬的铁。
本发明是鉴于这样问题而提出,本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在于,提供一种通过使环形带状的带锯条进行环行运动来切割被切割材的带锯,在该带锯中,能够引导带锯条进行环行运动,同时减小因引导带锯条进行环行运动而引起的磨损。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的带锯采用如下的构成。
即,本发明的第一技术方案的带锯具有:壳体、以可旋转的方式支承在该壳体上的一对锯轮、以及驱动该锯轮旋转的驱动装置,通过使挂设于该一对锯轮上的环形带状带锯条进行环行运动来切割被切割材,其中,在所述壳体上设置有可动引导机构,所述可动引导机构能够相对于该壳体进行相对运动且从所述带锯条的带厚方向抵靠该带锯条,由此来限制该带锯条向带厚方向移动。
根据该第一技术方案的带锯,在壳体上设置有可动引导机构,该可动引导机构能够相对于该壳体进行相对运动且从所述带锯条的带厚方向抵靠该带锯条,由此来限制带锯条向带厚方向的移动,因此,能够在可动引导机构相对于壳体进行相对运动的过程中使带锯条向带厚方向的移动受到限制。
由此,该第一技术方案的带锯能够限制带锯条向带厚方向的移动且能引导带锯条进行环行运动,而且,相应于带锯条的环行运动,使可动引导机构相对于壳体进行相对运动,由此能够减少其与带锯条产生的摩擦,并减小其因引导带锯条进行环行运动而产生的磨损。
第二技术方案的带锯基于所述第一技术方案的带锯,其中,所述可动引导机构包括由固定在所述壳体上的固定轴所支承的轴承,所述轴承具有能够在所述带锯条的带宽方向上抵靠该带锯条且能够相对于所述壳体进行运动的外圈,在所述外圈上,设置有用于限制所述带锯条向带厚方向移动且引导所述带锯条进行环行运动的带锯条抵接部。
根据该第二技术方案的带锯,可动引导机构包括由固定在所述壳体上的固定轴所支承的轴承,因此,能够使用广泛利用的市售品,从而能够降低成本。另外,轴承的外圈在带锯条的带宽方向上抵靠该带锯条,且能够相对于壳体进行相对运动,在该轴承的外圈上设置带锯条抵接部,通过采用这样的带锯条抵接部,能够限制带锯条向带厚方向移动,并引导带锯条进行环行运动。由此,能够廉价地构成可动引导机构,并且能够引导带锯条进行环行运动。
第三技术方案的带锯基于所述第二技术方案的带锯,其中,所述轴承由滑动轴承构成,所述带锯条抵接部以如下方式形成,即,使位于朝向所述带锯条的环行运动轨道外侧的所述外圈的端缘部分呈凸缘状突出。
根据该第三技术方案的带锯,由于轴承由滑动轴承构成,因此,能够使用广泛利用的市售品,从而能够使成本进一步降低。另外,带锯条抵接部形成为使位于朝向带锯条的环行运动轨道外侧的外圈的端缘部分呈凸缘状突出,因此,能够使带锯条抵接部简单地形成,并且能够限制带锯条向朝向带锯条的环行运动轨道外侧方向的带厚方向上的移动。
第四技术方案的带锯基于第三技术方案的带锯,其中,位于朝向所述带锯条的环行运动轨道内侧的所述外圈的端缘部分也呈凸缘状突出,由此形成第二带锯条抵接部。
根据该第四技术方案的带锯,通过使位于朝向带锯条的环行运动轨道内侧的外圈的端缘部分也呈凸缘状突出,由此形成第二带锯条抵接部,因此,能够由该第二带锯条抵接部来限制带锯条向朝向带锯条的环行运动轨道内侧方向的带厚方向上的移动。
第五技术方案的带锯基于所述第二技术方案的带锯,其中,在所述外圈的外周面,设置有在该外圈的外周面的圆周方向上延伸的V字形槽,所述V字形槽为V字形状凹陷,所述带锯条抵接部由形成所述V字形槽的倾斜面形成。
根据该第五技术方案的带锯,外圈的外周面设置有在外圈的外周面的圆周方向上以V字形凹陷的形状延伸的V字形槽,带锯条抵接部由形成所述V字形槽的倾斜面形成,因此,带锯条的端缘易于受形成所述V字形槽的作为带锯条抵接部的倾斜面的引导而位于V字形状的中心位置。由此,即使带锯条的端缘相对于V字形槽多少有些偏移,带锯条的端缘也易于被作为带锯条抵接部的倾斜面引导而位于V字形状的中心位置。由此,容易使带锯条的端缘位于V字形槽中,从而能够更有利地引导带锯条进行环行运动。
发明效果
根据第一技术方案的带锯,能够引导带锯条进行环行运动,并且能够减小可动引导机构与带锯条之间产生的摩擦,并减少可动引导机构因引导带锯条的环行运动而产生的磨损。
根据第二技术方案的带锯,能够廉价地构成可动引导机构,并且能够引导带锯条进行环行运动。
根据第三技术方案的带锯,能够简单地形成带锯条抵接部,并且能够限制带锯条向朝向带锯条的环行运动轨道外侧方向的带厚方向上的移动。
根据第四技术方案的带锯,利用第二带锯条抵接部能够限制带锯条向朝向带锯条的环行运动轨道内侧方向的带厚方向上的移动。
根据第五技术方案的带锯,容易使带锯条的端缘位于V字形槽中,从而能够更有利地引导带锯条进行环行运动。
附图说明
图1是带锯的后视图,显示具备可动引导机构(第三实施方式)的带锯的背面侧。
图2是放大地显示从图1的背面侧观察到的可动引导机构(第三实施方式)的后视图。
图3是放大显示第一实施方式的可动引导机构的剖视图。
图4是进一步放大显示图3中的可动引导机构的剖视图。
图5是放大地显示第二实施方式的可动引导机构的剖视图。
图6是进一步放大显示图5中的可动引导机构的剖视图。
图7是放大显示第三实施方式的可动引导机构的剖视图。
图8是进一步放大显示图7中的可动引导机构的剖视图。
图9是放大显示第四实施方式的可动引导机构的剖视图。
图10是进一步放大显示图9中的可动引导机构的剖视图。
图11是放大显示第五实施方式的可动引导机构的剖视图。
图12是进一步放大显示图11中的可动引导机构的剖视图。
图13是放大显示除轴承以外的可动引导机构的变形例的立体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带锯;11:壳体;12:主动锯轮;13:从动锯轮;14:驱动装置;15:软线部;16:引导辊;17:引导板;18、19:把手部;20(20A、20B、20C、20D、20E):可动引导机构;21:固定轴;22、23:轴孔;30、40、50、60、70:轴承;31、41、51、61、71:内圈;35、45、55、65、75:外圈;46、56、66、76:外周面;53、63、73:滚珠;77:止动环;351、451:第一带锯条抵接部;352、452:第二带锯条抵接部;353:周面;453:V字形槽;551:带锯条抵接部;651、751:槽;B:带锯条;B1:端缘;B2:端缘;D:切割部位。
具体实施方式
第一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来说明用于实施本发明的带锯的实施方式。
图1中所示的带锯10通过使环形带状的带锯条B进行环行运动来切割被切割材。图2是放大显示从图1的背面侧观察到的可动引导机构20的后视图。此外,图1以及图2所示的可动引导机构20是后述的第三实施方式的可动引导机构20C。
图1所示的带锯10是被广泛利用的也称为便携式带锯(便携用带锯)的手提式的带锯。因此,虽然该带锯10的整体图仅仅是图1的后视图,但该带锯10的构成与广泛利用的手提式的带锯相同。即,如图1所示,带锯10大致具有:壳体11;一对锯轮12、13;以及用于驱动这些锯轮12、13旋转的驱动装置14。
壳体11被配设为包覆下述一对锯轮12、13的外周的结构,也具有作为该带锯10的框架的功能。
一对锯轮12、13以适当间隔配置于该壳体11内。该两个锯轮12、13被轴支承为能够相对于壳体11旋转。该两个锯轮中的一个(图示左侧)是受到来自驱动装置14的驱动力作用而旋转的主动锯轮12。与此相对,另一个(图示右侧)是受到该主动锯轮12的旋转驱动作用而随之旋转的从动锯轮13。因此,该从动锯轮13与被驱动旋转的主动锯轮12不同,其被轴支承为能够仅仅相对于壳体11旋转。也就是说,带锯条B挂在锯轮12、13上,主动锯轮12的旋转驱动使得带锯条B进行环行运动,从动锯轮13因锯条B进行环行运动而被驱动旋转。
驱动装置14的内部结构未图示,其驱动所述主动锯轮12旋转。即,驱动装置14具有:产生旋转驱动力的电刷电动机(未图示);用于使由该电刷电动机产生的旋转驱动力减速并将其传递给主动锯轮12的齿轮机构(未图示)。此外,为了使该驱动装置14的电刷电动机产生旋转驱动力,经由软线部15对其供给外部电力。此外,图1所示的附图标记18和19表示手握该带锯10时操作的把手部。
另外,在所述一对锯轮12、13两者之上挂设有如图所示的带锯条B。如图所示,该带锯条B形成为环状的环形带状。因此,这样挂设于一对锯轮12、13两者之上的环形带状的带锯条B,受到由驱动装置14带动的主动锯轮12的转动驱动,能够在该一对锯轮12、13之间进行环行运动。将这样环行运动的带锯条B的在两个锯轮12、13之间向外部露出的部分设定为用于切割被切割材的切割部位D,能够由该切割部位D切割被切割材。
在此,为了确保该切割部位D的带锯条B对被切割材的切割深度,使该带锯条B相对于该带锯条B的环行运动方向成一定的角度。具体而言,为了对进行环行运动的带锯条B赋予一定角度,在位于夹着切割部位D的两侧的部位配设有引导辊16、16,且该引导辊16、16支承在壳体11上。由此,对切割部位D的带锯条B赋予了相对于带锯条B进行环行运动的方向成一定的角度,这样能够确保对被切割材的切割深度。此外,图1所示的附图标记17表示用于在切割被切割材时引导被切割材的引导板。
如上所述,切割部位D的带锯条B相对于该带锯条B环行运动的方向成一定的角度。因此,一对锯轮12、13中的从动锯轮13被配设为,在容许该带锯条B呈该角度的状态下,能够使带锯条B环行运动。即,从动锯轮13具有相对于带锯条B的环行运动方向倾斜的角度,并在倾斜的状态下被轴支承在壳体11上,且能够相对壳体11旋转。虽然从图示中难以看出,但具体而言,从动锯轮13具有倾斜的角度并被轴支承在壳体11上,且相对于壳体11能够旋转,该倾斜是指,相对于从动锯轮13中与带锯条B不接触的部分(位于图示内侧的部分),从动锯轮13中与带锯条B接触的部分(位于图示外侧的部分)更向壳体11里侧(在手持带锯10的场合更靠上侧)倾斜。据此,随着该从动锯轮13的旋转,挂设于该从动锯轮13上的带锯条B更易于向壳体11的里侧移动。因此,在该壳体11上,设有用于引导环行运动的带锯条B挂设到从动锯轮13上的可动引导机构20。
以下,对可动引导机构20进行说明。
该可动引导机构20被配设在壳体11上,能够相对于壳体11进行相对运动,该可动引导机构20用于引导环行运动的带锯条B挂设到从动锯轮13上。因此,如图1所示,可动引导机构20以如下方式配设于壳体11上,即引导从主动锯轮12输送到从动锯轮13的带锯条B。具体而言,可动引导机构20以如下方式配设在壳体11上,即,在从主动锯轮12输送来的带锯条B挂设于从动锯轮13上之前,能够由该可动引导机构20引导带锯条B。这样配设的可动引导机构20具有能够从环行运动带锯条B的带厚方向(带的厚度方向)以及带宽方向(带的宽度方向)来支承该环行运动的带锯条B的功能。换言之,如图2所示,可动引导机构20具有如下的作用:通过从带锯条B的带厚方向(带的厚度方向)以及带宽方向(带的宽度方向)抵靠带锯条B,以此来限制该环行运动的带锯条B向带厚方向以及带宽方向移动。由此,可动引导机构20能够引导环行运动的带锯条B挂设到从动锯轮13上。
以下,对构成这样配设的可动引导机构20的各种实施方式(第一~第五实施方式)进行说明。此外,作为该可动引导机构20的各种构成的第一~第五实施方式的可动引导机构20A~20E具有:固定于壳体11上的固定轴21,和由该固定轴21所支承的轴承30~70。因此,在下述对可动引导机构20A~20E的说明中,仅仅重点说明在可动引导机构20A~20E中不同的轴承30~70的结构,另外,对其他相同构成的部分标注同一附图标记,并省略其说明。另外,下述的图3、图5、图7、图9、图11是沿图2中的III-III剖切的可动引导机构20(20A~20E)的放大剖视图。此外,图3~图12中图示的上下方向与带锯条B的带厚方向(带的厚度方向)一致,图3~图12中图示的左右方向与带宽方向(带的宽度方向)一致。
以下,对第一实施方式作为的可动引导机构20A(20)进行说明。
图3是放大显示第一实施方式的可动引导机构20A的剖视图。图4是进一步放大显示图3中的可动引导机构20A的剖视图。
图3以及图4所示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可动引导机构20A包括:如上所述的固定于壳体11上的圆柱状的固定轴21,和由该固定轴21所支承的轴承30。该固定轴21通过嵌插到以适当的肋条状结构形成于壳体11上的轴孔22、23中,而固定支承在壳体11上。在这样固定支承于壳体11上的固定轴21的外周部分配设有轴承30,并由该固定轴21支承所述轴承。如图3以及图4所示,该轴承30由被广泛利用的“滑动轴承”构成。具体而言,轴承30具有:嵌插有固定轴21的内圈31;以能够与该内圈31的外周面滑动接触的方式嵌插有内圈31的外圈35。在此,固定轴21以与内圈31相互间不发生晃动的方式嵌插于其中。另外,内圈31与外圈35相互间能够平滑地滑动。因此,外圈35以能够相对于固定轴21旋转的方式而相对于壳体11运动。
外圈35由以可滑动接触内圈31的方式外嵌在内圈31外周上的铁套筒形成。另外,如图3以及图4所示,该外圈35设定在能够抵靠到带锯条B的带宽方向的端缘B1的位置上。
也就是说,为了使带锯条B能够适当地进行环行运动,将外圈35配设在适当地限制环行运动的带锯条B向带宽方向移动的位置上。此外,供外圈35抵靠的带锯条B的端缘B1作为与设有锯刃的端缘B2相反一侧的端缘,是未设有锯刃的端缘B1。
在这样配设的外圈35上,设置有用于限制该带锯条B向带厚方向移动而引导带锯条B进行环行运动的外凸缘状的第一带锯条抵接部351和第二带锯条抵接部352。第一带锯条抵接部351是通过使位于朝向带锯条B的环行运动轨道外侧(图示上侧)的外圈35的端缘部分呈外凸缘状突出来形成的。与此相对,第二带锯条抵接部352是通过使位于朝向带锯条B的环行运动轨道内侧(图示下侧)的外圈35的端缘部分呈外凸缘状突出来形成的。由此,带锯条B的端缘B1与外圈35的位于第一带锯条抵接部351与第二带锯条抵接部352之间的周面353抵接。
在具备该第一实施方式的可动引导机构20A(20)而构成带锯10的情况下,可动引导机构20A(20)能够起到如下的作用效果。
即,根据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的结构,壳体11上设置有可动引导机构20,该可动引导机构20能够相对于壳体11进行相对运动,并且通过从带锯条B的带厚方向抵靠带锯条B,来限制带锯条B向带厚方向移动,因此,使可动引导机构20能够在相对于壳体11相对运动的同时,对带锯条B向带厚方向的移动进行限制。由此,可动引导机构20能够限制带锯条B向带厚方向的移动而引导带锯条B的环行运动,且其相应于带锯条B的环行运动而相对于壳体11运动,这样,能够减小可动引导机构20与带锯条B之间产生的摩擦,减少其因引导带锯条B的环行运动而产生的磨损。
另外,根据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的构成,可动引导机构20包括由固定于壳体11上的固定轴21所支承的轴承30,因此,能够使用被广泛利用的市售品,从而能够使成本降低。另外,通过在带锯条B的带宽方向上供带锯条B抵靠且能够相对于壳体11运动的外圈35上所设置的带锯条抵接部351、352,能够限制带锯条B向带厚方向移动而引导带锯条B的环行运动。由此,能够廉价地构成可动引导机构20,并且能够引导带锯条B进行环行运动。
另外,根据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的结构,轴承30由滑动轴承构成,因此,进一步能够使用被广泛利用的市售品,从而能够进一步降低成本。另外,第一带锯条抵接部351是通过使位于朝向带锯条B的环行运动轨道外侧(图示上侧)的外圈的端缘部分呈凸缘状地突出而形成的,因此能够简单地形成第一带锯条抵接部351,且能够限制带锯条B向带锯条B的环行运动轨道外侧的方向上的带厚方向上的移动。
另外,根据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的结构,也使位于朝向带锯条B的环行运动轨道内侧(图示下侧)的外圈的端缘部分呈凸缘状地突出来形成第二带锯条抵接部352,因此,能够利用该第二带锯条抵接部352来限制带锯条B向带锯条B的环行运动轨道内侧的方向上的带厚方向上的移动。
如上所述,可动引导机构20能够引导带锯条B进行环行运动,同时能够减少其因引导该带锯条B的环行运动而引起的磨损。
第二实施方式
接着,对作为第二实施方式的可动引导机构20B(20)进行说明。
图5是放大显示第二实施方式的可动引导机构20B的剖视图。图6是进一步放大地显示图5中的可动引导机构20B的剖视图。此外,作为该第二实施方式的可动引导机构20B与上述作为第一实施方式的可动引导机构20A相比,仅仅是有关轴承40的外圈45的构成不同。因此,对该外圈45的相关构成进行重点说明,而对该外圈45以外的结构标注与上述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简化其说明。
图5以及图6所示的第二实施方式的轴承40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同样,由被广泛利用的“滑动轴承”构成,其具有:供固定轴21嵌插的内圈41,和以与内圈41外周面可滑动接触的方式嵌插有该内圈41的外圈45。
在此,第二实施方式的外圈45与第一实施方式的外圈35相比,构成上仅仅其外周形状与第一实施方式的外圈35不同,其他构成为与第一实施方式的外圈35相同的结构。因此,仅仅对外圈45的与该第一实施方式的外圈35不同的外周形状进行说明。
在该外圈45的外周面46上设置有V字形槽453。如图6所示,该V字形槽453形成为,在外周面46的作为旋转方向的圆周方向上,将外周面46以其截面呈V字形凹陷的方式延伸。换句话说,该外周面46,从位于朝向带锯条B的环行运动轨道的内、外侧(图示上下侧)的外圈35的两端缘部分,向该外周面46的中间部分凹陷地倾斜形成倾斜面形状,并由该倾斜面形状来形成V字形槽453。更具体而言,利用从位于朝向带锯条B的环行运动轨道的外侧的外圈35的端缘部分向中间部分凹陷的方式倾斜的外周面46的倾斜面形状,来形成第一带锯条抵接部451。与此相对,利用从位于朝向带锯条B的环行运动轨道的内侧的外圈35的端缘部分向中间部分凹陷的方式倾斜的外周面46的倾斜面形状,来形成第二带锯条抵接部452。并且,形成于该第一带锯条抵接部451与第二带锯条抵接部452之间的部分形成为V形槽453。这样形成的外圈45的V字形槽453被设定在能够抵靠到带锯条B的带宽方向的端缘B1的位置上。此外,以这样形成V字形槽453的方式由外圈45的外周面46所形成的第一带锯条抵接部451和第二带锯条抵接部452,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中的第一带锯条抵接部351和第二带锯条抵接部352相比较具有同样的功能,也可以说是将呈台阶状的阶梯形状(第一实施方式)置换为带斜度的倾斜形状(第二实施方式)。
在具备作为该第二实施方式的可动引导机构20B(20)来构成带锯10的情况下,可动引导机构20B(20)能够起到如下的作用效果。
根据上述第二实施方式的构成,在外圈45的外周面46设置有V字形槽453,带锯条抵接部451、452由形成V字形槽453的倾斜面形成,因此,易于由形成V字形槽453的带锯条抵接部451、452的倾斜面来引导带锯条B的端缘B1,并使带锯条B的端缘B1位于V字形状的中心。由此,即使带锯条B的端缘B1从V字形槽453多少发生些偏移,也容易由作为带锯条抵接部451、452的倾斜面对该带锯条B的端缘B1进行引导并使之位于V字形状的中心位置。由此,容易使带锯条B的端缘B1位于V字形槽上,并能够有利于引导带锯条B进行环行运动。
第三实施方式
接着,对作为第三实施方式的可动引导机构20C(20)进行说明。
图7是放大显示第三实施方式的可动引导机构20C的剖视图。图8是进一步放大显示图7中的可动引导机构20C的剖视图。此外,作为该第三实施方式的可动引导机构20C与作为上述第一、第二实施方式的可动引导机构20A、20B相比,仅仅是其与轴承50有关的构成不同。因此,对该轴承50相关的构成进行重点说明,对该轴承50以外的结构标注与上述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简化说明。
图7以及图8所示的第三实施方式的轴承50与上述第一以及第二实施方式不同,其由被广泛利用的“滚动轴承(滚珠轴承)构成。即,与普通的滚珠轴承同样,轴承50也具有:供固定轴21嵌插的内圈51,和借助滚珠53外套于该内圈51上的外圈55。在此,通过滚珠53在内圈51与外圈55之间滚动,使外圈55能够相对于内圈51进行相对转动。
在此,与设置在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的外圈35上的第一带锯条抵接部351同样,在第三实施方式的外圈55上也设置有呈外凸缘状的第一带锯条抵接部551。该第一带锯条抵接部551通过使朝向位于带锯条B的环行运动轨道外侧(图示上侧)的外圈55的端缘部分呈外凸缘状地突出来形成。此外,与该第一带锯条抵接部551相对应地,位于带锯条B的环行运动轨道内侧(图示下侧)的外圈55的外周面56,设定在能够抵靠到带锯条B的带宽方向的端缘B1的位置上。
在具备作为该第三实施方式的可动引导机构20C(20)来构成带锯10的情况下,可动引导机构20C(20)能够起到在与具备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的可动引导机构20A(20)来构成带锯10时未设置有第二带锯条抵接部352状态下的情况同样的作用效果。
第四实施方式
接着,对作为第四实施方式的可动引导机构20D(20)进行说明。
图9是第四实施方式的可动引导机构20D放大显示的剖视图。图10进一步放大显示图9中的可动引导机构20D的剖视图。此外,作为该第四实施方式的可动引导机构20D与作为上述第三实施方式的可动引导机构20C相比,仅仅其轴承60的外圈65的相关构成不同。因此,对该轴承60的外圈65的相关构成进行重点说明,且对该轴承60的外圈65以外的结构标注与上述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简化其说明。
与上述第三实施方式中的轴承50同样,图9以及图10所示的第四实施方式的轴承60也具有:供固定轴21嵌插的内圈61,和经由滚珠63外覆在该内圈61上的外圈65。
在此,在第四实施方式的轴承60的外圈65上,设置有凹槽651。如图10所示,该凹槽651形成为,在外周面66的作为旋转方向的圆周方向上,将外圈65的外周面66以其截面呈凹槽形状凹陷的方式延伸。更具体而言,该外周面66中,在与位于朝向带锯条B的环行运动轨道的外侧(图示上侧)的外圈65的端缘部分接近的部分,形成有沿圆周方向延伸且呈凹状的凹槽651。此外,如图10所示,该凹槽651的槽宽度和槽深度形成为,具有能够供带锯条B的端缘B1嵌入的大小。因此,通过带锯条B的端缘B1嵌入该凹槽651中,可限制带锯条B向带厚方向的移动,引导带锯条进行环行运动。也就是说,该呈凹陷形状的凹槽651的凹状内侧面是作为本发明的带锯条抵接部来发挥功能的,其限制带锯条B向带厚方向移动,引导带锯条B进行环行运动。
在具备作为该第四实施方式的可动引导机构20D(20)来构成带锯10的情况下,可动引导机构20D(20)能够起到与具备上述第二实施方式的可动引导机构20B(20)来构成带锯10的情况同样的作用效果。
第五实施方式
接着,对作为第五实施方式的可动引导机构20E(20)进行说明。
图11是放大显示第五实施方式的可动引导机构20E的剖视图。图12是进一步放大显示图11中的可动引导机构20E的剖视图。此外,作为该第五实施方式的可动引导机构20E与上述作为第四实施方式的可动引导机构20D相比较,仅仅是其轴承70的外圈75的相关构成不同。因此,对该轴承70的外圈75的相关构成进行重点的说明,且对该轴承70的外圈75以外的结构标注与上述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简化其说明。
相对于上述第四实施方式的轴承60的外圈65的凹槽651而言,图11以及图12所示的第五实施方式的轴承70被配设为挂设有止动环77的形态。即,第五实施方式的轴承70与上述第四实施方式的轴承60同样,具有:供固定轴21嵌插的内圈71,和借助滚珠73外覆于该内圈71上的外圈75。另外,在外圈75上设置有凹槽751。
在此,如图12所示,在该凹槽751中嵌设有止动环77。该止动环77能够弹性变形,其形成为一部分有切口的圆形状。嵌设于这样凹槽751中的止动环77,比形成有该凹槽751的外圈75的外周面76向旋转径向外侧(图示左右侧)突出。此外,将该止动环77的突出量设定为能够供带锯条B的端缘B1抵靠的突出量,以便能够限制带锯条B向带厚方向移动来引导带锯条B进行环行运动。也就是说,这样突出的止动环77作为本发明的带锯条抵接部来发挥功能,以限制带锯条B向带厚方向移动来引导带锯条B进行环行运动。
在具备作为该第五实施方式的可动引导机构20E(20)来构成带锯10的情况下,可动引导机构20E(20)能够起到与具备上述第三实施方式的可动引导机构20C(20)来构成带锯10的情况同样的作用效果。
此外,在本发明的带锯中,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也可以如下所示那样适当变更个别部位来构成。
例如,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作为本发明的可动引导机构而列举说明了轴承30、40、50、60、70。但是,作为本发明的可动引导机构,如果能够实现相对于壳体进行相对运动,并且通过从带锯条的带厚方向与带锯条抵靠来限制带锯条向带厚方向移动,则其能够采用不同的适当的结构。图13是放大显示除轴承以外的可动引导机构的变形例的立体图。图13所示的可动引导机构80大体具有带宽支承辊81和带厚支承辊82。所述带宽支承辊81和带厚支承辊82作为旋转辊来发挥功能。在此,带宽支承辊81通过在带宽方向支承环行运动的带锯条B来引导带锯条B进行环行运动。另外,带厚支承辊82通过在带厚方向支承环行运动的带锯条B来引导带锯条B进行环行运动。并且,带厚支承辊82由旋转辊构成,因而,其具有能够相对于壳体进行相对运动,且通过从带锯条B的带厚方向来抵靠带锯条B以限制带锯条B向带厚方向移动的结构,这样,能够减小其与带锯条B之间产生的摩擦,减少其因引导带锯条B的环行运动而引起的磨损。也就是说,本发明的可动引导机构包含这样的带厚支承辊82。

Claims (5)

1.一种带锯,具有壳体、以可旋转的方式支承在该壳体上的一对锯轮、以及驱动该锯轮旋转的驱动装置,通过使挂设于该一对锯轮上的环形带状带锯条进行环行运动来切割被切割材,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壳体上设置有可动引导机构,所述可动引导机构能够相对于该壳体进行运动且从所述带锯条的带厚方向抵靠该带锯条,由此来限制该带锯条向带厚方向移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锯,其特征在于,所述可动引导机构由固定在所述壳体上的固定轴所支承的轴承构成,所述轴承具有能够在所述带锯条的带宽方向上抵靠该带锯条且能够相对于所述壳体进行运动的外圈,在所述外圈上,设置有用于限制所述带锯条向带厚方向移动且引导所述带锯条进行环行运动的带锯条抵接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带锯,其特征在于,所述轴承由滑动轴承构成,所述带锯条抵接部以如下方式形成,即,使位于朝向所述带锯条的环行运动轨道外侧的所述外圈的端缘部分呈凸缘状突出,以此来形成带锯条抵接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带锯,其特征在于,位于朝向所述带锯条的环行运动轨道内侧的所述外圈的端缘部分也呈凸缘状突出,以此来形成第二带锯条抵接部。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带锯,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外圈的外周面,设置有在该外圈的外周面的圆周方向上延伸的V字形槽,所述V字形槽为V字形状凹陷,所述带锯条抵接部由形成所述V字形槽的倾斜面形成。
CN201110216521.7A 2010-09-06 2011-07-28 带锯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38066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0-198977 2010-09-06
JP2010198977A JP5627959B2 (ja) 2010-09-06 2010-09-06 バンドソー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380661A true CN102380661A (zh) 2012-03-21
CN102380661B CN102380661B (zh) 2014-12-03

Family

ID=4576968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10216521.7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380661B (zh) 2010-09-06 2011-07-28 带锯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20120055312A1 (zh)
JP (1) JP5627959B2 (zh)
CN (1) CN102380661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1083329A1 (zh) * 2019-10-30 2021-05-06 南京德朔实业有限公司 手持式带锯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203779A (zh) * 2013-04-12 2013-07-17 沭阳县贤官福星木业制品厂 一种设有高精度锯条定位装置的锯切机
US11407046B2 (en) * 2018-11-27 2022-08-09 Strategic Design LLC Band saw with expanded cutting section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0042949A (ja) * 1998-07-24 2000-02-15 Hitachi Koki Co Ltd 電池式携帯形帯のこ機
CN2423079Y (zh) * 2000-06-07 2001-03-14 陈金城 带锯机锯片导持装置
CN1660533A (zh) * 2004-02-20 2005-08-31 密尔沃基电动工具公司 带锯
CN2776650Y (zh) * 2005-03-29 2006-05-03 熔晶有限公司 石英晶圆切割机的带锯顶掣结构
CN2875663Y (zh) * 2006-03-01 2007-03-07 汪伟燕 卧式带锯床锯带导向头
US20070068011A1 (en) * 2005-09-27 2007-03-29 Makita Corporation Portable band saws
CN201525057U (zh) * 2009-09-30 2010-07-14 张家铭 一种用于带锯机的锯条导向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2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37913A (en) * 1886-03-16 Band-saw mill
US334175A (en) * 1886-01-12 Half to tilghman schadt
USRE25901E (en) * 1965-11-09 Feed control for band saws
US876816A (en) * 1907-07-12 1908-01-14 Elza C Lippmann Roller-guide for band-saws.
US1760577A (en) * 1927-10-26 1930-05-27 Bishop John Randolph Band-saw guide
DE724275C (de) * 1939-08-06 1942-08-21 Reich Maschf Gmbh Karl Handbandsaege
CH275524A (de) * 1949-05-16 1951-05-31 Reich Maschf Gmbh Karl Handbandsäge.
US2670767A (en) * 1951-04-23 1954-03-02 Grace Miller Band saw guide with an adjustable back roller
US2749951A (en) * 1952-04-17 1956-06-12 Tetzner Gustav Band saw blade guide
US2695522A (en) * 1953-03-17 1954-11-30 Walter A Papworth Power hand tool
FR1096719A (fr) * 1953-12-29 1955-06-23 Scie à ruban portative électrique
GB1042849A (en) * 1964-07-17 1966-09-14 Fortuna Werke Spezialmaschinen Apparatus for width-parallel grinding of the band blade of leather skiving machines
US3830131A (en) * 1973-06-25 1974-08-20 Wells W And Sons Inc Horizontal band saw blade guard structure
US4001937A (en) * 1975-04-28 1977-01-11 Rockwell International Corporation Portable power driven band saw
JPS5796732U (zh) * 1980-11-29 1982-06-14
IT1168623B (it) * 1982-10-13 1987-05-20 Keuro Maschinenbau Gmbh Segatrice a nastro verticale
US4711032A (en) * 1985-09-05 1987-12-08 Delta International Machinery Corp. Portable saw mill
JPS63272415A (ja) * 1987-04-28 1988-11-09 Amada Co Ltd 帯鋸盤
US4893533A (en) * 1988-05-16 1990-01-16 Harris Gerald R Band saw having more than two blade guides
FR2657034B2 (fr) * 1990-01-15 1995-02-24 Patrick Missler Machine a scier a ruban.
JPH0413220U (zh) * 1990-05-17 1992-02-03
US6463836B1 (en) * 1999-02-01 2002-10-15 Howard L. Snodgrass, Jr. Guide for band saws
US6442848B1 (en) * 1999-03-22 2002-09-03 Ethan Dean Coping saw
JP2001198728A (ja) * 2000-01-21 2001-07-24 Daito Seiki Kk 帯鋸盤における鋸刃のたわみ防止装置
JP2001269814A (ja) * 2000-03-27 2001-10-02 Hitachi Plant Eng & Constr Co Ltd バンドソー型切断装置
US7077041B2 (en) * 2003-12-31 2006-07-18 Weyerhaeuser Company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cutting multi-walled corrugated material
FI123725B (fi) * 2005-08-01 2013-10-15 Reijo Viljanen Menetelmä sahalaitteen terän jännittämiseksi ja ohjaamiseksi sekä ohjaus- ja jännityslaitteet
US7836807B2 (en) * 2006-03-24 2010-11-23 Marvel Manufacturing Company, Inc. Canted and vertical blade assembly
US7520202B2 (en) * 2006-11-09 2009-04-21 Oav Equipment & Tools, Inc. Guiding device for saw blade of band saw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0042949A (ja) * 1998-07-24 2000-02-15 Hitachi Koki Co Ltd 電池式携帯形帯のこ機
CN2423079Y (zh) * 2000-06-07 2001-03-14 陈金城 带锯机锯片导持装置
CN1660533A (zh) * 2004-02-20 2005-08-31 密尔沃基电动工具公司 带锯
CN2776650Y (zh) * 2005-03-29 2006-05-03 熔晶有限公司 石英晶圆切割机的带锯顶掣结构
US20070068011A1 (en) * 2005-09-27 2007-03-29 Makita Corporation Portable band saws
CN2875663Y (zh) * 2006-03-01 2007-03-07 汪伟燕 卧式带锯床锯带导向头
CN201525057U (zh) * 2009-09-30 2010-07-14 张家铭 一种用于带锯机的锯条导向装置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1083329A1 (zh) * 2019-10-30 2021-05-06 南京德朔实业有限公司 手持式带锯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380661B (zh) 2014-12-03
US20120055312A1 (en) 2012-03-08
JP5627959B2 (ja) 2014-11-19
JP2012055982A (ja) 2012-03-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073567B (zh) 用于车辆的橡胶履带单元
CN102380661A (zh) 带锯
EP2865300B1 (en) Hanging slider with roller bearings
KR20100007857A (ko) 전방향 구동 장치 및 그것을 사용한 전방향 이동차
CN101946102B (zh) 无级变速器用带的元件以及无级变速器用带
KR102139165B1 (ko) 궤도운동 도삭기 블록
JP3061113U (ja) 切刃保護装置を備えた型抜き加工装置
CN104454968A (zh) 一种宽沟球轴承
JP2011163513A (ja) 旋回軸受、及びこの旋回軸受を用いた建設機械
CN202833705U (zh) 无挡圈式三球销总成
CN205185106U (zh) 切石机超薄多锯片安装结构
CN102730094A (zh) 橡胶履带
JP2017218014A (ja) 全方向車輪および全方向移動体
CN201257622Y (zh) 自动磨刀裁剪机的砂带滑动小轮
CN205578641U (zh) 在带轮所在面呈t型空间里的三角皮带传动装置
CN201023396Y (zh) 一种箱包角轮
JP6305145B2 (ja) 走行装置
CN201568542U (zh) 无段变速器结构
CN207005084U (zh) 一种机械设备用耐磨轴承
CN201669610U (zh) 合成革抛光机的抛光轮轴向移动装置
JP2014015975A (ja) 遊星ロ−ラ型動力伝達装置
CN201866202U (zh) 一种用于滚子冷镦机上的五形轮
JP2006256781A (ja) パイプコンベヤ
CN201671973U (zh) 一种轴承及切割仪器
ATE390034T1 (de) Ackerwalz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1203

Termination date: 20190728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