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371238A - 一种集装箱内壁烘干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集装箱内壁烘干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371238A
CN102371238A CN2011101114203A CN201110111420A CN102371238A CN 102371238 A CN102371238 A CN 102371238A CN 2011101114203 A CN2011101114203 A CN 2011101114203A CN 201110111420 A CN201110111420 A CN 201110111420A CN 102371238 A CN102371238 A CN 10237123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ll
blowing device
drying unit
container
sphe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10111420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胡浩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International Marine Containers Group Co Ltd
Taicang CIMC Containe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International Marine Containers Group Co Ltd
Taicang CIMC Containe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International Marine Containers Group Co Ltd, Taicang CIMC Container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International Marine Containers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110111420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2371238A/zh
Publication of CN10237123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371238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rying Of Solid Materia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集装箱内壁烘干装置,特别涉及一种适用于集装箱内壁水性涂料的烘干装置,该集装箱内壁烘干装置包括地坑、地坑上覆盖的盖板、盖板上设置开口、开口上方设置多个吹风装置,所述多个吹风装置至少包括两列间隔一预定距离且彼此平行设置的第一吹风装置,所述第一吹风装置包括两支座和一风道,所述两支座彼此对称地分别固定在所述盖板上的对应一个开口的两侧,所述风道可转动地安装到所述两个支座之间,并具有上下开通的通道以及分别位于该风道的下部和上部的入风口和出风口。本发明的集装箱内壁烘干装置提高了集装箱内表面上涂料干燥的均匀性,缩短了集装箱的整体干燥时间,有利于提高成品质量,尤其适用于水性涂料的干燥。

Description

一种集装箱内壁烘干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集装箱内壁烘干装置,特别涉及一种适用于集装箱内壁水性涂料的烘干装置。
背景技术
由金属材料特别是钢材制成的集装箱通常需要在材料表面涂覆一层或多层涂料以保护材料避遭腐蚀或锈蚀。如图10A、10B所示,待喷涂集装箱可以在整体上用10表示,其包括:底架11;分别设置在底架11的两侧的两个侧壁12、13;设置在底架11的一端的前端壁14;设置在底架11的另一端的门端15;以及设置在侧壁12和13、前端壁14和门端15的顶部的顶壁16,其中门端15包括两个可相对开启的门扇151、152。在进行涂装工艺时,底架11优选地为未铺设地板的框架结构。
传统的涂料通常为包含有机溶剂或有机稀释剂的油性涂料,然而,油性涂料中的有机溶剂或有机稀释剂会在涂装过程以及涂料成膜固化的过程中挥发出来,不仅严重污染施工环境以及周围大气,而且会危害涂装作业人员的健康。现在已研发出使用水作为溶剂的水性涂料代替油性涂料,由于以水为溶剂,因此,水性涂料对环境和人体的危害相比于传统的油性涂料显著降低。
当选用水性涂料作为集装箱的底漆涂料时,如果水性涂料没能在规定时间(例如30min)内干燥,集装箱表面的金属就会和涂料中的水发生氧化反应,使集装箱表面产生闪锈。而且,只有当底漆完全干燥后才能进行面漆的喷涂,否则集装箱表面也会出现闪锈,严重影响产品质量。
水性涂料比油性涂料不易干燥,尤其是喷涂在集装箱内壁表面的水性涂料,由于通风差,更难干燥。
因此,当选用水性涂料作为集装箱的底漆涂料时,对烘干装置的烘干性能提出了特殊要求,要求烘干装置能够在规定的时间内快速烘干集装箱内部的水性涂料。
现有的传统油性涂料烘干装置不能满足水性涂料对烘干的特殊要求,尤其是不能满足喷涂在集装箱内部的水性涂料对烘干的要求,因此,迫切需要一种适合于集装箱内壁水性涂料的烘干装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集装箱内壁烘干装置,以用于在集装箱涂装后对集装箱的内壁进行烘干。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集装箱内壁烘干装置采取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集装箱内壁烘干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地坑;盖板,覆盖在所述地坑上;和多个吹风装置,安装到所述盖板上,并且所述盖板在对应于每个吹风装置的位置分别设置有与该吹风装置的形状相适应的开口,所述多个吹风装置包括间隔一预定距离且彼此平行设置的两列第一吹风装置,其中每列均包括至少一个第一吹风装置,所述第一吹风装置包括:两个支座,彼此对称地且分别固定在所述盖板上的对应一个开口的两侧;以及风道,可转动地安装到所述两个支座之间,并具有上下开通的通道、以及分别位于该风道的下部和上部的入风口和出风口。
优选地,所述第一吹风装置的所述风道进一步包括两个相对设置的侧壁以及分别固定在所述两个侧壁之间的两个相对设置的端壁,其中,每个侧壁具有一转动部,位于所述侧壁的下部,并具有向外凸出的弧形形状;以及一导风部,位于所述侧壁的上部并与所述转动部相连,其中,所述两个侧壁的转动部外表面上各点均处于一第一圆柱面上。
优选地,所述第一吹风装置的所述每一支座包括:固定板,所述固定板被固定在所述第一吹风装置下方盖板上对应开口的侧部;支撑板,所述支撑板的下部与所述固定板上部相连接,并与所述固定板之间成一夹角;夹持板,所述夹持板的下部与所述支撑板的上部相连接,所述夹持板为向外凸出的弧形弯板,所述弧形弯板内表面上的各点均处于一第二圆柱面上,所述第二圆柱面与所述转动部的外表面上各点所在的所述第一圆柱面同轴;所述风道的转动部被所述夹持板夹持。
优选地,所述第一吹风装置进一步包括一导风板,所述导风板通过一导风板轴可转动地连接到所述第一吹风装置的风道的两个端壁之间。如此设计,通过调整导风板的偏转角度,从矩形出风口出来的风量得以调节。
优选地,所述第一吹风装置支座的夹持板和所述风道侧壁的转动部之间设置有填充材料。如此设计,可以使夹持板和风道侧壁的转动部之间呈密封状态,从而避免风从夹持板和风道侧壁的转动部之间漏出。
优选地,所述第一吹风装置支座的夹持板内表面上各点所在的所述第二圆柱面的轴心线与所述夹持板的下部边缘线共平面。如此设计,可以增加支座夹持板对风道转动部的夹持稳定性。
优选地,所述第一吹风装置支座的所述夹持板的上部边缘线与所述夹持板内表面上各点所在的所述第二圆柱面的轴心线所在的第一平面与另一所述夹持板的上部边缘线与所述夹持板内表面上各点所在的所述第二圆柱面的轴心线所在的第二平面之间的夹角为147°。如此设计,可以根据需要充分调节风道偏转角度,使从风道出风口出来的风吹向集装箱内期望的部位,获得预期的气流运行轨迹。
优选地,所述两列第一吹风装置相对于所述盖板的纵向对称面对称布置。如此设计,可以使集装箱内壁干燥更均匀。
优选地,所述集装箱内壁烘干装置的所述多个吹风装置还包括设置在所述两列第一吹风装置之间的一列第二吹风装置,该列第二吹风装置包括至少一个第二吹风装置,每个所述第二吹风装置包括:两个可相对于彼此移动的基板,分别可移动地安装到所述盖板上对应开口的两侧;以及两个竖板,分别固定到对应的一个基板上。第二吹风装置主要向集装箱顶壁内表面送风,因此特别有利于集装箱顶壁内表面上水性涂料的干燥。
优选地,所述的一列第二吹风装置与所述两列第一吹风装置平行,且到这两列第一吹风装置的距离相等。如此设计,可提高集装箱内表面上涂料干燥的均匀性。
优选地,所述多个吹风装置还包括一个或多个第三吹风装置,每个所述第三吹风装置包括:一基座,固定到所述盖板上;以及一吹风管,可万向转动地安装在该基座中,并具有一中空通道以及分别位于所述吹风管的下端和上端的入风口和出风口。第三吹风装置主要向集装箱的顶角送风,以加速集装箱内部顶角附近区域的涂料干燥速度。
优选地,所述第三吹风装置的吹风管包括:一球面关节,所述圆形入风口位于所述球面关节的下端,所述球面关节的外表面上的各点均处于一第一球面上,所述第一球面的球心位于所述吹风管中心轴上;一圆管,所述圆管的下端与所述球面关节的上端相连接,所述吹风管的出风口位于所述圆管的上端;
优选地,所述第三吹风装置的基座包括:一环形固定板,所述环形固定板的中部具有一孔,并且环绕所述盖板上对应一个开口固定到所述盖板上;一管状支撑件,所述管状支撑件的下端与所述环形固定板固定连接;一用于夹持所述球面关节的夹持件,所述夹持件的下端与所述支撑件的上端固定连接,所述夹持件的内表面具有与所述球面关节相匹配的球形形状,其中所述夹持件的内表面上的各点均处于一第二球面上,所述第二球面的球心与所述第一球面的球心重合。
优选地,所述第三吹风装置的基座的所述支撑件的下部端口直径大于上部端口直径。
优选地,所述第三吹风装置的基座的所述夹持件与所述第三吹风装置的吹风管的球面关节之间设置有填充物。如此设计,可以增加夹持件对球面关节的夹持稳定性。
优选地,所述第三吹风装置的基座的所述夹持件的圆形下端口所在的平面通过所述夹持件内表面上各点所处的第二球面的球心。如此设计,可以增加夹持件对球面关节的夹持稳定性。
优选地,所述多个第三吹风装置包括四个第三吹风装置,分别设置在所述盖板的四个角部。
本发明的集装箱内壁烘干装置的吹风机构包括两列第一吹风装置,这两列第一吹风装置分别以预定的倾斜角向各自靠近的集装箱侧壁内表面送风,从第一吹风装置送出的气流到达对应侧壁的内表面后,可沿着侧壁向顶壁方向流动,之后气流可被顶壁再次反射,返回箱内,由此增加了集装箱内部的空气流动,特别是侧壁内表面附近的空气流动。因此,两列第一吹风装置的设置特别有利于集装箱侧壁内表面上水性涂料的干燥。
此外,第一吹风装置设置有风道侧壁转动部和夹持板,该转动部被夹持板夹持,并可在夹持板内部绕转动部中心轴转动,如此设置,使风道偏转角度能够被调整,并使风道矩形出风口出来的风向得以调整,从而有利于集装箱内表面水性涂料的干燥。
本发明的集装箱内壁烘干装置提高了集装箱内表面上涂料干燥的均匀性,缩短了集装箱的整体干燥时间,实现了在规定时间内快速干燥集装箱内部的水性涂料,从而避免了集装箱表面产生闪锈,保证了集装箱涂装后的质量,尤其适用于集装箱内壁水性涂料的干燥。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通过对本发明较佳实施例的描述,将使得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及其优点显而易见。
图1为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集装箱内壁烘干装置的俯视图;
图2示出了利用图1中的烘干装置对集装箱内壁进行烘干的情形;
图3为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第一吹风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中第一吹风装置的转动部和夹持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5示出了图3中第一吹风装置的导风板的多个转动位置;
图6为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第二吹风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第三吹风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7中第三吹风装置的球面关节和夹持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图7中第三吹风装置的俯视图;
图10A为待喷涂集装箱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0B为从另一角度示出的待喷涂集装箱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示例性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具体描述。然而应当理解,在没有进一步叙述的情况下,在一个实施例中描述的元件、结构和特征也可以有益地结合到其它实施例中。
图1示意了本发明集装箱内壁烘干装置的俯视结构,包括地坑1(见图3)、覆盖在地坑1之上的盖板2、第一吹风机构阵列500和第二吹风机构阵列600、第三吹风机构阵列700和第四吹风机构阵列800。
其中,盖板2覆盖在地坑1(见图3)上。
第一吹风机构阵列500设置在盖板2上,包括一个或多个第一吹风装置20,(在本实施例中为三个),每个第一吹风装置20下方的盖板2上均设置有开口29(见图3)。当由多个第一吹风装置20组成时,这些第一吹风装置20在集装箱长度方向上间隔排列。
第二吹风机构阵列600设置在盖板2上,包括一个或多个第一吹风装置20(在本实施例中为三个),每个第一吹风装置20下方的盖板2上均设置有开口29(见图3)。当由多个第一吹风装置20组成时,这些第一吹风装置20在集装箱长度方向上间隔排列。
第一吹风机构阵列500和第二吹风机构阵列600分别设置在集装箱纵向对称面P的两侧,且间隔一预定距离d,该预定距离d小于集装箱10的宽度,且不大于2400mm,优选地,第一吹风机构阵列500和第二吹风机构阵列600相对于集装箱的纵向对称面P对称布置,如此,可以使集装箱内部干燥均匀,见图2。
第三吹风机构阵列700设置在盖板2上,位于第一吹风机构阵列500和第二吹风机构阵列600的中间,优选地,第三吹风机构阵列700设置在集装箱10宽度方向的正中,如此,可以使集装箱内部干燥均匀,见图2。第三吹风机构阵列700包括一个或多个第二吹风装置30(在本实施例中为一个),每个第二吹风装置30下方的盖板2上均设置有开口39(见图5)。当由多个第二吹风装置30组成时,这些第二吹风装置30在集装箱长度方向上间隔排列。
第四吹风机构阵列800设置在盖板2上,包括四个第三吹风装置40,每个第三吹风装置40下方的盖板2上均设置有开口49(见图7)。四个第三吹风装置40分别靠近第一吹风机构阵列500和第二吹风机构阵列600的两端布置,位于集装箱内壁烘干装置的四个角部。
在使用时,第一吹风机构阵列500、第二吹风机构阵列600、第三吹风机构阵列700和第四吹风机构阵列800均位于集装箱10的内部,见图2(为了清楚显示第一吹风机构阵列500和第二吹风机构阵列600,图2中去除了第四吹风机构阵列800)。
图3示意了第一吹风装置20的结构(为更清楚地显示第一吹风装置20的内部结构,图3中除去了第一吹风装置20的前部端壁222a)。
第一吹风装置20包括:两支座21a、21b,一风道22,导风板轴23、导风板24。
风道22由两个相对设置的的侧壁221a、221b以及分别固定在侧壁221a、221b之间的两个相对设置的端壁222a、222b围成了一个上下开通的通道,该通道具有一个位于下部的入风口223和一位于上部的出风口224,入风口223和出风口224的形状成一矩形,该矩形的长度方向与集装箱的长度方向一致,见图1。侧壁221a具有一转动部2211a和一导风管部2212a,转动部2211a位于侧壁221a的下部,并具有向外凸出的弧形形状,导风管部2212a位于侧壁221a的上部并与转动部2211a相连;相应地,侧壁221b也具有一转动部2211b和一导风管部2212b,转动部2211b位于侧壁221b的下部,并具有向外凸出的弧形形状,导风管部2212b位于侧壁221b的上部并与转动部2211b相连。两个侧壁转动部2211a和2211b外表面上各点均处于一第一圆柱面上S上。
导风板轴23的两端分别固定在导风管部的端壁222a、222b上。
导风板24为一矩形平板,导风板24与导风板轴23呈活动连接,导风板24可绕导风板轴23进行轴向转动,根据导风板24偏转角度的不同,从出风口224出来的风量得以调节,当将导风板24调节至与侧壁的导风管部2212a、2212b平行时,出风量最大,当将导风板24调节至与侧壁的导风管部2212a、2212b垂直时,出风量最小,图5示意了导风板24转动到多个位置的状况。
两支座21a、21b呈对称设置,分别设置在风道的两侧。支座21a和21b均包括上中下三个部分,下部为固定板211a、211b,中部为支撑板212a、212b,上部为夹持板213a、213b。
固定板211a和211b呈矩形平板,被分别固定在第一吹风装置20下方盖板的开口29两侧,固定板211a和211b之间设置一预定间距,固定方式可以选择焊接,也可以选择螺接等常用紧固方式。
支撑板212a和212b呈矩形平板,支撑板212a下部和固定板211a内端连接,上部和夹持板213a下端连接,支撑板212a和固定板211a之间呈一夹角β1,优选地,该夹角β1成一钝角;支撑板212b下部和固定板211b内端连接,上部和夹持板213b下端连接,支撑板212b和固定板211b之间呈一夹角β2,优选地,该夹角β2成一钝角,优选地,夹角β1与β2相等。支撑板212a和212b之间设置一预定的间距f,见图4。固定板211a、支撑板212a和夹持板213a之间的连接方式、以及固定板211b、支撑板212b和夹持板213b之间的连接方式可以选择常用的连接方式,可以是焊接,也可以是一体成型设计。
夹持板213a与夹持板213b呈向外凸出的弧形弯板,其内表面上的各点均处于一第二圆柱面R上,该第二圆柱面R与风道侧壁转动部2211a、2211b外表面上各点所处的第一圆柱面S具有一个共同的中心轴O,风道侧壁转动部2211a、2211b被夹持在夹持板213a、213b之间,如此设计,使风道侧壁转动部2211a、2211b可以在夹持板213a和夹持板213b之间绕其中心轴O旋转,以改变风道22与盖板2之间的倾斜角α,使从矩形出风口224出来的风向得以调整,优选地,该中心轴O位于夹持板213a下部边缘与夹持板213b下部边缘所在的平面Q上,如此,可增加支座21a、21b对风道22的夹持稳定性,见图4。
优选地,夹持板213a和风道侧壁转动部2211a之间、夹持板213b和风道侧壁转动部2211b之间设置有填充材料225,如此设计,可以使夹持板213a、213b和风道侧壁的转动部2211a、2211b之间呈密封状态,从而避免风从夹持板213a、213b和风道侧壁的转动部2211a、2211b之间漏出。
优选地,夹持板213a与夹持板213b的上部边缘相对于中心轴O形成一个147°的夹角γ,风道侧壁转动部2211a、2211b可在此角度范围内向两侧转动,从而调整风道22的倾斜角度α(α在15°到90°之间),改变从出风口224出来的风向,见图4。
图2示意了组成第一吹风机构阵列500和第二吹风机构阵列600的第一吹风装置20的倾斜角α被调整后的状态,通过将风道侧壁转动部2211a、2211b绕中心轴O转动一个角度,使从第一吹风装置20的出风口224出来的风直接吹向集装箱侧壁。
组成第一吹风机构阵列500和第二吹风机构阵列600的每个第一吹风装置20的风道22相对于盖板2的偏转角度以及导风板24的偏转角度可分别单独调节,也就是说,每个第一吹风装置20的出风方向和出风量可分别单独调节。优选地,组成第一吹风机构阵列500的第一吹风装置20的出风方向和出风量被设置成相同,组成第二吹风机构阵列600的第一吹风装置20的出风方向和出风量也被设置成相同。
在使用过程中,第一吹风机构阵列500和第二吹风机构阵列600分别以预定的倾斜角α1、α2向各自靠近的侧壁12、13的内表面送风,倾斜角α1、α2即第一吹风机构阵列500和第二吹风机构阵列600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见图2。从第一吹风机构阵列500和第二吹风机构阵列600送出的气流例如沿箭头R1、R2的方向到达对应侧壁12或13的内表面后,可沿着侧壁12或13向顶壁16方向流动,之后气流可被顶壁再次反射,返回箱内,例如沿箭头R3、R4的方向,由此增加了集装箱10内部的空气流动,特别是侧壁12、13内表面附近的空气流动,见图2。因此,第一吹风机构阵列500和第二吹风机构阵列600的设置特别有利于集装箱侧壁12、13内表面上水性涂料的干燥。
图6示意了第二吹风装置30的结构,包括第一基板31、第二基板32、第一竖板33、第二竖板34、第一顶板35和第二顶板36。
第一竖板33的下端与第一基板31的内端相连接,上端与第一顶板35的内端连接,第一竖板33分别与第一基板31、和第一顶板35垂直,第一顶板35和第一基板31分别从第一竖板33的上端和下端向外侧伸展。
第一竖板34的下端与第一基板32的内端相连接,上端与第一顶板36的内端连接,第一竖板34分别与第一基板32、和第一顶板36垂直,第一顶板36和第一基板32分别从第一竖板34的上端和下端向外侧伸展。
第一基板31和第二基板32可相对于彼此移动,分别被可移动地安装到第二吹风装置30下方盖板开口39的两侧。当需要调整出风量时,可令第一基板31和第二基板32相对于彼此移动,从而改变第一竖板33和第二竖板34之间的间隔距离m,以调整出风量。
在烘干过程中,从吹风装置30送出的气流可沿箭头R5的方向竖直向上地到达顶壁16,之后可被顶壁16反射,分别沿箭头R6、R7的方向从两侧向下流动,从而进一步增加了集装箱10内部的空气流动,特别是顶壁16内表面附近的空气流动,见图2。因此,第二吹风装置30的设置特别有利于顶壁16内表面上水性涂料的干燥。
图7示意了第三吹风装置40的纵向剖面结构,包括基座41、吹风管42。
基座41包括上中下三个部分,分别为下部的环形固定板411,中部的支撑件412,和上部的夹持件413。
环形固定板411为一圆环状平板,见图9,其中间具有一个圆形开口,环形固定板411被固定在第三吹风装置40下方盖板的开口49周围的盖板上,固定方式可以选择焊接,也可以选择螺接等常用紧固方式。
支撑件412呈圆管状,具有上下两个端口,下部端口直径大于上部端口直径,支撑件412的下端与环形固定板411相连接,使支撑件412的下部端口与环形固定板411中间的圆形开口重合。
夹持件413呈圆管状,具有上下两个端口,其下端与支撑件412的上端相连接,使夹持件413的下部端口与支撑件412的上部端口重合。夹持件413管壁内表面呈向外凸出的曲面,曲面上的各点均处于同一个球面U上。夹持件413的上下端口均呈圆形,其圆形下端口所在的平面G被设置成通过夹持件413管壁内表面各点所处球面U的球心C。如此,增加了基座41的夹持件413对吹风管42的夹持力,增加了夹持稳定性。
环形固定板411、支撑件412和夹持件413之间的连接方式可以选择常用的连接方式,可以是焊接,也可以是一体成型设计。
吹风管42为一中空的通道,通道横截面呈圆形,吹风管42的下端为一圆形入风口423,上端为一圆形出风口424。
吹风管42包括球面关节421和圆管422。球面关节421呈一上下开通的管道,其下端具有一圆形入风口423,上端具有一圆形上部端口,球面关节421管壁外表面上的各点处于同一个球面W上,该球面W的球心位于吹风管42的中心轴上,该球面W的球心即夹持件413管壁内表面上的各点所处球面U的球心C,见图8,球面关节421被夹持件413夹持。如此设计,使吹风管42的球面关节421可以在基座41的夹持件413内部自由转动,通过转动球面关节421可以改变吹风管42相对于水平面的倾斜角,从而使出风方向得以调整。圆管422为一圆柱形上下开通的管道,其下部端口与与球面关节421的上部端口相连,上部端口为圆形出风口424。圆管422与球面关节421之间的连接方式可以选择常用的连接方式,可以是焊接,也可以是一体成型设计。
球面关节421的管壁外表面与夹持件413管壁内表面之间设置有填充物,如此,增大了夹持件413管壁内表面与球面关节421管壁外表面之间的摩擦力,增加了夹持稳定性。
图9示意了第三吹风装置40的俯视示意图。
组成第四吹风机构阵列800的四个第三吹风装置40的球面关节421的偏转角度以及风量调节片44的偏转角度可分别单独调节,也就是说,四个第三吹风装置40的出风方向和出风量可分别单独调节。
在烘干过程中,四个第三吹风装置40分别朝向集装箱10内部的四个顶角送风,以加速内部顶角附近区域的涂料干燥速度。
如此,第一吹风装置20、第二吹风装置30和第三吹风装置40结合使用,提高了集装箱10内表面上涂料干燥的均匀性,缩短集装箱10的整体干燥时间,有利于提高成品质量。
当然,本实施例将第一吹风装置20、第二吹风装置30和第三吹风装置40结合使用,如果在集装箱内壁烘干装置中仅仅设置第一吹风装置20,或仅将第一吹风装置20和第二吹风装置30组合使用,或者仅将第一吹风装置20和第三吹风装置40组合使用也是可以的,区别仅在于烘干效果的不同。
也就是说,除了本实施例外,本发明集装箱内壁烘干装置结构可以仅由地坑1、盖板2、第一吹风机构阵列500和第二吹风机构阵列600构成。
本发明集装箱内壁烘干装置的结构也可以仅由地坑1、盖板2、第一吹风机构阵列500、第二吹风机构阵列600和第三吹风机构阵列700构成。
本发明集装箱内壁烘干装置的结构还可以仅由地坑1、盖板2、第一吹风机构阵列500、第二吹风机构阵列600和第四吹风机构阵列800构成。
应当指出,本发明还可有其他多种实施例,在不背离本发明精神及其实质的情况下,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当可根据本发明作出各种相应的改变和变形,但这些相应的改变和变形都应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Claims (19)

1.一种集装箱内壁烘干装置,被安装于集装箱生产线的地坑盖板上,其特征在于,所述集装箱内壁烘干装置包括第一吹风装置,所述第一吹风装置包括:
两个支座,彼此对称地且分别固定在所述盖板上的对应一个开口的两侧;以及
风道,被安装到所述两个支座之间,并具有上下开通的通道、以及分别位于该风道的下部和上部的入风口和出风口。
2.如权利要求1所述集装箱内壁烘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集装箱内壁烘干装置包括间隔一预定距离且彼此平行设置的两列第一吹风装置,其中每列均包括至少一个第一吹风装置。
3.如权利要求1所述集装箱内壁烘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风道被可转动地安装到所述两个支座之间。
4.如权利要求1所述集装箱内壁烘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风道进一步包括两个相对设置的侧壁以及分别固定在所述两个侧壁之间的两个相对设置的端壁,其中,每个侧壁具有
一转动部,位于所述侧壁的下部,并具有向外凸出的弧形形状;以及
一导风部,位于所述侧壁的上部并与所述转动部相连,
其中,所述两个侧壁的转动部外表面上各点均处于一第一圆柱面上。
5.如权利要求4所述集装箱内壁烘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每一支座包括
固定板,所述固定板被固定在所述第一吹风装置下方盖板上对应开口的侧部;
支撑板,所述支撑板的下部与所述固定板上部相连接,并与所述固定板之间成一夹角;
夹持板,所述夹持板的下部与所述支撑板的上部相连接,所述夹持板为向外凸出的弧形弯板,所述弧形弯板内表面上的各点均处于一第二圆柱面上,所述第二圆柱面与所述转动部的外表面上各点所在的所述第一圆柱面同轴;所述风道侧壁的转动部被所述夹持板夹持。
6.如权利要求4所述集装箱内壁烘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吹风装置进一步包括一导风板,所述导风板通过一导风板轴可转动地连接到所述风道的两个端壁之间。
7.如权利要求5所述集装箱内壁烘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板和所述风道侧壁转动部之间设置有填充材料。
8.如权利要求5所述集装箱内壁烘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板内表面上各点所在的所述第二圆柱面的轴心线与所述夹持板的下部边缘线共平面。
9.如权利要求5所述集装箱内壁烘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板的上部边缘线与所述夹持板内表面上各点所在的所述第二圆柱面的轴心线所在的第一平面与另一所述夹持板的上部边缘线与所述夹持板内表面上各点所在的所述第二圆柱面的轴心线所在的第二平面之间的夹角为147°。
10.如权利要求2所述集装箱内壁烘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两列第一吹风装置相对于所述盖板的纵向对称面对称布置。
11.如权利要求2所述集装箱内壁烘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吹风装置还包括设置在所述两列第一吹风装置之间的一列第二吹风装置,该列第二吹风装置包括至少一个第二吹风装置,每个所述第二吹风装置包括:
两个可相对于彼此移动的基板,分别可移动地安装到所述盖板上对应开口的两侧;以及
两个竖板,分别固定到对应的一个基板上。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集装箱内壁烘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一列第二吹风装置与所述两列第一吹风装置平行,且到这两列第一吹风装置的距离相等。
13.如权利要求1-12中任一项所述集装箱内壁烘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集装箱内壁烘干装置还包括一个或多个第三吹风装置,每个所述第三吹风装置包括:
一基座,固定到所述盖板上;以及
一吹风管,可万向转动地安装在所述基座中,并具有一中空通道以及分别位于所述吹风管的下端和上端的入风口和出风口。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集装箱内壁烘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吹风管包括
一球面关节,所述圆形入风口位于所述球面关节的下端,所述球面关节的外表面上的各点均处于一第一球面上,所述第一球面的球心位于所述吹风管中心轴上;
一圆管,所述圆管的下端与所述球面关节的上端相连接,所述吹风管的出风口位于所述圆管的上端;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集装箱内壁烘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包括
一环形固定板,所述环形固定板的中部具有一孔,并且环绕所述盖板上对应一个开口固定到所述盖板上;
一管状支撑件,所述管状支撑件的下端与所述环形固定板固定连接;
一用于夹持所述球面关节的夹持件,所述夹持件的下端与所述管状支撑件的上端固定连接,所述夹持件的内表面具有与所述球面关节相匹配的球形形状,其中所述夹持件的内表面上的各点均处于一第二球面上,所述第二球面的球心与所述第一球面的球心重合。
16.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集装箱内壁烘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集装箱内壁烘干装置包括四个第三吹风装置,分别设置在所述盖板的四个角部。
17.如权利要求15所述集装箱内壁烘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管状支撑件的下部端口直径大于上部端口直径。
18.如权利要求15所述集装箱内壁烘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件与所述球面关节之间设置有填充物。
19.如权利要求15所述集装箱内壁烘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件的圆形下端口所在的平面通过所述夹持件内表面上各点所处的第二球面的球心。
CN2011101114203A 2010-08-16 2011-04-29 一种集装箱内壁烘干装置 Pending CN102371238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101114203A CN102371238A (zh) 2010-08-16 2011-04-29 一种集装箱内壁烘干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010255312 2010-08-16
CN201010255312.9 2010-08-16
CN2011101114203A CN102371238A (zh) 2010-08-16 2011-04-29 一种集装箱内壁烘干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371238A true CN102371238A (zh) 2012-03-14

Family

ID=4579078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101114203A Pending CN102371238A (zh) 2010-08-16 2011-04-29 一种集装箱内壁烘干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2371238A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607319A (zh) * 2015-10-21 2017-05-03 中国国际海运集装箱(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集装箱底架水性漆烘干的方法及系统
CN108435471A (zh) * 2018-03-29 2018-08-24 蚌埠抒阳自动化设备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板材喷漆加工设备
CN112474229A (zh) * 2020-12-14 2021-03-12 樊朝亮 一种静电喷涂生产线用工件喷涂辅助设备
CN113369111A (zh) * 2021-05-27 2021-09-10 常州新华昌国际集装箱有限公司 一种集装箱的水性漆涂装方法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456023A (en) * 1994-06-28 1995-10-10 Ransburg Corporation Advance cure paint spray booth
CN1641304A (zh) * 2004-01-12 2005-07-20 艾森曼机械制造有限及两合公司 用至少一个经调温的定向的空气射流处理物体的装置
CN101450738A (zh) * 2007-11-28 2009-06-10 广东顺安达太平货柜有限公司 一种集装箱及其制造方法
CN202199490U (zh) * 2011-04-29 2012-04-25 中国国际海运集装箱(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集装箱内壁烘干装置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456023A (en) * 1994-06-28 1995-10-10 Ransburg Corporation Advance cure paint spray booth
CN1641304A (zh) * 2004-01-12 2005-07-20 艾森曼机械制造有限及两合公司 用至少一个经调温的定向的空气射流处理物体的装置
CN101450738A (zh) * 2007-11-28 2009-06-10 广东顺安达太平货柜有限公司 一种集装箱及其制造方法
CN202199490U (zh) * 2011-04-29 2012-04-25 中国国际海运集装箱(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集装箱内壁烘干装置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607319A (zh) * 2015-10-21 2017-05-03 中国国际海运集装箱(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集装箱底架水性漆烘干的方法及系统
CN108435471A (zh) * 2018-03-29 2018-08-24 蚌埠抒阳自动化设备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板材喷漆加工设备
CN112474229A (zh) * 2020-12-14 2021-03-12 樊朝亮 一种静电喷涂生产线用工件喷涂辅助设备
CN112474229B (zh) * 2020-12-14 2022-10-21 湖南亿居金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静电喷涂生产线用工件喷涂辅助设备
CN113369111A (zh) * 2021-05-27 2021-09-10 常州新华昌国际集装箱有限公司 一种集装箱的水性漆涂装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2813520B2 (ja) 車両等のパネル張りされた乗物の塗装用囲い及び車両のようなパネル張りされた乗物のパネル表面のコーティングからの水分または他の溶剤の蒸発促進方法
CN102371238A (zh) 一种集装箱内壁烘干装置
AU2007264140B2 (en) Combination of two drier modules
CA2423501A1 (en) Apparatus for spray coating a continuously advancing article
CN104028433B (zh) 用于车身涂装处理的设备
CN108136429A (zh) 涂装室
CN202199490U (zh) 一种集装箱内壁烘干装置
CN109351516A (zh) 一种木业板材用阻燃漆喷涂装置
CN202199492U (zh) 一种集装箱内壁烘干装置
CN106938234B (zh) 一种喷漆管外表面补漆设备
US20190176181A1 (en) Painting booth
CN102755949A (zh) 一种集装箱内壁烘干装置
CN206113589U (zh) 一种玻璃清洗干燥机用的风刀
CN109248818A (zh) 一种家具喷漆风干设备
CN111530669A (zh) Led灯散热器接料装置
KR20090120364A (ko) 도장용 지그.
CN207929453U (zh) 喷涂装置及喷涂工装
CN105381939B (zh) 一种木材表面固体涂装方法
CN112974091B (zh) 一种建筑施工物料喷涂装置
CN216396955U (zh) 一种用于喷涂的快速烘干设备
CN208584653U (zh) 一种多喷嘴喷釉机器人用胚料放置结构
US20140319241A1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humidifying a system for applying a coating to a workpiece
CN207774315U (zh) 辅助吹风装置和基板玻璃定位设备
CN208450789U (zh) 万向移动风枪
CN110513787A (zh) 一种与车间立柱相结合的洁净间送排风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20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