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362312A - 记录再生方法以及记录再生装置 - Google Patents

记录再生方法以及记录再生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362312A
CN102362312A CN201080012898.4A CN201080012898A CN102362312A CN 102362312 A CN102362312 A CN 102362312A CN 201080012898 A CN201080012898 A CN 201080012898A CN 102362312 A CN102362312 A CN 10236231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ata
recording medium
record
packed
decod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80012898.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手柴聪
城山雄介
牛尾太士
石川忠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anasonic Holdings Corp
Original Assignee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236231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362312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20/00Signal processing not specific to the method of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Circuits therefor
    • G11B20/00007Time or data compression or expansion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20/00Signal processing not specific to the method of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Circuits therefor
    • G11B20/10Digital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 G11B20/10527Audio or video recording; Data buffering arrangement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20/00Signal processing not specific to the method of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Circuits therefor
    • G11B20/00007Time or data compression or expansion
    • G11B2020/00014Time or data compression or expansion the compressed signal being an audio signal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20/00Signal processing not specific to the method of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Circuits therefor
    • G11B20/10Digital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 G11B20/10527Audio or video recording; Data buffering arrangements
    • G11B2020/1062Data buffering arrangements, e.g. recording or playback buffers
    • G11B2020/10629Data buffering arrangements, e.g. recording or playback buffers the buffer having a specific structure
    • G11B2020/10666Ring buffers, e.g. buffers wherein an iteratively progressing read or write pointer moves back to the beginning of the buffer when reaching the last storage cell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20/00Signal processing not specific to the method of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Circuits therefor
    • G11B20/10Digital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 G11B20/10527Audio or video recording; Data buffering arrangements
    • G11B2020/1062Data buffering arrangements, e.g. recording or playback buffers
    • G11B2020/10675Data buffering arrangements, e.g. recording or playback buffers aspects of buffer control
    • G11B2020/10694Data buffering arrangements, e.g. recording or playback buffers aspects of buffer control output interface, i.e. the way data leave the buffer, e.g. by adjusting the clock rate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20/00Signal processing not specific to the method of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Circuits therefor
    • G11B20/10Digital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 G11B20/10527Audio or video recording; Data buffering arrangements
    • G11B2020/1062Data buffering arrangements, e.g. recording or playback buffers
    • G11B2020/10675Data buffering arrangements, e.g. recording or playback buffers aspects of buffer control
    • G11B2020/10703Data buffering arrangements, e.g. recording or playback buffers aspects of buffer control processing rate of the buffer, e.g. by accelerating the data output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20/00Signal processing not specific to the method of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Circuits therefor
    • G11B20/10Digital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 G11B2020/10935Digital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wherein a time constraint must be met
    • G11B2020/10981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data when the data rate or the relative speed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is variable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2220/00Record carriers by type
    • G11B2220/20Disc-shaped record carriers
    • G11B2220/25Disc-shaped record carriers characterised in that the disc is based on a specific recording technology
    • G11B2220/2537Optical discs
    • G11B2220/2545CD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2220/00Record carriers by type
    • G11B2220/20Disc-shaped record carriers
    • G11B2220/25Disc-shaped record carriers characterised in that the disc is based on a specific recording technology
    • G11B2220/2537Optical discs
    • G11B2220/2562DVDs [digital versatile discs]; Digital video discs; MMCDs; HDCD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2220/00Record carriers by type
    • G11B2220/40Combinations of multiple record carriers
    • G11B2220/45Hierarchical combination of record carriers, e.g. HDD for fast access, optical discs for long term storage or tapes for backup
    • G11B2220/455Hierarchical combination of record carriers, e.g. HDD for fast access, optical discs for long term storage or tapes for backup said record carriers being in one device and being used as primary and secondary/backup media, e.g. HDD-DVD combo device, or as source and target media, e.g. PC and portable playe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ultimedia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For Digital Recording And Reproducing (AREA)

Abstract

从第一记录介质读取第一非压缩数据。将第一非压缩数据存储到缓冲存储器,并且比第一非压缩数据的通常再生速度高速地从缓冲存储器读出第一非压缩数据并进行压缩从而生成压缩数据,并且将所生成的压缩数据记录到第二记录介质。判定在第二记录介质中是否记录了规定单位量的压缩数据。在判定中,判定为没有完成规定单位量的压缩数据的记录时,继续执行上述处理,在判定为完成了时,代替上述处理,从第二记录介质比通常再生速度高速地读出压缩数据并进行解压缩从而生成第二非压缩数据,并且将所生成的第二非压缩数据存储到缓冲存储器。

Description

记录再生方法以及记录再生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将来自CD(Compact Disc(紧致盘):商标名)等可移动的第一记录介质的非压缩数据压缩记录(无损提取)到能够比第一记录介质高速地进行读写的硬盘(Hard Disc)等第二记录介质中的记录再生方法、装置,特别涉及用于减轻逐次更换多个第一记录介质来进行无损提取时第一记录介质的弹出时刻的限制并且避免跳音等数据不连续性的技术。
背景技术
在多媒体领域,伴随硬盘的大容量化、数据压缩技术的高效率化,而开发了各种无损提取(ripping)系统。所谓无损提取是指提取音乐用CD或DVD-Video等可移动介质中所记录的数据、数字形式的音乐数据等,将其变换为由一般的个人计算机能够处理的文件形式、例如MP3(MPEG1audio layer 3,MPEG1音频层3)形式,并保存在大容量的硬盘等中。尤其关于音乐用CD,多用于将乐曲数据变换为MP3数据。
作为对CD的数据进行压缩并无损提取到硬盘的现有技术,存在一边继续来自完成了无损提取的记录介质的数据的再生,一边进行多个记录介质的无损提取的技术(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此外,存在:在从CD向硬盘的数据拷贝(copy)完成为止的期间,不进行待机,而是在拷贝中可以同时并且以自由的顺序再生该信息数据,而且对于拷贝中的CD弹出、电源关闭等的使用状态变化,也在该后台继续进行数据拷贝的复制系统的技术(例如参照专利文献2)。
此外,存在如下技术:从CD向硬盘拷贝全部数据的同时进行硬盘中的数据的再生和数据压缩的技术(例如参照专利文献3)。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JP特开2005-228391号公报
专利文献2:JP特开2003-249008号公报
专利文献3:JP特许第4135051号公报
发明内容
但是,在现有技术中,若考虑跳音等数据不连续性,则对逐次更换多个CD来进行无损提取时的CD的弹出时刻具有较大的限制,进行多个CD的无损提取时的作业效率降低。
即,在专利文献1中,在将一张CD的全部曲子的数据都无损提取到硬盘之后,在停止(mute)了CD中数据的再生的基础上进行CD弹出,接着切换为硬盘中数据的再生。在该技术中,全部曲子数据的无损提取完成以及停止成为弹出的条件,限制较大。因此,多个CD的无损提取效率差,而且不需要的曲也成为了无损提取对象。
此外,在专利文献2中,在后台进行数据拷贝,所以即使在无损提取中途将盘弹出也可以继续再生,但是在该现有文献中没有提及数据压缩,不能进行多个压缩数据的同时处理(生成/记录)。
此外,在专利文献1、3中,因为暂时将CD数据全部拷贝到硬盘并制作压缩数据,所以从无损提取开始到再生开始花费较多的时间,相应地作业效率恶化。此外,硬盘中需要用于数据拷贝的多余的存储容量,成本负担较大。
本发明是鉴于这样的情况而作出的,主要目的是减轻逐次更换多个CD等第一记录介质来进行无损提取时第一记录介质的弹出时刻的限制。
本发明的记录再生方法包括以下步骤:第一步骤,从第一记录介质读取第一非压缩数据;第二步骤,将所述第一非压缩数据存储到缓冲存储器中;第三步骤,比所述第一非压缩数据的通常再生速度高速地从所述缓冲存储器读出所述第一非压缩数据并进行压缩从而生成压缩数据,并且将所生成的所述压缩数据记录到第二记录介质中;第四步骤,判定是否向所述第二记录介质记录了规定单位量的所述压缩数据;第五步骤,在所述第四步骤中判定为在所述第二记录介质没有完成所述规定单位量的所述压缩数据的记录时,继续所述第一步骤、所述第二步骤、所述第三步骤,另一方面,在所述第四步骤中判定为在所述第二记录介质完成了所述规定单位量的所述压缩数据的记录时,代替所述第一步骤、所述第二步骤、所述第三步骤,从所述第二记录介质比所述通常再生速度高速地读出所述压缩数据并进行解压缩从而生成第二非压缩数据,并且将所生成的所述第二非压缩数据存储到所述缓冲存储器中。
此外,本发明的记录再生装置具备:缓冲存储器,其作为工作缓冲存储器发挥功能;读取部,其从第一记录介质读取非压缩数据;第一解码器,其通过对所述非压缩数据进行解码来生成第一解码数据,并且将所生成的所述第一解码数据存储到所述缓冲存储器中;压缩记录部,其从所述缓冲存储器比所述非压缩数据的通常再生速度高速地读出所述第一解码数据并进行压缩从而生成压缩数据,并且将所生成的所述压缩数据记录到第二记录介质中;解压缩部,其从所述第二记录介质比所述通常再生速度高速地读出所述压缩数据并进行解压缩从而生成解压缩数据;第二解码器,其对所述解压缩数据进行解码从而生成第二解码数据,并且将所生成的所述第二解码数据存储到所述缓冲存储器中;单位记录完成监视部,其监视是否在所述第二记录介质中记录了规定单位量的所述压缩数据,并根据该监视结果判定是否代替所述第一解码数据而将所述第二解码数据存储到所述缓冲存储器中,其中,所述单位记录完成监视部在判定为在所述第二记录介质没有完成所述规定单位量的所述压缩数据的记录时,允许将所述第一解码数据记录到所述缓冲存储器中,所述单位记录完成监视部在判定为在所述第二记录介质完成了所述规定单位量的所述压缩数据的记录时,在停止将所述第一解码器输出的所述第一解码数据记录到所述缓冲存储器之后,允许将所述第二解码数据记录到所述缓冲存储器中。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能够大幅放宽逐次更换多个CD等第一记录介质来进行无损提取时的第一记录介质的弹出时刻的限制从而高效地进行无损提取。此外,无论是否切换该缓冲状态,都能够避免跳音等数据的不连续性,并且进行规定单位量的无损提取即可,所以能够减轻为了进行无损提取而需要的硬盘等第二记录介质的容量。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2中的记录再生装置的结构的框图。
图2是用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记录再生装置的动作说明的数据切换MSF管理图。
图3是用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记录再生装置的动作说明的流程图。
图4是用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的记录再生装置的动作说明的数据切换逐次管理图。
图5是用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的记录再生装置的动作说明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本发明的记录再生方法中,从第一记录介质读取第一非压缩数据,并将所读取的第一非压缩数据暂时存储到缓冲存储器中。进而,从缓冲存储器读出第一非压缩数据并进行压缩,将该压缩数据记录(即,无损提取)到第二记录介质中。
通常,硬盘装置等第二记录介质能够进行比CD等第一记录介质高速的访问,所以与其相匹配,能够比第一非压缩数据的通常再生速度高速地实施从第一记录介质读出第一非压缩数据的处理(例如倍速再生)。被高速再生的第一非压缩数据暂时存储到缓冲存储器中,之后从缓冲存储器比第一非压缩数据的通常再生速度高速地进行读出并进行数据压缩,生成压缩数据。所生成的压缩数据被记录到第二记录介质中。因为以高速进行压缩数据的生成以及向第二记录介质的记录,所以第二记录介质中所记录的压缩数据的数据量比第一非压缩数据的通常再生时的再生数据量多。因此,即使在向缓冲存储器存储了规定单位量(1轨道;1曲)的第一非压缩数据之后,就再生该第一非压缩数据(规定单位量),也能够比全部再生第一非压缩数据(规定单位量)早地将规定单位量的压缩数据记录到第二记录介质中。该通常再生与高速记录的速度差成为时间的富余。
设想在从一个第一记录介质将压缩一个或多个规定单位量的第一非压缩数据而成的压缩数据记录到第二记录介质的处理(无损提取)完成的时刻,成为不需要从同一第一记录介质进行之外的第一非压缩数据的无损提取处理(不需要无损提取全部曲子)的情况。在该情况下,由上述见解可知,若将相当于规定单位量的压缩数据记录到第二记录介质的处理完成,则即使弹出第一记录介质也完全不会对再生等产生障碍。
基于以上所述,在本发明中实施如下处理。即,监视相当于规定单位量的压缩数据的记录是否在第二记录介质中完成。而且,在检测到将规定单位量的压缩数据记录到第二记录介质的处理完成时,切换为了再生等而存储在缓冲存储器中的非压缩数据。即,代替将第一非压缩数据存储到缓冲存储器的处理状态,切换为将通过读出第二记录介质中所记录的压缩数据并进行解压缩而生成的第二非压缩数据存储到缓冲存储器的处理状态。换言之,将为了再生等而存储在缓冲存储器中的非压缩数据切换为对由第一非压缩数据已经进行了无损提取而存储在第二记录介质中的压缩数据进行解压缩而成的第二非压缩数据。若切换完成,则来自第一记录介质的第一非压缩数据变得不需要,所以可以弹出第一记录介质。
在本发明中存在进一步考虑了切换缓冲存储器中存储的非压缩数据时的切换数据位置的以下那样的形态。即,在第五步骤中,进而从与在第二记录介质规定单位量的压缩数据的记录完成的时刻的缓冲存储器中的第一非压缩数据的存储位置对应的第二记录介质中的压缩数据的数据位置读出压缩数据,并对所读出的压缩数据进行解压缩从而生成第二非压缩数据,将所生成的第二非压缩数据从存储位置与第一压缩数据连续的状态下存储到缓冲存储器。在该形态中,即使将非压缩数据的供给源从第一记录介质向第二记录介质进行切换,也可确保缓冲存储器中存储的数据的连续性。
这里,对上述存储位置进行补充说明。将在缓冲存储器中通常再生第一非压缩数据的位置设为再生位置p1。而且,将在缓冲存储器中存储第一非压缩数据的存储位置的最前端位置设为存储最前端位置p2。存储最前端位置p2在再生位置p1之前。因为存储比通常再生高速地执行。存储最前端位置p2对该再生位置p1的先行是前述的时间的富余。在将数据供给源从第一记录介质切换为第二记录介质时,数据的连续性变得重要。因此,从与在第二记录介质规定单位量的压缩数据的记录完成的时刻的缓冲存储器中的第一解码数据的存储位置对应的第二记录介质中的压缩数据的数据位置,读出压缩数据,并对所读出的所述压缩数据进行解压缩从而生成第二解码数据。
因为在如此进行了位置匹配的基础上切换数据的供给源,所以可确保数据的连续性。因此,即使继续随着时间的流逝而再生位置到达该切换位置进行再生,或者在以后的再生中,不产生跳音等不连续再生。这样的在向缓冲存储器的为了再生的数据存储中精确地进行交接的位置匹配也是本发明的技术要点。
虽然可以进行第一记录介质的弹出的时刻间歇性地到达,但是其周期不依赖于记录介质整体的数据量,而依赖于规定单位量的数据量。因此,不需要如现有技术那样,到全部第一非压缩数据(例如全部曲子)被压缩并被记录到第二记录介质为止,经过长时间而等待第一记录介质的弹出。若完成所需要的一个乃至多个规定单位量的压缩数据被记录到第二记录介质,则可以弹出第一记录介质,从而更换为要进行无损提取的其他第一记录介质。结果,可以高效地进行多个第一记录介质的无损提取。
以上,总之根据本发明的记录再生方法,通过将缓冲存储器中存储的非压缩数据巧妙地从第一非压缩数据切换为第二压缩数据,从而可以大幅地放宽第一记录介质的弹出时刻的限制从而高效地进行无损提取。进而,通过高精度地使切换时刻一致,从而无论是否切换缓冲的非压缩数据都可以维持数据连续性。在伴随再生同时进行无损提取时,不是将非压缩数据暂时拷贝到第二记录介质的方式,而且不以将第一记录介质的全部数据作为无损提取对象为前提,仅进行规定单位量的无损提取即可,所以能够减轻为了无损提取而需要的硬盘等第二记录介质的容量。
另一方面,在本发明的记录再生装置中,利用第一解码器对读取部从第一记录介质读取的非压缩数据进行解码从而生成第一解码数据,并将所生成的第一解码数据存储到缓冲存储器中。进而,比非压缩数据的通常再生速度高速地从缓冲存储器读出第一解码数据,之后利用压缩记录部进行压缩从而生成压缩数据,并将该压缩数据记录到第二记录介质中。单位记录完成监视部监视第二记录介质中的压缩数据的记录状态,等待规定单位量(例如1曲)的压缩记录完成。直到完成规定单位量的压缩记录为止,继续第一解码数据的再生处理和向第二记录介质的压缩记录。其间,缓冲存储器中积蓄第一解码数据。缓冲存储器中的第一解码数据的存储最前端位置在缓冲存储器中所存储的第一解码数据的再生位置之前。而且,因为高速地执行第二记录介质中的压缩数据的记录,所以第二记录介质中所记录的压缩数据的数据量比从缓冲存储器再生的数据量多。
单位记录完成监视部在判定为规定单位量的压缩数据的记录在第二记录介质没有完成时,允许将第一解码数据记录到缓冲存储器中。另一方面,单位记录完成监视部在判定为规定单位量的压缩数据的记录在第二记录介质完成时,使第一解码器输出的第一解码数据停止记录到缓冲存储器中,并且允许将第二解码数据记录到所述缓冲存储器中。
这里,在本发明的记录再生装置中,存在还具备将第一解码数据或者所述第二解码数据以通常再生速度模拟输出的再生部的形态。在该形态中,在单位记录完成监视部判定为规定单位量的压缩数据的记录在第二记录介质没有完成时,再生部以通常再生速度再生第一解码数据。另一方面,在单位记录完成监视部判定为规定单位量的所述压缩数据的记录在所述第二记录介质完成时,再生部以所述通常再生速度再生所述第二解码数据。
除了进行以上的处理,在本发明的记录再生装置中还具有以下的形态。即,还具备切换第一解码数据和第二解码数据而供给于再生部的切换部。单位记录完成监视部在判定为规定单位量的压缩数据的记录在第二记录介质没有完成时,向切换部输出切换到第一解码数据的指示,并且在判定为规定单位量的压缩数据的记录在第二记录介质完成时,向所述切换部输出切换到第二解码数据的指示。再生部模拟输出由切换部输出的第一解码数据或者第二解码数据。
在该形态中,单位记录完成监视部检测出规定单位量的压缩数据的记录完成时,控制切换部,从而切换为选择第二解码数据的状态。接受该切换,解压缩部对第二记录介质的压缩数据进行解压缩从而生成解压缩数据,并且第二解码器对该解压缩数据进行解码从而生成第二解码数据。切换部将第二解码数据发送给再生部。再生部模拟输出第二解码数据。此时,缓冲存储器作为数据解压缩处理和解码处理中的工作缓冲存储器来使用。
在切换部将提供给再生部的解码数据从第一解码数据切换为第二解码数据时,代替对从第一记录介质读出的非压缩数据进行解码从而生成第一解码数据并且将该第一解码数据存储到缓冲存储器的处理状态,切换读出对第二记录介质中所记录的压缩数据并进行解压缩从而生成第二解码数据并且将该第二解码数据存储到缓冲存储器中的处理状态。若该切换完成,则来自第一记录介质的非压缩数据变得不再需要,所以可以弹出第一记录介质。
解压缩部从与在第二记录介质规定单位量的压缩数据的记录完成的时刻的缓冲存储器中的第一解码数据的存储位置对应的第二记录介质中的压缩数据的数据位置读出压缩数据,并且对所读出的压缩数据进行解压缩从而生成第二解码数据。第二解码器以从存储位置与第一解码数据连续的状态将第二解码数据存储到缓冲存储器中。于是,即使将数据供给源从第一记录介质切换为第二记录介质,也可确保缓冲存储器中存储的解码数据的连续性。
如以上那样,根据本发明的记录再生装置,能够提前并且流畅地进行从对第一记录介质中所存储的非压缩数据进行缓冲的状态切换到对第二记录介质中所存储的压缩数据进行缓冲的状态的处理,所以第一记录介质的弹出时刻的限制被大幅放宽从而能够高效地进行无损提取。而且,不论是否切换缓冲状态都可以不产生跳音等数据不连续性。并且,伴随同时再生的无损提取时,不是将非压缩数据暂时拷贝到第二记录介质的方式,也不用以将第一记录介质的全部数据作为无损提取对象为前提,进行规定单位量的无损提取即可,所以能够减轻为了无损提取而需要的硬盘等第二记录介质的容量。
在本发明的记录再生方法中,存在如下形态:在第三步骤中,在将能够判别数据位置的位置信息附加到压缩数据的基础上,将该压缩数据记录到第二记录介质中,并且在第五步骤中,根据所述位置信息来确定所述数据位置。
同样,在本发明的记录再生装置中,存在如下形态:在所述压缩记录部将能够判别所述数据位置的位置信息附加到所述压缩数据的基础上,将该压缩数据记录到所述第二记录介质中,并且解压缩部根据位置信息来确定数据位置。另外,作为能够判别再生位置的位置信息,例如,在第一记录介质为CD的情况下,可以是用MSF(Minute Second Frame)表示的物理地址。
在该形态中,在第二记录介质中检索具有与第一非压缩数据(非压缩数据)的存储最前端位置相同的位置的位置信息的压缩数据,从该位置开始再生即可。通过精确地进行交接的位置匹配,无论是否切换数据供给源,都可以可靠地防止跳音等不连续再生。
在本发明的记录再生方法中存在如下形态:在第一步骤中,在从第一记录介质读出第一非压缩数据时,通过对缓冲帧数进行计数从而生成第一计数值,在第四步骤中,从第二记录介质将压缩数据从其开头数据依次读出,并且通过对所读出的压缩数据的帧数进行计数来生成第二计数值,而且在第四步骤中,根据在第二记录介质规定单位量的压缩数据的记录完成的时刻的第一计数值来确定存储位置,并且根据第一计数值与第二计数值的对照来确定数据位置。
同样,在本发明的记录再生装置中存在以下的形态。即,读取部从第一记录介质读取所述非压缩数据时,对缓冲帧数进行计数从而生成第一计数值。解压缩部从第二记录介质将压缩数据从其开头数据依次读出,并且对所读出的压缩数据的帧数进行计数从而生成第二计数值。解压缩部根据在第二记录介质规定单位量的压缩数据的记录完成的时刻的第一计数值来确定存储位置,并且根据第一计数值与第二计数值的对照来确定数据位置。
在该形态中,直到双方的帧数(第一计数值、第二计数值)一致为止,反复帧单位的压缩数据的读出和帧数的比较。而且,在一致时,从该一致的帧的压缩数据开始再生解压缩。于是,交接的位置匹配被非常精确地进行,无论是否切换数据供给源,都可以可靠地防止跳音等不连续再生。
在本发明的记录再生装置中,优选将缓冲存储器作为环形缓冲存储器。于是,能够削减缓冲存储器的必要容量。
在本发明中,所述第一记录介质的典型例是光盘(音乐用CD或DVD-Video),所述第二记录介质的典型例是硬盘。
以下,参照附图来详细说明本发明所涉及的记录再生装置的实施方式。
《实施方式1》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中的记录再生装置的结构的框图。
该记录再生装置是从CD(紧致盘)1读取声音数据,并对所读取的声音数据进行压缩使其为MP3(MPEG Audio Layer-3)数据,并将该MP3数据写入硬盘(HD)2的装置。CD1是光盘的一种,是能够交换的第一记录介质的一例,这里存储了非压缩数据。本发明使用的非压缩数据是由音乐数据或者影像数据构成的内容数据的n个(n是自然数)集合数据。硬盘2是能够高速记录再生的第二记录介质的一例。音乐数据(声音数据)是第一非压缩数据的一例,MP3数据是压缩数据的一例。
该记录再生装置具备读取部3、第一解码器4、压缩记录部5、解压缩部6、第二解码器7、SDRAM(Synchronous Dynamic Random AccessMemory,同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8、单位记录完成监视部9、进行切换的切换部10、再生部11和CPU12。
SDRAM(Synchronous Dynamic Random Access Memory)8作为第一解码器4、压缩记录部5、解压缩部6以及第二解码器7的工作存储器来发挥功能。读取部3从CD1读取CD1中所记录的声音数据。第一解码器4对由读取部3读取的CD1的声音数据进行解码,并使SDRAM8暂时记录该解码数据。以下,将完成解码的声音数据称为第一解码数据。
压缩记录部5对SDRAM8中暂时记录的第一解码数据进行压缩从而生成MP3数据,并且将该MP3数据记录到硬盘2。另外,MP3数据是压缩数据的一例,本发明中的压缩数据不限定于MP3数据,当然还可以是其他压缩数据。解压缩部6比通常再生CD1的声音数据时的速度(以下称为“通常再生速度”)高速地读出硬盘2中所记录的MP3数据并进行解压缩(解调)。第二解码器7对由解压缩部6进行了解压缩的解压缩数据进行解码从而生成第二解码数据。第二解码数据是第二非压缩数据的一例。单位记录完成监视部9监视向硬盘2的规定单位量(1轨道;1曲)的压缩记录是否完成,并在检测到压缩记录完成时输出切换信号。所谓规定单位量,相当于CD1中所存储的内容数据的一个或m个数据量。m是内容数据数n以下的自然数。
切换部10切换第一解码器4输出的第一解码数据和第二解码器7输出的第二解码数据。再生部11模拟输出通过切换部10而被提供的解码数据(第一解码数据或者第二解码数据)。CPU12总体控制系统整体。另外,再生部11模拟输出的解码数据通过声音输出装置13而被声音输出。
在SDRAM8中构筑环形缓冲存储器8a。环形缓冲存储器8a用于在再生声音时暂时存储解码数据。CPU12构成为控制第一解码器4、压缩记录部5、解压缩部6、第二解码器7、SDRAM8、单位记录完成监视部9以及再生部11。暂时存储、解码、压缩、解压缩等数据处理通过利用了SDRAM12的数据加工来执行。
下面,说明上述那样构成的记录再生装置的动作。图2是用于实施方式1的动作说明的数据切换MSF管理图。另外,所谓MSF如前所述,是Minute Second Frame的简称,是以时间序列规定影像/声音数据的数据位置的物理地址的一种,例如,用作在影像数据、声音数据中规定各帧的时间码。
通过读取部3从CD1读出声音数据。以下,将从CD1读出的声音数据称为声音数据(CD)。在为了谋求处理的高速化,声音数据(CD)的读出优选以比CD1的通常再生速度高速的倍速读出执行。但是,不用说也可以以通常再生速度读出声音数据(CD)。所读出的声音数据(CD)通过第一解码器4而被暂时存储到环形缓冲存储器8a中。在该时刻环形缓冲存储器8a中存储的声音数据(CD)未被解码。环形缓冲存储器8a中所存储的声音数据(CD)在蓄积了某程度的时刻,通过第一解码器4而被读出并被解码。第一解码器4通过对声音数据(CD)进行解码从而生成第一解码数据。第一解码数据暂时被存储到环形缓冲存储器8a中,并且以声音数据(CD)的通常再生速度读出,从而通过切换部10被发送到再生部11。再生部11将发送来的第一解码数据变换为模拟信号,输出给声音输出装置13。
与以上的处理同时执行,压缩记录部5比通常再生速度高速地从环形缓冲存储器8a读出第一解码数据并且通过压缩编码而生成MP3数据。压缩记录部5将所生成的MP3数据高速地无损提取记录到硬盘2中。在该无损提取记录中,以75帧单位向MP3数据追加索引。据此,能够将比当前正在再生的第一解码数据多的MP3数据(该数据也来自第一解码数据)先记录到硬盘2。在图2中,p1表示当前正在再生的第一解码数据的再生位置,p2表示环形缓冲存储器8a中存储第一解码数据的存储最前端位置。生成MP3数据并存储到硬盘2的处理比声音数据(CD)、第一非压缩数据的通常再生速度高速地执行,所以存储最前端位置p2比再生位置p1先进行迁移。这里,作为75帧单位的索引,MSF(Minute Second Frame)被附加到MP3数据。
在将作为压缩数据的MP3数据记录到硬盘2的处理中,单位记录完成监视部9判定在硬盘2中是否完成了1轨道(规定单位量)的MP3数据的记录。而且单位记录完成监视部9在判定为完成了1轨道的记录时,使切换信号有效并发送给切换部10。接收了切换信号(有效)的切换部10将解码数据对再生部11的供给源从第一解码器4切换为第二解码器7。接受该供给源切换,解压缩部6和第二解码器7启动,从硬盘2比声音数据(CD)的通常再生速度高速地读出MP数据并且提供给解压缩部6。解压缩部6利用SDRAM8对所供给的MP3数据进行解压缩从而生成解压缩数据,并且将该解压缩数据提供给第二解码器7。第二解码器7通过对被提供的解压缩数据进行解码从而生成第二解码数据。第二解码器7将所生成的第二解码数据暂时存储到环形缓冲存储器8a中,之后从环形缓冲存储器8a以通常再生速度读出第二解码数据,并且将所读出的第二解码数据通过切换部10而发送给再生部11。再生部11通过对被提供的第二解码数据(第二非压缩数据)进行模拟变换从而生成模拟信号,并且将该模拟信号输出给声音输出装置13。
在存储于环形缓冲存储器8a中的第一解码数据中,将存储最前端数据的位置作为存储最前端位置p2,将存储于该存储最前端位置p2的下一地址位置的第一解码数据作为MSF(C)解码数据。在该情况下,在硬盘2中已经存储了位于与MSF(C)解码数据相同的位置p2′以及时间序列上位置p2′的后方(时间上靠后)的MP3数据。以下,将记录在与环形缓冲存储器8a的存储最前端位置p2相同的硬盘2的位置p2′的MP3数据称为MSF(C)MP3数据。因此,在硬盘2中进行MSF索引检索从而读出从MSF(C)MP3数据开始的一系列MP3数据并通过解压缩部6进行解压缩,之后将该解压缩数据提供给第二解码器7。第二解码器7对被供给的解压缩数据进行解调从而生成第二解码数据。第二解码器7将所生成的第二解码数据记录到环形缓冲存储器8a中。据此,在存储最前端位置p2以后的地址位置记录在环形缓冲存储器8a中的解码数据从来自第一解码器4的输出的第一解码数据切换为来自第二解码器4的输出的第二解码数据。
当前,如图所示,按照75帧将作为压缩数据的MP3数据无损提取到硬盘2,作为规定单位量的1轨道的无损提取完成。此时,在环形缓冲存储器8a中到存储最前端位置p2为止存储了来自CD的非压缩声音数据即第一解码数据。在该状态下,存储最前端位置p2与再生位置p1之间的范围所存储的解码数据也成为第一解码数据。第一解码器4解码声音数据(CD)来生成第一解码数据时,第一解码器4将MSF(可以判别再生位置的位置信息:物理地址)附加到第一解码数据。解压缩部6在从硬盘2读出MP3数据时,参考存储最前端位置p2(更详细而言,存储最前端位置p2的下一位置)处的MSF。该情况下的存储最前端位置p2相当于在硬盘2完成了规定单位量的MP3的记录时刻的缓冲存储器8中的第一解码数据的存储位置。
以下,将这里所参考的MSF称为MSF(C)。所参考的MSF(C)成为指示从硬盘2读出MP3数据时的开头帧的数据位置的位置信息。CPU12或者单位记录完成监视部9基于MSF(C)来检索硬盘2的记录状态,并从相应于MSF(C)的帧开始MP3数据的读出。从所读出的MP3生成第二解码数据,所生成的第二解码数据从存储最前端位置p2以与第一解码数据连续的状态被存储到环形缓冲存储器8a中。
以上,在切换部10将向再生部11的解码数据的供给源从第一解码器4切换为第二解码器7时,处理状态从将第一解码数据存储于环形缓冲存储器8a的处理状态被切换为将第二解码数据存储于环形缓冲存储器8a的处理状态。若该切换完成,则环形缓冲存储器8a中存储的来自CD1的解码数据从第一解码数据变为第二解码数据。
据此,以后用于存储到环形缓冲存储器8a而读取的解码数据成为第二解码数据,作为数据读取,不再需要声音数据(CD)。因此,即使弹出CD1也可以继续第二解码数据(该数据也起源于CD1)的读取。其结果,之后成为随时可以弹出CD1的状态,而且,可以弹出CD1从而进入下一CD1的无损提取。因此,可以在比各CD的数据读取时间短的时间进行无损提取,相应地进行多个CD的无损提取处理时的作业效率提高。
另外,在一边改变数据供给源一边向环形缓冲存储器8a写入解码数据,并且在该状态下从环形缓冲存储器8a读出解码数据进行再生时,夹着数据供给源的改变点确保再生的连续性变得重要。在本实施方式中,以MSF(C)为基准,准确地进行将向环形缓冲存储器8a供给数据的数据供给源从CD1(声音数据(CD))切换为硬盘2(MP3数据)时的数据位置的位置匹配。因此,在再生环形缓冲存储器8a内的解码数据时,即使该再生位置p1到达数据供给源的切换点(在图2中为存储最前端位置p2),也能确保再生的连续性,从而避免跳音等不连续再生。
下面,参照图3的流程图来说明将存储到环形缓冲存储器8a中的解码数据的供给源从CD1切换为硬盘2时的动作的详细情况。该动作称为环形缓冲存储器8a的数据切换MSF管理流程Sa。
在数据切换MSF管理流程Sa中,首先在步骤S1中,判定是否产生了将解码器从第一解码器4切换为第二解码器7的指示。该切换指示的判定,通过来自图1的单位记录完成监视部9的切换信号是否有效来实施。在判定为没有产生切换指示时,转移到步骤S2,在判定为产生了时,转移到步骤S5。
在步骤S2中,在第一解码器4从CD1读出声音数据(CD)后,第一解码器4使用缓冲存储器8对所读出的声音数据(CD)进行解码从而生成第一解码数据。接着在步骤S3中,从第一解码器4输出的第一解码数据被存储到环形缓冲存储器8a中。接着在步骤S4中,判定对硬盘2的1轨道的MP3数据的写入是否完成。在步骤S4中,判定为对硬盘2的1轨道的MP3数据的写入未完成,需要继续向环形缓冲存储器8a写入第一解码数据的处理时,返回到步骤S1。
另一方面,在步骤S5中,判定此刻是否正在从硬盘2读入MP3数据。在步骤S5中判定为不是正在读入MP3数据时,转移到步骤S6,判定为正在读入时转移到步骤S8。在处理开始最初,因为不是正在读入MP3数据,所以转移到步骤S6。
在步骤S6中,判定此刻从第一解码器4输出并存储在环形缓冲存储器8a中的第一解码数据的MSF是否是MSF(C)。在步骤S6中判定为此刻的MSF不是MSF(C)时,判定为此刻不能进行解码数据的切换从而转移到步骤S2。另一方面,在步骤S6中判定为此刻的MSF是MSF(C)时,判定为此刻可以进行解码数据的切换,从而转移到步骤S7。
在转移到步骤S2时,继续执行不进行上述解码数据的切换的处理。另一方面,在转移到步骤S7时,首先在步骤S7中,进行硬盘2中所记录的MP3数据的索引检索,确定硬盘2中的该数据位置。之后转移到步骤S8。在步骤S8中,使硬盘2中的MP3数据读入标记为ON,之后从硬盘2读出MP3数据。在该MP3数据的读出中,从与环形缓冲存储器8a中的存储最前端位置p2(MSF(C))对应的硬盘2的数据位置p2′的帧位置,开始MP3数据的读出。另外,MP3数据读入标记的初始值为OFF。
接着在步骤S9中,利用解压缩部6对从硬盘2读出的MP3数据进行解压缩,进而利用第二解码器7对该解压缩数据进行解码,之后转移到步骤S3。在步骤S3中,从第二解码器7输出的第二解码数据被存储到环形缓冲存储器8a之后,转移到步骤S4。此时,通过MSF(C)检索硬盘2从而读出MP3数据。因此,来自MP3数据的第二解码数据以与来自声音数据(CD)的第一解码数据正确地连续的状态存储到环形缓冲存储器8a中。
在步骤S4中,判定对硬盘2的1轨道的MP3数据的写入是否完成。在步骤S4中,判定为对硬盘2的1轨道的MP3数据的写入未完成、需要继续数据写入时,返回到步骤S1。
在该时刻的步骤S1的处理中,判定为解码数据的供给源被切换为第二解码器7从而转移到步骤S5。在步骤S8中,判定是否正在读入硬盘2的MP3数据。步骤S8的判定可以根据MP3数据读入标记是否是ON来执行。在该时刻的步骤S8的处理中,判定为正在读入硬盘2的MP3数据。据此,成为循环步骤S9、S3、S4、S1、S5、S8的循环,结果继续从硬盘2读入MP3数据,并根据该MP3数据利用第二解码器7生成第二解码数据,将所生成的第二解码数据存储到环形缓冲存储器8a中。因此,在开始步骤S9、S3、S4、S1、S5、S8的循环以后,始终(包括再生中)可以弹出CD1。也就是说,即使弹出也不会产生数据不连续性(跳音等)。因此,可以在弹出CD1之后,接着装载需要无损提取的CD2来开始与上述处理同样的处理。
另外,在无损提取中,若从用户产生存储在硬盘2中的MP3数据群中的任意的MP3数据的再生请求,则总是可以进行该MP3数据的再生。
《实施方式2》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构成为:通过帧数的比较来进行将环形缓冲存储器8a中存储的解码数据从第一解码数据切换为第二解码数据时的两解码数据的位置匹配。本实施方式的记录再生装置的系统结构与实施方式1的情况的图1所示的结构相同。
图4是用于实施方式2的动作说明的数据切换逐次管理图。将实施方式1中的存储最前端位置p2的下一位置的确定从根据MSF(图2中的MSF(C))的位置确定变更为基于帧(图中的X帧)的位置确定。这之外的结构与实施方式1(图2)相同。以下,将环形缓冲存储器8a中位于存储最前端位置p2的下一位置的解码数据称为X帧解码数据。第一解码器4在将第一解码数据缓冲到环形缓冲存储器8a时,对该缓冲的帧数进行计数。以下,将对第一解码数据的缓冲帧数进行计数的值称为第一计数值。第一解码器4将所计数的第一计数值发送给单位记录完成监视部9。
在本实施方式中的从硬盘2读出MP3数据的处理中,与实施方式1不同,从MP3数据的开头数据(第1个帧)依次读出。而且,通过单位记录完成监视部9对该读出的MP3数据的帧数进行计数。以下,将对MP3数据的帧数进行计数的值称为第二计数值。
单位记录完成监视部9比较第一计数值和第二计数值,若两计数值不一致,则继续执行从硬盘2读出MP3数据的处理、对第二计数值进行计数的处理、取入第一计数值的处理。据此,从硬盘2读出下一帧的MP3数据,并且在单位记录完成监视部9中再次取入第一计数值,并使第二计数值累加计数。在结束第二计数值的累加计数和第一计数值的再取入时,单位记录完成监视部9再次判定第一计数值和第二计数值是否一致。直到两计数值一致为止,反复以上的帧单位的MP3数据的读出和第一计数值、第二计数值的比较。然后,在两计数值一致后,从该一致的帧开始MP3数据的再生/解压缩/解码从而生成第二解码数据,并且将所生成的第二解码数据存储到环形缓冲存储器8a中。
在进行以上的处理的实施方式2中,以帧单位进行从环形缓冲存储器8a中存储的第一解码数据交接到第二解码数据时的位置匹配,所以能够非常精确地进行该位置匹配。结果,无论是否切换解码数据的供给源,都可以可靠地防止不连续再生(跳音等)。
以下,参照图5的流程图来说明将存储到环形缓冲存储器8a中的解码数据的供给源从CD1切换为硬盘2时的动作的详细情况。该动作称为对环形缓冲存储器8a的数据切换逐次管理流程Sb。
对于步骤S11-S15,分别是与实施方式1时的图3的步骤S1-S5相同的处理内容,所以省略说明。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从步骤S15转移的步骤S16中,从硬盘2将MP3数据从其开头数据读出。接着在步骤S17中,利用第二解码器7对所读出的MP3数据进行解码从而生成第二解码数据。接着在步骤S18中,判定第二解码数据的帧数(第二计数值)与第一解码数据的帧数X(第一计数值)是否变得相同。
在步骤S17中,判定为第二解码数据的帧数(第二计数值)与第一解码数据的帧数X(第一计数值)不同时,按照步骤S14→S11→S15→S16进行转移,之后在步骤S16读出下一帧的MP3数据,进而在步骤S17中通过第二解码器7对MP3数据进行解码从而生成第二解码数据。以后反复该动作。在反复实施的上述动作中,在步骤S18中,判定为第一计数值与第二计数值一致(正在读出的MP3数据的帧到达X帧)时,离开上述反复处理,转移到步骤S19。
在步骤S19中,使硬盘2中的MP3数据读入标记为ON之后,从硬盘2读出MP3数据。在该MP3数据的读出中,从与环形缓冲存储器8a中的存储最前端位置p2的帧位置对应的硬盘2的数据位置p2′的帧位置开始MP3数据的读出。此时,通过帧检索来确定从硬盘2读出的MP3数据的位置,所以第二解码数据从第一解码数据以正确地连续的状态存储到环形缓冲存储器8a中。另外,MP3数据读入标记的初始值为OFF。
接着在步骤S20中,利用解压缩部6对从硬盘2读出的MP3数据进行解压缩,而且利用第二解码器7对该解压缩数据进行解码,之后转移到步骤S13。
对于其他动作,因为与实施方式1相同,所以省略说明。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在本发明中,能够大幅放宽逐次更换多个CD等第一记录介质来进行无损提取时的第一记录介质的弹出时刻的限制从而高效地进行无损提取。
此外,无论是否切换缓冲的存储源,都能够避免跳音等数据的不连续性。
而且,能够减轻用于进行无损提取而需要的硬盘等第二记录介质的容量。
因此,本发明作为高速无损提取技术是非常有用的。尤其存储到硬盘的数据仅为压缩数据,所以可以期待资源的削减,优选应用于车载设备、各种光盘录音机。
符号说明
1 CD(第一记录介质)
2硬盘(第二记录介质)
3读取部
4第一解码器
5压缩记录部
6解压缩部
7第二解码器
8 SDRAM
8a环形缓冲存储器
9单位记录完成监视部
10切换部
11再生部
12 CPU
13声音输出装置
p1当前的再生位置
p2存储最前端位置

Claims (19)

1.一种数据记录再生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第一步骤,从第一记录介质读取第一非压缩数据;
第二步骤,将所述第一非压缩数据存储到缓冲存储器中;
第三步骤,比所述第一非压缩数据的通常再生速度高速地从所述缓冲存储器读出所述第一非压缩数据并进行压缩从而生成压缩数据,并且将所生成的所述压缩数据记录到第二记录介质中;
第四步骤,判定是否向所述第二记录介质记录了规定单位量的所述压缩数据;
第五步骤,在所述第四步骤中判定为在所述第二记录介质没有完成所述规定单位量的所述压缩数据的记录时,继续所述第一步骤、所述第二步骤、所述第三步骤,另一方面,在所述第四步骤中判定为在所述第二记录介质完成了所述规定单位量的所述压缩数据的记录时,代替所述第一步骤、所述第二步骤、所述第三步骤,从所述第二记录介质比所述通常再生速度高速地读出所述压缩数据并进行解压缩从而生成第二非压缩数据,并且将所生成的所述第二非压缩数据存储到所述缓冲存储器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数据记录再生方法,其中,
在所述第二步骤中,对所述第一非压缩数据进行解码从而生成第一解码数据,并且将所生成的所述第一解码数据存储到所述缓冲存储器中,
在所述第三步骤中,比所述通常再生速度高速地从所述缓冲存储器读出所述第一解码数据并进行压缩从而生成所述压缩数据,
在所述第五步骤中,在所述第四步骤中判定为在所述第二记录介质完成了所述规定单位量的所述压缩数据的记录时,代替所述第一步骤、所述第二步骤、所述第三步骤,从所述第二记录介质比所述通常再生速度高速地读出所述压缩数据并进行解压缩且进行解码从而生成第二解码数据,并且将所生成的所述第二解码数据作为所述第二非压缩数据存储到所述缓冲存储器中。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数据记录再生方法,其中,
在所述第一步骤中,从所述第一记录介质比所述通常再生速度高速地读取所述第一非压缩数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数据记录再生方法,其中,还包括:
第六步骤,在所述第四步骤中判定为在所述第二记录介质没有完成所述规定单位量的所述压缩数据的记录时,从所述缓冲存储器以所述通常再生速度读出所述第一非压缩数据进行再生,另一方面,在所述第三步骤中判定为在所述第二记录介质完成了所述规定单位量的所述压缩数据的记录时,从所述缓冲存储器以所述通常再生速度读出所述第二非压缩数据进行再生。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数据记录再生方法,其中,
在所述第五步骤中,从与在所述第二记录介质完成了所述规定单位量的所述压缩数据的记录的时刻的所述缓冲存储器中的所述第一非压缩数据的存储位置对应的所述第二记录介质中的所述压缩数据的数据位置读出所述压缩数据,并对读出的所述压缩数据进行解压缩从而生成所述第二非压缩数据,并且将所生成的所述第二非压缩数据从所述存储位置以与所述第一压缩数据连续的状态存储到所述缓冲存储器中。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数据记录再生方法,其中,
在所述第三步骤中,将能够判别所述数据位置的位置信息附加到所述压缩数据之后,将该压缩数据记录到所述第二记录介质中,
在所述第五步骤中,根据所述位置信息确定所述数据位置。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数据记录再生方法,其中,
在所述第一步骤中,在从所述第一记录介质读出所述第一非压缩数据时,通过对缓冲帧数进行计数来生成第一计数值,
在所述第四步骤中,从所述第二记录介质将所述压缩数据从其开头数据依次读出,并且对所读出的所述压缩数据的帧数进行计数从而生成第二计数值,
在所述第四步骤中,根据在所述第二记录介质完成了所述规定单位量的所述压缩数据的记录的时刻的所述第一计数值来确定所述存储位置,根据所述第一计数值与所述第二计数值的对照来确定所述数据位置。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数据记录再生方法,其中,
所述非压缩数据是n个由音乐数据或者影像数据构成的内容数据的集合数据,其中n是自然数,
所述规定单位量相当于一个或者m个所述内容数据的数据量,其中m是n以下的自然数。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数据记录再生方法,其中,
所述第一记录介质是光盘,
所述第二记录介质是硬盘。
10.一种记录再生装置,具备:
缓冲存储器,其作为工作缓冲存储器发挥功能;
读取部,其从第一记录介质读取非压缩数据;
第一解码器,其通过对所述非压缩数据进行解码来生成第一解码数据,并且将所生成的所述第一解码数据存储到所述缓冲存储器中;
压缩记录部,其从所述缓冲存储器比所述非压缩数据的通常再生速度高速地读出所述第一解码数据并进行压缩从而生成压缩数据,并且将所生成的所述压缩数据记录到第二记录介质中;
解压缩部,其从所述第二记录介质比所述通常再生速度高速地读出所述压缩数据并进行解压缩从而生成解压缩数据;
第二解码器,其对所述解压缩数据进行解码从而生成第二解码数据,并且将所生成的所述第二解码数据存储到所述缓冲存储器中;
单位记录完成监视部,其监视是否在所述第二记录介质中记录了规定单位量的所述压缩数据,并根据该监视结果判定是否代替所述第一解码数据而将所述第二解码数据存储到所述缓冲存储器中,
其中,所述单位记录完成监视部在判定为在所述第二记录介质没有完成所述规定单位量的所述压缩数据的记录时,允许将所述第一解码数据记录到所述缓冲存储器中,
所述单位记录完成监视部在判定为在所述第二记录介质完成了所述规定单位量的所述压缩数据的记录时,在停止将所述第一解码器输出的所述第一解码数据记录到所述缓冲存储器之后,允许将所述第二解码数据记录到所述缓冲存储器中。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记录再生装置,其中,
所述读取部从所述第一记录介质比所述通常再生速度高速地读取所述非压缩数据。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记录再生装置,其中,
还具备再生部,所述再生部以所述通常再生速度模拟输出所述第一解码数据或者所述第二解码数据,
在单位记录完成监视部判定为在所述第二记录介质没有完成所述规定单位量的所述压缩数据的记录时,所述再生部以所述通常再生速度再生所述第一解码数据,
在单位记录完成监视部判定为在所述第二记录介质完成了所述规定单位量的所述压缩数据的记录时,所述再生部以所述通常再生速度再生所述第二解码数据。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记录再生装置,其中,
还具备切换部,所述切换部切换所述第一解码数据和所述第二解码数据而供给于所述再生部,
所述单位记录完成监视部在判定为在所述第二记录介质没有完成所述规定单位量的所述压缩数据的记录时,向所述切换部输出切换为所述第一解码数据的指示,在判定为在所述第二记录介质完成了所述规定单位量的所述压缩数据的记录时,向所述切换部输出切换为所述第二解码数据的指示,
所述再生部模拟输出所述切换部输出的所述第一解码数据或者所述第二解码数据。
14.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记录再生装置,其中,
所述解压缩部从与在所述第二记录介质完成了所述规定单位量的所述压缩数据的记录的时刻的所述缓冲存储器中的所述第一解码数据的存储位置对应的所述第二记录介质中的所述压缩数据的数据位置,读出所述压缩数据,并对读出的所述压缩数据进行解压缩从而生成所述第二解码数据,
所述第二解码器将所述第二解码数据从所述存储位置以与所述第一解码数据连续的状态存储到所述缓冲存储器中。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记录再生装置,其中,
所述压缩记录部将能够判别所述数据位置的位置信息附加到所述压缩数据之后,将该压缩数据记录到所述第二记录介质中,
所述解压缩部根据所述位置信息确定所述数据位置。
16.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记录再生装置,其中,
所述读取部在从所述第一记录介质读取所述非压缩数据时,通过对缓冲帧数进行计数从而生成第一计数值,
所述解压缩部从所述第二记录介质将所述压缩数据从其开头数据依次读出,并且对所读出的所述压缩数据的帧数进行计数从而生成第二计数值,
所述解压缩部根据在所述第二记录介质完成了所述规定单位量的所述压缩数据的记录的时刻的所述第一计数值来确定所述存储位置,并且根据所述第一计数值与所述第二计数值的对照来确定所述数据位置。
17.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记录再生装置,其中,
所述非压缩数据是n个由音乐数据或者影像数据构成的内容数据的集合数据,其中n是自然数,
所述规定单位量相当于一个或者m个所述内容数据的数据量,其中m是n以下的自然数。
18.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记录再生装置,其中,
所述缓冲存储器是环形缓冲存储器。
19.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记录再生装置,其中,
所述第一记录介质是光盘,
所述第二记录介质是硬盘。
CN201080012898.4A 2009-03-23 2010-01-14 记录再生方法以及记录再生装置 Pending CN102362312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9-069686 2009-03-23
JP2009069686 2009-03-23
PCT/JP2010/000167 WO2010109738A1 (ja) 2009-03-23 2010-01-14 記録再生方法および記録再生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362312A true CN102362312A (zh) 2012-02-22

Family

ID=4278044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80012898.4A Pending CN102362312A (zh) 2009-03-23 2010-01-14 记录再生方法以及记录再生装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8891945B2 (zh)
JP (1) JP5368550B2 (zh)
CN (1) CN102362312A (zh)
WO (1) WO2010109738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3097839A (ja) * 2011-11-02 2013-05-20 Alpine Electronics Inc リッピング時の音声出力開始時間短縮処理装置
US10348907B1 (en) * 2016-05-12 2019-07-09 Antony P. Ng Collaborative data processing

Family Cites Families (3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165103A (en) * 1986-09-12 1992-11-17 Hitachi, Ltd. Image data processing method for selective partial image storage
US5974223A (en) * 1995-04-08 1999-10-26 Sony Corporation Method of and apparatus for data recording, method of and apparatus for data reproduction, recording medium, and method of and apparatus for data transmission
JP4112644B2 (ja) * 1996-02-28 2008-07-02 パイオニア株式会社 情報記録媒体、情報記録装置及び情報記録方法並びに情報再生装置及び情報再生方法
JP3859815B2 (ja) * 1996-08-02 2006-12-20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圧縮情報記憶装置
TR199901788T1 (xx) * 1997-11-29 2000-05-22 Koninklijke Philips Electronics N.V. Ses-merkezli bilgilerin bir i�indekiler tablosu (TOC) mekanizmas� ile ve ayn� zamanda, en y�ksek bir TOC dosyalamas�n� ihtiva eden bir ROOT dosyalamas� yoluyla bir dosya esasl� eri�im mekanizmas� ile depolanmas� i�in bir y�ntem ve cihaz ve bu bilgileri ihtiva eden bir �niter depolama ortam�.
JP2001195825A (ja) * 1999-10-29 2001-07-19 Sony Corp 記録再生装置および方法
JP4135051B2 (ja) * 2000-01-24 2008-08-20 ソニー株式会社 記録再生装置、記録再生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JP2001250322A (ja) * 2000-03-06 2001-09-14 Sharp Corp 情報複製制御装置およびそのための方法ならびに情報複製制御プログラムが記録されたコンピュータで読取可能な記録媒体
JP3974318B2 (ja) * 2000-09-08 2007-09-12 インターナショナル・ビジネス・マシーンズ・コーポレーション 受信再生装置及びその方法
US6950605B1 (en) * 2000-12-15 2005-09-27 Cirrus Logic,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ecording real-time audio/video information onto recordable compact disc drives
US7962011B2 (en) * 2001-12-06 2011-06-14 Plourde Jr Harold J Controlling substantially constant buffer capacity for personal video recording with consistent user interface of available disk space
JP4042411B2 (ja) * 2002-01-11 2008-02-06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データ記録装置、データ再生装置、データ記録再生方法及び撮像装置
FR2835384A1 (fr) * 2002-01-31 2003-08-01 Thomson Licensing Sa Procede de gestion d'enregistrements de documents audiovisuels et dispositifs associes
JP2003249008A (ja) 2002-02-22 2003-09-05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ダビングシステム
JP2003248628A (ja) * 2002-02-25 2003-09-05 Hitachi Ltd ストレージ装置およびシステム
JP3939198B2 (ja) * 2002-05-20 2007-07-04 三洋電機株式会社 データ出力装置
JP2004127471A (ja) * 2002-10-07 2004-04-22 Pioneer Electronic Corp 記録装置及びその制御方法、並びに再生装置
JP2004178789A (ja) * 2002-11-11 2004-06-24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記録媒体の再生方法、再生制御回路及び再生装置
US7277368B2 (en) 2002-11-11 2007-10-02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Playback method, playback control circuit and playback apparatus for a recording medium
JP2004185224A (ja) * 2002-12-02 2004-07-02 Sharp Corp 画像処理装置
KR20040085890A (ko) * 2003-04-02 2004-10-08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타임쉬프트 기능을 제공하는 디지털 기록/재생 장치 및 그방법
JP2005078690A (ja) * 2003-08-29 2005-03-24 Sony Corp 記録再生制御装置および方法、並びに記録媒体
JP4133859B2 (ja) * 2004-02-12 2008-08-13 アルパイン株式会社 記録再生方法及び記録再生装置
JP4140546B2 (ja) * 2004-04-14 2008-08-27 船井電機株式会社 光ディスクレコーダ
JP2006054642A (ja) * 2004-08-11 2006-02-23 Sony Corp 記録システム、記録方法および記録装置
TWI260609B (en) * 2005-11-23 2006-08-21 Benq Corp Recording method for optical disc
US20080031587A1 (en) * 2006-08-02 2008-02-07 Chia-Hung Chen Methods for searching data recorded in a storage and recording systems that allow playback utilizing trick-mode operations
JP4838103B2 (ja) * 2006-11-16 2011-12-14 富士通株式会社 録画予約管理装置、方法、プログラム及びシステム
JP5028307B2 (ja) * 2008-03-13 2012-09-19 オンセミコンダクター・トレーディング・リミテッド デジタルデータ再生装置及びプログラム
JP5024351B2 (ja) * 2008-11-28 2012-09-12 株式会社ニコン 画像ファイル生成装置、カメラ、および画像ファイル生成プログラム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0109738A1 (ja) 2010-09-30
US8891945B2 (en) 2014-11-18
JPWO2010109738A1 (ja) 2012-09-27
JP5368550B2 (ja) 2013-12-18
US20120066188A1 (en) 2012-03-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6791907B2 (en) Automobile audio system for collection, management and playback of audio data
US5995462A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eading data from a disc carrier
CN1643605B (zh) 数据记录方法、数据记录装置、数据记录媒体、数据重播方法和数据重播装置
CN102105937B (zh) 简易恢复再现装置及简易恢复再现方法
CN1567463B (zh) 再生在只读型记录介质上的记录数据的装置及方法
WO2002052559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ata reproduction
CN100487795C (zh) 音频信息重现装置和重现方法
CN100505065C (zh) 数据处理电路、数据处理装置、数据处理方法、数据处理控制方法
CN102362312A (zh) 记录再生方法以及记录再生装置
CN100470657C (zh) 记录与再生装置
CN101206894A (zh) 记录再现装置
CN100486318C (zh) 记录和再现装置、记录装置、编辑装置、信息记录介质、记录和再现方法,记录方法和编辑方法
TW200514056A (en) Information storage medium storing multi-angle data and method and appatatus for reproducing the multi-angle data
TW200735058A (en) Method of multimedia source playback for optical storage medium
JP3923827B2 (ja) マルチセッションディスクの再生方法及び再生装置
JP3889383B2 (ja) 記録再生装置、曲データの記録再生方法及び曲データの記録再生プログラム
TWI287790B (en) Buffer management device, record and reproduction device and management method for buffer memory
KR100871997B1 (ko) 고배속으로 레코딩되는 디지털 오디오 데이터의 실시간재생 방법
JP4912165B2 (ja) オーディオ記録再生装置およびオーディオ記録再生方法
JP2005228421A (ja) ディジタル情報記録再生装置
JPWO2010007727A1 (ja) 映像記録装置、映像再生装置およびその方法
JPH04368667A (ja) デジタルデータ処理装置
CN101627433B (zh) 盘片再现装置
JP2004326921A (ja) ランダム再生方法およびメディアプレーヤ
JP2005063627A (ja) データ処理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20222