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372507B - 滚筒式内置动力传输装置污泥翻抛机 - Google Patents

滚筒式内置动力传输装置污泥翻抛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372507B
CN102372507B CN2010102516308A CN201010251630A CN102372507B CN 102372507 B CN102372507 B CN 102372507B CN 2010102516308 A CN2010102516308 A CN 2010102516308A CN 201010251630 A CN201010251630 A CN 201010251630A CN 102372507 B CN102372507 B CN 10237250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ylinder
turning
welded
power transmission
throw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10251630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372507A (zh
Inventor
张楠
周仔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IPING LISHAN MACHINE MANUFACTU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IPING LISHAN MACHINE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IPING LISHAN MACHINE MANUFACTU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SIPING LISHAN MACHINE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010251630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2372507B/zh
Publication of CN10237250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37250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37250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372507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W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WASTEWATER TREATMENT OR WASTE MANAGEMENT
    • Y02W30/00Technologies for solid waste management
    • Y02W30/40Bio-organic fraction processing; Production of fertilisers from the organic fraction of waste or refuse

Landscapes

  • Treatment Of Sludg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滚筒式内置动力传输装置污泥翻抛机,包括机架、行走机构、冷却系统、液压系统、翻抛滚筒、自动控制装置。该翻抛机,按发酵池等同宽度设计翻抛滚筒,在固定内筒中安装布置翻抛动力传输装置,直接输出传递翻抛动力,带动旋转外筒旋转完成翻堆搅拌作业;在固定内筒中设计有相对封闭的低温冷却室,通过冷却系统产生冷却气体对内置其中的翻抛动力传输装置进行冷却降温;对翻抛滚筒设计有轴向两点定位支承,同时采取定位轮盘、定位法兰盘、定位滚珠滚道、限位档块等多项同心定位技术措施。该翻抛机用于污泥资源化处理,具有技术先进、结构紧凑、运行平稳、传递动力损耗小、生产作业效率高、便于一机多池作业趸装转移等特点。

Description

滚筒式内置动力传输装置污泥翻抛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环境保护技术装备,具体说是涉及一种对城市污水处理后产生的污泥进行无害化、资源化环境保护处理的滚筒式内置动力传输装置污泥翻抛机。
背景技术
污泥是城市污水处理后产生的废弃物,因其含有大量的病原菌、病毒、寄生虫卵以及硝基芳香烃、多环芳烃等多种有毒有害成份,成为现代城市新的重要污染源。随着我国城市化、工业化的进程不断发展加快,城市污水的处理量会越来越重,污泥的产生量也必然会越来越多,对生态环境保护的压力也必将越来越大。因此,对污泥进行无害化、资源化环境保护处理,已成为现代城市管理者的重要课题。
西方工业发达国家早在上世纪五十年代就开始了对污泥进行无害化、资源化的环境保护处理研究试验。1969年,美国的Kanbuhn和Andrews等人,针对污泥中含有大量有机物质和农作物生长所必需的氮、磷、钾及诸多微量营养元素的资源性质,首先公开了一项以污泥做原料,通过对污泥翻堆搅拌发生微生物高温好氧发酵反应,制造出土壤改良剂的技术研究成果,引起了全世界科学技术界的普遍关注;1972年,德国的Popel和Ohnamacht等人,在该技术成果基础上进行了重大改进,增加了机械强力充氧装置,使该技术成果具备了产品化条件;与此同时,Fuchs、Wolinsk、Breinbueher等人,也分别对该技术成果的工艺过程和工艺措施进行了一系列重要补充和完善,使该技术逐步发展演化成以污泥做原料,通过机械化翻堆搅拌和通风供氧,形成微生物高温好氧发酵环境,制造出土壤改良剂或生物有机肥的成熟技术,也成为世界范围内对污泥进行无害化、资源化环境保护处理的重要基础技术之一。
到上世纪八十年代后期,日本、韩国等亚洲工业发达国家也加强了对污泥进行无害化、资源化的环境保护处理研究试验工作。1987年,日本京都大学酒井伸一教授,创造性地提出了先在污泥原料中掺混一定比例既有利于微生物生长又能吸纳污泥水份填料的技术方法,然后再应用微生物高温好氧发酵等成熟技术,制造土壤改良剂或生物有机肥料的创新技术路线,从而把对污泥进行无害化、资源化环境保护处理技术推进到一个新阶段;与此同时,1988年,韩国釜山工学院宋在峻教授在其发表的《污泥好氧发酵微生物生长动力学解析》的学术论文中,详细分析论述了污泥微生物好氧发酵的条件和影响因素,特别是有针对性的分析论证了污泥在组织结构、密度、含水率、碳氮比、生物质含量等方面的自身缺陷及改善方法,为污泥中采取掺混填料技术方法提供了理论依据,使污泥填料技术方法逐步发展演化成为对污泥进行无害化、资源化环境保护处理的主流技术。
我国对污泥的环境保护处理,长期以来始终作为污水处理厂的附属工程,一般都停留在脱水、焚烧、填埋等初级阶段;对污泥进行无害化、资源化环境保护处理的研究试验工作起步较晚。但在市场需求强劲的拉动下,进步较快,取得的技术成果也较多。比如:中国农业大学李国学教授,在1999年主持完成的《城市污泥掺混粉煤灰制造生物有机肥》国家863计划科研课题,已通过了国家科技部验收,并已在全国多家城市污水处理厂里得到实际应用。西南科技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姚岚教授等人,在2004年完成的《秸杆与污泥混合好氧堆肥研究》科研课题,对秸杆与污泥混合好氧发酵堆肥过程中所需要的温度、含水率、PH值、碳氮比、病菌病毒灭杀、重金属有效态等关键条件的最佳参数及变化机理,进行了多种方案的研究试验和对比分析,从理论上分析论证了可行性机理,并通过数理统计分析方法,提供了实际运行时应采用的技术参数,为我国污泥无害化、资源化环境保护处理技术装备的研制开发提供了技术理论依据。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聂锦旭研究员等人,在2006年完成的《污水厂污泥堆肥及制作复合化肥技术及应用》科研课题,研制开发出了一种以污水厂污泥做原料,加入粉煤灰调节含水率;然后与农作物秸杆混合,放进卧式发酵仓内进行微生物好氧发酵;最后再与化学肥料混配制作复合化肥的技术路线及相应的技术装备,该科研成果现已投入生产,产生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目前,国内外对污泥进行无害化、资源化环境保护处理,绝大多数都在采用对污泥直接进行或填料混合后进行微生物高温好氧发酵的技术方法,生产制造出土壤改良剂或生物有机肥料。这种技术方法,是通过采取恰当的工程技术措施,对污泥堆料或污泥填料混合物堆料进行翻堆搅拌和通风供氧,调节控制堆料的通风供氧条件和环境温度,制造出一种适宜微生物生长繁殖的活动环境,促使微生物菌群数量快速进入激发状态,使微生物活性能力快速达到极致,从而完成对堆料中的有机物质进行吸收、氧化、分解、合成等生物功能;达到制成土壤改良剂或生物有机肥料等资源化产品的技术目标。实现这种技术方法的工程技术措施,是能对堆料进行翻堆搅拌的污泥翻抛机;而污泥翻抛机,能直接影响或决定生产效率、目标产品质量、项目经济效益等关键问题;因此污泥翻抛机是这种技术方法中的核心技术。
现在,国内外通行的污泥翻抛机,绝大多数都是轮式污泥翻抛机。这种轮式污泥翻抛机,一般靠行走机构、液压升降机构及动力传动机构带动翻抛轮实现前后、左右、上下移动及旋转,完成对发酵池内堆料的翻堆搅拌作业。由于这种轮式污泥翻抛机,主要靠翻抛轮进行前后、左右、上下移动及旋转运动才能实现翻堆搅拌作业,需要配有多种动力源驱动,必然造成运动协调配合困难,整机结构复杂,从而增加了制造、安装、调整工艺难度,提高了生产成本;由于这种轮式污泥翻抛机,一般都是通过多级链轮、链条传递结构形式才能将翻抛动力传递到翻抛轮,必然产生传递输出动力有限,动力传递耗损大,机构故障多、整机效率低等缺陷;特别重要的是,这种轮式污泥翻抛机,由于受到翻抛轮宽度、多种动力源配置、作业效率等整机结构限制,只能按发酵池采取一池一机布置,进行间歇作业,必然存在设备有效利用率低、建设投资大、运行费用高等问题。
本发明通过认真调查研究,针对我国目前普遍使用的轮式污泥翻抛机存在的弱点和不足,有针对性地发明设计出一种在结构布置形式、动力传递输出方式、安装配置措施等方面,都与轮式污泥翻抛机有着根本技术区别的滚筒式内置动动力传输装置泥翻抛机。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拟研究设计的滚筒式内置动动力传输装置泥翻抛机,主要解决通过独创设计的与发酵池宽度等长的内、外双筒结构组成的翻抛滚筒,由内置在固定内筒中的动动力传输装置传递输出动力,直接连接带动旋转外筒旋转,实现对发酵池内堆料进行翻堆搅拌作业;通过独创设计的冷却系统,形成一种相对封闭的低温冷却环境,对内置的翻抛电机、翻抛减速制动器等动动力传输装置行冷却降温,使其能长时间在高温封闭环境中进行连续正常作业运行;通过采取独创设计的轴向两点连接支撑及多项同心定位装置,保证翻抛电机、翻抛减速制动器、旋转轮盘、固定内筒、旋转外筒等主要核心旋转作业部件的轴线均能保持同心,实现污泥翻抛机的整机同心、平顺、稳定、正常运转;通过独创设计的由助力链轮、助力链条啮合组成的助力装置,实现污泥翻抛机在钢轨上行走作业时能产生足够的运行助力,避免出现打滑现象;通过独创设计的承重载体式整体机架结构,将污泥翻抛机所有作业零部件全部安装固定连接在机架上,实现污泥翻抛机能整体快速趸装转移,对发酵池能进行一机多池轮番翻堆搅拌作业。
本发明解决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通过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本发明研究设计出一种能对污泥进行无害化、资源化环境保护处理的滚筒式内置动动力传输装置泥翻抛机,包括机架、行走机构、冷却系统、液压系统、翻抛滚筒、自动控制装置。
所述的机架,是为了合理安装固定连接污泥翻抛机的全部作业部件,使污泥翻抛机能整体快速趸装转移,对发酵池能进行一机多池轮番翻堆搅拌作业,而独创研究设计的承重载体性工作部件,包括纵梁、横梁、桁架。整体机架,通过选择恰当材质、规格的方形钢管,经焊接组成,按发酵池横向跨度尺寸,纵向布置在发酵池的正上方;污泥翻抛机的所有工作部件,均通过不同形式,安装固定连接在机架上。机架纵梁,沿发酵池两侧钢筋混凝土侧壁纵向布置,纵梁的一端通过主动行走轮系安装固定基座与主动行走轮系相连接,另一端通过从动行走轮安装固定基座与从动行走轮相连接。机架横梁,根据污泥翻抛机工作部件的数量及机架受力载荷平衡计算结果,设计选择横梁的具体数量及布置位置;每根机架横梁的两端,均通过焊接方法连接固定在机架纵梁的上平面上,再通过焊接方法与机架桁架连接固定,组成机架整体;不同的机架横梁,分别通过焊装的翻抛滚筒安装连接吊架与翻抛滚筒相连接,通过焊装的伸缩油缸安装连接支架与伸缩油缸相连接,通过焊装的制冷机安装固定基座与制冷机相连接,通过焊装的液压控制器安装固定基座与液压控制器相连接。这种承重载体性机架的结构布置形式,能实现污泥翻抛机的整体快速趸装转移,能适应对发酵池进行一机多池轮番翻堆搅拌作业的需要。
所述的行走机构,是为了能平稳有效带动污泥翻抛机沿发酵池纵向进行往复运行,使污泥翻抛机能在发酵池纵向有效长度范围内,对全部堆料进行翻堆搅拌作业,而独创研究设计的行走工作部件,包括行走钢轨、主动行走轮、行走驱动电机、行走减速制动器、从动行走轮、助力链轮、助力链条、主动行走轮系安装固定基座、从动行走轮安装固定基座。行走钢轨,沿发酵池两侧钢筋混凝土侧壁的上平面,纵向平行布置安装固定。主动行走轮、助力链轮,都安装在行走减速制动器的动力输出轴上,行走减速制动器与行走驱动电机紧密连接,由这些工作零部件组成主动行走轮系,并通过焊装在机架纵梁上的主动行走轮系安装固定基座与机架相连接;从动行走轮,通过焊装在机架纵梁上的从动行走轮安装固定基座与机架相连接。主动行走轮系和从动行走轮,都布置在行走钢轨上,支承机架及安装布置在机架上的所有工作部件;通过调节控制行走驱动电机,带动机架及安装在机架上的所有工作部件,在发酵池纵向长度范围内进行往复运行或停顿,实现污泥翻抛机对发酵池内的所有堆料进行翻抛搅拌作业。在发酵池两侧钢筋混凝土侧壁的上平面上,沿行走钢轨内侧平行安装固定有与行走钢轨等长的助力链条,与在主动行走轮内侧布置安装的助力链轮相啮合,组成行走助力装置,使污泥翻抛机在钢轨上行走作业时能产生出足够的运行助力,能较好地解决污泥翻抛机在钢轨上运行发生打滑的技术问题。
所述的冷却系统,是为了保证内置在固定内筒中的翻抛电机、翻抛减速器翻抛减速制动器部件,能长时间在高温封闭的恶劣环境中进行连续正常运行作业,而独创研究设计的冷却降温工作系统,包括制冷机、制冷机安装固定基座、冷气输送软管、冷气进气接头、动力传输装置冷却室、冷却余气出口、冷凝水出口。制冷机,通过制冷装置产生出低温冷却气体,经冷气输送软管送进动力传输装置冷却室内,用于对内置的翻抛电机、翻抛减速制动器进行冷却降温;制冷机安装固定在机架横梁上方,通过焊装在机架横梁上的制冷机安装固定基座与机架相连接。冷气输送软管,安装布置在翻抛滚筒摇臂的空腔内,一端与制冷机的冷气输出接头相连接,另一端与动动力传输装置冷却室的冷气进气接头相连接。在固定内筒的两端,通过安装固定的冷却室封闭隔板,把固定内筒的筒腔改制封闭形成为动力传输装置冷却室,当制冷机产生的低温冷却气体,通过冷气输送软管被直接送进动动力传输装置冷却室后,形成一种相对独立的冷却降温环境,使安装内置其中的翻抛电机、翻抛减速制动器运行作业产生的热量能得到充分交换释放;冷热能量交换释放后产生的冷凝水,通过设置在动力传输装置冷却室下方的冷凝水出口排出;剩余的冷却气体,通过设置在动力传输装置冷却室上方的冷却余气出口排出。
所述的液压系统,是为了能平稳有效控制带动翻抛滚筒沿发酵池深度进行上下运行或停顿,使污泥翻抛滚筒能在发酵池深度有效范围内,对全部堆料进行翻堆搅拌作业,而独创研究设计的液压工作系统,包括液压控制器、液压控制器安装固定基座、液压油管、伸缩油缸安装连接支架、伸缩油缸。液压控制器,由液压齿轮泵、分配阀、溢流阀、控制阀、液压油箱、仪表、控制器壳体组成,通过焊装在机架横梁上的液压控制器安装固定基座与机架相连接,通过液压油管与伸缩油缸相连接。伸缩油缸,通过焊装在机架横梁上的伸缩油缸安装连接支架与机架相连接,通过翻抛滚筒摇臂上设有的伸缩油缸连接支座与翻抛滚筒相连接。液压系统,在污泥翻抛机进行翻堆搅拌作业时,通过设有的自动控制装置操纵液压控制器,调节控制伸缩油缸的伸缩轴杆伸出长短,带动翻抛滚筒进行上、下移动或停顿,使翻抛滚筒能在发酵池深度有效范围内,对发酵池内全部堆料进行任意深度层面上的翻堆搅拌作业;液压系统,在污泥翻抛机需要对发酵池进行一机多池轮番作业时,通过设有的自动控制装置操纵液压控制器,将伸缩油缸的伸缩轴杆缩回到最小极限,带动翻抛滚筒上移到最高上限,使翻抛滚筒上的翻抛叶片位置高于助力链轮齿尖位置,满足污泥翻抛机的整体快速趸装转移需要。
所述的翻抛滚筒,是为了简化污泥翻抛机的整体结构,减少动力传递级次,降低动力消耗,增加翻堆搅拌作业宽度,提高生产作业效率,而独创研究设计出的滚筒式翻抛作业机构,包装翻抛滚筒安装连接吊架、翻抛滚筒摇臂、固定内筒、摇臂肖轴、翻抛电机、翻抛减速制动器、翻抛滚筒旋转轮盘、动力传输装置安装调整托盘、旋转外筒。翻抛滚筒安装连接吊架,用焊接方法固定焊装在机架横梁上,通过摇臂肖轴与翻抛滚筒相连接,支撑翻抛滚筒以摇臂肖轴为中心进行上下移动作业。翻抛滚筒摇臂,用耐腐蚀锅炉钢板焊接制成,通过摇臂肖轴及焊装在机架横梁上的翻抛滚筒安装连接吊架与机架相连接,通过伸缩油缸连接支座与伸缩油缸相连接;在翻抛滚筒摇臂的壳体上,留有与固定内筒外径相同的固定内筒焊装定位工艺孔,在焊装定位工艺孔的外侧,焊装有与焊装定位工艺孔等同口径的旋转外筒定位轮盘,在旋转外筒定位轮盘的外表面上,设计制造有旋转定位滚珠滚道,使旋转定位滚珠滚道与固定内筒焊装定位工艺孔同心;在旋转外筒定位轮盘外侧的同心圆120°等分位置上,安装有3块旋转外筒对接调整限位挡块。固定内筒,用耐腐蚀的锅炉钢板通过卷筒焊接方法制成;用焊接方法将固定内筒的一端垂直固定焊装在翻抛滚筒摇臂壳体上的固定内筒焊装定位工艺孔处,并使固定内筒与壳体表面垂直,与焊装定位工艺孔同心。由翻抛电机、翻抛减速制动器和翻抛滚筒旋转轮盘,通过紧密联接固定组成翻抛动力传输装置,并使上述三种旋转部件的轴线保持同心;翻抛动力传输装置,用动力传输装置安装调整托盘安装固定在固定内筒的筒壁上,并通过调整安装垫片,使翻抛动力传输装置轴线与固定内筒轴线保持同心;翻抛动力传输装置中的翻抛电机和翻抛减速制动器部分,安装固定在动力传输装置冷却室内;翻抛滚筒旋转轮盘部分,留露在动力传输装置冷却室外,通过3条弧形旋转轮盘安装连接基座与旋转外筒相连接固定,形成旋转外筒轴向上的一个连接定位支撑点,直接传递输出动力,带动翻抛滚筒旋转外筒旋转,完成翻堆搅拌作业;同时通过调整安装垫片,使旋转外筒的轴线与翻抛动力传输装置轴线保持同心。旋转外筒,用耐腐蚀锅炉钢板通过卷筒焊接方法制成,为提高污泥翻抛机生产作业效率,减少翻堆搅拌作业阻力,在旋转外筒的外壁上,设计安装有按多头螺旋走向形态,以一定倾斜角度、等间隔距离、断续安装固定的翻抛叶片;为实现旋转外筒的轴向两点连接定位支撑,在旋转外筒的一端,用焊接方法固定焊装有旋转外筒定位法兰盘,在旋转外筒定位法兰盘的外表面上,设计制造有与旋转外筒定位轮盘相对应的旋转定位滚珠滚道,并使旋转定位滚珠滚道与旋转外筒轴线保持同心;通过安装布置在滚道中的旋转定位滚珠与旋转外筒定位轮盘对接固定,形成旋转外筒轴向上的另一个连接定位支撑点;同时,通过调整安装在翻抛滚筒摇臂壳体上的旋转外筒对接调整限位档块,调整固定旋转外筒的对接位置,使旋转外筒的轴线与固定内筒轴线、翻抛动力传输装置轴线都保持同心,实现污泥翻抛机的整机能保持同心、平顺、稳定进行翻堆搅拌作业。
所述的自动控制装置,设计成操纵控制柜形式,安装固定在机架的合适位置上,使其能与污泥翻抛机进行同步整体趸装移动;自动控制装置,以工业控制单片机为核心部件,具有编程设计、信号采集处理、数据分析存储、键盘输入、指令输出、LED屏幕显示等电子自动控制功能;自动控制装置,通过导线束分别连接各监测位置上的传感器、监测记录仪表等信息传输部件和各作业位置上的电机、电磁开关、电动蝶阀等运行驱动部件,能对污泥翻抛机运行作业的全过程进行自动操纵控制;对自动控制装置,即可以人工直接操纵,也可以通过摇控器进行摇控操纵。
本发明具有的优点及达到的效果:
1、本发明针对现有轮式污泥翻抛机存在的不足及弱点,有针对性地发明设计出一种全新结构形式的滚筒式内置动力传输装置污泥翻抛机,通过采取按发酵池等同宽度设计制造出一种由内、外双筒结构组成的翻抛滚筒,在翻抛滚筒内安装布置动力传输装置直接传递输出翻抛动力,在承重载体性机架上安装布置全部作业部件,使污泥翻抛机能整机快速趸装转移等独创技术措施,使本发明具有技术先进、结构紧凑、运行平稳、传递动力损耗小、生产作业效率高、能对发酵池进行一机多池轮番作业等突出特点,有较高推广示范价值,能获得较好经济效益。
2、本发明采取将翻抛动力传输装置,设计布置在相对封闭的动力传输装置冷却室内,通过独创设计的冷却系统产生低温冷却气体,对翻抛电机、翻抛减速制动器等旋转部件运行作业产生的热量及时充分进行交换释放,较好地解决了污泥翻抛机内置动力传输装置能长时间在高温封闭恶劣环境中进行连续翻堆搅拌作业的技术难题。
3、本发明通过采取将固定内筒垂直焊接在翻抛滚筒摇臂上,将翻抛动力传输装置安装固定在固定内筒中,将旋转外筒安装连接在固定内筒外,用翻抛动力传输装置中的旋转轮盘连接带动旋转外筒进行转动的整体结构布置技术措施,成功地实现了由翻抛动力传输装置直接传递输出翻抛动力的技术目标,较好地解决了污泥翻抛机减少动力传递级次、降低动力传输损耗、提高生产作业效率等技术难题。
4、本发明通过采用独创设计的在旋转外筒的轴向有效长度内,实现两点连接定位支撑结构,及采用的定位法兰盘、定位轮盘、旋转定位滚珠、滚珠滚道、调整限位档块、动力传输装置安装调整托盘、滚筒旋转轮盘弧形连接安装基座等多种对接同心定位零件,成功地实现了动力传输装置轴线、固定内筒轴线、旋转外筒轴线均保持同心的技术目标,较好地解决了滚筒式污泥翻抛机的整机能保持同心、平顺、稳定进行翻堆搅拌作业的技术难题。
附图说明
附图1:滚筒式内置动力传输装置污泥翻抛机结构示意图。
附图2:滚筒式内置动力传输装置污泥翻抛机结构示意图A向视图。
附图3:滚筒式内置动力传输装置污泥翻抛机结构示意图B处放大图。
附图中:Ⅰ-翻抛滚筒;Ⅱ-液压系统;Ⅲ-冷却系统;Ⅳ-行走机构;Ⅴ-自动控制装置;Ⅵ-机架。
具体实施方式
如附图所示,本发明滚筒式内置动力传输装置污泥翻抛机,包括机架(Ⅵ)、行走机构(Ⅳ)、冷却系统(Ⅲ)、液压系统(Ⅱ)、翻抛滚筒(Ⅰ)、自动控制装置(Ⅴ)。
所述的机架(Ⅵ),包括纵梁(14)、横梁(20)、桁架(29),选择使用恰当材质规格的方型钢管焊接组成,安装布置在污泥发酵池的上方。机架纵梁(14),沿污泥发酵池两侧的钢筋混凝土侧壁(15)纵向布置,纵梁(14)的一端通过主动行走轮系安装固定基座(1)与主动行走轮系相连接,另一端通过从动行走轮安装固定基座(13)与从动行走轮(12)相连接。机架横梁(20),根据污泥翻抛机工作部件数量及机架受力载荷平衡计算结果,设计选择横梁的具体数量及布置位置,每根机架横梁(20)的两端,均通过焊接方法连接固定在机架纵梁(14)的上平面上,再通过焊接方法与机架桁架(29)连接固定,组成机架整体(Ⅵ);不同的机架横梁(20),分别通过焊装的翻抛滚筒安装连接吊架(2)与翻抛滚筒(Ⅰ)相连接,通过焊装的伸缩油缸安装连接支架(6)与伸缩油缸(5)相连接,通过焊装的制冷机安装固定基座(3)与制冷机(4)相连接,通过焊装的液压控制器安装固定基座(11)与液压控制器(10)相连接。
所述的行走机构(Ⅳ),包括行走钢轨(9)、主动行走轮(16)、行走驱动电机(19)、行走减速制动器(18)、从动行走轮(12)、助力链轮(17)、助力链条(8)、主动行走轮系安装固定基座(1)、从动行走轮安装固定基座(13)。行走钢轨(9),沿污泥发酵池两侧的钢筋混凝土侧壁(15)上平面平行纵向安装固定。主动行走轮(16)、助力链轮(17)都安装固定在行走减速制动器(18)的动力输出轴上,行走减速制动器(18)与行走驱动电机(19)紧密连接;上述工作部件组成的主动行走轮系,通过焊装在机架纵梁(14)上的主动行走轮系安装固定基座(1)与机架(Ⅵ)相连接;从动行走轮(12),通过焊装在机架纵梁(14)上的从动行走轮安装固定基座(13)与机架(Ⅵ)相连接。主动行走轮(16)、从动行走轮(12),安装布置在行走钢轨(9)上,支承机架(Ⅵ)及安装布置在机架(Ⅵ)上的污泥翻抛机所有工作部件;通过自动控制装置(Ⅴ)调节控制行走驱动电机(19),带动机架(Ⅵ)及所有工作部件,在污泥发酵池纵向长度范围内进行往复运行或停顿。在污泥发酵池两侧的钢筋混凝土侧壁(15)的上平面,沿行走钢轨(9)内侧平行安装固定有与行走钢轨(9)等长的助力链条(8),由布置安装在主动行走轮(16)内侧的助力链轮(17)与固定的助力链条(8)相啮合,组成行走助力装置,使污泥翻抛机的行走机构(Ⅳ)在行走钢轨(9)上行走运行时,能产生出与行走驱动电机(19)功率相当的运行助力。
所述的冷却系统(Ⅲ),包括制冷机(4)、制冷机安装固定基座(3)、冷气输送软管、冷气进气接头(32)、动力传输装置安装冷却室(31)、冷却余气出口(27)、冷凝水出口(33)。制冷机(4),安装布置在机架横梁(20)的上方,通过焊装在机架横梁(20)上的制冷机安装固定基座(3)与机架(Ⅵ)相连接;冷气输送软管,安装布置在翻抛滚筒摇臂(22)的空腔内,一端与制冷机(4)上的冷气输出接头相连接,另一端与动力传输装置安装冷却室(31)上的冷气进气接头(32)相连接。在翻抛滚筒固定内筒(34)的两端,通过设计安装的冷却室封闭隔板(36),把固定内筒(34)的筒腔改制封闭形成为动力传输装置安装冷却室(31);当制冷机(4)通过制冷装置产生的低温冷却气体,经冷气输送软管被直接送入动力传输装置冷却室(31)后,形成一种相对独立的冷却降温环境,使安装内置其中的翻抛电机(25)、翻抛减速制动器(26)作业产生的热量,能得到及时充分的交换释放;冷热能量交换释放后产生的冷却水,通过设置在动力传输装置安装冷却室(31)下方的冷凝水出口(33)排出,剩余的冷却气体,通过设置在动力传输装置安装冷却室(31)上方的冷却余气出口(27)排出。
所述的液压系统(Ⅱ),包括液压控制器(10)、液压控制器安装固定基座(11)、液压油管、伸缩油缸(5)、伸缩油缸安装连接支架(6)。液压控制器(10),安装布置在机架横梁(20)的上方,通过焊装在机架横梁(20)上的液压控制器安装固定基座(11)与机架(Ⅵ)相连接;液压控制器(10),由液压齿轮泵、分配阀、溢流阀、控制阀、液压油箱、仪表、控制器壳体组成,通过液压油管与伸缩油缸(5)相连接。伸缩油缸(5),通过焊装在机架横梁(20)上的伸缩油缸安装连接支架(6)与机架(Ⅵ)相连接,通过翻抛滚筒摇臂(22)上设有的伸缩油缸连接支座(7)与翻抛滚筒(Ⅰ)相连接。在污泥翻抛机进行翻堆搅拌作业时,通过自动控制装置(Ⅴ)操纵液压控制器(10),调节控制伸缩油缸(5)的伸缩轴杆伸出长短,带动翻抛滚筒(Ⅰ)在污泥发酵池深度范围内进行上、下移动或停顿,实现对污泥发酵池内全部堆料进行任意深度层面上的翻堆搅拌作业;在污泥翻抛机需要进行一机多池轮番作业时,通过自动控制装置(Ⅴ)操纵液压控制器(10),将伸缩油缸(5)的伸缩轴杆缩回到最小极限,带动翻抛滚筒(Ⅰ)上移到最高上限,使翻抛滚筒(Ⅰ)上翻抛叶片(24)的停留位置,高于助力链轮(17)的齿尖位置,满足污泥翻抛机的整体快速趸装转移需要。
所述的翻抛滚筒(Ⅰ),包括翻抛滚筒安装连接吊架(2),翻抛滚筒摇臂(22)、摇臂肖轴(21)、固定内筒(34)、翻抛电机(25)、翻抛减速制动器(26)、翻抛滚筒旋转轮盘(30)、动力传输装置安装调整托盘(35)、旋转外筒(28)。翻抛滚筒安装连接吊架(2),用焊接方法焊装固定在机架横梁(20)上,通过摇臂肖轴(21)与翻抛滚筒(Ⅰ)相连接,支撑翻抛滚筒(Ⅰ)以摇臂肖轴(21)为中心进行上、下移动。翻抛滚筒摇臂(22),用耐腐蚀锅炉钢板焊接制成,通过焊装的伸缩油缸连接支座(7)与伸缩油缸(5)相连接,通过摇臂肖轴(21)及翻抛滚筒安装连接吊架(2)与机架(Ⅵ)相连接;在翻抛滚筒摇臂(22)的壳体上,留有与固定内筒(34)外径相同的固定内筒焊装定位工艺孔,在焊装定位工艺孔的外侧,焊装有与定位工艺孔等同孔径的旋转外筒定位轮盘(39),在定位轮盘(39)的外表面上设计制造有旋转定位滚珠滚道(38),使旋转定位滚珠滚道(38)与固定内筒焊装定位工艺孔保持同心;在旋转外筒定位轮盘(39)外侧的同心圆120°等分位置上,分别安装有3块旋转外筒对接调整限位档块(40)。固定内筒(34),用耐腐蚀锅炉钢板通过卷筒焊接方法制成,用焊接方法将固定内筒(34)的一端,垂直焊装固定在翻抛滚筒摇臂(22)壳体的固定内筒焊接工艺孔处,使固定内筒(34)的轴线与壳体表面垂直,与焊接定位工艺孔同心。翻抛电机(25)、翻抛减速制动器(26)与翻抛滚筒旋转轮盘(30),通过紧密联接固定组成翻抛动力传输装置,并使上述3种旋转部件的轴线保持同心;翻抛动力传输装置,用动力传输装置安装调整托盘(35)安装固定在固定内筒(34)的筒壁上,并通过调整安装垫片,使翻抛动力传输装置的轴线与固定内筒(34)轴线保持同心;翻抛动力传输装置的翻抛电机(25)、翻抛减速制动器(26)部分,安装固定在动力传输装置安装冷却室(31)内,翻抛滚筒旋转轮盘(30)部分,留露在冷却室(31)外;翻抛滚筒旋转轮盘(30),通过3条弧形旋转轮盘安装连接基座与旋转外筒(28)相连接固定,形成旋转外筒(28)轴向上的一个连接定位支撑点,直接传递输出动力,带动翻抛滚筒旋转外筒(28)旋转,完成翻堆搅拌作业;通过调整翻抛滚筒旋转轮盘(30)的安装垫片,使旋转外筒(28)的轴线与翻抛动力传输装置轴线保持同心。旋转外筒(28),用耐腐蚀锅炉钢板通过卷筒焊接方法制成,在旋转外筒(28)的外壁上安装固定有相当数量的翻抛叶片(24),为提高污泥翻抛机的生产作业效率,减小翻抛搅拌作业阻力,翻抛叶片(24)采取按多头螺旋形态走向、以统一倾斜角度、等间隔距离、断续安装固定形式布置;在旋转外筒(28)的一端,用焊接方法焊装固定有旋转外筒定位法兰盘(37),在旋转外筒定位法兰盘(37)的外表面上,设计制造有与旋转外筒定位轮盘(39)相对应的旋转定位滚珠滚道(38),使旋转定位滚珠滚道(38)与旋转外筒(28)保持同心。用焊装固定在旋转外筒(28)上的定位法兰盘(37),通过安装布置在旋转定位滚珠滚道(38)里的旋转定位滚珠(23),与焊装固定在翻抛滚筒摇臂(22)壳体上的旋转外筒定位轮盘(39)实现对接固定,形成旋转外筒(28)轴向上的另一个连接定位支撑点;旋转外筒(28)依靠轴向上的两个连接定位支撑点,通过调整安装在翻抛滚筒摇臂(22)上的旋转外筒对接调整限位档块(40),调整固定旋转外筒(28)的对接位置,能实现旋转外筒(28)、固定内筒(34)及翻抛动力传输装置三条轴线均保持同心,使污泥翻抛机在进行翻堆搅拌作业时能保持整机的稳定平顺旋转运行。
所述的自动控制装置(Ⅴ),设计成操纵控制柜形式,安装固定在机架(Ⅵ)的合适位置上,随污泥翻抛机整机趸装移动;自动控制装置(Ⅴ),以工业控制单片机为核心部件,具有编程设计、信号采集处理、数据分析存储、键盘输入、指令输出、LED屏幕显示等电子自动控制功能;自动控制装置(Ⅴ),通过导线束分别连接各监测位置上的传感器、监测记录仪表等信息传输部件和各作业位置上的电机、电磁开关、电动蝶阀等运行驱动部件,实现对污泥翻抛机运行作业全过程的自动操纵控制。对自动控制装置(Ⅴ),既可以人工直接操纵,也可以通过摇控器进行摇控操纵。

Claims (1)

1.一种用于对污泥进行无害化、资源化环境保护处理的滚筒式内置动力传输装置污泥翻抛机,其特征在于:该污泥翻抛机,包括机架(VI)、行走机构(IV)、冷却系统(III)、液压系统(II)、翻抛滚筒(I)、自动控制装置(V),所述的机架(VI),包括纵梁(14)、横梁(20)、桁架(29),选择使用恰当材质规格的方型钢管焊接组成;机架纵梁(14),沿污泥发酵池两侧的钢筋混凝土侧壁(15)纵向布置,纵梁(14)的一端通过主动行走轮系安装固定基座(1)与主动行走轮系相连接,另一端通过从动行走轮安装固定基座(13)与从动行走轮(12)相连接;机架横梁(20)的两端,通过焊接方法连接固定在机架纵梁(14)的上平面上,再通过焊接方法与机架桁架(29)连接固定,组成整体机架(VI);不同的机架横梁(20),分别通过焊装的翻抛滚筒安装连接吊架(2)与翻抛滚筒(I)相连接,通过焊装的伸缩油缸安装连接支架(6)与伸缩油缸(5)相连接,通过焊装的制冷机安装固定基座(3)与制冷机(4)相连接,通过焊装的液压控制器安装固定基座(11)与液压控制器(10)相连接,所述的行走机构(IV),包括行走钢轨(9)、主动行走轮(16)、行走驱动电机(19)、行走减速制动器(18)、从动行走轮(12)、助力链轮(17)、助力链条(8)、主动行走轮系安装固定基座(1)、从动行走轮安装固定基座(13);行走钢轨(9),沿污泥发酵池两侧的钢筋混凝土侧壁(15)上平面平行纵向安装固定;主动行走轮(16)、助力链轮(17)都安装固定在行走减速制动器(18)的动力输出轴上,行走减速制动器(18)与行走驱动电机(19)紧密连接,上述工作部件组成的主动行走轮系通过焊装在机架纵梁(14)上的主动行走轮系安装固定基座(1)与机架(VI)相连接;从动行走轮(12),通过焊装在机架纵梁(14)上的从动行走轮安装固定基座(13)与机架(VI)相连接;行走机构(IV),通过主动行走轮(16)和从动行走轮(12)安装布置在行走钢轨(9)上,通过自动控制装置(V)调节控制行走驱动电机(19),带动机架(VI)及所有工作部件,在污泥发酵池纵向长度范围内进行往复运行或停顿;在污泥发酵池两侧的钢筋混凝土侧壁(15)的上平面,沿行走钢轨(9)内侧平行安装固定有与行走钢轨(9)等长的助力链条(8),由布置安装在主动行走轮(16)内侧的助力链轮(17)与助力链条(8)啮合组成行走助力装置,所述的冷却系统(III),包括制冷机(4)、制冷机安装固定基座(3)、冷气输送软管、冷气进气接头(32)、动力传输装置安装冷却室(31)、冷却余气出口(27)、冷凝水出口(33);制冷机(4)通过焊装在机架横梁(20)上的制冷机安装固定基座(3)与机架(VI)相连接;冷气输送软管,安装布置在翻抛滚筒摇臂(22)的空腔内,一端与制冷机(4)上的冷气输出接头相连接,另一端与动力传输装置安装冷却室(31)上的冷气进气接头(32)相连接;在固定内筒(34)的两端,通过设计安装的冷却室封闭隔板(36),把固定内筒(34)的筒腔封闭形成为动力传输装置安装冷却室(31);制冷机(4)通过制冷装置产生的低温冷却气体,经冷气输送软管被直接送入动力传输装置安装冷却室(31)后,形成一种相对独立的冷却降温环境,使安装内置其中的翻抛电机(25)、翻抛减速制动器(26)运行作业产生的热量得到充分交换释放;冷热能量交换释放后产生的冷却水,通过设置在动力传输装置安装冷却室(31)下方的冷凝水出口(33)排出,剩余的冷却气体,通过设置在动力传输装置安装冷却室(31)上方的冷却余气出口(27)排出,所述的液压系统(II),包括液压控制器(10)、液压控制器安装固定基座(11)、液压油管、伸缩油缸(5)、伸缩油缸安装连接支架(6);液压控制器(10)通过焊装在机架横梁(20)上的液压控制器安装固定基座(11)与机架(VI)相连接;液压控制器(10),由液压齿轮泵、分配阀、溢流阀、控制阀、液压油箱、仪表、控制器壳体组成,通过液压油管与伸缩油缸(5)相连接,伸缩油缸(5)通过焊装在机架横梁(20)上的伸缩油缸安装连接支架(6)与机架(VI)相连接,通过翻抛滚筒摇臂(22)上设有的伸缩油缸连接支座(7)与翻抛滚筒(I)相连接通过自动控制装置(V)操纵液压控制器(10),调节控制伸缩油缸(5)的伸缩轴杆伸出长短,带动翻抛滚筒(I)在污泥发酵池深度范围内进行上、下移动或停顿,当伸缩油缸(5)的伸缩轴杆缩回到最小极限,带动翻抛滚筒(I)上移到最高上限,翻抛滚筒(I)上翻抛叶片(24)的停留位置,高于助力链轮(17)的齿尖位置,所述的翻抛滚筒(I),包括翻抛滚筒安装连接吊架(2),翻抛滚筒摇臂(22)、摇臂肖轴(21)、固定内筒(34)、翻抛电机(25)、翻抛减速制动器(26)、滚筒旋转轮盘(30)、动力传输装置安装调整托盘(35)、旋转外筒(28);翻抛滚筒安装连接吊架(2)用焊接方法焊装固定在机架横梁(20)上,通过摇臂肖轴(21)与翻抛滚筒(I)相连接;翻抛滚筒摇臂(22),用耐腐蚀锅炉钢板焊接制成,通过焊装的伸缩油缸连接支座(7)与伸缩油缸(5)相连接,通过摇臂肖轴(21)及翻抛滚筒安装连接吊架(2)与机架(VI)相连接;在翻抛滚筒摇臂(22)的壳体上,留有与固定内筒(34)外径相同的固定内筒焊装定位工艺孔,在焊装定位工艺孔的外侧,焊装有与定位工艺孔等同孔径的旋转外筒定位轮盘(39),在定位轮盘(39)的外表面上设计制造有旋转定位滚珠滚道(38),旋转定位滚珠滚道(38)与固定内筒焊装定位工艺孔同心;在旋转外筒定位轮盘(39)外侧的同心圆120°等分位置上,分别安装有3块旋转外筒对接调整限位档块(40);固定内筒(34),用耐腐蚀锅炉钢板通过卷筒焊接方法制成,固定内筒(34)的一端垂直焊装固定在翻抛滚筒摇臂(22)壳体的固定内筒焊接定位工艺孔处,使固定内筒(34)的轴线与壳体表面垂直,与焊接定位工艺孔同心;翻抛电机(25)、翻抛减速制动器(26)与滚筒旋转轮盘(30),通过紧密联接固定组成动力传输装置,上述3种旋转部件的轴线同心,动力传输装置,用动力传输装置安装调整托盘(35)安装固定在固定内筒(34)的筒壁上,通过调整安装垫片与固定内筒(34)轴线同心;动力传输装置的翻抛电机(25)、翻抛减速制动器(26)部分,安装固定在动力传输装置安装冷却室(31)内,滚筒旋转轮盘(30)部分,留露在冷却室(31)外;滚筒旋转轮盘(30)通过3条弧形安装连接基座与旋转外筒(28)的筒壁相连接固定,直接传递输出动力,带动旋转外筒(28)旋转,并形成旋转外筒(28)轴向上的一个连接定位支撑点,旋转外筒(28),用耐腐蚀锅炉钢板通过卷筒焊接方法制成,在旋转外筒(28)的外壁上安装固定有相当数量的翻抛叶片(24),翻抛叶片(24)采取按多头螺旋形态走向、以统一倾斜角度、等间隔距离、断续安装固定形式布置;在旋转外筒(28)的一端,用焊接方法焊装固定有旋转外筒定位法兰盘(37),在定位法兰盘(37)的外表面上,设计制造有与定位轮盘(39)相对应的旋转定位滚珠滚道(38),旋转定位滚珠滚道(38)与旋转外筒(28)同心,用焊装固定在旋转外筒(28)上的定位法兰盘(37),通过安装布置在旋转定位滚珠滚道(38)里的旋转定位滚珠(23),与焊装固定在翻抛滚筒摇臂(22)壳体上的旋转外筒定位轮盘(39)实现对接固定,形成旋转外筒(28)轴向上的另一个连接定位支撑点;旋转外筒(28)依靠轴向上的两个连接定位支撑点,通过调整安装在翻抛滚筒摇臂(22)上的旋转外筒对接调整限位档块(40),调整固定旋转外筒(28)的对接位置,能实现旋转外筒(28)、固定内筒(34)、动力传输装置的三条轴线均保持同心。
CN2010102516308A 2010-08-12 2010-08-12 滚筒式内置动力传输装置污泥翻抛机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37250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0102516308A CN102372507B (zh) 2010-08-12 2010-08-12 滚筒式内置动力传输装置污泥翻抛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0102516308A CN102372507B (zh) 2010-08-12 2010-08-12 滚筒式内置动力传输装置污泥翻抛机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372507A CN102372507A (zh) 2012-03-14
CN102372507B true CN102372507B (zh) 2013-12-11

Family

ID=4579179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102516308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372507B (zh) 2010-08-12 2010-08-12 滚筒式内置动力传输装置污泥翻抛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2372507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RU2666796C2 (ru) * 2016-08-17 2018-09-12 Закрытое Акционерное Общество "МагнийПром" Суперфосфатная камера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360133A (zh) * 2012-03-30 2013-10-23 四平圣邦纳米技术有限公司 履带式滚筒污泥翻抛机
CN102701813B (zh) * 2012-05-20 2014-05-07 广西工学院 肥料翻抛机
CN104003768B (zh) * 2014-06-09 2016-10-05 北京圣海林生态环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双升降深槽自动滚筒翻堆机
CN104193438A (zh) * 2014-09-10 2014-12-10 江苏菲力环保工程有限公司 污泥好氧堆肥发酵的双向搅拌混合设备
CN104446726B (zh) * 2014-09-15 2016-12-07 江苏大学 一种翻抛机滚筒提升传动机构
CN104478497B (zh) * 2014-11-14 2017-05-24 刘汉涛 一种生物发酵槽翻抛推拉装置
CN104402553A (zh) * 2014-12-22 2015-03-11 遵义联谷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翻堆机
CN104761315A (zh) * 2015-02-09 2015-07-08 河南质智贝龙环保装备销售有限公司 菌渣生物发酵转腐殖质的槽式翻抛机的控制系统及翻抛机
CN105585355B (zh) * 2016-03-11 2022-10-25 北京九州华鼎环保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滚筒式翻抛机
CN106588161A (zh) * 2016-12-06 2017-04-26 农业部南京农业机械化研究所 一种有机肥快速降温翻抛机
CN106738341A (zh) * 2016-12-25 2017-05-31 刘英武 一种混拌机
CN106747704A (zh) * 2017-01-16 2017-05-31 重庆华渝重工机电有限公司 一种槽式污泥翻抛机及其翻抛滚筒的安装方法
CN113547634A (zh) * 2020-12-08 2021-10-26 保定市金甲农牧机械有限公司 一种工程物料低尘混拌装置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639301Y (zh) * 2003-09-01 2004-09-08 唐山市芦台农场长荣生物有机肥厂 有机肥料发酵翻抛机
CN2806457Y (zh) * 2004-10-20 2006-08-16 吴为中 一种大容量固体生物发酵塔
CN201102940Y (zh) * 2007-09-24 2008-08-20 张锦华 槽式污泥翻抛机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639301Y (zh) * 2003-09-01 2004-09-08 唐山市芦台农场长荣生物有机肥厂 有机肥料发酵翻抛机
CN2806457Y (zh) * 2004-10-20 2006-08-16 吴为中 一种大容量固体生物发酵塔
CN201102940Y (zh) * 2007-09-24 2008-08-20 张锦华 槽式污泥翻抛机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RU2666796C2 (ru) * 2016-08-17 2018-09-12 Закрытое Акционерное Общество "МагнийПром" Суперфосфатная камера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372507A (zh) 2012-03-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372507B (zh) 滚筒式内置动力传输装置污泥翻抛机
CN106119105B (zh) 一种固体高温好氧发酵反应系统及方法
CN103360133A (zh) 履带式滚筒污泥翻抛机
CN102153388B (zh) 循环式污泥生物发酵塔、处理系统和处理方法
CN103497017A (zh) 一种链板式堆肥翻堆机
CN204529486U (zh) 卧式表面曝气机
CN201864674U (zh) 一种用于污泥堆肥的自行式翻抛装置
CN208545331U (zh) 带有增氧和菌剂添加功能的翻抛机
CN102898201A (zh) 一种大型槽式物料翻抛机
CN111362738B (zh) 一种高效返混的滚筒式好氧堆肥反应装置
CN203333503U (zh) 一种用于城市生活垃圾好氧堆肥的转筒式生物反应器
CN203530167U (zh) 一种链板式堆肥翻堆机
CN106631219A (zh) 设有曝气预热装置的一体化好氧发酵设备
CN204342625U (zh) 风能与太阳能联合式农村污水处理装置
CN201406204Y (zh) 冷却增湿滚筒排渣机
CN201753327U (zh) 内置动力传输装置污泥翻抛滚筒
CN212864596U (zh) 有机废弃物好氧发酵机装置
CN202936320U (zh) 一种大型槽式物料翻抛机
CN202576267U (zh) 履带式滚筒污泥翻抛机
CN201722212U (zh) 一种生物发酵法污水处理系统
CN208617711U (zh) 一种畜禽粪尿喷淋发酵装置
CN216738120U (zh) 一种农业废弃物槽式发酵多功能翻堆机
CN202785912U (zh) 一种水力驱动复合生物污水处理设备
CN204111612U (zh) 一种多段回转发酵舱
CN206298599U (zh) 一种容器固态生物反应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31211

Termination date: 20210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